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市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重要
市政建设项目是满足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并且,它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上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当前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较以往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市政建设项目也随之面临着新的形势。同时,我国的市政建设项目中决策失误情况的出现可谓不少,形象工程泛滥现象频发等,为此,加强我国市政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减少项目决策的失误率已成为政府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 相关概念界定
可行性研究:它是指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之前,对项目在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比较并分析各种可行方案,以此确定此项目是否可行,并正确预测其建成后所得的投资效益和经济收益。通过对项目技术、经济以及多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据此来判断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正确的参考依据。
二、 市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通过对多种投资方案中的比较,为投资者从中挑选出一个最合适的方案是市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任务。同时,通过这种研究得出的结论,首先应能为投资者在投资方面提供某些参考,比如进行该投资有多大的收益及存在多大的风险,以此判断是否继续投资;从国家方面来看,此项目应不应该值得支持;同时让银行能对项目的经济情况有所了解,判断其能否按时偿还资金。在式进行建设项目之前,通过所作的全方位、详细的考察、研究,可以尽量避免建设过程中技术、经济等方面问题的产生,同时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扩充组织知识库
在投资、建设市政项目的过程中,项目可行性研究创造出了大量的知识与信息,并且所占比例大。通过调查发现,最终可以立项的项目在考察的项目中占有非常小的比例,不足5%,最后,很大一部分项目都会被否决。然而,“项目可行性研究相关报告”则是项目能够立项的决定性因素,它在有效扩充组织知识库上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并且,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它能为其提供重要支持。另外,依据有关要求,有些市政项目在使用一些时日之后,要对其作出后评价,那么,通过此研究得出的一些结论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参考。
(三)有利于投资计划和经济参数的制定和完善
通过对市政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有助于使国家作出更科学的投资计划并完善经济参数。通过对研究中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宏观投资管理者存在的问题,从而让国家可以适时调整那些与当前社会时展情况不相符合的经济政策,修正不合适的指标体系,同时,有利于国家制定并完善项目评价的方法和经济参数,从而保证决策的合理性。
三、 小结
项目可行性研究要从技术、经济、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为投资者进行投资提供正确的参考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对建设项目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的成败与经济收益的多少。特别是对市政项目来说,因为它是政府进行的投资项目,它所用的是国家和人民的钱,它与人们的利益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它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市政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研组 建设 重要性
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学校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共同研究、交流,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课堂改革与教学研究,用共同的智慧力量共同应对棘手的问题,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便是一种选择。教研组的基本任务是:以教育改革为中心,以教书育人为出发点,开展各项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本学科全体教师为学校教学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他们的学科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这一切都让教研组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作为学校教研组之一的中学历史教研组也将面临重大的压力和挑战,由此可以看到加强中学历史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历史教研组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中学历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是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高中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中学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目标的实现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而教师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离不开历史教研组。首先是教师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的行为需要教研组。通过教研组的各种活动,将新课程的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弄清我们的工作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次是教师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教研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需要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共同探索。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全体老师的合作,从而使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能促进国民共同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再有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需要教研组。研究教学中遇到的知识问题,研究教学中的方法问题,研究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高效的教学策略需要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和共同探索。最后是教师的个人成长需要教研组。新教师达到合格,青年教师走向成熟,中老年教师形成个性,资深教师经验辐射都需要教研组活动作为平台。
因而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和这些能力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迫切呼唤教研组从活动单一、相对封闭、相对表层、缺乏吸引力、创新不足的满足型的一般化教研组建设转变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相互合作的、开放型、自我提升型、富有创造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研组,从而提高、帮助教师教学和研究的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加强历史教研组建设是推进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在历史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也因此成为历史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实际上,历史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历史教师,在于历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因为没有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历史新课程的落实。
从全球来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意识和相关研究是随着教师队伍素质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突显出来的。历史教师专业化包含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它包括教师的历史意识、历史情感、历史思维、历史教学方法等;第二,历史教师的课堂提升能力:第三,历史教师的教研能力:历史文献的研究、选取与应用的能力。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新教材的再开发的能力,乡土历史的资源整合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学历史教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它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必然要带有明显的时代性。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历史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作为历史教育主要内容的历史知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更新不断完善,历史学研究这些新发展、新成就会明显地影响历史教育的内容。它会使历史教师及历史教科书原有的历史知识相对陈旧,会使信息时代的历史课堂显得缺乏活力和生动性而不能充分的吸引学生,还会使得满足于故步自封的历史教师自身素质不断下降,这势必影响历史教育功能的发挥。
由于历史学和教育学的新理论、新成果、新发展对历史教育和历史教师的影响,历史教师专业发展逐渐成为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走向。然而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历史教研组,面临的问题需要教研组中所有教师集体克服,他们之间的团队精神是最可靠和适应性较强的,教研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历史教研组全体历史教师共同努力的基础上的,是历史教师对历史教育不断探求的过程,是历史教师不断的自我完善的过程
三、加强历史教研组建设是打造优质教育的需要
优秀的教研组团队好比天空中飞行的大雁,他们呈V形飞行,并排跟着最前面的领导者,因为开路的大雁,能帮助两边的大雁形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发现大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要多出至少15%的距离,飞行的速度是单独飞行的1.73倍。由此我们发现,如果把历史教研组建设成为优秀团队,那么历史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要比教师单打独斗时快了很多。
然而长期以来,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一定差距。“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痛苦”的现象,学生“一听就懂,一放就忘,一做就错”的现象,学生中学习历史“贝多芬”“背被佳”的现象,还明显存在。而改变这种现象,就是要改善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历史课堂质量。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通过教研组团结历史教师,凝聚精神,研究课堂,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精心抓好历史课堂。这就需要通过教研组认真研究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如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怎样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弄懂难点、落实知识点?怎样引导学生化难为易、加深理解?怎样把历史课本的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句话,就是围绕学生历史学习的需要,开展教研组活动,开展历史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了用武之地,教师对教研组有了情感,课堂教学质量上去了,就是为打造优质教育作的贡献。要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在打造优质教育中有特别的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这些历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全新的命题,必须依靠教研组的全部力量,进行学习、理解、消化,并在历史课堂得以渗透、熏陶、感染,使历史教学真正内化成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所追求的优质教育就实现了。
四、加强历史教研组建设是打造学校优秀团队的需要
历史教研组是学校诸多教研组之一,它连接到每个班级的历史教学,它的教学效果也直接关系到每个班级的综合成绩的提高。并且教研组之间有相应的感应,历史教研组如果是优秀团队,它会影响到学校优秀的教风、学风、班风,优秀教师突出的教学成绩如中考、高考、历史竞赛成绩、有特色的教研组活动都对于学校的特色打造、出名师和名教研组有直接的影响。
教研组是学校的一个组织,因此教研组也具有组织的共同特征,也就是各位教师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某一要素的变化影响着另一要素的变化,并且教研组具有其自身的目的。它是在学校领导下教师自己管理教学工作的组织,它的任务是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棱镜干涉 狭缝光源 夹角 空间相干性
双棱镜干涉实验是大多数高校开设的重要的光学实验之一,该实验在物理思想、实验方法以及测量技巧上都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做好这个实验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光的波动性和空间相干性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此实验的综合性,使得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但是此实验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必须面面俱到,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尽管大多数的教材及文献对此都作了介绍,但对实现此实验的干涉条件讨论不够,所述调节理论抽象不易理解,常使实验者在第一次进行干涉条纹调节时面临很大的困难,实验效果不好。特别是没有把光源宽度、狭缝光源与双棱镜脊的夹角作为实现双棱镜干涉的重要空间相干性条件加以讨论,以至于许多学生难以调出理想的干涉条纹,即使调出来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实验者必须对此必要条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收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双棱镜干涉实验的必要条件进行深入讨论。
一、双棱镜实验的基本理论
双棱镜是由玻璃制成的等腰三角形棱镜,有两个非常小的棱角和一个大的钝角。双棱镜的结构决定了它可以实现分波振面双光束干涉实验,它是由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改进而来的。它将狭缝光源发出的柱面波的波前分割成为两部分,使之在干涉场内叠加产生干涉。
由于通光量大,产生的干涉条纹极其明亮,易于观察和测量。
二、实现双棱镜干涉的空间相干性条件
双棱镜干涉实验的关键是得到清晰的干涉条纹,要达到这一效果就必须满足干涉条件,然而,一般教科书给出的理想化的双光束干涉条件在实验中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有必要讨论光源宽度和狭缝与棱镜脊夹角对实现双棱镜干涉的影响,明确了双棱镜干涉的空间相干性条件在实验调节中的必要性。
1.狭缝光源宽度对干涉的影响
双棱镜实验狭缝光源的临界宽度是一个和波长、棱镜折射率、折射角、光源与屏之间距离有关的量。
类似伯恩推倒菲涅耳双面镜干涉条纹可见度的方法,可得双棱镜干涉条纹可见度k。
2.狭缝光源与棱镜脊夹角对干涉的影响
双棱镜干涉实验要求狭缝光源与双棱镜的脊严格平行。否则,即使把狭缝光源调节到很小也得不到干涉条纹。究其原因,这也是类似光源宽度的空间相干性问题。
实际中,θ0是一个非常小的值,例如λ=589.3nm,D=1m,l=0.25m,n=1.5,α=30′,c=2cm计算得θ0=0.001°,近似于0。如果减小c的长度,许可角度θ0可增大,但会减弱干涉条纹的亮度,故c不益过小,同时为了保证干涉条纹的亮度,狭缝光源不益开的过窄,必有一定的宽度bc4,这样许可角度θ0会更小。因此,本实验常要求狭缝光源要和棱镜脊严格平行,只有这样才能调出清晰明亮的干涉条纹。
三、干涉条纹亮度不均匀性的讨论
双棱镜干涉条纹的亮度在垂直于条纹方向(x方向)是不均匀分布的,有时中间的一条和两侧的几条较亮,这种不均匀分布随距离q和l变化而变化,但是总与中心O点左右对称的,那么双棱镜干涉条纹亮度的不均匀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它是受到了菲涅尔单缝衍射花样的调制。由于双棱镜的脊分别作为两个折射面的直边,两束折射光在直边产生各自的直边衍射花样,由于两束折射光的方向不同,光线通过直边在屏上的几何阴影位置也不同。
通过A面的折射光线是以B面的棱脊为直边,屏上的几何阴影在P1,通过B面的折射光线是以A面的棱脊为直边,屏上的几何阴影在p2,两个直边衍射的图样相互叠加,形成以O点对称的调制图样,它相当于一个菲涅尔单缝的衍射图样。把双棱镜换成一个开的较大的单缝,适当调节缝宽,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同样的衍射图样。它调制了双光束干涉的条纹。如果用一细丝挡住棱脊,上述的调制现象消失,说明上述的分析是正确的,调制图样与l和q的距离有关,改变这两个量可以改变调制图样。
想要消除这样的调制现象,可在双棱镜的脊上贴一细线,但干涉条纹的数目和亮度会相应的减小,由于这种调制相当于缝宽很大的菲涅尔衍射,不会造成双光束干涉条纹的缺级,采用测量多个条纹之间的距离取平均值的方法,不会影响测量条纹宽度e的精确度,如e=10个条纹之间的距离10。
四、影响干涉条纹宽度和数目的因素
通过上述讨论,明确了实现双棱镜干涉的必要空间相干条件为:一是狭缝光源宽度要小于或等于许可宽度,二是狭缝光源要和棱镜脊严格平行。结合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现象给出的理论推导和解释,本文为完成双棱镜干涉实验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有助于提高该实验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凯华,钟锡华.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182-223.
[2]姚启均.光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40.
[3]方林瑞.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的量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2):19-20.
[关键字]高校实验室 建设经费 筹措与使用 策略
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推动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更是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关键。
一 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筹措与使用的重要性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体现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中明确指出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一些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也都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适应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新要求,就必须进一步转变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验证性实验轻综合设计性实验等陈旧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意义,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人规模由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实验室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订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与使用计划,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计划负责实验室建设经费的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实施全面的管理。
二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主要项目及其经费来源途径
(一)实验室建设的项目内容
一般高校的实验室建设项目内容涵盖多方面,如学校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实验室新建、扩建的基本装备(含仪器设备),维持、更新、添置实验室日常应开实验项目的仪器设备或改善实验室条件、实验室改造、修缮等。
(二)实验室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途径
第一条途径,学校预算内实验室建设资金。学校每年根据自身财务实际情况设立的预算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所需的资金。第二条途径,学校专项实验室建设资金。是高校为解决自身各级各类实验室建设的经费问题而设立的专项实验室经费,一般需要通过立项申请来获得。第三条途径争取上级主管部门诸如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等各级各类专项建设经费,除学校逐步增加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经费外,一般的高校还努力争取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扶持,获得相应的经费支持。第四条途径,将社会赞助项目经费、校企合作项目经费、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第五条途径鼓励教师和科技人员将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用于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同时,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管理力度,逐步实行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的项目管理,确保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资效益。
三 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的原则
为规范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工作,一般应贯彻“量力而行、集中投资、优先急需、重点建设、立项拨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经费使用原则,促进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管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一)实验室建设经费采取集中投资与面上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实验室建设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验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当年经费总额,确定集中投资与面上分配的比例。
1.集中投资经费
(1)优先考虑院(系、部)建设重点和投资效益,将收益大、见效快、且有长远影响的项目作为本单位项目建设的重点。
(2)重点保证量大面广的、对学生影响大的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和公用实验平台建设项目。
(3)对实验教学改革有推动,能提高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实验比例的项目。
(4)更新实验技术所需的设备购置项目。
(5)新建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确保新建专业基本的教学条件。
2.面上分配经费
(1)保证基本实验项目开出。
(2)常规实验仪器设备的更新与补充(填平补齐)。
(3)原有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补充与完善等。
(二)把握经费使用方向,使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更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改善实验室条件,促进实验室建设发展,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三)实验室建设经费立项应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与各院(系、部)及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实验教学培养目标相一致。申请和核定经费数额时既要根据实验任务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学校财力的现实,做到综合平衡、确保重点、兼顾一般。
(四)实验室建设实行项目负责制,各院(系、部)应明确实验室建设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项目建设。
(五)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认真进行建设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四 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实验室建设经费审批、中期管理与验收
1.实验室建设经费的申报审批
对于集中投资经费的实验室建设经费的申报审批可采取按任务立项、按项目管理的办法。各院(系、部)根据实验室性质、任务和仪器设备的现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申报最急需投资的建设项目。根据申报金额,提出设备购置计划。实验室建设相关管理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和专家对呈报的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并提出初步意见。呈报上级领导审查批准。
对于面上分配的经费,各院(系、部)可根据各实验室教学实验开出情况,确定分配原则,将经费分配到各实验室或由院(系、部)集中(立项)使用,有计划地逐步更新和补充仪器设备。
2.实验室建设的中期管理
严格按照实验室建设项目金额进行设备购置计划安排,使用实验室建设经费购置仪器设备,必须符合立项项目内容的要求及有关财务规定。
各院(系、部)要注重投资效益,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实验室建设相关管理部门需不定期检查项目建设的执行情况及项目建设进度。
3.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
实验室建设项目完成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写出工作报告,全面总结项目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以及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对实验项目的改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实验教学改革的成绩等方面进行总结。
实验室建设相关管理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及专家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主要验收项目所要求的设备是否已经到位,建设改造任务是否按要求完成,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是否符合立项要求等。将作为下一步对该单位实验室投资建设的主要依据。
需要强调的是对已有教学设备进行配套与更新的经费投入原则与管理是:对已开出的实验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追加部分经费,因设备陈旧老化,无法维修,需淘汰报废,而实验教学又必需的设备,优先安排设备更新资金。因科技进步,同类设备已更新换代或升级,但尚在使用、尚能使用的设备,或者现有设备已不能满足某些数据的处理,但还能完成实验的,可根据经费情况,逐年更新换代。
(二)实验室建设经费的规范化管理
各院(系)要按照自身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实验中心(室)建设的近期、中期和长远规划,在各种规划中要结合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注意设施、仪器设备、人员、经费投入等综合因素,对实验中心(室)的建设按照立项、论证、实施监督、竣工验收、效益考核等程序进行“项目管理”。
学校、院(系)实验室的建设,要按照规划的方案纳入学校年度建设计划,仪器设备购置和运行维护费用要纳入学校的年度财务计划,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从教育事业费、各类专项经费、各类建设性贷款、基建费、科研费、计划外收入中划拨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实验室的建设,以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材料、低值易耗品的领用和管理,应制定有关物资管理方面的文件并切实执行。
定期召开全校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工作研讨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定期开展实验室投资效益评估和评比活动,对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章或因为工作不负责任造成损失者,进行批评或行政教育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总之,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着力解决重建设、轻管理和使用的问题,积极探索和研究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推行实验室管理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实验室作为兼顾学生教学与科研、课内教学与课外开放的多功能作用。进一步加强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完善专管共用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的开放使用,更好地实现校内外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室和设备利用率与使用绩效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谭力,浅谈普通高校实验室经费的管理[J],渝西学院学报。2002,(15)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教育行业的经费投入也持续增加,文科实验室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在高校建设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入不足、运行不当等问题普遍存在,国家和高校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现状,促使文科实验室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1 文科实验室概述
文科是指人文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学科的培养方向在于培养“如何做人”而忽视了对学生“如何做事”的培养。这种观念培养的学生存在缺乏实证与调查、动手与实践能力。文科实验室则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深度,促进文科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应用型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2.1 文科实验室以培养人的内在素质、综合性人才为目的
文科实验室着眼于培养综合性人才,符合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素质教育强调人的综合全面发展,文科实验室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文科实验室能够培养综合性人才。
2.2 有效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践的过程能够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文科实验室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只是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个体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应用型文科实验室则能够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其积极发展。
2.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人类知识总量的增加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创造性思维也是提高人们认识能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社会高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是当今社会的需求,创造性思维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应用型文科实验室的应用对于培养文科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 国内高校应用型文科实验室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随着文科实验室教学条件设施的不断完善,许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技术成果也不断地浮现,文科实验室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在文科实验室建设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高校对于文科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据调查,目前高校领导和教师对于文科学习仍存在片面的看法,没有意识到文科实验室对于文科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高校对于文科实验室的态度和看法,直接影响其所发挥的作用,只有从根本上引起高校领导及老师对文科实验室的重视,才能充分发挥应用型文科实验室的积极作用。
(2)端正社会对文科的?B度和认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社会对文科的认知存在错误、片面的观念,认为文科需要学习的内容是固定、静态的,因此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就可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认为文科学习只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背会即可,正是长期受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导致社会对于文科的认识存在局限性,这也是高校文科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有效性低下问题的原因。
(3)部分学校存在“重理科,轻文科”现象。据调查表明,目前很多高校存在重视理科教学,但忽视文科教学的现象,文科在高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部分学校甚至将国家对文科实验室的资金投入用于理科实验室的建设,这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文科教学,不利于文科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4 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未来趋势及建议
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日趋重视,使得文科实验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不同高校都在自身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文科实验室,通过对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必要性和其在当前环境下出现问题的研究,针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高校要认识到文科实验室的重要性。高校只有真正意识到文科实验室对于文科学生的重要促进作用,从根本上认识文科实验室的重要性,才能够引起高校的重视,才能做到把文科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和鼓励机制,鼓励高校积极建设应用型文科实验室。
(2)加大资金投入。一定的资金保障是文科实验室顺利建设并实施的必要基础。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对高校应用型文科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使高校明确国家对应用型文科实验室的重视程度,确保文科实验室的建设顺利进行,加大资金支持是促进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基础环节,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投入可以有效增强高校建设文科实验室的积极性。
(3)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规划。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备的管理制度是文科实验室合理运行以及充分利用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高校应用型文科实验室虽已建成,但在运行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甚至部分高校文科实验室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应用起来,要想改变现状,高校需要学习完善文科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进行正确、合理的规划,将应用型文科实验室能真正利用起来,发挥其促进文科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4)明确文科实验室教学的理念,提高利用率。结合文科的学科特点,明确文科实验室的特殊性。首先文科实验室与理科实验室相比,其更强调人文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文科实验室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文科的学科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应文科学习的教学方法,将实践动手操作与学科相结合;其次,文科实验室更强调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文科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学科,其涉及的知识与其他学科是相互交融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切勿把文科当作孤立的一门学科。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首先要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和正确的教师职业素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紧跟教学技术的脚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响应国家的教育改革政策,端正教学态度,以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 高等学校;实验室;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70-02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for Opening Laboratory in University//Long Lifang
Abstract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experimental contents teaching in university. For the aims tha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raining quality c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open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deserve to be fully aware of, meanwhile various measures and methods should be taken for the construction in open laboratory.
Key words university;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contents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Academy of Fine Arts,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Huanggang, Hubei, China 438000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目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则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体,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实验教学对科学知识进行验证或再现,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加深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随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强高校实验室开放建设和管理已经迫在眉睫[1]。
1 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由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仍然是目前高校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建设开放实验室应让全体师生从思想上加强重要性认识,实验教师队伍业务上应加强合作,不能为开放而开放。开放实验室建设应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放实验室,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师资队伍、实验条件、环境资源等,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灵活、更加方便、更加高效的学习和科研环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加强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措施
加强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必须结合各高校实际,根据实验条件、教学需求、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
2.1 建立健全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对现有实验室进行开放,不能简单地将实验室放开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而必须建立一整套实验室开放制度。这些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实验室开放管理有关规定、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对象、开放的仪器设备等,开放期间应实行预约登记制度、开放准入制度、安全操作规范等[2]。通过建设完整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和制度,建立系统的开放性实验室工作流程,并严格实施和遵守,从制度上保证开放实验室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2 开辟实验室开放的多种形式
实验室功能不同,开放的形式也不一样。对实验室进行开放有多种形式,应结合实验室现状和学生的具体实际确定开放形式。开放时间上应以满足正常实验教学为主,其余时间可对学生开放。通常有预约开放(不定时开放)、定时开放和全面开放等形式[3]。开放对象上,主要围绕开放实验室的功能,结合学生及教师实验研究的实际情况确定开放对象。如针对某一课题组开放,或针对毕业论文学生开放,针对参加“挑战杯”或其他学科竞赛的学生进行开放等。对象不同,实验室开放范围也不一样,大型仪器、危险设备和容易引起事故的区域应尽量减少对学生开放。综合各种因素,针对开放对象,可实行学生自主式、教师指导式和课题组式等,不同的实验室可根据各种因素选择适合的开放形式,也可几种形式相结合,保证实验室开放的多元化。
2.3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开放体系
对实验室进行有效开放,保证开放实验平台持续良好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开放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构建实验室开放体系。
1)加强开放性实验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增加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和提高性实验内容,将这些实验内容作为综合开放性实验编入实验教学大纲,建立和完善“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加强开放性实验课题和项目申报与管理。实验室是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参加课外实践、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场所。为加强开放实验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条件的实验室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开放性实验课题供学生选择和申报,学生以完成开放课题为目的进行实验,避免了盲目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 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的途径
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跟传统实验室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开放实验室开放时间和学生对象相对灵活,同时,由于缺少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开放实验室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更多。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开放实验人员队伍是保证开放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关键。应高度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业务培养,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开放实验室管理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求真务实、科学严谨态度的培养;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注重细节,加强耐心,重在引导,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由于开放性实验室存在诸如开放对象、开放时间和开放实验室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开放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开放实验室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是摆在实验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科学问题。学生可通过远程登录完成开放实验室的预约、登记、查询、变更、结果分析等功能,有的还可以通过虚拟网络实验室进行网上模拟真实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提交实验报告,开展实验讨论等。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增强了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沈烈毅,韦乐.现代美术类院校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分析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1):168-170.
[2]高平,陈晓平.高校实验室开放制度化的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2004,26(3):84-87.
【关键词】独立院校;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而管理类实验室重在培养学生的全局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可见管理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然而如何更好更快的完善独立院校管理实验室,提高管理实验教学的运行管理水平、办学质量和效益是独立院校亟待探讨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独立院校管理实验室现状
1、经费投入不足,使用不尽合理。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加强素质教育无论作为目标或手段都已成为共识。而着力于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和难点,这一点对于以应用性定位的独立院校尤为显得重要。然而,资金紧缺是独立院校发展的一大瓶颈,因为独立院校办学经费分散到各个方面,致使实验室建设经费长期投入严重不足,欠账太多,加上科学技术和学科建设的飞速发展,仪器设备更新极快。近几年扩大招生,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仪器设备需求量增大,然而,教学科研的设备购置经费有限,且仪器设备的价格高昂,从而导致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差,仪器设备套数不够,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仪器设备陈旧,更新率和完好率低下。接下来的几年,独立院校招生形势将持续良好,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兴专业学科不断增加,对实验仪器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学校对实验室的投入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
2、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开放思维。管理实验室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总体来说对它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需进一步提高。一些学校还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往往对理工科的实验室建设非常重视,但忽视了管理实验室的建设。随着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管理类学科实验建设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不更新观念势必影响管理类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过去觉得管理只是制定制度,按制度执行就可以了,甚至有时提到建设管理科学实验室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经常会被问,管理还需要建立实验室吗?管理大师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就是他在藿桑工厂历时9年的实验得出的管理理论。可见,管理也需要实验。同时,作为高校实验室,目前基本向校内学生开放,缺乏开放实验思维,大大浪费了设备资源。
3、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国内独立院校管理实验教学普遍缺乏一套完善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影响了整个管理教学的效果。忽视对实验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甚至连最基本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记录、实验教案、实验报告等文件的建立都不齐全,造成实验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环节严重脱节。由于实验室人员在待遇以及职称评定方面与其他教师存在差距,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在从事实验教学方面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独立院校管理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1、适应社会需求。未来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走向成熟,社会会愈来愈依赖知识和技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和熟练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改变当前管理学科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加大力度进行管理实验室建设,合理开展实验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有利于发展。除了各类研究机构,实验教学在学校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它首先是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老师进行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管理科学研究,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模拟手段,而且对于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建立专门的研究和实验环境。此外,实验室还应当成为对外学术交流的基地,实行开放的方针,使实验室设备利用率最大化[2]。
3、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由于管理实验教学成果的不确定性,如何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等,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并以此作为指导和帮助学生的依据,是提高管理实验教学效果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4、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管理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前更好的了解企业现状,了解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团队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同时,学生在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行编制各种计划,从而使企业更快的实验目标,通过这些应变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更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独立院管理实验室建设对策
针对上述对独立院校管理实验室现状分析以及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现提出建设对策。
1、转变思维和政策倾斜。管理类专业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很少涉及到实验室的具体建设内容,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内容重视不够。学校应该及时转变观念,做好管理实验室长远建设规划,使文科实验室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只有锐意改革,更新观念,管理实验室的地位与作用才能得到重视,相关的政策与管理才能及时跟进与到位,管理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效果才能得到明显改观。独立院校要确立正确的理念,合理定位文科实验室的发展,在经费投人、实验队伍建设上要倾斜,把管理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
2、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独立院校资金不能很好的满足各种实验室设备的投入,可能通过社会力量,集社会资源与教学研究一体,实现教学模式的转换。高等院校办学目标一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而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要走在行业的前面,可他们缺乏相关的科研体系。我院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目前建立有产学、教研实践基地,校企合作研究中心,大大提高了管理实验室的综合利用率,学生也可以根据合作企业的需要以及自身的发展要求,与企业建立定向培养模式,大大缩减了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的初期成本。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共赢目标。
3、改善实验教学人员结构。传统的实验教学通常是由学院的专业教师胜任或专业的实验教师,而管理实验室必须与市场接轨,随时发掘市场信息,改善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前沿的市场信息。因此改善实验教学人员结构也是管理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方向。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实验教学人员除专业的实验教师外,部分教学人员可以由企业管理者承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
4、结语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除了上面谈到的几点外, 还需要建设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需要有对学生实验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等等, 这些都要求从事实验室工作的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认真研究, 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使实验室工作越来越完善, 使实验教学在院校教学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生 实验室管理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53-02
教育部在2014年的工作要点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该要点就是要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培养模式。
高校实验室一直都是学校进行教学实验、科研实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桥梁,也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理论课,传授给学生的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而在实验课上,是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过程,是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统一。学生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学以致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以达到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文将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为“广外”)为例,探讨学生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
(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投入经费有限,利用率不高
现在的高校都认识到了实验室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一块的投入都日益增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企业需求也跟着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实验室的功能应用也要跟着去适应。所以,经费的投入远远不足,特别是民办院校,在办学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实验室这一块的经费尤其显得紧张。所以人员的配置远远不足,更谈不上师资队伍的建设了,又因为人员的不足,实验室没有统一管理,共享度不高,设备维护困难或者维护周期长,实验室的功能没有充分被挖掘。
(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很多高校往往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实验室,但在日常的维护过程中往往被忽略了,认为这些日常的维护要花钱,不舍得出这些小钱。在制度的制定上不关心或者干脆就没有。殊不知,平时的日常维护非常的重要,重视日常维护才能更好的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基于这些原因,管理体制不完善,使工作人员在对实验室的管理上出现了消极的心理,他们只愿意对实验室进行简单的管理,即只保证实验室正常工作,不会花心思去想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实验室,以充分发挥它们的潜能。
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中,很多高校都让学生参与进来,也认识到了学生参与管理实验室的重要性,但在实验室的建设中,学生参与度基本为零。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因为实验室的建设大多数都是外包给专业的企业去做,在建设的过程中,只有相关领导会去关心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专业老师基本不了解,或者不想去了解,在学生这一块来说,更加不可能会参与到其中。殊不知,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学生完全有可能在实验室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参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一)思想上可以认识到实验室的重要性
通过互联网等各种途径在学生当中宣传,让学生有一个好的认知态度,提高学生参与建设和管理的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参与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意识到实验室的重要性,端正他们进入实验室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进入实验室并自觉管理实验室,使学生在心理上觉得实验室就是自己家的财产一样。同时,通过日常的工作,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实验室的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性,使其自觉的参与管理及爱护实验室,自觉遵守实验室要求,正确、严谨和规范地操作实验设备,并且能主动监督和指导其他人操作,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减少成本开支
因投入的经费有限,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了实验室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学生的参与大大的降低了成本。学生参与进来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学分、酬劳等,不管是采取哪种形式,成本都比一个工作人员的酬劳要低很多。当然,在引进学生参与进来的时候,一定要按实际的情况去制定管理制度。有了比较合理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学生的参与才不会使实验室的管理出现混乱。
(四)提高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
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需要专业的知识,而学生在这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其中,这一方面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也检验了理论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际的项目,让学生深入现场,全部以现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水平,养成严谨求实、踏实肯干的性格,锻炼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经验都会缩短他们与企业要求的距离,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
三、学生参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实践
(一)学生参与实验室的建设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技术含量高,参数配置繁杂,涉及到非常专业的知识,比如综合布线、路由器的配置、服务器的配置、局域网的组建等。在建设网络实验室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了部分的布线工作、局域网的组建等。下面以综合布线阶段的工作举例说明学生是如何参与实验室建设的。
在综合布线阶段,让学生参与布线的工作,从而让学生了解布线的流程与标准。具体的工作有:桥架及线槽的安装,缆线敷设,防静电地板的铺设,双绞线的制作,信息插座的安装,配线架的安装,综合布线的验证和测试等。
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通过与现场的工作人员沟通了解现阶段需要做的工作,然后结合课程的特点,在课内或者课外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现场,与现场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在正式工作之前,带队老师会先简单介绍任务,以及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最后再让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工作中的要求以及易犯错的地方。在工作过程中,带队老师会在旁边监督指导,或者协助在工作中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结束后,带队老师会总结他们这次的工作情况,然后就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最后再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让他们进一步明白这次工作应用了什么样的知识点,或者他们通过这次工作学到了些什么。
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实验室的建设,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室搬到了现场,极大的弥补了教学设备、教学场地和实训室的不足。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好专业知识。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也能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具备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适应强竞争、有创业创新能力的专业学生,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
每一个实验室都由一名负责老师和学生负责人带领其他学生共同进行实验室的管理。负责老师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指导学生管理和监督,学生负责人协助负责老师管理该实验室。每一个实验室都有其对应的管理制度,该制度的制定在学校的总纲领下,然后根据每一个实验室的特点制定一套完整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可以说,每一个实验室对应一个管理制度,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这个管理制度明确了各个成员的责任,加强了管理,当然,相应的实施细则也根据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使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有章可循。
管理制度的制定,提高了执行力,发现问题后,能逐个分析原因,采取逐个清零的方式,找出解决办法,第一时间由相关负责人落实解决,并及时向上级汇报。保证每一个环节责任到人,明确区域职责,强化实验室使用人的责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追究责任制,让管理细致入微、不留隐患。坚持公平公正、精益求精的原则,在管理中,一视同仁,发现问题一定要指出,发现失误一定要批评,发现危险一定要通报。
在具体的管理中,由负责老师布置具体的任务下去,然后交给学生负责人,由他把工作落实下去,每一次的工作都会有签到本,记录学生的到勤情况。每一周的工作结束后,全体成员在实验室里开会总结,把做得不好的地方找出来,然后找出解决的方法,争取下次不要再犯相同的问题。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还制定了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以“工资+学分”的形式奖励他们辛苦的工作。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的形式,一个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管理多个实验室,并且能把实验室的潜力挖掘出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同时,学生的参与,也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充分地应用到实际当中,一方面巩固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充实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做到了学习与生活两不误。
在软件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和数字电路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中,大胆引入学生参与,通过这两年的实践,效果非常理想。一方面,实验室得到了有效的管理,管理规范了,管理成本也减少了,另一方面,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提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对设备更加爱护了。
【参考文献】
[1]野津,付双.基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实验室管理新模式的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4)
[2]靖宇,于燕梅,王玉军.师生共同管理实验室安全卫生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0)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理念;设备利用;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1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专业特长、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实验室在高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担负着关键的育人任务,是高校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同时,其设备配置及使用情况也能一定程度上客观地表现高校的科教水平与能力。此外,对于理工科院校,在实验室取得成果的多少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对自身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自从1977年我国恢复高校建制以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实验室人员为恢复高校的教学设施、加速实验室建设付出了艰辛劳动,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大批高级专业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使高校实验室本身的建设开始走上正规化、现代化的轨道。尽管如此,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正视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将直接影响实验室建设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成果水平。
一、实验室现存问题分析
1.开放时间不足与教学资源浪费问题。目前,一般高校对本科生的教学采取周一至周五全天必修,周六、周日选修的模式,这种排课方式可能导致工作日内没有课余时间供学生自由支配,加之平时课程繁多,难以接触和走进实验室。即使学校为本科生在教学中安排了实验环节,也常常是“走过场”,学生无法充分思考与设计实验。同时,由于高校实验室中仪器规格普遍较高、价格昂贵,一般规定只对有实验课程的学生开放,在教师及实验员的监督与指导下实验,以保证设备运行安全,这种规定看似“合理”,其实有违学生求知、探索的愿望,致使“学生不敢进实验室”。
2.设备更新滞后与经费短缺问题。高校实验室一般根据其申报级别,获得对应的经费支持。借助这些资金,高校往往可以将实验室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然而,实验内容与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如果缺乏后续经费支持,往往造成实验室发展或更新停滞。实验设备属于学校固有资产,如果实验室没有设备购置费与维护经费的持续供给,则实验装备很难及时“更新换代”。同时由于高端实验仪器价格昂贵,普通高校教师一般难以个人承担。
3.实验室功能拓展问题。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功能及其对教学、科研的作用,实验室建设负责人及团队首先就得充分调研与论证,并向上级部门申报,进而通过立项、论证、建设和验收等环节,才能确保实验室建设规划功能的实现。对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实验室而言,其功能可能随实际生产、社会需求变化而发展。由于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完善,实验功能在实验室建成若干年后仍然维持在建设初期的水平。因此,如何结合实际需求与制订合理的实验室建设规划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
4.管理队伍技术水平问题。有调查表明,在美国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中,绝大部分受到了高等教育,并具有专业学位,而我国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其高学历比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并且大部分研究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所学专业与实验管理偏离较大。长期以来,在国外大力发展高校实验室专业人才建设的同时,我国高校实验室专业队伍建设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尚无完善、科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任职岗位评估机制,造成了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忙闲不均,工作表现评定结果与实际不符。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高校在人员配备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倾向教学与科研工作,以至于很多优秀创新型人才与实验室管理无缘。
二、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与专门技术人才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现,从而促进了我国实验室建设规模及技术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其基本模式可归结为改革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配置合理的实验教学资源、建立科学的实验室建设投资理念、实行高效的专家管理机制等。
1.改革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由高校根据学科、专业以及课程设置,统一规划,综合管理、优化投资、资源共享,避免二级管理中实验室资源不合理的再分配,防止各院系、分支机构垄断相关实验室资源。通过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利用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同时,科学解决投资重复问题,充分探寻现有设备的潜力,保证重点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制订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仪器使用规章制度、仪器使用预约制度、仪器操作规程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设计高效的实验教学配置。在高校实验室设计前,既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实验功能,也要尽可能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做到实验教学合理配置,提高各种设备的使用效率,做到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对于工科院校而言,其实验室建设应该考虑学科互补,实验资源实现共享,不同研究方向的人员可以在同一设备上寻求可研项目。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实验设备网上预约体系,将完整的实验设备功能简介公布在互联网上,供全校师生浏览,同时实行实验设备预约制度,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促进了高校不同学科的科研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3.打造高水平的专家管理体系。高校中各学科的专家资源丰富,若能在实验室管理上合理使用这些人才,必将使实验室管理水平迈入新的高度。通过公开招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方法,组建实验室管理团队,成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参与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仪器购置,实验活动开展,学术讲座安排等工作,依托专家组在各学科上的科学成果和深刻认识,增强实验室整体科研学术气氛,提高学校研究水平。同时,专家组能够培养年轻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管理团队的工作效率。
三、实验室建设新理念
以笔者所在单位――西南石油大学为例,着重介绍油气储运工程“复杂多相流体研究室”的建设、管理及创新方式,旨在总结经验,为广大同行借鉴和参考。
1.创新建设、服务学生。作为油气储运工程学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复杂多相流体研究室”承担了课程实验、人员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对未来主要从事油气输送相关工作的学生而言,该实验室无疑将成为把他们引入现场实际的重要渠道。在深刻认识本实验室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后,实验室负责人以展板形式列出了实验流程和实验设备平面图,供参观与实验的学员观摩。围绕装置特点、组成、功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以便他们能够生动形象地为来访者讲解,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眼于本专业所属院系的本科生创新基金,实验室负责人设立了若干依托本实验装置的创新研究课题,供有兴趣的本科生研究小组选择申报,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实验研究环境。截止2011年9月,本实验室已承担本科创新基金8项,先后在国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
2.校企联合、争取资助。本实验室建成之初,设备各功能还能满足研究需要,但随着油田生产现场需求的提高,测试精度、实验结果与实际的关联、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待完善。面对难题,如果指望上级主管部门划拨经费,显然将消耗大量时间。因此,实验室负责人主动与相关单位合作,在双方签订的项目中将实验目标提高,借此通过项目经费完善实验装备、拓展测试范围与研究深度。通过这种模式,在短短三年内,本实验室已为设备升级、补充及完善筹措资金百余万元,实验室规模与配套装备明显改观。
3.联系实际、拓展方向。本实验室在建设前的可行性评估阶段,将其定位于管输流体流动特性研究。然而,当该研究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实验室管理者发现,为更加准确地把握现场生产特点,必须充分认识石油生产过程中流体流动的本质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此,实验室主管老师多次奔赴生产一线,与生产管理者探讨沟通,并带回了石油生产单位对本实验室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在多方的帮助和指导下,本实验室已具备中低压管道中各类流体流动特性研究的实验条件,并与多家石油单位进行了项目合作,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
4.学科交叉、培育团队。由于本实验室大量装置的维护与调试涉及油气储运、仪表与自动化、流体力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因此在招收研究生时,充分考虑其专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团体。借助该研究团队,可根据发展要求,快速、深入地制订对策,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强大的创新实力。
四、未来发展方向
1.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切实推动实验室硬件建设;
2.进一步拓展研究方向,充分挖掘实验室的潜力;
3.人才多元化,保证研究团队人员各有所长、优势互补;
4.通过各种渠道确保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以“科技强校”为核心,加快实验室建设。
参考文献:
[1]杜立平.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6):62-65.
[2]李璇,杨万政.构建现代化高校实验室工作新模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8):166-169.
[3]周伯明,王菊芳.实验人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关键[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5,22(8):142-146.
[4]朱文强.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广场,2010,(2):136-138.
[5]刘历.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建设[J].科技资讯,2010,(26):225.
[6]刘欣,尹秀玲,宋金玲.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38-39.
[7]汪丽,赖,等.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提高大型贵重仪器的使用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32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