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绩效审计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一种监督方式,而且也是一种科学的评价方式,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领导干部在任期之间的经济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主要侧重于遵守法律法规、重大经济政策、财政收支以及审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工作。
一、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的现状
就现阶段来说,某些单位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积极对财务会计活动以及经济行为的规范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才能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真实的信息进行核对,如果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就会研究严重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另外,经济责任审计在贯彻绩效审计理念方面的深度以及广度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也会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造成影响。绩效审计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各种类型财务指标以及和非财务指标,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指标自身就难以量化,并且被审计单位绩效的影响因素较多,衡量审计单位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不能进行统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不能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治理。
二、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工作的工作力度不足
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审计工作量较大,特别在各个政府换届的过程,各个部门的人化状况较大,因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较大,从而难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另外,在实际的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缺少专业的审计工作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掌握经济审计工作的重点,不能准确的界定经济责任,更不能技及时的对工作内容进行评价。
(二)不具备合理的效益界定目标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上级部门、监管部门及人事部门考察与任命干部提供科学合理的工作依据。但在,在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确定干部在任期之间的微观效益,但是不能直接有效的认定其宏观效益,从而导致不能及时客观的对党政干部进行有效评估,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不具备完善的评价标准
在我国财政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的监督内容包括总量监督和结构监督,但是,严重忽视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督,经济责任设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只有积极构建新的评价标准,才能保证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提高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工作的措施分析
(一)根据绩效审计选择合适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并且工作较为复杂,相应的审计方式与传统的审计方式存在不同的差别。因此,工作人员在选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坚持可行性、重要性、时效性的原则,采取合理的方式选择绩效审计项目。并且,在选择过程中,还应该依据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知识结构体系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一些资金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而且可以保证审计成本合理以及操作性较强的项目,尽可能的避免选择一些数据信息获取难度较大,不具备统一审计指标的项目。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级指标
就目前来说,我国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绩效审计指标主要是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人们在共同认识以及约定指标开展审计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审计工作时,各个被审计单位的各种情况也各不相同,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业务评价指标等相关工作指标较少。所以,审计部门应该严格按照绩效审计工作的需求,依据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定性评价以及定量评价结合的指标,从而才能保证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方式以及审计程序
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在采用绩效审计的基础上使得审计方式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相吻合,从而使其形成一种规律性较强的审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绩效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最大化,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还应该积极的将两种方式进行融合,才能打破传统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数据信息的管理,保证财务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积极对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在实际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从审计工作中实际状况进行分析,从各个层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并且还要监督各项工作能够得到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同时, 还能实现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推动我国审计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 关键词 ] 高校 效益审计 难点 对策
目前,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正明显加大,现在已逐步建立起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高校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办学资金的筹措渠道呈多元化,高校内部与外部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复杂,如何加强经济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防范和减少风险已为高校领导关注。因此笔者认为,开展效益审计既是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不仅是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内部审计工作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
一、高校开展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1.外部社会环境。国家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要求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按照审计署“五年规划”要求,近年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开展了绩效审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内部审计氛围。从我国内部审计协会给出的我国内部审计定义及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的教育内部审计定义来看,效益性也都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近年来,为在竞争中求发展,高校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意识不断强化,高校领导对学校如何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规避宏观决策风险也有一定的关注。
3.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真正需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高校基本建设、学科建设等投资也日益俱增,但是由于高校某些管理制度仍然不够规范和完善,执行政策的力度和效果较差,导致高校在预决算管理、财务收支管理、银行贷款与投资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隐患与风险,急需加强内部管理,有效防范各种风险。效益审计作为评价和考核经济活动经济效益性和经济活动决策科学性的有效手段,将在促进高校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控制各种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开展效益审计逐渐成为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真正需求。
二、高校开展效益审计面临的困难
从现实来看,我国高校效益审计实施还刚刚起步,实施的旨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效益审计项目较少,审计人员从思想观念、理论认识到实际操作都有许多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领域。要在高校全面、系统、规范地开展效益审计还面临着以下几方面问题和难点:
1.高校效益审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高校这个特殊主体,专门针对高校展开的效益审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高校开展内部效益审计的方法、技术手段、评价指标体系等具体操作规范仅停留在理论推介上,尚未形成切合高校实际的效益审计的系统理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效益审计时,较多地是凭借经验,借助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手段,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效益审计规范有序进行,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也难以控制。
2.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对效益审计观念转变难、信心不足
长期以来,内部审计人员习惯于从传统监督角度、从财务制度、从财经法规出发去考虑问题,满足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目标多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较少侧重于效益性,即很少从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优化校内资源、改善管理绩效等方面考虑问题,难以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式。由于我国效益审计的开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目前又未形成权威的审计准则和操作规范,在实践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对效益审计存有畏难心理,缺乏开展效益审计的信心。
3.数据资料真实性不够,阻碍效益审计有效开展
效益审计需要建立在真实性、合法性基础上。只有在真实、完整、合法数据资料基础上进行的效益审计,才是对被审计对象效益情况的真实反映,否则效益审计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我们的审计实践中,对二级独立核算单位的审计经常会遇到财务管理不规范、数据资料不真实、甚至有些数据资料无法核实等情况,致使效益审计无法有效开展。
4.高校内部审计资源总量不能满足效益审计的需求
高校内部审计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和时间资源,其总量非常有限。目前,大部分高校将审计资源主要分配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基建、修缮工程审计项目上,在内部效益审计项目上审计资源投入较少。仅针对上述需求就需要丰富的审计资源与之相适应,而高校内部审计资源总量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不能满足开展效益审计的需求。
5.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影响效益审计的预期效果
效益审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审计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合规性审计,不但需要财会专业知识,还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管理、计算机、统计分析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效益的评价与提出的提高效益的改进建议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宏观决策能力、微观分析能力。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大部分是财会专业,缺乏如管理、工程技术、法律、宏观经济、计算机等专业人才,且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落后于财务信息化发展,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还有一些审计人员查账能力强,但研究问题、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弱。这些内在因素的存在,使效益审计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长此下去,势必造成效益审计流于形式。
三、加强高校开展效益审计的对策
高校开展效益审计已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想观念、业务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打好基础,才能有利于效益审计的实施和开展。
1.加强理论研究,逐步建立高校效益审计方法体系
高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现状,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单位的经验和做法,而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和现状创造性地开展审计。当前,应着重研究效益审计审前调查的步骤、方法、效益审计项目、标准的选择和目标的确定、效益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效益审计的报告框架等理论问题,进而结合有关审计准则加强效益审计的规范化建设,帮助审计人员在效益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恰当合理地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要转变观念,积极实践
在思想上,审计人员要逐步转变思维方式,树立“效益”审计新观念,跳出传统审计模式,顺应形势,把握住审计自身发展方向,在对审计项目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同时,重点关注各项经费使用、各项资源利用的效益问题。
在行动上,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改变对效益审计的“坐、等、看”态度,要结合高校实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能力,根据“重要性、可行性、增值性”等原则选择适当的项目,运用专项审计调查、统计分析等适当的方法、技术,正确、灵活地把握审计标准,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路线逐步推进。
3.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针对高校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单一化现象,应对内审人员进行效益审计业务知识培训,使审计人员迅速、全面掌握效益审计的知识体系;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学习,不仅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改善知识结构,还要熟悉和了解高校的教学规律、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经营活动等多方面知识以胜任效益审计工作;另外审计人员要学会运用先进的审计手段,创新审计方式,逐步探索更有效的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4.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在高校树立全员性与全程性的内部控制质量意识,加强财务人员特别是二级独立核算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建立、健全与效益审计相关的经济责任制度,关注制度执行及内部管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约束力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保证数据资料真实、合法,为高校效益审计有效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5.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审计资源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每年在选择效益审计项目时要考虑预期审计效果、资金规模、管理风险、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等因素,并编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在执行审计工作计划过程中要根据审计项目类型、被审计对象特点、规模、内部控制状况等不同确定合理的审计间隔期,以免加剧审计资源的紧张程度或造成审计资源闲置,以确保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分配在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点内容上,充分发挥审计资源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李业鸿 孙昊:《大学效益审计的特点与对策》[J].教育审计,2006年第3期
关键词:电力营销电价审计 审查 工作
电力营销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而言非常之关键,它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基础,并且它还关系到企业电力营销是否能够顺利开展。
一、电力营销概述及意义
(一)电力营销审计概述
营销审计指的是对企业营销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审查的范围包括企业的内部营销环境、营销目标、营销绩效以及营销的具体方案等与营销有关联的内容。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进行审查的过程应该是全面且系统的,并且其工作非常独立,并且是定期的。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审查工作能够发现企业营销管理方面存在着哪些疏漏,并且探求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以提高企业营销的效果。
电力企业属于服务行业,它的发展关系到每个用户的利益,因此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的营销工作足够重视。在制定好营销战略之后,需要进一步的确保其营销效果。因此这就需要对营销实施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看其对于电力企业发展而言是否是合理的,适用性强的。这个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人员应该对营销的策略、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审计,然后对营销效果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的结果来调整电力企业营销的计划,这样做得目的在于能够让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不断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够时时刻刻满足用户的要求,并且正确的营销策略可以让企业营销效果得到提升。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它的营销审计过程与其他企业营销审计存着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其共性在于电力营销审计工作同一班企业一样,首先要先对企业一系列的营销活动进行分析,然后仔细考察企业实施营销策略之后有什么成效,通过考察电力企业供电服务营销战略的实施效果,来进行整体的评定和审计,评定其执行的效果如何,根据判断的结果调整战略计划,从而提高电力企业营销工作效率。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电力企业它不同于其他的企业,其是公共服务行业,也就是说它的目标不在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是以服务群众为目标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其在营销的方式上与其他营利企业存在着差异性。例如在电力企业审计工作过程中,电力企业衡量营销执行效果是看其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四个指标。指标之一的电力企业自身员工的满意程度,其二是电力企业用户的满意程度,这两项非常的重要,它是衡量营销效果的重要标准。审计人员可以从这两项数据中来审查营销计划存在着哪些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看其是否符合目前市场形势,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两项指标是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电力企业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因此在评定营销执行效果时候需要从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考察。通过对这四个指标进行综合的审计,能够判定策略是否是正确的、合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查看各个因素变化情况来调整电力企业下一步的营销战略。
(二)营销电价审计意义
1、发挥审计作用需要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作用在于它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并且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风险。他能够采取相当系统且专业的方法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风险管理、营销策略等进行审查,通过一系列的审查来评定企业经营成效好坏。不仅如此,它还能在审查的过程之中发现企业存在的疏漏、问题,从而在评价之后改进风险管理、公司治理过程等的有效性,从而让企业更加适应当展迅速的社会市场经济。在电力企业之中,其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中的核心业务,因此电力企业一定要重视加强营销电价审计。同时加强营销电价审计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其能在电力企业营销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风险及问题,保证电力企业管理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知问题所在。除此之外加强电力营销电价内部审计还能在发现问题之后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或者直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就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控制风险,尽量将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降到最小,为电力企业以后的长足发展提供安全的保障。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充分发挥营销电价审计在电力企业中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对重要的意义。
2、维护合法权益
电费回收关系到供电公司和用户双方面的权益。一方面电价是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电费回收也是电力公司的核心业务。供电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对用户售电的收入,因此电力公司应该正确的调整电费价格,在电费回收时候注意回收方式的是否合理,并且还需要确保电价的收入是否到位,有没有漏收的情况出现。因为电费收入直接关系到电力公司未来的发展,为此要确保电费回收工作顺利进行,这样才能维护到电力企业的利益,保证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能够增加公司业绩,促进其能够长足的发展。正确合理的执行电价还关系到广大用户的利益,因此严禁擅自变动电价,合理调整电价,是符合大多数用电客户利益的,不仅如此,它还能为电力企业创造信誉值,这也是促进公司长远发展的手段之一。
二、审计质量控制
(一)审查前工作
要做好电力企业营销电价审计工作,前提是先做好审计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审计人员在对营销电价进行审计之前,首先最重要的是先确定好审计的范围大小、哪些方面的内容以及工作的重点在哪。这需要审计人员在工作前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这个方案要对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确定和规划,特别是审计工作开始后需要采取什么方式最合适以及审计人员如何进行分配才能发挥审计工作重要的作用。在审计工作之前,还应该做好调查工作,具体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其一电力企业在审计之前现在执行的电价政策,电价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的利益,因此审计人员对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营销系统和方法策略情况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开展之前了解清楚。其二是电力企业的经营情况,调查其经营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例如电力在当地市场分布状况,电价结构以及其指标完成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包括电价有关的各项资料。其三是企业中对于电价管理道德相关内控制度情况,这需要审计人员充分深入调查企业中电价管理执行情况如何,从中发现纰漏,找出问题。
(二)审计过程
审计人员在深入到电力企业中去,这样有利于全面控制企业内部电价业务,并且对于进行考查,从中找出电价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风险,这对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做法是对用户报装程序进行审查,同时认真检查两方的职责规定和范围。检查需要装表的用户是否都按要求完成了安装并且相关部门定期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核对。
审计工作人员在审查电力企业工作时候,除了需要对企业内部电价执行情况审查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要到用户的现场中去核查真实的情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完全核对资料或者在网上进行审查都不如去现场直接考察。因为审计人员在电价报告等资料中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但确定这些问题必须要到现场中去,只有了解了客户真实的情况才能将问题落到实处。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审计人员如果忽视了用户的实际情况就难以保证审计的质量了。所以审计人员记录好用户实际用电变更情况、表计的更换情况以及电价档案记录,这些内容可以侧面反映出企业电力营销信息。
三、结束语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电力营销审计工作中需要注意内部控制质量问题,从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求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理念,加大审计工作力度,从而促进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忠.内部审计质量文献研究综述与启示[J].会计之友;2011年14期
[2]饶庆林,谭文浩.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思考[J].财会通讯;2010年10期
摘 要 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是现代绩效审计的一个部分,常见的审计形式是效果审计和管理审计,财政资金效益审议以效果审计为主导,在这一角度下,本篇文章就我国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意义、定义框架、审计步骤、审计的风险及其预防对策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 效益审计 风险 防范对策
在我国开展的财政资金效益审计,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基本理论体系来避免审计活动的盲目进行。本篇文章借鉴了外国的资金效益审计的经验和相关的理论,对我国的财政经济效益审计做出了研究。
一、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客观基础
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是绩效审计的客观基础,客观检查公共责任。(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是现代绩效审计的一部分,它的客观基础是检查公共责任。合规性审计和效益审计是现代政府审计检查公共责任的两种基本方法。检查公共责任是效益审计的客观基础。)公共资源责任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安全完整责任、保值增值责任、治理有效责任、预期目标责任和妥善报告责任等;作为对公共责任的检查,首先要检查信息生成的方式是否完善,传送的方式是否恰当,判断的标准是公认的记录、报告准则,因此政府审计要对信息系统和报告系统进行审计。公共责任的控制,这是政府各个部门或者是事业单位所管理的公共资源的安全保障、目标实现、有效管理以及是报告建立健全而有效的控制程序;评价系统是政府部门的内部或者是外部法定目标实现程序和资源的利用、对内部的控制加以有效的评价,反馈评价的结果进一步完善的体制。所以说现代政府审计和评价系统是通过效益审计(绩效审计)来实现的。
二、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定义框架
财政资金审计是政府绩效的一个部分,以下是对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框架的研究。
(一)审计主体
在我国政府的审计主体应该是以国家的审计机关主体,(本文所指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审计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我国民间审计还是以“公允、合法、一贯”的目标,很难和效益审计结合相适应。(语句不通顺)
(二)审计客体
绩效审计的客体是“公营部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国外统称为公营机构)以及他们所治理、实施的财政预算支出项目)。但实际上各国开展审计效益包含两类审计对象,一是机构;二是项目。我国效益审计应该有两个客体:一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可以统称为机构,属于公共资源;二是预算支出的项目,包括专项资金的支出和投资支出等,这些项目进行审计时,被审计的单位是项目管理部门和实施的单位,预期目标是预算支出项目的法定目标和其它的目标。例如,对退耕还林项目进行审计时,这个项目的管理部门是国家计委、林业局和财政部,实施的单位是各省、市、县的林业部门等,项目预期的目标是人大国务院通过预算是拨款规定的指标。
(三)审计的目的和职能
财政审计的目的有两个层次:直接的目的是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最终的目的是公共资源责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公共资源责任,这也是财政资金决策和使用的责任。审计的职能是以信息评价和信息反馈为主的,这是评价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和实施预算支出项目的活动,特别是使用和管理政府财政资金的经济性和效率性,信息评价结果反馈给人大和其他决策机构,包括了被审计单位的上级部门。人大和其他决策机构是审计结果的使用者,对政府效益审计的结果进一步的进行决策。
三、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程序
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没有固定的程序,按照国外的惯例,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程序可分为以下的四个阶段(一)计划和立项。(二)确定审计机构项目效果及其评价体系。(三)收集和分析信息,预测指标,评价结果。(四)报告和传送审计的结果。
四、财政资金审计的重点和方法
(一)财政资金审计的重点
财政审计是检测政府绩效的主要任务,评估政府的绩效,是审核工作上满足社会、企业和公众的需求。在公共财政的体制下。财政管理的重点是财政的支出,所以财政审计研究财政的公共支出,对公共支出的内同开展财政资金的审计。我国的财政公共支出主要包括公共预算拨款确保运行政策建设领域的支出,科教、卫生、文化事业等发展领域的支出,公益性的设施、能源、环保公共领域的支出。进而促进了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政府转移和社保为主给军民的转移分配领域的支出。在财政资金效益的基础上,财政资金效益审计重点放在预算管理支出的审计上。
(二)财政资金审计的方法
财政审计的方法除了审阅、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之外,还应该对申报立项审计和管理活动审计进行研究。审计人员依据情况断定审计的方法,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的运用,确保自己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1、申报立项审计2、管理活动的审计
五、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风险防范
财政效益审计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可能是审计的结果和被审机构的实际情况不相符,也可能影响审计的主体和客体。审计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的机构和预定目标难以确定;2.审计程序和评价的体系不稳定;3.缺乏法律依据;4.收集信息资料的可靠。
总结:我国的财政资金效益审计体制还不够完善,审计的意识和观念不足,审计的范围小,重点不突出,审计的质量相对不高。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增强意识,扩大审计范围,完善方法和体制,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审计;企业经济效益;影响
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在其影响下,市场运行机制逐步改革与深化,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这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它给企业发展带来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竞争压力。在该形势的影响下,要想企业在发展中赢得竞争优势,应该做好会计审计工作以达到经济效益提升的目的。
一、会计审计简介
1.主要特征分析
会计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企业经济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的核算与监督,以此来使企业高层掌握企业内最为准确的经济信息,从而在企业进行决策时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决策辅助与支持,它的计量单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也即是货币,在此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运用一系列的会计审计方法以及相关的程序措施,以保证能够最为真实、准确的反映出企业价值活动带来的效益性、合法性及经济性。另外会计审计还应具有独立性特征,这种独立性既体现在其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上,也体现了在工作部署和经费来源上,这是会计审计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必须与被审计部门或单位保持独立,因此其职能只是监督而不是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其工作过程的客观公正性,在人员配置上也应独立,不能有任何的经济利益关系。另外会计审计工作是建立在科学的审计方法之上的,具有科学性,这一点能够保证审计结果是权威的,是客观公正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审计结果能够真正的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状况。
2.重要作用分析
会计部门是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非常重要的部门,它能够使企业的资金顺利的周转不至于出现财务混乱的情况,但它的工作也需要监督,否则就不会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合法,而会计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相当于企业内部的经济警察,通过其监督工作可以及时的找出会计工作中的不足,并促使企业能够不断的对财会管理进行优化,提高其管理水平,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断的完善,避免因企业内部经济出现问题而阻碍企业的发展。会计审计还使得企业高层能够准确的把握企业财会的真实状况,保证企业内的财会工作能够以正常的秩序运转。在企业进行决策时,如果不能全面真实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则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合理性,就有可能出现经济风险,造成损失,而会计审计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保证决策以真实的财务状况为基础,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收益。
3.会计审计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制度尚在完善与调整过程中,企业的性质也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而政府的职能不在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中,也不会设计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分配,可以说企业具有高度的自主管理特点,而以往的会计审计所注重的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范,辅助经济管理的作用不太明显,已经不适应当今企业的发展模式,企业需要其起到更实际的作用,帮助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现代的会计审计工作已经具备了这一能力,从这一点上体现了会计审计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当前的企业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企业经营也越来越多元化,在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财会管理中出现不足,而如前文所述,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对此过程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完善,帮助企业消除这些不足之处,促使企业降低经济风险,减少损失提高收益。
二、会计审计能从多方面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1.影响途径分析
会计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使其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关键工作,它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如会计计量途径,它能够保证会计计量的准确性、真实性,从而保证企业对经济效益的分析准确真实,并且确立效益最大化的会计计量原则,帮助企业经济实现效益最大化;再者是成本控制途径,通过审查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分析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帮助企业更为合理的控制成本,提升成本管理水平,进而促使企业降成本提效益;另一途径是财务管理,在进行财务决策时,会计审计能够提供更为真实的财务情况分析,确保企业的财务决策建立在准确的财务分析基础之上,并在财务控制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使企业能够对财务进行有效的控制。
2.提高资金利用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良好的资金管理和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促使企业保持正常的发展,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及时找出的对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审核其资金利用情况,帮助企业有效的利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最终的结果就是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另外对于资金的管理应当确保资金信息的真实性,而会计审计的经济警察作用正是消除虚假的资金信息,使资金真正的发挥作用,从而保证能够资金高效的流转。
3.维护经济活动的工作秩序
在进行会计审计工作时,需要采取多种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以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权威、可靠工作依据,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做出调整和优化,使企业经济活动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比如通过会计审计工作发现企业劳动力消耗过高,则会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消除这一不利影响,为企业的经济活动保驾护航。如果在进行会计审计时工作发现企业物资存在流失现象,则企业会通过会计审计详细了解企业内的物资管理情况,采取提高物资安全性的措施,保护这些企业发展的基础性物资,维护经济活动的工作秩序。
4.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的经济行为需要有效的进行监管和控制,而会计审计工作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在经济监管与控制过程中,财务管理可能会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弥补,就会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并在采购管理、企业管理、生产施工、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产生漏洞,使得企业竞争实力下降。会计审计工作正是发现这些缺陷和不足的有效手段,虽然他不具有管理职能,但它的监督职能可以为企业提供真实的数据,帮助企业克服这些缺陷和不足,从而提升企业整体上的竞争力。
5.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生存的根本就是通过进行企业的经营来获取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越多,企业的发展越快,这与会计审计的工作目的是一致的。企业通过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来部署企业的经营工作,这就需要首先对企业的经营现状有足够的掌握,而会计审计工作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各方面的真实资料,为企业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参考依据,这样就能保证决策者在对真实数据分析后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三、结语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企业发展速度较快,而且内部分工正在逐步细化和复杂化,这就给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通过会计审计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审计工作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对企业的经济行为有效的进行监管和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南财贸学院内部审计课题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报告[J].审计研究资料,1999,S1:2-19.
[2]刘艺,刘虹,刘燕.试论企业会计、审计适应市场经济的一体性[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4,03:35-38.
【关键词】建筑施工 经济效益 审计 难点
一、不易评估性及事后控制困难性
建筑施工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具有风险的不易评估性及事后控制的困难性等问题。审计人员在会计、审计领域称为专家,但不可能在其他领域也必然具备专家的实力。例如,在特殊资产估价方面、特殊材料或耐用年限计量方面、法律专业意见等,都免不了要借助外部专家协助审查。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在人力调度与安排上,往往由企业财务部门选派具有相关专长的人员组成工作团队,但是,建筑施工项目审计专业要求涉及层面非常广泛,以现有人员专长所提出的审计意见恐怕大多仅关注熟悉的专业领域,不易有创新突破的发现。因此,目前建筑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宜考虑借助外部专家协助审查,一方面要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借助与外部专家的交流学习,导入审计新思维,间接获得审计技术方法,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水平。
根据国际最高审计部门组织(INTOSAI)的审计准则的规范内容,“合法性审计”注重程序合法审查;“效能性审计”则侧重绩效审查,也就是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的查核,这种提升管理功能的查核工作(audit of good management)不同于一般合规性审计的架构,查核的目的在于分析建筑施工企业支出是否依据良好的管理原则。合规性审计有助于绩效性查核的准备工作,而绩效性查核则有助于合规性审计防止违规情况的发生。基于上述理解,本文认为,“合法性审计”既然是偏重程序合法与否的审查,可能涉及员工违规操作的情况及对个案核定员工财务责任问题,如果该等情形的判断是一种管理处分的展现,则整个管理程序还有恢复、复议等救济措施。因此,“合法性审计”较不适宜委外审计;“效能性审计”侧重于绩效审查,具有提升管理功能的查核工作,查核的目的在于分析建筑施工企业的支出是否根据良好的管理原则,而且对于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的审查,需要运用企业研究方法(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进行量化分析,这类工作比较适合委托外部专家担任。换言之,建筑施工项目的审计中,合规性审查宜由审计机构自行办理,而涉及运用企业研究方法的绩效审计可考虑委托外部专家协助审查。
二、经济效益审计作业指引实用性
在实质面也存在运作不顺畅的问题,包括:建筑施工项目可行性评估及先期规划,均涉及专业复杂性及不易评估性;建筑施工项目办理范围及方式、用地取得使用及开发的查核,涉及政策性与计划性决定;建筑施工项目甄选审查、评议、议约、兴建、营运及产权移转,涉及不易控制性及不可控制性。以上建筑施工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作业指引的实用性凸显两个问题,包括作业指引该如何制定?制定时应该规范哪些内容?关于作业指引该如何制定的问题,按照审计法规定:“关于审计的各种章则及书表格式,由审计部门制定”。因此,审计部门对于建筑施工项目审计作业指引的制定,有绝对的主导权。理论上,相关准则的制定,使用者最了解其特性,由其直接制定,似乎最能符合实际作业的需要。但是审计部门人力有限,而学者、专家涉猎较广,易于罗致专门人才,故委托相关的学者、专家来制定审计作业指引是很好的办法。本文认为,宜了解先进国家的相关法制内容,并参考国际通用的公私协力计划,来进行审计准则的规范制定,是比较完善的做法。
三、绩效性审计问题
部分研究指出,3E评估导向审计观念的落实,是以社会科学中政策分析及政策评估的各种方式,将企业的各项计划给以方法论的研究,故统计分析、因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实验设计、调查研究等应是绩效审计的常用工具。所以,真正的绩效审计应具有科技整合的意义,它能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政策计划进行评估,结合质化的论述与量化的运算,衡量该政策计划的执行可行性、执行进度或执行成果,然后得到结论,故绩效审计在实务操作上包含质化的论述与量化的运算。但是,在实务上,本文认为,审计人员在专业养成中,合法性审计是基本的审计专业要求,也因为如此,审计人员办理绩效审计擅长以质化的论述来推导审计结果;况且实务上,合规性审计与绩效性审计的执行,可能互有重叠之处,似乎很难进行区分,因此审计工作对于“合法性审计”与“效能性审计”的分类,应视其主要查核目的而定。
有学者根据绩效评估的方法,依据评估技术的可量化程度,将评估技术划分为三类:非数量性分析(non-quantitation analysis);半数量性分析(semi-quantitation analysis);数量性分析(quantitation analysis)。因此,将企业的各项计划给予方法论的研究,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作为绩效审计工具,是审计部门必须追求的目标。在实践过程中,经济效益审计可能遭遇的限制包括:全国性的工程建设计划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较多,相关分析资料欲作全面性的统计调查实属不易,因此在分析资料取得方面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即使获得资料,因计划执行单位相关人员大都非专职人员,所提供数据完整性也受到限制;最大的困难在于绩效评估指标不易建立。因此,审计人员在实务上要进行绩效审计,操作过程中将面临重大挑战,但却是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秀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时代金融,2011(09).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考评反映出的问题以及考核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实质性的沟通,并着力于寻求应对之策,服务于后一阶段企业与员工绩效改善和提高的一种管理方法。绩效沟通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绩效沟通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目标制定沟通、绩效实施沟通、绩效反馈沟通、绩效改进沟通型。四个方面相互配合,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沟通系统。
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巴克沃先生认为真正的绩效管理是两个人之间持续的沟通过程,他倡导绩效管理是员工和直接主管的沟通,是组织和管理者的高收益投资,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
(来源:文章屋网 )
一个微笑可以让人思索良久,却不及一个行动的深刻;一个深刻的行动,却又不及一份关怀的温暖;一份温暖的关怀,又不及一个哲理的感动;一个感动的哲理,还是深深不如一段精彩的记忆。每一个人都有那一段耐人寻味的回忆,也许是一个简单的东西,也许是一件事,也许是一个普通、却让你记忆深刻的人。在我的记忆中,是六年来的一名同学——彭溢。
她是一个优生,却不时散发着她那股傻里傻气,在傻乎乎的气息中,又包含了她那大大咧咧的性格,正是她大大咧咧的性格,又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许许多多的欢笑。
她长相算漂亮,一笑却又隐隐约约显出她的“稀板牙”,一个刘海已经逼近眼睛,耳发又为脸上做出点缀,一双大眼睛已被刘海遮住了一半,做的动作还总是那么“疯狂”,令人发笑,一个表情也震住全场。
我们是一起玩耍的伙伴,也是坐在一起的同桌。她总是喜欢挠痒捉弄人,自己又不怕,我们挠她时,她先是瞥我们一眼,然后立刻转阴变晴,笑哈哈的还作出一脸奇怪的表情,她不被挠笑,我们都忍不住先笑倒在地。有时一碰她,她会立刻转过身来,用一股东北人的腔调说:“干什么呢,干什么呢,你在干什么呢?”滑稽的语气加上奇怪的表情,让人不忍无奈地笑上一场。
她瘦得似乎连风都能吹倒,还整天摆出一副架势,当她兴奋时,走路边走边跳,还前后拽着肩膀,当别人伤心时,一做这动作,就能奇迹般地让同学开心起来,她就像是一个变味的开心果,虽怪,但始终能让人感到快乐。
她不仅爱笑,还爱自卖自夸“石头剪子布”是她的拿手强项,一赢就举手叫“yeah”,还说着:“不要把我留在世上,否则后患无穷!”一个猜拳,就能破坏世界和平吗?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效益审计
李金华审计长2005年12月26日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多次讲到效益审计问题;在总结2005年的工作时以“积极探索效益审计”为题谈到效益审计;在讲到“十一五”期间审计工作构想和2006年工作安排时,又以“大胆实践注重效益审计”为题谈到效益审计。可见经济效益审计是今后我国内部审计的一个发展趋势和工作重点。高校虽不同于企业,但凡有资源投人的地方,都存在经济效益的问题,高校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教育效益,可分为办学效益和科研效益, 指通过办学和科研为学校增加的收益,主要体现是办学过程中为学校增加的现金流量、科研成果转化收入等。目前,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正明显加大,现在己逐步建立起了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高职院校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办学资金的筹措渠道呈多元化,院校内部与外部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复杂,对校内基础设施、科技产业、校内企业及其他各方面的投资活动日渐增多,任何一项不考虑经济效益的筹资、投资决策失误都会给高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加强经济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防范和减少风险已成为高校办学的方向。因此笔者认为,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既是高校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教育内部审计向高层次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内部审计工作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
从现实来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是真实合法审计,高校效益审计的现状还差强人意,效益审计开展较少,在财务收支方面仍然固守于“审会计”,而不是“审效益”,因此,经验不足从理论认识到实际操作都有许多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领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高校的职能部门和其他部门一样都在学校领导层领导下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领导意志的左右,特别是被审计对象处于较高层次时,内审人员的压力更大,在实施审计时就会有偏颇,审计工作难以深入开展,使审计具有局限性,从而降低了审计的公正性。同时,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学校利益的一致性,则往往对学校的一些不合规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如一些不合规收费、不合理支出等等,从而也降低了审计的质量。
2.内部审计领域较窄很长一个时期以来,高校内审工作的重点在财务收支审计,即以查错纠弊、摸清家底为重点,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有关的法规和制度,审计职能仅仅定位于财务监督,审计人员习惯于单纯地从传统监督角度、从财务制度、从财经法规出发去考虑问题,没有发挥出现代内审在提高经营效益、优化校内资源、改善管理绩效等方面的作用;高校领导也仅从“查账”、“监督”的职能上去认识内审工作,而对学校如何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规避宏观决策风险则缺乏应有的关注。
3.目前以财务活动为主要对象的内部审计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事后审计,它只是审查已经形成的会计及其相关资料,以期从中发现错误、舞弊或管理活动中的不合理之处,是对已经既成的事实进行事后的追述,主要起事后监督作用,没有从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止风险的角度,介入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随着学校业务活动的多元化和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学校的管理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如在工程项目审计中,目前审计工作往往只是事后监督,在竣工决算时,审计部门把关、审核总造价,但由于很多问题已经存在,损失已经发生,“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一些问题已经无法弄清楚,所受损失无法挽回。
4.由于以往高校内部审计限于财务审计,人们对内审工作的认识,有的还停留在家底审计或查帐的层面上,甚至认为,内审查帐无非是例行公事,走走过场,查不出什么问题,同时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大部分是财会专业,缺少工程技术、法律、宏观经济、计算机专业人才,专业知识老化,审计方法陈旧。但与单纯查账的审计不同,经济效益审计不仅要求查清账目,还要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通过一定的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各部门项目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综合评价,提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金效益的具体建议,因此但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审计人员在思想认识、能力素质方面对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仍然缺少经验和准备。
二、加快建设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平台
高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已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客观要求,但我们已清楚地认识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还存在一定困难,必须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方式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打好基础,才能有利于经济效益审计实施和开展。
1.增强内审人员和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中的独立性。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是审计的灵魂。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独立性的原则。为了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单独设置,并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定编定员,完善监督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各方面的干扰,坚持客观公正,做出公允、合理的评价和结论。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了解管理层对高校资金的关注程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独立性特点,针对高校资金使用和涉及经济活动等关键领域的突出问题,以及重大支出项目进行审计评价,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出改进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供高校管理层决策,保证高校有限资金获得最大收益。
2.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逐步转变审计工作重点。内部审计工作重心应该由偏重查处违法违纪问题转变为以加强内部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办学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来。要加大效益审计的内容,将效益审计贯穿于每一个审计项目,注重对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对财政资金、教育经费运用效益情况的评价和衡量,即通过对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分析,确定诸如资金筹措、设备投入、资源利用、管理效能、市场需求和科研成果转化、产业进程等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以便帮助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效益。如通过开展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等,可以加强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搞活教育经费,提高使用效益,使其实现“ 好钢用在刀刃上”的经费投入使用目标;通过为高校的投资效益做出客观的、宏观的分析,在高校投资的比例、结构上重点把握,让其做到两手都要硬,可以增加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通过对人力资源的配置及其成本/效益的审计,对各种教育政策和措施做出决策前和决策后的成本/效益评估的审计,可以使教育经济核算思想成为学校领导决策的工具,为引进人才和教育发展投资成本需求提供科学预测,提高学校办学的经济效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要把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结合起来,实现以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转变。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由对资金、资源使用效益的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事中深化,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内部审计制度,从而使高校资金、资源使用状况能得到及时的反映。事前,通过审查经济活动的可行性、计划的科学性、决策依据的合法可靠性、保证措施的可行性等论证预测最佳决策方案,以期实现最大效益。事中,通过对经济活动整个运行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运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并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从而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如开展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就是对建设工程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和决算等全过程进行审计,以保证提高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事后,即经济活动结束后,通过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和产生的经济效益作全面、综合的审计、评价、总结、肯定经验、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实现内部审计服务的目的。
4.在审计人员素质、结构上进行优化提高。审计人员思想上要确立效益审计观念,跳出传统审计模式,创新审计思维。鉴于效益审计的特殊性,需要培养多种类型的专业人才,包括经济学,社会科学、统计学、法律、财会、计算机与工程等方面的人才。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内审队伍建设:一是培养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具备高超的业务技能,他们不但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审计等基本技能,还要熟悉和了解高校的教学规律、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经营活动、法律知识、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具有职业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二是培养内部审计人员优良的道德修养,他们必须客观公正,不以自身好恶影响审计评价,要有洁身自好的自律意识,不为个人利益歪曲审计结果;三是运用先进的审计手段,创新审计方式。随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熟练使用计算机,适应和运用信息处理系统,逐步探索更有效的审计程序,同时还要开发新的审计软件,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作者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投资理财系
参考文献:
[1]刘靖.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5,5:30-32.
[2]吴.浅议高校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