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

体育理论课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理论课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理论课教学

第1篇: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校;公共体育理论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高等学校创办的或附属于普通高校的、具有制度创新内容(包括学院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筹资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的二级学院。由于独立学院既拥有公办高校的教学资源又有社会力量的投入等优势,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我国现有的高考招生体制下,独立学院的本科生被安排在第三批录取,主要生源是一批未能进入公办本科高校而又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与第一批和第二批录取考生的考分差距在100-200分。按照高考分数划入这一群体的学生,差异性特征显著,发展的多元取向也十分明显。体育课分为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体育实践课旨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理论课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集中传授大量有关体育与社会、体育保健、体育人文、运动常识等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知识,提高大学生应具备的体育文化素养,理论课具有实践课所不能取代的作用,两者配合共同完成体育课程的总目标。充分发挥体育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功能和教育作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二者结合起来,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10所独立学院的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为研究对象。调查河南省10所独立学院的体育部主任,并随机抽取66名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校大学生360名。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体育部主任问卷10份,回收9份,回收率90%。发放教师问卷66份,回收60份,有效问卷56份。学生问卷360份回收310份,有效问卷302份,并采用实地走访、网络与电话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

1.2.2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常规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10所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分析

调查显示,河南省10所独立学院共有专职体育教师106名,外聘120名,这10所独立学院在校生10万余人,师生比约为1:439。现阶段,体育师生比的检查评估标准为1:150,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发展潜力。

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大部分为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一部分为退休后返聘的年龄较大的老师,高学历和高职称的老师严重缺乏,中年教师缺乏。由于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师以上好实践课为最大责任,所以年轻教师基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技术教学研究上,很少进行体育理论课的专门培训,也缺乏理论教学经验及理论课的教学研究,教学形式、手段与过去传统的没有多大差别,课堂教学显得比较枯燥和乏味。年龄大的教师由于对网络等新兴信息和事物大多反应迟钝一些,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无形之中会影响体育理论课教学。体育科研更是独立学院体育教师的弱项,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就没有发表过论文,这可能与独立学院的管理有关,教师都以完成教学为目的,忽略了理论研究。

2.2理论课计划学时数偏少

虽然河南省独立学院基本参照执行大纲,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在各学院的教学计划中,体育理论课的计划时数安排是不统一的。从表2看出,达不到规定学时数的学校有9所,占调查学校的90%,有7所学校小于8学时,理论教学时数得不到保证,说明对于体育理论指导锻炼实践的任务没法完成。

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与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是高校构建新的体育理论课程体系的依据。新《纲要》在总结和借鉴高校体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基本目标”与“发展目标”两个层次和“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5个目标领域。《纲要》中规定,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努力实现以学生为本的“三自主”教学形式。新的教学形式给公共体育理论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从课程内容到课程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加以改革。

2.3教师的理论课授课形式多样,随意性较强

2.3.1河南省独立学院体育理论课授课时间调查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科目,近些年来,由于大幅度扩招,在调查的10个独立学院中场馆设备大部分不是很完善,甚至说严重匮乏,体育理论课内容往往作为雨雪、大风天气时的安排。但是调查后得知,有8所学校体育理论课都是选项课,由于授课对象来自不同的院系,不是自然班,而且没有固定的教室,室内根本找不到地方去上理论课(见表3):

只有1所学校是在固定的时间上理论课,有4所学校选择天气变化时上,有4所学校采取“化整为零”和不上。通过对部分体育部主任的访谈,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对这些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集中上理论课。有两个学校提出化整为零的方法,也就是在每次实践课中,利用5-8分钟时间,讲授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每次可以选择一个知识点讲述,效果也挺好,解决了没有固定时间和地点的问题,可谓是新方法。

2.3.2河南省独立学院体育理论授课方式调查

从表4可以看出,35.7%的教师上理论课时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照本宣科或者比较呆板地讲述,学生不太喜欢和接受这种方法。可喜的是32.1%的教师已经采用多媒体、视听兼顾,信息量大而丰富。另有32.1%的教师选择自由式或其他,其实质就是没有进行理论课教学。

2.4理论教学内容与现代体育教育相差甚远

在调查中发现,10所高校所选择的教材大部分是自行选择,并且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区别很大。主要有国家统编教材、省编教材和自编教材三种(详见表5)。这些体育理论教材的共同特点是知识结构与内容比较陈旧,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内容重复,相互抄袭现象严重。在教材的内容上,有关运动项目知识的介绍占了较大比重,项目的特点、功能和作用介绍较少。体育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没能反映近年来体育社会科学与体育自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甚至这些教材当中的很多内容,学生都知道而教师还在泛泛而谈,丝毫没有新意,学生对这臃肿的教材也很厌烦,更为严重的是,有1所学校根本就没有体育理论方面的教材。

2.5教师和学生对待体育理论课的态度及效果调查

2.5.1学生和教师上体育理论课的态度

调查发现(见表6):只有26.8%的教师乐意上理论课,55.4%的教师对上理论课无所谓,甚至有接近20%的老师不愿意上体育理论课。这一现象也正说明了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师很少研究体育理论课教学。这些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体育院系,在校学习的理论内容比较陈旧,理论体系也不适合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加之又不是很注重自身的理论学习,导致有些体育教师对自身知识的更新跟不上时展。

由表6可看出:有51.3%的学生乐意上体育理论课,16.6%的学生非常乐意上体育理论课。这说明学生对体育理论课有一定的教育需求。

从表7可以看出:河南省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内容需求是多样性的,尤其对于健身指导及运动处方、伤害事故处理及运动损伤两项内容都占到了四分之三以上,而过去普遍认为重要的、也是作为理论课主要内容的竞赛规则和技战术理论,学生则不是特别想学。说明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应该进行调整了,对于需求较多样化的独立学院学生要体现理论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人物事例鲜明,才能激起学生兴趣。

2.5.2领导及学生对体育理论课教学总体效果评价

从表8可以看出,体育部领导对本校的体育理论课教学评价较好的只有20%,大多认为一般甚至很差,这说明领导已经意识到了这方面的薄弱,大多还表示下一步会想办法加强理论课教学;学生认为很好的只占16.6%,一般的占一半以上,甚至有28.8%的学生认为较差,这说明独立学院的体育理论教学已经到了必须加强和改革的地步了。调查得知,河南省目前有6所独立学院甚至没有进行体育理论知识考试,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也仅限于技术评定和上课情况。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现阶段体育理论课方面与国家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理论需求都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体育师资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不合理,导致理论课的开展困难。

(2)各学校的理论课教学时数不统一,大部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选教材和实际的教学内容不一致,理论课内容陈旧,授课形式随意性大。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实践课教学中健身理论内容少,体育教师不愿意上理论课,甚至部分体育教师从来不上体育理论课。最终使独立学院本该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效果较差。

3.2建议

(1)建立体育理论教学管理系统、研究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理论课模式。创建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新的健身理论体系是当前教育行政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独立学院体育部应专门成立理论教研室,加强对学生心理特点和体育理论需求的研究,体育部领导应充分认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工作,合理分配理论教师,加强理论教材与硬件的建设与管理。

(2)“化整为零”是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授课的新模式。针对一部分独立学院没有固定的授课地点和时间上体育理论课的困难,建议每节实践课安排5-8分钟时间进行理论传授,并放在学生大脑皮质兴奋,注意力集中时重点传授,时间短、主题突出,能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3)严格执行国家理论课教学时数规定,提高独立学院理论课内涵。在独立学院的体育理论知识体系中,要纳入现阶段体育锻炼、体育文化、竞赛欣赏、竞赛规则、奥林匹克知识、伤害事故处理、中老年健身指导,从理论知识中体现终身体育的思想。

(4)全面提高独立学院在职教师现代体育教育理论水平。独立学院目前的教师以年轻的为主,体育部要制定师资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年轻人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要求他们要把先进的教育技术应用到体育理论教学中去,尤其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体育理论教学。还要建立完备的理论课教学机制,制定科学的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1年独立学院统计年签.

〔2〕东亮.二级学院与“一校两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9(5):67.

〔3〕程立军,马义国,王丽娜.把握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构建和谐校园〔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

〔4〕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2010重印).

〔5〕杨秉龙.山西省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及调研〔J〕.体院学报,2004,32(1):109.

第2篇: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53-02

摘要:

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教会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有一定量的体育知识素养。

关键词:体育; 理论; 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技术是必要的,只要技术教给了学生就意味着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就符合了《体育与健康》要求“健康第一”的思想,其实这样恰恰违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所以,在体育教学当中学要注意对体育理论方面的教学。

1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

1.1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 。

随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体育教学的内容覆盖着体质、生理、心理、经济、哲学、美学、健康等学科。

技术技能教学内容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学习时不分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技术基础全班统一,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难题。

1.2理论教学内容。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忽略了理论课的教学。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通过营养与健康、养生与保健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通过技术动作原理、项目规则的学习,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1.3体育教学组织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部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的教学环境下心里处于压抑状态,学生的个性被抹杀。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

1.4体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关心教什么,不关心怎么教,靠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2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2.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

2.1.1体育教材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料,体育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基础。

2.1.2利用相关学科应用影像资料辅助技术课教学,如铅球课教学,除有出手的速度外,只有在适宜的出手角度情况下,才能投得更远,通过理论原理上的剖析,指导实践课的教学。

2.2针对体育课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体育课通常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而从体育课的特点和课时分布来看,大部分为实践课。从教学内容来分可分为新手课和复习课。在新授课中教师的“教”的比重稍大于学生的“学”,在复习课中则要更注重学生的“学”,此时的学法将形成学生的体育学习习惯和能力。

新课标下,在体育教学中既要重视实践课教学,又要重视理论课的学习,加强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的同时,还可指导实践课教学。张扬学生个性,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第3篇: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

一、更新观念,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1.自行提高,转变观念

所谓自行提高就是教师通过自我反省、总结等形式对自己的观念进行转变,这样的效果比较直接,也比较有实效性。教师可以阅读相应的文献、书籍,充实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和转变。例如,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论坛和中国学校体育QQ群都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资源地,教师从中可以接触到最直接、最真实的现实以及有效的策略,通过专家的专题帖子、文章,教师可以从深层次理论中加以提升。

2.参加活动,体会提升

这里的活动包括教研活动、教师专题讲座、培训活动等,可以说教育活动是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参加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听到的都会不同程度上对自己的思想、理念产生影响,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所看到的、所听到的进行梳理与总结,最终提升自己。

3.相互交流,激发转变

交流是人们日常交往中最重要的传递信息的途径之一,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们进行着思想、评价标准、判断是非等方面的传递与交换。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们的思想会随着交流的次数、交流对象档次等变化而发生变化,其中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把握好交流的对象,这一点对教师转变观念非常重要。

二、整合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可能性

教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力保障。选择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否则将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教法比较多,如视频教学法、游戏法等,笔者对其进行整理与分类,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类:

1.看类

看类教学法,主要应用的原理就是依据视觉的直观性而进行设计的教学方法,目前有挂图展示法(投影仪)、视频教学法(PPT)等。这些方法的特点就是通过视觉刺激,使学生对其内容产生兴趣,形成参与欲望,最终形成参与行为。这些方法存在不足之处,那就是易受器材、设备等影响,有时由于一些小的细节就可能导致无法进行。

2.听类

听类教学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听觉器官所进行的教法设计,目前有音乐教学法、故事教学法、讲解分析法等。这些方法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些信号对学生听觉器官进行刺激,使其产生兴奋点,进而产生参与行为,最终掌握知识与技能。

3.说类

说类教学法,主要利用学生的言语能力,通过提供表达和阐述平台,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小组讨论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证明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更好地贯彻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4.想类

想类教学法,主要所利用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这是一种学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素材进行联想、想象,对知识进行掌握的教学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情境教学法。这类教学法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抽象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相对较少。

三、巧用提问,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频繁出现的一种教学互动形式,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那么如何巧妙地提问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小方法可以参考。

1.在学生状态正佳时提问

所谓学生状态正佳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集中和效率最佳的状态,这个时段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回答问题的准确率非常高。因此这个时候教师提问,往往会得到预设的效果。

2.在学生窃窃私语时提问

所谓学生窃窃私语,就是在教师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发出疑问或者不同意见,但没有公开议论只是在下面小声议论。这时,如果教师不及时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教学,因此这时教师抛出问题会化解课堂失控的局面。

3.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提问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对学习内容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在此时抛出问题会起到转化不良局面的效果。通过教师的问题,学生会进行关注与思考,这样就会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四、合理制定激励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激励策略,即教学评价手段,是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而采取的奖惩措施,目前较多提倡的是奖励。其表现的形式有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和课程结束后的学业评价等形式。在两种形式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即时评价坚持客观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及时评价对学生的后续参与有着积极的作用,往往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学生的参与热情程度。因此教师要坚持客观性,不能趟于夸张,学生不知为何被夸奖反而会歪曲即时评价的初衷。

2.有效把握奖励的时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仔细观察,把握给予奖励刺激的时机,这样做才会保证奖励策略的有效性。一般出现下列情形时应给予奖励:学生在学习中起到了示范性作用时;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不良情绪,有弃学征兆时等。

3.学业评价要注重发展性

第4篇: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重视体育 目标 实践课 理论课 补充 激发兴趣

中小学体育教学课教学,依据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划分为两大类: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主要是指:

1.在室内讲授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的基本常识。这部分主要包括体育课堂常规、体育锻炼的意义、常见运动项目及体育赛事介绍与欣赏等;

2.运动中的安全与保健基本常识。此部分主要包括运动损伤的预防及救护、基本生理卫生知识、养生之道、营养保健等基本常识;

3.体育与健身中的心理学常识。实践课主要是指在室外实际从事运动做练习的课。

体育基础理论是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运动的技术要求,是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基础,以适应终生各种运动和生活的需要必备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育基础理论教学。如果能把理论课和实践课结合起来,那么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偏重实践课的教学而忽视理论课的现象。

理论课讲授的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不仅是指学生进行体育实践所必须的,也是学生应具有的文化素养,它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使学生思想上重视体育,树立努力目标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能让学生转变对体育的错误看法。认识到学校体育教学在整个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可以利用开学期初的第一节课使学生明确新学期的教学目标,了解要求和所学的内容以及考核项目与标准等,给学生一定压力不要让学生认为体育课等于“玩”,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因而,为实践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个纪律保证。

二、对实践课必要的补充

通过理论课的讲授可以对实践课所教授的技能、技巧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技术的内在联系,更快的掌握动作。对那些不好分解示范又难以讲清楚的动作细节,可利用多媒体或者图标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动作概念的表象,从而缩短实践课讲解所用的时间,提高实践课的课堂效率。还可以通过理论课讲授的一些卫生保健基础知识防止实践课出现运动损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课外活动的开展

利用理论课介绍一些项目的奇闻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可以利用理论课介绍某一项目的规则,使学生成为某一项目的“内行”。通过理论课教学,学生了解项目的规则后能够更顺利的开展活动。

理论课教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利用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上好理论课,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1.依据天气情况在雨天、雪天系统进行室内理论讲授课,系统讲解体育知识。

2.每次重要活动之前进行全年级性或全校性的理论讲授。主要讲授活动须知、注意事项、规则等,使学生更好的观看、参加比赛。

3.根据季节的变换安排理论课,主要讲授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4.在实践课中可安排一小段时间的理论教学。如在实践课休息时间及时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可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的内在原理。

上好体育理论课应注意:

1.要根据体育教学要求和本校具体情况系统安排,做好充分准备,有的放矢。

2.教学内容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讲述要做到精炼、简明、易懂。

第5篇: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

由此可见,要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 要在督促中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 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摸的肓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及大多数县、镇中学,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遇雨室外技术课即停已成不可改变 的客观事实。近几年的调查统计表明:每学期遇雨时间几乎占全期体育课的1/4以上,那么,中学的雨天体 育课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据笔者对我县10所中学的调查了解: 6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被其他教师占用而改上数、理、化等文化课;2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为自由活 动;1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让学生自习;只有10%的中学,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进行改革,坚持利用雨天体育课加强理论课教学,并将体育理论课列入期末考试 内容之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引此可见,中学利用雨天开展体育理 论教学,确实是一条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良好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雨天上好体育理论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 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 ,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 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 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 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 任务的必备条件。

2、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相当部分中学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 农活,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伤肿大后,立即揉一 揉就会好”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 ,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 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做 到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 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史及历史典故,讲解“篮球运动的产生”、 “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奥运会、亚运会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更 广泛、更深入、更

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 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4、结合重大赛事,进行宣传教育。一般来说,体育理论比较枯躁,不大好教学,但仍有相当部分和越来 越多的中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比赛极为热心和关注,因此,教师应结合这些重大比赛的进程及赛况,将枯躁 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比赛场面,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竞技的兴趣,增 强其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顽强刻苦的拼博精神。

第6篇: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技术教学;理论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传统的体育课已不再受到学生的欢迎。室内体育课使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一、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学校体育的 发展 ,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

1.体育教学组织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参与、重个性的解放,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2. 体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出轨”行为严厉批评,甚至体罚,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 现代 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角色理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 发展 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

体育教材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料体育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重点应指导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指导他们边阅读、边思考、边比划、边练习。使学生对体育实践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体育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图示有完整动作图、分解动作图、辅助练习图、练习方法图、游戏方法图、战术配合图及卫生保健知识图等,它们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有效资料,教师应指导学生看懂体育教学资料中的插图和与图示的内容动作顺序、动作路线及技术要求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教会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

2.针对体育课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体育课通常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而从体育课的特点和课时分布来看,大部分为实践课。从教学内容来分可分为:新授课和复习综合课。总之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类型的课型,而不同类型的课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必须以课的类型为依据,才能做到有效指导。在新授课中教师的“教”的比重稍大于学生的“学”,在综合复习课时则要更注重学生的“学”,此时学生的“学”法将形成学生的体育学习习惯和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新授课学习时,在泛化和分化阶段,教师利用一定条件,对某些错误动作加以限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动作学习的泛化和分化阶段,教师自身要加强正确方法的学习,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动作示范,并利用一定量的辅助手段进行学法指导,促使学生正确学会动作。在复习综合课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示范和点拨法,引导学生“学”法的迁移和运用,促使学生会“学”。

三、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7篇: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主体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姚萍(1966- ),女,江西南昌人,九江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陈胜才(1971- ),男,江西吉安人,九江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府与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江西 九江 33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西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利用地域资源创新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110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166-02

一、主体教育的内涵及其时代根据

主体教育是一种基于主体哲学对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认识,以哲学中的主体概念和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主体是与客体相对的哲学范畴,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确立、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是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侧重表现主体的地位,指人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能动性侧重表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所谓创造就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来满足人的需要。世界的改变正是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完成的,人通过自觉创造活动获得了自身的主体地位,进而把握和改变世界。主体教育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人的发展规定构建的一种教育体系,重在回归教育本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通过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能动、创造地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主体教育的提出并非偶然,具有深刻的时代根据。我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走向现代化,这至少意味着两个方面:一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型,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现代工业社会的显著特点是人对自然的支配,人凭借科学技术从自然界获取巨大财富。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过程,就是从自然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过程,从群体中的个人向独立的个人转变的过程。个人是主体的基本形态,个人的独立是主体性的首要前提。主体意识正是现代人对自然的支配性关系和个人的独立性在观念中的体现。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指出:“许多致力于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正是在经历了长久的现代化阵痛和难产后,才逐渐意识到: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转变为现代公民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都获得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为现代化国家。”笔者认为,所谓现代公民人格的核心是一种主体意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确立主体意识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当代中国社会除了经历现代化的变迁外,还经历着巨大的体制转型。计划经济体制从哲学上看是单一的主体,计划制定人作为主体,与无数个客体发生关系,在这种主客授受关系中,人无主体性可言,个人的主体性处于尚未展开阶段,人的内在潜力被上级、单位、群体所遮蔽。人的主体性的缺乏,势必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旨在走出传统僵化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最大功能在于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是弘扬人的主体性。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教育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主体教育的提出,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分析与积极举措

主体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主体生成、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把发展人的主体性作为主题,对人的价值和地位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多从社会需要角度出发,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继承既定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的个体,而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问题及人格独立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思想政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过度的政治化倾向。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导向性责任,具有政治性,这是社会主义大学不同于资本主义大学的标志。但政治性与主体性并不冲突,这两方面本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与个人双重目标的内在要求,但实施起来却走向了目标的单一化,即注重政治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政治化的一个主要表现是把的思想理论作为论证或证明的工具,以政治宣传的方式进行世界观教育,甚至把思政课变为解释政策、美化现实的手段,使本应关注人的生活世界的科学理论变得形式化、表面化,远离了社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多采取灌输式教学,把理论简单地视为真理,把自己视为真理的传播者,单向地灌输正面价值;把学生掌握的知识数量作为衡量和考核学生的标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我们不是在发现学生不同需要和社会变化的基础上,选择编排教学知识,教育德性人格;也不是在对不同的思想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和批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判断选择能力,没有把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复杂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其弊端在现代社会日渐显现。由于主体价值的丧失,学生被动接受既定的规范准则,面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冲突常常无所适从。

人的主体性是个体生命的内在需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人们与生俱来的身心各种能力都具有渴求发展的特性,即主动性。他宣称:“人的固有本质就是人的主动性,一切人性、自由精神及其他特性都是从这一主动性出发。”强调的是,教育要培养人的主体性,教育的任务不是叫人去适应现存的状况,恰恰相反,是激起人们去改革现存状况。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特征是具有主体性。只有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生命意义的高度,将其作为是人的生存境界时,才会改变灌输式教育模式。大学生正处在主体性形成和提升时期,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其原有的本质,培养和开发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有助于思政课教学主体性目标的实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动适应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举措。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及模式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即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二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系统的理论灌输,离不开课堂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重在传道解惑,以客观存在的“物的运动”为主题。思政课教学同样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重在身体力行,以“人的行动”为主题。

理论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不是纯理论课,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不是文本的内容,而是现实的内容;它不是个人思想观点的介绍,而是动态的,与当前的现实相结合的理论,也就是说,理论具有实践性。实践是主体人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改变客体的活动。人类实践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活动就在于它的主体性。实践性和主体性是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两者互为犄角。理论的实践性原则及实践的主体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单纯依靠课堂理论教学,其内在要求与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

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大学生把掌握的理论逐步内化转变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思政课面对的是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是人们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展示和显现出来的个人知识、技能和修养,是个人生命力的自然舒展。素质也就是能力。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素质和能力的形成机制是内化与养成。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将理论“内化”为素质和能力。根据实践教学的学生主体性目标,可以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划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或个人生长发展过程中问题的讨论、辩论、演讲、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实践教学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两者共同统一于思政课教学中。二是校园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内义务劳动和服务、学生社团、重大节日的庆典活动、法制宣传、道德宣传、各类学术讲座、文娱体育等展开实践教学。学校也是一个社会。校园本身就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可以使大学生在校园活动的参与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炼、自我升华。三是社会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环境,让学生作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与体验者,主观世界得到感性教育、主体能力得到优化。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其实现途径应根据各门课程的内容和性质确立,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参观访问、红色之旅、志愿者活动等途径展开。

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其发生的教学场所在――社会,由此而决定了其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就心理素质而言,它处于素质的中间层次,包括心理过程的知、情、意三个方面,在素质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处理好身心与实践的关系,即在生活实践中促进知、情、意的协调发展,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适应性的,每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都是与他人及环境交流与调适的结果。对大学生来说,实践意味着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各种素质的成长。生活实践不断展现始料不及的困难,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独立性得到锻炼,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正如杜威所言:“教育是社会生活的过程,而不是生活的预备”“生活在根本意义上是一种体验而不是知识,对美好生活的体验要优于美好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徐志远,曹杰,王咏梅.社会化与主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2004(7).

[3](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第8篇: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

1现状和意义

1.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过去就有,只是不够重视,更像是摆设,仅用于雨天教学和机动的备份,内容上不外乎是体育常识、体育卫生,属于体育常规教育的范畴,没有专业性和系统性.近年来,高校在评估和学科建设的要求下,理论教学逐步受到重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1)理论教材的配备.高校根据各自的需要,编纂和出版相应的理论教材,学生人手一本.(2)理论教学的制度化.理论教学的课时,按照一定的课时比例,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3)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联系.理论考核的成绩,按比例计算到学生体育成绩之中.所以说,理论教学作为公共体育教学的一种形式已经建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核,与我们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流于形式,丧失了理论教学的意义.首先从理论教学的内容来看,大都是过去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浓缩版,内容陈旧,不是理论,只是运动动作和技术的文字说明,其价值相当于体育常识,缺少层次和深度,没有学术价值,学生不感兴趣.其次从理论教学的管理来看,理论教学所占比例偏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考核也不受重视(与其他公共课程相比).

1.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体育实践教学的补充和指导

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的系统的结论.”….体育理论基于体育实践,是对体育内在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的当前结论,体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主要通过体育课的形式来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仅有实践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科建设的需求.同时体育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多学科形成有机的联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育又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体育的发展与进步和相应的理论体系的支撑密不可分,是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实践不可替代的.体育课理论教学,基于实践教学,作为体育实践教学补充,发挥理论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不仅如此,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延伸,甚至是对实践教学的超越,提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档次,突破实践教学的局限性.

1.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实现高校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的重要途径

所谓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就是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将公共体育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区别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高校在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上有别于中小学,首先,中小学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体育教学的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尤为重要,从学习技术和动作的角度看,中小学学生也处于动作技术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实践教学就显得更有意义.而大学生已接近成年,在学习技术和动作上处于劣势,但认识、理解和研究能力显著增强.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对体育及其价值的认识更加重要.此外,大学生缺少的不是体育锻炼的机会,而是强身健体的意识.高校在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上也非中小学可比,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氛围,为提升理论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综合体育素养,而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和健身,所以理论教学彰显出体育教学应有的教学层次和深度,具有学术价值.

2核心与内容

2.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关于竞技理论的教学

确立以竞技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活动为基础的说明书式的理论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本质上,体育是以竞技为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增强体质,提高体能技能,培养心理素质和能力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竞技是体育最重要的特征,体育的必然是竞技的,没有竞技就不能成体育.”“体育的本质特征决定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高校体育学科体系是我国体育专业的基础和摇篮,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和体育科研与管理人才的重任,应加强体育教学的学科性与竞技性,……在以竞技为核心的基础中,根据各群体的具体特点,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娱乐和健身等基本属性及其功能,逐步实现体育的高等教育化.”竞技是体育的本质特征,是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核心,理所当然也是理论教学体系的核心,这就指明了理论教学的方向,拓展了新的层次和空间,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2.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专项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

理论教学依托于专项实践教学,在加强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要兼顾到知识性和教育性.其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加强对专项的认识.了解其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2)学习专项竞技的方法、竞赛规则裁判法、组织方法以及比赛的方法等.(3)理解影响专项竞技的相关因素.技术和战术因素、身体素质和体能因素、心理素质因素以及运动损伤预防和科学训练方法等.(4)专项竞技对社会的影响.专项竞技与文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对健康和医学的影响等.其内容既是传统理论体系的继承,又有新的研究方向.

3作用与预期

3.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形成有机融合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使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补充、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同时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也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合适的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对接,有利于形成以专项化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学科分支,理论教学能够摆脱普通专业大学生受运动水平和能力的制约,打破实践教学由于客观原因而形成的教学屏障,率先从理论教学上实现突破,迈上新的层次,提高教学质量.

3.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在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同时,还要对理论教学场所,考核的方法做到科学的安排.理论教学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层次,同时也使紧缺的运动场地,器材得到一定缓冲,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的周期,减少季节变化对实践教学的消极影响.在课时安排上应有别于其他学科,要突破学期的限制,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层面上的可操作性.

3.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给教学双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打破原有教学体系的平衡,教学双方必须以新的心态和新的要求共同面对,由加强理论教学而引发的新的评价体系,对教学双方的影响显而易见.加大理论教学的比重,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部分学生仅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优势,“一招鲜吃遍天”的状况已经行不通了,而另一部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处于劣势的学生,则增添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新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评价,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理论教学的大力介入,对教师的学习和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观念得以更新,学术的风气得到加强,教学双方由此更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种质的变化是学科建设的内涵.

第9篇:体育理论课教学范文

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对各乡镇进行了分类,并抽样确定了6个乡镇共18所村小作为调查范围,确定了45周岁以下的全体中青年教师共147名作为调查对象。我们首先统一了标准,调查组成员研究确定各项评分标准,减少评定误差,如实客观地评定每一项测试。第二是展开调查,按自评、问卷、考查、实验操作、面试考察、座谈了解、随堂听课、个案调查的顺序进行调查,然后综合评议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兼教体育的教师现状

1.接受调查的兼教体育的教师为35人,其中中年教师11人,青年教师24人;男教师29人,女教师6人;大专学历12人,中师学历18人,专业合格者5人;小高职称15人,小一职称16人,小二职称4人。他们参加了理论知识测试,平均得分75.2分,达到合格标准的29人,表明多数兼教体育的教师具有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理论知识测试不合格的有6人,他们理论知识不足,甚至讲不清各种技术动作的名称术语,不能较好地掌握教学大纲,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扎实,较难适应岗位要求。

2.能用简洁语言说明动作结构的有27人,能准确示范、动作优美并能用简洁的的语言说明动作的结构、教学步骤、练习过程的有19人,表明村小兼教体育教师基本能利用动作示范这一最直观的启发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虽然他们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动作能较好完成的不多,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自身示范,让学生认识、模仿教师掌握的动作体现较好。

3.全体被调查的中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相比,水平结构不一样。中年教师实践经验较丰富,但理论知识欠佳;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

4.韵律舞蹈和民族体育对于中年教师和一部分男教师来说则是一个明显的弱点。在基本动作、基本舞步的测试中,绝大部分的青年教师都能根据测试者的动作模仿或自我演示,达到合格水平。能自编小律动的有8人,他们懂得一些体育舞蹈的常识,基本能适应当前村小的韵舞和游戏教学的需要。

5.接受调查的教师校际间分布不匀,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校领导是否重视体育。重视的学校配备了1名体育课程相对集中的兼教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实际工作中也注重培养和锻炼体育兼职教师;不够重视的学校存在体育课随意安排或分摊现象,评价考核制度也不健全,体育课随意被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6.从座谈情况看,乐意从事体育教学的有32人,认为体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的有30人,说明村小兼教体育的教师对该学科的认识是端正的。在对“如何提高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能切合实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的有9人,不能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思考缺乏深度的有27人,说明村小兼教体育的教师对体育学科的研究还不够,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努力还不到位。

思考和建议

村小布点多,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紧,教学任务重,在担任语文、数学任务的同时还需兼教体育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在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针对各地农村实际,合理调整布局,收缩布点,扩大办学规模,选配体育专职教师,为体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条件。要根据村小教师的不同年龄、不同学科和教学基本功的不同现状,分层次、划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优、一专多能的小学教师队伍,为在村小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保证。

师范学校要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从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加强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丰富文化和业务知识、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强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能力,使师范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合格的新师资,在教好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同时,也能教好其他兼教学科,为小学教师队伍输送新的血液。

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调配好各乡镇的教师结构,制订政策和措施,完善教师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在教师评先、评优、年度考核、至诚晋升、选拔任用等方面体现对优秀骨干教师和一专多能教师的倾斜,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教研部门、教育科研机构要努力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活动普及到每所村小、每门学科、每位教师,让教师做中学,用中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操作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

教师进修学校要针对村小教师的现状,开展多层次、多门类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教学能力上台阶培训,面向农村,在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同时,培养足够数量的、能胜任村小教学工作的教师,一方面要重点抓好中青年教师的全员培训,另一方面要切实把好新师资培训的教学入门关,逐步提高村小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