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观和方法论范文

科学观和方法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观和方法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观和方法论

第1篇:科学观和方法论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 科学方法 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社会化程度的一代新人,班主任肩负着非常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这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基本条件,还有就是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我个人认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主要集中体现在“严”、“细”、“恒”和“做好表率”几字。

1.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

我认为“严”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还要求教师本身有严慈般的父爱。同时也要给学生起码的尊严。我具体的做法是: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以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细心的爱护、恒心的坚持和做好学生的表率来管理班级。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就有可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新班,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况,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我首先是不厌恶、不嫌弃、不疏远他们,再用真诚、热情、深挚、清醒、负责、严格的态度与他们逐个交谈,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用心去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理,使他们在爱护、信任的气氛中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接受老师的劝说,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开启他们的闭锁的心灵,并把班主任的劝说、要求等转化成信念,并逐步付诸行动,以便确定对每个学生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另外,对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先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及教育情况,结合社会、家庭一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这样,你的班主任工作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如果班主任工作一开始就受到学生们的抗拒、抵触,那么,你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很难开展。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我就在此基础上,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定出严明的纪律。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有纪律约束的。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有保证。因此,我接班的第一天起,先制订出非常细致的班规,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新班主任是比较严格的,不同以往的班主任。正式开学后,在第一个班会课,在班会上详细讲解、宣读,要求学生同意的举手通过,然后表决。当有学生第一个违反了班规时,我就严格地按照班规的具体条款,对违纪的学生进行奖罚分明的处理。处理了第一个学生后,班上的其他学生就会有一种共同的认识:班主任说话算数,讲到做到,并且奖罚分明。这样,对于一些平时纪律比较懒散的学生起到了一种阻吓作用,平时一些不太符合班规的行为也会因此有所收敛,这对形成一个守纪律的班集体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之后,班上很快就会形成守纪律光荣,违反纪律可耻的风气。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学生就会像部队一样有纪律观念,慢慢地会受到养成教育。不过对被你进行处理了的学生过后应再找他(或她)谈心,并进行幽默的批评和说理教育,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使学生信服、听从、遵守。于是我就以“严师出高徒”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如果我不严格要求你们,你们都不成了“低徒”了吗?同学们的笑声,化解了他们的“怨”。他们心中明白:“严”才是真爱。对于我班这样的二类教学班,大部分同学都是“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我的方法是:逐一细选,重点突破。抓一个,转化一个,多家访、多辅导、多教育、多谈心、多关心、多鼓励。经过几车轮般的战术,如此反复,班上的学习风气、纪律等都很快好起了,形成了我班特有上进班风。大家都尝到了“严师”给他们带来的甜头,“严师”给班上带来的效果。

2.班主任工作要“细”

首先要细选班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培养好班干部,班主任就不会脱离学生,不会孤军作战。因此,一开学我就选思想好的、学习一般、群众基础好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工作。然后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分工,让他们明确他们具体的职责,并教给他们工作方法,指导并帮助他们开展工作。同时利用班干部,开展“兵管兵、兵教兵”的活动。还有班主任可以利用班干部更多地同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在一周一次的班干部会议上,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更具体的情况。班干部工作有成绩时,我就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他们工作有失误时,我就更细心地引导他们开展工作,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热情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克服缺点,树立他们的威信和信心。以表扬为主,尽量少去批评他们,个别事情放胆和放心让他们去做,信任他们,支持他们,逐步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如出黑板报、安排值日、安排劳动等,利用班内的学习模范来激励他们。我让学生在班中找一个竞争的对象,每天回去后自己总结一下,“今天我的好朋友身上的优点我有吗?我哪些地方超过了他?明天我要在哪方面赛过他?……”每一次的作业、小练习、小测验、小抽测、考试、活动竞赛……都是他们竞争与奋斗的项目。久而久之,孩子们心中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目标才有动力。平时多些同他们谈心,更加严格些要求他们,让他们认识到:他们应该带好头,给同学们做好榜样。还有就是作为班主任要有周全的工作计划。计划是指导行动的依据。有了计划,做起事来井井有条,不会杂乱无章。因此,开学初我就制定了详细的班主任整个工作计划和周中心计划,以便有计划地安排指导班级开展工作。这样,班主任工作就不会失去中心,无所适从,盲目工作。有了计划之后,我们班主任就可以按计划完善学生的目标管理。从纪律、学习、思想等都可进行必要的目标管理,实现科学化管理班级。另外处理学生更要“细”。工作重点要落到实处。尤其是当学生出现违反纪律,需要你处理时。

3.班主任工作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第2篇:科学观和方法论范文

    进行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方法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方法论对于任何科学研究都具有基础性的指导作用。科学研究越发达,就越注重对其方法论体系的总结、研究和评价,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在会计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无疑标志着我国会计研究水平达到了一个更高水准,会计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会计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构建完备的会计研究方法论体系,才能为会计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从而更加自觉地用其指导会计研究工作,进而推动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二、会计研究方法论及其体系结构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按其不同层次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据此推断,会计研究方法论乃是关于认识会计活动、发现会计活动规律、形成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践的有关方法的理论。整个会计研究方法论体系按照从抽象到一般的顺序可以依次划分为三个层次:哲学方法论、会计研究一般方法论和会计研究具体方法论,这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会计研究方法论结构体系,并用于指导会计研究工作。其中,哲学方法论是会计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基础,对于会计研究具有基本指导作用;会计研究一般方法论是会计研究方法论体系的核心,在正确的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对于会计研究工作起核心指导作用;在正确的哲学方法论和适宜的会计研究一般方法论指导下,会计研究具体方法论对于会计研究工作发挥具体指导作用,也是会计实务操作的基础。

    三、会计研究哲学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理论,它与世界观是相统一的,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因此,研究哲学方法论必然涉及本体论和认识论两方面的问题。

    (一)本体论

    本体论是哲学中研究世界的本原或本性问题的理论,属于“哲学的理论科学”[1].关于这一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意识是本原,存在是派生,意识决定存在,即唯心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存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存在决定意识,即唯物主义。但唯物主义有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之分,只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才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认识论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对象和来源、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能力、认识的结构、认识的过程和规律以及认识的检验的哲学理论。认识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不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论(理性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经验主义认识论)。

    四、会计研究一般方法论

    会计研究一般方法论受西方主流科学方法论、特别是经济学方法论影响较大。我们应该在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下,批判地继承西方科学方法论,构建我国会计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内核。本文认为,会计研究一般方法论至少应该包括归纳主义、演绎主义、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和历史主义方法论。其中,前四种方法论与具体会计研究过程相关,而历史主义方法论则与会计科学理论发展模式相关。我们认为,在进行会计研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会计研究过程和会计理论发展过程来看,要坚持马克恩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认识论,就必须承认会计实践活动是形成会计理论的唯一来源,同时会计理论又对会计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坚持会计实践一会计理论一会计实践的科学发展观。

    第二,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按照实证主义方法论的要求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证会计研究,为规范会计研究提供大量经过严格检验的经验资料,使会计理论大厦建立在雄厚的经验基石之上。

    第三,对于实证会计研究形成的结论要采用精致证伪主义加以检验,避免谬误相关。

    第四,就规范会计研究本身而言,应该将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相结合,避免单纯的归纳研究或演绎研究,使规范会计研究与经验研究有机结合,既根植于丰富的会计实践活动,又充分发挥人的理性思维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会计理论更加科学合理并反过来更好地指导会计实践活动。

    第五,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库恩和拉卡托斯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并以此为标准认识会计理论发展过程、选择会计研究内容、决定会计研究走向。

    五、会计研究具体方法论

第3篇:科学观和方法论范文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作为一门个别学科,既有与其他科学知识体系相同之点,又有自身质的规定性。

就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来说,“一般都由经验要素、理论要素和结构要素构成”[②],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知识体系也离不开这三个要素。作为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经验要素,主要是文学工作者通过审美体验而得到的关于一切文学现象的经验材料,它构成本学科的基石。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要素则产生于对经验材料的抽象,它表现为本学科的特定概念和范畴,构成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结构要素则是作为方法论的原则从文艺学知识整体性中升华出来的,用以揭示文艺学的内容、属性和规律的手段和方式。因此知识体系的结构要素就是方法论。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结构要素与理论要素和经验要素不同,它不是明显存在,而是蕴含在其他要素之中。从形式上看,它不是形,不实在,似乎无法抽象出来,构成独立的研究对象。其实在考察了文艺学研究的历史之后,人们会惊奇地发现:文艺学流派林立,学说繁杂,分支众多。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的根源之一,就在于各流派方法论的不同。柏拉图以“直观的甚至神秘的哲学思辨方法”开创了哲学美学(其中也包括文艺学)。亚里士多德以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演绎法建立了自己的美学体系,影响了西欧文坛两千多年。19世纪泰纳以社会学方法建立了实证主义社会学流派。19世纪末叶德国美学家费希纳运用心理学实验方法创立了实验美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西方出现的精神分析、语义分析美学、结构主义、接受美学等,无不与它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逻辑起点有关。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方法论的确立,往往意味着一个新的学派的崛起”。[③]

为什么方法论能够成为流派的标志?这是因为结构要素是一定文艺学流派的叙述原则,是文艺学内容各子系统和要素之间联系的方式。当代科学表明,系统是要素与要素之间关系的集合,确定一个系统的质由要素和要素连接的方式——结构所决定。因此结构要素就能确定流派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体系的结构要素虽不具形,只要有客观性,有独立的价值,我们就能够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将它抽象出来,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建立一门崭新的学科,与文艺学的其他门类,如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并列。因此,文艺学的结构要素——方法完全能够成为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二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内容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内容包括本学科的指导思想,研究对象,学科地位,学科根据,各层次研究方法的特征、功能、价值以及它们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三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世界观,为文艺学研究方法论提供原则、出发点和理论基础,集中表现在本体论问题上。车尔尼雪夫斯基早就指出:“美学观念上的不同,只是整个思想方法的哲学基础不同的结果。”[④]哲学基础决定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又制约和影响研究方法。历史上各文艺学流派所采用的方法,无不与其奉行的哲学有关。泰纳的社会历史方法出自实证主义;风靡一时的接受美学,其思想渊源是现代阐释学,其理论动力导源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8和19世纪发展起来的历史归纳法,与旧唯物主义机械论有关;现象描述法是18世纪经验主义哲学的产物;精神分析法导源于弗洛伊德心理学,直接与非理性哲学相联系,如此等等,都说明了方法论与哲学世界观的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探寻方法的时候,切记一切研究方法手段、认识工具都是从“研究文学本体的成功经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那种拘泥于封闭的先验框架里作抽象思辨而产生的方法”,是没有活力的。

我们说哲学的世界观指导和制约研究方法,并不等于代替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文艺学这门科学的方法论同一般的科学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不同的地方,不仅在于它把初始的哲学原则具体化了,而且[⑤]在于它包括了特殊的方法”。[⑥]文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个别学科,有适应自己对象特点的个别学科的研究方法,还有从其他学科移植过来的研究方法,这些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所代替不了的。

四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分类

文艺学方法论是“诸种研究方法的手段的学说化的理论”,它本身就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系统。面对如此众多的研究方法,如何确定它们的层次地位,这涉及到分类标准问题。到目前为止,分类标准不一,有的则从历史角度,有的从功能价值角度,有的从适应的普遍性范围及程度的角度。从功能价值与适应范围及程度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4个层次:

(一)

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处于方法论系统的最高层次,它适应一切科学,“表现为一种思维定势和原则,对文艺学方法论体系的整体性有规定作用”。[⑦]车尔尼雪夫斯基早就指出:“美学观念上的不同,只是整个思想方法的哲学基础不同的结果。”[⑧]哲学基础决定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又制约和影响研究方法。历史上形成的各种方法都与其奉行的哲学有关。比如泰纳的社会历史方法之于实证主义哲学;接受美学之于现代阐释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历史归纳之于机械唯物主义;现象描述法之于18世纪的经验主义哲学;精神分析方法之于非理性哲学等等,都被某种哲学所设定,都与其相应的哲学遥相呼应。但是方法论有其相对独立性,并不与哲学等同划一。哲学对方法论的作用只表现为一种指导和制约的作用,绝不能取而代之,它必须通过个别学科的研究方法加以具体化,才能够与各研究方法同文共轨、同条共贯、行之有效。钱学森同志曾对哲学、一般方法、各门学科的具体方法之间的关系做过精辟的分析。他认为,哲学要指导各门学科,但这种指导既不是取而代之,又不是风马牛不相及,而是通过一般研究方法这个中介起作用。比如哲学通过自然辩证法去指导、联系自然科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指导联系社会科学;通过数学哲学指导联系数学科学;通过系统论方法去指导联系系统科学;通过认识论去指导联系思维科学;通过人天观去指导联系人体科学;通过军事哲学去指导联系军事科学;通过美学去指导联系文艺理论;通过社会论去指导和联系行为科学。一般研究方法“可以使低层次的具体科学方法论得到拓展、深化和提高,进一步密切相互之间更广阔、更多方面的联系,又有可能使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方法论充实、丰富和发展”[⑨]。同时保证了哲学方法论指导作用的正确实施。

总之,各种研究方法离不开特定的哲学原则的指导与制约,又不能为它所代替。正确的哲学原则确保各种方法的先进性、合理性,先进的科学方法又可以深化、丰富一定的哲学。我们切不可将哲学方法与其他方法对立起来。其实,任何“对立”的做法在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二)一般研究方法

一般研究方法是能为多种学科所采用,处于中介环节的研究方法。它处于方法论系统的第二层次,主要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逻辑思维方法。

(三)特殊研究方法

特殊研究方法亦称具体方法。它是某一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或者是某一学科从某种角度的研究方法。特殊方法取决于该门学科对象的特殊性,表现为“对文学的切入视角,一般都成为特定的文学流派”[⑩]。特殊研究方法包括:运用于美学的美学方法;由文学心理学派生的文艺心理学方法;由文学信息属性衍生出来的符号学方法、语义学方法;由文艺价值分化出来的艺术价值方法;由读者所决定的接受美学方法等等。

(四)具体的研究手段

具体的研究手段严格说不属于方法,而是组织加工材料的科学方式、技术措施,是属于方法论的工艺部分,或者是科学本身的研究手段。具体的研究手段能为不同方法论的流派共同运用。比如定量和定性、观察和实验、调查、统计、模式化、比较法等等。

上述划分是就整个方法论的结构体系而言。文艺学的方法论体系的划分在参照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又有其独特性。

文艺学研究方法与文艺研究的对象有紧密的关系,特定的研究对象要求特定的研究方法。从文艺学研究的历史看,流派林立、方法纷呈,似乎无迹可迹,但用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的“作品、艺术家、宇宙、读者”四要素论来衡量,发现各种方法的产生都与研究对象的转移有关。而对象的转移,无论是按照下列哪种模式,如艾布拉姆斯的模式,刘若愚的模式,或叶维廉的图式(图缺),都无法超出“作品、作家、读者和宇宙”四个重心。所以以作家为重心的研究,就诞生诸如传记研究方法、各种文艺心理学方法(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荣格的原型研究方法等);以作品为本体的研究,就产生了诸如符号学方法、形式主义方法、新批评方法、结构主义方法、叙述学方法、现象学方法等等;以读者为研究重心相应出现了文艺现象学方法、文艺阐释学方法、接受美学方法等等;以宇宙和社会为中心的研究形成了社会历史方法、社会学方法、新历史主义方法、解构主义文化美学方法、文化学方法等等。

文艺研究方法本身多姿多彩、丰富多样,像天上的星河灿烂,但又都遵循宇宙原动力,星罗棋布,各在其位,各行其职。文艺学研究方法随文学艺术大系统中子系统的不断被发现、被认识,必将呈现出一幅立体多样、变化无穷的动态发展景观。

[①]陈晋:《文艺学方法的一些基本问题辨析》,《语文导报》,1985

[②]李武:《社会学的方法论与社会学的发展》,《新华文摘》,1985年第3期

[③]陆海林:《方法论放谈》,《文艺理论研究》第7卷,第44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④]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上卷,第167页,三联书店,1958

[⑤] [苏]布什明:《文学的方法论问题》,《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

[⑥] [苏]布什明:《文学的方法论问题》,《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

[⑦]陈晋:《文艺学方法的一些基本问题辨析》,《语文导报》,1985

[⑧] 《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上卷,第167页,三联书店,1958

第4篇:科学观和方法论范文

【关键词】科学方法论;分析与综合;素描造型艺术

中图分类号:J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288-01

本文要研究的素描是西方传统素描。国外研究人员有将素描思维方法做论述的,国内研究人员只是提到了素描教育、对素描再认识,并没有将科学技术方法论指导素描这一造型艺术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分析。

一、素描之与分析与综合概述

(一)思维方法对素描指导的重要性

素描一词,在《韦氏大学新词典》中的释义之一是“在平面上用线条画……的相似物”。素描是一种绘画术语。素描在绘画艺术中是相对于色彩而言的,从广义上讲它泛指一切手绘的单色图画。素描有着多姿多彩的风格样式,方法流派和理论体系……素描是绘画艺术领域中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样式,是一个独立的画种。

素描的美术成分:画素描,正像建筑、绘画、雕刻和其他的视觉艺术一样,画家是以线条、明暗关系、质感、色彩、形体和空间来作画的。素描告诉我们怎样画出所看到的东西,为我们提供表现自然的能力。达芬奇……明确地主张绘画是一门科学的艺术(技术),并且以毕生的努力和成就实践了自己的主张。既然是科学,就应当用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实践。

(二)科学技术方法论之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

好的方法对于认知活动,如同好的工具对于实践活动一样,不仅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培根说过:

赤手做工,不能产生多大效果;理解力如听其自理,也是一样。事功是要靠工具和助力来做出的,这对于理解力和对于手是同样的需要。科学的认知活动,需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方法论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它首先所指的应是科学技术方法论。自然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文艺学方法论等等,都应该建立在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才能使自己取得科学的形态。因此对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是基础理论研究,是方法论的首要任务,我们应充分的重视。

二、分析与综合在素描中的应用

(一)分析与综合辨证统一之素描造型各要素

从素描造型艺术创作的开始到结束,对各个部分的把握,到最终完成一幅高质量的素描作品是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的。完成一幅素描作品,需要考虑比如:构图与透视、线条、光与块面、体块、解剖这几个大的部分,这几个部分是构成一幅成功的素描作品所必不可少的。这些要素既是相互独立,也是互为依存的关系。你不能在画一条线的时候忘记了其他要素的存在,也不能在运用解剖知识时不考虑线条、光线、体块等等。如果忽略了任何一个要素,也不能称为一幅好的素描作品。素描的真正难题是要同时兼顾事物的许多方面。素描画的并不是你高超的手头技术,而是你的认识,你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分析与综合辩证统一之素描观察方法

从写实素描的观察方法来说就是如何处理好分析和综合的关系。观察,是素描写实的前提条件。整体观察,即是将目光略过对象的细枝末节,排除琐碎的局部信息,抓取一个明确的整体印象。我们画出来的素描,无一不是通过眼睛依据特定的方法观察所得。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能使我们的素描作品成功一半。这个方法即是分析与综合。从整体进行观察,能够使得我们获得上述素描造型的几大部分间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从而更加准确的把握局部。整体观察要求我们对写生对象要从大到小,先抓大感觉、大框架、大关系。

(三)分析与综合辩证统一之素描作品完成

最后是素描作品完成的整体审美性。一件好的作品,从形式来说,必须是把握好了各部分之间以及与整体的关系。比如一幅人物素描半身像作品,我们必须把握重点。头、手这两个部分是整个人物中最重要的,必须重点刻画,但是相对于整个素描画面这个整体来说,衣领和袖口这两个部分相对于头、手以及整个画面也是比较重要的,只有处理好这四个部分的关系,才能体现素描画面的形式美感。而对于成功的素描来说,光是有形式是基础,还必须有画面的内容考虑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所以说只有把握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整副素描作品才能出彩。

第5篇:科学观和方法论范文

关键词:社会科学方法论;翻译学习研究;学术研究意义

中图分类号:C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02-01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

从学科性质角度出发,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此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地理学、教育学等。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用世界观去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方法论。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现状。

如何认识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规律,是一个重要、复杂的方法论问题,而这个问题远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有关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研究,如社会科学史、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学,仍然不被看作专门的学术领域,至少可以说,远不如自然科学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或科学知识社会学等学科那样引起广泛的重视。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意义。

社会科学也是科学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或哲学研究,不仅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规范的建立,对于社会科学的规划、组织和管理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加强理论的宣传、加强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用于翻译学习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的反思性前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要重视社会科学史;要把分科研究和综合研究结合起来,运用历史比较分析的方法来把握社会科学的性质和规律;要立足于社会科学总体结构,来探索和使用社会科学的具体方法和研究程序;同时还要重视社会技术的研究。

(一)哲学思辨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第一,必须从社会科学史入手展开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和方法论研究,探讨现代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近现代,社会变革中来探索和把握社会科学这一研究方式和知识体系的性质和作用,避免作简单的哲学思辨。

从社会科学方法论看翻译学习研究,首先要克服定向思维,避免将方法论与学科研究脱轨。

(二)分科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第二,在学科史研究的基础上,把分科研究和综合研究结合起来,运用历史比较分析的方法来把握社会科学的性质、功能和方法,揭示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应该重点把握社会科学的现代性背景,研究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社会科学对现代社会的发育、发展的贡献,以及现代社会的结构和特性对现代社会科学这种知识形式的影响和结构化的作用,在这种互动中来把握社会科学的功能及其发展方向。

从社会科学方法论看翻译学习研究,就要把基本学科与分支学科结合起来,翻译学包含很多分支:应用翻译、文学翻译、经济翻译等等,分支学科与综合学科有共性也有个性,运用特殊问题特殊分析的方法,可以使学者更好地把握综合学科的统筹作用和分支学科的具体作用、更好地指导实践。

(三)立足全局研究。

第三,立足于对社会科学的总体结构和关系的理解,探索社会科学的具体方法和研究程序。只有有了对社会科学的学术和文化地位的全局的理解,才有可能对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程序的特性和要求形成内在的认识,从而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找到适合具体研究对象和具体条件的研究方法。

从社会科学方法论看翻译学习研究,要求学者着手于总体构架,多维分析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程序。

(四)开发有效技术。

第四,探讨社会科学理论的技术化的可能性和途径,把握社会科学与社会现实沟通的桥梁。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终究是为了社会实践,技术这个概念不仅适应于自然科学,也适应于社会科学,开发有效的社会技术,提高社会规划和管理的能力,也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课题。

从社会科学方法论看翻译学习研究,当然也离不开社会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翻译这门学科也是如此,翻译理论加之翻译的先进技术,就如同先进的知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定会产生先进的研究成果,用以实现学科研究的真正意义。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社会科学方法论内涵、现状、意义的分析,多角度、多层次、深刻地分析了社会科学方法论。认识并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论会在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倡导把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相结合,旨在培养人们在而对和处理理论思维的能力,进而帮助我们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土学川,杨克勤.社会调查的实用方法与典型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

[3][美]艾爾·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9.

[4]黄友义.在第四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J].上海翻译,2011,(3).

基金项目:《从<红楼梦>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看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ycjj2015126;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项目:西华大学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川学位[2014]1号)成果之一;西华大学学科平台项目: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婷婷(1991—),女,汉族,山西原平市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研究生,翻译硕士,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研究方向:英语文学及翻译理论研究。

第6篇:科学观和方法论范文

关键词:费耶阿本德 科学方法论 怎么都行 多元主义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38-01

保尔·费耶阿本德(Paul k。Feyerabend),是美籍奥地利科学哲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微观物理学问题》(1962年)、《实在论和工具主义—— 评事实支持的逻辑》(1964年)、《反对方法:一种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1975年)(以下简称《反对方法》)、《反对方法约束》(1976年)、《自由社会中的科学》(1978年)、《实在论、唯理主义和科学方法》(第一卷)和《经验主义问题》(第二卷)(1981年)。其中,《反对方法》是费耶阿本德的代表作,而且是科学哲学界自1962年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出版以来,最为引人注意和争论的一本著作。

一、当代科学哲学界对他的评价

费耶阿本德在科学哲学界独树一帜,以任何理论的批判者自居,被称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界的一位怪杰。也是当代科学哲学界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在对他的评价上,目前存在三种不同看法。

1、费耶阿本德是“一只迷连羔羊”,他的学说是“异端”。费耶阿本德提出“怎么都行”的方法论原则,并且言辞犀利,注重历史主义中的非理性因素,使一些学者,特别是过于崇拜科学理性的人们直接把他看作是第一流西方科学哲学家中的“一只迷途羔羊”,把他的学说视为“异端中的异端”。

2、费耶阿本德“出类拔萃”,具有独创性。西方科学哲学界有一部分人对费耶阿本德大加赞赏,称赞他那“曲棍球式”的作法激起了人们对重要问题的思考,欣赏他那种大胆、粗率、富有煽动性的表达方式。称颂他为一位绝顶聪明的哲学家,身上有一股常人不可比拟的猛劲,认为他提出了一些没有人想过的独创观点,是20世纪科学哲学领域内五六位出类拔萃的人士之一。

3、费耶阿本德的思想不是无懈可击,但隐含某种真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费耶阿本德是一位智力超群的哲学家,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界占有一定地位。他的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把库恩的历史主义,包括他的“历史再现”方法论研究纲领和发散—— 收敛方法论中的非理性因素贯彻到极端程度的产物。

二、费耶阿本德科学方法论原则—— “怎么都行”

科学方法论的传统观念认为,方法包括一些不变的必须绝对遵守的法则,它们指导着科学事业的发展。费耶阿本德在《反对方法》中却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看法截然对立的科学方法论观点。他的方法论信条就是“怎么都行(anything goes)”。虽然他提出的无政府主义方法论有其片面性,但是也应通过考察他提出这句话的语境,看到他理论中的合理因素。

1、“怎么都行” 本质是主张多元方法论。费耶阿本德的“怎么都行”是在他看到认识论出现的齐一性倾向,唯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是尊,过于僵化、教条,认为“一切方法论,即使是最显而易见的方法论,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的语境中提出来的。实质是否认存在唯一的、规范的方法论,主张多元方法论,“什么方法可行就用什么方法”。

2、“怎么都行”是一个合理的宝贵的方法论。思想,是科学发展和科学方法论发展的必要性文件,费耶阿本德看到任何一种科学方法论都存在局限性,反对在方法论上用一切普遍性的标准及作为普遍性标准的规则,不顾具体条件而硬性规定一些规则,不仅不会结科学带来什么帮助,而且会阻碍科学的发展。可以说,“怎么都行”是对教条主义的“一剂良药”,是科学方法论发展的必要性条件。

3、“怎么都行”符合科学史的事实。费耶阿本德指出,科学史上的重要进展与革命一般并非按科学哲学提出的任何“方法”而发生。恰恰相反,是靠突破某种固定、僵化的方法丽获得的结果。

4、具有一定“相对主艾”的色彩。费耶阿本德提出“怎么都行”,提倡多元方法论具有辩证思想。然而他否定理性的、科学的方法作为人类研究事物和处理问题的主要手段的必要性,并最终将科学等同于非科学和伪科学,否认理性方法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取的。人类进步史表明,理性方法起更主要的作用。科学是一项理性的事业,决定着理性方法的主导地位。

三、费耶阿本德“怎么都行”科学方法论对当今的启示

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任务就是“创造性的破坏”,就是永不安于现状,不断打破常规。费耶阿本德“怎么都行”的思想与中国“猫论”政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怎么都行”对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让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措施,更好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1、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怎么都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使政治权力真正用来为人们谋福利。

2、精神文明建设,遵循的方向“怎么都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遵循的方向,它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它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3、物质文明建设,符合具有中国特色要求“怎么都行”。物质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政治文明是社会发展的保证。三大文明整体发展状况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三大文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缺一不可。

4、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怎么都行”。生态文明是创造新的生态文化与环境协同共进、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摒弃了农业文明阶段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工业文明阶段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建设生态文明,要注重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传统。在中国的古典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中国的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就是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保尔·费耶阿本德著,周昌忠译。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M],上海译文出版杜,1992

第7篇:科学观和方法论范文

[论文摘要]针对社会学方法论领域长期存在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对立,布尔迪厄提出了一种综合的社会学方法论。布尔迪认为社会学应以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利用”(场域)而把握“两头”(社会和个人)。这种引入关系主义的研究方法,克服了由实在(社会和个人)取向的研究方法而导致的社会学中的一系列二元对立。布尔迪厄这一社会学方法论如今已成为人文社会领域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方法论范式之一。

在社会学理论史上,方法论问题始终是一个核心课题。西方传统社会学对此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端于涂尔干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另一类是开创于韦伯的个体主义方法论。由于这两种方法论生成的本体论背景不同,因而形成了社会学领域中的一系列二元对立。这一系列的二元对立,不仅使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出现严重分裂,而且也将社会学家们分成两大对立阵营。从20世纪70-80年代起,这种对立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一批风头正健的年轻社会学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方法论整体主义和方法论个体主义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社会学应该克服这种方法论的二元倾向,并主张建立一种全新的方法论范式。在此背景之下,许多有创意的理论建构纷纷出笼,其中引人注目的有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卢曼的功能结构主义、吉登斯的结构化社会理论和布尔迪厄建构的结构主义理论。这些旨在超越方法论整体主义和方法论个体主义的探索性理论,为社会学开辟了新的境界,特别是布尔迪厄从关系主义立场出发的社会学思考,成功超越了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二元对立,为实现社会学方法论范式的转换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一、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

社会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以后,社会学家们像孔德、斯宾塞等人就开始对社会学方法论问题进行思考,可以说在他们的研究中深深地渗透着他们所处时代的方法论成果,但他们没有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方法论探讨。在社会学中对方法论进行自觉的探索应该可以追溯至涂尔干和韦伯。

(一)整体主义方法论

涂尔干所倡导的是整体主义的(holistic)、实证的(positive)方法论。在他看来,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那么,什么是社会事实呢?根据涂尔干的定义“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的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可以看出,这一界定包含了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或心理)现象的三个特征:即外在的客观性、制约性和普遍性。具体来说,涂尔干所列举的诸如法律、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宗教信仰和仪式、语言和货币制度这些社会事实却独立客观地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一旦个人不愿意接受社会事实的引导而严重地违反它,那么,这些社会事实的强制性将会正式地(如逮捕)或非正式地(如舆论谴责)表现出来。这种整体主义取向的学术路径决定了他所主张的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其一: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涂尔干认为在他之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将现象的观念而非现象存在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即把现象认为观念而不是客观存在物。他强调事实先于观念、存在先于本质,从而把社会事实(即社会现象)作为构成社会学研究出发点的实物论据来研究。其二:社会事实必须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必须包括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涂尔干批判了各种对社会现象解释的还原论,认为根据个别现象(如意愿、意识、利己)来解释社会事实只会掏空社会学的内容。涂尔干在《论自杀》中,成功地贯彻和验证了上述方法论原则,为社会学家具体考察、解释社会事实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实证研究范例。

涂尔干开创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许多社会学理论流派(如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批判理论等等)所接受。就整体主义取向的研究方法而言,这些理论与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却从客观层面出发去解释和理解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个体。

整体主义方法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客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化,但是也存在着它无法逃脱的内在缺陷。这与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前提预设不无关系。涂尔干是从社会唯实论的社会本体论观念出发的,认为社会学分析的基本单位是超越个人的具有群体特征的社会事实。如是,在涂尔干的方法论中,“社会”的过程被悬置起来,“社会”成了一个暗箱。另外,在涂尔干的方法论中,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个人的主体性无从体现,个人在强大的社会结构面前,绝对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没有任何能动性,从而出现了“过度社会化”的情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体主义方法论悬置或消解了个体。

(二)个体主义方法论

韦伯是个体主义方法论的主要代表,与涂尔干不同,他的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唯名论的本体论观念基础之上的。作为一名典型的社会唯名论者,韦伯认为,社会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者说是行动者组成的系统,只有作为社会行动的个体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学不能撇开个体去研究超越个体之上的社会实体。因此,在韦伯看来,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从韦伯对社会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他将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作为社会学的两大任务。既然社会行动的本质是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那么用自然科学中的实证方法来研究社会学则无异于方枘圆凿,因此研究社会学的方法就别无他途,只能是理解和说明。所谓理解,就是试图探究行动者主观行动的意义关联,从而建构起行动间的基本分析单位和意义脉络。韦伯认为,理解可以分成两类,即对主观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和解释性理解。

对语言、行动(如砍柴、关门等),非理解性的情绪反应(如惊叫、愤怒等),以及对数学和逻辑命题的理解就是直接观察的理解。解释性理解就是对动机的理性理解,它把社会行动置于可理解的和更加内在的意义背景之中。例如樵夫砍柴,直接观察理解仅能理解樵夫的行为是砍柴,而解释性理解则要寻求砍柴的动机,或为挣钱、或为自用。可以说,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的目的是将隐藏在外化行动背后的主观意义揭示出来,从而达到对整体社会现象的因果说明,亦即在研究社会现象时优先考虑个体,通过个体研究整体。

由韦伯开创的个体主义方法论在以后许多微观社会学理论流派(如符号互动论、现象社会学、常人方法学等)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学派都注重对社会微观层面的关照,即都是从“化约主义”的立场来看待社会整体的。在方法论个体主义者看来,个体是社会的真实整体,也是社会科学分析的基本单元。社会不能脱离个体而存在,“社会”不过是一个方便的“名称”或标签,用来指称个体及其行动集合的关系。因此社会可以还原为个体。和整体主义方法论一样,个体主义方法论有其局限性。这与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前提预设也是直接相关的。但他们并没有揭示出个体行动意义的生成过程。此外,在个体主义方法论中,个体是基本分析单位,而与个体相对的“社会”却隐而不显。这样,个体就获得了极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如果说方法论整体主义者悬置了个体,那么,方法论个体主义者则悬置了社会。

二、布尔迪厄对方法论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超越

方法论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之间的对立,构成了社会学理论历史发展脉络中重要的两极。对此种社会学方法论分野,布尔迪厄进行了批判性考察,并设计出一套可以同时超越方法论整体主义与方法论个体主义的社会学方法规则。布尔迪厄社会学方法规则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在涂尔干方法论整体主义基础上导入被其忽略掉的个体行动者的直接体验的规则。具体而言,就是首先运用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首要原则——系统地摒弃常识性认识与成见的原则——实现其“认识论断裂”,即首先将社会看作一个独立的客观事物(客观结构)。紧接着再对这一客观主义认识实施对象化与客观化操作,并把被方法论整体主义者所忽略的常识性认识与成见看作社会结构的象征补充并将其放到客观结构和被身体化了的结构(惯习),即社会结构与心智结构的辩证关系中加以把握。显然,布尔迪厄的这一方法规则是对社会学方法论整体主义和方法论个体主义的一种新的综合。在这种综合中,个体(行动者)和社会(结构)同等重要,而且个体与社会不是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这样就成功地避开了方法论折衷主义的暗礁。布尔迪厄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提出了极具原创意味的惯习概念,并且研究中引入关系主义视觉。

那么,何谓“惯习”呢?喜欢“开放式概念”(openconcepts)的布尔迪厄曾多次作过阐述,使其内涵充满了丰富性。第一,惯习是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菲利普·柯尔库夫(PhilippeCorcuf)对这一定义作了解释:“禀性,也就是说以某种方式进行感知、感觉、行动和思考的倾向,这种倾向是每个人由于其生存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经历而通常以无意识的方式内在化并纳入自身的。持久的,这是因为即使这些禀性在我们的经历中可以改变,那它们也深深扎根在我们身上,并倾向于抗拒变化,这样就在人的生命中显示出某种连续性。可转移的,这是因为在某种经验的过程中获得的禀性。(例如家庭的经验)在经验的其它领域也会产生效果;这是人作为统一体的首要因素。最后,系统,这是因为这些禀性倾向于在它们之间形成一致性。”第二,惯习是与客观结构紧密相连的主观性。布尔迪厄认为,惯习属于“心智结构”的范围。是种“主观性的社会结构”,或者说,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主观性。第三,惯习是一种生成性结构,是一种人们后天获得的各种生成性图式的系统。布尔迪厄把时间变量引入到惯习分析中,指出“惯习是历史的产物”,并且具有“双重历史性”(DoubleHistoricity)。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惯习必然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布尔迪厄指出:惯习“是一个开放的性情倾向系统,不断地随经验而变,从而在这些经验的影响下不断强化,或者调整自己的结构。它是稳定持久的,但不是永远不变的。”可见,布尔迪厄的惯习概念在个体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布尔迪厄避免了长期以来许多社会学家试图在个人和社会之间所作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也使布尔迪厄超越了方法论整体主义和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努力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除了上述惯习概念,布尔迪厄社会学方法论具有浓厚的关系主义色彩,关系主义思考方式是布尔迪厄社会学方法论的一大特色。其实,关系主义视角本身并不新颖,它源自于结构主义。马克思和列维一斯特劳斯等结构主义大师都十分强调关系的重要性。但和布尔迪厄不同的是,在马克思和列维一斯特劳斯那里,关系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并没有上升到方法论层面。在布尔迪厄看来,社会世界中存在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关系,他还特意把黑格尔的“现实的就是合理的”这一著名公式,改为“现实的就是关系的”。据此,他将关系视角引入方法论层面,既摒弃了方法论个体主义,又拒斥了方法论整体主义,竭力主张关系主义的方法论。这可以从他的场域概念(是一些关系束)作为例证。布尔迪厄认为,概念的真正意涵来自于各种关系,只有在关系中,这一概念才能获得它的意涵,场域概念就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而获得的。

布尔迪厄的这一关系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科学真正对象不是研究单纯的个体,也不是社会实体,而是研究无数个体所构筑的一种场域,以及无数场域构筑的一种更大的场域综合性结构。

第8篇:科学观和方法论范文

摘 要: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由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学科方法三个层次构成,方法论包括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图书馆学学科方法论三个部分,研究方式包括研究法与研究类型,具体学科方法是图书馆学专门方法,文章旨在阐述它们的相互关系和构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081-03

“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不是该学科外在的形式,而是该学科内容的灵魂”[1],而且也是直接推动学科发展并衡量学科进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和标杆。图书馆学在进行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方法与方法体系,并在此方面的研究上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诸多学者积极探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法体系,先后提出了“二层次说”、“三层次说”、“四层次说”、“过程论”、“实用论”、“综合论”、“定性定量说”等方法体系[2],然而,时至今日,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仍然有不完善之处,争议之声不时响起,本文拟对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1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内涵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是研究主体认识图书馆学这一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所采用的思路与程序,是研究主体把握图书馆学这一研究对象的途径、手段和工具。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不止一个,也不止一类,而是多层次上的,它有一定的分类与结构,并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严密完整、错落有致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

从形式上看“方法”是单数,“方法体系”是复数,但是“方法体系”并非是“方法”的简单相加或者平面堆砌,而是一个以单数“方法”为直接素材的、富有立体质感、层次分明、相互融汇的结构性系统[3]。在学术界把它分为“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具体学科方法”三个层次,这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观点,比如:我国著名社会学学者、北京大学袁方教授指出:“社会研究方法同科学方法一样,可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或研究法、具体方法与技术。”[4]笔者依据这种框架将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也划分为三个层次,由抽象到具体依次为: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学科方法,并绘制成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图(见图1)。

2.1 图书馆学研究的方法论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在研究、探索和阐释各种方法时,侧重于找出方法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的性质、特点、作用范围和局限,研究方法的产生、发展规律,讨论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探究发现新方法和运用方法所应遵循的原则等”[5]。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从根本上关系着从事图书馆学研究的立场问题、方式和视角问题。笔者认为图书馆学方法论包括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法论、图书馆学学科方法论四个部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有的研究者将研究方式层次和具体学科方法层次归结为方法论体系问题,笔者认为似乎欠妥。

哲学方法论提供的是人们对于社会、自然的认识和思考,是构成图书馆学研究体系的基础。哲学提供了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和一元论世界观,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方法和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观点,为图书馆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方法论意义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近些年来图书馆学也积极吸收现象学、阐释学、分析学、符号学、实证学派等哲学流派的观点,借鉴它们的合理成分指导图书馆学研究[6]。

一般科学方法论包括系统方法、信息论方法、数学方法、逻辑学的方法论。系统方法把图书馆学作为系统进行定量化、模型化和择优化研究;信息论方法通过系统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和转换进行研究。数学方法、逻辑学的方法是传统的科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论方法是较新的科学方法,它们都是带有一定普遍意义、适用于许多领域的方法理论,为图书馆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密不可分,是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最一般的概括,是指导、建立和发展图书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因此也被纳入了方法论中。

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图书馆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阶段图书馆学带有较强的社会科学特性[7];图书馆学研究中积极借鉴、移植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的方法,比如:图书馆学成功移植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法、计算机科学中的日志分析法,在用户研究方面移植心理学方法形成用户心理学,移植比较方法形成比较图书馆学,为图书馆学研究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意义的指导作用。

图书馆学学科方法论主要是指图书馆学的各种理论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在图书馆学理论指导下,可以使图书馆学的理论概念过渡到具体的图书馆学研究运用概念中,从而界定研究对象的范围、指标。比如:近些年来研究者以“知识”和图书馆职业为基础构建了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为图书馆学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其实,当采用一定的图书馆学理论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时,图书馆学理论也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2.2 图书馆学研究方式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是图书馆学研究方式。如果说方法论确定了图书馆学研究的方向,那么研究方式确定了研究的路线与途径,是进行图书馆学研究时经常运用的具体形式和活动类型,是图书馆学方法论走向具体研究方法应用的中间环节。图书馆学研究基本方式包括研究法与研究类型。

不同的研究类型决定着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制定,也决定了不同的研究方式。按照不同角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研究类型,比如:按照研究性质划分,可以分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按照研究目的划分,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预测性研究;按照研究用途划分,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本文采取文献[8]的观点把图书馆学研究划分为规范研究、经验研究、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具有基本的元素和特定要求,比如:图书馆学思辨研究是以逻辑推导的方式进行的纯理论、纯概念式的一种研究分析,它主要在澄清基本概念、确定基本制约因素及联系方式、探讨复杂现象领域、建构理论体系等方面,图书馆本质、图书馆属性、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等等都属于思辨研究[9],主要使用文献法、历史比较法、逻辑推理等。

这些研究类型经过人们长期的探索,形成了一个个“模块”,衍生出许多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文献法、历史比较法等等,以及为这些方法服务的辅技术,如:抽样法、测量法、统计法、图示法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列举的具体内容并没有穷尽所有的研究方法知识。

2.3 图书馆学具体学科方法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第三个层次是具体学科方法。具体学科方法是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是图书馆学方法论、基本研究方式应用于图书馆学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图书馆学专业的特点、适用于图书馆学的研究,是科学思维方式在图书馆学的实践与应用。文献计量法、引文分析法是公认的图书馆学学科方法,文献[10]指出图书馆学专门学科方法还有文献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分类法、主题法、文摘法、文献信息检索方法等。另外,网络信息技术扩展了图书馆学研究的范畴和空间,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增添了新的活力,网络计量法、知识发现法是最近几年图书馆学新兴起的研究方法。

3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关系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基本方式、具体学科方法都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了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体系模型。

方法论是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其中哲学方法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最基本的方法论,决定和影响着图书馆学研究中如何去研究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以及选择用什么样的研究方式,而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具体方法。比如:图书馆学实证论者常采用实证研究,通过数学方法、调查方法或实验方法、文献计量法,建立研究假设,收集数据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这种研究程序不适合于思辨研究。思辨研究者则更趋向于使用定性的文献法,凸现研究过程的特殊性、深入性、主观性。不同的方法论及其相适应的研究基本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特别是对研究问题的选择[11]。反过来,图书馆学研究方式和具体学科方法为图书馆学方法论提供发展动力,将促进方法论本身的发展与不断完善。离开了具体学科方法,方法论和研究方式都会失去发展的基础。

4 构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注意事项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应该是以方法论为基础、以图书馆学理论为指导、以逻辑科学作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批判地吸收自然科学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并且适用于图书馆学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方法系统。构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不能脱离图书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以及各类方法的理论基础、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与机制。

图书馆学研究必须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但在研究中应遵循何种方法则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就要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不同的方法论、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也具有各自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扬长避短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论与方法。

在进行图书馆学研究时,不存在一种固定模式,也没有一种预示成功的现时规定可以照搬,而必须在继承前人或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要过于“迷恋”某一种方法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与自己的方法论倾向,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研究方法,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12]。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学科方法是一个体系,有时可以单独运用,有时可以综合加以运用,比如:在一项图书馆学实证研究里,可以综合使用案例分析法、文献计量法、调查法等等,也可以使用其中一项。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应该形成一个开放的体系,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研究方法。

5 结语

本文试图用体系化的方式展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框架,以体现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内在逻辑性和整体性。现代图书馆学研究内容日益丰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图书馆学研究方式的变化,这都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各种方法论和方法技术要领,不断吸收其他学科方法论成果,创新研究方法,并使各种研究方法都有用武之地,兼容并包,进而建立比较完整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丰富图书馆学研究的视野,解决更多的图书馆学现实问题,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56.

[2] 刘伟等.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评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22-27.

[3] 张新平.教育管理学的方法体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5.

[4]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4-27.

[5] 陈寿灿.方法论导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3.

[6] 吴蔚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9-41.

[7] 吴蔚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0.

[8] 刘宇,叶继元,袁曦临.实证缺失的中国图书馆学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4):20-24.

[9] 高淑琴.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若干概念及应用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2(1):5-8.

[10] 乔好勤.信息管理学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86-191.

[11]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4-27.

第9篇:科学观和方法论范文

二、观点阐述:贾孝敏、刘剑在《波普尔证伪主义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说,波普尔证伪主义基本思想主要分为三部分:一、反归纳。自休谟以来,归纳法的合理化和有效化被肯定,所有归纳主义者认为,科学知识之所以真实可靠,因为已经被经验所证实。而波普尔彻底否定归纳法,经验告诉我们的只是个别知识,我们不能通过逻辑导出个别普遍性论断。二、证伪原则。波普尔认为,一个证实只能肯定个别经验事实,而一个证伪却能够整个否定科学原理或定律。三、划界标准。他认为科学只能被证伪不能被证实。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就应该是经验证伪原则:一切知识命题只有能够被经验事实证伪才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

经济学和哲学联姻的必要性。从波普尔哲学思想对经济学产生的广泛影响来看,哲学与经济学的互相合作可以成为科学进步的新的突破,经济学方法论作为经济学发展演化的重要基础和必要的衡量尺度,直接影响和推动经济学进步,而科学哲学就是它方法论的基础。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比较落后,更加迫切需要经济学方法论来指导和推动经济学发展。

三、波普尔哲学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钟群英认为,证伪主义哲思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波普尔理性主义是一种深入的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读他的书总带给我们一次次思想解放。波普尔证伪主义对当代国际金融思想的影响巨大。量子基金创始人索罗斯是波普尔的学生,索罗斯手波普尔影响,在金融危机来临时,能够很好的控制这种不确定性的风险。韩永进认为,波普尔哲学进入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对50年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争论的影响,在哲学上对波普尔也是突破。刘军大认为,波普尔为西蒙有限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决策科学的发展给予了方法论的支持。贾孝敏、刘剑认为,最早将波普尔证伪主义方法论引入经济学的是经济学家哈奇森,随后经历了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奥地利学派的哈耶克,马克.布劳格和利普西,波普尔证伪主义影响深远,把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带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