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理疗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经皮理疗;厌食症;儿童
小儿厌食是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点的常见病证。据报道2~5岁就诊儿童中10 %~20 %以厌食为主诉。长期厌食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我院儿科采用中药经皮理疗治疗小儿厌食症获得良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门诊厌食患儿76例,其中男36例,女40例;年龄3~12岁,均符合厌食症的中医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食量减少、面色少华、形体偏瘦,持续6月以上,进食量少于发病前或同龄标准量的50 %以上。伴神疲乏力53例,大便溏薄39例,腹胀21例。均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血常规、肝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X线胸片、结核菌素试验及血微量元素检查均正常,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精神因素及药物因素的影响。
1.2 治疗方法
将中药浸片(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贴在神阙穴(脐的中间)及中脘穴上(脐上4寸),再将两个电极板固定于药贴片上,根据年龄调节治疗所需参数(见表1),开始理疗。治疗结束后,将药片固定于原穴位上4 h以确保药物充分通过皮肤而吸收,每日更换一个药片,连续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显效:食欲增加,食量增加,体质量增加≥0.5 kg,面色红润光泽,原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食欲好转,食量有所增加,体质量增加≥0.25 kg,面色红润光泽,原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仍然食欲不振,有时拒食,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表1患儿中药经皮理疗参数值
2.2 结果
显效40例(占52.6 %),有效23例(占30.3 %),无效13例(17.1 %),总有效率达82.9 %。
3 讨论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症状,临床表现为不思饮食或食欲减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自汗盗汗等,排除其他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即可诊断。主要由于饮食不节、脾胃损伤所致,由于厌食症的长期存在可造成机体营养失调,免疫力降低而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而小儿厌食往往很难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因此用外治法最为适宜。我院儿科以中药经皮理疗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良好的效果。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形体未充,脾常不足,平素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以及长期偏食等情况可损伤脾胃,导致纳运失常,脾失升清,津反为湿,胃失纳化,食反为滞,内生湿浊,湿伤脾阳,日久则出现乳食停滞不化,留于脘腹,阻滞中焦,易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甚至呕吐泄泻等病症。故治疗宜予运脾和胃、理气导滞之法。经皮理疗厌食贴片由白术、鸡内金、神曲、木香、砂仁组方而成。白术味苦、甘,性温,主入脾经,有健脾燥湿、温运脾阳、固表止汗之功,治疗消化不良、纳差、腹胀、汗多诸症甚验,为治疗脾虚证之要药;鸡内金及神曲有健运脾胃之功,消食能力较著;木香辛散温行,功能行气止痛、调中导滞、消痞除胀;砂仁气味芳香,具走窜之性,善化湿、行气、温中,与木香同为醒脾开胃之佳品,可引药达病所。五药组方,健脾导滞、化湿行气同行,其特点是消中有补,补中寓攻,温而不燥,清而不寒,共奏健脾和胃之功,切中病机,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病的整体观念。
中药虽然对小儿脾胃病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口味欠佳,小儿服药困难,难以坚持,故传统中药及现代科技结合的经皮理疗成为新的用药途径。结合中医传统的脏腑经络学说,我科采用神阙及中脘穴治疗厌食症。神阙穴位于肚脐,为胎儿时期营养摄取与代谢产物排泄的通道,有腹壁下动静脉及第十肋间神经的前支通过,药物敷贴此处较敏感,且易于透皮吸收,通过刺激神经使内脏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故有“万病一贴攘神阙”之说。中脘为足阳明与任脉之会,属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能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调升降。二者配伍有健运脾胃、理气导滞、促进强壮之功效。同时穴位贴敷加以热疗,通过增加皮肤的通透性,产生允许生物大分子药物通过的生物通道,提高药物粒子的活化能和电趋向性,使中药药物粒子充分活化而达到药物向体内的有效转运,致使病所之药物浓度高于其他部位,从而起到调整肠胃功能,促进食欲的作用,达到治疗厌食症的目的。小儿肌肤柔嫩,脏气清灵,外治之法,作用迅速,能在无损伤的治疗中取得疗效,且经皮给药避免了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因素的干扰与降解作用,减少了个体差异,无药物浓度谷峰现象,避免了全身毒副作用,透药速度快,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有利于减少总用药量,提高了药效,无痛、无创、安全、方便,患儿易接受,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药物导入治疗仪;小儿腹泻;中药贴片;疗效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00-02
小儿腹泻是我国婴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或对症治疗护理[1],多年来临床上应用不同的止泻方法效果不一。2007年2月~2008年3月,我院用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100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符合1992年4月中华儿科学会传染消化学组制订的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标准。全部病例系我院儿科就诊及急诊科患儿共计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药物导入治疗(治疗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1岁以内20例,1~3岁27例,3~7岁3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1岁以内21例,1~3岁25例,3~7岁4例。两组患儿病程均为1周以内,主要症状,体征等观察指标见表1。
表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分布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病情选用口服或静脉补液、抗病毒治疗。治疗组采用腹泻贴片(北京东杰华医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置神阙穴和大肠愈穴,用HY-D型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由北京华医新技术研究所生产)调整电流参数,1次/d,持续20 min,连用3 d,同时按照对照组的标准补液、抗病毒治疗。对症处理两组相同。
1.3护理方法
治疗室室温控制在26~28℃,患儿取侧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神阙穴和大肠愈穴部位,穴位处皮肤要求清洁、完整;选穴位时必须根据患儿的年龄、体型仔细定位,使其与皮肤紧密接触[2]。对消瘦及多动者,用弹力绷带加以包扎固定,以便药物固定在原穴位上。准确调节脉冲强度,脉冲强度过强,易致局部皮肤灼伤;过弱,降低药物的渗透作用,影响疗效[3]。治疗时护士态度和蔼、亲切,用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耐心疏导,示范训练。取得患儿的信任,减轻小儿恐惧心理,配合治疗[4]。
1.4疗效判定
痊愈:经治疗3 d,大便外观成形、便次正常,发热、吐呕、脱水症状消失。好转:经治疗3 d,大便外观糊状,大便次数减少,2~3次/ d,发热、吐呕、脱水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无效:经治疗3 d,大便性状及次数均未改善,有伴随症状。
2结果
见表2、3。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表3两组主要观察指标比较(x±s,h)
从表2、3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小儿腹泻主要病原体80%是轮状病毒[5]。中医认为“腹泻之本,在于脾胃”,脾胃健则消化正常[6]。若饮食失节,冷暖失调或感受外邪侵袭,致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致泄泻。而中药贴片所含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香附、泽泻等中药,具有调理脾胃、除湿邪、周涩止泻、清热燥湿的功效。将中药贴片于神阙穴、大肠愈穴,药物离子在治疗仪的作用下,利用其理疗因子[7]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抗感染,促进组织修复以及加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治疗仪终端电极在穴位上产热37~42℃,局部温度的提高以及电流的刺激加速了中药离子的渗透,这种理疗因子和中药的双重作用使得治疗效果显著,肠道功能失调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给药方法一方面避免了口服、注射等给药途径引起的药物毒副作用和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降解破坏;另一方面明显地提高了病灶区药物浓度,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提高了药物疗效。
综上所述,药物导入治疗仪是一种高级多功能集经皮给药、靶向给药(即电疗、热疗、炙疗、药疗)于一体的药物导入治疗。可促进炎症的吸收、消散,加速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提高治疗效果,尤其对病程长,多种抗生素效果不佳,不配合药物治疗的小儿腹泻患儿疗效尤为显著。经过临床应用,护理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无损伤、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患儿易接受,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2.
[2]余亚琼,朱建中.特定电磁波联合中药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7,6(6):385.
[3]郑舟军.电脉冲联合中药敷贴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245.
[4]陈桂芳.婴幼儿腹泻的护理观察和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48.
[5]崔焱.儿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6.
[6]汤建萍,路欣,卢立华.药物导入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1008.
关键词:经穴脉冲肺部治疗仪;支气管肺炎;小儿
目前经穴脉冲肺部理疗治疗方法已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为了进一步观察经穴脉冲肺部治疗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我科于2011年02月~2013年03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经穴脉冲肺部治疗治疗7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02月~2013年02月在我科住院的符合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2]的患儿144例,其中男97例,女49例;年龄6月~10岁;均有发热、咳嗽、固定湿性啰音、胸片有斑点或片状密度增高影等表现。随机分为两组:辅佐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患儿均无肺炎严重并发症,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主要症状和体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补液止咳平喘治疗以及护理。辅佐治疗组在常规抗炎以及对症治疗5d后若无发热以及明显气喘加用经穴脉冲肺部治疗仪辅助治疗(西安佰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穴脉冲治疗仪BRJ-B-I),加用配套的一次性肺部理疗电极片(内含中药成分,清热解毒,滋阴宣肺),电极片置于背部肺腧穴,根据年龄不同15~20min/次,1次/d[1]。3~5d为1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3] 治愈:治疗7~10d,咳嗽症状消失,肺部啰音消失,胸部X片炎症吸收,好转。好转:治疗7~10d,咳嗽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胸部X片炎症部分吸收。无效:治疗7~10d,咳嗽症状无改善,肺部啰音无好转,胸部X片炎症无明显吸收。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其均数比较用t检验,临床疗效率的比较用x2检验
2结果
2.1对照组和辅佐治疗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2。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6.63,P
2.2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及胸部X片炎症吸收时间比较 见表3。
2.3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个别病例贴电极片部位皮肤出现红色皮疹且痒,数小时后自行消退。
3讨论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有资料表明,小儿肺炎是目前我国婴幼儿死亡的首位原因,严重危害着小儿的生命和健康。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较多。其中以婴,幼儿肺炎住院数为学龄儿童的39.5倍。
临床上经常遇到予以抗炎,平喘等治疗后发热,咳喘症状很快缓解,而肺部痰液,啰音消失缓慢以及胸部X线吸收不理想情况。继续使用抗生素或更换抗生素效果不理想且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本文观察显示:在肺炎治疗后期,患儿无发热和明显气喘的情况下应用肺部经穴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对于痰液吸收和啰音消失不理想的患儿疗效明显。经穴脉冲治疗仪作用机制[4]:生物电疗,模拟灸疗,脉冲磁疗,药物贴敷,热疗及穴位治疗。其通过电脉冲致孔技术、离子导入技术,促进药物向病变组织渗透,起到经皮给药的效果,达到治疗目的。肺炎贴片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当贴片贴于肺腧穴时,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发挥其治疗作用,避免了口服药物和注射用作用于病变组织。
本文辅佐治疗组在常规给药的基础上,加用经穴脉冲肺部治疗仪治疗小儿肺炎,在消除肺部啰音,改善肺部症状和缩短了疗程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辅佐治疗组在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结果表明:经穴脉冲肺部治疗仪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在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方面有明显效果;并且无创伤痛苦,患儿易于接受,具有明显的推广应用价值。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治疗强度和时间根据患儿年龄而定;②小婴儿的皮肤娇;药贴保留时间宜短;③皮肤过敏或破损者、有出血倾向者应禁用。
参考文献:
[1]王蓓.经穴脉冲佐以中药外贴肺腧穴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年34卷(10):1896.
[2]李桂珍,魏淑群,张文丽.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辅助物理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7卷(14):128-129.
如何正确做关节(或肢体)运动
很多医生在给孩子做完手术后,也会告诉家长:“以后让孩子多锻炼锻炼”。但是,这太不够了。负责的医生会清楚地告诉家长多久后可以锻炼,具体如何做康复运动,要注意哪些细节。
家长希望能把康复做到最好,但是孩子一喊痛,家长马上吓得不敢动了,因为不了解手术具体是如何进行的,担心用力过猛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损伤。其实康复运动还是应该由有资质的康复师来进行才好,因为他们对身体的解剖结构非常熟悉。在国外,一位患者去做康复治疗,先由医生给他作检查,确定应该锻炼哪几块肌肉,开处方给康复师。康复师接到单子后,确定做哪几个动作,像健美教练一样,有目的地指导患者锻炼。一周后做复查。康复治疗应该是这样开展的。但是因为我们国家医疗资源有限,我们远远不能做到这样规范,患儿的康复更多地是依靠家长,因此,医生和家长应该加强交流,使家长掌握正确的康复知识。
在家中,需要选择正确的运动项目,如下蹲、骑自行车、游泳等对髋关节、膝关节的功能锻炼效果都比较好。而且康复锻炼贵在坚持,比如有的孩子膝盖内收抬高的动作做不上去,这时多与手术医生沟通,并坚持下去,远期效果比近期好。
康复理疗作用如何
热疗、理疗等都是从放松肌肉、缓解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角度来进行的。对于儿童骨科来讲,应该主要依靠一种主动性的锻炼,并不是仅靠热敷、冷敷等手段就能够解决的。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做些热疗、理疗也不是坏事。
是否需要补钙
补钙是儿童保健科对于营养不均衡的孩子进行的一种针对性补充,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要补钙。重度营养不良或者太偏食的孩子才可能缺钙,才需要补。钙补多了也不好。现在钙剂是作为保健品出现的,不能作为药品。
一些做过骨科手术的孩子的家长往往非常关心补钙的问题。如果是医生通过测骨密度来判断孩子需要补钙并处方钙剂,那就不应该了。应该通过测血中钙(Ca2+)、磷(P3+)、碱性磷酸酶(AKP)浓度的方法来判断是否缺钙,这是最准确的方法。可以说,小儿骨科手术与补钙是不相关的,不要联系在一起。
股骨头仍然小怎么办
小儿髋关节脱位手术后患侧股骨头仍然小,有的只有蚕豆大,那是因为长期的发育缓慢造成的。手术后股骨头纳入髋骨臼窝,骨性结构基本正常了,患侧股骨头的发育会慢慢赶上健侧,这不用担心。
如何驱散孩子心理的阴影
孩子手术后,往往心理上会留下一些阴影,不肯用患侧腿,这时该怎么办呢?
这种阴影的产生,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家长灌输给他(她)的。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生病了是要“养”的。其实家长过分的呵护会加深孩子“这条腿动过手术,不要动坏了”的概念。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给孩子创造环境,使其在忘我的玩耍中忘记这种心理暗示,无形中会加强患侧腿的锻炼。
国外的孩子做完手术后就会问“我几天能动?什么时候能游泳?”等问题,因为他们认为,“动”在生活之中是必须的。你看现在骨折后的孩子有哪个是在用拐杖的?基本上都是家长抱来抱去。正确的做法是打完石膏就可以用拐杖自己练习了。这就是整体理念上的不同。
张教授说,她曾经在国外看到过一位很胖的老太太做完手术后,从床上到坐便器上这样一个过程,边上有她的儿子、女儿、一位护士和一位康复师,康复师拿了一条绳子栓在她的腰上,站在她身边协助,同时口中喊着“一、二、三,起!”,老太太试了一下,失败了,结果大小便冲泻而下,溅在康复师脚上和裤子上,但是康复师躲都没有躲一下,让人拿了一块毛巾往地上一盖,让她再次起来。其实四个人合起来很轻松地就可以把老太太移到马桶上去,但是她的儿子和女儿就在旁边看着,不能去帮忙。康复师的意图很明白,他就是要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让她知道“我自己能行”。这种意识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髋关节脱位治疗的预后如何
髋关节脱位的治疗不简单,就是因为治疗的效果不好评判。治疗后行与不行谁也不能给出结论,只能说五年的优秀率是多少,良好率是多少。因为,手术只是把股骨头纳入关节臼内,随后若干年,是否按照正常的轨迹发育谁也不能肯定。每次复查,也只能是根据X线片或者CT作出判断,但是每个髋的发育情况是否适合该患儿,都很难说。只有当孩子成年后,所有的骨骼发育都定型了,才能真正评判出手术的效果。所以说,随访的时间很重要。
如果孩子小时候做了手术,长大后形成了正常的髋关节,他就不会感到疼痛。反过来说,如果他感到疼痛,说明髋关节的发育与正常者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对于发育很不正常的髋关节,四十岁以后可以考虑髋关节置换术。
总之,康复对于髋关节脱位患者来说很重要。手术做完了,治疗还在继续,希望家长们多掌握一些康复知识,使远期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好。
(张菁教授每周二上午、周五下午在上海市新华医院有特需门诊)
专家简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全部均为门诊收治的腹泻病患儿,年龄3个月~5岁,其中男665例,女435例。均符合文献标准[1],并满足以下条件:病程≤3天;就诊前24小时内腹泻次数明显增加,为稀水样或蛋花样大便,无黏液、脓血;就诊前未使用抗生素和肠黏膜保护剂治疗。大便检查轮状病毒阳性264例,白细胞2~5个278例,其余均为脂肪球。
治疗方法:依据病情,抗病毒给予炎琥宁、补液、纠酸、喂养指导及对症基础上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急性腹泻病患儿能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含元素锌20mg;<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共10~14天。元素锌20mg相当于硫酸锌100mg,葡萄糖酸锌140mg。全部腹泻患儿均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热推或脱水纠正后同时应用中频脉冲理疗加中药贴附大肠腧、神阙治疗。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1993年修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进行评定。①显效:治疗72小时内粪便形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72小时粪便形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72小时粪便形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门诊患儿均于治疗72小时的当天来院复诊。
结 果
所有患儿治疗后显效960例(87.2%),有效115例(10.4%),无效25例(2.4%),总有效率为97.6%。跟踪随访2个月,复发率为2.29%。
讨 论
小儿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除我国外,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992年我国卫生部制订并了《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该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至今,腹泻病仍是我国的常患之一。
小儿腹泻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以0.5~2岁的婴儿多见,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多见,具有传染性。炎琥宁系植物穿心莲内酯化脱水呈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发热有较强的解热作用,作用迅速并可维持4小时以上,并能对抗由二甲苯或组织胺所致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高;有镇静作用,能增加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应急能力,临床病原体诊断试验和组织培养灭活试验显示本品对流感病毒、肺炎病毒、肠合胞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争取在2~4天内治愈或明显好转以阻断病毒血症非常重要。我院门诊针对轮状病毒肠炎或其他病毒性肠炎给予炎琥宁治疗,剂量5~10mg/(kg·日),疗程3~7天,肌肉注射,或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
近年来,腹泻病治疗取得两项重要的成果:①将钠浓度降到75mmol/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75mmol/L,总的渗透压降低至245mosm/L的“低渗”ORS(hyposmolarity ORS)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②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2~3个月内的腹泻复发。为了完善腹泻治疗管理综合治疗策略,大幅降低腹泻儿童死亡数,实现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因腹泻死亡数比1990年减少2/3新千年目标,WHO和UNICEF在2005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该指南得到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全世界许多专家的协助支持。新指南中仍强调口服补液重要性,推荐使用新ORS(“低渗”ORS)配方取代以前的ORS配方,并且强调所有患儿在腹泻发生时及早补充锌。
腹泻患儿由于大便次数增多可致锌缺乏,而锌缺乏症是锌摄入、代谢或排泄障碍所致的体内锌含量过低的现象,是由于身体无法提供充足锌元素,造成缺乏而引起的各种症状。在不同的动物种属中已发现70种酶必须有锌才能发挥其功能。锌又是DNA、RNA聚合酶的主要组成成分。有些酶的活性与锌有关。在蛋白质合成和氨基酸代谢过程中,锌也是不可缺少的。孕妇缺锌,胎儿畸形率增高。锌可使细胞膜稳定,是唾液蛋白的基本成分,在品尝味道方面有重要意义,可表现消化功能减退、生长发育落后、免疫机能降低、智力发育延迟、地图舌、反复口腔溃疡、创伤愈合迟缓、夜盲症等。全部腹泻患儿均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疗程10~14天。
中频脉冲理疗加中药贴附大肠腧、神阙治疗,经穴脉冲治疗仪是将生物电疗、模拟灸疗、脉冲磁疗、贴敷、离子导入、中频按摩、穴位脉冲电刺激多种功能综合叠加的治疗设备。采用特殊工艺处理的治疗电极片直接作用于人体病变部位及穴位,将专用治疗药物直接导入病变部位,即靶向给药使相应部位组织受激发热,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加皮肤的通透性,达到疏通经络、收敛止泻、解痉止痛、等功效。治疗原理为脉冲电流通过人体皮肤、黏膜表层、机体深部时,使机体受到刺激,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肌肉张力得到缓解、炎性产物的吸收加强;同时电极产生的热量使所刺激的穴位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增加,皮肤电阻降低,形成人工生物通道,在一定范围和深度内使皮肤和组织的通透性大大增加。在脉冲电的恒频磁疗、电泳作用下,使专用电极片的有效成分,沿生物通道透过皮肤、组织和包膜,定向进入病变部位,直接起到治疗作用,15~20分钟,每日1次,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腹泻患儿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患儿具有疗效高,起效快,无创,缩短腹泻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2~3个月内的腹泻复发,用药安全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了解新生儿肺炎
肺炎在新生儿期很常见,是导致小宝宝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种。
吸入性肺炎
目前较少见,主要是吸入母乳或牛奶过急过快,来不及吞咽,进入下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内)所致。
感染性肺炎
主要症状是吃奶减少或拒奶、口吐白沫、对外界反应差、出气不赢、发烧可有可无,咳嗽轻,这是因为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抗病力低下,咳嗽反射差,不少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得肺炎时可不出现咳嗽症状。由于新生儿患肺炎时可以不发烧、不咳嗽,容易被误诊而耽误病情,值得年轻的妈妈们引起高度重视。
“与平常样子不同”是新生儿患肺炎的信号,呼吸频率增快和胸凹陷是两项重要且易被妈妈掌握的肺炎征象,尤其是观察新生儿呼吸频率比什么都重要。小宝宝在家中“感冒”后,年轻父母发现他(她)安静时呼吸频率加快,每分钟大于60次/分,同时出现胸凹陷(是指吸气时胸壁内陷),口唇周围发青,无需做胸部X线检查就可判断小宝宝已经患上肺炎,一定要及时抱到正规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因呼吸困难而影响吃奶、喝水,喘憋严重发作时可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和脓胸等,就可诊断为重症肺炎,如不及时抢救,进而危及生命。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
患上新生儿肺炎一定要住院治疗
婴幼儿咳嗽反射差,咳嗽无力,呼吸肌发育不成熟,气管和细支气管相对狭窄,加之炎症的充血、水肿容易发生分泌物积聚,堵塞气道引起肺不张和呼吸衰竭。儿科医生观察到,严重喘憋或呼吸困难加重、面色表灰或烦躁不安,常是呼吸道痰液堵塞的主要表现。因此,保持呼吸道畅通至关重要。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治疗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和激素及支持对症治疗。
怎样护理好宝宝?
・妈妈或最熟悉的抚养人必须和宝宝在一起,便于随时喂奶,稳定宝宝的不良情绪。
・使用输液泵来控制液体滴数。妈妈如随意调节宝宝输液速度是非常危险的做法;注意查看宝宝穿刺部位有无发红、疼痛、液体外渗和肿胀,输液管有无受压或扭曲等。
・输液过程中宝宝尿量明显增多,无论何时尿布湿了,要及时更换,以防红臀形成。
・学会做胸部物理疗法,包括引流、拍击震动、超声雾化和理疗。引流是靠重力和气流作用引流分泌物,常采用抬高床脚的办法;变换指的是经常翻身,一般在宝宝吃奶前和睡前进行,每天4~5次,每次5分钟左右,以使肺内痰液松动,利于痰液排出;睡眠以侧卧为好;对分泌物稠厚的患儿,还可采用胸背部拍击或震动协助,每次约5分钟,一日数次,有助于分泌物借重力流向大气管,便于吸出,注意胸部拍击部位不宜过低以免腹内脏器受损;也可用超声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每次10~15分钟,一日2~3次,在雾化疗法前后轻柔吸痰,每次15秒,短暂停止后再吸,直至患儿面色转红,安然入睡。
预防很重要
吸入性肺炎的预防
1.别在宝宝哭得厉害时喂奶,这时宝宝由于呼吸不顺畅或吸奶过急、过冲很容易引起呛咳而呕吐。
2.遇到宝宝吐奶或呕吐,妈妈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宝宝,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使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肠内;喂奶后要抱起宝宝,使之头伏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直至打出响嗝,让胃内气体排出后,再放下并取右侧卧位,头部稍抬高,过会儿再改为仰卧位,这样就可以减少吐奶的发生。
3.妈妈应在宝宝情绪稳定时喂奶,奶嘴大小要适中,喂奶时奶液充满,而且,喂完奶后不要过早地翻动宝宝,如换尿布等要在喂奶前进行。
感染性肺炎的预防
防感冒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具体措施有:
1.宝宝居室要定时开窗通风,早晨开窗换气不少于15分钟,保证空气新鲜。维持一个适中的环境温度(成年人为24℃~28℃,婴儿为28℃~32℃),相对湿度以40%为宜。
2.宝宝衣着要穿暖,被盖与成人相仿便可。家长经常摸一摸孩子后颈,若摸上去温暖不出汗,说明保温合适;若发现宝宝后颈较冷,则提示体温偏低,需要加强保暖,多穿1~2件衣服。
3.母乳喂养儿应每天按需补足奶水。
4.避开被动吸烟。被动吸烟(吸二手烟)能使宝宝感冒的机会大增,还能引发婴儿猝死综合征。故为了宝宝健康成长,家中吸烟的父亲应主动戒烟。
5.远离感冒患者。如父母亲或保姆感冒了,暂时与宝宝隔离,哺乳妈妈感冒了应戴上口罩喂奶。冬春季或传染病流行季节,许多引起感冒的病毒在空气中循环,家长尽量不要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如大商场、影剧院和娱乐场所,以免染上各种呼吸道疾病或传染病。
知识加油站
肌张力不全是两组相反功能的肌肉共同而持续的强力不自主收缩,引起异常的姿势和固定的,以及反复发生的扭转运动[1]。现将我们收治120例小儿肌张力不全患儿病因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男52例,女68例,发病年龄为2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1.25)岁。其中,药源性肌张力不全75例(甲氧氯普胺中毒49例、氯丙嗪中毒8例、氟派啶醇中毒6例、苯妥英钠5例、卡马西平3例、氯丙咪嗪2例、马叮啉1例、苯海拉明1例),病毒性脑炎恢复期23例(乙型脑炎14例、麻疹后脑炎6例、腮腺炎病毒脑炎2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例),围产期脑损伤7例(缺氧缺血脑病4例、核黄疸3例)、脑性瘫痪6例,特发性全身性肌张力不全4例(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不全2例、多巴有效性肌张力不全2例),脑型肺吸虫3例,霉变甘蔗中毒2例。
1.2 治疗方法 药源性肌张力不全根据用药后出现锥体外系运动障碍等即可诊断,诊断明确后停用相应致病药物,59例给予清水洗胃,全部患儿给予导泻,10%水合氯醛镇静,654-2、苯海索等控制锥体外系症状。
2结果
全部病例治愈,4 h内症状消失60例,4~6 h内症状消失9例,20 h消失1例。脑炎恢复期、缺氧脑损伤、脑瘫者均在针灸理疗、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安坦,肌张力增高者加用力奥莱素治疗,其中治愈29例,好转5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特发性全身性肌张力不全3例给予美多巴好转,但停用后反复,1例多巴胺无效改用安坦有效,停用后复发重新加用后症状缓解。脑型肺吸虫给予吡喹酮、安坦治疗,分别在3周~4月症状消失。霉变甘蔗中毒2例分别予安坦、美多巴治疗,其中1例好转,1例死亡。
3 讨论
小儿肌张力不全是小儿锥体外系疾病常见的运动症状,根据病因分为特发性和症状性两类,症状性临床较常见[1]。本组120例中症状性者117例(97.5%),特发性者4例(2.5%)。在症状性肌张力不全中药源性75例,以大剂量或长期应用甲氧氯普胺多见,其次是神经精神类药物, 由于大剂量或长期应用这些药物可阻断纹状体多巴胺受体,使乙酰胆碱功能相对增强,使纹状体通路中抑制性多巴胺递质和兴奋性乙酰胆碱递质,两者之间原有相对平衡状态被破坏。黑质对纹状体抑制作用被解除,出现锥体外系功能失调导致锥体外系反应[2]。儿童中枢神经黑质致密带多角形大细胞含色素不多,功能尚未成熟,多巴胺含量少,且儿童脑膜屏障发育不全,药物进入脑细胞浓度增加,故较成人更易出现阵发性肌张力不全症状[3],尤其是婴儿。本组资料甲氧氯普胺、氯丙嗪、马叮啉中毒中婴儿51例。且甲氧氯普胺中毒患者均来自农村,故笔者认为1岁以下不宜使用这类药物,同时应加强农村小儿消化道疾病的规范化治疗,从而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且这类患儿多为急性起病,详细询问病史对诊断本病尤为重要。其它症状性肌张力不全均有原发病史,或为原发病的伴随症状,本组中围产期脑损伤、中枢神经感染所致脑损伤病例均有明显的病史,通过康复理疗加安坦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特发性全身性肌张力不全属于儿童神经遗传性疾病,缺乏特异的神经病理,没有其他的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智力正常,早期发育正常,没有诱发因素,与遗传有关。有报道认为特发性全身性肌张力不全发病多在1~12岁,占儿童肌张力障碍的10%[4],多在儿童期及少年期发病,少数患者可延长至中青年。该病半数呈散发性,半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比例为1∶4,75%患者症状有晨轻暮重表现[5],与本组比较基本相同。本组中均在2岁以后发病,其中1例7岁发病。病程进展缓慢,病史在1~4年,服用美多巴好转但停用后反复,起效慢疗程长,其中1例无效改用安坦效果明显,且服用3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肌张力不全患儿中安坦作用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价廉。
参 考 文 献
[1]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71-780.
[2]魏均民.胃复安中毒致死亡1例编后语[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4.
[3]丘厚兴,蒋召伦,王晶.小儿中毒与急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3.
[4]Nygaard TG,Duvoisin RC.Dopa-responsive dystonia.Adv Neurol,1988,50:377.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发生在夏秋季节,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临床上常用口服补液及输液治疗。我科从2004年8月~2006年2月在腹泻治疗的同时使用了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对其中80例进行了疗效观察,效果显著,同时取相同的年龄,病情基本相同的80例未用经皮给药治疗的患儿做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住院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男56例,女24例,对照组男5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个月~3岁,大便均为稀水或蛋花样便,10余次/日,大便镜检阴性或有脂肪球,部分有少许白细胞。
1.2 仪器及药贴:选用中国医科大学监制的CZT―9型经皮给药治疗机。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8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使用治疗机治疗。方法:将治疗机接上电源,打开开关,设置好参数,时间30分钟,温度38℃,强度4MA,将腹泻贴保护纸去掉,放入药芯,将药贴贴于患儿神阙穴(脐中),关元穴(前正中线脐下一寸),将电极黑色部分与药贴中间金属部分对准,将电极与贴片处压实,按下治疗键开始治疗。
2 护理
2.1 治疗前的护理:向患儿家属做耐心解释工作,说明治疗的目的,以取得合作,正确选择治疗穴位,用清水洗净局部皮肤。
2.2 治疗中的护理:正确调节治疗参数,观察患儿有无哭闹、烦躁,观察局部皮肤,避免烫伤。
2.3 治疗后的护理:治疗结束后,药贴留置于穴位6~15小时后轻轻取下,治疗后观察大便次数、性质、量,以判断病情及观察治疗效果。
3 疗效制定标准
显效:大于或等于48~72小时,大便次数小于3/日,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72小时内大便次数3~5次/日,大便性状明显好转;无效:72小时内大便次数大于5次,临床症状无好转。
4 治疗结果(见表1)
5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4例在15小时内药贴局部出现红色皮疹,无不适症状,皮疹未给任何处理自行消退,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6 讨论
6.1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而小儿腹泻病程长,输液血管细,比较费力,口服药不合作,给医护人员及家属带来许多不便,经皮给药贴采用了中药有效成分,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香附、泽泻等,有清热利湿、解毒止泻、行气止痛等作用,用于其他腹泻均有效果。
6.2 经皮给药治疗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治疗技术,它集针灸与理疗为一体,在脉冲电流导入的情况下,电流可改变皮肤成分的分子排列,使皮肤的渗透压发生变化:(1)使药物从给药系统向皮内传递。(2)药物从皮肤向毛细血管运转。(3)全身处置并产生药效。
此方法起效快、疗效高、疗程短,病情轻者可不用口服或注射给药,避免了口服药产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及注射给药特别是静脉给药的潜在危险,方便患儿,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可随时中断或恢复治疗,可有效地解除许多患儿病期间打针吃药的恐惧。
6.3 在使用过程中,为保证疗效,治疗强度、温度、时间要调试在患儿能够接受的程度,太小的婴儿不宜贴药,一般我们控制在6个月以上患儿,使用药贴前,详细询问有无皮肤过敏史,观察需要药贴处有无皮肤破溃,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哭闹、烦躁,如有应及时查看药贴是否与电极脱离、错位,避免烫伤皮肤,治疗结束后,向家属讲明将药贴于6~15小时后轻轻取下,切勿强拉以免拉伤皮肤,同时进行合理喂养及饮食卫生知识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婴幼儿腹泻。
【关键词】小儿腹泻;联合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077
小儿腹泻为儿科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排名第2位。此疾病多发生在2岁以内的患儿,其中又以1岁以内的患儿多发,6~11个月的婴儿尤为高发,占50%左右。根据发生原因可以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大类。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治疗42例小儿腹泻,所有患儿均应用联合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治疗42例腹泻患儿,均符合第6版《诸福棠儿科学》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1]。女25例,男17例,年龄3~23个月,平均(13.5±3.6)个月。所有患儿均有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稀水样表现,并带有不消化的黏液及乳食等表现。所有患儿均行便常规检查,42例患儿均为感染性,脂肪球++。42例患儿中,5例有轻度脱水的表现,27例患儿有发热的表现,其体温为37.8 ℃~38.7 ℃,平均(38.1±0.5)℃。
1.2治疗方法患儿腹部疼痛明显的给予654-2,有脱水、呕吐等表现给予补液盐或补液治疗,并注意纠正患儿的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等。予金双歧片、思密达治疗,小于1岁患儿予1片,一日两次,1~2岁患儿予2片,一日两次,口服。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健儿止泻颗粒中医治疗。一个疗程为21 d。
1.3观察指标所有患儿入院后密切观察一般情况,并给予记录,密切观察其腹痛、大便、发热、呕吐等情况。患儿服用药物之后,密切观察有无恶心、头痛、皮疹等不良反应情况。常规给予患儿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
1.4疗效标准(1)显效:患儿一般情况好,腹泻停止,大便成条状表现,大便常规检查正常。(2)好转:患儿一般情况好,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常规检查正常。(3)无效:患儿大便次数无变化[2]。
2结果
4例患儿服用药物后出现恶心等反应,停药治疗后上述情况得到改善。所有患者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显效30例(71.4%),好转10例(23.8%),无效2例(4.8%),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
3讨论
此疾病多因为病毒或产毒性细菌引起发病,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50年代以来,因为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的大量应用,致使菌群失调的现象明显增加,小儿腹泻的患儿也明显增多。通常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患儿精神好,食欲影响不明显。中型:出现轻度至中度脱水症状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重型:出现重度脱水或已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明显中毒症状[3]。
本文所有患儿均应用联合药物进行治疗,金双歧的成分为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制剂、保加利亚乳杆菌、长双歧杆菌。此药物可在患儿的肠黏膜上形成一层“膜菌群”,其可明显增强患儿体内的屏障功能,并可调节菌群平衡情况,抑制肠道中对人有潜在危害的菌类,生物拮抗病原菌,调节微生态,重建天然生物屏障。思密达含双八面体蒙脱石微粉,具有层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的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此药物对儿童急性腹泻效果明显[4-5]。健儿止泻颗粒含有芋头、蔗糖、糊精,此药物的功效有固脾止泻、调整肠功能紊乱、促进小肠吸收及营养作用[6]。
综上所述,联合药物治疗小儿腹泻可明显提高治疗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儿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诸福棠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21-343.
[2] 陈寿元.加味七味白术汤治疗小儿腹泻36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2):12-13.
[3] 常香云,邹积茹,王瑞芹.药物保留灌肠配合经皮导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6):102-103.
[4] 余洪亮.药物联合理疗对小儿腹泻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143-144.
[5] 王学平.治疗小儿腹泻选择合理的药物是关键[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