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

第1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一、如何理解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

(一)问题解决及其过程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可见,问题解决是个体对问题情境的适当的反应过程,是一个使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是学习者将原有的概念和规则加以综合,在问题情境中应用,形成新的答案和新的认知成果,对于处理生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以及促进心理发展均有重要作用。心理学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存在着长期的争论,主要有尝试错误说、领悟说以及信息加工理论等。所谓尝试错误式解决问题是由进行无定向的尝试,重复无效动作,纠正暂时性尝试错误,直至出现解决问题得以成功的动作等一系列反应所组成。顿悟式解决问题,则具有一定的“心向”,努力发现手段与目的间的有意义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问题赖以解决的基础。

问题解决一般包括四个环节: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发现问题不论对学习、生活、创造发明都十分重要,是思维积极主动性的表现,在促进心理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问题,就是明确问题的性质,弄清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维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确定要达到的问题解决目标。

制定计划,即从不同维度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出问题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采取什么原则和具体的途径、方法。这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

实践检验,对所设计的策略加以比较,从中选择出最为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并对解决结果进行检验。

(二)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已有知识

问题解决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具有相关知识。不仅包括知识的占有量,还涉及到在必要时是否能及时从记忆中提取并恰当地加以灵活组织、综合应用。

2.心智技能水平――(思维方法)

心智技能即智力、智慧,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问题解决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思维技能,心智技能正是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的技能。

3.动机、情绪

动机和情绪在问题解决中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中等强度的动机和平静的心境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4.个性特点

独立性、自信心、坚韧性、精密性、敏捷性、灵活性以及兴趣等个人特点,均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如沃勒所说,尽管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意志,而不是才智。

5.价值选择

影响问题解决方法选择的是人们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就会选择什么样的问题解决方法,就会得到不同的问题解决结果。

(三)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的种类不同,解决的方式方法不同。即便是同样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也不同。现实中人们将问题解决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常规性问题解决被归结为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只需要用现成的方法来解决的,而创造性问题解决则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其解决是要通过发现新方法,采取新步骤而实现的。生涯教育中所指的问题解决多是后者。

问题解决的实质是一种探究活动,是超越以前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形成一个新的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问题,且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某种能力或倾向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问题解决本身就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学校学习一方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运用知识发现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应包括智知识、技能、创造性、人格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二、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与生涯发展

生涯教育是导引人们面向未来做今天的事情。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才可以让人们在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时有章可循,知道自己今天该做的事情。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奔向未来的人――五种心智助你自如应对未来社会》一书中提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需要的五种心智:专业学术之智、综合统筹之智、开拓创新之智、尊重包容之心、责任道德之心,将其心智和思维研究的学术观点与人类价值观的考虑结合起来。他认为,怀揣这些心智,人们将会具备应对预料之中乃至预料之外的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同时跨越了认知的范围和人类探索的范围,在当今社会已然非常重要,在未来社会将尤为重要。

如果说尊重包容之心、责任道德之心更多的是从价值观的层面强调的人所需要具备的观念(当然其中也蕴含着能力),那么前三“智”则更多的是从认知形式的角度强调的。专业学术之智强调的是掌握至少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掌握一种专属于某种专业学术学科、技能或职业的特殊的认知方式。综合统筹之智是指能够从各个零散的源头获取信息,客观理解并评估这些信息,采取合理方式将其汇总,使之简单易懂。开拓创新之智则是指建立在专业学术和综合统筹之智基础上的全新思维和创意。可见,具备了专业学术之智,人们才可能从事具有较高要求的工作并从中获取成功;具备了综合统筹能力,才能在海量信息中做出对个人或专业事务的正确抉择;具备了开拓创新的能力,才能不为计算机所替代,总能创意出好点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性有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其中,前者是人的个体差异,后者是人的共同潜能。前者指的是科学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后者指在开发人的可能性、自我潜在能力意义上的创造性,是从事对他人可能并不新、而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的活动的创造性。

创造能力是善于运用前人经验并以新的内容和形式来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人类的创造能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前进,也发展着每个自我的个性。生涯规划就是每个人的自我设计,其魅力正在于每一个人的特质和创造性。因为每个人的创造,才让我们的生涯独特而个性化。生涯就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结果,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是每个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走向人生目标的必备能力和制胜法宝。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路径

如何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提高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呢?笔者以为:

(一)丰富知识储备

知识学习是学校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各科知识,并努力拓宽知识面。同时,重视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的学习,这类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的知识,对于问题解决尤其具有可操作性。识多方能智广。

知识是新创意的材料。然而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有创造力,活用知识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发现新点子、新创意。采取创造性思考的态度,并用这种态度去尝试各种方法。

心理学家曾经就“专家与新手在知识组织方式上的差异”进行过实验,结果证实,专家初次分类的标准是新手最后呈现的分类标准,即专家组织知识是按层次结构的方式进行的。专家与新手在知识的组织与表征知识方式上存在着差异。综合上述及相关研究结论,新手与专家的差异不仅仅是知识在量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在质上的区别,即由于对知识理解深度不同造成的组织方式的差异。为此,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一定要突破单纯积累知识的观念,应注重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链接,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以实现对知识的不断深化,最终达到专家水平的“质的飞跃”,有效扩大人性的跨度。系统化的知识储备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础,知识的系统化有利于问题的创造性解决。

(二)培养综合统筹之智

综合统筹需要我们将原本零散的或完全不同的元素整合,霍华德・加德纳将常见的方法归纳为:叙述法;分类法;复杂概念;法则和警句;深刻有力的比喻、图形和主题;非文字体现;理论;超理论。在实践中尝试使用这些方法,能够引导人们采用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

学校开设的综合学科课程就是努力试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这种“跨学科”的整合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尴尬。例如,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的考试只是停留在试卷阶段,实际教学中还是分科教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仍然是分科的,充其量也就是“多角度方法”的使用,即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说明某个问题,达到相互补充、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目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学习和实践途径,都是培养综合统筹之智的实践之举。

(三)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1.从类似问题的处理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一样工作,都有一把钥匙。聪明,就是善于找到这把钥匙。每一个人可能都拥有一把这样的钥匙,能够用这把钥匙试着打开另一把锁,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类比思维可以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进行类比,把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类比,从它们的相似关系中获得启发,打开思路,这对于解决我们遇到的新问题非常有益。类比的方法可以把我们的经验运用于问题的解决中,用自己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2.打破心理定势,发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越多问题解决能力就越强吗?理论上似乎应该是这样,但是,在有些条件下,知识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甚至会让我们走入思维误区,无法解决一个原本简单的问题。例如,一次,爱迪生让他的助手――一位数学系的高才生测量一个梨形的玻璃器皿的容积。他吩咐完了之后,就去做别的事情了。过了很长时间,这位助手也没有告诉他结果如何。爱迪生觉得很怪,过来一看,助手还在忙活:他按常规的方法,对这个器皿的长宽高等进行反复测量,还在纸上画了许多图,写满了高等数学中计算体积的各种公式。但由于这个玻璃器皿形状太奇怪,所以他花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计算出它的容积来。爱迪生见此情形,笑着拿起那个玻璃器皿,把它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量杯中。他告诉助手:“看看它的刻度,那就是这个器皿的容积。”致使爱迪生的助手发生这样的错误的原因是“心理定势”在作怪,它使思维活动变得机械,不具备灵活性,往往会使人走入思维的困境,阻碍了问题的解决。所以,冲破常规,才有创造性生长的可能。

(四)完善人格,澄清价值

人的个性特点、价值取向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效率和结果,要想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益,仅在认知方面努力还不够。动机可以令问题解决更快速;情感可以使思维更灵活,解决问题的路径更宽泛;而自信心、精密性、意志力等又可以让问题解决变得轻松、完满……培育良好的个性,澄清自己的价值观,都有利于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可见,人格可以成为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重要资源。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著,胡雍丰、杨娟译.奔向未来的人――五种心智助你自如应对未来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2][德]恩雅・瑞格著,罗慕谦译.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和生命的美好[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1.11

[3][美]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顾瑞荣、陈标、许静译,刘海明校译.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修订版)[M].上海:三联书店,1998.12

[4][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襄译,沈致隆审校.重构多元智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3

[5]塞缪尔・H.奥西普,路易丝・F,菲茨杰拉德著,顾雪英、姜飞月等译,姜飞月、顾雪英审校.生涯发展理论(第四版)[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

[6][美]爱德华・桑代克著,李维译.人类的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

[7]边玉芳等著.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5

[8]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2(2002.9重印)

[9]雷雳,张蕾.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10]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2(2003.7重印)

[11]冯忠良著.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2001.5第3次印刷)

[12]尚阳著.你在为谁读书(第二季):成就最好的自己[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2

第2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一)有利于开发脑部潜能

按照传统的教育理论观点,理论科学教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在社会中生存的前提就是拥有扎实的理论科学知识。而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新的教育理念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同事还注重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等。而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多样的艺术化教育手段,学生的大脑神经得到了有效刺激,从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强化,就有可能拥有更大的创新能力。

(二)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不管是儒家倡导的修身养性还是今天的教育所倡导的全面发展,在中国漫长的教育史上,艺术教育从来都没有淡出过中国教育的大舞台。与其它类型的教育所不同的是,艺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自由、乐观心态等等。必须要指出的是,艺术教育本身是独立于其它教育方式而存在的,它倡导用艺术化的方式去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愉悦学生的心情,从而让学生的潜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三)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形式多样,通过音乐、美术、影视、舞蹈、书法、建筑等多样化的形式,学生可以丰富情感、愉悦心情、获得审美、拓展想象、锻炼思维等,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因为一直以来,各高校对于公共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而在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很少或者干脆就没有公共艺术教育类的课程,即使是设置了公共艺术教育类的课程,课程也是可有可无的赏析类别,从而造成了公共艺术教育的边缘化境地,这就对于高校工科专业教学中的艺术教育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

对于教育工作而言,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至关重要。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政策规定:在高校教学中,公共艺术教学课程的师资应该达到学生总人数的0.15%。通过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很多高校特别是工科高校根本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与此同时,和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公共艺术教育任课教师的职称、学历还存在差距,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环境落后

从目前来看,高校工科专业的艺术教育硬件设施极为不佳,极其需要大力提升,设置专门的艺术教育教室,以及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所需要教材和教学设备。另一方面,高校工科专业的艺术教育缺乏开展工作所需的必要经费,这些问题需要高校切实面对,采取措施,保证必要的经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

三.新时期强化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公共艺术教育的对策

1.强化认识,创新教育理念

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前提下,高校领导层面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塑造全方位、全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并且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开展针对工科学生的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工科学生也应该改变对于艺术教育的认知,从思想深处意识到其重要性,并且采取积极地态度去对待艺术教育类 课程。

2.提升能力,增强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保证艺术教育类课程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唯有如此,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才能顺利得以开展。第一,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公共艺术教学质量;第二,不断引进高水平、高职称的师资队伍,不断改变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的不平衡状态,更好地适应新型教学模式,实现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第三,定期或不定期选聘艺术界的知名专家进行讲座,不断提升工科类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大胆创新,优化教学环境

为了能够加强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高校还应该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校园艺术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举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让工科类大学生接受高雅艺术的感染,用心灵感受艺术,真正去接触艺术;其次,积极组织开展一些艺术类社团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能力;再次,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艺术文化校园讲座,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真正推动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

第3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74-01

小学教学工作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影响。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在学好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习惯,并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导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授基础性知识与能力的学科。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做好知识传授的工作,带领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其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做好知识教学之上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并且重视通过语文学科教学、通过阅读教学的实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阅读教学现状

首先,小学阶段的教学由于知识较为简单,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按时完成作业,并且付出一定的努力,较容易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这样的学习情况,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不重视,只要是学生的成绩过得去,就不会考虑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否运用到了生活中,也不考虑知识对学生成长与没有造成积极的影响,教学只停留在知识层面。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变成一种简单的形式,难以实现教书育人的原则。

其次,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重视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讲授法,教学的内容局限在课本内容。课堂教学显得比较单调,教学内容难以得到升华,对于学生的帮助往往停留在知识层面。其中,阅读更是不受教师的重视,阅读的内容多是课本中的内容,通过阅读的学习,学生大多数学到了汉字、好词、好句,教师很少进行拓展,也不进行一定的升华。

最后,对于不同年级与学生的教学往往形式一致,没有考虑到学生与教学活动的变化。这些在教学中的现象普遍的存在,如果想要帮助学生得到提升,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的现状进行思考,改变现存的教学状态,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实帮助学生提升、进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1、知识性。小学语文阅读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知识性。阅读是帮助学生学习良好的载体,通过阅读文章与诗词,首先学生能够学到基本的字词,学生通过对汉字的学习与书写,词汇的记忆与理解,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是小学一项基本的教学目标。在学习字词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学到表达的方式,为进行口语、书面表达提供一定的范例,从而指导学生的作文写作。最后学生通过阅读还能够扩宽学生的知识面,阅读的文章中包含着很多的信息,涵盖的面积也很广,通过阅读学习学生能够看到更加丰富的内容,从而增加学生的见识。

2、多样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多样性。首先,阅读的内容是丰富的,可以选择的内容也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组织教学。其次,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是局限在讲授法之上,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媒介,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最后阅读教学能够提供给学生的知识是多样的。阅读的文章中蕴含丰富的知识,可以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类的知识,对于丰富学生知识面有积极的作用。

3、人文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明显不同于理工类的学科,特别是阅读这种以人文内容为载体的教学,更是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符合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个人素质与人格的养成,通过一些优秀的文化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处事为人上,体现出阅读教学的人文性。

三、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践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

首先,教师和家长要从思想上重视小学阅读教学。教师与家长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了解阅读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提升的作用。教师要将阅读当作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学习内容进行教授,发挥出阅读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在家庭中,家长也要做好学生阅读学习的引导工作,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教师与家长联合起来,从意识提升到实践工作,帮助学生的阅读学习。

其次,针对课堂教学显得比较单调,教学内容难以得到升华,对于学生的帮助往往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教学现状,教师要认识到教学的局限性,增强阅读教学知识的宽度与深度,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虽然小学的知识比较简单,但是教师仍然要不断的学习,增加语文学科知识,确保教学的正确性与丰富性,能够为学生讲授更多的语文学科知识,从而帮助学生知识量的增长。教师在丰富语文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不断的学习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内容,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在理论的指导下,能够更好的组织教学,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这样才能使教学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升华,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学到字词等基础性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综合能力。

第4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学物理 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学习 几个问题

探究性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知识,并达到具有一定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任何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教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应该从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加以研究学习。下面笔者仅就多年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几个共性的问题和相应的策略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探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认识问题与策略

由于多种原因,大家对理解和实施探究性教学中容易出现两方面的偏差,一是泛化探究,二是“神话”探究。前者往往把学生早已熟知的教学知识,用传统的教与学的形式,披上探究的外衣,譬如,有的教师讲授实验课时,把实验从目的、内容、方法到步骤,数据处理的表格设计、注意的问题等等均已设计完备,再冠以探究形式。后者则是把问题提出后,放手让学想象,所有思路方法、实施解决、结论论证等等均有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

任何学科都包含有“概念、原理”和“过程、方法和知识”,科学的概念和原理体系只能和对应的过程与方法有机结合,才可以使学生获得学科素养,能力得到提升。如果学生只是熟悉了一些现成结论并简单经历了教师的“心路”,形成了对教师给定结论确信无疑的心态,那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失去了探究性教学的价值。另外,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学习或者从间接经验学习,经历知识的发现和构建过程,需要教在师指导下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探索思考,提出假设,并在教师启发下判断取舍,再进行验证、交流合作等,达成知识的理解掌握、情感体验和道德水平提高的三维教学目标。探究过程是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获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悟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念,进而解决问题并从中提高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的认识观念首先要把课堂活动设计的着眼点有教师“怎么教”转变为学生“怎么学”。既要避免教师“思维越位”,又要避免学生思维“过度发散”。

二、教师探究性教学与学生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策略

实际的科学探究比探究性教与学复杂的多。科学探究的主体是探究者本人在面对纷纭复杂的现象时寻找方向与结论,虽然这些结论可能是错误的,而探究性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探究性教学中的问题情景简单,大多要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归纳等等。具体来说探究性教学要应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假设,分析判断并设计方案,验证分析或推理得到结果,形成结论。每一步探究的能力培养目标都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活动中得以实现。而多数教师往往仅仅注重了活动本身和结论,而忽视了与教学目标的呼应。

首先,提出问题是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明确探究的目标。探究性学习有时也被称为“问题导向性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核心。然而,“问题”在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生合适与否而不在于它是否一定由学生探究得来的。例如,为了探究振动产生条件必须有回复力的作用,叫一个学生演示了一个“特殊的弹簧振子”的探究实验。教师叫一个学生拿一个金属的“弹簧”,一手提着“弹簧”的上端,另一手拿着“弹簧”下端系着的金属小球。然后拿着小球向下将“弹簧”拉长到某一位置,问学生松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同学们一致认为小球将在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意外的是,当这位演示的学生松手后,小球不再回到平衡位置。学生感到意外时,教师叫学生自己在桌面上动手做同样的实验,结果与老师所发生的现象完全不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揭示假弹簧的奥秘:“我的弹簧是用保险丝绕成的。”同学们立即大笑,课堂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紧接着,教师提示道:“为什么我这小球不作往复运动呢?而你又会作往复运动?”通过探究活动,师生共同总结出因为教师这种用保险丝绕的“弹簧”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形变,根本就不会产生回复力。这个实验说明,振动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振子偏离平衡位置时受到回复力的作用。课堂提问中,很多老师不注意设计问题的适当性,仅注重营造疑难的甚至很模糊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困难和认识上的困惑,是他们失去了探究的兴趣或方向。在策略上,教师要注意对问题的设计的原则,注意做到联系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力争生动新鲜、生动奇特而又真实,具有明显的导向性,适当设计可控的发散方向和干扰因素,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和心理因素,有利于激发兴趣,形成方法,提升能力。

第5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一、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越性

1.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挑战性、互动性以及趣味性是教育游戏最为显著的特征,因此,教育游戏对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游戏,小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小组间的竞赛,也可以单独进行比赛,因此在教育游戏过程中,小学生之间可以是协作者亦可以是竞争者,然而无论他们是哪种关系,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提升,以及学习数学动机的激发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2.改善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环境

虽然现在多媒体教学已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而且也丰富了教学方式,但是想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还是较为困难的。怎样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可以认真听讲,课外可以对数学基础知识认真复习、巩固呢?依照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很明显,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已难以达到这个要求,小学生对书面作业也越来越反感。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环境的改变已势在必行,而教育游戏的诞生,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环境与模式。教育游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绿色健康的学习、娱乐平台,而且统一了教育性、娱乐性以及知识性,使小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

3.拓宽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领域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知识点有所掌握。在小学数学中引入教育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将数学学习保持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亦可以利用教育游戏的非固定性,合理、科学地扩充教学内容,在教育游戏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扩充也易于接受,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得以拓宽。

二、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要点

1.游戏任务选择合适化

数学教师在教育游戏的选择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所选择的教育游戏与教学内容是否有关,或者能否体现数学的学科性,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能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另外一方面教师必须选择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所帮助的教育游戏,让小学生在娱乐娱教中完成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

2.游戏时间合理化

小学生爱玩的天性使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教育游戏时,在教育游戏的时间方面教师应严格把控,进行合理的安排,以防止小学生沉迷于游戏而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游戏时间的合理化需要教师与家长的相互配合。教师应经与家长联系,使得小学生在数学教育游戏的展开过程中有节制、有目的,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小学生沉迷于游戏而荒废学业。

3.游戏尺度恰当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摒弃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因两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优越性,可相互结合。假如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只是单纯使用游戏进行课程的开展,而忽视了教师评价与教学经验的重要性,有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教学结果。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也不是要求每节数学课程中都要有教育游戏的融入,而应在数学教学内容与游戏有关联或者有促进作用时,可以适当将教育游戏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

4.教师能力素养的提升

第6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盲目跟风,专业无特色

目前,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在开设专业的时候,缺乏前期的市场调研,喜欢跟风,其他兄弟院校开设什么专业,自己就开设什么专业,缺乏思考。以会计专业为例,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之下,部分中职学校开设会计专业课,只是因为在当年或者是几年内就业形势好,能够为招生做准备。这些学校的专业定位不够精准,所教学的课程也缺乏特色,与其他兄弟院校相比较并无差别,而且由于开设会计专业的学校过多,学生学成之后,造成市场饱和,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二)教学方式单一,不注重学生实践

中职学校教学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中职院校里,实践性的课程比较多,会计专业的特性决定了在教学中该课程的教学也必须以实践为主。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事实却并非如此,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都较为单一,过于注重会计理论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机会比较少。

(三)学生起点低,学习能力差

会计专业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学生数学能力强,学习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时,也就更容易理解。但是,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在中考时被淘汰的学生,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普遍比较低,而且学生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厌学情绪,学习能力比较差,这也给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二、解决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认清形势,明确教学定位与市场接轨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给社会培养专业化的会计人才,因此在教学时,必须要与市场相接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要转变当前会计专业所遭遇的困境,首先,中职学校必须要认清形势,明确教学定位,中职学校的生源起点较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文化基础无法与高职或者是大学等学校的学生相比较,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要与这些学校有所区别,要尽可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开设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

其次,教学改革还需要与市场需要相接轨,中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在将来都是要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如果在教学时,不能与市场相接轨,不了解市场发展的需要,只是盲目地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要与市场接轨。

(二)加强学生实践,充分利用案例教学

俗話说,实践出真知。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能忽视,在教学中,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该如何灵活地运用,更好地提升自己,为以后的就业发展做准备。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必须要认识到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适当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能力。比如,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学校周边的一些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之后,带领学生去这些企业观摩或是实训,了解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方式,为以后自身的就业做准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发展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明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教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在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实效性时,也必须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7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学讲方式

一.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重应试,轻阅读。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考试题型,条条框框严重,对学生进行教条主义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忽视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很难提高,限制甚至是扼杀了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

2.重教师讲,轻学生学。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传授知识、灌输知识的活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对文章内容的解析和挖掘较多,而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较少。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而且还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抑制和削弱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影响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3.重教材,轻生活。阅读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语文阅读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语文阅读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如果只重教材,而忽视生活,就有可能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学讲方式”下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措施

1.巧设悬疑,激发兴趣。“学讲方式”下,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任务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引导最佳的方式是设疑提问。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设疑,抓住启发的最佳时机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求知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如在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时,我们抓住题目,设置悬疑:“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片什么样的叶子?”“最后的常春藤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这些问题的抛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学生围绕“最后的常春藤叶”仔细阅读文本,在课本上勾勾画画,时而写上一些自己的阅读心得,并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很快把握了小说的主要内容,理解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2.利用多媒体,增添情趣。学讲方式要求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语文学习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中去领悟语文的真谛。而多媒体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形象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制作实用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可用多媒体再现荷塘月色的美丽图画,创设悠远美妙的意境,为学生开拓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学《赤壁赋》一文时,提供一段以古筝与洞箫为主的背景音乐配乐诵读,学生在听读课文中,感受到文章的声情并茂,如痴如醉,对苏轼在文中所传达的情感更容易有一种切实的体验。此时学生一定是兴趣盎然,更迫切地关注原文,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合作学习,提升能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讲方式”教学改革也突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品读鉴赏优美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对文章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段落或句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法,分析鉴赏这三个人物形象。然后把自己的学习所得讲给其它学生听,学生之间讨论交流。于是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就可以很容易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这样教学的效果要比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的多,而且学生通过在小组合作鉴赏文本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这就有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

第8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显性形式教学 隐性形式教学 语言习得效果

1.引言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重要的教学层面:一是显性形式教学,一是隐性形式教学。它们是语言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的合力才能使语言习得效果达到理想状态。

2.显性形式教学

显性形式教学是指为该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具体科目,学时安排,教材选用,教师授课及课后作业布置等一系列形式上的教学安排及活动。它是教学大纲得以贯彻执行的显性体现,是教学大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规定了该专业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学习多少。它是该专业所需知识的总体设计与传递,确保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数量。

显性形式教学在各高校普遍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从学校的办学定位,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科目的确定、学时的安排、教材的选用、教师授课等一系列内容都经过反复的推敲、研讨、商定、论证。显性形式教学在目前的语言教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隐性形式教学

隐性形式教学是指在显性形式教学的基础上,教学管理层及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学习的辅要求,隐性指导。它包括课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的具体指导及任务规定的一系列潜在措施。它是教学大纲得以贯彻执行的隐性体现,是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同时,它也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能力的重大举措。

隐性形式教学目前在许多高校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大部分管理者只强调显性形式教学的方方面面,相当数量的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形式与效果。其结果是导致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大学的学习产生误解:许多学生误认为上了课,完成了作业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方面比较盲目、无序;语言实践、练习欠账太多。他们不清楚自主学习、自主练习是语言专业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目前语言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就是教与学两个层面都忽视了隐性形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显性形式教学与隐性形式教学的不同功能

显性形式教学和隐性形式教学的辩证关系:在语言教学领域,显性形式教学与隐性形式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才使得语言教学呈现出教与学、学与练的完整环节。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但不能相互替代。显性形式教学要解决达到该专业大纲所要求知识的规定及传递,它侧重知识的范围、知识的传授及知识的掌握;而隐性形式教学主要解决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能力。换言之,前者要解决知识的问题,后者旨在解决学生的语言技能与语言应用能力的问题。

5.显性形式教学与隐性形式教学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显性形式教学与隐性形式教学对语言习得的效果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这两种教学形式的功能、目的、作用不同,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语言教学呈现出令人欣喜的结果。强调任何一方,忽略另一方的行为,都会导致严重的失误,出现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目前许多高校(尤其是普通院校)语言教学培养模式仍然沿用“精英”教育的固有模式,其表现是注重形式,强调显性形式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师的课堂讲授;忽视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地位,忽视了隐性形式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自主练习。如此结果,是严重忽视了“教”与“学”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忽视了“内因――学生”决定性的作用。许多学生误认为上了课、完成了作业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他们上学就像上班一样,上了课就万事大吉了。在我们众多的(数)千亩校园,(数)万人大学的高等学府里,晨读的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练习外语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在就业形势不理想和市场经济等众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普遍急功近利,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系统学习、练习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上,而是致力于各种资格证书、等级证书的考取、评比,其结果是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出现了外语教学一直所面临的尴尬境地:外语教学费时低效,学生有知识、无能力,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甚至是低分低能。

要想解决好知识与能力的问题,就必须采取显性形式教学与隐性形式教学并举的崭新理念,在强调显性形式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隐性形式教学的重要作用。实践出真知,实训提升能力。外语学习的主要工夫是在课外,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实践,学生才能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6.结语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协调联动,紧密配合,才能完成并达到该系统工程所设计的任务与目标。教师不仅要完成好显性形式教学的任务,还要在隐性形式教学方面下工夫,管理、指导学生课余自主学习的内容、数量与方法;学生不仅要完成显性形式教学的任务、作业,还要在隐性形式教学方面配合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安排好课外的自主学习和练习。外语学习的主要工夫是在课外,外语是学生自己学会的、练会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优秀的外语水平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的有机结合。教师授课的知识内容仅占学生语言文化知识总和的一个微小部分,而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文化知识总和的大部分内容是靠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的。外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有计划、逐步、系统的学习和练习来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外语界,2006.5:13.

[2]黄源深.英语学习的功夫主要在于课外[J].外语界,2007,(6):12-14,85.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王建华.自主学习与能力培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5):63-66.

第9篇: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有效教学;实验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23-02

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实验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高三时期,学生的生物基础已经打好,需要实现进一步的提高,就必须重视实验教学。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由于时间、场地的限制,还有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忽视,使得学生的实验能力十分低下,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

1.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验设备不完善。在很多学校中,生物实验的设备都很不完善,没有可以供教师正常教学使用和供学生充分操作的器材,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想进行演示操作实验也无能为力。另外,实验的学习离不开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校给予教师演示器材,却没有可供学生实验的实验室,并不能帮助到学生真正的提高实验能力。因此,学校应重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完善学校的实验器械及管理机制,方便教师的实验教学,并允许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实验能力。

1.2实验教学被忽视。实验教学一直被教师所忽视,他们认为只需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面。因为高三学习期间任务多、时间紧,实验需要进行准备,操作,还有总结等等,会占据学生大量的时间,对于实验的考察,所以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记住经典实验的步骤和原理,能够应付考试即可。这种思想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深入的理解知识,在相关学习时也不会加以联想,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学生的实验能力停滞不前,不能应对时时革新的高考题型。

2.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2.1实验题目解答的基础。在生物能力的考察当中,实验题通常是一道分值较高的大题,高中阶段的经典实验主要有细胞膜成分的测定及特点、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遗传实验这一类,虽然考察题目均为经典实验变化而来,但是要求学生能充分地了解实验的现象、原理以及操作中的要点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从多角度分析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观察并加深记忆等。单纯的死记硬背,很容易混淆不同的实验现象,例如,在生长素的实验当中,多组对比实验的结论与单纯的思考有很大出入,当什么时候琼脂块放在左侧时,胚芽鞘向右侧弯曲,什么时候直立生长等,都需要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总结,否则很容易在背诵的过程中,忘记实验结果,影响做题质量。

2.2深化基础知识的理解。生物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其学习一定要基于实际,生物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将生活现象搬到课堂当中,就需要借助生物实验,通过实验来解释我们学习的知识从何而来,可以运用到哪些方面等。实验的学习,可以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尝试将理论与现象联系起来,找到学习中的难点进行突破,将知识完全吸收。

3.实验教学的途径

3.1加强基础实验的掌握。在高中生物当中,实验分为基础实验和探究实验两类,基础实验多为生物发展当中的经典实验,要求学生完全掌握,对于这一类实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尤其是在高三的学习期间,更是要细致学习每一个基础实验步骤,打好基础,才能在今后的探究性实验和提高练习中,做到游刃有余。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具体现象,更要了解为什么要这么操作,比如将叶片暗处理,是为了将有机物耗尽,那么试题可能会考察:如果时间过短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因为有机物没有耗尽,所以对比现象不明显,不能表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淀粉,这些题目都考察了学生在实验时,是否对每一个细节都做了认真的观察,对每一步的原因都进行了思考。

3.2探究性实验提升能力。高三正是学生进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对于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滚瓜烂熟,但是考试成绩却难以提升,这是为什么?对此,学生在遇到生物学习瓶颈时,就需要从其他角度对知识的理解进行突破,向探究性问题方面进行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寻找新的理解,强化知识的应用,例如,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A条件和B条件分别对小动物都没有作用,但是A和B搭配作用于小动物身上,是否会产生作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对于实验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并借助实验过程加以验证。探究实验的过程,对于高三学生思维的要求很高,对于他们发散思维有很大帮助,也能在理论知识中,得到不同的思考结论。

4.结束语

高三生物的学习中,实验教学依旧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合理运用时间,为学生找到适合有效的实验题材,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存祥.浅析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 教育革新.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