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三化学技巧范文

高三化学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三化学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三化学技巧

第1篇:高三化学技巧范文

学生们复习时存在的问题有很多种,比如上课不会听讲、不会做课堂笔记、课下不会做复习、作业拖的时间过长,当前阶段还模糊自己的问题,盲目做题等等,尤其是高三学生的问题在高考考前的这段时间暴露的更加明显,在最后的的这一段的时间,高三学生只有把这些问题及时解决掉,才能为高考扫清障碍,顺利的升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高三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体现如下:

1、“高原现象”又称“瓶颈效应”。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很多同学都说,遭遇了学习瓶颈。

2、“舌尖现象”。高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也可能看见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

3、“克拉克现象”。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秀,考前准备充分,对某些考试内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到了考场,特别是到了高考这样的重要时刻,却发挥失常,往往表现为紧张、慌乱,甚至记忆骤退,脑海里似乎一片空白。此即为“克拉克现象”。

4、“心理饱和现象”。进入高三,大多数学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大学。为了这一目标,不再参与其他活动,只是重复地进行着大量的练习,由于活动单一,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疲惫、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心理饱和现象”。

5、“阴影缠绕现象”对结果成败的过份关注,结果却让人失望。无论是平时的小考还是大考,过度的关注成绩,如果考不好了自信心受搓,长期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这种现象暂且称之为“阴影缠绕现象”。

二、高三三轮复习方法及策略

以上高三学生存在的问题很普遍,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是否或多或少存在这类问题?

有的同学因为在高一、高二落下的知识很多,进入高三尤其是最近的几次综合考试,对自己的成绩十分不满意,非常着急,但是又不知道如何高效的找出以前知识上的漏洞,只好每天都要做大量的题来查找漏洞,每天都要做到12点之后,可是效果并不好,而且在考试时经常出现“答案就在嘴边但就是写不出来”这种情况,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相应的回报,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打算放弃学习了。

进入新高三总复习之后,可以预见学生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少了,绝大多数学校或同学给自己悬上了“高考倒计时。”但大多数同学们在这个阶段普遍感到比较茫然,无从下手。新高三马上要进入第一轮复习了,所以我们也应该利用好这一年的时间,有针对性的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为自己赢得迈向成功起点的机会。

下面说一下常规的备考阶段和学习目标,以及当前我们务必要做的几件事:

高三三轮复习按时间大致分为:

第2篇:高三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化学 习题教学 创新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56

进入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如何搞好化学教学中的习题教学,是搞好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的关键之一。在进行校本研究活动中,我对高三化学总复习中的习题教学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得到了一点体会。并上了一节“校本教研”习题课。现就如何提高高三化学总复习中的习题教学谈一下我的个人体会和做法,与同行探讨。

高考的目的是为高校选拔有发展前途的新生,但同时必须考虑有利于促进中学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是统帅高考化学命题的主导思想。从近几年化学科高考试卷来看,试卷的整体结构,已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和相对稳定,考查的化学知识范围、题型结构、知识结构、难易程度和学科能力层次要求都处于国家考试中心颁布的《化学科考试说明》规定的比例。I卷与II卷分工明确,前者以考查化学基础知识为主,但也组织了一定能力的考查,后者以能力考查为主,但注意了能力与化学基础知识的结合。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效益精心编题

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又是教学的倡导者,在复习每一章节前,教师就应做到心中有数,本章节在教学中的地位怎样?是通过哪一种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要达到何种的教学目的。教师则应依据所对应的教学目标来设一定的化学习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上氨气的喷泉实验时,我就设计了以下习提纲让学生思考:

1.喷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物理学规律,何时能产生喷泉?

3.以下情况能否产生喷泉?(液体为大烧杯中液体,气体为圆底烧瓶中的气体)

A、水与氯化氢 B、NaOH溶液与CO2 C、液溴与乙烯

4.如果去掉胶头滴管,如何能使喷泉喷起来?

课前教师根据所提出的问题预先准备好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课堂上要求学生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自行设计并动手实验。有了问题,再辅助以必要的实验,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讨论也异常激烈。这样不但将复习内容与课本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喷泉实验的原理,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能力和对实验的动手能力,将学生思维层次引向纵深。第二个问题的设置与物理学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以致用的学习原则,融入了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课堂上学生还针对本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数据测量与计算得出了产生喷泉的相关数据。因此,这种围绕教学目的设计的习题教学,既较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复习效果,又开阔了学生视野。

二、明确目的精心练题

教师选题,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拿出几个题目甚至是别人已组建好的一整套化学试卷来给学生一做了事,必须要明确每一个题目的功效所在。也就是说,教师在组卷之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目考查了学生哪些知识点,依据《化学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明确每一道题目考查了学生的哪些能力与思想品质,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应注意哪些学习方法等。例如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是依次序进行的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设计了以下两道题目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1.在含1mol的Fe3+、Cu2+的溶液中加入a mol的锌,当a取值不同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有哪些?是否有固体剩余?剩余的固体是什么?

2.在含1molFeBr2溶液中通入a mol的Cl2当a的取值不同时,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通过讨论以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两道题目的相同点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氧化-还原反应是“依次序进行的”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不同点是第一题是不同氧化剂中加入同一种还原剂,当量不同时反应不同;第二题是不同还剂中加入同一氧化剂,量不同反应不同。因此两道题目的思维能力相同,考查知识点相同。要能正确的得出结论,学生还应掌握中学化学中常见氧化剂氧化性强弱、还原剂还原性强弱等记忆能力的考查,并且还要掌握氧化剂氧化性强弱、还原剂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规律,同时还应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技巧等相关知识体系。当学生明白以上两道题目的思维能力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归纳出中学范围内中所有量不同反应不同的所有化学反应,将它们分类整理并及时的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相关能力进行全面的梳理。

三、侧重鼓励高效讲题

每一班级里,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就会在学习能力上产生好、中、差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充分了解每一道题目哪些学生会做,哪些学生不会做。具体的每一个题目是针对哪些层次的学生进行考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习题讲评时有针对具体的学生进行习题教学,采取或详讲、或略讲、或个别辅导等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做到具体的、分层次的、依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习题教学。之所谓教学的好与坏在课外而不在课内。切不可每一道题目都面面具到,教师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却昏昏欲睡。这样不但浪费了高三化学总复习中的有效时间,而且是收效甚微。

四、善于联想总结归纳

第3篇:高三化学技巧范文

“理科综合”考试的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化学、生物、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科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综合”不搞学科知识的“拼盘”,而是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利于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根据理科综合的命题思想来研究化学的命题思想及复习方法。

一.命题思想:稳中求变抓主干

试题将有以下特点:

1.重点考查内容,既主干知识。

2.重视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的考查。

3.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二.根据命题思想及试题特点谈一谈复习方法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以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本文由收集整理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使学生做到:总复习全面抓,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我们在多年的高三化学复习中,想方设法地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和教学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举几个具体的问题,特别是在搞好高三化学总复习中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和同行们一同商讨。

1.时刻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正确处理好“纲”与“本”的关系

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期间,教师应对照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的内容和课本的重点知识,正确处理好《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即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抓住本学科的教学(复习)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解

转贴于

决本学科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试题特点是:多、全、小、精、活,考能力、考技巧、题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考查活用知识的能力方面的试题比重逐年增大。命题趋势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快。要求学生答好高考题的标准是:常见的题要会做,不常见的题也要会做,从来没见过的题也得会做。这就要求在总复习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针对以上谈到的教学特点,试题特点,命题趋势,答题标准,在狠抓“双基”上下功夫,搞清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点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解决疑难问题。

3.引导学生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

第4篇:高三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高三化学 有效课堂 有效教学 有效学习 卷入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倡导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学生的学,特点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一、精研考试说明,确保高效复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高三化学复习课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考试说明》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拓宽、查漏补缺,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以应对高考。这个阶段的复习,一定要使学生能清楚、透彻地理解和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每个必考知识点,以及对它们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达到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还要使学生能从内在联系上把握所学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使学生思想认识和体悟水平得到提高,达到知识、能力、体悟三统一。因此,教师应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认真钻研《考试说明》,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复习教学目标,加强针对性,避免随意性,实现高效复习。

二、转变教师角色,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实践与思考

第5篇:高三化学技巧范文

第一轮复习时间: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教学内容:以高中化学课本为本,结合近五年高考试题的剖析,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中对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求,尽量按课本的章节进行系统地单元过关教学。详细进度安排见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夯实基础,滚动提高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并通过知识的回顾、整理、应用、拓宽与辐射向其它学科进行渗透,这一轮复习着重于完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即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要加强变知识点复习为考点复习的研究,高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不少于100个,教师觉得要复习的都复习到了,而学生做起题来却往往“常规、常见、常讲、常练、甚至常考的知识点仍然常错”。而化学考试热点只有近30个,其中有近二十个考点重现率特别高,而综合考试中,化学试题的量比较小,所考的必然侧重于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应该研究:根据考点来组织化学高考总复习,可以缩短复习周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复习中要舍得在难点、重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功夫。为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对一般性考点也不容忽视,可采取一般性的考点则通过练习的形式再现。复习中穿插一些小的专题进行专题训练,小专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知识点及对应目标;例题;知识规律、方法、技巧小结;目标检测题。进行专题训练时要针对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主要以知识点和以解题方法为线索,注重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发展能力。

二、复习策略:立足课本形成网络强化落实

1、正确处理“纲”与“本”关系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现行课本是依据大纲编写出来的教科书。因此,引导学生搞清纲与本的关系,对搞好高三总复习尤为重要。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力求抓住四点:①知识点;②考试点;⑧能力点;④实际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环保知识的实际)。不让学生做死题,少走弯路 以求实效。根据多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观察,化学命题的思路是守纲不守本。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而能力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要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要善于抓重点、抓规律,抓知识的归纳小结,抓知识点和考点的联系,不让学生死记硬背。

2、切实解决复习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知识点、高考试题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观察,目前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做演示实验),学生看。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也清楚。但是前面听,后面忘;容易听,容易忘。试题特点是:多、全、小、精、活,考能力、考技巧、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题比重逐年增大。命题趋势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快。要求学生答好高考题的标准是:常见的题要会做,不常见的题也要会做,从来没见过的题也得会做。这就要求在总复习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狠抓双基上下功夫,搞清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点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解决疑难问题。另外,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糟。为此,在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是:认真听讲、反复联想、熟能生巧、 能力渐长。二是概念多,理论多,实验杂,计算难,题型活。在教学、复习中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理解、注意联想,重视实验,讲究巧练,培养能力,善于记忆,前后对比,摸索规律,经常回忆,不易忘记。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一一对应,学生目标明确,进步即可明显。

3、认真把住复习中的“六环节”

“六环节”指:阅读、提问、讨论、精讲、精练、点评。

(1)阅读

在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认真阅读教材是听好一节课的基础。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适应当今高考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无论是在平时上课中还是在高考总复习中,教师都应坚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而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在阅读教材时,重点引导学生对章节知识、单元知识及综合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哪些知识是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解决的,还有哪些知识自己理解上还有困难,主要通过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才能解决,以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前通过导学案来完成。

(2)提问

不管是在高三复习的哪一个阶段,教师都要根据考纲、考点、知识点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加上学生在第一环节阅读教材时积累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分期分批解决。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做到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生每次接触的问题越少,印象越深,记得就越清楚。时间长了,好多重点问题就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掌握。

(3)讨论

在前两环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思考题中存在的疑点、难点进行讨论。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搞清自己的遗留问题,加深印象,从而使每个思考题涉及的同一类问题都能搞清楚,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抓住分析讨论这一环节,学生就会获得牢固的知识。

(4)精讲

由于总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教师无论是在讲复习课,还是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做到有目标地精讲。学生一看就明白的问题,教师不宜在课堂上讲来讲去,而是要给学生讲方法、讲原理、讲技巧、讲关键、讲思路、讲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功效。

(5)精练

无论是单元复习,还是综合练习,模拟测试,教师都要精心选编适量的不同类型练习题进行精练。切忌搞“题海战术”,习题离课本的距离太远。所选习题必须是不离开课本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在复习中发现,有的学生练了大量的综合题,但一遇到课本上习题和问题还是照样出现错误,因此,高考也考不好。练习要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复习内容,采取不同的练习方式,练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理解,熟练掌握,准确无误,标准规范,即达到精练的目的。

高三化学复习中“练”的策略:正确认识高三复习中的“练”,必须跳出题海,严格遵循练的原则:适时,适量,精干,灵活,练有所得。而练的总体目标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切实注意练的方法和效果,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常见做法是:基础知识系统练,难点知识分解练, 热点知识专题练,错题过关二次练,提高能力综合练。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后加以完成。

(6)点评

学生经过分章、分块、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的复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但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还得重点抓好点评。点评应重点做好以下一些问题的处理与训练:抽查学生的双基知识是否搞扎实:考点、知识点涉及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是否搞清楚:学生对试题是否具备有变型、互换、转化、重组、自编、改编、延伸的能力;学生对试题是否具有巧解、妙解、灵活多样的思维方法。复习中,针对以上需要点评的问题,结合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给学生介绍规律性的知识以及巧解、妙解、快速解题的方法,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两三道题所涉及的内容、知识点、规律,结合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就分析、讲解一节课。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边点边评,随点随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使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三、备课组工作:科学管理团结协作和谐发展

1、扎实推进“一课一研”、“集体备课”

备课组的全体成员要深刻领会郭校长开学报告中所做的指示,全面推进“实施和谐教育,构建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要坚定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信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坚持“集体备课”,每一节课要确定主讲人,每位老师要根据主讲人的教学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再共同讨论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和教学策略。要做到人人发言,取百家之长。

为了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备课组在确保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大力倡导组内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以达到“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努力提升组员的教学科研水平。

2、精编资料

组题的来源:往届资料 高考真题 各地模拟资料扫描改编原创 网络下载

组题的要求:精选多组、精编细选、习题组编不能粘粘贴贴,不能照抄和照搬,务必进行深加工,提高习题的针对性,确保习题的质量,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实现资源共享

第6篇:高三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 高三化学复习课 基础知识 典型例题 多媒体 高考试题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个体差异悬殊,大多数学生初中化学基础不是很牢固,上了高中要花一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补缺补漏,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参与整个教学的思维过程很有必要。尤其在高三总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对于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以下我就如何在高三总复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谈谈做法。

一、重视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

高考化学试题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所以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复习。化学课程中有许多知识点容易在平时复习时被忽视,如物质中元素及官能团的测量方法、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纸上层析原理、一些特殊物质的性质等,我们要按照知识板块对化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梳理,夯实双基,加强知识点的整理,编织成结构良好的网络,消灭知识盲点。高考化学特别重视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复习要做到全面细致,精心复习全部知识点,这是复习基础知识的最基本的要求和方法。复习时要把握中低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要求,不选偏题怪题,不脱离学生学习状况,为后面的复习打好基础,课堂上要关注、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课下要有计划地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辅导抓好落实,复习时要增强课本使用意识,以课本为复习过程的支撑点,使课本分散繁杂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练习质量,要选择一些中档题、精当题,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选题,挖掘学生思维深处的错因,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时间,课堂上多解决问题,提高一轮复习的质量。

二、分析典型例题,加强能力训练。

高考试题不仅具有典型性,更具有原创性,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下,如何调用既有的知识,迅速准确切入问题的关键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知识点进行提问、归纳,选择典型例题加以分析,加强学生能力训练。通过典型例题的合理归纳,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解题技巧,由生生到师生的互相促进、思维互相激发的境界,关注师生对话、师生追问、生生对话,提升学生思考能力。高三复习课如果一味展示教师的讲授功底和解题技巧,占据了课堂的大量时间,如今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较多,要通过有限的题目数量达到考查考生对某一个学科真实学习情况的目的,增大知识的覆盖面,例如选择题的题干或选项文字阅读量增加、所涉及的知识点增多,那么考生在平时就必须养成仔细阅题的习惯,防止因粗心大意导致答题错误,只有做到仔细阅读,才能在较短时间里进入有效解题的状态,要做到答题时细心、克服粗心,就必须从平时的练习做起,教育学生用坚强的毅力和优良的心理素质培养仔细阅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学生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培养素质统一起来,复习课取得高效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学生,要实现高效课堂,多媒体的优化使用是基本保证。利用教室现有多媒体,充分暴露学生问题成因和展示学生优秀成果,是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手段。整合典型错例和优秀案例,再编辑成PPT讲稿,在课堂上进行集中点评和展示,鲜活的学生资源得到有效放大,其效果不言而喻,尤其是对学生的纠错、提醒、榜样示范的作用很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利用视频展台,让学生进行现场生成的展示,根据不同教学要求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交互使用,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需求,重组教学课件。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而定,选择合适的媒体,以最佳效果为原则,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表现手段,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这样才真正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精髓,设计制作适合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课件,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四、研究高考化学试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7篇:高三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预备铃后10分钟;合作学习;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知识点零散、繁多,而且学生对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往往不能较好地将选修模块中的深层次内容与必修模块中的基础内容衔接整合,导致知识的存储始终处于零星状态,难以形成知识网络,使得“一学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成为常态。

而高三化学总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散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第二是促使学生形成学科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在时间紧迫的高三化学复习当中,每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更有学生由于成绩落后而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出于对学生能力的担忧而不敢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反而会不自觉地只注意系统的书面知识,采用“满堂灌,拼时间,多练习”的方式来进行复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学科知识片段以及一定水平的自主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只需要教师创造足够的机会,充分{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学会主动地把知识进行关联和整合,能力素养也会慢慢地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使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的高三化学复习也能实现新课标中关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

在上述想法的指引下,在过去两年高三复习里面,笔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就是以学科结构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利用预备铃后10分钟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 学科结构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是指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是指知识的整体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而非孤立的事实本身和零碎的知识结论”。他认为任何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观念、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这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这种基本结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因为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他就可以独立并深入地面对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笔者认为高三化学总复习先让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是预备铃后10分钟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 建构主义与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即学习者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学习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合作学习要求日常的学习时间里,小组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积极主动地通过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因此合作学习的一些形式及方法的设计要能够保证组员之间进行真正充分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成员自己的先前经验、对知识的理解,都成为一种资源供大家分享和学习。在预备铃后10分钟的教学当中,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学生主动、积极、互助地共同参与到学习当中,有助于知识意义建构的高效实现。

三、预备铃后10分钟复习策略新探

带着对预备铃后10分钟怎么用的各种设想,笔者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高三化学总复习中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这个原则进行了尝试,从这两年的各次模拟考试和高考成绩来看,在年级13个理科班中,笔者所带的两个班基本上能够稳定在前几名。笔者分析总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和实施的反馈,最终确定下来完整的实施策略。下面把预备铃后10分钟复习策略简单概括成“五步曲”:

第一步:学情分析(前期准备,8月份第一个星期)

我们都很清楚要上好一节课,都离不开准确到位的学情分析,只有对学生学习情况充分地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以2015年所带的高三(11)、(12)班为例,这是接手的两个全新的班级。初步了解到11班成绩在年级上基本都是倒数的,而12班属于中等偏下的班,但这只是一个整体大概的了解,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学生有关化学学习的具体情况,笔者在两个班94名学生当中展开了问卷调查。下面列出调查的一个问题。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以前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情况,学生的化学基础情况、化学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学科知识点掌握情况等等,为以后整个预备铃后10分钟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二步:组成学习小组(前期准备,8月份第一个星期)

根据上面的学情分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采用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当今各国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其有用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不仅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对于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氛围,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对充分利用教学中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其实效是令世人瞩目的。 合作学习小组采用4人为一组,一名组长和三名学生的组成形式。在这里,笔者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情况,把一个班所有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的学生,然后让学生在每个层次各一人,不分男女,自由组合,然后笔者在尊重学生的意愿为前提进行调整,最后组成异质小组。具体的合作学习小组的运行机理,笔者用下面的关系图(图1)来加以说明:

第三步:基础知识梳理整合(一轮复习开始,持续两个月)

高中化学可划分为如下五大模块:基本概念 、 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与计算。一般情况,多数教师是机械地按课本章节顺序或知识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浅层次的重复,没有真正把握新课标的要求,没有对课本和复习资料进行有机地整合,过分地依靠复习资料,不注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的,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这样的复习的模式往往会出现复习了后面的内容,很快又把前面的内容忘记了的情况。在此,笔者认为在整个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要把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整合,一定要做到主动和反复。主动指的是要走到教师复习之前,先自己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反复指的是要把复习过的内容进行再复习从而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为了做到以上两点,笔者以小组抽签的形式把具体的基础知识点分派到每个学习小组身上,然后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把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并汇总在PPT上,并于预备铃后10分钟以汇报的形式给同学们进行复习讲解。下面我们以有机反应类型知识点归纳为例:

在预备铃后10分钟内,先由学习小组成员对以上内容在全班同学面前呈现并进行讲解,有时候可能表达不是太好,不过没关系,笔者会从旁引导、及时纠正并给予肯定,然后全班同学把该小组的总结进行集体朗诵和记忆,这样以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最后,当基本知识点都复习完之后,P者再把学生整理的内容全部整合到PPT中,用于每节课预备铃后10分钟集体朗诵或者抽查等形式进行再复习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整个过程从高三化学复习开始持续两个月,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大大地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本来看似重复单调、枯燥无味的高三化学复习增添了不少乐趣。

第四步:化学方程式有意义化记忆(紧跟第三步结束之后,持续两个月)

经过上一步,学生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要想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运用到具体的问题当中。面对高中化学如此多而乱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普遍反映记不住,很容易出错,或者记住了很快就忘记了。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很多针对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策略,实践起来也有不错的效果。然而,笔者认为,不管怎样的方法,都只是帮助学生在一定时间容易记住,但是要真正做到把方程式烂熟于心还是要通过把化学方程式通过关联以达到有意义化记忆,并且要不断地回顾重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基础知识的梳理整合完毕之后,笔者在预备铃后10分钟做出了调整,具体的流程分两步:

一是从“面”出发。把课本出现的化学方程式按出现的顺序整理到PPT中,让学生在预备铃后5分钟内进行默写,每次默写10个化学方程式左右。剩下5分钟,让学习小组把他们提前准备好的,觉得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或者多个方程式,通过联系生活、联系课本甚至是可以联系亲身经历来进行有意义化讲解。如下图2所示,某小组在默写完上面方程式之后,通过结合课本具体的实验装置、现象、注意事项等与该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内容来进行关联,在讲到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时候,通过简单介绍了钢铁淬火的过程,然后提出“钢铁淬火之后,表面形成的黑色氧化膜是否是四氧化三铁?”,问题抛出之后,引起同学们一番激烈讨论,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学生把化学方程式给记住了,还能形成这样一种关联的思维,每当看到化学方程式,都会自觉地进行一番思维的发散,让化学方程式的默写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反而变得充实有趣。

二是从“点”出发。经过第一步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住了课本上比较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也具备了一定的关联能力。紧接着笔者进行了一个提升,改成以某种元素出发,以网络状呈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如下图3所示,金属铁与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通过这样的做法,学生可以把同一种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关的方程式进行网络化关联,让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更加的准确和全面。

第五步:小组合作,习题讲解(第四步结束到高考前一个月)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习题讲解其实很常见,但在笔者看来,更多的教师只是停留在表面,纯粹只是让学生讲题而讲题,并没有事先为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而让学生做充分的准备,导致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做到有针对性地讲题,更不可能把题目讲通讲精。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一个班级50多人中,最后真正能够从这样的习题课中取得进步的学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学生是在所谓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度过宝贵的40分钟。而笔者不同于他人的做法的一点在于充分利用好预备铃后10分钟,为学生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储备。这是习题讲解活动的坚实基础。

在习题讲解环节,笔者同样进行两个阶段的安排:

第一阶段:教师指导,分模块讲题。首先,笔者按模块先后顺序,给学习小组指定某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自己做过的或者没有做过的题目当中挑选一道或者两道题目备选,当把题目准备好之后,小组成员会在笔者面前先陈述选题的理由并简单口述一下讲解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笔者会适当地给予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和方法性错误。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由于过分紧张,导致一些自己准备好的内容无法顺利呈现给同学们,在这个时候,笔者会通过针对学生的问题,适当地抛出几个引导性的小问题,让学生重新找到题目讲解的方向,同时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

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活动,笔者在内容安排上,先由较容易讲解的选择题开始,等学生基本适应了,再进入到难度较大的填空题讲解。 在本阶段,笔者只要求学生能够针对某一道题目做到能够把题目讲明白就足够了,这样让学生慢慢掌握讲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不会给学生强加太大的压力。

第二阶段:根据组内实际情况,重点突破。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讲解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能够初步根据题目提炼出考查知识点和方向。进入到第二阶段,为了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切实解决每个小组的实际问题,笔者让小组成员根据平时练习、考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选取对应的题目,进行重点突破。在这个阶段,学生除了要把所选题目讲明白,笔者还鼓励学生可以针对题目的考点做出一些必要的延伸和总结,以此作为一个更大的提升机会。

从整个小组合作讲题实践情况来看,起初部分学生可能由于时覆还怀浞只蛘吖分紧张连选择题也讲得不清不楚,但是经过笔者耐心指导讲题要点之后,情况明显得到很大改善。最后两个阶段训练下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独立地把题目清晰完整地讲解下来。下面展示两个案例来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案例1

这是一道有关硫酸亚铁晶体制备的题目,上图为某小组成员讲稿,学生在处理这道题的时候,把整个过程的每一步的设计的原理和意图都进行了分析,真正做到把题目做透了。 同时,该学生不止把设问解决了,还针对本题设计到的结晶问题进行了延伸并进行了归纳总结。 笔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该生已经走出来就题讲题的困境,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来完成一道题目,实属难能可贵!

案例2

这道题目所呈现的是一种学生完全陌生的元素化合物,该学习小组把对该题型的分析过程和注意的地方都进行了详细说明,把一道本来看似很难的题目用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给解决了。同时能够参照该题的考点,进行考点的类比延伸,并给出相对应的类似考点的练习。笔者认为该生在一道题的讲解已经可以做到尝试从教师的高度来理解一道题目。

四、教学效果分析

1.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地把握预备铃后10分钟的复习策略的实施效果,笔者于第一学期末再次用调查问卷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高三(11)班和高三(12)班合共94位同学。发放问卷94份,收回94份有效问卷。下面将两次问卷调查的相同问题进行对比。

从以上成绩对比可以看出,学生在进行了预备铃后10分钟的“五步曲”复习之后,两个班的成绩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中11班由于基础得到很好的加强,因此成绩进步体现得更加明显,而12班成绩则是稳重有进。

通过两次调查问卷的分析对比以及高二高三成绩的比较可以证明,预备铃后10分钟的“五步曲”复习实践探究对于学生的合作意识、认知、表达、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逐渐摆脱往日以“题海战术”为主的学习方法,减轻了记忆负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会了反思和整合知识的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反思及展望

笔者对本次实践探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期间不断地进行复习策略的完善和总结。学生成绩证明该复习策略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确实能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笔者理论水平、研究时间、教学实践等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够全面。笔者所在学校的生源于全市为中等偏上,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科基础较一般学校可能会好一点,同时研究对象也仅仅是年级的两个班级,因此得出的相关结论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要进行策略推广,还需要进行研究样本的扩大才可以。

2. 本探究采用4人异质化分组,但学生层次有时候区分并不明显。在异质组中好、中、差学生的个体能力有时差异较大,易造成沟通和合作上的困难,容易导致合作学习开展受阻,同时学生之间复杂的感情因素也有可能影响小组合作的开展效果。因此,在进行异质化分组的时候,还需要增加组内的情况调查,了解组内的成员是否存在矛盾、彼此间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差异,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及时调配,务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展现自己的机会。

3. 预备铃后10分钟时间比较紧,学生时间容易把握不准,容易造成课堂拖沓。因此小组需要提前两到三天开始准备,并把准备好的内容事先给教师浏览,这样便于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提前演练,掌控好时间的分配,让讲解更清晰,更有条理。

4. 学生在台上做汇报讲解时,要确保台下学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因此教师需要实时关注学生动态,必要时可通过提问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学生在本环节准备的内容多种多样,教师如何保证这10分钟出效果并顺利过渡到正课并完成教学任务,这其中的难度和挑战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备课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多方准备,灵活实施,确保两方面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兼顾。

鉴于本复习策略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在当下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背景下,高一高二也可以灵活运用预备铃后10分钟来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作为一个过渡阶段,最终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为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来全面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杨文斌.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

[3] 王晓魏.基于高中化学自主学习下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 马振亚.高三学生化学高考复习现状调查分析与反馈[J].化学教与学,2014(6):65-68

第8篇:高三化学技巧范文

1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设计的起承转合

一个优秀的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设计,不是简单的试题堆积、知识点罗列,而是需要做好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借鉴其概念到高三化学教学案编写中,“起”是主题,寻求合适的载体创设教学情境;“承”是巩固,通过问题组教学形成更全面的知识网络;“转”是发展,通过类比迁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合”是目标,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起――情境创设,载体新颖

二轮专题复习的目的是:强化重要考点、清除弱点盲点、提高统摄能力。具体来说,二轮复习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从而将一轮复习的成果提升为现实的考试能力。一轮复习完成后,教师已经对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归纳。二轮复习若是简单的“炒冷饭”,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因此就需要教师寻求新的教学载体来创设新的、真实的教学情境。这个新载体的选择,既要新颖,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又要务实,能够发散承载众多的高考考点。

联氨又称肼,是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种物质。说其“熟悉”,是因为其在考试中经常以信息的形式出现,学生对其“眼熟”;说其“陌生”,是因为这种物质并未在教材中出现,学生缺少相关的知识基础。教师以联氨为载体,提供联氨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等相关信息,学生必须通过阅读信息来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新鲜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承――问题驱动,模块融合

1.2.1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知联氨结构。

素材一:联氨又称肼,它可看成是氨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衍生物。

1.2.2思考问题

(1)联氨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

(2)联氨分子是分子(极性/非极性),分子中N原子采取杂化。

(3)配合物[Co(N2H4)6]Cl3的中心离子是,配位原子是,1 mol[Co(N2H4)6]Cl3中所含σ键的数目为。

1.2.3分析问题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他们的思维。

氨气的结构与性质是必考内容之一,属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通过阅读素材一,学生完成由已有知识NH3分子结构到N2H4分子结构的推导,并以此为基础,完成相关3个问题组的思考,从而完成相关物质结构知识点的复习。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由于问题组的难度不大,教师采用学生板演、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有效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

考试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不是独立、单一的,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二轮复习,要在综合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做到知识模块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形成更完善、更优化的知识网络。在《解密“联氨”》这个教学案中,教师巧妙地通过3个学生活动整合,复习了一系列的知识点,完成了4个知识模块的融合,见表1。

1.3转――类比迁移,发展思维

1.3.1探究活动

活动二:探秘联氨性质、用途。

素材二:纯净的联氨是无色高吸湿性的液体,熔点为275 K,沸点为387 K,能与水、甲醇、乙醇等液体混溶。

活动三:揭秘联氨制备。

素材三:联氨的水溶液呈碱性,其机理与氨水相似,其强度比氨水弱。水合肼(N2H4・H2O)是二元弱碱(25 ℃,K1=5×10-7,K2=5×10-15)。

1.3.2思考问题

(1)氨沸点较高的原因是。

(2)联氨能与水、甲醇、乙醇等液体混溶的原因是。

(3)联氨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4)常温下,某浓度N2H6Cl2溶液的pH为4,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为。

(5)若0.2 mol/L N2H4・H2O溶液与01 mol/L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c(N2H5+)c(Cl-)(填“>”、“

1.3.3分析

类比迁移是用熟悉问题的解决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一种解题策略,是根据不同的对象之间在某些地方可能相似或相同的推理方法提出新问题和获得新发现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解密“联氨”》这一课中,处处可以见到运用类比迁移的影子。

(1)素材一:由NH3分子结构到N2H4分子结构;

(2)素材二:由NH3的性质到解释N2H4的物理性质;

(3)素材三:由NH3・H2O的电离到N2H4・H2O的电离;

(4)由0.2 mol/L NH3・H2O溶液与0.1 mol/L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到0.2 mol/L N2H4・H2O溶液与0.1 mol/L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任何一个陌生的情境,其知识的落脚点必定在教材上。本学案3个教学环节中涉及的问题都需要学生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来解决。通过上述这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提高了学生运用类比迁移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复习教学的意义也在于此。

1.4合――活动探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普通高考和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命题思想已经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并向“素养立意”的方向靠拢。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5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简称化学核心素养)。高考越来越强调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核,复习教学也必须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尽管教学时间宝贵,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仍然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力图通过表2中的学生活动,“润物细无声”的达到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1)信息阅读:强调审题过程中信息的阅读与提取。

(2)符号表达:学生板演物质电子式、结构式、化学(离子)方程式,展现学生典型错误。

(3)同伴交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评价,激活学生思维。

(4)语言表达:强调文字题规范表达方式的再现。

(5)化学计算:课堂上拿出时间让学生算一算,练一练,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2关于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编制的三点思考

2.1责任为先,精准定位

在高考政策的影响下,学生能够用于化学学习的时间有限,这就意味着高三化学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主动求变。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要谋定而后动,由“面面俱到”变为“精准定位”,精简复习内容,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复习。

2.2分析学情,建构问题

教师要通过作业批改、课堂反馈、平时测试后的成绩分析等途径对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做到心中有数,而后才能组织有针对性的复习教学。高三二轮复习教学案的设计,要围绕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困惑点设计出一系列问题组,以问题驱动教学,追求更全面的知识网络的构建,激发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

2.3融合信息,节奏紧凑

第9篇:高三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 高三化学总复习 复习策略 增强实效

高中化学总复习是系统、完善、深化所学知识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高考的备考是最后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高考作为教育阶段学习的一次重要考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水平及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试,是为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对教师三年化学教学水平的一次重要评价。高三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化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化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把握好高考化学复习这一关,每位高三化学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和落实总复习教学过程,才能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一、研析考题,把握考点,掌握高考命题的趋向

历年的高考试题都努力抓住课程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思想方法,每套高考试题都能较全面地覆盖知识,同时经过命题组深入研究、专家的把关,高考试题显露出科学性强、解题思路明朗、解题书写规范、评分标准清晰等特征,是优质的训练素材。分析几套高考试题,既能保证较为全面地覆盖知识点,又能体现知识重点;对比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能反映命题风格、命题热点、命题的新动向和新导向,从中熟悉高考命题的趋向,通过对考题的研究,能把握好高考必然要考什么?可能会考什么?不考什么?包括哪些基本知识与技能?哪些是重点、难点?应该坚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复习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高考题的“影子”。在高三复习的最后时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回归考试说明,二是回归课本要求,三是回归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这三个方面的基础上,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化学基础知识的习得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注意近几年高考的主干知识,也就是重点内容。尽管近年来高考化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许多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为蓝本进行基础知识复习。在最后阶段还要特别注意化学知识网络的梳理和完善,不要做难题、偏题,要正确把握高中化学学业要求。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地从钻研高考试题中挖掘出试题的命题考察内容、考察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与创新,归纳出新的教学方法,生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素质特征的有效复习方法。以近年高考化学试题为基本素材进行训练,有利于考生适应高考情境,提高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制订计划,分步实施,突出高考复习的实效

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和复习方式,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化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教师必须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才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高考的化学复习最好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基础知识系统复习。这一轮复习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摸清高中化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立足于课本,以教科书为蓝本进行基础知识复习。教师适当通过典型的例、习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练习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不能盲目地加大练习量。要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轮,专题复习,这一轮复习是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整合结合,交织成知识网,注重与现实的联系。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应根据历年高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和提高能力。在进行这轮专题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侧面展开,并将近几年高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真正把握其命题方向和规律,然后制定应试对策。初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轮,综合训练,这一阶段,重点是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从往年高考卷中选题,编制与高考考点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进行训练,每份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要及时批改,重点讲评,讲解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问题,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感悟。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要指导学生进行回味练习,扫清盲点。教师通过讲评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在复习训练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高考要求答题,按标准格式答题,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对于试卷的错误要认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并对每次训练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既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又积累考试经验,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

三、重视基础,构建体系,促进基本技能的提高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基础和依据。复习中要在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上下工夫,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学生经过三年的化学学习,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所以教师在总复习阶段要及时帮助学生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构建“化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复习前要重新翻看教材,把零散的知识串联成条条框框,编织成网络,为了在考试时能应答自如,就要及早统筹安排,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要清楚自己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全过程中,哪些知识学得好,掌握得好,遗忘得少;有哪些知识漏洞较多,基本训练不过硬,课堂上有没有学透。复习既不能拔得过高,又不能落点太低,所以要把握好尺度。要重视考纲、研究考题、分析多见新题型。用考题贯穿知识,构建化学知识板块和知识网络,形成完善知识体系,多总结出常规的化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化学知识的一种精细加工,同时要注意不断深化知识,把新问题即时纳入已有体系中。这样学生在解题时就能根据已有知识和题目提供的信息,快速从记忆系统里检索出有关信息进行组合,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积累经验,训练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重视综合性题型训练,克服新题型难、不可攻破的畏惧心理,通过训练对基本解题方法和思想进行总结与提炼,不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用以指导解决新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常见的化学题型有选择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有的题目属于比较难的,它的综合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练习解综合题的目的是提高临场的解题能力,同时也是一个发现弱点及时查缺补漏的机会。通过综合型问题的解答,学生会实现从内容到方法、到观点的深层次的提高。学生通过做综合题训练能积累考试经验,开拓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题型的不断变化,掌握各种题型的多种解题思路。对这类问题训练,教师要早安排、早动手才能赢得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要从讲复习题、做练习、改正试卷、小结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发挥学习效能。通过典型的例题、习题讲解与练习,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题、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多指导学生对典型问题进行探索思考,归纳出特征性质,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化学方法和化学思想。遇到此类问题借助已有经验,选择方案处理,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提高解决化学问题能力,提高化学素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考所设计的开放型、探究型和阅读理解型的试题,就是考察化学的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总之,复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不要死记硬背。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做模拟练习,进行归纳、整理,使思想方法再上一个层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做到“一法懂,万法通”、“做一题,解一类”,达到以少胜多、以精取胜的功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考前复习工作的进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试题,研究新课标,掌握考试方向,了解学生复习情况,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复习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