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服务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9月,在绿色和平、全球风能理事会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等机构的支持下,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了《风光无限——2012中国风电发展报告》,在中国风电的转型时期,对风电发展进行回顾与再认识。
风电是目前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根据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建成海上风电5GW,形成海上风电产业链。2015年后,中国海上风电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将达到30GW,但实现这一目标仍面临重重困难。
中国化工业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9月16日,毕马威中国了报告《中国化工业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列举了中国化工行业正面对的挑战,以及逐步普及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毕马威是一家网络遍布全球的专业服务机构,专门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服务。毕马威中国在中国设有13家机构,专业人员约9,000名。
在这份报告中,毕马威中国认为,中国正尝试从重型工业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在未来几年,化工业将会面临严峻挑战,但发展前景仍较为乐观。报告将提供中国化工业发展的最新资讯,并从行业战略的角度出发,探讨可持续发展等议题。
毕马威中国合伙人兼中国及亚太区化工业主管诺伯特 (Norbert Meyring) 指出:“即使环球经济放缓,我们仍然看到中国化工市场的发展机会。”
中国可持续发展回顾和思考1992-2011:
民间社会的视角
9月18日,《中国可持续发展回顾和思考1992-2011:民间社会的视角》报告正式。报告由创绿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和中国国际组织民间合作促进会6家本土NGO共同发起。报告由2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作者参与撰写,从民间社会观察者的独立视角回顾中国20年可持续发展和民间参与。报告采用访谈、口述史的方式记录100位来自政府、企业、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对中国和世界20年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提出 民间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建议。
关键词:光伏发电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128-01
最近这些年,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不得不去寻找一中新型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现在的太阳能发电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中光伏发电因其规模可大可小,建设时间短,维护简单,被各国争相研究。但是我国的光伏发电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光伏发电的发展也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认清光伏发电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
1 目前光伏发电的大趋势
环境问题在最近几年变得越来越突出,多以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越来越刻不容缓,全世界已经将低碳经济定位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导航标,也越来越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里被提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中点也转向太阳能热里利用以及光伏光热发电、生物质能等。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收到各方面的的重视,目前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已经趋于完整。
随着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快速发展,多晶硅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及应用技术形成了较为成熟,从现有的生产工艺水平看,我国已可实现整个多晶硅生产产业链和系统内部的封闭运行,排放水平已接近零。各国的光伏发电规模不断的快速增长,但是我国光伏发电的增速必将将远高于其他各国的平均水平。
在光伏发电大国调控措施下,其成本下降迅速,光伏产能普遍过剩,而其市场面临的发展环境较为复杂。在这样情况下,世界及我国光伏发电规模仍会快速增长,且我国光伏发电的增速将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来看其持续增长不会改变。最近几年各个光伏发电的国家纷纷调整电价补贴政策。这些国家实行这些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由于其本下降太快而引发市场过热和行业暴利。最近的一次事件:在日本的福岛,其第一核电站核泄漏,这起事件引发了部分国家对核电前景的担忧,但是同时推高了政府对其发展的预期。
2011年12月18日,在召开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与装备制造论坛上,我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讲话,呼吁光伏企业需要在根据市场情况,在适时的调整企业发展战略,预计2011年光伏产品可能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在2011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012年可以看作是光伏产业的调整年。
2 我国光伏发电的前景
近日国务院出台《“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建立适应太阳能光伏分布式发电的电网运行和管理机制,光伏发电系统在用户侧实现平价上网。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系统在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
为了扩大内需,各企业纷纷投向国内市场。成本的降低,国家政策的推动,使得国内光伏发电产业,技术不断进步以及规模化不断扩大,而且国家出台特许权招标、光电建筑补贴等多项激励性政策,这使得国内的光伏发电市场预计会出现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根据实际数据,我国光伏发电现在占据世界主导地位而且设备制造也不断的快速发展、增长,我国的光伏发电前景一片大好。
3 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制约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1)我国的技术标准不太完善。
我国进入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比较晚,目前并网电站现在都还处于试验性并网状态,并网易产生谐波、三相电流不平衡,输出功率不确定性易造成电网电压波动、闪变,因此需要满足一定的并网技术标准。
在2005年的《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为指导性国家标准,且已超使用期限。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但该标准对光伏电站分类较为粗放,缺少有针对性的细化条款。千瓦级小型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可能是未来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但该标准并没有对接入220伏居民电压的技术要求作出相应规定。
(2)我国的管理办法不太统一。
国际市场上,国外的设备价格比较高,而且远高于国内。同时特许权招标项目业主为了压缩成本,也倾向于采购低价设备,所以国内市场上以次充好的问题屡见不鲜,没有好的设备,工程的质量就难以保障。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具备检测光伏产品和入网的能力,不过在检测认证管理办法上还是有所缺失。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没有出台强制性的办法。
4 光伏发电之我见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使其健康协调发展,所以需要电力系统和国家的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要完善其相关政策法规,光伏发电产业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其产业的发展有赖于稳定的市场预期和发展前景。特许权招标项目执行招标电价,价格竞争导致中标电价大幅低于实际成本,通过总结,应尽快确定光伏发电上网的分区标杆电价政策,并建立滚动调整机制。而且还应拓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资金来源,适当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价附加水平,确保财政支持到位。
其次要科学制定规划,规划以后必须严格执行。为了防止无序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应严把规划关,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制定光伏发电发展规划。以中长期规划指导年度规划,以年度规划指导项目核准。规范项目核准程序,避免“一哄而上”。
最后全力做好光伏并网服务工作电网企业应该以严格的要求和积极的姿态对待光伏发电并网的问题。一方面,要从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大局出发,积极推动光伏并网工作;另一方面,要以严格的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抓紧研究相关技术标准,填补标准与规定的空白,滚动修订完善现有标准。
5 结语
我国资源辽阔,但是人均资源占有的少,而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现如今全球进入能源危机,所以发展可持续、可再生能源尤为重要。根据国家政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必将是我国能源的保证。是我国更好的建设低碳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南翔,赵勇.关于低碳经济的几点思考[J].能源技术经济,2010,22(8):1-3.
沂蒙革命老区重点产业的选择
在确定重点产业选择方法时,按照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可行性的要求,主要从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带动能力和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产业发展基础。对产业发展基础的衡量既要考虑沂蒙革命老区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也要考虑现有的产业结构及已经具备一定优势的行业。自然和社会条件。沂蒙革命老区地处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中间地带,处于南北通达、海陆兼济的枢纽地位,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适宜工商业发展。当地人口众多,2010 年总人口超过 1 500 万,历史文化传统优良,能够为制造业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区域内地形多样,生态环境良好,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农业生产独具特色。优势产业比较。区位商理论是一种比较便捷且科学的考察优势产业的方法,运用此方法对2010 年沂蒙革命老区和山东省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看出老区各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及优势地位( 表 1) 。从表 1 看,老区的一产专业化程度更强,二产的专业化程度最弱。结合三产结构比例观察,老区的服务业占比高于全省服务业占比,但区位商的情况表明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与全省相当,说明服务业在沂蒙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而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沂蒙革命老区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区位商采用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测算,得出区位商值高于 1 的行业如表 2、表 3 所示。区位商的测算结果清楚展现出沂蒙革命老区当前的优势产业情况,但这种分析方法只是对目前的产业情况作静态分析,而不能基于区域所处的阶段及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做动态总结,更不能把影响区域外部环境的变化、宏观政策、产业发展前景的影响等因素考虑进去。因此,当前的优势产业不一定是未来重点发展的对象。产业带动能力,主要从产业关联度、技术溢出效应、劳动力吸纳能力和能否形成区域品牌效应等方面考察。由于目前没有沂蒙革命老区的投入产出核算,无法应用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感应度系数测算老区各行业的产业关联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产业链条长,技术先进并对周边行业具有传播能力,能在较短周期内制造出高端产品的行业以促进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技术不断进步,价值链向高端发展,进而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对沂蒙革命老区,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等行业都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根据 2010 年统计数据,老区劳动力吸纳能力最强的行业主要有农副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木竹藤草及皮革、羽毛加工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还要关注对区域经济有较强支撑作用的产业,如金融和生产业等。产业发展前景可以从市场前景、技术提升空间、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衡量。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生产业等行业都属于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据山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临沂是山东重要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新型建材生产基地。整体来看,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金融业、新型商贸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对老区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
重点产业发展思路
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沂蒙革命老区的重点产业应包括农业及各类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金融、旅游和商贸物流等( 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应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建设特色生态优质农业生产基地,培育高端农副产品品牌。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畜则畜的原则,大力培养专业村、专业乡镇、专业区域,形成粮食、蔬菜、畜牧、林果、中药材、苗木、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生产格局。在各类生产基地建设中,以提升产品价值为目标,培育高端产品,精心打造名优品牌,使老区的农产品在农产品市场中取得价值链优势并成为沂蒙革命老区的区域品牌( 沂源、临朐、泗水、新泰、五莲、莒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十五年计划纲要) 。经过多年发展,沂蒙革命老区尤其是临沂市的装备制造业逐步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产品及配套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骨干企业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当前面临城市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战略机遇,老区周边港口群大规模建设的市场机会,需求潜力较大,市场前景广阔。装备制造业发展应该坚持规模化与高端化相结合,发展整机与零部件配套相结合,积极引进技术与增强自我开发能力相结合,提高产业集聚度,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并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使沂蒙革命老区成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产品有: 工程机械、农林机械、机械配套类,开展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工作等。在沂蒙革命老区医药制造行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以鲁南制药、罗欣药业、新时代药业、瑞阳制药等企业为龙头的医药产业集群。具备了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环境负荷小的新医药产业的良好基础。今后应加快生物酶仿生提取、膜分离、超临界萃取等新技术的开发; 加强制剂科研,提高制剂产品档次; 推进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尽快实现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 加强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和科学化,引进和利用先进的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改造重点中药企业,全方位提升中成药产业,着力培植中药现代化示范基地。新材料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高技术陶瓷、特种纤维、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在国内具有优势。沂源县是我省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应当以高新化、集群化发展为原则,加强科研投入,夯实产业基础,注重与电子信息、冶金、机械装备制造、建筑、化工等产业配套衔接,大力发展信息新材料、金属和非金属新材料、纤维新材料、半导体照明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及特种工程材料等产业。由于具备环保特性和新能源特性,新能源汽车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临沂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低速电动车生产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未来发展应重点突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电动客车、电动乘用车等整车系统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生产体系,打造技术领先的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健康高效的金融体系对经济改革和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影响,“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沂蒙革命老区应着力完善区域内金融市场体系,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把临沂打造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还要通过信贷结构促进老区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通过金融对外开放合作促进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健康便利发展,通过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促进经济秩序的稳定。大力发展新型商贸物流业,构建新型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和大宗货物快捷分销体系。完善商贸市场服务体系,规范市场管理秩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整合提升物流企业,鼓励适度并购扩张,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综合性的专业物流体系,充分发挥老区南北通达、海陆兼济、临近港口、接壤中原的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以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构筑集聚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商贸物流平台,以大企业、大市场、大交通为载体,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其次要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提高商贸物流的国际化水平,通过独资、合资、合作方式和连锁等渠道,建立国际贸易网络和国际流通网络。抓住全球产业重点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契机,抓住我省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引导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制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借鉴国际先进的发展理念、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促进服务品牌创建,强化人才支撑,准备迎接商务服务业的黄金发展时期。重点发展企业管理、法律、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职业中介、市场管理、旅行社等领域的服务业。沂蒙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应当依托优秀的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全面落实、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科技对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强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创新管理方式,提升运作水平,规划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一批知名文化产业集团、打造一批影响力较大的文化品牌,着力发展红色文化、影视拍摄、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印刷包装、节庆会展、动漫游戏、民俗工艺、书画艺术、媒体广告等产业。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发展基金,降低准入门槛,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沂蒙老区同时具有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红色传统教育旅游资源的地区,应加强统一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建设三者有机结合的旅游胜地是沂蒙革命老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打造区域名牌的重要环节。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正处于发展的第二阶段,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包括智能电网的坚强性、自愈性、兼容性、互动性、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信息的综合集成。
1.1智能电网的坚强性
所谓智能电网的坚强性是从电网的安全性着眼的。智能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要保证其安全性,安全性一直是电网维护人员着重关注的问题。当信息受到人为破坏或受到其它攻击时,智能电网能够自动有效地修复,对于灾害的发生,智能电网能够有效预警,保证应急方案的顺利进行。智能电网的坚强性还能满足电力用户的不间断用电需求。
1.2智能电网的自愈性
对于电网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功能障碍,智能电网能够进行有效修复;对于电网的运行状态,能够得到实时监控与监测,且对于自我安全能够进行有效的评估。障碍一旦发生,智能电网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我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并监测修复过程,保证电网的有效恢复。
1.3智能电网的兼容性
智能电网的兼容性是指智能电网对于电厂与能源能够有效兼容,对于可再生资源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与用户设备之间能够进行很好的互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1.4智能电网的互动性
智能电网的互动性是指智能电网能够与电力市场进行有效链接,从而能够源源不断地向客户提供电力,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
1.5优化资源配置
对资源的优化具体包括对数据、运行以及
配电的有效配置。对资源进行优化能够提高资源的可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在不断整合与优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动化应用模式,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益。
1.6对信息的综合集成
智能电网的运用将信息的利用率提高到新的层次,信息的收集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与支持,维护、控制、监视、市场营销以及配电管理等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业务信息得到全方面的管理。
二、智能电网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具有巨大的优势。对于传统电网,不管是电源与电源之间的衔接,还是电能量的输入输出等,都缺乏流畅性;系统一旦受到大的扰动,便很难得到恢复;而且系统对于人工控制反应的应变能力减弱,反应速度极其缓慢;在为大众服务方面,服务比较单一;由于技术原因,整个系统处于真空状态,对信息接收不完全,且不能将信息有效输出,信息共享能力也比较弱,不能满足广大客户的要求。而智能电网与其相比,其在技术上具有极大的前瞻性,智能电网对信息的汲取比较迅速、完整、准确,且能很好的加以保存,对于人为或其它方面的破坏,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智能电网的坚强后盾是实体电网信息交互平台,它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系统的有序化运行。针对以上智能电网的发展优势,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智能电网的形成,是电力系统技术革新的有效表现,其中包含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投资问题、技术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电力行业的监管问题等等。综合以上,我们应将智能电网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考虑,并以自身为中心,向周围企业进行有效扩散。发展的第一步是要进行基础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从而得到全面研究,全面发展。我国智能电网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中还有颇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与思索,我们应力求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高技术的应用率,并尽早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与国际的接轨。
三、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主要是指智能电网应用与维护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通信技术、电力设备技术、控制技术、量测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技术等。
3.1通信技术
若要实现电网的智能化,通信技术必不可少,对智能电网的监测与控制必须建立在通信技术的完善的基础上。若发生通信障碍,将对电力系统产生影响,损失不可估量。摘要:智能电网我国电网技术发展的发展方向,目前已经进入了建设阶段。总结了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智能电网技术与传统电网相比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和优势,分析了智能电网在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并对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3.2电力设备技术
无庸置疑,电子设备技术在电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发电、输电还是用电的过程,都需要电力设备技术的协同构造。电网中的各种智能设备,都需要电力设备的参与,从而保证其有效整合,最终保证电网的强大适应性。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力设备技术还存在局限性,技术上还趋于落后,也正因为此,我国的电力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我们广大技术人员的不断深入探讨。
3.3控制技术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控制技术的有效运用将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排除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电能质量问题。对控制技术的有效运用主要分五个方面:①对于数据的有效收集;②对于数据进行合理分析;③对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诊断;④面对障碍能够有效设防;⑤为运行提供有利信息。
3.4量测技术
量测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各个方面,一般是将获得的数据转换为数据信息,从而对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这一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电力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互动能力,从而提高设备的可利用率。
3.5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煤矿生产等产业造成大气污染、北方等地的水资源短缺、未处理污染物对水源质量威胁加剧、过度砍伐及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珍稀物种的非法交易猖獗等。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
从能源保护角度来看,能源储存和管理技术的发展需求迫在眉睫,发展可替代能源也势不可挡。从均衡发展方面来看,缩小城乡发展距离,均衡清洁技术(Cleantech)领域距离为首要考量项。此外,应总体上鼓励新能源发展,但是需抑制过热产业的势头;发展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鼓励海外企业带来更多环保领域的高端技术。对外企来说,目前的中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较小,但一些细分清洁技术(Cleantech)领域已经显现了高增长的潜力;环保产业的竞争无疑将日渐激烈,但先行者必将在获取市场占有的先机。
两大领域前景可观
从宏观来看,清洁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将涉及能源供给、资源利用和资源管理市场(包括水、垃圾和农林业管理等)三大方面。
首先在能源供给方面,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能源具有发展前景。在资源利用方面,例如绿色建筑领域,企业可从环保优化设计、可持续原料选择、提高能源效率及水源效率入手。而资源管理市场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例如水源提取、水源处理、水源分配、水源利用及污水处理,此外,垃圾安置、垃圾回收、垃圾再生能源和垃圾回收利用也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然而,若要在这些细分领域中大展身手,企业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考量:市场准入、市场规模、单位环境效用潜能、解决方案的吸引力。市场准入则表明私有或外商企业进入行业的难易程度;市场规模则表示年销量;单位环境效用潜能,是指与传统解决方案相比,环保企业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够减缓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方案吸引力则指该方案能给客户带来经济价值,无论实际突破程度如何,该方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果用各方面的准则进行考量,可以发现,可再生能源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规模,但对外资企业来说,市场开放度仍有待增加。同时,该行业的技术水准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将对环境产生巨大的积极效应。
具体来看,太阳能领域涉及太阳光电、聚光太阳能及太阳能水加热器。该领域的收益率可达20%(基于美国标准)。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晶体硅光伏太阳能生产商,但在其他领域的竞争力稍弱。外资的进入会将价值链机会转移至研发阶段。
风力发电产业则涉及涡轮、发展、维护、能源储存四方面。预计到2020年,风力发电将实现3000万千瓦,而该行业的收益率可达25%。但是2009年开始,政府逐渐放缓新增涡轮产能的审批速度。一些部件的生产基本上由本土企业包揽,但是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资竞争者手中。
生物能源则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热力、燃料(乙醇、柴油、丁醇)。目前生物柴油规模已达1300万吨、乙醇燃料达6560万吨。中国政府计划扩大这两方面的产能。此外,外企也与中粮集团和中石化集团进行了很好的合作。
在能源利用方面,绿色建筑选用先进外装,充分整合能源,选用环保设备,致力于智慧型建筑的建造。目前,绿色建筑产业对外资基本开放,其技术也已处于成熟阶段,巨大的市场也提供了发展空间。但是,绿色建筑对环境的积极效益处于中等水准。
进一步分析,在优化设计方面,绿色建筑涉及试运行和高效运作、整合设计、资源服务及城市可持续规划。建筑材料则锁定本地取材、低耗能材料及可循环材料。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20年,建筑消耗将占能源消耗的40%,届时的新建筑必须节省65%的能源。2009年,政府已投资2100亿用于绿色建筑领域;预计5年内,绿色建筑面积将达到22亿平方米,政府总投资达1.5万亿。由此看出该市场空间非常可观。
清洁水源方面,中国对外资的市场开放处于中等水准,其技术也已经发展成熟,但是市场规模较小,对环境的影响效应不是很高。
水源安全已经成为政府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中国计划截至2020年单位GDP所消耗的水源应减少60%,在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了将近1万亿元。外企正在中国建立水源管理方面的合资公司,但最高持股比例仅为50%。对外资水务服务公司而言,盈利率会实现25%。具体而言,水源处理包括脱盐、分离,污水处理则涉及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方案、淤泥处理和分离、监测方案。目前来看,水源管理、咨询、进口设备的销售是目前这一市场的主要业务。
挑战与应对
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和清洁水源的巨大市场为外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但是我们也须认识到挑战,从而把握市场机会。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政府对本土企业的支持不容小觑,复杂的电力分送网络与融资、准入规则也为外资带来一定难度。然而,若能与供应商、政府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增强标准化和更佳的实践分享,同时创新财务机制(例如签订建设前资源购买协议),则能把握好可观的市场机会。
在绿色建筑领域,挑战也无处不在:原材料和技术业已成熟,但是本土企业欠缺设计和建设经验。此外,开发商、终端用户和能源供给商之间的利润逐步减少;解决方案或技术的供给和分配仍然有限;效用网络的整合很有限;内地市场的主要产品仍集中在材料(节能玻璃、绝缘墙)和照明设备(LED)领域。然而,跨价值链的多方合作可以减少循环周期、降低成本。此外,为供应商和施工方开发创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发展和优化绿色建筑的建筑配件标准都不失为好的选择。
【关键词】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现阶段,机电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制造业带来益处,使其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均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机电技术对相关技术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应选择类型适宜的制造技术,以此保障产品质量,也使机电技术得以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
1 机电技术应用的基本内容
生产制造行业的机械构造较为复杂,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具体有发动机以及曲柄连接、启动和专向等。技术人员若想使机械运行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一定要致力于采取行之有效方法改善机械性能,并使设备的重量得以适度降低,使设备运转的效率的到有效提高。通常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钢材是大多机械产品的主要材料。如今,类似的生产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颓势。若技术人员想使设备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首要的一点,就是改变生产机构。此外,器械生产的主材料也要适当改变。目前,非金属的高分子合成材料或者合金材料在器械生产中应用最广泛,此处所说的合金材料,主要是指强度大,重量小者。一旦器械主体的重量减轻,机械运转的效率就会有相应程度的提高,并使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机械的工作效率均得到有效提高。
2 机电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
20世纪60年代,机电技术诞生之后,众多问世不久的生产制造技术慢慢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诸多领域,致使相关产业的变革得以更好地开展。虽然机电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历史并不长,但在世界范围内,其对于促进机械生产的发展以及提高人类生产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于机械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被应用到机械制造工业中,乃至形成了先进的机电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机械产业逐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无论是技术机构,还是产品功能、构成,以及产品的生产、管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鉴于此,工业化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从机械电气时代逐渐过渡到以机电技术为主要模式的时代。
3 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分析
3.1 智能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机电技术产品的全息性越发显著。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对于机电系统非常重要,技术人员可以据此更好地对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对于此类智能系统,软件技术以及芯片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机电技术中,智能化系统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层次结构的复杂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系统的兼容程度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简言之,对于机电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非常重要,其可以看作是机电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光电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光电技术的应用对于机电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可以使机电技术中的传感以及动力系统得到显著改善。此外,光电技术还可以有效提高机电系统中的信息处理能力,且有利于机电产品的研发。可以说,光电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3.3 微型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目前阶段,在生产以及制造半导体产品的过程中,蚀刻技术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推崇,通过该项技术,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在实验室研制出亚微米级的器械元件。若该项技术能够应用在实际产品中,可以为技术人员区分机械系统的部分装置以及控制器提供极大便利。同时,机械与电子可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且传感器以及机体等装置也可被有效整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的体积会减小,重量也会有所减轻,且可以有效组合成自律原件。可以说,以上是机电技术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
3.4 仿生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综合目前的行业状况以及各项因素,不难看出,以后机电技术系统的装置会越发依赖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其对于信息的依赖度也会有相应提高。如果系统结构呈现出静态状,装置的稳定性会较差;反之,若系统装置呈现出动态状,则装置的稳定性会比较强。以上状况与生物习性有一定相似性,这表明生物系统化会成为机电技术的相关产品的一项重要发展趋势。目前,该项系统还有待于研究和探索,使系统的仿生效果得以真正实现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3.5 环保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现阶段,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人均收入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资源也在递减,且很多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质。此外,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也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对环境保护引起足够的重视,广大群众也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此使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机电技术可以更好地发展,在使工业生产领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对于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点,相关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致力于科学技术的革新,并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和有效处理,积极为机电技术的应用探索出可再生的新能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技术应用发展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近年来,在科学技术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之下,工业生产中采用的科学技术也越发先进。机电技术的应用与社会的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简言之,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随着机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且各项技术之间会表现出一定的渗透性和交叉性。凡此种种,将使机电技术更具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杨奎,代贤龙.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分析[J].民营科技,2011(1).
[2]杨成.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6).
关键字:新能源 可持续发展发展前景新能源产业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increasingly accelerated, the economy has entered a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nergy was correspondingly increased. Energy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conditions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nergy on the face of the energy crisis will gradually elevated to the agenda, new energy-rich, clean, sustainable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transition to a new energy structure , is to deal with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energy deple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but als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only way.Keywords: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前言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依靠新技术和新材料,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利用,用无限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取代污染大、资源有限的化石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新能源是一些刚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新型能源,如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目前在中国已经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都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
二、新能源的概述
新能源的定义为:依靠新技术和新材料,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利用,用无限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取代污染大、资源有限的化石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新能源通常是正在开发尚未广泛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随着经济发展导致的能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凸显,环保和可再生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有效补充了整个能源供应系统,也起到了保护环境及节约资源的作用,是满足人类需求、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能源选择。
三、新能源的特点
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是解决当今世界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最终选择,同时它的广泛分布也间接地解决了地区能源战争的威胁,是未来社会的最佳选择。据世界能源委员会预测,石油,煤矿等资源将加速减少,核能、太阳能即将成为主要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存在以下特点:(1)资源丰富,都具有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无限制的利用;(2)资源的密度低,开发利用所占用的面积大;(3)碳素含量低或几乎没有,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4)分布广泛,有利于分散开发利用;(5)波动性大,不利于持续供应;(6)目前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基本上都比化石能源高。
四、新能源开发的意义
中国经济的急剧增长完全打破了国内能源自足的现状,使得中国不得不介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行列。由于中国化石能源储藏量的相对不足,使得中国的能源问题越来越严峻。国际贸易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供给,进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可相对减少中国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及进口化石燃料的不稳定因素,提高中国能源、经济安全。保障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对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大力开发新能源还可以有效地解决许多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的和谐。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解决能源危机、运输紧张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电力、燃料紧张的局面,防止因煤电资料的紧张导致的社会混乱的发生。
新能源产业对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新能源产业不仅可以大量地吸纳投资还可以缓解国内的就业紧张问题,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因素。其次,新能源产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与其相关的产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如相关的交通运输、制造装备和技术服务等产业都能从中得到有效推动,从而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密集产业群体。这种显著效应使新能源产业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发展新能源产业还能有效地减低经济成本,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保护环境,大大地减少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增长。
五、新能源的开发前景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目前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新能源的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国家“十二五”期间,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之一,国家和各地政府都给予了相关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发展新能源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来源也成为了很多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国家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其上市或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等积累资金,保证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除此之外,有业内人士预计,国家将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等多种投入方式,对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给予重点支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进一步巩固企业在新能源产业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完善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对财政科技资金的全程监督,实现财政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
据中国能源研究会的研究表明,长远来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逐步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缓解传统能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协调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三者的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新能源的开发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新能源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巨大商机将会引发大型能源集团、国际资本、民营企业、风险投资等诸多投资者的相互追捧,因此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乐观。
六、新能源行业遇到的困境
1、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差 新能源产业虽然是国内的重点开发项目和炙手可热的投资商机,但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现状却不容乐观,国内的大部分新能源产业普遍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能力,把原本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弄得呈现出明显的技术低端化,产业发展的道路困难重重。具体来说有以下两方面:新能源行业与其他各行业不同,整个新能源产业仍属于新兴产业,很难与传统的能源行业进行市场竞争。它急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以及政策倾斜,其自身的竞争力弱,但经济压力又迫使政府不能长期地支持。例如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高,几乎为火力发电的数倍,如果国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其根本无法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竞争,发展现状堪忧。
2、深层次危机中国的新能源的市场受到发展规模和空间的限制,就需要国家财政的持久补贴,而且基础研发领域投入不足是新能源产业基础薄弱,关键技术更是令人堪忧,同质化严重,优质产能紧缺; 再者产业存在明显的安全风险,盲目地扩大市场,但技术根本无法跟上市场的扩张步伐。目前,成本太高,投入太大仍是新能源及其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制约因素。
总结: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在传统能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被人们寄予厚望。它改变了当今的世界格局,减小了地区矛盾,保护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人类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能源产业不仅可以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加就业,而且还对气候变化,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是快速发展经济,提升中国能源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诠释[N].光明日报,2009,6,2.。
[2][EB/OL].杨万东.谈国外低碳经济方面有哪些亮点和经验值得借鉴
[3]李怀政.生态经济学变迁及其理论演进述评[J].江汉论坛,2007,(2):32-35。
[4]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5]王萌萌.发动新能源引擎英国打造低碳绿色经济[N].中国证券报,2009,8,14。
孙 锋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辽宁沈阳 110141
【文章摘要】
在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属于先进技术,在机械产品制造中使用该技术可促使机械生产制造能力获得大幅度提升,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一个国家机械自动化的应用情况可充分体现其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本文主要探讨在机械制造中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具体情况,而后分析其发展前景,为我国机械制造业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拓宽发展空间并接轨于国际市场。
【关键词】
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 发展前景
机械自动化技术即在机械制造业中对自动化技术进行使用以连续自动生产加工对象,加快原料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流动与加工变换速度,在极大程度上可减少资源消耗。机械自动化的优势主要表现可促使产品质量与生产率得到极大提升, 同时缩短生产周期,加快更新速度,减少成本,增强效益,减轻劳动强度,优化工作环境并促使其他技术也得到相应带动发展等。因此,机械制造业实现技术升级、优化以及发展的重点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本文现探讨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前景。
1 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1 集成化应用
在机械制造业中主要使用自动化、微电子以及计算机等高科技,且具有持续性,进而形成很多新型技术,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评估、制造、工艺、信息管理系统、数控加工以及柔性制造系统等。要对级别不一的集成制造系统予以构造可系统集成一些技术,这样最为简便。集成制造即对信息技术予以充分利用以对企业制造过程进行全面优化,其主要指导为系统工程理论,手段主要为精简机构与过程重组,强调内容为适度自动化,而后基于工程数据库系统与计算机网络支持下集成制造企业所有经营活动与相关要素,实现柔性化生产且坚持以人为本,促使制造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优良服务、环境保护、减少交货时间等方面效果更优。
1.2 柔性自动化应用
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要求制造企业具备快速反应与优良应变能力,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同时还要结合市场变化与科技更新随时调整机械产品结构或种类, 在此形势下就一定要使用柔性自动化系统并确保其具有高级灵活性。该系统重在对人机界面进行优化,对于自动化没有过高要求,而后构建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 促使计算机管理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系统中包含普通设备与自动化设备,某些环节需要人工干预。柔性化应用可适应外界不同因素,同时也能提升商品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这种能力主要基于认真调查市场并进行准确分析,而后经过有限的内部组织改良后实现。这样一来柔性加工系统会向柔性制造系统转变,继而促使生产、制造以及设置相互联系。
1.3 敏捷化应用
计算机敏捷化即快速反应于用户需求。机械制造企业敏捷化的实现基础为企业竞争力与信誉度,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可构建虚拟公司,同时在企业内部实行分工合作制,促使企业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因此,需强化管理计算机敏捷化, 培训计算机操作员,以提升敏捷化水平。当前机械制造企业中已经普遍形成全自动化制造观念,且逐渐重视在自动化系统中人作用的发挥,这样一来就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在开展计算机敏捷化的相关流程时执行力更强且水平更高,进而促使机械制造效率得到提升。
1.4 智能化应用
当前制造技术不再是商品概念体系, 而是经过分析、推理、判断、规划以及决策等一系列智能活动后对智能机械与操作人员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进而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制造全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均融入了人工智能,通过对专家智能活动进行模拟对制造中人脑力活动进行延伸或者替代。智能化系统可对运行状态进行自动检测,受到内外部激励时可对参数进行自动调节,确保工作状态最优, 因此拥有自组织能力。智能制造系统化还会不断交换于信息、能量、环境物质,该组织系统具有开放性,且主要依赖于强制耗散与磨损,其耗散结构远离平衡态。在制造时应用模块化法可促使其柔和性得以提升。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的是:智能制造对于人应该注重友好性与安全性;对于环境应该充分保护,确保无污染,同时可回收资源与能源;对于社会则倡导竞争与协作。
1.5 虚拟化应用
在机械制造中有虚拟制造技术,主要为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并行工程、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同时主要基于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形成的包含多学科的综合系统技术。机械虚拟制造主要对仿真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充分使用,以仿真机械制造流程,将其中包含的问题及时找出来,并确保机械产品制造的成功性,同时促使成本降低,对开发周期进行缩短,最终促使机械产品竞争力得以提升。
2 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2.1 实用化
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获得开发与发展的基本目的在于充分应用并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当前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为规模较小且水平较低,因此在未来机械制造中需注重紧密结合机械自动化与技术生产要求,坚持步步深入原则,为推动我国机械自动化迈入更高水平做好铺垫。
2.2 绿色化
在机械制造中无可避免的问题为生态环境污染,因此一定要找到机械制造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机制。在机械制造中会消耗大量原材料与能耗,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还会产生大量噪音与污染排放物,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未来一定要注重机械制造系统的绿色化。
2.3 配套化
在机械制造中发展自动化技术不仅要注重主机,还要注重配套的控制系统与综合元件。机械自动化未来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包括微处理机、新型刀具、传感器、控制系统软件、可编程控制器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未来注重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配套化发展才能研发出自动化水平高以及性能优良的机电产品。
2.4 低成本
为使机械制造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且自动化程度更高,就一定要降低自动化成本。未来在发展机械自动化时一定要与我国国情充分结合,研发出见效快且成本低的自动化技术以满足我国实际所需。
3 结束语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 促使机械制造业获得质的飞跃。全球工业对于机械制造予以高度重视,因自动化技术水平对国家机械制造业整体水平有着较大影响。因此,我国一定要强化建设机械自动化,与我国国情充分结合,并引入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向低成本、绿色化、配套化以及实用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对自动化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增强机械产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刘冲, 李广学, 李佳亮等.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1(26)
[2] 王英. 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J]. 科技传播,2010(24)
[3] 董玫.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索[J].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3(2)
[4] 胡阔海. 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 机电信息,2012(30).
(上海政法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701)
摘 要:文章从经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路径谈起,探析了经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提出了提高企业现金流量对策。
关键词 :经济转型;企业现金流量;影响;路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136-03
收稿日期:2015-01-08
作者简介:鲍长生(1971-),男,安徽桐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倪嘉佩(1992-),女,江西上饶人,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经济转型对企业资金运营能力的影响最明显的是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与供、产、销各个经营环节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企业资金供应不足则会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失去“献血供应”,使得资金链断裂,财务风险加剧,从而落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一、经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路径
1.经济转型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经济的转型往往伴随着产业间相对竞争力的调整,进而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不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产业,其发展瓶颈就是利润率的下降以及应收账款的增加,这将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速明显下降甚至为负值。
2.经济转型影响企业投资意愿。投资是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实现快速发展的基本途径,在经济转型期,由于行业发展前景的不同,不同行业的投资意愿与投资动力不同,投资强度的差异性较大。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产业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往往投资较大;相反,传统产业由于相对竞争力的下降,产业发展前景不明朗,整个行业的投资意愿往往较低。投资活动现金流是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及其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较多时现金流往往为负。
3.经济转型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筹资能力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取资金支持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期,发展前景较明朗、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在经济转型期,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产业往往因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往往能够赢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资本市场的信任,筹资能力往往较强。而传统行业由于相对竞争优势的减弱,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导致其筹资能力较弱。筹资活动现金流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归还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的净额。企业筹资往往是用于投资,从行业平均的角度来看,不断的投资往往意味着企业要进行不断的筹资,因此处于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行业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增长率往往为正,而处于衰退期的行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往往为负。
二、指标的设置和样本企业的选择
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现金的流入与流出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以及总体现金流量。四种现金流量在定义与构成上有较大差别,分别用于反映企业不同的活动,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本文为研究经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分别设置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以及总体现金流量增长率四个指标,并通过对上述四个指标的变化的研究来揭示经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
本文根据各个行业企业的特点不同,选择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物流业和能源业五大行业的20家上市公司2002年—2012年10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取样来客观实践的分析经济转型对我国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研究,这20家样本企业分布在上海区域,且涉及了每个行业的不同领域,在各个行业有典型的代表性。
三、结果分析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从2002年~2012年全行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的平均值来看,图1表明数据的变动呈现一种上下波动的形状,符合现实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开始进行经济转型后,每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随有变化但都大于零,说明企业经营业务发展比较稳定。
从2009年开始,全行业整体的现金流量平均值不断增加,保证了企业财务状况稳定。总现金流量增长率的增长主要依靠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增长率的增长。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所有地区、相关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从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影响来看,过去的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增值税不能抵扣,税制改革后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支付的增值税可以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流动资金。
从图1可以看出制造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在2009年之前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这是由于在实行经济转型之前,国家一直大力发展制造业,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作为维持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而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慢,扩大出口这条路越来越窄了,国家进行经济转型后,图示表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经营活动增长率自2008年迅速增长。与改变产业结构的模式保持一致。服务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增长率从侧面反映出国民消费正在增强。建筑业在2009年之后增长率一直是处于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改变其结构,使得现金流量增长率未能增长。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从图2可以看出,全行业在2005年-2008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震荡幅度较大,尤其是服务业。2005年的平均现金流量增长率为13.038,而2006年的则为-18.836,相对下降了31.874。
在2004年-2007年之间,制造业的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增长率也高于其他行业,而服务业则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在2008年后经济转型的这一过程中服务业的增长率不断提高。不仅是因为经济的复苏,也是由于国家提出了相关财政政策,促进了企业的投资需求。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在2004年-2008年较为稳定,在2009年突然下降到-4.024,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出口信用风险增大,融资不畅。后又逐渐上升至2012年的2.722。这与在2008年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以及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这一些政府扩大内需的举措息息相关。信贷规模限制取消以后,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增加,因为有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配合,企业会相应增加很多的投资项目,同时也会加大对很多产品的需求。由此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筹资规模。图3也表明,能源业在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变化幅度过大,一直是以资源的密集使用为主要特征,同时对国内环境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四、提高企业现金流量对策
1.加强现金流管理。我国企业传统管理往往只看中规模的扩张与利润的提升,对企业现金流的关注较小。由于存在政府的融资担保以及以规模扩张速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规模的追求更加突出。但是国企在追求规模的同时,并没有按照市场规律,根据自身盈利状况来决定发展的速度,其发展往往是靠大规模的银行信贷完成的。在经济转型中,由于经济发展不平稳,一旦经济持续下滑,大量的国有企业很可能无法偿还贷款,进而会给整个经济带来系统性的风险。因此,本文建议,在国有考核时,要转变“唯增长论”的观点,加大对企业现金流的考核,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经济下滑风险应对能力。
2.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经济的转型往往意味着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区域内的企业要顺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在现实中,由于经济转型往往是缓慢与潜移默化的,很多传统企业特别是中西部的传统国有企业缺少对区域产业发展的趋势的研究,进而很难引领产业发展的潮流,而往往选择被动的随波逐流,最终被市场竞争淘汰。因此,传统企业特别是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的企业要积极的研究其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相关技术的革新趋势以及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积极主动的适应、甚至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般而言,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从传统行业中退出,寻早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进一步追求产品细分战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竞争力。相关企业应当在对自身财务状况、科研能力、人才资源能要素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转型升级战略。
3.突出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经济转型期,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利润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的下降都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行业以及外向型行业将逐渐丧失竞争优势,进而会逐步被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取代。现在来看,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软着陆的机会,但是政府出于稳定就业等目的,推出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四万亿计划的推出使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迅速恢复,遏制了企业的倒闭的停业潮,稳定了就业。但是,我(下转141页)(上接137页)们也应当看出,四万亿刺激政策带来了投资效率低下、产业机构升级减慢等结构性与长期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产业结构的升级。
因此,建议国家的尽量减少对经济干预,增强企业投资的自主权,同时改善要素分配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目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阶段,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是政府吸取了四万亿刺激计划的经验教训,没有出台大规模的刺激计划,而是本着推进改革,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来稳定经济的增长,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程小可,刘雪辉.中国资本市场披露现金流量信息的
有用性[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0).
[2] 朱元森,仲波,乔迎涛.论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的相关因素[J].
会计之友,2004(5).
[3] 周敏.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风险管理行为及理论研究[D].天
津大学学位论文,2008.
[4] 周敏,王春峰,房振明.现金流波动性、盈余波动性与公司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