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诚信经营案例分析范文

诚信经营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诚信经营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诚信经营案例分析

第1篇:诚信经营案例分析范文

一、在维权宣传方面,重点做好“3.15”系列宣传活动以及抓好信息渠道畅通和消费教育工作

一是大力宣传新《消法》,并认真做好“3.15”系列宣传活动。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于2014年3月15日正式施行,根据2014年年主题结合新《消法》实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系列纪念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对消费维权工作的支持度。2014年的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活动,应本着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思路。在开展一场消费维权广场咨询服务活动、编印并免费发放一份“3·15”消费维权专刊的同时,突出本地特色,注重实效,结合年主题举办3·15论坛、知识竞赛、主题晚会,重点突出、层次鲜明的展示消协组织的工作业绩和维权成果。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与当地媒体联合组织消费维权新闻会、网上访谈活动,联办3·15专题节目。3·15期间积极与有关行政部门、理事单位沟通联系,联合组织监督检查活动,净化市场环境。通过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活动,宣传年主题的含义,深入剖析投诉热点难点行业,宣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曝光部分商家的违法行为,讲解群众关心的消费安全知识,扩大消协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及时消费警示、提示信息。选择通信公司、新闻媒体、网站、基层分会及投诉站等不同的载体信息,提高警示、提示信息的效果,切实发挥警示、指导、引导的作用。

三是加强消费教育,引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开展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分类消费教育活动,坚持普及教育与分类教育相结合。消费教育继续做到三个倾斜:特别倾斜老年人、幼儿和青少年学生、农民消费者。对老年人消费权益易受侵害的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消费教育活动;对未成年中小学生开展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努力培养文明消费行为习惯;发挥农村基层“一会两站”的作用,建立流动维权机制,向广大农村消费者宣传法律法规、消费常识和维权方式,提升农村地区的消费文化水平。通过消费文化教育,努力提高消费者自我维权意识,勇于维权、善于维权、理性维权。

四是充分发挥“市消费者协会网”作用,进一步放大网站功能。继续加大网站建设力度,形成全市市、县两级消协共享的网站。进一步优化网站功能,充分收集基层消协、消费者、新闻媒体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市消费者协会网”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点击率较高的消费教育、维权与宣传的重要平台。

二、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基层网络作用的发挥,推动规范化运作

一是积极配合消保部门,巩固和强化“一会两站”功能。抓样板率提升,2014年基层消协分会、投诉站样板率分别达到80%以上。抓规范运行和典型引路,开展“十佳分会”、“百佳站点”评比活动。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开展消协系统干部岗前培训及在岗培训;对“一会两站”人员分批轮训,突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培训企业消费维权监督站人员业务技能。三是拓展企业消费维权站网络。2014年,在已有企业消费维权监督站、消费维权快速通道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企业消费维权监督站、消费维权快速通道的建设。

三、在维权救助方面,重点抓好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升消费纠纷调解效力,完善消费维权救助体系建设

一是加大消费纠纷企业和解机制建设力度,发挥消费纠纷调解与“社会大调解”体系融合的作用。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借助“诚信承诺联盟”建设工作,深化本地区企业消费纠纷和解机制的建立,努力将消费纠纷和解在企业,化解在基层。巩固和完善人民调解和诉调双向对接工作机制。依托《关于建立消费纠纷调处与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对接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消费纠纷调解与“社会大调解”体系的融合。

二是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公益律师团的作用,破解投诉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针对投诉中热点难点问题,邀请专家委员会、公益律师团成员参与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法律热点问题的点评。利用好《民事诉讼法》赋予社会组织公益诉讼的权利,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三是着眼个案处理中的行业、企业经营行为规范问题,加大向有关部门的建议工作力度,推动行业、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善于从消费纠纷的个案处理中发现企业存在的违法经营行为或存在的行业性不规范经营行为。对于企业的违法经营行为,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机关发出行政处罚建议函,推动行业害消费者权益问题的及时解决,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于发现的国家或行业的产品(服务)标准、行业经营规范存在问题的,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完善、整改的建议。

四是及时处理重大、群体性消费投诉,畅通信息上报工作机制。当前,一些重大消费纠纷较易引发社会。本着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应对各类突发性重大消费者投诉,及时调处,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应畅通信息上报工作机制,及时将重大、群体性投诉案件上报给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上级消协组织,使政府部门准确掌握情况,有效化解矛盾。

五是充分发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消费维权网络快速通道的快速调解作用。巩固现有入网企业,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企业入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四、在维权监督方面,重点抓好比较试验和调查评议工作,改善消费环境

选择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问题,开展商品比较试验、进行消费调查、消费体察,完善测评方法与程序,增强结果的合理性。将比较试验及消费调查、消费体察结果及时反馈有关行业和部门;借助理事单位、新闻媒体等方面的力量,及时披露、,倡导社会公平与正义,营造和谐放心的消费环境。2014年,继续开展对公用服务行业的消费调查,定期召开重点行业(领域)投诉分析会,邀请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负责人参加,通报投诉情况,点评典型案例。

五、在消费指导方面,重点抓好“承诺企业联盟”建设和大众消费引导

一是努力发挥“诚信承诺联盟”企业的社会引领作用。发挥已加盟“诚信经营放心消费”承诺企业联盟成员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自办网站、大型活动等,大力宣传“诚信承诺联盟”中的优秀企业,努力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二是抓好“诚信承诺联盟”“十百千”工程的巩固工作。在已实现每个镇10户、每个县(市、区)主城区100户、城区1000户的基础上,着力巩固现有成果,提升联盟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开展大型公益活动,引导科学合理消费。以2014年9月“诚信兴商月”为契机,大力宣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承诺企业联盟,引导诚信经营,让更多的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努力营造良好的放心消费环境。

第2篇:诚信经营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自主 合作 探究 点拨

一、案例背景分析

1.对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意义的分析

“就业维权之道”是围绕着劳动者有哪些权利义务、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展开的。本框从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中选取了与劳动者权益关系最为密切、现实生活中发生争议较多的几种,即取得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享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权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劳动者不仅享有劳动权益,而且应承担义务。并以流程图的形式归纳了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即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仲裁,引导他们在遇到劳动争议时积极地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本框内容既是对上一框“通往就业之路”内容的深化和延展,又是对下一框题“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即学生作为未来的市场经济主体如何参与市场经济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终身受益的作用。

2.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专题第一框“通往就业之路”的学习,不仅对求职、应聘的方式和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明确了劳动者成功就业的第一步是要签订劳动合同,因为它是劳动者维权的依据,这为本框题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也存在着不足,一方面学生对求职应聘中存在的违法现象不能清晰地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对适应劳动力市场竞争性的信心不足。

二、教学设计及意图

本节课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变传统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单边教学活动为学生自主合作,师生、学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双边教学过程。基于本框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教师点拨来完成的。教师提供平台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案例、剖析案例,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分析事物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教学过程

(1)课前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第一目“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并作具体要求:每一名小组成员课前都要认真预习书本57-61页的知识;要找一找生活中劳动者权利被侵犯的典型材料,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建议;每一小组要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师适时点拨)。

(2)学生在学习第二目“劳动者的维权路”时,师抛出“卧底维权”案例,让学生剖析案例,寻找解决的最佳方式,并从中一步步归纳出劳动者维权之路。

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1)自主合作学习。这种设计是让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

(2)组织学生课堂交流课前研讨成果,师生共同探究疑难问题。这种学习方式的设计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激发学生主动寻求答案,实现学生的客观需要与学生自身的主观需要之间的有机结合,推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充分调研也能推动教师的发展,促使教师精心预设课程,灵活地应对生成的问题。

(3)组织学生对案例深入剖析。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比较准确地理解劳动者的维权途径,正确地分析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运用法律相关知识论证和探讨劳动者有什么权利,应如何维护权利,政府应如何作为,在观点的碰撞中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4)教师总结并延伸。帮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并获得最新信息,最终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反馈情况

由于课前就布置了自由分组学习的任务并对小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尤其是要求每个小组最后在课堂上要展示自主合作探究成果,这无疑增强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促使学生课后通过自主上网、访谈、社会调查、收集资料、设计页面等方式来形成学习成果,体验探究的喜悦。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特别高,对问题的探究有一定的深度。

在教学内容的选材上,学生直接从自身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所以更多地体现了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科的育人价值。第一小组从生活中选取了富有典型意义的正反两则材料(“天理何在”和“总理为我讨工钱”),真实、生动地说明了“劳动者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并深刻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种种侵犯劳动者报酬的现象。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对疑难问题的讨论探究、教师的点拨逐步找到问题的症结,并使学生从细微处体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第二、三小组从现实生活的热点“被加班”、“童工现象”着手选取案例并与自己的亲友联系起来进行剖析,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维权意识。学生在明确“劳动者有休息休假权利”时,提出“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是不是意味着劳动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加班加点?”这种思辨式的疑难问题,说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形成也将促使他们去查阅《劳动法》法律条文,进一步加深对劳动者权利的认识。第四、第五小组“反材正用”,增强了课堂的轻松气氛,使学生明确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损害国家、社会、他人的利益。

在分析劳动者维权途径时,学生通过对“卧底维权”案例讨论分析及几组相关问题的解决,学会挖掘分析问题的角度,并经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点拨,激活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自行得出正确结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案例分析优势

这节课对“自主、合作、点拨”学习作了初步探讨,从本节课的反馈来看,案例分析有以下优势: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整节课始终是围绕着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进行的,没有把教师“抛开”,教师发挥了适时的点拨作用。

2.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性”

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和显现的独立学习能力,本节课的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展示、讨论,课后总结的设计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性,并创造了多种学习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实现了主体之间的合作性

课堂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知识信息交流,实现了主体之间相互沟通、补充,从而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主体之间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

第3篇:诚信经营案例分析范文

1.1惯用的酒店餐饮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缺陷

酒店餐饮成本的核算一般采用“存记耗”方法,即“实际成本”等于领用成本减去剩余成本。这种方法简单便捷,但它存在明显不足,即难以反映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浪费,成本增加了也不知道,结算结果不能体现真正的“成本”,其实是一笔糊涂账。

1.2原始、机械的成本控制指标误导企业的科学管理,制约其经营、调控能力

目前,酒店餐饮内对餐饮营业成本的管理方法很简单,大多实行毛利控制法(成本核算的目标为销售毛利率),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①在经营中,因受不同档次销售产品结构变动的影响,当毛利率水平较高的种类所占的销售比重大时,总体毛利水平较高,容易掩盖毛利率水平较低种类的成本管理情况。②机械的追求餐饮成本率指标导致失去本可占领的市场份额。1.3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不该提倡的“成本最低化模式”

“成本最低化模式”几乎是中、小型酒店餐饮业追求的目标模式,认为进货价格成本越低越好,从而忽视了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势必影响餐饮质量和企业信誉。

1.4主次不清,分工不合理,考核机制不健全

有些酒店餐饮业部门之间主次不清,分工不明确,如:餐饮部只顾及质量,不管价格;财务部只顾及价格,不管质量;有的则在采购环节出现漏洞,直接抬高了产品的成本;有些产品虽然成本降低了,但是质量下降了,最终也将导致成本增加。

1.5忽视培育和建立经营“信誉”,致使产生“信誉成本”

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是,在一般的中、小型餐饮企业中,“信誉”往往让企业家们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了。而建立和培育经营信誉是需要资本投入和塑造良好企业文化的。未能很好建立良好经营信誉的酒店餐饮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激烈残酷竞争环境中,很难找到立足点,将使企业陷入生存危机,其代价将十分惨重。

2加强成本管理,提高酒店餐饮业竞争能力的措施

为掌控好“成本控制”这根杠杆,提高中、小型酒店餐饮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提出如下对策:

2.1改进和应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法,实施标准化生产

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支持,准确计算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率和销售实际毛利率,分析定额成本与实际营业成本的差异,掌控成本管理绩效,指导对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其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控制原材料成本。②科学用料节约成本。③达到物尽其用。④提倡厉行节约,保证质量。这不仅可以保证饮食制品的质量,也可以使成本控制更加真实有效。

2.2应用现代科技实施信息化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科技化管理已成为提高餐饮行业管理水平的发展趋势。根据酒店的经营规模,应用导入信息技术对部门和员工实行科学定编,动态用人,全员参与,把各项经营指标分解到每一个人,定期考核,并把其考核绩效与经济利益挂钩,有奖有罚,提高职员的积极性。在经营管理中,主要以科学、有效控制餐饮成本费用为目标,对经营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精细化管理,无论是接待大型宴会还是一般客户,都应详尽安排,周密测算,杜绝浪费,保证每一分付出都能获得回报。

2.3建立有效的价格与原料质量监控体系,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首先,选择可靠供应商。

其次,建立抵御市场风险的定价制度。一般情况下,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价格应低于市场正常的零售价格。如因市场波动需要调整的,经双方协商,供应商必须在调整期前2天提供报价单,采购员与成本会计协同对各种原料进行采价,填报原料市场价格表;餐饮总监、成本经理根据报价与市场价格表在合同规定的低于零售价一定比例的范围内,确认最后定价,报财务总监、总经理备查;价格确认后,由成本会计输入电脑执行实施。以尽可能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最后,建立严格的原料质量检验程序。在验收过程中,验收人员应认真检查原料的质量,包括保质期、鲜活度、加工情况、等级等是否符合采购单的要求,贵重原料如燕窝、鱼翅等必须由专业的行政总厨负责检验通过。

价格与原料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能有效的抵御市场风险,帮助酒店控制进货成本,降低了价格,很好地保证了所进原料的质量,两全其美。2.4耗量控制的标准化和程序化

餐饮耗量成本控制必须做到标准化、程序化,并严格执行。做到:

2.4.1实行定量采购核定。各厨房主厨须在进货前一天进行职业判断,根据原料的剩余情况、次日预定用量、淡旺季状况、菜肴受欢迎程度,提出次日原料申请单,报行政总厨审批后,交采购通知供应商次日按量送货。进货时必须通过验收员、专业采购员、仓管员等按程序进货,保证原料的数量和质量。贵重原料需报财务总监与总经理审批。

2.4.2确保仓贮安全。仓库管理员保证原料仓库卫生,按原料贮藏特点分别处理、贮存。对积压时间较长(一般1个月)的食品应及时上报,通过成本经理与餐饮总监的沟通,及时消化存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4.3严格执行原材料领用制度。一般情况下,厨师从仓库领用原料,填写仓库领料单,由行政总厨审批;厨师从厨房二级库领取,需填厨房领料单,由主厨审批。贵重原料领用需餐饮总监审批。

2.4.4实行专业标准配送。应制作标准菜谱,详细记录每道菜肴制作所需的各种原料的数量,也是标准成本计算的基础。在实际运用中,必须熟悉各种菜肴的标准食谱卡,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配送原料。这是食品耗量控制中较关键的一环。

2.4.5建立日清月结制度。日清:由厨师各班次汇总当日使用原料的领货量和剩余量,填写每日食品耗量表(附电脑打印的点菜单),由成本会计输入电脑,计算出当日实际成本。月结:月末,由成本会计根据电脑内剩余数量盘点贮藏库房食品是否相符合。

2.4.6应用标准成本分析法有效控制成本。标准成本按成本控制子系统中的标准成本管理程序计算:调用当日销售菜肴的标准食谱卡,根据当日菜肴销售量,按销售量乘以每份菜肴各种原料的配置量,计算当日各种原料的标准耗量,再调用原料的价格,按耗量乘以价格,计算出当日标准成本。并将当日实际成本数据与之对比,形成标准成本完成情况分析报表,找出差距,对于差距较大的原料,应查找原因,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缩小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距,从而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2.4.7认真做好饮品耗量控制。主要采取“以销计耗”方法,这样比较简便,但必须认真、细致,否则也会忙中出错。2.5科学认识和应用“成本最低化”策略

传统观点片面的把控制成本理解为减少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和降低成本率。不能为控制成本而降低产品质量,损害消费者利益,最终使酒店失去信誉和市场。我认为应该根据竞争形势的要求,通过培育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优质、特色服务,才能增强参与竞争的能力。2.6健全责任机制,保证经营管理运作顺畅,有效控制成本

首先,建立市场询价、定价机制,成立专门的成本控制小组。在此基础上,由多部门共同参与组织召开定货会,决定合理价格

。同时,要确立以就地采购为主、异地采购为辅的基本原则,就地取材。这样,既能保证原材料的新鲜度和质量,又能减少成本费用,将成本控制在最低的限度。

其次,仓库管理员应恪尽职守,努力降低耗损率。仓库管理员应全面掌握原料仓库中原材料的种类、特点、数量等情况,做到有效、安全供给,把原料的耗损控制在最低限度。

再次,充分发挥后厨职能,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厨师长应该配合财务部门作好“标准配方卡”,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后厨考核定额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各菜品、主食的定额成本与实际操作有无差异,把厨师的奖金与出品业绩和成本控制挂钩,提高厨师的节约积极性。厨师长应该加强员工的爱岗敬业教育,应该尊重关心下级,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2.7建立良好信誉,控制信誉成本2.7.1建设良好的经营环境

中、小型酒店餐饮业虽然不可能像大型、高级酒店那样富丽堂皇,但起码要有如下条件:一是餐饮楼层宽畅明亮,餐桌间隔比较合理;二是设计以简便、明亮、适用为主,恰当地方设置一些摆设,让消费者在比较热闹的环境中又可感受到另一种优雅;三是有条件的须备有停车场,方便有车人士;四是餐厅、餐具及酒店周围环境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卫生。这是顾客的第一感观,也是吸引顾客、留住顾客的基本条件。

2.7.2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酒店是消费场所,每天迎来送往,迎新送旧,熟客新客都是客,要做到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笑容可掬,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留客要留“心”。2.7.3保证良好的服务质量

要信守“以客为本”的经营理念,酒店工作人员应熟悉各方面的情况,不能“一问三不知”;再者,服务员对顾客要做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尽心尽力,笑脸相迎、笑脸相送等等。2.7.4施行良好的情感沟通

要建立企业与宾客相互沟通机制,从经理到一般员工全员参与。可以寻找适当时机恰如其分的与宾客进行语言交流,也可策划一些文明的文娱活动。在交流中建立感情,发现不足,改进服务,达到文明、和谐的效果。2.7.5坚持良好的经营作风

要坚持文明经营,诚信经营,诚信定价,诚信结账,让宾客吃得明白,“给”得明白。市场经济是动态的,原材料进货价格也随着不同的季节和品种而波动。但如果对应顾客的菜肴也在不断的波动,便失却了诚信。为保持高的经营诚信度,应在酒店经营收入中划出一定的利润比例建立“诚信风险基金”,用于平抑市场波动及经营价格,保持经营价格平稳和作为酒店员工的奖励资金。2.7.6启动名牌、无公害战略

创品牌是办好酒店的着眼点,办酒店必须办出特色,菜不一定十分珍贵,但一定要有特色。因为特色就是品牌,就是竞争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时尚。餐饮企业应把创新特色菜、无公害菜作为诚信建设、竞争力建设的重要内容。2.7.7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当前,各地酒楼林立,能够生存下去,就说明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包括经营管理、菜肴特色、价格优势等等,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走出去,请进来,重视学习他人的特点和长处,不断地改善经营,就能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3案例分析3.1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案例介绍

浙江开元旅业集团从一家县政府招待所起步,到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以酒店业为主导产业、房地产业为支柱产业,并经营建材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它声誉卓著、实力雄厚,在杭州、宁波、台州、上海等地拥有下属企业30余家,已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饭店业集团20强、中国房地产企业100强之列。在业界内,它被誉为“中国饭店业品牌先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业发展之路。开元旅业集团能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和水平,凭借的就是确立了“创造特色、打造品牌;关注客户,用心服务”的经营理念和“勤奋、严谨、争先、关爱”的行为准则。其中,该企业的餐饮成本控制方法规范、科学、严谨,值得研究。

该企业2004年餐饮经营收入达2.8亿元,达到总营收的45.4%,比重之大,为国内酒店业鲜见。其管理者认为,在宏观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利润时代已成过去,要更好发展,就要从内部管理抓利润,在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成本中获得最大的利润。这就是新形势下餐饮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开元旅业集团酒店是怎样控制其餐饮成本的呢?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采购环节——计划采购、预先控制。由于对各种原材料都制定标准,保证了所采购的原材料的品质与规格。由于投标人、定价人及采购部三方都有制约,在采购交易过程中有很高的透明度,降低了交易三方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可能性,保证了采购的低成本和采购材料的高质量。

②库存环节——有效降低库存成本。这样能相应的减少库存成本,加大现金流量,最终实现酒店的稳步发展。

③生产环节——标准化作业控制损耗,建立标准就是对生产质量、产品成本进行量化,并用于检查和指导生产的全过程,随时消除一切生产性误差,达到控制管理的效能。

另外,该企业成本控制措施还有:全员管理;以信息技术控制餐饮成本;严把进货关;加强培训提高销售水平等。总之,开元旅业集团酒店的餐饮成本控制措施就是坚持一个原则:“要在既定的产品定位和产品标准的前提下,去控制成本,并注重目标。”

4总结

中、小型酒店餐饮企业应引进新型的经营理念,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立起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紧紧地把好、掌控好“成本控制”这条主线。要高度重视建立良好的企业经营信誉,创新企业管理机制,通过加强管理、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最终使企业进入一条顺畅的发展轨道,提高到一个新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彦婷.中小型酒店财务管理之我见[J].商场现代化,2006,(7).

[2]孙湧涛.酒店财会内部控制策略与技巧[M].中信出版社,2002.

[3]蔡万坤.新编酒店财务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6.

[4]美国管理行政学院(IOMA)著.莫正林译.成本控制最佳实务(上、下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屠红卫.高星级酒店餐饮成本控制.

第4篇:诚信经营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温州 民营企业 发展瓶颈 解决对策

一、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推进和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已成强劲的发展趋势。以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为代表的经济学派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不是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s),而是民营企业(Private Enterprises)。在全球通货膨胀、美国次贷危机、国内人民币升值、新劳动合同法的提出、出口退税连续降低、从紧的货币政策、原材料和人力资本价格持续上涨、能减排等环保成本增加的经济形势下,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了空前的危机,20%民营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倒闭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最高达12%。

在对温州民营企业展开的深入调查工作中,笔者广泛听取了政府部门、学术界、企业界、金融机构的意见,精心设计调查问卷,科学抽取调查样本,并在调查前组织进行关于问卷的座谈会和试调查(pliot-test),确保调查的科学性。共回收问卷1958份,有效回收率达97.9%。调查问卷大多由企业法人填答,保证了回收问卷的质量。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为温州民营企业提供可行性对策。

二、主要问题和成因分析

统计和研究发现造成温州民营经济疲软的发展瓶颈在于(括号内为调查认可度):高成本,低利润(100%);融资难(87%);恶性竞争(86%);无战略,盲目发展(68%);落后的企业管理(36%);企业家素质偏低(34%)。

温州企业密度高,资源紧缺,争夺资源是造成高成本的重要因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00立方米,而且分布不均。温州50%左右的企业存在非正常停电情况,平均每月停电8.14天。劳动成本升高,新劳动法的颁布促使了人力资本的上涨,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通货膨胀促使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Pinduck和Rotemberg等学者的分析思路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1990)。

民营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融资,没有资本的融通,就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金融机构给民营企业贷款远远达不到企业发展所需,并且大部分给了少数几个大型的企业,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温州市政府和协会寄予厚望的小额贷款公司因准入条件极高以及“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可能迅速解决融资问题。民营企业信誉缺乏,产权不清晰,管理水平不高,变数大,风险大,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银行的体制歧视,政府法律法规实施不力是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在信息不对称严重的情况下,恶性竞争会导致柠檬市场形成,劣等品泛滥并驱逐优等品,破坏企业群良性发展。温州68.37%民营企业在技术上以模仿为主,创新能力弱,导致产品雷同,价格竞争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恶性竞争又一原因是价格联盟难以维持以及分工合作的缺乏。民营企业之间缺乏信任以及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企业小,数目多,信息不充分、不对称,道德风险不可避免,在监督和惩罚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价格联盟极不稳定。

温州60%左右的企业没有系统的企业计划,75%左右的企业没有创业计划书,80%左右的企业没有明确的公司发展战略。温州企业目前战略决策水平低主要原因在于在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最重要的是寻找市场缝隙,迅速整合资源。但随着实力逐步壮大,照搬国际企业的战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业主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发展考虑;制定企业战略成本高,机会成本高,也是无战略发展的另一根源。根据Chan和Foster(2001),以及Lobontiu(2002)等学者的成果,本文分析了温州中小企业战略存在以下特点:企业战略受危机驱动影响较大;企业战略受企业家精神影响较大;非科学性;非正式性;变化性和局限性强。

造成温州民企管理问题主要在于:家族式管理制约了用人机制;企业主体决策者素质不高;制度形同虚设,奖惩制度难以执行;员工的主体意识差,员工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缺乏高级知识分子和高技术人员;企业决策者集三权与一身(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权)。

Glick&Miller&Huber在1993年的研究,Hambrick在1994年的研究都表示民营企业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民营企业的成败。温州民营制造业企业的竞争优势严重依赖于企业家的能力,而温州企业家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的占28.4%,本科学历的只占16.3%。素质是个体的潜在的基本特征,素质高低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业绩表现,高素质是高绩效产生的潜在因素。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在其经济理论中指出企业家是有眼光、有胆识、有组织能力的人。调查发现,大部分温州企业家完全具备熊彼特的研究发现。温州企业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视野不够开阔;胸怀不够博大;不诚信;没有成熟的气质。

三、政策及建议

1、政府

(1)高度重视,消除歧视。在中国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特殊背景下,中国的政府和市场对经济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国民营经济体系处于弱势群体形势的状况下,解决影响民营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必须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短期努力放宽对土地、资金资本、水电、石油的管辖(吴敬琏,2004),同时加强中央财经、地方财经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对民营企业给予照顾(至少和国民企业有同等的待遇),进一步放宽国内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领域,帮助民企度过难关。

(2)成立民营企业管理局(SBA)。对美国私营企业研究发现,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对美国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实效性作用。调查显示,除了营利性的服务机构外,温州没有像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这样综合性全方位的政府机构。从整体上讲,各种协会和中小企业促进会对企业的帮助很小。案例分析表明只有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建立行之有效民营企业管理局,作为政府的一个永久权威性机构,才能真正起到服务大众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目的。针对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政府服务机构的思想,建议民营企业管理局的重点任务是:作为官方咨询机构帮助民营企业同庞大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打交道;为企业融资提供全面信息服务,建立投资人、金融机构与融资人的纽带;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企业经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建议;研究民营企业发展问题;对企业投资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的决策提供指导;开展计划项目研究工作,扶持新生企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营造创新型环境与文化,制定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法规、政策,创造一个对私人市场起支持作用的健全的商业环境;加大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制定一套合理的企业家考核方案,对突出的企业家给予宣传,奖励;发放有关经济状况、法律、社会统计等方面的资料。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管理局的诞生将在解决当地融资、成本高、恶性竞争、企业管理、培养企业家等发面做出突出贡献。

(3)发展循环经济。温州91.34%的企业存在明显浪费现象,18.37%的企业归因于资源再利用难,63.2%的企业归因于习惯性浪费。循环经济是人类应对资源瓶颈制约和环境污染挑战而提出的发展新理念和新的经济形态。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资源化”,通过提高资源生产率,协调经济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企业

解决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因此研究的重点放在企业自身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1)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种创新模式用中国人的智慧在市场和技术层面改造国外先进产品,使其功能更适用于目标市场。技术难度不高,研发和生产的双重低成本,使得这些创新产品都具有低成本的特征。研究表明,中国企业不仅在制造方面具有明显领先的成本优势,在自主创新上也同样具有成本优势。中国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源源不断的可补充的多层次的低成本人力资源,已经形成的产业配套基础以及市场就近的反馈成本低等因素促进了自主创新的低成本。创新成本低这一优势将在未来相当时期内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又一个战略竞争力。中小企业通过创新尽可能降低成本,并回应不断改变的顾客需求和价值来持续为顾客寻找并创造新的价值,在价格战中处于优势。

(2)社会关系网络融资。西方人都知道中国经济“关系为王”(R.Buderi> Huang,2006;Vanhonacker,2000)。社会关系网络融资建立在企业家能力信息基础上,以私人关系为基础,信息成本较少,信任程度高,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投资者风险,且融资者控制权高。在确保其内源融资机制的前提下,发育内生性的横向信用联系,让民营经济通过内部相互之间的资金流动与组合来缓解资金供求矛盾。目前温州资本纷纷跳出股市,大量资本闲置,民营企业却因融资问题面临破产。因此,社会关系融资是当前最适合的应急融资方案。基于这种逻辑,一方面鼓励中小企业自身出资组建一定行业或地域内部的融资机构。由于各内部企业之间相互了解,信息相对透明,因此考察成本较低,相互监督较为容易,投资者所要求的权利也会较少,也有利资金调剂调度,具有很好的互补性(Boisot&Child,1996;Peng,2003)。另一方面促进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具有独特的信用优势,降低融资机构的交易成本和风险,融资机构可以获得更多、更完备的信息,并降低信贷业务的交易成本(Peng&Heath,1996;Xin &Pearce,1996)。对于温州这样具有企业集群优势的地区,完全可以在政府的扶持和监督下,将中小民营企业组织起来,成立一定行业或地域范围内的融资机构,使缺乏资金的企业较为容易地获取资金,而不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以及企业的控制权,从而在行业或地域内部建立一个企业家融资网络。

(3)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促进合作。100%的企业都有过增强竞争优势的工作,但是87.63%的企业的竞争优势领域和其他企业是相同的。完全相同的竞争优势就等于没有竞争优势。因此不同的企业选择原材料、产品效用、品牌、价格等不同角度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和产品差异化,为顾客创造独特的价值,完成经营模式的重要转换,从机会经营到能力经营,培育核心能力(Lawson&Samson,2001),建立竞争优势是企业摆脱恶性竞争的根本出路。解决恶性竞争另一个途径在于合作,一方面,雷同产品的企业建立价格联盟;另一方面,努力实现产品在更大的生产链中被整合,或者整合其他生产链的产品,实现集群化(Doukas&Petmezas,2006),增强竞争优势。民营企业群发展成为专业分工程度高、合作密切的创新集群是提高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出路,也是消除恶性竞争的根本途径。

(4)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战略。学者Gimeno(2005)认为解决盲目发展的对策就是切合实际的拟定科学的企业战略,并贯彻执行。借鉴Drozdow(1998)的思想,以及国内外私营企业的成功案例,温州民营企业必须制定企业战略计划。研究企业所处环境是制定战略的前提,一方面,研究内部环境,确定企业的资源数量、企业能力、企业价值链、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研究外部环境,归纳总结企业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格局、产品主要特征、竞争力量、竞争对手、产品驱动力、市场结构、战略群组、关键成功因素、产业价值链、产品吸引力。制定的战略必须以企业的使命、远景目标为基础,以创新和差异化为主线Garcia-Almeida(2001)和Sharma(2004),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学者张阳和李雪的研究表明,基于企业家战略实施的构建必须解决企业家的领导;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战略实施过程的激励;战略实施有效性的二次评估和控制。研究表明,企业家是战略实施的核心,有效性是战略实施的标准,执行力是战略实施的关键。

(5)民主管理以及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首先,由家族式管理向专业化、民主化管理转变,最重要的是要任人唯贤,严格按照制度,按照公司需要来选拔优秀人才,这方面Garcia-Almeida也有过深入的研究。其次,逐步推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经营者与生产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经营目标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再次,引进竞争机制,大胆聘用能人,不能把员工当作赚钱工具,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用人唯才,尽量实现员工内在需求和价值,并针对不同的员工采用适合的激励机制激励他们努力工作。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企业员工购买企业股份,并利用股份形成企业和员工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建立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

(6)自身培养提高企业家素质。温州民营企业家应重点培养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诚信、成熟的气质――专注、自尊、务实。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经济的竞争就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必须融入产业链,在全世界范围内整合资源(Doukas&Petmezas,2006)。把从“世界销售”的观念转变为“世界生产和销售”。善于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变成自己的合作伙伴,实现同类产品价格联盟,强强联合,努力实现集群化。消除霸主地位,善待员工,善于开发员工内在的潜能。始终坚持诚信经营,坚持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观念。诚信经营是民营企业的生存之道(Steinle&Schiel,2002)。不能浮躁,盲目模仿,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在自己专长的领域发展,培育企业的持久增长能力或核心竞争力而不是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自尊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特别是在政府官员面前保持君子之交,不能阿谀奉承,自尊是处理好企事业单位关系的关键。破除形式主义,用绩效说话,使各种资源产生最大效用。

(7)重建企业信誉。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明晰产权,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这是重建企业信誉的基础(Podsakoff,1990;Pillai,1999)。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Casimir,2001)。健全企业财务机制,理清会计账目,方便外界审计,使投资者能随时了解财务信息,增强对企业的信任。

(8)组建战略联盟,对抗市场风险。基于欧盟和日本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发现,通过策略联盟的形式,形成优势集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战略联盟,分散的民营企业之间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增加对外实力。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组建研究开发策略联盟,可以对民营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研究,组建海外策略联盟。如建立海外售后服务中心,海外联合发货仓库,组建教育培训联盟,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四、结束语

本文基于温州地区现状,分析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研究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主要的样本空间是温州企业,本研究在温州特定环境下,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没有涉及调查数据的分析过程、分析的工具、方法和模型。其研究重点在于在短期内解决温州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对于温州乃至中国民营企业长期发展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注: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部分最终成果,项目编号:SZ0402,并得到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科研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张厚义、明义志、梁传运: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 严太华、王欣:基于混合博弈下投资行为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4).

[3] 董书礼:新兴技术商业化与政府作用[J].高新技术产业化,2008(4).

[4] 苏依依、周长辉:企业创新的集群驱动[J].管理世界,2008(3).

[5] 王国顺、谢高峰:关系网络,网络资本与企业国际化成长[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4).

[6] 高雪莲:论综合性集群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J].改革与战略,2008(8).

[7] 陈华、刘荣:企业危机管理之路:如何将危机演变成商机[J].管理现代化,2008(4).

第5篇:诚信经营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品牌;工商管理

目前企业已经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逐渐转向品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诸如欧莱雅、索尼等国际知名品牌在此方面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这对于中国企业品牌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相关理论概述

1.核心能力

所谓的核心能力就是指企业在经历长期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与资源的综合体,在这里,企业生产管理知识的积累、技术能力培养,以及诸如人力、品牌、文化资源的积累都成为企业核心能力构成的主要要素,这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

2.品牌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品牌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简单地说,就是对企业的品牌进行合乎市场需求与企业发展实际的经营与管理,从而产生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结构、提高品牌的含金量的效果。品牌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密切相关的,具体来说,通过对企业品牌进行全面的定位、设计、实践与保障,就能够实现品牌价值的优化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使得企业在提升经济效益与客户忠诚度的同时,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二、基于核心能力的品牌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般而言,企业的品牌管理体系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品牌管理的战略制定与实施体系,二是品牌保障管理的维护体系,二者之间起到了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作用,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面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

1.品牌管理的战略制定与实施体系

(1)品牌管理战略的制定

品牌管理战略的制定是实施的重要前提,首要要明确企业品牌管理的基本目标,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进行着实有效企业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目标进行细化,可分为提升企业外在形象效应度与企业消费者忠诚度两方面,塑造完美的企业外在形象可以使企业在产品宣传、市场营销等方面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企业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如果有忠诚度高的消费者群体,从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口碑,使企业的宣传更富有实效性。

(2)品牌管理的战略实施体系

在品牌管理战略的制定完成之后,就进入了战略实施的阶段,品牌管理的战略实施体系主要包括企业品牌的定位、规划、发展等内容。

一是企业品牌的定位。品牌的定位一般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外部市场,这一方面将主要关注市场形势的分析、消费者消费习惯与消费心理的调研、竞争对手信息的搜集等要素;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综合实力。综合实力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有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状况、企业的产品创新力、企业发展的近期与远期目标等。企业品牌的定位可以使企业在清楚认识到自己实力与市场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科学而准确的对自己的品牌战略的实施予以规划。

二是企业品牌的规划。对企业品牌的设计主要包括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两个方面。企业的设计理念是开展设计活动的指导思想,正确科学的设计理念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设计效果。一方面会使得品牌外部形象的设计更能够为消费者所区别与识记,既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又认知自己所忠诚的品牌,另一方面则是可以清晰地传达出企业品牌形象的深厚内涵。

三是企业品牌的发展。企业品牌的产生与最终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持久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企业的品牌需要得到不断地修改,直至达到适应市场的要求、代表企业的现象、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的程度。具体来说,企业品牌的发展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认知。一方面在国内市场阶段,企业品牌形成一定的实力,并及时将这一实力予以提高,使之能够在国内市场为消费者所认可,推行品牌的多元化战略可以说是一条可行之道,所谓的多元化就是指“一品多牌”与“多品一牌”,所谓的“一品多牌”即是指一个公司拥有不同的品牌,以宝洁公司为例,宝洁公司在洗化领域居有重要的地位,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宝洁公司成功地占领洗衣、洗发、洗洁等市场,继而又对每一市场进行细化,区分出诸如海飞丝、飘柔、潘婷等不同标准的系列品牌;所谓的“多品一牌”,即指不同的产品使用相同的品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品牌资源,从而增加了这一品牌的含金量,以海尔品牌为例,在海尔品牌旗下,海尔公司推出了海尔冰箱、海尔电视、海尔空调、海尔洗衣机、海尔电脑等产品,这就为海尔品牌的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条件许可的条件下,走出国门,将自己的企业品牌向国际市场延伸,但是,企业品牌向国际市场的延伸必须要规避停止不前问题的发生,而是应该在延伸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品牌的建设来增加其含金量,使之满足国外市场的需要,以求得市场地位的稳定与发展。

2.品牌保障管理的维护体系

(1)企业组织结构保障管理

品牌的管理及其运作离不开高效的企业组织结构,这是因为设计科学的组织结构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层与下属各分支产生一种扁平化的关系,从而使得各项指标得以高效的传达,品牌的管理与运用就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发展中以不变应万变,从而最大限度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生产经营保障管理

企业生产经营保障管理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品质保障。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品质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生命线,在这里企业的品质概念被扩大,不仅是企业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包括企业诚信经营的理念;二是技术水平的保障,企业的技术水平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技术设备,科技含量高的技术水平当然会使得企业在品牌的管理与运作的实践中居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并最容易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3)企业文化理念保障管理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品牌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从价值观、发展新信念、实务处理、人际关系的建立等方面所形成的文化形态,这一形态将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企业员工理想信念的建立、管理者对企业近景与远景的规划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企业的文化理念会对品牌的管理与运作产生保障性的作用。企业品牌的管理与运作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建设,在企业文化的持久影响之下,人力资源就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这无疑会对企业品牌的管理与运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最终结果就会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基于核心能力的品牌应用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品牌的管理主要是从品牌管理战略制定与实施体系的管理、品牌保障管理维护体系的管理这两个方面而言的,这就使得品牌的应用与之相适应,下文本文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康师傅公司为例,对基于核心能力的品牌应用予以探讨。

1.企业简介

康师傅公司前身是创立于台湾的顶新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中国大陆以来,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以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这一产品为主而逐步占据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康师傅公司并没有满足现状,依附自己的品牌优势,在多个领域进行开拓创新。一是地域的拓展,康师傅在天津立足稳定后,进军全国及世界,从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与销售模式;二是产品的拓展,康师傅公司在方便面领域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当前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不仅如此,康师傅公司还积极从事糕点及饮品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其品牌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

2.品牌管理的战略制定与实施

(1)品牌管理战略的制定

康师傅公司的品牌战略是通过塑造“卡通人物―康师傅”的形象来制定出自己的品牌管理战略,即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干净卫生美味廉价的食品,为达此目标,康师傅从塑造企业外在美好形象与消费者忠诚度两个方面制定具体的策略。

一是设计可爱的卡通形象―康师傅,其中的“康”字,即反映出品牌管理战略的目标,即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食品,目前这一形象为千家万户所认可,形成集群效应;二是对许多消费者目前所存在的“懒、穷、单、忙”的实际需求设计出简单富有营养的食品,使之能够迅速占领市场。

(2)品牌管理的战略实施

对于康师傅而言,品牌管理的战略实施体现在企业的定位、规划、发展这几个环节,具体分析如下。

①康师傅品牌的定位

康师傅品牌的定位是基于对市场与企业综合实力分析基础上的,这可以从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法律环境这两个角度来说。

一是社会经济环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康师傅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正处于经济攀升时期,经济发展后劲十足,这对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社会公众逐渐进入一种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去,以方便面为代表的方便食品此时适合了人们的实际需求;

二是文化法律环境。自改革开放起来,国家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这就促进了康师傅方便面食品的急速扩张,再加之我国具有“吃面”的饮食文化传统,这就使得康师傅方便面能够在“面”上下足功夫,在短期内就占领了方便面市场。

②康师傅品牌的规划

康师傅品牌的规划可以从品牌的设计理念与品牌的设计方法两个方面来予以分析。

一是设计理念。康师傅品牌的形象是一个厨师的卡通形象,这一形象具有“简洁、易记、亲切”特点,能够对消费者产生强大吸引力;

二是设计方法。就字面来解释,所谓的“康”就是指健康的意思,“师傅”则反映了中国文化,即厨师之意,这就在无形之中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再加之其卡通人物以憨厚的神态向消费者热情伸出双臂,使人颇感亲切,就目前来说,“康师傅”这一品牌兼具方便面、糕饼、饮料三大产品系列,横跨海峡两岸,进居世界市场,其品牌价值不可估量。

③企业品牌的发展

康师傅方便面采取“多品一牌”的品牌发展的战略,即从方便面这一产品逐渐拓展到茶饮料、果汁、夹心饼干、优酪乳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在市场上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这得益于康师傅品牌所带来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品牌保障管理的维护

(1)康师傅公司组织结构保障管理

康师傅公司的组织结构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发展的要求,可以对市场的变化做出迅即反应;二是关注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切实维护品牌形象;三是通过不断创新加快品牌形象的含金量。

(2)康师傅公司生产经营保障管理

康师傅公司在建立生产基地之初,就树立了“诚信、务实、创新”的理念,就从康师傅亲切卡通形象来说,这一形象表现出康师傅公司以专业化的食品来担负社会责任的意向,事实证明,康师傅公司最终赢得了消费者欢迎。

(3)企业文化理念保障管理

康师傅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借鉴跨国公司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经验,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以“诚信为本”企业文化,促进了品牌的管理与运用。

四、结语

就品牌角度来说,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价应该是着重于实现三方面的价值。一是提升客户忠诚度的价值,使得客户能够看重某一品牌,并依赖这一品牌;二是品牌的专属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创新性的品牌是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也就成为企业占领市场的“利器”;三是品牌的恒久价值。企业的品牌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得以培育,最终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

参考文献:

[1]张叶.品牌战略的三个支点[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04).

第6篇:诚信经营案例分析范文

摘 要 如何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增强高职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是每一个职业院校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普遍性问题。本文结合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在通过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办学,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实战型实训基地,对接职业与岗位,对接企业文化;通过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融合等途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做粗浅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职业标准 高职课程 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1.022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Based on Professional Standards

Vocation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LIU Ju

(Dalian Staff and Workers College, Dalian, Liaoning 116033)

Abstract How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 of personnel training, vocational students to adapt to social empowerment, social services, and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problem is solved every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have faced. In this paper, the marketing profession in my school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Order" schools, companies deeply involved in the training program,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bat-type training base, docking occupation and job, docking enterprise culture; and vocational skills identification through effective integration and other ways, in theory and practice-base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constructing Vocational marketing course system of doing superficial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vocational course; construction research

随着买方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产品销售日益艰难,迫切需要掌握一定营销理论与营销技能的专业人才。但是从我国人才供求市场上看,存在一定的供求质的失衡。由于校企之间缺乏深度合作,各职业院校仍然“闭门造车”,依据传统的模式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导致大批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与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相脱节,从宏观意义上讲造成社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问题症结主要在于专业与职业岗位要求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接等等。为了解决企业用人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我认为应该首要实施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体系课程构建于实践研究。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质上是把职业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点,认真分析职业标准对从业人员在能力、素质及岗位对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的要求,并据此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开发,以期培养面向一线的实用性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下面结合大连职工大学为适应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就我校在校企双主体办学,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双主体办学、与国家职业技能坚定衔的具体做法,探索职业标准的高职体系课程构建。

1 校企合作,实施了“订单式”办学,构建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

我校与大连珍奥集团实施校企合作,深度办学,成立了“珍奥商学院”,“订单冠名”,校企合力培养掌握扎实的营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适应企业需要应用型初级管理人才――助理店长――店长等。为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企业的用人要求。

1.1 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体系

我们以企业需求为培养目标,设置专业于课程,量身打造企业需要人才。在专业开发、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修改、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与合作企业深入研究,专业教师与合作单位主管领导、经验丰富的区域经理和优秀一线销售人员多次分析商谈,确定了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计划,明确专业培养的目标和人才定位,设计典型职业活动,构建“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订单课程+顶岗实习”四个模块,五个阶段的课程体系。

在公共基础课部分,我们遵照教育部新修订颁布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用沟通技巧、商务礼仪、商务应用文实训、通用管理能力、英语等课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及基本文化知识等。

职业基础有:营销法规、市场营销基础、统计学、营销信息技术、管理学基础、服务营销管理、广告理论与实务、零售管理概论等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满足其专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职业技能课程,主要有零售管理实务、市场营销策划、现代推销技术、客户服务管理等课程,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如市场营销基础对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市场营销基础》和《市场营销技能》三级,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订单课程,我们与企业深度合作,组建了以大连珍奥集团冠名的“珍奥订单班”,结合企业特色文化,开设订单课程,包括兴趣、追求、演讲、企业文化、服务意识、销售技巧、店内日常服务流程、产品知识等。

顶岗实习,最后一年,学生进入订单企业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销售管理、营销策划、推销谈判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零距离”上岗,完成实习、就业。

1.2 建立实战型“珍奥核酸”连锁店,为教育教学提供实训基地,对接职业与岗位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岗位和企业订单培养的需求,我们在学校实战型商业一条街门店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让出大学生孵化基地门店,装修改造成“珍奥核酸”连锁店,作为订单班学生实训基地,形成了学校特有的教学实训环境。学生以员工的角色进入零售店,接受企业式的培训、管理,企业区域经理、连锁店店长作为顾问,在真实的销售环境中指导学生产品推介、客户开发与服务,训练了学生的礼仪、接待、观察、交流、操作、服务等职业综合能力。

1.3 对接“珍奥”文化,在课程中融入企业文化与理念,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

订单培养不单纯是使学生接受岗位技能的培养,还应了解企业文化对员工成长的要求。我们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使我们的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珍奥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职业素养。

为加深学生对企业的深入认识和好感,我们组织学生到珍奥集团总部和连锁店参观、培训,感受企业“大爱”文化,使学生了解和感受珍奥集团秉承“立足生命科学,造福人类健康”的宗旨,弘扬大爱企业文化,以“诚信、行善、积德、尽孝”作为珍奥人行为准则。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捐款希望工程、老龄事业、慈善事业。让学生懂得珍奥倡导大爱企业文化,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企业责任。了解珍奥由于始终恪守诚信经营的道德规范,对国家他严格按章纳税,使珍奥集团连续多年位于大连市纳税50强之列;对员工实行“平等、尊重、关怀、扶持、同乐”的人性化管理,不仅从不拖欠薪资,同时设立“爱心基金”帮助困难员工;对顾客以“诚信、行善、积德、尽孝”行为准则,进行“真诚、周到、朴实、自然、亲切”的服务;对供应商和经销商推行“结盟双赢”的经营理念。通过企业文化对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感,感热心公益、感恩社会、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优秀品德。

2 融合职业技能鉴定构建高职体系课程

在充分考虑合作企业需求的同时,我们将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合, 构建职业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

(1)分析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市场营销专业是培养掌握扎实的营销基本理论,具备娴熟的营销专业技能,能够从事现代化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技术型、应用型初级管理人才。通过在校系统学习,走向社会后能从事与市场营销相关的业务活动,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开发、商品市场投放策划、客户服务与管理、销售管理以及销售促进与公关,等等。我们一改过去计划侧重营销理论授课,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市场营销、推销与谈服务营销、网络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为了与职业技能考试紧密结合,使学生能顺利通过国家营销专业的技能鉴定,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时除了考虑与企业及岗位有效对接外,还兼顾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对接。在原来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场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市场营销礼仪、营销职业技能训练、现代推销与谈判等课程,并且缩小理论课时,增加市场营销技能训练。市场营销理论、市场营销技能、推销与谈判、营销法规、营销策划等课程,我们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体系内容,调整课程设置标准与课程内容。这样,既保证了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的教学需要,又能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2)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方法优化组合与创新。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变一主体为多主体,使学生动起来,全面参与教学过程。采取演讲、分组讨论、互评自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任务引领、推销实战等多种方法,理论教学渗透实践内容,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增长。在课堂教学的,教师力求精讲,尽可能减少理论讲授时间,并且在内容侧重教材以外的前沿知识的补充。这样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是他们有更多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教师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在便于操作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上,如市场营销、推销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讲台上推销,黑板上调研,而是要走出校园,让学生深入辉山乳业、点石健身中心、招商银行、恒大地产、珍奥集团等企业,在市场实际操作中学习、锻炼、成长,切实掌握推销等技能。另外,我们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我们录制了系列微课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化整为零,循序渐进,最终达到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目的。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体系课程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触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们将以创建课程体系为契机,以就业为切入点,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企业和行业对市场营销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探索、实践,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注:本论文参与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JG14 EB061 《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第7篇:诚信经营案例分析范文

一、管理者应具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理论是随着企业理论的演进以及企业对社会影响逐渐加深而发展起来的。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深受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影响,认为企业只不过是一个在市场上从事专业化生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专业化的生产单位”(Demsetz,1998),确定各种外生变量的投入就可以决定其产出。这种静态优化的观点导致忽略探寻模型内生变量,比如企业家的缺失、环境的变化以及创新的力量,强调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实现资源优化、为股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这种企业社会责任观强调“企业如果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它们,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2002/1997)。这显然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责任观,认为企业只需承担最基本的经济责任(贾晓慧,2008)。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本质的解读有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没有脱离“股东利益至上”的核心观念。这种理论逻辑必然决定企业仍然只是股东的企业,企业的最终且唯一的目标就是通过经营为股东实现利润最大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弗里德曼就曾指出:“在自由社会,存在且仅存一项企业社会责任,这就是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使用其资源和从事旨在增加利润的各项活动”。

这种责任观强调企业仅对股东负有责任,企业专注于自己的经济责任就是对社会负责,任何损害该责任的活动都是不道德的。该观点忽略了社会各种形式的组织对企业的支持、社会对企业的期待以及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承担的责任,因而是短期而狭隘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加速的工业活动不断改变着社会,企业活动对人们生活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废气、废水和工业垃圾等负外部的结果层出不穷,单一狭隘的企业责任理论备受挑战,受到实践的冲击。人们质疑,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供应商和经销商协作、员工和消费者支持的企业拥有如此多的权力和资源,其经营活动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活,但只需要维护其作为“经济细胞”的责任吗?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首次提出“利益相关者”的概念,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进一步定义利益相关者为“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这个定义不仅将受企业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受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正式将当地社会、政府部门、环境保护主义者实体纳入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研究范畴,大大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贾晓慧,2008),受到了许多学者和企业家的赞同。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之下,该理论逐渐发展成为CRS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应该追求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陈宏辉、贾生华,2003)。这些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直接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股东、员工、供应商、顾客、当地社区、自然环境等,更包括产生的间接影响的一系列个体或群体,如人类的后代、社会道德伦理等。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存续注入了一定的专有性投资,他们或是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Blair,1995)。

管理者把握着企业经营的轨迹,从很大程度上说,管理者的价值观将构成企业的核心价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市场反应。当前,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缩短了知识更新的周期,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带来了更残酷的全球化竞争,企业更需要持续而不是一时的成功。如果在经营活动中企业没有道德底线,不惜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将一些内部成本外部化、社会化,以损害社会、损害消费者利益,那么从长远来看,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必将受到严重的动摇。比如经过五十多年积累的三鹿乳业因为三聚氢氨,其过百亿的品牌价值就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而杜邦、默克在经营中志存高远、心系社会而安然渡过百年。运用传统社会责任理论来指导企业经营,虽能获得一时的收益大增,但从来没有一个自私和不诚信的企业能获得社会长期的支持。利益相关者理论更注重维护参与各方利益协作体的关系,以构建一个全方位长期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为目的,更适合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更容易塑造出伟大的公司。总理在与企业家座谈时也提出:“企业也要流道德的血液”。社会是企业的载体,当代的管理者应该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建设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当代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应该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核心来构建其社会责任感理念。

二、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教育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的意义

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多数都会从事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工作,随着年龄、阅历和经验的增长,他们中大多数人有机会从事中层和高层管理工作,担任未来的管理者。

第一,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专业培养体系的要求。马丁•路德•金恩博士曾说过:“人,如果只有智能是不够的,智能加上品格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没有品格,教育只完成了一半。一个好的专业培养体系不仅注重对专业技能和方法的传授,更应看重职业道德教育对人的影响力。对人才而言,精湛的技能仅仅是实现其个体价值和利益的工具,而职业道德则是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的联接的保障。如果人才没有相应的职业操守,没有道德底线,专业技术越娴熟,对企业和社会的破坏力就越可怕。在一次针对毕业生状况的调查中,84%受调查单位均表示“接收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石铮,2008)。惠普、联想等知名企业进行新员工招聘时,也都强调“德为先”。作为衔接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和社会的桥梁,专业培养体系必须注入和强化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

第二,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逐渐成熟和定型的时期。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能培养出有利于企业、社会和国家长期发展的人才。人才的价值体系是其行为的基础,解释了对世界、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大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十八至二十二岁左右,处在青年期的中期。尽管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心理发育条件,但因为过于保护的环境和单纯的生活经历,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不成熟的,意志力薄弱,缺乏对挫折和失败的反思,对新生事物缺乏辨别和分析,更不能以批判的态度来加以扬弃,观点和情绪不稳定和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价值观,心理建设充满着反复的冲突和矛盾,处于价值体系探索和形成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应该抓住这个重要阶段,输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建立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持续发展的有利观点,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三,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可能成为企业未来的管理者。现代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集聚了大量的人、财、物资源,生产出产品满足社会的需要,它们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承载着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其一言一行更是引起社会的关注。管理者运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来确定企业经营方向,分配和统筹企业资源,做出经营行为。他们的价值体系对企业的经营哲学有莫大的影响。一个企业可以因为管理者具有长远发展目光而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诚信经营,如以北京同仁堂为代表的企业历经百年风雨而仍旧基业常青;也可以因为管理者的急功近利,一时贪念而罔顾消费者生命安全和对环境永久的损害,如最近曝光的“地沟油产业链”和上海的“血铅儿童”事件,为了自己的利益企业不惜违背基本的道德规范,损害公众安全,这样的企业势必无法长存。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可能成为企业明日的管理者,在求学阶段输入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民生活的稳定、对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都大有禆益。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一个基点,即高等教育机构意识到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教育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三、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举措

首先,凡是开设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重视社会责任感理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未来符合社会要求和发展的管理者责任观和管理行为离不开大学阶段正确的指引和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以企业管理作为自己融入社会的一门技能,因此更需要在学习管理理论和方法时接受正确的、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意识到为社会输送既具备正确的社会责任理念又具备一定管理技能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人才的培养路径中,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这两者均不可偏废,尤其在现代管理中,职业道德教育相对应该更重要一些。因为在管理者的发展中,总是经历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的一个过程,管理工作也随着从标准化、程序化、简单化工作向不确定性、复杂性、挑战性工作过渡,越向高层发展,则需要的战略性思维和系统思考会越多,只有每个阶段都发挥出色的管理者才能成功攀至顶点。但管理者无一例外都是从初级管理者开始建立自己对管理的认知和管理实践体系,因此这个阶段面对标准化的工作,成功完成任务更取决于工作者的态度和责任感,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拥有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人才从学校走向社会,实现身份转换和职业成功的有利保障。当然,这种严谨的培养体系和看重人才道德的特色从长远来说也会为高等教育机构带来更多的生源、更稳健的形象和更高的声誉。

其次,在当前的培养体系中,对学生道德的评价往往集中在个体与组织活动上,对于学生应该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是否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却往往缺失或过少。在大学阶段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措施应该是高等教育机构尽快调整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实行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德育体系和专业知识为核心的技能体系并重的“双轨制”路径,增加对社会责任感的考核,具体化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所应秉持的社会责任感,完善“德才兼备”的培养体系。其中,社会责任感教育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计从大学生入学时到毕业前的“四个关键层次”来实施。

1.建构意识阶段。把握好入学阶段,宣讲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商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大一的第一学期为主。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它向我们充分地说明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成功的关键作用。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面临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新阶段,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对未知的新生活和未来的职业充满着遐想。高等教育机构为了更好地引导,会抓住这个机会做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在专业介绍这个环节可以精心设计和安排,向工商管理专业的新生导入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并着重介绍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德育体系和专业知识为核心的技能体系并重的“双轨制”培养体系,让学生明白合格的工商管理者除了需要具备工商管理技能,更需要具有符合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搭建“德才兼备,德为先”的概念,为即将展开的新生活做好准备和铺垫。另外,宣讲活动还要能够采取板报、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和广播等形式不断向大家传递“双轨制”体系的要求、做到人人皆知。

2.强化理念阶段。初期授课,开设关于管理者社会责任感的课程,主要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以往与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有关的内容集中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的管理学课程的一个章节。由于管理学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相对少,所以很多授课老师倾向于略过不讲,理由是观念意识的问题凭一两次课也不能改变。在实行德才兼备的“双轨制”后,建议专门开设“管理者社会责任理论”或“管理者商业道德”等课程,使学生能详细了解“利益相关者理论”,了解使社会、企业和个体达到三赢的商业道德模式。因为在大学的通识课程体系里已经有较多关于意识形态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能有深刻的印象和感悟,授课老师必须做精心的设计,比如用社会热点导入,结合理论学习交叉使用现场辩论、角色模拟、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尽可能强化学生对管理者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第8篇:诚信经营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旅游企业;竞争;合作;平遥古城

1问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的旅游研究者对于旅游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者、旅游需求市场、旅游产业和旅游规划等方面,而对于组成旅游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旅游地旅游企业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国外关于旅游地旅游企业间竞合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几个方面:赛林(SelinS.)和查维兹(ChavezD.)及特瓦恩·休伯斯和杰夫·本奈特(TwanHuybers,JeffBennett,2000;2003)从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视角和方法讨论了旅游地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朱丽叶·杰克逊和皮特·墨菲(JulieJackson,PeterMurphv,2002;2006)、萨拉·诺丁(SaraNordin,2003)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研究旅游地旅游企业竞争优势及竞合关系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帕特里斯·布朗(PatrieeBraun,2005)则从企业网络的角度分析了旅游地旅游企业的学习和创新。国外的研究以案例和实证研究为多。国内对于旅游企业的研究主要是从产业链和价值链角度讨论不同类旅游企业的关系和旅游企业的发展政策和战略,对于旅游地旅游企业的研究主要见诸旅游地规划、旅游对旅游地影响和旅游利益相关者等的研究中,有些学者从社会学角度探讨旅游地旅游小企业的作用和发展;而旅游竞争与合作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旅游地之间和区域旅游之间的竞合研究,对于旅游地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较少,近几年出现于部分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中,但对于旅游企业竞合关系的案例研究较为缺乏。

世界遗产地旅游规模一般较大,旅游产业链相对完整,旅游企业数目较多,旅游企业的竞争和合作相对复杂,企业间竞合关系的变化对旅游地持续发展和世界遗产的保护产生重要影响。平遥古城自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平遥县的旅游业得到飞速发展,2006年,平遥接待国内外游客92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7350万元,旅游相关产业综合收入6.4亿元。目前古城仅旅游核心产业就包括古城墙和民居在内的景点22处(其中有15处是民营性质),旅行社16家,宾馆138家(不包括未注册的家庭旅馆),其中民俗客栈68家,旅游纪念品店铺仅古城4条大街就有200多家(不完全统计),演艺娱乐中心和单位10家左右,另外还有经营旅游客运业务的电瓶车400多辆以及数量众多的餐饮店、商品零售、家庭旅馆等。研究这些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制定有利于企业良性竞争和密切合作的制度,对于平遥古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遗产的持续利用和保护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调查和数据处理

2.1样本选择和调查方式

问卷设计一部分采用了封闭、半封闭形式问题,为了判断被访问人员对于因素选择的态度的重要程度,一些项目则采用了李克特量表。问卷设计包括企业概况、企业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等内容,调查对象主要是各企业领导或业务负责人,以保证对于问卷的理解和正确填写。

考虑到古城内集聚的企业多为旅游核心产业企业,因此样本主要是选择旅行社、宾馆和客栈、纪念品店、餐饮业和景点等行业企业,在具体选择时,采用概率抽样中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具体行业企业的数目确定样本比例,企业数目多的行业选择样本多,样本选择为旅游局推荐和随机选择相结合,这样保证了企业规模的多样性,因为旅游局推荐的企业往往是规模较大和效益较好的企业。

通过县旅游局的协助发放问卷106份(计划100份),主要是面对面访谈和填写(其中也有部分是领导不在,把问卷留下填写之后收回),收回填写问卷95份,因回答内容太少和没有达到处理要求的共6份被剔除,剩余问卷89份。

2.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是对李克特量表的处理。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又称总加量表,可以用于测量群体对某事物的平均意向和群体中个体态度总分的分布情况,也可以考察群体对某事项具体因素的态度倾向。我们采用较通用的李克特5级量表(非常同意5,同意4,不确定3,不同意2,很不同意1)对样本平均意向进行测定。

对收回的89份有效问卷进行可靠性处理,对每份问卷就调查内容所含的每个项目计算标准差来判断。一般来说,各个项目的标准差应该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如果标准差为0,则意味着被访者在所有的项目上都选了一样的答案,这可能是被访者按两极式作答,或者根本没有仔细看题而胡乱作答的结果。当然不排除这可能确实是真实意见的反映,但这种可能性很小,为了保证结果的有效性,一般作为废卷剔除,共剔除4份。剩余85份有效问卷中包括景点景区问卷10份,旅行社15份(考虑到旅行社在旅游产业链上的重要性,发放和回收率都较高),住宿行业23份,纪念品销售行业25份,餐饮行业(包括茶馆、酒吧、饭店)10份,其他(旅游用品店、租车行和演艺中心)2份。

3旅游企业的竞争

由于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及零散的综合性特点,旅游企业往往在旅游核心吸引物附近集聚,以便靠近市场,降低成本。而同类企业集聚,同行业运用价格、质量和产品差异化程度等评价标尺进行相互比较,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提高了竞争程度。

3.1竞争对手:集聚于古城内的企业

由于旅游产业劳动密集型和进入门槛低等产业特点,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一般是由旅游产业链上“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环节以及由这些核心部门衍生的相关部门的中小企业组成,此次调查中,企业员工最多的200人,最小的是夫妻店,其中宾馆业员工最多,纪念品点最少,大部分企业是本地人投资的民营企业,只有2家是外地人投资企业;由于在同一地域集聚,彼此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结构雷同,同类企业间的竞争激烈,从竞争对手的选择来看,73.2%的企业认为竞争对手在古城内,而无论是哪类企业,认为竞争对手在古城外的一般是较大型或在行业内领先的企业,比较特殊的是由于平遥古城在2002年实行一票制后,包括日升昌票号、县衙等在内的18处旅游景点因为统一纳入一票制体系,彼此之间已基本不存在竞争,因此在被调查的旅游景点中,对竞争对手的判断多认为是平遥古城外的其他景点,尤其是古城周边晋中市几个晋商大院。

3.2竞争关系:合作性竞争

经过10年的发展,平遥古城旅游企业在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市场博弈之后,企业间的竞争基本由竞相降价的恶性竞争转为以差异化产品和创新为主的良性竞争(从表2中也可看出),在对古城内旅游企业总体竞争状态的评价中,有51.5%的被访者认为基本是良性竞争,而认为恶性竞争的占到35.3%,但这个结果中旅行社贡献了大部分比例,这和目前旅行社行业性质和行业形态是相关的(见表1)。虽然同行业竞争激烈,但是在对企业和同类企业的竞争关系的评价中,有55.4%的被访者认为彼此是“有些合作的竞争”,而17.9%的人认为“合作多于竞争”,也就是说,70%的人认为企业间不仅仅是纯粹的竞争关系,而是合作性竞争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产业集群的特点。

3.3竞争方式:主要是通过创新和合作提高竞争力

由于企业间竞争的方式和手段不同,对企业间关系的影响也不同。而且,在竞争中往往是多种手段或多种方式并存,因此,为了测量不同竞争方式和手段在平遥古城旅游企业间竞争中的重要性,我们用李克特量表对旅游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方式和竞争行为进行分析和考察。标准差是说明所计算的均值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小,说明企业的选择越趋于一致。从结果可以看出,旅游企业选择比较一致的是通过“改善生产和服务效率、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企业规模、和本地及外地旅游企业合作、参与地方政府和旅游组织促销目的地的活动、与本地供货商联系以及建立本地供货渠道”等方式和手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对于“降低价格、增加广告费用及和其他企业联合限制本地市场的进入”等方式则选择较少。其中,“改善生产和服务效率”及“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选择率最高,而企业大致持赞同态度的选项8、10、12、13都可以归为企业与其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由此可以看出,平遥古城旅游企业主要把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创新以及与其他企业和机构合作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而容易导致恶性竞争的“降低价格”成为大部分企业避免的方式。

4旅游企业间的合作

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包括水平合作和垂直合作,前者是指和同类企业的合作,如饭店和饭店的合作,后者是指和同一产业不同环节的企业合作,如饭店、旅行社、景点、购物点、协会、研究部门等企业与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及由各环节延伸的另一产业链的合作,如饭店和其设施设备供应商、维修企业、购物点与其纪念品生产商等。

4.1旅游企业间以非正式合作为主

从合作形式上来看,企业间的合作有正式合作和非正式合作,在空间集聚的本地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和文化的认同感,经过长期交往容易建立起信任合作机制,尤其是有利于企业间互相学习交流的非正式合作行为较明显(见表3)。平遥古城有48.2%的企业与其他企业签有合作协议,保持正式合作关系;14.3%的企业表示经常与同行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和相互讨论,选择偶尔与同行交流的占58.9%;通过偶尔参观同类企业进行学习的占66.1%,而选择同类企业偶尔到本企业参观的占到总数的71.4%,这和前面通过“模仿先进企业的经验”提高竞争力也是对应的;对于古城合作关系的评价,63.5%的被访者认为“合作关系一般”,而30.8%的人认为“具有较好的合作关系”,只有7.7%的被访者认为基本没有合作关系。

同类企业之间的水平合作和不同类企业的垂直合作的项目或意向最多的都是“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维护平遥古城形象、共同提高古城的旅游竞争力、员工培训和联合参加政府的促销和市场营销”;而和均值(3.0)接近或低于均值的是“互相借用设备、器材或土地和互相参股”;由此也可以看出旅游企业的合作以遵循共有的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参加相关部门的活动等非正式合作内容为主,互借设施和互相参股等正式合作较少。另外,被访者对于和自己不同类企业的合作意向基本高于同类产业,尤其是在“互相推荐客源、互相提供信息”方面明显高于同类企业,由此也可以看出旅游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企业间由于不存在投入产出的物质联系和讨价还价的上下游产业竞争关系,因此更多地表现为合作而不是竞争,而同类企业间则表现出了竞争与合作共存的企业关系。

4.2旅游企业合作的基础是本地化网络

平遥古城旅游企业主要是本地人投资,企业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以此为基础,人们在不断的交往联系和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经济行为深深植根于大家所熟悉的圈内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形成了具有“根植性”的本地化网络。这种本地化网络产生的信任、理解和相互合作,既有效地防止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又促进知识的流通和扩散,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从样本调查来看,平遥古城94.6%的企业与其他企业是自发合作,在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考虑因素的调查中,主要考虑“本地熟人信任”的企业占31.2%,而同时选择“重视企业的信誉”和“本地熟人信任”的占到19.1%,说明以“人情和关系”为基础的本地化网络是企业合作的重要基础。

5结论与讨论

5.1平遥古城旅游企业的竞合关系具备了产业集群的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理论受到理论界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企业和政府认识经济的新思维方式以及促进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政策工具。但产业集群理论较多地应用于制造业,对于能否应用到旅游业还存在争议。最近,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产业集群展开了深入研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论证了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旅游产业的合理性。朱丽叶·杰克逊(JulieJan&son,2006)认为中国特有的“关系”与“人情”的文化特征和集体主义的历史,会使中国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更能满足集群所要求的“对于私人关系和维持合作的信任”的特征;促进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业持续发展,有必要引入集群战略,加强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

尽管目前对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看法还不统一,但产业集群应具备“地理集中、产业联系、专业化分工、合作性竞争、本地网络、创新”等因素已经是研究者们的共识。旅游产业有天然的地理集聚和产业关联特征,但能否形成产业集群则需要通过其他特征进行判断。

从以上分析来看,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链条完整,具备了旅游产业文化氛围,旅游企业间建立了基于信任合作关系的本地企业网络,这种网络不仅包括旅游产业的核心企业,而且还包括为核心企业提供设施、设备、服务和咨询等生产和服务的企业,如民俗客栈的专业装修队伍及内部陈设的家具生产厂家,平遥特有的推广漆器、布鞋、平遥牛肉生产厂商等,在对旅游核心企业设备和材料供应商的调查中,有78.6%的旅游企业的供应商位于本地;而作为全国仅有的7家民间金融机构中的2家“晋源泰”、“日升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也出现在了平遥古城。客户、竞争者和供应商的集中可以提升效率和促进专业化,并为企业创新提供动力,而企业间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转播,由此形成的知识溢出效应会增强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从前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和创新已成为平遥古城旅游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网络分销渠道的运用、现代管理手段的引入,特色化服务等成为旅游企业创新的内容。集群企业的合作性竞争会增强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平遥古城旅游企业间的竞合也促进了平遥古城旅游业的整体创新,提升了平遥古城的整体竞争力,2002年开始举办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06年城墙上挂灯照明、剧院里上演舞剧等一系列“夜晚留客”举措等创新手段大大增加了平遥古城的旅游吸引力。2002年,平遥古城接待游客154万人(其中海外游客4万人),门票收入2146万元,实现旅游收入2.02亿元;2006年门票收入则达到了7350万元,旅游相关产业综合收入则达到了6.4亿元人民币,平遥古城目前已成为山西的王牌景点。

因此,平遥古城旅游企业集聚具备了旅游产业集群的特点,用集群的理论对其进行研究,会对平遥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9篇:诚信经营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公允价值; 计量模式; 会计核算

随着公允价值在会计核算中越来越频繁的使用,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允价值内涵、应用和影响的讨论日益深入。但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亏损的增加使不少人对公允价值产生质疑,甚至呼吁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笔者认为虽然公允价值仍然需要完善,但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公允价值对提供真实的、及时的、可比的会计信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适度、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这既符合国际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的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激烈讨论。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现状及影响的分析,旨在为加强公允价值应用的监督和管理作有益的探索。

一、文献回顾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于公允价值内涵、应用以及影响方面的争论十分激烈,没有达成一致。

2000年SFAC NO.7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非强制、非清算销售情况下的当前交易中、不关联的、自愿的各方之间在购买(一项资产)或产生(清算)一项负债时自愿支付的金额。”在2004年《公允价值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定义为“当前交易中在熟悉情况、不关联、自愿的各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算)的金额。”2005年10月的《公允价值计量》草案中被修订为“在现实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负债时,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市场参与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经过上述修订,2006年6月FASB的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最终确立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公允价值框架结构,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时,市场中的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收到时或转让一项债务时支付的价格。”

我国自2007年新准则实施起,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具体准则,比如公允价值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确认和计量上的应用,使得资产负债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公允全面。彭美华(2009)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损益的账务处理体现了会计工作对该项投资收益动态计量的过程,清晰地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提高了资产负债表的有用性。

卢真(2009)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运用还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取得难度大,允价值计量实施成本高,价值计量可靠性不足等,但随着经济形势和环境的逐渐完善及会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将会在我国的会计领域得到普遍推广。

李立群(2009)提出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法具有诸多优点,然而由于公允价值法要按照市价计量资产价值,其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资产价值也就跟着大起大落。公允价值法是把双刃剑,虽然解决了历史成本法“滞后反应”的缺点,却也带来了“过度反应”的缺陷。

赵选民、王家品(2009)强调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足以说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不过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应该利用市场导向来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和效率以及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判断水平。

范新安(2009)主张如果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则原来购入的投资性房地产必将大幅度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账面上将充分体现出房地产的溢价,所以以公允价值体现的公司账面净资产,其参考价值将大为提高。从我国现状来看,证券交易市场等都不成熟,价格难以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获得。

部雅玲(2009)提出公允价值能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合理的市场环境,培养企业诚信经营的意识,公允价值能否客观,主要受市场环境影响。

孙富山(2009)认为在财务和会计趋同的环境下,基本假设的趋同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应加强市场监督,使公允价值可靠性有所保障。

潘念萍(2009)主张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以公允价值为目标导向,刘荣(2009)提出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并存是我国会计体系的重要发展,符合市场经济对会计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形势和环境的逐渐完善及会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将会在我国的会计领域得到普遍推广。

通过以上对公允价值定义、应用以及影响方面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是在公平、有序的交易中,交易双方熟悉情况且自愿进行的交易,主体是市场参与者关注市场价值,根据市场提供的当前价值,不断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因此对于需要灵活决定投资政策的金融资产以及大量根本不需要初始投资而没有历史价值的衍生产品的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然而我国目前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二、公允价值定义的发展

会计信息是企业与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一个重要信息源。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会计信息能改变或影响到各种经济决策的制定,进而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使社会财富重新分配。因此,决策有用性是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即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当局、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对他们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这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一)国外

从20世纪后期开始提出公允价值的理论框架,到2006年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明确公允价值的定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如何界定公允价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本文以美国为例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演变进行探讨。

1.初步提出

早在1953年,公允价值就已经在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第43号《会计研究公告》中出现,当时并没有具体的解释说明。直到197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其会计原则委员会报告书第四辑中将公允价值理解为:“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以及在不包含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的交换价格的近似值。”这可能是对公允价值的最早定义。1984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5)。SFAC 5提出了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现值和可变现净值五种当时流行的计量属性,它所界定的除历史成本外的四种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计量概念基本上一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实务中的推广提供了理论框架。

2.讨论修改

在1990年12月到1999年12月的十年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32项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有23项涉及公允价值的应用。2000年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又推出了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7)。其对公允价值所作的定义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自愿双方所进行的现行交易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能够购买(或发生)一项资产(或负债)或售出(或清偿)一项资产的金额。”SFAC 7第一次将公允价值概念在概念框架中进行明确界定,并对公允价值的核心问题——现值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从2002年起的两年半时间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再次对公允价值进行讨论研究,并于2004年6月了一个“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征求意见稿(FVM),其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如下:“公允价值是在当前交易中,在熟悉情况、不关联、自愿的各方之间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价格。”2005年10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又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工作稿,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终稿”,并进一步修改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作了更详细的说明:“公允价值是在当前交易中,在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从资产中获得的价格或清偿债务所支付的价格。”

3.新定义

2006年9月15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最终了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 NO.157),该公告定义了公允价值,并确定了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其定义如下:“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销售一项资产所能获得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SFAS NO.157的,为公允价值在公认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各项会计文告中的应用增加了可比性和一致性。

受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代表金融机构利益的美国银行家协会,2008年9月中旬先后致函相关管理层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2008年9月30日美国证监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意见《在不活跃市场下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即对于不具备市值计价条件的企业来说,可以采用自己的模型和假设参数来估算。指出在市场不活跃的情况下,管理层可以采用自己的金融模型和判断进行计量。这一文件是多方妥协的结果,在没有放弃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同时,也满足了银行家和一些政治家的要求。

(二)国内

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起步较晚,主要通过借鉴国际上关于公允价值定义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我国当前市场条件制定的。我国财政部于1998年5月在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及以后的有关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2006年我国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其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定义中隐含着一项假定,即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会大幅度缩减其经营规模,或按不利条件进行交易。

通过以上对公允价值演变过程的研究,不难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使用公允价值进行核算,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国内外有关公允价值的定义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强调了交易的自愿性,即以公平交易为前提条件,且并非只有进行现实的交易才存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虽然是市场的交换价格,但并不是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要进行买卖,且不是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那么这时候的公允价值就要用一定的方法来估计。但目前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定义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此对于公允价值相关理论的研究将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方向,但是公允价值在我国的使用范围有限,相关定义还很不完善,有待更深入地探讨研究。

三、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影响

(一)国外——以美国为例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是在资产类项目上。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共了32项财务会计准则,其中涉及公允价值的有23项,占71.8%,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力度进一步加大,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拓宽。比如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 121《长期资产的减值、处置的会计处理》中就要求以公允价值作为衡量长期资产是否发生价值减损的标准。长期资产一旦被确定为发生减值,必须改按公允价值重新计价,由此形成的减值记入损益表。该准则将公允价值应用于一向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长期资产,表明公允价值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推广。

2000年2月FASB推出了第七号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该公告明确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特别是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计量公允价值。采用公允价值后,利润的信息含量更加丰富,投资者的决策有用信息更多,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公司利润及公司价值。但由于相关规定不够完善,当时的公允价值使用较为混乱,甚至变成一些人操纵利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工具。

例如在SFAS 119中,要求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远期合同、货币套换等)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包括:(1)衍生金融工具的金额、性质及交易条件;(2)持有或发行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包括交易目的和非交易目的(如套期保值等);(3)对于以交易为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必须披露其在报告期内的平均公允价值以及交易损益,对于以非交易为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要求说明持有或发行这些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及其会计处理方法;(4)对于为了实现特定交易的套期保值而持有或发行的衍生金融工具,必须披露这些特定交易的基本情况、用于对其进行套期保值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别、予以递延的套期保值损益以及通过损益表确认这些递延损益的交易或事项。除了提出上述披露要求外,SFAS 119还鼓励提供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及相关资产、负债的市场风险的量化信息。SFAS 119要求披露表外信息的方式是以附注披露公允价值信息,因此,不影响报表上金融工具的计价和分类,也不影响报告净收益。

直到2006年9月19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了公允价值计量(SFAS 157),将公允价值的定义进一步完善,使得公允价值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比率进一步加大,使用更加规范,更具有相关性。公允价值为投资者提供与当前价值相关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反映了资产的真实价值。

总的来说,在实务中,人们通常把利润视作预测公司未来收益的基本标准,公允价值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的市场价值,使会计利润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增强了,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利用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的价值。

(二)国内

自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量等方面,以下分别作简要的说明。

1.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期末按公允价值(一般为市场价格)进行价值评估。当市场价高于成本价时,超过部分计为公司当期收益;同理,如果市场价低于成本价,则应将低于金额计入公司当期损失。这样直接影响企业当期收入,反映出资产当期的市场价值。

2.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评估将对投资者理解上市公司价值产生很大影响,公允价值的变化将加大净利润的波动幅度,容易误导投资者并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市场形象。由于国内投资性房地产市场刚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预计投资性房地产升值潜力大,采用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判断,总体上每年重估增值额会增加,计入上市公司财报的当年净利润会得到持续额外提升。目前,我国评估市场刚刚起步,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否合理是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是否合理的关键。这意味着若计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上市公司利润波动将增大,给投资者在判断公司价值上带来影响。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终止确认即被处置时,将释放出利润。因为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将转出,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目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将大部分对外投资放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进行核算,这些投资市价的波动直接影响资本公积,而浮亏并没有在利润表中得到反映。通常情况下,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或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可以认定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这些隐藏的浮亏只有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才能从资本公积中转出,在利润表中反映为资产减值损失。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问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2)换入资产或者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如果资产交换的双方是在公平、自愿的环境下交易,公允价值可以可靠取得,那么此时,公允价值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现时价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会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信息的相关性。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采用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使得一些不必要的非货币易大大减少。企业之间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主要是为了某特定的商业目的,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总体上看,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引入较为谨慎,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关于如何才能获得可靠的公允价值,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真实性,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更好地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综合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情况,公允价值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是未来会计发展的一个趋势。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不少人将矛头指向公允价值,认为是公允价值使得企业资产大幅缩水减记,加深了此次危机的严重程度。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此观点太片面,公允价值在提供及时、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下面以具体案例分析经济危机时期公允价值对企业的影响。

四、以AIG集团为例分析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影响

(一)背景资料

美国国际集团(AIG)是世界保险和金融服务的领导者,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保险服务机构,业务遍及全球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其成员公司通过世界保险业最为庞大的财产保险及人寿保险服务网络,竭诚为各商业、机构和个人客户提供服务。美国国际集团在全球各地的退休金管理服务、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位居世界前列,其金融服务业务包括飞机租赁、金融产品及促进其市场交易。

(二)金融危机时期的AIG

“金融海啸”在全球蔓延以来,美国国际集团(AIG)的状况岌岌可危,三大评级机构接连调低其评级,AIG如果未能筹集足够资本,将难逃倒闭厄运。美国银行总裁刘易斯表示:“(美国)所有大型银行都与AIG有重大交易,AIG一旦倒闭,问题会较我们现时遇到的都要大。”巴黎银行策略员奇乔内称:“AIG与金融系统以至实质经济联系太过紧密,如果AIG倒下,会造成骨牌效应。”在新加坡,虽然金融当局宣布AIG的附属公司友邦保险(AIA)与母公司独立运作,资本充足,但就像挤提的银行一样,AIA新加坡分公司位于莱佛士坊的办公室,一早就出现长长人龙,这些新加坡人担心AIA母公司AIG倒闭,连累AIA,纷纷要求办理退保。尽管2007年第四季度(AIG)创造了自1919年成立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纪录,当时市场仍普遍认为损失在可控范围内。然而,2008年2月11日,AIG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文件中作出预亏修正,更改对信用违约掉期产品的估值方法,将次按担保损失由此前公布的11亿美元,修正至48.8亿美元。该消息一经披露,AIG市值立刻下降150亿美元。这是AIG问题开始恶化的转折点。此后,由于不断增加减值损失准备,AIG的账面损失不断扩大。6月29日,AIG在向监管机构上交的常规文件中指出CDS投资组合将因信贷市场继续下滑,可能面临合约价值的巨大损失。其名义价值为1 926亿美元的CDS投资组合,截至3月31日的公允价值仅3.93亿美元。截至2009年第一季末,CDS的交易仓位已从2.7万亿美元削减至1.5万亿美元。剩余的多数仓位风险已被对冲,但仍有数十亿美元仓位暴露在风险中。

目前美国对金融机构新监管法律中,要求将信用违约掉期(CDS)纳入场内衍生品交易,保证金日结算的方式将减少这类衍生品的风险。

经过修改后,2008年全年AIG亏损993亿美元,即每股亏损37.84美元。集团报告称亏损的最主要原因是信用市场的恶化,特别是商业按揭贷款支持证券的贬值,而其保费收入同比仅下降1.9%。四季报显示AIG由于按揭贷款支持证券及信用违约掉期损失减计亏损259亿美元。AIG的年报显示,在2008年CDS造成280亿美元的损失。但是,如果利率市场继续朝不利方向发展,仅现有的这些信用违约掉期(CDS)产品,就可能造成AIG近2 000亿美元的损失。

(三)原因分析

是什么使得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遭受如此巨大的打击呢?公允价值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实际上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推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登上舞台的动因。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为其持有者带来定期收入的金融资本。按照理论,虚拟资本自身并不具有实际价值,无法发挥资本职能,既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也不能带来利润,只能够凭借其所有权参与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分配过程。然而,一旦虚拟资本游离于实物经济而大规模地自我复制,出现过度膨胀时,就会形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泡沫经济形成时期埋下的种种金融隐患,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开始逐渐显露出来:相关的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亏损,严重者甚至倒闭破产。

美国一些议员及银行家指责公允价值的会计标准加速了金融危机的进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研究主管韦恩阿普顿(Wayne.S.Upton,他曾在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FASB)工作了17年)认为会计准则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它只是跟随市场,并非领导市场。真正让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的,是增收保证金的机制。随着相关市场的价格走低,交易对手提出“我认为你的担保品不值那么多钱了,你需要增加担保。”于是,AIG不得不筹措新的保证金。所以,无论是否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市场价格的大幅下降都会让AIG的交易对手感到不安而提出增收保证金的要求。

表1和表2是AIG部分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

结合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在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国际集团资产大量减值,即需要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下降,使企业利润大幅减少,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美国国际集团以及类似企业带来的冲击巨大。由于金融危机爆发,自2007年起美国国际集团减值损失高达1 500多亿美元,由2006年的3.56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5.245亿美元,减值损失增加了11.681亿美元,约增加328%,而从利润表中明显看到2007年净利润减少了105.489亿美元,其中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造成的企业亏损约11%。可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影响之巨大。2008年计提减值15.445亿美元,2009年计提14.651亿美元,基本与2007年持平,呈现出大量减值的特点。

于是有人提出正是公允价值使得金融危机时期大量次贷支持证券等相关金融资产市值大幅缩水,持有这些资产的金融机构不得不进行大量资产减记。这直接导致金融机构的亏损扩大、资本金不足及其信用等级下降,进而造成交易价格下降、计提减值、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因此,金融界人士认为,使用公允价值计价对金融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有人呼吁叫停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当前市场价格确定其资产负债表上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表面上在经济危机时期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与负债,必须根据公允价值对资产计提大量减值损失,以致利润受到很大影响,但公允价值所体现的是真实的、可比的会计信息。在表1中根据公允价值计提的减值损失十分直观、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现实经营状况,有效地提醒投资者和管理者关于该企业的现实状况。因此是非常客观和公正的计量模式,它为投资者提供了真实的市场价值,并能及时反映企业当前实际价值,不能因为遭受金融危机使企业受到重创而将责任归咎于企业的计量方式上。

(四)影响分析

从公允价值的提出、发展和应用现状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比历史成本更为真实地反映会计要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可靠的财务信息。如企业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价值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不能如实反映资产,将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评价产生一定影响。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收益一部分是由被投资单位分配;另一部分是价格差,公允价值能更好地体现资本利得和损失。如今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很多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取得成本往往很小或为零,公允价值是其可采用的唯一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不断亏损的财务报表被认为是由于公允价值的要求使得美国国际集团的资产大量减记,加剧了集团的亏损程度。在此次次贷危机中,金融资产受次贷影响大幅缩水贬值,美国国际集团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涉及大量金融资产业务,假设其使用历史成本对金融资产等进行计量,表面上公司的财务报表较为“美观”,资产仍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实际上使利润虚增,无形中将美国国际集团推入了巨大的亏损深渊,违背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使得管理者和投资者高估资产低估负债,与会计信息的谨慎性严重不符。更糟的是,管理者没有掌握到及时、真实的市场信息和公司情况,错失了采用及时、有效经济措施的机会。同时,广大投资者仍陶醉于“美观”的外部信息,对此巨大的危机没有足够重视,后果之严重难以想象。此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大幅降低。

所以,在现代经济发展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符合经济发展需求应运而生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反映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具有很大作用。它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环境,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企业能够在最需要财务信息时获取信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是必需的。不过对于公允价值取得等方面可能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公允价值的发展趋势

此次金融危机并没有使人们放弃公允价值,不少人仍坚持公允价值的种种优势,坚信公允价值在会计核算中将会被广泛使用。2008年9月30日,美国证监会(SEC)在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了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仍然坚持第157号准则,并未暂停公允价值的使用,只是要求企业在为资产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如果该类资产缺乏活跃的公开市场交易,则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随着我国虚拟经济发展逐步成熟和深化,运用公允价值有其必要性和优越性。我国学者指出对会计来说,市场是主动的,市场过程也是主动的,甚至市场的结果也是主动的,但会计对市场过程的及时性,危机很可能更快加剧,资本市场的复苏也许更加延迟或无望。所以,面对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应该主要反省金融自由化、资产泡沫、信用监管不利、商业操守缺失等根本性问题,继而再考虑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使其更好地体现特殊情况下的资产价值,而不是全盘否定公允价值。虚拟资本的价格不是对价值的一种反映,不是由商品的价值规律决定的,而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商品的价格是按照价值规律围绕商品的价值随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的,那么计量它的方式也应该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它的真实价格,公允价值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比如市场规律下价格不断波动的股票、债券的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商誉的确认和摊销、企业并购重组、关联方交易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的会计事项中都需要使用公允价值来为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更真实、及时、有用的会计信息。

总之,不论是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还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还谈不上完善。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外对公允价值使用的讨论更加激烈,一些人认为,公允价值导致大幅资产减记,加重了危机。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能更好地反映市场环境,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与其他计量模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因金融危机给企业经济利益带来的影响而去质疑企业的计量模式是没有道理的,相信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起步较晚,经济、政治、人文等环境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更加谨慎,在逐步扩大公允价值使用范围的同时应加大对公允价值应用的相关法律规范力度,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加大监管力度,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使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 Sak.Bhamornsiri,Robert E.Guinn and Richard G.Schroeder.The Economic Impact of SFAS NO.157.International Atlantic Economic Society,2009:1007

/s11294-009-9242-7.

[2] 彭美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务处理解析[J].商场现代化,2009(33):67-68.

[3] 卢真.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研究[J].企业经济, 2009(11):156-158.

[4] 李立群.金融危机背景下谈公允价值会计[J].商场现代化,2009(33):70 .

[5] 赵选民,王家品.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9(2):120-122.

[6] 范新安.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09(1):52-62 .

[7] 部雅玲.金融危机对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启示[J].金融财会,2009(11):170-171.

[8] 孙富山.基于我国特殊环境的公允价值研究[J].财会通讯,2009(5):80-82.

[9] 潘念萍,胡阳.会计计量的关键:公允价值计量与成本计量[J].财会月刊,2009(10):86-87.

[10] 刘荣.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探讨[J].财会通讯,2009(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