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知识经济范文

知识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经济

第1篇:知识经济范文

关键词:旅游业;知识经济;文化经济;创意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4-0202-03

21世纪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并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进入新世纪以后怎样使旅游业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的多重积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使中国旅游业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并进一步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是旅游界共商的主要话题。我们必须首先找准21世纪旅游业目标定位,笔者认为,21世纪旅游业经济学定位是体验经济、协同经济、循环经济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21世纪旅游业经济学目标定位是知识经济、文化经济、创意经济。

一、21世纪旅游业是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个新名词,1997年后越来越多地被国人所熟悉和引用。我们知道21世纪的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因此,知识经济简单地概括为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

1.从OECD对知识经济的定义看,旅游经济是知识经济的固有成分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正在和将要产生重大的影响。当然,对于旅游业来说也不例外,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中国与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发展比较分析》指出:

所谓知识经济,按照O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是最重要的部分。归纳起来知识可分为四类:一是知道是什么(Know-what),即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二是知道为什么(Know-why),即关于自然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方面的知识;三是知道怎么做(Know-how),即所具有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包括技术、技能、技巧和诀窍等;四是知道谁有知识(Know-who),即能够及时有效地利用有关专家的知识。按照这一定义,OECD组织依据《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第三版),提出了知识经济产业即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The knowledge-based industry,简称KBE)的产业标准,具体如下(见表1)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业,按照OECD知识经济的产业标准推断21世纪旅游业必将是知识经济。

2.从21世纪旅游创意、目的、规划、策划、开发上看,必须以知识作背景和支点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独特而无限的资源将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包括文化、信息、科学等“软”资源越来越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结构演进的引擎,旅游实物资源、旅游资本等硬资源的流动、重组会变得更加快速和频繁,旅游经济中各种地域、政策、组织壁垒将不断减少,人们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地域范围自由地筹措、配置各种旅游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的旅游企业竞争,将是围绕争夺高智商头脑、高知识人才的激烈角逐。旅游企业资源排序无疑将把稀缺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智商头脑资源放在第一位。旅游企业经济的增长将从依靠资本的积累转向知识的积累和更新,知识的全方位管理与创新将成为旅游企业旅游创意、规划、策划、开发致胜的法宝。

21世纪旅游业无论从旅游的创意、旅游的目的,还是从旅游的规划、策划和开发上都体现了知识经济的内在性。体现了旅游创意中知识与旅游、知识与经济的绝佳配对。

二、21世纪旅游业是文化经济

1.21世纪文化产业本身成为了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都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自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战略目标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纷纷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也因此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这种大背景下,积极研究、培育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并使其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特别现实的意义。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由于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经济附加值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人们开始从资源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文化的价值,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也有了跨时代的飞跃。文化与城市发展和旅游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资源的开发在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历史文化是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核心资源和基础,也是城市发展,尤其是旅游文化产业成功的深层因素。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文化名城,并没有首都或中心城市的显要地位,但是仍然利用自己某些特有的因素来塑造一个整体的城市文化形象,拓展出一个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产业将达到鼎盛时期。

2004年,国家统计局为规范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工作,出台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为社会发展指标中的文化指标提供了统一、规范的范围和口径。2005年,国家统计局进一步研究与其他几个部委联合完成了《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的制定,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及相关产业涉及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具体可划分为“核心层”、“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和九个大类。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行业为文化产业核心层,以网络、旅游、休闲娱乐、经纪、广告会展等为主的新兴文化服务业为文化产业层,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行业为文化产业相关层。

无论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还是从文化产业的层、相关层,都能够找到21世纪旅游业所依赖的痕迹。有的甚至成为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

2.21世纪旅游资源潜力的深度挖掘需要文化作灵魂

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文化的竞争。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了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艺术、文字,更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活、生产、生存之中;既包括固化的部分,也具有活的载体。谁能够从现代人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特色,结合现代化的表现手段,谁就能够赢得市场的青睐。因此,发展旅游需要从文化这个内涵丰富、古今兼容、动静结合的宝库中寻找能够吸引现代旅游者的要素,在本地区的文化资源中选择那些能吸引人的眼球的要素,开发能让他们有说头、有听头、有看头、有玩头的旅游产品,提供能让他们有独特体验、有新鲜感受、有无尽回味的旅游服务。

进入21世纪,文化旅游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认知、目的,而是一种方法、手段和创意,对于很多文化型的旅游目的地来说,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景点景区分散,没有形成一个主题。大量的旅游景点犹如散落的珠子,缺乏一根主线将其串起来;分散的旅游资源犹如散兵游勇,缺乏一个灵魂将其统领起来。因此,有必要用文化这根主线来统领其旅游的整体发展。所谓文化主线,就是旅游发展的灵魂,用来统一其旅游产品、要素,以此作为未来旅游产品设计、产业布局、目标市场定位、市场营销等各项工作的指针。

3.21世纪文化所衍生的具体的旅游产品形式更为明显

21世纪的旅游业目标定位之一是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可定义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由此定义可衍生出旅游经营者的旅游产品创意和旅游者由于对文化认知的期望所采纳的旅游方法这两个方面,文化旅游不是一个独立的旅游产品,而是一种观念意识反映,是旅游经营者设计旅游产品时的一种创意思维,是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一种方法。我们开展文化旅游的目的在于为旅游者提供富含文化特色的观光、度假、商务等形式的旅游产品服务,使旅游者以文化审美、文化鉴赏的心理去从事旅游活动,从而获得一次更有意义的旅游经历。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旅游质量,增强旅游对旅游者的效用,而且有利于旅游业界形成一类以强化文化感受为特征的产品设计思路,从产品创意、设计到导游功能及其业务素质要求等方面形成一个以文化意识为基础的实践操作体系。

21世纪文化旅游的需求趋势更为明显,根据国家旅游局对美、日、英、法、德五国访华动机的综合调查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为了了解当地民众的生活文化,占100%;第二位的是了解历史文化,占80%;第三位的是游览自然风光,只占40%。(见表2)各国去欧洲的旅游者中,65%是进行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也因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文化旅游是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 去体验社会风俗, 感悟历史痕迹, 追寻文化时尚的深层次旅游。它以多样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而表现出强大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逐渐取代自然观光旅游而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当前,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 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据专家调查, 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 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有资料表明, 在欧洲各国的入境旅游者当中, 65%的人是进行文化旅游,在美国人中, 27%的人每年要花数十亿美元在文化旅游上。而日本人来华旅游的兴趣分类大体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占49%;体察民俗风情的占22%;观赏文艺美术的占7%;品尝风味佳肴的占17.5%;其他占4.5%。(见表3)可见, 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从1992年开始,国家旅游局每年都组织专家研究推出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旅游年,全国各地根据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主题,组织和营销本地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旅游产品,其中大部分主题年的主打旅游产品都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彰显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如“94’中国文物古迹游”、“95’中国民俗风情游”、“94’中国文物古迹游”、“2002中国民间艺术古迹游”、“2004中国百姓生活游”、“2005红色旅游”、“2006中国乡村游”,都是以中国的民族文化为依托和载体的,中国在21世纪的旅游也必须要打文化品牌才能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伟大目标。

因此,21世纪旅游业经济学定位是文化经济。如下图:

三、21世纪旅游业是创意经济

创意经济(Creative Economy)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技巧及才华,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是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它包含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创意为王,表明当代文化产业不同于过去物体或物质产业的产业形态,而更注重精神和文化的创新,并将这种创新视为产业发展的动力与核心。

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旅游业竞争经历了从资源竞争到产品竞争、产业竞争再到目的地竞争的发展阶段,与此相应,人们对地区旅游竞争的认识经历了以上四个阶段的变化。

在我国旅游发展之初,旅游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资源竞争。一个地区、城市旅游资源禀赋(包括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垄断性、丰富程度、结构组合等)构成其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我国以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成长的切入点,而对于广大海外游客而言,中国5 0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他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因此,当时的资源竞争更多地侧重于人文旅游资源方面。例如,西安等一批资源型城市,其旅游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具有较高垄断性和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地区发展旅游的关注点集中在寻找、发现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历史遗存、文物资源,认为拥有了这些资源,就拥有了发展旅游的绝对优势。

第二个阶段是产品竞争阶段,即主要依靠几个影响大、知名度高的旅游产品(或旅游景点)来吸引旅游者,地区间的旅游竞争主要体现为产品类型、市场知名度的竞争。在此阶段,人们认识到旅游资源只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毛坯”、原材料,旅游者购买、消费的是旅游产品。因此,对于那些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而言,要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需要经过一个挖掘、策划、开发、展示、包装的过程;即使不具备传统旅游资源的地区,也能够通过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例如,深圳等一批市场型城市,其旅游得以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在此阶段,一个地区发展旅游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进行产品开发。

第三个阶段为产业竞争阶段,即依靠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等与景点开发所形成的产业优势进行竞争。地区间的竞争除了旅游产品(景点)本身的竞争以外,也体现在食宿、服务、交通等方面,也就是所谓的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的竞争。在此阶段,地区旅游发展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构造完善的产业供给体系。

在上述三个阶段中,发展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接待人数,提高旅游收入,旅游业的功能主要表现为经济性。

第2篇:知识经济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与自然经济以及就业经济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表现在就业方面的就是知识经济的出现对就业结构、就业形式以及就业观念等都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就业趋势以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就业趋势;特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就业市场对于就业者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知识不仅可以不断提高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同时还可以提供调整生产要素,以此来创造革新产品。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就业者应该提高自身能力,以此来适应就业环境的不断变化。

一、知识经济时代就业特征

1、就业结构的转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就业结构由原来工业经济时代从物质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转变为从信息与知识的生产者以及传播者,并且由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时代已经开始朝着脑力劳动为主的时展,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信息传输技术、自动翻译技术以及显示技术等先进科技的快速出现,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此外,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迅速崛起,使得从事知识生产以及传播的人越来越多,由此就业结构与工业时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就业机会的转变

工业时代传统的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之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劳动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将会随之提高,因此就会导致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劳动力的供给却绝对地增加,从而逐渐形成日益增多的相对过剩人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使失业后备军。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之下,失业问题虽然与社会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人的知识结构对自身就业具有更重要的影响。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引进了高端的技术设备,因此,对就业者的专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就业者自身的技术水平与知识水平会逐渐成为将来就业的关键因素[1]。

3、就业模式的转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就业模式由原来的“欧美模式”逐渐向着人性化、柔性化的“知识型”的方向转变。就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的相关学者以及各国政府都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角度来对待它,并且一直都在不断寻找新型的就业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有两种,一是美国就业模式,另一种是西欧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中出现的新型就业模式将以上两者的优点加以继承,并根据当前时代的发展状况作了相应调整,从而使这种就业模式可以适用于当前就业环境。

4、就业观念的转变

知识经济时代的就业观念由重岗位逐渐向重人性化发展以及重自主发展的方向转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主就业逐渐成为了一种主导的就业趋势,并且就业者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技能成为了就业的必要条件。第二,工作家庭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方式,不仅操作简单,在交通、通讯方面也十分方便。第三,劳动时间不断缩短、劳动与休闲趋于一体化,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质量都可以得到提高。第四,就业岗位的模糊叉性,使得就业变得更加灵活。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就业趋势

1、就业观念方面

在以往的工业经济时代以及农业经济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们关注的重点通常就是物质上的满足以及生活上的舒适,高工资、高福利是人们就业选择的主要方向。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人们只有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对精神方面的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之下,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物质产品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人们就有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就业动机。因此采用高压政策这种管理方式无法留住高技术人才,工作环境的差异会使就业人员更加频繁的更换工作,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2]。

2、就业方式方面

在就业方式上面,临时工以及兼职人员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这就标志着掌握高新技术的就业人员将趋于采用一种更加成熟的、独立的自我就业方式,从而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人可以通过自己开办公司来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是一些非熟练技术工人无法参与到知识型的工作竞争当中,因此,他们就只能不断的接受培训,以适应相应知识水平的短期性工作。

3、企业管理方式方面

由于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壮大都是需要创新的,而创新是由掌握先进科技的人员进行操作,因此企业应该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以此来留住企业内的核心技术人员。并且在处理劳资关系的时候,企业还应该遵循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采用按照业绩的方式付酬,从而使企业员工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这种良性竞争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还可以使员工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3]。

4、工作方式方面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部分企业采用了工作业绩这种评估职工的标准,因此,企业将采用不限工作地点以及工作时间的松散型管理方式,这样就可以让员工自由的分配工作时间、选择工作地点,使得工作的灵活性不断加强。这种新型的工作方式不仅可以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使员工心情愉快的面对工作,还可以吸引人才以及留住人才,由此可见,这必将会受到就业者的大力支持。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就业结构、就业观念、就业模式以及就业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因此就业者就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的知识技能水平,以此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秦成伟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该项目为长春光华学院校内青年科研基金项目(QNJJ16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新敏,吴旭红,黄一岚.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01:41-45.

第3篇:知识经济范文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产生的,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从总体看,财务管理包括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主要内容包括:流动资金的投放与管理,主要解决合理配置各项流动资金,保持良好偿债能力和提高赢利能力两方面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以确定建立在现金流量比较之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方案;对外投资决策,以确定在投资报酬与风险程度合理平衡前提之下的对外投资方案;等等。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因素,由此引发的经济革命将重塑全球经济的新格局,并将引起政治、社会的全面变革。其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经济被普遍认为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带来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的新经济发展态势。新经济环境的出现,使传统财务管理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并对其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剧。一是网络经济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服务业市场的扩张,交易量迅猛增长。二是跨国公司已突破反垄断法的约束,全球购并涉及更多领域。这些使得理财环境更具多元性、层次性、风险性,更为复杂多变。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使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也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2)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企业的组织形式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组织结构扁平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由单一的低附加值向低能耗、高附加值、多样化、创新型发展;市场营销由单一的国内市场营销向开放的、国际的市场营销发展;知识产品已成为最有代表性和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它与制造成本没有必然联系,也不随制造成本上下波动,知识的重复使用使产品中的物质消耗在产品价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企业的资源供应,由原来的物力和财力资源变为以人力资源为中心的三大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

2、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普遍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理财的最大目标。我国先后经历了从“总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到“资本保值增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演变。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经历了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再到“超利润目标管理”的转换。

财务管理目标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物质资本的地位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上升并已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知识资本比物质资本具有更高的增值性;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信息上网后,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查到企业的财务信息,而大量潜在股东都会因此实施投资计划,企业股东的数量会扩大,股权更趋分散,因而“股东”的概念更趋模糊化。企业所有者地位的变迁和数量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同时,知识经济社会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企业是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的利益是所有签约各方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部分人的利益。因此财务管理要考虑所有有关利益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企业及企业与外部各方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目标,进而追求“前瞻经济最大化”。

3、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

(1)对企业财务筹资的影响。筹资主要是指财务资本的筹集,主要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和债权人的融资。传统的筹资仅限于国内,而且筹资只是为了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选择适合自己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筹资的功能也不仅是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而在于有效地配置资源。

(2)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企业传统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实物资本及货币资本。在工业经济社会,企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厂房、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对无形资产投资比例控制很低。知识经济下,知识成为企业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财务管理的内容由筹集资金、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为主转向筹集知识、发挥企业的知识效益为主。

(3)对企业财务收益分配的影响。企业的财务收益分配取决于资源的占有关系。在工业经济社会,实行按资本分配的制度;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化劳动创造着更多的价值,知识是企业成长的第一推动力。所以,由知识生产力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分配,理应以投入的知识量为主要依据,“按智分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收益分配的主要模式。

4、对企业风险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社会,以无形资产为主要形式的知识资产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相对于传统的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增大,而且国际市场复杂多变,企业风险因此增大。

(1)生产经营风险提高。生产经营风险包括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两个方面。生产风险是由于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而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决策风险;市场风险则是由对市场应变能力弱而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货币风险。当然,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将会加快,货币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

(2)财务风险加大。按目前理财活动的内容来分,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等。这里主要分析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知识经济下,金融业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国家对市场的监督也将进一步规范。企业能凭借良好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与持续高速的增长获得资金,而企业筹资时还要受到各种保护性契约条款的限制,这无疑会增加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另外,知识经济使企业的行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增加了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更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财务管理的更新首先就是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因为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是财务管理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企业人员首先要认识知识资本,了解其来源、特征、构成和表现形式;二是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认可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三是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企业既要为知识的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条件,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为企业创造持续的利润。

2、调整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许多不适应处。首先,它仅考虑了企业的自然资源和传统财务资源,忽视了企业的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其次,在资源分配上存在着“狭隘主义”,仅考虑了经济效益原则,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使“知识最大化”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最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

3、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内容

随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的投资、筹资以及风险问题等比较突出时,财务管理的侧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新的财务管理内容应包括:筹集知识取代筹集资本;投资战略调整为“投知”或“投智”,不再以投入资本为中心;创新财务评价指标,表现在对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价将从财务效益转向全方位效益,对经营成果的计算重点将由利润计算转向增值计算。

4、应对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转向多样化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在知识经济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应该正视财务风险,要控制和化解财务风险,为企业减少损失,赢得最大的收益。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的相应措施:分散、转移、转嫁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适时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加强企业运营中的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预警制度;等等。

5、调整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

第4篇:知识经济范文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入分析知识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大力发展我国知识经济的一些对策。

1知识经济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知识经济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具有高素质并会用高科技手段处理信息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

1.1知识经济的内涵

OECD在世界上1996年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对知识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OECD的另一份报告中把迄今创造的所有知识分为四类形态: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并用统计数字说明知识是支撑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尽管对于知识经济定义本身仍有不少争议,但知识经济被用于描述世界未来经济形态的名词得到了各国经济界和科学界的普遍认可。

1.2知识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和通讯技术处于中心地位。在全球的GDP中,有约70%的产业与信息有关。1982年,全球信息产业销售额定2370亿美元,1985年为4000亿美元,1995年达6400亿美,而2000年则将超过18000亿美元。在美国,由于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其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使美国享受到了自越南战争以来经济成就最辉煌的时期。据我国科技部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设计的包括知识的生产、投入、激励、存量、流通等指标体系,若把美国现有发展标准用1来衡量,视为刚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则我国仅有0.26,尚处于知识经济的萌芽期。但90年代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同样迅猛之势,1990年我国计算机工业产值才500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50%.而到2000年,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产值将达1700亿元。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和“技术创新工程”、“211工程”、“信息产业工程”等政策和措施,以刺激知识经济的发展。

2知识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学界认为知识已成为一种无形的“第一生产要素”具有了第一生产要素的基本特征: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根源,具有配置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能力,拥有知识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取得了对经济的支配权力。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主要产业等等。

2.1知识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形式下,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的实质性内容是结构高一档次的优化,经济增长是结构升级的一种表现。具体表现从需求结构变化方面、科技发展方面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方面等都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2.2知识经济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可持续发展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表现,人们在工业经济时代下,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这把利剑来解决,虽然使有些问题得到缓解,但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生态环境还在恶化,资源枯竭势头没有得到抑制,发展中国家在重复发达国家过去的“高生产、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等。因此,只有更加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知识资源成为主体资源,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升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具体表现有: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发展迅猛,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成为主体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3经济增长推动了技术进步,加快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用于教育和科研的经费增加。教育投入的增加,不仅培养了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资本,而且培养了大批在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实用性人才,从而缩短了科学技术产业化的周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随着经济的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资本和劳动力等投入要素虽然是重要的因素,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在下降,真正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要素是能够引起投入要素不断提高效率的技术进步。(3)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人均收入也快速上升,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需求结构的变化,产品的供需出现不平衡,导致产品结构调整、资源的重新配置,甚至导致相关产业的调整。所有这些调整,都要求有相关的新技术,出现了对新技术的需求,从而促进了技术,出现了对新技术的需求,从而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3大力发展我国知识经济的对策

在我国目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加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我国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3.1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传统结构向知识经济的转化。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投机资本无孔不人的今天,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日本之外的发达国家影响有限.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国家知识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工业发展阶段,高科技成果为我国因地制宜地选择先导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加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为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结构向知识经济的转化,使高科技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点。

3.2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高耗、低效为特征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难以回避的问题和矛盾:资源浪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难以持续。而知识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经济的结合,可促使经济迅速发展。这些对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甚少的中国.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快高科技的开发运用,利用我国的人才优势,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尽快转变。

3.3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

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程度是今后经济增长的关键。知识经济的发展最关键的是高科技的发展。为此,发达国家纷纷增加对科研的投人。1990年.美国在信息业的投资首次超过了对其它产业领域的投资。1994年,美国研究与开发投资达到了1730.2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61%。据分析,美国经济增长中约有1/3是信息业发展带动的。因此,我们必须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科技进步。

3.4重视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素质。

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的另一个载体,也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发现:从本世纪初期到50年代,促使美国农业生产产出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经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构成人力资本的是劳动者的知识存量、技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人力资本通过人力投资而形成,主要的人力投资包括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而我国人力资本较为匾乏,劳动力素质较低。因此,必须全社会范围内提倡学习、再学习,重视教育,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磊等.知识经济:第三次经济革命[M].中国大地出版社,1998.

第5篇:知识经济范文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企业家的成长,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机制的驱使,绝大多数商人年轻化,文化层次高档化,有的已经是儒商(商才)。诚然,儒商需要一个具有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生意经,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在引导青年人参与市场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序的市场交易秩序是社会治安和诚信经营相互作用的产物。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使商人面临“无硝烟”的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竞争中的胜败取决于各个经营者是否掌握和运用市场价值规律。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迫使商人奋力拼搏,以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仍然存在一个继续培养的问题。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着力培育“永久牌”儒商

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一要增加对科技的投入,有重点地大力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增加获取全球知识的途径;二要深化科学教育改革,使应试教育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要对现有商人进行调查研究分类指导,坚持知识技能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可采取长期培训和短期轮训、文化知识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自学和请专家讲学相结合,改善商人的知识结构,使他们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变化和知识经济的需要;四要形成一整套促进科技创新的创业人才汇聚机制,在加快现有人才国际化基础上,全面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在公平竞争中识才、在创新实践中育才、在产业发展中聚才、在工作和生活中爱才,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才开发新格局。总之,要对知识青年一代传授经营管理,按照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规范起来,使企业真正成为社会经济组织、成为市场经济主体。

(二)提高决策水平,推进决策科学化

知识将成为市场主体决策和获取利润的主要手段。要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使其能够主动地、敏感地接受市场机制的调节,根据价格信号自主作出决策;市场主体必须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的再教育,电子计算机的教育是刻不容缓的;要在实践中切实做到“锲而不舍”地努力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自我造血,强健体魄,“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艺术”把握时机,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创市场”。

(三)营造儒人经商的良好环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调节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规模与运行方向。①政府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儒商,把他们视为贸易经济的重要财富;还要宣传世界各国国家宏观调控和贸易经济发展趋势,使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其它要素的流动真正融为一体;②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制定法规时,尽量顾及贸易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规模化、网络化、连锁化的现代流通方式,促使经济平衡、稳定、健康发展;③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以搭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平台,从时间和市场空间上为儒商创造必要条件,让儒商层出不穷,并让儒商文明经商、优质服务、守法经营,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商人科技知识与技能水平

第6篇:知识经济范文

一、知识经济与经济法发展的关系

“除非发生社会变革,否则任何一种经济形态下法律变革的频率和幅度都不可能与知识经济下法律变革相提并论。”[1]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它重视社会的整体利益,重视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以,知识经济推动了现代经济法的发展,以社会利益为根本,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要旨。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经济法立法一方面要重点制定激励高科技开发、利用的边缘性经济法;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用法律手段防范高科技发展的副影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空前的发展,环境污染、资源匮乏、森林面积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十分突出,另外电脑病毒、网络的信息公害、网络贸易犯罪、驰名商标被抢注等问题日趋严重。经济立法工作者应该关注到这些问题,按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立足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放眼中国未来的长远发展进行科学的经济立法。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法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欠缺直接针对知识经济垄断的具体规则

1、因欠缺明确的界定标准所引发的难题知识经济概念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各种与知识经济有关的法律规则难以对其发展做出更好的引导和必要的监管。与此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更多知识产权垄断的潜在可能性。根据国家对垄断所采取的态度,可以将垄断划分为合法垄断和非法垄断。合法垄断是指国家法律所允许的垄断。在反垄断法中,这种垄断通常是以适用除外条款加以确认的。虽然从现行的反垄断法来看,知识产权垄断属于合法垄断。然而,在知识经济垄断被不断扩张、强化的条件下,即使知识产权人的权利行使未超过自身权利的范围,同样也可能对市场竞争造成不应有的、过度的或实质性的损害,[2]此时,经济法应该给予有效的控制。然而知识经济多元化导致立法者难以就知识经济产权人凭借其权利限制竞争的可容忍度或者合法与违法作出正当的立法回应。此外,现行的反垄断法并没有对知识经济垄断作出具体的界定,因此不得不寻求知识产权法来作为认定知识经济产权垄断的判断标准。虽然权利要求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权利人的独占权范围,但这种重商主义形式的保护往往会加大限制竞争的力度,并减少社会增进的福利。这使得现行的经济法无法真正解决产生并发展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经济垄断问题,从而导致实践中经济法适用的严重困难,直接影响控制和规范知识经济产权垄断的效果。

2、因欠缺针对性的制裁措施所导致的发展困境现有反垄断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过于原则性和概括性。由于该法主要是为工业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垄断行为而制定的,尽管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制裁措施,但仍不能完全适应解决知识经济产权垄断的需要,更没有能体现知识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型垄断特点,进而降低了对知识经济的治理效果。为了避免因缺乏针对性的制裁措施导致实践中出现的利用知识经济来限制竞争或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良状态,作为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经济法应该制定一部更有针对性的下位法以解决实践中执法者和司法者适用法律时受到于法无据的困扰。对于英美等判例法国家来说,它们可以通过确立新判例的方法适用新的制裁措施,推动反垄断法的发展;而对于采用成文法的大陆法系国家来说,则必须依靠立法的完善、制度的补充来实现对新问题的解决。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法理念的冲击

1、对经济法价值理念提出更合理的要求知识经济以科技、知识、信息为本的取向,要求人们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优化经济法的价值体系,尤其是涉及经济法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本位、经济民主这三个重要价值理念。(1)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是检验经济法优劣的根本标准原则。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经济垄断呼之欲出,尤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市场恶性竞争、经济秩序紊乱等问题,这就强烈要求经济法为实现资源配给和流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供制度保障。(2)社会本位体现了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法的思想。社会公共利益的满足程度是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个体的行为以及市场的运行和社会分配行为紧密联系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经济法转变观念,转换视角,更加关注社会利益和社会公平,不能因追求经济自由而忽略了大众的最大化需要。(3)法律将民主作为自身的价值目标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经济法将其纳入价值体系却是经济法现代化的产物。[4]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经济民主要求国家更加充分地尊重企业的经营自由,让企业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民主机制,以确保企业职工的民利,促进企业的民主化管理。

2、对政府干预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5]需要国家干预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知识经济也为需要国家干预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避免工业化可能带来的弊端和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仍有必要通过“有形之手”来弥补“无形之手”的缺陷,限制妨碍知识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经济法制需要为政府干预确立适当的位置。[6]知识经济引发产业结构重组,高新科技产业将在知识经济领域中独领。因此,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与以往相比,在干预的范围、方式和重点皆有所不同,必须在高科技领域作出战略性调整,以实现产业的优化结构。在当代社会,政府创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知识经济恰好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着政府权力行使的范围和方式,促使政府进行角色和职能的创新。[7]

(三)对经济法的法律类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知识化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新型化的高端经济形式,其要求法律类型进行变革,需要经济法兼具独立的部门法和完整的法律类型的双重身份,这就使得在知识经济的特定背景下,经济法的法律类型进行变革成为必然。而法律以社会为基础,是社会的产物,总要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基础,这是法对社会的回应——回应型法。回应型法作为一种便利工具的法律,能够积极地回应社会各种需要和愿望,体现法律的能动性。在法律调整过程中,回应型法更加关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这恰恰与经济法法律性质和价值追求相契合。为此,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经济法变革的方向理应朝着回应型法方向发展,“它既是一种社会变革的法律模式,又是一种法律变革的政策模式。”[8]经济法以回应型法作为自己的法律类型,无论在理论中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推动我国经济法发展的对策

(一)在经济法中确立新制度规则以规范知识经济垄断的发展

1、扩展经济法的调整范围以改善对知识经济的调整手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经济活动将逐步“推动原有的经济关系和与之相联系的其他种种社会关系的重新整合,因而对法的内容、调整范围、调整方法以及整个法制运作机制也将产生深远影响。”[9]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交往的方式日渐虚拟化。知识经济产权垄断体现了知识经济的特征,是新型的垄断。现有的经济法的微观体制中,尤其在调整范围和调整手段上,并没有直接针对规范知识经济垄断的具体规则,因此,难以取得有效的治理。因此。经济法应该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展其调整范围,把调整规范知识经济垄断的行为纳入其中,并通过完善或创新其微观法律体系来监管知识经济产权垄断行为。与传统的工业知识产权相比,知识经济产权更新速度快,生命周期相对短暂,因此要求经济立法技术成熟,法律调整手段极具灵活性。

2、完善反垄断法以应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高新技术垄断问题知识经济条件下,现行反垄断法对高新技术领域的适用依然发挥其作用。在知识不断被创新与超越的年代,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虽不如以往那么稳定,但高新技术领域创造的知识产权,仍受反垄断法的保护。不过,完全以工业时代的反垄断法来监管而无视知识经济的新特点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在充分遵循现有的反垄断法的基础上,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反垄断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价值取向和具体制度,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创制新的经济子部门法以合理引导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与服务。知识经济深化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力度,也为作为需要由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法的调整和创新提供了契机。经济发展需要知识创新,知识的更新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各经济子部门法已经难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法理应创制新的经济子部门法以合理引导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建立知识经济法,其基本内容包括知识经济的定义、基本原则、保护方法和制裁措施等等,从而鼓励和引导知识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建构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法理念模式

1、完善知识经济条件下政府创新的经济法实现机制法律的滞后性要求政府不断创新经济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角色。知识化际遇下,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知识既能成为影响政府创新目标定位的重要因素,也能成为指导经济法机制运行,促进政府创新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10]从经济法实现机制运行模式来看,作为一个有限的服务政府,其应该从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经济司法这三个方面入手和完善,从而让政府干预经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调整知识经济时代对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的要求如前所述,知识经济冲击了经济法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本位、经济民主这三个重要价值理念,对其价值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由此,一部好的经济法,应该是全方位地兼顾了经济、科技、知识、资源、社会等协调和共同发展的法。

3、强化经济法在知识经济浪潮下的经济安全原则知识的可重复使用性、无形性等特点使得经济法在保护经济秩序和经济安全的功能更加明显。所谓经济安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及基本经济秩序以及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利益或行为的保障程序及其遭受损害的可能性。[11]与民法所关注的个体交易安全不同,经济法关注的是社会整体经济安全。由于知识经济时代高新科技的不断更新,新的经济运行手段也不断涌现,若未能从大局上把握经济安全,社会的长治久安就无法谈起。因此,更加关注经济安全是经济法义不容辞的价值追求。时下,以知识、信息、技术等为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其形成和发展,引起了经济结构、资源配置和社会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变化,造成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加以认真研究。与此同时,知识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引发法律的一系列深刻变革。本文所要探讨的即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发展。

一、知识经济与经济法发展的关系

“除非发生社会变革,否则任何一种经济形态下法律变革的频率和幅度都不可能与知识经济下法律变革相提并论。”[1]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它重视社会的整体利益,重视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以,知识经济推动了现代经济法的发展,以社会利益为根本,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要旨。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经济法立法一方面要重点制定激励高科技开发、利用的边缘性经济法;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用法律手段防范高科技发展的副影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空前的发展,环境污染、资源匮乏、森林面积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十分突出,另外电脑病毒、网络的信息公害、网络贸易犯罪、驰名商标被抢注等问题日趋严重。经济立法工作者应该关注到这些问题,按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立足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放眼中国未来的长远发展进行科学的经济立法。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法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欠缺直接针对知识经济垄断的具体规则

1、因欠缺明确的界定标准所引发的难题知识经济概念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各种与知识经济有关的法律规则难以对其发展做出更好的引导和必要的监管。与此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更多知识产权垄断的潜在可能性。根据国家对垄断所采取的态度,可以将垄断划分为合法垄断和非法垄断。合法垄断是指国家法律所允许的垄断。在反垄断法中,这种垄断通常是以适用除外条款加以确认的。虽然从现行的反垄断法来看,知识产权垄断属于合法垄断。然而,在知识经济垄断被不断扩张、强化的条件下,即使知识产权人的权利行使未超过自身权利的范围,同样也可能对市场竞争造成不应有的、过度的或实质性的损害,[2]此时,经济法应该给予有效的控制。然而知识经济多元化导致立法者难以就知识经济产权人凭借其权利限制竞争的可容忍度或者合法与违法作出正当的立法回应。此外,现行的反垄断法并没有对知识经济垄断作出具体的界定,因此不得不寻求知识产权法来作为认定知识经济产权垄断的判断标准。虽然权利要求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权利人的独占权范围,但这种重商主义形式的保护往往会加大限制竞争的力度,并减少社会增进的福利。这使得现行的经济法无法真正解决产生并发展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经济垄断问题,从而导致实践中经济法适用的严重困难,直接影响控制和规范知识经济产权垄断的效果。

2、因欠缺针对性的制裁措施所导致的发展困境现有反垄断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过于原则性和概括性。由于该法主要是为工业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垄断行为而制定的,尽管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制裁措施,但仍不能完全适应解决知识经济产权垄断的需要,更没有能体现知识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型垄断特点,进而降低了对知识经济的治理效果。为了避免因缺乏针对性的制裁措施导致实践中出现的利用知识经济来限制竞争或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良状态,作为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经济法应该制定一部更有针对性的下位法以解决实践中执法者和司法者适用法律时受到于法无据的困扰。对于英美等判例法国家来说,它们可以通过确立新判例的方法适用新的制裁措施,推动反垄断法的发展;而对于采用成文法的大陆法系国家来说,则必须依靠立法的完善、制度的补充来实现对新问题的解决。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法理念的冲击

1、对经济法价值理念提出更合理的要求知识经济以科技、知识、信息为本的取向,要求人们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优化经济法的价值体系,尤其是涉及经济法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本位、经济民主这三个重要价值理念。(1)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是检验经济法优劣的根本标准原则。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经济垄断呼之欲出,尤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市场恶性竞争、经济秩序紊乱等问题,这就强烈要求经济法为实现资源配给和流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供制度保障。(2)社会本位体现了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法的思想。社会公共利益的满足程度是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个体的行为以及市场的运行和社会分配行为紧密联系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经济法转变观念,转换视角,更加关注社会利益和社会公平,不能因追求经济自由而忽略了大众的最大化需要。(3)法律将民主作为自身的价值目标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经济法将其纳入价值体系却是经济法现代化的产物。[4]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经济民主要求国家更加充分地尊重企业的经营自由,让企业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民主机制,以确保企业职工的民利,促进企业的民主化管理。

2、对政府干预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5]需要国家干预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知识经济也为需要国家干预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避免工业化可能带来的弊端和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仍有必要通过“有形之手”来弥补“无形之手”的缺陷,限制妨碍知识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经济法制需要为政府干预确立适当的位置。[6]知识经济引发产业结构重组,高新科技产业将在知识经济领域中独领。因此,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与以往相比,在干预的范围、方式和重点皆有所不同,必须在高科技领域作出战略性调整,以实现产业的优化结构。在当代社会,政府创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知识经济恰好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着政府权力行使的范围和方式,促使政府进行角色和职能的创新。[7]

(三)对经济法的法律类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知识化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新型化的高端经济形式,其要求法律类型进行变革,需要经济法兼具独立的部门法和完整的法律类型的双重身份,这就使得在知识经济的特定背景下,经济法的法律类型进行变革成为必然。而法律以社会为基础,是社会的产物,总要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基础,这是法对社会的回应——回应型法。回应型法作为一种便利工具的法律,能够积极地回应社会各种需要和愿望,体现法律的能动性。在法律调整过程中,回应型法更加关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这恰恰与经济法法律性质和价值追求相契合。为此,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经济法变革的方向理应朝着回应型法方向发展,“它既是一种社会变革的法律模式,又是一种法律变革的政策模式。”[8]经济法以回应型法作为自己的法律类型,无论在理论中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推动我国经济法发展的对策

(一)在经济法中确立新制度规则以规范知识经济垄断的发展

1、扩展经济法的调整范围以改善对知识经济的调整手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经济活动将逐步“推动原有的经济关系和与之相联系的其他种种社会关系的重新整合,因而对法的内容、调整范围、调整方法以及整个法制运作机制也将产生深远影响。”[9]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交往的方式日渐虚拟化。知识经济产权垄断体现了知识经济的特征,是新型的垄断。现有的经济法的微观体制中,尤其在调整范围和调整手段上,并没有直接针对规范知识经济垄断的具体规则,因此,难以取得有效的治理。因此。经济法应该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展其调整范围,把调整规范知识经济垄断的行为纳入其中,并通过完善或创新其微观法律体系来监管知识经济产权垄断行为。与传统的工业知识产权相比,知识经济产权更新速度快,生命周期相对短暂,因此要求经济立法技术成熟,法律调整手段极具灵活性。

2、完善反垄断法以应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高新技术垄断问题知识经济条件下,现行反垄断法对高新技术领域的适用依然发挥其作用。在知识不断被创新与超越的年代,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虽不如以往那么稳定,但高新技术领域创造的知识产权,仍受反垄断法的保护。不过,完全以工业时代的反垄断法来监管而无视知识经济的新特点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在充分遵循现有的反垄断法的基础上,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反垄断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价值取向和具体制度,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创制新的经济子部门法以合理引导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与服务。知识经济深化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力度,也为作为需要由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法的调整和创新提供了契机。经济发展需要知识创新,知识的更新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各经济子部门法已经难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法理应创制新的经济子部门法以合理引导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建立知识经济法,其基本内容包括知识经济的定义、基本原则、保护方法和制裁措施等等,从而鼓励和引导知识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建构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法理念模式

1、完善知识经济条件下政府创新的经济法实现机制法律的滞后性要求政府不断创新经济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角色。知识化际遇下,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知识既能成为影响政府创新目标定位的重要因素,也能成为指导经济法机制运行,促进政府创新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10]从经济法实现机制运行模式来看,作为一个有限的服务政府,其应该从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经济司法这三个方面入手和完善,从而让政府干预经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7篇:知识经济范文

(1)名称的选择。(2)商标图形的艺术特征。(3)商标的形象感觉。(4)商标的色彩感觉。(5)商标图案的艺术构想。(6)商标形象的艺术处理。商标一般以文字、图案、符号等形式表示,但在当今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要使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印象深刻,只靠一般的设计是不行的,因为消费者不再只注重商品本身而是扩展到商品的概念消费上,许多消费者都认牌购货,所以商标须有新颖、独特、出奇等特点,且要醒目、好记,读起来顺口动听,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驰名世界的柯达商标的拥有者乔治·伊斯曼认为,一个好商标应当简短、生动、有力、不易被写错被误解。商标设计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名称还须有好的图案、颜色等,以表达商标的直接功能。在商标设计中,除了各国商标法所规定的不能作商标的事物外,对企业来说,商标的题材几乎可以取自宇宙万物,这无疑给商标设计者提供了任其驰骋的活动空间。云风雪雨、电闪雷鸣、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符号、数字、图案,只要简洁、鲜明、优美,具有艺术感染力,都可以成为吸引消费者,满足其审美要求的优秀商标,给人以美的享受。商标要和时代特点相呼应,有时可以赋予一定的政治意义。例如,天津毛纺厂生产的“抵羊牌”毛线,最初是因抵制洋货而得此商标。由于赋予了某种政治意义,反映了特定历史时代的鲜明特征,因而历经几十年而不衰。各国商标法都规定了许多不能注册为商标的东西。因此,在设计商标时,必须注意世界各国有关商标法的规定。例如,很多国家规定国家和国际标志,包括国徽、国旗、国际组织的徽章、旗帜不能用做商标,国际组织的缩写也不能作为商标。不同民族、宗教,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要求禁忌。伊斯兰教的教义中规定禁止喝酒,如果用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的头像作为商标用在酒瓶上,必定引起伊斯兰国家的公愤,并被拒绝注册。日本人忌用荷花作商标;英国人忌用核桃做商标;意大利人忌用作商标。

二、及时进行商标注册

商标注册是企业防止商标枪注的最有效手段,也是企业获得商标专用权,取得法律保护的前提。企业在注册商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时间上坚持及时注册的原则。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唯有注册商标才享有商标专用权,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大多数国家又实行申请在先的原则,谁先申请,谁使拥有商标专用权。对于使用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的相同或近似商标申请注册的,先申请者可以排斥后申请者获得注册。申请注册是能产生商标权的唯一法律事实,而先使用并不能作为获得商标权的依据。商标使用者即使早就使用某一商标,但如果未向国家商标主管机关申请注册,也不能获得商标专用权。因此,同一商标申请注册的时间先后对商标权的取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商标使用人必须及时进行商标注册。2.在地域上应坚持辐射原则。商标权有严格的属地限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商标,只在该国或该地区才能得到法律保护,不存在跨国效力。企业要想使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除在本国及时注册外,还必须及时到国外注册,包括所有现实的或潜在的商品销售国都要实现商标的抢先占位,从根本上消除被外商抢注的隐患。3.商标注册要有超前意识。企业要发展要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产品调整和新产品开发研究,因而,首先要考虑新产品的商标,要提前注册,做到使用第一代,设计第二代,规划第三代,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有自己的商标,使之与企业的商品发展规划相适应。一是可以防止他人抢注,二是可以通过商标专用权的保护,使新开发的商品不受侵害。在这一方面,国外许多企业的做法值得学习,如美国史克公司在120个国家注册了2.5万多件商标,日本索尼公司在国外注册了500多件商标。这些商标中有相当一部分属先期注册,即在商品进入市场之前,就预先申请商标注册,这样既可避免抢注的发生,又可提高商标的知名度,不失为超前之举。

三、实施商标保护策略

第8篇:知识经济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经济犯罪知识智能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步入21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必然决定经济犯罪出现新的内容和形式。从步入21世纪的短短几年的实践来看,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高度知识化、智能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经济。知识经济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经济犯罪是经济运行领域的不和谐因素,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经济犯罪的内容和形式根源于经济自身的形式,有什么样的经济运行形式,才能有什么样的经济犯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和微观经济活动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并引发经济和社会格局的重大变化,而经济和社会格局的变化势必导致短时期内经济的发展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脱节和失衡,从而产生新的犯罪诱因,引发经济犯罪。

一、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资为主的经济。这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决定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犯罪出现新的内容与形式的最主要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重大、最根本的变革是发生了资本革命,资本让位于知识,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本,以知识资本为主,无形资产为第一生产要素。“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理论。对于经济领域的主体——企业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消耗知识资本为主。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知识资本的竞争。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生产要素,而不是主要依赖于土地、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一切高新技术实际上都是高新知识的凝结。一切发展都以知识为基础,一切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的结晶,知识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无形资产价值的重要性也将引起社会价值的变化。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将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知识资本的首要地位,提高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知识超过了传统的资本与劳动力这两大要素的地位,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经济增长方式也从以多投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以知识和技术为主拉动经济发展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大,除了原有的商标、专利权、版权、计算机软件等,还包括许多不可辨认的难以确定的无形资产,如公司声誉、管理能力等,而且后者在快速增长。知识经济使企业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近30年来,第三产业革命浪潮飞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中知识经济的贡献,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50,有的国家和地区甚至达到70以上。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正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所以,经济犯罪将从有形资产犯罪和实物形式的犯罪慢慢向无形资产犯罪转变,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侵犯商业秘密,侵犯商标权、版权等侵犯以知识为客体的犯罪将大大增加。

二、智力犯罪将大量的出现。利用知识进行经济犯罪的手段更加隐蔽,更加狡猾,犯罪方式向智能型、科技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经济犯罪领域在国际上已经并不鲜见,如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侵占犯罪,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货币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受教育越来越高,一些经济犯罪已从传统、初级的手段向高科技、智能化方向发展。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某种“合法”外衣,钻法律、法规的空隙,或者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知识专长,钻管理工作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在其熟悉的领域从事经济犯罪活动,有的犯罪分子利用电脑等高科技手段作案,精心策划,设下圈套,引诱对象上当受骗。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更新周期由原来的几百年几十年变为现在的几年,所以人们对知识的掌握滞后性相对更明显。由于许多经济犯罪分子是发“犯罪财”,甚至以进行经济犯罪获取非法利益为生,故而他们在利用知识和高科技犯罪方面研究的会更多,也更专业,甚至比我们的侦查机关快一步。加之我国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总体较低,对新知识、新科技的认知能力差,犯罪分子则可以用所掌握的高科技,新知识获取不法经济利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智能犯罪将越来越明显,犯罪比重将越来越大。比如犯罪分子利用ATM机作案的手法推陈出新。最近出现了一种运用高科技知识诈骗的手法。犯罪分子在ATM机上安装一个假键盘,假键盘的背面藏有IC晶片、线路和无线电子发报机,趁取款人输入密码领钱的时候,在附近车上遥控撷取密码,接收帐号资料。

三、知识经济时代,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经济犯罪的数量将大大增加。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是网络经济,是基于互联网、以电子商务为主体的经济形式,是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所引发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变革而形成的新的经济形态。网络化的发展,使人类穿越时间和空间进行通信的能力显著提高。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其突破了传统的活动空间,进入媒体世界,出现了各种虚拟实体,如:虚拟公司、虚拟商店以及远距离的多主体的虚拟合作等。国际互联网推倒了横在供应商、顾客、竞争者之间的高墙,使企业组织微型化、经济活动整合化、管理结构内中层层次作用弱化等,电子商务成为人们价值交换的重要手段。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诈骗犯罪的伴生而来,众多虚拟实体、网络经济实体的出现为经济犯罪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近几年来,利用互联网进行经济犯罪已发展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法分子进入企业的电脑系统盗取研究成果、生产 技术及客户数据,再将其卖给企业的竞争对手或以此对企业进行敲诈。20__年,仅美国发生的此类犯罪案件就达5万多起,比去年增加了一倍。欧洲也有42的大型企业声称受到过此类犯罪侵害。据估计,过去两年,此类犯罪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余亿美元。在亚洲,

网络犯罪和腐败、盗版并成为三大威胁亚太企业的魔剑,其中网络经济犯罪是网络犯罪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北京某互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发现,其主机上有一自称“小芳”的非法账户,且侵入该公司的商业网络,造成系统经常出现死机。当该公司将这些非法账号删除后,黑客开始报复了,修改和删除了网络上重要文件,致使合法用户无法上网。后经北京市公安局计算机监管部门侦查,终于发现作案人是该公司临时聘用人员———某研究所在读的研究生张某。这起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案件给该公司造成人员、财物方面的巨大损失,其商业信誉也受到了重大影响。

第9篇:知识经济范文

本文结合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构成以及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加强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知识经济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够促使图书馆管理工作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知识经济;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

图书馆作为文化产业必然也会受到知识经济的影响发生特定的变化,自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程度得到显著的提升,知识日渐成为其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新时期对图书馆实施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知识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并结合知识经济的构成和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促使图书馆知识经济管理效果得到相应的凸显,为图书馆经济社会效益的获取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图书馆知识资本的基本构成

在当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知识经济逐渐成为决定图书馆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图书馆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应该保持对知识经济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充分分析知识经济构成元素的基础上结合构成元素探索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图书馆知识经济管理水平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1]。一般来说,图书馆知识经济基本由以下元素所构成:其一,人力资源元素,主要以图书管理人员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利用等为主,借助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实现人与知识的协同共存,进而有效提升知识资本的管理效果。其二,知识资源元素。知识资源也是图书馆知识资本的重要构成元素,只有图书管理人员加强对知识资源的挖掘、整合、管理,才能够促使知识资本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进而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其三,技术信息资源因素。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社会上的普及,促使图书馆在技术信息资源的支撑下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工作中,技术信息资源作为知识资本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应该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只有借助技术信息资源的管理才能够促使图书馆逐渐向着信息化和专题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的时代性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二、积极加强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重要性

图书馆立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其内部资本必然也会受到内外部相关因素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资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传统的管理工作无法满足新时期知识资本管理的需求,严重限制了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效率的提升,对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也产生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新时期十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结合当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质量的强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一般来说,当前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产生严重影响的因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内部管理因素。当前我国图书馆内部管理系统的建设还缺乏完善性,在信息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员工培训意识也相对较差,导致整体管理水平较低,严重限制了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2]。其二,外部管理因素。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开始出现一定的弊端,与现代管理工作的契合性降低,导致图书馆在管理工作中无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也对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前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实施知识资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强化自身管理水平,才能够良好的应对时展趋势,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充分把握良好发展契机。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措施

(一)积极构建以人文本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

在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工作中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能够将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和广大读者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并将其看作是知识资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以人文本管理理念的作用下促使管理人员和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逐步提升知识资本管理质量,为图书馆社会竞争力的强化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设立以知识资本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

基于当前知识经济背景,图书馆在创设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该将丰富的知识资本作为主要的内容,进而通过对丰富知识资本的合理应用创建全面的知识库,促使图书管理工作能够向着有序化和关联化发展,为读者提供更为科学的服务,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

(三)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推动力的管理模式

新时期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想促使知识资本管理能够紧随时展潮流,就应该适当的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知识资本管理工作中,借助信息技术的推动力量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质量,保证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管理工作能够与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未来发展需求相适应,进而为图书馆在未来社会的持久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资本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馆管理人员只有认识到知识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才能够逐步提升知识经济管理质量,促使图书馆在新时期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贺.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J].才智,2014(30):335~3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