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用的重要性范文

企业信用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用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用的重要性

第1篇:企业信用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及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大趋势下,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积极倡导下,商业银行通过积极的产品创新,打造适合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模式及信贷品种,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但是,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突出,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风险管控。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作为小企业信贷准入的第一关卡,对无论对商业银行还是小企业本身都意义重大。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

截至2016年底,全国现在有550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5%以上,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根据2015年的《中国中小企业统计年鉴》,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65%,完成了70%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此外,中小企业在创造社会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功不可没。资金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第一推动力,也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原材料上涨、用工成本增加、特别是融资困难等难题,很多中小企业生存艰难,甚至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倒闭破产。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通常采用的融资方式为银行贷款,占85%以上。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数存在着经营不规范、财务不严谨等问题,银行和中小企业打交道时,面临着风险高、收益低的难题,因而银行更倾向于做出贷款给大型企业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从而将中小企业挡在了门外,特别是在国家银根不断紧缩,银行变得更加挑剔的这种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贷款也就更加难上加难。过去中小企业比较习惯在信贷环境比较宽松的环境下生存,没有做好准备,一旦货币政策开始收紧,风险就来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决策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信用评价是债券市场发展的伴生产物,信用评价又称资信评价或信誉评价,其基本方法是运用概率论,准确判断出一种金融资产或某个经济主体的违约概率,并以专门符号表明其可靠程度。信用评价的产生可追溯至1841年,路易斯.塔班(Lewis Tappan)在纽约建立了最早的商人信用评价机构,旨在帮助商人寻找资信良好的顾客与商业伙伴。《美国大百科全书》中记载信用评价是以一套相关指标体系为考察基础,标示出个人和经济体偿付其债务能力和意愿的值。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用评价起到了信息揭示功能,一定的信用评价等级就是对于贷款发放决策的一个衡量,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客户发放贷款;而对于融资方的中小企业而言,通过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获得一个良好的信用等级就意味着其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更容易地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因此,建立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国外学者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由来已久,大体说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经历了出定性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演变,从而越来越精确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Harmer(2013)强调了财务指标相对独立的重要性,认为其独立性能够有效提升信用评价体系的风险预测能力。Matin(2015) [1]在他们的研究中对德国的四家大型银行内部信用档案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认为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比单独使用二者其一进行评价更加有效,能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违约行为有更加准确的预测。

国外对企业信用评价的方法经历了从单纯依靠财务指标判断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演变,极大地减少了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误判情况,目前国外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选取来展开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研究。Fishcr(2014)按照类别,选取了商业银行公司业务的一些数据,例如违约和守约,从不同类别的数据中查找出解释变量,并对解释变量的组合进行了研究。美国经济研究局专家 David(2014)在商业银行公司业务的研究中引入线性判别函数,构建了公司业务信用评分模型。

国内学者在吸收国外优秀金融机构的开展信用评价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的社会经济背景,逐渐探索出了一套从单独的定性分析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李昕阳(2012)[2]指出我国现代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能真实有效地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在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重构时,应当注重考察中小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指标、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行业环境等因素,从而一方面既能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另一方面又能降低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风险,实现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双赢。刘兆锦(2013)通过比较借鉴国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做法,指出国内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时,既要定性分析,也要定量分析;既要重视财务数据,也要重视非财务数据。

国内对企业信用评价的方法同样经历了从单纯依靠专家评价的主观判断到建立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演变,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有一个真实的了解。刘萍和薛广燕(2014)[3]指出现代信用评价指标不能真实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从而造成中小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从银行取得贷款,针对现代信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对现代信用评价指标进行了重构,建立了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来看,应用传统的要素分析法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时,大都选取的是中小企业的定性指标,而且很大程度上依据的是评价机构的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认知偏差,从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做出一个错误的评价,使得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把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排除在外,而那些信誉状况差的公司因为施展手段给评价机构造成信誉状况良好的假象,当评价机构未察觉时就会对信誉状况差的公司做出信誉良好的评价,从而很容易地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最终结果是市场上充斥越来越多的信誉状况差的中小企业,即出现逆向选择现象。

因此,建立一套适合于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是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外部揭示,同时,还可以通过信用评价获取企业征信数据,提供征信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不仅成为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开拓优质客户的重要信息来源,也逐渐成为行业信用状况和区域信用状况评价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改善中小企I信用状况,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扶持优强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Matin. Numerical Modeling of Dependent Credit Rating Transitions with Asynchronously Moving Industries [J].Computational Economics, 2015, (4):1-18.

第2篇:企业信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意识 知名度 竞争力 机制

如何加强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笔者认为要坚持以人为本,塑造农信精神,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面提高竞争力。

一、不断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真正认识到员工是信用社最活跃、最积极、对信用社发展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信用社发展活力的源泉。把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使员工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一要建立一套“唯才是举”、“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只有坚持正确的用人观,坚持“以业绩论英雄”,才能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良好内部竞争环境,通过竞争选拔优秀人才,委以重任,创造一个令员工敢抓、敢管、敢说、敢干的宽松工作环境,促进信用社实现双赢;三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员工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场所。

二、不断提高信用社的社会知名度

企业的形象与企业的兴衰、优劣有着直接的联系,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知名度是企业巨大的财富,是一笔无形资产。结合今年省联社提出的“创建良好银行”的倡议,农村信用社要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诚信、公平、有序竞争,全力打造“形象好、功能全、辐射面广、服务水平高”的精品网点企业,提高在竟争中的社会形象和地位。

(一)加强服务环境的建设,提升信用社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按照全省统一的标准布设各类服务设施,设立服务监督电话、监督箱、意见簿等,公开接受客户和社会的监督,处处让人感觉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出企业形象系统工程,全面统一外观标识和网点内外环境,统一各营业网点的形象。

(二)开展文明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加大创建“文明规范服务先进单位”工作力度,以点带面,坚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岗位做起,从细节做起”的服务要求,严格执行服务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用“快捷、准确、安全、方便”的标准,规范服务质量;用“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标准,规范服务态度。

三、不断提高竞争力

要在企业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要建立一种制度,营造一种氛围,加大职工培训力度,让员工与事业同步成长,利用一种激励机制来激发和鼓励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培养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业务技术比赛、业务知识培训,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竞争中激发学习的渴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最终达到提高工作能力的目的。

首先是要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通过谈理想、讲信念、学典型来引导员工认识本职岗位的社会价值,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信用社职业道德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深入开展“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务实、创新奉献”为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启发和鼓励员工树立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观念,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加强自我修养,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是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素质。为了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追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让员工立足本职工作岗位,树立永不嫌晚、永不嫌多、永不嫌累的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理念,培养学习型员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营造比业务、学技术、赶先进的浓厚氛围,引导员工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农信社还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既要制定完善实用的培训工作制度,又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要通过培训达到教育员工、充实员工、提高员工、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信用社人才储备库的目的,增强信用社竟争力、创新力。生命力,促进信用社快速迈向现代金融企业之林。

第3篇:企业信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政策;应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企业信用的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对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不单单是事后核算管理,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控制管理,其目的是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促进企业的生产、销售,规范客户和供应商的管理,以方便企业做好市场定位,制定未来发展规范,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现实意义

1.对企业自身发展的现实意义

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对企业扩大市场、提升企业形象和优化企业客户都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对于市场的管理上,企业可以通过信用管理扩大市场,同时控制市场风险,让企业的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在现阶段的买方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加强产品质量和运用价格优势的同时,也要提高产品的赊销能力,赊销就会产生风险,实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的规避这种风险。其次,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形象,形成市场影响力,如果没有较好的市场信誉,再好的商品也不会被人们所熟知,企业信用的培育并不是单方的行为,也要依靠供应商和客户的认可,企业形象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最后,企业信用管理对于企业优化客户有很大的帮助,企业的发展需要客户,但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是需要企业维持的,对于那些恶意赊销的客户,企业就没必要再跟他们建立联系,企业信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筛选出信用好的客户,从而优化客户结构。

2.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社会意义

企业实施信用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单个的组织形成的,只有单个组织提高自身的发展,社会才会进步。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良好的信用惩罚体系会促使企业按照规范办事,现在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企业的行为可以被很好的记录下来,所以现在的企业更注重信用的培育,对于信用良好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投资,更广泛的客户源,对于失信的企业,将不能@得投资,这样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若所有的企业都有可靠的信用,那么就能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

二、我国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用管理不论是对企业还是社会都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实施企业信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意识不强

企业信用管理的实施还处在初级阶段,多数的企业没有认识到实施信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赊销的行为,有些恶意的赊销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损失,造成企业形成大量的坏账,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企业不愿意再实施信用管理,更愿意运用现款的结账方式。

2.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能力不足

多数的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信用管理体制,也没有成立信用管理的部门,在对于客户的评价分析上,仅仅是依靠销售部门及财务部门的销售情况和还款情况,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客户的情况,只是凭借简单的推断,缺少科学的依据。在企业销售商品的行为中,往往以资金收回为首位,对于较大款项的赊销,企业会因为怕承担风险而不愿意合作,这样就会错失扩大客户的机会,久而久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促进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措施

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对于社会经济管理和市场转型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政府要给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三方的力量,并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推进信用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信用管理的意识,只有企业真正的认识到信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才会重视信用管理,才能按照企业的情况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相关的部门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信用管理。其次,政府也要发挥服务政府的职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给企业信用建设提供坚强的后盾,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促进社会体系的建设,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信用好和失信的行为要有一定的奖励和惩罚,让企业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最后,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监督体系,推进企业信用的管理,企业在进行失信的行为时,往往会抱着侥幸的心理,对自身没有影响,所以社会组织要发挥监督的作用,对于失信的行为要及时的监督、指正、通报,以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贺首华. 关于大中型企业信用管理职能的建立思路――坏账风险控制与销售扩张[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07).

[2]马彦玲,闫晓燕,郭彦明,冯彦良.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在防范信用风险中的作用[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18).

第4篇:企业信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企业信用 评价指标 管理

社会信用体系由三部分组成: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和核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既是信用信息的最大需求者和供应者,又是市场价格关系、供求关系、竞争关系得主体,企业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起着十分直接的和非常重要的作用(李昊,2005)。在企业信用管理中,企业信用水平的评价和衡量处于核心地位,也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我国的企业信用评价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中国信用评级协会筹备组经过多次讨论,于1992年6月制定了《债券信用评级办法》,建立起了我国自己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方法;付英(1997)对企业资信评估的指标体系做了初步探讨,从企业概况考察、企业财务分析、信托条件分析、外部环境分析、企业生产能力辨别等五个方面入手,分别提出了企业信用评级所需要关注的指标。该指标选择突破了财务指标的范围,但指标选择具有主观性,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证分析;翟凤荣(2000)总结出国际信用评级通常包括经营环境、所有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管理阶层的素质、营运价值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经济资本等六个方面;毛定祥(2000)建立由3层26个财务指标构成的企业财务信用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由有关专家对财务指标相对于偿债能力的重要性成对比较得出判断矩阵,然后用特征向量法得到,各财务指标及其权重。该研究明显的偏颇之处在于所有的评价指标均为财务指标而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高媛、卞直巍(2003)根据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公正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设置原则试图建立中小企业统一的包含指标、标准和方法的信用评级体系;吴金星、王宗军(2004)用层次分析法就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在专家赋权的基础上进行了加权平均的研究。其方法论上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其采用的6类子目标18个指标全部都是财务指标却有失全面,并且指标的选定也是基于主观判断而缺乏理论分析依据;王玉娥、叶莉等(2004)从工业企业角度研究了企业信用评价方法。本文从信用的经济学含义出发,构建企业信用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并结合调研资料,确定权重。

二、构建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

企业信用的实现水平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企业还本付息或履约的意愿,即企业的信用品质因素;第二,企业还本付息的能力,即企业的能力因素;第三,企业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因为第三个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通过第一、二个因素影响企业的信用水平。在构建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反映这几个方面,首先明确衡量这几个方面的指标有哪些,根据调查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最终的指标体系。

三、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备选指标体系

本文把信用指标体系分为信用品质评价指标和信用能力评价指标,从资产财务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两方面构建企业信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层次初选出15个子指标,下一层次在细分45个评价指标。具体见表1:

表1 企业信用评价备选指标

2.企业信用评价指标遴选及比重设置

根据调研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整合各部门的相关企业信息,对企业信用指标进行筛选计算各指标的相关性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两个一级指标权重为信用品质20%,信用能力80%。这其实和实际情况相符,企业信用问题更多出现在信用能力上,恶意赖账的有,但主要问题出在信用能力上。信用能力的二级指标权重分配为:资产财务能力80%,持续发展能力20%。具体指标分配见表2。

3.评分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自评,相关机构如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用作信用评级。对表2共23各操作层次指标分别打分,分数越高越好,再乘于相关权重,得出综合得分。根据得分划分企业信用等级。

4.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本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在泉州市诚信促进会内部进行运用,评价结果比较可靠。定性指标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再进一步运用中寻找可量化的替代指标。在具体运用中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真实、充分的信息是进行评价的基础。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规范信息的提取过程和渠道,是准确进行信用评价的保证。同时信用评价还需反映信息的质量。

第二,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信用评价的主要信息来源,但不能过分依赖财务报表,在许可的情况下从试算表获取信息。同时对企业实地检查,关注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

第三,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环境、产业发展趋势、政策和监管措施等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根据具体情况情况调整各指标的权重及信用等级。

参考文献:

[1]李昊郭雪琴:《论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第1期

[2]付英:《企业信用评级的指标设计》[J],《中国投资管理》1997第1期

[3]翟凤荣:《国际证券公司信用评价的七个主要方面及借鉴》[J],《价值工程》2000第2期

[4]毛定祥:《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的企业财务信用综合评价》[J],《上海大学学报》2000第3期

[5]高媛卞直巍:《关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3第4期

[6]吴金星王宗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信用评价方法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第3期

[7]王玉娥叶莉等:《工业企业信用评价方法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第4期

[8]彭勇行张晨霞:《企业资信的多层次综合评价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第2期

[9]梁雪春等:《企业资信等级的定性定量评估模型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第5期

第5篇:企业信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推动技术创新、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知名度不高,所以依靠内部融资以及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发行债券股票融资都比较困难,所以中小企业更加依赖以商业银行贷款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手段,以商业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是目前小企业资金配置的主要形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信息透明度差,经营稳定性差等缺点,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时,商业银行很难对其信用风险进行评断。所以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评价模型,这对于商业银行有效地控制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非常有重要的。

我国对信用风险度量、管理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目前对信用风险度量、管理的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分析和预测研究。最早根据财务会计数据提出单变量分析企业破产风险预测的是Beaver[1],Altman[2]将其延伸至多变量,即著名的Z评分模型,这些分析均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此外,还有几种常见的用于信用风险分析的统计方法:k-邻近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分类树法等[3]。进入20世纪90年代,神经网络引入了银行业,用于信用风险识别和预测[4]。但是这些方法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而建立的,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小企业。

本文首先分析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指标体系,然后将层次分析法与信用风险分析和预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结合企业实际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2.中小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不同,既具有信息透明度差,经营稳定性差等缺点,又具有经营灵活、创新能力强、发展成长力强以及国家政策扶持等优势。故而在设置其指标体系时应考虑到其所具有的创新性、成长性、发展性等特点。

结合中小企业的特定,借鉴已有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和评级公司的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在已有的国内外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在构建适用于中小企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时,应在分析企业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因素的同时,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条件和行业发展状况来说明企业

的偿债能力。此外,在分析偿债能力的同时,还应该考察企业的偿债意愿。只有在分析了企业偿债能力的同时,考察企业的偿债意愿,才能比较客观地掌握企业的信用情况,最终在评定时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结果。在此,笔者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将评级的指标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大类。

1)财务指标

定量指标主要根据企业的财务数据来确定,不同的财务指标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经营和盈利状况。那么,到底应使用哪些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呢?由于财务指标数量很多,所以必须借鉴现有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成果。在选择定量指标的同时,需要考虑哪些指标最能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同时在指标的选择上,需要剔除相关性系数较大的指标,因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会导致评级因素的重复计算,降低评级结果的有效性。我国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综上,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经过专家访谈和理性分析,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财务指标体系,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

2)非财务指标

衡量企业的信用等级,不仅要根据财务指标来分析和考察企业的偿债能力,同时还要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企业的基本素质、企业的基本信用等非财务因素对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的影响。综合考虑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比仅仅以财务指标为变量更能够准确的预测企业的违约概率;张培[5]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非财务指标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有效性的影响,得出行业特征、宏观环境、公司管理等非财务指标的介入使得评级模型根据有效性,建议商业银行在建立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时应加强非财务指标的重视;梁晓佩[6]指出,非财务指标的科学引入是增强评级模型预测能力的必然要求,因为它能够更好地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能够从整体上评价企业的业绩。鉴于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的重要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文献整理和专家访谈,建立以下非财务指标因素体系,外部宏观环境,企业基本素质,履约情况。

综上所述,可建立如图1所示的虚拟企业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引入基于期望值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法来解决虚拟企业的风险评价问题。

如上表所示,本文所构建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包含2个层次:一级准则层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因素指标”;二级准则层有包含7个方面的指标,即“财务指标”下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指标,“非财务因素指标”下的外部宏观环境、企业基本素质、履约状况三项指标。

3.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企业信用风险

3.1 层次分析法原理[7]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层次分析法就是针对这种复杂问题进行条理化、层次化,依据其本身的属性和相互关系构造出若干层次。

大体分为四个步骤:(1)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各层次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3)由各层判断矩阵计算出被比较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4)计算出总元素组合的权重,并对总体进行一致性检验。

3.1层次分析法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对于各项指标的权重,可以由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设有s位专家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设每位专家的重要程度相等,得出判断矩阵,计算每层每个指标的指标权重。在实践中,有很多位专家对指标集进行独立排序,可能每位专家的排序都各不相同,这时,就要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

1.准则层次判断矩阵Bij权重的确定和一致性检验。

相对于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来说,判断矩阵中的元素是由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比较来确定,如下(见表1)

由于CR

财务指标是由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来比较确定的,非财务因素指标是由外部宏观环境、企业基本素质、履约状况的相对重要性来比较确定的,指标层判断矩阵权重的确定如下(见表2-3)。

由于CR

从权重数可以看出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指标主要是财务因素,在非财务因素中政策因素影响力最大。

实际应用中,可以写出方案层的判断矩阵,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的权重,计算出每个方案的综合评价值对方案进行排序。(作者单位:宜宾学院数学学院;四川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系统科学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Xq14C05)

参考文献:

[1]William H.Beaver.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6,4

[2]Edward I.Altman.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The Journal of Finance,1968,23

[3]张晓莉,刘大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企业信用风险分析方法.经营谋,2012,8.

[4]郭文伟,陈泽鹏,钟明.基于MLP神经网络构建小企业信用风险预警模型.财会月刊,2013,3.

[5]张培.非财务指标对商业银行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以上市公司为例.2009,2.

第6篇:企业信用的重要性范文

首先,宣传引路加力度,着手提升企业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

凡事人为先,要构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必须要解决企业经营者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树立的问题。这是构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基石。诚信不是一般意义上对人们道德良心的呼唤,而是成本、效率、信用等市场经济规则在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上的客观反映。要通过加大诚信规范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经营者充分认识信用是珍贵的资源,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未来的竞争是品牌和信誉的竞争,而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产品总有生命周期的,信誉的感召力才是无限的,企业的长久不衰必须是以诚信经营为基础。江苏苏青集团自小到大,走的是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构建和不断完善,用的是创新的诚信意识,实现对用户讲诚信、对社会讲诚信、对自己讲诚信。

在企业经营者树立诚信意识的同时,不可忽视的增强企业经营者“信用立厂”的自律意识。提升经营者的自律意识,一方面在企业内部着重于解决市场、管理技术、资金和竞争等方面存在的信誉问题,确立“信用立厂”的自律意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及私个协会等的中介组织作用,来帮助企业推进自律意识的建立。前几年浙江柯桥市场假货充数,几乎被搞垮。有一例可充分证明:江阴康源印染有限公司由于建立信用管理制度,企业以“信用立厂”为本,使“康源”品牌誉满全球。就在此时,柯桥市场冒用“康源”品牌销售奥迪呢的竟有7个摊位。为保护诚信,打击失信,江阴工商局火速出击会同柯桥工商部门经连续七天七夜的调查取证,一举摧毁7个制假、售假窝点。从这一事件中得到成功的一面:诚信企业的合法权益有了切实的保护,教训的一面同样使柯桥市场变失信转诚信,他们吸取教训,着力于诚信教育,事后成立了专业性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制立行规,驱逐制假、售假者,出现一家在“搞鬼”,其他一呼百应会同行业协会、工商部门一起打击。发挥了行业自管作用,树立了自律意识。由此可见,通过行业自律加强会员自我监督,对企业失信很有约束力。从此,使这个市场既营造了“诚信为本,以法经商”的良好氛围,又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经营者自律意识。因此,应该说提高企业诚信自律意识也是一条解决企业诚信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次,锤炼“链条”拓广度,着重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是“链条”,链条紧密相扣既能拓展诚信广度,更能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这是构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途径。企业的信用制度构建除靠企业的自我约束外,还必须完善法规建设,对企业的失信行为进行法制约束,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企业信用制度构建、管理。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企业信用制度构建、管理。立法部门要加快立法步伐,在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有关信用规定的同时,应从失信的表现形式等实际出发,加快对企业信用监管的立法,诸如《信用法》、《公平交易法》、《信用中介机构管理条例》、《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等。构建关于信用交易体系的基本法律法规,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办法,努力营造“守信获益,失信失利”的法律环境。同时由政府牵头,会同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联合建立信用数据库,实行网上企业信用数据,增强企业信用透明度,对那些不讲信用的企业和经营者要上“黑名单”,而对那些信用好的企业要上“光荣榜”,让全社会共同监督企业信用建设,形成“失信可耻,诚信光荣”的良好氛围。

然后,强化自身挖深度,着力抓实抓好企业信用建设与管理。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信用约束的重点是企业。企业在信用建设管理中的立足点要强化自身挖深度,在内部建设管理寻找切入点,查找聚焦点,挖掘根本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构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同时,使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要从硬件上下力气。企业经营者要确立品牌战略,创出自己独特的品牌产品,用品牌产品去打开市场、赢得用户。在创品牌时,要有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超前理念。切莫搞侥幸心理来傍一时的名牌效应,获得短暂的利益。江阴长泾素有“内衣之乡”之美名,大小内衣企业不少于100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借牌生财,什么花花公子、华伦天奴等等都是有傍名牌、借名牌的存在,或者通过各种途径在香港等地注册花花公子服饰有限公司等等,其商标图案并非花花公子,而企业名称用花花公子出现,给消费者一种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让消费者误认为是“花花公子”。但还也有大部分企业创自己的名牌。象旺旺制衣有限公司,坚持打自己的“旺旺一族”品牌,从产品的质量抓起,从自己的信誉抓实,赢得了市场,近两年来“旺旺一族”童装走红国内,客户纷纷抢先付预付款再订货,年年实现零库存,无一分应收款,利润空间大。两者对比,前者所谓的“球”一不当心真的会“擦扁球”,后者却是高枕无忧“挣大钱”。由此可见,硬件――独创自己的品牌是企业信用管理的前提。

第7篇:企业信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客户;信用管理;内容

前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国内信用环境有所改善,但信用方面的消极因素不容忽视。在信用管理初级阶段,信用立法的滞后、奖惩机制的缺失、信用交易履约率低及缺乏统一引导等,经济领域失信问题仍突出,企业应建立其一套行之有效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应对上述种种问题。

1、相关理论概述

1.1信用的涵义

信用是指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信用有不同的解释。

从经济学和金融学角度界定狭义的信用内涵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多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中的赊销或预付之中,其主要形式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

我国传统信用的内涵是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来解释的,它注重的是内部的“自我修养”,是言与表、言与行的统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强调人内在的“诚”。很显然,它是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的。

现代意义上的信用注重的是外部评价,涉及的是两个(至少两个)主体间的一方对另一方的表现和能力的评定。它不仅表现为社会个体美德,同时也体现为社会整体规则;不仅仅是人自身的道德追求,也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完整人格。

1.2信用的层次

信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他们之间互相联系,互有差别,交织构成现代信用的内涵:信用是一种心理现象、信用是一种能力、信用是一种经济活动、信用活动相关的其它方面内容。

信用是一种付款承诺,同时也需要信用表现记录来证明这种承诺;而资信侧重于资本实力,即还款的能力。有钱不一定守信用,守信用也不一定有钱,但守信用比不守信用好,我们关注的是有钱但更守信用的客户。

2、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2.1重温长虹案件

2005年3月,四川长虹报告,证实公司2004年度亏损为37亿元人民币,其中由于计提美国APEX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一项就造成26亿人民币的亏损。其实,早在2003年3月,深圳商报就爆出长虹在美遭受巨额诈骗的消息。

由于国内竞争激烈,长虹选择了APEX公司作为其美国市场的商。

APEX公司主要以低价销售为策略,把中国家电进口到美国,再分销给沃尔玛等美国零售商,APEX公司向供货商信誓旦旦的承诺付款并要求大规模赊销,等货到手后再以种种理由(比如中国的DVD没有防盗版功能等质量问题)拒绝付款,属于典型的“赊销诈骗”。

2.2长虹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1)客户信用调查非常重要,切不可轻率采用赊销。虽然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竞争日趋激烈,但信用交易方式的确定一定要建立在科学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切不可盲目赊销。

(2)务必严格控制信用额度。发货额度不可超过保理商批准的信用额度,否则只能自食苦果。

(3)出现欠款后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首要的措施就是停止发货,调查原因。

3、信用管理体系的内容

3.1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灵魂。要想别人守信用,先得自己讲信用;要让客户有诚信,先得自身讲诚信。企业内部的诚信是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起点,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企业通过信用文化建设,提高全员对开展信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激发职工开展信用管理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全公司形成人人讲信用、讲真诚的良好氛围。

3.2完善的信用政策规范

(1)企业在信用文化的建立与信用政策规范的制定过程中,至少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①公司高层鼎力支持。公司高层对信用管理作用和必要性的认识、态度对于信用政策规范的制定、实施、能否真正发挥作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②相关人员的认同。大家一致认可的政策才是“三公”的,只有这样的政策才可能成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尤其是销售人员的参与和认可。制定企业信用政策规范的成本主要来自于相关业务部门人员的心理影响与态度反应。当公司制定、颁发、执行信用政策规范时,可能会对销售人员的心理产生一些影响,如担心、不理解、抵触等心态,这种心态必将减弱信用政策法规的执行效果。

③具体规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一项政策的规定过于空泛,那么不同的人员在执行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做法,根据政策的规定使你无法判断这样做是否正确。

(2)完善的信用政策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信用政策规范的形式和内容会因企业的目标、组织结构、业务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内容应包括信用管理的目标、组织结构及职责、客户信用评估、信用条款、信用检查、应收账款管理等几部分。

3.3准确的部门定位

这个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因为信用管理对我国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原有的管理系统中加入一个新的部门,它会涉及到组织中已经存在的诸多部门。如果这个新的部门定位不当,得不到其他部门的认可、协作,它的工作就很难展开,就会变得有名无实。理想的清欠工作一般由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来抓。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是优化企业信用管理财务效果的必要主体。实践证明,无论是销售部门还是财务部门都无法真正承担企业信用管理的职能,无法保证企业信用管理财务效果的优化。

当然,“信用风险管理”的职能不应该只是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责,因为很多部门的行为对信用风险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甚至是信用风险产生的因素、原因。信用风险的管理实际上是多个部门职能相互重叠的区域,也就是管理学上常常说的容易产生“工作模糊”的区域,尤其是在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的情况下,尤为明显。

3.4完整的客户信用档案

客户的信用信息很多,理论上有多种分类,在此介绍以下分类:

(1)基本信息

企业登记注册基本情况,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情况,企业经营基本情况,企业所处行业信息等。

(2)信用信息

包括企业还款记录,历史交易付款记录,逃废债记录,企业近期合同履行情况,当地政府、金融机构的评价情况。

(3)财务信息

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结构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以及企业财务基本情况,重大变动信息,如近三年重大重组事宜,近一年的重大投融资行为、金融机构的授信等。

(4)预警信息

如企业重大人动,经营情况重大变动,被媒体披露不正常、不正规的经营活动,未通过工商年检,出现重大的技术变革等。

3.5标准的客户信息分析系统

这个系统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客户数据库,它是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分析和应用的系统,系统应当具备资信评价及财务预警功能,为信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第8篇:企业信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议

一、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顺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市场交易手段的成熟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有利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我国加人WTO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连通为一体,在国际贸易中,守信用的企业必将得到长远的利益,不守信用的企业必将被淘汰。同时,完备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将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和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燕、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有利于政府执行经济管理职能,提离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使政府有关部门便捷及时地获取中小企业资信和经济信息,不仅有助于贯彻、执行政府调控目标和经济发展战略,而且够实现政府决策建立在准确的市场信息基础之上,及时地制定和调整政府发展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动态化。

(四)有利于提高社会信用管理水平,节约社会交易成本

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各交易方和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改变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公平、公正地市场交易,极大地促进社会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遏制一些人在交易中通过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谋利的行为,从而有效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节约信用交易成本。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信用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尚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进而影响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具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运行的法律环境差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的法律仅有一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相对完备的法律作保障,从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以至失信行为惩罚等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全过程都需要专门的法律与其对应。与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立法还比较落后,国家层面尚没有统一的有关社会诚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便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

(二)“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信用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

发达国家在建设信用中介机构方面一般采取“第三方征信”制度。“第三方征信”制度,即在银行和个人作为当事者之外,由“第三方”即中立机构组建社会征信机构。我国信用中介机构建设刚起步,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有些信用评级机构违背诚信公正的规则,不顾实际情况,以经济利益至上,迎合被评级对象的要求尽量把信用等级评高,致使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得到科学、合理地评估,造成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动力不足。

(三)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正常获取信用数据途径不畅通

我国征信数据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而且部门之间彼此不能完全实现数据共享,互通有无,加之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统一的检索平台和社会共享机制,信息获取途径的人为和天然阻碍是导致信息弱势方上当受骗、失信者能频频得逞的客观基础。

(四)中小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机构成部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少甚至无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不注重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和践行,导致信用管理混乱,自律性不强,由此带来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

(五)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

我国至今没有专门的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体系,政府也没有形成对信用行业的监督管理系统。大量处于罪与非罪、刑事与民事、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失信行为,往往得不到明确的界定和及时准确的惩罚,失信成本过低而获利过大,导致失信者侥幸得逞的心态恶性膨胀。再者,我国失信惩罚机制还没有建立系统的信用联防网络和运行机制,失信者的“黑色记录”得不到合法搜集和有效传播,造成了守信成本高、失信收益高的结果。

(六)杜会对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

建国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个人,都普遍缺乏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的培养。再者,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使得很多企业对于信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我国很多人和企业对信用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道德层面上,认为信用仅仅是衡量一个人或企业道德标准,认为信用是信用文化,只能靠思想教育来实现。

三、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加快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并制定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条例和实施细则,在中小企业征信、信用评估、失信惩戒等环节上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不究,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制环境。

(二)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

在中小企业信用法规建设的基础上,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手段,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用档案,记载和反映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状况的原始材料,而且企业的帐户和信用往来应实行“实名制”,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资信数据库,证实企业是守信或是失信,并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监控。对失信者进行及时惩戒,如公布失信企业的“不良记录”、“黑名单”,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济和名誉代价,直至被市场淘汰,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和便利,让它们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三)健全“第三方征信”制度,扶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扶植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真诚鼓励外资、合资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有关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形成公私并存、内外资相竞争的良性发展。同时,要在扶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同时,应坚持市场化方向,遵循市场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健全中小企业“第三方征信”制度,建立严格的中介机构市场准人和退出制度,最终建立独立于政府和客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方”,即让中立机构组建社会征信机构,保证信用数据信息的客观真实有效。

(四)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检索平

首先,应由政府牵头,通过使用统一的信用编码,建立起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检索的共享平台,实现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商信誉管理系统以及税务、质检、公安、司法、海关、证监等部门和各类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共享,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其次,强化对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高层管理人员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参照国外的成功做法,把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信用行为,如借贷、租赁、交易记录和刑事行为记录等纳人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来,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用约束机制。其三,加强对信用评估机构的管理,建立信用评估机构和人员的准人和资质管理机制。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按照“超脱、公正、独立”的原则,完善信用评估制度,扶持和培育专业的资信评估机构,建立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准则和管理办法。

(五)完善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一是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信用管理政策,选用专人对企业进行全程信用管理;二是中小企业应注重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靠质量取信于民,在企业内部培养一种“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经营理念,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加强企业信用自律意识;三是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披露企业财务信息,同时,完善企业自身信用风险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自我信用控制能力,建立财务核算制度、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应付账款管理制度,防止自身发生失信行为,塑造企业守信的社会形象;四是完善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制度,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包括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管理规章,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第9篇:企业信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会计信用缺失;融资信用;会计信息信用

一、企业信用的基本理论

(一)信用的概念

经济学将信用定义为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即借贷双方凭借契约,以借贷方式实现货币、商品和服务单方面转移的交易。信用多产生于货币和商品交易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还包括企业是否履行工商、税务、海关、劳动、质量等法定义务,是否自觉履行商业合同,偿还或有负债等方面的情况。信用反映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经济过程。

(二)企业信用的界定

从宏观方面说,企业信用大体表现在金融信用、商品信用、商业信用、营销信用和信息信用等方面。本文主要从会计的角度即融资信用和会计信息信用两方面对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及其危害

(一)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

1.企业融资信用的缺失。融资信用缺失是指企业恶意逃废和拖欠银行债务的行为。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企业获得通畅融资渠道的必要条件。但是,我国现在的信用环境却远没有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标准。自20世纪80年代,由国家无偿贷款给国有企业改为向银行有偿贷款,即“拨改贷”以来,银行出现了大量的贷款收不回,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责任推到了银行的肩上,让银行背上了这个巨大的包袱。也就是说,国有银行并没有改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国有银行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的职能并没改变。

2.会计信息信用的缺失

首先,伪造会计凭证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在账务处理程序中,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是基础。凭证作假分为原始凭证作假和记账凭证作假。原始凭证作假主要有不如实填写、伪造篡改原始凭证、白条抵库、不按发票规定用途使用发票或不按发票规定要求开具发票等;记账凭证作假主要是编制虚假记账凭证。如某单位在期末发现主营业务收入未达标,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意下,编造了一份销售产品的记账凭证,从而使主营业务收入达标,日后再以销售退回或销售折扣等方式冲账。其次,会计信息失真的一种较泛滥的表现是“粉饰会计报表”。主要通过伪造数据、虚报盈亏(虚增资产或虚增成本费用,虚增利润或虚减利润)等手段达到目的。最后,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近年来许多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带有严重的虚假问题。如“深圳中天勤事件”等。

(二)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

1.企业信用缺失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危害。面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银行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的信用考核;一方面更加惜贷,而企业在信用缺失严重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更加的惜投。这使得货币政策在传导环节不断地弱化、衰减,破坏了货币传导机制,加大了金融风险,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2.企业信用缺失给证券市场带来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证券投资者的决策,破坏证券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行为和证券市场的波动,导致证券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削弱和扭曲证券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造成市场信号的失真,给投资者带来错误导向。

3.企业信用缺失对商业交往及社会经济的危害。企业信用缺失,在交往过程中就要加大沟通,减少信用结算。同时,增加了谈判成本、信息搜集成本和执行合同中的监控成本,还增加了由于失信而产生的讨债成本及诉讼成本。为了合理地评价企业的真实状况,企业不得不高额聘请注册会计师去审计验证,这就在企业交易成本提高的同时造成了社会成本的提高,使社会资源遭到浪费。

4.企业信用缺失对其自身形象和竞争力的危害。企业信用是企业的一项巨大无形资产。一个没有信用的企业在市场中是没有竞争力的,这样的企业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厄运。虽然短期可能得到了信用缺失带来的利润,但从长远看,这种利润却是以牺牲自身的发展为代价的。

三、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

(一)企业产权制度不健全

产权制度不明晰则责任不明晰,责任不明晰出了问题就难以找到应承担后果的责任主体。我国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产权的模糊和产权保护不到位两个方面。产权模糊在国有企业体现得尤为明显,我国国有资产的授权主体模糊不清,无法找到明确的“所有人”,所有权被弱化,而使用权却被大大强化。产权得不到保护是造成企业信用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由于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必须用利润来应付各种索取和来自各方面的威胁,这削弱了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开始只注重短期利益而放弃对长期利益的追求。

(二)政府行为不规范

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政企不分。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计划手段干涉、无视市场规则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私利强制银行贷款,严重违反市场交易规则,使市场无法发挥资源按效分配的功能,损害了市场信用体制,助长了企业不讲信用的行为;还有一些地方官员遵循“新官不认旧账”的原则,不顾及市场的现状胡乱“点火”,造成政策的多变。这些行为既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企业信用体制的建设。

(三)法律制度不完善

失信行为一般都与制度的缺陷有关。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在立法方面,仅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商法及经济法中规定了契约义务和违约责任,且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地方政府出面干预、诉讼费用高等情况。

失信惩罚机制不完善,造成了企业失信成本偏低,而企业失信成本偏低又导致了企业的不守信用。可以用概率论来说明这一问题。假如,企业因失信而受到严厉惩罚的概率为P(0

(1-P)(A+B)>A (1)

A>(1-P)(A+B) (2)

当符合(1)时选择失信,当符合(2)时选择守信,由此可以得知,对失信者的惩罚力度在企业失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企业信用缺失的治理

(一)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和行业协会自律的作用

1.充分发挥和完善政府的监管作用。首先,政府应提高其公信度,树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消除寻租等腐败现象,净化经济环境。其次,工商、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统一协调,多管齐下,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社会约束机制。此外,加大对从事企业信息服务的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的认证、评定等的政府部门进行严格监控,杜绝由于信息生产环节的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虚假信息。

2.建立完善的企业法律法规体系。首先,要建立约束市场行为的法制体系。在现阶段应分两部分着手进行。一是修改现行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如修补我国法律中有关权益保护的规定,切实维护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二是尽快制定关于征信数据开放和征信数据使用规范的新法案。如规范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行为,要求其依法向社会公众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监督企业守信状况,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其次,切实抓好法律责任的贯彻落实,提高审判效率,加强执行力度,在短时间内采取维护胜诉者权利的法律行为。同时,还应避免地方保护,人情关系等干扰法律职能事件的发生。

3.建立完善的激励、警示、惩戒和淘汰机制。企业信用是对企业内在质量的全面考核。可以根据各企业的信用划分诚信和失信的等级,然后对其进行信用监督。对守信经营的企业奖励,如年检免审、巡查免查、信用担保、贷款贴息等措施;对不守信企业则通过创建黑名单的方式,把失信的企业公布于众,促使其改正;对于严重失信的企业则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给予严厉惩罚甚至吊销执照。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预警机制,随时注意其变化,做到实时监控。

4.深化企业产权改革。产权制度是企业能够拥有稳定预期的保证。产权明晰,企业才会为追求长远利益而讲求信誉;产权不明晰,经济主体就不必承担不确定因素下决策风险带来的损失。现实生活中,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所有者主体虚设。对于民营企业虽有明确的产权却由于其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偏向于短期经济行为。民营企业大都害怕政策的变动,政策的不稳定造成企业不稳定的利益预期,这种所有者地位是不稳固的。

5.充分发挥商业协会的作用。商业协会是依靠文化观念、思想意识建立的一种信用合作体系。在西方社会,协会的会员企业在交易时,需要由协会出具证明,以证明企业的诚信。所有的商会协会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信用信息互通平台,哪个企业失去了信用,它就难以在这个信用体系中生存。截至2005年,我国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约14.2万多个,其中全国性行业协会700多个。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商业协会的优势,对有不良记录的公司和个人进行约束和惩戒,使丢弃企业信用者无法生存。

6.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通过新闻媒介加大对不讲诚信、恶意破产、粉饰报表上市圈钱企业的曝光力度,将不讲商业道德的商家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媒体监督特有的开放性与广泛性,在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其监督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加强企业对信用的重视和管理

1.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信用的认识。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企业法人和专职人员对信用管理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信用体系建立的进度。应加强对企业管理者会计信息质量的教育,特别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培养其重视会计信息的经营理念。

2.强化企业员工的信用意识。企业应重视诚信文化的建设,在员工中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行业风尚。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二是加强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教育,提倡诚信公德;三是提倡各行各业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四是发挥道德舆论的监督力量,广泛宣传社会信用的重要性。

3.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中,信用管理应作为其核心内容。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信用管理被认为是企业的生命,没有信用的企业就没有生存的余地。企业的信用管理应被当作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来对待,应在企业中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做好员工、客户的信用资料,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培育专业的信用管理队伍。

总之,我国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其治理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协调配合。一方面,明确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信贷关系,使国有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另一方面,改善信用环境,加强企业信用的相关制度建设和执法监督,增大失信的成本,真正发挥注册会计师的职责,从个人的道德约束和社会的制度约束两方面促进企业信用的建设。企业经营者只有提高了对信用的认识,树立诚信就是竞争力的观念,深刻理解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才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我国市场经济才能保持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凌.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J].湖南大学学报,2003(6):27-29.

[2] 李留英.会计诚信有关问题研究[J].科技咨询,2006(31):209.

[3] 李佳祥.企业信用缺失及治理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5(7):130-131.

[4] 廖进球,.中国企业缺失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财经,2005(5):11-14.

[5] 郝晓敏.对我国当前信用缺失现象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6(3):57-58.

[6] 刘少波,杨代平.信用缺失:表现、危害、原因与治理[J].学术研究,2001(8):17-19.

[7] Fracis F.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M]. Hamish Hamiltion Ltd,London,1995.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