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的知识范文

经济的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的知识

第1篇:经济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仕途经济;红楼梦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推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知识带来的一系列发展动力的演变,例如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大量人才都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专业型人才,这些人才在专业的领域能够给社会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此外,资源也是知识经济时展中带来的新的发展驱动力,知识的发展,对于知识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能够帮助人类探索更加丰富的资源,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发展支撑。

(二)知识经济的特点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利用的产业化特点明显。所谓知识产业化,是指知识的发展已经形成或者帮助形成一些产业。由于知识的存在带来了大量知识产业的衍生产品,例如信息化的技术产品等知识密集型的软产品等等,这些产品富含的价值来源于知识,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助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推动社会财富价值的实现,提升了社会财富的整体价值。知识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高科技产业支柱化。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支柱化,顾名思义即高科技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比较突出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知识信息经济的发展,信息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其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因此,这种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作用发挥越来越突出。当然,知识经济带来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发展支柱,这并不代表传统产业彻底消亡,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值得重视。

二、仕途经济的概念

“仕途经济”出自《宋史•王安石传论》,“仕途经济”应该是指在封建社会中,一个人通过一番奋斗取得功名,获得官职,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使其家人、亲属以及朋友也地跟着沾光,获得利益。仕途经济的概念自古以来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都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在古代,实现仕途经济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苦读圣贤书,一朝金榜题名,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一种仕途经济路径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大量中国古典文艺作品中都会涉及到上京赶考等活动,此外,在一些成语典故,例如“闻鸡起舞”等成语的典故中都涉及到发奋读书学习以考取功名等思想。第二种路径就是通过投奔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通过他们举荐等途径来谋得一官半职,从而走上仕途。仕途经济的思想影响着古人,也成为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无论是通过哪一种途径考取功名或者走上仕途,最终的任务都是为官治国,是获得权力和治理国家促进国家发展的唯一路径。

三、《红楼梦》中仕途经济的表现

仕途经济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在《红楼梦》中,这两种仕途经济途径都有所表现。在《红楼梦》中,通过试图经济发展自己最为突出的角色应该数贾雨村,贾雨村这个人物深刻的展现了封建社会仕途经济发展的路径。不得不说,贾雨村也是一个心有抱负却因囊中羞涩而无力上京赶考的人,那句著名的“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便深度刻画了贾雨村的抱负和思想。贾雨村最大的幸运也在于借助贾府的权势坐上一个应天府尹的官职,贾雨村的仕途经济走的顺风顺水,背靠贾府的权贵地位巩固自己的地位,但是最终,这位仕途经济的受益者还是因为贪污而沦为阶下囚。在《红楼梦》中,最大的仕途经济主体还是贾府这个家族本身,贾府能够发展壮大,最大的因素无外乎三点,子子孙孙依靠祖上留下的功劳,这是贾府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此外,贾府元春嫁进皇宫成为皇妃,这也使得贾府的地位更加尊贵,在祖上功劳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冲皇亲国戚的身份。此外,贾府的另一个依靠来源于与北静王府关系交好,这也是对贾府地位的另一重稳固力量。因此,贾府的地位尊贵,贾府上上下下能够受到各种恩惠,全都是来源于仕途经济这条路给贾府带来的种种支持。

四、现代知识经济与《红楼梦》中的仕途经济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和封建社会仕途经济的分析可以发现,现代社会中的知识经济和封建社会的仕途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读书的角度来讲,我们现代社会的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先进的知识,才能够更好的指导自身发展,而知识就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知识创造财富,知识发掘资源,知识给人类带来的更多的是进步和成长。但是反看传统的仕途经济,在仕途经济与现代知识相同的要求就是读书,但是仕途经济背景下,人们读书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考取功名,只有考取了功名才能够实现一个人的圆满的人生。但是,回看封建社会背景下的仕途经济,这种经济思想的发展下,个人通过走仕途之路获得知识,为的是个人权利利益的实现,而最终的目标还是经济的代表———金钱。贾府“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写照充分体现了仕途经济下的大家族的“经济目标”。因此,封建社会仕途经济思想下的人们为的是个人的利益,这种利益是一种单向性的流动,人们通过发奋学习,考取了功名,获得了利益权力,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以贾府的最终结果为例,贾府的败落,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覆灭,不再有权势地位,金钱也随之消亡,这就展现了仕途经济的末路,相比于现代知识经济而言,封建社会的仕途经济无平衡可言,带来的结果最终也是悲剧。

结论

仕途经济已成为过去,我们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认清知识经济的目标和发展支撑,明确仕途经济的弊端和缺陷,既有助于我们回顾过去,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现在,创造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敬侠.贾雨村形象特点及其在《红楼梦》文本中的作用[J].铜仁学院学报,2012,26(1).

[2]唐世贵,何青.《红楼梦》的仕途经济与知识经济之比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2(3).

第2篇:经济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虚拟一体化;虚拟制造;

1、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

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联合国研究机构与经合组织首先提出来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西方现代经济长期增长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特点。

1.1知识经济的概念

知识经济一词出自于知识和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认识,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经济密切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在传统经济概念中,生产取决于所用生产要素的数量,特点是劳动、资本、设备和资源,技术或知识被视为外部要素,而不是生产函数的完整组成部分。在经济增长的新概念里,经济增长更直接取决于知识的投资,知识可以扩大传统生产要素的生产能力,知识还可以提供调整生产要素创造革新产品和改进生产程序的能力。

1.2知识经济的三大特征

(1)在健全的信息网络下以信息流为主导的经济;

(2)以科技知识和人才教育为两大支柱的经济;

(3)开放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1.3信息时代的特征

(1)全球化

能进入较大的市场会刺激企业发明创造,而竞争又会促进企业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减少对贸易的限制也促进人员和思想的国际流动推动发明创造,进而推动经济的繁荣。经济全球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另外,世界民主化的潮流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使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一个全球化的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2)网络化

网络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网络化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网络银行、网上电子商务、网上信息蓬勃发展。世界的网络化必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进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模式,推进整个人类的进化历程。

(3)信息化

信息化是在电子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以传统工业为主的社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社会,由工业社会和工业经济向信息社会和经济发展或演变的过程。

(4)虚拟化

由于世界的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就使现实世界的许多系统或实体对人们的感觉来说似实还虚,这便是虚拟化。

(5)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科学技术的发展呈加速的趋势,从因特网到生物技术和现在接近商业化的尖端技术,世界处于发明创造的时期。

2、信息时代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和转变

2.1信息时代企业的特征

(1)敏捷性

信息时代,全球化和网络化使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机会稍纵即逝。这就要求企业灵活及时地组织生产,具有敏捷性。

(2)技术密集

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有生产效益的产品是知识含量丰富的产品,这就使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成为技术密集型的企业。

(3)核心竞争力

信息时代的企业不是讲究大而全,而着重于企业是否具有某一方面带有自己特色的优势,国际上大公司的信条是关键工艺技术一定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具有特色和不可替代性,即要有核心竞争力。

(4)知识和创新是企业的灵魂

产品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焦点。工业企业在经历了生产中心和促销中心的发展阶段后,已经进入以产品开发为中心的新时代。

(5)客户是公司的战略伙伴

未来企业的战略方向不是由思想狭隘的一批高级经理确定的,而是由公司的主要客户确定的。这是一种由外及里的做法,而不是由里及外的做法。客户就是战略。更确切地说,未来公司把其主要客户视为制定公司战略的伙伴。

(6)企业的可重组性

(7)资源的可重组性和全局最优配置

2.2企业面临的转变

企业生产方式面临重大转变: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从金字塔的多层次生产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结构转变;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从按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组织形式转变;从质量第一的竞争策略向快速响应市场的竞争策略转变。

3生产模式及关键技术

3.1未来企业的核心结构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获取、利用和创新。从企业结构上,它应组建或突出以下几个部分。

(1)创新中心

企业高度重视创新是生存与发展的必须,应该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具有战略意义的高度加以对待。

(2)信息中心

信息资源是信息时代企业生存发展竞争制胜的有力武器,信息资源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时代信息的特点:首先,信息来源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其次,信息的变化速度之快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最后,由于信息爆炸、信息垃圾的影响,企业搜寻、分析、发现有用信息的能力及效率至关重要。同时,以信息为中心成为管理的主要特征。成立专门的信息中心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

(3)管理中心

(4)教育中心

对于现代企业家来说,获取新知识、新科技、开发创新产品,培训生产新产品的高水平专业技术劳动力甚为重要,而知识经济中的培训强调因材施教及个性化的培训。

(5)企业信息主管

以信息为中心的管理,要求企业高层次管理人员既要懂一般管理,又要懂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

(6)知识网络基础设施

知识经济信息重视信息与技术的发明、传播和使用,知识网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知识经济中创新模式是相互作用型的,创新过程中的研究、知识、潜在市场、发明或设计构思、设计与试验、完善设计与生产、销售各个阶段之间都有纵横交错的相互作用关系。

3.2虚拟一体化

(1)网络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力是经过三个途径具体实现:一是准确或精确地使用物质资源。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运用,能够对及其大量的市场需求信息进行及时甚至是实时处理分析,从而能够使企业能够按照准确而不是粗略估计的市场需求信息来确定和安排生产量。

(2)超级承包

这种情形不同于传统上的“业务承包”,其安排代表着一种企业的延伸——产品开发商与组件开发、销售、零售、和制造业方面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这种经营方式对发明创新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摆脱了产品的制造和其他非核心功能,工业巨头们便可以把投资集中于最能发挥效益的地方,即投资于研究和营销这两个方面。此外,由于这项战略减少了对资本和内部运作技巧的必要性,因而人们在启动阶段将新技术带入市场时面临的壁垒要低得多。

第3篇:经济的知识范文

(一)消费者会购买的山寨产品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消费者主要购买的山寨产品包括: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衣服、运动鞋等日常服装,图书等文化产品以及类似于山寨“鸟巢”的山寨景点建筑物。消费者会购买这些商品,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1)注重性价比,认为不必追求产品品牌溢价价值。(2)品牌敏感性低,认为产品的品牌作用不大。(3)缺乏经济实力,认为山寨产品可替代品牌产品。(4)对于图书、软件等文化产品,认为正版与盗版几乎无异,无需购买正版产品。(5)对于山寨景点建筑物,在没有机会到真正的景点建筑物参观时,可以通过参观山寨景点,满足好奇心,扩充视野。(6)注重购物时的情感体验,追求个性的体现和新潮。

(二)消费者不会购买的山寨产品

通过调研数据的峰值得出,消费者不会购买的山寨产品主要包括:文具等日常文化用品,热水器等日用电器,方便买等日常固定饮料食品,限量邮票等纪念品,水杯等日常用品,网络域名等网络产品以及药品、化妆品等医疗保健用品。消费者不会购买这些商品,主要是基于以下的原因:(1)安全因素。对于涉及到个人安全、饮食安全、数据安全等的产品,消费者不会购买山寨产品。(2)对于价值高的商品,消费者一般会选择正品。(3)对于文具等日常文化用品,山寨产品与正品价格差异不大,消费者不会选择山寨产品。(4)对于有纪念意义的产品,由于追求的就是产品的纪念价值,消费者会购买正品。(5)对于以混淆视听为目的的山寨产品以及涉及到社会风险问题,消费者不会选择山寨产品。(6)主要作为礼品的产品,消费者为保证质量以降低社交风险,一般会选择品牌产品。

(三)消费者眼中购买与否争议较大的山寨产品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不够明确的数据,主要包括世界著名品牌的奢侈品产品,不同种类的食品以及具有山寨商业外观的经济体。

1.奢侈品产品。在调研中,数据分布呈非正太分布(双峰型),可见问题的争议比较大。笔者认为是由三种消费群体不同的观念造成的:(1)高收入群体,奢侈品是体现此类消费者权势和名望的象征,多数不希望奢侈品出现山寨产品。(2)中收入群体,奢侈品不是他们所必须的,多数人也不会过于在意奢侈品的有无。(3)低收入群体,奢侈品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故这个群体通常会接受山寨奢侈品以取代正品。

2.不同种类的食品,消费者购买意向不同,笔者分析原因后认为,明显以混淆消费者为目的的食品,绝大多数消费者表示“很不可能购买”。而涉及到的“麦乐鸡”餐厅,虽然与广大消费者所熟知的麦当劳相比而言比较山寨,但是其目的不是为了混淆消费者,故呈现正常的正太分布。

3.具有山寨商业外观的经济体,比如山寨肯德基的红白店面。消费者的购买态度数值呈现非正太分布(双峰型),可见对于此种问题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有较大差异。笔者认为此类问题应结合具体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解决方案:

(一)一定范围内鼓励山寨经济发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无法否认在山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也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创新。当然,我们一定要在合法仿制与非法侵权间划定一个界限。对于明显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我们完全反对,法律也应给以严厉的打击。而对于实质上不同的情况,我们认为是可以接受山寨者一定程度的模仿的,并鼓励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二)对于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山寨行为,应坚决取缔

对于某些山寨产品如图书,软件等,这些是明显侵犯权利人知识产权的,我们的法律也对这些问题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即坚决取缔。但我们看到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是乐意购买此类商品的。由此我们看到消费者意愿与法律规定是有明显冲突的。首先,应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法律监管。其次,消费者之所以愿意购买此类严重侵犯知识产权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价格过高,该行业被垄断之后产生了严重的暴利行为,我们认为应当适当降低知识产权产品的价格,并辅之法律的监管。最后,应加强普法教育,培养民众的知识产权意识。

第4篇:经济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经济管理;实践与创新

一、企业经济管理具有的意义

管理是采取一系列的规则及措施,来做到对目标的达成。管理能够对人积极性做到充分调动,对社会现象做出消除。而企业经济管理,便是企业领导者,采取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办法,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指定方向,并使企业根据规章制度来实施,在发挥员工潜能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施,是企业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企业在经济管理中,需做到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在企业发展当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施,还能够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竞争力,促使企业的利润得到保证,企业经营得到正常运行。因此,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帮助。

二、知识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经济管理理念不足

经济管理深受思想观念的影响,然而,对于我国一部分企业来说,其在经营及发展过程中,仅仅注重企业的生产及利益,而没有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对应的经济管理手段,这从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阻碍企业效益的上升。受到管理理念不足影响,企业经济管理得不到重视,经济管理开展时,对应的手段及方法也比较落后,因此严重影响企业经济管理效果的发挥。

(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然而由于责任、权利及义务分配不明确,从而造成制度在实施时,缺乏监督,从而难以得到执行。其次,一些企业所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经济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即使有些制度能够达到先进水平,也难以做到对企业实际情况的满足。第三,一些企业经济制度在建立之后,在实际执行中,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从而造成效果难以发挥,给企业资源造成浪费。最后,部分企业虽然采取了成本控制及财务审计,然而其开展的手段及方法,已经难以做到对当前市场环境的满足,企业资金在使用当中,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浪费及流失现行。从经济管理的实践可知,原先的财务管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当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才对企业资金安全进行保障。

(三)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开展不到位

首先,在一些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当中,工作人员没有对管理制度做到有效执行,相关职责没有做到明确,从而在问题出现时,无人进行承担。其次一些企业没有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从而使得一些员工的技能水平不足,给企业效益的提升造成影响。同时,思想教育的不足,也会造成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的问题发生。最后,一些企业没能够对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做到建立,在激励与评估工作开展时,缺乏公正性,因此常会造成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受损,使得企业难以形成凝聚力及向心力,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三、知识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一)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

1.理念创新与实践的意义

管理是生产的动力,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创新的实现,能够为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对于企业领导者,要实时做到对理念的创新,从而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创新能力,做到对知识经济时展需求的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还能够带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从而促使企业的不断发展。

2.理念创新的相关内容

经济管理理念创新包含了危机管理及战略管理两部分理念的创新。前者是企业在全过程中需采取的创新内容,需在企业各个阶段做到对风险及危机管理的加强。后者是企业在对战略制定及实施时,需使战略具有先进性及全面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竞争力。

(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

1.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企业既有约束,也需要适当引导,从而使员工的行为能够维持在制度范围之内。对于企业来说,经济管理创新源于制度的创新。因此,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及创新,能够对管理中出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2.制度创新的内容

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践需要从三方面发展。一是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做到对制度的制定,并对员工的岗位及职责进行划分,从而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落实到对应的责任;二是管理制度制定的同时,也需要完成对监督制度的制定,从而避免因人员疏忽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问题的出现。三是企业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需要实现管理一会化,从而对企业经济风险降低的同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则意味着知识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其应当具有发展的眼光,从而做到对知识价值的发掘,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更多时候是人才与人才间的竞争,因此,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则需要企业对人力资源做到良好的管理及开发。

首先,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以以人为本为理念,采取感情管理结合的方法,让员工在企业发展中能够得到认可,员工的人格能得到尊重,从而做到对员工主动性及积极性的调动,从而使员工具有创新性,带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其次,企业需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及发掘,对员工采取培训与思想道德教育。在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中,一是要对在岗的员工做好培训及教育等相关工作,使其能够对企业做到充分了解及认识,并做到对知识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同时员工也需要采取学习及培训等方式,来做到对新知识及新理念的积累,做到对新技术的掌握,从而在工作开展时,能够运用新技术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二是企业在招聘时,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做到对标准的制定,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做到对高水平管理人才及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运用,从而做到对企业高知识、高技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最后企业需要做到对激励机制的创新,做到对员工创新能力的激发。目前,一些企业所采取的创新激励机制,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当从实际出发,并结合企业及员工的自身特点,来做到对奖励机制的制度,从而为员工的工作及创新提供环境、资金及时间等方面的支持,对员工工作方法的创新实施鼓动,从而为企业长期发展打下一个坚持的基础。

总结: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会加大,然而,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经济管理时,要不断改革创新,并要以以人为本为理念,做到对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茜. 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4)

第5篇:经济的知识范文

在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最宝贵的稀缺资源。由于人力资源在生产中地位不断提高,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人力资源这项资产对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需求越来越大。以人力资产与财务资产相结合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主流。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种提供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选拔、使用、培训等相关信息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不再把企业员工看作仅需支付工资的成本项目,而是视为一种资源。因此,在尊重人才的前提下,我国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会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源会计向投资者、债权人提供制定正确的投资和信贷决策所需的信息

传统会计报表并不向投资人和债权人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如在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并未包括人力资产,从而歪曲和低估了企业实际拥有的人力和物力资产总额以及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关注企业员工的素质和构成,特别是企业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等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更确切地分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投资比例和投资效果,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总资产中人力资产、物质资产的比例,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二)人力资源会计向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会计信息

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人力资源安排方面的贡献。人力资源具有特殊性,企业作为人力资源的载体――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有关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劳动就业方面的信息。

(三)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人力资源会计则能正确地区分人力资源的投资与消耗,使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和收益之间建立起更加合理的配比关系,因而能够提供真正符合企业真实情况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

二、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关键环节分析

(一)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项资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由此可知,资产的确认规则是:(1)资产必须具有未来经济利益的潜力;(2)必须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3)对其价值能够用货币客观地进行计量。显然,人力资源是符合上述资产定义和确认标准的。这是因为:首先,以人为载体的人力资源正逐步代替稀缺资源等实物资产,成为企业的主要经济资源,具有明显的收益能力;其次,一项资产能否反映一个特定会计主体的会计系统内,取决于该会计主体是否对该资产拥有所有权或控制权。知识和技术最基本的存在是内存于某个具体人的身体,这个人自然而然会对人力资源拥有所有权,一旦其接受了企业的雇聘,就意味着企业已经控制了该人力资源的使用权,享有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再次,企业对人力资源取得和开发需要发生相应的成本支出,使用会形成资源耗费,这种成本支出与资源耗费都能以货币计量,而其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在计量、记录、反映上存在某些困难,但这并没有改变其资产属性。最后,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流动资本。人力资本者在执行过程中,不仅将他们价值的等价物加到产品中去,而且还将剩余价值,即无酬劳动的化身加到产品中去。这个等价物和剩余价值随着产品的流通转化为货币。

(二)人力资源会计计量

人力资源会计的难点之一就是人力资源的计量问题,这是决定人力资源会计是否可行、可操作性的关键。人力资源使用相应的计量方法进行科学计量,其客观性程度并不低于对实物资产的计量。会计计量的目的并不在于数额上的绝对精确性,只要计量结果能够支持正确决策和反映委托责任,就应该说计量是客观的。

由于存在货币与非货币作为尺度对人力资源进行计量,所以在人力资源计量模式上,理论界长期将人力资源投资与人力资源价值割裂开来分别计量,建立了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和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

人力资源双重计量标准的原因之一是:人力资源成本是将人力资源当作资产,把招募、培训、使用、开发和重置过程中发生的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人力资源的投入价值,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而人力资源价值则是人力资源在组织中预计服务期内所能提供未来服务潜力的大小,理解为人力资产的产出价值,它蕴涵于人体内的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潜在劳动能力,人在运用这种劳动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其计量结果通常是面向未来,并有明显的预测性质,这种计价模式背离了传统的历史成本原则,因此无法纳入传统的会计核算。

人力资源双重计量的原因之二是:人力资源成本能够在会计上计量,因为人力资源成本的成本法计量符合公认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具有可靠性,可验证性和可比性。而人力资源价值则无法计量,其原因是:(1)人力资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人力资源价值具有多样性。(3)目前的各种计量方法不具可行性。当前,学术界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方法大体有两类。一类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这类方法计量的只是人力资源成本,并不是价值,无法反映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另一类是以折现为基础的方法,主要包括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未来工资报酬资本化法、人力资本加工成本法、内部竞标法、经济价值法、商誉评价法、完全价值测定法、未来净资产折现法等。用这类方法来计算人力资源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很多参数都需要人为地去估计,这就给企业很大的操纵空间,造成会计信息或不具可比性,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对经济发展不利。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人力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的完善,以及自费教育改革的全面铺开,教育投资将从个人报酬中逐步得到补偿,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与未来收益在相当程度上得以配合,人力资源价值严重背离取得成本的现象可能逐步消失,相应地,随着人力资源和其他各类无形资产全部纳入会计系统,企业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人力资源价值与人力资源成本之间必然保持着某种普遍联系,特别是劳动市场化后,这种价值背离现象必然会最终消失。

(三)人力资源投资支出核算

人力资源投资从广义的角度看包括一个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和个人投资,就狭义而言就是指企业对职工的投资支出,包括取得支出、开发支出、使用支出、离职支出等。尽管人力资源投资是一项收益期长,效益不直观的投资,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及知识创新成为知识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人力资源投资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最富成效的主流形式,这是因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智力与创新,没有教育投资和科研条件的支持,智力知识与科技能力就会失去基础;另一方面,知识经济通过智力资源开发,逐步代替工业经济时代依之为命脉的业已短缺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土地等都成为最主要的资源,从而获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对人力资源的占有比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将更为重要,人们通过对人口资源投资获得的收益将大大超过对自然资源投资获得的收益。为了反映从物资投资为主到人力资源为主这一投资形态的重大转变,会计就必须对人力资源投资的投资支出、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价、确认、记录、计量,从而为人力资源策划、控制和合理使用提供可靠信息。因此,人力资源投资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极为重视的会计领域。企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的核算降低投资支出(成本)问题,如对待解雇员工、离职员工等方面,在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中,应设置专门的账户对解雇员工以及离职员工所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另一方面,通过运用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方法解决企业冗员问题,全面地衡量、评价一名职员的潜在价值,是公平处理冗员问题的依据。

三、在知识经济下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措施建议

(一)澄清模糊认识,更新传统观念

人力资源能否被视为一项资产,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成立的关键。人力资源作为会计资产,必须用货币进行计量。对人力资源的计价,人们会误以为对人明码标价,似乎是对人格的贬低,所以难以接受。尤其是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要素中,涉及人力资源的收益权问题,这将影响到政府、企业投资者及其他利害关系集团的切身利益。会计界必须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纠正思想认识的误区,转变管理人员传统会计模式的旧观念。

(二)拟订人力资源法制

对于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用法律法规加以确认,同时对其交换也要进行合法化规范。虽然从法律上来看,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于人本身,但在职受聘期间,其必须服从企业管理,企业对其拥有部分权利,即使用权。对于这一点,要在现行有关会计法规及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以确定人力资源的权威性。

(三)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管理

人力资源会计不仅管理着企业的人力资源,而且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来进行操作。人力资源会计尽管被许多人认为是财务会计的分支,但与传统财务会计相比,它的核算方法更加复杂,技术要求更高,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更高,特别是在模糊计量上,要使主观估计尽可能趋于科学,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更要有较深厚的会计理论基础,还要有相关的知识。

(四)把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人力资源的对象是人本身,因此人力资源价值的许多特征如人的才干、适应环境能力、协调工作能力、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等问题是货币指标所不能表现的,因而人力资源会计除了运用精确的货币计量之外,还可以运用非货币方法计量。将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才能更完整地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五)开展人力资源会计试点工作

第6篇:经济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 创新 知识经济 营销管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创新型经济,强调创新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营销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主导性职能,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知识经济对市场营销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为交换过程和流通过程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只有大力开展营销管理创新,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下面从理念、手段与方法、策略、组织方面探讨营销管理创新。

一、营销理念创新

1.知识营销理念

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新营销理念。通过知识资本的积累、信息的运用、技术及其产品不断创新,依靠智力快速创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营销战略。知识营销迎合了顾客消费理念的转变,在营销活动中向消费者传播与产品有关的知识、信息和技能,以知识拉动需求,引导消费,培育创造市场,让公众不仅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同时还能得到文化知识熏陶。提高他们的消费与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推广产品、提升品牌形象、激发消费者需求欲望的目的。

2.关系营销理念

是建立在系统论的基础之上,将企业置身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并发展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建立、维护和巩固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的营销目标在与各方的协调关系中得到实现,获得协同效应。

3.全球营销理念

是将国家市场视为一个单位,把具有相似需求的潜在购买者群体归入一个全球细分市场,针对不同国家的国情,把营销目标、选择目标市场、营销定位和营销组合等原则灵活地加以运用。企业通过全球性布局与协调,使其在世界各地的营销活动一体化,以便获取全球性竞争优势。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经济社会一体化趋势逐步加强,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以世界市场为导向,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全球营销理念指导其营销活动。

4.绿色营销理念

现代工业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随着资源短缺、环境的恶化等生态及环保问题的加剧,人们开始树立生态、健康安全、环保观念,促使人类产生绿色需求,决定了绿色市场的形成与规模,也推动了绿色营销理念的发展。这一理念指导企业的营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注重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加强环保和社会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有利于节约资源使用和符合良好社会道德准则的商品服务,并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引导并满足消费者利于环境保护及身心健康的需求。实现生态及社会环境的保护及改善,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

二、营销方式手段创新

1.柔性营销

企业适时灵活地整合企业营销资源,以适应并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营销手段。它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系统的观念和权变的观念为指导思想,通过完善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协调生产、研发、财务、人力资源、物流等各项活动,有效地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改变以往单纯依赖中间商中介的流通模式,建立以信息网络为中介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密切联系的营销系统工程。

2.网络营销

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包括搜索引擎注册、网络广告、实名搜索、交换链接、信息、邮件列表、会员制营销、病毒性营销、网上商店等。

3.数据库营销

其核心是对客户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找出目标沟通及服务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营销与客户关怀活动,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取得企业与客户的双赢局面。

4.事件营销

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事件,引起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强化营销、扩大市场的手段和方式。

三、营销策略创新

1.产品策略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在产成品中的价值凸显,技术更新加速,必将大大缩短新产品从开发到上市的周期,缩短产品的寿命周期,因此企业必须加速产品创新。

(1)垂直营销创新。在特定市场内部的创新,即通过采取市场细分与定位策略调整现有的产品,从而扩大市场。具体包括:①基于调整的创新。通过强化或弱化产品的某一基本特征,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分,或调整产品的规格、配料等来满足特定市场的一部分潜在需求。②基于包装的创新。对产品进行创新包装,实现价值增值。③基于设计的创新。在消费者的充分参与下对产品进行个性化设计,更加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④基于减少投入的创新。以具有相同功能价格更低或价格相同功能更高的替代性资源代替原有资源,使消费者获得更高的性价比。⑤基于品牌的创新。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名牌。⑥基于产品服务的创新。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意。

(2)水平营销创新。是源自市场外部的创新,采取横向思考,将已知信息进行重组,跨越原有的产品和市场,通过原创性的理念激发出新的市场和利润增长点。当很多行业的产品细分到了极限,各细分市场之间的差异性也越来越模糊,产品之间、品牌之间愈来愈相似,市场会逐渐趋于饱和。如果能打破产品功能、目标消费群、使用方法、使用场合等界限,就会发现新的市场。首先选择一个焦点以便进行横向置换,然后通过替代、组合等方法将产品、市场进行横向置换以形成空白,再将空白之处联结起来,就会产生新的产品、新的市场。

2.价格策略创新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价格的影响。知识经济条件下,由于顾客全程参与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服务费用、创新成本及盈利水平所组成的价格变得非常透明,在知识为核心的产品营销中,定价要体现产品所含的知识价值,在定价时,一定要有创新因素,将知识因素、创新成本纳入价格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营销的发展,在利用网络营销拓展市场时可采用以下策略:

(1)免费价格策略。将企业的产品以零价格形式提供给顾客使用,满足顾客的需求。具体包括:①完全免费。②限制免费。产品可以被有限期(次)使用,超过一定期限或次数后,取消这种免费服务;③部分免费,如在公司的网站公布部分研究成果,如果要获取全部成果必须付款。④捆绑式免费,购买某产品时赠送其他产品和服务。对于那些数字化的、无形的、具有成长性和冲击性的产品,比较适用这种策略。

(2)定制定价策略。在企业实行定制生产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和辅助设计软件,帮助消费者选择配置或者自行设计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同时承担自己愿意付出的价格成本。

(3)使用定价策略。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注册后可以直接使用产品,只需要根据使用次数进行付费,而不需要将产品完全购买。节省了购买产品、安装产品、处置产品的环节,还可以节省开销。

3.渠道创新

(1)垂直渠道网络。将厂商关系由松散的利益关系变为紧密型战略伙伴型关系,由平行关系变为垂直、利益一体化关系,厂商之间达成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水平渠道系统。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横向联合,共同开拓新的营销渠道系统。

(3)网络营销渠道。互联网环境下,分销渠道不再仅仅是实体的,可以虚实结合,甚至完全虚拟,在线销售、网上拍卖等形式使分销渠道多元化,由宽变窄,由实变虚,由单向变为互动。

4.促销创新

实质是促销组合的创新,要综合运用各种促销手段和媒介,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主题创新。好的促销主题可以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理由,有效规避价格战带来的品牌损害,主题一定要与促销需求相吻合,在不偏离品牌形象的基础上做到易传播、易识别、时代感强、冲击力强。

(2)内容创新。是促销活动主要支撑点,应能有效传递产品与品牌信息、引导消费者产生兴趣。独特的内容,易于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求实惠的心理需求,并产生情感共鸣,应从促销工具、手段上来寻找创意空间,将买赠、套餐、抽奖等形式优化组合、推陈出新。

(3)物料创新。好的主题、方案更要通过创意物料让终端亮起来,让产品借助物料脱颖而出、率先冲击消费者的眼球,引导消费者购买,通过视觉规范化、陈列最大化、物料异形化等形式可达此目的。

(4)人员创新。促销人员是完成产品销售的前锋,也是促销活动的最终落实者,应在对消费者心理、产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从言语、行动、细节处创新,来影响消费者。

四、营销组织创新

知识经济条件下营销强调的是整体攻防能力,企业应不断对营销组织进行创新,使其精简、反应快速。

1.扁平化

营销组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增大管理幅度,实现从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向圆筒形组织结构的转变。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缩短营销渠道,使营销决策更加直接,营销效率提高。可以精简管理层次,去除组织中不增加价值的层级;以信息技术来取代中层,构建基于信息的组织;合理使用参谋。

2.柔性化

指能适应不同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对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在营销组织中设置一定的非固定和非正式组织机构,这些机构往往以任务为导向,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或取消,正式的组织机构有着网络松散型而不是直线型的关系。通过对企业知识存量的有效配置和不断地组织学习来增强企业对动态、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3.虚拟化

虚拟组织不同于传统实体组织的特征就是专长化、合作化、离散化,只保留自己的核心专长及相应的功能,使组织规模小型化、分子化;虚拟营销组织不再具有完整的功能和资源,而必须利用外部的市场资源和其他能在功能及资源上形成互补关系的虚拟企业进行合作,虚拟营销的资源、功能呈离散状态分散不同的地方,彼此之间通过高效的信息网络连接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7篇:经济的知识范文

“知识经济”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的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其内涵是指建立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学界通常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归纳成知识经济,即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速,经济效率提高,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形态,目前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和运行模式,这对中国经济的运行提出一个严峻的挑战。

中国经济从上一次宏观调控实现了“软着陆”以后,以制造业为龙头的经济增长十分迅速,已经被国际称为“世界工厂”。在GDP总量迅速庞大的同时,中国经济在宏观运行层面上的不平衡、不科学等弊端逐一显露,除了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之类的缺陷外,在资源的投入产出上严重不平衡也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致命伤:中国消耗了全世界25%的钢铁、30%的原煤、40%的水泥;去年进口了9000万吨原油,今年将进口1亿吨以上,对石油进口依赖率正逼进危险的临界线(50%),但如此之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产出的GDP却不成比例,投入产出率只占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近年来,我国原煤和电能等能源消耗的增幅明显高于GDP的增速,消耗弹性系数呈不断扩大趋势。按照我国GDP增长速度和目前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增长的速度推算,我国未来对原煤、原油、电的消耗量基本上每5年增加一倍,这么高的能源消费,不仅资源不能满足,生态环境也不能承受。

低水平、粗放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中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黄河充斥泥沙、时常断流;长江水质恶化、含沙量增加;中西部土壤沙化严重、空气质量下降,除了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低下外,中国经济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已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症结,这种趋势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党的十六大把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问题落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工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目标,这是十分正确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使中国经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一条正确的道路。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来自知识经济两大基石的全球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来自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世界市场要素的重新配置、来自亚洲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起飞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的要求,则是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出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我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将提高运行质量,继续迅速而健康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

第8篇:经济的知识范文

一、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人学思想包括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价值为中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学的基本问题,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强调人的社会性,要求在社会关系中去理解人的本质,认为人现实的发展是基于现实社会的经济实践的。恩格斯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人则改变自然界使之为自己服务。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本质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就是劳动。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把人的本质和劳动联系起来,从实践的角度正确解答了这个人学之谜,由此奠定了人学思想的科学基础。

人的价值问题是人的本质体现,把握人的价值有助于更加具体而深刻地理解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指个人对集体社会所尽的责任义务及贡献,这种价值人们一般叫作人生价值。个人自我价值指社会满足个人群体生存发展需要的情况,即每个人的权利和地位问题。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有机联系、辩证统一的,但在两个方面之中,社会价值是主导方面。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谓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是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社会关系的主人,主宰自身掌握自己的命运。就是要能自由支配充分的“自由时间”来全面发展自己,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自由地选择职业,使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自由是一种人们处于社会关系中的状态,如果离开了社会关系,也就无所谓自由。自由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只有人类才有自由与否的问题。只有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会有自由和解放,才能达到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人们发现自我

人类社会是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发达的市场经济相结合,走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自由感才会真正得到保障。

在市场经济下,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是倾向于自由、竞争、公平的,市场经济要求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平等。发展市场经济与人的自我意识、自由意识、平等发展意识的觉醒存在着必然联系。市场经济所涉及的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对人的发展的考察必须以此为基点。市场经济是主体性经济,它能促进人们发挥主体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通过发展市场经济,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使人们真正地认识自我,体现人生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启动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历史进程,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的最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莫过于生活的自由。在自由中人们才能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去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人的社会性才能充分的体现。市场经济是一个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体系,因为市场经济的第一前提就是造就出无数利益相对独立的经济行为主体。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是造就了自由存在的个人。社会成员通过对自身利益的发现,发现了自我的存在。

三、知识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级形式。使人全面自由发展

知识经济是发达的市场经济或者说是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并不是另外一种经济形式。知识经济比发展中的市场经济更具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它是在对以往经济形态的继承、发展和超越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使人类的经济形态由传统的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其本身凝聚着深厚的人文情结。

第9篇:经济的知识范文

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面临的挑战

(一)对会计对象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成为公司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整个资产总额中的份额将大大超过有形资产。会计对象中的会计要素外缘加大。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资产的定义必须修改,否则将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相应地,其他会计要素定义也要作相应修改。

(二)对会计确认的挑战。作为无形资产主体产品的人力资产,在传统会计并不重视知识资源,人力资源一直游离在财务会计之外,会计准则也不要求将人力资源信息纳入正式财务报表。但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由于人力资产构成资产的主体,如果不将它确认为资产,不仅不能如实反映各经济主体的规模,还会对企业收益的分配造成障碍。

(三)对会计计量的挑战。主要表现在资产计量和收益计量方面的困难。无论是信息资产还是人力资产,都难以找到准确的测度依据而无法将其量化。资产的难以计量同时也就意味着收益的难以计量,无形化资产使用期限和使用对象的不确定性使收益的确定变得困难。

(四)对会计模式形成挑战。由于会计模式是会计主体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会计运行的结构、功能、行为等会计实践活动的形式。作为记录经济运行状态的会计,经济的全球化特征不仅使经济形态发生了变化,在会计目标的制定、会计程序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规范体系的颁布、会计报告的形式等方面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创新的构想

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会计模式。新型会计模式的建立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求按照知识经济的客观规律,对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赋予新的含义。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我们是否研究建立一种新的会计权益理论。把原有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扩展为:物质资产+知识资产(包括人力资产)=负债+物质资产所有者权益+知识资产所有者权益。把知识和人才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视同一项最重要的特殊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与控制,让知识劳动者不但获得自身价值的补偿,还将以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二)研究和引入新的会计计量手段。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从物质资源转向知识资源,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传统的计量手段无法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因而在计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变化。在会计系统中采取多重计量手段,是科学而现实的正确选择。

(三)加大对无形资产会计的研究。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甚至在高新技术领域,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不是物质资源的多少,而是无形资产的多少。因此企业应加强无形资产各方面的管理,把企业拥有的全部无形资产应正式纳入会计系统进行管理和核算.尤其是自创无形资产应纳入正式财务报表,特别是对于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支出有可能形成无形资产的项目,将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适当反映,使投资人充分掌握和了解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可能效果。

(四)尽快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该时代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资本的时间、空间范围将比财务资本宽广得多,财务会计要跟上这种要求,就必须拓宽自己的视野,把知识资本延伸到企业外部范围的内容都纳入核算的范围(如环境报告等),才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