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

第1篇: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

关键词:短腿现象;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目前高考全国卷理综卷总分值300分中生物学科占90分,但由于初中生物不作为中考必考科目,同时生物在高考中的分值跟化学、物理仍有差距,部分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不够重视,学科短腿现象严重。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后,不少学生找到了新的起点和希望,但由于前期生物基础薄弱导致部分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短期内提高生物成绩仍有困难。因此,找到学生生物基础薄弱的成因,结合行之有效的教学应对策略,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生物的信心,让学生免受生物偏科导致的高考落榜是目前高三生物老师亟待解决的确实问题。

一、高三学生生物基础薄弱的成因分析

高三学生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生物课程学习,对生物学科的态度已经相对稳固,部分学生由于前期对生物学科重视度不够,模拟考试中生物失分现象严重。笔者对自己所带高三年级理科生物成绩50分以下学生在生物学习状况、学习情趣等方面开展了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对高三学生生物基础薄弱的成因总结如下:

1.学生自身方面原因。

通过对本年级学生调查发现不少学生把初中阶段对生物重视程度不够的固有态度带进了高中阶段,导致生物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积极,从而影响高一、高二生物课程的学习,基础知识不牢固。另进入高三后,快节奏的学习氛围及高考的压力使得部分学生心理异常敏感,表现为耐挫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因中间某个环节未学好或者某次生物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彻底丧失信心,一蹶不振的同学不在少数。还有部分学生进入一轮复习后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动机,但由于对生物学学习方法的认识偏差,导致功亏一篑。他们错误的认为生物只要肯记肯背就能拿高分,一旦发现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达不到预期结果时,就会导致本来想学好生物学的动机逐渐减弱,这个时候就会对生物学习表现出烦躁的情绪甚至冷漠。

学习能力差也是学生基础薄弱的重要原因,这部分学生大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性,性情浮躁,独立思考及自我学习和检查的能力都有很大欠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倾向,难以沉下心来刻苦钻研,对遇到的生物学问题很少主动找出错误的原因。(见表1)

2.教师方面原因。

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在教学观、教学方法及师生感情交流方面。目前在教学上比较显著的特点表现为:教师大多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没有体现出差异性教学,一视同仁。基础薄弱生接受知识本来就难,日积月累,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为他们生物学习的障碍。其次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乏味,过分强调知识讲授,而忽略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基础薄弱生在生物学习中往往存在自卑甚至厌恶心理,因而对教师的态度会比较敏感,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对学生缺少爱的表示,这样学生会因自己未受到重视而把不良的情绪带进课堂,破坏课堂纪律,慢慢的由不喜欢老师发展到对生物学科的淡漠。

二、针对高三生物基础薄弱生的应对策略

1.打破学生固有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自觉性。

在教学过程之初教师就应把高考中生物所占的比重向同学们作以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学的重要性。其次可以结合往年高考实例,列举一些因为生物偏科导致高考失利的学生情况或者因生物成绩突出高考表现突出的学生情况,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初中带过来的固有的认为生物学不重要、是副科的态度是错误的,进而切实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和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丰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共同努力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双向活动过程。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反复研究实践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直观的教具创设情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课堂化呆板、无趣为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新鲜、轻松、欢快,从而学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利用生物科学史结合生物学解题教学锻炼学生的耐挫力,提高自信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科学发展史中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的科学家们的探究科学历程的实例,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学的两大定律、沃森、可立克构建DNA双螺旋模型,达尔文进化论的完成过程中的遭遇的艰难险阻、挫折心酸唤起那些意志薄弱、稍有不顺便垂头丧气,灰心失望的学生。

“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基础薄弱生对生物学中的计算题往往较头疼,见到此类题目明显表现出胆怯,缺乏战胜自我的意志和信心。为此笔者设计了若干层次性分明的题目,鼓励学生层层递进,各个击破,最终学生信心倍增,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4.打破师生感情障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具备良好学习情绪的重要条件。高三学生已渐渐步入成年,更加重视教师对自身的态度和评价,如果他经常感受到教师对她的关怀和注意,就会心情愉悦,充满学习的信心。反之,如果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就会产生自卑甚至焦虑的情绪,更有甚者会因为老师的训斥和嫌弃而产生对抗情绪,进而因不喜欢教师而迁移到不喜欢这位教师所带的课程。因而,对待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师不应该采用冷漠甚至粗暴的方法,而是要设法跟学生做朋友,通过耐心交流,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真正关心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总之,面对生物基础薄弱的高三学生,每个生物教师都应该多思考、少抱怨,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应对策略,改变学生对生物不重视的固有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奕乾,孔克勤. 个性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84-86.

第2篇: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

关键词:电化教学 课堂 运用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教学,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生物课堂电化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正确合理地使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以往的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生物教师在运用电教媒体时,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至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法不得当、不注重教学实效、为电教而电教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缺乏必要的研究,为此,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生物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整体考虑课堂电化教学的总目标

课堂电化教学设计从属于教学设计,但与常规教学设计又有所不同,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介入了电教媒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从整体上考虑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

最优化教学其实是教师所期望的一个理想目标,生物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并不一定都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也是相对而言的。要实现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的目标,是有一定条件的。

首先,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能力等。因为课堂电化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否则就难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

其次,课堂电化教学也不是每堂课都能进行的,因为中学生物学科配套的音像教材,并不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配有的。因此是否进行电化教学,这就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定。教师在进行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时,无论选择哪些教学媒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如果不从整体上去考虑,而是从局部去考虑,那么就较难取得最优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把人类学习分为3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生物学科也同样包括这3个领域,由于《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只规定了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比较忽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课堂电化教学设计时,教师如何来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呢?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

首先,教师应处理好《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与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科教学目标是宏观的教学目标,它“统帅”章节教学目标;而章节教学目标是微观的教学目标,它受宏观教学目标的制约。生物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章节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础。

其次,教师应处理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等级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章节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教师在确定实际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认真加以分析,不能机械地照搬。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媒体的选择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的程序与方法、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等。教师制定的教学策略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所以教学策略的制定是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制定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制定,尽可能地发挥电教媒体的技术优势,并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在规定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生物课堂教学的设计来说,教学策略的制定主要是指:对电教媒体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点的确定,对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时机的确定。例如,教师在设计初中生物《绪论》一课教学策略过程中,如果打算选择传统教学媒体,那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一般可能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其教学效果可能不一定理想:如果打算适当选用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电教媒体,那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对原来的讲授法及教学程序就要作相应的改变。

第3篇: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

1.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影响

从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同步进行的,在某些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以科学素养考查为主要目标的试题,诸如实验设计与分析,信息的获取、处理、转换与表达等类型的试题,已成为高考的主要题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素养提高为核心任务的教学,同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分析思考其原理(科学),探讨其应用(社会),这样不仅能很好地体现当前教学改革中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关注,使学生掌握学习相关内容的方法与途径,还能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对于培养应试能力也是十分有效的。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学生素养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关系。

2.教学方法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影响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更加广泛地出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这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都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不能解决另一些问题,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因此,要建立生物学科高效课堂,就必须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比如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时,可以使用引导发现法;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要进行多向信息交流,可以使用讨论法;对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使用自学辅导法;在以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堂上,应该使用讲解法。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某些研究课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但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有效的。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在积极地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是高效的。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和组合。

3.教学手段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影响

对一些经典试题一开始便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失去了发现错误的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一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学生的实验就会成为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二、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教研

课题要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教研组的作用之一是组织生物教师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科研,使生物教师掌握有生物学科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我们学校生物教研组在2013~2017年五年发展规划中的教学研究活动,包括10项教研课题。

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2.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3.如何构建师生互动的生物课堂。

4.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

5.高二生物的有效备考。

6.高考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7.合理应用记忆规律,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8.从反思中收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提高生物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策略。

10.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三、教研组在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第4篇: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5.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生物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而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遵循生物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中学生 80%以上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于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教学内容繁杂,“四会三会”等目标不明确,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无的放矢。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和完成。新的《生物学》对基础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生物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求知、思维、选择、审美、健体,具有终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掉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生物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耐心地向学生“导”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最佳记忆诀窍。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了自信,怀着成功感,激发了浓厚的热情,消除生物学习中的畏怯心理。

第5篇: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学生 生物课堂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68

育人工作不仅仅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挥洒汗水的工作,也是一项能够充分的发挥教师的智慧的工作。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密切结合起来并经常性的进行思考,进而对整个教学情况有更加准确的把握。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对与生物课堂教学相关的多个因素进行思考,进而从多个角度全面把握实际的教学状况。

一、思考学生

没有学生自然就很难组成课堂,因此,教师思考生物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思考因素就是学生。教师在思考自己的教育对象时,也应该选取不同的思考方向,这样不仅思考的问题更具针对性,而且也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思考工作。本人一向对育人对象――学生,高度关注,在对生物课堂上的学生进行思考时,往往把握好以下几个方向:

(一)思考学生对生物知识点把握的实际情况

对于生物教师而言,学生最大的实际就是对生物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把握情况为依据展开,教师对个人的能力及素质的提升,也要借助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情的把握不能仅看表象,应该以现实的状况与深入的思考为基础,这样才能发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才能为高效开展生物教学做好铺垫与提供依据。

(二)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

学习既是一个体力劳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脑力劳动的过程,尤其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强度较大,对教师与学生无疑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使学生在攻克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时更加顺利,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进行分析与思考。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要通过对学生外在学习特征的分析去把握学生的内心,进而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变化,及时对教学方法、技巧及策略做出调整。

生物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情况进行思考,需要关注的点还有很多,需要教师能够灵活掌控。

二、思考知识

教学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以知识,因此,教师对知识的思考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点。尤其肩负着重要学科及知识点教学难度较大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知识进行思考。一些教师在思考知识的过程中很难及时的体会到成效,认为即使花费一定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思考与梳理,也难以体会到究竟对教师产生了哪些帮助。实际上教师对知识思考与不思考,会直接的体现在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师也难以很直接的体会到其成效,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教师思考知识有助于教学的条理化

我们可以将知识看成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也可以将知识看成是一个严密的体系,人们掌握知识的过程遵循这样一个规律,既先掌握单个的知识点,而后再系统的掌握知识点。能否将学习的知识最终系统化,一方面取决于学生个人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而教师对知识的思考越是深入,越能够发现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这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不自觉地从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单个知识点的引导,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系统化。

(二)教师思考知识有助于授课过程中对知识的表达

高中阶段学生研究的生物知识点,虽然依然与学生的生活有关,但是较之于初中阶段研究的知识点,难度及抽象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如何实现好知识点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活动,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况,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在思考知识点的过程中能够对知识点有更多的领悟,自然对教师更加准确、直观、形象的表达知识点有很大的促M作用。尤其一些教师在思考知识点的过程中,能够将知识点的思考与知识点的表达结合起来,就对教师的教学更加有利。

很多人从事生物教学工作之后,尤其是一些学历较高者从事生物教学工作之后,一直对自己的知识水平较为自信,认为没有必要进一步在知识思考方面做文章,而现实的教学状况却告诉生物教师,不仅要对知识点的思考引起重视,还要下很大的工夫去思考,对教师知识水平及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三、思考教法

生物教师在学习新的教学指导思想的过程中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现代教学对教法的重视程度史无前例,大力提倡生物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教法的选择。而教法的选择与运用并不是随机的,更不是随意的,需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法思考及实践的基础之上。

对教学方法的思考,需要教师讲究方法与策略。一些生物教师认识到了教法的重要性,在生物课堂上引入多种不同的教法,但是未必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启发教师在使用不同的教法之前,能够对教法首先进行思考,教师要对不同教法适用的教学环境、适用于哪类知识点的讲解、适用于学生的情况等进行思考,为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做好前续的工作。

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对学生讲解知识点时,还要继续对教学方法进行思考,这一环节的思考工作不仅不可以省略,而且还十分紧要。课堂教学永远不可能按照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步骤及情境开展下去,很多新的情况会出现,一些教师预想的情况可能没有出现,教师只有结合一线的教学情况对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进行快速的思考,筛选与分析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而言才能更好地呈现知识,对学生而言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

第6篇: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

初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新的教学要求,通过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其中就比较关键。本文试着从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合作学习重要性进行入手,然后结合实际对合作学习方法的具体应用加以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生物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生物;合作学习;应用

引言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在积极主动性方面得不到有效发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教学上有了新要求提出。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对优化生物教学课堂就比较有利。

1.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合作学习重要性分析

1.1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些老师在课堂中还存在着诸多教学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没有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生物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比较有利,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注重将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重视,并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传授[1]。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中依然还处在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没有得到充分激发,这对整体的课堂教学的效果良好呈现就有着很大阻碍。再者,初中生物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比较单调。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要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面对新的教学改革环境,就要能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兴趣上很难培养,这就对生物教学的效率提高有着很大阻碍。另外,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没有明确。在生物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实际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没有科学化,以及在教学目标上没有明确,这就造成学生学习没有方向。

1.2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重要性分析

初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要能充分注重应用的科学性。在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下,学生能够通过双向合作,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2]。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是新教学改革的要求,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是教学的要求,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模式进行优化,符合现代化教学的水平,只有对新教学模式加以应用才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比较重要,这是对教学改革促进的重要方法。再者,初中生物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学生面对新的教学改革发展,就要能充分注重新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到更多的生物知识。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能满足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实际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策略探究

为能将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应用,就要注重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科学性。笔者结合实际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在这些策略实施下,对生物教学发展就比较有利。第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在分组环节要加强重视。只有科学的分组,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在实际应用中就要能注重合作学习责任的明确化。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分组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充分注重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个性发展,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能优势互补,让学生的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这样才能将合作学习的效果良好呈现[3]。例如:生物教学中,在学习到显微镜使用这一课程过程中,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相应了解后,就可对学生按照比例进行分组。通常将学生分成4—6人为宜。在每组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会有着不同,这样就能够通过学习能力强的教习学习能力弱的,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掌握上就比较迅速。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积极意义。第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提供合作的素材,方便学生将合作学习的活动顺利进行。老师在合作学习的引导作用上比较重要,只有注重合作素材的详细准备,才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进行以及学生的互动打下基础[4]。在上课之前就要能够对合作的素材加以完善准备,结合实际生物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就能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上良好营造。第三,初中的生物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的合作效率能够不断的提高。合作学习作为素质教学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要科学化,老师在对学生的分享以及竞争的意识培养层面不断加强,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应用,对学生的合作效率水平加以提高,就能从整体上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注重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及小组之间成员的竞争,并在合作之后进行相互的传递经验。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要能从多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只有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实际教学的良好发展。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中,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能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才比较有利,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作者:陈彩平 单位:江苏省扬中新坝中学

参考文献:

[1]丁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6(06).

[2]曾纪华.如何在生本教育背景下实现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中),2015(12).

第7篇: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使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下面我将结合最近几年从事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谈谈对这一课题的看法。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能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全面发展);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学会学习);能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相长)。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具备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只是迈进了成功的第一步,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教学过程才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教学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学的评价阶段。

(一)、教学的准备阶段

课前做好教学的充分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我认为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教师要想备好课必须具备相应的备课能力,主要包括: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能力、加工处理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选择教法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为了记住教案的全部内容,往往在教案条理性、逻辑上要花很多的时间作深入的分析。这样,既有助于教师记住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在讲授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教材内容,甚至当堂记住、理解、消化

(二)、教学的实施阶段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每一节内容都有一个“问题探讨”来引入新课,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探讨”都设置得很理想,有些问题就流于形式和机械,甚至有点牵强。例如《DNA的复制》这一节的问题探讨中举奥运会会徽印章的制作为例,它的问题是“想一想,如何才能将两个印章做得一模一样?做成后又怎样验证这两个印章的相似程度?”它的目的是想要引起学生思考全保留和半保留复制的不同?可是,我发现这种问题情境对于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参于程度都极为不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心理特点来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教师富有趣味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以愉悦的心情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解答。问题的有效创设,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最有效策略。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能太难,否则,学生难以直接回答,造成冷场的现象。当然,问题也不能够太简单,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就不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问题的指向性越具体,学生思考就越明确,教学效果就越好。

其实,教师提问的关键在于思考性,并对全班学生要有吸引力,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去思考问题、钻研问题,从而且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千万不要追求表面上、形式上的活跃。

3.优化教学方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例如,关于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我们可以味精的生产过程为例,让学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产谷氨酸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发酵的装置;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发酵装置图,分析讨论发酵装置中各个部分的原理及作用。前者类似于对技术的创造发明过程,适合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采用引导探究的方法;后者类似于对一项新技术的消化过程,相对难度较小,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采用讨论法。我们很难说这两种方法谁优谁劣,但对具体情况,却有合适与否之分,对于基础与能力均较弱的学生而言,采用前一种方法显然是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难以开展起来。因此,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

4.合理使用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能够轻易地实现相互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视频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可使这些生物学过程直观明了。但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合理设计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必须配合讲授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板书,这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关键。如增强导言的作用,一是可在没有讲述之前就把板书纲目先写出来,让学生明确教师所讲的全部内容,即采用先写后讲的方式使学生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述顺序发展,并控制学生注意力。二是也可采用写一个讲一个内容的方式。三是也可有意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时,采用讲完部分内容后,请学生共同得出结论后再板书的方式。

(三)教学的评价阶段

如果说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益的因素,教学评价则是通过对前一阶段的教学总结,为提高下一阶段的教学效益打下了基础。这就说明了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而不只是教学活动之后。新课程改革要求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用它来显示差异,促进平衡,强化导向,切实使教学效益获得可持续的提高。教学评价应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来进行,要客观、公正、合理,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总之,有效教学不能只体现在观念上,更要贯彻落实在行动中,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把这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90.

第8篇: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实验;有效教学

初中生物实验的有效教学是结合教学目标,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的有效性。首先是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结合实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高效的备课,灵活运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热情,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是学生实验操作的有效性,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主动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法,实现实验操作的有效性。

一、新实验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生物教材进行灌输式的实验过程的讲解,或者是进行示范性的实验,在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主。所以要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更新实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同时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基础进行实验设计,使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创新生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实验一直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不断创新实验设计、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更加充满乐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根据实验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所进行的实验设计准备。在初中生物实验中既可以将实验设计为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分组实验,还可以是探究实验,使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进行不同的实验操作。例如,在进行探究性的生物实验时,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然后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分析、自主探究,最后得出探究性的结论,而不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已有的实验结论。

2.创新实验过程

在初中生物实验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实验从正面得出结论,或者是通过实验验证已有结论的正确性,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创新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的创新主要是通过设计与正确的实验过程相矛盾的实验现象,来使学生的实验思维受到冲突,从而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创新实验过程还包括生物实验中师生角色的创新,要以学生为实验教学的主体,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丰富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1.多媒体教学法

要实现初中生物实验的有效教学就需要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例如,在进行演示性生物实验《发酵现象》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将实验过程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中实验小组来进行实验操作的演示,使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实验步骤有更加深刻的掌握,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实验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实验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能更好地调动实验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例如,在学习生物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时,老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大自然中的植物是怎样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身边的事物来思考这个问题,进而为生物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A。

四、实验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实验教学进行完善的评价不仅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验教学评价时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要包括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同时对实验教学的评价要进行全面评价,不能仅关注是否得出实验结果,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以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独特想法,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生物实验的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不仅可以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小组合作实验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提升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初中生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基础课程自有其重要作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初中生物新课改的突破口,笔者在此结合具体实践谈谈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思想上不重视生物的教学,生物教学可有可无,集中精力抓好几门大学科的教学,加上疏于管理,最后各门学科教学均没抓好。

2.从学生这方面来看,为了预定的结果,学生会主动弱化自己的生物学科的学习,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生物知识来解决,甚至不知道从何思考,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抱有消极态度。

3.从教师这方面来看,某些教师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的基本素质不高,一些小规模的学校只配备兼职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高,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4.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施不够齐全。由于各地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有一些中学的生物学实验条件和设备仍然很差,急需改善和添加。从表面上看,学校配有生物实验室,但却没有实验器材,上头配置的实验器材还在仓库里,甚至多年未动,学生生物实验根本不做,学生从未碰过实验器材。

二.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研究和初探

1.提高生物教学高效性的具体策略

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念,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以及分析、确定学生的实际情况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但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还在于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即实施高效教学策略。我们把教师根据教学情境,采取教学行为来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称为执行教学策略的过程。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

教学高效性策略就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及其因素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统一的计划、评价和调控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并以追求最佳教学效率为目的的谋略,是教师有效教学的谋略。

2.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

教师的基本素质是进行高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确保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必须具有经长期训练而形成的娴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上升为教育教学的技巧。

1994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要求师范生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掌握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应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

生物教师要提高教学技巧必须要注意: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尊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体性位置。注重再学习,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经常反思:放弃一些不太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注意"保底",但不能"封顶"。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而不是大家平均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最重要的区别。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生物教师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4.有效上课策略

要注重目标的全面性,强化目标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自由、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维持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转化。实践与创新相结合。活化课程,由实验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实验的组织者、开发者转化。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教。

5.注重课堂心理研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合理疏导,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把握知识和能力落差,维持学生探求心理。设计教学空白,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态心理。

6.拓展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实验兴趣

要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实现实验选题的多元化。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实现合作、探究学习的最佳组合。构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由动手实到活动性学习。由自主探索到探究性学习。

7.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策略

现代教学观尤其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过程的主体参与者,变传统的被动知识接受为现代的主动知识探索,使学生从知识的奴隶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老师,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老师的有效组织及指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相长"的双边活动。

8.媒体辅助策略

媒体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就生物教学而言,实物及标本的观察及展示,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的适时进行,音像教材的选择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开展等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具体体现。当然,不同的内容体系、不同的课堂类型、不同的教学环节应该有针对选择媒体手段且突出一堂课的主要媒体。

9.能力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