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范文

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第1篇: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范文

那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以下笔者谈谈看法.

一、为学生创设数学思维情境

数学思维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环境,是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教师若能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参与热情,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还有助于消除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数学的恐惧畏缩心理.只要教师是一个有心人,其实创设数学思维情境的方式还是较多的.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故事创设思维情境,例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故事:在古印度,国王打算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称可以答应其任何要求.发明者做出如下要求,以一粒粒麦粒填充棋盘,要求第一格放一粒麦粒,第二格放两粒麦粒,第三个格放四粒麦粒,以此类推,后面的每个格中放置的麦粒数量都为前一格的两倍.看似要求是填满棋盘的麦粒,国王轻易答应了发明者的要求.经过计算,却付出了全国几十年的小麦产量.可以引出发明者索要麦粒的总量S=1+2+22+23+…+263,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来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提出:“发散思维”的培养就是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1.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如:

第2篇: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灵活性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15-01

1 初中数学教学为何要保持教学的灵活性

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在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好,学有余力,有时都脱离了上课的节奏,忙着完成其他的事,而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学习比较吃力,老是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而从原则上来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对学生有所偏袒,导致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的情况,看问题、想问题太过于局限,不能从多个角度着眼看问题,导致数学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应学生的角度采取一些措施。

2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手段

2.1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针对性教学

2.1.1进行针对性教学的第一步是要对学生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了解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数学成绩、课堂表现以及努力程度,并把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与综合,然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不同的方法指导他们,使其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隔段时间,教师应根据学生近阶段的学习状况,把学生调换到适合的层次,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2.1.2进行针对性教学的第二步是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不同于以往的“一刀切”,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适合于每一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将教材的学习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几个分目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一步的提高自身的要求。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当让他们紧抓大纲,把握基本知识点,按照进度学习,有能力的可以进行难题的掌握。

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放慢教学进度,学习任务完成不了。制定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2.1.3进行针对性教学的第三步是要对作业进行针对性布置

通过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已取得的学习成果。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全班统一要求。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拔高题;二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巩固练习题;三是根据差生设计的课本基础题。这样,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需要。[1]

2.1.4进行针对性教学的第四步是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通过辅导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辅导侧重于现阶段的学习任务,对后进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基础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取长补短;对优生,可以通过成立数学奥赛班,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2.1.5进行针对性教学的第五步是要对学生分层评价

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不仅要指出不足,还要鼓励进步,使他们不甘落后;[1]对学习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采用高标准严要求,促使其追求卓越。

2.2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2.2.1改变传统的封闭题型,提高题目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引入开放题,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原本的知识,用多种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思考。把开放题融入课堂,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敢于思考问题、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2.1引导学生变换观察问题的角度

引导学生变换观察问题的角度,充分应用一法多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2]

在完成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时,如果学生能对该题的内容、形式、条件、结论,做进一步的探讨,掌握本问题的实质,必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一法多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用同一种方法解几类不同数学题目。如学习了待定系数法后,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求函数的解析式,还可以用于分解因式以及代数的恒等变形。

(2)一题多解。一题多解不仅联系了与问题有关的各个知识点,而且通过观察、尝试、猜想、归纳、比较、推理和判断等研究方法,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开阔自己的思路。

(3)一题多变。通过对问题做不同变换,让学生从变换中总结解题方法,从变换中发现解题规律,从变换中发现“不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个角度辩证的去看问题,促使线性思维向立体思维的过渡。

2.2.3提高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水平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高质量的提问,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的确,老师的提问就因该具有诱导性,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对于分式的化简,按照常规方法,异分母相加减,先通分,但这一方法在本题中就显得复杂了,教师就可问学生有没其他方法,比如先观察分母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兴趣就被激发了,最终发现两个分母间互为相反数,那么可以将其中的一个分母提一个负号出来就变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3]最后,老师还要向学生不断的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能不断的探索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的灵活。

3 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帮助他们把握数学学习的本质,促进自身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M].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

第3篇: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范文

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正确性、合理性、灵活性、广阔性和独创性。主要通过阅读指导和学生习作中的语言实例剖析,让学生理解,逐步培养。

1 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致学生对作文题材、立意、构思、谋篇等的迅速反应,在诸多的材料里迅速地作出选择,很快地构思,思维的敏捷性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以强化的。首先,可以从审题入手,进而理解题意,明确作文要求方面的练习,然后,可以从“为什么写”和“写什么”方面入手进行立意、构思方面的练习,此外,还可以对作文材料进行迅速组合的练习。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阅读理解,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谋篇的一般规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的提高。

2 思维的条理性

思维的条理性指作文结构层次清晰,语言表达明白,使写作材料的分类,结构层次的安排,事例的组合井然有序。思维的条理性训练,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进行。例如,让学生掌握句、段、篇的各种结构形式,对提高语言表达的条理性作用

甚大。

3 思维的正确性

思维的正确性指写作文时所反应、表达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事物和公认的道理。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首先要教育学生尊重事实,不说谎话;其次,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掌握生活本质;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增强认识生活本质的能力。

4 思维的合理性

思维的合理性指作文的语言表达方式符合一般的表达规律,反映的内容符合实际。思维和理性的训练,可以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正确的遣词造句,反应的内容符合事物的特征等方面训练。

5 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作文不呆板,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具有创新应变的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基础是正确性和合理性。如:在叙述过程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常要相关的其他内容,这是插叙,还有倒叙,如何运用这集中叙述方法?这得看表达的需要,若固守规则,不会灵活运用,是写不好文章的。进行思维的灵活性的训练,关键是“多练”,熟能生巧,达到“巧练”,这里的“多练”,指正确运用词语、句、式、段的结构方式,篇章的组合方法。在练习中,不断加以引导,运用能力提高了,不再呆板于某种形式,灵活性随之提高了。

6 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指作文思路的宽阔。训练思维的广阔性,要指到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在生活空间中,获得丰富的内容,才能让思维空间进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使作文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姿百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立意、选材、结构等“想开去”,作文的思路就开阔,不拘一格。如:指导学生写一次课外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活动前后,活动过程,活动人物,人物在活动中的语言、行为、心理、神态、活动环境、场面等,让学生从活动本身的纵横两方面作立体思考,作文的思路就开阔了。

第4篇: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范文

一、鼓励学生多思快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也叫思维的丰富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多,思维的流畅性大,反之,思维缺乏流畅性。

为了提高思维的流畅性,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快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于那些善于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学生,则及时表扬,为他们大胆思考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我还常常突破“师传生授”的观念,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促使他们多思。学贵有疑,有疑而问便是学生多思的表现。在多思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一些创造性的问题,因此,我经常训练他们多用“为什么?”“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假如……?”等句式来思考问题,提高他们思维的流畅程度。我经常选择课文中那些容易使人产生某种模糊、不确定或不完善之感,难度略高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学生有可能从多种角度去探索,得出各种不同结论或见解的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制造认识矛盾,为学生的思维设下一个个扩散点。无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疑点,还是教师设下的扩散点,我都认真引导学生调用储存的表象多方探求,运用各种方法来解疑,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达到创造的高度。

二、训练学生随机应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又叫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摈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那种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训练学生思维随机应变,变化多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为创造打好坚定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努力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正向、逆向、横向、纵向等思维活动,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课文时,我常常不拘泥于教材原有结构,而是根据教材实际需要,变序导读、多向分析。如训练学生改变课文标题、词句、结构、人称、体裁等进行教学。分析课文时,改变文章顺序:对于重点部分明显的文章,采用“中间切入法”,直奔中心,突出重点,然后前后串联,瞻前顾后理解课文,有的文章结尾是总结句、中心句的,我则抓住结尾,进行逆推追溯,有的文章几个自然段结构、写法相似,则在教好其中一段的基础上,纵横交叉,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自学其它段落。经常运用变序导读的方法,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文章内容,理解了文章中心,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

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训练学生思维的两面性,让学生思考总是时,不只看到其正面,同时注意它的反面,形成思维的多角度。比如教《粜米》一课,引导学生得出旧毡帽朋友多收了三五斗,理所应当增加收入的结论,接着阅读下文发现他们得了比往年更坏的兆头。让学生在那些似乎不合理但又合理的思维中认识事物对立的两个面,认识这种对立而统一的客观。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走出固执僵化的模式,达到灵活多变的程度。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思维独特性

所谓思维的独特性,是指学生能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这是创造思维最高层次的境界。

为使学生思维具有这一特性,我常常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鼓励他们对已有的知识做出某种新颖、独特的转换和组合,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教学中,经常有学生跟我唱“反调”,这是创造力的萌芽,我决不肆意扼杀,而是及时表扬他善动脑筋,发表了与众不同见解,鼓励他们以后解决问题时,也要不满足于一般,而是大胆地突破陈规、标新立异,别辟蹊径,探索具有创新意识的简捷妙法。

第5篇: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范文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开发高中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如何使更多的学生思维具有灵活特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以“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灵活性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普遍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须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

1.一题多解可以拓宽思路,增强知识间的联系,学会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2.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发散。

对结论的发散是指确定了已知条件后没有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尽可能多地探究寻找有关结论,并进行求解。

3.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

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是指问题的结构确定以后,尽可能变化已知条件,进而从不同角度和用不同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显然,四个变量中知道三个即可求另一个(解方程),如“{an}为等差数列,a1=1,d=-2,问-9为第几项”等等。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写题目。编题过程中.学生要对公式中变量的取值范围、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公式的适用范围等有全面的掌握,否则,信手拈来会闹出笑话。上题中,若改d=-3,则-9为第 项,显然荒谬。如此,学生对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掌握会比较全面,而且能站在较高层次来看待问题,提高思维迁移的灵活性。

二、以思维灵活性的提高带动思维其他品质的提高,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来促进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由于思维的各种品质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处于有机的统一体中,所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提高。

1.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过程的抽象程度,指是否善于从事物的现象中发现本质、是否善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揭示规律。如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为求函数图象交点问题,寻求几何性质与代数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知识串联、横向沟通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思维深刻性的基础上,思维灵活性才有了用武之地。

2.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要求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调动和选择与之相应的知识,寻找解题关键。

3.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的指标有两个:一是速度,二是正确率。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思维的灵活性对于思维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4.思维的独创性指思维活动的独创程度,具有新颖、善于应变的特点。思维的灵活性为思维的独创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解题“灵感”的闪现提供了燃料。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解题思路的独特性、新颖性的肯定和提倡,充分给予尝试、探索的机会,以活跃思维、发展个性。

5.思维的批判性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的程度、是否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仔细地检查思维过程。我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怀疑的意见,注意引导和启发,提倡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如,学生对结论的可靠程度进行怀疑,在独立分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来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取值范围,严密论证了三角函数值取值的可能性。

三、灵活新颖的教法探求和灵活扎实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富有新意的学法指导能及时为学生注入灵活思维的活力。

“导入出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应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题解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变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第6篇: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范文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关专家认为: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靠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靠想象性思维。那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想象性思维能力呢?

一、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初中生美术思维能力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能否解答美术知识的问题上,还表现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动用美术思维技巧的科学性、灵活性及其广度、深度上。其外化表现主要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状态――也就是美术的思维品质上。因此,美术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通过美术思维品质来体现。

1.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美术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学生对具体美术材料进行概括,对具体平面和空间形式进行抽象,以及在推理过程中思考的广度、深度、难度和严谨性的集中反映。一个美术思维深刻性水平高的学生,在美术创新活动中,能够全面地、深入地、准确地思考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善于抽象、概括、分类和推理,知识与技巧系统化水平高,解决问题的力度大。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美术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在美术思维活动中,思考的方向过程与思考技巧的即时转换水平的集中反映。一个美术思维灵活性水平高的学生,思维流畅,富于联想,掌握较为丰富的美术思维技巧,具备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兼容的、富有目标跟踪能力的特性,正向与逆向,横向与纵向以及扩张与压缩变换,机智灵敏,能合理选择绘画方法。例如,在教学“我为班级增光彩―――班徽设计”一课中,由于笔者教学是开放、民主和谐的,很多同学思维的灵活性得以充分展现。意象型、抽象型、具象型等各种不同的标志,充分展示了思维的灵活性。说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潜力很大,只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潜心钻研,以学生为主体,就一定会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美术思维的独创性是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给予论证的,是充分体现个性特征的“想象”性活动能力水平的集中反映。虽然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有别于美术思维的想象性,但这种区别只体现在思维成果上,两者的思维过程本质一样,具有独创思维的学生,发散思维水平高,求异意念强烈,想法新颖有想象性。例如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主题性绘画进行创作,有的同学创作的内容就与众不同,且绘画形式独特,令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二、重视生活实践,激发想象潜能

想象需要是自我实现其潜能和价值的需要。有想象潜能的人会激发相应的想象动机,从而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平时的美术课教学中,我十分注重生活实践,激发学生想象潜能。这里,笔者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说明,我在此提到的写生也包括速写、默写等。尽管由于学校的时间、设施、教具、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但我还是想办法克服种种困难上好写生课。

三、设计发散与开放,培养想象才能

大凡创新,总不满足于现状,不依常规,常依赖于发散思维对已给出的问题材料,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甚至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框架去自由思考,任意想象。发散量越大,开放越丰富,创见出现的概率也越大,因此要培养学生想象才能,就必须十分重视发散与开放题的训练。

1.开拓思维发散点

在教学中,笔者通过认真设计、精力策划,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发散环境,提供更多的发散机会或发散点。以下发散点供参考:

(1)知识点发散:美术课中也有不少知识点,尽量让学生说出理论依据,以理论指导实践。

(2)语言发散:对同一体裁的绘画,用不同的语言去描述。

(3)图形发散:让学生根据图形特点,创设平移、翻转、割补等多种思维。

(4)空间发散:绘画中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十分重要,绘画的形式是将立体的东西表现在平面的纸上。

(5)方法发散:同一命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绘画表现。

以上这些发散形式,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而且还要贯穿渗透到课外去,经常设计一些发散题让学生自已去尝试。这些都是“开放搞活”的必由之路。

2.设计美术开放题

美术开放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切入口,开放题由于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往往迅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经常设计一些开放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性思维能力。

(1)通过对条件的开放,培养学生的求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冲破常规。同一内容的绘画要求以速写、素描、色彩等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或者就某一画种,采用写实、夸奖变异等不同手法去表现,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

第7篇: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范文

一、抓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

第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第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二、抓凑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诸多方面的灵活程度。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凑。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或多减再加。

(2)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

(3)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地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等,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做答。其次用估算检验。

三、勤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与逻辑水平。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训练。

(1)合。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便于口算、心算。

(2)转。转化运算方法,化繁为简,促使心算。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变。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根据法则定义,改变运算符号和数据,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一是抓逆运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质,加深对题目的深刻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巧算能力。

四、精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一般表现为多思善想,新颖独特等特点。主要抓以下几个训练。

(1)略。根据0和1在运算中的特殊性,使计算步骤省略,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

(2)消。把两个相对应的数(如+3与-3)对消,减少运算步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第8篇: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而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乐于思考并善于思考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想提高好学生的数学素养,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掌握以下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所谓分析的方法,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一 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的方法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 研究,从整体上认识它的本质

2.比较与分类的方法

比较是用以确定研究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它是 人们思维的基础。分类是整理加工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比较与分类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3.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抽象就是从许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4.归纳与演绎的方法

这是经常运用的两种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由个别的或特殊的知识类推到一般的规 律性知识。小学数学中的运算定律、性质及法则,很多是用归纳推理概括出来的。

根据以上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如何培养数学素养?

二、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数字加减乘除运算到后期的四则混合运算、从简单的线形认识到多边形的了解运用,从面积计算到体积计算……知识体系内部都有相互之间的关联,对于学生自身的知识理解、知识运用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学生基础的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开展日后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深刻的数学思维技能,以便能够在运用知识的时候进行及时的调配,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因为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思维的深度,是发现和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数学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善于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善于挖掘隐含的条件与发现新的有价值的因素,能迅速确定解题策略和组合成各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因此,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思考过程是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演绎出来的结论,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如果学生对于这些数没有科学的认识,是无法有效解答问题的,只有构建了良好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三、鼓励举一反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会存在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善于举一反三,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便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灵活性,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因为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人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数学思维灵活性的突出表现是善于发现新的因素,在思维受阻时能及时改变原定策略,及时修正思考路线,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联想,提倡一题多解。同时,设计开放性练习,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思考、多总结,运用不同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度。

四、做好常规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于一个问题,某些学生能够很快的得出答案,显现出敏捷的思维特性,而部分学生则需要一步步的进行计算才能够得出结果,反应相对较为缓慢,即对于知识的敏捷性不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敏捷性对于提升他们的解题效率、提升他们的数学实践技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因此,强化技能训练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主要手段。例如教师要让学生善于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简便运算,通过简便运算、特殊运算来提升解题的效率,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随着练习而逐步压缩,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学生掌握了这一思维方式,就能够高效的进行计算。

五、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是一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按着教师的步骤按部就班的学习,往往很难收到实效,如果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走在教师的前面,那么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习的有效性。所以教学中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去创新,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新思维是获取和发现新知识活动中应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它表现为不循常规、不拘常法、不落俗套、寻求变异、勇于创新。在教学中要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探究求新,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并加以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形成。这些思维方式都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创新思维发现的,也是学生思维独创性的体现,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数学是一项基础学科,也是一项实用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影响深远,对于学生的思维养成也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好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以便能够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应明.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2015,(9).

第9篇: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范文

新教材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社会背景,要求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建构新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把知识作为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只有把掌握知识、技能作为中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数学知识可能在将来会遗忘,但思维品质的培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理想途径。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几个方面。思维的灵活性是建立在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并为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证的良好品质。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照章办事易,开拓创新难,难就难在缺乏灵活的思维。所以,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使更多的学生思维具有灵活特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以“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灵活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提出的“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的培养就是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发散思维”指“从给定义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须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

1. 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

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求证:■=tanθ。

证法1:(运用二倍角公式统一角度)左=■=■=右。

证法2: (逆用半角公式统一角度) 左=■=■=右。

证法3:(运用万能公式统一函数种类)设tanθ=t,左=■=■=t=右。

证明4:tanθ=■(构法分母sin2θ并促使分子重新组合,在运算形式上得到统一),左=■=■=右。

证法5:由正切半角公式tanθ=■=■,利用合分比性质,则命题得证。

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归纳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方法:(1)统一函数种类;(2)统一角度;(3)统一运算。

一题多解可以拓宽思路,增强知识间联系,学会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2. 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发散。

对结论的发散是指确定了已知条件后没有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尽可能多地探究寻找有关结论,并进行求解。

已知:sinα+sinβ=■(1),cosα+cosβ=■(2),由此可得到哪些结论?

让学生进行探索,然后相互讨论研究,以得到多种不同的答案。

想法一:(1)2+(2)2可得cos(α-β)=-■(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想法二:(1)×(2),再和差化积:sin(α+β)[cos(α-β)+1]=■,结合想法一可知:sin(α+β)=■。

想法三: (1)2-(2)2再和差化积:2cos(α+β)[cos(α-β)+1]=-■,结合想法一可知:可得cos(α+β)=-■。

想法四:■,再和差化积约去公因式可得:tan■=■,进而用万能公式可求:sin(α+β)、cos(α+β)、tan(α+β)。

想法五:由sin2α+cos2α=1消去α得:4sinβ+3cosβ=■,消去β可得4sinα+3cosα=■(消参思想)。

想法六:(1)+(2)并逆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in(α+■)+sin(β+■)=■。

(1)-(2)并逆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sin(α-■)+sin(β-■)=■。

开放型题目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不仅仅思考条件本身,而且要思考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根据条件运用各种综合变换手段来处理信息、探索结论,有利于思维起点灵活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二、以思维灵活性的提高带动思维其他品质的提高,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来促进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由于思维的各种品质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处于有机的统一体中,所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提高。

1. 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过程的抽象程度,指是否善于从事物的现象中发现本质,是否善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揭示规律。

方程sinx=lgx的解有( )个。 A. 1 B. 2 C. 3 D. 4

学生习惯于通过解方程求解,而此方程无法求解常令学生手足无进。若能运用灵活的思维换一个角度思考:此题的本质为求方程组y=sinx,y=lgx的公共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为求函数图象交点问题,寻求几何性质与代数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知识串联、横向沟通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思维深刻性的基础上,思维灵活性才有了用武之地。

2.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要求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调动和选择与之相应的知识,寻找解答关键。

已知抛物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3,对称轴为直线x=-1,在x轴上截得线段长为4,求抛物线方程。

解法一:截距为3,可选择一般式方程:y=ax2+bx+c(a≠0),

显然有c=3,利用其他条件可列方程组求a,b值。

解法二:由对称轴为直线x=-1,可选择顶点式方程:y=a(x-m)2+k(a≠0),显然有m=-1,利用其他条件可列方程组求a,k的值。

另外,由图象对称性可知x轴上交点为(1,0)和(-3,0)。

解法三:由截距为3,即过三点(0,3)、(1,0)和(-3,0),可选择一般式方程:y=ax2+bx+c(a≠0),代入点坐标,列方程组求a,b,c值。

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侧重某一条件作为解答突破口,在思维广阔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思维灵活性调动相关知识、技能寻找解题途径。

3. 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的指标有二个:一是速度,二是正确率。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思维灵活性对于思维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邻边长为a和b的平行四边形,分别绕两边旋转所得几何体体积为Va(绕a边)和Vb(绕b边),则Va∶Vb=( )

A. a∶b B. b∶a C. a2∶b2 D. b2∶a2

用直接法求解:以一般平行四边形为例。如图,可求:

Va=πab2sin2θ,Vb=πa2bsin2θ,则Va∶Vb=b∶a,由于要引入两边夹角θ来求解,学生常无法入手。若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来处理,则相当简便。

此题解法充分体现了思维灵活性,以简驭繁,用特殊化思想求解,解题迅速、正确。

三、灵活新颖的教法探求和切实可行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富有新意的学法指导能及时为学生注人灵活思维的活力。

“导入出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题解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变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编制试卷”——列出考查知识点、考点、试题类型,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份测验试卷,并给出解答。使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体验出题心理,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