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

第1篇: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美术课堂教学 小学生 想象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想象氛围和空间,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呢?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

美术音乐艺术和文学作品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作而成的,而所有的创造发明也都是在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析、严谨的推理、科学的论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而完成的。所以说想象力是促进人类不断创新,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自由展现,而且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在教学评价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束缚人的思维。所以说,美术课堂是小学生放飞想象力的天堂。而长期以来,美术课程是不受重视的、可有可无的副科,在美术课上往往就是老师照本宣科地让学生照着教材内容临摹,更有甚者,只是虚有其名,排在课表上应付上级检查,实际上的是其他文化课,严重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国家教育部门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针对这种情况,《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中,美术教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小学美术教师首先认识到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美术学科得天独厚的特点和优势,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想象能力。

二、拓展美术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想象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想象力是人在一定知识基础上,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能力。所以小学美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但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教材内容,调动学生的想象积极性,还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挖掘和拓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合理而科学的想象训练,引导学生保持和发展更加旺盛的想象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进行广泛的了解和细致的观察、比较、分析,为想象活动提供丰厚的生活基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二册第二课《走进大自然》时,如果只是让孩子们坐在教室里,照着教材做作业,孩子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所以上这堂课时,教师可以把孩子们领到教室外,引导孩子们观察校园里大大小小的植物,让他们分析比较这些植物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引导孩子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司空见惯的校园里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就像树有高高矮矮不同的树形,树叶有心形、卵圆形、三角形、不规则的锯齿形等各不相同的形状,而绿叶的颜色仔细观察也并不一样,嫩叶比老叶的绿叶深得多,还有的在叶的局部呈现胭脂红的颜色,漂亮极了。至于花更是千姿百态,以圆形为基本形态,又有单瓣的、复瓣的不同,花期有含苞待放的和盛开的不同,颜色有金黄的、粉色的、红色的、紫色的不同,真是姹紫嫣红,在绿叶的映衬下娇艳欲滴。再引发孩子的想象和回忆,公园里和路边的动物和植物的颜色和形态,春夏秋冬的植物又有什么不同。再通过图片、电脑等形式,为学生展示金鱼、青蛙、狐狸、小羊等们生活中熟悉的,或在动画片中常常见到的小动物,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并总结归纳动物和植物的形状和生长规律。原来植物虽然有大树、灌木、花朵等各种不同的生长形态,动物的形态也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规律,都可以归纳为圆形、方形、三角形,还有很多不规则形状等几何图形表现出来,并让孩子们欣赏教材中根据动物和植物之间联系,选择植物的叶、茎、花等部分,利用他们本身的颜色和形态,进行夸张变形,适当加工粘贴制作成小动物青蛙和狐狸,并让孩子们举一反三地触发连动思维进行想象,自己可以制作成什么形状的事物。使孩子们的思维从观察感知到表象,上升到抽象概括想象层面,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跃跃欲试地用自己的手表现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地鼓励孩子们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根据自己独特的想象和创意,用创造性思维,和同学一起进行植物粘贴画的制作,有的孩子们用一小枝松叶作为大树,有的用树叶粘贴金鱼、有的粘贴猫头鹰、孔雀、有的粘贴螃蟹……还有的几个孩子合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制作成了各具特点的粘贴画,使美术课堂不但成了孩子们放飞想象的天堂,还培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采用多样化评价机制,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美术属于美术启蒙阶段教育,这一年龄阶段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所以是培养孩子敢于想象、善于想象的关键时期。而传统观念认为,美术课就是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图画训练课,认为老师是教学评价的权威。美术作业评价的标准就是画得像不像。在美术教学的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美术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并以自评、互评、集体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评价标准要强调与众不同的独创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评价方式可以作业展示、打等级、写评语、打分数、用语言描述等方式进行评价。还要引导学生在评价时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找出每个同学作业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让每个同学都能在美术教学中获得自信。帮助孩子们在积极向上的情感中,拓展想象空间,得到健康成长。

因此,美术教师要在立足美术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手段,为小学生创造和开拓更大的想象空间,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丽.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素质教育》,2012年4月总第82期.

第2篇: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一、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意义

从心理学上来讲,想象力在人类成长进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科学假设、工程设计、文学创作、艺术造型、技术革新等等这些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可以说,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无一不是想象的结晶,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也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想象力是幼儿认知世界的重要形式。

幼儿对大千世界没有系统的形象概念,他们在听故事、欣赏音乐、绘画、游戏这些认知世界的学习活动中,都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只有借助于想象,在头脑中产生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进而捕捉形成事物形象,才能较好地认知世界。

(三)想象力是促进幼儿绘画学习的重要因素。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感,富于想象力,他们心中有很多天真的想法和超逻辑的形象,在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绘画,把周围的一切赋予自己独特的感彩,他们可以飞上天空,也可以潜入海底,而想象力正是促进幼儿绘画学习的重要因素。

二、当前幼儿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

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技巧,轻感受。在目前的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中,部分幼儿教师强调掌握绘画知识技能,将绘画教育活动片面地作为技能教育方式。我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化名),男孩,5岁,画画动作迅速,但是每张画的颜色都会涂到边缘线的外面。因此,在活动中我总要在他的身边提醒:“先沿着边缘线图几圈,涂的时候动作要慢一点,然后再去涂里面。”然后对所有的孩子强调:“涂色要均匀,不要涂到线的外面去,要顺着一个方向涂”。这样会挫伤孩子们自由作画的积极性,甚至会扼杀孩子们的自主创造力。

(二)重画得像,忽略个性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只看重画得像,忽略个性表达,抹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作画中,我发现凯凯(化名)画了两个太阳,而且大小不一,我好奇地问:“老师只看到天上有一个太阳,你怎么画了两个呢?”凯凯闪着眼睛天真地说:“老师,今天天气太冷了,要是有两个太阳,我们就暖和了,你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了。”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追求真实,忽略幼儿年龄特点的事在我们身上时有发生。要激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重结果,轻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自己选择画什么,画画前,我是这样引导的:可以画我们以前画过的,也可以画自己想画的。当孩子打开作画工具后,迟迟没有下笔。几分钟过去,只有寥寥几个开始下笔,大部分孩子都眼巴巴地看着我:“老师,我能画什么呀?”“老师,我不会……”我不断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再看看孩子的画,我感到很困惑。后来,经过反思我明白了:一直以来主观认为孩子作画“很简单”,但是自由画太随意,在指导自由绘画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讲解,导致幼儿在作画过程中无从下笔。

三、关于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思考与建议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已经逐步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孩子家长甚至全社会所认可,对此,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一)创新方式方法,丰富绘画活动内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根据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应力求绘画活动游戏化。在开展美术活动时选择带有游戏性的题目并结合故事、猜谜、模仿等形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独特的想象。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而且使幼儿陶醉在游戏当中,玩的开心,画的认真,幼儿都很喜欢,乐于参与。

(二)适当结合主题,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美术活动。

发挥绘画活动的综合教育功能,让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画法,保持幼儿浓厚的绘画兴趣,激发探索欲望,满足好奇心。我们可以尝试刮蜡画、线描画、绳子画等不同的画法,激发幼儿将多种材料进行综合创作的欲望,使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开展这样的主题活动也给孩子们创造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三)注重走近自然,启发幼儿想象源泉。

法国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我国近现代教育家、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自然界的美景千姿百态,真实生动,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大自然,为幼儿开启想象的大门,作品自然就充满灵气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注意评价方法,创设自由想象空间。

第3篇: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 想象力 优点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085-01

想象力是一种很难说清楚是什么的东西,是每个人在脑海中的一种念头或是一种灵感,这种念头和灵感常常因为某种思维的积累或是每种外物的刺激而生成。

很多教育专家说,其实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大致讲的也是想象力的重要性。所以在具体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是比较关键的。在我们旧的教材和语教的课堂上,可能有很多思维在限制着学生对于想象力的探索,但是新课改以后,对于语文教育的要求中有一条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课本赋予的定向思维少了,而给予学生们的思考多了。

一、用天马行空的作文激发想象力

笔者曾经进行过类似的实验,就是利用一些新科技和新材料的成果,让学生们随意的创作,比如让大家想想20年后的地球是什么样子,并且说明可以有变形金刚之类的奇特想象存在,但是在文章的结尾必须要告诉我为什么会有,用一句话来概括等等的思考题。这样不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在发挥其想象力的时候也抓住了锻炼逻辑能力的机会。传统语文教学中,在写作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目标性错误,以为写文章的练习全部为了考试,所以针对考试出了很多关于道德等方面的题目,这样不仅不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长期下去也会扼杀孩子们的创造性;二是方式错误,经常让学生把作文当成作业回去做,然后交上来批改完成发下去。如果这样的话,笔者不禁也问一声,写作的意义何在,学生们在看完分数以后无法意识到自己的任何进步和变化。所以笔者在此提出,不仅仅要让他们写,还要他们在课堂上完成后形成小组进行展示。比如可以把写的类似主题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开始谈论,给出小组成员写作的异同性,然后可以让学生互相领会想象力的丰富,和人类的文明到底会走向何处的哲学疑问。天马行空的作文给予学生一种无可替代的想象力培养的途径,在这种领悟和学习中,学生既能够增加学养和对知识面的不断掌握,也能够给想象力的翅膀寻找一个彼此交换的空间,所以笔者认为在课堂进行这样的练习是有益于想象力的。

二、想象力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外界的观感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这么四步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掉进了自主探究里去,引导学生思考,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心去领会作者描绘的世界,每个人在听在想的过程中已经给了自己想像的空间,尤其是这种想法自由而广阔,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课堂朗读最大的优点在于每个课文朗读的过程中,给学生们一个宁静的有利于思考的环境,并且让学生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进行朗读与听众的互动,很多学生会在这种情况下陷入想像,会深化对每一句话或是每一段课文的理解,或是从旁挖掘到很多文章的内涵中连老师也没有挖掘到的新奇知识点。这应该就是教学的目标和意义所在了。

三、想象力是创造力的起点

善于在课堂里引导孩子理解并探索课文,要学会不但能够体会老师教授的知识点,还要能够自己去发掘老师没有讲到的地方,存在着什么样的疑问,哪怕这个疑问是很不可思议的,哪怕这个疑问是旁人觉得很可笑的。但是只要学生愿意提出来,老师就要给予最好的鼓励,因为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因为问题往往是想象力的起点,很多伟大的发明发现是想象力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来告诉世人是可行的,然而人们往往忽略这起点便是一个疑问,就像苹果和牛顿的故事一样。在启发学生提问的同时,教师也要利用发散性思维去由此及彼的让孩子掌握更加多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令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因为有了这种教师的鼓励,学生就能够不断的去深入思考问题,提出新的疑惑,并且在解答疑惑的基础上更加好的去理解原先的题中之义。

四、利用多种方法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

开拓视野,丰富表象知识经验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从中往往能迸发出想象的火花。语文教学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范围,就得增加表象储备。创造想象需要原料,没有大量的、丰富的知识储备,没有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深刻理解,新形象是创造不出来的。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如运用实物、图片、模型、录像等电教手段;或根据教学内容组织郊游、参观、访问、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等社会实践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等,使学生接触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丰富其生活经验,使他们的想象有足够的感情材料储备。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表象越多,他们的想象力就越丰富,越开阔,创造性思维就越能得到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永远也探索不完的课程,因为语文将要陪伴我们的不是只有几年的时光,而是一辈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而语文的目标和任务正在于此,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得到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也是一种不断的尝试。笔者认为想象力教学所能给学生带来的远远不止文中说的那些,所以想象力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以及优势已经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彭聃龄主编 《普通心理学》(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北师大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2]王振宇主编 《心理学教程》 人教社出版2004年版

第4篇: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少儿绘画;创造力;想象力

一、生活是少儿想象力的源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理智活动。”他指明了形象思维发展中的重要性。生活里的形象,反复出现会在人的记忆里产生意象。想象力是在意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培养少儿绘画的想象首先应丰富他们感性经验。首先应多带少儿去郊外体验大自然的风光。春天的百花齐放、柳枝发芽,燕子呢喃;夏天河水碧波荡漾泛舟河上,岸旁垂钓,听青蛙歌唱;金秋硕果累累,树叶有红有绿,遍地金黄;严冬皑皑白雪,银装素裹,大地上有着神秘的色彩,使少儿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又引起许多的幻想。其次,引导少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如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交警叔叔不畏酷暑寒冬在指挥车流。带少儿听音乐会,看晚会演出,使少儿不但领略到乐曲的美妙,更能提高审美意识。

二、情感是想象力发展的不竭动力

少儿天生就会画画,他们会用绘画来渲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心智,因为心灵是智慧的土壤。艺术的表面是形象,艺术的背面是情感。我们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孩子在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渲泄是用画笔来表达,他内在心灵的需求。画画是人本有的天赋,少儿天生就爱画画,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那种不能用语言和言情表达之外的表达,就是绘画,所以儿童画是少儿情感的必要表达方式。他们从两岁开始要手中有画笔就满世界画画涂涂,旁若无人地陶醉在想象之中,如果大人横加喝斥,就会扼杀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要充分发挥少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少儿学习过程,让少儿画其所画,画其所想,使少儿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注重引导少儿的情感因素,只有情趣才能爱画画。只有爱画画,才能有激情,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好作品。例如听了故事《美人鱼》后,孩子们深深为美人鱼的故事所感动,讨论热烈,有的说:“美人鱼太可怜了,我不想让她死。”有的说:“我想让美人鱼会说话。”有的说:“我想让美人鱼结婚”等等,启发少儿的想象力,让他们画“我能为美人鱼做点什么。”孩子们纷纷拿出手中的笔,画出了自己的想象中的美人鱼,五彩缤纷,形态各异,有的画出了美人鱼过圣诞节,小鱼们给美人鱼送圣诞礼物。有的画出了美人鱼要生孩子了,美人鱼肚子特别大,里面有两个小美人鱼。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画?她说:“我想让美人鱼有孩子,这样她就不会死了。”多么稚拙的语言,天真无邪,随心所欲毫无造作之气,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

三、实践是想象力的发展归宿

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作画无所顾忌,随意夸张,对世界充满好奇好动的特征大都反映在玩上,在玩中增长知识,在玩中求乐。了解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辅导时就应该从玩开始,玩就是美术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想象力是创造的前奏,不会想象就不会创造,对此要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相结合,积极引导,集绘画、游戏于一体。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的好奇张扬,启发少儿大胆落笔,创作与同伴不一样的作品,少翰呕峄出智慧的火花,才会更好地发挥想象创造潜能。多鼓励和提倡儿童大胆地画,无论是想象画、写生画、创造画都应让少儿亲自去体会一下,实践一下,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少儿的天赋才能得到发挥、发展。少儿的想象力,创造性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挖掘,少儿的聪明才干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第5篇: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色彩;绘画;教学模式;高效课堂

幼儿阶段正处于敏感期,幼儿敏感期是幼儿成长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能通过外界的刺激快速提升智力、秩序、感觉等能力,充分提高幼儿的各项潜能。对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给予充分的科学指导,通过正确的方法,将会使幼儿身心更加健康发展,对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幼儿阶段正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孩子想象力,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发展水平。幼儿教育的各领域学科都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提高。通过发展想象力,可以提高孩子长大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一些想象力极度贫乏的儿童,对于社会竞争难以适应。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要重视通过适当方式刺激幼儿想象力的提高,通过适当的方式提高儿童的想象力。

绘画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绘画课程实践性比较强,课程趣味性浓厚,幼儿通常比较感兴趣。通过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进而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五颜六色的颜料,在妙笔生花的画笔下,可以展现出各式各样的作品。绘画材料和绘画颜料的碰撞,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艺术作品。彩绘树叶、晕染画、彩色喷画、吹画、纸浆画油水分离画等都是既有趣又可以提高幼儿感知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更加细化色彩,对生活处处留心,发现生活中的美,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孩子进行有效地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体验绘画的快乐。

一、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色彩兴趣

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兴趣对幼儿进行绘画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意识到绘画兴趣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在教学中给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让孩子多接触各种色彩,绘画教学采取活动或者游戏形式,增加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孩子足够的兴趣,在游戏中提高孩子对色彩的理解。游戏中进行绘画教学,对幼儿具有极大地诱惑,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表现生活。

二、培养幼儿色彩鉴赏能力

对美的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绘画中主要通过感性认识进行美术鉴赏,幼儿对美术的鉴赏主要通过对色彩的感受,来体会绘画所展现出的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寻找生活中的色彩,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美,比如悠然的白云、湛蓝的天空、嫩绿的树叶、五颜六色的衣服等,通过引导对色彩的感知,培养幼儿对生活中色彩的鉴赏能力。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去发现绘画中的色彩,发现每种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欣赏不同季节的作品,然后让幼儿找出代表每个季节的色彩,最后再让幼儿自己进行绘画,并进行展示评比。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可以提高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在欣赏其他作品时更加细心观察。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可以增强幼儿对色彩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画自己想画的作品。

三、逐渐引导幼儿的色彩运用能力

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世界也有很多感受和幻想,引导幼儿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对人、社会、自然的看法和愿望,画出自己对生活中色彩的独特感觉,这是对他们进行色彩训练的一个目的,也是提高孩子素质,开发他们艺术潜能的需要。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通常会通过多感官对作品进行感知觉。如,在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作品,如通过天气特征来感知作品,看作品是晴天还是阴天;通过音乐来感知作品,看作品表现的是欢快还是舒缓的风格。在美术活动《彩色的纸巾》中,先请幼儿欣赏五彩缤纷的彩色纸巾,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当幼儿看到五颜六色的颜料时,激起了他们创作彩色纸巾的兴趣,幼儿自主的选择各种色彩,进行浸染、叠染的创作。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除了尊重幼儿对色彩的选择,还应鼓励幼儿尽可能的多使用色彩,引导幼儿发现新的色彩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不断提高他们造色、配色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幼儿对新鲜的事物本身有强烈的好奇心,多样化的工具和各种色泽鲜明的材料能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其进行美术色彩活动。如:在吹画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吸管和滴管材料,在弹珠画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弹珠材料,在水墨晕染活动中我们提供了牙签和香油。相反,如果活动总是单调重复;如绘画的活动中总是一支铅笔、一张白纸,就难以诱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更何谈色彩丰富。在美术过程中,引导幼儿对材料和经验进行加工改造能力决定了其选择美术的方式。教师要注意提供有助于主题表达的工具和材料,提高孩子活动的成功率,增加活动兴趣。例如,“奇妙的颜色”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习调配颜色,给幼儿提供了水粉颜料,当幼儿把红色的颜料和蓝色的料混在一起时,水的水融性使色彩起了变化,这奇妙的变化使幼儿更有兴致去搭配其他色彩,在玩转色彩中爱上美术活动。

四、重视材料和颜料的结合,发挥想象力

新的美术课标下,对媒材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使用新的媒材,提高教学质量。颜料、黏土、画布、木材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新媒材”的运用赋予这些材料新的生命,可以发挥幼儿的奇思妙想。颜料是绘画的主要材料之一,五颜六色的颜料可以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通过将材料和颜料的有效融合,可以促进幼儿对生活中美的观察能力,去引导幼儿积极发现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颜料和材料的融合,可以绘画教学模式创新,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幼儿积极参与到绘画学习中,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对孩子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助于为幼儿美术教学改革找到突破点,促进我园幼儿美术教学的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色彩运用研究”(JCJYC1616102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朱玉娟,邵跃飞.幼儿美术变形记――幼儿写生情趣创作模式的构建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16,(01):54-56.

[2]孟兰芳.幼儿蜡笔水粉画教学实践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05):34-35.

[3]沈秋兰.从模仿到想象――幼儿自主性绘画教学模式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09,(33):41-42.

[4]王卓君.幼儿园课堂绘画教学中创造力的追寻[J].科技资讯,2012,(08):169-171.

第6篇: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少儿舞蹈 教育 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人的想象力是随着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发展的。比如儿童的语文课是展开思维活动的开始,也逐渐有了想象力。在舞蹈想象力的培养上,一方面在老师教的基础资料课中培养,另一方面要从自己的习作中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因为只有在阅读思考和习作中,才能不断地深入到想象中去。想象,包括联想和幻想,是艺术创作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活跃而丰富的想象力,则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天性”要求。无比精彩的想象,就像童话中的魔杖,碰到哪里,哪里就会产生奇特的变化。一切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都依靠艺术的想象力作为表现手法,想象也是将客观生活变异为艺术作品的必经之路。

1少儿舞蹈想象力的内涵及特点

1.1真实性

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其成功的秘密就在于真实。舞蹈家的全部努力都应该力求把自己的想象,放在真实之下才行。不管是独舞、双人舞或群舞,都是要求我们借助舞蹈形象和画面来反映生活的。在构成这些画面时,必然要融进舞蹈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所产生的情思。所以就规定了舞蹈的想象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应既忠实于社会生活,但又不是原封不动地摹拟生活,刻板拘泥于生活的原样。舞蹈家的想象如同文学一样,也必须是“两脚踏在大地上行走,但脑袋却在腾云驾雾”才行。想象的基础就是真实。但舞蹈想象的真实性并不必表现在一个曾经发生的真实事件上,它可以包括虚构在内,但一定要合理、有实情,使人信得过才不觉失“真”。

1.2独创性

舞蹈作品出自作者的头脑,所以能够代表一个作者对生活的见解和态度,形成为一家之风。舞蹈家在艺术上必须有独特的追求,在舞蹈的构思上要有独创,并凭着这种独创的作品开始他的舞蹈事业。这就是要舞蹈家善于从社会生活中摄取有特征的事物和素材,去引起他的遐想,产生独特的手法和格调来。舞蹈家还可以借“点化的独创性”,如来自文学、绘画、音乐、诗歌等作品的启示,从别人的诗文中选取其境界,加以“点化”触发想象,把自己带到舞蹈的境界中去。这就是舞蹈的“点化的独创性”。

1.3内含性

一个作品如果单有舞蹈家情感想象的任意的活动,而其想象并没有内在的实质,也是无法打动人心的。想象这种思维活动必须通过理智来进行,包含着一种深刻的思想,孕育着很真挚和浓郁的情感,塑造出的形象才是美的、令人回味无穷的。因此在想象中,没有思想和情感附丽,那么内在的实质就无从谈起,这样的舞蹈只能使人看到一个躯壳或皮囊在运动,而看不到其思想和情感。

除以上想象的真实性、独创性、内含性外,其他有关舞蹈动作上的技巧和形式,也和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2培养少儿舞蹈教育中想象力的策略

2.1加强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

歌表演的特点是歌词和动作相互配合,表现一定主题思想,是唱歌与表演相结合的一种唱游形式。它的表演动作都比较简单、具体、形象、趣味性较强。歌表演可以加强少儿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提高少儿对舞蹈动作的想象力和表现的能力。

2.2留下创造性的空间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2.3加强少儿舞蹈编导工作

想象,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是对生活的概括和提炼。想象力的发展,又需要对艺术的热情和激情来推动。一个好的少儿舞蹈编导往往是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养成了一种善于观察、思考,又善于联想、幻想的好习惯,当他接触到少儿生活,并引起和触动自己的注意力时,就会习惯性地进行舞蹈的形象思维和舞蹈的想象。在撞击中储存表象,从结果中再次进行想象与发展想象,直至开始萌发创作的动机。反之,对舞蹈缺乏激情的编导,就很难产生积极的舞蹈想象,更谈不上去创造高尚而富有激情的少儿舞蹈作品。所以,想象是构成舞蹈创作的主要因素,也是一个少儿舞蹈编导应该具备的重要条件。

3结论

创作少儿舞蹈,是艺术想象的过程,也是形象思维的体现。这种想象并不是停留在一般生活意义上的奇思异想,而应该是编导将少儿生活提炼、升华后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看得见的事物与形象,然后用生动有趣的舞蹈动作语言来赋予抽象的事物以形式、姿态、色彩和情感,表现出少儿舞蹈的独创性。

参考文献

[1] 赵一铭.探讨少儿舞蹈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4(2).

[2] 范燕华.论形象教学思维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4(3).

第7篇: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想象力;培养和发展;对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四条中提出: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1]。

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人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集中表现在想象的主动性、丰富性、鲜明性和新颖性上[2]。人类生活离不开想象。凡人皆会做梦,梦就是一种想象。无论好梦或恶梦,做梦是人脑的正常活动,是人脑处于睡眠状态下的一种兴奋性活动。凡人皆有憧憬,憧憬就是一种想象。人皆有自己的职业。人在重视自己职业时,总想努力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具有这种创造性,也就离不开想象。科学的假设,设计师的设计,画家的绘画创作,作家的人物塑造,工人的技术革新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更离不开想象。如,学习语文就要引导小学生阅读理解教科书中的语言文字和插图。这其中有人物,有事物,有实物,有景物。其中无论是色彩、音响、动作,还是言语、形象、表情都需要引导小学生运用想象去感悟和理解。同样,在写作时,也要引导小学生对“素材”进行加工改造而写出新的作品。学语文离不开想象,学数学、科学、美术、音乐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除学习外,其他生活也离不开想象。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一、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状况却令人忧虑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其结果是,中国的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此外,在中国的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据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对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的评估,没有一项是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但美国专家评论中国博士学子是“学习成绩突出,想象力却非常缺乏”。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曾表示,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状况令科学界忧虑,“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教育的解放必须从解放孩子的好奇心开始。改变中国孩子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现状亟需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引起重视。中国人谋计算机之盛,谋足球之盛希望从娃娃抓起,谋想象力、创造力之盛也要重视从娃娃抓起。其对策如下:

二、转变观念,提高对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3]列宁曾用皮萨无列夫的话指出: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幻想的能力,如果他不能间或跑到前面去,用自己的想象力给刚刚开始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是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力量是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生活方面从事广泛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认为:你有多大的想象力,你就会有多大的成就。想象,或者说想象力是现代乃至将来公民的重要素质,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显然应该引起重视。而它没有引起重视,恐怕与小学教师的观念有必然的联系。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例,除总目标中提到“激发想象力”外,只有在“写话和习作”领域和第一学段的阅读古诗教学中提到了“想象”。这恐怕会让小学语文教师产生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狭义的观念,认为只需在诗歌教学、写话和习作的部分内容的教学上进行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从整体上看,不可否认尚有许多小学教师不够自觉重视或没有彰显性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社会发展到今天,仍有不少小学教师、小学生家长和社会上的人认为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科学家、画家、作家、诗人、设计师的事。他们很少考虑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有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小学教师、小学生家长乃至社会上的人如不转变这种观念,它必然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产生消极性的影响。保守的传统观念更影响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尽管改革开发的国策冲击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但它仍存在着很大的消极性,再加上“考试定终身”的影响,因而使得我们的小学教师、小学生家长用急功近利化的自我化的观念去束缚小学生,培养他们做符合“考试标准化答案”的好孩子。如,某教师问小学生:雪化了是什么?某小学生答:雪化了是春天。其教师批评学生答错了,因其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这样经典的案例也许不多,但扼杀小学生的想象、扭剪小学生的个性、扼制小学生与众不同、代替小学生做事、把小学生装进“标准答案的试卷袋”的现象屡见不鲜,甚为普遍。透过这些现象就可看到保守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端在祸国殃生。因此要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真正转变其观念。

三、探究规律,提高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科学性

想象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同言语发展、认知发展、个性发展一样,在小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又有不同的特点。要因材施教,就要探究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提高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科学性。

1.小学生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形成离不开人的想象的心理机制,离不开感知的事物,离不开人脑对感知事物的表象进行加工和创造。小学生已具有这些因素,而且有时表现得相当丰富。如,1977年的一位小学生在《未来的学校》中写道:“在墙壁正中,有一个黑板大小的显示屏,那就是黑板。显示屏和电脑相接,老师在电脑里输入程序,黑板上便会显示出来。下课后,只要关上电脑,字迹便会消失。那一排排整齐的课桌,功能也不少呢。这种课桌装有自动监视器。考试时,如果有人作弊,这种课桌便会亮红灯警告。上课时,只要打开桌子顶盖,便有电脑键盘。同学可用电脑和老师对话,十分方便。”[4]

2.想象随学龄的增长而产生相应的发展变化。小学生进入小学以后,随着年龄知识经验的增长,在教学和生活的影响下,小学生的想象力会产生相应的发展变化。低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富于模仿性和再现性,想象的事情常常是事物的简单重现。如,写参观记,尽管写作的素材丰富多彩,但低年级学生写不长,写出的往往是具体的直观的景象和经过。虽能再现他们看到的内容,但较为零散,逻辑性较差,内容也较贫乏。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高年级小学生不仅能将看到的具体事物说出来或写出来,而且能增强想象的概括性、逻辑性,并加入不少创造性成分。想象的内容也更细致、丰富,并且能在词的水平上进行生动和形象的联想。如,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在《秋收》的习作中写道:“玉米长得多好呀!肥壮的玉米株上挂着红缨缨,象千百杆红缨枪挺立在青纱帐里。有的玉米地已经收获完了,黑油油的田地散发着泥土的香味。我们到了堆放玉米的场院,只见那里堆了一大片玉米,他们就象胖娃娃似的,一个挨着一个在场院里甜睡。风一吹,玉米衣飞扬起来,象是朝我们招手,表示欢迎。”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高年级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生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不断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教师,经常要求小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想象。如,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课文中心展开系统的学习活动。角色是课本中的角色,感情是课本中的感情,内容是课本中的内容,尽管全班五十个学生有五十个“丁丁”,但必须是“丁丁”,学习这篇课文必须伴随“丁丁”而进行相应的想象。又如习作,无论命题、半命题或学生自主拟题,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题旨构思,有意地选择材料,有意地结构布局。因此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在其学习训练过程中得到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的内容常常是事物的简单再现,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随着深入生活范围逐渐扩大,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随着表象的不断积累和言语的不断发展,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再造想象更富有创造性成分,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日益发展起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往往与现实不符,或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实。随着学习、生活的深入,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已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其想象的内容也不断趋于现实。

四、优化策略,增强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发展的有效性

1.自觉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如何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虽然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很多好的教学策略,但如何优化其教学策略,增强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有效性,仍很值得我们思考。客观地说,小学教师或多或少地进行了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教学,甚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不可否认,有不少小学教师受传统教育观、文化观、评价观的影响,模糊、忽略甚至忽视了这方面的教学。缺乏自觉性,影响积极性,失去优化性,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要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最首要的策略是换最好的“发动机”或者说加最好的“油”。“发动机”和“油”指的是小学教师要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调动积极性,加强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教学,探索优化的教学策略,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2.丰富表象,丰富语言积累,丰富生活储备。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人脑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所以,想象的水平是依小学生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为转移的。表象越贫乏,其想象越狭窄、肤浅,有时甚至完全失真;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时,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广学、博学,努力丰富小学生的表象。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言语,就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就会使学生的想象永远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而不能上升到词的思维水平上来。从想象发展的逻辑程序看,小学生的想象力必须从具体、直观的水平,逐步过渡到词的思维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想象的构思更广阔,并具有更大的概括性、深刻性和内部逻辑性。丰富小学生的言语是小学各科教学都必须注意的,但首先是语文教学应注意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字词、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都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言语。想象虽然是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新形象也不一定是人们事先感知过的,但组成新形象的材料永远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再造的反映。不获得任何直接、间接的表象经验,就无法对它展开想象。同样,获得的直接、间接的表象经验越丰富,就更能展开有广度、有深度、有创造性的想象。因此,要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广泛地接触、观察、体验生活。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3.尊重个性,激发兴趣,优化综合性教学策略。从心理学上讲,每个儿童心理因素有差异,所受的外部因素的影响有差异,因而表现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必然要个性化地表现出来。面对这些鲜活的个性,法国儿童心理学家瓦龙认为: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个性,满足每个儿童成长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例如,一个小学生在图画本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这个小学生的想象虽丰富而合理但又很独特,教师在评价其想象力时,就应尊重他的个性,承认甚至鼓励他的“与众不同”。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想象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小学生的“与众不同”、“胡思乱想”、“胡说八道”、“白日做梦”,要引导其中积极的想象因素,鼓励小学生大胆地展开个性化的想象,孕育伟大创造力的种子。为师者皆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想象力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语文教学为例,角色表演、表情朗读、游戏活动、言语渲染、插图想象、文本空白填补、童话拟人、梦想交流、憧憬遐想、体验生活、模拟创造等皆为小学生感兴趣的训练方式和内容。教师要让小学生在这些“兴趣训练”中感到其乐无穷,在小学生的其乐无穷中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要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就应倡导优化综合性教学策略。优化综合性教学策略的内容极其丰富,让我们难以完全列举。应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家长和社会都应重视它;各个学科都应重视它;每个学科的各个领域都应重视它;无论每个教师的教学有什么样个性和风格,但也要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手段;要力求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要彰显小学生想象力的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极为重要,其教学策略也很值得探索,作为小学教师应努力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为国家乃至世界的强盛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林正范.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第8篇: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训练是否会束缚想象力,希望能帮到你。

为什么一定要“讲逻辑”?采访中,也有家长认同帮助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观点,但并不清楚“逻辑”在思维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网友黄炯林说:“‘逻辑’是个外国词儿吧?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老祖宗就没讲过‘逻辑’。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逻辑呢?”

哪些方法简便易行?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阿芸比较认同对孩子进行科学思维方法培训的观点。阿芸说:“我们小时候从来就没有关于‘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不知道解决问题时该从哪里入手,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棘手的问题时,马上就手忙脚乱了,感觉很无力。”

“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了,有这么多培训从小就可以参加。不过这种培训班也挺贵的,动辄几千块呢。不知道在生活中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最好能有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又实用,又省钱。”

专家看点

科学思维是成才关键家长究竟要不要帮助孩子训练科学思维方式呢?知名心理学专家肖计划教授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中国孩子最缺逻辑能力“逻辑思维是孩子日后学习写作和数学的基础智力。”据专家介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究感受性,容易陷入情绪而影响思考能力。逻辑讲求思维从准确的概念理解入手,遵循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方法,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更理性、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论文,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或者数学成绩不好,其实都是受到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影响。”

小学开始学最合适“一般来说,建议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从小学开始比较合适。”专家表示,学龄前的孩子们还处于知识的积累期,大脑中可供思考的“原料”还不够充足,并且具有“思维无限驰骋”的特质。过早地训练可能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入学后,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少走弯路,让孩子们更加自信。”

家长是引导关键现代研究表明,个体智能开发的程度与三个方面的能力有关,即:逻辑思维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专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启蒙老师,应该对孩子进行适时引导。“现在多数家长都了解从小培养孩子大脑潜力的重要性,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教学,但往往缺乏科学性,而这其实是耽误了孩子形成正确思维方式的关键期。科学思维最好从家长做起,并且把对孩子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专家建议

培养思维从趣味性着手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锻炼准确表述—— 语言心理学专家林洁明建议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训练其“准确表述”的能力。因为语言表达是孩子日常交际和作文写作的基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日常交际的自信心。“准确表述不仅能防止误解,而且能使思维更敏锐。准确辨别词意是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专家建议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绕口令”、“词语接龙”等内容的练习。

创造思考环境 ——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在与孩子去博物馆、一起阅读、看电视的时候,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促使孩子发挥想象力。还可以经常和孩子做“智力游戏”,如比赛谁能想到最多的“找到水”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提出违常问题——“能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问题是趣味性强、令人迷惑的。”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可以试试提出这类问题:“要是所有汽车全部漆成黄颜色的,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反面效果?”

第9篇: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89-01

幼儿舞蹈训练目的是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姿态以及高贵的气质,增强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培育身体对节奏的敏感性,给孩子美和艺术的熏陶,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模仿力、主动性和表现力等。

随着舞蹈教育的发展,有些幼儿舞蹈训练班却违背了舞蹈训练的目的,内容过于成人化,缺乏与幼儿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舞蹈素材,从而使幼儿丧失了学习舞蹈的兴趣。

幼儿舞蹈有别于成人舞蹈,在舞蹈编排、动作、节奏、风格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幼儿舞蹈训练不仅能让幼儿的身体素质、协调性得到锻炼。同时使幼儿的创造力、主动性等到锻炼,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舞蹈教育能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美国著名舞蹈家沃尔特特里曾从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两方面概括说明了舞蹈教育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作用:“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正确的基本姿态。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学生个人的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同时,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经常参加舞蹈训练,能促进其肌肉、骨骼的生理机能发育。同时对“驼背”、“抠胸”等不良姿态起到纠正效果。外在形象对于学生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良好的形象,无形当中会让幼儿在生活中更自信,乐观。

二、舞蹈教育能对幼儿主动性的培养

儿童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迅速发展时期,这一阶段身心发展较快,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与疾病。舞蹈是视听觉的艺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更能开阔儿童的眼界,增强自信心,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实践证明经常参加舞蹈表演的学生,性格要更活泼开朗、进入陌生的环境适应性更强一些,长时间的舞蹈训练使得她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更自信,更有主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能更愉悦的看待事物。幼儿舞蹈的特点是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给儿童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好奇感,能够激发出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舞蹈训练中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包括音乐、节奏、动作、情景表演等,对幼儿的性格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蹈训练,使得幼儿的心理得到一定的锻炼,从而更加活泼、开朗,具备团队意识。

三、舞蹈教育对幼儿的智力发展的影响

舞蹈是肢体的艺术,通过肢体的运动与创造力的思维进行表演。幼儿的模仿能力和想象力特别强,幼儿时期是人最好的记忆时期,通过感知和具体表象来认知世间万物的心理特点。要想表现出好的舞蹈动作,在学习舞蹈时必须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模仿这些动作,体会动作含义。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得到锻炼,开拓了他们的思维。舞蹈的学习需要记录大量的舞蹈动作,这需要学生在学习舞蹈时集中精力记住舞蹈的动律、节奏和队形,有助于锻炼儿童注意力的集中。

四、幼儿学习舞蹈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代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学习。舞蹈《弟子规》以古代诗歌文化为伴奏音乐,让学生在玩耍的情况下,学习到了传统文化,舞蹈《赵钱孙李》以百家姓为伴奏音乐,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让幼儿学习了百家姓,从而对中华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民间舞蹈教学中,通过学习不同风格的舞蹈,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及生活习惯,对幼儿开阔知识、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舞蹈教育对幼儿的学习、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锻炼人的身体素质,更能起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特点。不仅能够塑造人的外形,还能作用于人的内心,使受教育者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下,求真、向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舞蹈训练中群体配合、相互合作的思维,培养了幼儿对集体观念,团结合作的意识,对群体素质的构建和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进而促进了社会文明的提高。

舞蹈教育既是艺术教育,又是情感教育。普及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我们共同认识到舞蹈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才能更好推动幼儿舞蹈教育的发展。为幼儿创造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曹迎.幼师舞蹈教学中要给学生自信与自由[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7).

[2] 黄明珠.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整合课程研究[J].舞蹈. 2004(03) .

[3] 杨秀敏.对当前舞蹈教育的反思[J].科技信息. 2007(05) .

[4]朴红梅.儿童舞蹈表演创编与教学[D].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