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地整理规划的主要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规划的编制
(一)指导思想: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内涵挖潜为重点,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主要任务: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方向,提出重点区域、工程和项目等,拟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主要内容:
1.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潜力;
3.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任务;
4.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规模、布局、项目等;
5.分析评价土地开发整理的预期投资和效益;
6.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制定全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和政策,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省、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提出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出本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原则、方向和途径,确定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方向。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明确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位置、范围、规模,作为确立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依据。
(四)编制原则:
1.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2.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3.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
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因地制宜,统筹安排;
6.切实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五)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跨行政区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由涉及区域的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限一致,重点确定近期规划。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五年。
(六)编制程序:
1.准备工作:根据需要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落实编制经费,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等;
2.调查分析:在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等现有资料,进行必要的核实与调查的基础上,对现状、潜力、投入和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明确存在的问题;
3.拟定规划方案: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和土地资源状况,提出规划目标和任务,并结合资金投入和有关政策,综合平衡重点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和项目安排、相关规划指标分解等,拟定两个以上供选方案,经可行性论证和评价后,提出规划推荐方案;
4.协调论证:通过规划协调会、论证会等方式,主要就规划目标、重点区域布局、开发整理分区、重点工程安排、实施政策和措施等进行协调论证,县级规划还应征求公众意见;
5.规划评审和报批:通过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评审会,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根据规划评审意见修改和完善规划后,按照本意见要求报批。
规划编制、评审应当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本意见。
(七)规划成果:
1.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
2.规划图件:省级和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潜力分布图,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分布等规划图;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潜力分布图,土地开发整理分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分布等规划图。图件比例尺一般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一致。
3.规划附件:包括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及工作报告等。
上述成果包括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提交的文档、图件的电子数据。有条件的,应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
二、规划的审批
(八)审批权限:地方各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完成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备案。
(九)审批程序:申请报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评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当由负责编制该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规划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
2.申报:按照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由负责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审批。上报材料包括规划文本及说明、专题报告、规划图件。
3.审查: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对规划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4.批复: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审查结论,提出批准、原则批准的意见,并正式行文批复。
凡属批准的规划,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同步做好规划备案工作。凡属原则批准,但需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的规划,负责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公布规划前应认真组织修改,并将修改后的规划报批准机关备案。
(十)审查标准:审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遵循下列标准:
1.充分体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统一的要求;
2.土地开发整理目标、方向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切实可行;
3.土地开发整理部署和安排明确,指标分解和重点区域布局合理,工程、项目安排切合实际;
4.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分析和预期效益评价依据充分;
5.上下级规划之间以及相关规划之间协调、衔接较好;
6.规划文本、说明和专题研究的内容符合有关要求;
7.规划图件内容全面,编绘方法正确,图面整洁清晰,符合制图要求;
8.规划采用的基础资料翔实可靠。
(十一)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批准后,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布。
(十二)经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不得擅自修改。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作局部调整的,由编制该规划的机关决定,并将调整方案报规划原批准机关备案;涉及规划主要目标、重点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和项目安排改变的,由编制该规划的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规划的机关批准。
三、规划的实施
(十三)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活动,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十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都必须依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国家投资的重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原则亡应当安排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中,并有利于重大工程的实施。
(十五)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审查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审查。
关键词:土地 开发整理 项目 管理
一、引言
在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对于土地的开发整理是一种主要的手段,同时这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有计划地利用国土资源,保持耕地总量稳定平衡,目前应当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着重解决的问题。自国家、省、市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来, 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建设性工作,具有多目标、多管理层次、多管理部门的特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有很多内容,但主要是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最终的目的是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目的。我们以江苏省丰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进行探讨和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
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措施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为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县、镇两级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县长任县领导小组组长,县国土、财政、水利、审计及各镇主要负责人为县领导小组成员;项目所在地镇长任镇领导小组组长,镇国土、财政、水利、审计部门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国土资源局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耕保、规划、地籍、开发所、财务、监察等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镇两级政府及国土局领导机构的成立,一是体现了县、镇两级政府的重视,二是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现场勘查,制定实施方案
项目申报入库前,县国土资源局抽调耕保、地籍、规划、开发所、测量队等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每个项目区核定项目区范围、确认新增耕地面积、测算施工的工程量,核算工程所需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和施工方案,确保项目能够按设计方案完成。
(三)聘请专业人员,科学指导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为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能够按照省、市要求,严格程序,规范实施,县国土资源局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公司专业骨干作为技术指导,对项目的规划设计、现状图、规划图等资料进行全面审核修改,并亲临现场指导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确保了项目能够按照规划设计,规范施工、科学实施。
(四)明确分工,实行责任制
为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实行了分工负责,耕保科负责内业资料整理、项目审验工作;开发所负责外业施工工作;测量队负责项目勘测定界工作;规划科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的审核工作;地籍科负责审核确认新增耕地面积的数量及图斑变化、地籍台帐核对工作,各项工作分工细致,责任明确,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落实制度、规范实施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五制”的要求,落实项目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项目的合同制等五项制度。
1、项目公告制
项目在实施前,将项目名称、建设位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总投资、建设工期、土地权属情况、项目承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内容在项目区向社会进行了公告。
2、项目法人制
项目所在地镇政府镇长为项目法人,具体负责项目的招标、工程实施及资金使用等工作,按照项目公告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合同制的要求做好项目的实施。
3、项目招投标制
项目工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在县政府网站招投标公告栏上招标公告,按投标单位报名、资格预审、开标、评标、综合评估等程序,完成了项目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4、工程监理制
项目工程监理在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提供的监理单位备选库中指定,监理公司对项目工程实行全程跟踪监督,直至工程结束并完善一整套监理材料。
5、项目合同制
项目所在地镇政府与每一个施工单位都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确保了项目的规范实施。
(六)严格程序,强化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项目资金均建立了专门账户,由项目所在镇财政所专人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及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拨付资金,项目实施结束后财政部门进行了工程财务决算,审计部门进行了资金审计,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运行,保证了项目资金用到了项目上。
(七)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巡查制度,保障项目有序实施
为及时发现解决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新增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耕保、规划、地籍、开发所等人员组成巡查小组,做到每周到施工现场巡查一次,及时掌握、指导和解决各个项目的进度和出现的问题,查出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召开调度会,及时与各镇及各施工队沟通情况,及时协调,确保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与耕地占补平衡
耕地占补平衡,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2005-2010年丰县共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76个,项目建设总规模36894.131亩,新增耕地面积23751.7665亩,已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合格。2011年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11个,项目建设总规模2146.7625亩,新增耕地面积2014.608亩。自2006年以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在丰县共下达省以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个,项目区总规模71420.44亩,可整理面积55381.05亩,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3057.86亩,总投资8191.55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足量的新增耕地指标,为我县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我县耕地占补平衡;通过广泛实施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开发整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了土地质量,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有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通过以江苏省丰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要从总体上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进行掌握,从而进一步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总结。通过这个具体的实例可以看到我国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的前景和未来,让我们更加相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作为影响百年大计的规划,真正可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们需要长久坚持不可以忽略的“民生”大计。
参考文献:
[1] 朱凤武. 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江苏省土地学会土地学术年会.2004.
[2]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关键词: 做好; 土地; 整理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23-01
一、广泛进行大力宣传
加大宣传力度是土地整理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一条极其重要途径。《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土地整理不仅是农村、农业、农民的主要工作,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鉴于当前的社会对土地整理观念淡薄的现状,应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社会的宣传。不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大力宣传,并且农业、水利、城建以及新闻宣传单位,也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使之造就一种社会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的一种共识。二是对领导的宣传,特别是对县乡一级领导的宣传,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或座谈会,或讲座会,进行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增加领导干部对土地整理的时代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的认识,从而认真抓好这方面的工作。三是对农民群众的宣传,采取多种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宣传,让广大群众知道土地整理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争取农民群众对土地管理工作的理解、对规划设计方案的了解、对土地整理工程施工单位的支持,提高农民群众对土地整理的单位的支持,提高农民群众对土地整理的参与性和自觉性,变“要他整”为“他要整”、“抢着整”,只有这样,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良的管理队伍是搞好土地整理的技术保障
目前虽然成立了土地整理中心,但还应按照土地整理工作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规范,配备土地管理、土地规划、农田水利、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档案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结构合理,配备精良的土地整理管理队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大力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理论、技术规范等基础业务的培训。二是要在掌握基础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广招专业技术人员。只有这样,土地整理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下去。
三、土地整理必须进行周密规划
土地整理这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在编制规划时必须围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通盘考虑各种工程措施,确保工程设施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在编制土地整理规划时,应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村镇土地整理。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原制定的村镇进行修订,重新界定村庄、居民点和乡镇界线,绘制村庄和乡镇驻地规划图。做到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②改造中低产田。要进行移土回填,改善耕作层,使瘦田变良田,低产变高产。③旧城改造。清查“荒”、“费”、“闲”、挖掘城镇存粮潜力,控制城镇外延,解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通过土地整理,使农村成为规模经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城市成为容积率适中的现代化城市。
四、严格把关,科学组织实施
首先,在项目选址过程中,充分征求乡(镇)、村组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适宜性,水资源平衡分析,新增耕地潜力以及项目实施可行性等方面认真研究,因地制宜地确定项目区域范围、投资规模,新增耕地比例和项目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项目对生态环境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其次,项目工程的实施要严格招投标管理,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项目工程投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防止暗箱操作;严格按中标合同价控制,对设计变更实行规范管理,大力控制项目建设不因设计变更突破总投资。严把竣工验收关,严格管理项目资金。要做到投资项目单独建账,专款专用、单独核算。项目资金做到收有凭、支有据。项目资金审核由财政、审计等部门共同把关,有效防止资金被挪用等现象发生,确保土地整理专项资金安全有效运作。
五、建立完善的土地整理工程设施后期管护制度
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建立并完善多种形式的工程设施后期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职责。例如:项目区的道路、排灌渠道、数目应由当地村委会负责管理,机井、井房及配套设施,由村委会落实到责任人管理。原则上井打在谁家地里就由谁来管理。这样落实已完成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才能使土地整理复垦项目长期发挥效能,减少不必要的人为破坏。
六、开阔筹资渠道
关键词:城市土地 整理理论 实践
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又受到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及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满足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城市土地整理应运而生。
一、城市土地整理
城市土地整理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对经过长期历史变迁形成的城市土地利用布局,按城市发展规律和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造。其根本任务:一是改变城市本身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限制作用的因素,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其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旧城改造,对企业土地资产重组、归并企业用地,对闲置土地的开发和权属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增加优势区位用地,开发区建设,增加城市绿地,治理城市污染地。其整理的形态既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的平面布局,又包括科学调整其三维利用空间。由于城市土地整理的目的是不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为人类的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及各类用地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持续的土地利用环境。因而现阶段的城市土地整理活动应该是在深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根据各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城市土地自然规律,从集约化利用的角度选择和设计与市场机制配置城市土地资源相契合的土地利用方式,即在追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寻求城市土地资源经济供给能力的最优化,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城市土地整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城市土地整理的作用与功能
实践证明了土地整理在城市土地规划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城市土地整理被认为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部分,无论从生态、经济,还是从社会的角度,均为土地管理提供了极好的工具。把城市土地整理技术介绍给亚洲国家已成为20世纪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国际合作之一。
1、整合土地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
城市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表现为城市土地整理活动对国民经济与整理区域内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根据目前开展的城市土地整理项目的经验,城市土地整理投人的资金主要用于购置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机械工程、劳务支出等。如果能够做到投资逐级配套,即可达到国家投入一元钱拉动相关行业增加数元产值的效果。将用于城市土地整理的各项资金通过开展城市土地整理流入与土地整理相关的各种行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城市土地整理不需要巨额的资金补偿,是1种自筹资金计划。此项技术不必依赖政府资金,政府减少了在街道、露天空间和其他基础设施上的资金花费,减轻了财政负担。
2、调整结构提高土地的生态景观效益
城市土地整理通过地块合并、重组等手段,调整用地结构,增加城市绿地、公园、广场等公共用地,减少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对土地、空气和水体的污染,增加城市绿量,净化城市空气、优化城市水体,美化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景观生态学所阐述的景观功能是土地整理不可忽视的目的之一。城市土地整理主要是对地块面积、形状的改造以及对道路、沟渠等的重设,而地块可以被认为是景观空间格局中的斑块,道路、沟渠可以被认为是廊道,这些因素组成了土地整理的景观。通过城市土地整理达到的这种景观会给城市居民带来愉悦的心情,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环境,达到城市土地整理的景观效益。
3、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城市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是指城市土地整理实施后,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城市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主要体在以下方面:
(1)对城市资源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整理,改善土地利用中的障碍因素,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2)对城市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增加有效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人地矛盾;调整土地产权,减少纠纷;完善教育机构、医疗保健、文体科技、商业金融、集贸设施等公共设施用地;健全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等。
(3)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增加居民收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城市土地整理既加强政府对城市土地资产运营的宏观管理,增加了财政收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又最大限度地保障土地使用者权益,实现国有土地资产经营、管理的公共目标。
三、城市土地整理实践分析
1、城市土地整理规划
土地整理首先是一个规划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规划对分区进行重划和采用其他措施,合理调整用地结构,挖掘用地潜力,达到集约用地的目的。土地整理规划是整理区的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制定时一定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应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好近期和长远关系、节约挖潜与发展经济关系、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深入探讨土地整理内在的科学规律,建立土地整理的方法体系。同时,根据土地整理的规划方案、工程量及工期,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确保城市土地整理规划的顺利实施。
2、资金
土地整理的实践证明,土地整理资金来源稳定是土地整理的关键所在。为此建议:设立土地整理专项基金,其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城市土地出让地价款;运用新的利益机制,吸引多元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土地整理。如通过政府让利,让开发商、折迁户得到实利;打破区域限制、城乡限制,广泛吸纳资金等;部分整理项目实行招标出让;推行土地整理证券化,它具有信用强、融资快、获利稳定、风险低的特性,因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行换地权益书,缓解政府资金的不足。
3、城市土地整理的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各地推行的城市土地整理活动,都是根据当地的情况而制定的操作程序,国家对此缺乏明晰的土地整理政策及相应法规,因而要使土地整理工作顺利推进,国家必须制定一部土地整理的法律、法规,从土地整理的内容、目标、程序、规划设计、资金来源以及处罚措施上加以明确规定。
4、城市土地整理与土地产权调整
我国城市土地整理的产权调整,虽然不涉及所有权的变更问题,但土地整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土地置换和权属变更,必然会影响到土地使用权人的利益。如果土地产权不清与利益分配不公,不仅不利于市地整理工作的开展,而且会给市地整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应明晰土地产权调整及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将市地整理后的利益分配与市地整理工作相互联系起来,建立市地整理的激励机制。
结束语
总之,通过城市土地整理,政府可以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集约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还可使城市土地增殖,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对于规范与指导城市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爽,王进,詹志勇. 生态景观与城市形态整合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04(05)
[2]张正峰,陈百明. 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03(02)
[3]夏显力,李世平,赵敏娟. 城市土地整理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01)
关键词:土地整理;预算编制;问题;措施
引言
土地整理是确保土地合理利用和完善土地整体结构的关键性的手段之一,其不仅有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还能够将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以及促进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当前,有不少从事土地整理工作研究的专家对其规划设计、工程设计、土地整理区域间存在的差异等各个方面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但是,却很少对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方面的事项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我国2002年开展了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并且中央财政部门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土地整理事业的持续发展,那么,该怎样合理的使用这些资金,使其得到良好的分配,笔者认为,一套具有高质量的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书是其关键所在。
1.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职责不明确,资金实际利用率低下
土地整理是集综合性、技术性、系统性、政策性为一体的工程,涉及面十分广泛,在实际中需要土地、农业、林业、财政等诸多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将自身具有的功能作用充分的发挥,然而,当前土地整理过程中,各个部门没有一个明确的职责权利,实际工作中根本不以全局为重,经常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彼此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配合,从而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并且资金实际利用率过低,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简单举例说明,农村道路建设过程中,部分项目区域已经开通了村村通公路工程,但是在该区域的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中仍然包括了这一公路项目的施工所需要的费用,用这种方法套取国家资金,致使资金出现了重复投入的现象,实际利用率过低。
1.2设计图纸不够完善
在土地整理项目预算过程中,其工程量主要是将土地整理规划图与土地现状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比对展开工程量验算,土地整理预算编制过程中,主要是将土地整理规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之间进行比对来开展工程量验算工作,设计初始阶段,土地现状图与土地实际情况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会直接的影响到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的精确度,因此,在设计初期阶段,土地整理规划图与土地实际利用率之间是否是相一致的对预算编制的精确度也会造成影响。在土地整理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相关设计人员核查的实际情况不够详细,从而导致了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地利用实际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3土地整理费用构成不具准确性
目前,关于土地整理预算编制的预算定额还没有建立起来,其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通常都是在地方定额的基础上而进行的,由于土地整理工程与水利等工程在整体费用构成及费率计取方面都不一样;比如,在水利工程水电定额中,施工过程中直接发生的其他费用不仅涵盖了冬期与雨季施工所新增的费用及施工辅助这两大类,同时还涵盖了夜间施工新增费用等内容。而在土地整理中施工过程直接发生的其他费用只涵盖了冬期与雨季施工过程中新增的费用及施工辅助费用,由此可见,其在实际计取费率过程中不能全部搬用。土地整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就会进一步提高费率。
1.4缺乏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专业人员
土地开发整理属于一项复杂的工程,其涉及面较为广泛,分别有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其具有诸多的学科与诸多的技术特征优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虽然设计人员熟知相关知识,但是却不了解农田水利及建筑等工程方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图具体设计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使得预算结果不具准确性。同时,对一个独立工程的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等进行充分的了解是确保工程量计算准确以及编制全面的项目预算的重要部分;而目前由于部分土地整理预算编制人员对于规划设计图纸了解的不够透彻,对于独立建设工程设计图纸中涵盖的具体内容没有过多的关注,最终导致工程量计算失去了准确性。
2.提高土地整理预算编制水平的措施
2.1明确各部门的管理权限,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土地整理项目涉及到了农业、林业、水利等诸多部门,所以,进行土地整理区域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内将土地整理项目的具体计划递交给政府部门,然后再由各级政府部门展开土地整理工作,将土地整理工作放到日常计划工作中,同时还要不断促进各个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划分各自的管理权限,有效的制止资金重复投入现象的发生。
2.2实施审计工作复核制度,避免差错的发生
由于土地整理预算编制自身具有复杂性,再加上编制人员具有局限性,因此,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会存在着一些错误现象。为了确保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完整、可靠,应由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审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专职的复合机构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这样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就大大避免了错误现象的发生。通常而言,项目负责人所要复核的主要内容是对原始数据是否具有合理性进行全面的复核;技术负责人主要是对定额套用、换算方面进行复核;机构负责人主要是对项目负责人与技术负责人所复核的内容进行再次复核,看其编制过程的操作程序及工作方法等内容是否与相关法律规定是相一致的。
2.3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的土地整理人员
土地整理预算涵盖了技术、经济、实践这三项内容,所以,在实际中从事预算编制工作的人员应充分的利用该行业的工程预算定额及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预算,应对该行业当前所实行的预算定额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不仅要对其施工方法、材料价格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要了解其计量单位及工程量计算具体规则。我国实行土地整理工作时间不长,这方面的人才队伍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应尽快加强他们对相关政策法规知识方面的学习以及先进技术的培训,并且积极的到施工现场中学习,以将自身的知识面进一步增强,多与相关设计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要对图纸内容充分的了解之后再进行编制,从而确保准确的工作量。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土地整理预算是制定项目计划与明确项目资金的重要途径,预算编制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决定着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实施,所以,为了使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具有科学合理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严格根据相关制度与法律规定进行,以确保预算编制具有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詹长根, 莫国莉等.浅谈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规范化问题[J].国土资源导刊, 2006, (2): 39- 41.
[2] 罗明, 王军. 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20(2): 97~103..
[3] 叶艳妹, 吴次芳, 吴宇哲. 土地整理的涵义、技术及运行模式探讨[J]. 农业工程学报(增刊), 2000, 16(16):36~39.
[4] 周芳芳, 邹自力.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报告编制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J] .安徽农学通报, 2006, (6):63- 64.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2
近年来,为了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土地平整、田块合并、村庄更新、沟渠道路改建、宜农荒地开发、土地复垦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在我国全面展开,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目前开展的土地整理活动,带来的不仅仅是耕地的增加,它对区域范围内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产生了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其工作内容和运营方式也涉及社会各方面,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参与,采取经济、工程技术、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农用地、市地、未利用土地等进行调整、安排、整治的一系列生产实践活动,因此,需要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质、影响、规划控制等进行多维思考,从而使土地整理活动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系统的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
(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生产增产增效
土地整理主要针对改变沟浜交错、地类交叉、渠系老化不配套的土地现状,进行水利设施配置、道路和林网建设,从而可以极大的改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地类一致、高低一致的田块有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面积;合理配套的田间排灌渠系可提高输水和排水能力,降低输水过程中损失,提高农田防洪抗涝能力;贯通田间的机耕路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并延伸了农民到田头工作的出行距离。
(二)有效耕地面积,缓解耕地面积减少趋势
土地整理净增耕地的来源主要有:(1)农田整理通过归并畸零不整的农田、田坎、沟渠和田间道路,使其成为单块较大的农田,即可新增不少有效耕地面积。根据土地详查资料,中国田坎面积高达1246.7万公顷、沟渠486.7万公顷、田间道路计约666.7万公顷。据调查,农田通过整理一般都能新增5-10%的耕地面积,仅此一项整理最终完成后,就可新增耕地面积近666.7万公顷。(2)村庄土地整理。若按国家《村镇规划标准》的上限指示人均建设用地150平方米计算,即使到达人口高峰年时,农村建设用地还可以腾出近680万公顷土地,若50%能恢复为农田,可增加耕地340万公顷。(3)工矿废弃地及灾毁地复垦整理。中国目前因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塌陷、挖损、压占、破坏废弃的土地约280公顷,按33%复垦率计算,通过复垦整理土地可增加耕地93.3万公顷。通过三项土地整理可增加耕地1100万公顷,从耕地数量上一定程序上保证了中国人口高峰年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三)改善农村生活和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现阶段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体现在土地整理中,也从单纯的增加耕地面积转为改善农村的整体风貌。如:重视农田防护林的建设,树种选择考虑防风美观兼顾;实行殡葬改革,进行坟墓迁移,进行集中统一安置;对农民新村进行统一规划,将改善农民居住水平与提高建设用地率相结合;保护水体不受影响,并在外河两侧进行圩堤建设,保证农业生产和居住安全。
(四)增强村级经济和农民个人经济实力,改善基层干群关系
由于进行泵站建设、渠道合理布局和硬化,整理后的农田灌水排水能耗降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整理后土地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整理后土地经营范围扩大,宜种性广,尤其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后可大大增加农民收入。整理后增加的耕地,通过实现新增耕地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实现指标有偿使用,增强村级经济实力。这些都可以有力地改善干群关系,真正体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土地开发整理的步骤与方法
(一)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体系。按照土地开发整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的和任务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逐步建立国家、省、市、区四级目标明确、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措施得力、相互衔接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体系,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必须符合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审查、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都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要纳入计划管理。年度土地开发整理计划要与可用资金相匹配,合理确定年度任务;要制定有效措施,强化计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保证计划任务的完成。加强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切实查清土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和权属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的可行性及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措施,为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二)土地开发整理要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严格控制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编制和项目确定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凡开发荒山、荒地、荒滩,都应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生态退耕地区,要加大平坝区、川地等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力度,对具备修建设梯田条件的缓坡耕地进行“坡改梯”改造;水资源不足、土地风蚀沙化严重的地区,要坚持“以水定地”,以农田整理为重点,努力完善防护林网,增加节水设施,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开发整理要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开发整理土地的用途应根据土地适应性和农业生产需要合理确定,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凡闲置的土地、未利用地或被破坏的土地,按项目规划设计,开发整理复垦成园地,开经项目验收,认定具备耕作条件的,视作补充耕地,在土地变更调查时按可调整园地统计。在非农建设必须占用时,除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外,仍须按照耕地占补平衡要求实行“占一补一”。
(三)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
土地开发整理实行项目管理制度。政府投资、用地单位和个人履行耕地占补平衡或土地复垦义务,以及社会投资从事土地开发整理活动,都应按项目进行管理,逐步建立多元投资、分类管理、市场运作、社会监督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机制。
搞好项目储备库建设。各省、市、区、县都应依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计划和项目管理有关要求,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有组织、有计划地建立流动、分级、分类的项目储备库,以满足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审查、项目实施和验收;实行专家论证、项目法人、招投标、监理、公告和合同等制度;对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的单位,按有关规定逐步推行从业条件和资质管理。
加强单位和个人投资项目管理。建设用地单位和个人履行耕地占补平衡或土地复垦义务自行实施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审查和项目验收。国土资源部门用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组织实施的项目,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加强社会投资项目管理。社会投资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审查和项目验收。
(四)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投入与支出管理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按照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总体要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增加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要切实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的收缴使用管理,做到依法足额收取,专款专用;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积极建立多元投融资渠道。运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单位和个人资金;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和利用外资;鼓励通过合资、合作,吸引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投入,广泛吸纳资金,逐步形成土地开发整理多元投融资渠道。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支出范围和标准开支,更不得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实行项目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按批复的项目预算、施工合同和工程进度拨付项目资金;建立健全项目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的财会管理与监督;严格项目资金竣工决算,规范项目的业绩考评和追踪问效。
(五)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
土地开发整理前,搞好权属核实工作。要依据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有关资料,对所涉及土地的权属、界限、地类、面积进行核实,并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尊重土地权利人意愿,编制和落实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土地开发整理前,土地权属调整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签订协议。项目建设完成后,应按照调整方案和协议,及时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工作。
土地权属调整应有利于维护农民权益。土地权属调整,不应影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保证农民承包土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政府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其新增加的集体所有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耕地,应优先安排本集体农民使用,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
(六)土地开发整理科技、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
努力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科学化。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有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实际工作中的推广应用,逐步形成土地开发整理科技支撑体系。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化建设。从土地开发整理实际出发,按照自上而下、上下结合、有计划、分步骤的要求,大力推进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预算定额、效益评价等标准的制定工作,逐步形成技术、经济和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Abstract: We mus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vle the u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 such as the emergence of urban-rural interaction. Legitimate utilization of every piece of land, and protection of the existing arable land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so the land issues must be resolved. Cherishing and reasonbly utilization of the land is to protect the the benefits of peasant and also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s the is necessary process in the land reform. In this paper, the issues of land are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and the appropriate polica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
Key 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iscussion on l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在当前的呈现一体化问题中存在很多的的土地管理方面的挑战,虽然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障碍也是在所难免的,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提出了很多相应的问题的解决措施,这些问题正是那些基层人们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有些笔者们就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反应提出了自身的想法,这些只能功专家们指正。在目前的城乡一体化问题中依然存在了很多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不能很好的规划这一问题,往往在局部利益与长远利益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矛盾也时有发生。笔者发现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人们往往看不清什么是轻什么是重往往牺牲了整体的利益去追寻那小小的局部利益。然而一些当前的领导者无法掌握这一问题,忽视了土地的发展规律,因此土地的开发性问题也会时有发生,人们不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土地开发破坏问题也在所难免。众所周知土地投资周期性大、投资金额大这些基本规律本应尊重但是有些地方急功近利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土地自身发展规律,盲目的追求开荒、只追求当年收益的原则,这些做法往往破坏了整个生态的平衡。我们发现一些不管不顾开发区的小环境、土地、水质水文的想象的发生,而后备资源并没有适应生态环境。2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后出现了土地质量低的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因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占补平衡”。《土地管理法》就以此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解决与规定,此法明确规定;占补平衡必须要由专人开垦与开垦的数量与质量有密切相关的关系。但是由于很多开发整理的项目为了是建设项目的得到及时的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根底审批的需要,然而在不从各地质量问题上只停留在几个方面甚至是几个数字,项目的质量出现不合格的问题所以开发出的各地质量,因此很难出现一定的生产力甚至是发展中整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各地占卜平衡”而产生不必要的资源的破坏个资源的浪费问题2.2由于人们目光的短浅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正是这一结果。由于土地开发的周期长的投资大等特点一些地方走近路,追求的开荒、为了谋取小的利益不顾开发区内的气候、土地、土质水文等一些问题,对土地的开发问题没有从分考虑是否与环境相适应。这里退更换林而那边却毁林开荒;这里退耕还草那边却毁果园开发的奇异现象,或者有些人只注重田园的方整,而忽视了对河流、丘陵等生态景观的规划,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短期得到很好地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将会逐渐的显现出来使得土地再一次荒芜。2.3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土地管理中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然而土地的开发与管理问题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他在很多方面均有涉及,农业、林业、环境、建筑、农业等工程方面具有跨行业、多技术、多科学等特点。2.4由于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土地管理的投资问题比较单一。对于土地开发的整理应该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当前政府在土地方面的投资有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政府的投资方向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土地有偿使用、上地开垦费、农业重点发展等费用。但是政府只能做辅助方面主要还是要靠个人,因为政府很难包揽开发所需所有的资金。3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规划 整理 技术
1. 引言
土地规划整理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对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对用地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以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目的所作的安排和布置。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统一,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重要手段。它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地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近年来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村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研究土地整理规划的一系列理论与方法的提出,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
2 土地规划整理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现有的耕地很多还缺乏灌溉措施与抗旱能力,农业产量不高,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必须对现有土地结构进行统筹规划; 实施山、田、水、路、林综合治理,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效; 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调整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3. 土地规划的基本任务、规划原则与目标
3.1 土地规划的基本任务
土地规划的基本任务包括: 分析土地利用基本状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等; 制定项目区土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 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向、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布局; 确定灌排方式和主要工程的布局; 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规划方案; 拟定规划实施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3.2 土地规划的规划原则
为了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应该遵循如下规划方针: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和布置各项工程,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和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各项工程的规模及其配置,提高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 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调动广大力量充分论证规划方案,使规划更加有效合理。
3.3 土地规划的规划目标
土地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土地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土地平整和完善田间道路系统,为合理布局各种农作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供良好的土地条件; 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增强农田水利设施排灌功能,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耕地的潜在生产能力;通过改良项目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通过营造水土保持林,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4. 土地规划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4.1 土地适宜性分析
对规划区内待整理的土地,在分析评价过程中,把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理化性状、气候、植被、地貌、海拔、排灌条件、开发改造条件、位置等作为参评因子,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其开发改造方向。评价采用实地调查法、主导因子法和相关因子参考法进行。以坡度、灌溉、土壤厚度为主导因子,坡度小于25°的、能灌溉的以开发改造为水田为主;其中一种或数种因子达不到要求,以开发改造为旱地为主。土地复垦的,以土壤类型为主导因子,灌溉条件、周围耕地类型为相关因子进行综合评价。
4.2 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1) 水平梯田修筑
水平梯田的修筑完全改变了地表的坡度,农民在田面内部耕作时通过人工修筑土垄,改变了坡面径流的流向。虽然在实施过程中扰动表土层可能造成一定水土流失,但建成后,不但不会引起新的水土流失,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保土、保水、保肥的作用,更不会出现土地沙化、盐渍化的不良状态。
(2) 种植农田防护林
对于项目区存在水土流失及风害影响的要规划种植防护林,选用经济树种,一般可沿田间道两旁种植白杨等形成基本农田防护体系,起到一定程度上防治水土流失及风害影响的作用。
5. 土地规划的总体工程布局以及其技术要求
5.1 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将现有荒草地及滩涂整理开发成耕地,对所有耕地进行局部平整,形成便于机械化作业的田块,山区和丘陵地区则形成梯田,梯田田面走向基本沿等高线方向布局,小弯取直,大弯就势。水平梯田局部平整根据坎高和地形坡度确定田面宽,采用挖高填低的方式,平整成层层梯地。水平梯田原则上要求田块标准100m×17.5m,梯地田坎层差在1.5m。格田内部相对高差不超过±10cm。规划旱地为坡式梯田,每2m等高距布设一埂坎,埂坎顶宽30cm,高30-50cm,田块长150-200m,宽度依地形坡度而定等高沟埂采取挖沟筑埂,埂在上、沟在下形式。土地平整工程要在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节约投资的原则下,保持水土、尽可能地增加有效耕地,还应该符合农作物耕种的要求,以及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
5.2 农田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必须结合规划区作物需水量以及地势、降雨等综合考虑水利设施布局及分布。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规定,结合实际状况,规划设计灌溉保证率采用P=80%,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h暴雨(124.3mm) ,水旱田1日排干。根据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等特征,确定项目区整体灌排设计方案,结合梯田工程完善蓄排设施,以达到提高灌溉保证率,涵养水源,保水保土,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排灌渠系总体布局采用“沟2路2渠”模式依地势布设,排灌分家。灌溉输水工程实行自流灌溉,通过各级渠道将水引自田间。排水工程有截洪沟、排水沟及交叉建筑物。以天然沟道为承接系统,结合田面平整工程布局排水沟,实行自流排水。
5.3 道路工程
为了满足农民出行、便于田间作业与田间管理,设计田间道路工程。一般考虑田间道和生产路两个级别,其中田间道主要为农产品及货物运输服务,路面为厚碎石,路面宽4m,对原有田间道加以修复,部分盲段新修田间道,使所有田间道相贯通。田间道多沿等高线进行布线,田间道路纵向坡度一般不大于8%。生产路主要满足人工田间作业和管理的需要,沿原始地面设计路宽110m,碎石路面,沿着渠道铺设,每隔200-300m布设一条。
5.4 农田防护工程
本项工程内容主要是兴建防护林带,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包括改造现有的疏林地,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护路林、田埂植草等。坡度大于25°的陡坡地
进行生态林建设,并对田间道路和沟边进行防护林建设,在田坎基部用石砌,其上采用水泥圈护坡,以保持水土。
5.5 防护林工程
为了减少风害、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项目区沿田间路布置防护林带,以涵养水源,保水保土。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结合当地经验,一般可选用白杨、泡桐防护林带,间距4m。
6. 规划效益分析
6.1 社会与经济效益
土地规划平整有利于促进劳力、资金、技术的合理流动,可以充分吸引农村闲散劳力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带动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道路及灌排经改造以后,可以大大改善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方便居民的出行、生产和生活取水; 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进一步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满足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需要,实现耕地保护的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的统一;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搞好土地资源配置,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也有利于农作物布局的调整,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6.2 生态效益
土地规划实施后,可以有效增加植被覆盖面积,防止旱涝灾害影响,减少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荒坡开发以后,耕地质量得到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改良,可以相应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化学污染,也有利于改善土壤生化环境。配套完善的渠路防护林带不仅可以有效固结土壤,而且长年落叶成肥,还可以相应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实施开发整理,可以形成树成荫、田成梯、路通达的良好的生态区域。
参考文献
[1]张新东,土地平整测量计算方法的探讨[J]. 北京测绘, 2002,(02).
一、项目基本情况
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是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该项目涉及xx乡复兴、广东、彭河、李营、鸳鸯等五个行政村和40个村民小组,1560户、5096人,总面积23535亩。
该项目作为xx市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是全省有史以来投入强度最高、投资密度最大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是实施“金土地”工程和利用政府特许资源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土地整理的尝试项目。于2004年7月14日经xx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立项,2004年10月2日正式动工建设。复兴村、广东村项目区由蒲江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经费由xx市国土资源局安排国家投入:彭河村、李营村、鸳鸯村项目由xx土地整理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经费由公司自筹资金进行运作,全部工程2005年3月底竣工,共规划建设了柳溪、彭河、李营三个全民集中居住区。
二、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情况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貌、统一建房补助(每人2500-3000元),农户自愿和自建的原则,对项目区散居农户进行搬迁,高起点规划了柳溪小区和李营、彭河小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并投入1200多万元集中配套水、电、路、沼气池、绿化等。为解决小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新修两口深井,建无塔高压供水设施,对小区居民进行集中供水;为解决小区居民养猪问题,集中建设46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区,实现了人居和畜牧养殖功能的分区;为解决小区能源和生产、生活污水问题,集中修建了1000余立方米的沼气池,对人畜排泄物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产生的沼气又集中供气;同时抓好垃圾处理、路灯、体育设施、闭路电视、电话和邮箱以及卫生医疗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并对紧邻小区的xx场镇和周边自然村落的621户农房进行以“一池(沼气池)五改(改水、改房、改厕、改厨、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和川西民居特色的风貌整治,村容镇貌焕然一新。目前已聚集农户412户1522人,占项目区总户数26.4%。得到实惠的农民骄傲地说:祖辈们日思梦想的“沟端路直树成行,条田机耕新农庄”现在真正实现了,生活水平比土地整理前至少提前了10年。
柳溪小区:规划占地面积200亩,可聚集400户入住,包括新建一个占地10.6亩的农贸市场,一个占地3.8亩的集中养殖场,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容积率0.9,绿化率30%。目前,小区已聚集252户880人。
彭河小区:规划占地25亩,已聚集115户490人。区内修建了无塔高压供水设施,对居民进行集中供水;修建了1672平方米的集中养殖区和600立方米的沼气池,可日产沼气54立方米,供54户居民生活用气;修建了200平方米的村委会活动室,配套了体育健身设施和医疗卫生网点。
李营小区:规划占地12.12亩,规划聚集45户,其中集中养殖场占地面积1.25亩,目前已聚集36户,152人。区内修建了无塔高压供水设施,对居民进行集中供水;修建了集中养殖场面积812平方米;150立方米沼气池一个。
三、存在的问题
1、依托项目是改善农民生活、生产、居住条件的重要途径,但需进一步提高农民集中度,还应加大对农户的扶持,解决产业支撑和规模经营等问题,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身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