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文化设计方案范文

校园文化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文化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第1篇:校园文化设计方案范文

一“互联网+”和新媒体

“互联网+”同现在的网络流行词一样新潮时尚,并不为群众普遍知道和理解。“互联网+”的含义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来剖析,“互联网+”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它用因特网将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成一个系统,将信息用最快捷的方式传达给人们。“+”可以理解为增值服务,是互联网结合传统产业带来的更为优质的生产方式。将互联网的优势运用到传统产业中,就形成了一个以大数据为依托,更为高效便捷的网络大环境。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它以现在兴起的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人们之间的互相交流为特点。它是依靠互联网技术传播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的传播载体。“90后”“00后”是现在学生的主体,手机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时时刻刻关注周围的消息,也可以随时随地地信息,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使个人成为一个小型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新媒体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数字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媒体的诞生,使得通讯更加快捷,用户体验更加真实,更具有互动性。

二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新媒体通过校园门户网站、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系统等,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学生。新媒体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媒体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网络直播课、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更多的学习资料,也使学校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各种资料的存储备份也更加持久,更便于查找与利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是,新媒体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各种文化冲击使得学生的选择与自控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这就需要加强绿色网络的建设,杜绝不健康信息对学生的荼害。加强新媒体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需要专业的建设服务团队,需要明确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将新媒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三在“互联网+”背景下建设校园文化新媒体宣传平台的措施

校园文化的传统宣传方式大多是黑板报、校内报纸、校内横幅等。这些方式时效性差,制作起来麻烦,耗时又费力,重复利用率低。在当今事物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传统的宣传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和老师的需求,这就需要建设校园文化新媒体宣传平台,以适应新媒体给校园文化带来的双向影响,以达到更好的宣传作用。1.建设专业的新媒体运营团队,提高宣传质量。招揽新媒体运营的专业人员,熟悉校园文化,根据校园文化本身的特点建设合理的新媒体宣传平台,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与探索,建立以“校园门户信息系统”为主,以3D数字校园全景漫游、学生信息门户系统为辅,以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校园社团活动平台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新媒体宣传平台。制定整体的综合策划方案,提升校园文化宣传质量。2.流程更加科学合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持,前期需要做很多调研分析工作,了解用户的需求,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制定开发任务等。在设计方案确定后,根据用户需求构建信息门户网站的框架,设计原型,进而结合学校特点、理念进行设计、开发等系统建设工作。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整体测试,不断解决问题,将确定的最后成果在高校进行安装、部署服务器,再进行测试,最后提交研发成果,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建设专业运营团队。3.实现资源共享不能脱离“组织”。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数据库、软件及信息之间的联系,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与其他“失联”。其中一项“失联”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营与查输,将不能实现实时的资源共享,制约校园信息的共享。4.增强互动性,及时更新信息。很多校园门户网站存在信息更新迟缓、互动性差或者几乎不存在互动窗口等问题,使门户网站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及时传达信息的作用。用户体验缺乏,不能满足学生、老师、家长交流沟通互动的需求,失去了新媒体本应具有的特点。所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实现互动及时,有问有答。5.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提升服务。新媒体宣传平台的特点在于专业的定制化服务,以强大的数据库为依托,整个系统功能强大,不仅有良好的前端设计,后续操作更加高效便捷。平台互动性强,能够及时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数据化管理与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没有附加软件、广告等的干扰,使用户用起来更加舒适。后台信息的与更新都能看得到,提高了后台维护的工作效率。6.完善新媒体宣传服务平台。校园文化新媒体宣传平台不仅只是学校单向的,更应该是与社会连接多向的,因为学生要由学校走向社会,学校之间也少不了合作。这就需要在建设新媒体宣传服务平台的时候,将校社、校企以及校校联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将教学及科研成果通过平台展示出来,达到资源信息共享的目的。7.关注学生就业,拓宽渠道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困扰着学校、家长和学生。在新媒体宣传服务平台上开设招生简章、就业在线咨询等服务,有助于加强各方面的选择,缓解就业压力。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互联网+”的大环境也将给这个时代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给人们更便捷的服务、更为方便的沟通交流方式,也将不断刷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积极地宣传校园文化需要不断地完善新媒体宣传平台,这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方向,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创建多姿多彩的社团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重视新媒体的发展,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信息技术与校园文化的完美融合,才是建设新时代校园文化的重要保证。

作者:邵鹏琛 单位:南通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鑫,谢绍群,王向富,等.“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构建校园文化新媒体宣传平台[J].中国培训,2016(17)

第2篇:校园文化设计方案范文

姓名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 26岁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39XXXXXXXX(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1 年3个月]

公 司:北京X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行 业: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职 位:店面/陈列/展览设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室内装潢设计

学 校:太原科技大学

自我评价

专业突出——艺术设计专业,配合电脑技能学习,可从事建筑、艺术、环境、景观、室内、展示设计等;独特思维——有很强的艺术创新思维及动手设计能力;个人风格——积极乐观,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责任感、团体感及荣誉感,组织力、适应力、交际力很强。

求职 意向

希望行业: 建筑/建材/工程,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目标地点: 北京,上海,杭州,南昌

目标职能: 室内外装潢设计,园艺/园林/景观设计,店面/陈列/展览设计

工作经验

2009 /8--至今:北京X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150-500人)[ 1 年3个月]

所属行业: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设计部 任职环艺设计师,负责室内装饰,景观,展示等项目设计

室内装饰项目:

北京XX小学科学探究室,教师之家与教室走廊装饰设计

北京XX服务中心XX期产业楼多功能厅与贵宾室装饰设计方案

景观设计项目:

北京XX软件园XX期产业楼内街商业装饰设计方案

北京XX美院精英工程培训学校校园气氛装饰设计方案

北京XX中学校园水景景观设计方案

北京XX中学分校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参与北京XX燃气热力规划设计院多处供气站项目等配套建筑外观设计。

展示设计项目:

北京XX届XX展会XX地产集团展台方案设计

北京XX届XX展XX电子有限公司展台设计

北京XX数控设备演示厅产品展示台设计

汇报对象: 艺术设计总监

下属人数: 5

200X /3--200X /8:北京XX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500人以上) [ 5个月]

所属行业:建筑/建材/工程

项目部 室内外装潢设计

主要负责了北京XX高尔夫花园项目。

独立负责装饰项目的设计工作; 按设计标准,绘制各类图纸;负责对本项目进行跟踪;按工作流程要求,配合其他部门人员工作;定期去施工现场,查看施工情况,检查施工与图纸要求是否一致,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况:如工程量追加、图纸偏差等,进行适时的设计调整;制定项目设计计划书,切实保证设计进度目标的顺利实现;对装修项目材料进行确认。

200X /9--200X /3:北京XX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150-500人)[1 年6个月]

所属行业: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展览会议活动部 店面/陈列/展览设计

负责展览会议场地,开幕式,舞台搭建项目设计。

所属行业: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设计部 设计师

按项目要求,开展包括业务洽谈、工程设计、图纸制作、现场工程管理等工作。

教育经历

200X /9--200X /7 太原科技大学 室内装潢设计 本科

通过学习艺术设计理论及专业知识而具备现代设计理念和技能。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主修课程为: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基础、室内设计初步、室内设计、装饰构造与预算、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城市雕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空间与展示、公共空间设计、效果图与模型、家具设计、产品设计、人体工程学、计算机图形设计等。计算机专业技能:软硬件及专业CAD, 3D MAX, Sketchup6.0,PHOTOSHOP等制图软件

语言能力

第3篇:校园文化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校园更新;空间生长;校园文化;场所延续

1.研究缘起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人数的不断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53.8万人,在校研究生规模153.8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61.8万人,在校本专科生规模2231.8万人。本专科、研究生在校生总数较2000年的586.1万人增加了1600多万。随着在校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现有的校园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的新需求。

1.1 校园空间的更新

校园空间是一个连续的生长过程,处在不断的更新当中,其更新提升主要有三种模式:另辟新址建设新校区,传统校园的再开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新增校舍建筑面积3358.8万平方米,较1999年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320.3万平方米增加了1.5倍;在建校舍建筑面积3854.2万平方米,在建校舍建筑面积1521.5万平方米增加了1.53倍。在高等学校校园空间的快速更新扩张中,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空间更新生长的内在规律,导致空间的连续性被割裂,出现了很多“新”的学校。

1.2 校园文化的传承

校园文化本身具有创造性与继承性并存的特点,是在对传统校园文化继承基础上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当代校园建筑的发展进程中,既要融贯多元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又要保护和继承独特的传统特色,确立其文化根源,寻求校园建筑的当代延续。因此,对于大学的老校区,应当以强化校园建筑文化为主,注意保护、改造和继承,保护具有文化特征和记忆价值的传统历史建筑,使现代的机能与历史完美结合,并得以延续。校园的原有建筑通常具有较高的纪念价值,可以唤起人们对校园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的回忆,校园“内填式”更新旨在恢复原有建筑的形制、凝固历史时空,从而发挥其研究、教育和纪念的功能。

1.3 场所精神的延续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更因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场所精神是一种总体环境气氛,是人的意识和行为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有归属的场所感,一种有意义的空间感。场所精神的塑造涵盖许多内容: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建筑与城市的结合,建筑与建筑的呼应,建筑对地方文脉的延续,建筑空间特性的塑造,建筑对人的感受的关怀……。建筑存在于独特性和特殊性之中,其原因是因为建筑处于特定的场所,要体现“场所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也是高等学校个性的根本存在,是区别于其它建筑类型所独具的场所精神。从物质层面上讲,校园精神是校园独具的校园风貌,包括建筑风格、基础设施、技术条件、水体绿化等;从文化层面上讲,是校园的文化传统和学术氛围,包括校园历史、著名校友、学术成就、传统习惯、校园风气……。

2. 项目概况

设计项目位于中国民航大学(北院)校园内,建设用地面积13000平方米,用地东侧为校园主入口前广场与主教学楼(六层);北侧为北二教学楼(三层,砖混结构,木屋架,建于20世纪60年代);西侧为城市道路机场一号路;南侧为景观、水体用地。用地在校园内的位置极为优越,交通流线、景观视线俱佳,因此也对项目的设计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拟建地上6层,局部三层,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满足民航大学的科学研究、项目孵化功能,以及部分会议、展示等。在建筑形象设计上,充分考虑校园的既有空间环境、建筑材质、场所精神,在立面形式、材质选择上与原有空间产生呼应,使其成为校园场所精神的延续者,校园空间生长的推动者。

3. 空间生长的探讨

3.1 对既有空间的尊重

校园空间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性、连续性。校园建筑的文化性是群体的表现,单独的建筑无法形成一种持久、连续的文化,也无法改变既有的文化状况。由于校园建筑以群体的姿态出现,单体建筑应该同周围的建筑群体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注意与环境的结合,尤其是场所精神的延续,构成和谐、整体的效果。

项目北侧紧邻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二教学楼(三层砖混结构,木屋架,清水砖墙),北二教学楼承载着校园空间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整个校园具有重要的文化以及空间延续的意义,在项目的设计定位中注重对即有空间的尊重以及校园空间的延续,尤其是对北二教学楼和教学主楼既有校园空间的尊重,进而发挥建筑空间对校园历史文化内涵的延续。同时,通过在空间布局、色彩、材质、尺度、立面元素等方面的处理,达到与原有建筑的共生,整合现有校园的空间结构和生长特点,突出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实现校园文脉和个性的延续与创新。

3.2 校园空间的生长

由于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提高,再加上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既有的校园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社会服务新的需求,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校园空间进行更新势在必行。

在这种大背景下,通过校园内部更新提升的方式,在对校园肌理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中使项目“恰如其分”的融入原有校园的空间环境中去,既加强了校园的传统形式,又具有变化发展的灵活性。设计方案采用“L型”的布局,与原有建筑形成“U型”的围合空间,开口面向主教学楼和校园入口广场,使校园的场所感和连续性得以加强,表达一种强烈的内聚力;同时,场地面向校园外部环境的一面,在立面的处理上,利用视觉上的错觉,使其产生动态倾向,为场所增加韵律、动态的活力元素,使场所具有生机活力。

3.3 生态空间的引入

高等学校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佼佼者,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倡导低碳环保的今天,站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前沿阵地成为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项目设计中,在空间生长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空间的引入,既是对环境的回应,也是对空间的尊重。利用屋顶平台和生态庭院,在满足休憩、交通、景观等功能要求的同时,体现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尊重。

3.4 空间与文化融合

校园更新中,除了满足新的功能和空间需要之外,更应该强校园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发扬。

传统校园的更新过程中对历史文脉的延续,是不同时期的建筑与人文环境协调共处,恰当的反映所处时代的历史内涵,保持传统校区的时空连续性,不仅体现在建筑、景观外貌上,也体现于校园的空间模式、文化生活和人文传统等诸多方面。项目设计中,利用色彩和材质的对比,使原有的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得以延续,同时利用空间形式的处理,体现传统校园空间的连续生长。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等需求不断增强,现有的校园空间必然要实现不断地更新、提升以满足新的需求。然而,校园空间的更新是一个连续生长、不断完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既有空间的尊重,传承校园文化,延续校园的场所精神,不仅使大学校园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更应该使其成为校园精神传承的连续载体。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stats.省略/.

[2] 数据来源:国家教育部网站moe.省略/.

[3] 郭苏明,场所精神的延续――由高校传统校区更新谈起,华中建筑,2008.2,p142.

[4] 郑明仁.大学校园规划整合论[J].建筑学报,2001.2.

[5] 邬毅,梅洪元.场所精神的建构[J].华中建筑,2009.3.

[6] 刘,亓育岱,赵继龙. 在无序中寻求环境共生――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创作[J].建筑学报,2003.10.

[7] 郭苏明,场所精神的延续――由高校传统校区更新谈起[J],华中建筑,2008.2.

第4篇:校园文化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字 形式感 功能性 合理性 校园景观

引言

高校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学校品质的表现,在高校建设中应该把握高校校园景观特色。充分利用校园场地条件,合理规划各功能分区,在保证最基本的功能使用的同时,达到最丰富的形式变化。在中国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校园景观的建设也突飞猛进。校园景观形式感和功能是相辅相成的,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

一、基地概况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60年历史、以工学为主的地方多科性大学。 它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用地与周围交通便利,并可与开发区形成良好的功能联系。基地内地势主体平缓,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好,东面的巡司河滨水绿带为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景观资源。

中区地段位于校内的主干地段,东西轴线贯穿与它。总面积约1700亩左右,其中建筑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40%,道路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20%,景观面积约占3~5%,绿化面积约占30~35%左右。西边新建图书馆、露天广场,北面新建绿化草坪,东面新建滨水地带。

二、设计总体理念

提到“形式”,很容易使人想起以往“形式主义”作为一种罪名盘旋在设计者头上的情形,虽然设计离不来形式,但形式问题却被当作一个危险的。在不同的功能分区,设计相应的形式感,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使用,以及感观上的享受。在中心广场和主入口广场处,利用蒙德里安《红黄蓝》的直线抽象表现手法,体现出理工院校对便捷、效率、理性、严谨的要求。在文化长廊处,利用梵高抽象的曲线表达手法,体现出校园景观必不可少的趣味性、休闲性,将形式感和功能性最大程度的融合在一起。

三、主要设计构思与探讨

1、功能分区。

校园景观主要分为入口广场,核心广场和文化长廊三个部分。通过对空间的功能划分,丰富广场空间的变化,再满足必要的使用功能的同时,保证了校园空间所需要的亲切、宜人和安静的氛围。充分考虑校园空间所需要的亲切、宜人和安静的氛围,细分出休息区,晨读区,娱乐区,满足师生学习生活的必需。

(1)在主入口广场处,由于大量的人流车流的通过,设计时将原来的车行道房两边做到完全的人车分流,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安全。

(2)在核心广场处,图书馆前设置大面积的铺地,满足大量人流的通行。以圆形划分出中心的活动广场,旁边区域利用石凳和植物的布置,给师生提供阅读、休息的区域,使广场更富有自然情趣。

(3)在文化长廊处,利用环绕形曲线在中心处布置雕塑小品和水景,划分出最大的休息区,形成视觉焦点,吸引师生在广场上停留休憩。圆形广场的布置,形成相对的封闭空间,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满足教学楼之间师生交流休息的需要。

2、景观绿化。

景观布局方面采用规整和自然的布局相结合的方式,再规则中体会规矩和规律,再自然中进行陶冶与感受亲切。在入口广场处以大面积绿地为主,美化校园的同时,也达到视觉的通透性。而在中心广场处,为保证广场空间的开阔、完整,在大片的草地上点缀各种植物,既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也将空间划分的十分丰富,增加了此处疏林草地的游赏性。

3、文化设施。

为吸引师生在广场上停留休憩,足够的环境小品与设施必不可少,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视野。为了与校园氛围相统一,广场内休憩座凳主要以花岗岩和自然卵石为主,以烘托广场朴实自然的整体氛围。这种承载校园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小品,体现出校园的文化气息,使师生在学习生活中,陶冶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结语

校园环境是多种文化知识渗透交融的环境,是多元化的组合。因此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既要考虑其对学校整体形象的反映,又要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把人的发展目标隐含在设计中,同时赋予物质设施以文化内涵。随着人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必须注重师生的行为模式,充分了解师生的心理需求、行为特征和行为规律。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中,利用适宜的形式感,划分出合理的功能区,在保证最基本的功能使用的同时,达到最丰富的形式变化,在最合理的形式感的功能分区中,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校园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

[2]易道公司等.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设计方案简介[J].

[3]俞孔坚.“反规划”途径,2005.

[4]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2000.

[5]周维权.人间天上诸景备 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的兴建及其造园艺术新探[A].

第5篇:校园文化设计方案范文

一、基本情况

按照州县相关文件精神,我局于2015年3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及各校(园)长为成员的“县教育局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并于同年10月按州教育局的改革方案制发了《县教育局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方案》,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协作、整体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党政重教有始有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教育发展领导小组,将“突出教育发展”列入全县“1234”发展战略,并明确指出:抓gdp的提高是政绩,抓教育长远发展解决群众子女上好学更是政绩。2015年,县委召开3次会议、县政府召开5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全县教育发展中的难点问题。

(二)义教迎检有板有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教育发展领导小组扩大会”及“义教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合理预测、科学布局、强化监管、注重效益”的工作思路,并于2015年1月成功召开“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制发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出台了《县级领导干部及部门定点联系学校工作制度》及《工作监督和问责机制实施意见》。为确保2015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州督导评估验收,于2015年3月成立了“县人民政府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验收办公室”,全面负责义教迎检的各项工作。

(三)“普九”巩固有模有样。全县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共57所,在校学生14449人(在园幼儿1903人,小学7463人,初中3766人,高中1317人),寄宿制学生规模达7878人。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4%、辍学率为0.2%、毕业率10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9.16%、辍学率为0.63%、毕业率100%。已连续13年实现“普九”巩固。

(四)改善条件有主有次。2015年,在建(含续建)工程共计58个,已有26个项目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完成了“十二五”藏区规划中期调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和“十三五”的规划工作,以及10所乡中心校幼儿园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对接完成2015年拟建项目实施方案,目前,所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已完成并进入财评阶段。2015年,共投入786.5万元用于购置信息化教育设施设备。县城小和沙坪中学教学楼已竣工验收,所涉板房已全部拆除,目前设施设备的采购和安装工作已完成,于3月投入使用。

(五)校园文化有度有识。为凸显“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原则,于2015年12月率县城及沿线各校校长赴康定县教育局及其所属11所学校,实地考察学习了该县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并于2015年1月配合校园文化设计公司对县内重点打造学校完成了设计方案现场落地。各校园文化设计公司正积极进行落地设计和预算编制等内业工作。

(六)教育教研有声有色。积极参加各类赛课活动,获省级二等奖1名,州级一等奖7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3名,县级获奖19名;科研课题《民族地区中学校园暴力行为成因及预防策略研究》获省第五届普教成果一等奖,系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教育科研课题;学子李鑫?(俄尼乌呷伊萨嫫)在2015-cctv10《读书》暑期特别节目“我的一本课外书”决赛中获二等奖。2015年,高考录取289人,升学率97.31%;中考录取1023人,升学率100%。

(七)学校管理有条有理。一是创新评估机制。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一改过去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办法。二是扩充督导力量。将全县划分为6个督学责任区,挂牌聘任12名责任督学,加强对教育教学、后勤管理、校风校貌等常规工作的全面督导。三是规范管理制度。局校联动,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学校管理制度,确保全县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八)队伍建设有典有则。2015年,引进教师104人;公开考调17名乡镇教师进入县城学校;公开招考65名临聘人员(其中欧亚学校毕业生15名);安置39名退伍军人从事学校安保工作;接收11名支教教师和5名干部及教师;完成各级培训725人次;乡镇派出所及卫生院专人派驻学校,以解决校园安保及就医问题;教师节表彰了100名县首批骨干教师;层层评选上报了6名州级优秀校长、65名州级骨干教师及1名州级骨干教研员。2015年3月,对履职不力的上团乡中心校校长予以免职处理,并在全县教育系统进行了通报。同时对淇木林中心校、里伍中心校及魁多完小等3所学校的校长进行了交流调整。

(九)教育惠民有滋有味。投入1393.5万元,用于落实“三免一补”政策;投入125.9万元,免除就读县内高中学生的学杂费、教科书费及作业本费;为304名生源地学生办理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170余万元;完成410名非义教阶段贫困学生补助申报工作,申报金额117.25万元;3.6万元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了18名贫困学生;发放2013年非义教阶段资助金129万元;免除保教费152.97万元,拨付幼儿午餐补助130.72万元;选送136名学生就读内地38所中职学校;为110名贫困学生发放西南油气田公司资助金12.44万元;投入750余万元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应对措施

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办学条件较差(尚有板房、教育装备欠缺等);二是项目工程建设难度大(项目资金断链、校园布局散乱等);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学科结构失衡、城乡师资配置不均等)。针对困难问题,我们提出了六项应对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创新管理模式,全面塑造教育整体形象;着眼整体推进,初步形成现代教育雏形;强化队伍建设,全面促进素质整体提升;立足教育惠民,充分彰显教育普惠公平;依托数字,强势推进信息教育覆盖。

第6篇:校园文化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主题探究;教学设计;项目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平面设计”课程在动漫制作、广告设计、文本特效、网页制作和数码照片处理等领域广泛应用,许多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都纷纷开设。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教学只是让学生受到了平面设计软件的普及教育,大多只是对相关图像处理软件的繁杂概念或操作技法的浅尝辄止式的介绍,学生感觉道理好像都懂了,但是学完之后什么印象也留不下,最终导致学生“学无所用,用无所学”。另外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传统课程教学中往往充斥着对平面设计软件“图层、面板、通道”等术语的讲解,把教材中的教学案例当作至尊宝典来模仿、练习,脱离了平面设计强调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2 开展主题探究学习的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与不足,我们根据平面设计课程的特点和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采用主题探究式学习实施教学,不定期地在校园网上公布一些研究性课题,激励学生试着去设计、解决特定的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教学改革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入手。教学中把握住“变消极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学习”的原则,从基本知识点引入单一项目,选出探究的切入点,让学生通过主动完成项目获取知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初步培养。

第二步,从教材中的项目案例入手。教材中已经提供了不少项目案例和同步练习,比如“九寨沟风景旅游招贴设计”、“CD封面设计”等。在学生通过第一步体验了探究的方法与思路的基础上,认真准备逐步进行。

第三步,引导学生自找项目,进行综合研究性探索。平面设计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应用软件使用技能,更要融入设计者自身的艺术创意。教师可从不同方面启发引导学生找寻设计主题: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如“酒中的一朵红玫瑰”;社会热点的问题,如“第五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徽标设计”;社区内或校园里引发的问题,如“大学生科技活动节招贴画设计”等等。可以研究一个问题、设计一份产品、改进一项方案,也可以策划一次设计活动、讨论一项艺术成果。

3 基于主题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开展基于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其操作程序可以分为以下5个部分:一是创设探究情景,引导主动学习;二是确定探究任务,培养实践能力;三是成立学习小组,制定设计方案;四是积极参与探究,提高创新能力;五是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合理评价。我们基于平面设计课程中Photoshop CS篇“图层的高级应用”这一主题单元,设计了“公益广告设计――用心沟通”主题探究案例,现以此为例来分析讨论。

3.1 创设探究情景,引导主动学习

传统教学采用教师照着教案讲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的形式,势必让学生感到学习被动。另外,这样时间花费多,学生收获少,达不到探究学习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围绕学习内容创设探究情景,将知识点巧妙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复习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情景设置: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创建和谐校园环境,学校宣传部和教务处决定开展“用心沟通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设计大赛。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创作和设计,老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你打算如何组织素材来表现主题?

(2)设计用到的关键技法有:选区的制作、图层蒙版的应用、图层样式的设置等,如何灵活应用它们?

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独立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选择选区的多种方法、色彩平衡参数的设置以及图层蒙版的相关知识,并能解决常见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主动地复习了选区和图层的相关知识。

3.2 确定探究任务,培养实践能力

提高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是实验教学的基本目标,而且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来实现。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然后请专业教师来进行评价,与学生一起分析设计过程中的得失。在这一过程,教师为学生确立探究任务、提供资料、参与讨论、解答疑问、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探究任务:

(1)建议按照创建背景、制作主题、添加文本、润色修饰的步骤开展设计。

(2)如何运用合理的表现手法和关键技术实现作品的效果?

(3)根据你的创意写出设计方案,标明将用到的关键技术。

3.3 成立学习小组,确定设计方案

教师结合学生意愿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并确定问题解决方案。首先要分析完成该设计需要那些步骤,需要做那些事情,用到哪些操作技法,需要怎样的创意设计等。在分析清楚以上的问题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例如上网查询、收集图片素材、图形处理、文字材料准备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BBS、电子信箱、QQ、电话、交谈等方式随时进行交流,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商,及时解决问题。

小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有问题可以互相协商,请教专业人士或者教师,然后集中讨论最可取的方案,形成小组设计方案。

3.4 积极参与探究,提高创新能力

这一环节是关键,如果没有这一步的实际训练,那么探究学习与实验课没什么分别。在这一环节,学生要根据自己设计的制作方案,进行实际的图像处理与设计。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创作一件好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样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热情,而且使学生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就学生在设计操作中出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使探究这种学习方法延伸到课外。

3.5展示作品成果,进行合理评价

为考查作品是否符合设计需求、达到预想效果,在作品完成后,应验证作品的整体效果和全面质量。首先把个小组的成果集中,然后将电子作品在班级展示,小组派代表说明本小组的设计理由和作品特点。小组内的学生可以对自己小组成果发表看法,也可以对别的小组成果发表意见,进行自评和互评。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每个小组设计的成功和不足,对每个小组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学生根据评价意见修改完善作品。

第7篇:校园文化设计方案范文

一、新媒体对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开放大学主要是从事现代远程教育,而现代远程教育是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展的教育,其校园文化不仅具有与传统校园文化相同的实体属性,同时也具有其独特的虚拟属性。远程教育的特点使得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与新媒体紧密地构建在一起,并在其影响下产生了丰富而深刻的变化。

(一)新媒体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精彩

新媒体技术可以把任何一种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呈现在屏幕上。因而,新媒体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丰富新颖的视觉美感。借助新媒体建设校园文化是时展的必然,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传递给学生,不断加强学校文化的内涵建设,创新传播的载体和形式,使校园文化更为精彩、更具魅力。

(二)新媒体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扩大了开放大学的社会影响力

人们常把校园比喻为一座“象牙塔”。借助于新媒体的共享性和交互性的优势,校内外的信息得以便捷、有效的沟通。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即时了解国内外时事的变化,接触更多元的文化,开拓视野,形成独到的创见。同样,通过新媒体,开放教育的成果得以向外界传播,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开放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扩大开放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三)新媒体促进了教学管理的便利性,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信息化教学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微课、微视频的推送,钉钉直播课的点击回放,网络学习空间的小组讨论……这些借助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开放教育的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教师通过博客、微信、钉钉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有效地与学生交流互动,帮助他们解决疑难和困惑,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新媒体时代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有所削弱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它能够给人带来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对于开放大学的学生来说,常借助于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免受一些网络文化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网络带来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多元性,但价值却参差不齐,尤其是现在有些新媒体平台受商业化的影响较大,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不良信息参杂在其中,这会让学生混淆是非观念,迷失自我成长的方向和目标。

(二)新媒体的发展容易使学生过度依赖网络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体影响力日渐下降,新媒体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新媒体的使用相对便捷,时效性更强、信息量更大,更加契合学生“网上原住民”的精神需求。但对于新媒体无节制的使用容易让人产生依赖,一些缺乏自控力的学生容易过度地依赖网络,习惯于快餐文化,从而丧失独立的思辨能力,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甚至造成不健全的人格和认知的惰怠。

(三)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校园文化传承不畅

开放大学的学员大多是成年人,社会阅历远比其他院校的学生丰富,成长背景和从业经历使他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教师和学校对其产生教育影响的难度比一般普通院校要大。加之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与传统校园的精英教育相比,文化传承积淀的底蕴又明显不够深厚,这一切使得开放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有弱化的迹象。

(四)师生准分离影响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有效性的实现度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是师生准分离,学员们大多借助于互网络学习平台的课程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到学校参加面授教育、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如何让开放大学的学员融入校园文化并达成认同的一致性,是实现开放大学校园文化有效性的前提,也是有效构建新媒体时代开放大学校园文化面临的挑战。

三、新媒体视域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

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开放大学校园文化是现实与虚拟的统一体,是凝聚师生智慧和力量的桥梁。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历程中,在当下新媒体不断融合创新的环境下,开放大学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着力在互联网平台建设上下功夫,树立科学开放的理念,构建具有开大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学生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抓手,搞好意识形态教育,将助力学生追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始终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宗旨。在浙江开大的转型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思政工作。积极组建学院,成立思政名师工作室,开展思政课云教室直播教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改革、教学队伍、教学案例等项目建设。建成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有的已入选教育部公布的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形成了一批优秀教学设计方案和课堂教学案例,培养了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着力打造“课课有思政,人人能育人”的良好育人环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全国开大系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与此同时,学校利用网络与技术的优势,创新思政工作载体,研发了集理论学习、主题活动和师生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e路求真”党建思政一体化平台,积极开展云上党建工作,以网络育人,引导学生线上抓实学习教育,开展“讲党史、学四史、守初心”“知党史校史,行青春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在网络空间营造“大思政”的氛围。线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服务等活动,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校园文化新格局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开放大学是一所“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学校,校园文化应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将新媒体的科技优势与传统媒体的文本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种媒体融合发展。浙江开放大学一方面精心打造实体校园文化设施:在新校区文化水幕墙的构建中,彰显了“敬业乐群、奋进图强”的校训;在文化长廊的设计中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学校主题教育的场景和成果;“清廉角”和“党员之家”的设立更是为学校开展廉政教育、党日活动提供了重要场所;“老物件陈列室”则展示了电大40年来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学校还与时俱进地不断开拓校园文化的新领域,形成校园文化新格局。如积极打造《魅力“浙文化”》项目,努力探索对浙江文化的挖掘,录制“浙江名人文化”“浙江书院文化”“浙江古镇文化”系列视频,登上浙江电视台与观众见面,这是一次基于浙江文化大省建设背景下的“文化强校”实践,反映了浙江开大在文化建设上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对于弘扬浙江文化,树立学校品牌,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学校深耕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多种媒体精心设计体现办学特色的“乐学港”“融媒体中心”,从浙江学习网大数据的展示到精品资源的迭代推送,从入学体验到学分银行,从VR体验到直播课的演示,充分展示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成果,让师生共同感受智能化校园带来的魅力。面向全省开大的“云教室”直播(互动)课更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帮助学生化解工学矛盾。多种媒体的融合发展,使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三)加强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引导,强化网络管控力度

新媒体时代每天传播着海量的信息,如何在庞杂多变的信息中汲取积极向上、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的正确引导,学校一方面开展新媒体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对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并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另一方面,积极倡导教师在某些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媒介素养的教育,切实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识别能力。为了有效地发挥新媒体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学校不断完善校园媒体的管理制度。近年来,制定了《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办法》《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应用系统上线管理规范》《重要时期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置流程》等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监督与管控的力度,确保校园网络空间的清朗明净。

(四)提升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智能化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浙江开大提出了实现“智能化校园”的目标。处处可学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教务管理、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都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支撑。目前浙江开放大学主要使用的教学平台是国开学习网。该平台自2016秋全面投入使用以来,相比原先使用的“电大在线”,较好地实现了“教、学、测”一体化的功能。但国开学习网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如应增加学生缴费、选课等功能,让学生自主预约考试、自动生成成绩并形成反馈,毕业时能让学生自主完成毕业申请等。真正实现“一站式”的服务与管理,体现出系统支持服务的文化魅力。除此之外,新媒体时代校园网和微电大是学校对外传播校园文化的主要窗口,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利用开放大学网络技术和系统办学的优势,把学校的官网及微电大平台做大做强,努力建设一个集思想性、科学性、适用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和微信服务平台,在提升学习支持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校园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第8篇:校园文化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美术教学;研究性学习

一、美术研究性学习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活动以个人或研究组为单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及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的活动特点,适合现代美术教育的观念。传统美术教育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教师做示范,学生跟着画,这样的模式很容易遏制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美术课堂研究性学习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层次

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除培养其职业能力外,人文修养也应提到一个极高的地位。没有人文修养,具有再好的技术能力也会因为个人修养的不足而使技术能力失去价值。

首先,美术课堂研究性学习以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为主,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发展人文素质方面是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环境因素起着奇妙的作用。这种奇妙的作用在于每一个学生具有相当广阔的智能潜力开掘升华出来”。研究性学习特别重视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感性教学环境不仅是优化认知过程的“催化剂”,而且这种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就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这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真实地表现自己,并与教师之间进行知识信息的交流;从而摆脱掉传统的“师道尊严”,切实还给学生应该得到的尊严和人格,在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其次,在教学中,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与知识相关的文化内容,打破单纯传授形成技术能力知识――教师讲、做(画),学生听与照着做(画)的课堂教学模式。克服知识传授中狭隘性,拓展知识的广度,显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学生对于知识在文化视野的吸收和重组。深化知识的学理内涵,将知识层面提升到文化层面,加强美术课程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尊重本民族文化特色,中华美德与人文精神等文化元素,接纳世界多元文化,使教师与学生有更大的教学空间,有利于愉快学习。例如:在《城市雕塑》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找出大量的关于城市雕塑的一些资料,如:一段城市雕塑的描写,有关城市雕塑的一些邮票、一张图片、一些网上资料等,其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使学生通过欣赏从视觉上初步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审美角度的不同,体会到美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加强学生的美术文化修养。

三、美术课外研究性学习活跃高职校园文化生活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其人生变得高雅与充实,精神上有所寄托,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补给,情趣得到提高,视野得到开阔,最终达到能力得以提高和人格得以升华的目的。

首先,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不相同。它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而不仅是通过课本和老师获取间接的知识;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在亲身实践中,使同学们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美术课上必须保证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绘画、制作和欣赏,这是一种智慧技能型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有一首题画诗写道:“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最简单的因素,营造极复杂的绘画……”,他以科学家的眼光和语言讲明了艺术的本质是创造的道理,也说出了美术实践智能型操作的特点。我们在校园内专门设有展示学生书画作品的橱窗,定期张贴一些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以片刻闲暇、陶冶情操,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其次,美术学科研究性学习,有很多是以课外小组形式进行的。课外小组活动内容为素描色彩、国画、装饰画、根雕、摄影,以及协助学校或班级开展美化环境、出墙报、黑板报、绘画比赛活动等。此外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室外写生考察、访谈画家、参观博物馆和民间美术馆等活动。学生不但学到一技之长,而且提高了审美能力、完善了个性发展。

此外,美术课外活动小组,分工合作的特点突出,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养成,从而体现高职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以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合作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明确任务――小组讨论――组内分工――动手操作――成功合作――各组交流。这种形式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合作氛围,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针对自己的特长争取担任最适合的角色。如在“木雕的设计形式与市场需求”活动中,学生分工合作,通过市场调查,查阅资料,综合本单元、本学期甚至若干学年的相关知识、技能,积极讨论创意、市场需求,并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的共同认识成果。合作学习的成果,最终以集体的名义呈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功体验,并共同分享交流。完成作品是整个小组的事,它有赖于组内同学的相互配合和信任,因此团结合作的精神是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时,必须学会如何欣赏他人,才能品尝与他人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张连生,丁德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03.

第9篇:校园文化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二维码;校园;系统;框架;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071-0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国家不断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近年来,受到科技信息的冲击,各大高校也不断加快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建设步伐。其中,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能够快速的识别、储存、传递信息,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可以利用二维码建立一“码”通系统,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快数字化校园、人文校园的建设速度。

1 校园二维码一“ 码”通系统

1.1 校园人文景观二维码设计

在校园内设置具有人为景观特点的二维码标志。用户只要用手机扫码,就可以获取到该景观的详细信息。比如,在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创业园中,都可以设立二维码,方便学生、教师,以及游人来学习。这样,只要通过阅览手机上的信息就能了解到学校的历史、人文、环境知识,而不必再去上面的景观。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二维码时,应该突出高校的历史文化,发挥建筑引导的功能。

1.2 校园活动二维码系统的设计与推广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基于此,使大学生的校园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虽然校园很多角落都张贴了为活动宣传的海报,但是往往空间方面存在很大局限。同时,再加上海报彩页被大量的文字占据,难以凸显主题,最终使得很多学生错过了机会。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在海报彩页上添加介绍活动的二维码,引导感兴趣的学生关注。学生只要利用智能手机扫码,就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包括活动的主题、内容、时间、地点等。二维码能够快速、便捷的获取信息,节省了纸质宣传的成本,降低了活动的成本,在这方面具有很大优势。除此之外,在举办活动时,也可以将二维码作为入场的凭证,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达到低碳、环保的效果。

1.3 校园服务二维码系统设计与推广

在二维码系统中,同样可以提供校园服务、公共信息的应用。第一,采用一“码”通系统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信息。当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校园中的招聘信息也不断增多。因此,将二维码与就业工作结合起来,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广大毕业生快速地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校园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就业网、移动通信设备、宣传专栏信息的一体化。第二,在高校医院、食堂、计算机中心、超市等地,也可以使用二维码来充值、消费。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快捷的服务,而且减少了丢卡、补卡的麻烦。第三,学生在购买火车票、飞机票时,也可以使用二维码来购买。采用一“码”通系统设计,学生可以利用专门的二维码扫描仪,来扫描飞机票后者火车票上的二维码,获得相关的个人信息。具体来讲,可以在火车站入口或者飞机登机口设置识别系统。用户利用身份证就可以进行认证,如果符合本人在电脑上的信息,即可成功进入。应用二维码一“码”通系统来购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节假日购票的拥堵现象,缓解了学生购票的压力。最后,利用二维码系统,能够轻松地获得高校地图从信息,并进行准确定位。在此次基础上,给新生、家长带来了很大便利。

1.4 校园自然景观二维码系统设计与推广

当前,高校在景观建设方面,越来越趋于成熟化。很多高校内,都栽植了大量的景观植物,布置了优美的自然景观,比如花草树木、亭子、走廊、池塘、假山等。然而,简单的设置一块标牌显然无法全面的介绍这些景观。鉴于此,可以将数据库作为基础,引入二维码一“码”通系统,记录这些信息。然后偶,将二维码作为媒介,以此来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连接。根据以上设计,给学生、家长、游人等,充分展示学校自然景观的独特内涵。采用校园自然景观二维码系统设计后,让进入校园的人们获取到了更丰富的校园文化,增强了校园的综合影响力,提升了高校的知名度。另外,应用该系统后,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低碳、环保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除此之外,W生在使用二维码系统时,能够让他们提前了解到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及早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可以看出,引入二维码一“码”通设计系统后,能够更好地体现校园的内在美,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速度,提升高校的品牌效应。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有必要扩大该系统的应用,并不断推广出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发展的信息化、科学化、数字化、低碳化。

2 校园一“码”通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可以看出,基于二维码的校园一“码”通系统在信息读取、储存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应用、推广。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系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技术难点上,体现为数字化信息的组织方式。尽管手机终端虽然在携带方面,具有快捷、便利的优点,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当前高校内的无线网络依然不完善,不仅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效率,而且很容易造成网络拥堵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下,就会使二维码系统应用效果降低。其次,二维码在展示位置上,还存在问题。比如屏幕小,运行速度慢。所以,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用数字化媒体组织方式,使接入形式更加多样化,以此来提供各种各样的用户界面。在此基础上,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实现自助服务。

3 推进校园一“码”通系统的办法和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相关的工作经验,提出推进校园一“码”通系统的办法和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大宣传的力度,与学校相关部门加强交流与沟通,不但优化系统设计方案,以此来提高系统应用的可行性。第二,深入到学生、教师当中,广泛争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系统设计方案,满足用户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要提高设备的保障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对雷达设备的运行参数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与统计,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措施解决,保证设备的准确定位。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4 结束语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二维码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领域当中,并且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行业创造了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在高校建设中,基于二维码技术,纳入一“码”通系统,也显然非常重要。本文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从校园景观、活动、服务方面来提出系统框架设计。同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浩君,项静,徐佳程,等.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

[2] 张璇,张广斌,李莎.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15(19).

[3] 林超.手机二维码在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