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

第1篇: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提问;案例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理解创作者内心情感的提问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所采用的课文中,很大一部分并非是为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进行针对性创作,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都是有自己的特定目的,要么是为了抒发感情,要么就是为了表达志向。创作者的这些思想感情倾向并非是无中生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生活触发中产生的。也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创作者的历史环境和生活背景,才能正确地把握课文的内涵与中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比如在教学鲁迅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过程中,要想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鲁迅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应该先将鲁迅少年时代在三味书屋、百草园里的生活状态进行还原,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走进鲁迅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篇课文里对百草园的描写十分精彩:“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多。”这段内容是了解百草园整体环境的关键和细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这段内容进行仔细地阅读,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段内容里面用了哪些修饰词语?”光滑、碧绿、高大、紫红、长吟、轻捷的叫天子、肥胖的黄蜂、无限趣味、低唱、油岭、小珊瑚珠子、又酸又甜等等词汇,正是对百草园的细节描写,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将这些词汇一个个找出来,从而增加学生对百草园环境的整体认识,让学生能够跟随这些文字而逐渐走入鲁迅少年时生活的现场。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鲁迅对百草园的感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修饰词汇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这些词语的特点是什么?”“用这些词汇修饰景物,修饰百草园,鲁迅先生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情感?”因为这些词充满了绚丽色彩,感情丰富,而且充满童趣、优美动听,这些词正是鲁迅对百草园美好记忆的体现。教师通过一系列针对作者生活环境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点。

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提问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同时又要加强积累词汇,学会遣词用句以及谋篇布局的能力。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转变学生和教师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方式也应该始终围绕这一点来进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通过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加强对词汇、字句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掌握语文规律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提问设计方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文本思路的关节点入手、从文本的矛盾点入手、从文本中的含蓄点入手等方面实现多角度提问设计。

比如教师采用文本关节点而设计提问,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正确、全面地把握文本的结构和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创作者的意图,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在都德写的《最后一课》里,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快速地把握这篇文章的整体构思,可以向学生提一些这样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小弗郎士的前后心理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有,同学们能不能找出相关的句子告诉老师?”通过阅读可以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在课文中找到类似的句子。当学生找出了课文中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句子之后。教师要把全班学生找出来的句子都进行整理,并确定哪几句是关系小弗郎士内心变法的句子。之后,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些确定的句子继续提问,让学生把句子中直接表现小弗郎士内心变化的词句找出来,学生会继续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将句子里的相关词汇找出来,教师再进行核对确定,这样一步步的操作,就能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和提问而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促进学生多元理解化的提问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材很多课文中的意义具有不确定性。之所以选用这些课文目的就是想要培养初中学生多元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考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篇: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 游戏教学 方法 有效教学

体育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趣味性、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戏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体育游戏的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

一、体育游戏作用

(一)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的作用

学习一个动作,对于一般学生来说需要多次重复,而并不是练习一两次就能掌握。正是由于这种必然的掌握动作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下降,最后影响了整堂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最终达不到预定要求。此时如果穿插一些体育游戏,把一些运动技术寓于游戏中,那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通过体育游戏,刺激了学生的神经系统,提高了学生的兴奋性,一定程度上也调整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既避免了学生厌倦情绪的出现,同时又有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既然有这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诱导作用

教学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就感到比较吃力或者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影响了动作的掌握。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前安排一些练习形式或练习方法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相接近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动作在大脑中有一个总体的印象,这对于新动作的掌握是十分有益的,它起到了诱导练习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较难动作的恐惧心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绪高涨,对于新的动作跃跃欲试,当时教师因势利导,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从而较易掌握所学的动作。

(三)热身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在准备部分都采用统一的模式:慢跑几圈,做一套准备操。虽然这种模式确实有热身作用,但是学生对于固定的模式往往会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我们在准备部分就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使学生很快就活跃起来,此时进行基本部分的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对策

(一)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体育游戏的设计与选择

在游戏化教学中,同样的一个游戏由于男、女生的身心特点的差异性导致收到不同效果。因此,游戏化教学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加以选择。我们知道初中段的学生多在13~15岁,这个阶段正是性别差异的发育期,相互间的关注比较多,这其中就涉及一个异性效应问题。心理学中把男女交往、接触过程中产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协调力、增力、开心、保健等心理现象,称为异性效应。笔者曾利用此效应在耐久跑游戏化教学中进行了游戏的设计与选择。例如,耐久跑练习中异性追逐跑游戏。具体如下:游戏方法:在练习开始前,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把男、女生分成2人一组,进行搭配练习。游戏形式:可以采用男生追女生和女生追男生两种。游戏建议:无论是直道还是弯道上追逐,都要考虑前后的距离,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别是女追男时(1米为宜)距离要短些,反之男追女(10~15米为宜)可长些。

另外,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生理上的差异性进行游戏的设计与选择。例如,根据女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一些具有反应性、灵敏性、速度性、趣味性、娱乐性的游戏,如贴年糕游戏、捕鱼游戏等;而在男同学方面则可以选择那些力量性、耐力性、竞争性的游戏,如在篮球运球练习中可以选择“运球比快”“连续打篮板比多”等游戏。

(二)依据学生发展、教育教学等自身的规律性,进行体育游戏的设计与选择

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的规律性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同样在体育游戏化教学的游戏选择上也要依据一定的规律进行选择,其规律主要有教育教学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技术动作概念形成与动作掌握的规律、运动训练规律和学生的认识理解规律等。例如,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例,在学生的认识与理解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游戏,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游戏目的、作用以及要求等介绍,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要参与游戏是什么、怎么参加,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参加游戏兴趣。再以运动训练规律为例,教师要密切观察参加者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体力变化,并及时调整活动量和活动强度、密度,以达到游戏参与的效果。

(三)依据游戏不同的原则性,进行游戏的设计与选择

体育教学游戏化教学在游戏选择上是有不同的选择原则的。其原则有服务性、全局性和实效性3个原则。首先,坚持服务性原则。游戏法中所选择的游戏必须坚持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这一点是应用游戏法的前提。有些教师为了获取学生的兴趣,随意性地在教学设计中放个游戏,其不知这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长远看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篮球投篮练习中放一个迎面接力游戏就显然不恰当。其次,坚持全局性原则。游戏法运用中游戏的设置要考虑到教学的全局,尤其是在时间先后的编排上更是要注意。例如,不能把集中注意力游戏放到分组练习中去一样,我们的游戏前后安排要讲究一点的全局性。最后,坚持实效性原则。哪一种教学法运用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游戏教学法也是一样。那么,在选择游戏时就要考虑游戏的实效性,这样才能保证教法的有效性、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范文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反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发行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从广义上讲教学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关系。从狭义上讲,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步骤诸要素的组合关系。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直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环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课外练习。世界教育史上,不管夸美纽斯,还是赫尔巴,是凯洛夫,还是布鲁纳,这些教育家们提出的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制的地位,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课内却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智能不仅得不到发展,就以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争取不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太不合时宜了。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展的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许多学校创造了不少可以借鉴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目标――调控模式,碰壁――点拨教学模式,自练习――指导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教师独占讲台的格局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首先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其次是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再次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另外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对体育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努力实现由传统备课型 向课堂教学设计型的转变。同时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时也应注意:一是以教师为主导,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三是以身心为基础,四是以训练为主线,五是以能力为目标。总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一不是为了赶时髦,地不是图形式,而是为了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为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寻找一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途径。

2.初中体育教学设计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1 学生参与体育课内容的选择、器材的制作。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学生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初中生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在体育课教学设计阶段可以听听他们的想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广泛了解体育项目及相关的知识,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使体育课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一些带有娱乐性的体育项目,还可以叫学生制定符合他们特点的比赛方法及规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自己制定的规则下进行比赛,收获别样的快乐。一些可以自制的简单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可安排给学生动手制作,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也是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

2.2 让学生参与体育游戏设计。初中体育教师多用游戏内容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一些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游戏运动是学生特别乐于参加的,对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设计体育游戏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到体育游戏的选择、设计中来。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创造的空间、实践的空间,让他们完成体育课游戏内容的设计,在游戏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4篇: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 体育 趣味 教学 模式

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讲,中小学生对体育课是比较喜欢的。近年来,体育纳入中考测试,对初中的体育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带来了很好的效果,从而带动了老师和家长对体育教学工作态度的良好改变,促进了大部分学生的锻炼主动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还是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应试项目的重复性,还有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和方法单一,使他们感到有些枯燥。因此,体育课如何进行趣味性教学,从而更加吸引学生,使学生有学习和加强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动力,这是初中体育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从三方面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

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学生认识和从事体育运动的一种倾向,对学生学习体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活动一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就会产生出一种求知欲望,这对我们初中的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当然,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就要认真组织教学,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教学语言具有趣味性、动作设计需要趣味性。

二、充实内容是基础

我们从课标理念上可以知道,只有让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贴近,才能使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才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汲取生活中富有时代特征的运动内容和方式来充实、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比如:在项目教学内容结束时,我们可以选用舞蹈、健美操等内容来做放松运动。再者,还要选择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选择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就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这些运动技术,进而培养了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初中学生比较爱好的体育项目要有趣味、好玩,或者是他们从小爱玩的,或者是玩起来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的……所以,体育教师在项目内容的选择上要尊重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允许他们的个性发展,选择相适应的项目。

三、利用音乐辅助教学

音乐的用处有很多,如今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教学当中。在体育的一些竞技项目中,音乐的应用很广,例如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让音乐变得触手可及,在实践教学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项目的练习过程中采用大量的音乐素材。例如在学生做热身运动时,可以用健美操音乐代替“一、二、三、四”的口令;在学生做体育游戏时可以通过兔子舞音乐或者最近流行的《甩葱歌》来增加游戏本身的趣味性。通过音乐进行辅助教学,并不仅仅是渲染课堂气氛那么简单。音乐本身的节奏感很强,加上体育项目本身很有力量和美感,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可以相得益彰。

四、在体育课堂上引进游戏

人的天性都有热爱游戏的一面,游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愉悦,从古代到今天,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使用游戏的方式使生活变得更加有趣。近年来,趣味运动会的开展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花色拔河、跳绳接力、二人三足、青蛙跳、踢毽子等趣味运动受到了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普遍喜爱。初中生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体育游戏在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学生认为上体育课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体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五、增强示范动作的趣味性

初中生在认识方面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要提高动作的表现力,在做教学设计时就要对示范动作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动作的分解过程等等,使得示范动作与讲解语言的配合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更加直接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在课堂上,教师要边示范边讲解,所做的动作要标准到位,所讲解的语言要生动有趣,才能传递体育课的美感和愉悦,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总而言之,趣味性体育教学其实是一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集体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也就是说,抓住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还可以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意义,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锋 郭永波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智力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5)。

[2]刘东 初中体育利用游戏实施有效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06)。

第5篇: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快乐教学 创新教育

所谓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上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让学生从“想学”到“敢学”再到“乐学”,最终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体育课堂中能真正品尝体育的快乐。

一、走进学生心灵,加强师生交流

教师关注的往往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点,突出以生为本,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重新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如在准备活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作为教学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运动状态。

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快乐体育十分强调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言听计从。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鼓励自我展示,结合体育游戏

自我展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和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要使学生“为自己好好学习而感到自豪”,使学生“从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学到的知识中体验到自尊感”,重要途径“就在于要使知识、智力的丰富性成为学习个性的自我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论述实际上给了广大体教工作者两个启迪:一是在体育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从而使学生享有自尊和自豪;二是在体育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和表现,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成长的平台和环境。

例如,将原本单调的体育技能学习与比赛竞争有效地融合,使同学们有目的有目标地主动学习新的体育技能,将原本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求知,将学习变为一种乐趣,遵循初中生的好玩天性,在体育课堂上增添有意思的游戏内容,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趣味的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学习到新的体育技能,参与集体活动,身心都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三、激发学习兴趣,探索运动规律

快乐体育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达到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快乐体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良好的行为是快乐体育课的首要条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有所侧重地确定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而取得学生的信任,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无私的爱去引导学生。另外,他发现学生有不良的表现要妥善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

正如夸美纽斯所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轻松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动机正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与学生是快乐体育的直接参与者和发掘者,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具有诱发动机的效能,体育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体育动机。要在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具有新意性、多变性,使学生的活动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等,从而引起探索结果的意向和期待心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体育运动的活动规律,达到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目的。

四、运动休息交替,防止伤害事故

在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运动负荷,做到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每次练习后,先要进行积极性休息,可以尝试用各种体育游戏等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的方式来进行,然后再进行安静性休息,调节运动负荷则通过增加和减少练习的次数、延长和缩短练习时间、加大和减少练习的难度、增加练习的趣味性等手段来实现。在负荷之间,要求最小间歇的是速度和灵敏性的练习,力量练习的间歇要大一些,耐力练习则需要更多的间歇时间。

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选择运用。同时还要注意在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对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还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灵活恰当地进行报数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对丰富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充分发展少年儿童的个性,是创新教育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们不能仅仅注意体育教学的生物功能,更要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使学生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峰.浅析快乐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1).

第6篇: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范文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只注重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要位置,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着知识,在机械的记忆与重复的练习,不利于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体育新课程标准倡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揭示动作技术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技术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形成体育能力,并在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使其思维得到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改变那种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大量机械重复训练,只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传授的传统教学观念,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体现出设计理念的动态性。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体现于教学设计中,将知识原封不动地呈现给学生,没有将学生的思考与实践,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疑问这些随机因素考虑在内,教学课前的设计,课中的教学,课后的反思不是一个个孤立存在的模块,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时要以一个全局的观念来统领教学,以先进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与思考的时间;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造就课堂生成的精彩;要将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掌握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二、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

初中生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喜新求异,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激情。体育教学分为室内的理论课与室外的活动课,在传统教学中的室内理论课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而且还有许多机械重复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不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无法激起学生的强烈的参与欲。室外的体育活动课也是简单机械地重复练习某一动作与做一个运动。教学内容完全以教材为主,单调枯燥而且缺乏活力,这对于生动好动、充满活力的初中生来说吸引力不强,兴趣不浓。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就要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探索性与趣味性,以此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来设计教学。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身体的特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根据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来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更具新颖性与趣味性,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要做到以教材为中心,但又不局限于教材,也就是说要立足教材,同时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将教材内容的学习与运动会上的一些体育项目相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艺术性与新颖性,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赞科夫提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再好的教学方法长期使用,也只会让学生感到单调与乏味,或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我们要在教法上下工夫,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1.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学生所普遍喜爱的活动之一。如1000米长跑(女生800米),生理负荷量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耐久力,采用传统的单调训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极易产生畏难情绪与退缩心理,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游戏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体育游戏活动,进行接力赛或运球比赛,这样的活动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全体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玩游戏中进行了有效的训练,为教学增添了乐趣,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快乐体育精神,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截取往届奥运会与历年的校运动的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体会一些标准完美的动作,同时也可以看到某些动作的失误等等,这样的教学更富有形象性与直观性,既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掌握技能,对动作技能形成全面的认识。

3.开展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是有限的,学生的体育活动不能仅局限于教学时间,而应贯穿于学生的一生,贯穿于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各个环节。这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初中生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我们既要注重课堂教学时间,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身体的机会。如在课余时间组织跳绳比赛等等,使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快乐体育的真正含义,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将体育行为内化为自觉行为,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