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景区污水处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区 污水处理 处理工艺
1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向周围扩展。在众多城市的边缘地区以及旅游景区出现了新建小区、宾馆、住宅、学校、休闲娱乐场所、医院等。由于这些小区没有市政管网,有的虽然在市政管网规划范围内,但因市政污水处理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在短期内还无法建设完整的市政系统。有的小区远离城市,污水今后也不可能排入污水处理厂。这样,小区的污水都就近排入地面水体,污染了周围环境,特别是有些旅游景点,地面水体水质恶化,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人民群众要求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各地环境部门加大了对小区污水污染治理的力度,一般要求进行二级处理,多数要求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小区污水治理存在着较大的市场。
2小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水量、水质变化较大。一些小区居住成员基本为同一单位职工,上、下班时间较集中,用水量时变化系数很大;还有一些小区为工业企业,不但用水量大,而且时常要间断排水,形成水质、水量的冲击。
2)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小区的污水处理大多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专业人员,对处理工艺了解甚少,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
3)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不少小区污水处理工作没有长期固定的管理人员,更换较频繁。由于频繁的岗位变动,造成在岗人员没有长期打算,不安心本职工作,不钻研业务,技术水平较低。
4)一些小区的建设初期没有考虑污水的治理,没有规划污水处理位置。因此,小区污水处理只能因地制宜,在总排水口的附近见缝插针。
5)各小区都有自己的建筑风格,污水处理设施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切勿将小区污水处理设施建在小区显眼的地方。
6)小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往往离建筑物及人员活动的地方较近,应尽量减轻污水处理机械噪音及散发的异味对环境的影响。
7)小区污水处理资金多为居住单位自筹资金,一般资金总额有限,应合理安排资金。
2 小区污水处理工艺制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工艺成熟、可靠、流程简单,所需设备及管道要少,所选用的设备应时通用设备。
2)在制定工艺参数时,要根据各小区水质、水量变化的特点来确定。
3)选用的设备、操作与控制要简单、易维修、更换方便
4)尽量采用一体化组合式构筑物或设备。这种一体化工艺可将各个处理单元组合在一起,各单元之间仅用一道隔墙(或隔板)分开,在隔墙上设孔口,实现相邻单元的链接,各单元左右或上下交错排列,构成一体。这种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连接管道少、操作简单,初投资及运行费用较低等优点。
5)尽量采用埋地式或半地下式的形式,将污水处理站全部或大部分埋置在底下,上面绿化。全埋地式可设置在小区规划的绿地道路下,不影响小区景观,也不占用原建筑物规划用地。
3 传统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区污水处理治理形式较多,大多采用埋地式形式,其工艺为传统的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排放。传统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存在的问题如下:
1)填料容积负荷偏高,设备总容积较小,经受不了水质、水量变化的冲击,造成出水水质不达标。
2)填料、斜管等器材使用年限一般为3到5年,如不及时更换将影响污水处理效果,但因器材都填装在地下设备内,更换时空间狭小、环境较差,维护较困难。
3)鼓风机、消毒设备等全部安装在地下设备内、湿度较大,通风不好,容易造成设备腐蚀,使部分设备部能正常运转。
4 小区污水处理技术工艺的制定
从污水处理工艺上讲,凡是适合市政污水处理的工艺,用在小区污水处理时,水质都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但在选用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时,还必须考虑小区污水处理的特点,选择适用的技术工艺。
目前,小区污水处理采用的方法为活性污泥法,其形式有5种:
1)传统活性污泥法。一沉曝气二沉,其中,二沉设有污泥回流。
2)传统形式改进型A/O与A2/O法。A/O法有2种,一是用于降磷的厌氧―好氧工艺,二是用于降氮―好氧工艺。A2/O法事用于除氮、除磷的工艺。
3)氧化沟又称循环曝气池,类似活性污泥的延时曝气法。近年来我国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多采用这一工艺。特别是一体化氧化沟,它不设初沉池、二沉池,处理设施简单。氧化沟具有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特点,有机物去除率高,并具有脱氮功能,适合小区污水处理。但氧化沟不宜采用地下式,占地面积较大,与小区周围环境不协调,限制了这种工艺在小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4)间歇性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它的前身是充排式反应池,由于操作繁琐,限制了它的发展。它的特点是:在一个池子中完成污水的生化反应、沉淀、排水、排泥。
5)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改进型的SBR工艺)。CASS工艺的反应池用一道隔墙将其分为生物选择区和主反应区。首先在生物选择区内,微生物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吸附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完成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的过程,这可对进水水质、水量、PH值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然后再主反应区完成一个较低符合的基质降解过程。
CASS工艺为连续进水工艺。当污水量较小时只需设置一个池子,省去了污水流量随时间变化分配的自动控制阀门。该方法只设一台滗水器,池子结构简单,生物选择区与主反应区一墙之隔,只在池底设置一定数量的孔口相互连接,使两个区的水面标高相等。生物选择区容积设计为总容积的20%~25%,池长宽比多采用5:1~4:1,一个周期的排水量为总容积的30%~40%,排水时间一般为1h,一周期为4h~8h,在排水时进入生物选择区的污水量只占到生物选择区总容积的15%~30%。排水时池内水平流速极小,水流较稳定,池长宽比又较大,所以排水时连续进水并不影响排出水水质。滗水机是CASS公益的主要设备之一,自行研制的PL型旋转式滗水机应用较广,它省去了在池内建排水井,用双曲环状橡胶软管代替了进口设备上的旋转接头,其结构简单、使用、价格便宜。
CASS工艺曝气方式的选择。曝气方式一般为鼓风机曝气机、潜水曝气2种方式。鼓风曝气系统需单独建造风机房,系统繁琐,噪音较大,设在水下的曝气管道及曝气头维修不便故使用较少。潜水曝气按排气方式分为自吸式和供气式两种,根据小区污水处理的特点常采用自吸式射流曝气方式。它的优点是:射流器多为铸造件,构造简单,无运动部件;没有较长风管,潜水泵出水口与射流器进水口直接相连,氧总的转移系数大、利用率高,污泥活性好,基质降解常数比其他活性污泥高;在射流曝气混合室内,由于射流的紊动及能量交换作用,形成了剧烈的混掺现象,它不仅在瞬时完成了氧由气体向水中的转移,而且进行着有机物、微生物、氧三者之间的传质和反应;射流器的工作流体是由与它直接相连的潜水泵供给;当需去除COD总量较大时,一般池内要设置多台射流器;不需要在池内设置曝气管道及曝气头;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污水的搅拌效果好,水质均匀,不易产生污泥膨胀。
关键词: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循环经济体系;模式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脉腹地,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等各具特色的风景区组成,总面积为398平方公里,核心面积为264平方公里。整个风景区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境内奇峰林立、古木参天,集“峰奇、水秀、谷幽、林深、洞奥”于一身。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旅游资源享誉全球,使其成为奇绝超群的胜景。1992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1]。2007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列为中国首批AAAAA级旅游区。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全世界的旅游者,2006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35亿元。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在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消费方式上存在很多问题,造成了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出现了水体污染、生活垃圾增多、景区人工设施泛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景观质量。构筑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是解决武陵源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是旅游产业拓展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后劲、塑造行业形象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和谐旅游景区的最佳手段。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首次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循环经济概念。20世纪90年代确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协调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循环经济受到了国外学术界的大力关注,发达国家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自1998年我国引入循环经济迄今,已有许多学者对发展工业、农业、生态城市的循环经济理论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是把循环经济引入到旅游业并对旅游循环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循环经济进行了研究,对我国旅游业建立循环体系进行了理论的指导。
王蓉(2004)、李伟(2004)、邹统钎(2005)、邓念梅,魏卫(2005)、舒代宁(2005)、杨美霞(2006)、李庆蕾(2006)、舒小林,明庆忠,李庆蕾(2006)、颜庭干(2006)、唐世英(2006)等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旅游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循环经济理论在旅游领域的运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每个旅游区由于自然、人文环境的差异,旅游循环经济模式也各不相同。笔者试图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发展实际调查基础上,探讨构建、实施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对策,以解决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促进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一、循环经济理论概述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验发展新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把经济发展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范围内。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循环经济的运行原则集中体现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上,简称3R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一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达到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从而减少污染。这一原则有利于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方式;“再利用”原则要求产品的生产和包装能够以循环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减少生产和消费中废物的产生。这一原则可以防止产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资源,减少废物品最终处理量,缓解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压力。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3R”原则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根本目标在于减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经济活动中避免或减少资源的破坏;在废弃物的处理上,尽量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循环经济是解决武陵源旅游发展与环境冲突的有效途径
旅游业发展必须解决“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问题,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引发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武陵源景区在在旅游开发初期,由于环境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旅游规划滞后,导致开发中布局不够合理、资源破坏现象突出、过多招揽游客等问题,造成了景区废物、废水、废气的大肆排放,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污染。
武陵源核心景区建造宾馆、饭店、索道、升降机、公路、停车场、珠宝店、泡脚店等设施,占用了大量土地,损毁了自然景观面积至少10hm2以上。黄石寨索道的修建就毁坏了近1万平方米森林,打破了公园内原有的宁静和清新,使得许多原生动物逃而远之;天子山索道与百龙电梯的修建都大大加剧了对资源的破坏;核心景区内不合理建筑泛滥,严重影响景观质量,1999年底至2004年底,对核心景区的427户进行了房屋大拆迁,拆除房屋13.4万平方米,拆除建筑物2万立方米[7]。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是一种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其开发利用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就意味着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旅游源头控制资源的使用,降低生态成本,有利于解决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延长了旅游资源的使用寿命,实现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共赢
武陵源旅游业发展初期,采用传统经济的线性发展模式,对资源节约利用、节能降耗问题考虑不足。随着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对电能、水能、物力、人力、土地等资源消耗逐年加大。到2006年底武陵源有230余家饭店,床位1.8万张,平均入住率43%,武陵源景区内仅游客耗费的水约113.04万吨/年;区内宾馆每天消耗的一次性用品就有7740套,一年就需要282.51万套。景区游客使用一次性雨衣、雨鞋、塑料袋也是资源耗费的一个方面,武陵源景区多年的雨天平均数约75天,年平均耗费135万套雨衣,加大了垃圾产生量。如果按照每人排放垃圾500克计算,一年产生的固体垃圾量达1412.55吨,尽管区内设立了1206个固体垃圾箱,并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但事实上没有进行分类回收,最终仍旧是集中填埋方式处理,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如此大的耗费不仅提高了旅游企业成本,同时增加了当地的环境压力。武陵源环保部门资料表明,2005年武陵源景区年废水排放量约203万吨,年处理污水量为109.5万吨,而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了水体,造成金鞭溪、索溪溪水被严重污染,溪中岩石变黑,枯水期水带腥臭。
旅游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旅游经济的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资源的最优化。武陵源景区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采用节能、降耗等科学方法与手段从源头减少资源的进入量,使物质在系统内被多次利用、循环,从而减少废物的排放,既节约了经济成本,保护了自然环境,还拉长了生成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
(三)循环旅游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佳选择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才能实现持续发展。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持续发展原则。但是武陵源区同很多旅游区一样,存在重经济利益、轻环境保护的问题,特别是二者出现矛盾时,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超容量接待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旅游旺季时日客流量达3.76万人次,远远超出了标准的日接待量1.8万人次,过多的游客不仅给景区内带来了植被的破坏、生物的消失,也使当地独特的文化受到冲击,纯朴的民风被金钱至上的观念所替代。在景区内除了猕猴、野猪仍有一定的数量外,原有的豹、麝、獐等动物几乎消失。长此下去其结果是逐渐破坏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就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人类对资源、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纠正以往人们只重视经济而忽视环境的错误,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武陵源景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模式探讨
旅游业与传统的工业相比,使用原料品种少,产生的废弃物相对单一,主要是电源、水源、食物、土地的消耗,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废水、废气。所以武陵源景区内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相对其他产业来说较为简单,主要从以下环节入手。
(一)在开发阶段,设法构建循环体系,减少生态成本的投入
在旅游开发规划阶段,就要遵循减量化原则,减少水源、电能、土地、木材等物资、能源的使用,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材料、可再生资源代替污染严重的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景区游道、观景台、休息亭建设初期应全面使用节能设施和环保材料;景区开发时应合理规划用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使用和生态植被的破坏;在酒店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与装饰等方面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电能的使用在景区能源耗费上占有很大一部分,在景区开发中应充分利用太阳能代替其他产生污染或耗能大的电源,在景区内采用节能设施、材料代替耗能设备,如公共路灯、厕所灯可以用感应灯、无极灯和节能灯管。武陵源景区内酒店宾馆空调耗能巨大,可以安装节能器,减少电能的耗费。如深圳联创公司生产的节能器,把它安在一个大楼的中央空调动力系统上,能减少约20%-40%的电耗。如果在武陵源景区各酒店和大型场所安装节能器,一年可以节约42.38万度电,减少50.85万元的财政支出。
景区内可以设立雨水、降雪收集系统,对雨水、雪水进行收集,通过收集天然雨水和降雪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用天然水洗车、洗路、灌溉园林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在景区运营阶段,尽量对资源进行多次使用,减少废物的排放
在游览经营阶段,主要是资源的耗费和废弃物的产生环节,即接待旅游者耗费的能源和产生的生活垃圾,在此阶段应当遵循“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促进资源反复利用,以减少污染物产生量。
武陵源景区的各大宾馆可以提倡旅游者自带洗漱用品或“一客一套”洗漱用品,被单毛巾等可采用“一客一洗”的方法,以节约能源和用水,并减少洗涤剂对水资源的污染;在酒店、餐馆使用多次耐用的消毒碗筷代替一次性碗筷,可以节约成本84.75万元,节约生物资源,减少污染物。景区可以采用出租雨具替代一次性防雨工具。这样就可以节约对135万套雨衣形成的垃圾处理量,减少“白色污染”的产生量。景区内酒店的办公用纸和景区政府的办公用纸可采用无纸化办公和网络化办公减少对纸张的耗费。对于游客丢弃的矿泉水瓶、易拉罐、胶卷盒等废弃物可以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后在景区内直接使用;对于不能处理的废弃物可以运输到周边工业地进行处理,在其他产业链中循环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景区内宾馆和居民产生的废水是景区的主要水污染源,对酒店游客和当地居民产生的废水可以建立污水处理场,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可用于清洗道路、浇灌景区的花草园林、冲洗厕所或用于洗车等,以达到资源的再利用。如深圳青岛朝日对污水处理后的达标废水进行回收利用,用于绿化及厕所冲洗,回收率达16%,利用达标的废水代替自来水洗车、冲地,每天可节约自来水300吨,每年可节约自来水10.95万吨左右。武陵源景区每年废水排放量达200万吨,若按深圳青岛朝日对污水的回收量16%推算,武陵源景区一年可节约自来水32万吨,可节约成本64万元。这不仅可以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更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景区废水的排放量,减轻了污水处理的压力。
旅游者在景区购物的塑料袋可以用可降解塑料袋代替或推广可重复使用购物袋,并退还不使用一次性购物袋的顾客部分金额等手段来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按80%的购物人数计算,将会减少226万个塑料袋,减少22.6万元的支出。
武陵源景区餐馆剩余的粮食、蔬菜、水果也是可以建立循环圈进行有效处理,如可以送到当地农民养猪场做有机饲料进行处理或者建立沼气池后重新产生沼气减少其他能源的使用,产生的有机饲料和沼气又可以作为新资源进行使用,把景区内部的废物变废为宝。
关键词:冲孔桩 基础 施工
一、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
1 雪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动态施工监控与环境保护:应用于地下铁道车站、高层房屋建筑基坑等需要围护工程的领域,对施工现场周围的旧有建筑的沉降变形计算控制有一定作用。
2 雪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接头技术: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等工程中承压、抗弯、抗剪、抗拔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连接。
3 雪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该检测方法适用于各种桩型,尤其水上桩、坡地桩、狭窄场地试桩等。
4 雪密肋壁板轻框结构体系:适用于多层或8层以下住宅及办公用房。
5 雪不锈钢复合管在网架等结构的应用:用于钢结构网架和城市防护、防撞的护栏、广告牌架、旗杆、行车架、医疗器械等。
6 雪承重、轻质和装饰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适用于各种地区,尤其是保温及隔热要求的地域;多层住宅的承重墙;高层住宅的围护墙。
7 雪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综合应用技术:适用于产煤地区和煤矸石较多的地区,适用多层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在实际工程中可作为承重、围护结构。
8 雪砂浆增效剂应用技术:适用于工业、建筑用空心砖、加气块和各种节能、防渗等结构的砌筑。
9 雪混凝土工程裂缝灌浆材料的机具施工综合技术:适用于裂缝宽度为0.05~3mm的建筑物、土木类构筑物、混凝土路面、隧道、水池等。
10 雪水泥改性剂 穴NPS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雪应用技术: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防渗及修补处理。
11 雪WDZ型建筑结构胶粘剂应用技术:适用于粘贴钢板、碳纤维、直筋、修补、灌注裂缝,还具有酸碱盐防腐性,粘结强度高,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12 雪水性无机富锌涂料应用技术:适用于网架、桥梁、公共建筑、厂房、机场等大型钢结构,以及输气管道等钢铁结构表面的防腐保护。
13 雪硅酸锌钢结构底漆配套应用技术:硅酸锌底漆是由烷基硅酸酯类、锌粉、颜料、填料和添加剂等组成的双组分防锈漆,适用于各种钢结构防锈漆用。
14 雪内外墙乳胶漆应用技术:该产品广泛适用于机关、学校、医院及民用建筑等各种建筑物内、外墙装饰。
15 雪有机硅改性丙烯酸外墙涂料应用技术:用于写字楼、宾馆、住宅、商场、厂房等建筑外墙。施工时可加入少量清水稀释,可刷涂、辊涂、喷涂。硅丙乳液可用于涂料罩面。
二、建筑节能技术
1 雪保温墙体系统:适用于新、旧外墙内保温和保温。
2 雪EIFS外墙外保温建筑装饰技术:适用于附加在砌块、混凝土表面,也可用于基层的旧墙体装修的整新和改造。
3 雪舒乐舍板应用技术:适用于建筑屋内任何部位的隔断墙和框架外维护墙及外墙外挂保温板、屋面隔热板、隔热墙;其承重板还可用于双轻结构体系房屋的承重墙、楼板和屋面板。
4 雪钢丝网架珍珠岩夹芯板应用技术: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内外墙体、民房住宅的分户墙、工商建筑的围护墙及保温墙,尤其适合在冷藏、仓储建筑中使用。
5 雪TS20系列复合保温材料应用技术:适用于屋面、各种墙体内外保温工程,特别是具有保温、防水双功能要求的外墙外保温工程,还可用于地板采暖隔热工程。
6 雪盾石干粉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应用:适用于新建、扩建、改造建筑和既有工业和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承重或非承重墙 穴不含木质墙体 雪的聚苯板粘贴及聚苯板抹面层。
7 雪耐碱涂层玻璃纤维织物应用技术:适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墙体保温隔热工程以及增强水泥、石膏、改性沥青补强、天然大理石补强,也可用于其他耐碱、耐水补强等领域。
8 雪SG型轻质防水型隔热板应用技术:适用于炎热地区防水隔热屋面和采暖地区的防水保温屋面。
9 雪发泡PE板建筑防水与保温一体化技术: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水,可满足种植屋面、蓄水屋面、上人屋面的要求。
10 雪地下水源热泵供暖空调应用技术:适用于宾馆、饭店、写字楼、工厂、医院、商场、住宅楼、反季节种植业与养殖业等。
11 雪城市污水水源热泵系统的开发利用技术:适用于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的资源再利用。
12 雪红外低温辐射供暖系统:各类民用建筑、公用建筑和工业建筑。
13 雪热量表应用技术:适用于以水为媒介的热交换系统的热量计量,也可用于计量住宅采暖耗热量,中央空调系统计量供冷量,还可用于化工、发电、制药等工业领域。
14 雪供热系统热计量技术:可用于计量采暖系统的散热量,适用于办公及民用住宅冬季取暖的收费计量。
15 雪燃气供暖电制冷冷暖机应用技术:适用于80~5000m2范围的家庭住宅、别墅、住宅小区、商场、娱乐场所、办公楼、写字楼、工业厂房等。
16 雪LTNF铝制散热器及内防腐应用技术:适用于采暖地区的公用及住宅建筑,可在采暖水质pH=4~12范围内使用。
17 雪钢板制及铝制采暖散热器内防腐涂料涂装技术:适用于pH=5~12水暖用的钢制及铝制散热器的内防腐。
18 雪柱翼型耐蚀钢制散热器应用技术:主要用于北方地区取暖,如民用住宅、高级宾馆、商场等。
19 雪BPS-Ⅲ型住宅复合式垂直集中排烟气系统:用于多层及高层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废气排放。
20 雪住宅厨房卫生间变压防串烟防倒灌排气道应用技术: 穴适用同19 雪。
三、住宅产业技术
1 雪内覆不锈钢净水管和管件:适用于输送煤气、工业用水、饮用水、热水、沸水、消防用水等管道。
2 雪复合式改性菱镁通风管道应用技术:公用建筑、人防工程、工业厂房和矿井的通风管、防排烟管,以及住宅建筑的通风、排油烟管道。
3 雪智能卡预付费水表应用技术:城镇生活、商业、工业用水管网的用水计量。
4 雪RA2000-1网络智能抄表系统:用于住宅或单位用户的水表、电表和燃气表。
5 雪IC卡智能水表应用技术:用于城镇居民自来水用户。
6 雪住宅小区电能表用电管理自动化系统:用于住宅用电的自动化管理。
7 雪 穴建筑用 雪JS系列建筑供水补压装置生产技术:管网规定供水服务压力合格的城市住宅中的二次增压、中途加压等。
8 雪LXSIC-IC卡旋翼式水表应用技术:用于自来水公司、物业公司、工矿企业对住户用水管理。
9 雪高强度单片绝钾防火玻璃应用技术:用于建筑外墙、建筑内部防火隔断和燃气灶炉具面板等。
10 雪耐火型空气绝缘母槽应用技术:用于建筑物内外、地下等各种环境中。
11 雪集成型多功能铝合金门窗应用技术:各类城镇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室外窗和部分厂房外窗。
12 雪建筑幕墙、门窗物理性能自动化检测系统:用于幕墙和门窗的空气渗透、雨水渗透漏、风压变形以及墙幕的平面变形性能测试。
13 雪RSD密封喷塑球铁闸阀应用技术:水、煤气、海水、纸浆、油、污水等介质的管道。
14 雪喷水式冲洗节水便器生产技术:城镇宾馆、饭店、家庭住宅、公共设施的卫生间用卫生洁具。
15 雪抗菌卫生陶瓷应用技术:适用于公共及民用建筑。
16 雪防寒 穴水 雪防盗检查井井盖应用技术:用于给水、排水、煤气、热力、电信、电力、铁路等地下井室。
17 雪房地产营销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适用于房地产营销及管理等信息系统。
18 雪城市煤气生产输配调度系统:用于供水、供电、供气及厂区生产自动化等行业。
19 雪城市路灯监控系统:同18 雪。
20 雪数字化社区物业管理系统:适用于居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四、建筑用钢技术
1 雪GWC型钢筋网成型机: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受力和构造筋,可用小规格钢筋成网,用于楼板、桥石上。
2 雪冷拔异性截面钢筋及其生产工艺: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非抗震构件的板、次梁及任何构件的架立与构造钢筋。
3 雪热轧带肋钢筋盘卷开卷、矫直、切断技术:适用于全国的生产、经销钢筋线材的企业和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
五、化学建材
穴一 雪塑料门窗、型材及设备的生产应用技术
1 雪建筑门窗动风压性能现场检测装置:已经安装完毕即将交工的门窗工程现场或组装完毕即将出厂的各种材料门窗检测。
2 雪CST90系列推拉开型材应用技术:各类城镇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室外窗和部分厂房外窗。
3 雪可分离组合滑动式三轨道带纱窗铝合金门窗生产与应用技术:适用于高层建筑及多台风、多沙尘暴、高热、严寒地区的公共及民用建筑物。
4 雪直接法生产稀土多功能稳定剂技术:用于PVC各种软硬透明及非透明的制品
穴二 雪塑料管材及管件生产应用技术
1 雪给水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与管件应用技术:用于市政供水、建筑给水、化工、石油等领域输送管道,还可用于通讯电缆的护套管。
2 雪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管件应用技术:用于建筑冷热水供应,建筑空调冷、热水系统等管道中。
3 雪给水搭接焊铝塑复合管应用技术:可应用于住宅生活供水中。
4 雪铝合金衬塑管应用技术:用于室内供水系统,以及医药、化工等低压流体输送系统。
5 雪不锈钢内衬塑复合管应用技术:用于建筑冷热水供应管道,煤气、天然气输送管道,净水管道,以及农业灌溉等领域。
6 雪埋地排水排污用硬聚氯乙烯 穴PVC-U 雪双壁波纹管应用技术:可应用于农业、市政排水等领域。
7 雪埋地双重壁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熔接管应用技术:可用于市政排水、排污、雨水管等和工、农业等领域输送流体管道。
8 雪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材与管件应用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用排水及工业液体排放等领域。
9 雪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材及电熔管件应用技术:用于埋地输送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
10 雪改性聚碳酸酯管件应用技术:适用于环境温度-40~90℃,工作温度为0~82℃,工作压力大于1.0MPa的铝塑复合管、PEX等柔性塑料管材。
11 雪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应用技术:用于埋地输送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
12 雪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生产技术:可生产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
13 雪高密度聚乙烯管生产技术:可提供生产高密度聚乙烯管生产工艺及相关生产技术。
14 雪埋地双重壁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熔接管生产技术:可生产埋地双重壁高密度聚乙烯 穴HDPE 雪缠绕熔接管。
穴三 雪防水材料
1 雪YA208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冷胶粘剂应用技术:该冷胶粘剂是由石油沥青与乙烯、丙烯树酯配制而成,为改性沥青卷材配套专用的相溶性冷施工胶粘剂。
2 雪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成套应用技术:适用于各类建筑、各种结构工程的防水。
3 雪改性彩色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应用技术: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防水,尤其是用于平屋面防水工程。
4 雪涂膜防水材料应用技术:适用于建筑及装饰防水领域,尤其是屋面、室内防潮层、地下结构内外壁等部位防水。
5 雪改性TH硬泡聚氨酯防水保温体系:该体系具有防水与保温功能。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防水和地下室防潮保温。
6 雪沥青彩瓦应用体系: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坡度范围在18~70度的坡屋面防水工程。
7 雪H-991彩色屋面防水涂料应用技术:该产品以丙烯酸共聚乳液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乳液为基料,加入适量的改性材料配制而成的高固体含量单组分防水涂料,尤其适用于屋面外露工程防水。
六、环境工程技术
1 雪DSTE型厌氧、好氧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应用技术:适用于城镇污水以及宾馆、住宅小区等小批量污水处理。
2 雪潜水碎石植物床污水处理技术:适用于中小城镇及分散型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的应用。
3 雪KBB型可变微孔曝气器生产技术:适用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的活性污泥法的多种变形处理。
4 雪ZFP-1380型转盘曝气机生产技术:适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二级处理的氧化沟技术中。
5 雪ZCG型周边传动刮泥机生产技术: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水质净化厂、辐流式沉淀池初沉和二沉池的刮泥处理。
6 雪HF型回转型固液分离机生产技术:适用于市政管渠的杂物去除、污水处理的预先筛分,给水水厂取水点和电厂冷却水出水口处;纺织、化工、屠宰、制革、造纸、酿酒等废水处理的前级筛分,以防止堵塞水泵。
7 雪低膜法超净化处理技术:可用于江河水、水库水等直接处理为生活饮用水或其他用水;污水处理厂 穴一、二级 雪净化处理;苦咸水、工业废水、电厂工业锅炉软化水治理应用。
8 雪ZDH型多功能水处理设备:适用于供暖行业小于95℃热水锅炉用水的处理。
9 雪SH型凝结水回收器生产技术:适用于气候条件符合要求的西南、中南、华东、华北的部分地区,铁路、公路、电力、天然气管道输送沿线,以及风景旅游景区等处。
10 雪FPW有机垃圾处理机生产技术:适用于住宅小区、机关、大专院校、宾馆餐饮业、食品与水产加工企业、菜市场、轮船、家庭等生产有机垃圾的单位、场所。
11 雪垃圾填埋场HDPE导渗管应用技术:HDPE导渗管适用于垃圾填埋厂垃圾渗滤液的导排、输送以及填埋气体的导排。
12 雪WD型城市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炉应用技术:适用于产生生活垃圾及可燃物含量较高的工业垃圾的中小型城镇。
13 雪岩石边坡TBS植被护坡绿化技术:适用于我国气候条件符合要求的西南、中南、华东、华北的部分地区,铁路、公路、电力、天然气管道输送沿线,以及风景旅游景区等处。
14 雪绿色环保型橡胶植草砖 穴树木维护砖 雪应用技术:适用于宾馆、酒店、公寓、停车场等处及行道树的树坑盖板处。
七、计算机信息技术
1 雪分布式房地产涉权事务综合信息系统:适用于全国房地产行业主管部门。
2 雪建设领域科技成果推广信息化系统:适用于建设领域科技成果推广信息化系统。
3 雪双界面CPU卡操作系统MOCCOS V1.0:适用于公交、燃气、停车场、园林、行业管理等领域。
4 雪城市通智能2000手持POS机:适用于建设行业的交通管理、停车场、库存管理、资料管理、安全管理、数据传递等。
5 雪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计算软件 穴JNl.0 雪:适用于全国各类节能民用建筑。
6 雪TX-1型实验机PC机监测系统:用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试验站,建筑工程公司实验室及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生产检测实验室等。
现在很多滨海旅游城市都打出了生态旅游的标题,就是在进行旅游的过程中对环境进行资源利用,这样可以让环境在进行运用的时候不去受到影响,资源可以被重复的运用,可持续发展是整体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结合相关旅游领域资料来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让整个滨海生态旅游资源最大程度的进行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分析
(一)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对于一个旅游景区对于游客所容纳的人数是有一定的限度,但是现在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让游人的过密行为会引发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矛盾,尤其是滨海新区,因为现在关于沿海的旅游业在进行迅速的发展,人流量也在不断的进行加大,为了加大旅游业的收入,有时候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就会对环境承载力考虑的不是很周全,其实关于环境在客观生是存在着一个容量的限制,我们也有把旅游环境的容量称为旅游环境的承受力。
(二)环境承载力的特征
旅游环境系统是一个由物质、能力以及信息的内部流动和输入形成的开放系统和结构,这样可以组成相对的稳定性还有就是绝对的变动性,所以说对于旅游环境的支持力也具有双重性,就是我们所说的相对稳定性,在一定的时期里面环境系统对旅游环境的支持能力是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来进行浮动的,还有就是我们所说的绝对变动性,那就是我所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的显著性变化,这样可以建立这种特征环境系统之上的关于旅游的客观承载力。
旅游环境有很多是可控性的,人类对于旅游环境要实施改造的时候就要去充分的掌握去相关的运动规律和系统特征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进行旅游活动安排的时候要根据一定的需求和目标,人类在和自己来进行相处的时候,可以对环境进行适当的改造。比如,我们在对旅游资源就你行改变的时候要改变旅游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这样可以让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可以在整个范围内进行相关的控制,但是我们要知道的就是这样控制是有一定限度的。
二、环境承载力和旅游业的发展关系
我们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可以以秦皇岛来为例子,着重的分析对其的论证,我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对环境的承载力和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着切实的关系。
(一)环境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到3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固体环境的承载力,秦皇岛的居民和游客对于其环境能够造成的最大承载力是在进行旅游和生活的过程要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中的污水。在2000年的时候,。秦皇岛的环境质量有着很明显的改善,已经达到了国家的二级水平,北戴河的西部污水处理场在进行投入使用的时候,很多时候就会大大的减少了一些污染,在秦皇岛北戴河和南戴河的浴场被国家的海洋局评为健康型的海水浴场,所以我们能够看出来秦皇岛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的限制性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对于环境的承载力。
(二)资源空间的承载力
因为秦皇岛的景点比较多,还有就是在进行分布的时候比较分散,这样在进行旅游路线选择的余地也很大,我们可以把风景区划分为几十个景点,这样可以分别的对环境承载力来进行技术,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选取游客量比较大的昌黎县来作为旅游景区来进行考虑,我们知道黄金海岸的海水浴场的直接海岸长期是26.8km,在整个浴场中我们可以计算每公顷有1000人来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同时容纳37.5wan人的海浴,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秦皇岛的旅游景区现在能够容纳的人数大概有37.5万人,所以可以这样认为,秦皇岛的整个景区的空间承载力是大于37.5w人。
(三)居民承载力的计算
旅游区的当地居民心理承载能力的大小和每一个旅游区的具体情况有一定关系,在秦皇岛旅游业是支柱性的产业,也是整个秦皇岛市区来进行发展的重要项目,很多行业的发展都是和旅游行业有着相互联系,我们在整个秦皇岛的市区可以看见“做文明秦皇岛人,建文明秦皇岛市”的横幅,这就能够体现出来,当地的居民对游客有着很高的欢迎程度,其实游客也知道如果来进行旅游的人越多,那么当地的居民收入就会进行快速的增长,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就会出现当地的居民来对游客比较多的情况进行抱怨,我们能够估计当地的居民对于游客的心理承受力大概在16万人以上。
三、综合承载能力的分析
环境承载能力是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判断依据之一,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环境的承载能力在本质上是旅游环境系统的 组成和结构特征的综合反映,在进行环境可持续发展旅游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旅游经济和环境的协调。那么在作为旅游环境系统和旅游经济联系的一个中间的环节就是我们所说的环境承载力,也是历史上判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所以我们在进行旅游环境规划的时要进行基础性的数据分析和收集,这样可以保证旅游者的总体数量在进行严格控制的时候要进行极限承载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整体分量值是值得我们进行考虑的,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来对总体的环境承载力的发挥进行限制,这样可以为拓展环境的承载力来提供突破点,因为环境承载力是有着一定的时空差异,有时候会出现季节性的分配不均,。还有就是景点冷热程度的不一样途径,这也是我们对环境承载力进行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一)海洋资源状况要求宁波必须发展海洋循环经济
相对于陆域资源,宁波海洋资源较为丰富,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海洋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过度开发和索取,已导致海洋资源紧张。过度捕捞和开发,近海养殖布局超出海域容载量以及临海工业污染等因素已导致海区水域生物链缺位,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无渔获区逐年扩大。许多种类的海洋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海洋生态环境也必然会随着人类开发力度的加大而受到影响,过度的开发和索取导致海洋资源的紧张,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压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可以提高渔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有助于宁波在渔业捕捞资源日渐匮乏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势头,实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愿望。
(二)海洋生态系统平衡要求临港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随着宁波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趋突出。根据港口资源特点,国家要求宁波建设成为华东地区的重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一大批电力、石化、造纸、钢铁等临港工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临港船舶工业的较快发展,每年产生大量的船舶废油污水,与油品有关的航道、港口码头的近海区域,石油类污染较为严重,大量废油污水的排放严重威胁临港海域环境,加剧了海洋污染,造成严重的海水富营养化问题。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和资金投入都不及临港工业扩张速度,加之环保和治污处理措施滞后,导致海岸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种类减少和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等次生灾害,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在临海区域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减少临海工业排污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是势在必行。
(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宁波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目前已经形成了临港工业、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足鼎立的局面,进入了工业化中级阶段。在看到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宁波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产业链较短、产业关联度较小,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多数高新技术产业以仿制技术和组装加工为主,处于价值链底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不多,低水平加工的一般产品生产能力明显过剩,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势必导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同时,也会造成我市能源需求、水资源需求、土地资源需求出现很大的缺口,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地处良港无疑为发展外贸带来便利,外贸自然成为拉动宁波经济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宁波外贸企业不断受到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刁难和制裁,其中也包括“绿色壁垒”的门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ISO14000国际标准,可以使我市企业成功应对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巩固已有的国际市场,并拓展新的国际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五)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是宁波发展的迫切政治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把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水为魂,倚港衍生”的宁波,新一届市委领导在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宁波真正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中的核心区,承担起龙头引领作用,争取浙江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改革试点无疑是宁波市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宁波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优势明显
(一)海域区位优势明显
宁波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基础扎实,具备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宁波拥有丰富的“岛、涂、渔、景、油”等海洋资源,组合优势明显,适宜较大规模开发。海洋产业体系比较完备,临港工业方面,初步形成以石化、钢铁、能源、汽车、造船等行业为支柱,绵延20多公里的沿海临港产业带,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港航物流方面,14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加快建设,2010年实现交易总额近2000亿元,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7亿元,现有各类物流相关企业4000多家;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培育了浙江造船、新乐船厂等一批高端装备生产企业,2010年实现产值200多亿元。
(二)制度政策初步形成
近年来,宁波市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政策、法规和制度之中,合力推进全市循环经济的科学实践。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出台了《关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升级的若干意见》和《宁波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意见》等工业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上升到33%。在资源利用方面,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意见》和一系列节地、节水、节电政策,明确导向;在生态建设方面,实施了《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宁波生态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在环境保护方面,出台了水污染防治、烟尘防治、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等条例,使推进循环经济有章可循。同时,行政监察部门还把生态环境保护列入监察范围,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促进了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落实。宁波还围绕推动循环经济,制定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评价指标体系,推行了新的干部绩效考评办法,以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论成绩。
(三)依据科技支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宁波按照生态规律规划整合产业链,做到规划先行,统筹设计,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产业链条“生态化”的产业集群模式,并从规划布局上引导这种模式不断完善,形成了“电厂——粉煤灰——水泥或新型墙材”、“污水——污水处理——污泥——焚烧发电”、“竹制品——废竹白——竹胶板”、“高炉渣——矿渣微粉——水泥添加剂”等12类40多条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宁波一批设施共享和以资源循环为特征的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按照“产业集聚、工业集中、土地集约、管理集成”的要求,通过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整合提升,实施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利用,实现排污的集中控制和集中处理。如北仑区积极引进“吃废”小企业群,积极构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产业链,生态化工业园区初具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过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环保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首个通过ISO14000论证的工业产业园区。纵观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的历程,宁波市走出了一条从非循环经济到线性循环经济,再到环形循环经济,最终达到网状循环经济的道路,实现了循环经济链条从点到线、从线到环的飞跃。
(四)中小循环生态治污成效明显
为了实现对初级能源的利用从一次性不完全利用,到多次循环完全利用,宁波市通过构建经济活动中的“排-吃”双向互用来破解这一难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宁波市的“小循环”,即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建设已实现突破性进展,一些大中型企业,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了生产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了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中循环”,即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建设已进入示范实施阶段,不少园区在规划和建设中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大循环”的构建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如宁波镇海化工园,“排出来的东西”基本上可以被“吃掉”,所有循环经济产业核心围绕镇海炼化等炼油、乙烯等大型龙头石化企业展开,把上一个企业的废料作为下一个企业的原料,并逐渐向下游延伸。宁波市用循环经济助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与2004年相比2010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77.5%提高到90%以上;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28%上升到75%;城市污染集中处理率由42%提高到7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由3.3%提高到2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83%提高到99%。
(五)体制机制灵活与科教实力强
宁波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达,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要素配置市场化、资源环境有偿使用等改革,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较高。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领域的改革顺利推进,市场信用建设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积极进入海洋开发领域,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宁波拥有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拥有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海洋科技工作人员达2000余人,在航海航运、海洋养殖、海洋生物等领域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海洋科技教育实力较强,有利于打造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宁波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的几个设想
(一)构建以引导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活动广泛开展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论坛,添加海洋循环经济题目研讨,在创建海洋经济开发示范区的同时,把海洋循环经济作为其中重要的考评参数来抓,倡议海洋经济大开发必须要以海洋循环经济的方式推进,先应从可再生可循环保护海洋式的开发入手,才能延续“蓝色的梦”。
(二)构建临港工业良性循环产业链
借鉴已有的成功案例经验,构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如国华浙能宁海电厂一期可构建煤-电-粉煤灰-水泥、煤-电-粉煤灰-新型墙材、煤-电-石膏-石膏板三条产业链,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资源化的闭路循环;宁波化工产业园区遵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互通互联、相互配套、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发机制,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以“炼油乙烯”项目为支撑,以液体化工码头为依托,采取油头化尾、顺流而下(即从基本石化原料开始,逐步向后加工产业发展)与逆流而上(即从后加工开始,与上游原料产业对接)相结合的模式,以烯烃、芳烃为主要原料,发展三大合成材料及其深加工为特色的石油化工产业,配套发展基本化工原料产业;象山石浦水产品循环工业园区通过对水产品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对水产品加工实行“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三)构建海洋循环式渔业
一是发展循环利用育苗业。育苗业是新兴海洋产业,也是海水增养殖业发展的基础。育苗业对海水的需求量较大而且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其循环经济模式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海水循环利用等方面。宁波沿海很多地区都能独立培育海珍品幼苗,各育苗企业通过利用太阳能加热系统加热,不仅可以节煤、节电,减少大气中烟尘排放量及有害气体,且大大降低成本。二是发展海水增养殖循环产业链。其核心理念是利用海洋生物间食物链及共生关系,增加有益成分,减少物质残留,分散风险,降低海水污染,形成鱼虾贝藻立体多元养殖格局。从生态控制和养殖环境保护入手,推进象山港海域标准化网箱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有效推进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促进海洋渔业系统内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及流通,拉动和提升养殖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三是发展海洋修养捕捞作业。海洋捕捞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的关键,是降低渔船对海洋的污染和加强捕捞品的利用效率,对捕捞品种的规格、捕捞量、捕捞网具的种类、规格、网目进行控制,在一定时间内休渔、禁渔,使渔业资源得以休养恢复,以象山休渔节为载体展示海洋捕捞作业示范点。四是发展水产深细加工循环利用。水产加工业是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产业。水产加工业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加工废水、加工下脚料等废弃物等,水产加工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的核心在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鱼类产品精细加工通常一种鱼可食部分仅为60%左右,废弃物高达40%。而这些废弃的鱼头、鱼内脏及鱼骨骼等非可食部分中,都含有丰富的鱼油、鱼蛋白和各种酶等活性物质没有提取。这些含有鱼油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泄不仅严重污染了近海区。而且每生产1吨鱼粉就有约200kg的鱼油被舍弃,而这些鱼油里正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脑黄金)。水产品精细加工模式不仅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减少了贝壳垃圾带来的污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符合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四)打造滨海“参与式”生态旅游
滨海旅游业是资源依托型产业,景区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旅游景区管理中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减少旅游投入及垃圾产出量,避免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增强旅游景区的生命力。旅游景区环境问题主要是废弃物增加、水电资源浪费、植被破坏、白色污染等。可以把景区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作为景点,让游客既了解循环经济又参与其中。以废水处理为展示景点,可在景区隐蔽处建立小型的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可作为景区绿化用水、卫生用水、道路冲洗用水等做好介绍和使用说明。而对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主要是将塑料袋、包装纸、易拉罐、剩余食品等分类回收,并分别进行一级资源化或二级资源化,不能够再利用的就采取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理。游客经济参与,通过激励机制,对积极主动配合做到循环经济的游客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荣誉如奖励纪念品。在景区中做一些相关的宣传教育标识牌,让游客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行为会给景区带来的影响,做到“参与式”的“生态”旅游。
(五)构建海洋循环经济展示厅
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示范展示厅来宣传宁波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一方面展示厅可以图片、模型、文集、视频等多种形式反映宁波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的情况和成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展示的方式,向观众介绍建立海洋循环经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海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海洋绿色GDP核算体系;宁波建设海洋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和示范园区应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展海洋循环经济试点;以及宁波加快制定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需要法制作保障。
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体系的建立目前伊春已建成景区(点)100多处,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3处,列黑龙江省第2位,AA级以上景区19处,列黑龙江省第1位;省S级以上滑雪场4处;省级漂流经营达标场所8个,列黑龙江省第1位;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2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个,3S、2S、S级滑雪场各1处,国家级狩猎场1处,省级狩猎场3处。2008年伊春市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第1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从景区的构成和数量上看,伊春市目前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体系。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完成伊春市先后编制了《伊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15年)》和铁力、嘉荫、五营、汤旺河等20个旅游区发展规划及旅游专项规划,形成了市、区(县)两级规划体系。2006年聘请东北林业大学和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对伊春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和分析,修编了《伊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了《伊春风景观光道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伊春市旅游资源研究》,提出把伊春规划成为小兴安岭森林大公园的思路。2008年聘请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院编制了《伊春市旅游发展提升策划》。在一系列的规划设计下,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基本形成了“林海观光、森林避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一体化的开发思路,提出根据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建设东、南、北、中四大旅游区。北部旅游区突出“原始生态”特色,重点开发森林观光和休闲度假产品;东部旅游区突出“运动康体”特色,重点开发森林避暑养生产品;南部旅游区突出“冬季冰雪”特色,重点开发冰上、雪上旅游产品;中部旅游区突出“城市观光特色,发挥集散和综合服务功能。
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知名度上升伊春市立足于“中国森林之都”,采取节事宣传、新闻宣传、广告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伊春森林生态旅游。①综合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如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栏目投放广告等。②以重点客源市场为中心开发市场。在巩固哈尔滨、京津等北方旅游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市场开发力度。如参加2010年中国国内(重庆)旅游交易会、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旅游行业联谊会等行业会展。③举办各类节事活动。伊春市连续举办了6届中国(伊春)冬季摄影节、10届森林生态旅游节、杜鹃花文化节和五花山观赏节。伊春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避暑胜地”、“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中国自驾车十大旅游目的地”、“中国2008年度最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城市”等称号,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知名度明显上升。
旅游者结构改善以伊春为目的地的游客的结构近几年变化明显:①旅游团队数量比例增加。据统计,2008年度伊春市接待50人以上的旅游大巴车队130多个,大型会议团队160多个。②自费旅游者比例增加。据统计,伊春市2008年主要旅游区的旅游者中,自费旅游者的数量超过了70%,免费接待者比例正逐步下降。③非假日旅游者比例增加。游客来伊春旅游的时间在总量分布上逐渐趋于均衡,非假日旅游者明显增多。④远程和高端游客比例延长。来自于北京、天津、上海、广东以及吉林、辽宁等的游客比例逐年增加,游客停留时间也明显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由早期的平均1.5d增长到目前的3.5d,一日游游客由原来占游客总数的80%降至不足30%。旅游产业经济规模壮大伊春市旅游几年来接待人数连续越过100万、200万、300万人关口,达到2009年的382万人次。旅游收入由1991年的19万元,猛增到2009年的191160万元,旅游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成为伊春市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牵动力最强的优势特色产业。2009年伊春实现旅游增加值95580万元,占GDP的5.5%,比2001年的0.9%提高了4.6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的17.4%,比2001年的1.3%提高了16.1个百分点。2001~2009年,伊春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14889万元,年均增长41.9%;旅游接待人数1923万人次,年均增长91%。
主要问题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高品位的旅游活动,具有丰富的外延与内涵。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内具有原生态的景区植被、动物、土壤、水等,恰当的生态旅游设施设备与旅游服务构成森林生态旅游的外延;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中生态保护价值观的体现、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生态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的启迪与教育构成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既是一种用于指导现实操作的思想方法,又可以是旅游产业运行追求的某种目标所在。内涵表现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态度,一种价值观,外延是以物质或活动为特征的存在,内涵通常需要借助外延来实现,外延却可以独立存在。以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为形式,以追逐短期经济利益为目的,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甚至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可称之为外延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以生态保护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注重对旅游者和居民进行环境教育,以旅游促进经济的发展,以经济发展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因此得以不断改善,可称之为内涵型旅游开发模式。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虽然从历史角度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森林生态旅游外延开发管理和内涵的体现却存在多种问题,概括起来讲,就是外延开发管理失当,内涵表现不足,从某种程度上看,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可以归为外延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问题。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结构失调,虽然景区数量众多,但景区建设缺乏整合,大多数景区规模较小,品位不高,同质化严重,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只开发不保护。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初期都是不同的行政县、区和企业自行分散进行的,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更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2008年,伊春市在旅游景区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总计只有6.3亿元(涵盖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由于伊春市旅游资源分属不同的产权单位,有限投入被分散到100多处景区(点),因景区建设和改造决策不慎重,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另有部分缺乏经济实力的投资者以很少的投资占用资源,制约了高品质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成为空谈。在伊春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旅游开发前期,景区建设是混乱无序的,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虽然近年来通过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景区建设的混乱局面有所改善,但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方面仍然缺乏长远的考虑。森林生态旅游服务设施设备问题。首先是旅游交通服务,伊春市内主要交通工具皆为传统汽车,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递增,汽车尾气和噪音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据中国伊春政务公开网的信息,伊春2007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天数的有314d,2008年数据缺乏,2009年为224d,2010年为252d,空气质量下降明显。随着森林生态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外来车辆和本地车辆逐渐增多,伊春空气质量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其次是旅游住宿设施,伊春市现有19家星级宾馆,其中多为传统的2星级宾馆,接待能力有限,且缺乏森林生态旅游概念在住宿服务中的延伸。再次是餐饮业,档次低且缺乏规模,缺乏原生态特色,以及以伊春森林食品为主材的特色餐饮。最后旅游区配套设施不健全,如给排水、公厕、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还没有全面完善,缺乏对森林生态景区内生活污染的有效管理。#p#分页标题#e#
森林生态旅游内涵表现不足森林生态旅游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通常借助于景区的建设、服务设施的建立与服务的提供等形式体现出来,并不会以独立存在的形式提供给市场。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表现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生态保护理念淡薄。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区(点)内建筑物过多、体量过大,造型、色彩、用材、功能等与生态旅游理念相悖,存在许多人造景观,且在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使自然森林生态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②森林生态旅游社区参与度不足。根据2010年伊春市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伊春常住人口有114.8万,而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只有2万余人[9],大多数城市居民和景区附近居民并不能直接分享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因而缺乏参与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动力。③本地导游普遍缺乏森林生态知识,生态文化素养不足。据统计,伊春市现有的24家旅行社,多数规模在3~5人,旅游旺季做地接服务,旅游淡季关门歇业,聘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④对游客缺乏有效的生态文化教育和行为引导,对景区的森林生态景观缺乏有效管理,游客破坏森林生态景观的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品质。
发展对策
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应立足生态旅游内涵,在旅游景区建设、设施配备与服务提供等方面注重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并以生态旅游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开展生态旅游必须保证促进生态平衡。在生态旅游开发前期,经济条件制约生态环境的建设,但不应破坏生态环境,同时要使当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获得经济利益。从具体操作看,伊春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必须以环境保护为重,避免破坏当地森林生态系统,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森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对景区游客进行容量控制,对景区进行分区功能规划。旅游区(点)内不建生活区,景区内建筑物尽可能少、小,必要的设施在造型、色彩、用材等方面要体现生态理念,景区附近建立“农家乐”型的餐饮、住宿区,促使当地居民因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获得经济利益,因经济利益的刺激而强化环保意识,同时又能避免集中的、大型的生活功能型建筑物对当地自然景观的破坏。旅游基础设施注重体现生态理念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道路建设上要注意避免干扰自然界生物栖息区、阻断生物迁徙路线,交通工具尽可能使用电力、天然气等环保型动力车,尽量采用非机动的、自然的交通工具,在伊春市区内也应大力推动环保型交通工具的使用。
客房从建筑设计到最终的使用全过程都必须符合生态要求,选址应避免建在生态脆弱的地带,建材和家具都应采用无污染的“绿色材料”,不提供一次性用具。餐饮业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清洁环保能源,推出优质绿色食品,围绕伊春盛产的食用菌、山野果、山野菜、野生保健食品以及鹿、野猪等生态畜牧产品,推出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食品。让游客全方位体验伊春浓郁的生态人文氛围。建立森林生态文化教育设施为对居民和游客进行生态理念宣传和教育,在伊春市规划建设一座高度现代化的生态展览馆。借鉴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经验,生态展览馆建筑本身要体现目前世界最为先进的生态环保技术,使用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按照绿色环保的标准施工,并运用先进生态节能技术减少能耗、水耗,展现先进的环保生态理念。生态展览馆内以森林生态环境科学为中心设置教育区和产品展示区等区域,介绍森林生态系统机理、生态环境案例、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对居民和游客进行森林生态科普教育。生态展览馆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游客在森林旅游过程中的行为,使游客自觉自愿地维护景区(点)的环境及卫生,降低管理部门对景区的管理难度和成本,而且可以对游客实施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强化游客对森林生态旅游特殊利益的感知。建设高素质的森林生态旅游服务队伍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需要高水平的森林生态旅游服务,高水平的旅游服务依赖于高素质的旅游服务队伍。为此,伊春可招聘一批形象好、素质佳的旅游服务人员,聘请旅游专家或者将旅游服务人员送国内知名学府进行森林生态旅游专项培训,建立一支有着良好社交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森林生态旅游服务队伍。
结语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但乡村旅游的低层次发展所导致的资源过度消耗和非低碳化的乡村旅游消费,使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甚至对于我国的农村发展体系都是极其不利的。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经济的核心,与乡村旅游改变如今低层次的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相一致的。由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助推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相应地,实践也证明,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一种绿色旅游方式,也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双向互动最直接的一种形式,无论从实现低碳目标还是从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来看,无疑成为低碳经济的最佳载体之一。这说明,发展乡村旅游亦是积极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概念
“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概念是由一般性的乡村旅游产品的概念演化而来,它是在既保持旅游产品乡村性的基础上,融入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因此,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可以理解为“乡村空间境、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等旅游客体,经过包装整合然后推向市场,并通过食、住、行、游、购等有形服务与无形服务为载体,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旅游消费需求,具有低碳性、低耗能性和低排放性等特征的一种专项旅游产品”。
具体而言,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应该符合以下两大方面的要求:其一,满足乡村化的要求,即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地为乡村,由此产出的效益对当地经济带来影响;其二,满足低碳化的要求,即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节约资源和能源,积极开发、采用新技术,从旅游产品生产到使用的每个环节都注意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最少、使得环境受到的污染最低。
二、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
笔者在科特勒产品五层次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自身特点,依照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学归纳方法,提出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构成:
(1)核心利益: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就是乡村旅游吸引物和乡村旅游产品的低碳化形象。(2)一般产品: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的有形产品包括低碳饮食、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景区景点、低碳化设计的旅游活动项目、旅游纪念品等等。(3)期望产品: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的期望产品主要包括低碳化的产品宣传、咨询等信息服务、低碳化的管理体系、低碳化的个等。(4)扩大产品: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的扩大产品,在概念上与普通旅游产品中的扩大产品是一致,但在具体实施操作上有所不同。例如,景区、景点在实施价格折扣、馈赠礼品等措施时,就不以是否为“团体游客”作为上诉措施实施的依据,而是用游客是否进行了“碳补偿”活动来作为措施实施的标准依据。(5)潜在产品: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的潜在产品难以具象和描述,它属于供求双方都未曾发现和料到的,这或许是个人经过一段旅程后的某种行为方式的改变、结交朋友、发现产品商机并与供给方形成合作关系等等。
三、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构建
(一)核心利益(核心产品)的构建
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核心利益是指旅游吸引物和产品品牌形象(低碳形象)。
低碳化的乡村旅游吸引物便是在“乡村性”的基础上,融入低碳的概念,换言之,就是从宏观层面上,整体打造低碳乡村。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将全面启动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争取到2015年建成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1000个太阳能示范村。此举为低碳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搭建了新平台,作为产品供给方要积极抓住这个机遇。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趋同性较强,缺乏建立乡村旅游产品品牌的意识,由此构建产品品牌形象变得尤为重要,而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乡村游还是一个新的概念,抢占先机树立独特的品牌则具有重要意义。而旅游产品形象的形成是与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紧密相关的。由此,树立起低碳的乡村旅游产品形象则应该参照产品形象的形成规律,在从产品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中,运用各种低碳措施,向旅游消费者传播乡村旅游产品的低碳形象。具体的举措有,使用低碳形象的符号标识、低碳化的宣传手段(如减少纸品的印刷,开展微博游等网络活动,完善电子宣传系统)、进行低碳化的经营等。
(二)一般产品(有形产品)的构建
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的有形产品主要包括低碳饮食、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景区景点、低碳化设计的旅游活动项目、旅游纪念品等。笔者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选择按照旅游产品传统的食、住、行、游、购五要素对一般产品进行分类,并以此进行低碳化建设的探讨。具体如下:
1.低碳“食”
在乡村旅游中,“食”成为了不可或缺甚至非常重要的一环,吃农家饭、品野菜等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项目,餐饮业也是一个高碳源。低碳“食”指的是餐饮供给者在为游客生产和消费食品的过程中,使用绿色有机的食品原料,运用低耗能、低排放的生产工艺技术,节约资源和能源,在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注意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除了能源创新、技术创新之外餐饮供给者还可以从很多小处着手,逐步向低碳餐饮迈进。例如,采用当季的食材、推出四季菜谱,取消提供一次性餐具而使用消毒柜餐具,取消提供纸巾而改用消毒毛巾,服务员委婉地提醒游客吃素食和节约用餐等。
2.低碳“住”
此处的低碳“住”主要是指住宿饭店在为游客提供住店服务的过程中,采取低碳技术、措施,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具体的改进措施主要有:取消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对每间房空间服务定时处理、改进内部供能设备、采用污水处理系统等。
3.低碳“行”
对于游客而言,交通工具的低碳技术应用以及交通方式的选择成为交通减排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于乡村旅游产品的供给方而言,为游客提供方便的交通通达服务同时,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建设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降低对环节的污染影响。具体改进措施有:乡村旅游景区开通旅游专线车、倡导乘坐公共交通,机动车一律不许进入景区,景区内为游客提供电能观光车或自行车租借服务,景区建设生态停车场,景区步行道采用非化石加工材料铺砌,如鹅卵石等。
4.低碳“游”
旅游活动项目是低碳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游”主要指的开展低碳旅游活动项目。因此,在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的构建中,低碳主题的旅游活动项目策划尤为重要。
在此,乡村旅游产品的供给方开展的低碳旅游活动项目有很多,如建造低碳型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景区景点积极开展低碳旅游活动,如植树、自行车比赛、“变废为宝”手工艺比赛等。另外,各乡村旅游景点还可以依托自己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遵循独特性原则,策划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碳乡村旅游活动项目。
5.低碳“购”
低碳“购”主要从旅游纪念品和购物行为方式两个方面体现。具体而言,首先,旅游纪念品要注重低碳概念的设计和生产,遵循就地取材原则,保证产品的地方特色之外,还可以减少原料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其次,在购物行为方式上,要注意减少使用过度包装和塑料袋,创新购物营销方式和购物方式,如可以用“以物易物”的购物方式,废物回收,加强物品的循环利用。
(三)期望产品的构建
期望产品主要包括低碳化的产品宣传、咨询等信息服务、低碳化的管理体系、低碳化的个等。具体而言,就是供给方应加大对产品低碳化服务管理的力度,不仅使游客能获得低碳旅游体验,了解或学习到低碳生活的实质,从而对游客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带来正面影响。
(四)扩大产品的构建
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的扩大产品,在引用其在市场营销中本意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将扩大产品理解为乡村旅游产品供给者为吸引游客所采取系列促销手段。如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在游客进行“碳补偿”活动,可以通过实施价格折扣、馈赠礼品等措施来奖励游客。
(五)潜在产品的构建
低碳化乡村旅游产品潜在产品的构建则需要产品供给者善于发现游客的潜在需求和产品的潜在附加值,从而将潜在产品转化为可以直接带来效益的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
关键词:灰理论 景区环境 承载力 应用
灰理论的认识
千百年来,人类为认识客观世界而不断地探索,但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此对许多事物或系统的认识是不完全的,也是若明若暗的,这种系统信息的不完全性、不确定性即为灰性。灰理论把人的经验、人的思维、人的知识、思维的成果、智慧及各种资料、情报和信息集成起来,从多方面的定量认识上升到定性认识,达到从整体上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是科学方法论上的重大进展,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和重要的科学意义。
灰理论以“部分信息未知,部分信息已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的灰理论已基本建立起属于自己学科的结构体系,在内容上主要以灰色关联空间为依托的分析体系;以灰色朦胧集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以灰色模型(GM)为核心的模型系;以灰色序列生成为基础的方法体系;以系统分析、建模、评估、决策、控制、预测、优化为主体的技术体系。其理论基础是灰朦胧集;方法基础是系统科学和数学;实践基础是系统工程应用;本文所涉及的景区环境承载力研究就属于系统工程应用的一种。
景区环境承载力概述
(一)景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承载力”起源于生态学,其含义是某种生物个体,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景区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景区资源与景区环境的现场结构和状态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景区工作人员和旅游者)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生态环境的破坏、景区美学价值的减损、文化资源的流失、景区的污染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它由资源空间承载容量、景区生态承纳量、经济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等组成。
(二)景区环境承载力研究的背景知识
长期以来旅游业是一个“无烟产业”、“无资源耗竭型产业”、“朝阳产业”、“低投入高产出产业”、“绿色产业”的观念一直主导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发展旅游业不会引起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更不会出现人为的污染环境问题(洪阳等,2010)。“旅游者带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脚印”,然而旅游业中各景区以其庞大的规模、广泛的涉及面,所留下的已不仅仅是“脚印”,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放、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管理、景区设施建设的病态膨胀、废弃物的不恰当处置、野生生物栖息生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旅游地的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社会、文化、经济、自然等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都给景区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使景区环境承载力达到了一个又一个峰值。面对这些负面因素,只能利用灰理论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给予科学的评价。
基于灰理论的景区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灰理论评价是基于灰理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针对预定的目的,对某个系统或所属因子在某一时段所处的状态,通过系统分析,做出一种半定性半定量的评价与描述,以便在更高层次上对系统的整体水平与综合效果形成一个可供比较的类别与概念。
(一)基于灰理论的景区环境承载力因素分析
1.大气、水体、气候等环境受到污染。旅游生活燃煤与典型生活废气、扬起的尘埃、焚烧香纸蜡烛、燃放鞭炮、车船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和有毒尾气、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污染物增加了大气中的含菌量、含尘量和光化学烟雾,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出现酸雨、酸雾等。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与垃圾、船舶和其他机械产生的油污和垃圾使地表水与地下水遭受污染,水体富于营养化,细菌大量滋生,透明度降低。旅游规模的扩大也促使局部气候环境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例如导致洞穴内部温度升高、湿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等,阻碍洞内化学沉积物的正常生长,出现溶蚀、软化、脱落、老化、变色等变化;游人带入洞穴的花粉、微生物、菌体等造成藻类微生物大量滋生,加上灯光、汗水、呼吸、触摸等因素的作用,使洞穴内的壁面、彩塑受到严重侵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度升高等因素也导致一些古冰川的逐渐退色、消融。旅游活动产生大量固体垃圾并直接留在当地环境中,这些垃圾不仅处理困难,而且在处理过程中还会造成二次污染,这是因为没有一种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是全然安全的。
2.动植物、地表与土壤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地表植物被大面积移除,滥砍滥伐,乱采乱捕,森林火灾,游人攀爬与踩踏,旅游噪声与强光源,旅游垃圾随意抛洒堆积,异地细菌、病毒入侵等导致在天然条件下长期形成的生物群落的生长状态、结构水平及自然演替规律的变化。植物种群结构发生改变,原有优势草种的密度与活力降低,物种丰富度增加,特别是耐践踏草本植物的种类数明显增多,伴人植物大量出现,外来物种同乡土物种竞争并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从而导致一些药用和观赏物种减少,奇花异草、珍稀植物濒于灭绝。野生动物的生活、繁殖习性受到干扰,栖息地和迁移路线遭到破坏,活动区域发生变化,致使野生动物种群分类数减少,数量下降,导致了野生动物群落的衰减或迁徙。
3.土壤等地表榭盖层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岩岸、沙滩、湿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地表榭盖层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土壤有机层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生物因子等发生变化,导致土壤、土壤层变薄、板结紧实、水分渗透力降低、地面径流量增加、水土流失严重,增加了地面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和危险性。土壤层受到的侵蚀,落叶层、草木层和腐殖层的改变,大量不易清理外运的含有难分解有机质的塑料袋、易拉罐、塑料瓶,以及在短期内不易腐烂的垃圾,使土壤质地黏重、结构变差、酸性或碱性增强,微生物活动性降低,植物根系变少,影响了植物、微生物的种类数和生长状况,污染了地表水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并影响旅游地域的环境保护价值和卫生状况,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景观面貌,破坏了景观整体价值。
4.利用灰理论分析上述因素。要分清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了解影响景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矛盾、主要关系和主要特征。灰理论作为因素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其中的关联分析可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在步骤上,首先,要将作比较的原始因素确定为参考序列,与参考序列做关联程度比较的其他因素作为比较序列,然后计算上述序列之间的回溯关联程度,关联程度越大,子因素与原始因素间的关系越紧密;若将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分别取景区环境承载力中的具体因素时,即上述因素中的某因素时,就可以对景区环境承载力系统进行具体因素分析。这种分析还可以推广用于其他方面;如金矿构成元素分析、土壤元素分析、数据预处理和数据聚类、频率合成器与或过程的优化、耕地面积减少的因素分析、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或检测、变速箱故障识别和焊接裂纹辨别、铁路旅客运输的因素分析、高速公路线路的选择、计算机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分析等。
(二)基于灰理论的景区环境承载力方案决策评价
1.规划与建设呈现商业化、城市化倾向。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全面合理的科学论证、评估和规划,缺乏对旅游环境的把握,特别是对旅游环境的特性、价值、感应气氛和美学特征,以及对旅游对象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认识,一些盲目的、急功近利的旅游开发造成相当数量的建设性破坏与破坏性建设。原有的地质地貌遭到严重破坏,大量植被被毁,水土流失加剧,灾害疫情不断发生,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到处充斥着粗制滥造的商业化、城市化甚至庸俗化的人工设施和人造景观,造成遮景、败景、煞景现象。这些不仅干扰了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且破坏了旅游地域整休外貌和视觉景观的和谐程度。
2.当地传统观念、民族文化、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受到冲击。大量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宗教观、政治观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一系列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导致当地传统观念发生变化,宗教、文化、政治信仰根基遭到动摇,出现文化商品化、伪文化倾向,传统文化特征、文化多样性逐渐淡化或消失,文化完整性、稳定性、延续性遭到破坏,可能导致当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变化,生活费用支出增加,工作、生活的便利程度降低,社会内聚力不断减弱,主客矛盾不断加剧,犯罪和不良社会现象增加。旅游地域还可能因过分依赖旅游业的发展而导致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从而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同时又会由于旅游业的高度敏感性和脆弱性而增加地域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影响旅游地域整体可持续发展。
3.旅游者游览质量的下降。以上旅游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心理与行为变化,而且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参与旅游及其相关活动的旅游者和潜在的旅游者。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旅游地域无法很好地满足旅游者身心健康欲望、探奇求知欲望、人际交往欲望、求实欲望以及其他正常欲望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需要,或使得旅游者产生挫折感,从而影响旅游者对旅游地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直接导致旅游者态度、情绪向消极方向的变化,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4.利用灰理论分析上述决策。在景区环境承载力复杂系统的评价中,系统工作人员最感兴趣也是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如何对被选择的方案进行有效的优次排序或者是从中选择出最优对象。灰理论可以给景区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中最关键的问题有两点:一是要确定相对的参考序列,参考序列一般确定作为系统的理想方案,在具体操作中有两种方式:从排序方案的外界产生理想方案,其各项元素由诸方案指标数据里的最佳值组成;从排序方案内部产生理想方案,其各项元素由诸方案指标数据里的最佳值组成,结合现在已出现和将来可能或希望出现的最佳值综合而定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二是要对非量化的技术经济指标作白化函数的量化处理,一般作这种量化处理时,取何种形式的白化函数可视指标的实际情况而定。
上述第二种方法较为普遍,计算得出理想方案之后,再统计各方案与理想方案之间的灰色关联程度,关联程度越大,则此方案与理想方案越接近,也就越可行,效果越好。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还可以推广用于课程设计、工程评标、城市污水处理厂选址决策、序列跳跃点出现的判断、上市公司竞争力的评价、购物中心购买力评价、粮食品质综合评判、水利水电规划方案选择等。
结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兴起,景区环境承载力也遇到了新的问题。灰理论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对景区环境承载力更为科学的评价,但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景区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更细致的深化;对盲目的景区环境建设的决策进行更科学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景区环境承载力的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叶峰.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3)
2.孙睦优,王叶峰.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秦皇岛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
3.洪阳,叶文虎.可持续环境承载力的度量及其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
关键词:重庆市;旅游总收入;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195-02
一、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重庆旅游业发展大致经过了接待型起步、事业型管理和产业化推进三个阶段。特别是直辖市以来的产业化推进阶段,重庆旅游业抢抓发展机遇,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予以重点培养和加快发展,旅游接待人次数和旅游总收入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重庆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纵向比较,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成效显著,但横向与国内旅游发达省市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尤其是与同属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陕西、贵州等周边省份相比,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未来前景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挑战。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尝试从影响重庆市旅游总收入的相关因素中筛选出主导因素,进而通过重点强化主导因素,有效提高重庆旅游总收入和市场竞争力。
二、影响重庆旅游总收入的因素分析
(一)指标遴选
(二)主导因素筛选
1.建立模型
其中:Yt——第t年重庆市旅游收入(亿元);X1——接待国内旅游人次数(万人次);X2——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万人次);X3——旅行社数量(个);X4——星级饭店数量(个);X5——国家等级景区数量(个);X6——公路里程(万公里);X7——铁路里程(万公里);X8——对景区和城市环境投资经费(亿元)。
2.模型的参数估计及检验
由上面的结果可知:该模型的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显著。但是在α=0.05的显著水平下,X2、X4、X5、X6、X7、X8的系数t检验不显著,且X5、X6、X7的系数符号不符合经济意义,说明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3.模型修正
(1)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个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2)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因为X1、X3的t检验是显著的,则以Y=α+β1X1+β3X3+μ作为最基本的模型,分别加入X2、X4、X5、X6、X7、X8等变量,通过拟合优度和t值来判断变量的取舍。根据逐步回归的思想,并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入变量X8的回归方程R2=0.999600最大,并且各参数的t检验显著,参数的符号也符合经济意义。因此,保留变量X8。在保留变量X1、X3、X8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逐步回归。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入其他变量后,不能完全通过t检验。
因此,最后应保留的变量是X1、X3、X8,相应的回归方程为:
(三)结果分析
由模型可知,重庆市的旅游收入与接待国内旅游人次数、旅行社个数及对景区和城市环境投资额有着很强的关联性。X1、X3、X8前面的符号为正,说明接待国内旅游人次数、旅行社个数及对景区和城市环境投资经费的增加都能带来旅游总收入的增加,成正相关关系。旅行社数量增多时,接待的旅游的人次数也相对增加,从而旅游收入增加。增加投资额改善景区与城市环境,既提升了城市化水平,也给旅游者留下了好印象,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收入也会增加。各变量前面的系数说明了变量对旅游收入的影响程度,表明各变量变动1%时所带来的旅游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其中X8前面的系数最为显著,说明X8对旅游收入影响的程度最大。该模型是符合现实经济意义的。
三、提高重庆旅游总收入的对策建议
根据模型结果,重庆旅游业应将发展重点放在大力拓展国内旅游市场、努力提高旅行社数量和经营水平、加大景区和城市环保投资力度这几方面。同时,其他的相关因素也不容忽视,这样才能全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一)大力拓展国内旅游市场
重庆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来自国内,而国内的主要客源又在重庆市内及周边省市,对于这部分客源要加强景区建设,提高景区吸引力。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收入水平高,旅游消费能力强,再加之地形多属平原,与重庆的山地地形形成反差,因此成为最主要的拓展市场。对于这部分市场,要加强旅游宣传,提升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1.加强景区建设,提高景区吸引力。充分挖掘景区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景点丰富的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核心旅游资源,加大景点串珠成链步伐;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人员和员工水平;加大景区景点建设力度,加强景区周边环境的整治,努力提高景区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
2.加大旅游宣传,提升旅游产品知名度。高度重视宣传促销工作,继续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充分利用节庆进行促销,积极申办国际国内重要会议,深入开展主题年活动;综合运用电视、报刊、户外广告、网络、手机短信等手段,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旅游宣传体系。
(二)努力提高旅行社数量和经营水平
1.努力做强做专。大型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旅行社整合、重组为集团公司,把一些景区、宾馆、餐饮纳入集团,实行规模经营;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发展,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对市场的把握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设计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来参与市场竞争;小型旅行社网络化发展,利用网点优势成为多个旅游产品的“零售商”,形成产业链。
2.加强经营管理。完善旅行社经营管理制度,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评定等级,严格执行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实施现代化经营管理;深度挖掘旅行社产品的潜力,增大旅行产品的差异性,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提高旅行社服务质量、信誉以及综合服务能力、应变能力、导游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旅行社的整体素质。
3.完善网络体系。打破传统的宣传促销方式,实现网上促销;利用网络分类提供大量旅游信息,推出更多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利用网络建立客户档案,加强旅行社售后服务功能的延伸;强化网络服务内容、范围和品质的比拼;建立企业内联网,避免信息资源流失和由于信息过于庞杂而无法获得有用信息。
(三)加大城市和景区环保的投资力度
1.加强城市(城镇)环境设施建设。增加城市美化、亮化设施,加大环卫设施、设备的配备;结合“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积极推进通往景区的国道、省道、高等级公路及铁路周边的村镇规划、建设和整治工作,加快旅游城市环境的改善。
2.加强旅游道路沿线绿化及景观林建设。以旅游景区行车线路为突破点,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全市主要旅游干道、市区道路、旅游公路沿线的绿化及景观林建设。
3.加强重点景区(景点)及周边环境建设。进一步强化景区垃圾、烟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景区内居民及邻近范围内工矿企业的搬迁工作,搬迁后以当地适宜植物为主营造风景林,进行植被恢复;加快景区周边环境绿化工程建设,在景区规划范围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和对环境有害的项目。
参考文献:
[1] 张春伟.重庆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和发展策略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4-25.
[2] 王鑫.关于影响中国国内旅游收入的计量经济学分析[J].时代金融,2011,(2):34-35.
[3] 杨勇.中国省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区域经济影响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66-67.
[4] 魏宝祥.影响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制度因素分析[J].甘肃科技,2004,(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