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量子力学特征范文

量子力学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量子力学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量子力学特征

第1篇:量子力学特征范文

图景。

一、量子力学突破了经典科学的机械决定论,遵循因果加统计的非机械决定论

经典力学是关于机械运动的科学,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运动。说它最简单,因为机械运动比较容易认识,牛顿等人又采取高度简化的方法研究力学,获得了空前成功;说它最普遍,因为机械力学有广泛的用途,容易把它绝对化。[2]机械决定论是建立在经典力学的因果观之上,解释原因和结果的存在方式和联系方式的理论。机械决定论认为因和果之间的联系具有确定性,无论从因到果的轨迹多么复杂,沿着轨迹寻找总能确定出原因或结果;机械决定论的核心在于只要初始状态一定,则未来状态可以由因果法则进行准确预测。[3]其实,机械决定论仅仅适用于宏观物体,而对于微观领域以及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的偶然现象的研究就产生了统计决定论。[4]

量子力学是对经典物理学在微观领域的一次革命。量子力学所揭示的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以及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理解,同物理学机械决定论是根本相悖的。[5]按照量子理论,微观粒子运动遵守统计规律,我们不能说某个电子一定在什么地方出现,而只能说它在某处出现的几率有多大。

玻恩的统计解释指出,因果性是表示事件关系之中一种必然性观念,而机遇则恰恰相反地意味着完全不确定性,自然界同时受到因果律和机遇律的某种混合方式的支配。在量子力学中,几率性是基本概念,统计规律是基本规律。物理学原理的方向发生了质的改变:统计描述代替了严格的因果描述,非机械决定论代替了机械决定论的统治。

经典统计力学虽然也提出了几率的概念,但未能从根本上动摇严格决定论,量子力学的冲击则使机械决定论的大厦坍塌了。量子力学揭示并论证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具有不可避免的随机性,它不遵循严格的因果律。任何微观事件的测定都要受到测不准关系的限定,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它们的位置和动量、时间和能量,只能描述和预言微观对象的可能的行为。因此,量子力学必须是几率的、统计的。而且,随着认识的发展,人们发现量子统计的随机性,不是由于我们知识和手段的不完备性造成的,而是由微观世界本身的必然性(主客体相互作用)所注定。

二、量子力学使得科学认识方法由还原论转化为整体论

还原论作为一种认识方法,是指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用研究低级运动形式所得出的结论代替对高级运动形式的本质认识的观点。它用已分析得出的客观世界中的主要的、稳定的观点和规律去解释、说明要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简化、缩小客体的多样性。这种方法在人类认识处于初级水平上无疑是有效的。如牛顿将开普勒和伽利略的定律成功地还原为他的重力定律。但是还原论形而上学的本质,以及完全还原是不可能的,决定了还原论不能揭示世界的全貌。

量子力学认为整体与部分的划分只有相对意义,整体的特征绝非部分的叠加,而是部分包含着整体。部分作为一个单元,具有与整体同等甚至还要大的复杂性。部分不仅与周围环境发生一定的外在联系,同时还要表现出“主体性”,可将自身的内在联系传递到周边,并直接参与整体的变化。因而,部分与整体呈现了有机的自觉因果关系。在特定的临界状态,部分的少许变化将引起整体的突变。[6]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本质特征,也是量子论、量子力学理论思想的灵魂。用经典观点来看,也就是按照还原论的思想,粒子与波毫无共同之处,二者难以形成直观的统一图案,这是经典物理学通过部分还原认识整体的方法,是“向上的原因”。可是微观粒子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只表现波动性;而在另一些实验条件下,只表现粒子性。这两种实验结果不能同时在一次实验中出现。于是,玻尔的互补原理就在客观上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矛盾和我们关于微观世界认识的矛盾,并试图寻找一种解决矛盾的方法,这就是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即波粒二象性。这就是整体论观点强调的“向下的原因”,即从整体到部分。同样,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说明不能同时测量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这也说明绝不能把宏观物体的可观测量简单盲目地还原到微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造成经典科学观与现代科学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不同的根本在于思考和观察问题的层面不同。经典科学一味地强调外在联系观,而量子力学则更强调关注事物内部的有机联系。所以,量子力学把内在联系作为原因从根本上动摇了还原论观点。

三、量子力学使得科学思维方式由追求简单性发展到探索复杂性

从经典科学思维方式来看,世界在本质上是简单的。牛顿就说过,自然界喜欢简单化,而不喜欢用什么多余的原因以夸耀自己。追求简单性是经典科学奋斗的目标,也是推动它获取成功的动力。开普勒以三条简明的定律揭示了看似复杂的太阳系行星运动,牛顿更是用单一的万有引力说明了千变万化的天体行为。因而现代科学是用简单性解释复杂性,这就隐去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性。

量子力学初步揭示了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经典科学的简单性是与把物理世界理想化相联系的。经典物理学所研究的是理想的物质客体。它不但用理想化的“质点”、“刚体”、“理想气体”来描述物体,而且把研究对象的条件理想化,使研究的视野仅仅局限于人们自己制定的范围之内。而客观世界并不是如此,特别是进入微观领域,微观粒子运动的几率性、随机性;观测对象和观测主体不可分割性等都足以说明自然界本身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现代科学中,牛顿的经典力学成了相对论的低速现象的特例,成为非线性科学中交互作用近似为零的情况,在量子力学中是测不准关系可以忽略时的理论表述。复杂性的提出并不是要消灭简单性,而是为了打破简单性独占的一统地位。复杂性是把简单性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其中,正如莫兰所说的,复杂性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复杂性比简单性更基本,可能性比现实性更基本,演化比存在更基本。[7]今天的科学思维方式,不是以现实来限制可能,而是从可能中选择现实;不是以既存的实体来确定演化,而是在演化中认识和把握实体。复杂性主张考察被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对其作出层次与类别上的区分之后再进行沟通,而不是仅仅限于孤立和分离,它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协同。

四、量子力学使科学活动中主客体分离迈向主客互动

经典科学思维方式的一个指导观念就是,认为科学应该客观地、不附加任何主观成分地获取“照本来样子的”世界知识。玻尔告诉人们,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真实”,除非你首先描述测量物理量的方式,否则谈论任何物理量都是没有意义的!测量,这一不被经典物理学考虑的问题,在面对量子世界如此微小的测量对象时,成为一个难以把握的手段。因为研究者的介入对量子世界产生了致命的干扰,使得测量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海森伯看来,在我们的研究工作由宏观领域进入微观领域时,我们就会遇到一个矛盾:我们的观测仪器是宏观的,可是研究对象却是微观的;宏观仪器必然要对微观粒子产生干扰,这种干扰本身又对我们的认识产生了干扰;人只能用反映宏观世界的经典概念来描述宏观仪器所观测到的结果,可是这种经典概念在描述微观客体时又不能不加以限制。这突破了经典科学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客体自然存在的状态下进行观测的假定,从而建立了科学活动中主客体互动的关系。

例如,关于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辩论了三百多年。玻尔认为这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去观察它。一种实验安排,人们可以看到光的波现象;另一种实验安排,人们又可以看到光的粒子现象。但就光子这个整体概念而言,它却表现出波粒二象性。因此,海森伯就说,我们观测的不是自然本身,而是由我们用来探索问题的方法所揭示的自然。[8]

量子力学的发展表明,不存在一个客观的、绝对的世界。唯一存在的,就是我们能够观测到的世界。物理学的全部意义,不在于它能够描述出自然“是什么”,而在于它能够明确,关于自然我们能够“说什么”。

[摘要]20世纪三次物理学革命之一的量子力学突破了经典科学的机械决定论,使之转化为非机械决定论;使得科学认识方法由还原论转化为整体论;使得科学思维方式由追求简单性到探索复杂性;确立了科学活动中主客体互动关系。

关键词:量子力学;经典科学世界图景;

参考文献:

[1]林德宏.科学思想史[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70-271.

[2]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2.

[3]刘敏,董华.从经典科学到系统科学[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2):44-47.

[4]宋伟.因果性、决定论与科学规律[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9):25-30.

[5]彭桓武.量子力学80寿诞[J].大学物理,2006,25(8):1-2.

[6]疏礼兵,姜巍.近现代科学观的演进及其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4,22(5):56-58.

第2篇:量子力学特征范文

本书分成三大部分共15章:第一部分 引言,包括第1-4章:1.量子生物学:引言;2.用开放量子系统来探讨生物系统;3.广义Frster共振能的转换;4.多维电子光谱的原理。第二部分 在微生物光合成能量转换中的量子效应,包括第5-7章:5.颜料―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函数和量子动力学;6.量子相干性的直接观测;7.在环境辅助下的量子输运。第三部分 高级生物体中的量子效应及其应用,包括第8-15章:8.光合作用中激发能的转换及能量守恒;9.蛋白质中的电子传输:根据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生物体内的电子能直接穿过蛋白质的骨架,这种电子隧道是生物体内能量传递的主要途径;10.用于鸟类导航的化学指南针;11.视网膜的量子生物学;12.嗅觉的量子振动效应;13.从某个视角来看生物体系中可能出现的纠缠;14.仿生量子材料的设计和应用;15.碳纳米管中的相干激发。本书目录的后面有各章作者的简介。书的末尾有参考书目和主题索引。

本书第一编著Masoud Mohseni是谷歌公司资深的研究科学家,他开发了以量子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机器学习算法。他在研究量子输运、量子测量以及开放量子体系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书是一本适合物理系、生物系和化学系高年级大学生以及研究生用来了解量子力学在生物学中应用的理想的参考书,也是对量子生物学感兴趣的青年科学家和博士后的有益参考书。

第3篇:量子力学特征范文

[关键词]量子体系对称性守恒定律

一、引言

对称性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特性。近代科学表明,自然界的所有重要的规律均与某种对称性有关,甚至所有自然界中的相互作用,都具有某种特殊的对称性——所谓“规范对称性”。实际上,对称性的研究日趋深入,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物理学的各个分支:量子论、高能物理、相对论、原子分子物理、晶体物理、原子核物理,以及化学(分子轨道理论、配位场理论等)、生物(DNA的构型对称性等)和工程技术。

何谓对称性?按照英国《韦氏国际辞典》中的定义:“对称性乃是分界线或中央平面两侧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相对位置的对应性”。这里讲的是人们观察客观事物形体上的最直观特征而形成的认识,也就是所谓的几何对称性。

关于对称性和守恒定律的研究一直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称性与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经典力学中,从牛顿方程出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出力学量的守恒定律,粗看起来,守恒定律似乎是运动方程的结果.但从本质上来看,守恒定律比运动方程更为基本,因为它表述了自然界的一些普遍法则,支配着自然界的所有过程,制约着不同领域的运动方程.物理学关于对称性探索的一个重要进展是诺特定理的建立,定理指出,如果运动定律在某一变换下具有不变性,必相应地存在一条守恒定律.简言之,物理定律的一种对称性,对应地存在一条守恒定律.经典物理范围内的对称性和守恒定律相联系的诺特定理后来经过推广,在量子力学范围内也成立.在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学中,又引入了一些新的内部自由度,认识了一些新的抽象空间的对称性以及与之相应的守恒定律,这就给解决复杂的微观问题带来好处,尤其现在根据量子体系对称性用群论的方法处理问题,更显优越。

在物理学中,尤其是在理论物理学中,我们所说的对称性指的是体系的拉格朗日量或者哈密顿量在某种变换下的不变性。这些变换一般可分为连续变换、分立变换和对于内禀参量的变换。每一种变换下的不变性,都对应一种守恒律,意味着存在某种不可观测量。例如,时间平移不变性,对应能量守恒,意味着时间的原点不可观测;空间平移评议不变性,对应动量守恒,意味着空间的绝对位置不可观测;空间旋转不变性,对应角动量守恒,意味着空间的绝对方向不可观测,等等。在物理学中对称性与守恒定律占着重要地位,特别是三个普遍的守恒定律——动量、能量、角动量守恒,其重要性是众所周知,并且在工程技术上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为了对守恒定律的物理实质有较深刻的理解,必须研究体系的时空对称性与守恒定律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着重讨论非相对论情形下讨论量子体系的时空对称性与三个守恒定律的关系,并在最后给出一些我们常见的对称变换与守恒定律的简单介绍。

二、对称变换及其性质

一个力学系统的对称性就是它的运动规律的不变性,在经典力学里,运动规律由拉格朗日函数决定,因而时空对称性表现为拉格朗日函数在时空变换下的不变性.在量子力学里,运动规律是薛定谔方程,它决定于系统的哈密顿算符,因此,量子力学系统的对称性表现为哈密顿算符的不变性。

对称变换就是保持体系的哈密顿算符不变的变换.在变换S(例如空间平移、空间转动等)下,体系的任何状态ψ变为ψ(s)。

三、对称变换与守恒量的关系

经典力学中守恒量就是在运动过程中不随时间变化的量,从此考虑过渡到量子力学,当是厄米算符,则表示某个力学量,而

然而,当不是厄米算符,则就不表示力学量.但是,若为连续变换时,我们就很方便的找到了力学量守恒。

设是连续变换,于是可写成为=1+IλF,λ为一无穷小参量,当λ0时,为恒等变换。考虑到除时间反演外,时空对称变换都是幺正变换,所以

(8)式中忽略λ的高阶小量,由上式看到

即F是厄米算符,F称为变换算符的生成元。由此可见,当不是厄米算符时,与某个力学量F相对应。再根据可得

(10)可见F是体系的一个守恒量。

从上面的讨论说明,量子体系的对称性,对应着力学量的守恒,下面具体讨论时空对称性与动量、能量、角动量守恒。

1.空间平移不变性(空间均匀性)与动量守恒。

空间平移不变性就是指体系整体移动δr时,体系的哈密顿算符保持不变.当没有外场时,体系就是具有空间平移不变性。

设体系的坐标自r平移到,那么波函数ψ(r)变换到ψ(s)(r)

2.空间旋转不变性(空间各向同性)与角动量守恒

空间旋转不变性就是指体系整体绕任意轴n旋δφ时,体系的哈密顿算符不变。当体系处于中心对称场或无外场时,体系具有空间旋转不变性。

3.时间平移不变性与能量守恒

时间平移不变性就是指体系作时间平移时,其哈密顿算符不变。当体系处于不变外场或没有外场时,体系的哈密顿算符与时间无关(),体系具有时间平移不变性。

和空间平移讨论类似,时间平移算符δt对波函数的作用就是使体系从态变为时间平移态:

同样,将(27)式的右端在T的领域展开为泰勒级数

四、结语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守恒定律都是由于体系的时空对称性引起的,这说明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对称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这三个守恒定律的确立为后来认识普遍运动规律提供了线索和启示,曾加了我们对对称性和守恒定律的认识.对称性和守恒定律之间的联系,使我们认识到,任何一种对称性,或者说一种拉格朗日或哈密顿的变换不变性,都对应着一种守恒定律和一种不可观测量,这一结论在我们的物理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粒子物理学和物理学中,重子数守恒、轻子数守恒和同位旋守恒等内禀参量的守恒在我们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表中我们简要给出一些对称性和守恒律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戴元本.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科学出版社,2005.

[2]张瑞明,钟志成.应用群伦导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A.W.约什.物理学中的群伦基础.科学出版社,1982.

[4]W.顾莱纳,B.缪勒.量子力学:对称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于祖荣.核物理中的群论方法.原子能出版社,1993.

[6]卓崇培,刘文杰.时空对称性与守恒定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7]曾谨言,钱伯初.量子力学专题分析(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07-208.

[8]李政道.场论与粒子物理(上册).科学出版社,1980.112-119.

第4篇:量子力学特征范文

【关键词】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量子算法;量子信息处理

1、引言

在人类刚刚跨入21山_纪的时刻,!日_界科技的重大突破之一就是量子计算机的诞生。德国科学家已在实验室研制成功5个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而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正在进行7个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的试验。它预示着人类的信息处理技术将会再一次发生巨大的飞跃,而研究面向量子计算机以量子计算为基础的量子信息处理技术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子计算的物理背景

任何计算装置都是一个物理系统。量子计算机足根据物理系统的量子力学性质和规律执行计算任务的装置。量子计算足以量子计算目L为背景的计算。是在量了力。4个公设(postulate)下做出的代数抽象。Feylllilitn认为,量子足一种既不具有经典耗子性,亦不具有经典渡动性的物理客体(例如光子)。亦有人将量子解释为一种量,它反映了一些物理量(如轨道能级)的取值的离散性。其离散值之问的差值(未必为定值)定义为量子。按照量子力学原理,某些粒子存在若干离散的能量分布。称为能级。而某个物理客体(如电子)在另一个客体(姻原子棱)的离散能级之间跃迁(transition。粒子在不同能量级分布中的能级转移过程)时将会吸收或发出另一种物理客体(如光子),该物理客体所携带的能量的值恰好是发生跃迁的两个能级的差值。这使得物理“客体”和物理“量”之问产生了一个相互沟通和转化的桥梁;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关系也提示了物质和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量子的这两种定义方式是对市统并可以相互转化的。量子的某些独特的性质为量了计算的优越性提供了基础。

3、量子计算机的特征

量子计算机,首先是能实现量子计算的机器,是以原子量子态为记忆单元、开关电路和信息储存形式,以量子动力学演化为信息传递与加工基础的量子通讯与量子计算,是指组成计算机硬件的各种元件达到原子级尺寸,其体积不到现在同类元件的1%。量子计算机是一物理系统,它能存储和处理关于量子力学变量的信息。量子计算机遵从的基本原理是量子力学原理:量子力学变量的分立特性、态迭加原理和量子相干性。信息的量子就是量子位,一位信息不是0就是1,量子力学变量的分立特性使它们可以记录信息:即能存储、写入、读出信息,信息的一个量子位是一个二能级(或二态)系统,所以一个量子位可用一自旋为1/2的粒子来表示,即粒子的自旋向上表示1,自旋向下表示0;或者用一光子的两个极化方向来表示0和1;或用一原子的基态代表0第一激发态代表1。就是说在量子计算机中,量子信息是存储在单个的自旋’、光子或原子上的。对光子来说,可以利用Kerr非线性作用来转动一光束使之线性极化,以获取写入、读出;对自旋来说,则是把电子(或核)置于磁场中,通过磁共振技术来获取量子信息的读出、写入;而写入和读出一个原子存储的信息位则是用一激光脉冲照射此原子来完成的。量子计算机使用两个量子寄存器,第一个为输入寄存器,第二个为输出寄存器。函数的演化由幺正演化算符通过量子逻辑门的操作来实现。单量子位算符实现一个量子位的翻转。两量子位算符,其中一个是控制位,它确定在什么情况下目标位才发生改变;另一个是目标位,它确定目标位如何改变;翻转或相位移动。还有多位量子逻辑门,种类很多。要说清楚量子计算,首先看经典计算。经典计算机从物理上可以被描述为对输入信号序列按一定算法进行交换的机器,其算法由计算机的内部逻辑电路来实现。经典计算机具有如下特点:

a)其输入态和输出态都是经典信号,用量子力学的语言来描述,也即是:其输入态和输出态都是某一力学量的本征态。如输入二进制序列0110110,用量子记号,即10110110>。所有的输入态均相互正交。对经典计算机不可能输入如下叠加Cl10110110>+C2I1001001>。

b)经典计算机内部的每一步变换都将正交态演化为正交态,而一般的量子变换没有这个性质,因此,经典计算机中的变换(或计算)只对应一类特殊集。

相应于经典计算机的以上两个限制,量子计算机分别作了推广。量子计算机的输入用一个具有有限能级的量子系统来描述,如二能级系统(称为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的变换(即量子计算)包括所有可能的幺正变换。因此量子计算机的特点为:

a)量子计算机的输入态和输出态为一般的叠加态,其相互之间通常不正交;

b)量子计算机中的变换为所有可能的幺正变换。得出输出态之后,量子计算机对输出态进行一定的测量,给出计算结果。由此可见,量子计算对经典计算作了极大的扩充,经典计算是一类特殊的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最本质的特征为量子叠加性和相干性。量子计算机对每一个叠加分量实现的变换相当于一种经典计算,所有这些经典计算同时完成,并按一定的概率振幅叠加起来,给出量子计算的输出结果。这种计算称为量子并行计算,量子并行处理大大提高了量子计算机的效率,使得其可以完成经典计算机无法完成的工作,这是量子计算机的优越性之一。

4、量子计算机的应用

量子计算机惊人的运算能使其能够应用于电子、航空、航人、人文、地质、生物、材料等几乎各个学科领域,尤其是信息领域更是迫切需要量子计算机来完成大量数据处理的工作。信息技术与量子计算必然走向结合,形成新兴的量子信息处理技术。目前,在信息技术领域有许多理论上非常有效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技术,由于运算量庞大,导致实时性差,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制约了信息技术的发展。量子计算机自然成为继续推动计算速度提高,进而引导各个学科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目前量子计算机还未进入实际应用的情况下,深入地研究量子算法是量子信息处理领域中的主要发展方向,其研究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深刻领悟现有量子算法的木质,从中提取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量子算法模块,用其代替经典算法中的相应部分,以便尽可能地减少现有算法的运算量;

(2)以现有的量子算法为基础,着手研究新型的应用面更广的信息处理量子算法;

(3)利用现有的计算条件,尽量模拟量子计算机的真实运算环境,用来验证和开发新的算法。

5、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前景

目前经典的计算机可以进行复杂计算,解决很多难题。但依然存在一些难解问题,它们的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以致在宇宙时间内无法完成。量子计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致力于这类问题的量子算法研究。量子计算机首先可用于因子分解。因子分解对于经典计算机而言是难解问题,以至于它成为共钥加密算法的理论基础。按照Shor的量子算法,量子计算机能够以多项式时间完成大数质因子的分解。量子计算机还可用于数据库的搜索。1996年,Grover发现了未加整理数据库搜索的Grover迭代量子算法。使用这种算法,在量子计算机上可以实现对未加整理数据库Ⅳ的平方根量级加速搜索,而且用这种加速搜索有可能解决经典上所谓的NP问题。量子计算机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是一种通过二维图像理解三维世界的结构和特性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由于图像包含的数据量很大,以致不得不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这种压缩必然会损失一部分原始信息。

作者简介:

第5篇:量子力学特征范文

关键词:布朗运动 量子力学 物质场 波动函数

引子:这篇论文是洗衣服时出现的一些现象,让我很好奇,所以我开始了对布朗运动的研究。

布朗运动:悬浮微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说明一下:永不停息是不存在的,长时间或较长时间,人们是可以接受的),很对不起大家,刚开始就要括号说明,只是现在的定义,真是永不停息。布朗运动的例子特别多,大家很容易见到,如把一把泥土扔到水里搅合搅合,或在无风的情况下对着阳光观察空气中的尘粒等等,现在这些类似运动都称为布朗运动。

1827年,植物学家R·布朗首先提出发现这种运动。在他之后的很长时间,人们对布朗运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观察。最后古伊在1888-1895期间对布朗运动提出自己的认识:

布朗运动并不是分子运动,而是从分子运动导出的一些结果能向我们提供直接和可见的证据,说明对热本质假设的正确性。按照这样的观点,这一现象的研究承担了对分子物理学的重要作用。

古伊的文献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后来贝兰(我们第一个实验测量原子大小的人)把布朗运动正确解释的来源归于古伊。实话实说,古伊的文献太重要了,在我看来:一语中的。太对了,古伊是归纳总结的天才,也是真正从实验的角度来解释布朗运动的第一人。

古伊的话有三个重点:

一、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二、说明热本质假设的正确性(下面会专门论述热的本质问题)。

三、利用分子布朗运动的结果来承担对分子物理学的研究。

1905年爱因斯坦根据分子运动论的原理提出布朗运动理论,同时期的斯莫罗霍夫斯基作出同样的成果。

爱因斯坦在论文中指出:按照热的分子运动论,由于热的分子运动大小可以用显微镜看见的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必定会发生大小可以用显微镜观测到的运动,可能这里所讨论的运动就是布朗运动,观测这种运动和预期的规律性,就可能精确测量原子的大小,反之证明热分子运动的预言就不正确。这些是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

现在人们认为这是对布朗运动的根源及其规律性的最终解释,我认为不是。这是爱因斯坦成功的利用布朗运动的原则创造性提出热分子运动论,利用这一理论可以测量分子原子的大小,把布朗运动近似为热分子运动论。或许是天意,爱因斯坦的论文我怎么看都有绝对论的意思。“有大小可以用显微镜看见的物体悬浮在液体,必定会发生大小可以用显微镜观测到的运动”。运动的绝对性,不过这里他说的是发生相对于物质本身的运动,可能这是相对论的名称来源吧。我的评价:初级的绝对论。在绝对论中只要有物质存在就有物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的热分子运动论:舍本取末,换句话说他把布朗运动等同于分子运动了,认为热分子运动引起了的不规则运动,就是观察到的布朗运动。既然相对论是初级的绝对论,我今天提出绝对论,那么所有爱因斯坦做过的事情,我可能都要去做一遍。布朗运动不是热分子运动,但是可以引起热分子运动,爱因斯坦的成果只是利用了布朗运动引起的热分子运动,他没有分析布朗运动的根源:物质为什么会存在布朗运动。当显微镜越来越清晰的时候,爱因斯坦的扩散统计方程就不能适用了。

现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量子理论对真空涨落的认识不断加深,量子理论也对布朗运动的根源给出自己的看法,同样今天绝对论也给出自己对布朗运动的认识:

一、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或者说不是单个粒子间的运动。

二、布朗运动是一个由点到面,再由面到点的运动形式。

三、布朗运动是与波动函数有关的物质运动的一个特性。

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或者说不是单个粒子之间的运动,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滴水融入大海永不干涸(永字应为长时间,不过人们习惯认识,所以没有改为长时间)大海汹涌澎湃,一盘水很容易平静。相比之下,为什么有如此巨大反差:物质场运动的叠加效应,滴水穿石的道理也是如此。

简单的一滴水为什么能够融入大海呢?正像洗衣服为什么能把衣服洗干净,洗不干净会在衣服干后留下许多渍迹一样。液体的形态对物质运动产生了如何的影响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这里我引入二个概念:物质场与波动函数。

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滴水的运动比如一个粒子的运动,大海是一个物质场,一盆水也是一个物质场,同样一滴水也可是一个物质场,那么一个电子也可是一个物质场,也就是说一个量子可以看作是一个物质场,量子的运动可以当成物质场在运动。

其实为了研究布朗运动,引入物质场这个概念,把物质现实中的存在状态看成是一个物质场的存在,相信大家能够理解。把物质形态存在的状态不去看它把当成一个独立的物质场存在,比如一块铁、一块钢、一块砖,我们都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物质场存在,那么这个物质场中的电子、原子、质子等粒子都是这物质场的一部分,那么这物质场中的一切物质都应是这物质场的一部分。

一个统一的物质场。对于运动而言,物质场有整体的运动,也有物质场的内部运动:质子、电子、中子等微粒之间的运动,比如我用力去拿一件东西,我的全部身体都在运动,手的运动和身体内部的运动时截然不同的,但作为一个整体,我把东西拿了起来,而东西作为一个完整的物质场表现是被我拿了起来,整个的分子、原子、电子构成的物质场共同被我拿了起来。

诸如这些运动是整体的完整的物质场,对另一个完整的物质场的作用,牛顿力学已经很好的应用到多个方面,宏观物理研究的物体很明确,运动也很明显,都可以准确测量计算。为什么这里一定要强调完整的物质场呢?一滴水进入了大海之后,这一滴水的完整物质场依然存在,而变成大海的物质场一部分,这一滴水所有的运动,所有的信息都变成了大海物质场的一部分,大海的每一滴水都是一个完整的物质场,但都是大海物质场的一部分,大海有每一滴水的信息 ,但当空气蒸发水蒸气时,大海不会单独让哪一个完整的小水滴去蒸发,而是大海整个的一个物质场在做蒸发这件事,与个体的物质场的状态关系不大。

可能从小水滴到大海大家觉得不直观,在量子力学把电子看成小水滴,把一个物质粒子看成大海,或者几公斤的金属板看成大海,相信这样我们的科学人士都能够理解。

光电效应的原理:把光子看成一个物质场,把金属板看成一个物质场,光照到金属板上,放出电子(当然需要一个极限频率)是一个物质场对另一个物质场的反应,那么释放的电子是物质场的整体行为,不是单个电子吸收能量而释放出来。极限频率,用水吸收80卡的热量才能变成水蒸气来说明吧,80米的水位永远流不出100米的大坝。每个物质场都有自己的固有频率,超过这个频率的东西来破坏它,这个物质场就发生变化用大锤去打东西,物质会反应不同的。

另一个问题:固体微粒之间结合很好,但是一个个的原子又是相互隔开,可是这一个个原子又构成统一的物体。为什么?:波动函数,物质的特性是一个个小的原子共同表现出的特性,两块铁融化后能够形成一块铁,人类有无数的合金材料以及其它合成物质,为什么这些材料表现出了原来不同的特性呢,物质场的特性为什么变化呢?

物质的特性变化了,那么每一个小的物质场的特性也会变化。一般情况下原子不可能变,合金状态的原子也未变,那么什么变化了呢?量子的运动方式变化了,也就是电子和质子以及其它的微粒运动形式变化了,整个的物质场的量子波动函数变化了。

波动函数是为了形象说明布郎运动的本质引入的一个物质特征,一个物质场的波动函数体现物质作布郎运动的能力,也体现了物质场内部物质运动能力。波动函数是物质场与物质场之间结合(叠加)能力的一种体现。一个物质场中会有很多不同的波动函数如:分子之间,原子之间,电子之间,质子之间,原子于分子之间,电子与原子核之间,质子与中子之间等等许许多多的量子之间。波动函数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能力的体现。

当然这个概念也很符合量子力学的波动方程的需要,那就是所有的物质场都有自己的波动函数,而且不止一个。当波动函数达到一定数值,物质场之间既可融合。这样虽然原子之间的距离是分开的,但是电子之间的物质场却可以是融合在一起的(当然还有比电子更小物质,那它们的物质场更会融在一起)

波动函数越高,物质融合的越快,反之越慢,诸如扩散现象,渗透等等,固体之间的波动函数低,所以最好融化或锻打成液态式的结合,需要外部的力量加大它的波动函数。波动函数是物质作布郎运动的一种能力,我更愿意认为波动函数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能力(在绝对论中运动是物质的生命)。与物质本身的温度有关,与外界的干涉有关。例如:加热气体,溶液或用力搅拌溶液等等会增波动函数值。(下面我们还要专门研究热的本质问题)

用一个方程式来表达吧。

H值=H℃温度+Hoi外部干涉,H:波动函数。其实我的波动函数和量子力学中的的物质波不是完全相同。

波动函数是物质场的特性,是物质生命能力的一种体现。表现在粒子上,粒子就具有波动性,同时物质运动一定需要能量的,也一定出现物质的波动。所以不是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而是物质场具有波动函数。就象一整铁的内部具有轻微的布郎运动,也就是说这块铁的所有原子、分子、电子等等一切粒子都在做一定的布郎运动。所有的粒子都具有这块铁的物质特性。也就是所有的粒子都有自己相应的波动函数。这与这块铁的运动和外界条件都有关系。就比如大海是所有的水滴和水中的悬浮物体构成一个统一的物质场,是所有的物质场的叠加效应,如果你取出一滴水,那么这一滴水就不属于大海了,它和大海就毫不相干了,完全是不同的物质场了。

说到这些,大家可能会乐了,我也很乐的:这就是我们量子力学上著名的不确定原理和测不准原理,因为你要对这一个量子测量,那你就要破坏这个粒子在物质场的状态,你永远不能无法精确测量一个量子系统。因为你测量一滴水的结果就会脱离大海这个物质场。这一滴水在大海里就和大海一样大,除非有测大海一样大的仪器,否则无法测量这一滴水在大海中运行状态。但是我们可以运用统计学对整个的物质场的运动进行统计。我们可以计算大海每天蒸发了多少吨的水,但不可以说是那一吨水。

其实量子力学碰到的最大问题,不是实验不能证明。而是无法说明粒子为什么不可测,而且无法确定位置,因为任何一个物质场都是一个面,一个量子只是一个点,而运动和变化是物质场与物质场之间发生的,与单个的粒子运动关系不大。当然也不能说一点没有,就象人与人打架一样,是两个物质场在运动,打在手上,而全身都难受,手痛得最厉害。是整个物质场在对外界的物质场共同的感受。可不是只是手不舒服,所以我们能够精确地确认各个量子运动叠加之后统计结果(宏观物理),但我们不能很精确一个物质场内部的那一小点起作用。物质是整体运行的,当外部的物质变化时内部的物质也会有相应变化的,量子运行方式会发生一些改变。

量子力学从来没有从一个面去研究物体,只注重了一个点,而经典物理只注意宏观物理现象的规律性,也就是注意面了。

量子力学注重研究了物质场的内部运动:单个粒子的运动(点)。经典物理学:牛顿力学,相对论只注重了物质场与物质场的外部运动(面)。

而布郎运动是把物质场的内部和外部运动结合一起的表现运动,是点到面,再面到点全过程,所以对布郎运动的研究也是一个科学研究物质运动史的一个缩影。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渐近的,按照绝对论的原则,弧立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所有的系统都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所有的运动都是宇宙生命的一种体现。

现在用量子理论中的概念说明热的本质问题:热量只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的来源一般是:化学反应,物理作用(包括核反应),能量转化。等等的这一切源于:量子运行方式的改变。量子运行只会一个场,一个场的变化,也就是说量子运动只可123456 不会连续不断 没有0.1,0.2,0.3,0.4等等。量子的运行方式改变只可这个场直接到那个场,要么吸收一定能量,要么释放一定能量。水分子或者是固态,或是气态,液态,没有中间的状态。能量有许多表现形式,而热量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可以测定温度等等现象。量子运行方式改变了,物质的特性也就改变了。烧火做饭,木柴变成灰烬,原子一个不少,电子一个不少,可是它们之间的运行方式改变了,能量或释放了或吸收了,物质也就变化了。

第6篇:量子力学特征范文

量子计算机的秘密武器:叠加和纠缠

一方面,量子效应对现代电子学来说非常重要,它能使晶体管变得非常小;但另一方面,量子效应也是一个惹人讨厌的“调皮鬼”,由于电子的位置并非确定不变,它能让晶体管内的电子简单地从一个地方消失并在另外一个地方再次出现,这样会使得电流泄漏出来,导致信号衰减。

不过,有些科学家却从中看到了机会。他们认为,量子尺度上发生的一些诡异事件可以被利用起来,让人们能以一种全新且更快的方式进行计算并发送信息,至少从理论上而言,这些信息不可能被拦截。几个对此感兴趣的科研团体希望建造出量子计算机,以解决目前的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诸如找出几百位数的质因子或将大的数据库一网打尽等等。这些研究计划和成果都在AAAS的年度大会上得到了展示。

这些科学家们努力的核心是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这两种量子力学现象。普通的数字计算机以位的形式操纵信息,位的值要么是1,要么是0。在计算机内,不同的电流电压分别表示1和0,这同电子的电荷有关。电荷是所有电子的固定特征,每个电子的电荷数目是一样的。但是,电子也拥有其他特征,比如自旋,自旋的方向可以表示为“向上”、“向下”或者模糊不清的“既向上又向下”。这种既向上又向下的状态就被称为叠加,叠加能被用来构建量子力学中的位量子位(量子比特)。

与此同时,纠缠使粒子捆绑在一起以增加更多量子位。在量子机器中,每增加一个量子位会让它能同时进行的操作翻番,这就是量子计算机之所以拥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秘诀”。比如,2个相互纠缠的量子位可以进行4个操作;3个量子位可以进行8个操作,等等,依此类推。那么,一个拥有300个量子位的计算机能同时执行的操作数就比可见宇宙中的原子数还多。

叠加和纠缠并不稳定

然而,不幸的是,这样的机器对我们来说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纠缠和叠加都是非常精细的活,即使最轻微的扰动都会导致“量子位”失去这种相干性,让它们的神奇属性消失殆尽。为了建造出一台能工作的量子计算机,量子位将不得不变得更加灵活,更容易恢复相干性,但迄今为止,这方面的进步一直不大。

1995年,科学家们首次在实验室内实现了量子计算,从那时起,有科研团队已经设法让14个量子位发生了纠缠。这项纪录的保持者是来自德国因斯布鲁克的一个科研团队,他们使用了一个名为离子陷阱的设备,并让以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铷原子的叠加形式而存在的量子位在其间发生了纠缠。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雷蒙德·拉弗莫和同事则设法使用同样的技巧让12个量子位发生了纠缠,让特定的原子在名为组氨酸的氨基酸单分子内发生了纠缠,组氨酸的特征使它非常适合这样的实验。

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它们并不容易进行升级和扩展。离子陷阱位于大的真空室内,不能轻易地收缩。另外,一个组氨酸分子包含的适合原子数量也有限,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搜寻更实用的量子位。

各出奇招制造稳定的量子位

一种有潜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半导体内蚀刻量子位。查尔斯·马库斯以前是哈佛大学的教授,现在是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他一直试图使用电子自旋做到这一点。单电子制造的量子位很快会失去相干性,因此,他的研究团队决定使用两个电子制造出一个量子位,他们将其称为“量子点”,这是一块细小的半导体晶体(马库斯使用的半导体是砷化镓)。当两个这样的量子点相互靠近时,能让一个电子陷入一个量子点内以弹出并同另一个量子点内相邻的电子相结合,两个电子自旋的这种叠加就产生了量子位。

迄今为止,马库斯团队已设法让4个这样的量子位结合在一起,而且,使用了一套灵敏的技巧将其寿命延伸至10微秒,这一时间足以用来执行简单的代数操作,代数操作是计算的命脉。他们希望使用硅或碳,进一步延长其寿命,硅或碳的原子核对纠缠电子的干扰比砷化镓要小。

另外,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约翰·马提尼斯和同事试图从超导电路打造出量子位。在超导体内,电子并不会单独旅行,相反,因为复杂的量子力学原因,它们会成双成对地出现(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这对电子之间不会有电阻)。当它们成双成对旅行时,这对电子的行为就像单个粒子一样,这就出现了叠加倾向。例如,这个“超粒子”实际上一次能朝两个方向移动,当这对电子移动时,它们就制造出了一个磁场。接着,制造一个超导闭环,科学家们就得到了一个能同时朝上和朝下的磁场,马提尼斯团队现在已设法让5个这样的超导量子位发生了纠缠。

马提尼斯团队还使用一套名为共振腔的设备,将信息从电路传送到单个光子并将光子捕获在一个空腔内,并持续几微秒。换句话说,他们已经制造出了一个量子存储设备。几微秒听起来很短暂,但足以执行很多基本操作。

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

所有上述方法面临的问题是,他们赖以依靠的量子状态非常脆弱,很容易出现错误。一种确保他们能用量子位进行计算的方法是用几个量子位而非仅用一个量子位来对同样的信息进行编码。因此,马库斯、马提尼斯以及拉夫莫不得不在他们的系统中建立一些多余的量子位。这样,对于每个计算所需要的每一个“逻辑”量子位来说,都存在着几个其他的物理量子位,所有这些量子位都需要被纠缠在一起。

微软公司研究中心的米歇尔·弗里德曼正试图另辟蹊径来解决这一问题,他和同事正在建造他们称为拓扑量子计算机的机器,这台机器在一层名为锑化铟的奇异材料上方使用了一个超导体。当朝这套系统施加电压时,整个系统就变成了一个能以叠加状态而存在的量子系统。

弗里德曼的量子位与马提尼斯的量子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对干涉反应的方式不同。在马提尼斯的量子系统中,刺激一个超导电路中的任何电子,整个系统都会失去相干性。然而,弗里德曼的设计对这样的本地破坏活动“刀枪不入”,因为它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让能量遍布于整个锑化铟上。迄今为止,微软公司的团队还没有制造出一个起作用的量子位,但他们希望很快能做到,他们也正在寻找其他材料来重复同样的实验。

第7篇:量子力学特征范文

这种新发现的粒子是威尔费米子的表亲,也是标准量子场论的粒子之一。该项研究由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副教授B.安德烈・百奈威、瑞士苏黎世联邦技术研究所的马提亚・特耶罗和阿列克谢・索卢亚诺夫以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戴希牵头,团队成员有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研究助理王志军和瑞士苏黎世联邦技术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助理吴全胜,以及瑞士苏黎世联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生多米尼克・格莱琴。

研究人员称,85年前量子理论刚起步时,物理学家赫尔曼・威尔未能发现这种粒子,是因为它的存在违反了洛伦兹对称的基本原则。

相对量子场理论描绘了我们宇宙中的粒子,该理论结合了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依据这一理论,固体是由原子形成的,原子是由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构成的。因为绝对数量的电子之间互相作用,所以根本不可能利用量子力学理论完全解决固体中多电子运动的难题。

我们关于物质的现有知识都源于一个简化的观点:固体中的电子都被描述成一种特殊的、不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的粒子――准粒;而在等效磁场中,由带电实体创造的叫离子和电子。这些准粒子被称作布洛赫电子,也是费米子。

正如电子是物质宇宙中的一种基本粒子,我们可以将布洛赫电子看作固体中的基本粒子。换言之,对它们自己的基本粒子来说,晶体本身就成了“宇宙”。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物质宇宙”可以承载相对量子场论中的所有粒子,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三种准粒子:狄拉克费米子、马约拉纳费米子和威尔费米子。尽管在长时间的实验中两种粒子还是不见踪影,但是这也为利用相对较低的费用在这些凝聚态晶体中进行小规模实验、模拟量子场理论的某些特定预测开拓了路径。

百奈威说:“如果一个人的想象力能够更进一步,就会想知道那些相对量子场理论尚不知晓的粒子是否可以出现在凝聚态的物体中。”按照这些研究人员的说法,有理由相信这是有可能的。

由量子场理论描述出来的宇宙是受到特定规则集和对称性(即洛伦兹对称)严格约束的,这是高能粒子的特征。然而洛伦兹对称并不适用于凝聚态物体,因为固体中典型电子的运转速度比光速慢很多,这就使凝聚态物体物理学成为低能理论。

索卢亚诺夫说:“可能会有人想,某些物质中的非相对基本粒子是否有可能不符合洛伦兹对称的原则。”

这项研究的成果给了这个问题一个肯定的答案。这项工作开始于2014年11月,当时索卢亚诺夫和戴希正在拜访普林斯顿大学的百奈威,他们的讨论转向了磁场定金属那些前所未有的、奇怪的运转状态(研究结论发表于《自然》杂志2014年第514期,201页至208页)。实验物理学家已经在一些物质中观察到了这种行为,但是还要做很多工作才能确定它的确是跟一种新型粒子联系在一起的。

研究人员发现,虽然相对论只允许存在一种威尔费米子,但是在凝聚态固体中,可能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威尔费米子。标准的I型费米子在零点能下有两种存在状态,这和电子只能高速地向上或者向下旋转相似。这种威尔费米子存在于相对场论中,也是在保持洛伦兹不变性的情况下唯一被允许存在的费米子。

新近预测出的Ⅱ型威尔费米子在零点能下有一个热力动力学数量的存在状态。它有费米面。它的费米面其实是外来的,在费米面中,它和触点一起出现在电子和电洞口袋之间,赋予Ⅱ型威尔费米子一种有限密度的状态,也就打破了洛伦兹对称性。

这项发现开启了许多新的方向。大多数正常金属处于磁场中时电阻率都会增大,这个已知的作用也被广泛应用于当代科技。普林斯顿大学和英国皇家物理学会北京分会的两组实验成果显示,如果电场和磁场作用于同一方向,电阻率其实可以减小。这种作用被称为负纵向磁电阻。包含Ⅱ型威尔费米子的物质有着混合的运行状态:若它和磁场方向相同,则和正常金属一样电阻率增大;若方向不同,则可以像在威尔半金属中一样电阻率减小。这也提供了许多潜在的应用于材料研发的可能。

研究人员称:“更引人入胜的是能在其他凝聚态系统中发现更多的基本粒子。还有什么别的粒子隐藏在这些‘物质宇宙’中呢?其实,存在于物质中的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费米子才刚刚开始‘浮出水面’呢!”

延伸阅读

恩利克・费米,美籍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米领导一个研究小组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人类从此迈入原子能时代。

第8篇:量子力学特征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量子物理;物理学史

作者简介:丁艳丽(1979-),女,回族,辽宁辽阳人,沈阳化工大学数理系,讲师;母继荣(1964-),女,河北乐亭人,沈阳化工大学数理系,副教授。(辽宁 沈阳 11014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67-02

量子力学是反映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运动规律的理论。[1]它是20世纪初在大量实验事实和旧量子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微观世界的基础。量子物理和相对论的成就使得物理学从经典物理学发展到现代物理学,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主要基础。量子力学的发现引发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量子物理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科学思维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另外,量子物理是处于发展中的理论,怎样将量子论和广义相对论(引力作用)统一起来仍是困扰人们的问题。“弦理论”的提出使人们看到了希望,通过这部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横、纵向思维和不断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因此,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应适当增加量子物理的教学内容。由于量子物理里好多概念、思想和宏观世界里的完全不同,叫人无法理解,以致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玻尔(Niels Bohr)都要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2]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好量子物理呢?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物理学史有利于学生掌握其核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实现启发式教学,而非纯粹的概念和公式的教学。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阐述物理学史在大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非物理专业大学生学习量子物理的需要

即使是物理专业的学生,多数人在学习量子物理时一直如在云里雾里,虽然知道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也知道不确定原理,了解原子的轨道理论,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这一方面是由于量子物理里好多概念、思想和宏观世界里的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掌握量子物理的核心,没有从整体上把握量子物理的基石。一些教材对这部分的介绍也较少。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入量子物理的发展史,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理解量子物理的概念和思想,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场史诗般壮丽的革命,深刻体会量子论的伟大,有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形成。而非物理专业的学生与物理专业的学生相比,在学习量子物理时难度更大。这是由于物理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许多物理专业课,如原子分子物理、物理学史等课程,为量子物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非物理专业的学生没有前期的知识铺垫,对知识的掌握难度增大。如果能适当加入量子发展史的介绍,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这就更突显出物理学史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从整体上介绍量子物理的发展史可以使学生掌握量子物理的核心,从整体上把握量子物理的基石,即波恩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和玻尔的互补原理。[2]这三大核心原理中,前两者摧毁了经典世界的因果性理论,互补原理和不确定原理又合力捣毁了世界的客观性和客观实在性理论。一些实验和理论斗争的介绍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好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大厦已经基本建成,后辈的工作只是做些细枝末节的修补和完善。但当时物理学天空漂浮着两朵小乌云,一朵是“以太的绝对参考系”,另一朵是“黑体辐射的紫外线灾难”。前者导致了相对论的建立,后者导致了量子物理的建立。

对量子物理三大基石的掌握,即波恩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和玻尔的“互补原理”是量子物理的三大支柱。大学所学的量子物理学是基于这三个支柱的。这就像数学中的公理一样,对于大学生而言不能去讨论为什么,只能是是什么。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大学物理的量子部分教学不同于物理专业学生的量子物理教学。大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观等素质教育,重在方法而非纯理论教学。因此,大学物理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科研探索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量子物理发展史的介绍和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培养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物理学史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如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持续了300年,光的波动理论和微粒理论艰苦卓绝地斗争了300年。量子论就是在这种斗争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菲涅尔的圆盘衍射等实验形象的描述可使学生体会到光的波动性;而光电效应实验、康普顿的X射线散射实验等实验的介绍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光的粒子性;德布罗意电子波及实物粒子波理论的介绍及戴维逊和革末关于电子的实验,电子通过镍块时展现了X射线衍射图案,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由此人们认识到了光及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这部分的教学可使学生领悟到看似毫不相干的量实际上存在着深刻的联系,波动性和粒子性原来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就像漫画中教皇善与恶的两面,虽然在每个确定的时刻只有一面能够体现出来,但它们确实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从中学生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人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这部分历史的简单介绍还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长期的斗争过程。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实验的描述或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演示实验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对康普顿实验的讲解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康普顿的分析过程,而非纯理论上的推导分析。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被自由电子散射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散射出来的X射线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和原来的入射射线波长相同,而另一部分却比原来的射线波长要长,具体的大小和散射角存在着函数关系。如果运用通常的波动理论,散射应该不会改变入射光的波长才对。但是怎么解释多出来的那一部分波长变长的射线呢?康普顿苦苦思索,试图从经典理论中寻找答案,却撞得头破血流。终于有一天,他作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引入光量子的假设,把X射线看作能量为hν的光子束的集合。这个假定马上让他看到了曙光,眼前豁然开朗:那一部分波长变长的射线是因为光子和电子碰撞所引起的。光子像普通的小球那样,不仅带有能量,还具有动量。当它和电子相撞,便将自己的能量交换一部分给电子。这样一来,光子的能量下降,根据公式E=hν,E下降导致ν下降,频率变小,便是波长变大。这样,X射线被自由电子散射的问题得到完美的解决。然后再进行理论推导,根据动量和能量守恒解决该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印象深刻,还锻炼了物理思维能力。

3.求实精神的培养

通过大学物理量子史部分的教学,介绍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4.科学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融入量子发展史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思维能力。如玻尔的互补原理的提出过程。当海森堡完成“不确定原理”后向玻尔请教,两人就“不确定原理”是从粒子性而来还是波动性而来展开了论战,从而提出了互补原理:波和粒子在同一时刻是互斥的,但它们却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统一在一起,作为电子的两面性被纳入一个整体概念中。这就是玻尔的“互补原理”。它连同波恩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共同构成了量子论“哥本哈根解释”的核心,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人们对于整个宇宙的终极认识。讲解过程中应形象生动地描述海森堡和玻尔的讨论过程及他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培养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思维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科学分析能力。如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的提出过程就借助了思维实验及1935年爱因斯坦提出EPR思维实验等。[3]

5.创新意识的培养

通过学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量子物理的发展史以及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以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如普朗克能量子假设的提出体现了敢于向旧观念、权威学家挑战的精神。而创新意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的。

6.科学美感的培养

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例,描述麦氏方程所表现出的深刻、对称、优美,使得每一个科学家都陶醉在其中,玻尔兹曼情不自禁地引用歌德的诗句“难道是上帝写的这些吗?”描述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美。[2]一直到今天,麦氏方程组仍然被公认为科学美的典范。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为它的魅力折服,并受它深深的影响,有着对于科学美的坚定信仰,甚至认为:对于一个科学理论来说,简洁优美要比实验数据的准确来得更为重要。依此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所具有的明快简洁、均衡对称、奇异相对、和谐统一等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观,使学生学会用美学的观点欣赏和发掘科学的内在规律,逐步增强认识和掌握自然科学规律的能力。

7.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物理学在追求着大统一。许多科学家献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比如弦理论的提出。讲述其发展过程可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科学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到今天,是建立在前人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的。牛顿都说:“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以史为鉴,才能少走弯路。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分歧,但也很可能是最难以调和和统一的分歧,即量子物理和引力理论。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前辈所创造的财富,才能找到解决物理大统一的有效道路,才能实现物理学的梦想。这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有可能实现。很多人正在为之不断努力,这也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科学理想。

大学生量子物理的学习需要适当引入物理学史,这既有利于学生学好大学物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分析问题和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求实精神、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探索精神,又有助于启发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曹天元.上帝掷骰子么:量子物理史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第9篇:量子力学特征范文

第谷用毕生精力,在布拉格天文台观测了大量天文数据资料.第谷死后,将这些天文资料都留给了开普勒.你看表格中的数据,是不是有些凌乱?但是开普勒坚信一定可以找到行星运动数值上的简单关系,因为物理学是符合简单美的观念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中.经过多年的艰苦工作,他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其中第三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T2=D3(式中T代表行星绕太阳一周经过的时间,即公转周期,D代表行星离开太阳的距离).当你从如此凌乱无序的数据中发现如此简洁的公式,使繁星浩淼的宇宙顿时变得清晰时,象这种“哲学领悟、物理直觉和数学技巧最惊人的组合”的公式,难道你还没有体验到它的简单美吗?

如果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是9.8米/秒2,而是一个随时变化的数值,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怎么样呢?一会儿脚被大地粘住,挪动不得;一会儿又捷步如飞,想停也停不下来;说不定什么时候,漫天飞舞的树叶真的像铅球砸破了你的脑门.果真如此的话,人们的生存就成了问题.然而这样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在是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约等于9.8米/秒2.显然9.8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了,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让人觉得奇妙与神秘.其实,物理常数也是开启自然规律的钥匙,如万有引力是经典物理的标志;普朗克常数是量子物理的符号,等等.

是的,物理中的每一条定理、定律或公式,甚至一个常数,虽然形式极其简单,但让人一看就能领会其中的内涵,便能体会到其中的简洁美.因为科学家们似乎总是用周围浓缩的公式和定理来表现他们高水平的美感的.难怪阿基米德发现鉴别皇冠是否掺假的方法时,竟然着身子跳出浴盆.因为他沉浸在科学的发现之中,体验到物理中的美.

对称总是和美联系在一起的.杨振宁在诺贝尔物理奖获奖演说中也深感对对称力量的钦佩.事实上,自然原则的内在对称性成为一个具有规范意义的美学标准.你看平面镜中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万有引力与库仑定律在形式上对称,而麦克斯韦方程组更是自然科学美的力作,美学上真正完美的对称科学作品.象这样形式上对称的物理客体或物理原理是无法统计的,其对称之美也是无法用语言能表述到位的.

抽象对称性在科学研究中更为普遍与重要.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可以转变为磁.在对称性思想的指引下,英国年轻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既然电可以转化为磁,那么磁也一定可以转化为电.随后他开始了长达10年的艰辛工作,并在1831年验证了他自己的天才预言,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成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也为后来发明发电机,使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从化石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当法拉第在皇家协会展示他的发电机时,一位贵妇人问:“这玩意儿能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回答:“你不应当问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出息,谁能料到他长大后会怎么样?”如此巧妙的回答,实在对科学的宁馨儿的由衷赞美,也是对自然界内在和谐的崇高礼赞.

数学对称性又称数学变换不变性,其基本思想是,每一个变换不变性都包含不变量和变换式两个要素.这里的不变量泛指在变换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物理定律等.如牛顿定律在伽俐略变换中具有不变性.从牛顿到爱因斯坦都认为物理学的理论对于空间-时间变换必须是不变的.洛仑兹变换的不变性导致统计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空间变换的不变性导致广义相对论.

狄拉克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当时提出了一个描写电子运动的方程,这个方程形式上对称、优美,并和实验结果非常符合.但是方程的对称却带来了一个当时令人意外的情形:原子中正负电荷间存在着一个与核外电子的质量、电量相等而电性却相反的“正电子”.如果坚持这个方程就必须承认这个当时看来子乌虚有的“正电子”的存在,必然会遭到许多物理学家的反对.是放弃还是坚持?狄拉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几年后,实验证实了“正电子”的存在,并完全符合狄拉克的预言.

千姿百态的自然是普遍联系的,反映物质世界的物理规律也是丰富多彩、和谐统一的.物理学中各种理论内部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现象、概念与规律等却是互相矛盾的,表现出自洽和谐美.物理高级理论对低级理论的包含,或者说低级理论与高级理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结论一致,比如当物质的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相对论力学就还原为牛顿经典力学.而当h O 时量子力学就回到了经典力学,物理就表现出对应和谐美.量子力学是通过两条途径发展起来的,一条是在玻尔思想的影响下,把微观过程当作粒子来处理,描绘出一幅以粒子性为根本特征的图象;另一条是在爱因斯坦思想影响下建立的以波动性为核心特征的理论,描绘出了以波动性为特征的物理图象,这两种表述都能从某个方面说明粒子的特征,但是却互不包含,而量子力学理论诠释的关键在于把彼此排斥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两种描述协调起来,用粒子和它出现的概率来描述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将互补又互斥的物理规律统一起来,表现出物理学的互补和谐美.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