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范文

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第1篇: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范文

一、增强地理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一支粉笔,一本书”旧的教学模式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做起,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大胆创新、探索,不断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地理学科知识和常规地理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地理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以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常教常新。例如:在讲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中的酸雨时,首先向学生介绍酸雨的形成。来源于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煤和石油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祸首。其危害可举例说明:重庆是我国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城市,那里重工业发达,大气污染严重。加上地形、气候的因素,风速极低,相对浓度大,污染物难以向外扩散。重庆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48亿元。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而且引起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学习化学打下了基础。

二、贴近生活识“地”析“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在好奇心驱动下的探索可以转化为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贴近生活识“地”析“理”。例如:5月24日下午学校操场上形成一股较强的旋风,把地上的灰尘、废纸成漩涡状卷起,当时许多学生兴奋地奔走相告:“龙卷风来了!”有的同学却很疑惑:“这不是龙卷风吧?”对于这种现象是不是龙卷风,同学们已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急于知道龙卷风的成因、特征、多发地点。我及时利用上课时间,结合地理课本“风的形成”这一节提出这一现象,先学习“风的形成原因”,然后把搜集到的有关龙卷风的图片投影给学生看,并给他们提供相关资料。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探究,找到了以下信息:①龙卷风是从天空中积雨云里垂伸下来的一根上粗下细的云管,形似漏斗。②龙卷风风速极大,可达每秒200米,而台风中心最大风速一般为每秒32米。③龙卷风的极大风速会给人类带来极大伤亡。当我提出“今天下午发生在学校操场上的漩涡风是龙卷风吗?”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兴致很高地展开了讨论。有一个同学总结说:“下午发生在学校操场上的漩风不是龙卷风,因为:①当时天空晴朗,没有云;②操场边的小树腰都没弯一下,可见风速不大;③这股风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损失。”这一堂课,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始终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体验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的乐趣。

三、利用纲要信号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地理条件的相互关联性和地理问题的灵活性,使地理教学在训练学生思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纲要信号逐步引导,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结构,对知识体系、层次、脉络从整体上把握全貌。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章节的知识结构,然后相互交流,最后形成一个较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由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结构转为主动地内化知识结构。如在讲“南极洲”一节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高”带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发问:1.“高”说明了南极洲的哪些特征?(纬度度,海拔高)2.在“高”影响下南极洲气温有何特点?(极度严寒)3.寒冷的气候对南极洲的气压有何影响?对降水又有何影响(气压为高气压,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最后总结,南极洲不仅纬度高,海拔高,而且寒冷程度高,风速高。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逐步使学生形成一个有序的、完善的知识结构。

四、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地理科学的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等。同时还有其独到的学法。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地图。有人说“学地理就是学地图”是很有道理的。因此要通过多种学法来充分接触地图、学好用好地图。

第2篇: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范文

虽然在小学时就开始接触地理这门学科,但是高中地理和教学初级的地理内容有所不同,高中地理的教学不但需要学生熟悉基础的地理知识,而且需培养学生的地理答题能力。教育目标要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原因,而不是为了学而学。但是高中地理知识具有抽象性与立体性,进而导致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仍然存在教育瓶颈。很多带有抽象性且很难表达出来的地理知识让教师没有办法展示给学生,在课堂上讲解也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他们需要更加直接的画面帮助理解,重复的知识讲解不会有很大作用。例如计算太阳的高度角、换算精度纬度等,如果仅凭借学生的想象力,则很难对计算公式进行真正的理解与记忆。

二、地图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看图联想的学习习惯

虽然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接触较早,但是在学习难度明显增大的高中地理内容中,还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学习有困难。地理教师应重视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薄弱的现实情况,需要从转变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习惯入手,之后借由现代教学工具的帮助,把抽象性地理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学习语言,促使学生掌握与理解。培养学生看图联想的习惯通常是指学生看见地图就能够想到自身所学的地理知识。学生在进行联想时通常会无意识地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并伴随日常生活使用地图的几率增多,学生也会愈发熟练对地图的应用,最后使学生能够达到教育大纲中要求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地理环境中的地形较为抽象,不易记忆,但是学生可以通过查看地形图了解加深,对环境的差异性与整体性有一个了解,明确自身看图联想的能力。

(二)构建循序渐进的地理知识体系

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不能只依据课程中的教育就可以完成,而是要从学生的课室、课前、课后与考试等各种学习阶段着手,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循序渐进地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因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时,必须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地理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天就能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比如在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提前复习,在大致掌握知识要点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农业领域与类型,在课余时间向学生灌输农业地域的位置选择与农作物种植等,让学生能够在私下交流中自然地学到地理知识。

(三)构建轻松有效的图画课堂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局限在重复讲解教材内容的怪圈中,产生教师熟悉内容而学生一无所知的状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很多难于理解的知识要点,需要依靠教师使用地图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更易接受与理解。在使用地图教学的工具时,教师应怎样应用地图进行正确教学,不但与学生能否深刻理解与记忆相关知识有关联,而且与教师研究自身的教学方法相关。创设轻松有效的图画课堂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也能使教师教学更加有趣与简单。比如在学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时,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地图教学,建立图画课堂,以直观的形象让学生深刻记忆,并通过对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划分,便于学生学习。

(四)营造看图说话的学习氛围

虽然地理是一门带有抽象性的课程,但它和现实贴近还是让很多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综合自身的教育风格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看图说话能够让学生在看到地图时可以做到“心口合一”,让地理学习变成“细雨润无声”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城市与城市化”时,可以营造出看图说话的学习效果,展开地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由发言,讨论城市结构与人口变化,并作出假设,得到良好的地理学习成果。

三、结语

第3篇: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范文

现代地理教育理论认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的核心任务。”地理学科不仅是一门感性知识丰富且重要的学科,而且也是一门理性知识丰富且层次高的学科。现代地理学科重视思维能力,以逻辑思维控制大量的地理素材。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几个方面。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过程,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地理思维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考察地理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揭示出内部联系,从而达到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正如地理新课标所指出的:“在教学中,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思维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它控制和制约着各种能力的发展,指挥和调节各种能力的运用。所以,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广泛的联系性,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按照学科分类,各门学科分别属于自然学科或社会科学两大类别,唯有地理学科跨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综合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诸要素,具有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教育的能力。

二、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可行性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理性认识过程,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离不开思维能力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 理论联系实际,使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

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诱发抽象思维,概括其中的规律,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有利于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结合他们对县城区的了解来阐述,长途汽车站为何要设在城区外缘?县城高级住宅小区分布在城区的哪些位置及影响因素?商业步行街分布及最佳的区位条件是什么?弄清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更能理解有关地理知识和规律。

(二) 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教材的内容有不同的属性,在学习中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采用不同的思维形式。由于中学地理教材是以抽象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材料为主,因此,在思维能力方面,逻辑思维显得尤为突出。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如教材中,大气运动章节中,先是从热力环流这一最基本形式开始,进而学习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知识,其实,我们抓住其本质,进行综合分析或比较,就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这些内容,它们的主线所反应出来的就是:气温影响气压,气压影响风。再如,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测试第40小题第2问“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如果学生平时注重逻辑思维训练,掌握气温、气压、风他们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不难得到正确答案。

(三) 认真剖析教材,培养逆向思维方法

逆向思维是人们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比如学习洞庭湖湿地保护内容时,与教材前面所学我国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人均值仅占世界人均的三分之一;我国粮食产量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什么现在还要进行退田还湖,进行湿地保护?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进行思维,若继续开发洞庭湖区湿地,对这里的环境、生态、以及下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等产生哪些影响。引导分析,特别是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带来的灾难,我们将开发湿地得到的耕地及粮食与洪灾造成的损失相比,学生就不难理解教材内容。利用逆向思维,在地理教材中还有很多知识点可以应用:如地球的运动(自转方向、黄赤交角大小、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水平动物体的偏转等),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保温作用,土地荒漠化的防治等,都可以用逆向思维加以理解。

(四) 注重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

中学地理教材,特别是有关人文地理部分,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在教学中,可以从某一个具体案例,抓住关键点,由一个点或多个点向外发散。如西北地区的教学,抓住关键点―深居内陆距海远,进行发散性思维,进而对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类生产活动、工农业发展、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理解。黄河的治理,抓住一个点―泥沙的治理,分析中游地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黄河干流水利工程建设等。发散思维的运用,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习了西北地区,就不难理解中亚地区,学习了黄河的治理,也就不难理解长江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和三峡工程建设,及具体到我们桃源县山区农业的开发和水土保持。

(五) 激发学习地理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

地理教材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内容丰富多彩,实践性强,这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兴趣是成就事业的沃土,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

第4篇: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 高中 地理教学 思维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就地理教学而言,领会并能独立运用地理知识,形成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发展学习技巧、掌握探索地理知识的方法,创造性地学习;在学生初步具备研究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习新理论、新方法,解决未作结论的地理问题,特别是人地关系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从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与习惯。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有以系统化的地理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为核心,才能得以实现。

一、 新课程环境下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新课程环境下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是目前地理课程目标中核心技能和能力目标培养的关键性环节,高中学生已经从初中少年期主要以具体的形象性思维顺利过渡到高中即青年出气以抽象路基思维能力为主的关键性阶段,我们的新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主要以协调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对接关系,我们在初中阶段性学习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进一步获得有关地理环境本身以及人地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性认知,同时,能够顺利的运用此种原理去分析和阐述我国以及世界各地区的人地关系现状,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等一系列发展性观念理解,如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基本要素,我们应该在问题中深入分析此问题再进一步到最后的解决问题,这都是层层深入的过程。

一个人的思维是建立在感觉、知觉基础之上形成的对事物内容以及本质特征的深入性、创新型的探索性思考,一门学科的思维训练,是指在一门具体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默契的师生互动和交流,而并不只是单方面的传授和吸收,我们应该在结合该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性质的基础之上,遵循科学的思维发展规律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一个创新型的思维训练,这样的思维训练是系统性的,而并非支离破碎的,掌握一门学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对各种创新型的思维形式是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求得进一步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我们当下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自身独特且有效的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有所创新,从而达到最后解决问题的终极目标。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地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判断知识类型,确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思维模式,通过个体和群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学生掌握思维的模式,对于地理学习及其重要,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加强思维模式即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质量。

1.建立联系、学会纵横思维

知识间总有纵向、横向、多向或多层次等多种联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学生建立思维线索。要尽可能运用思维技巧,利用联想把若干地理概念或事物赋予巧妙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理解等。还可采用演示、讨论、竞赛、演讲、自学等,反复训练,逐步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掌握了思维方法,知道如何去想,还要建立思维线索,知道从哪具体去想。

纵向思维就是顺着自己的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连续考虑,探根求源,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连续性地向学生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发展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2.探索问题,激活想象思维

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考虑使其大胆想象,然后对问题做出解答。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激活。例如,在讨论未来的宇宙变化时,有学生说:江山易主,太阳将不再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因为太阳的质量减小,其引力减小,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将会被其它恒星吸引,所以太阳不在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宇宙中将不再有太阳及太阳系存在。有学生说:物以类聚,太阳和太阳系存在。因为是人类把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叫太阳,把人类所在的恒星系统叫太阳系,随着太阳的消失,一定会有新的太阳诞生,就会有新的太阳系存在。

3.运用地图,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可表现在不同的地图上。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能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在专题地图的制作上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4.创设情境,诱发求知欲,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批判性

第5篇: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能力;培养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 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 更要让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

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实践一直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新课改的推行、新教材的应用和新教学理念的推广都意味着广大教师们要积极改变自身观念,充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优质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开发、培养和锻炼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教师要从教材入手,反复推敲,挖掘课程资源,寻找出学生们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总结、提炼,配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做好物尽其用,将这些资源合理穿插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其积极参与,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资源的潜力,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与能动性。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可采取学案法(学生个体案例教学法)对不同的地理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生个体地理水平的测评和调研,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以“导”助教,逐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欢度,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要从传统的地理理论教学中走出来,从抽象化的概念中走出来,创新出一条新路,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学习内涵。比如说学习某区域地质构造时,可让学生建立山体构造模型,这样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地理活动课程中包罗的世间万象。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制作仿真模型,对地理的重视度就会大幅度提升,从而认识自然界规律,解决冰雹雨雪成因等多种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正确把握绘图、填图,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通过对学生绘制教学地图的引导,来提升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这也是提升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绘图、填图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加快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在课堂的教学里,老师通过讲解和绘制,用简单的笔触以及熟练的技巧将简单的图以及示意图绘制出来,也可以让学生跟随老师一同绘制,让学生直接掌握地理事物变化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另外,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地图的范围更大、更广、更多,直观性与针对性可以更强,能提高学生的读图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通过大面积的文字、图片、颜色、动面、影音等方式,加大地图展示的生动化、形象化,通过不同渠道、大容量、高密度来获得地理信息.有效的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发挥出来,将感染力与表现力发挥出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建立正确的读图、学习、用图、填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建立学生读图的良好习惯。

三、整合地理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恩格斯说过:“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思维能力对于地理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要学会将分析的结果彼此联系起来, 对地理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将地理课本中不同篇章的问题整合起来, 让学生进行分析, 甚至还可以将地理课程与历史、文学等其他人文学科整合起来,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 在学习有关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各种地理知识点结合起来, 考察学生的综合 思维能力, 同时 还可以将语文、 历史学科中的相关问题也整合起来, 锻炼学生的思维。比如, 根据赤道、北回归线、北O圈,观察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五带中的哪个带 ? 我国南部属于哪个带?(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南部有少部分属于热带,没有寒带)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这些问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气候、 天气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还回顾了北回归线等地理知识点。再如,“燕山雪花大如席” 这句诗, 你认为这是诗人的夸张还是当地的天气情况的确如此恶劣? 这个问题将地理和文学方面的知识点整合在了一起, 可以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突出“地理味”,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在地图教学中应该从识图开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步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对位置以及相关事项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可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书设计、幻灯、投影、微机等多种手段进行。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仇世明.多元整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J].中国教师,2016-(07).

[2]浅论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历史地理[OL].教育培训专题,2006.

第6篇: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范文

一、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讲,学习本身就是苦差使,只有让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兴趣,学生才能有主动探知的欲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首要任务。

艺术类学生普遍对文化课厌学,在地理教学中如果一味采用灌输方法,学生会对学习地理没了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引人入胜的设问,这些都是兴趣的催化剂。例如在讲《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课时,讲到新疆的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让同学们观察新疆的地形特点是否和新疆的疆字的右半部分有相似处,让来自新疆的几名同学介绍了当地的特产、气候特征,同学们尤其对新疆的各种瓜果感兴趣,提出了新疆的瓜果为什么那么甜?,又如在舞蹈班讲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节时,有五位不同民族的同学,在课上分别着本民族的服装,为同学们表演本民族的舞蹈,讲述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板块运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2008 年 5 月 12 日一场空前的、惨不忍睹的 8 级大地震的场景,同学们就会迫切想知道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进而把学生引入板块运动的地理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用我国的国粹谜语导入新课,也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在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部深入世界最大陆。

二、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创设地理意境

一堂优秀的地理课,尽管教法可以灵活多样,但离不开语言艺术,教师优美、生动、活泼的语言,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优美语言艺术的感召下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忘掉疲倦,快乐学习,并接纳知识。

如适当加上一些趣味语言,如谚语、诗词、成语、歌诀,不但使地理课妙趣横生,满堂生辉,而且能创设地理意境,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听课变为一种享受,事半功倍。例如诗歌的引用,可营造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讲地球运动时应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天气与气候时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词歌赋好比调味剂,使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学生回味无穷。歌曲在课堂中的应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例如讲长江的开发时,同学激情澎湃唱响了《长江之歌》,从歌词中不仅了解到了长江的走向,而且领略到了长江汹涌澎湃的气势,这些趣味语言的运用,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变得有滋有味,容易消化吸收。

三、投入情感,创设成功机会

实践教学中让我深刻体会到,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实任何一堂课都会形成一定的情感场,教师的情感投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只要教师对学生多一点关爱,就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就能点燃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进取的火种,例如班里一位来自新疆的同学,上课总是低着头,老师提问也不举手,在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节课时,特意为这位同学创设了情境,请她为同学们介绍新疆和呼和浩特的时差以及新疆的特产,因为有生活体验,所以该同学终于开口回答问题了。可见教师特殊的情感投入是多么重要。在课上为增加学生参与兴趣,只要同学们能参与课堂的互动,并能积极主动地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使回答的结果不着边际,教师也要首先真诚地肯定他们勤于思考、肯动脑筋的精神。尤其是对后进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偶尔一次的举手,一定要抓住机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老师的关心与鼓励对一个学生来讲非常重要,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抓住第二课堂,提高综合创造力

第7篇: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地理推理能力 归纳 演绎 类比

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推理能力就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得出另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过程的活动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高低最重要的标志。

地理推理能力,是将地理判断以适当的方式联系起来,利用已有地理判断推导出新的地理判断的能力,是地理思维能力中较高层次的主要能力之一。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千变万化,异中有似,似中有异,因此,进行地理推理时要小心谨慎,但又要大胆进行。地理推理能力对于压缩地理记忆的信息量,对于认识大量难以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地理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练习地理推理的机会,并指导学生形成地理推理能力。

一、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归纳能力

地理归纳能力是地理推理能力之一,是从多个地理个别案例中推导出地理一般规律的能力。在教学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都有大量的地理素材、地理案例,单独学习和记忆存在困难,而通过地理归纳,就可轻松应对。

例如,通过田纳西河、长江等河流综合开发的学习,总结归纳,提取共性,上升为一般规律和一般知识结构。流域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区位、流域气候特征、生物资源优势、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概况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各个方面。流域开发建设的具体内容要依据流域的资源特色和流域的生态背景,不同流域的开发建设重点不会完全一致,要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逐步明确流域各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发展有利的因素和产生制约的因素,认识和确定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以及环境整治的对策。这样,不但便于学习内容,而且可以从现象到本质,深化认识。

二、在知识应用中培养演绎推理能力

演绎是与归纳相逆的推理过程,即从一般地理规律推导出个别地理事例的过程。由于地理同类知识的知识点多,加上地理新教材注重演绎式内容体系,地理演绎能力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常用。因而地理知识的恰当合理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例如,从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发展方向(从改进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可以演绎到美国和我国东北、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等。这样,既可避免学生在回答有关农业问题时缺乏答题方向,又可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又如,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其产生的条件为:空气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高温和强光。根据这一基本地理规律,即可推理世界任一城市是否会产生"光化学烟雾"。如伦敦,虽然有严重的空气污染,但缺乏高温和强光条件,就可推知伦敦不会产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再比如江西南昌,在7、8月份常有伏旱天气,易形成高温和强光,如果再有严重的空气污染,就很有可能产生"光化学烟雾"。

三、在新旧知识联系中培养类比推理能力

地理类比能力是地理思维能力中颇有特色的推理能力,是从个别地理事物推知其他个别地理事物的能力。地理类比并不具备充分的推理条件,带有猜想的成分。在没有现成的地理原理可用的情况下,地理类比有时可以推导出地理事实,乃至揭示出地理原理。所以,地理类比虽然不尽可靠,但具有一定的创造功能。在地理教学中应当养成学生正确的类比意识,既敢于进行类比,又注意不造成错误。例如,世界雨都乞拉朋齐位于南亚非沿海地区,而我国的多雨地火烧寮则在台湾岛的近海地区,从表面上看,位置上似无多大相同之处。但从两地雨量极多出发,考虑两地雨水来源,发现都是位于带来水分的气流的迎风坡,且都背靠山地,处于山地抬升气流的部位。由此可见,两地的位置是有相似性的,类比是有事实基础的。这个例子可以鼓励学生反过来从背山迎风的类似位置,通过类比,推导出火烧寮也像乞拉朋齐一样是多雨地。

第8篇: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3—0043—01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与教材内容及专业术语相脱节;在分析问题时经常停留于表面,难以进行深入分析;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安排学生进行自学,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既要认真传授知识,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即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教给学生科学的自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清自学的重要意义,强调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及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并介绍一些成功的自学经验,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学。

然后,选择适当的指导方式,让学生学会自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紧密结合的原则。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这样学生才会乐于自学。

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自学成果总结,肯定学生的自学成绩。指导学生总结自学成果,让他们认识到自学对自身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学习成绩提高的作用,这样会增强学生自学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从而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自学方法

1. “语意式”阅读法 。“语意式”阅读法是指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文。其主要适合于自学课文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晰的章节或段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自学时,要求学生通读课文,首先,要找出知识点,并梳理知识层次。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关键词,并标记疑难问题。最后,做好笔记。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要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

2. “提纲式”阅读法。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为了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自学。其要求教师在课前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阅读提纲,梳理出主要知识点,从而为学生自学指明方向。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自学,首先,学生要依据阅读提纲,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然后,学生应结合自学心得提出各自的见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对教材重、难点理解得更为透彻,掌握得更为牢固。

第9篇: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能力;思维;知识;分析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根据思维的共性,考察地理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达到全面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现象及蕴含于其中的规律,进而认识到这些事物、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能力是发展各种能力的基础,它控制并制约着各种能力的发展,指挥、调节各种能力在实践中的运用。人类一切具有创造意义的实践活动都无非是思维能力在各个领域的一种物化。笔者以地理学科教学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因,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从古至今的终极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教育界大力倡导的使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这种目标的具体化。

一、激发兴趣,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了强烈、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高涨,而且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尊重他们,热爱他们,对他们抱有热情、信任的态度。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要更加地关注。当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对自己真挚的关怀以及殷切的希望时,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受到鼓舞与激励,从而会对教师产生信赖、尊重和爱戴之情。正所谓爱屋及乌,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时,就会对教师所教授的学科产生巨大的兴趣,从而会努力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放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创建一种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愉快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民主,要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在讲中国分区地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大派,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然后进行讨论和研究。然后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每一个组派一个代表发言,说一下自己小组所代表的区域的发展优势,并且指出对方小组所代表的区域的发展局限性,在发言的过程中,小组中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这样,课堂氛围就会被激活,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敏捷,潜力也发挥出来。

二、通过引导学生转换问题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问题对学生的启发性和引导性,所设置的问题要能使学生学会知识,能够运用知识,举一反三。教师应切忌使学生对问题不甚了解,浅尝则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问题变形后,就会变得不知所措。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改变问题的形式,从问题的不同层面或者转变不同的形式进行讲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和深刻性。例如,在教学关于森林资源的内容时,大多数的学生只是简单地将森林作为自然资源对待,而忽视了森林作为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森林作为自然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而且还要使他们明白在调节气候、保护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动手,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探究性

地理教学如果只凭教师的语言和书上的文字,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难以深化,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讲气温和降水时,我们叫学生拿温度计进行测试,讲中国地理时,可以叫学生动手画中国地图,在画的过程中思考各省的形状像什么?这样既活跃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地理思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情绪环境。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少了在课堂中的约束和拘谨,更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能够更好地独立发展,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去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未涉及的奥秘。

四、创新提问,利用感性材料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首先,在地理教学中提问很重要,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要新颖,因为初中生对新奇的事情才会感兴趣,这样才会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想,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去思考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于疑难处质疑”“于无疑处质疑”“于核心处质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从而激活他们的地理思维。如我在导入樱花之国日本时,我借用朱自清的几句话慢慢地导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花、梨花、樱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样通过春天引出樱花,一说到樱花的美丽和绚烂学生们就很兴奋和激动,从而导出樱花之国日本。另一方面,我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如在讲亚洲的河流时,我先问亚洲的地形怎么样?地势怎么样?降水怎么样?然后再过渡到河流的特征。这样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五、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则学生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教师可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