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范文

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

第1篇: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教学

新课程理念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实现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认识:

一、拓展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全新的视角审视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做到学与用共同发展,结合生活经验来学习生物知识,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摆脱传统教学完全理论式学习,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开展探究实践活动,全面锻炼学生的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只靠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积极开展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内化能力,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例如,以环境问题为探究对象,开展“温室效应和人类生存的环境”为课题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以周边生活环境为调查对象,通过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撰写论文等环节拓展学生视野,这不仅是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生活意识,让他们明白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掌握评价的艺术,保护学生学习信心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质量的好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评价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的过程,教师要一改以往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的做法,采取定性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过程评价和鼓励评价,提高评价的多元化,看到学生努力与进步的一面,营造轻松愉快的评价氛围,比如,构建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校问卷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于一体的评价体系,以学生在学校、家和生活中的综合表现为参考依据,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有利于活跃教学氛围,改善师生关系,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2篇: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创新

生物教师应当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巧设教学情境,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提升生物的可接受性。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开创一条全新的教学之路,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一、兴趣导入、启发式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因此,生物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提炼其中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使其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提高生物教学的可接受性,因势利导启迪学生的智慧。

例如,在教学“细胞呼吸”的相关内容时,生物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为学生构建一个有归属感的课堂氛围。首先,生物教师可以利用一段NBA的视频集锦进行新课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顺势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同学们!勒布朗・詹姆斯的运动天赋是不是特别高(学生热情高涨)

学生1:确实很高,身体特别power,每次看到他打球的时候,内心特别激动。

学生2:他的身体素质很逆天,经常上演平框扣篮,场面特别震撼,是我心中的MVP。

教师:看来大家都是詹姆斯的铁杆FANS,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看下一组图片(将2012年NBA总决赛,詹姆斯抽筋摔倒时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詹姆斯这么逆天的身体素质,也会有体力不支的时候,大家知道为什么詹姆斯会抽筋摔倒吗?(学生沉默不语,课堂沉寂下来)

教师:那是因为在这样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下,詹姆斯的骨骼肌细胞出现了无氧呼吸,肌肉酸胀,最终体力不支,抽筋摔倒(学生眼前一亮,恍然大悟)

教师:今天我们就走进“细胞呼吸”这一课时,去探寻詹姆斯身体天赋的奥秘(课件出现板书)

……

生物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他的优势,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一段优美的音乐、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段震撼人心的影音片段都可以成为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生物的可接受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构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日常教学中,生物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将课前精心准备的PPT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发挥其直观性教学优势,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促进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跨越。

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其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和叶绿素中的色素知识。生物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的PPT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能量的转换图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自己归纳本课时的相关知识点,最后教师再对学生归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一堂高效的生物教W课应运而生。

生物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启迪学生的智慧,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科学分析、认真归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学生一直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三、科学教学手段,引发思维浪潮

生物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生物学教材中部分抽象的知识点,语言枯燥乏味,学生不能马上理解,由于在传统教学课堂中部分生物教师高估了自身的主导作用,课堂以“单向式”教学模式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跟着教师的思想走,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趋于成熟,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基于此,生物教师应当革新教学观念,发挥校园实验室教学优势,在教学中引入小学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将主动权、话语权交给学生,激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内部潜能,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生物教师将课堂转向实验室,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集思广益,小组成员各自发挥特长,为小组贡献一份力,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积极意义。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要求生物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从兴趣入手,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新课程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

高生物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广大生物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因此,作为生物教师,一定要遵循正确的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切实落实生物教学计划和相应的教学标准,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机会,争取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不仅要尊重努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尊重个性突出、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具备同样的学习起点和智力思维。所以,教师要学会接近学生、理解学生、体谅学生,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背景及心理特征,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容易将注意力集中于优秀的学生身上,而忽略了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我们要彻底打破这一现状,将提高所有学生的生物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从而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即重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适时给予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与空间,为进一步培养专业化人才奠定基础。现行的生物教材为多元化教学提供了发展空间,为学生学习更多、更感兴趣的知识提供了学习素材,以便于他们充分展示个性、发挥特长。

二、关注思维火花的捕捉与问题的生成,构建生态生成性课堂

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双方在沟通过程中,因学生的认知与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相互之间会不断碰撞产生新的思维火花,从而使教学设计因为与原本设想的差异,而出现新的教学内容,这就体现了课堂教学问题生成的动态性。这个环节在课堂提问中也会经常出现。没有教师能在课前预设好所有的问题,很多问题都是伴随新的教学环境产生的,即便是相同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一个答案,就会刺激其他同学的思维碰撞出新的想法,这些想法会更进一步的刺激学生的思维,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所以,教师要使课堂活跃起来,就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疑问”“错误”“争辩”等随时都会出现在课堂上的一系列的“状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才智,加以融合和引导,促进问题的生成。

例如,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中,为了达成“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利用对照原则进行实验。”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讲解完实验后让学生思考詹生的实验设计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如有,应该怎样改进。“怎样改进”是个开放性的问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教学活动中,同学们开动大脑积极思考,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改进方案,而每种改进方案都可以有新问题生成。教师请几位同学作为代表讲述各自的方案,并让其他同学对其方案进行提问,这样一来,产生的新问题通过共同的思考而得以解决,同学也对“对照原则”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是集声、光、电于一体,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同时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如:讲授“减数分裂”时,这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形成过程和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难点是要求辨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的图。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形成过程的分步动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情况。然后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主动获取大量的、有效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教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3]王仁君.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2(11).

第4篇: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范文

1生本教学理念下的师生观

1.1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既然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那么知识和方法的得到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解释和展示.

物理问题的探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上自己与其他学生、与老师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是主人翁,这样的学习方式,即使学习存有疑惑,也会主动地寻求帮助,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中等着老师把知识和方法灌输给自己.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组内合作、组间交流,每个组的探究方式、得到的结论可能存在差异,在开放式的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最后的知识、结论和探究方法实现动态平衡.

对于学生的探究成果,要引导学生“踊跃展示”,这是学生自己汇报探究成果与他人进行实时交流互动的环节,这里的成果是自己探究得到的,是自主学习后的创造性成果,不再是教师要我学的、要求我记住并会用的知识.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或“教师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样的教师主宰式知识展示模式,改成让学生自己展示成果,学生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实际上就将方法和自我体验进行了解释,介绍的不仅仅是成果,还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2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

(1)教师的讲授要少、要精

教师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和学生在关系、情感上是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物理知识探究进程,面对学生的物理课堂出现的不良行为,物理教师要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在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所以不能满堂灌,学生的探究需要时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限时讲授”,其目的在于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留下更多的时间,因为学习是从未知走向已知的摸索式、螺旋式前进过程,没有时间的保证,探究无法真正施展.

“限时讲授”是教师预设课堂教学的过程,旨在引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催化学生自主探究后知识的生成,学生到底能够生成什么样的问题?多少时间能够探究得到知识?存在不确定性.精心的预设能不能生成在教师原先设计的教学轨迹上,有没有意外产生?存在着不确定性.不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却在摸索和探究的过程体验中不断地成长,其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2)重视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其他二维教学目标有促进和影响作用,健康的心态和正向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物理本身就抽象,有很多学生之所有物理学习兴趣低下,主要在于教师、家长和社会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过于强调结果性评价的评价机制是片面的,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困生就是因为考试成绩始终不是很理想,导致习得性无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课堂教学进程不要太快,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成果中有价值的部分并予以肯定,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思维错误的成因,帮助学生解决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生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策略分析

2.1整合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从我们身边以及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去寻找、发现一些有很好利用价值的物理课程资源,同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已有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现象和实际事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去体验,通过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真正做到因人、因材施教.让学生去感受,使学生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抽象认识的水平上,仅仅只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进行一下简单的记忆,而是建立起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进行“向心力的应用”教学时,可设置的物理情景:据报道,某日傍晚,一辆大客车满载乘客在高速公路上疾驶,在经过一个弯道时发生了侧翻,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可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假如你是一位交警来调查造成这起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时,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调查?为了防止此类严重交通事故的再次发生,你能否提出一下具体的改进措施?这样通过真实情境所获得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学生日常所熟知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而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积极性会很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2演示实验激趣、质疑

实验能够给学生呈现出非常直观的物理现象,有些源于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有些现象超出学生的预期,为此学生会质疑,促进物理问题的生成,再由学生或师生经过讨论研究,共同从日常生活素材中发现的,学生就会觉得:原来物理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研究距我们很近,并不是那么神秘、高不可攀的事情.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物理问题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进行“变压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根长导线和一只小灯泡接成闭合电路,然后将导线一圈一圈地绕在一只通入交流电源的变压器的铁芯上,发现小灯泡逐渐变亮,这样就制作成功:一种“没有直接使用电源就可以使电路中的小灯泡发光”的电路来创设物理情境,学生就萌发出:“为什么电路中没有接入电源而小灯泡就发光了呢?”这样引入课题,学生兴趣强烈,要一探到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电磁感应现象、能量关系来深入探究这个问题,分析、归纳出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遵循的物理规律.这样通过一个很小的实验引导学生经过不断地探究,自然就调动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同时进行探究的质量也大大提高,物理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物理知识的运用更为灵活.

2.3引导学生反思并创新实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回顾我们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什么学生的主动性缺乏?

因为我们的实验通常在一种“理想化”状态下开展的,这样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从而产生一定抵触情绪,进行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往往成为实验的旁观者,学生动手能力差.在物理教学时,教师应将鼓励学生质疑和反思,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

第5篇: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2-0077-01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和谐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笔者提倡“五学”环节设计,以《牛津高中英语》第一模块第二单元Growing Pains的Reading板块 Home alone为例。

一、目标导学。教师借助编制的导学案,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能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帮助学生确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本阅读课的教学目的为: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a play;To know about American family life and problems that happen between American teenagers and their parents;To form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solving problems between teenagers and parents.

二、自主探学。根据这一教学目的让学生预习,并能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预习时要记录下预习中的疑点。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play? What’s the play mainly about?How to read a play?

三、小组助学。在自主探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对上述问题的理解;然后进一步让学生互相提问,解决预习中的疑点;最后利用两组练习,加深学生对该剧的理解。设计如判断句子正误、完成表格(Please read Act One/Two of the play carefully and fill in the form;分三栏Characters,Things they do,Feelings)等练习。

四、师生展学。首先是学生展示、交流自主探学和小组助学的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的智慧和风采。教师用课件分两幕呈现关键词和短语(Act One: vacation, earlier than expected, can’t wait to, in a mess, angry; Act Two: givea chance, trust, deserve an explanation, be hard on, now that, feel like, punish)让学生根据屏幕上提示复述课文,在复述中回顾课文整体内容。

然后,教师以这个普通美国家庭中的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导入主题,启发学生思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同时用PPT呈现不同家庭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类似问题。基于上述讨论反映出的部分学生对父母不满、抱怨父母这一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讨论:When your parents don’t

understand you,what should you do?Please try to think from your parents’ point of view.让学生交流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顺势阐述英文单词“family”的含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本环节仍以学生为主,过渡自然,教师的语言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教师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提炼提升,共同深化对文本的学习。

五、反馈检学。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剧本阅读的能力,如进行两项练习:1. Read Daniel’s conversation with Mum and write the correct words in blanks. 2.Role-play the dialogue in groups of five.

第6篇: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范文

2009年12月,我有幸到广州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习班学习。学生们表现出的自主、自信、多元、灵动、生机,让我在为生命涌动的课堂喝彩的同时,也看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缕曙光。为此,学校多次组织课堂教学改革大讨论,确立了“以生为本,科学自主”的教改理念,鼓励教师大胆探索与实践。目前,生本理念不仅成为了全校教师的共识,而且在课堂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尤其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复习课中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高三复习,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结果学生疲于应付,教师苦不堪言。有些教师抱怨道:我讲了这么多遍,你为什么还是不会呢?你怎么还没记住呢?

接触生本教育理念后,我们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包办替代越多,学生就越不会学习。所以尽管面临高考,我们还是下决心进行大胆尝试,对高三复习教学作了较大调整: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一份前置设计,其中包含三部分内容,即整理知识、典型例题和总结反思。

课堂上教学步骤一般为四步走:第一步,由四人小组的小组长组织讨论,每个小组推荐一道典型例题;第二步,由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讲解知识结构,其他小组的同学作补充;第三步,由每个小组向班级推荐一道典型例题,由全班同学确定解答,再由同学上台讲解;第四步,由其中一组的同学进行小结。如果是“试卷讲评课”,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的解答(注意教师不要改试卷,否则小组无法进行讨论),上课开始也是由小组长先组织讨论,基本的问题尽可能在小组内解决(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一般占20%以下),再进行班级展示(小组难以解决的,班级解决),老师尽量不直接回答,对于A同学提出的问题,就让B同学回答;对于B同学提出的问题,又让C同学回答;对于C同学提出的问题,反过来让A同学回答……

每个人都有提出问题的权利,每个人在听取别人解答的同时,也有回答别人提问的义务,必要时老师作适当点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点,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完整化,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角色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帮助者。由于知识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所以学生学会的知识也是终身难忘的,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习效率。正如一位毕业学生所言:“生本课堂,是我们自己的课堂。在这里,老师‘不见自我’,有的是一群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学生;在这里没有灌输,有的是不同思维相互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在这里,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在这里,没有对与错,有的是思路的分析,思维的探讨,‘对了,你真棒,一阵掌声是少不了的;错了,没关系,你又一次让同学提高了警惕’。这是一个火热的课堂,这是一个自由的课堂,这是一个自信的课堂。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老师。于是,这就要求我们比平日学习得更深,研究得更透,发现得更多,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竟学会了自我学习,锻炼了我们的自我学习能力,这是老师教也教不会的啊!”

二、新授课中教材内容的整合。

有了高三教学的成功经验,回到高一年级的生本实践,我们信心更足了。开始,在生本理念下,我们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借助知识点加习题式的“学案”先行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然后教师点拨,教师则缩减讲课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的激励性评价也及时跟进。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初现生机。但是,这样做很快就遇到了“瓶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持久。究其原因,在于知识点加习题式的“学案”难以让学生体验到学科的魅力和乐趣。因此,在基本上找到了“怎么学”的途径后,我们很快转入进一步深研“学什么”。

学生学习的持久强烈的愉悦感和学习动力,并不来自于简单的表扬和欣赏,而是来自学习内容本身。由于教材的一些章节是按学科逻辑展开的,与学生的非线性的认知过程有冲突、与生活体验相脱节,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某些知识的意义。因此,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还需要进一步有所突破。我们进行教材整合、章节重构,从整体入手,把意义还给学生,鼓励单元整体学习。在章或单元学习伊始,即让学生通过几个小活动或动手实验感知全章核心的主题和意义,赋予后续的局部知识以整体意义上的生命。编制体现“根本、简单、开放”的“前置性任务”,取代繁琐的“学案”。前置性任务的设计发挥学科优势,内容和形式活泼多样,学生完成此类任务的时间和形式也可非常灵活。我们认为,在新授课中教材内容的整合有三大策略。

策略之一:从整体入手,把握知识意义。

鉴于教材编写逻辑顺序与人的“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非线性认知进化过程相矛盾,需要对一些典型章节进行教材整合,我们先把握知识体系的线索和灵魂,然后大胆打破原来阶梯式、线性的编排,力图对教材中以形式化的方式展现的外部知识,重新赋予整体生命,使它与学生的生命活动对接。如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整章教材是按知识逻辑顺序编排的:1.追寻守恒量――能量;2.功;3.功率;4.重力势能;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实验: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7.动能和动能定理;8.机械能守恒定律;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而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却是全章的核心,它将贯穿该章的始终。本章的第一节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设一个物体的质量为m,从某一高处下落时受恒定的空气阻力f。分析物体从位置1下落到位置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物体的势能如何变化,下落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物体的势能的总量是否保持不变,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m、f与V1、V2、h1、h2之间的关系式。若你认为下落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物体的势能的总量发生变化,那么在什么条件下,下落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物体的势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由于对核心问题有所领悟,后续的局部知识学习也就有了整体意义。如此,积极的、内在力量驱动的自主学习才有了可能。适合单元整体学习的“大前

置”任务,一般在一章或一单元开始时让学生以活动的方式感知本部分的核心问题。

策略之二:从实验切入,凸显学科魅力。

据调查,大部分高中生喜欢物理课的原因是物理课有实验。科学往往始于惊异、闲暇、自由。亲历过程,有助于保留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过程貌似浪费时间,但是,生命中有一颗惊奇的心,精神才会自然地生长,学习才会主动,不再需要太多外加推力及方法的教诲。如《动量》一章的知识体系是这样编排的:1.动量和冲量;2.动量定理;3.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4.动量守恒定律;5.反冲;6.碰撞。我们通过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让学生发现相互作用的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保持不变的。实验中还研究了滑块碰撞反弹时的情况,发现质量与速度的大小的乘积不守恒了,但学生自己很快就发现,如果把反向的速度用负值表示,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仍然是守恒的,从而认识到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再介绍物理中把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定义为动量。学生不但知道了什么是动量,还知道了为什么把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定义为动量,知道矢量性是动量的基本属性,不必靠老师以后反复强调才记住。学习了动量概念之后,再研究动量的变化,得到动量定理,这里学生也能从本质上理解,为什么把力与时间的乘积定义为冲量。有了关于一个物体的动量定理,进一步研究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明确外力和内力的作用,就可以从更高的层次上得到动量守恒定律,学生能从根本上理解动量守恒的条件。在此之后,学习反冲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就是一个相对容易的事情了。

策略之三:从问题开始,突出探究活动。

对于典型地体现科学探究内容的学习,我们提倡章节重构,全章的核心问题和假设的形成从开头几节就开始渗透和规划。人教版选3-1第二章《恒定电流》的核心内容是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我们将第七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第十节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进行章节重构。可编制这样的前置性任务:用不同量程的电压表测量电池两端的电压,哪种情况测量更加准确?并说明理由。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机会。

前置性任务中可要求学生参与对原始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及测量办法的选择,这些都体现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相对于“动手”,“动脑”才是探究活动的关键。由原始问题驱使、思维领先的探究实验,不会沦为“实验体操”,实验是收集证据的需要,是实证研究的重要手段。适用于某一课时“小前置”任务的选择。

三、生本课堂中组织实施的三要素。

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在教学中,存在许多模糊的、不确定的灰色地带。影响学生学习的许多变量是无法预设的,也是教师控制不了的。因而,学生学习的进程不具有某种固定的程序与模式。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认为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堂组织实施具有三要素:先行学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要素之一:先行学习。“先行学习”是指学生在前置性任务的帮助下在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独立进行学习的过程。任务完成的时间可在课前或课内,也可在上课伊始或在课的中间几个时段。前置性任务可以是简洁的纸质稿,也可以无文本,只是一句话。在转入下一学习内容前,教师以投影或口头的方式抛出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先行学习不是对知识点面面俱到的识记,而是触及学习内容核心的提前切入和思考。此过程也可称为“独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此前设计前置性任务。

要素之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指组内成员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一般来说,前置性任务完成后都有一个小组交流过程,意见一致的、容易的问题直接在小组内“消化”。这也是一个组内成员互帮的过程。此过程也可称为“对学”。教师则倾听和观察各组动态,捕捉典型信息。

要素之三:班级交流。“班级交流”是几个小组派代表或全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观点,征询其他组的意见,等待评价和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由此充分展开。讨论的内容一般为重点和疑难问题。此过程也称为“群学”。教师则是主持者、激励者,更是机警的鹰,蹲在一旁“伺机而发”,但一般是不“发”的。

第7篇: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标 生活实际 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75-01

《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正式开始,它不但明确了高中生物的教育发展方向,而且还提出了众多优秀、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对于高中生物的更好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这一背景下,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并将新课标理念与日常的生物教学活动充分契合,如此方能更好地适应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步伐与进度。

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实际展开教学。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习科目,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注重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生活背景之下实现对具体生物知识点的更好理解与掌握。”

我个人非常赞同新课标的这一指示,并将其灵活运用到了日常的生活教学活动当中。例如,在学习“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这部分知识时,很多学生都片面的认为“人体衰老=细胞衰老”,这其实是对细胞衰老的一种错误认识。为了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形成足够正确的认识,我通过一个类似的例子帮助他们实现了对这一知识点的更好理解。

“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比较庞大的社会组织,像学校、单位等。一个庞大的组织中存在着千千万万的个体成员,这其中肯定有一些状态极好的年轻成员,但是状态欠佳的老年成员也占有一定的分量。庞大的社会组织往往人事来往频繁,不断的有新的成员加入,老的成员退出。但是随着时间的更替,起先是新成员的个体也慢慢发展成了老成员退出组织,接替他们是另一批朝气蓬勃的新成员。从这层意义上来讲,我们不能说某个成员代表这一组织,而是需要以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从整体成员的素质以及水平出发判断这一组织的运转情况。大多数成员的素质呈现积极、活跃、高昂的状态,那么这一组织就整体呈现出积极、活跃、高昂的形态;反之,如果这一组织的大多数成员都低迷、缺乏活力与动力,又怎么能要求整体队伍保持良好的状态呢?”

等到学生消化完这个例子之后,我趁热打铁“同学们,其实,人体和细胞的关系就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庞大组织及其具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人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胞,新老细胞的交替也像社会组织中的人动一样,每天都有新的细胞出生,也都有老的细胞面临凋亡。就连新生儿与年迈垂死之人都不例外。新生儿是一个新的生命,但是他们体内也存在着一定量的衰老细胞:年迈的老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退化,但是他们体内也照样存在着一定量的新生细胞。同社会组织成长的进程一样,人体内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接着又有新的细胞进行接替与更新,这是一个循环的生命运动。因此,我们只能说个体衰老的过程是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但是并不能一味的认定人体衰老≠细胞衰老……”。

如此一来,通过向学生列举这一例子,不但实现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结合,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实现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更好理解与把握,真正实现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生物科学是在大量探究性实验以及调研活动中总结、升华出来的学科体系,学习者必须持有同样的探究性精神以及毅力才能更好的把握这门课程的学习精髓。《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更是大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求高中生物教师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生物综合素质”。

新课标的这一精神对于我日常的生物教学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促使我彻底摒弃以往将学生单纯视作“储存知识容器”的错误教育理念以及“注入式”、“填鸭式”等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模式,改为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在生物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自主归纳、自主完成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学习完“人类遗传病”这部分知识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类遗传病”这一生物概念的印象与更好理解,我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资源查阅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相关资料,并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措施”进行自主归纳与总结。等到第二节课时,学生纷纷向我汇报自主探究的结果。有的说“必须禁止近亲结婚”,有的学生说“避免高龄生育,孕前进行遗传咨询”,还有的学生补充“应当少生、优生,提高人口质量”……

如此一来,既大大锻炼了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等综合生物素质,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了对于这一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收获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是一道格外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线,需要教师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并将新课标理念与日常的生物教学活动充分契合。相信这样才能在有力推动新课改实施与普及的基础之上,切实促进学生生物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媛媛《高中生物新课标理念与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21

第8篇: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范文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新课标理念

要倡导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为中心,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相应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课堂中的有效互动交流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提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许多教师为了配合新课改的实施,为了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刻意开展合作性学习,这样的课堂活动是生硬而没有实效的。教师应当转换教学观和知识观,把教学目标窄化为了知识的传授和巩固。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转变观念,提高整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主导,学生在主体,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无论是搜集材料、分析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小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称职的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灌输式教学的中心,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监督者,积极参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及时转变适当的教学观念。固步自封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只会让教师逐步被淘汰。学生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改变“一言堂”的过程中,要有选择的目的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采取有效评价策略,许多设计实验的报告要完全教给学生,任其大胆设计。笔者常常把实验活动作为跟学生的一个交流方式,实验报告发下去之后不急着收上来,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对实验报告进行统计,同时把班上同学分成小组竞赛,互相点评各组的设计思路。

二、运用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一定的教学情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有效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还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情境过程中,将会以直观的方式把文本知识所表达的内容与思想,通过实际事物形象呈现给学生,它以具体的形象呈现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感性和理性、理论与实际、形象与抽象、新知与旧知的关系和矛盾。情境教学,就是用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激情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用真情去建设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度起来以后,就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氛围。学生兴趣勃勃,求知欲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才是高效课堂的最佳状态和表现。

三、重视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动手能力

生物课堂教学应该注重课堂气氛,注意教学中师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沟通与交流,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追求与目标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师生的教与学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及由此而延伸出的课堂问答互动。在高效的课堂过程中,有这么几个特点,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或是典型引路、制造悬念、突出主体等等。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或多或少的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现代教育就是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 不再一味的灌输课本上已有的知识, 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并独立思考或采取多人合作等方式, 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因此, 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验, 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 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查找资料, 弄清实验原理,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四、灵活实施实验教学,实施探究性实验

生物教学中灵活多变实施教学。传统的生物实验只是验证课本上原有的某些知识,在实际教学中也是采取先让学生知道有关原理或现象, 再让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课本或课堂上讲过的内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 他们关注的只是实验结果, 对实验的理论背景、设计方法不加思索, 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安排、学生完成的传统实验教学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它忽略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造成实验教学中的黑板实验,严重制约了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提高, 无法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 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 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因此, 在实验过程中, 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动者, 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鼓励他们大胆地设想, 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 尽可能地为他们的实验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 去探索、实施他们想要做的实验, 把注意力从注重实验结果转移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方案的优缺点和改进方法等方面上来, 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9篇: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思维导图;策略构建;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53-01

一、前言

教育课改指导纲要指出,要改革教学过程中机械式记忆、被动模仿的学习模式,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践行这一系列要求,思维导图近年来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并在高中生物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由此可见,构建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对高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是在放射性思维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可理解为,每个人都具备的由神经生理引发、涵盖放射性思考的人体多感官共同参与互动学习的一种思维模式[1]。托尼•巴赞结合自己的不同学习障碍症状实践研究将思维导图定义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发散性思维学习功能,即传递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根据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其具有核心主体呈放射状分布,由图形组成的不同分支代表不同节点,以及焦点分布在大脑中央图形上等几个基本特征。将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模式应用在教学当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形成思维导图工具,对右脑拥有的空间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开发,对左脑具备的逻辑、文字、图像等功能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激发人脑潜能的目的,促进人脑学习功能的最大化利用。

三、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

(一)加强高中生物教学理念改革

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导性作用。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已难以适应和满足现代教育教学需求。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高中生物教学理念的改革[2]。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来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即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生物课堂的引导者,并促使学生成为生物课堂中的主要参与者与知识构建者,从而改变生物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方式。利用思维导图提供的全新教学理念与教学元素来开展生物教学,可以为学生构建出全新的课堂模式。例如实验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洋葱”这一实验材料不同部位的特点,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并动手实验,使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以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多个实验得以有效整合。

(二)强化对思维导图的认知

全面透彻理解思维导图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快速构建起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功能的前提基础。思维导图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发散思考等多方面理论知识,对于其的认知与理解不能从单方面来进行,而应从其所包涵的每一方面来深入学习,这样才能对思维导图有个全面的、准确的认知与理解,才能将其合理恰当的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也才能构建出有效的思维导图教学策略。例如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式图,S型曲线的数量关系图等,基于已有知识不断进行思维拓展和联系,这便是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构建的关键所在。

四、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生物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先前所学知识,发现不足,并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传统生物教学复习效果始终不够明显,而思维导图的引入则改变了这一状况。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来开展生物复习课,不仅简化了复习的环节,而且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3]。例如,在复习“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图来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根据图示和实验过程提出疑问。

(二)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附录中,共列出了200多条生物概念,理解生物概念是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重要前提基础。但是过多的生物概念给学生记忆大大增加了难度,不仅难记,而且类似的概念还容易记混[4]。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通过恰当的思维导图来向学生解释生物概念,如蛋白质相关概念,利用多媒体构建出蛋白质的思维导图,在导图中将该概念的关键词、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目标等分支清晰表示出来,学生通过一目了然的思维导图可以容易的理解并记住蛋白质概念。

(三)在生物课堂笔记中的应用

课堂笔记在学生的生物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节约做课堂笔记的时间,把握住课堂上教师讲解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完成生物课堂笔记的制作[5],即运用简洁明了的符号、文字、图画来将生物知识描绘出来,并将存在一定联系的各个知识点连接起来,使之构成一个简洁清晰的知识网路。这样高质量、高效率的笔记可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信心,也有利于提高生物的教学水平。

五、总结

客观而言,高中生物是知识较为繁杂的一门学科,不仅概念众多、理论抽象,而且易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而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通过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使得生物教学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学生能力培养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提升。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一步进行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吕露.思维导图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覃香積.应用思维导图建构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3]吝娜.思维导图教学策略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2,61:158-159.

[4]王飞.试论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工具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4,1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