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保育范文

学前教育保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保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前教育保育

第1篇:学前教育保育范文

学前幼儿仍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需要成人为之提供生存必需的物质条件,身体处在迅速发展,神经系统不断成熟的关键阶段,又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他们更多需要成人的保育。幼儿园保育员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与幼儿直接接触较频繁,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活动习惯乃至品德意志的培养都离不开保育员的精心护理和言行影响,换言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保育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工作任务很难使保、教工作完全隔离。孩子人小易模仿,保育员同时也承担着教育任务,因此,幼儿园专职的保育人员工作作用已被放在了很关键的位置。

二、“关注细节,打造形象”提升保育员工作质量

幼儿的保育工作贯穿于幼儿在园的生活和活动中,很多常规细节教师都能做得很好,比如:洗手时为幼儿卷好袖子,指导幼儿正确喝水,室外活动出汗时为幼儿减衣服等等。可是有些细节却常常是教师没有考虑到的,这就需要我们保育员以“关注细节,打造形象”提升保育员工作质量。

(一)循序渐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例如: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环节之一。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起床习惯,保育员应提前几分种叫醒幼儿,让他们先清醒一下,有的孩子睡眠比较沉,不容易醒,这时,保育员应轻轻拍拍该幼儿,柔声说:“××小朋友,该起床了。”待幼儿醒后,先让他们稍躺一会儿,然后再让其穿好自己的衣服、鞋子。待大部分幼儿全部穿好后,让幼儿学老师的样子,把被子翻过来,使被里朝上。中班、大班的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叠被子,整理床铺。整理完毕之后,保育员应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使室内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病菌的传播,减少传染病的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幼儿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起床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生活内容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是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保育员意想不到但很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因此,保育员决不可以机械地执行教案,而应随时抓住这些有益的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在一次活动时,一个不爱吃青菜和水果的小朋友突然鼻子出血了,保育教师马上带这位小朋友到卫生间冲洗。其他幼儿都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其中有个小朋友说:“我知道××的鼻子为什么会出血,她就像老师给咱们讲的故事《奇奇和鹏鹏》中的奇奇一样,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吃饭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所以她的鼻子才会出血。”这时保育老师就必须马上意识到这是培养幼儿饮食习惯的良好机会,便及时进行引导。大声说:“××小朋友说得对,小朋友在吃饭时不光要吃青菜,还要不挑食,多喝水,这样,鼻子就不会流血了,小朋友们就会长得更健康。”孩子们都信服地点点头。这事情是孩子们亲身经历的,十分真实可信,因此这时的随机教育易于被孩子们接受。

(三)培养幼儿自我动手的能力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保育工作应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小班的小朋友自己用勺子吃饭的,总会把饭菜撒得满桌、满身都是,有的吃得很慢。这时,如果喂他吃,可能会吃得快一点,不会撒饭菜,不会弄脏衣服,但却剥夺了孩子动手锻炼的机会。长此下去,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手部技能的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要使幼儿更聪明,就应使他们多动手。为此,保育员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创造让幼儿动手的机会,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办、不代替,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动作的精确性,训练动作的协调性。

(四)创造一个尊重、关心幼儿,宽松和谐的氛圈,满足幼儿心理的安全需要

在幼儿园里,幼儿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保育教师对待幼儿态度,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保育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重要前提。例如,有些幼儿需要入厕时,只要保育老师不加以提醒,他们宁愿憋着或尿在裤子里,这往往是幼儿心理畏惧、性格内向的表现。又如,有的幼儿不愿意上幼儿园,追问其原因,竟是““××小朋友老跟我打架,不跟我玩”等。这种现象过多,就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感觉在幼儿园里不安全,不自在,不如呆在自己家里好。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健康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形成孤僻的性格。所以,保教人员一定要时刻关注幼儿心理安全的需要,让幼儿在一个宽松愉快没有外在心理压力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在一日活动中做好保育工作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保育员做好保育工作的重任,是关注细节保育的最好时机,抓住一日活动,就抓住了细节保育。

(一)入园活动

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热情迎接幼儿,师生互相问早、问好,幼儿与家长再见。了解幼儿在家的健康和表现情况。观察、了解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特别要关注患病儿、体弱儿。对身体有异常的幼儿,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对个别幼儿要重点观察或送保健室观察。热情接待家长,与家长进行简单、必要的交流。指导幼儿整理好鞋、帽、衣、裤等物。指导值日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根据季节及幼儿穿戴情况,随机进行指导教育,养成幼儿自我保护的习惯。检查幼儿是否带有不安全的刀、棍、钉等异物,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并进行进行安全教育,以免发生事故。

(二)学习活动

创设必要条件,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学具和用具,控制集中教育活动的时间,学习的要求内容、形式等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意幼儿用眼卫生、书写姿势、坐姿等习惯的培养。给幼儿必要的个别指导。

(三)户外活动

活动之前,检查、选择适宜、卫生、安全的器械,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排除不安全隐患。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两小时(包括集体活动、自由活动),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一小时(包括早操、午操及集体和分散的体育活动)。在计划和组织实施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体现不同的要求、内容、方法及其到达度。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随时调控。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鼓励不爱运动、胆怯的幼儿参加体育锻炼,提醒并帮助出汗的孩子擦拭,及时增减衣服。充分利用园内外教育资源,开展参观、散步等多种类型的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结束后提醒幼儿按需喝水。

第2篇:学前教育保育范文

【摘 要】 应用型目标下学前保育学课程教学应针对存在的教学内容庞杂、重心偏离、教学方法陈旧、方式单一、实践环节薄弱、针对性差等问题,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转变学业评价方式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应用型目标;学前保育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改革设想

根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目标下学前保育学教学改革研究(15JG001Q)》的要求,课题组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等相关专业《学前保育学》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国内有关资料进行了查询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应用型目标下《学前保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并在相关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实验,形成了《学前保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学前保育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主要内容涉及学前儿童生理发育、健康评价、营养膳食、事故预防与处理、疾病预防与处理、幼儿园环境卫生等方面知识,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在托幼机构从事幼儿保育的能力和技能,奠定从事幼教工作的职业素质。但是,现行学前保育学课程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1、教学内容庞杂重心偏离

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材料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现在各校《学前保育学》使的教材不一致,有《W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幼儿卫生与健康》、《幼儿卫生与保育》、《幼儿园卫生学》等等。由于教材不统一,造成教学内容参差不齐,其主要问题有。第一,基础知识偏多,实用技能偏少。现在使用的各种教材就内容来看,都偏重于生理学、营养学、病理学等基础知识的传授。如现行教材都要用大量篇幅介绍人体系统知识,有的教材这一部分内容占据整个教材的三分之一。而涉及学生从事职业技能的方面的内容较少,具体操作技能缺乏。第二,现行的各种《学前保育学》教材内容与生理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内容重复较多,许多教学内容是从基础学科讲起,没有与有关学科进行很好的分工和合作,造成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第三,部分教材教学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学生职业需要。现行的大部教材,对于学前儿童生理、病理卫生讲述较多,而对托幼机构的物理环境卫生讲述缺乏。不能全面反映学前保育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对于托幼机构的基础建设的卫生要求没有涉及。第四,教学内容重心偏离。《学前保育学》教学应该突出幼儿保育这个重心,学前儿童保育就是教学主题。但在各种教材中对学前儿童保育中心不突出,教学重心是以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为主,改变了《学前保育学》的教学方向。在实践中造成学生对知识基础掌握较多,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操作环节薄弱,背离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教学方法陈旧方式单一

《学前保育学》是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为一体的实用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溶为一体。但在现在各专业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教学计划中把《学前保育学》课程定位于理论教学,由此导致该课程管理中以理论教学为导向,使得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教学环节的管理沿用理论课程管理模式,致使课程实践特色缺失,实训环节被理论教学所淹没。第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前保育学》课程教学仍然延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尽管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但仍然不能脱离理论教学的模式。所造成《学前保育学》教学理论教学特点突出,实践教学不强,技能训练缺乏。第三,《学前保育学》应该是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但在教学方式运用方面,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没有改变,学生缺乏实际训练,造成理论与实际分离,学生动手能力缺乏。第四,学生学业评价应该与课程性质相适应。《学前保育学》课程评价应该将理论学习、能力水平和操作技能溶为一体,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准。由于《学前保育学》课程定位的偏差,现行学生学业评价都是以理论考试为主,不仅不能全面评价学生学业的真实情况,而且造成学生重视理论学习,忽视职业技能掌握的现象。

3、实践环节薄弱针对性差

学前教育是应用型专业,《学前保育学》是应用型课程,实践环节是本课程的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教学环节。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实践环节薄弱等现象。第一,课堂教学缺乏实际训练。《学前保育学》课程的许多教学内容具有实际操作性,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演示和指导学生进行现场操作才能理解领悟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技巧。但在现行教学中,课堂教学采用理论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做相分离,学生无法掌握有关技能技巧。第二,课程见习环节少。课程见习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见习能够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在耳闻目睹中增长见识。但在现行教学中,学生见习环节少,甚至没有,学生缺乏实际经验。第三,课程实训简单。课程实训是《学前保育学》课程的重要特色,学生在校进行课程实训,可以通过实际参观、亲手操作和演示,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托幼职业的基本技能。但现行的课程实训中,大多数专业的实训条件简陋,仪器残缺不全,无法承担教学必需的实训工作。第四,教育实习环节需要加强。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从事托幼机构的实际工作,扮演教师角色,承担一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进行职业情感的培养,把教育教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过程,为从事托幼职业奠定基础。但现行的实习环节时间短,加之组织、管理、经费、学生面临考研等原因,使得实习存在许多问题。

第3篇:学前教育保育范文

【关键词】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

本文将论述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方面扮演的角色和担负的职责。因为中美两国教育体制上的差异,在谈论早期保育和教育(Early Care and Education)之前,有必要对早期保教的几个名称略加说明。在美国,学前教育意指5岁前的儿童(包括5岁)在未正式入学之前接受的教育。Kindergarten是5岁儿童的学习场所,是在入读公办或民办小学一年级(first grade)之前的一个年级。Preschool则是3岁和4岁儿童未入读kindergarten前就读的学前班或幼儿园。3岁以下儿童入托或入读的园所则被称为婴幼儿计划(Infant/Toddler Program)。Kindergarten最先是由德裔移民自德国引入美国的。早在1873年,美国第一所公办Kindergarten即在圣路易(St. Louis)的公办学校成立(Beatty,1995;Braun & Edwards, 1972; De Cos, 2001;Wortham, 2002)。〔1〕〔2〕〔3〕〔4〕然而,Kindergarten的普及却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在全美的公办学校中普及。如今,Kindergarten已成为美国正规国民教育(public education)学制的起点。自Kindergarten至十二年级高中毕业的国民教育即是一般所指的简称为K-12的教育体制。

有鉴于学前教育是在正规学制之外进行的,因此在讨论美国各级政府在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上所担负的职责之前,必须对美国政府在办理包括Kindergarten在内的国民教育方面的职责略作解释。在国民教育方面,联邦政府并未制定义务教育的法令,也未制订全国性的课程标准。在1979年之前,美国甚至没有设立过一个统辖教育的独立内阁部门。在设立联邦教育部之前,有关卫生、教育和福利的一切事务均合并隶属于卫生、教育和福利部(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目前的联邦教育部主要负责下列几项事务:资料收集与统计分析,教育机会均等与改进,少数族裔学生事务,特殊教育,联邦高等教育助学金和教育研究。各州州政府和各地地方政府才是实际规划和办理K-12国民教育的主体。各州州政府自行规范州内的义务教育,规定入学年龄,制订全州K-12各科目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师的培训与教师资格的授予,筹措并支付每月85%的K-12经费。各地地方政府则依据州政府的规定,在州教育厅的监督下担负起执行国民教育的任务。

一、各级政府与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

在美国,5岁以下儿童在进入Kindergarten之前的保育和教育主要是父母的职责。据估计,美国学前儿童的托儿费用60%由父母负担,39%由政府补助,民间负担不足1%(Olson,2002)。〔5〕 政府负担的39%是由多项保教项目拼凑而成的。即使如此,这39%的经费也仅够支付35%的4岁儿童和14%的3岁儿童入读公办学前幼儿园或托儿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2005)。〔6〕 美国各级政府在提供保教服务方面有两个不同的考量:一是以社会服务为出发点,二是以早期学习为取向。美国的政治传统强调地方自主,不赞成联邦政府插手介入地方教育或其他社会政策,因此在早期保教方面,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有不同的职责。联邦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特定保教项目的政策与目标,辅助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实施上述特定保教项目。联邦保教政策关注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关注弱势儿童或高风险(at-risk)儿童取得入托或入读保教园所的机会;二是提供托儿服务,为父母就业提供便利。对中产阶级家庭或收入较高的家庭,联邦政府则为其提供托儿费用减税优惠。州政府和各地地方政府扮演着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政策实际执行者的角色。州政府不但规范州内联邦保教项目的实行,同时担负着实施和补充联邦保教项目的职责。此外,绝大多数州政府都设立了州办幼儿园。多数州政府和少数地方政府还会出资补助贫困家庭的托儿费用。如同州政府一样,有些地方政府也直接参与早期保教工作。不过,州内和不同州的地方政府的参与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地方政府一般设有区域性的保教规划小组,负责制定区域性保教政策,规划区域性保教项目以及筹措相应保教资金等事务。有些地方政府则在州政府的授权下负起会计上、法规上和政策制定上的全部责任(Kamerman & Gatenio,2003)。〔7〕

二、联邦政府主办的早期儿童保教项目

在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方面,联邦政府虽未制定全套的保教政策,但是多年来一直办理着多个保教项目。这些保教项目分别隶属于联邦内阁的两个部门:卫生和人民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Service)、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由卫生和人民服务部管辖的主要保教项目有提前开始学前班(Head Start)、儿童保育和发展专款(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贫困家庭短暂性援助计划(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和社会服务补助金(Social Service Block Grant)。由联邦教育部管辖的主要保教项目有特殊教育学前班(Special Education Preschool)、一号条款学前班(Title I Preschool)、婴幼儿及其家人特教补助计划(Special Education Grants for Infants,Toddlers, and Families),以及其他小型的早期儿童保教项目和专业发展与研究项目。

1.提前开始学前班(Head Start)

提前开始学前班是自1965年开始为极低收入家庭儿童设立的学前教育项目。此项目期望为极贫困儿童提供在正式入读公办学校前提前接受教育的机会,以便提升他们日后的学习成果,破除贫穷的恶性循环,故命名为提前开始学前班(Head Start)。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有关Head Start的译名不少,但大多未能译出其真意。本文用此译名,其意即在此。提前开始学前班不但为入读儿童提供免费的半日制学前教育或全日制保教合一的服务,也为他们提供营养、保健、口腔卫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服务。同时,此项目还强调为入读儿童的家庭提供社会服务和亲职教育。提前开始学前班是全美最大的学前教育项目,也是一个大型的国家早期教育实验室。全美约有五分之一的学前班教师是提前开始学前班的教师(Vail,2003)。〔8〕 提前开始学前班多由地方机构或学区直接向联邦政府申请办理,不需经过州政府教育厅的批准。此计划列有严格的办学标准和考核制度,未达标准者不得续办。提前开始学前班一年大约只能提供90万个入读名额,仅供11%的4岁儿童、7%的3岁儿童以及6200名3岁以下儿童入读。2005年,联邦政府花费68亿美元主办此学前教育项目,每名入读儿童平均享有的年经费约为7500美元(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2005;The White House,2005)。〔9〕〔10〕

2.儿童保育和发展专款(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联邦政府开设了免费的或由政府资助的托儿项目。目前的儿童保育和发展专款即是由过去的几项托儿专款汇合而成的。为统筹联邦儿童保育事宜,联邦政府于1995年在卫生和人民服务部内设置了一个儿童保育局(Child Care Bureau)。儿童保育和发展专款由儿童保育局拨发给州政府,州政府在实际执行时享有高度的自。其中,75%的儿童保育和发展专款是以早教券(Voucher)的形式发放的。符合标准的低收入儿童父母可向当地政府或由政府授权的早期保教资源和转介(Child Care Resource and Referral)机构领取早教券,用以支付早教或托儿费用。如此,低收入儿童父母可以享有选择园所的自。儿童保育和发展专款是联邦第二大保教项目,联邦政府每年大约在这个项目上花费48亿美元,不过也仅能为6%的4岁儿童支付全部或部分保教费用(Scrivner & Wolfe,2002;The White House ,2005)。〔11〕〔12〕

3.贫困家庭短暂性援助计划(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

1996年联邦政府进行福利改革,规定了领取社会福利金的低收入或无收入成人不得永久依赖福利金度日。此项福利改革定下了领取福利金的期限以及必须接受职业培训和外出就业的规定。这些规定凸显出解决贫困家庭托儿问题的迫切性,也促使国会进一步认识到补助托儿费用的必要性。国会因而批准可以将30%的贫困家庭短暂性援助计划(即福利金的新名称)转移成为儿童保育和发展专款,用于解决托儿需要。许多州利用此项联邦援助开办或增设了4岁班幼儿园(Greenberg & Schumacher,2003;The White House,2002)。〔13〕〔14〕

4.社会服务补助金(Social Service Block Grant)

卫生和人民服务部管辖的另一项大型保教计划是社会服务补助金。此项补助金源自1967年的一项鼓励就业计划。目前此项补助金可以为低收入但不领福利金的家庭提供托儿补助。每年有近10%的社会服务补助金被用于为符合资格的低收入家庭提供托儿补助(Kamerman & Gatenio,2003;The White House,2002)。〔15〕〔16〕

5.特殊教育学前班(Special Education Preschool)

由联邦教育部管辖的最大的早期保教项目是特殊教育学前班。自1986年起,美国的残疾人法案规定须为3至5岁的残疾或发展迟滞儿童开办特殊教育学前班。特殊教育学前班主要由联邦政府提供补助经费给州政府,再由各地学区实际办理。在2004~2005学年度,全美共有6%的4岁儿童和4%的3岁儿童就读特殊教育学前班(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2005)。〔17〕 以人数计算,全美就读特殊教育学前班的儿童人数为68万人,年预算为3.85亿美元(The White House,2005)。〔18〕

6.一号条款学前班(Title I Preschool)

一号条款计划(Title I Program)是联邦政府为改善学业成绩表现欠佳而实施的一项补助K-12国民教育的专款,其中2~3%的款项可用于开办学前班。在2005年会计年度,全美有40万居住于学业成绩差学区的贫困学前儿童入读由当地学区主办的一号条款学前班(The White House,2005)。〔19〕

7.婴幼儿及其家人特教补助计划(Special

Education Grants for Infants, Toddlers, and Families)

1997年修订残疾人法案时,联邦政府增列了须为3岁以下婴幼儿及其家人提供个别化服务的规定。此项法案的修订促成了婴幼儿及其家人特教补助计划的产生。此项早期干预计划由联邦教育部拨款给州政府,再由各地的早期干预机构或区域性教育管辖单位向州政府申请经费办理。在2005年会计年度,联邦政府共花费4.41亿美元为27万名婴幼儿及其家人提供了早期干预服务(The White House,2005)。〔20〕

8.其他小型联邦早期保教项目

除上述大型联邦早期保育与教育项目之外,联邦政府也资助了不少小型相关项目。均等开始计划(Event Start)是一种附属于扫除盲项目的学前班。早期阅读首要计划(Early Reading First)、早期学习机会法案(Early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ct)和准备就学电视节目(Ready to Learn Television)均着眼于研究和推广早期读写识字,用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此外,儿童托育营养计划(Child Care Food Program)以及托儿费用减税优惠计划(Dependent Care Tax Credit)也是联邦政府每年支付的相关项目。同时,联邦政府也负责管辖相关的早期保教专业发展与研究项目。主要的专业发展与研究项目有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计划(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合作改进早期学习计划(Partnerships with States to Improve Early Learning)、国家早期发展与教育研习会(National Institute o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和早期纵向研究项目(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等等(The White House,2002;The White House,2005)。〔21〕〔22〕

三、州政府与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

早在一百年前美国就有州政府开始兴办幼儿园(Mitchell,2001)。〔23〕此后,越来越多的州办幼儿园相继出现。上个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抬头,这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促成了补救性教育的兴起和补救性幼儿园的兴办。提前开始学前班诞生后,许多州开始小规模地兴办类似的学前班。80年代的教育改革、90年代的脑科学研究

和学前教育效益研究进一步促使州政府开办或扩充州办幼儿园(Mitchell,2001)。〔24〕 近20年来,无论是州办幼儿园的预算还是入读人数均有大幅度增长。尽管如此,州办幼儿园的预算仍远远不及K-12国民教育预算,其数额仅为国民教育预算的1%(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2005)。〔25〕

此外,公办的早期保教项目,无论是由联邦政府、州政府还是由地方政府出资主办,均为非普及性项目。公办早期保教项目因为经费有限,目前绝大多数均设有入读限制,是为特定儿童设立的局部性项目,只招收符合规定的儿童。此类项目仍以服务少数经济上、能力上和家庭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为主。所谓特殊需要儿童,包括家长收入低的儿童,身体或心理上存在残疾或缺陷、发展迟滞的儿童,受虐儿童,父母入狱的儿童,暂时寄居寄养家庭的儿童或母语为非英语的儿童等。普通的5岁以下儿童并没有免费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然而,近年来普及4岁班幼儿园的运动正在开展,目前已有少数几个州开始全面实施普及性幼儿园(universal preschool或universal prekindergarten)。乔治亚州是其中最早开办普及性幼儿园的州。

1.乔治亚州(Georgia)

20世纪90年代初期,乔治亚州州长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发展。在他的领导下,乔州于1995年首开先例,成为全美第一个志愿性普及学前教育的州。乔州为筹措普及幼儿教育的经费,设立了一种特别的彩券,该彩券的盈利全部专款专用。同时,乔州州政府还设置了一个专门机构管辖该州的州办幼儿园事务。项目实施以来,乔州有55%的4岁儿童入读州办幼儿园。若加上入读其他公办幼儿园(如提前开始学前班和特殊教育学前班等)的儿童,乔州共有68%的4岁儿童就读政府兴办的免费幼儿园(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2005)。〔26〕

2.奥克拉荷马州(Oklahoma)

奥克拉荷马州自1998年开始实施普及性4岁班幼儿园。虽比乔治亚州起步晚,但奥州后来居上,成为全美品质最佳、入读率最高的州办幼儿园模范州(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2004)。〔27〕奥州95%的学区均开办幼儿园,师生比例为1∶10,教师都具有幼儿教育本科学历。州内4岁儿童入读州办幼儿园的比率高达68%,若与入读其他公办幼儿园(提前开始学前班和特殊教育学前班)的人数合并计算,奥克拉荷马州共有92%的4岁儿童就读公办幼儿园(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2005)。〔28〕

3.纽约州(New York)

1966年纽约州成立了为贫困儿童设立的特定4岁班幼儿园(Targeted prekindergarten,简称TPK)。TPK由各地学区主办,目前州内约有5%的4岁儿童入读。所有儿童都有均等机会入读的普及性幼儿园则自2000年才开始实施。因为经费问题,目前大约仅有23%的4岁儿童经由电脑抽签方式入读公办学校附设的幼儿园或由公办学校授权代办的幼儿园。若合计提前开始学前班和特殊教育学前班的就读人数,纽约州共有48%的4岁儿童就读公办幼儿园(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2005)。〔29〕

4.佛罗里达州(Florida)和西维吉尼亚州(West Virginia)

佛罗里达州是另外一个实施普及性4岁班幼儿园的州。佛州的志愿性普及幼儿园自2005年秋季才开办,目前约有57%的4岁儿童入读。

西维吉尼亚州的法律规定,在2012~2013学年度必须为所有4岁儿童提供免费学前教育。目前已有35%的4岁儿童入读州办幼儿园,总计共有65%的4岁儿童入读州办幼儿园、提前开始学前班或特殊教育学前班(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2005)。〔30〕

四、地方政府与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

除上述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在儿童保育与教育上提供的服务之外,各地地方政府也在儿童保教方面小规模地提供类似服务。如同州政府一样,地方政府兴办保教园所的经费来源除了普通税收或一般经费外,还可以征收额外的特定税收。特定税收来源共分为三大类:征收土地和房产额外税,征收营业税额外税,征收“罪恶税”。所谓“罪恶税”,指的是烟、酒和赌场税。

以上概述了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为入学之前的儿童提供的保育服务和学习机会。各级政府虽然兴办了许多以学前儿童为对象的保教项目,但仍缺乏一个完整的统一政策。目前各级政府采取的措施、筹措的经费和开办的项目都是拼凑而成的。正因为欠缺一个全国性的政策,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不论在机会获得上还是在品质上均有极大的差异。目前除上述少数几个州外,其他州的非特殊需要学前儿童并没有免费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不过,近年来,美国上至政府官员和民意代表,下至教育界人士和一般民众,均大力支持幼儿园的全面普及。然而,这个理念的达成还面临着一个强大的挑战,那就是经费的来源与筹措。

参考文献:

〔1〕Beatty, B. Preschool education in America: The culture of young children from colonial era to the present.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5

〔2〕Braun, S. J., & Edwards, E. P. History and theor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Belmont, CA: Wad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72

〔3〕De Cos,P.L.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in California. (CRB-01-003). Sacramento, CA: California Research Bureau, California State Library, 2001

〔4〕Wortham, S. C. Childhood 1892-2002. 2nd ed. Olney,MD:Association for Childhoo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2002

〔5〕Olson, L. Starting early. Education Week, 2002, 21(17): 10~16

〔6〕〔9〕〔17〕〔25〕〔26〕〔28〕〔29〕〔30〕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NIEER). (2005). In: The state of preschool: 2005 preschool yearbook. New Brunswick, NJ: Author, 2005

〔7〕〔15〕Kamerman, S. B., & Gatenio, S.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policy context. In: D. Cryer & R. M. Clifford, e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in the USA. Baltimore, MD: Paul Brookes, 2003. 1~30

〔8〕Vail, K. Ready to learn. American School Board Journal, 2003,190(11): 14~18

〔10〕〔12〕〔18〕〔19〕〔20〕〔22〕The White House. Good Start, Grow Smart: A guide to Good Start, Grow Smart and other federal early learning initiatives. Washington, DC: Author, 2005

〔11〕Scrivner, S., & Wolfe, B. Universal Preschool: Much to gain but who will pay (Working paper series). New York, NY: The Foundation for Child Development, 2002

〔13〕Greenberg, M., & Schumacher, R. Financing universal pre-kindergarten: Possibilities and technical issues for states in using funds under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 and 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 block grants.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2003

〔14〕〔16〕〔21〕 The White House. Good Start, Grow Smar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s early childhood initiatives. Washington, DC: Author, 2002

〔23〕〔24〕Mitchell, A. W. The education of all children: The role of the states and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 promoting prekindergarten (Working paper series). New York, NY: The Foundation for Child Development, 2001

〔27〕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NIEER). (2004). Oklahoma gets top rank in preschool report.省略/news/index.php?NewsID=813, 20040804

The Role of American Governments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Amy Lin Tan

(Supervisor of Department of Children Development, California, U.S)

第4篇:学前教育保育范文

(一)基本情况者131人,专任教师中专业合格者71人,保育员4人,其他教职人员99人。

(二)数据分析情况

1、县城区幼儿园国有、集体太少,只占13.5%,私人的太多,占86.5%3、师资队伍与要求差距大。国家规定,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业合格率为80%。我县情况为,专任教师为149人,学历合格的131人,合格率为87.9%,专业合格的71人,合格率只有47.65%,其中,金苗幼儿园3个教师中没有一个专业合格的幼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园条件差

一是所有幼儿园室外活动场所有限,有的甚至没有室外活动场所,只租用了有限的民房。

二是无象样的大型玩具供幼儿玩耍。

三是环境卫生差,安全设施不够,特别是冬季取暖没有空调设备,全部用碳火或电火,安全隐患大。

四是食堂普遍没按营养搭配,购买的点心质量差。

2、师资力量弱

一是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和专业合格率与规定相差太大,学历合格率只达87.9%,专业合格率只达47.65%。

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现实的幼儿需求不太相适应,老套的较多。

三是幼师综合素质不高,琴、棋、书、画、歌舞样样行的少。

3、缺乏科学的办园准入机制。如办园的硬件条件和师资配备没有具体量化标准,班额过大和其他办园条件不达标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还有就是缺乏对办园的监督机制。

4、没有科学的收费标准。如达到什么标准收费多少没具体标准。

二、解决问题建议思考

(一)规范办园行为

1、规范学前教育机构名称,不得对家长有误导作用和与实际不相符的办园行为。

2、严格控制班额,确保教学质量。

3、严格学前教育分支3

机构管理。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的,须分别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才能设立。

4、加大对非法办园的清理力度。对未取得办园许可而擅自办园招生的学前教育机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司法、物价、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撤销,并给予相应处罚。对于被取消的学前教育机构,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社会公布。

(二)规范管理行为

1、进一步完善实施分类评估制度,并把评估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2、实施类别动态管理制度。对学前教育机构类别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年审复评,对质量提高的要进位进类,质量降低的要降位降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定期评估和不定期检查、督导和排位排类。

3、严格实行办园准入制度。学前教育机构要实行幼儿园园长、幼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准入制度,要持证上岗。对不适合岗位要求和不符合任职资格的人员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4、规范收费管理。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要严格按《收费许可证》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

5、加强安全工作。按照健康第一和安全第一的要求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应建立房屋、设施、消防、交通、食品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防止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1、规范兴趣班的管理。在一日活动时间之外举办收费兴趣班,按照规定,本着家长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迫幼儿参加,并向家长公示收费标准。

第5篇:学前教育保育范文

关键词:人才需求;学前教育;调研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的出台,学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为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本调研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中心,涉及省内主要生源地及重庆、广东等地,从而了解到这些省市学前师资需求状况,以使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迎合市场需求,帮助毕业生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教师职业技能、幼儿园工作实际能力和具有从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进一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学前师资的特殊需求。

(一)行业现状

1.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幼儿教师需求量加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教育事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四川省在《四川省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中指出:到2020年,全省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省毛入园率达到75%以上,逐步做到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到2020年,全省将新建、改建、扩建300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要求。其次,随着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实施,早教机构、幼儿园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市场需求非常大,尤其对具有幼儿教师资格的师资还存在巨大缺口,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

2.早教事业蓬勃发展,早教人才需求极大

早期教育是21世纪幼儿教育的大趋势,据最新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显示,中国0—3岁的婴幼儿共计7000万人,其中城市0—3岁的孩子数量为1090万人。“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在最初阶段”、“教育从0岁开始”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0—3岁段幼儿的智能开发,是目前幼教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新增长点。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在全国一些大城市纷纷成立,但一些中等城市及县级市早期教育机构较少甚至没有。以早教机构通行的师幼比例1:5看,所需早教人员的数额庞大,而通晓此年龄段幼儿心理的教师却很少,并且目前还没有专门培养早教人才的大专院校,这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

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社会对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幼儿教育专业市场前景广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备职业意识强、技能高、基础理论知识较系统、知识面较宽等特点,正符合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良好,机遇和挑战并存。为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突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本次调研严格遵守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的要求,通过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各大幼儿园、亲子园、学前教育机构等单位深入沟通和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校学生和专业教师的调查座谈,从而能从宏观上把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学前教育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思路等,提出学前教育专业改革思路和建议。

二、调研对象

四川、重庆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四川省、重庆市及主要学生就业所在城市的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幼儿家长。

三、调研时间

2017年5月—6月

四、调研目标

1.了解以川渝地区为主的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明确本专业对应的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当前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2.了解各地区学前教育专业的的岗位设置情况、学前教育人才现状和需求情况,明确专业对应岗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而改进和完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发展。

五、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调研过程的前期,结合调研内容,组织人员到泸州市各层次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并及时进行汇总分析,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大致情况,同时修正调研思路和方向,为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奠定基础。调研后期,将修正的调查问卷发放到重庆、成都及相关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大面积问卷调查。

2.访谈法。本次调研以毕业生就业单位为导向,各调研分队与各地幼儿园园长、教师、家长及毕业生进行交谈,通过访谈,获得关于上述各地区学前教育形成与发展、学前教育师资现状和人才需求状况等方面的深入材料。

六、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幼儿教师需求量加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规划,到2015年全国幼儿园在园人数要达到3530万人,2020年全国幼儿园在园人数要达到4000万人,并提出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迅速,犹如雨后春笋,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据调查,四川省在园幼儿约142万人,按规定需配备21.3万名幼师,目前全省在职幼师总数不到4.8万人,缺口达16.5万人。重庆市目前有专业幼师1.6万余人,按相关规定幼儿园的师生比应为1∶15,但由于师资缺乏,全市幼儿园师生比为1∶38,幼教缺口达上万人。幼儿教师的市场需求量大,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和就业也迎来了朝阳。各高职院校每年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达到了千人以上,许多院校还有扩张的迹象,甚至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也积极准备申报此专业。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幼教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程度需要提升

以泸州市为例,我市目前共有幼儿教师2436人,其中正式在编教师1120人,聘用教师1316人(保育员不列入统计)。从学历结构来看,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为1441人,占幼儿教师总数的59.1%;拥有高中以下学历的为995人,占幼儿教师总数的40.9%。从职称结构来看,全市具有高级职称的幼儿教师只有7名,占幼儿教师总数的0.13%,而她们其中大多数已走上领导岗位;具有中、初级职称的占幼儿教师总数的41.98%,无职称的占幼儿教师总数的57.89%。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教师占幼儿教师总数的30.24%,41岁以上教师占幼儿教师总数40.21%,这其中46岁以上的教师占到幼儿教师总数的22.87%,可以看出,全市幼儿教师老龄化已经相当严重。相对于其他城市,泸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适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集中反映了幼儿教师学历程度低、职称水平低以及老龄化倾向的现实问题。成都重庆等大城市在教师学历要求上偏高,但是在职称和老龄化倾向上也反映出同样的问题。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幼儿园都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从中职转向高职,更多大城市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前专业毕业生,这给我们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的继续教育都提出了新的发展需要。追求高学历,年轻化,有学习和科研的能力,这是社会对以往“带小孩”的幼教老师的新需求,体现在我们高职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上,就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塑造有发展可能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三)幼儿教师资格证仍然是学生就业和单位用人的硬件要求

在调研过程中,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在用人机制上均只招收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而未获取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始终处在无法转正的试用工身份。这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输出是极大的障碍,严重打击毕业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在校生的学习热情。我省即将开始实行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全国统考,2016级毕业生将通过统考获取教师资格证。而据相关试点统考调研结果显示,部分省市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时能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比例仅有10%左右。这便给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作好与教师资格证内容相匹配的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的资格考试过关率,以保证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最终也会影响到学校的长远发展。

(四)早教事业方兴未艾,早期教育人才稀缺

早期教育迅猛发展,早教市场前景广阔,社会对早教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有益的补充和推进作用,给学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拓宽了可能性,一些不适合幼儿园工作性质的毕业生,在早教也能获得很好的发展。然而现阶段高校并没有系统化培养早教人才的课程结构和专业教师团队,毕业生的早教知识和技能仅以少量形式存在于零散的课程章节或者讲座当中,只能依靠在校获得的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适应早教市场的全新挑战,进而使早教市场缺乏合格的师资,出现新老教师的断层对接,影响早教的健康有序发展。

七、建议

(一)调整课程结构,将继续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高学历是幼儿园等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走向,也是社会对幼儿园教师需求提升的表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能够满足中小城市及农村幼儿园的师资配置,但是毕业生需要更高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就业可能性,专升本的继续教育计划应该适时结合进大专三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让毕业生具备继续深造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也从素质上培养更加符合幼儿园和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幼儿教师。

(二)课程设置与教师资格证考试匹配

四川省已经开始进行教师资格证的全国统考。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做好相关准备来应对这一巨大的挑战。在课程设置上,应将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和考试科目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匹配和调整部分课时,让课程设置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匹配。一方面,增加课程体系中教师资格证的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在既开设的课程中融入教师资格证的相关知识,巩固和加深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让教师资格证考试不仅作为考核项目,也能成为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利器,真正发挥双刃剑的作用。

(三)设置专门的早教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早教人才

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积极联系早教单位进行院-园合作,师资共融,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高校早教课程。灵活开展讲座、学期课程、校外实训课程等形式,让早教从单一、零散的理论讲授变成多元复合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培养出真正适合早教单位、符合社会需求的早教人才。

第6篇:学前教育保育范文

 

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学院领导与招就处的关心指导下,主动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圆满完成了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一、2015届毕业生基本情况及就业基本情况

 

我系2015届学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共计749人,其中女生738人,男生11人,签订就业协议人数为728人。专升本录取45人,西部计划1人,自主创业1人。部分学生参加陕西各地招教考试、特岗教师招录,共有14人通过招教考试,24人通过特岗教师考试。

 

总体来说,我系2015届毕业生就业整体较为顺利。在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当中,流向最多的就业单位类型依次是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儿童教育机构、升学提升学历等。2015届毕业生中,签订公办幼儿园的毕业生人数为87人,民办幼儿园325人。

 

从学生的就业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地区在关中地区,共有351人在西安、咸阳、宝鸡等关中城市,占毕业生的46.9%。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倾向性较为明显,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在西安等大中城市就业。

 

二、就业工作推进的举措

 

(一)实施多种证书制度,努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我系制定了《关于实施多种证书制度的规定》。多种证书是指学生在毕业前应该取得的证书。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本证书,包括国家普通话、教师资格证、大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第二类是基本技能证书,包括“三笔字”、美术作品、手工与玩教具制作、舞蹈能力、钢琴等级等;第三类是基本职业资格证书,包括蒙氏、少儿英语、营养师、保育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

 

(二)积极完善就业服务与指导体系

 

1.依托终南教育论坛这一平台,主动邀请幼儿园一线教师主讲,分阶段举办涵盖行业认知、就业面试技巧、工作经验交流等相关主题讲座活动。同时,依托校外实践基地,顺利开展下园见习与教育实习活动。

 

2.重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通过指导课对就业形势、方针、政策与制度进行解读,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并对就业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我系近年十分重视对就业指导课授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选派参加全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TTT培训课程,提升任课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理论与教学水平。

 

3.加强就业信息一体化建设。一方面,利用宣传栏与系级网站及时汇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各类公开考试公告等;另一方面,通过使用QQ群,微信群等网络载体,在学生中进一步扩大就业信息宣传力度,做到就业信息的及时与更新。

 

(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近年来,我系依托已建的基地园,积极举办学前教育专业专场招聘会,每年为毕业生举办大型学前类专场招聘会与单场宣讲招聘活动,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平台。在2014年至2015年的招聘活动中,我系依托校外实践基地,邀请西安市内外的优秀公办、民办幼儿园前来选聘毕业生。学前类专场招聘活动不仅为我系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实现实践就业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三、就业工作仍需改进的方面

 

从2015届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情况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基本良好,具有专业对口率高、区域分布明显等特征。但目前我系的就业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意识仍需提高。近年来,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用人单位需求量较为充足,特别是新建幼儿园需要大量师资,毕业生整体就业压力较小。但由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意识上仍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在初次就业后更换单位或跳槽的频率较高,不利于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就业单位质量层次一般,就业意向单一化倾向严重。毕业生签订用人单位整体质量一般,就业去向主要还是以地方性的民办幼儿园为主,与高层次幼儿园签订协议的人数只占到全系人数的15%左右。

 

(三)学生就业区域过于集中,缺少服务社会基层和农村地区的思想意识。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和关中地区。

 

(四)学生创业意识有待提高。2015年的毕业生中只有1名学生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绝大部分学生的求职意向主要为直接就业,学生整体在创业意识方面仍有待加强。

第7篇:学前教育保育范文

1、学前教育不包括小学,学前教育主要针对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学前教育是就业率排名最高的专业之一。

2、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也不可小觑。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为家长和幼师,应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学前教育保育范文

[关键词]绿色学校 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174-01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问题近年来频繁发生。为此,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就需要依托各级环保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环境与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对我国公民进行环境教育,尤其要对青少年开展环境道德教育。而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将对于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学校环保教育的主要做法

(一)完善机构制度,规范行为管理

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和条件组建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全面的负责环境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制定相关的环保行为规范和工作计划。制订学生环保行为规范、节约制度等规章,这些规章的制定要遵循易实施,可操作的原则,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使环境教育工作有章可循。

(二)开发校本课程,创新环保教育新模式

在推进环保教育中,重视结合各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积极发展有特色的环境教育。探索出学校环境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新模式——一种体验式主题的环境教育,从而使环境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自主体验探究过程中提高环保素养。同时,强调环境教育活动要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如先组织老师筛选出各学科各年级环境教育知识点,开发环境教育知识渗透各学科的教学体系,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自然渗透环境教育内容,使课程“绿色化”,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理解环保,自觉参与环保行动。

(三)举办各色环保活动及比赛,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把环境教育演化成各种异彩纷呈的活动,既能为教师和学生施展自身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也加强了环境教育。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活动:各种专题讲座、上街宣传、夏令营、采访调查、知识竞赛、办手抄报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保护环境、探索科学的兴趣,还在“植树节”“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里,组织各种不同的集会或大型活动,营造绿色氛围,强化环保意识。

二、创建学校环保教育体系的意义

(一)创建环保教育体系的理论价值

1.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环境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要全力推进环境教育,其别强调学生具备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及批判与反思能力,在参与环保中增加交流与理解,形成正确的环保价值观,并可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增强积极参与有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决策与行动的意识。把环境教育作为参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行动,对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和人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环境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因此,把实施环境教育作为以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进行资源整合,创新课程,开发多种渠道,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年轻一代的重要工作。环保教育实现了通过环境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塑人类的自然价值观、经济发展观和总体世界观的目标来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思想,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使现代教育体系更完善。环境教育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元素,使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促使整个社会向高效、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强化学科整体建设。环保课程特色形成,有力地促进了课程改革中的学科整体发展,使各科课程设计更深化,更联系实际而贴近生活。环保教育学科的崛起,使许多学科教学更加符合自然要求,有利于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来组织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师生积极性和互动性。同样,形式各异的综合实践活动更是把环境教育推向了。各学校不仅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平台,而且教师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环境科技教育的信息后,自觉地整合到不同学科中去,既为环境教育扩展了更大的空间,也提升了学科整体发展。

(二)创建环保教育体系现实意义

第9篇:学前教育保育范文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教育工作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撑点,把学前教育工作当作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立足镇情,不断规范办园秩序,积极开展园所达标等一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浓厚氛围,使学前教育工作开展的既扎扎实实又卓有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努力形成学前教育建设工作合力。3月16日全县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结束以后,xx镇政府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亲自抓学前教育工作,多次召开学前教育专题会、调研会、动员会及园所建设现场会,分析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形势,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结合本镇实际,明确了以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学校办园和村级联合办园为主体、以个体办园为补充的办园体制,积极推进幼儿园达标活动。同时,立足本镇实际,就影响我镇学前教育工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认真研读《xx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方案和措施,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营造了齐心协力抓幼教的良好氛围。

四是努力改善园所内部设施条件。先后投资6万多元,对中心幼儿园各种玩具配备达200余件;为节约资金,在室内外环境布置方面,倡导各幼儿园发动教职工自己动手,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来;在玩教具配备方面,要求尽量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材料、废旧物品进行收集、自制,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镇幼儿教师自制教玩具达6000多件,为发展幼儿教育做出了贡献。

五是不断提升整体办园质量。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骨干幼儿教师分别去泰安、南京、兰山、罗庄参加业务学习和现场观摩。每年暑假,我们都要组织幼儿教师到临沂参加培训,加强对幼师的业务培训。不断加强业务指导。积极开展教学观摩、优质课评比、教学基本功比赛、绘画、小歌手比赛等教研教改活动。强化安全管理。制定了《幼儿园安全工作检查评分细则》,与各幼儿园签订《幼儿园安全工作责任书》。同时坚持每学期组织开展安全工作专项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督促限期整改。保证了广大幼儿能够安全上学,做到了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各位领导,我镇学前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的工作与上级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理顺关系,加强管理,不断强化工作措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基层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为xx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