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第1篇: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思维界限;初中物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教育中对学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也逐渐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教学中各个阶段的教师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篇文章结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一步说明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它是一种依赖观察与实验的学科,内容灵活、范围较广,但是物理学科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大困难,因为晦涩难懂的知识并不容易记忆,而且物理规律较多,容易混乱,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和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之下,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越来越重要,不管是对一个国家、民族,还是一个企业、生产来说,创新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目标要求就是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性的思维对学生来说可以融会贯通知识,解放想象力;对企业来说可以创造出新的创意产品,促使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对国家来说可以提高整个民族的经济实力。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

1.发挥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课本是进行物理教学与学习的基础,课本中的插图以及前言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子。例如,改版后的人教版物理教科书,在八年级上册《科学之旅》栏目里一个孩子站在海边捡贝壳,并配有激昂的文字来鼓励学生对大海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海边捡贝壳,探索大海的奥秘,象征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进行探索,那么在物理学科的知识海洋里我们更应该满怀激情地去探索、去发现,面对知识的海洋,用创新做船、实验做桨,乘风破浪去追寻真正的物理知识。这种利用插图和前言进行鼓励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不能忽略了教科书的插图以及前言的作用,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

很多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很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因为教师担心学生会破坏工具、弄伤自己……总之就是在进行实验时对学生的能力不放心,因此都是由教师进行物理实验演示学生观看,但是这使得学生没有亲身体会,对于实验的印象不深刻,甚至是不理解实验中的规律。物理既然是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就需要学生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记忆物理规律。实验,不仅仅可以巩固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实验中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己动脑探索,培养创新性思维。

3.在习题解答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习题是每一门学科在结束时对学生能力的检测,物理习题也是一样,但是物理教师在选择习题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在习题中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物理习题在解答时有一定的模式,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了一般的解题步骤以后指导学生运用多个不同的知识点对题目进行思考,而且物理习题中有很多一题多解的题目,教师不能让学生仅局限于单一的解题思路中,引导学生挖掘学习的知识灵活多变地考虑题目进行解答。

4.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力,那么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物理课堂上不能再沿用了,这种方式下的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知识,对知识不理解,学习效率不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课堂形式的创新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的发问、自由的想象、自主的回答、尽情的体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满了自信与学习的渴望,学习的思路被打开,创造力自然会得到相应的进步。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好课本,备好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路,与学生共同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奠定基础知识概念的同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刘永科.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

第2篇: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单纯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对教育而言,需要点燃的正是学生们头脑中的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是学生进行交流、探索、合作等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思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创新的,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一次,一位老师作了一个测试:他问初中学生:“花儿为什么会开放?”得到的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天气暖和了。”可当他拿同样问题去问幼儿园的小朋友时,却得到了几十种不同的答

案。有的孩子说:“花儿睡醒了,想出来看太阳。”有的孩子说:“花儿一伸懒腰,就把花朵顶开了。”有的孩子说:“花儿想跟小朋友比一比,看看哪一个穿的衣服更漂亮。”有的孩子说:“花儿想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把它摘走。”有的孩子说:“花

儿也有耳朵,它想出来听听小朋友们在唱什么歌。”……这位老师不由得感慨万千:“我们的教育在使学生学会实事求是的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的大部分想像力。”“孩子们入学时像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就是我国的传统教育。

来看一下美国的中小学校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作文课上,老师要学生描述一场想像中的精彩足球赛,绝大多数学生写得很认真,他们把看到过的球赛,加上各种形容词,将练习本写得满满的。然而,老师却把最高分给了一位最偷懒的学生,这位学生的作文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很抱歉,由于突然下大雨,人们盼望已久的这场球赛只得改期。”老师认为这位学生的作文突破了常规思维,自然应该得最高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层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持久、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的思维激发在最活跃的状态,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原来教师的授课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

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转变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即先对不同问题提供同一思路来解决,之后提出个别条件的变化,要求用新的思路解决,以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使思维灵活而富有创造性。教师在指导学生思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找出学生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上的思维定势;二是善于借鉴表面上与本问题无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可变角度去思考问题。

都听说过南风和北风的故事,南风和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向行人吹起了一阵凛冽刺骨的寒风,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徐徐地吹来一阵暖风,天地间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觉得春意上身,从而揭开纽扣,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胜利。南风之所以能够获胜,是因为温暖胜过严寒,也就是打破了思维定势,变被动为主动让行人脱掉大衣。

人人都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是打破了思维定势。小孩落水不是先想怎样把小孩捞上来,而是先想着把水放出去,不让水淹到小孩,从而使小孩获救。我们在赞叹司马光本领的同时,更应赞叹的是他的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创新教育。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只有把创新思维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贵州省遵义市站前小学 李春华

1、在新旧知识衔接处的提问 。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的。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时候,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的。

2、在教学重点处的提问。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所提的问题含糊不清,过难、过偏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收到启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路,发展联想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出深浅适度,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第3篇: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个性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51-02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目的。语文教师应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把学生从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机械重复的练习中解放出来,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使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始终,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1.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等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 《语文课程标准》,在该标准中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贯彻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必须认真对待和落实。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1 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1.1 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学生因各人的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则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便是优势智力领域的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进行学习,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才能有所创新。

2.1.2 珍视个性化阅读感受。在阅读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理解,激励学生发表独创的见解,珍视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张扬个性,发挥个性化阅读中的创造潜能。如教学《守株待兔》时,一个学生打断别人的发言,提出:"猎人用陷阱去获取猎物不也是守株待兔吗?这有什么不好呢?"这样的质疑不拘泥于现成结论,敢于反向思维,大胆探索,教师应肯定学生的观点。当然,学生的个性体验中难免有一些局限性,这时,教师也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

2.2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质疑,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质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鼓励学生质疑。

2.3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想象,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教《小摄影师》一课,课本结尾言犹未尽,可让学生继续推理想象,启发学生: 从高尔基的语言动作中展开想象,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就活跃了,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有的说:小男孩再来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这一强烈的愿望促使他必须还会再来;有的说:他相信自己再来,仍然会受到高尔基的热情接待。

2.4 课堂延伸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不竭源泉。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各种有利的语文教育资源,打破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

2.4.1 阅读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我们应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联系生活经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2 阅读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整合。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打破僵硬的学科框架,注意同其他学科相整合,在整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教学描写"春天"的课文时,可以沟通语文学科同美术、音乐学科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吟诵描写春天的诗文,描绘春天的画卷,歌唱赞美春天的歌曲,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力。

2.4.3 阅读教学同信息技术相结合。在如今的社会,小学生早已接触了电脑等教育设备,因而为了更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创建一个网络平台,把一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发挥潜能的读物放在这一平台上,在电脑上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例如:语文老师在取得学生家长支持配合的提前下,增加学生网上阅读的作业,这在让小学生掌握了解现代技术的同时,还能是他们拓宽阅读知识视野,更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追求教育的创新是时展的必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能够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引导得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 唐一彪: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培养[[J].新视角,2012,(6)

[3] 安胜存: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造思维[J].教育研究 2013,(5)

[4] 梁丽萍:开放式教学培养创新能力--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 广西教育, 2011,(Z1)

第4篇: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就培养创新能力而言,其主要就是指学生在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让其在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条件下,逐渐形成发现知识、质疑知识、分析知识、内化知识的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使学生在将来成为一个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性人才,同时还能让学生爱上生物、爱上学习.

一、遵循原则,推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首先,启发性原则.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而言,启发性原则就是其精髓所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掌握新知识,就不能进行高效学习.但是,学生毕竟是课堂的主人,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知识一味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就会造成学生的依赖性增强.为此,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合理的采用启发教学,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调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进而实现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其次,因材施教原则.朱熹曾经将孔子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了这样一句话:“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由此可见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这一原则的运用,主要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从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出发,做到教学上的有的放矢,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实现提升.然后,主体性原则.就素质教育而言,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学生只有借助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才能真正的将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如果学生没有了主体性的话,就不能实现主体的发展.为此,教师就要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有活力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教师还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便使学生能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引导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独立性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独立性的培养,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探究发现法、启发法等先代化的教学方法.这类方法的本质就是给学生“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其二,出示典型的生物问题,提出学习要求,交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教材的方法.当学生在熟悉了高中生物教材之后,教师就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以此来使原本陌生的知识变得时隐时现、使非本质的材料时有时无,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在学生的脑海中构成思维的疑团,同时还能有效地在学生构成疑团的同时,激发学生独立解开疑难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分析、研究、探究的过程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实现生物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讲解生物教材的绪论的部分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小孩子为什么能够长大?病毒是不是生物?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提问,来总结生物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并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生物教学的课堂,使学生的创新有所提高.又例如在讲神经调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某个人在过马路的时候,看见一辆车正在向自己飞驰驶来,于是他立即躲开,这是神经调节起到的作用.那么,在人和高等生物的生活活动中,神经调节是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呢?学生根据这一例子进行思考,并通过多种手段对问题进行探究,进而逐步获得答案,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启发想象,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多向性

思维是多向的,而想象则是能激发多向性思维的关键所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就必须要极强对思维多向性的训练,而主要的训练手段则是以解决问题为主,启迪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具体而言,就是以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做训练思维多向性的重要方式.例如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使得学生最终得出较为全面的答案.又例如在巩固练习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极具开放性的题目,像是“吃猪脑就可以补人脑”这句话到底对不对?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调动和提升.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而言,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任务,因为它不仅是帮助学生实现创新思维多向性的关键所在,同时它还是使学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核心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中启发想象是必不可少的,为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实现创新思维的提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总而言之,在生物教学课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在实际教学中,“创新思维”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我们坚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作是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将定会迎来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苏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

第5篇: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培育开发创新能力,只有从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盛存亡这个高度来认识,才能把握培育创新能力的深刻意义和重要性,激励我们不断开发个人的创新能力、个人所在企业或单位的创新能力,以至我们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1]创造力是智力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正常人,从儿童期开始,都具有创造的能力,只是具有大小之分。但是创造力和别的智力成分不同,它属于一种潜在的能力,如果不注意提供宽松、自主的环境来激发的话,就很容易扼杀一个人的创造力,而一个缺乏创造力的人就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培养孩子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或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性的,创造性的思考。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特别是小学的基础教育,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可以说,农村语文教学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说艰巨,是因为农村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没有城市儿童那种视角广、内容多的创造性思维。说前景广阔,是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带动各种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2]按照这一概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要打破“教师万能”及“唯我独尊”的观念,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各种不同意见,放弃权威式的发号施令,让学生能够依其能力与兴趣学习。教师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因为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接纳其意见,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无批判性的学习气氛。另外,实现教育观念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教育观念的转变,就必须树立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必须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转变,进而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教师用课改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尽快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只有当观念自觉地体现在教学行动中,变成教师的精神追求时,才能发挥其指导教学实践的功能。”[3]

二、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质

首先,教师要按照课程的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利用创造性思维的策略,配合课程,让学生有应用想象力的机会,培养其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及周密的思维能力。而且教师应该知道,创新性思维教学并非特殊的或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其次,教师要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能主动地、愉快地、成功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和能力,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第三,教师应具备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多媒体的应用技术,掌握一些创造学、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信息科学及脑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质量。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应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水平。”[4]

三、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应当讲究有主有次,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必须在培养学生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是因为“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5]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6]同样地,课堂教学也是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环境,构建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注重积累”、“注重语文实践”为目的新型课堂[7],倡导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健康发展的新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和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感到语文教学中“创新”无处不在。

例如,多年来的中、高考话题作文,平时的改写、续写、缩写、仿写及想象作文等,就是课文与日常阅读的文章,没有“创新” 几乎是不存在的。

(二)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创新思维,教会方法也很重要。让学生丢掉过去的思考“习惯”,摆脱思维单向的干扰,进行“反向”、“多向”、“发散”、“超前”、“综合”、“变异”、“变通”思维。

例如,在初中学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安排了“要不要注意生活细节”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杜绝“非此即彼”想法。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写作内容,以“想象与联想”为题。在弄清“想象”与“联想”概念的基础上,可以举《天上的街市》与《“零”的联系》作例子,使学生加深认识。

(三)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

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各种传统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强化能力训练。如在改写《木兰诗》、改写《曹刿论战》、改写《十五从军征》、续写《清兵卫与葫芦》等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五、开展各种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展适量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让学生尝试新的体验,对于有兴趣的事物作进一步的探究。学校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置身其中,去看、听、尝试、探索及操作,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使创新思维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

总之,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陶学忠编著.《创新能力培育》.海潮出版社出版.第1页.

[2]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第84页.

[3] 李元功,俞军.《高中新课程实施中语文教学的出路与困惑》.《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5.

[4] 张嘉玮著.《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页.

[5] 郭根福主编.《高中语文新课标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30页.

第6篇: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低龄幼儿;多元性;移植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A

有研究认为,幼儿阅读以娱乐为起点,富于趣味性的图画、恰当的色彩运用、合理的节奏展开和细节描写等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动机,促使幼儿通过绘本获得快乐和情感上的满足。[1]

一、绘本阅读对培养低龄幼儿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人的大脑发育在0――3岁阶段最为重要的阶段,新生婴儿的那种为350――390克,达到成人智力的25%,1岁时达到66%,3岁时达到80%,[2]这一时期也是运动、语言、感知能力发育最为敏感的时期。绘本阅读是婴幼儿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他们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价值。绘本向幼儿传递着他们无法感知的外部信息,扩展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内容和范围,为他们提供了使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机会,因此对幼儿的语言、想象、思维、情感、社会化和审美能力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在这一阶段里,绘本对幼儿的创造力培养体现出重要的作用。

二、低龄幼儿的阅读特点

1、喜爱绘本的故事性:2――4岁幼儿已经不再满足于水果、交通工具等单纯图片的认识功能了,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天生特性使他们对具有完整故事性的绘本充满了热爱,故事在他们的头脑中注入了一个个崭新的世界,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逻辑性,喜爱绘本中一个个形象饱满、性格各异的角色。

2、具有移植、拼贴的创造能力:世界对于2――4岁的幼儿来说是未知的,不定型的,也因此给他们的发散思维提供了极大的扩散。他们的思维并不完全遵循现实的逻辑系统,他们会把对生活中遇到的情景及其理解东拼西凑地“移植”到绘本故事情节中去,这种“拼贴”和“移植”能力貌似不合常理,与成人的惯性思维完全不同,却是幼儿的创新能力在人生的第一阶段的表现。如:火车是在天上开的,轮船可以在沙漠上开。

3、语言表达能力贯穿在阅读活动中:2――4岁是幼儿的语言敏感器和发展高峰期,在健康的成长环境中的幼儿喜爱发出声音的享受,喜欢表达,这种语言的发展特点也会表现在阅读活动中。2――2.5岁幼儿更喜欢象声词,当看到绘本中的动物形象,幼儿非常喜欢父母发出汪汪、叽叽、嘎嘎等象声词,也喜欢自己模仿各种声音给绘本中的动物配音。2.5――4岁幼儿对象声词的反应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兴奋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故事里的小动物或主人公叫什么名字?发生了什么事情?感情丰富的幼儿还会因为主人公的小小受伤和小小的成功而落泪和欢笑,表现出伤感、喜悦等多种强烈感情。2.5――4岁幼儿开始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开始加入自己的想象,加入别的幻想情节,最后甚至能自己编说出一个新的小故事。

三、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方法探索

针对2――4岁幼儿这些阅读绘本的特点,父母应敏感地抓住孩子的认知特征,顺势引导幼儿的创新思维,培养幼儿的独特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新力。

1、培育幼儿创新思维的土壤

首先,创新思维萌芽于父母的宽容和鼓励。父母在亲子阅读中应该充分尊重幼儿阅读的主体性。父母只有抛弃自己的阅读成见,拓展可能因世俗的影响而变得拥挤而狭窄的心灵空间,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参与和引导,而不必带着“非得给些价值观”的使命来导读;才能真正尊重幼儿独特的阅读感受,决不压抑幼儿的奇想与乐趣;让幼儿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3]幼儿在阅读绘本中体现出来的“拼贴”性和“移情”能力是幼儿的创新能力在人生的第一阶段的可贵表现,父母应该珍惜孩子的这种能力,不要因为幼儿的想法有悖于现实世界就加以纠正,殊不知这种所谓正确的成人逻辑修正会把幼儿充满生命力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扼杀于摇篮中。因此,培养幼儿创新的土壤首先来自于父母的宽容。如,当幼儿说轮船开到沙漠里了,父母可以问孩子:“沙漠很干,不像水那么光滑,怎么才能开得动呢?”幼儿的回答五花八门:“加上轮子就行了。”“我们一起推它走啊!”“我把水淹过沙漠。”这些逻辑其实多么充满想象力和合理!其次,创新思维的迸发来自于阅历的积累。幼儿有幼儿的阅历。经常出门看世界的幼儿比经常呆在家里的幼儿的想象力更丰富,发散思维的体现也更明显。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主管抽象思维,而右脑则是形象思维的中枢,对创新思维发挥着主要作用。形象思维是创新的主要凭借。因此,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要根据右脑的功能特征,提供形象思维的物质基础。引导幼儿多说、多看、多听、多想会极大促进大脑尤其是右脑的发育。在与幼儿的交流中,要充分发动各种感官功能加深幼儿的统合感知力,如,下雨的时候,幼儿如果还是想出去玩,那么可以让幼儿穿上一双雨鞋,让他去听雨的声音是滴答滴答的,让他看雨是一滴一滴从天上落下来的,让他摸摸雨水的温度,问他雨水落到地上变成什么了,从视觉、听觉、触觉、感知等多方面同时引导幼儿认识世界。

2、允许答案的多元性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不是单纯地让他们获得知识,简单地认为培养幼儿就是知识的灌输只会让他们陷入“智力陷阱”,或者叫“知识错觉”,在已有的知识的惯性和习惯的影响下,人类的思考容易拘泥于同一种看法,容易掉进早熟的认知能力、熟悉的范畴的陷阱中,我们把选择当作是不得已在A和B之间的选择,错失了或许还有其他的选择和更好的办法。[4]由于幼儿的认知和逻辑并不像成人那样成型,所以一个在成人看来貌似简单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时候父母在亲子阅读中应该耐心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而不是马上将答案告诉他们。如,在绘本《铁轨铁轨连起来》的绘本故事中,有这么一个情景:火车铁轨铺设到了一片巨大的西瓜地,很难再前行了,怎么办呢?一个2岁多的幼儿给出的答案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把西瓜吃光光,火车就可以往前开了!”如果前提正是幼儿认为的只是西瓜阻挡了铁轨铺设这个原因,那么父母不需要否定幼儿的这个答案,可以继续引导幼儿说:“把西瓜吃光了火车是可以开过去了,但是瓜农叔叔就没办法工作和生活了,他会伤心的,还能不能想个其他的办法呢?”这名幼儿又说:“吃个神奇糖果变变变,就可以过去了!”可以说这个答案在童话世界里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此,父母在亲子阅读中,应该允许和鼓励幼儿思考出来的答案是多元的,鼓励幼儿创造性的选择和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有益于培养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有益于培养孩子解决办法的探索精神。

3、鼓励创造性的多向发挥

2――4岁幼儿喜爱看绘本故事,尤其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喜欢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甚至能编说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这种编说的能力正是一种创造力的极大体现,这其中不但蕴含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对人类感情的理解、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对自然常识的理解,还蕴含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父母应充分珍惜这种童真创造力,积极加入到幼儿编写的故事中去,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往往自己也全身心投入到了故事世界中去,往往伴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夸张的语调,这时候父母要做的鼓励行为不是打断幼儿的的幻想,也不是帮幼儿继续编故事,应该投入到幼儿的故事世界中去扮演某个角色,模拟角色发出声音(包括动物的吼声、人物的语言),模拟角色做出动作。父母的这些积极的响应行为会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使幼儿的创造积极性得到提高。

尊重低龄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满足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在阅读中的积极表现,引导低龄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创造性培养,能使幼儿获得极大的乐趣,有益他们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兢. 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96――97

[2] 区慕洁. 区慕洁婴幼儿智力开发宝典[M]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2:2

第7篇: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 快乐游戏 健康成长

学前阶段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对个体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幼儿园应该教给幼儿些什么,如何组织教学内容……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大了投资力度,加强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明确了“以幼儿为本,科学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特别是在学前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将新的教育观念落实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去的问题上,至今仍然存在着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仅就教材建设而言,目前,我国尽管已经出版了多套幼儿教材,但大多都是按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科编写的,在学前教育的实践中,人们越来越发现分科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因为人类的知识原本就是整体的,随着知识的增加,知识被分门别类了,被人为分割了。但对于幼儿来说,就如同人类的早期,知识还没有那么繁多和复杂。幼儿的经验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分门别类的,是联系的,而不是割裂的。幼儿的学习是整体性的,是将认识纳入他的整个经验体系之中的。幼儿在行动中不会去区分科学的行动、艺术的行动、社会的行动……幼儿只有综合的行动。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整体的,即追求综合性、整体性——这是在学前教育界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当今课程理论和实践所显现的重要特征。

经过几年的跟踪调查和理论研究,我们组织创编了“幼儿创新活动课程”系列教材。幼儿创新活动课程的基本构建思路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来构建本课程的内容结构体系。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强调活动的综合性。在各个活动中,尽可能地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和要求,并关注不同领域内容之间横向联系,促进幼儿不同知识和经验的迁移。

本文仅就幼儿创新活动课程教育理念的基本含义做一简要说明,以期引起大家对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探讨,并得到广大幼教同仁的指导和批评。

一、创新思维是核心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不受常规思维方式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具有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一个人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是创新实践的保证。幼儿时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幼儿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又富于幻想,所以,加强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人们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幼儿掌握多少知识,认识多少汉字,学会几以内的加减法,而是在一个人对世界充满兴趣、充满探究的欲望的时候,在他的心灵世界播下创新的种子,使它生根、发芽、成长并不断壮大。根据皮亚杰、蒙台梭利、杜威等人的观点,要培养幼儿这种创新思维能力,必然要有教师为其创造的有准备的环境,要有幼儿主动的、积极的探究活动和游戏。所以,我们在创编幼儿创新活动课程时,力图达到这样的要求:把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领域,渗透到每一个活动中,保证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健康成长。我们选择的主题、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上都力求体现这些理念,使幼儿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成为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引导幼儿快乐游戏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情境。

二、快乐游戏是途径

学龄前儿童特别喜欢模仿,拟人化的心理特征表现的十分明显。正是由于幼儿这种想象的无意性和夸张性、思维的拟人化等心理特点,使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之中。所以有人认为,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性正如工作对于一个完全沉醉在科实验中的科学家那样,无论如何夸张都是不过分的。实际上,在儿童时期的快乐游戏可能正是一个人在长大之后取得卓越成就的前提。比如,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爱因斯坦,您发现相对论,在科学上作出重要贡献的原因是什么?爱因斯坦回答说,我发现相对论的主要原因是当别的孩子每天在吞食知识时,我在游戏,当别的孩子早已将上下左右这些概念烂熟于心的时候,我还在游戏。我的成功就是因为我在游戏中发现了新的世界。许多哲学家、科学家推崇游戏的价值,认为人究其本性来说是游戏的,并得出“游戏人”的人性论观点。而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也以其在科学发现中的伟大贡献一次次的证明了游戏的世界是探究的世界、梦想的世界、发现的世界,只有在快乐的游戏中人才能实现探究世界、发现世界的目标。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游戏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游戏内在的、自然的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学龄前儿童需要教师与他们一起游戏,并以拟人化的活动形式理解和参与活动,以满足他们模仿的心理需求。因此,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选择材料、选择活动内容、选择游戏伙伴……在快乐的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快乐,全面落实教育目标,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也就是说,虽然我们为幼儿的发展设定了一个最终目标——健康成长,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只能依靠幼儿自己,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材料,使他们快乐地动起来。这里所谓“快乐”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指表面层次的快乐,即幼儿在活动中心情高兴和愉快;第二,是指幼儿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成功时体验到的发自内心的成功感、胜任敢和自信心。这是深层次层面上的快乐。这两个层面的快乐相辅相成,构成幼儿在幼儿园的快乐生活。需要指出的是,“快乐”不是幼儿阶段教育的全部意义,还应让幼儿在感到快乐的同时,各方面获得充分的、最佳的发展——健康成长。

游戏之所以具有很大的教学价值,不仅因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快乐的游戏活动才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身体的协调性及力量的发展。所以我们把快乐游戏作为培养幼儿创新思维、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途径,并把二者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在每一个活动主题和内容当中。例如:在以绘画为主的活动中,力图给幼儿更多的活动自由,让幼儿添笔画、拼画、为季节涂颜色、粘贴画等,在这些主题和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力求达到通过幼儿自由的创造和快乐的游戏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目的。在侧重语言领域的活动中,更着重于通过对图画内容的视觉解读和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故事的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如在小班“可爱的小鸡”游戏中,要求幼儿将故事内容与图片内容相对应,并能根据故事内容对图片进行排序。幼儿也可以将图片自由组合进行排列,只要把故事编得合理,讲得生动,教师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当然,幼儿还可以通过绘画、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故事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都是幼儿创新活动课程所倡导的。在以音乐为主要载体的活动,如“大灰狼和小白兔”中,指导幼儿随音乐进行律动表演,并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模仿动作、创编动作,想象战胜大灰狼的各种办法……正是在这种大胆的表现、自由的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全地发展。

三、健康成长是目的

健康成长的核心是“发展”。这里强调的发展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幼儿要在当前获得充分发展,每天都有所进步;第二,这种当前的进步,又要有利于他们入学以后的学习,有利于他们终身的、可持续的发展。所谓发展,最主要的应该是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由于受人性观、价值取向及方法论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健全人格的理解会有所不同。但一般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应具有六个具体的特征: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关键要抓住三点:第一是促进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的和谐。身体是意识的基础,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心理才能健康。第二是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最终是在社会中成长的,要成为一个社会的人。马克思曾经说过,我们人是要从一个生物人逐步走向一个社会人,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第三是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初步形成,使儿童有自主感、有主体性,知道自己的事情是要自己负责任的,知道自己跟别人是不同的,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发展什么,知道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使幼儿达到身心和谐、与自然和社会适应、有了自我意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成长,这也是幼儿创新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快乐”和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因为只有幼儿是快乐的,他们才有可能主动活动、积极学习,获得良好的发展。反过来,幼儿在成功、进步时必然是高兴的,觉得自己很棒、很有价值,这种发展又使幼儿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现在的快乐,而且也要关注幼儿将来的快乐。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是我们对幼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

总之,“创新思维,快乐游戏,健康成长”作为幼儿创新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者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创新思维是核心,快乐游戏是途径,健康成长是目的。

第8篇: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创造来源于想象。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就要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小学生受年龄影响,具有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渠道,多角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使英语课堂妙趣横生。教师可以有利用具体的实物、图片、视频,通过形象的肢体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教师在讲述“Running is tired,walking is easy.”这一句子时,就可以表示跑步的样子,做出擦汗的动作,演示散步的动作则表现出轻松舒适的样子。通过肢体语言的利用,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老师讲的意思。接着,可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有哪些运动是使人疲倦的,哪些是轻松舒适的。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eye”这一单词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同学的眼睛和鼻子,提问:“我们的鼻子是不是在两只眼睛中间?是不是很像eye这个单词呢?两个字母‘e’代表的是两只眼睛,而字母‘y’代表的是我们的鼻子。”通过此联想过程,学生就会对眼睛这一词汇记忆深刻。

二、创设英语交际环境,加强实践情境性

英语交际环境的缺乏可以说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听、说英语的机会,创设英语交际环境,并加强语言实践的情境性。首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尽量采用英文,使英语贯穿于整个课堂。这包括课前的问候和导入,课上的提问和讲述,课后的评价以及翻书、上黑板默写等一些列的动作指令。对小学生而言,可能刚开始接触这些英语时,会出现似懂非懂的情况,但通过教师的表情、手势、动作等,学生将很快理解这些英语的语义。另外,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语言实践的情境。教师要在科学原则的指导下,联系教材的重点词汇、句型,精心地设计练习,从而使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并对课文语言进行及时的消化,最终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练习句型“What’s the weatherlike today?”时,教师可以出示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天气的图片,如万里无云的晴天,电闪雷鸣的雨天等,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描述或编一段对话,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借助多姿多彩游戏,提高思维有趣性

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句话也充分表明了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性。可以说,游戏教学法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借助多姿多彩的游戏,提高创新思维的趣味,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将英语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游戏,帮助小学生记忆重难点的词汇和句子,协调手、脑、口的运用,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讲述“ChristmasDay”这一内容时,可以采取“你画我猜”的游戏形式,将有关圣诞的重点词汇配以相应图片进行展示。两个学生一组,根据教师所展示的图片内容,一个学生负责比划和描述图片内容,另一个学生负责猜测和回答。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减轻了教学负担。

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习自主性

激发学生潜能,提高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应该成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思维,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展示的机会,使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小组合作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适当开展一些小竞赛,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班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使小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启发思维,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9篇: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能力;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41-01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教会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当学生拥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学习中更积极,更善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比小学生,初中生的心智更健全和成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而教材内容的升级也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初中生能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便能学会思考,学会理解,因而更容易掌握初中生所需要学会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绕着教学大纲转,使得学生的知识也好见识阅历也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学生具备了思维能力,便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桎梏,思想会更加活跃,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会觉得轻松,不需要再手把手地去教,只要适当引导一下学生,学生便能按照老师所讲的主线延伸开来,不仅理解得更透彻,同时记忆也更深刻。

二、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过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影响,老师机械的教,学生机械的学基本是一个固定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过去的模式严重的制约着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初中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基本都是灌输式教学、填鸭式教学,在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大环境下,一切围绕考试进行,一切唯成绩论。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教学生基础知识上,恨不得把知识灌到学生的脑子里,生怕漏过了哪一点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基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结果就是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缺乏创新精神。(2)教师对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式欠缺。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使得中学的师生一切围绕考试进行,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是花在填鸭式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基本很少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理解,留给学生的自由时间比较少。即使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都被教师轻易地带过,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初中生独立性还不是很强,如果欠缺教师的引导,很容易变成听话照做的“乖孩子”。教师由于教学任务在身,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很难形成培养思维能力的体系。

三、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和措施

语文是一门很有内涵而又优雅的学科,很多知识如果发挥丰富的想象,便能形成优美的篇章,动听的话语,深情的诗歌。而前提便是学生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才能有更多的创造空间。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呢?主要从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1)培养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是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能根据具体的东西联想到其他许多东西,因此,它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培养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时,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通过具体的事物,引导学生尽情想象。比如给学生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两个人,一副刚见面的样子,双手紧握,热泪盈眶。面对这幅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图片中的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故事的开头、发展、、结局都是一些什么情况。通过引导学生去想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2)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是指培养学生清晰的思路,让学生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层次性、逻辑性。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脱离课本,有条理地把故事情节复述一遍。在讲述人物事件的课文中,可以让学生找出人物出场次数,看每次出场有什么不同,了解故事情节发展脉络,从课文整体上来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依据现实情况改变原有东西或创造原来没有的东西。创新能力建立在形象思维能力之上,在丰富的想象空间里,激发人们创造新事物。社会之所以进步,科技之所以一日千里,都是因为许多研究者具备创新思维。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去认知事物、了解事物进而掌握其发展规律,然后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新思路和新观点,从而突破常规,创造新事物。

四、结束语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语文教学需要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除了让初中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培养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从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其能力的要求,也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张达红.语文学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新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