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

第1篇: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 改革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70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模块,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阅读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不断进行思考的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进行提取、记忆、筛选,最终获得有效信息,同时这一过程也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同时也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就目前的英语教学而言,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对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阅读与思维的关系

阅读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过程,实际上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欣赏一下文字,真正的阅读需要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大脑活动。学生进行阅读首先要对文字性的信息进行有效感知,获得感性材料,随后还要对直观的信息进行记忆,储存到大脑中,之后对记忆的信息进行提取,以便获得有效信息,在获得有效信息之后,学生要对掌握的有效信息进行重新构建,以便于从根本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就更不轻松,还要克服很多语言障碍。学生的阅读过程经历了一系列的大脑活动,要想有效的完成阅读过程,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在一定思维能力下学生才能进行有效阅读,同时,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语阅读作为一个重要板块,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意义重大,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就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而言,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了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须对阅读教学进行改革,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其中应该注重通过阅读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阅读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这就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新思维能力不管对于哪一科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正确引导,将阅读改革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如何实现阅读教学改革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

(一)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不管是哪一学科的学习,兴趣都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英语学习也是一样,因此,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关键是兴趣。学生对英语学习是否感兴趣,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相关。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进行有效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二)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策略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是随着学习活动的开展不断形成的,学习策略的主要作用是搭建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桥梁,使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更好的对学习内容进行把握;学习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而灵活的发生变化。

在阅读改革过程中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又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英语阅读技能的形成并非一日可就,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教育与指导,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言,每一种英语阅读技能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而熟练掌握。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都能够通过阅读得到有效提高。阅读不仅仅是指学生的默读,还包括朗读、精读、泛读等,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选择哪一种阅读方法,关键要看学生阅读的内容是难还是易,以及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1.朗读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谓朗读就是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一种语言能力的过程,通过朗读能够对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发出声音,在音波的刺激下,学生的大脑变得更加清醒,受到更大的刺激,学生的思维也变的更加活跃,使学生彻底摆脱汉语阅读的思维定势,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快速阅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进行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眼睛、耳朵都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学生一目十行,从广度上进行知识的涉猎。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期,一个人是否具备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与一个人的成败密切相关。学生在进行快速阅读过程中,要想在快速浏览信息的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更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第2篇: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9-02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个人的发展,创新是一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探讨了有关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指在学习或者处理问题过程中,与他人不同的、带有创见性见解的思维,这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将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综合的一种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被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能力目标,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就是其本身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但是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只是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并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而且学习的时间也会被延长。所以,要想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进行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的,对提高学生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创新思维能力并不是只停留在某一个阶段,如果学生不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那么将会养成运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于学生进入更高学府、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建议

现今阶段,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促使着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也要进行改革与创新,需要教师能够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综合学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来进行。这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放松,而且头脑中没有固定的框架,就不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在进行数学习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指导与评价,教师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进步要给予赞扬;关心学生的思考方式,这样宽松的氛围,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有效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新思维的潜能。曾有人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同样也可以这样认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的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的潜能时,教师可以有效地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多彩的教学情境中,充分挖掘自身创新思维的潜能。

比如,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点斜式直线方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直线方程的家族中,有这样一个成员,它的表示方法是y-y1=k(x-x1),我们叫它点斜式直线方程。那么大家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问题一:这个点斜式直线方程的斜率是什么?问题二:斜率的范围是什么?问题三:当你为斜率给定一个值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教师将故事情境与问题情境有效地综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灌输式”教学限制,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问题充分地思考,而且教师还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三,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与锻炼,并且在不断地思考中得到问题的答案。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将会受到限制;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与提问,那么他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得到很好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高中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必要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势必会进行提问,并在提问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探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它作为一个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在思考“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就要思考两个圆形的半径R、r与两个圆形之间的距离d的关系,进而通过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两个圆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当d>R+r时,两圆外离,有四条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两条外公切线,一条内公切线;当R-r<d<R+r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d<|R-r|时,两圆内含;当d=0时,为同心圆。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才能促使学生将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地运用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与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1,(5).

[2]陈俊新.唯有“活”水明如镜——新课程下高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刍议[J].考试周刊,2011,(9).

[3]杨玉忠.浅议高中数学的学法指导[J].青年文学家,2011,(2).

第3篇: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通过重新组织已经获得知识,提出新的方案,并能够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这点对于小学数学学习尤其重要。小学数学是对生活中简单的常识总结基础上与数学理论结合,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开启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有助于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对提高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对策措施进行了简要研讨。

一、创设质疑情境,拓展创新空间。

小学生处于学习懵懂时期,有些学生喜欢提出对题目和解题的质疑,这是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表现。在质疑过程中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想到的某些方面,这时候教师再进行积极的引导特别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要提升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就需要创设质疑情境,拓展创新空间。在课堂上设置开放式的题目给学生作答,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学生可凭借自己的思考提出不同的解答方式。比如题目:师生一起出去旅游,学生有100人,教师有20人,在收取门票的时候学生票每人10元,成人票每人20人,团体如果超过三十人,那么按照每人15元收取,那么哪种买票方式是最省钱的?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题目,学生可能找不到最省钱的方式,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多种买票方式的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强化内在诱导,激发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给学生讲解难题,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力量对信息进行加工和领悟,并且提出自己的质疑。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而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不是正面回答,而是再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举个例子,学生在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的时候,比如比较7/9和9/10的你大小,教师可以首先问学生怎么作答,如果学生没有人可以让学生将7/9变成相等的70/90,将9/10变成相等的81/90,对比70/90和81/90谁大呢?这样由此可以推断出什么呢?那么给我们一个启发,以后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怎么做呢?这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叫做什么呢?这一系列启发诱导的方式,便可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思考,打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不仅自己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解决了。

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品质。

课堂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时间,如何利用这短暂的课堂成为关键。首先,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有效的修正,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比如在教授认识圆角分的课堂上,由于目前运用到的分的单位已经很少,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认识元开始,接着认识角,最后认识分。在练习的过程中可删减关于分的题目。为了强化学生的认识可通过组织模拟商场购物现场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开展活动,更深刻的认识各种面值之间的转化,活跃学生思维。其次,通过激励的形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对每一位认真思考的学生给予鼓励,不管是回答正确与否都给与其激励,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则可通过集体谈论的形式予以澄清。第三,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目前粉笔、书本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广阔的图书资料、自然一起、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为整个教学课堂服务,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拓展视野,提升创新思维。

四、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只有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才能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标也提出了要强调体验,让学生通过操作、归纳和分析,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日常的教学活动,通过切实的动手操作,得到最深刻的理解。比如砸进行圆柱侧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每一位学生每人手拿一个圆柱模型,然后用剪刀沿着其高线剪开,得到圆柱侧面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到其侧面面积为长方形,进而推断出其面积与底部圆的半径、高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让学生参与日常教学活动的方式,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提高其创新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思维可以颠覆传统学习模式,找到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优化整个教学过程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教师工作经验的增加和对学生的了解,可不断的寻找更为有效的创新学生思维的引导方式,促进学生更有兴趣的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张锋,罗雅色.为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创造环境[J].《青春岁月》,2011,24:249.

[2]范小伟.利用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水平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3]潘银楼.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J].《中学时代》,2012,14:223.

[4]严铁良.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01:93-95.

第4篇: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想象力的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充满活力的创新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学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职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基础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高中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也有了非常强烈的创新意识,很容易对已有的结论产生质疑,并且希望得到新的结论、新的方法,提出新的认识,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汲取知识,获得能力,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学习“集合”时,教师研究学生的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并预测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深入小组内部,做好必要点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表达,尤其是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效分析,不断寻求和生活的联系,对学生创造性的思考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他们的重难点进行分析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二、营造创新教育的学习氛围

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创造一定的创新教育环境。高中学生他们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尤其是需要一定的学习氛围,需要一定的气氛、环境来带动,只有在一定的学习环境当中或者在一定的氛围当中,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高中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注重创新教育环境的营造,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更好地感知创新的氛围,创新的成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合作学习和探究中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在积极合作当中,激活他们的思维,勾起他们的想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应该创造性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教学呈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要学生感觉到一个问题可以有更多的想法,一个方法可以解决很多的相类似的问题,引导学习一题多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僵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感觉到更多的兴趣,变数学的枯燥学习为生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不断的感知创新的氛围、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学习“球的概念”时,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理解,与圆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看谁能够很好地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中找出两个概念的本质的区别,并从思维角度来分析二者的转换。学生思考非常积极。不断研究,相互讨论,积极思考,学生就可以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起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建构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活学活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教师必须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具有突出的创新意识,首先引导学生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给每一个学生已明确的思维导向,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尤其是建立数学概念,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和思维,通过创建不同的问题情境,特别是一些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去探究、去思考,让学生在问题当中更好的去寻找方法,锻炼思维。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源于想象,想象力的丰富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想象力也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

例如,在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内容讲完后,要加一两节的专题训练,题类主要是以既有排列又有组合的综合应用问题为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把所学的知识理论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实践当中更好地感知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沟通知识和生产生活的桥梁,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学习东西,创新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胜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J].基础教育参考.2008.08

第5篇: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一、巧设疑问,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好奇开始的。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要素。地理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课堂提问是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否提出高质量的、设计巧妙的课堂问题,不仅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强弱、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更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学完“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内容后,教师可给学生提出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异同的比较性问题:两种气候类型在分布地区、形成原因、气候特征上有什么不同?这种比较性的提问,可帮助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妙用地图,拓展创新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图表,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填图、绘图,使其活化地理知识,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地图,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在地理教学中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课,充分运用地图,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必须做到:(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如“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个难点,但教师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们认真读图、析图,就能突破这一难点,使其真正理解掌握该知识点。(2)注意板图的运用。因为板图可使教师的讲授具体化、形象化,采用边讲边画板图的方法,能进一步突出地理事物的特点或规律,可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记忆。如“三圈环流的形成”、“冷锋、暖锋与天气”、“洋流分布”等内容采用画板图的形式进行讲解,可以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3)指导学生对剖面图、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进行分析和绘制。如指导学生对统计图表进行分析、对比,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各种地理事物的实质,亦可揭示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或形成原因。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图的比较、图的叠加、图的变化等,这样可以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法,引导创新思维

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解存在着偏差:一方面是把主导作用极端化,学生的思路只跟着教师走,由教师支配学生,这样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被动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是把主体作用极端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课堂上只是将教材阐述清楚而已。于是,就出现了两种结果:一是学生服从教师,难以掌握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二是学生自己随意学习,毫无方法可言。两种结果的性质是一样的,皆因学生没有掌握科学方法导致思维错乱,以致于在分析问题时,不能把握问题的核心,无法进行系统的分析。

第6篇: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沙塔洛夫指出:“教师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

1.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观念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外显或内隐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大多会自觉和不自觉的只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课堂的知识目标教学上,没有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真正使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摒弃“知识核心”的观念,树立“创新精神核心”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行动指南。新版初中数学教材在确定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活动时,都紧紧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一核心,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能力、观念和创新精神。

2.以“权威教学”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观念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然而,以旧教材数学教学来看,远远没达到这种要求。在我国,“教师是权威,教师讲的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的观念长期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也从小形成于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性,而且发展成为习惯,学生不敢也不想向书本提出质疑,只习惯于被动接受。这样,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被抹杀掉了。新版初中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破除了这种“权威”和“习惯”,变“权威”为“共同探索”。教师要转变角色,和学生一起“经历”科学探索过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应用中、反思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3.以“教师为本位”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已提出了十多年,但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仍跳不出学生围着教师的怪圈。课堂完全由教师支配,教师问学生答。许多条条框框都是教师事先划出的、学生只能在里面打转转而不跳出去。初中数学新课程“抛弃”“教师本位”的观念,把数学课堂还给了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真正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

二、充分利用课内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开展活动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安排交流研讨活动

新版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议一议”,它包括讨论、辩论、演讲等内容。这些活动不仅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就没有好的讨论、好的辩论、好的演讲,所以教师要组织好这些活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通过交谈研讨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认识水平、交流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在交流研讨中,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研讨的价值和学术色彩,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自主讨论,从而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2)安排观察活动

重视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使他们接触社会,通过对实际存在的认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室内学习中难以发挥和发展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比较充分的施展,重视组织学生室外学习进行调查研究。如《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等,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学中用,用中学。

2.教学中注重对例题和习题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利用开放性问题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面对全体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开放性问题能较好地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分析,展开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推理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显示出思维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开发型习题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发散性,通过训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类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匹配,需要周密思考,恰当运用数字知识去发挥、探究、推断,从而得到多个结果,开放型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和做法,具有很好的导向性,是今后出题的一种趋势。

(2)注视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注重“创新”,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善于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利用一题多变发展求异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的本质是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的一种好方法,让学生在变化中思维,克服思维定式的干扰,在训练题的设计中,题目由浅入深,并多采用一题多变,由只改题目中的条件、结论和解题过程三者之一的封闭训练,逐步发展到改变三者之中的两者之上的开放型的变式练习,还通过题型的转换,力求通过天空、选择、判断、解答论证等形式的练习,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促进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寻求各种解题途径的方法,促进思维向着横向、纵向、逆向及发散等方面深入发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第7篇: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湖南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湖南 株洲412000)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局限在基础知识与理论学习的现状,提出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基本理念、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要原则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培养体系。

关键词 :创新思维;创新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黎曼流形上基于均值偏移的逆半调研究”(61170102); 基于过程挖掘的网络化软件运行时行为分析方法(61350011);2013年湖南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成效研究”(2013B1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 “基于省级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XJK013BGD057) ;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重点教研项目(2011B02)。

第一作者简介:曾志高,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与处理、智能计算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频,zzgzzg99@163.com。

0 引 言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源泉,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则是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1]。创新思维是一种能以新的、创造性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也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2-3]。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教育水平还比较低,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淡薄,创新思维能力欠缺。在社会实践中,许多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做些简单的工作,不具备创业的潜力。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课程设置陈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只满足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灌输,很少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

1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

1.1 树立创新型教育教学理念

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而应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整合到从教学到考核、从课内到课外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树立勇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素质[4-5]。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培养模式要注意“纵横向结合”。“纵”就是要深入计算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横”就是要注意横向拓宽知识结构,对于相关专业领域也要适当地涉猎。如果只是局限于本专业领域的一个狭小空间,那么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因此,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架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1.2 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其思维潜能的关键。目前,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如下两个:①以知识的有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多举一些利用计算机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有助于激发他的学习兴趣。②以知识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编程训练中,可以选用具有游戏性质的实例,寓教于乐。

1.3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拉动创新教育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此,可以将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形成如图1所示的能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稳定的三角形关系。

三者中,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培养方案应该与科研机构的研究课题和企业的需求直接挂钩。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学术讲座、组建学术团队、开设学术论坛、开设创新实验室等一系列途经,为学校孕育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氛围。科研机构还可以与企业沟通,解决企业的工程应用问题。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①企业为学校提供见习、实训、实习的基地;②企业根据最新的社会需求,定期以研讨会的形式,参与校方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的制订;③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为学校提供更加全面化的师资力量。

2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体系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须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内主要是通过改进或优化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措施,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主要是通过论坛、专业培训、研讨会、选修、讲座、各种学习社团、科技竞赛、职业培训等途经,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营造氛围;实践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企业见习、实验课、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等方法或措施来丰富创新思维。

图2所示是一个包括课内、课外与实践的三维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体系示意图。

2.1 合理规划创新教育课程

课内教学是学生创新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和贯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1.1 课程设置

创新思维是建立在系统的知识学习基础之上的高级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教育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因此,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要遵循如下3个原则:①由于计算机领域知识更新快,计算机专业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要毫不犹豫地抛弃那些过时的、意义不大的课程,及时地跟进科技前沿;②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通过校企沟通,让企业参与课程培养方案的制订;③要在厚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开设一些跨专业跨学科的拓展课程,这些课程对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有深远的影响。

2.1.2 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下两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1)启发式教学:课堂上不能满堂灌,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们一个思考的空间,或利用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也不必在课堂上和盘托出,可以有意识地留下悬念,引导学生课后去探讨。

(2)案例驱动式教学:可以大量采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把教学内容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以实用的案例驱动教学进程。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大大提高。

2.1.3 课程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考核的目标、方式、难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对学生的考核可按如下3个原则来展开:①考核目标多元化:也就是打破传统的只考核理论知识的局面,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考核;②考核方式多样化:在重视知识点考核的基础上,要大胆地采用设计类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③考核难度层次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敏感度、接受能力往往参差不齐,如果用一个标准去考核学生,对于部分学生要么太难,要么太易,都会损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层次的考核标准,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考试。

2.2 努力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多渠道的,不能只拘泥于课堂45分钟,应该鼓励学生重视45分钟之外的学习:①在课堂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研讨会,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组织学生定期提交研讨报告;②要求学生自觉地听讲座,因为专题讲座可以很好地拓展专业视角,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对创新思维的启发很有帮助;③组织创新竞赛,引导和激励学生大胆创新;④网上开设论坛,或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学生在论坛或社团里可以自由地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探讨,有利于他们吸取各种知识。以上这些方式,能很好地营造一个自由而有活力的创新教育氛围。

2.3 在实践中丰富创新思维

实践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到知识与现实应用的结合点。通过实践,既培养了应用能力,也培养了兴趣。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程学科,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实践环节。计算机专业实践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实验课、课程设计、观摩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对于实验课,除了应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比例之外,还应考虑多安排些综合性强的设计类实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现在的计算机实验课,大多只是验证式的实验,如程序设计语言课,大多数都是让学生输入程序,再记录运行结果。这种机械的验证式实验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地启发他们的思维。所以,实验课的设计应当精心安排,做到既重基础,也注意能力的提升,且实验内容应该有一定的梯度,使不同理解层次的同学都可以得到启发和锻炼。

3 结 语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对于创新教育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基于省级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创新实验室的学生在各类计算机大赛均取得好成绩,如在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ACM组取得团体第三名、三银一铜的好成绩。实验室也为腾讯、华为等社会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优质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畅. 印度IT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探索, 2009(8): 158-159.

[2] 陶学恒, 崔远慧. 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计算机专业实践与创新体系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1): 7-8.

[3] 丛丽华. 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目标体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5): 45-46.

[4] 成琳. 探究式项目教学法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思维型人才[J]. 高等教育, 2012(11): 22.

第8篇: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开发创造力为主进行转变,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每一个在教学一线的物理教师都应该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喜欢“满堂灌、一言堂”,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扼杀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独特的见解,更不要提什么创新能力了。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处理好下面的关系:

1.在师生关系上,提倡交互主体性。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物理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人能替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这种双主体观倡导的是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2.新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核心理念;二是强调整合性,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

3.逐步引导学生转变旧的学习观念,要使学生从呆板的学习方式,到放手让他们去想、去研究。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学习中积极与教师配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习惯。如在“测定电阻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发散性的方式进行提问:①你采用什么方法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②根据你的设计方案,准备选取哪些实验器材?③根据你的设计方案,如何安排实验步骤?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会起到重要作用。

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广泛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拓宽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综合能力。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大胆进行实验改革,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为教学服务,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器材。

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时,让学生提供了大长方体木块、小长方体木块。在做实验时,有的学生会选择大小两个木块进行实验,我们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分析大小两个木块除了跟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外,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的大小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在这样的实验情景下,既引导学生理解了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也引导学生根据此研究方法如何确定探究步骤、选择实验器材。不但使学生们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是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要大胆进行探究性和创新性实验,让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和总结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套用一种实验方法和方式,教师可以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从而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和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在归类分组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全面培养上来,切实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三、构建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物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最为明显和清晰,能形成非常严密的结构体系。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建立良好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感觉都听懂了,但在做题的过程中就是不会应用,更不要说解决综合性的问题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这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无序的,知识点之间是彼此孤立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点形成线,线形成面,面形成网。这种有层次的网络化结构体系,有助于认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深刻本质,有助于进一步产生丰富的联想,形成综合能力。

第9篇: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在钢琴教学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对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在师生互动中能够创新教学手段,带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得钢琴知识理论教学能够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是钢琴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的重要方法,对钢琴教学的整体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整个钢琴教学的发展。

2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

(1)转变传统教学的概念。

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有很好的掌握,注重理论上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对处在启蒙阶段的学生是合适的,能够培养学生钢琴的基础技能。但是长久以这种方式教学,学生只能是对教材上的方法和案例进行模仿,这样会培养出一批批的演奏工匠,阻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独立进行创作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传统教学模式明显地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需要老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的理念,变换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将教材知识点进行延伸和设计,注重对学生的个体思维进行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钢琴是通过音律来传递情感和描绘出不同的意境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钢琴曲目的感情理解,体会曲目细致入微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曲目的深层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化为己用。对于音乐能够分辨其好坏和美丑,辨别出音乐的表达形式,在不同的演奏作品中分析出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描绘出来的意境以及采用的不同演奏方式,从而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判断标准。在对音乐进行鉴赏时,要共同探讨对音乐的感受和产生的共鸣,在共同探讨中,思维能够相互碰撞,每一位学生的观点都是对其他学生思想上的启发,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钢琴教学中要充分的尊重每一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在创作中的独创性,要在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完善学生的各自演奏风格和对于音乐艺术的个性。老师不能依据自己的偏好,对学生的理解和创作随意的给予否定,而是要根据老师的学识来对学生的理解和创作上突显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弥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发挥学生的音乐天赋和艺术个性,从而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演奏特色。

(3)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本身都是不同的,所以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采用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教学中要多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在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指引和辅导学生学习钢琴的过程和能力。根据在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采用就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多层次、多方位的对钢琴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将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加强学生对钢琴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直观的分析能力。

(4)师生互动教学具体方式。

老师和学生之间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在这种关系下,才能唤起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对钢琴学习有信心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反之,如果在非常压抑及拘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都是处于紧张状态,将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言权。由于每一位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先天天赋和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所以每一位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老师要对学生的差异性表示尊重,对于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另外,老师在和学生进行互动时,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指导学生,应该适当的放低自己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这样更能够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