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民工工资工作汇报范文

农民工工资工作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民工工资工作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民工工资工作汇报

第1篇:农民工工资工作汇报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农民增收领导小组,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全乡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确保农民增收工作落到实处。

二、确定目标任务

今年全乡农民增收目标是:计划人均纯收入比去年增长17%,以确保实际增长7%以上。各村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各自的增收目标。要实现全年增长目标,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上,在扎实抓好生产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在优化提升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非农产业、引导鼓励就业创业上下功夫,紧紧抓住短、平、快的居民增收项目,全力以赴实施农民增收项目。

三、具体措施

1、粮食生产

立足稳粮保供给、抗灾夺丰收,积极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强化技术指导和病虫害综合防控,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户到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全乡稳定水稻播种面积7000亩,生产稻谷280万公斤,优质品率达到60%以上;人均收入达到380元。

(2)扩大马铃薯、甘薯、大豆、玉米等旱杂粮播种面积达到10000亩;人均收入达到275元。

(3)加大马铃薯种源基地建设,在县农技站的帮扶下大井坝村建立了300亩马铃薯种源基地,生产商品种薯450吨,该村人均收入达到500元。

2、经济作物生产

调整品种结构,合理优化布局,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经济作物的优质率和商品率,今年经济作物实现农民增收100万元。

(1)茶叶:积极引进白茶种植,以文溪口村李家山为重点,建设高标准白茶基地达2000亩。

(2)全乡油菜播种面积达到3500亩,油菜籽产量达到59.5万公斤;人均收入达到380元。

(3)积极发展中药材,全乡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500亩。

3、畜禽养殖

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不断提高农民养殖业收入。重点抓好生猪和禽类补栏扩养,确保畜禽业生产,今年畜牧业实现农民增收200万元。

4、农村服务业

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业,拓展农民非农收入渠道,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农村服务业实现农民增收50万元。

5、劳务输出

把扩大农民就业创业作为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和增长点,提高工资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全年实现劳务收入1000万元。

6、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全乡2015年度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共8个,其中成立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3个;畜禽养殖业3个,种植业4个,水产养殖1个。

7、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管

第2篇:农民工工资工作汇报范文

(2005年5月7日)

2005年4月,我们组成调研组,开展“建立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课题调研工作,对天津市、青岛市、大连市等地区实施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汇报,查看了有关的地方法规及文件资料,实地考察了劳务交易场所和施工现场,召开了施工总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参加的三个专题座谈会,40多家企业参加了讨论。

天津市是典型的劳务输入地区。全市25万人的农民工,基本属外来队伍,成建制进入本市的企业122家,具备劳务资质,本地劳务企业190家,全市总计312家,占全市劳务总量的60%;

山东省既是劳务输出的大省,也是劳务输入的集中地。截至2004年底,山东省劳务分包制度的大框架已初步建立,已成立1169家劳务分包企业,吸纳农民工14.1万人,占建筑劳务人员总量的5.8%;在青岛市,已经建立劳务分包交易市场,劳务分包企业379家,有90%的农民工已经被企业吸纳。

大连市属于劳务输入地区。全市有28万外来的农民工,大多数农民工被总包企业直接雇用或通过“包工头”雇用;现有200家劳务分包企业。

一、调研地区基本情况

调研地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建筑市场的规范管理,高度重视发展劳务分包企业、建立规范劳务交易场所的工作,建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坚持从基层抓起,从源头抓起,突出重点,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

天津市在“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设立了“分包交易中心”。其主要职责:监督管理工程分包行为,对外地进津企业进行严格的备案管理,规范劳务市场用工行为,查处无资质队伍私招乱雇和违法承揽工程行为等。同时,筹备成立“建筑企业劳务派遣中心”,并要求各省驻津建管处也建立建筑企业农民工派遣中心,和区县劳务派遣中心,将全市建筑业使用的零散农民工进行集中管理,为其监督办理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现阶段天津市已成立百家“派遣中心”,拟2005年6月低正式运营。

青岛市有专门的建筑市场和建筑队伍监管机构——建管局。在建管局成立了“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和劳动用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计划,并进行贯彻落实,同时负责该项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各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企业第一责任人,各项目部项目经理为施工现场第一责任人,并安排专人负责检查、监督各项规定、制度的落实。

大连市建委年内计划建立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个综合管理、服务机构,由就业服务中心、技能培训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三大部门组成,具体负责对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提供信息服务、职业介绍、进行职业培训、政策咨询、受理劳务企业申办资质并进行初审,对劳务队伍进行日常管理。通过劳动力市场对全市28万名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结束建筑业的非法“包工头”行为和务工人员随意无序的流动局面。

(二)出台政策措施,扶持企业发展。

简化劳务分包资质申办程序。青岛市把申办劳务分包资质向本市和外来建筑业企业及人员完全敞开,在办理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有关手续进行简化合并,提高工作效率。现阶段,本市注册劳务分包企业已有379家,有90%的农民工被劳务企业吸纳。

强化劳动用工合同管理,狠抓合同签订率。青岛市要求各施工企业必须和每一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进行全市规范用工行为大检查,狠抓落实,现阶段全市建筑业农民工合同签订率已达90%。

严格规范劳务分包市场,禁止无资质“包工头”承揽工程。青岛市规定凡在青注册和施工的企业,必须用有资质的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队伍,严厉打击“包工头”承揽工程,有力的杜绝了“包工头”非法承揽工程和“挂靠”现象。

制定劳务人工费指导价,定期公布,指导市场。青岛市积极维护劳务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定期制定并公布了劳务分包企业人工费指导价,作为劳务分包企业与总承包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的重要参考,受到劳务企业的广泛欢迎。

主动向社会推荐劳务企业,帮助劳务企业创建品牌。青岛市,积极培育骨干劳务分包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发展壮大,筛选部分用工规范、管理到位、质量安全好、专业特色较强的劳务企业,通过宣传册等形式向全行业、全社会推介。创立“农民工夜校”,定期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协会、教师对农民工进行普法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了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维权意识。

天津市实行联动措施,规范劳务市场。强制实行农民工工资卡制度,每月支付不低于53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季度结算并全额支付剩余报酬;制定建筑业农民工专用《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保证农民工劳动报酬和工伤保险的合法权益;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进行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初次进津的建筑业企业必须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负责人按项目备案。年度考核合格的进津企业可办理年度备案。

下发劳务资质审批权,推进建立劳务基地。大连市将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审批权限下发到各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调动区、县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根据本地实际发展劳务企业。从2004年下半年发文至今,已建立劳务企业200多家。2005年计划在新增100家,再通过5年的发展,至2010年达到1000家,使大连建筑业从整体上达到结构和谐;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2005年将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纳入工作日程,政府专项拨款2000万元,对本地区8万农民工实行免费培训;计划建立金州区、庄河市、瓦房店等劳务基地村镇,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农民进行培训,形成一批模板作业村、抹灰作业镇、砌筑专业乡等。

(三)规范市场监管,狠抓劳务备案。

天津市实行了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与地税局联合代征代缴税金和开具税务专用发票等手段,使进津劳务企业合同备案的行为得到全面监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劳务分包工程中的阴阳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为分包实为转包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对使用未备案和无资质劳务分包队伍的行为,转包、违法分包和借照挂靠的行为,不签订劳务合同、阴阳合同和不按期结算的行为进行专项治理,规范劳务分包市场经济秩序,有效控制了“包工头”非法承包工程行为。

青岛市建立劳务作业网上监管系统。2005年7月起,青岛市所有在建工程,建立了闵路电视监控系统,企业、政府主管部门不到现场,就可以及时监督现场发生的问题,及时了解劳务分包队伍的有关情况。

(四)广泛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

发放宣传材料。青岛市印制了20万套《致广大来青务工朋友的一封信》、《建筑工人手册》,春节后在外来农民工集中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发放,3月份开始在已开工的施工现场发放,基本做到每位农民工人手一册。并要求所有施工现场设置《建筑工人维权须知》告知牌,公布维权公开电话和有资质建筑劳务企业名单。来青岛的外来农民工,根据《手册》可及时,合法就业。

天津和大连市也充分利用传媒途径,对来本地工作的农民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农民工的自我维权意识。

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定期执法大检查。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近几年,青岛市每年组织1-2次“两个规范”大检查,主要针对劳务分包资质管理情况、现场工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及工人工资发放情况、现场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现场“两个规范”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和责任人除按有关规定进行严厉处罚、全市通报批评外,还做到“四个结合”:与市场信用考评结合、与资质管理相结合、与招标投标相结合、与各项先进评选相结合。

二、调研地区完善劳务分包管理的典型做法

(一)实施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2004年年初,天津实行了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代征代缴税金和开具专用发票手段使进津企业合同备案的行为得到有效监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劳务分包工程中存在的阴阳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为分包实为转包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二)实行外地进津企业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制度。2005年天津实行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进行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制度,初次进津的建筑业企业必须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负责人按项目备案,办理进津备案手续。年度考核合格的进津建筑业企业可申请年度备案,凭《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备案通知书》全年承揽本市工程和签订合同,对人员全部实行身份管理,进津务工人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工资卡。

(三)简化劳务企业申办资质程序,下放审批权限。青岛市把申办劳务分包资质向本市和外来建筑业企业及人员完全敞开,随来随办,在办理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有关手续进行简化合并,提高工作效率。

大连市将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审批权限下发到各区市县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鼓励各区市县结合本地区实际,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

(四)探索创建建筑劳务市场。天津、大连市探索创办建筑劳务市场,进行行业管理和就业培训服务,对本地区零散用工及劳务企业进行有序管理。

(五)、严格规范劳务分包招投标工作,禁止无资质的“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青岛市明确规定:凡10层(含)以上高层住宅或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公共建筑的劳务分包,实行进场招标,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承担施工任务。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施工总承包企业承接国有投资或国有控股投资的工程,劳务分包必须实行公开招标。

三、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应采取多种措施在政策上培育和扶植劳务企业的发展,如通过清欠农民工工资、劳动指导价、禁止“包工头”承揽工程、简化资质审批程序等手段和形式,创造有利于劳务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执法检查,对于不使用有资质的劳务企业进行劳务作业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督促其规范劳务用工行为,鼓励包工头建立有资质的劳务企业进行工程施工。

(三)加强对劳务分包企业交易行为的监督制度。可通过劳务合同备案制、公开招标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督。

第3篇:农民工工资工作汇报范文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控制指标:指标数175人,实际是264人,不再是指标。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指标数250人,完成605人,完成指标的355%,比去年同期的403人多202人。

全年培训失业人员:指标数100人,完成286人,完成指标的286%。

全年培训本市农村劳动力:指标数400人,完成494人,完成指标的123%。上年同期861人次,完成指标的172%。

全年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人数:指标数300人,完成885人次,完成指标的295%,此项指标是动态数字。上年同期1717人次,完成指标的635%。

全年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指标数100人,完成146人,完成指标的146%。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去年完成4个充分就业村的创建,在此基础上今年新完成5个,全镇累计达到9个充分就业村。

社区公益性组织安置失业人员:指标数是25人,完成52人完成指标的2*%。

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等优惠政策实现就业:指标数62人,完成134人次,完成指标的216%。同比上年增加5人。上年同期129人次,完成指标的806%。

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指标数180人,完成443人,完成任务指标的246%;安置失业人员指标数120人,完成422人,完成任务指标的352%。

公共职介机构失业人员推荐就业数:指标数170人,完成605人次,完成指标的355%。

公共职介机构空岗信息采集:指标数400人,今年完成2400个,完成指标的600%。

公共职介机构职业指导:指标数270人,完成1065人次,完成指标的394%。

创业项目征集:指标数2个,完成4个项目,7个创业人,带动54人就业。去年完成2个项目,6创业人,带动31人就业。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指标数5万元,鼓励和扶持了1户自主创业小企业,贷款5万元。去年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劳动关系情况:监控企业指标数80家,实际监控企业数86家,填写日常巡查记录490余份。

社会保险扩面:指标数2000人,新增400余人,完成任务指标的20%。

新农保工作:指标数10665人,完成7187人,新增6410人完成任务指标的67.3%.

二、所做的重点工作

1、就业工作:

大力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通过与**区职介手拉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职介每月为我社保所邮寄岗位信息,我们将其汇总,丰富了我们的岗位结构,通过这种机制向**提供的岗位推荐求职人员,提升了我镇求职人员的就业质量。

开办“就业超市”:我们发挥各村的劳动保障服务站优势,综合我们所收集的岗位信息数据,把实时更新的岗位信息以周刊的形式送达至村级服务站,通过大队广播、干部小范围宣传等方式让岗位信息直接送到百姓家门口。通过这种形式,共计为我镇城乡劳动力求职1479人次,推荐就业1065人次,完成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9个,出色完成了*年就业工作任务。

实施“三个二”就业帮扶计划:一是每月至少组织两次招聘会。我们变换了原有招聘会的形式,把招聘会开在了纸上。截止11月底,搜集岗位信息2400条。涉及企业3*个,共举办招聘会22次,为1479名城乡劳动力进行了求职登记,使1065名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二是每月至少组织两期就业指导培训。就业指导是改善求职者就业观念的一把金钥匙。为使我镇城乡劳动力出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在岗位推荐之前,对每一名求职者进行就业指导。三是每季度至少组织二期职业技能培训。截止10月底,举办家政服务员培训班一期、面点、烹调班一期、计算机班四期、电工班二期,524名城乡劳动力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农村劳动力338人、城镇劳动力186人。

灵活就业奏响再就业主旋律:全年我们通过灵活就业、自谋职业的方式安置登记失业人员141人,吸引了市区两级就业再就业资金近160余万元,并且我们在新灵活和老自谋之间有意地进行新老政策更替,目的是适用度更广和可操作性更强。

自主创业成为创新就业新途径:我们跟区创业指导中心合作,得到了项目、资金的鼎力支持,共计鼓励和发掘了5个创业项目9个创业人,带动了54人就业,发放了一笔小额担保贷款,并为其办理了财政贴息。截至岁末这五个项目和一笔小额贷款皆运作正常。

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工作:着重落实“三个二就业帮扶计划”,通过职业指导转变其就业观念,技能培训增长起就业本领。制定就业援助计划,做好跟踪服务,经多次安置就业和职业指导均不能稳定就业的纳入托底安置。

农村劳动力管理:全年新办理转移就业证和建立转移就业档案390人次。全镇累计纳入农村劳动力管理的人员档案1325人次。全年累计实现就业885人次。

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完善了一支由村干部和劳动保障协管员组成的村级服务站工作队伍。18各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全都设立了服务站,做到1200人口以上村2名专职工作人员,1200人口以下村1名专职工作人员,服务站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全部到位,全体工作人员顺利开展村级服务站的日常工作(包括:劳动就业、农保、农合、劳动监察、政策宣传、民政)。

因势利导开展个性化就业服务:针对求职者不同需求,实行“人本服务”,配合“三个二帮扶计划”,为求职者量身定做就业方案配合。扩大政策适用面,把本镇的农转户也都纳入享受优惠政策范围,让开办小企业小工商业者纳入优惠政策享受范围。

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全部运行正常:失业人员管理、农村劳动力管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优惠政策、创业指导、机构管理、政策咨询等各子系统全部完成上线,使用运作正常。

零就业家庭:年初,通过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对全镇613户“具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进行了入户筛查,深入了解了劳动力就业状况,发现一户“零就业家庭”,并及时上报区劳动局,针对太和庄村张胜利家庭两名劳动力均无业的情况,首先,进行了就业岗位推荐,由于夫妻二人的文化水平水平均在初中以下,又缺少专业技能,社保所又对他们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并鼓励他通过多种形式就业,通过多方联系安排他到燕山橡胶厂上班,这样呢,他们呢一家人的生活也就有了着落。

2、农保工作:

针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意识差、参保人数低的情况,召开了多次镇长专题办公会,并研究出台了**镇新农保补贴办法。召开支部书记专题汇报会5次,听取落实新农保政策情况。一年来,请区劳动局农保办主任邓双玲来**对新农保政策进行讲解。分别组织了村干部政策培训班3次,以村为单位组织举办村民政策培训班3期,接受培训人员300余人。在成教中心举办了村干部、劳动协会员培训班6次。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同时,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周对劳动协管员进行培训,进行政策讲解。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

申报“**市和谐单位”:我镇积极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制定并实施和谐单位申报方案和措施。引导12家企业积极参与申报活动。

工资拖欠治理工作:制定了制止工资拖欠的方案,并成立了制止工资拖欠领导小组。全年共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9起,涉及四川、河南、河北、甘肃等地的60余名农民工,涉及金额32.7万元。

企业日常巡查工作:辖区范围内共有职工1793人,签订合同1716人,签订合同率达到95.7%,农民工劳动合同达到90%以上。由于我镇企业生产季节行比较强,大多是短期合同,所以合同续订率只有50%左右。同时,我们每月都对镇域86家重点监控企业实施入户调查。建立了辖区内所有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和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档案,并及时更新。加强完善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情况的动态监管。

集体合同签订工作:辖区内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建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达到签订集体合同户数的100%。

三方会议机制运行情况: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分别对劳动用工、就业、社保等重要事项召开季度“三方会议”,及时解决辖区内用人单位出现的问题。

4、社保基金管理情况

制度健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发票管理制度、对帐制度。

设立了专用帐户,并设专业人员专管。

进镇零户统管帐户,由镇会计记帐。

第4篇:农民工工资工作汇报范文

为认真贯彻党的*届*中全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精神,推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统一思想认识。全面深入推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不断扩大转移就业规模、提高转移就业质量,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进我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广大农牧民在转移就业过程中既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技能、开阔了思路,又增加了收入。组织引导广大农牧区富余劳动者转移就业,对于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全局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做法,积极主动地做好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各项工作。

(二)明确形势任务。近年来,我省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前又显现出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对发展劳务经济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上看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偏低、就业稳定性差、劳务收入不高,有的农牧民创业意识和能力不强,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信息不及时、传递不到位,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尤其是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保发展、保稳定、保就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省就业带来的影响,坚持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健全机制、完善措施、抓好落实,继续推动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向纵深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突出工作重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牧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牧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抓好农牧区富余劳动力临时性、季节性和体力型转移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长期性、稳定性和体力与技能结合型的转移就业;在扩大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转移就业的质量,增加劳务收入;在做好职业介绍和转移就业信息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由松散型向更加有序转变,由体力型向体力技能结合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规模与质量并重型转变,不断促进转移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增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抓好技能培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都要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工作要以政府推进为主导,以农牧民自愿为原则,以提高技能为重点,以实现就业为目标,从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实际需求出发,整合培训资源,发挥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开展订单定向式培训。一是分类开展培训。对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回乡青年劳动力,以开展学制职业教育或一年期的职业培训为主;对其他劳动年龄内的农牧民,根据技能复杂程度和就业岗位需求,相应开展一年期的培训、*个月的培训或引导性培训,帮助农牧民通过提高技能实现转移就业。要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移民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适当提高培训标准和延长培训时间,从提高讲普通话能力、城市生活能力和职业技能入手,促使其转移就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稳定安置一户”的目标。针对农牧区年龄偏大女性劳动力离家离乡务工难的实际,围绕适应就近就地发展的二、三产业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如:藏毯编织、刺绣、工艺品制作等民族特色工艺和开办“农家乐”餐饮服务等项目,培训后以公司加农户方式与企业签订加工收购协议或开办“农家乐”,通过转移就业增加劳务收入。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引导、鼓励和规范省内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培训职能作用,面向城乡劳动者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教育。要依托现有具备条件的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要针对农牧区职业培训机构力量不足的实际,合理安排,支持有资质的职业培训机构深入农牧区招收农牧民培训职业技能,使省内培训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同时,还要坚持省内省外“两条腿”走路的培训方式,积极协调联系,充分利用省外职业培训资源优势,做好对我省农牧民的培训,并帮助指导实现就业。转移性培训上逐步统一归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协调管理。要统筹协调并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各相关部门要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专项培训计划的效能,满足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求,避免重复浪费。三是因地制宜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要围绕实效性,采取更加灵活的培训方式对农牧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从业工种岗位的需要,适宜由培训机构集中开展培训的,一般以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技能培训为主;企业对拟招用人员可以委托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可以由企业和培训机构联合组织培训,也可以结合生产工艺实际自行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培训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对我省特色产业定向招用人员技能水平的培训提高,可据工艺难易程度适当调整培训时间。各种方式的培训,都必须落实培训时间,明确培训师资和内容,保证培训质量。

(五)推进创业培训。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对进城或回乡创业的农牧民开展以“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为主的创业培训。要加强创业培训机构建设,完善管理,强化培训课程设置和师资培养,提高培训后的创业成功率。要围绕农牧民创业环境和当地经济特色开展培训,把创业培训与一定的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知识相结合,突出培养农牧民专项创业能力。在拉面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要把创业知识与拉面技能结合起来,培训拉面馆老板;在“农家乐”、“茶园”经济较好的地区,要把创业知识与餐饮经营管理知识结合在一起,培训“农家乐”、“茶园”的老板;在冬虫夏草等中藏药资源比较富集的地区,要把创业与特色资源加工技能结合在一起,培养特色农牧产品加工生产的老板,等等。通过依托当地经济资源、市场优势,培养一批能够创办企业、办好企业的农牧民企业经营者。

(六)强化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培训绩效评价和统计监测机制,落实对培训质量的监管。在严格培训资质审查、培训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坚持以就业、创业结果考核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认真开展培训质量的监管工作,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监管承担培训机构的资质,培训的基本条件、技能鉴定、就业率等培训效果的综合评估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审核补贴资金是否符合标准,申请补贴的机构与实施培训的机构是否一致,补贴资金是否完整及时地拨付到位。“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专项活动,继续按项目有关要求,采取定单定向的方式认真开展好培训工作。对培训的审批在严格审核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快捷、简化,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各负其责,提高培训审核效率和质量,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整个的培训评估监管工作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七)完善培训资金补贴办法。要认真落实政府对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切实发挥培训补贴资金促进农牧民提高职业技能的作用。同时,结合实际适当调整补贴办法。按公平就业原则,调整农牧民技能培训补贴标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培训补贴统一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培训补贴标准执行;鼓励省内外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定向招收省内农牧区低保家庭和生态移民中未就业的青少年进行职业技能的学制教育,政府给予培训补贴。

三、积极鼓励农牧民自主创业

(八)优化自主创业环境。各级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在政策引导、创业服务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夯实创业基础、营造支持农牧民创业的良好氛围,制定具体的措施办法,扶持推动农牧民创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支持农牧民创业。发展改革、经委、商贸部门要向农牧民提供相关产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规划、产品市场前景、项目开发建议等信息,引导农牧民在有一定发展基础和市场前景的行业、项目中进行创业;工商、税务部门要加强农牧民创业的开业指导和政策咨询,降低开业门槛、简化手续,帮助创业的农牧民尽快开业;劳动保障部门要组织好创业培训工作;金融部门要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部门要做好担保贷款担保金和贴息资金的审核拨付工作;建设(城管)、卫生等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能,在经营场地、开业扶持、手续办理等方面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应的服务。各级政府要设立投诉电话,畅通农民工创业信息反馈渠道。

(九)扎实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增加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安排,利用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引导帮助各地搭建融资平台,支持和帮助农牧民创业。要不断增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资金的投入,把进城创业或返乡创业的农牧民全部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农牧民进城或返乡创业,可申请5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按城镇失业人员就业扶持政策,对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扩大劳务周转金使用范围,对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的农牧民给予借款支持,数额每人在3万元以内,期限为一年,扶持农牧民进城或返乡创业。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农牧民企业贷款。

(十)健全完善农牧民创业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将农牧民进城或返乡创办的经济实体纳入各地招商引资范围,享受与外地客商同等优惠政策。对从事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的农牧民,在技能培训、技术服务、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农牧民到集贸市场或政府指定区域内摆摊设点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免予工商登记。对依托农家院落创办“农家乐”的,免收证照类、管理类、登记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农牧民初创的小企业,由工商部门制定放宽注册资本额度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的办法。对农牧民创业者按期纳税的,营业税起征点为月营业额4000元;按次纳税的营业额起征点为每次(每日)100元。个体工商户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的增值税起征点认真执行《关于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销售货物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5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3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次(每日)150元。对从事农、林、牧、渔项目的,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农牧区流动性小商贩,一律免予税务登记。对农牧民创办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电价优惠。

四、健全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十一)增强省内转移就业服务机构能力。各级政府要把县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财政预算,突出重点,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一是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及功能,逐步实现就业信息化管理,提高求职招聘信息交流互通的服务效率;二是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保证就业服务人员熟练掌握就业政策和工作要求,提高服务水平;三是规范工作流程,公示服务要求,明确工作环节,方便求职招聘,通过就业指导、信息服务等引导农牧民有序外出就业。

(十二)规范驻省外转移就业服务机构管理。各地要合理制定驻外转移就业服务机构的设置规划,科学布局,避免重复。省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省际间劳务合作,不断扩展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按照谁批准派驻、谁负责管理的原则,结合当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实际,积极选择在省外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置服务站点,并加强对驻外服务站点人员和工作的规范管理。各地要对每个派驻机构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并由同级财政保证必要的日常工作经费。各驻省外服务站点之间要加强联系,沟通信息,相互支持,沟通配合。省就业服务局要与各地驻省外服务站点建立联系、加强指导,签订信息共享、为农民工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协议,形成省内外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合力。

(十三)加大乡、村级转移就业服务力度。各级政府要切实强化乡、村级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传递和就业服务工作。要在当地电视等媒体中及时求职和用工信息,让企业和广大农牧民可以便利、及时地了解最新的求职和用工信息;要在乡(镇)政府设立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窗口,安排专门人员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提供中介服务;要把开展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宣传和传递用工信息作为乡(镇)干部包村进社的重要工作任务严格考核;要在各村和有条件的牧委会设立劳务信息员,及时在乡村劳动用工信息。

(十四)大力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各级政府要把通过劳务经纪人带领农牧民外出务工作为提高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措施,制定相关政策,认真抓好。一是要加强当地劳务经纪人的培养。通过政府引导、扶持、鼓励劳务经纪人成长,提高劳务经纪人的素质,组织劳务经纪人学习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和劳务管理知识;积极鼓励县乡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带领农牧民进城务工,不断扩大劳务经纪人组织转移就业的规模,促进劳务经纪人发挥更大作用。二是有条件的县、乡政府要鼓励引导劳务经纪人成立协会组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帮助、指导协会开展工作;要制定管理制度,开展考核评比,鼓励和规范劳务经纪人带领更多农牧民外出务工。三是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劳务经纪人开办劳务公司,对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企业化运作。四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劳务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十五)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要结合我省实际和劳务输入地生产用工特点,注重在我省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区和企业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提高转移输出的针对性,使我省农民工外出就业相对稳定。各地要充分利用省际间的劳务协作关系,在巩固现有劳务输出基地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更多适合我省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输出基地。要通过劳务输出基地建设,不断壮大劳务经济,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更加有序,就业更加稳定,就业环境不断改善。

(十六)鼓励支持我省企业吸纳当地农牧民转移就业。各级政府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扩大内需、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困。把引导农牧民转移就业与调整农牧区产业发展结构,以及推进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引导农牧民在当地转移就业、创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在岗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省发改委、经委等相关部门要统筹规划,确定重点工程和项目时,同时提出用人需求计划。劳动保障部门要提前介入,根据工程项目用人需求,提前与用人单位协商组织开展培训,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用工需求。省内由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除管理人员、特需技工等我省不具备的外,原则上要招用当地的农牧民,并将此列入到招投标条款中。“以工代赈”项目必须组织当地群众参加建设。省内企业要尽可能地安排符合岗位条件的当地劳动力就业。支持企业吸纳和新招用当地农牧民,签订劳动合同的,可由企业直接对招用人员进行培训,政府给予相应补贴。各地要通过合法职业中介机构介绍、劳务经纪人带领等多种方式,搞好就业服务,引导农牧民在省内企业就业,在增加劳务收入的同时,解决省内企业结构性用工问题。同时,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

(十七)积极打造劳务品牌。在继续发展“化隆牛肉拉面”、“黄南热贡艺术”、“贵南民族歌舞”等影响较大的劳务品牌基础上,鼓励各地发展劳务经济,精心打造一批经得起市场考验、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各级政府要把劳务品牌建设作为促进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环节,落实责任、明确任务,重视劳务品牌培养。要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紧密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转移就业的优势,搞好劳务品牌的规划,并分步实施,努力打造优秀的劳务品牌;要加大对劳务品牌的宣传推介,用品牌的良好声誉带动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质量的提高;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劳务品牌建设,对全省、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财政给予必要投入用于推介宣传。

(十八)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继续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完善和健全工资保证金制度,建立劳动保障、建设、公安、工商、金融、工会等有关部门对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联动防控机制,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严格执行工时、休息、休假法律法规;要继续落实农民工子女入学、卫生防疫,以及其他城市社会生活服务的相关规定;加大对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力度。各县、乡政府要关注劳动力转移就业后农牧区留守老人、儿童的生活,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妥善解决留守老人、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使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安心就业。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和农牧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牧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十九)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要结合实际,完善并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措施。对参加失业保险并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农民工,要按规定及时核发一次性生活补助。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将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督促企业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做好农民工工伤的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确保工伤农民工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对在输入地受工伤的农民工,农民工输出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主动与输入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协商,保障返乡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继续做好农民工医疗保险扩面工作,解决农民工务工期间的医疗保障问题。按照国家规定,探索制定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逐步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

五、加强对转移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服务管理,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转移就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科学分析,有针对性提出措施办法。要统筹当地城乡发展全局,支持、帮助和合理引导当地农牧民就地或外出转移就业。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要定期或不定期听取相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实际困难,指导工作深入开展。

第5篇:农民工工资工作汇报范文

一、关于一季度全区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季度,全区经济延续去年末的良好走势,总体开局良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生产加速、开放有效、结构优化、效益改善、活力增强的特点。

第一,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同步协调增长。从速度上看,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增长5.5%,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9亿元,增长12.2%,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2亿元,增长11.6%,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3亿元,剔除渝怀铁路投资,同比增长20.6%,拉动经济增长7个百分点。从质量上看,全区财政收入完成15477万元,增长35.9%。其中:上划中央两税10627万元,增长37.5%;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完成4850万元,增长33.2%。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96亿元,增长11.1%。国有及控股企业增长7.6%。黔江卷烟厂、乌江电力集团、黔龙集团和弘扬建材等4家重点骨干企业实现产值3.6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51元,增加93元,增长20.3%,增幅为1995年以来的季度最高水平。就业形势保持平稳态势,一季度全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58个,指导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就业3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

第二,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起色。一是从产业经济看:禽流感防治工作卓有成效,全区“清净无疫”,对/!/农业和农民增收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农村经济出现可喜局面。“三十工程”顺利实施,7个“农业产业化十万工程”建设有效推进,落实烤烟面积8.82万亩,春蚕养殖3500张,退耕还林2.6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达2.16万亩,种植地牯牛1.2万亩,猕猴桃基地3000亩。良种良法继续得到大力推广,粮食生产形势趋好。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实质性推进了十个经济强镇建设。大力实施“十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一季度新增劳务输出871人。工业生产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45亿元,增长3.5%,重点品牌外销形势趋好,卷烟市外销售增长2.13倍,烟厂实现税利1.28亿元,增长7.9%。1—2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0.76亿元,增长5.4%。以商贸、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3亿元,增长11.5%。市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南海城商业广场、电力大厦市场、北门农贸市场和下坝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建设顺利推进。以小南海、武陵仙山、阿蓬江等为重点的旅游景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一季度共接待游客7.8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8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62%。

二是从重点项目建设看:投资完成和资金到位率较好,42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63亿元,增长60.4%,到位资金3.28亿元,增长2.71倍。其中:24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2.32亿元,到位资金2.27亿元;18个新开工项目开工6个,完成投资0.31亿元,到位资金1.01亿元。36个重点前期工作项目全面启动,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和小水电解困工程2个项目已达到开工要求,有7个项目已完成可研或规划编制。事关全区发展全局的13个重大项目总体推进良好。

三是从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看: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职能,以新城开发和老城提升为重点的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有力推进,以控制主城区扬尘污染为重点的城市管理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濯水、石会、冯家3个中心镇建设实质性推进,其它镇乡建设都有新的进展。

四是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看:围绕办节目标,扎实推进了文体中心场馆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中心医院急诊大楼、黔江中学国债项目、新华中学科技楼、职教中心综合楼等一批续建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启动了7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及环境建设项目和5个农村中小学危改项目。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全面展开。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管理三大基本国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第三,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正逐步缓 解。融资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开行综合授信6亿元贷款首批资金1.34亿元已经敲定,部分已到位,进一步拓宽了与开行的合作领域,成为开行在重庆开展中小企业贷款试点的六个区县之一。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季度新签订外来投资协议项目8个,协议引资9.85亿元,实施外来投资项目10个,实际到位资金3270万元,增长6.5%。国有资产经营实现“零”的突破,一季度实现收益入库24万元。积极应对烟草行业的重大体制改革,通过努力工作,目前烟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以上成绩的取得,对今年乃至今后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还存在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一季度全区经济增长速度虽然达到10.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但比年初确定的预期调控目标低0.9个百分点,在全国、全市经济提速的大环境中处于落后行列,经济增幅仅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比全市经济增长速度低1.6个百分点。在全市40个区县中排列倒数第五;在全市15个区中,仅高于双桥和长寿两区,排倒数第三;在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中最低,比万州和江津低1.9个百分点,比涪陵低2.6个百分点,比合川低1.8个百分点,比永川低1.4个百分点;在渝东南片区居最末,比石柱低1.3个百分点,比酉阳和彭水低1.9个百分点,比秀山低13.7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投资持续下降。“8小时重庆”工程已经完工,渝怀铁路工程的投资高峰期已过,新开工项目开工率低,18个新开工项目只开工了6个,加之新开工项目规模普遍较小等因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1%,影响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对加快经济增长的支撑乏力。近年来,我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5%以上,但一季度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到43.5%,拉动全区gdp增长4.6个百分点,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2和2.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工业企业产销衔接不够顺畅,亏损严重。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87.6%,比上年同期下降6.7个百分点。全区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0家亏损,亏损面高达66.7%,亏损额达17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企业应收款数额较大,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到3.4亿元。由于资金回笼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三是消费需求仍然不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去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同时消费结构失衡,农村市场持续疲软,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增幅比城区低1.5个百分点,所占市场份额为37.2%,比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在3月末达到14.25亿元,比年初增长了12.7%,城乡居民紧缩消费、增加储蓄的心理预期呈攀升势头。同时,外贸出口仍然未能有效启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们不但没有缩小与全市发达地区的差距,而且差距正在扩大;我们不但未能扩大和保持在兄弟县之间的优势,而且我们原有的优势正在失去。面对各地咄咄逼人竞相发展的势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慢进则退、不进更退”的压力。对此,全区各级各部门既要从纵向比较上看到进步,增强信心,更要从横向比较上看到差距和困难,切实增强做好全区经济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二、关于二季度工作

二季度,各级各部门要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潜心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实现“双过半”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增长速度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关系等五方面关系,但前提和落脚点是加快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的黔江更需要加快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好“五个统筹”。所以,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按照“能快则快尽量快”的要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就我区而言,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解决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的问题。二季度,按照实现“双过半”目标的要求,地区生产总值需增长12.3%,其中一产业增长2.3%,二产业增长15.7%,三产业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需增长31.4%;固定资产投资需增长1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需增长35.3%;财政收入需增长16%。而据初步预测,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可能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除财政收入外,其余指标都比“双过半”目标要求高,对此,二季度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完成预测目标,千方百计实现“双过半”目标。

二)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增长

重点项目建设是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解决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要从集中力量抓重点项目建设、增加投资(文秘站:)入手。

第一,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按照月初重点项目现场办公会议的要求,各位分管、联系同志和牵头部门要明确提出各重点项目建设的时间进度要求,对在建项目要制定具体的工作进度表,严格按照计划进度组织实施,确保在建项目按计划推进;对计划新开工而尚未开工的12个项目,要逐个检查、研究、分析,加大开工前期工作力度,二季度要确保滨江路综合整治工程、主城区二环路、三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看守所改建、正阳铁路油库、箱子岩电站等7个以上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新开工项目新增投资4000万元以上。

第二,切实宽松项目建设施工环境。严格实行牵头领导负责制,采取以业主单位牵头为主,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所在街道镇乡按属地管理原则齐抓共管的综合措施,继续强化施工环境整治工作。对涉及重点项目的各种手续、收费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要求,主动上门服务,限时办理;对建设必须的道路、用水、用电等问题,相关部门要主动提供保证;要认真解决好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纠纷调解、资金调度等工作,保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第三,多方筹集资金,突破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制约。一是要加大向上争资力度。进一步认真研究国家和市上的投资政策及资金投向,搞好项目的策划论证和包装工作,加强工作汇报和衔接,以成熟的项目争取政策性资金。对尚未落实资金计划的项目,由各位分管同志牵头,近期组织相关部门到市上进行专题汇报衔接,保证项目资金不悬空。二是要加大向外引资力度。着力扩大招商引资。要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认真研究和借鉴长寿化工园区、晏家工业园区及万州等地招商引资方面的先进经验,争取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要充分利用城洽会等招商平台捕捉投资信息,抓紧对“渝洽会”成果进行梳理,对签约项目,要抓紧跟踪落实,确保项目实施成功并尽快启动;对有意向性协议的项目,要千方百计确保落实。要抓紧组织招商小分队到沿海发达地区围绕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口招商,充分利用产业和园区载体招商,利用好厦门对口帮扶 及主城区退二进三的机遇招商,力争二季度新引进企业6家,总投资1.5亿元以上。要加强投融资主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培育鸿业公司、地产集团、机场公司、盛黔公司、交通建设公司等政府投资主体,切实做大做强。鸿业公司在落实开行政府综合授信的同时,要努力争取开行对产业发展的项目贷款。三是要加紧研究和启动区内民间资本参与我区重点建设的政策措施。区内民间资本应该说相当可观,单就居民储蓄存款目前已经达14.25亿元,相当于一季度全区投资总额的6.22倍,如能激活用于投资,其拉动作用不可小视。由区委政研室负责,6月底前研究制定吸纳民间资本的具体政策措施。四是抓好财税金融工作,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和金融支撑。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创新财政管理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金融工作重点要在参与地方建设、扩大信贷资金规模、提高金融服务经济建设水平上下工夫,提升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同时要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运行质量。

(三)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快产业经济发展

第一,抓好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和工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一是围绕市场开拓,抓好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提高即期运行效率。要进一步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抓住烟草行业体制改革的时机,拓展黔江卷烟厂新的市场空间;做好黔龙集团南海制药厂gmp认证验收和生产准备工作;在抓好弘扬集团生产的同时,要抓紧15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建设,保证主体工程土建完成工程量50%以上;抓好乌电集团的电力体制改革,全面加快阿蓬江水电开发。二是各工业企业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着力提高工业产品产销率。二季度,黔江卷烟厂要确保完成2.7亿元以上销售收入,黔龙集团完成50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乌电集团完成11876万元以上销售收入,弘扬建材集团完成265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三是继续做大做强珍珠兰茶叶、蓬江食品、雪牛食品、凌仙食品等特色食品加工企业,引进有实力的业主,牵头探索绿色食品企业联营路子,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四是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要抓住当前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和我区能源供应充足的优势,多形式“走出去”与沿海企业进行对接洽谈,争取建立承接基地。五是结合农业产业化工程,抓好以中心镇工业为重点的镇域工业建设。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市委6号文件和区委21号文件精神,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认真落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抓好大春生产物资供应,全面落实种植面积,抓好技术培训。二是围绕实施七个农业产业化十万工程,抓好烤烟栽植、蚕桑管理等具体工作。三是继续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抓好农产品市场开拓;大力发展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积极引导和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实施好十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程,抓紧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培训、输出网络等劳务开发系统,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五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农网二期改造工程建设,实施好以工代赈项目,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进一步启动消费。一是加快推进市场建设、改造与整合。全面启动渝东南商贸中心市场建设,加快南海城改造、时代购物广场、福运来小商品市场、北门农贸市场、电力大厦市场、食盐配送中心等市场建设。充分利用“五一”假期,抓好节日促销活动,促进消费增长。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主动适应农民购买力和消费习惯,积极组织送货下乡,抓好售后服务。二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围绕小南海、武陵仙山、神龟峡等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组织好旅游线路,对接周边旅游环线,抓好“五一”黄金周旅游接待。三是推进公益和垄断部门改革,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提高消费者预期。加强消费环境整治,加快星源酒店建设及城区现有宾馆酒店的维修,加强餐饮、娱乐业的引导、管理和规范,继续改善医疗、卫生环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四是要按照“全国瞩目、周边一流”的要求,精心做好民族文化节各项筹备工作。

抓好市场物价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一是价格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涉农价格和收费管理,采取价格干预措施努力稳定化肥农资价格,完善农用水电等生产性费用中的价格政策。二是对于实行市场调节价、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的生产生活必需品,要保证物畅其流,增加市场供给。三是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充分运用调查、提醒、告诫、劝阻等方式,引导和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四是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制度,对粮食、食用油、食盐、液化气等群众生活基本必需品的供求、价格、库存,继续进行重点监测,定期分析。五是抓紧制定应急价格干预方案。

(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一,加快文化节项目建设进度。承担场馆建设、交通建设、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单位,必须按照既定工作计划周密安排,实行倒计时管理,按旬检查,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第二,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我感觉城市规划方面还有不少问题,过去市民反映城市经常“开肠破肚”,现在我又发现违法违章建筑不断出现。区规划局要开展一次规划大检查,对违法违章建筑和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必须坚决纠正。第三,要以控制运输物质扬尘污染为突破口,提高市政管理水平,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第四,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是加快污水处理厂管网铺设和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进度,同时要巩固提高“推清”、“禁鸣”、“禁放”工作成果,继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认真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等。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重点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严禁乱占耕地。一段时间以来,国务 院加强了对土地使用情况的清理,全国31个省市中唯有重庆通过了检查验收,很多地方自行设立的工业园区纷纷被撤销。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要节约用地,对已经批下来的用地指标,要谨慎地用好用活。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注重资源和环境保护是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在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落实,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五)着力解决好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

第一,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下岗人员要通过发展民营经济、社区服务、劳务输出等途径多渠道进行安置,努力为城镇下岗职工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帮助农民增收。目前,我区城镇失业登记率虽控制在2.9%,但隐性失业问题突出。二季度要争取提供就业岗位600个,指导帮助400名失业( )人员实现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0人。一是充分利用重点建设逐步进入投资高峰的有利时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二是落实下岗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就业再就业环境,鼓励企业吸纳下岗人员。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把解决“4050”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同加强城市环保、绿化、卫生、治安、交通、便民服务等结合起来。四是加大劳务输出的培训、组织力度,巩固扩大上海劳务基地,加快广东、张家港劳务基地开辟进度,充分利用民建北京市委联系北京“娘家人家政服务公司”提供的个家政服务岗位,加强对农村妇女的转移输出组织工作。五是继续推进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发挥小城镇建设集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一个覆盖”、“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五个提标”的全面落实。此项工作由作禄、泽凌、晓碧同志牵头,区劳动保障局、劳务开发办等部门和各街道、镇乡负责抓好落实。

第二,切实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和兑付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区旧城改造、新城开发的大力推进及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项目的启动上马,拆迁安置成了政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因安置补偿矛盾引发的群众集访也时有发生。对在建或续建项目涉及拖欠群众征地补偿费的,项目业主单位要抓紧筹集资金,严格按照规定补偿标准及时补偿到位,国土房管部门要牵头做好相关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坚决纠正土地征用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对正在或即将启动的项目,涉及征地补偿的,要制定详细周全的拆迁方案,工作要做细,政策要透明,执行政策要严格。要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不管是新城开发、旧城改造,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为群众谋福利。但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利益调整,有时局部利益不免要作出一些牺牲,总体说来,对拆迁群众的利益我们应依法依政策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是当前工作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各级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制定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从而真正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高度统一起来。

第三,要按分解要求加快推进六大民心工程建设。民心工程建设是每年都要给老百姓报账的。各位副区长每个季度都要按照分工检查项目进度,各个责任单位都要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切实履行政府向全区人民做出的承诺。

第四,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总体来讲,我区安全稳定形势是好的,但其中存在的隐患要高度重视。要未雨绸缪,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将事故隐患和矛盾苗头尽量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要到出事后才来补救。鸿举市长在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讲,近几年,重庆市年年都有惊天动地的安全事故,我们要从这些事故中汲取教训,一定不要出这样的事故。当前,一是要抓好安全工作。一季度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共发生安全事故17起,死亡21人,占全年市控目标58人的36.2%,同比分别增加8起、11人。对此,我们要以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执法为手段,抓好旅游景点、水陆交通、矿山井下、地质灾害、重点娱乐场所、消防、食品、建筑、危化品等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彻底消除重特大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道路交通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考虑便民,由区交通局、交警支队负责,对全区的客运线路进行认真研究,提出具体方案。二是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认真排查社会生活中各种不稳定因素,详细分析成因,找出解决办法,落实相关责任,切实加以解决。强化预警机制建设,及时发现掌握不稳定信息,超前应对、妥善处置,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三是要深入推进“平安黔江”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四要严厉打击“__功”违法犯罪活动,抓好教育转化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把安全稳定工作抓紧抓实。凡在此项工作上出了问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追究当事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六)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第一,争取国家支持我区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国家对“三农”的支出达500亿元。市上已落实领导和部门抓紧抓好相关工作,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地工作,有所作为。请作禄、泽凌同志牵头,区计委、农办、水利局、林业局负责,对“三农”的支持政策进行梳理,争取一批重 点项目纳进市上的视野,届时请市上帮助我们向国家争取。特别是要抓住市上已将太极水库列入全市11个中型水库争取国债计划的机遇,由区水利局和计委负责,进一步做好跟踪衔接落实工作。

第二,争取国家支持我区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请王力同志牵头,区交通局、计委共同落实,在市上争取列入交通部计划的项目盘子中,尽量将我们的一些项目挤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