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文化的内涵范文

旅游文化的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文化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文化的内涵

第1篇:旅游文化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可持续旅游发展

近20多年,我国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经济发展才是目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构筑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文化内涵的阐释

现代旅游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文化的内涵,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笔者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总体上对文化的内涵得出以下认识:

1.1 文化的广泛性

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对文化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也正说明文化内容丰富,外延宽广。从不同视角可以把文化进行细分,旅游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1.2 文化的层次性

文化具备特有的层次结构,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层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因此,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应当多方位、多层次思考。

1.3 文化的模糊性

由于文化涵盖面广泛,有学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内容既具体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们在理解、研究文化时,有时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

1.4 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性

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各地区各民族实践中创造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系统,在稳定与发展的对立中不断实现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

2、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先进的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可持续发展。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高级消费,旅游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一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所以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2 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

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属于高级而复杂的需求,较难于满足。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可比性较低,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是培植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象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长青。

2.3 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驱动力。

2.4 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旅游业在近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2002年,海外游客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文化类型就占了四种,其中对华侨的调查,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位。这体现了旅游对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繁多的文化资源种类,有利于开发结构完善、选择适应面广的旅游产品,形成优质品牌。

2.5 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

旅游者通过旅行活动,学习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本地区的文化带给了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传播和交流了两地的文化。同时,为了吸引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也日益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众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旅游者大规模持续来访,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影响更多的是消极部分,最明显的是使当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这类变化对于那些原本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会风情民俗为基本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来访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将使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乃至维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础。

3、结语

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但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要求提升产业素质,整合文化要素,进行品牌运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精神文化,开发物质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进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与旅游产业有关各方参与,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实践,促使旅游产业走向成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春山.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第2篇:旅游文化的内涵范文

1、旅游商品与历史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明古国,许多工艺品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包含了先民丰富的智慧和精神,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厚。现今的旅游商品涉及范围很广,衣食住用无所不包,几乎涉及所有商品门类并拥有很广的外延,充满了历史文化内涵。如我国四大名砚——黄河澄泥砚、广东端砚、安徽的歙砚和甘肃的洮砚,不论器形、图案还是制作工艺都有美丽的传说,尤其是端砚更与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官、铁面无私的包公拉上了关系,使其身价倍增,尽管当今人们更多使用电脑和键盘来书写,四大名砚依然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旅游商品的典型代表。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旅游商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再如江苏宜兴紫砂壶,和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素有不解之缘,紫砂壶的工艺成就和作为茶具的优越性使其成为旅游商品中的上上之品,驰名中外。还有,素称中国传统工艺品三绝的北京景泰蓝、福建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瓷器又何尝不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呢?单就景德镇瓷器而言,从宋至今,声名远播,历时经久、工艺精湛,蕴含了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和血汗,是中华民族献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反过来说,假如某种商品缺乏历史文化内涵,纯粹现代科技的产品,流水线上走下来的物什,对于旅游者来说能有多大的吸引力是不成为问题的。可以说,具有生命力的旅游商品必然不能缺少历史文化内涵。

2、富于历史文化内涵是河南旅游商品的特色

众所周知,河南是中国文化的腹心,河南文化当仁不让的就是中国文化的正根,中国许多的文化事象都与河南有着莫大的关系。河南旅游商品的最大特色无疑就是历史文化内涵的厚重。河南传统的旅游商品,如开封汴绣和木版年画、南阳玉器、钧瓷等都起源久远、工艺精湛,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开封汴绣源于北宋宫廷,木板年画起于号称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朱仙镇,年画本身又契合了中国的年岁节庆和趋吉避凶的普遍文化心理。南阳独山以产玉闻名,南阳玉器与中国古代玉文化和中国“君子比德于玉”的尚玉传统息息相关,自古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钧瓷来自北宋的五大官窑制瓷工艺,“入窑一色,出窑千彩”的窑变控制技术体现了我国先民的超人智慧和不懈的进取精神。河南旅游商品除传统的陶瓷、刺绣、玉器、剪纸、年画、澄泥砚、奇石以及山货土特产以外,麦秸画、红色旅游商品、高档工艺品、青铜仿真器、泥塑等近两年的新的工艺形式的产品也成为中的“创新大军”。但这些新兴的旅游商品都未能完全离开河南历史文化,起码如濮阳麦秸秆画、固始编织、安阳洛阳的青铜器仿制等工艺制作就有传统工艺挥之不去的身影。洛阳的旅游商品“洛阳铲”虽说是古代盗墓贼的发明,却也是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毕竟洛阳北邙是古代富贵之家择穴下葬的“风水宝地”。纯手工制作的旅游商品如淮阳泥泥狗,五彩斑斓、造型夸张而形象出奇,制作古朴,价格不高但蕴含丰富,已有数千年历史,据说起源于太昊伏羲与女娲造人的传说,更是远古生殖崇拜的遗存,甚至今日太昊陵周边还有以泥泥狗求子的习俗。即便是土特产品如四大怀药、新郑红枣等,也和我国历史文化中人们重视机体营养、注重养生保健的民族偏好有关,而且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质朴和农耕的文化传统。河南旅游商品许多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文人才子、学者名流的记载或传说,更增添了其人文底蕴。

3、挖掘河南旅游商品历史文化内涵的意义

河南旅游商品本身充满了历史文化内涵,但是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异常的背景下,旅游商品的竞争也是如火如荼。而河南旅游商品似乎未能得到多少先机,深入挖掘河南旅游商品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算是一条捷径。

3.1可以为河南旅游商品提高档次。河南旅游商品与周边省份某些旅游商品动辄成百上千的价格相比,档次不高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为河南旅游商品提升档次计,挖掘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可以打造河南旅游商品的特色品牌。在旅游商品上附加历史文化内容,将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的身份相符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毕竟河南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有着独特的区位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为其他省份所不可匹及。假如将河南旅游商品融入恰当的历史文化内涵,必将树立起河南独有的旅游商品品牌。

3.3为培育和挖掘河南旅游商品市场打下坚实基础。旅游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应重视“卖点”问题。河南旅游的重点理应站在自有优势基础上,河南旅游商品同样也应植根于这一优势。也就是河南旅游商品也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找到合适的“卖点”,这样才可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从而为下一步的营销打下基础。

3.4为河南旅游助威。实际上,富有特色、令人难忘的旅游商品往往会带动旅游业的进步。譬如河南开封的夜市小吃,虽然由于便携性的问题而在一定意义上不能说是旅游商品,但它对于开封旅游的带动效果确实非常明显的。再如南京特色旅游商品雨花石,其独有性带来的就是若要拿到真正的雨花石就必须到南京去,所以小小的雨花石就是南京旅游的推进剂。河南旅游商品融入河南历史文化内涵就一定会为河南旅游插上双翅。

3.5创造河南旅游特色。近些年来,河南旅游有了长足进步,涌现了如河南武术、云台山、伏牛山、栾川等诸多旅游品牌。但旅游商品并未走上前台,甚至对于某些旅游品牌来说,缺乏物质性的旅游商品配套支持,不能不令人扼腕。虽然这些旅游品牌所在地并不缺乏土特产,就是因为缺乏对其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才有如此的问题。对于河南旅游商品来说,挖掘其内涵与提高其质量同等重要。只要着力挖掘内涵,就会有更多的商品进入旅游商品范畴,也就会为河南旅游特色的形成推波助澜。

4、挖掘河南旅游商品历史文化内涵的方法

必须开动脑筋,在深刻理解河南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谈得上从多角度、不同的层次挖掘出河南旅游商品历史文化内涵。

4.1旅游商品与历史文化名人。从旅游商品和历史文化名人关系角度来考虑,河南许多风物特产都与名人有着不解之缘。像杜康酒就有着夏代帝王杜康造酒的传说,既反映了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也反映出夏代帝王仍需亲自劳动的历史真实。

4.2旅游商品与古代历史文化事件。中国宋代以前的历史长期与河南有关。如河南民间流传久远的刘秀躲避王莽追杀的传说,也有一些风物与此相关。还有河南的许多历史掌故,如仓颉造字、阪泉之战、黄泉见母、仁义之师等等,自然在民间有大量的物事附着了历史文化事件。这些尚有待于发掘整理。

4.3旅游商品与人类发展进程。河南也有如南召猿人、许昌人、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诸多代表人类文明进程的文化遗址、遗迹。如果能够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融进旅游产品,就会极大地丰富其内涵。

4.4旅游商品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倘若能将民族精神与旅游商品以及景点景区的主题紧密结合,当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殷墟博物院推出的仿制青铜器、陕西富于特色的秦始皇铜车马,就是成功的先例。

4.5旅游商品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淮阳太昊陵的泥泥狗了。伏羲女娲的传说本身就与人类的繁衍密切相关,泥泥狗又是寓意了生殖的文化崇拜。无论从主题还是象征意义,都吻合的天衣无缝。

4.6旅游商品与近现代中国。近现代河南虽然历史地位有所降低,但并未能排除在中国历史进程之外。有云河南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河南近现代依然可以找到和近现代国运为表里的人物、事物,旅游产品与其结合一定会有相当的难度,但如果能够给恰当的结合点,也不失为丰富其内涵的一条出路。苏州丝绸博物馆就不仅是中国丝绸工艺和历史的荟萃之地,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大明证,其旅游商品附着的就是近现代的历史文化。

4.7旅游商品与世界。无疑,当今世界已经走向了全球化一体化。但这一进程造就有了端倪。如果可以在河南的某些旅游产品挖掘出世界性的历史文化内涵,则将使这些产品具有全球意义,对于河南旅游产品走向世界也是有利的。当然,我们不能无端的将历史文化贴标签式的滥用,也不能听任历史文化资源流失而无动于衷。这是挖掘河南旅游商品历史文化内涵必须避免的问题,将在以后进行探讨,不再赘述。

第3篇:旅游文化的内涵范文

    一、永州市旅游资源状况

    (一)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1)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永州历史名人众多,如舜帝、柳宗元、怀素、周敦颐、黄庭坚等;地方文化丰富,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草书文化等。此外,永州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2)风景美丽,自然景观独特。永州是以山多水秀闻名的。潇水南北纵切,湘江西东纵横;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金洞林场4大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境内,全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相间,风景独特。(3)少数民族众多,民俗风情古朴。永州境内居民共有29个民族成分,以汉族、瑶族、壮族为主,这使得永州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气息浓郁,对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1.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改善。(1)永州市道路系统日趋完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境内有洛湛铁路、衡枣高速、永连公路三大交通动脉,区位优势逐步显现。(2)相关配套设施明显改善。永州市供水、电、气系统完备,环境卫生良好,为永州市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旅游服务设施发展很快。全市现有各类旅行社1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拥有星级饭店20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省旅游餐饮示范点1处。

    (三)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永州已经初步形成了芝山柳文化、九疑山舜文化、阳明山佛教文化、浯溪古书法碑林、江华江永瑶文化、道州濂溪故里、中心城区百里平湖和舜皇山生态旅游区等九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二、永州市旅游文化开发中应注重的新问题

    (一)文化主题的物化

    文化主题的物化,即将旅游文化的内涵用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载体体现出来。旅游者外出旅游,其目的是观光、游览、娱乐、休闲,获得一种经历,而绝不是探究某一种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物化过程,以一种独特的、直观的、可感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旅游者所接受。因此,开发旅游文化,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文化主题的物化。永州市要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就必须注重文化主题的物化。但是,永州旅游文化的物化新问题不容乐观,以柳文化和舜文化为例摘要:有关柳文化的唯一的景点就是柳子庙,而闻名天下的“永州八景”现在大都难觅踪迹;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目前只有舜帝陵和舜文化有关。

    (二)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

    旅游者的需求千变万化,若旅游文化仅仅固守其原本的文化基础,最终只会被旅游者所遗弃。作为具有重要吸引功能的旅游文化,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汲取新的营养,拓展其内涵,延伸其外延。永州市在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柳文化在旅游者的印象中,基本上还停留在柳宗元时代;舜文化的开发,其目标顾客主要是拜祖、寻根的旅游者;女书文化正在进一步被遗忘……这种局面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旅游文化的物化新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永州市的旅游文化基本上还保持在固有的模式上,其内涵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使得旅游者和旅游文化之间缺乏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旅游者对其敬而远之。

    (三)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二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能否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目前,有关旅游资源的开发性破坏,在我国时有发生摘要:建设性破坏,景区超载开发、错位开发、索道建设等,屡见不鲜;保护性破坏,以保护为名,却使得景区失去原真性、整体性;管理性破坏,由于旅游区管理不善,使得环境受到污染……目前,虽然永州市还没有发生严重的开发性破坏,但由于开发不当,导致旅游事故的事情也有发生。因此,永州市在开发旅游文化时,应该以此为鉴,在保护和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永州市旅游文化开发的策略

    (一)突出地域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首先,突出“舜文化”特色,兼顾“柳文化”。开发舜文化,应注重“德”、“教化”,将和舜文化相关的载体联合起来,即以“舜文化”为主题,将舜文化、碑文化、舜帝陵结合起来,以九嶷山风景区为基地,根据游客的需求,有特色、有重点的整体开发,形成立体开发网络。开发柳文化,可重修永州八景,恢复当年风貌,既要突出柳宗元纵情山水的欣喜,也要流露出“独钓寒江雪”的孤独,并将柳子庙作为凭吊柳宗元的场所,将柳宗元当年的游览线路贯穿起来,形成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其次,纵向开发,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开发永州市旅游文化资源,可纵向开发,将永州的古老文化以时间为纽带,一一展现出来,突出其历史的厚重性,把永州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历史文明结合起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二)科学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永州市开发旅游文化,必须深入挖掘,将其内涵和游客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如瑶文化,可突出少数民族的生活情趣,开发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如“盘王节”、“耍春牛”、“敬鸟节”、“坐歌堂和送亲”等,让游客和瑶族人有一个亲密的接触机会。此外,可通过题材和立意(突出其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形态设计(张扬其个性特征,设计不同人物形象)、材质(通过木、竹、金属等不同的材质,开发独特的旅游工艺品)等,从不同的方面展现瑶族人民的风貌。

    (三)增强旅游产品的参和性

    永州市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在不破坏原生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应增强旅游产品的参和性摘要:首先,可以利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以时光倒流的方式让游客欣赏永州的历史文化;其次,和特色文化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让游客接受古老文化的熏陶,如体验舜帝的耕作方式、学习怀素芭蕉练字、模拟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参加瑶族的节庆活动、熟悉女书等等,通过种种途径,让游客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了解永州市的旅游文化,将游、娱、乐和旅游文化融于一体,从而达到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目的。

    (四)加强宣传促销,塑造旅游形象

    首先,科学、统一规划旅游文化资源,将永州市的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某种联系贯穿起来,凝聚在一起,从而改变旅游资源零散、不集中的弊端;其次,将“舜文化”和“柳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重点,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利用图片、影视,塑造其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改变过去落后的旧面貌;最后,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游客提供一个美丽、干净、卫生的旅游环境,展示永州市的良好面貌。

    参考文献

    [1潘宝明,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摘要: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 秦方,评析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J,知识经济,2008(5)摘要:164-165

    [3http摘要://hntj.gov.cn/sxfx/yzfx/200706120 013.htm

第4篇:旅游文化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永州市 旅游文化 开发 

一、永州市旅游资源状况 

 

(一)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1)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永州历史名人众多,如舜帝、柳宗元、怀素、周敦颐、黄庭坚等;地方文化丰富,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草书文化等。此外,永州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2)风景优美,自然景观独特。永州是以山多水秀闻名的。潇水南北纵切,湘江西东纵横;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金洞林场4大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境内,全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相间,风景独特。(3)少数民族众多,民俗风情古朴。永州境内居民共有29个民族成分,以汉族、瑶族、壮族为主,这使得永州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气息浓郁,对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1.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改善。(1)永州市道路系统日趋完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境内有洛湛铁路、衡枣高速、永连公路三大交通动脉,区位优势逐步显现。(2)相关配套设施明显改善。永州市供水、电、气系统完备,环境卫生良好,为永州市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旅游服务设施发展很快。全市现有各类旅行社1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拥有星级饭店20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省旅游餐饮示范点1处。 

(三)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永州已经初步形成了芝山柳文化、九疑山舜文化、阳明山佛教文化、浯溪古书法碑林、江华江永瑶文化、道州濂溪故里、中心城区百里平湖和舜皇山生态旅游区等九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二、永州市旅游文化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文化主题的物化 

文化主题的物化,即将旅游文化的内涵用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载体体现出来。旅游者外出旅游,其目的是观光、游览、娱乐、休闲,获得一种经历,而绝不是研究某一种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物化过程,以一种独特的、直观的、可感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旅游者所接受。因此,开发旅游文化,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文化主题的物化。永州市要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就必须注意文化主题的物化。但是,永州旅游文化的物化问题不容乐观,以柳文化和舜文化为例:关于柳文化的唯一的景点就是柳子庙,而闻名天下的“永州八景”现在大都难觅踪迹;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目前只有舜帝陵与舜文化有关。 

(二)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 

旅游者的需求千变万化,若旅游文化仅仅固守其原本的文化基础,最终只会被旅游者所遗弃。作为具有重要吸引功能的旅游文化,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汲取新的营养,拓展其内涵,延伸其外延。永州市在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柳文化在旅游者的印象中,基本上还停留在柳宗元时代;舜文化的开发,其目标顾客主要是拜祖、寻根的旅游者;女书文化正在进一步被遗忘……这种局面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旅游文化的物化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永州市的旅游文化基本上还保持在固有的模式上,其内涵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使得旅游者和旅游文化之间缺乏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旅游者对其敬而远之。

(三)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二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能否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目前,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性破坏,在我国时有发生:建设性破坏,景区超载开发、错位开发、索道建设等,屡见不鲜;保护性破坏,以保护为名,却使得景区失去原真性、整体性;管理性破坏,由于旅游区管理不善,使得环境受到污染……目前,虽然永州市还没有发生严重的开发性破坏,但由于开发不当,导致旅游事故的事情也有发生。因此,永州市在开发旅游文化时,应该以此为鉴,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永州市旅游文化开发的对策 

 

(一)突出地域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首先,突出“舜文化”特色,兼顾“柳文化”。开发舜文化,应注重“德”、“教化”,将与舜文化相关的载体联合起来,即以“舜文化”为主题,将舜文化、碑文化、舜帝陵结合起来,以九嶷山风景区为基地,根据游客的需求,有特色、有重点的整体开发,形成立体开发网络。开发柳文化,可重修永州八景,恢复当年风貌,既要突出柳宗元纵情山水的欣喜,也要流露出“独钓寒江雪”的孤独,并将柳子庙作为凭吊柳宗元的场所,将柳宗元当年的游览线路贯穿起来,形成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其次,纵向开发,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开发永州市旅游文化资源,可纵向开发,将永州的古老文化以时间为纽带,一一展现出来,突出其历史的厚重性,把永州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历史文明结合起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二)科学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永州市开发旅游文化,必须深入挖掘,将其内涵和游客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如瑶文化,可突出少数民族的生活情趣,开发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如“盘王节”、“耍春牛”、“敬鸟节”、“坐歌堂与送亲”等,让游客和瑶族人有一个亲密的接触机会。此外,可通过题材和立意(突出其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形态设计(张扬其个性特征,设计不同人物形象)、材质(通过木、竹、金属等不同的材质,开发独特的旅游工艺品)等,从不同的方面展现瑶族人民的风貌。 

(三)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 

永州市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在不破坏原生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应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首先,可以利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以时光倒流的方式让游客欣赏永州的历史文化;其次,与特色文化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让游客接受古老文化的熏陶,如体验舜帝的耕作方式、学习怀素芭蕉练字、模仿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参加瑶族的节庆活动、认识女书等等,通过种种途径,让游客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了解永州市的旅游文化,将游、娱、乐和旅游文化融于一体,从而达到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目的。 

第5篇:旅游文化的内涵范文

(一)当代旅游景区社会文化市场化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旅游文化上也出现了文化市场化的特点,而这种文化市场化的发展也是存在着利与弊,文化迎合市场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文化的认同挺高文化的知名度,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能更好的促进文化的建设,给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这也在一些方面上给本地旅游文化带来新的问题,这种市场化的转变需要文化本身适应市场,这就使本地的文化缺失了独特性与自然性,表现为文化的大众性,在这基础上一些不被游客认可的旅游文化将会被淘汰,而这些文化在某些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这就给我国的问文化领域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缺失而且也是世界文化的遗憾。专家为此讨论正在这种变革的发展中怎样保护那些有价值的文化,提出合理的方案,使文化更好的发展,旅游文化也在市场化中找到属于自己合适的道路。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旅游文化的地位下降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现代的文化体验颇多,但是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传统文化的离我们而去。现代更多的旅游是倾向于现代的人文和自然资源,而传统的应有的风格的文化已经衰退下去。这是我们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面对这种传统的衰落我们应该怎样去处理当代的旅游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这是值得深度研究的问题。许多学者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各抒己见,看法不一。但是在对传统文化的利用上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这也是当今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果把传统文化很好的利用到旅游上来,我相信无论是在旅游业上还是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上对我们国家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着个问题的研究是学者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是好的现象。不断衰退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被重视,需要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着对于旅游、经济、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发展与进步。

(三)旅游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转向问题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有文化,而在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文化存在着一个转变的方向,这深深的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异化问题,这种异化问题表现在旅游文化为使其自身存在竞争力对民族文化的改造上,这在旅游文化研究中成为一大热点问题,本身的民族文化就有其多样性在里面,就其名族文化的自身来说,民族文化本身就是其国家文化的代表性,在旅游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国家民族的多样性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与基础,旅游文化的发展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这种民族文化的转向也为双方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民族文化受到重视使其自身得到有力的发展环境,也是国家的文化实力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文化的共同发展,旅游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也会促进其发展,专家们的讨论与研究为这种转变提供了理论的支持。而旅游文化与民族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两个方面,不能等同混为一种,这种转变充分展示出两种文化的内在不同性。

(四)旅游人群自身的文化对景区自身的文化影响问题

旅游人群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文化来源,在不同的旅游文化景区本身也存在着自己的本地文化,这就和旅游者的自身文化产生了不同,在此方面上可能就会想成对旅游文化风景区的不同理解,旅游区游客的一部分认同,与一部分不认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不认同的游客会给景区带来负面的作用,这就给当代的旅游文化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旅游文化的受到排斥,表现在其自身的设计与变革,、适应不同的人群的需求,那么这个转变本身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景区自身的本族文化的衰退与丧失等,研究人员看到了这种影响,努力找寻旅游文化的发展方向。解决这种矛盾成为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一大热点。

(五)当代旅游文化研究基本理论问题

旅游文化研究基本理论也是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一大热点,是内部研究为主体还是外部研究为主体的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见解,与其说这是一场对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不如说是对旅游文化的自身与内容的地位问题存在分歧,也就是说现在在旅游文化的领域内对理论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对旅游文化的整体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而且在旅游文化的讨论中更是有对其旅游文化的界定问题产生了分歧,旅游文化本身的就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专家的讨论对旅游文化研究基本理论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当代旅游文化发展建设问题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的文化在其建设上与有形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区别,面对这种文化的建设问题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例如对旅游文化宣传的这一方面上的问题,因为旅游存在多种那么这种宣传也是多种的,这就个文化的宣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且对旅游文化的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存在区别,很难鉴定这种素质程度,需要合理且有效的规则来提升对建设者的要求这才能有效的建设旅游文化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在旅游文化的应用问题上也是一大难点,对此研究的程度也较高,许多专家为此进行讨论怎样应用,应用到的地区和范围都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中国旅游文化未来发展趋势

(一)向文化方面转变中国旅游业

在近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2002年,海外游客对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文化类型就占了四种,其中对华侨的调查,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位。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的素质不断提高,因为文化做为精神方面是对精神上的提高,当代社会下人们已经有以一个很大的转变就是在自然与文化之间,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精神素养与对文化与知识的理解,都对文物古迹表现出浓浓的兴趣,在黄金周期间,故宫的旅游人数更是创下了史上之最。这种回归文化的势头还会继续增加,人群更是有了一个质的转变,华侨对中国大陆的认同感来源于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所以在当前情况下,文化的作用不断突出。这也体现出人们的态度的转变过程。文物古迹作为文化的依托在文化的传承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所以这种旅游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向这种文化的转变。长城也是文物古迹中的代表,也代表了国家的优秀文化,游客的认可也显示向文化转向的发展。

(二)生态保护与旅游文化的相互作用加强

中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但是由于中国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历史较短。中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保护的发展突飞猛进。这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有了一个明显的态度的转变。我国面积广阔,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旅游的开发要与当代的生态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对旅游开发的首要条件,我们需要经济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没有环境,而这种生态保护也是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柱。只有当地的生态保护做的到位,旅游景区的质量的不断增强,才能招揽大量的游客。例如对我国地区的开发与利用,对藏羚羊的保护尤为重要,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难得的自然资源,作为国家的资源,保护要第一位,为此随着旅游的开发,生态保护也会得到加强,而游客的增多也为当地的风景区带来大量的资金来做生态环境保护,这种双向的互动,是当代旅游文化发展的一大趋势。

(三)旅游文化内涵

价值提升旅游产品开发从“外向型”向“内涵型”转变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内涵价值的不断提升是人们对旅游的文化的认同的表现,由于人群不同所以人们对文化的要求,旅游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自身所体现的内容是旅游文化发展的一大动力。人们的文化需求要在文化的场景中发展与利用,外在型与内涵型是旅游产品的在发展中形成的各自的文化形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能满足对文化产品的外向型的需求,这就为旅游文化向内涵型发展提供了动力。这种文化内涵价值的提升也促进了旅游文化自身的变革与发展,是从广众的旅游到文化旅游内向型的转变的深刻体现。而且研究发现这种转变的趋势将会大大提高旅游文化的整体发展,这种旅游文化内涵价值的提升是一大当代旅游文化发展的趋势。

三、结语

第6篇:旅游文化的内涵范文

旅游文化产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文化产业,各地的文化产品都有自己的品牌,如何打造衡水湖旅游文化产品的品牌,首先要了解旅游文化产业的特征。其特征如下:

首先,旅游文化产品以服务为主。旅游文化产品品种多样,但主要还是以服务旅游者的使用需求为主要目的,主要是服务于旅游者的。其次,旅游文化产品要有文化内涵。旅游消费不能只是让旅游者花费时间、金钱,也要让消费者在消费之后,除了带走了我们的旅游纪念品,还要让旅游者带走我们当地的文化,满足旅游者内心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从而使旅游经营者能够提供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产品。

再次,旅游文化产品依存于市场经济。旅游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出现,它具有了商品的一般特征,即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旅游文化产品的价值如何实现,要以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来体现的,同时还要给旅游经营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否则市场经济的产业链就不能形成,旅游文化产品也不能进入市场。

最后,旅游文化产品具有地域性。尽管旅游文化产品有非生产地交易的可能,但旅游者只有到旅游文化产品的生产地才能够真正地购买到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旅游文化产品。因此,旅游文化产品的地域性非常重要。

二、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战略

一是以地方文化底蕴为根本。衡水旅游产品开发既要保持对传统特色的传承又要注重在传承中突破传统,并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包装。当今的旅游产品,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就要在产品的物质和精神功能层面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得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得到提升。旅游产品承载着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多重意义上的内涵,所以在当今的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上要充分的理用地区资源,包括地理优势,人文特点等,还要深入的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这就使得我们当地的旅游产品开发有了一定的目标和规范。说到个中案例,最典型的莫过于衡水老白干的一系列产品设计,老白干集团不仅将自己的品牌作为商品,更是作为承载衡水城市特点和文化底蕴的载体,以酒为媒使得城市形象也在传播中得到提升。

二是以主流品牌为主干。衡水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找出当地的主要文化产品,坚持发挥其主干的作用,同时扩大其他文化产品的建设和分支,使其形成相互贯通的文化产业链。同时坚持对主干品牌的开发、利用及广告宣传,以此带动一些辅助产品,但这些辅助产品必须与主干产品相辅相成。

三是依托现代信息服务系统。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利用现代信息系统丰富传统文化,提高衡水湖旅游区的知名度,是目前宣传最有利得手段。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购开始流行,如武强年画,内画,古陶等,现在在网上都有销售,但这些都是零散的,形成不了规模,因此,衡水湖旅游区管委会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在这里既可以宣传旅游资源,也可以展示旅游纪念品。

四是以衡水文化创新为灵魂。武强年画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我们不能总是守着传承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创新文化,发展衡水旅游产品开发的软文化。衡水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它仍需要物质来承载,如侯店毛笔、内画、衡水古陶、年画等,它们都是有着实实在在的物来体现的。我们在发展现有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创新文化和丰富文化。

第7篇:旅游文化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旅游文化;营销;类型;策略

一、旅游文化营销的内涵

旅游文化营销是指旅游业经营者运用旅游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旅游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旅游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营销方式。

二、旅游文化营销的特征

1.时代性

旅游文化营销作为一种价值性活动总是反映和渗透着自己的时代精神,体现出时代的思想和观念。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文化特征。旅游文化营销只有不断适应并追随时代的变化,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才能把握住社会需求市场机会,才能赢得消费者,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个性化

旅游产品想要提供游客某种独特的旅游体验,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假如一个旅游景区能够提供新奇独特的产品或营造让人留恋往返的环境氛围,那么这个旅游景区就拥有了区别于其他旅游景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越是与文化相融合就越显示其独特创新性,就越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具有核心价值观

传统的营销方式基本上是以有形产品为中心的,旅游景区销售人员的目的仅仅在于让消费者了解旅游景区的外貌特性,对产品中凝聚有多少文化因素和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有何联系没有给与考虑。旅游文化营销是通过发现、培养或营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旅游景区目标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

三、旅游文化营销类型

1.知识文化营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前进,旅游者的需求层次阶梯逐级提升,即使是低层次的需求也出现了与高层次需求融合的趋势。人类的本性是好奇的,通过了解陌生的周围世界,学习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将知识含量贯注于旅游产品的内涵中,使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需要,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一个独特的市场卖点。从长远看,独具特色的知识文化营销方式在营销活动中已超越企业经营手段的层次而担负起提高公民素质进行文化建设的重任。通过旅游,旅客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传统风俗习惯、大都市的现代风情,增长知识,了解世界的不同文化。

2.审美文化营销

审美文化营销,即运用戏剧、绘画、书法、故事、诗歌、传说、文学、艺术等为审美素材,赋予营销活动以美的意义,使营销成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让消费者在美的熏陶艺术的氛围中欣赏体验,最终接受产品服务。审美创造可以贯穿在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从产品设计、销售环境、广告传播等都能见到真善美。旅游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演、旅游纪念品等都有体现审美的文化营销的内容。

3.精神文化营销

精神文化营销,即通过向社会消费者倡导和传播有关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所开展的营销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研究活动,尤其是其中所表现的思想道德观念更是精神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其中旅游项目中的红色之旅、宗教之旅等体现了人们对及缅怀革命先烈的精神方面的需求。

4.娱乐文化营销

旅游是使人快乐的事。现代社会竞争的快节奏更使人们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中。一旦获得了旅游的机会,人类自然想到娱乐和放松。体育明星和娱乐明星己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这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往往能够通过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来研究大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演义活动,这已成为旅游文化营销的重要载体。

旅游文化营销各种形式在实际营销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时在同一个营销活动中也会同时运用多种文化营销手段。旅游文化营销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直观地理解旅游文化营销的“文化”意义,还有助于我们打开“文化”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策划开展旅游文化营销活动,把旅游文化营销落实为一种营销实践活动。

四、旅游文化营销策略

1.品牌定位明晰化

一个旅游景区往往有多种文化,但一定要有它的主打特色文化,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住自己的位置。在旅游营销文化中明确具体的目标市场,针对明确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目标市场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是旅游文化营销成功的首要步骤。

2.策划整体系统化

在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开发之前,对整体的旅游资源与建设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和详细周密的策划是非常必要的。规划可以将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科学地布局,而策划可以准确地进行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市场细分。系统化地策划规划可以有效地整合旅游资源、避免过度浪费和重复建设。

3.旅游文化营销差异化

差异化营销是为了使旅游景区在旅游竞争中与其他旅游景区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将旅游景区的核心文化资源进行营销。差异化营销手段可以有多种:首先,可以利用节日、节事活动、展览等旅游产品开发节庆文化旅游,吸引游客。其次,可以借助影视这一大众媒体宣传城市文化,进而达到旅游文化营销的目的。此外,休闲演艺也是较好的营销途径,例如,大型演艺节目《印象武隆》体现了自然遗产地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巴蜀大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4.文化资源整合化

旅游景区的某些文化旅游资源既有丰富性、多样性的优势,也有旅游资源市场面较窄的劣势。为了能更好地营销旅游产品,将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优劣势互补,进行文化资源整合,从而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也是很好的办法。旅游景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从单一依靠文物转变到依靠文化、进而依托整个旅游景区文化资源进行发展。也就是说,文化旅游要改变以往仅仅局限于文物景点的观念,从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古今兼容的宝库中寻找能够吸引现代旅游者的要素,寻找旅游发展的契机,走文化旅游和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的道路,将多种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一切对旅游者更具吸引力的景观和风情,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配置文化旅游资源,逐步构建点、线、面有机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活动相互融合,适应不同旅游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的文化旅游格局。

五、总结

总的来说,旅游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战略,它一方面需要通过对文化需求的把握和顺应来实现旅游者最高层次的文化满足。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包装,以此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实施旅游文化营销过程中必须达到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与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的双重促进目标,从而实现旅游者高度和谐的文化体验,才能有机会成功地实施旅游文化营销。

参考文献:

[1]廖宁怡,欧阳晓波,王莉娟.旅游文化营销研究[J].中国商贸,2010(29):79-81.

[2]韩晓莉.旅游文化营销策略探讨[J].中国商贸,2011(11):173-174.

第8篇:旅游文化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可持续旅游发展

近20多年,我国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经济发展才是目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构筑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内涵的阐释

现代旅游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

文化的内涵,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笔者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总体上对文化的内涵得出以下认识:

1.文化的广泛性。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对文化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也正说明文化内容丰富,外延宽广。从不同视角可以把文化进行细分,旅游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2.文化的层次性。文化具备特有的层次结构,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层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因此,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应当多方位、多层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于文化涵盖面广泛,有学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内容既具体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们在理解、研究文化时,有时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

4.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性。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各地区各民族实践中创造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系统,在稳定与发展的对立中不断实现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人居于中心地位。要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由旅游人群流动带来的文化交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差异并不能说明两地文化孰优孰劣。

结合旅游产业理解文化,旅游文化不是旅游与文化的简单叠加,它不仅仅局限在民族传统文化的领域,也不是仅仅关注文化旅游这类文化表征比较明显的旅游形式,而是要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固有规律,以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层次结构体系,“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游的文化内涵,将使旅游文化建设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二、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进的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可持续发展。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高级消费,旅游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一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所以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属于高级而复杂的需求,较难于满足。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可比性较低,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是培植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象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长青。

3.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驱动力。

4.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旅游业在近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2002年,海外游客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文化类型就占了四种,其中对华侨的调查,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位。这体现了旅游对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繁多的文化资源种类,有利于开发结构完善、选择适应面广的旅游产品,形成优质品牌。目前,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内容,可以满足游客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是中国旅游面向国际市场和竞争的必然选择,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由旅游大国成为旅游强国。

5.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旅游者通过旅行活动,学习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本地区的文化带给了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传播和交流了两地的文化。同时,为了吸引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也日益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众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旅游者大规模持续来访,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影响更多的是消极部分,最明显的是使当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这类变化对于那些原本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会风情民俗为基本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来访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将使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乃至维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础。

三、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旅游发展观念。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以旅游养旅游”、“五个一齐上”等发展思路,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对旅游从外事接待到事业再到产业的认识逐渐明晰,一些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外延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造成的破坏难以用经济数字来计量。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产业发展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和效益型,通过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向深度发展。

2.坚持政府主导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条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并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态势,在旅游目的地,旅游投资经营者、游客、当地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协调好他们之间的现实矛盾,追求并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的统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摒弃短期行为,做先进文化的代表,引导当地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由此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

3.构建旅游企业文化营造和谐旅游环境。随着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促进了旅游市场环境的规范,但是旅游行业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各种短期行为仍然在侵蚀着旅游经济本不健壮的肌体,严重威胁着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营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改善旅游行业形象,是旅游经营企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依法治旅完善旅游法律法规建设,可以一定程度地规范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游经营企业的自律,通过构建旅游经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倡导诚信守法经营。

4.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以品牌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文化内涵开发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创意,在分析地方文脉的基础上确定文化的开发方向和主题格调,明确定位围绕主题进行内容组织,进而通过旅游产品加以体现,并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的升级改造。其中,对旅游资源文化主题的感知和把握并经由旅游产品外显是关键,其本质在于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概括、发掘、升华最终凝聚区域特色的个性化精神,然后通过物化、创新,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将文化内涵渗透、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各个层面,形成特色品牌,强化旅游吸引力。

5.重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国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的纵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丰满,恰逢中国加入WTO的巨大变革,刚刚蹒跚学步就面临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客观上使得中国旅游产业不可能亦步亦趋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同时,正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很短,旅游产业发展的焦点集中在经济领域,加上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如它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那么直接和易于察觉,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其结果才逐渐显现出来,可一旦结果显现,其后果也就无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旅游对经济和环境影响的问题研究。我们必须重视这个现象并做好前瞻性研究,现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商品化问题、传统文化衰退问题、民族文化异化问题以及游客带来的文化示范对旅游接待地的文化影响问题等等,从事这些研究的不仅包括旅游工作者,还包括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以还应当重视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推广。

6.加快人才培养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旅游产业链较长,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是置于经济学范畴内的,旅游文化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对旅游人才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而实际上旅游产品设计、资源开发和规划、旅游服务都是基于文化基础上的,但旅游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对文化的认知度不够,旅游文化内涵的“白化”环节缺失,无法做到帮助不同文化背景旅游者感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旅游活动只能停留观光的浅显层面,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逐步从单纯的生产性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对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务员,又要做好讲解员,通过每一位旅游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给与游客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但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要求提升产业素质,整合文化要素,进行品牌运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精神文化,开发物质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进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与旅游产业有关各方参与,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实践,促使旅游产业走向成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春山.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2]安宇,沈山.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第9篇:旅游文化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旅游文化知识;旅游英语教学;渗透;融入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海外游客量的不断增长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业发展的精髓和核心竞争力是旅游文化,这同时也是旅游英语教学中应当关注的重点。将旅游文化知识融入和渗透到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且对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究旅游文化知识和旅游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旅游文化内涵

探究旅游活动从表面上看是一种经济活动,但从其本质上看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与其他活动或者是其他方式不同,它带给人们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这种精神享受的来源就是旅游活动本身的文化属性。旅游文化是一种文化交流和对话的内在表现方式。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旅游文化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形成的、与旅游行为有关的物质精神财富,是旅游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的重要基础,对旅游者的全过程产生影响。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旅游文化渗透在旅游相关专业的各个方面,如旅游经济学、旅游教育学、旅游美学等。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旅游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旅游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如旅游过程中的建筑物、民俗风情等人文要素,这些旅游产品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在旅游英语教学中体现为专用词汇的表达和相关意思的描述。另一个方面是在旅游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最主要的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内部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如常见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南北文化差异等,这些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主要是强调相关英语表达的准确性以及相关的礼节,避免出现因文化差异导致旅游交际语言失误的问题出现。

2旅游文化知识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融入和渗透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提升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就必须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旅游文化知识渗透,这样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有效地培养。旅游英语教学目的除了要教会学生熟练的应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之外,而且还要求学生表达出来的英语内容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要表达的具有一定水平。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不仅仅是旅游文化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西方文化的直接表达。因此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要重视文化知识的渗透教育,这样才能够在英语表达交流过程中加入相应的文化内涵,提升表达的层次和水平。

(2)旅游业发展对旅游英语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

旅游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彼此碰撞、交流产生文化思维交流的过程。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入境游和出境游的火热发展,旅游业对旅游英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和融入旅游文化知识,能够将我国独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准确的传递给外来游客,这是未来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获得职业生涯发展和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融入和渗透旅游文化知识是旅游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3)融入渗透旅游文化知识能够提高旅游英语教学效果

旅游英语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具备相应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这样表达出来的内容才能够准确、丰富,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如果没有将旅游文化知识渗透到旅游英语教学中,那么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无法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有趣、科学的文化内涵教育,严重影响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效果。因此,一定要认识到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融入旅游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对相应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探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3旅游文化知识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融入和渗透的对策和方法

(1)协调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的相互关系

将旅游文化知识融入和渗透到旅游英语教学中,首要的就是要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协调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渗透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采取措施。语言教学是旅游英语教学的基础和平台,而旅游文化知识渗透和融入则是旅游英语教学的重点和依据,对语言教学起到促进和辅助的作用。换句话说,语言教学是在文化知识背景下发生和完成的,文化渗透必须在语言教学中得到体现。

(2)科学渗透旅游文化知识

将旅游文化知识融入旅游英语教学中并不是对所有的文化知识进行渗透。由于旅游文化知识涉及多个方面,而且覆盖面很广,要想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就要根据旅游英语教学的内容对相关旅游文化知识进行筛选和选择。首先,选择与英语教学内容相关的直接知识,包括旅游产品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宗教知识和地理知识等。其次,要科学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与货币、住宿、餐饮和相关的政策规范等,这些相关知识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旅游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

应用性和实践性是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特点,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旅游英语教学内容和旅游文化知识都十分丰富,尤其是旅游文化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完全依靠教材和课堂教学根本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因此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课前和课后进行定量的与旅游文化知识相关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应当为学生选择相应的学习教材,避免学生走弯路。其次,在课堂教育过程中,不能将旅游文化知识翻译成为课堂主要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对学生参与到文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产生不良影响。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情境导入、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使用等,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总结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旅游文化知识,除了要注重渗透过程以外,还要对学生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进行明确。可以通过比较灵活、综合的方式对教学结果进行反馈和总结。例如在进行中西方餐饮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模拟的中西方用餐礼仪扮演课,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对之前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这样教师就能够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明确的掌握,而且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道讨论、归纳,加深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学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观察,由于旅游文化知识涉及的内容很多,为了避免学生在某个问题上出现“钻牛角尖”的问题,教师还要注重旅游文化知识渗透的“度”,要做好引导者工作。

4结语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旅游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提高旅游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旅游英语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好旅游文化知识与旅游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多样的教学手段,不断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和渗透旅游文化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宏彬.旅游文化渗透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10):164+193.

[2]李彩霞.浅谈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旅游文化的融入——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0-61+72.

[3]金苑.文化因素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民营科技,2013(4):122+300.

[4]孙景美.浅谈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