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财产品收益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理财与资金信托产品;收益率曲线;构造
中图分类号:F83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10-0018-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10.04
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迅速,作为新兴的财富管理工具,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募资规模已远超证券投资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募资规模的总和,无论是投资方向、产品种类,还是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都处于“行业老大”的地位。
一、收益率曲线的定义和形状
(一)收益率曲线的定义
收益率曲线,又称利率期限结构,是显示一组货币和信贷风险均相同,但期限不同的债券或其他金融工具收益率的曲线。收益率曲线是分析利率走势和进行市场定价的基本工具,也是进行投资的重要依据。收益率曲线有很多种,如政府公债的基准收益率曲线、存款收益率曲线、利率互换收益率曲线及信贷收益率曲线等。本文要研究的理财与资金信托产品收益率曲线也是收益率曲线的一种类型,主要反映为不同期限的理财与资金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情况。
(二)收益率曲线的形状
在正常情况下,收益率曲线是上升型的,即从左向右上升,因为期限越长收益率会越高,以反映投资风险随期限拉长而升高的情形(见图1)。上升型收益率曲线若长期收益率的升幅大于短期收益率,收益率曲线会变陡。下降型收益率曲线则是从左向右下滑,反映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的异常情况,这可能是因为投资者预期通货膨胀率长期而言要下降,或是债券的供给将大幅减少,这两种预期都会压低收益率。此外,利率期限结构还有两种形状,即平直型和驼峰型,当短期、中期和长期收益率均相同时,表现为平直型的收益率曲线,当中期收益率高于短期和长期收益率时,便出现驼峰型的收益率曲线。
二、理财与资金信托产品收益率曲线的构造
(一)基本思路
1.对于一段时间t,找出在这段时间内发行的所有理财与资金信托产品,用集合表示该数据位Dt={Rsi,Csi}。其中,s是理财与资金信托产品的剩余期限,i是期限同为s的不同产品的编号,Csi是期限为s、编号为i的发行规模。本文只考虑t时间内发行的产品,采用的数据为预期收益率,剩余期限由产品的预计终止日期减去产品起始日期计算得到。由于到期产品的剩余期限为0,因此不考虑t时间内的到期产品。
2.在计算收益率曲线时,需要知道同一天不同期限的收益率数据,即相同的剩余期限只能有一个数据Rs,因此就必须对期限相同的理财与资金信托产品进行处理。由于理财产品的规模数据较难获取,本文对期限相同的理财与资金信托产品采取简单算术平均的方法得到平均收益率。
3.经过前面两个步骤的处理,得到了第t天各个期限的收益率数据{Rs}。然后需要选择剩余期限的种类,即关键期限点的问题,这是计算收益率曲线的关键。本文是对2013年1月1日至5月31日之间所发行理财与资金信托产品收益率的数据进行整理以后,通过考虑不同期限种类的频率以及各种期限种类完整性的原则下,最终选定几个关键期限。
4.得到所需要的数据以后,本文选择MATLAB软件中的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多项式中pchip函数和spline函数模拟计算每天各种期限的收益率数据并最终画出收益率曲线①。一般而言,spline二阶导数是连续的,插值效果要优于pchip,更加光滑一些,且更加精确一些。
(二)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的构造
1.数据处理
对2013年1月1日至5月31日之间所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数据进行整理,剔除没有预计终止日期的产品和收益率与正常值偏离过大的数据,得到32830支理财产品,期限种类有1-3633天等516种。其中不同期限结构所发行的产品数量也存在差异,根据“某一期限出现的频率高则其对应收益率的市场代表性就高的原则”以及长短期兼顾的需要,最终选择产品发行数量较多,且具有代表性的14个期限(见表1)。
2.运行结果
利用MATLAB软件中的pchip函数和spline函数对收益率曲线进行拟合,拟合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知,spline函数拟合得出的曲线变化幅度较大,而pchip函数拟合得出的曲线变化较为平缓。通过比较这两种方法以后,本文认为使用pchip函数得出的结果较为合理且接近实际。
(三)资金信托产品收益率曲线的构造
1.数据处理
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数据的处理方式类似,我们对2013年1月1日至5月31日之间发行的资金信托产品收益率数据进行整理,剔除没有预计终止日期的产品和收益率与正常值偏离过大的数据,得到4770支资金信托产品,包括的期限种类有3-7305天等453种。本文选择产品发行数量较多,且具有代表性的11个期限,为保持与前文的一致性,均选择剩余期限在3年以内的,得到的资金信托产品期限、数量及平均收益率情况如表2所示。
2.运行结果
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类似,spline函数拟合得出的曲线变化幅度较大,而利用pchip函数拟合得出的曲线变化较为平缓。通过比较这两种方法以后,本文认为使用pchip函数得出的结果较为合理、接近真实值。
(四)理财产品与资金信托产品收益率曲线的比较
由于1年以内的各期限收益率受到的关注度较高,本文分别绘制剩余期限为1年的理财产品与资金信托产品收益率曲线(见图4),比较理财产品与资金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情况。
1.资金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普遍高于理财产品
资金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在期限183天时达到最高,为6.76%;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则在期限120天时达到峰值,为4.94%;资金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普遍高于理财产品。这主要是由于资金信托产品一般都投资于期限较长的基础设施等项目,具有较高的获利能力,而理财产品投资方向较为稳妥安全,风险较低,获利能力有限。
2.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波动较大
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在1年内经历3次波峰,4次波谷,大起大落的特征明显,资金信托产品收益率曲线仅经历2次波峰,2次波谷。100天以后,资金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十分平缓,而理财产品收益率还有几次大的波动。因此,各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波动幅度要明显大于资金信托产品。
3.期限为50天-1年的产品收益率较为接近真实值
资金信托产品在期限接近0时,收益率急剧下降,后又大幅攀升,为1年中波动最大的。理财产品则随着期限的变长,收益率不断提高,在50多天时达到首个小高峰。期限设定为3年的拟合图可知,理财产品收益率在1-3年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资金信托产品收益率的变化基本趋同。这表明0-50天和1-3年的产品收益率与真实值偏离较大,50天-1年的产品收益率比较接近真实值。
三、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的评价和作用
(一)收益率曲线的评价标准
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收益率曲线一般有如下要求:
根据这几条评价标准,我们对构造的理财与资金信托产品收益率曲线逐一进行分析。
1.反映变化趋势
构造的收益率曲线最基本的要求能反映变化趋势。一是在一个时点上,曲线上的数值与真实值较为接近;二是在一段时间内,曲线上数值的变动与真实值变动趋势大致相同。在数据异常和缺失严重的情况下,收益率曲线不可能完全反映真实的情况,要求两者在数值上较为接近比较合理。曲线和真实值可能不会完全一致,两者的变化(方向和程度)大体一致。我们构造的理财与资金信托产品收益率曲线能够满足这两点。
2.对异常和缺失数据的处理
收益率曲线的构造应该包括整理数据和生成曲线两个环节。由于数据量庞大,如何筛选出准确有效的信息,剔除异常数据,弥补缺失数据是提高曲线质量和精度的关键所在。收益率曲线的生成,只是一种“连点成线”的工作,前期的数据整理非常重要。本文在整理数据时,剔除了预期年化收益率高于50%及低于1%的数据,这部分过高或过低的收益率在实际中也可能存在,但是存在的概率很小。为保证数据整体的平稳性,不受这些异常值的影响,本文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剔除,但在剔除数据时主要采取人为判断的方法,没有借助更加科学可靠的方式,这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3.模型的稳定性
模型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市场的真实情况。如果真实的产品数量和收益率是平稳的,那么收益率曲线如实反映这种情况,它的形状也就是平稳的,不会有剧烈波动;但如果是恰逢季末、年末的特殊时点,为达到存款冲时点的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往往会高于平时,那么收益率曲线也应该如实反映。因此模型的稳定性是以符合真实值为前提的,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二)收益率曲线的作用
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是我国利率体系的有效补充,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走势有较强的指示作用
成为存款替代品的理财产品,特别是保证收益率理财产品,在定价上更加灵活,波动幅度更大,突破了存款利率的管制上限,与市场上其他利率具有很好的关联性和因果关系。理财产品收益率是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践行者,能够代表市场化的“准存款收益水平”,因此,它的走势对存款利率市场化后的走势有较强的指示作用,特别是大量的短期理财产品对3个月以内的短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在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在货币政策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有助于中央银行预判宏观形势,及时采取有利于宏观经济形势的货币政策进行微调,比如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出现连续上移时,表明市场对未来前景比较乐观,应实施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行预调,反之,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出现连续下移时,表明市场对未来前景比较担忧,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应实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预调。二是辅助存款利率的调整时机抉择,考虑将其作为利率调整决策的参考因素,比如当CPI连续上升时,理财收益率曲线向上穿透存款收益率曲线,此时可以采取加息来平抑通货膨胀造成实际收益率为负值的情况。三是判断央票等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及成效。作为影响市场流动性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央票操作的效果会在SHIBOR市场迅速显现。由于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与SHIBOR走势高度相关且更能准确反映终端市场实际价格,因此可借此判断公开市场操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为央票下一步的操作时机和力度提供参考。
3.有利于利率风险管理
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第三版巴塞尔协议》。2011年5月,中国银监会出台《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修改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并提高了标准,同时新设了贷款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比例等多个监管指标。因此重视对收益率曲线的分析,细化对表内外资产负债的管理,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王江渝.理财产品收益率在利率体系中的作用[J].中国金融,2013(10).
[2]王未卿,刘潋.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实证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1).
[3]胡新华,徐志宏.国债收益率曲线构建的国际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2009(3).
[4]林茂,杨丹.收益率曲线动态与银行经济价值的利率风险[J].投资研究,2012(3).
[5]杨斌.收益率曲线功能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1).
[6]李彪,杨宝臣.我国货币政策对收益率曲线效应关系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06(4).
[7]王一鸣,李剑锋.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1).
[8]刘晓曙,宋德舜.小样本特征下中国市场收益率曲线估计研究[J].南方经济,2012(4).
[9]赵宇龄.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构造的比较分析[J].上海金融,2003(9).
近两个月以来,银行理财品的年化收益率不断飙升,大多能超过一年期定存收益率2%左右,短期理财产品成为年末理财的新投好。投资者不再一味“长期托管”求省心,而是开始不怕麻烦“来回折腾”。
对于有10万元投资额度的理财者来说,尽管银行理财品不比股市动辄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的收益,但如果巧于配置,每个月还是能多带来几百块钱的收益。
收益率三级跳 福利多多
相比于2013年9月、10月基本不到4%的收益率水平,从11月开始,银行的理财产品就出现不断攀升的局面,年化收益率不仅仅能够超过4%、5%,甚至屡屡突破6%大关。
相对而言,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平均比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要略低。
《经济》记者走访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行、浦发等多家银行网点比对发现,五大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多在4.2%-5.1%之间,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基本以5.5%为最低标准线,在此基准线以上浮动。例如,北京银行推出的“新春盈金”系列理财产品收益率多为5.7%左右,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也能达到5.6%左右。
一些银行更是将理财收益推高至6%以上。记者收到多地银行的理财产品介绍,其中年化收益率破6%也不再是“神话”。例如,中信银行于近期连续发行了预期年化收益能够达到6.1%的多款理财产品;而哈尔滨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基本也都在6%以上。
理财不是存款 兼顾风险
很多投资者,往往是哪款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就选哪款。但实际上,收益率的高低只是理财产品竞争力的一个要素。
风险是投资者首先要考虑的一大因素。“近期收益率确实比较高,但如果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那么更要注意的是理财产品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它毕竟不是存款。”中国工商银行理财经理张悦对《经济》记者说。
据张悦介绍,理财产品中有5个风险等级,分别为1R、2R、3R、4R、5R,代表的风险级别依次为很低、低、中等、高、很高。
“通常2R级以下的理财产品风险较低,适合追求稳健的投资者。”银河证券投资分析师赵缀英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这5个等级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均有介绍。
在对风险等级进行确认的同时,投资者也要谨慎选择理财产品的发起银行,并关注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
“投资于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理财产品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收益率也比较低,投资于信托类的理财产品尽管收益较高,但风险也不低。”张悦分析称。除了确认风险等级,投资者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财目的来确认收益的类别,是保本保收益、保本浮动收益,还是非保本浮动收益。
“通常肯定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的产品收益率高一点。”张悦表示,但他提醒投资者要注意理财产品的期限,充分利用理财产品的灵活性。“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基本都在30天以上,如果投资者暂时不用这10万块钱,可以选择期限在100多天的理财产品,但比如说40天后着急用,那买一款30多天的理财产品肯定比存定期合适。”
如果投资者手里的10万块钱并不确定哪天急用,还想进行理财,则可以选择按天计息的理财产品。工行、农行等都推出了类似的“天天利滚利”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以在工作日9:30-15:00时段内随时赎回,且能够实现实时到账。
理财也要货比三家 熟能生巧
近期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往往是一天一个价码。银行的网点建设日益密集,通常一个大的十字路口附近就能找到六七家银行,投资者不妨多比较一下,再进行购买。
对于产品的选择,投资者要找到期限和收益结合的最佳性价比。例如,同样是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如果A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期限为35天,B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期限为180天,那么相对而言,A的性价比要高于B。
按照收益计算公式:产品收益=本金×预期年化收益率÷365×实际理财天数。
关键词:北京地区 保本收益 理财产品 市场调研
(本文为北京联合大学“启明星”科技创新大赛资助项目,项目成员包括郭航,罗敏,高冉,张赛,匡虹桥,王斯婷,指导教师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杨宜教授)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通过对回收的40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发现:
性别比例:有178位男性,占样本的45%;有222位女性,占样本的55%。
年龄分布比例:有47人在21―30岁之间,占样本的11.75%;有153人在31―40岁之间,占样本的38.25%;有169人在41―50岁之间,占样本的42.25%;有31人在51―60岁之间,占样本的7.75%。
收入分布比例:有11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占样本的2.86%;有80人月收入在2000―5000元之间,占样本的20.00%;有165人月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占样本的41.43%;有144人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占样本的35.71%。
受教育情况分布:初中及初中以下有22人,占样本的5.5%;高中或中专有38人,占样本的9.56%;本科或大专有225人,占样本的56.3%;本科以上有115人,占样本的28.64%。
以上比例基本符合样本控制要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产品现状评价结果统计
从被调查者的满意度来看,有79.5%的人认为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在收益、风险等方面一般,其次有9%的人认为很满意,有7.25%的人次之,认为不太满意,最后有4.25%的人感觉非常不满意。
(二)受调查人群对北京地区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投资预期
43%的被调查者对于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年收益率的预期为3%-4%,42%的被调查者预期在4%-5%,而预期收益在5%-8%,8%以上,或者对预期收益没概念的分别不超过总人数的5%。被调查者中,16%的人对银行理财产品能否获得预期收益很有信心,8%的人没有信心,71%的人半信半疑,还有5%的人不在乎。
被调查者在投资中对于风险,有23%的人偏好低风险保值增值,22%的人偏好高风险高收益,但是占据大多数的还是中等风险中等收益,比例为55%。
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的顾虑因子,程度由小到大为政策变化、不保本、投资风险大、起始金额高、自身对产品认知程度低、预期收益率低、流动性差。银行理财消费者的这些顾虑因素给银行设置理财产品和推广理财产品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被调查者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时的困扰,程度由高到低为: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复杂,难以理解;对银行及其产品市场的相关信息了解不及时,难做决策;购买时,不知买入多少合适;缺乏专业常识,不知如何选择;无法判断产品的可靠性;其他。
被调查者对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关于理财产品标的物的关注情况为,20%的人从不关注,27%的人不怎么关注,21%的人关注度很高,32%的人仅在购买理财产品是稍做了解但之后并不会十分在意。
被调查者对不同特征的理财产品的倾向程度由高到低为信用风险小、起始金额低、收益率高、存期短、附加增值服务、购买人数多、新增产品服务,其中后三者对投资者的影响较小。因此,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信用,提高信用等级,减小信用风险,让顾客对投资理财提升安全感。
被调查者愿意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期限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其中1个月以内的占19%,1-6个月的占50%,6个月-1年的占24%。而1-2年的仅占6%,2年以上的仅占1%。因此,为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倾向,银行应多投入期限为1-6个月的理财产品。
(三)其它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调查者在认购理财产品时,28%的人对宏观形势的关注度比较高,45%的人偶尔关注宏观形势,27%的人从不关注宏观形势。
被调查者中,52%的人倾向购买四大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17%的人倾向购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12%的人倾向购买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9%的人倾向购买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剩余10%的人倾向购买其他类银行的理财产品。
关于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3%的被调查者主要通过手机购买,22%的人通过网上银行购买,占绝大多数的购买方式还是柜台认购,高达75%。
被调查者了解银行理财产品的渠道有广到窄为:银行营业厅宣传,理财人员介绍,户外广告,报刊杂志,亲朋好友介绍,手机广告宣传,电视广告,其他。
三、北京地区银行保本收益理财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结论
(一)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相对其他品种理财产品所存在的问题
1、同质化现象较严重
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由于其保本的特征,需要较强的风险控制水平和较稳定的收益水平。同时,客户也会关注于该类产品的稳定收益水平。但是,这也带来了该类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首先,为了保证收益的稳定性,商业银行往往会侧重于选择风险性较小、收益性较稳定的投资产品作为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标的物。但这也带来了理财产品标的物较为单一的现象。北京地区保本理财产品的标的多集中于债券、信贷资产、外汇汇率上,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较为单一。
其次,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保本理财产品的客户群体更倾向于1年之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对于期限大于1年的产品基本没有购买欲望。这一方面导致了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期限结构的同质化,另一方面也局限了商业银行选择更多标的物,商业银行会更加倾向于期限较短的标的物,加剧同质化现象。
最后,我国的保本类理财产品的客户对四大商业银行的认同度很高。而目前四大行的理财产品种类并不是很多,标的物、期限结构等较一致。而客户对于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较为丰富的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认同度不高,也使得同质化现象趋于严重。
2、存在营销问题
商业银行为了增加客户对于本行理财产品的购买意愿,会在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的言语渲染预期收益率,刻意淡化产品设计上的固有缺陷和投资存在的市场、利率、汇率、操作、流动性等风险。这使得客户对于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的认知出现偏差,风险增大,对风险与收益缺乏正确认识,增大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的营销风险。
(二)对北京地区银行保本收益理财产品市场的结论
1、客户满意度较低
从被调查者的满意度来看,有79.5%的人认为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在收益、风险等方面一般,其次有9%的人认为很满意,有7.25%的人次之,认为不太满意,最后有4.25%的人感觉非常不满意。认为很满意的比重不到10%,而认为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人群多于调查总数的10%。
从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看,16%的人对银行理财产品能否获得预期收益很有信心,8%的人没有信心,71%的人半信半疑,还有5%的人不在乎。
这显示出北京地区客户对于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状况较为不满,而对于银行承诺的预期收益,仅有不到两成的被调查者表示很有信心,七成的被调查者半信半疑,反映出客户对于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总体满意度较不甚理想。
2、短期与中等风险产品更受青睐
根据本次调查,被调查者愿意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期限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其中1个月以内的占19%,1-6个月的占50%,6个月-1年的占24%。而1-2年的仅占6%,2年以上的仅占1%。大部分客户倾向于期限为1-6个月的理财产品。
另外,被调查者在投资中对于风险的偏好,有23%的人偏好低风险保值增值,22%的人偏好高风险高收益,但是占据大多数的还是中等风险中等收益,比例为55%。一半的被调查者的预期收益率为3-5%左右。同时,被调查者对不同特征的理财产品的倾向程度最高的是信用风险小。由此可见,客户很关心产品本身的风险状况,但是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倾向于中等风险中等收益的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较低的产品和高风险的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相对不受欢迎。
3、传统营销方式仍占主要地位
从调查数据中可知,传统的宣传方式(如营业厅宣传,理财人员介绍)对于客户的影响依然处于重要的地位,基于新媒体的方式影响较小。另外,传统的柜台认购方式是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显示出该客户群体对于柜台认购的习惯性,但这也与银行关于其他方式的宣传力度不够、操作较为繁琐有关。
4、客户群体的理财知识欠佳
从对于标的物的关注情况、宏观经济的关注度、购买倾向三项数据中可以分析出,客户群体的理财知识总体欠佳,虽然对风险关注度很高,但是对于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理财产品风险的标的物,有将近一半的客户对其不关注。此外,很关注经济形势的被调查者也不足三成,绝大多数客户对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意识淡漠。而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上,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倾向于四大行发行的保本收益理财产品,这之中有客户认为四大行信用等级相对较高的原因,但也显示出被调查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缺少详细的比对,选择的从众性和随意性较大。
四、对个人投资者及商业银行的建议
(一)对个人投资者的建议
1、在投资过程中保持清醒头脑,理智决策
相比于风险较高的股票、期货投资以及较为普遍的基金、保险理财方式,保本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受客户青睐,但是这并不代表消费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就可以忽视产品背后的风险。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消费者仍然要关注相关信息,综合对比考量不同商业银行或是同一商业银行中不同种类的理财产品,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做出决策,降低本金受损或者是收益率降低的风险。
2、充实自我理财知识和技能,尝试多样化投资
消费者要在日常中注重理财知识的学习,避免盲目投资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在理财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尝试多样化组合投资,将理财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进行合理控制,在较好的风控水平上获得较大收益。
(二)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1、加强市场调研,培养专业理财人员
高素质、专业性强的理财人员是商业银行开发理财产品、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及时发掘市场需求的保障,制定系统的理财人员培训计划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可以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候选人才,并在招聘新员工时注重相关的素质和专业性。其次,加强与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培养出一批专业性强、跨专业素养高的理财人员。
2、加强理财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同质性很强,且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不多。因此,银行要充分考虑目标客户对金融产品的实际需求,分析业务的发展前景,确定市场需求规模和市场定位,主动求变,通过增加产品差异性,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开展业务。
商业银行可以实行的差异化途径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产品设计基础资产的差异化,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将基础资产由原来的金融债、央行票据拓展到企业短期融资券、一般性金融债等,利用目前境外代客理财的政策放宽契机将资产组合的基础资产延伸到境外股票和结构性产品等等;二是期限多样化,合理配比收益率,实现多样化的流动性选择基础上的期限收益最佳搭配;三是人民币资产与外币资产结合,引入外币理财产品,实现本外币产品联动。在不同的风险水平上打破固定收益的管理,实现收益浮动化和产品系列化。
3、跟踪客户的投资动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商业银行应建立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以非制度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位员工的行为,最终使得在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应实行分层化服务,按照资产总额、偏好和生命周期等变量对客户进行细分的同时也应该对理财经理进行分层,不同层次的客户指定不同级别的理财经理提供服务,实现以不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美]Sara Hsu. 中国影子金融体系研究报告[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案例】倾向于保守理财、但又想追求高于储蓄存款收益的张强,去年投资50万元购买了一款新股申购型理财产品。当时,该款理财产品宣传的预期年收益率为15%。但一年下来,张强并没有得到15%的回报,该款理财产品的年收益仅在10%,仅是理财产品宣传的年收益的2/3。不解的张强询问银行,为什么银行的承诺会大幅缩水。他得到的答复是:预期收益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率,并不是“保证年收益”。
而投资银行信托理财产品的葛女士,也对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有异议。她于2005年初购买的一款两年期的银行理财产品,银行营销人员说是收益率绝对在10%以上。但今年该款理财产品到期时,葛女士只拿到5.5%的年收益率。觉得受骗的葛女士质问银行,但银行负责人给予的答复是:当时宣传中所说的是预期累计收益率,并不是预期年收益率。
【分析】 类似于“提高”年收益率宣传的还有基金产品,例如某一只基金在拆分后以1元价格申购时,宣传说是该只基金成立以来实现收益率达167%。但细心的投资者一计算,就会发现基金公司所说的累计年收益率,并不是客户实际得到的收益;因为基金公司并没有扣除投资者支付的2%的认购和赎回基金费用。
既然银行不能实现那么高的收益,为什么要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人为地拔高?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以高预期收益率诱惑客户。因此,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时,要树立一种观念:银行理财也有风险。
目前,银行宣传时采用的收益有预期收益率、固定收益率、最低收益率(保本收益率)3种。预期收益率一般比较高,指的是在理想情况下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这就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预期的收益可能最终不能实现。而固定收益率的风险几乎为零,但收益不可能太高。最低收益率则一般会很低,它在保障投资者的最低收益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获利潜力。
【支招】投资者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时,可以参考产品往年的业绩,结合市场走向,来分析该理财产品的收益有无实现的可能性,是否有夸大的嫌疑。另外,注意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比如有的理财产品宣传其预期收益率为10%,而另一种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为7%,事实上前一种产品采用的是18个月的到期收益率,如果把它换算成年收益率,仅为10%×12/18=6.67%,并不比后一种产品高。
保本≠绝对不损失
【案例】热衷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郑小姐,看到某银行有一款叫做“稳得利”新股申购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半年期),产品类型被称作固定期限理财产品(保本策略型),预期收益率(年)3.6%~9.8%。这种宣传,让郑小姐认为购买此产品,不仅本金肯定可以保全,而且收益率最差是3.6%,最好能达到9.8%。但郑小姐的一位银行朋友告诉她,购买这类理财产品要特别留意它的风险揭示内容。该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为:“本产品为非本金保证型理财产品;本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仅供客户参考,并不作为银行向客户支付理财收益的承诺;客户所能获得的最终收益以银行实际支付的为准。”
【分析】 银行这样揭示风险,那么,这种本金损失的风险是否存在呢?在目前的牛市看来,银行集中资金申购新股是不会赔本的。但在2004年,美欣达、苏泊尔和宜华木业3只新股上市当日都跌穿了发行价。显然,新股申购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并不是绝对保本的。因此,银行理财产品所称的保本,并不是直观意义上的保本,而只是一种以保本为目的的资产配置方式而已。另外,有一种叫保本基金的理财产品,也不是投资者想象中的绝对保本。2004年3月份,李先生认购了20万元的银华保本增值基金。2005年6月,他想乘着房价下调的时机,购买一套商品房。由于购房款不足,他决定提前赎回基金。可是到了银行柜台后,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说,因持有基金不足3年,若是现在赎回保本基金是要亏本的。李先生对此疑惑不解:保本基金不是保本吗,怎么还会亏本?
银华保本增值基金规定:“投资者在发行期内购买基金,持有3年期满后,可获得100%的本金安全保障……并可免费赎回。”按此规定,如果投资人在3年保本周期到期日之前急需资金,不得不取出保本基金的投资,其本金和收益将不能得到保证;倘若当时市场行情不好,提前赎回就可能造成亏损;同时,还要支付赎回的手续费。因此,保本基金并非一定能保本,它的保本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投资者在认购时,一定要弄懂其中的规定。
【支招】 银监会曾有规定:禁止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出现“保证固定收益”、“100%保本”等字样。也就是说,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照样有风险。所以,在投资保本型理财产品时,要全面阅读其说明,特别要注意其风险揭示。并根据自身的对投资收益的追求程度、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是否购买此类理财产品。
到期日(赎回日)≠到账日
【案例】基金投资者王丽在5月31日需要60万元的资金,于是她提前两天在5月29日赎回了60万元的基金。可当她5月31日到银行支出这笔款项时,却被告知资金还没有到账。急用钱的王丽大呼:卖出股票后不是第二天就可以支取资金吗?基金怎么还要在赎回5个工作日后才会到账?
【分析】 目前,虽然各家银行对理财财产到账日的规定不尽一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银行理财产品上标明的产品到期日未必就是该产品经过银行投资运作后的资金到账日。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的资金到账日会迟于到期日2~7个工作日。这是因为,理财产品到期后,银行需要对产品进行清算,这其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样的,对于投资人提前赎回或是提前终止理财协议的,其资金到期时间也会迟上几个工作日。例如,招商银行的“外汇通”和“金葵花”理财产品的到账时间是到期日后的7个工作日;工行“稳得利”一年期信托投资型(810733)、信托融资型(810729)规定到账日为到期日后3个工作日内。
为了避免因到期日和到账日不同导致的不便,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当将“资金到账日的规定”作为一个选择理财产品的考虑因素之一,在预期收益率等其他因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应选择到账日短的理财产品。
【支招】缩短理财产品的到账日有两个技巧:一是选择投资渠道。例如,同样是购买基金,通过银行柜台购买不仅手续费高且到账时间长,而通过基金公司网上直销不仅能享受低至4折的手续费优惠,还能将资金到账时间提前两三个工作日。二是避免在节假日之前赎回理财产品。例如,投资者在4月29日赎回基金,至少要在12天之后(5月10日)才能使用这笔资金,因为“五・一”7天长假不算金融机构的工作日。
收益越高≠理财产品越优质
【案例】 去年钟婷看中一款高收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通过多项指标的综合判断,她认为是一个好产品,但只是不能提前终止,也不提供质押贷款服务。钟婷没有结合近期可能要支用资金的实际情况,冲着高收益购买了这款理财产品。但之后不久,钟婷就急用钱,可这款理财产品不能提前终止,也不能质押贷款,她一时没有其他好的融资渠道。无奈之下,她只好向人借了高利贷。结果这款理财产品到期时的收益还略低于高利贷的利息支出,钟婷不仅白忙活一场,花费了不少的精力,还倒亏了近千元。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今年以来,随着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商业银行的资金面趋紧,为了稳定并扩张资金来源,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大增,同时随着通胀预期的不断走高,其销售规模也快速增长。但个人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不足、性质有所偏离、风险加剧等问题也随之逐渐暴露出来。
一、盐城市个人理财产品发售的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6月末,盐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售个人理财产品1298个,募集金额141.6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972个、87.71亿元,且上半年盐城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总量比去年全年的销量还要高出30.32亿元。今年6月末,盐城市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余额为72.14亿元,同比增加40.99亿元,增幅达131.59%。盐城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大幅增长的同时,呈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一)个人理财产品期限趋于短期化
2011年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使得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面有所趋紧,对短期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辖内各商业银行发售的个人理财产品也因此呈现出短期化趋势。2011年上半年,盐城市商业银行发售的个人理财产品中,1个月以内的个人理财产品459个,占比为35.36%,较去年同期提高6.88个百分点,其中,7天以内的超短期个人理财产品138个,占比为10.63%,较去年同期提高6.84个百分点;3个月以内的个人理财产品824个,占比为63.48%;1年以上及无固定期限的个人理财产品仅有33个,占比为2.54%。
(二)个人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有所提高
2011年上半年,盐城市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中,委托起始金额基本在5万元以上,超过5万元的个人理财产品有228个,占比达17.57%,较去年同期提高10.61个百分点,部分商业银行某些个人理财产品的起始委托金额甚至高达300-500万元。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2011年以来,各商业银行的资金面有所趋紧,为了增加资金来源,商业银行提高了部分收益较高理财产品的起始委托金额,如:某银行一款人民币个人理财产品的起始委托金额为100万元,期限为12天,年化收益率高达3.6%。此外,同一个理财产品存在不同起始委托金额的情况,委托起始金额较大的,预期收益率则相对较高。
(三)人民币债券类个人理财产品占主导
从发行的币种来看,2011年以来,除中国银行发售了几款澳元、美元和欧元的理财产品外,盐城市其他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均为人民币理财产品。截至6月末,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募集金额为141.66亿元,占总募集金额的99.99%。从个人理财产品的类型看,今年上半年个人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投资于债券市场,在盐城市商业银行发售的1298个个人理财产品中,有超过62.4%的理财产品资金投向国内银行间债券及货币市场等。
(四)非保本浮动收益成为收益的主要形式
调查显示,盐城市商业银行发售的个人理财产品中,非保本浮动收益是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的主要形式。2011年上半年,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募集金额达91.54亿元,占总募集金额的64.61%;固定收益类个人理财产品募集金额为5.54亿元,占总募集金额的3.91%;保本浮动收益类个人理财产品募集金额44.59亿元,占总募集金额的31.47%。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相对于保本浮动收益、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其收益要高出很多如某银行30天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2.3%,而另一银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则高达4%。由于目前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所募集的资金大部分投向债券、货币市场等,预期收益能够得到保障,因此该类产品较受投资者认可。
(五)超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高
今年上半年,盐城市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呈现短期化趋势,短期个人理财产品的销售金额同比大幅上涨,且在整个募集金额中所占的比重同比也大幅提高。个人理财产品短期化,一方面由于金融市场对资金需求的频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短期理财产品的利率高企致使市场对该类理财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从而实现买卖双方在理财产品期限上趋短的共同需求。2011年上半年,盐城市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中,7天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最高年化收益率达6.5%,而年化收益率超过3.5%的个人理财产品占比达到41.04%。相比而言,大部分1年期个人理财产品的收益在4%-5%之间。此外,从理财产品的发售时间上看,在季末发售并到期的超短期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相当可观。某银行在6月30日当天到期的个人理财产品金额达3.53亿,且全部为7天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其中,某3天期限的个人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6.5%,最低的年化收益率也达到5.3%。高收益率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在季末积淀为存款,这已成为商业银行应对季末存款考核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个人理财产品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人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缺乏
对盐城市的基层商业银行而言,个人理财业务仅仅停留在机械性的操作层面,其所销售的任何一款理财产品均是由总分行统一规划的,基层行只是负责资金的募集,而募集到的资金全部上划,由上级行统一支配。至于所销售的理财产品如何投资、客户能否得到预期收益等问题,基层行均心中无底。虽然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也签订“协议书”,且协议书中对产品的收益率、风险等作出了相应说明及提示,但也只是一种浮于表面的流程形式,明显缺乏透明度,不利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健康销售和有序发展。首先,对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表述较为笼统,投资去向不明,致使客户对投入资金的去向缺乏充分的了解;其次,对理财产品投资标的的预期收益、支付方式、实际收益等信息缺乏相应的披露机制;再次,对客户资金用于投资所获得收益的分配结构缺乏准确而充分的提示。从目前盐城市商业银行开办的个人理财业务来看,理财产品销售以后,从未向客户披露理财资金的管理及运用情况、投资组合及风险收益变化以及其他重大影响事件等信息,在理财产品终止时,也未向客户提供详细的产品投资收益情况,客户对资金的操作及风险情况一无所知。
(二)个人理财产品的性质有所偏离
银监会所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间、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售就是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从本质上讲,这是银行的一种活动中间业务。在当前货币政策趋紧、商业银行资金缺乏、存贷款考核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愈来愈成为存款的稳定器和调节器,理财产品的本质。首先,今年上半年,随着各项货币政策的实施,各商业银行资金面趋紧,存款争夺力度不断加大,加之CPI持续高企,存款利率不具吸引力,各商业银行为了稳定存款,纷纷推出高利率理财产品,以期在资金趋紧的情况下稳住现有资金来源。其次,今年存贷款考核力度较大,各商业银行通过理财产品期限的调整,能够在季末及时调节增加存款,以应对季末时点考核。据统计,盐城市金融机构在6月29日、30日两天到期的理财产品共有21.15亿元,其中尚不包括不定期理财产品中的到期数额。这些到期的理财产品在季末顺理地沉淀为银行存款。再次,为了加强存款调节器的作用,商业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增多,并配以高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商业银行的营业成本,并可能出现动用其他收益来兑付此类超短期高收益的风险,这与理财产品发售的本质亦发生了偏离。
(三)个人理财产品趋同致风险加剧
受我国金融制度的限制,很多金融领域的管制措施还未完全放开,因此,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各商业银行已经发售的个人理财产品在投资方向、收益类型、期限等方面都存在趋同性。从目前盐城市各商业银行发售的个人理财产品来看,绝大部分募集到的资金投向于国债、金融债、中短期票据等货币市场的投资品种,其占比超过62.4%,大量资金涌入货币市场必然会降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从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看,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占64.61%,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占主导加大了理财产品兑付的风险,一旦某些理财产品投资失败,商业银行就存在无法向投资者承兑预期收益、投资者无法收回本金的风险。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短期化且配以高收益率等进一步加剧了理财产品兑付的风险。
三、对推动个人理财产品健康、有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推动商业银行加大信息披露力度,进一步健全银行理财产品的统计制度
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高度不透明,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真实收益等均无从知晓,因此,为方便投资者了解银行经营发展与风险变动情况,降低理财产品购买风险,应当推动和促进商业银行及时、准确地披露资产变动情况、期末资产评估值等重要信息。同时,建议尽快将银行理财产品信息纳入金融统计监测体系,制定统一规范的产品分类标准、统计口径和信息反馈与渠道,以便投资者与监管部门及时掌握有关信息,促进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大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发售行为
目前,个人理财产品在商业银行中更多的是充当存款“稳定器”及“调节器”的作用,理财产品的本质发生偏离,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增加了社会成本。建议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规范个人理财产品发售行为,制止商业银行利用理财产品“冲时点”应付存款考核的现象,尤其是对超短期理财产品要加以限制,防止出现商业银行动用其他收益来兑付此类超短期理财产品的高收益而引发连带风险。
关键~:绩效考核;理财产品;商业银行
一、引言
理财产品通常是指在商业银行针对潜在的目标客户群体,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的前提下,针对有意向的目标客户推出的独特的一种金融产品13年前,我国从首次推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到现在,理财产品明目呈增长趋势,市场逐渐火热,经过短暂的萌芽阶段,随着我国人均居民收入的逐步提升以及富人数量的增加,理财产品市场已然步入了成熟发展期。银行理财产品转变为流行的投资品种成为大多数投资者的所认可的选择方式,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金额和规模均呈爆发式的增长。银行理财业务的推出,使银行的业务类型及规模得到了丰富,给银行带来了额外的利润点,同时也给大众匹配了适宜的理财途径。截至2015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总体规模超过23.5万亿元,不同种类的银行理财市场存续产品不少于60 879只。理财产品的推出和不断发展,不仅加快了银行的发展速度,更对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理财产品绩效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理财产品绩效,一般是指在投资期限内,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综合收益率和抗风险能力等整体的表现水平进行全面考量,以便能科学高效的评价理财产品的可投资性。为了更好地保证理财产品的可获得收益,投资者和市场分析者必须对可能影响到理财产品收益的多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一般情况下,可能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一般指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化影响到理财产品的价值量使其产生变化,随之影响产品收益的预期风险。所有的金融资产都无法避免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当然,这种风险一般能够以人为操纵数量的手段来把控调整。对于银行的全部理财产品而言,市场是极具不确定性的外在环境因素。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选购合适的理财产品过程中,不得不关注市场风险变化。因为理财产品的受利率和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导致最终资产收益总量的波动变化,威胁到银行的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能力,因此有关方面必须把市场风险全部列出。
2.利率风险
利率通常跟随宏观市场环镜的变化而起伏波动,大众所投资的的理财品,其利率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国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当中,部分产品与同业拆借利率存在直接的关联,这些产品变化的根据通常会选择中国香港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或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因此,理财产品的绩效收益会随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而波动。
3.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通常是指由于汇率变动,使某一经济体以非本国货币呈现的债权或债务价值发生量的变化,产生金融亏损的可能性。2008年经济危机中,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各大经济体,结果导致汇率无法保持合理的涨跌,经常在大范围起伏不定,对外汇理财产品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基本上所有外汇理财产品都遭遇到汇率风险的挑战。如果国内外的各种理财产品绩效收益无法平衡人民币的预期升值幅度,对于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进行外币理财产品投资的理财者将面临异常大的投资风险。所以,投资者在考虑选择投资外币理财产品时,不仅应该考虑理财产品可能的绩效收益水平,还必须考虑其未来可能遭遇的汇率风险水平。
4.信用风险
通常情况,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方违约的概率大小,这取决于交易对手的信用水平,二是违约产生的损失额,这将取决于金融产品将来的市场价值。对于基础的金融产品和衍生的金融产品来说,信用风险的价值影响后果和程度均有所不同。信用风险所导致的巨大损失对基础资产来说,即为所有的名义价值。另外,对金融衍生产品而言,如果出现交易对手违约的情况,其真正可能导致的损失将不会多于产品的名义价值。所以银行在结构性金融衍生理财产品的风险管控过程中,信用风险无法达到贷款的信用风险水平。总而言之,信用风险必须也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三、提高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绩效的具体措施
1.投资者。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的理财产品过程中,应该考虑的不仅包括预期的可能收益水平,还应该关注绩效收益中将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对于投资产品类型、期限、稳健性等进行科学的综合考虑。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必须从个人可承受风险能力出发,合理选择、量力而行。承受风险的能力较低者,应当选择风险相对较低且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例如保息浮动的低风险收益性理财产品,可以避免受到利率等风险因素的冲击,银行能够较好的保障投资者从中获得相对固定额度的产品收益。风险承受能力一般者,可以投资部分风险适中、收益可观的保本浮动的中等风险收益型的理财产品,以便保证投资者在受到较多风险的影响后保证收回本金。风险承受能力较高者,就可以适度的投资风险、收益都相对较高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这样能够尽量避免本金全部损失是可能,如果风险较小甚至可以收到丰厚的绩效回报。
2.银行业务发展方向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环境下,为了获取合法的经济利益和企业利润,应该根据投资者可承受风险的实际个人和家庭情况,为其打造个性化、订制化的合理可承受的理财产品服务,在法律范围和营业服务范围内尽可能的地满足理财投资者的投资愿望。
3.监管机构
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为了更好地治理理财市场可能的违法违规行为,银行相关的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和相应措施,对商业银行投资理财服务的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多管齐下,保证银行业的高水平服务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将募集到的资金分别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前者收益较低,但风险较小,金融衍生工具收益较高,但风险较大。在设计时,可通过调节这两部分资金的比例,调节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不同投资者风险偏好不同,对某款理财产品的评价也不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设计产品时没有重大失误,就不能单纯地说某款结构性产品是好或是不好,只能说某款产品是否适合某个投资者。
预期收益率并非唯一标准
预期收益率是银行在发行银行理财产品之初,对产品最终收益率的预期值。对比较保守的银行理财产品,如投资于信托贷款、债券类产品,银行主要以信托贷款合同条款、债券的票面利率等基本确定要素为基础测算,其预测效果也比较准确,故这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到期收益率差别并不大,指导意义较强。
对于投资比较激进的产品,如结构性产品,投资于股票、基金的理财产品,银行主要靠历史行情数据和自身对行情的预测来测算预期收益率,由于标的市场或挂钩标的市场行情很可能与银行预测不一致,故产品的预期与到期收益率有一定差别,甚至差别很大。如华夏银行近期到期的“华夏理财―慧盈22号”A股挂钩自动赎回型理财产品B款产品,预期收益率(年化)为6.9975%,而实际到期收益率(年化)为0。
此外,部分银行为销售顺畅,在发行较激进的理财产品时,故意只公布最高预期收益率,或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只突出最高预期收益率,给投资者造成该产品到期就能达到这个收益率的错觉。
预期收益率只是银行对理财产品收益估值,其准确度不仅与银行的专业性和对市场的研究能力有关,而且与银行的社会责任感有关,并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只能说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可能收益有多少,重在揭示投资要承担多少风险。只能作为评判银行理财产品好坏的一个标准,而不能成为唯一标准。对于结构性产品来讲,这甚至不能成为最重要的标准。
挂钩标的和收益结构是核心
除了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及收益结构在众要素中至关重要,这是整个理财产品的核心,也是直接决定整个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的关键因素。无论对挂钩标的走势预测,还是对收益结构合理性测评,都比较专业,一般人很难在专业层面有深入细致的分析,但这并不妨碍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这两个要素做出基本判定。
银行理财产品在会计上如何分类是对其进行会计核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将金融工具分为四类,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与国际会计准则IAS39的分类也是一致的。但从2013年1月1日起,IASB制定的IFRS9开始施行,它简化了金融工具的分类,将其分为按摊余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两种类型,即如果一项金融工具同时符合管理金融资产商业模式的要求、合同规定现金流量的特征,同时管理层不选择以公允价值计量,则可以以摊余成本计量,否则就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其中“商业模式”是指主体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收取合同约定的现金流量(本金和利息),而不是为了获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同现金流量的特征”是指合约中规定本金和利息现金流量的具体日期。“两分法”将金融工具分类标准由以管理层持有意图和能力转变为了从计量属性特征。因此,本文先以“两分法”为基础,分析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别,再将其与我国现行的“四分法”结合进行分析。银行理财产品的灵活性决定了其包含不同期限、风险特征、交易条件的投资方式,从而在会计上也可能归属于不同的类别。一般而言,代表不同投资方式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按投资期限进行划分,1年以内(含1年)的为中短期理财产品,而1年以上的为长期理财产品。按收益类型进行划分,按照约定条件承诺本金和一定收益的为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否则为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其中,浮动收益型又可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两种。按投资标的进行划分,直接投资于债券、信托等金融市场的为直接投资类理财产品,收益和股票、利率、汇率、商品、信贷等挂钩的为结构性理财产品,而银行、信托及证券合作类基金理财产品为资产管理类理财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笔者选取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不同种类的理财产品。
1.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对企业来说,这类理财产品的期限较短、风险低,投资期内公允价值一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也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企业购买此类理财产品是为了利用闲置资金获得高于存款利率的收益率。因此它符合“商业模式”要求。同时,这类理财产品一般预期到期能够收回本金并获取固定的收益,或提前确定了预期收益率,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它符合“现金流量”的特征,与银行签订的合约当中规定了本金和收益现金流的具体日期。因此,如果购买这类理财产品的企业不选择以公允价值计量,那么就可以以摊余成本来确认和计量。例如,郎姿股份在2013年11月21日用公司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了韩亚银行(中国)的保本保收益型理财产品“一佳赢”恒利系列A1号,认购总金融4500万元,年收益率6%,期限33天。郎姿股份在购买时就基本能够确定在2013年12月24日收回本金和24万元的利息。因此,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来计量该项资产。按照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这类理财产品可以归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采用摊余成本计量。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按应收债权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按实际利率确认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分别计算的各期利息收入相差很小,也可以采用名义利率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如果企业购买了长期的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那么只能归类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来计量。
2.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又分为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两种,多数为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和股票、利率、汇率、商品、信贷、指数等等挂钩。虽然企业购买该类理财产品可能同样出于“获取合同约定的现金流量”的目的,而不是转卖或赎回以获得公允价值变动差价。但理财产品“浮动”的本金或收益决定了它的现金流是不能预先确定的,因此不符合“合同现金流量”的特征。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还要随着其他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的变动而变动,具有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质,它只能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尽管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的时候可能极力宣传某项理财产品风险很低、预期收益率比较确定,但从合同来看,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最终还是由购买该产品的企业来承担。出于客观考虑,企业必须将承担的风险体现在该项资产的价值中。以人人乐购买的“兴业银行企业金融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为例,人人乐需要承担如下风险:(1)利率风险。该款产品的收益率根据6个月AAA信用等级间中短期票据到期收益率确定,6个月AAA信用等级间中短期票据到期收益率的变化可能导致客户的到期收益率高于或低于普通存款收益。(2)提前终止风险。该款产品的乙方(兴业银行)有权根据市场状况、自身情况提前终止该存款产品。在2013年的半年报中,人人乐将该项理财产品计入了“其他流动资产”,以取得的成本为账面价值进行核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仍按照取得成本来确认该项金融资产,并在后期按成本进行计量,则不能恰当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因为这类理财产品的性质是一种尚未履行或出于履行中的合约,不是已发生的交易,产生的收益和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历史成本主要是面向过去,计量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根本无法胜任该项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模式面向现在和未来。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额工具的计量属性。但我国目前并没有一个比较活跃的理财产品流转市场,理财产品公允价值的取得是一个问题。虽然现在有银行和其他机构尝试建立理财产品的转让市场,如重庆OTC在2013年7月和华夏银行合作,在其交易平台上推出理财产品转让业务,但毕竟还只是一个尝试。企业购买的理财产品,一般只能提前赎回,而不能转让给他人,因此,一般无法直接在活跃市场上获得一项理财产品的公允价值。因此,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财产品在不存在活跃市场报价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估值模型估计取得时和后续持有期间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在采用估值模型时,首先看该时点有没有活跃市场上类似资产的报价或不活跃市场上同类或类似资产的报价,如根据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投向,获得具有类似风险的金融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并根据风险和收益特征进行调整。如果没有可观测的市场报价,企业可以根据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银行公布的剩余投资期预期收益率、现金流等来估计理财产品的公允价值。金融机构一般可以对金融产品公允价值作出更准确的估计,在银行根据理财产品发行市场的同品种剩余期限市场收益率的变化估算出其公允价值后,企业也可以选择对这个价格进行一定调整(如加上银行的管理费)后作为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类。也就是说,要真实反映出理财产品的经济实质,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最相关的信息,企业需要在准则规定的两类金融资产中选择一个进行理财产品的核算。这需要根据管理层持有意图和能力、交易条件等来决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为了近期出售赚取差价而持有的债权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在目前理财产品转让市场尚未建立起来的背景下,企业购买理财产品一般是为了获得以投资本金为基础的额外收益,即预期收益为本金和银行给定预期收益率的乘积,而不是为了交易、转让获得差价。因此,理财产品不满易性金融资产的要求,在现行会计准则的框架下,它只有作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两类金融资产来核算。
二、理财产品核算的现状
某证券公司分析师的李先生,有一笔银行定存资金到期,最近一直在考虑是用这些钱买房,抄底股市,还是定期储蓄?李先生说,因为长期做股票分析,自己更喜欢投资股票而非银行储蓄,但是去年年初股市的下跌、反弹、再下冲令他心惊胆战,最终在沪市5000点左右将资金抽离股市,存入银行1年定期。这样即便手痒,也没钱买股票,免得抄底抄到半山腰。
从2008年9月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日益明显,经济低迷,股市持续下跌。证券公司收益也大幅下滑,往年丰厚的奖金已经不见踪影,每月只能拿到基本工资。李先生听到朋友亏损的消息越来越多,他暗自庆幸出局早,在资本市场的冬天保住了本金。
不过越降越低的银行利率,促使李先生另觅其他投资方式。去年年中,曾有银行业朋友向他推荐一款理财产品――五年期,保证本金,年收益5%左右。经过权衡,李先生决定待定存到期后再做打算。毕竟当时一年期定存存款利率为4.14%,经过去年下半年5次降息,如今只有2.25%。今年元旦,当他想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朋友却说现在已没有保本产品,预期收益率也大幅降低。
记者从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得到的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确实持续下滑。其《银行理财产品评价分析月报》(2008年11月)指出,“在降息气氛笼罩下,本月银行提供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继续呈下降趋势,比上月4.1%下降47个基点,仅为3.63%,略高于下调后的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2008年最后一个月后,银行提供的预期收益率为2.86%,下滑了77个基点。
此外,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幅下降,不同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最后一个月,发行数量月环比下降20%多,下降幅度超过前几个月。银行理财产品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6个月期限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升温,近5个月内基本保持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业内人士分析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变化,缘于全球金融危机下市场环境变差,盈利更加困难,因而去年爆出了较多的负面新闻。他认为,央行不断降息必然会带动相关产品收益率下滑,宏观经济低迷将进一步加剧这种不良循环。
一银行高管坦承,去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很不乐观,除了跟大环境因素,还在于有些同行由于缺乏风险意识,在市道突然转坏时措手不及,没能及时斩断亏损。但是,即便如此,他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仍然值得买入,但在衡量收益时要考虑安全性,尤其是在眼前的经济低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