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循证医学中最好的证据范文

循证医学中最好的证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循证医学中最好的证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循证医学中最好的证据

第1篇:循证医学中最好的证据范文

循证医学,顾名思义是指在各种医疗行为和决策时都必须遵循最新的科学证据。也就是说,医生对患者的诊治应该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任何治疗上的决策都应该有最佳的证据。循证医学应包括3个部分:第一是患者,患者需找医生治病;第二是医生,医生要正确地为患者作出诊断和治疗;第三是发掘并掌握诊断和治疗本病的最佳证据。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对患者的诊治的最佳效果。循证医学是近10年来在全世界医学界备受关注的一门新兴学科,已引起医学界和各国卫生行政部门的浓厚兴趣和高度重视。自从1992年以加拿大学者DavidSackett为首的一批临床流行病学家正式提出循证医学概念后,循证医学如同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起来,首先英国成立了循证医学中心,并以本国已故著名流行病学家、循证医学奠基人ArchieCochrane的名字命名为科克伦(Cochrane)中心,之后又成立了Cochrane国际协作网。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际协作网下属的15个Cochrane中心,已经有64个国家(地区)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成为Cochrane系统评价的用户。为医学临床、科研、教学以及卫生管理决策提供着最新、最佳的科学依据,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众多医学专家认为循证医学是“一项可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的伟大工程;一场以人为本的医学革命;一个让全人类共享最新医学成果的壮举”。21世纪必将是循证医学的天下(见《健康报》2002年4月4日第6版)。

2循证医学产生的背景

循证医学的中心思想是要求依证据办事,要求的是最新的、公认的证据。循证医学所以能够兴起并引起世界医学界的瞩目,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2.1信息的爆炸和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医学为例,新知识以每年6.7%的速率在递增,临床医生掌握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医疗水平。据统计,全世界已拥有生物医学杂志约25000余种,每年发表的论著约200余万篇,如此浩瀚的文献,任何人要想都去阅读是不大现实的。循证医学就是将各种医学信息资料通过专家的评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有价值的、公认的精华部分输入计算机,作为能够说明问题、解释各种疾病的最佳的科学证据,去指导医学实践。使用者只要将问题输入计算机进行检索,便能从循证医学中心的国际互联网上(科克伦中心)得到最新、最佳的科学证据,使医学工作者随时随地都能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料,始终站在医疗、科研、教学的最前沿。

2.2不同地区对疾病治疗方法有差异。研究发现,对同样的病情,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采用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甚至是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产生的疗效和所需的医疗费用悬殊也很大,使人们对这些治疗方法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不规范的治疗方法使医疗费用急速地增长,加重了患者与政府的经济负担。因此,对医疗行为和措施进行科学的规范,是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然而,这种规范化的过程需要有最新的科学证据,能够让医学界都能公认的“金标准”。循证医学的思路就是用计算机收集最新信息资料,经过相关专业的专家(如信息科学专家、统计学专家、各种医学专家等)评价,作为科学证据对医疗行为和措施进行规范,使患者得到应有的合理的治疗。同时政府根据其提供的科学证据制定医疗费用补偿政策和保险范围,能合理高效地使用卫生资源,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

2.3以人为本的观念的转变。循证医学顺应时代要求,将传统医学以“疾病”为中心转移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上。体现在对疾病疗效的评价上,从以往只注重仪器检查和化验结果等“中间指标”转移到患者的临床指标,如病死率、生活自理能力、生命质量等“终点指标”上。在医患关系上由过去单纯医生说了算转变到患者具有知情权及选择权,患者对治疗方法具有选择和决策的权利。

3循证医学的意义

3.1对证据的要求能促进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避免乱医乱治,一方、一药和各种检查的简单重复,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3.2能促进医务工作者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学术上自我更新,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时代脚步,永远站在新知识的制高点上。

3.3提供最佳的科学证据,有利于卫生管理部门决策的科学化,减少医疗纠纷。

3.4提供的科学信息有利于患者自己检索,从而参与医疗决策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保障自身权益。

4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论治

我们认为,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论治是一致的,它们都来源于实践,又应用到实践中去。循证医学要求用现有最好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为每个患者作出最佳的治疗选择。而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正是这种最佳方案的实施和应用,它与循证医学有着许多共同点。

4.1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在获取临床证据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所谓辨证是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就是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去收集患者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按照中医的理论及中医的自身规律,确定中医的病、症、证进行辨证施治。中医把人看成完整的整体,认为一切疾病的产生都是阴阳平衡的失调。调整阴阳,以平为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疗方案,其思路和循证医学完全吻合,即收集临床资料(四诊)评价(辨证)确定最佳证据(证型)指导临床实践(论治)。所以,中医治病是有证、有法、有方、有药,其灵活性是证变、法变、方变、药变,可见证据对中医医疗实践的重要性。

4.2中医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中医工作者十分重视历代医家文献著作、著名医家的宝贵经验及名老中医的治疗心得,对中医临床经验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就是继承,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去研究中医中药便是创新与发展。这与循证医学强调从医学研究文献所获取的系统信息指导临床决策具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4.3循证医学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中医学的整体观的思维逻辑方式几乎是一致的。中医学对疗效的评价依据是患者的临床反应,这与循证医学所用的“终点指标”是一致的。中医学的发展史和循证医学的兴起,其目的均是在寻找证据,寻找科学的、最新的证据。其目的同样在于提高诊疗水平,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延长人类寿命。

5从循证医学看中医辨证论治的不足如前所述,循证医学要求采用的证据是最新的、最佳的、科学的证据,是医学科学研究中最新的成果。依此来看中医的辨证论治,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应当发展与深化。

5.1中医获取临床信息的方法是宏观的,相对落后。中医以“望、闻、问、切”四诊获取临床信息资料,中医的四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先进的,但是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四诊所收集的病理信息,不再是简单的神、圣、功、巧了。另外,由于患者的自我感觉和表述能力以及医生的经验不同,对同一种病情所获取的这些原始资料常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到证据的建立(辨证)。如何将中医的四诊与现代医学检测与分析手段结合起来进行辨证,这是发展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内容。有人倡导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临床检验指标与辨证相结合,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

5.2中医证型需要进一步丰富内涵。中医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8个方面来分析疾病,即所谓八纲辨证,脏腑是辨证的核心,结合卫气、营血、三焦、病因病机、气血津液、经络及六经等辨证方法确定中医的病名及证型,来指导治疗方法与用药。虽然符合中医的自身规律,但是由于四诊缺少客观化,辨证不够规范化;还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与认识的差异,所得到的证型(证据)不同,则治疗方法也不同,缺乏统一的标准,这是中医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怎样将现代检测指标和实验数据与中医的辨证论治融为一体,西为中用,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趋势。

5.3对证据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由于中医对证据的采集和分析多是从宏观入手,主观因素较多,对疾病的命名一般以主要症状为依据,缺乏系统性,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不能全面反映疾病的本质和全过程,从而影响疗效的评价标准,这就是中医疗效重复性差的原因所在。

6用循证医学的模式发展中医的辨证论治

20世纪中期以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多因素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为主,西医的单病因、单环节的诊疗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中医的整体观在预防疾病,治疗某些慢性病、老年病、功能性疾病、恶性肿瘤无手术指征时的独特优势越来越明显。标准化中医的成果要想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和认可,只有走中西医结合之路。随着循证医学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开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借助循证医学为桥梁,实现中医的现代化是完全有可能的。

6.1建立科学的中医证型信息库。系统整理、挖掘古代医家和现代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和理论,运用现代中西医研究的最新成果,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医证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用先进的手段来阐述中医证的本质,使中医辨证更科学、更可靠,为国际医学界所公认。通过对中医的证型进行严格的评价,作为证据输入计算机,建立中医证型信息资料库。

第2篇:循证医学中最好的证据范文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相互渗透,使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生参与到各类医学科学问题的探索之中。作为导师如何将自己的学术发展规划与研究生的能力培养相结合,不断实现医学教育及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已经成为医学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能从课程设置、科研选题、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重视和完善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关系到导师学术水平和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为达成这一目标,作者在研究生培养中重点加强了以下环节的实践。

1研究生课程中更多的重视循证医学、文献检索、统计学

循证医学被称作是“医学的科学”,作为沟通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几乎贯穿了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中的每一个过程。在研究生从本科阶段的“传授型”学习向“研究型”实践的过渡中,接受循证的理论和方法至关重要。例如采用PICO格式(P指特定的患病人群;I指干预措施;C指对照组;O为结局)找准患者存在且急需解决的临床重要问题;了解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来检索重要的医学文献;通过诊断性实验和疾病治疗的循证分析评价来总结经验和评价能力等[1]。循证医学将使研究生树立以病人为主体,探究最好的医疗证据和客观评价医疗结果的意识,这将是有可能影响医学生终身学习和开展医学实践的一门学问。医学文献检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实践中除了基本方法的学习和反复训练之外,更应强调使用医学数据库对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索的能力。汤森路透公司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SCI)是其中的佼佼者,采用合理的检索策略对科学问题展开寻根溯源的回顾性检索,以及求新求变的最新文献的获取,就能满足我们对科研选题和开题、研究设计、论文撰写及投稿各方面的帮助。同时该公司也提供非常实用的网上教程免费下载[2],这无疑缩短了每个研究生与国际同行之间的距离。统计学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应该从阅读医学论文和科研设计开始。阅读文献并研究作者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和结果是否合理、有效,是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方法;如果结合循证医学中系统综述方法和Meta分析,研究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文献,并且撰写论文综述。同时,在科研设计的初始环节就充分考虑统计学的问题,并且请教相关人员,才有可能避免课题中出现重大的失误和不必要的弯路。尤其是临床试验类研究,还应注意进行网上注册,这样将来的研究结果才有可能在国外发表[3]。

2对科学问题的提出需要掌握最新的医学研究前沿

“对科学问题的提出”应该贯穿在导师的学术生涯和研究生科研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只有从临床实践和研究基础中发现问题或是线索,将之总结转化为具体的、可以检索和探寻的科学问题,才能为医学科学研究提供方向。更进一步,我们还需要获取所从事领域内最新的前沿知识,作为最有价值的参考来源。定期的浏览国外本专业的顶级期刊,阅读并讨论与自己研究最为接近的文献,保持对相关领域的好奇心和学科交叉意识,将使我们不断了解学科的前沿进展和更新课题的思路。在另一方面,临床、科研中提出的问题,需要在现有的最佳的科学证据中寻找依据,通过自己设计和实施研究计划,最终找到答案。在科学问题提出之初,我们就应该力求系统的检索和分析文献,结合自己提出的科学问题将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这样在将来的课题实施直到科研论文的写作、交流中,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4]。根据了解到的最新研究前沿资讯,发现与自己设想方向的异同,增强课题的创新性和系统设计,才是最终解决科学问题和踏入新的研究门槛的必由之路。

3导师如何加强医学科研管理

作为导师,除了以身作则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之外,更应制定详细可行的培养制度,加强对研究生科研的日常管理。首先强调对实验和临床研究都应有详细的原始记录,按照规范记录实验的时间、步骤、结果;对于重要的数据必须有实验员的签字认可,导师则不定期的查阅,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学术造假的产生。导师与学生之间、专业学科内均应有定期的科研汇报和讨论制度。两周或一月以内,就最新取得的实验结果和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的机制首先锻炼了研究生总结和表达的能力,其次在专业学组内方便进行沟通和交流,许多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就此产生。举行研究生论坛,在医院内部、院系之间、甚至不同的学院之间设立定期的交流机制,共享信息和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制订详细、可行的研究计划,将开题报告和预实验作为顺利开展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不断完善实验设计并认真的展开预实验,才能有效地避免时间和经费的浪费,同时避免将来论文撰写后被审稿人找到硬伤。

4研究生必须扎实参与临床和教学工作

医学研究生所具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必须面对病人开展医疗工作,所以必须接受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目前科研型、临床型研究生的划分,具有不合理性;只有同时具有了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和掌握系统的科研方法培训才能对医学科学研究得心应手。为了能达到住院医师培训的要求,研究生期间至少需要有一年的时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其间可以采取跟班、值班、总住院医师的培训制度,逐渐能够胜任日常的医疗工作。特别是医学影像专业,需要使用多种影像设备完成检查,并且涉及到内、外科等许多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基础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树立医疗安全意识和“以人为本”的责任心[5]。参与教学工作的目的主要在于加强表达能力的培训、积累教学经验。只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并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才更加有助于研究生所要面临的课题申报和答辩等工作;面对面的教授自己所学的知识,使研究生锤炼了基础并加强了自信心,最终也能促进其与人沟通交流和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5导师注重与研究生的思想交流

师生之间最有魅力的就是思想上的交流,导师不妨将自己的科研经历、临床工作的得失坦诚地告诉学生,学生可以把在自己课题和工作中的疑惑和困难,真实的让教师知道。对于学术的争议,双方甚至可以展开辩论,这些本来的教学相长,现在就显得尤其珍贵。在另一方面,导师也应关心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给予适当的帮助。“为人师表”不单是导师的学术思想,还包括他的人格魅力将会影响一批又一批身边年青的学子,然后是通过自己的学生甚至影响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