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第1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1.想象力的概念及分类

想象是人脑对以后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根据想象的内容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想象力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按照可实现程度不同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

2.想象力的作用

2.1有助于数学学习

想象力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对于数学概念、空间只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推导规则。这些对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现实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2.2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2.3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校园氛围,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使教师和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质的飞跃。

3.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3.1想象中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多,从简单复制到独特创造;从具体直观到逻辑概括。

3.2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会由原来的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为有意注意占主导。

3.3想象符合客观现实。小学生中低年级的学生的想象常常会现实,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增多、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会符合客观现实。

3.4幻想的丰富性。小学生的幻想会逐步由肤浅到深刻、单一到丰富的发展。

4.培养学生想象力方法

4.1教材方面

4.1.1“读教材,想画面”。通过以读教材、积累教材为出发点,让学生心中的想象充分发挥。

4.1.3通过看图,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人的大脑思维是由外界信息的不断刺激而活跃起来的,而外界信息的获得要不断地学会仔细观察,观察是通往想象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画,培养想象力。

4.2家长方面

4.2.1续写故事,让孩子续写故事,或者讲故事结局改编。

4.2.2平时善于假设情境,巧妙提问。

4.2.3比较差别,在生活的情境中,拿具体事物作比,让孩子观察、发现并找出其差别。

4.3教师方面

4.3.1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想象的客观环境,包括课内的与课外的。课内环境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愉悦、有趣、轻松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课外环境则要求学生生活在蓬勃发展、健康向上的的环境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受到快乐和幸福,随之而来的是身心健康,视野开阔。

4.3.2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教师在上课期间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想象,不要把每堂课的内容排得过满,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想象,否则便可能使学生养成惰性,形成光听不想的坏习惯。所谓的空间,指教师提出的需学生想象的问题在课堂上完不成,就布置到课外,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4.3.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质疑,也是培养想象力的途径之一。

首先,教师应该有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有自己的观点,敢于提问题,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提问题的自由空间。这里所说的问题包括一些异想天开、异类的问题。对于提问题,教师要给予保护,对所提问题不可求全责备,而应鼓励或肯定,科学引导,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

再次,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生提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吃深吃透,要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去想象。

4.3.4引导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常规。突破思维常规往往能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思想,它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的常规,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4.3.5培养学习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时,我以为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平铺直叙,要生动、活泼,充满情感,并配以图片、实物、音乐、语势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觉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4.4在阅读中培养想象力

4.4.1品词析句,展开想象。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4.2感情朗读,训练想象。诵读时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多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培养他们的再造想象能力。

4.4.3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老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老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去,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想象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4.5在作文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立足课文是想象的基础 ,要把想象作文和阅读结合起来。如语文教材中《落花生》一文,让学生从父亲的话中体会花生默默奉献,不夸耀自己的品格,随之引导学生以《蜡烛》进行联想:由蜡烛照亮别人,联想到清洁工、老师的无私奉献。创造假想条件,开阔思路。由已知推未知。如《田忌赛马》让大家推测之后的故事。体验生活是想象的源泉。

第2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音乐创造力 音乐兴趣 教学方法 评价机制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起着德育、智育、体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培养学生创造力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音乐课深受中学生喜爱,它伴随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但传统的音乐课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 有时会忽略音乐课本身所具有的愉悦性、感受性、创造性,导致课堂气氛死板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兴趣能对学生进行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产生积极的动力。学生只有发挥主动性,才能使学生更具有创造性成份,从而主动地获得发展。因此教学内容应丰富多彩,重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亲切、真实而有吸引力,从而引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如:教师拿几件简单的打击[提供写作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乐器,请同学们观察后自己动手做一件打击乐器。课下学生们利用竹茼、竹板、酒瓶、易拉罐等废旧生活用品制作出各种节奏乐器。课上再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创编节奏,边奏边唱,在这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会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创造欲望。

二、培养学生创作节奏的能力

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节奏。所以说,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旋律离开节奏而不成乐谱, 可节奏离旋律仍能存在。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让学生感受节奏, 创作节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 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所学歌曲的节奏进行反复练习, 并让学生讨论每首歌曲的节奏型的构成。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自由拍出节奏, 如: 课

间十分钟轻松愉快的节奏; 假期外出旅游乘做小船享受大自然美景的节奏; 描写广阔大草原骏马奔驰的节奏等, 指导学生把创作的节奏写在黑板上, 并读节奏、划拍、击拍, 然后由每组推选一名音乐骨干, 进行评选最佳节奏谱。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 创作的情绪越来越高, 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和自豪感。

三、培养学生尝试旋律创作

旋律的创作看起来很难, 其实并不难。中学生有了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后, 便可练习作曲, 步骤是根据其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

1 . 过渡性练习:

A、给固定的节奏: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条节奏, 如: X X|XX X |XX XX |X?,让学生根据这一节奏创作旋律。

如: 5 5 |53 5|54 32 |1?。

B、给骨干音:

让学生根据骨干音进行旋律创作。

如教师给1 3 5 ⅰ 四个音, 让学生编曲。学生可编成13 65 |55 ⅰ|等等。这个练习看起来很简单. 但它是旋律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从中初步体会到了调式感,这是乐曲的创作最基础的,也是最难理解的部分。

2 . 有趣味的音乐造句:

这个练习是教师发给学生的一个小乐句,让学生在后面补充一个小乐句,使之成为完整的乐句。如教师给一个乐句: 6 56 |3 53 |2 11 |2 2|, 学生可以创作后面的3 53| 2 13 |1 1|6 -这样就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乐句。这种流畅的旋律其实很简单, 只要学生能创作出来, 我就及时给予鼓励, 以保护学生的创作兴趣。

3. 完整的旋律创造:

此练习在八年级进行比较适合,就是让学生自己创编一条旋律。从节奏到音乐,教师都不给予提示, 可以规定拍号也可以不规定。这个练习最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启发他们的乐感能力, 最后达到创作歌曲的目的。在这个练习中我往往让每位同学都唱一唱自己的作品, 让全体同学听辨评论, 给予修改完善,使单方面的创作, 成为多方位的创造, 并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创作的感想,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音乐创造力都得到发挥和提高。

四、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词

启发联想, 鼓励和引导学生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可以使学生的演唱兴趣大大提高。例如,我在给学生教唱《渴望春天》一课时, 当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你们在春天里还看到了什么美景? 能不能[提供写作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把它编到歌词里面去? ”一个学生在引导下,创编出了非常唯美的歌词,深受全班同学的喜爱。引导学生为歌曲编词, 所选择的歌曲应音乐形象鲜明、具体, 歌词不长, 节奏较为规整。”当学生唱着自己编的新歌词时,感情特别投入, 充满喜悦和成就感。

五、培养学生创新学习,完善创造力的评价机制

评价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价活动,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还可给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以多个角度去审视学生,评价学生,让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教学评价要立足于教学过程本身,不要带有过于功利的思想,要以能否自然地激发和满足学生本身的创造欲望,能否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地发展创造能力的空间为尺度。将学生评价的重点放在创造思维、创造能力、音乐表现力和欣赏力上。将学生的创作活动融进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作结果也许是幼稚的、不成熟的、甚至是不符合创作规律的,但只要学生进入了创作状态,我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音乐创造思维,提高其音乐创造能力。总之,在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

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起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就必须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师生之间就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和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相信通过这些方面的改进,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显莲.《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探索.2004(2).

第3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学习数理化等理科方面知识需要学生具有总结规律和严谨的逻辑思考能力,如果学生具有较高的抽象思考的能力,则对以后的工作会非常的有帮助。加强学生抽象思考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时期就是高中,学习物理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抽象思维的过程,所以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着重提高学生抽象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对学生加以“内化”, 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讲,认知体系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顺应”与“同化”。学习的类别为“意义学习”,意思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明白每个符号的意义,同时能够运用自如,增强能力,开发智力。从本质上讲,学生的认知体系与符号象征的新知识组成了非人为但真实的关系,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学习的方法为“接受学习”,意思是将知识在学生学习时以定理方式表现,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即“内化”,这样才能汲取更多的知识。

(1)结合感官、能力与知识。讲解基础知识点时要全面,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加稳固,运用更加灵活。例如,老师讲“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这一知识点时,若不将“相对”的意义讲解清楚,做练习题进行训练的过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判断错误滑动摩擦力方向;增强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为了增加每堂课讲解的知识量,可能会讲解得过多,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没有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致使学生思考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2)应该合理的创造学习物理的场景,比如进行各种各样的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自主实验,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若只是对物理知识进行死板的讲述,会让学生不能融入到物理的学习当中,同时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减弱。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物理场景,让学生能够大胆设想、充分的提问、全面的沟通,进行教学时,老师应该合理、系统、科学的讲解,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本身特点,进行合适学生学习的教导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充分表现出技术与知识、方式与过程、价值观念与感性思维的立体式教学。

二、通过学习的目的性及引导性,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要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到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以及思考的方式与种类。让学生自觉的依照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刻、判断的准确、推理的合适、论证的得当,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的质量。这为高质量的思考打下了基础。

在高中所学习的科目之中,物理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高校所拥有的物理性专业占得比重也非常大,这对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难学的物理课程让很多学生止步。分析高中的物理教学,一般教学的起点都非常的高,想加快学习的步伐使学生感到吃力。在高一时期学习物理要先准确的指导学生由初中的思维跨越到高中学习的思维模式,然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再依据学生自身的具体条件进行逐步的提升。比如,教授“力的正交分解”这个最基础的物理运用方法时就应该一步一步的慢慢渗透,渐渐的提高。这不但延呈着认知的规律,还不会由于知识的抽象以及计算的复杂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厌烦情绪,降低学习知识的难度,为学生减少压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但是可以进行后天的培养。学习高中物理,不但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还需要学生有打破传统思维束缚的能力,全面的挖掘自身的创造性与直觉性的思维,加强抽象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最基本的部分就是直觉思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物理学家就是为了发掘那些最基本最普遍的定律,世界的系统就是通过这些简单的定律组建起来的。要拥有这些定律,不能通过逻辑的思考,只能使用经验产生的共鸣作为发现定律的直觉,才可以拥有这些定律。”使用直觉思维进行探索:猜想、跨越、全面,以知识系统为基本,直截的快速的了解。而且,对那些感到学习物理难度非常大的学生,应该增加课外的指导,去除掉学生思维以及心理方面的阻碍,跟上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脚步。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总结出以下观点,进行高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物理这门学科的思维方式与学生的思考特点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的、有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若学生具有较强抽象的、有逻辑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则在各个方面的任何能力都会比普通人更强。

参考文献:

第4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想象力 培养方法

想象力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因此,想象力就是创造力的萌芽。在某种程度上说,想象力就是创造力的直接体现。的确,如果没有想象力,人类就不会有任何发展与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必须体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以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实际有效的想象力。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有如下认识。

一、首先要让学生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

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就具备了想象力和一定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是教师在实际教书育人工作中随时随处都应该努力做到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比较单纯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改“单纯”为“复杂”,词句结合,句段互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从而把僵硬的书本知识融入鲜活的实际生活之中。还有一点就是,教师要懂得并善于帮助学生激发观察的兴趣,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的入门方法,告诉学生在观察中如何避免错觉干扰,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多种爱好,完善学生的个性,开阔学生的思路,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想象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想象世界,调动学生的兴趣,掀起英语学习的。

常布置一些看图说话或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非常有益。可以通过知识积累,丰富学生对事物观察的表象。心理学家认为:“表象指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而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因此知识积累和经验价值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表象的多寡。表象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其想象开阔、深刻。一般来说,想象开阔、深刻的学生,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必然高,学习成绩同样也令人满意。

三、培养学生利用每一次的机会,抓住每一次的机会,敢于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里对记忆的表现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果教师依然采取过去的方式教学,就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因而,转变教学方式,跟上时代潮流,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在教师带头转变思想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先进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目的,提倡学生对书本提出质疑和对超越教师的知识水平。对于具备创造想象力的学生,要表示认同和赞赏;对学生积极的和富有个性的理解,要及时给予肯定。

四、利用课本设计环节、读中巧问,进行想象力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巧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感知过程,突破被动,进入所学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从阅读中获得乐趣”的目的。应该看到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语言始终都在指导和改进着形象形成的过程。有了丰富的表象,还须借助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所以在让学生回答一般问句时,要求学生在做肯定或否定回答时,须附上一个与他人不同的句子。这样做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大胆想象,得出极富生活气息的回答。

五、采取创造性复述课文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般说来,要在学生基本把握了课文主旨的基础上,通过变换人称、改变文体(如将短文改成对话)或充当不同角色等方式,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大胆的、合乎情理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通常情况下,想象力越丰富,思维就越发达,而发达的思维可以使人反应迅速。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训练了语言的“即时”组织能力,让学生在敏捷的回答、完美的复述之后,感受成功的喜悦,以此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就是说,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使学生的英语成绩或水平大大提高,学习英语的信心大大增强,这反过来又会鼓励学生发展想象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六、在英语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5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 机械制图 空间想象力 启发式教育

机械制图这一学科的学习目标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空间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绘制图样及辨识和读取图样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这门课,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工作。什么是空间想象力,它指的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分布仔细的观察、分析及抽象思维的一种本领。这种能力的主要表现是可以很好地在大脑中组建研究对象的空间结构及分布,而且可以按照对实物的操作,在大脑中展开相应的思考。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机械制图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一、使用语言直观法

机械制图是一门工程语言,机械制图老师上课中就利用形象的语言来阐述工程语言。机械制图这门课中很多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假如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授课,课堂上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而且不好理解,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因此,老师应该把机械制图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事物相融合,把工程语言进行直观化,借助生活中普遍的现象来描述机械制图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投影法的概念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阳光或者是灯光照射物体形成影子的现象来讲解,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投影法的概念。老师还可以借助一些通俗易懂的实物来讲解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基本视图的时候,可以把教室的4面墙、天花板以及地面看成是空间的6个投影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视图的概念。总的来说,使用语言直观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制图概念,提升教学的质量,帮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利用启发式的教育,把学生作为主体

机械制图中不仅概念特别的多,要求的规范及标准也特别的多,假如老师只是在课堂是使用满堂灌的授课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并且也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目标。因此,应该综合的考虑机械制图的特征,使用启发式的教育,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正确的想象,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探索,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目标。

《学记》的作者曾经说过,“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提倡启发式教育,启发学生,指引学生,但是不可以干预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要严格的要求,可是不可以给学生太大的压力;指引学生学习,但是不能为他们作决定。启发式教育的重心是要启发思想,培养及拓展学生的智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机械制图中使用启发式教育最关键的就是启迪学生思维,指引学生正确的想象。

比如,在学习三视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画出二视图,使学生按照二视图进行想象,找出这个二视图的真实物体结构,然后根据真实物体画出第三视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动手,独立的思考,然后老师指引学生明白二视图无法正确的描述真实物体的结构。如此既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还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启发式教育中,老师起到指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体,所以,老师应该先弄明白教材,认真地备课,这样才可以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上课时,老师借助问题,指引学生想象,要不吝啬赞美及鼓励,还有,学生在讨论及辩论之后,老师要给出正确的总结,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讨论及学习,掌握机械制图的原理。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

老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升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推动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多媒体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可以活跃上课气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借助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图像进行直观化、形象化,可以有助于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例如,学习运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的三视图的时候,可以借助录音、视频,把形体分析法与画物体的三视图的步骤相结合,将物体的分解借助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一览无余。另外,机械制图的知识点特别的多,但是时间很少,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展课时容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做好起步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克服害怕困难的思想

对中职技校的学生来讲,《机械制图》是一门新的课程,在第一学期开始进修。学生从初中刚上来,完全没有机械制图的底子,对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及内容也完全不熟悉,所以会产生害怕困难的思想,阻碍学习。所以,老师在刚开始上课时,就要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及知识展开教学,努力避开专业性很强的名词术语。应该提高直观性,全面的借助挂图、模型及实物等对象开展授课。老师应该尽量多演示,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困难的心理,激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进而使学生有信心学好机械制图。[2]

五、借助实物开展教学

实物教学主要就是在课堂上借助模型、实物及挂图等直观的东西来讲授抽象的机械制图,指引学生借助投影原理来了解实物和图形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形成清楚的印象,进而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剖视图的时候,因为剖视图的类型非常的多,学生要想区别开每个的定义及作用非常的困难,老师应该使用模型,一边讲课,一边演示,进而减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其更有自信学好机械制图。在学习零件图的时候,可以借助挂图或者是模型、实物等,达到平面和空间之间的转化,进而帮助学生深入的学习机械制图,培养空间想象力。

为了充分的借助实物展开教学,学校还可以成立实物展示室,强化学生对三维实物的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老师可以分章节的让学生去参观,对那些空间想象能力不好的学生可以多让他们来参观,重点对其进行教育,帮助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可以实施很多中方法、策略,在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而且很有效。当然,空间想象力无法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的提升,但是老师可以按照科学有效的方法慢慢的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也可以在学习基本知识及理论的前提下尽量的多看、多花、多想及多练习。

参考文献:

第6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一、兴趣

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事物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换言之,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才能创作出更具艺术特色的作品。例如初中教材《我的故事》一课,要想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情境中来,就必需通过给学生看一些耳熟能详的卡通人物或播放大家普遍喜欢的动画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可以顺利地展开一堂别开生面的绘画课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学生,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其产生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们还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美术教学的时代要求,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浓厚兴趣。

二、想象力

想象是以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非常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就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神奇的想象,挖掘这一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捕上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南此可见,想象力对一个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经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例如在读到一首美妙的诗词后,他们不仅能从诗句中感受到生动的场景,而且可以扩大他们的联想范围,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使他们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感情得以升华。

在美术教学中,依葫芦画瓢只会扼杀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南于学生长时间的临摹,致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想像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了概念。所以当真正让他们展开想象自南创作的时候,脑子会一片空白无从下手。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把学生变成墨守成规,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让其学习教材内容而忽视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而我们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让学生们的想象力尽可能地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他们的创造热情,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

三、刨新思维

通过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实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实践又是美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创新思维的萌发,都是大量的实践活动在人脑中形成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也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通过获取外界较多的美好事物,经过大脑进行艺术概括,取精去糟,创造出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上老师也要尽可能多地给同学们提供自主动手动脑展示才能的机会,其问学生不仅是动手制作,更能动脑构思和立意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更培养了创新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们的想法和创新意识,表扬学生作品中的创新成分,让他们明白创造的重要性,并能朝着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例如初中教材《缤纷家用电器》一课,我们首先让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去编织自己心目中的家用电器,然后调动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动手实践制作出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家用电器。最后一定要对有奇思妙想和有创意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调动了课堂积极性,更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当然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和教学中的青春活力。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总之,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充分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所以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创新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出更多具有想象力和创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在新时代召唤下绽放的未来之花。

第7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27-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活动,况且当前我们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更显重要了。既然如此,怎样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尝试,总结出了一些培养想象力的方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努力:

一、教给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怎样去想,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联想的办法。具体的方法有:

1、相似联想,即由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出发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如由在戈壁滩挺立的白杨树联想到边疆建设者;由凌霜傲雪的梅花联想到顽强不屈的革命者。

2、相关联想,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关联的事物。如由鲜艳的红领巾想到烈士的鲜血,想到革命事业,自己的职责;由种树联想到育人。

3、对比联想,即由事物的特征联想到与其相反的方面。如幸福与苦难,成功与失败,光明与黑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年与自己的童年,小羊的温驯善良与狼的凶残。

4、再造想象,即根据文字语言描述再创造新的形象,如根据古诗画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根据课文《清明上河图》想象其画面等。

把这些联想的方法教给了学生,至少为他们提供了想象的方法与思路。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多的接触是阅读,在课堂上,在课堂外,无处不在。因此,抓住学生在阅读中的想象力的培养机会,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1、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

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2、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如《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中,“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为人们祝福”这句话就是艺术空白点,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启发学生把水泼到老人、青年人、小孩等不同的人身上,会分别祝愿他们什么呢?这样,学生想象的金匣子将很快被打开。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3、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去启发儿童的想象,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

三、利用古诗教学,培养想象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古诗教学的目标是陶治性情和培养想象力。诗歌语言高度精炼的概括与文体跳跃性的特点为学生留一浮想联翩,思维自由驰骋的天地。因此,要掌握古诗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诗的意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想,画一画。如在教学《所见》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补充诗句中的意境:看图想象牧童的面部表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牧童的动作;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读,过听边想象牧童骑牛唱歌的情景。这时,在学生脑海里一个欲捕鸣蝉的牧童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

还可以根据诗意作画,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在理解《所见》前两行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可让学生边读、边想、边作画。根据诗意在想象中作画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功能,通过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来理解课文,让他们学得既实又活。

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写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作文最能激发和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体现其创造力的一种训练方式。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让孩子创造,在观察的基础上,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想象契机,让学生组合成新的形象,学生就能在创造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我班的孩子写《我是一只小小鸟》、《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未来的桥》等想象性作文,创造热情高涨,写得竟不肯搁笔,看他们的习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灵气、悟性和创造力,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第8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想象力 思维方式 创造 美术活动 构思

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想象是美术的重要能力,没有想象,无法进行艺术构思,更无法进行艺术创造。有一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要有相应的教材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特别是启发学生特有的想象力,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想象能力。发散思维就是让思想自由驰骋,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组合,产生出大量可能的答案、设想或方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要培养学生全面地看问题,善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某一个问题。二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要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思维要敏捷、机灵;思路要拓展、开阔;转换角度要迅速、灵活、不拘泥、不死板。三是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经常随时变换。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多样,灵活自如,交替使用,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培养学生的联想性想象能力。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都是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联想思维要遵守三条法则:(1)有接近才能联想。即联想的事物之间必须有某些方面的接近与联系,能在时间或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2)有相似才能联想。即联想事物对大脑产生刺激后,大脑能很快做出反映,回想起与同一刺激或环境相似之经验。(3)有对比才能联想。即大脑能想起与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在艺术的创作的过程中,联想与想象是记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再现。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个设想导致另外一个设想或更多的设想,从而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作品。

3.培养学生的收敛性想象能力。收敛思维就是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将思维集中指向某一中心点,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即从若干种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训练分类能力。告诉学生按不同的标准作多种划分。二是训练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学习鉴别、分析、比较、欣赏某些事物,并逐步提高自身的鉴别与欣赏的能力。三是训练判断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自己下结论的好习惯。四是训练选择能力。收敛思维实际就是作比较、鉴别和选择,一定要使学生学会选择,选择在学习、生活及今后的工作中用途很广。收敛思维的过程实际就是排除、选择的过程。

4.培养学生的灵感性想象能力。创造者对某一既定目标久攻不克之时,偶然受到某种启示而顿开茅塞,从而找到解开关键性问题症结的新思路,使既定目标最终实现,这种思维就是灵感思维。灵感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后天刻苦钻研、勤奋思考的结果,偶然之中存在着必然。“灵感式”的科学发现是“长期积累,偶而得之”。培养学生灵感思维能力,一是要求学生广泛涉猎,蓄势待发,厚积薄发;二是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兴趣要广泛,好奇心要强烈;三是要求学生多思、勤思、善思、巧思;四是要求学生善于联想,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五是要增强敏感性,一旦灵感触发要马上抓住,不失时机地解决长期困惑的问题。

5、培养学生的直觉性想象能力。直觉是指并没经过一步一步的分析和推理,迅速而直接对问题的答案和事物的本质规律作出猜测和判断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确实较难,需要长期努力,逐步积累,循序渐进。直觉思维实际上是逻辑思维的简化和浓缩。因此,要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遇事爱动脑筋,学会快速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较熟悉的事物直接作判断等,应如此训练其直觉思维能力。

6.培养学生的类比性想象能力。类比思维就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某些共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所进行的思维。“类比思维对于创造十分重要”“类似联想支配发明”。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7.培养学生的形象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形象材料和表象,通过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进行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对青少年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和训练形象思维能力,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培养观察力。通过绘画、写作、实验、活动课、观察日记等,丰富表象积累,大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二是培养想象力。在素描、色彩、设计、图形等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科学想象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三是培养空间想象力。在立体几何、素描、速写及创作课中重点突出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能力是人的创造力形成的基础,而中学生又是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说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必须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和积累中学生们的视觉表象;结合具体的教育活动,鼓励和正确引导中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以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龙安.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2]邓福星,程明太. 美术教育学[M]. 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0.

[3]林崇德,傅安球. 学龄前儿童心发展与早期教育\[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4.

第9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一、营造气氛,在教学点滴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为此,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利用上课之前的两三分钟,组织运动,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想象。记得有一次,我只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波浪线,然后问学生:“面对这样的一条波浪线,你能联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让我大开眼界。有的说是美味可口的方便面,有的说是连绵起伏的高山,还有的说是跳跃的浪花,更有学生说是衣服上的拉链……这些丰富的想象真的出乎我的意料,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力。恰如鲁迅先生所言:“孩子是让人敬佩的,他们能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

二、巧妙联想,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国著名学者吴克杨说:“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教师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任,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将想象能力寓于平时的点滴教学中。如我国汉字中表意字很多,在学生了解字义的同时,实际上也是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在教学“沙”字时,我引导学生这样记忆:“沙漠里很少有水。”类似的例子多了,学生自己能举一反三。如教学“甜”字时,学生能想象到“舌头碰到了甘蔗真甜”;学习“梦”字时,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树林下面的晚上可以做个好梦”……这种借助汉字特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方式,既让学生有效识记了生字,理解了字义,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与乐趣。

三、放飞思绪,在词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不能囿于某一单独的活动,教师要创新方法,给学生构建想象能力培养的通道,让学生借助教师搭建的平台,拓展想象空间,培养想象能力。如在教学一年级识字时,我先让小朋友们朗读全文的词语,同时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与这些词语有关联的事物。在他们摇头晃脑地读完后,我启发他们:“各位同学,刚才你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呢?”让人感到惊喜的是,每个小学生都能说出一些。有的说,他自己好像正在公园里玩耍,里面有各种花花绿绿的植物,有小桥流水,大家正在嬉戏;有的说,自己正站在一座大山下,山洞里住着老神仙……虽然,有些想象显得幼稚又可笑,但是,学生的思绪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驰骋,这无疑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四、进入意境,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古诗词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内容丰富,为我们留存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感受诗词中的内在。如对《游子吟》一诗的教学,我通过课件,先指导学生反复吟诵,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诗人外出前看到自己慈祥的母亲正在微弱的灯光下为自己缝制衣服的场景,再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带来直观影像,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震撼,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从而师生共同感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再让学生课后练笔,结合自己情感上的深刻体验,通过语言描写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再如《泊船瓜洲》一诗,我抓住诗中的“绿”字,引导学生想象春姑娘给江南的原野披上绿装,将学生置于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产生内心的深刻体验,从而自主进入诗的意境中,学生对诗中作者流露出的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自然也就容易领会了。

五、拓展文本,在课文领悟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引导学生延伸故事情节,或就课文中某一内容让学生补充,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上册第五课《负荆请罪》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蔺相如和廉颇和好后,面对敌国的挑衅,赵国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策略,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描写。

六、提供素材,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