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耗材管理办法范文

医疗耗材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耗材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耗材管理办法

第1篇:医疗耗材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植入类耗材; 职能管理; 作用

我国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其中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是指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目前,进口医疗器械在我国大医院占有率超过70%,且价格居高不下,加剧了百姓的“看病贵”。同时,医疗器械收支总额占医院全部收支总额的比例也很大,几乎能达到或超过年度金额的20%,其中因单位价值高而被称作“植入类耗材”的植入类医疗器械所占比重极大。

植入类医疗器械的使用涉及到患者的人身健康、经济利益、医疗安全、医院资产管理、民族产业的振兴等方方面面,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应按照内部控制原则设置不同的职能科室对植入类耗材的申请、采购、验收入库、出库、结算、销毁等各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各科室应制定完备的工作制度,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内部岗位。植入类耗材专项审计就是对各职能科室的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率性进行审计,促进植入类耗材的管理。

一、植入类耗材专项审计的政策依据

植入类耗材审计属于业务性较强的专项审计,应参照的法律基础及政策依据除了会计、审计、招投标方面的以外,还应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6号,2000年)、《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药监局令第24号,2000年)、《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药监局令第10号,2004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国食药监械[2008]766号)、《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令第82号,2011年)等,在审计任务实施前,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以上文件精神,并熟练掌握相关内容。

二、植入类耗材专项审计的具体实施

(一)对采购部的工作进行审计

采购部的主要职责是组织院内植入类耗材的招标采购;将中标产品价格录入“HIS”系统并维护系统价格,随时对降价产品进行价格调整;签订产品成交合同。

1.对采购档案进行审计

通过抽查采购档案,对其采购流程的合规性进行审计。首先,采购申请是否实现授权审批控制,是否存在无审批自行采购的现象。采购申请必须由使用科室的负责人签字确认,然后由主管植入类耗材采购的院级领导签字确认;临时使用耗材的采购申请必须由患者本人或其授权人签字确认。其次,采购申请理由是否充分。采购品种是否为临床工作必需,如果目前HIS系统中已有品种完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则不予增加新品种的采购。最后,采购工作记录是否详实。采购工作记录是采购工作的真实反映,通过采购工作记录能够了解采购流程是否完备,采购前是否有询价记录、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厂商参与采购活动、是否组成采购专家委员会、采购过程是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合同条款签订是否合理。

2.对中标产品的价格进行审计

每年卫生部及各省、地方都会对植入类耗材组织集中招标,因此很多植入类耗材的价格都是透明的。运用网络搜索引擎,很容易就能查询到各省或地方通过招标公布的中标价格。在医院“HIS”系统中随机选择品种,与网络可询价格进行对照,审计是否存在高于现时市场价格的情况。

3.对“HIS”系统中植入类耗材的“身份记录”进行审计

由于植入类耗材品种多、价格变化频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因此采取抽查的方式,随机选择品种。主要审计是否存在未经招标擅自购入植入类耗材的情况,即产品是否存在“身份记录”。

(二)对物管部的工作进行审计

物管部的主要职责是对中标产品进行验收;根据临床科室的“报备单”储备库存;库存产品管理;材料明细账会计核算、财务报账;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不良事件进行详细记录。

1.对物管部内部岗位分工进行审计

物管部应设置验收入库、二级库管理、会计、复核四个岗位,并明确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审计过程中应关注其岗位职责是否明确,岗位分工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复核岗位设置是否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2.对验收入库环节进行审计

审计关键点:科室“报备单”是否经科主任签字确认;“验收单”记录是否完整、项目是否填写齐全;是否存在未经验收擅自使用的情况,尤其是急诊使用耗材;进口产品是否查验“报关单”;是否对验收产品的数量、二级库转出产品数量、结存数量进行详细、及时的记录;接受会计人员复核后,生成材料明细账。

3.对二级库管理工作进行审计

二级库是分别设置在各临床科室的耗材储备库,直接面对临床。

审计关键点:与二级库管理员交接手续是否齐备;是否存在已经验收入库的耗材又经供应商传送的情况;转运至消毒中心的耗材交接手续是否齐备,消毒材料的数量统计是否全面、真实;二级库的库存管理是否规范,如:是否建立材料明细账、明细账统计是否及时、是否与患者处方进行核对、月末是否进行盘点、盘点记录是否完整等。

4.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审计

审计关键点:会计人员是否对验收入库环节的工作进行复核,生成材料明细账;是否对厂家发票进行审核,并与材料明细账进行核对,以确保报账金额正确;财务报账、领取支票、交厂家环节是否做好详细登记;是否如期与财务总账进行对账;会计核算工作是否接受复核岗位监督,是否存在未经复核擅自进行会计处理的情况;抽查患者收费记录,是否存在“漏收”现象。

5.对库存环境进行审计

审计关键点: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设计存放空间;是否分类存放;是否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是否建立“四防”安全管理制度及责任人制度。

(三)对消毒中心的工作进行审计

消毒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在术前对耗材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做好各厂家的灭菌工作量记录作为其到财务交款的依据;对手术室返回的耗材及器械做灭菌处理;对植入人体后取出的耗材做销毁处理。

审计关键点:“待灭菌耗材接收单”记录内容是否齐全;灭菌工作量记录是否全面、及时;是否按期与物管部核对灭菌工作量,是否存在无工作量记录、私收现金情况,是否存在“小金库”;对应销毁的耗材是否做到接收、销毁各流程记录全面、及时,是否存在随意丢弃、重复使用或二次销售的情况;急诊手术器械灭菌工作记录是否全面,是否存在私收现金情况。

(四)对财务部的工作进行审计

财务部在耗材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建立耗材总账、明细账、资金往来账,对耗材的入、出库进行核算,根据年度、月度计划付款。

审计关键点:是否制定年度、月度还款计划,还款计划是否经主管领导审批;是否严格按照还款计划进行还款,是否存在计划外还款情况;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如实进行耗材入、出、存库及往来账款挂、销的会计处理;是否按期与物管部会计对账,是否账账相符;是否参与库存盘点及资产清查,是否账实相符;对于更换名称的债权人的资质审核及权利义务关系转移证明文件的审核是否严格。

(五)对经济管理部的工作进行审计

经管部的工作是对耗材收费进行控制,按照规定进行加价,并随着产品价格的变动对收费进行调整;根据各类植入类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室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分析并出具经济分析报告。

审计关键点:是否按照规定对耗材进行加价,是否存在违价现象;是否按照规定合理计算科室成本;是否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是否有具体方案应对违规使用耗材的行为。

三、结论

可见,植入类耗材专项审计的工作主要是对各职能科室的履职情况进行审计,选择各职能科室的“关键职能”进行审计,在关键环节设置审计关键点。在审计过程中使用控制测试、风险评估、分析性程序、审计抽样等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参与医院的经营管理,洞察风险,帮助医院实现管理目标,促使内部审计由单纯监督检查的保护性职能向咨询服务的建设性职能转变。在医院开展植入类耗材的专项审计是内部审计内容的创新,扩大了内部审计的适用性,实现了审计价值的增值。

第2篇:医疗耗材管理办法范文

绪论

医用高值耗材(Medical high-value consumable)是相对于普通低值消耗材料而言的。国家对高值耗材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价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用器械。一般包括心脏、外周血管介入类材料,人工关节类材料、腔镜手术中的器械等近2000种型号[1]。 高值耗材特点是:直接作用于人体;安全质量要求高;价格比较高。

医用高值耗材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2],所以不同的医院分类标准不同。既要考虑到国家行业的标准规定,还要照顾到医院临床一线的使用习惯;既要适应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又要方便采购、供应的实际工作 ;还要与各类医保的耗材目录相对应。综合以上原因,医院经过研究定义如下:将高于500元的一次性收费卫生材料以及植介入医用材料归为医用高值耗材。同时按照耗材管理办法分级管理,将其分为 4 级,一级依临床使用目的分为普通耗材、植入耗材、介入耗材、医疗器械、试剂及其他等 6 类。二级以专科分类,三级以其是否向病人收费分类,四级则是耗材的名称,以注册证的名称为准。此种分类方法应用在医用耗材采购目录和医用耗材管理系统软件上。

一、高值耗材管理

医用耗材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基本物资。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医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使用医疗耗材逐渐增多,特别是医用高值耗材的品目、用途和用量突飞猛进的增长,高值耗材的使用年均增长速度仍在不断的增加。医用高值耗材的性能不断完善,加快了医疗事业的发展。医用高值耗材一般是一次性植入人体的耗材或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手术器械,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所以医院高值耗材属于高风险特殊商品[3],其质量的可靠性和功能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科学发展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类耗材造价比较昂贵,患者会更加关注这类材料的效果。一旦发生问题,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险,为医院带来损失,所以高值耗材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因此,医用高值耗材如何安全、有效、及时、合理的使用,不仅与患者的健康程度和经济利益相关,更与医院整体的声望和效益关系密切[4]。因此,提升高值耗材管理水平十分迫切,对医用高值耗材进行规范化管理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现状概述

高值耗材管理难度大,是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14]。因其使用量大,覆盖面大,品种繁多,规格型号复杂,专业性强,造成管理难度大。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医院对于高值耗材的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状态[5],使用科室白行通知供应商送货,每月科室汇总高值耗材使用情况,到物资、财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旧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临床科室直接向供应商采购,供应商将高值耗材及其发票送至设科室,科室使用后凭发票、手术医师签名的手写三联单到设备科补办手续,一次性办理入库、出库,设备科全凭票据与供应商结账。这种通过手工管理和零库存的管理模式虽然简单,从需求到使用的周期短、效率高。但是,随着高值耗材的广泛应用,这种简单的手段已明显不能满足管理要求[6],存在耗材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信息不及时、收支不同步,存在漏费风险,工作效率低,而且高值耗材的信息难以追溯等诸多隐患和管理漏洞。问题包括供应商监控方面、医生行为规范方面、收费的准确性方面、风险规避方面等等。

所以,为了实现对高值耗材的合理化、规范化管理,必须引入新的管理办法对高值耗材从采购到销毁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从而达到使用安全、服务专业、收支同步的管理目标。

三、条形码技术

美国工程师Woodland于1949年首先提出条形码(bar code),国际上,包括中国,现在统称为条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9]。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条形码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条形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读取的错误率约为百万分之一,首读率>98%,在自动识别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8]。医院采用条形码技术,结合医院信息系统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建立医用高值耗材基础数据库,对高值耗材进行“一物一码”条形码管理,实现从请领、使用、盘点、结算、消毒、报废的全程跟踪管理。

四、高值耗材管理方案

为了实现对高值耗材规范、统一、专业的管理,达到采购透明、使用安全、收支同步的目标,本文将采取以下措施:;。通过医院物资管理部门和设备科对全院医用高值耗材的统一管控。及时准确地掌握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库存和使用情况,实现对医用高值耗材全过程、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

1、建立、维护高值耗材基本数据库

供应商提供供应商名称、资质证明,高值耗材名称、规格、型号、价格、生产商名称等信息。

医院对其进行资质审核、对耗材信息进行审核。

对通过审核的耗材建立管理类别,并在管理类别下建立所有高值耗材的物资目录。首先输入材料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名称、规格、生产厂家、入库价、供货商、REF 码 LOT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产品注册证有效期、厂商联系方式等。将这些信息充分利用,再赋予每一个耗材唯一条形码。

2、流程再造

医用高值耗材有申购环节与采购环节、库房存储管理环节、分发与供应环节以及废弃物处理环节4个关键性环节,抓住关键环节的管理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规范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管理、档案管理、库存管理、使用管理、追溯管理等一系列环节,需要对对高值耗材的管理进行流程再造。

通过条码技术并对跟踪管理流程再造,一物一码,可实现对高值耗材的追溯,并可以实施动态监测。从病人安全考虑,向上可追溯到生产商、供应商,向下可追溯到病人,只要扫高值耗材外包装的条码,就能在医院系统中看到此高值耗材的所有信息,包括生产厂家、供货商、型号、价格、使用科室、销毁情况、清洗消毒、使用时间、使用病人等。一旦耗材由于质量问题召回,可立即采取应对策略。

3、实施效果分析

提高耗材管理的水平:全面、及时掌握临床科室需求和使用信息。当临床提出采购计划时,采购部门可以得知哪些是急需的,哪些是可缓的,若临床急用或供应商的供给能力不足,就能够快速响应。效期及批号是高值耗材安全性的重要标志,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引入了条码技术,形成了完整的高值耗材信息链,在耗材采购入库时将耗材与条码绑定,在耗材流转的过程中,全程通过条码进行控制,在效期、批次不同的情况下,就能够避免误操作,提高安全性。同时可以设置效期提醒功能,根据高值耗材入库时登记的有效期,可以自行定义时间阈值,进行时间预警。

有利于医院的数据综合分析: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利用不仅具有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意义,同时也是医院医疗服务重要信息的组成部分。综合分析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可以总结医院高值耗材的阶段用量排行、使用耗材的质量评估结果、不良事件情况等。有助于院感对耗材发生的任何情况快速作出反应。

方便了成本核算:通过高值耗材的条形码管理,实现高值耗材的入库,出库,计费和财务部门挂账的一体化管理,克服了以往帐务处理不及时,收入成本不匹配,科室业绩波动大,影响了医院经营状况的准确衡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成本核算质量的提高。

不良反应可以追踪:医用高值耗材的应用与患者之间可以建立关联关系,因此一旦发生耗材相关的不良反应,能够快速准确的追溯到耗材的供应商、厂家和批次,有利于不良事件的上报与管理。

满足了病人的需求 :规范管理过程中减少中间环节,压缩虚高价格。避免不正当行为,有效的降低医用高值耗材费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减轻了病人负担,同时克服了以往多收或误收等情况的发生,对于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维护医院的利益:医用高值耗材管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利益,引进条形码物流管理模块,规范高值耗材的管理流程,做到准确计价、有效跟踪和规避风险,对于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小结

高值耗材管理体系的建立,随着条形码技术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工作效率低、重复劳动多、准确性差的落后状况。随着其技术上的不断完善和革新,条形码技术加快了医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从传统的“静态管理”向灵活、高效的“动态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为医院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就诊环境,使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向现代科学管理迈上坚定的一步。

参考文献

[1]赵宁志,张玉琴,曾宏逵,高茗,王敏产 《医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规范探讨》东南国防医药 2010,12(2).

[2]段慧兰 《手术室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体会》河南省人民医院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3]刘俊兰,翟树悦,李娅访,韩冬雪,孙广香 《基于信息集成的医用高值耗材流程优化管理》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8年9月第24卷第9期.

[4]费晓璐,靳萍 《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践》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信息技术科 2010 25(7).

[5]刘晓华,薛昕昀,许锋,田金,栾笑笑《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值耗材全程动态监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医学工程处.

[6]尹翔 《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模式分析与探讨》中国医疗设备 2009,24(8).

[7]张云宏,陆灿明,王彩霞,王 瑜 《关于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模式转变的探讨》西南军医2011 年11 月 第13 卷 第6 期.

[8]徐志荣,王振洲,李铁军,徐汀,罗丽琼 《基于条形码技术的高值耗材管理难点探析》 中国医学装备 2012 总第94期6月第九卷.

[9]张志彬, 刘先锋 《条形码在医用高值耗材中的应用》 中国医疗设备 2011,26(3).

[10]韩冬雪,刘俊兰,童学中,李娅访 《略论医用高值耗材条形码管理》 中国卫生经济 2007,26(11).

[11]钱静毅,金伟 《数字化医用高值耗材全程跟踪管理模式探讨》医疗卫生装备 2011,32(9).

[12]宋风兵 《加强医用耗材采购规范化管理》中国医疗装备 2012,27(7).

[13]赵(韦华),梁方舟 《二级库管理模式在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医院 2008,12(11).

第3篇:医疗耗材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价值回报

1.前言

1.1.目前医院设备科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难题

当前医疗设备的装备程度业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和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医院经过近几年快速的发展,购置了大量的医疗设备,这就对医疗设备的资产管理与运营、资产保值增值、设备的更新、淘汰、维护、维修、效益分析、供应商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大都呈现供应品种多、供货厂商多的特点,采购、入库、出库,保证库房账物相符是医院耗材管理的重点。出库后的去向管理、领用科室的账物相符、患者费用准确计价、耗材成本的准确计提和控制等,尤其是关于高值耗材的精细化、追溯管理,是目前高值耗材管理的薄弱环节。与此同时,管理是否科学、规范,不但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利益有直接关系,与医院的效益和声望也紧密相关。由于高值医用耗材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对医疗器械安全的高度重视,高值医用耗材的全程监控管理已是势在必行。

1.2.建立医院设备科专用管理软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纵观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医院其它各科室都在HIS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各科室的专用管理软件,如病案管理和综合统计软件、检验科LIS软件、影像科PACS软件,而设备科的做为管控医院医疗设备资产和耗材进出的重要科室,却一直没有建立专用的管理软件,基本处于半手工操作管理的模式。

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以及“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管理规范”中明确要求和强调,各级医院,尤其是二级以上的医院应当高度关注和管理医院的医疗设备,并通过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同时在医院等级评审相关文件中,有众多关于设备科日常管理制度和配套信息化建设的硬性条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软件来对全院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进行管理。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医疗收入才能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而购置、使用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医疗设备是增强医院治疗能力、提升医院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手段。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设备资产的增多,相应的设备及耗材的维护、管理、资产处置等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重和复杂,传统的手工统计式的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查询困难、无法追溯管理、无法参与绩效考核;而且很难做到“科学、有序、有效、全面、直观”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设备科日益繁杂的工作需求。综上所述,如何实现对医院设备科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全程化、精细化”管理,保障医院设备的运行效率,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优化医疗设备资源配置,规范医疗耗材流转,规避资产运行风险,是当前摆在医院设备科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利用信息化搭建一个与医院发展规模相适应、规范并优化工作流程、有效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设备科医疗设备及耗材专业管理平台”是破解设备科日常管理难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的创新手段,也是推动医院整体效益提高的重要举措。

2.设备科专用管理系统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搭建符合医院设备科管理需求的专业级“设备科管理平台”,打造数字化设备科。该系统能实现如下功能:

A、规范科室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全流程导航,将设备科日常管理工作,按照软件流程图的形式进行管理,对设备从申购计划、招投标、采购、运营、维修保养、淘汰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数字化管理,规范并优化设备科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工作要点,划分工作权限,使得设备科的管理架构清晰、工作职责井然有序,有效提升日常工作效率;

B、实现符合卫生部医学装备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规范,促进医院评审以及医院管理需求的报表数据支持;系统立足卫生部相关规范,采用医疗器械分类和编码建立全院医疗设备电子分户帐,同时提供强大的数据自定义报表功能,形成智能、多维、立体的数据汇总、分析,方便各项指标查询。

C、规范并优化医疗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管理,降低设备运营成本

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对设备的使用、质量、服务等方面的指标自动进行量化统计,对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降低维修消耗,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量化维修、维护人员的绩效考核

D、加强对医疗设备资产的管理

对设备的购置、使用、流转、盘点、折旧、报废、处置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管理,贯穿资产整个生命周期,有效防范资产流失,保障资产安全。

E、健全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

完备的电子档案实现了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通过对设备及高值耗材建立电子档案,对设备的申购资料、维修资料、技术资料以及采购、评价、验收过程中的合同、报告等文档进行规范管理。结合“条码资产巡检系统”,有效提升质控工作效率,保证质控有效性和普及性。

F、建立实时、动态的库存监控机制,规范耗材采购流程

解决库存积压、库存过剩、库存不足等常见库存管理问题,自动生成订单,实现库存预警机制,进行库存动态管理。对科室申购、审批、询价、采购、领用进行数字化管理,使耗材采购流程规范、科学、有序

G、建立高值耗材“精确控制,100%跟踪”平台

高值耗材管理系统做到“精确控制,100%跟踪”。针对目前高值耗材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用两个管控点进行严格把关,即设备科管控耗材质量、财务科管控耗材付款,从而实现流程的优化管理。

H、提供医疗设备采购决策依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医疗设备利用率、故障率、维修率、闲置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为管理者在医疗设备采购的决策上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资产运营分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与HIS系统做接口整合,进行医疗设备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结合日常维修、保养费用,清晰反映设备的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

3.小结与展望

3.1管理价值回报 此项目投入后,能规范医院设备科日常工作,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精细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同时,由于设备的维修养护成本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降低,耗材管理清晰明细,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和积压,资产管理避免了流失风险,使设备科日常工作深化了管理细节,相应提升了医院的管理价值。

3.2经济价值回报 试算一下,医院每年投入重复购置设备的费用、浪费的耗材费用、资产流失造成的损失费用、不必要的设备维护和保养费用等,我们相信应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能够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堵塞管理漏洞,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那么经济投入的回报是显而易见的。

3.3社会价值回报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也即数字化设备科的理念目前在全国尚属前沿产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本地区域内目前计划或是正在建设的单位屈指可数,此系统的建立,不仅能为医院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提升医院的区域性知名度。

作者简介

第4篇:医疗耗材管理办法范文

一次性耗材的使用涉及到医疗安全、医疗风险和病人的身体健康,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医院内部控制管理规定设置相应的管理科室,对它的申请、采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结算等各环节进行管理和监控;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及人员,制定符合要求的岗位职责和内控制度。一次性耗材的专项审计就是针对各管理科室的业务活动流程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率性进行审计,促进医用一次性耗材使用各环节的管理符合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一、一次性耗材专项审计的政策依据

一次性耗材审计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专项审计,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按照会计、审计、招投标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外,还应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等专业规范和条列,并在审计工作中,熟练掌握相关条款和规定。

二、一次性耗材专项审计的具体步骤

(一)对器械科工作流程的审计

器械科的主要职责是组织院内一次性耗材的招标采购;将中标产品价格录入医院“HIS”系统中的物资管理系统,同时对相应的字典库进行维护,以便随时对产品进行价格等因素进行调整;签订产品购买合同。

1、对采购物品的存档资料进行审计

主要抽查采购物品供应商的资质材料,对物品的采购流程进行合规性的审计。首先,采购申请是否有相应的授权审批控制,是否存在无审批、超权限的自行采购行为。采购申请必须由使用科室主任签字确认,然后由器械科的分管院级领导签字确认。其次,采购理由是否充分合规。采购的物资是否为申请科室的工作必需,最后,采购工作记录是否真实。物品采购前是否有调研、考察、询价记录,是否有审计、监察和财务参与招投标采购活动,物品采购过程是否符合政府和医院的有关要求,供应商的资质审核、合同条款签订是否符合相应的要求,总之物品招标采购工作记录是采购工作的真实反映,通过采购工作记录能够真实了解、反映采购手续是否完备,

2、对中标产品的价格进行审计

每年各省、市地方的主管部门都会对医用耗材组织集中招标,因此医用耗材的价格都是透明、公开且网上公示。医院可以从中选择三家或以上的供应商到医院进行二次议价,最终确定供应商,这些比价过程是否符合相应的流程,物品最终价格是否有高于市场价格的情况进行审计。

3、对输入“HIS”系统中耗材的“身份记录”进行审计

由于耗材品种多、产品升级、更新快、价格变化频繁,因此审计时采取抽查的方式,随机从HIS库中选择品种。主要审计是否存在未经招标程序擅自购入耗材的情况,即产品是否存在合法“身份记录”。

(二)对器械科的工作进行审计

器械科的一项职责是对中标产品进行验收;根据临床科室的“申购单”储备库存;库存产品管理;材料明细账会计核算、财务报账;对使用耗材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有详细记录。

1、对器械科的内部岗位分工进行审计

器械科应设置库房保管、入库、会计和复核岗位,并明确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审计过程中应关注其岗位职责是否明确,岗位分工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

2、对验收入库环节进行审计

审计关键点:科室“申购单”是否经科主任签字确认;“验收单”记录是否完整、项目是否填写齐全;是否存在未经验收擅自入库、使用的情况,尤其是急诊、手术使用耗材;进口产品是否查验“报关单”;是否对验收产品的数量、规格、结存数量进行详细、及时的记录;接受会计人员复核后,生成库存材料明细账。

3、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审计

审计关键点:会计人员是否对验收入库环节的工作进行复核,生成材料明细账;是否对厂家发票进行审核,并与材料明细账进行核对,以确保报账金额正确无误;是否按时与财务进行核对。

(三)财务科工作进行审计

财务科耗材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建立耗材总账、明细账、资金往来账,对耗材的入、出库进行核算,根据年度、月度计划付款。对耗材收费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加价,根据各类植入类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室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分析并出具经济分析报告。

审计关键点:对耗材的入库、支出及往来账款,财务科账务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做了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按期与器械科对账,是否账账相符;是否参与库存盘点及资产清查,是否账实相符;是否严格按照还款计划进行还款,是否存在计划外还款情况。是否按照规定对耗材进行加价收费,有无违规现象;是否按照规定合理计算科室成本;是否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医院一次性耗材管理审计的着力点

第5篇:医疗耗材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医用耗材管理 医院管理 评审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51-02

医用耗材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临床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新医用耗材应用于医院临床领域,直接导致每年耗材使用量大幅度攀升。笔者所在的湖北医药学院太和医院是地市级三甲医院,2010―2012年每年医用耗材材料支出平均高达1.3亿,其中高值耗材所占比为62%,年度材料支出同比增长率大于总收入增长率。如何保证医用耗材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已成为了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核心内容。国家出台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评审标准中对医用耗材管理的内容在不断拓展和完善,检查标准和管理办法的要求更细致严格,掌握行业监管与评审的发展动态和标准要求,将对管理者制定评审目标、推进落实起到积极作用。

一、传统耗材管理与现行评审标准的差异

1.准入环节监管不力导致品规虚多。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导致医用耗材品规的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底全年使用医用耗材品规达到8740个,同时医院管理部门对新品种引进缺乏论证体系和科学评价方法,使用科室随意新增耗材种类,致使同类耗材品牌过多。《医用耗材目录》更新维护不及时导致目录形同虚设,不仅增加了临床使用风险,更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2.供应环节监管机制缺失导致存在安全隐患。医院出于减轻资金压力的目的,对医用耗材中的高值材料实现“零库存”的同时导致材料准入、供应、使用环节的“零管理”。临床科室直接向供应商提出需求,供应商将所需高值医用耗材及其发票送至使用科室,科室使用后凭发票到医院器材部门部门补办手续,一次性办理入出库及付款,造成耗材的验收、计价、录入环节都在使用科室,医用耗材的质量、存储环境、价格难以保证。采购入库的信息不全导致耗材的的批号、有效期等关键信息在系统中没有保留,出现医疗纠纷不能及时提供关键证据,难以实现医院管理评审中对医用耗材实现事前防控、全程跟踪和事后溯源的要求。同时医院缺乏信息化技术和标准化平台的支撑,导致HIS系统和耗材管理系统数据不能实现关联对照,存在着材料漏计、套计、多计费用现象。

3.使用环节不良事件上报监测落实不到位。长期以来,医用耗材质量的参差不齐和难以回避的设计缺陷②,导致医疗器械在使用中发生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相对于医院每年1.3亿的耗材使用量,使用和流通存在不少的潜在风险。为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确保医患关系的和谐,必须落实医医用耗材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医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偏少于发生数,尤其是植入性材料上报严重欠缺。分析主要原因是临床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医疗耗材使用风险认识不足,害怕引起医疗纠纷,导致医用耗材不良事件监测中存在漏报率高、上报报告时间滞后、关键信息缺失、事件表述不完整、陈述过于简单、事件发生原因分析缺失等现象。

二、加强医用耗材管理的措施

1.加强准入管理,重新修订《医用耗材目录》。采购部门根据上级集中招标目录和临床耗材需求信息以及供应商信息,逐步健全医用耗材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和供应商管理数据库,结合本院常用耗材的品种、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价格等基本信息,将行政决策与专业知识、业务经验有机结合,克服行政决策的局限,通过临床使用科室集体讨论,并经过医院装备委员会研究决其安全性和合理性,筛选确定较为完备的《医用耗材目录》,品规与过去目录相比减少25%。管理部门以《医用耗材目录》为依据确定年度采购计划,由医院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实施或自行实施采购任务。主要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等方式落实采购计划。为保证执行《医用耗材目录》的严肃性,管理部门将其转录入HIS收费系统,下发临床科室监督执行。同时建立危急症患者抢救所需耗材的应急机制,对因病情确需使用目录外的耗材,可依据科室实际情况边请示边购置,确保临床业务不受影响。耗材每年年末根据耗材的新增减少情况修订一次,在满足临床使用的前提下保持目录的严肃性和灵活性。

2.完善采购制度采购流程,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配合《医用耗材目录》需要完善的采购流程,对于不同种类的医用耗材应实行不同的采购流程。在满足临床业务需求的情况下,控制医用耗材品牌数量,集中了数量的优势与供应商的议价达到降低采购成本,加强医用耗材和供应商的监管力度。通过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价及淘汰制度,对供应商的筛选从采购前谈判比较延伸到后期的评价考核。目前我院首先严格筛选供应商的各项资质,对于不具备生产资格或资格的一律不得在院销售,审核供应商的产品是否具备器械注册证等证件,保障产品的安全性。不定期和临床沟通实现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跟踪评价,逐步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和供应商评价机制,根据评价数据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便于医院后期对供应商进行查询和追踪,形成对供应商的有效激励和约束,形成医院和供应商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3.利用条形码技术实现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可追溯。《评审标准》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妥善保存医用耗材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的各项采购记录原始资料,结合评审标准采购部门在医用耗材入库业务时必须及时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批号、有效期、产品检验合格证等基本信息,经手人逐级核对信息是否正确,入库资料一式3份,并当场签字留存,确保采购档案完备。对植入性材料的追溯性主要利用条形码技术实现,首先对招标后的植入材料按照一品一码统一编码,医院要求所有数据库中的厂商均采用编码和相应的条形码来对产品进行标志和管理,要求公司将产品与对应条码信息录入追溯管理软件并上传。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编码,每条编码都对应含着产品的基本信息,彻底解决条形码解析的准确性和唯一性问题。通过条形码枪与解析程序的配合,可以准确地解析产品条形码中的生产厂家、产品代码、、生产日期、有效期、序列号、批号等信息,简化了录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错误的可能性。通过与HIS的对接解决了术后登记的难题,过去植入性医疗耗材在使用后需要在《植入物使用登记表》中登记医生的姓名、手术日期、患者姓名、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有效期、生产企业名称等多项信息,手工登记容易因为登记人员的疏忽和偷工减料而导致信息错误,使事后无法进行追溯。通过HIS系统和植入材料模块的数据接口,术后登记仅需录入患者住院号,通过扫描产品的条形码即可完成产品登记工作,方便了临床及时准确登记。条形码技术实现了值入材料从入库、出库到最终使用到患者的全程跟踪管理,通过值入材料模块和医嘱系统、HIS收费系统数据对接,记录每个植入材料的来源和最终去向,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可追溯到源头,为举证提供原始资料,以保障医院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4.加强医疗耗材不良事件监测报告管理。通过完善医院不良事件监测机构设置和和制度落实此项工作。由院长牵头成立不良事件监测领导小组,耗材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督、收集、上报等日常管理工作,各医技临床科室设专职人负责本部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收集、报告,提出初步改进建议及落实改进措施。管理部门以日常使用医用耗材进行监测的基础,以骨科植入材料、心脏起搏器、人工晶体、血管支架、介入材料等高风险产品的不良事件监测为重点收集分析医用耗材质量反馈情况。管理部门通过定期进行高值医用耗材的消耗与病历的抽查核对工作,收集整理与临床沟通医用耗材质量情况。医院根据上报情况对问题产品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促进供应商对其产品进行改进,并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医院定期通报我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结果,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原因,修订完善有关制度,提出可执行的干预措施。做到有反馈,有落实。不良事件作为硬性考核指标和科室质控挂钩,实行对主动上报者奖励,对瞒报者惩罚的检查机制,最终达到医护管理人员加强服务和安全意识,主动报告医疗耗材的不良事件,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服务。

5.加快医院信息化进程,实现医用耗材数字化管理。过去我院信息化进程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孤岛效应明显,导致信息流不畅通,2012年我院医院资源计划系统HRP(Hospital Resources Planning)开始上线,HRP是指物资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医院管理平台③。HRP系统在医用耗材管理应用的特点主要包括:(1)医用耗材从采购、配送、验收、库存、发放、消耗等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2)实现耗材管理模块与HIS系统以及与供应商、物流商和生产厂家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医用耗材和植入材料的追溯跟踪;(3)提供医用耗材管理的有效预警,当医疗耗材“三证”及授权等资质的时效到期前30d时,系统将自动飘红;如果供应商不及时更换证件,系统不能进行入库业务;各项资质的扫描件导入系统,在系统中可以查找到耗材的注册证、生产批号和供应商等相关信息。信息化和集约化的HRP解决了原有耗材管理的弊端,落实了评审标准中对医用耗材的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三、结语

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医用耗材管理者要掌握新标准、理解新要求,检查指导医院的耗材管理工作,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建立和完善医学耗材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形成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以评促改、评改结合、注重内涵”,不断拓展和加强医用耗材管理工作,为临床业务的开展提供持续、安全、有效的保障。

注释:

{1}张琼.浅谈医用耗材采购管理.中国医疗设备,2013(02):80

{2}郑月琼.医用耗材不良事件案例分析与管理改进.中国医疗设备,2013(8):87

{3}王小平.浅谈HRP系统在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经济师,2012(4):165

第6篇:医疗耗材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医院管理;成本;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管理模式

一、作业成本法及其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办法之一,其核心意义在于以成本动因为分配基础,以单位作为和成本管理核心,通过作业成本库建立完成成本归集分配和间接费用核算。在作业成本管理办法下,企业会首先根据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资源消耗的情况确定成本发生动因,并将实际发生的成本分配到完成一项作业的各个环节中不同的成本对象中去,从而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与控制。作业成本法应用与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结合是现代医疗体系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的结果。医院的成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医院在经营中医疗卫生服务发生过程中各种资源和资金耗费情况的总和。在当前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中,通过作业成本法可以将医院日常服务和经营过过程中的各项支出通过作业成本库分解到医院各个科室、医疗项目和服务项目中去,从而形成医院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在作业成本管理办法之下,医院的人工工资、药品成本、材料成本、医疗器械折旧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成本可以更加科学、顺利的分配到医院的科室成本、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中去,从而为医院开展全面、科学、规范的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实现医院成本质量控制、经济效益控制和战略发展控制的统一。

二、医院成本管理模式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医院成本管理模式现状

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同一般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中都面临着组织结构复杂、成本控制力弱、成本核算项目设置不科学、成本核算对象太多导致的成本管理难题。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医院为了实现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提高自身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能力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必然课题。然而,由于医院传统上松散的管理环境,成本控制管理中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造成了当前医院医疗成本急剧上涨,阻碍了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不强在传统的医院财务相关管理工作中,对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工作的重视程度有着明显的不足。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的主要是由医院自身特点和传统经营特征造成的。一直以来,医院的发展主要以医疗服务科室为主,医院管理的核心在于医疗技术领域的研究突破等方面。而在成本管理方面,由于缺少必要的重视,医院对科室医务人员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了医院内医务人员对成本控制责任的意识不明,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困难。2.成本核算管理不科学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复杂、核算项目繁多是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在传统的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管理者对成本核算结果的重视远大于成本核算过程,导致了成本发生的实际原因不去追究、成本核算分析工作力度不足、成本管理工作跟进不上等问题。这种情况导致了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往往是对医院成本的事后分析和管理,其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大大下降,不能给医院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3.医院成本管理体系松散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主要由医院的财务部门负责,而医院的财务部门同一般医疗服务科室之间又缺少必要的沟通,导致了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中漏洞的出现。例如,在一些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的重点集中在对医院收入和支出等项目的财务报表编制上,而忽视和医院成本控制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关系。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了医院财务部门在管理中往往只重视医院在药品、医疗设备、医疗卫生材料等项目上的成本变动,却没有开展合理的医院成本和医院经济效益之间关系的分析、评价和验证工作,医院成本管理和战略发展目标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成本管理工作效率不高,无法实现对医院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院成本管理模式构建

(一)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院成本目标的制定

采用作业成本法开展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首先要结合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管理需要进行医院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解决传统成本管理工作中责任不清、成本控制难以落实的问题。根据作业成本法,医院在成本管理之处应根据医院作业所需的成本数量总和做好成本预算编制工作,对作业成本进行细分,在充分考虑医疗资源价值和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做好成本预算编制工作,从而确定医院成本管理的目标。在实际的工作中,医院根据成本预算编制原则和目标在管理层进行商讨和确定,并将作业成本管理目标层层分解到医院各个科室和医疗服务项目中去,再根据医院的实际经营状况对作业成本逐级分解,进行调整和责任的明确,为后续成本管理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构建

成本核算是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根据2012年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中的内容,医院成本核算要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展医疗服务项目、病种成本核算工作。根据上述文件内容,作业成本核算办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有了较强的适用性。根据作业成本法,医院作业成本可以按照科室归集直接成本并进行管理费用的分摊,从而实现医院完全成本的计算。因此,在作业成本法体系下的成本核算应包括建立作业成本编码库、作业成本基础数据采集、作业动因量和资源动因的确认,并以此为基础上计算出医院医疗服务项目的作业成本并进行成本报表的编制工作。

(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院成本控制体系构建

成本控制是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作业成本法体系之下,医院的成本控制应根据成本预算和医疗服务项目中的成本形成因素进行监督、控制和调节。对医院实际发生的人力、资源和资金的消耗情况进行控制,并对医院各个科室、医疗服务项目各级作业中发生的成本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偏差的纠正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医院应将作业成本控制在成本预算目标范围之内,防止医院资产浪费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发生。首先,在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和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过程中,根据医院作业成本法数据库内容应对资金项目支出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防止医院盲目进行项目投资导致资源浪费和资金紧张等问题。其次,人力资源是医院经营和发展中的重要资源,也是医疗服务项目开展的基础,在作业成本法控制理念下,医院应根据医疗服务项目的需求进行人员岗位的科学设置,充分发挥医疗服务人员的岗位作用,从而实现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控制。再次,在医院药品和卫生耗材等采购方面,医院应将成本控制同质量控制结合起来,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基础上,做好医疗耗材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

(四)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院成本评估机制构建

为了保障作业成本法体系下医院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医院还应结合作业成本法的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成本控制绩效考核及评价机制。在医务职员中形成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绩效管理办法,采用设计科学、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和绩效管理办法,从而提高全体医务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在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媛媛.实例分析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J/OL].财会学习,2017(05):69-72.

[2]施琼娴.作业成本法下的R医院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第7篇:医疗耗材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问题

1一般资料

该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设23个病区,740张床位,临床医护及医技,后勤人员共有一千余人,设有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开设有规范的供应室,医疗垃圾回收站,洗衣房。

2该医院现存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分析

2.1医护人员手卫生问题

2.1.1由于工作人员较病人数相对较少,工作量大,忽略了接触不同病人之后洗手或手消毒。

2.1.2病人求医心切,没有预约看病的习惯,造成门诊量大。

2.1.3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淡薄。

2.2预防医院感染设备不达标

2.2.1由于医院领导重视不足,各科室经济核算,未使用规范锐器盒,造成锐器管理不当,存在发生职业暴露的安全隐患。

2.2.2洗手设备无感应及干手设施,造成手卫生环节污染。

2.3一次性耗材管理不当

2.3.1一次性耗材采购未与临床沟通,缺乏计划,有过期现象。

2.3.2过期后的贵重器材,无法退回,存在院内灭菌后从新使用现象。

2.4医疗垃圾回收人员无医学知识,未经过正规培训,缺乏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医疗垃圾管理不规范,容易导致医疗垃圾丢失,造成环境污染。

3整改措施

3.1提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应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质量控制标准。院感管理部门根据标准要求经常深入科室抓落实,对未达标的个人及科室,要与奖金挂钩,并出书面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3.2加强医院感染培训院感科要定期组织全院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二次,不少于6学时,以国家相关医院感染法律法规为教材,结合全国其他医院因医院感染而引发的医疗事件案例为教训,组织系统学习并考核,还要对医疗垃圾管理人员、保洁员、进修实习生、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3.3强化标准预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院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防护措施,加强标准预防及七步洗手法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洗手的重要性。加大手卫生设施的投入。

3.4有计划的招收医务人员,做好人员梯队建设,增加诊室数量,配备快速皮肤消毒剂,做到接触病人前后消毒双手。

3.5医院应投入一定的经费,免费为临床科室提供特制的锐器盒,黄色垃圾袋。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用黄色塑料袋盛装,损伤性的医疗废物应使用特制的防渗透耐刺的容器盛装,如;用过的针头、刀片、缝合针等利器放入特制的利器盒内,整理至3/4满时采取有效封口方式,由专门的医疗垃圾处理站进行回收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专人收集,封闭转运并进行登记,严格管理。

3.6医院根据临床工作需要,有计划的采购一次性耗材,后勤工作服务到位,临床科室做到少量分次领取,以防过期。

参考文献

[1]张惠珍,魏全珍,刘丽华,等.医院社康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27.

第8篇:医疗耗材管理办法范文

一、加强领导,健全院务公开工作机制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院务公开工作,把推行院务公开工作作为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增强决策事项的透明度、推进廉政廉医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我院坚持院长负责、集体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原则,成立了院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监督小组、评议小组和院务公开办公室,制定了院务公开的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实施办法,建立健全院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度、审议制度、评议制度、反馈制度、备案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与分工,做到院务公开工作有专人抓、有专人管,层层落实,做好院务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开展,使院务公开工作有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制定方案措施,抓好落实

根据省、市、县有关院务公开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县医院院务公开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推行院务公开工作的目的、意义、公开内容、公开形式,编制了院务公开目录,把院务公开分为对内、对外公开两个部分,公开的形式主要有:院务公开栏、大屏幕显示屏、职代会、职工大会、科主任护士长会、通报会、座谈会、文件、信息等,做到职责明确,项目明晰,方法规范,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

三、加强监督,完善监督机制

1.建立社会监督制度,我院聘请了行风义务监督员,并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公休座谈会,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社区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调查表,设立监督台、意见箱、意见薄,公布举报电话等,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2.建立院内监督制度,成立院务公开监督、评议小组,按照《院务公开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定期、不定期地对院务公开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形成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使医院管理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公开,把院务公开做到明处、落到实处、求得实效。

四、结合医院行业特点,把院务公开工作引向深入

我们根据医院的实际和特点,选择有特色的公开形式,从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入手,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公开。

㈠向社会公开

医院利用网络、报栏及新闻媒体等形式,及时地向社会各界公开医院信息,方便群众查询、了解相关医疗信息,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在门户网站中我院将医院概况、就医指南、专科建设、专家介绍和医院文化等内容向社会公开。及时公开医院发展进程中的大事、要事、先进事迹、医疗技术进展、教学科研、学术交流、文化建设等各方面成绩。

㈡向患者公开

1.公开病人选择医生。在医院一楼门诊大厅收公布了专家专科一览表,包括医生的照片、姓名、职称、专业特长及诊疗时间,由导诊员负责向病人介绍“自主择医”的基本常识,帮助病人寻找专科专家医生,并做好预约诊疗。

2.公开医疗服务收费。认真执行《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和《市物价局、市卫生局关于修订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栏目内容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县级以上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的通知》、《省物价局、省卫生厅关于全面推进“价格服务进医院”工作指导意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调整县级以上公立医院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明医改组〔2014〕10号)文件精神。我院实行门诊病人、住院患者一日清单制,清单内容包括各种药品费、住院费、诊疗费及检查费用,建立门诊、住院费用查询台。在门诊大厅还设立了电子屏幕,公布医疗服务和价格常用药品(包括药品通用名、商品名、剂型、规格、计价单位、价格、生产厂家,并明示是否列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和贵重医用耗材(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价格和生产厂家等)的采购价格和零售价格,接受群众监督,深受患者欢迎。

3.严格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县级以上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的通知》(明政文〔2013〕22号)文件精神,从2013年2月1日起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取消药品和耗材的加成;按照《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调整县级以上公立医院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明医改组〔2014〕10号)及《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修订市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考核办法及指标的通知》(明医改组〔2014〕2号)文2014年公立医院主要考核指标要求,采取合理的措施做好控费工作。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单病种付费价格及相关内容在医院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各科室张贴各病种付费价格一览表,并根据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通过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单病种付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公开投诉渠道,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医院在门诊大厅醒目位置设立举报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畅通投诉渠道,完善投诉处理机制。今年上半年共接到投诉7起,处理7起,处理率达100%,对群众来信来访做到认真接待,及时调查,严肃处理,切实提高社会监督效能。

5.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把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病情发展情况及时与病人沟通,取得患者的支持配合和信任,各科室每月召开病人家属及患者公休座谈会、医生、护士面对面与病人交流,相互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每周进行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即时向每位住院病人发放县医院行风问卷调查表,广泛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和建议。

6.开展以“方便、周到、安全、满意”为主题的优质服务活动,成立“优质服务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以病人为中心”紧紧围绕主题和核心,全面推动活动开展,与此同时各临床科室对所有住院病人出院1-2周内进行电话随访,实行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制度,加强了医患沟通,体现了人文关怀,提高了病人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推动了医院业务的发展。

㈢向内部职工公开

1.公开医院重大决策,增加工作透明度。医院通过职代会、公示栏等形式,将医院发展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学科建设、干部任免、重大建设项目、大额资金使用情况等向全院职工公开,使职工及时了解并积极参与医院改革与发展。

2.公开药品、耗材跟标采购。①我院药品耗材采购选择8家中标供货企业,严禁在非法渠道购进药品,严格药品入库验收制度,严防不合格药品进入药库;②为加强药品管理,我院成立了药品管理领导小组和药事管理委员会,严格药品采购计划审批制度,严格新药申购审批。凡购新药品种的科室及个人必须对其引进的新药品种进行论证,由医生书写新药申购单经所在科室主任(药事委员)同意后,送医院药事委员会研究,报医院药品管理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引进,实行层层把关,层层监督。③积极推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严格按照省卫生厅的有关规定执行,把不合理的药费降下来,让群众得到实惠。

3.公开医疗设备、基建等招标。认真执行《市人民政府关于重新确定并公布市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的通知》。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均实行政府招标采购。

4.公开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事宜,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①公开人事管理事项。开展中高级职称评聘工作,根据省卫生厅《省卫生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及高、中、初级比例的意见》的通知,及上级职改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评聘分开”的精神和要求,对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我院评聘工作已顺利运作了十几年,院科考评组都能根据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专业理论知识、业务工作能力、工作成绩等方面进行实事求事、客观、公正的给予打分,并将每位医护人员得分情况在院内版张榜公布15天,接受全院职工监督,然后报人事局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同时,在考核及聘任工作中提供公平、均等的竞争机会,真正做到择优聘任、优上劣下,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②加强医院管理,促进了中层干部大胆管理科室,提高我院中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③规范聘用卫生技术人员管理,制订了《医疗、医技人员管理办法》、《护理人员管理办法》、《非在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规范新入院人员的录用基本条件、录用程序、聘用和考核。

5.认真落实公立医院试行医生(技师、临床药师)年薪制政策,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根据《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修订市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考核办法及指标的通知》,我院将继续落实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实行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并根据《市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考核办法》及《市公立医院主要考核指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县医院关于2014年医生年薪制的实施方案》、《县医院医生(技师、临床药师)年薪制考核实施细则》等,进一步强化增收节支管理,实现增量技术和增量服务,确保试行医生(技师、临床药师)年薪制顺利实施。

6.公开公示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监督医疗服务质量。为完善医疗服务管理规章、建立健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医院对制定或修订的各种规章制度都及时通过文件、手册、工作指南等形式进行公示,对制度的落实情况也定期公示,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7.公开医疗质量检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通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外派培训、发放学习资料、举办法律知识考试等形式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核心制度,增强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自觉性。加强药品招标及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对合理用药进行检查监控,发现不良行为给予通报。

8.公开医疗服务质量。我院每月公开医疗、护理质量、病例书写规范和院感控制检查情况,对大金额病例和处方进行检查分析,每月对专科用药前10种药品和前10名医生进行分析、通报,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成立了县医院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工作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县医院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工作措施》,降低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实行零增长;避免重复检查,大型仪器检查阳性达70%以上;加强医生合理用药的检查,特别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组织学习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办法。建立了医药费用督查小组,最大限度的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减轻看病负担,同时提高服务水平。

五、主要成效

1.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实行院务公开后,增加了医院管理的透明度,杜绝了“暗箱操作”,规范了医院行政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把权力运作置于职工的监督之下,有效地预防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2.推行院务公开,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推行院务公开,切实把病人、社会群众和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院务公开的重点,职工进一步了解医院改革与发展目标和各项管理工作,鼓励职工参与医院建设,提高了职工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了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我院在人事分配机制改革方面,充分发挥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公开选拨中层领导干部,一批富有创新、朝气、实力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医院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3.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通过公开医疗卫生服务承诺、卫生行业纪律“八不准”、行风建设“九不准”、医疗收费信息等内容医疗收费置于患者的监督之下,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等现象,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医药费用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看病贵的问题。

第9篇:医疗耗材管理办法范文

根据该《规划》,我国梅毒控制要实现的总目标是,到2015年年底,全国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增长幅度控制在5%以下,全国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控制在30/10万活产数以下。到2020年年底,全国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全国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控制在15/10万活产数以下,实现基本消除先天梅毒的目标。

该《规划》同时提出了上述两个阶段全国梅毒控制分别要实现的各项具体工作目标,其中包括:全国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暗和男男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专业人员相关知识和技术标准掌握合格率;专业机构主动提供梅毒咨询检测服务比例,梅毒患者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城乡孕产妇梅毒检测率,城乡感染梅毒孕产妇接受规范诊疗服务比例,城乡感染枸毒孕产妇所生婴儿接受规范诊疗服务比例和1年随访率;梅毒监测检测网络、梅毒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梅毒监测检测和疫情报告质量等。

同级医疗机构要实现医检互认

赵敬菡

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各省(区、市)同级医疗机构之间要于2010年底实现医学影像资料互认和常规临床检验项目结果互认。

通知称,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对于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提高诊疗水平,规范诊疗行为,改进医疗服务,促进合理检查和合理诊疗,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强化患者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身感受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和管理,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促进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卫生部:患者接受高价诊疗需签知情同意书

李秋萌

今后,患者在接受重症监护(ICU)、器官移植及价格在千元以上的诊疗服务需签署规范的知情同意书。6月28日,卫生部公布了《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透明度。该办法将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

《办法》规定,医疗服务中患者使用的药品、血液及其制品、医用耗材和接受医疗服务的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及医疗总费用等情况,以提供查询服务或提供费用清单的形式告知患者。

《办法》要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需指定机构负责本单位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在向特定服务对象公开信息时,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可通过当面交谈、书面通知、提供查询等形式予以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通过书面形式向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申请获取涉及其自身利益的相关信息。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应依法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医疗卫生服务单位若出现不按规定履行信息公开义务,或公开内容不真实、弄虚作假,欺骗服务对象,或公开不应当公开的信息等情况,将受到处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向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