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编程自学教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4-3340-0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入学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们一直致力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分析和研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1 在实践教学中开展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
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本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为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解,授课教师采用讨论式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理论课根据课程内容积极进行讨论式及案例教学,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验课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带着任务操作,学习目的明确。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大纲、教案讲稿及授课计划进行了细分,均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内容更具体,更具针对性。例如理论讲稿内容增加了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积极参与教学讨论,使教师做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实验讲稿对实验任务进行了详细说明,实验课学生任务明确,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不在纠结学习本门课程有什么用,思考的重点是怎么把这门课学好。
2 实验学时大幅度增加
按照现行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计划,本门课程总学时60学时,分为理论课、实验课教学,传统教学方式为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分配为1:1。教学改革实施后,理论学时为20学时,实验学时增加为40学时。实验学时的增加,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学生的实验操作任务大部分都能按时完成,实验报告书写完整,电子作业完成质量很高,并且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创造。在所有的电子作业中,学生的Word文档及PPT演示文稿作业尤为出色。例如,PPT演示文稿设计实验,实验目的:①掌握PPT文件的建立,保存方法;②掌握对 象(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的添加方法;③掌握动画的设置方法和幻灯片的切换方法;④掌握超链接的使用;⑤掌握幻灯片设计和幻灯片版式的应用。通过学生的电子作品检查,实验基本要求都实现,演示文稿放映时有幻灯片切换效果,有动画效果,很精美。另外该生创造性地添加了GIF格式的动画图片和自选图形,进一步美化了幻灯片。理论课前用20分钟演示学生作业,同学生一起给出客观评价,学习优点,弥补不足,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增强。
3 分层次教学
目前,虽然计算机基础教学已从原来的大学起步过渡到中小学为起点,但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对计算机了解甚少,甚至还有的学生没摸过计算机,属于零起点学生。本课程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及计算机基础掌握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理论分文、理、艺体三个教学层次。文科及艺体开设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理科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实际教学中,因为艺体学生的特殊性,对其进行基本操作知识讲授。实验教学由理论教师在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学生分成有一定基础和没有基础的两部分,将实验课由理论课的大班额教学采用分层次方法分为两个小班,由两个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实验教学中实验任务的设置由易到难,首先要求完成较容易的任务,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及时间安排有选择的完成较难的任务。
实验学时的增加及分层次小班额授课,学生学习热情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增强,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学生制作的Word作业,PowerPoint作业,从质量及美感各个方面均有大幅提高。
4 分模块教学,分阶段考核
模块化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我院大学基础课程教学的特色所在。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分为六大模块: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制作、演示文稿制作、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每一模块教学完成后,随堂进行考核,采用上机考试,在线阅卷,学生当场可知道成绩,60分合格,不及格者继续强化该部分训练,另行考核。期末考核式方式为上机考试,学生不用再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对所学内容熟练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提升了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
5 教学模式网络化,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本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传统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三大资源为基础,以网络课程为补充、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结合、网络课程自学为主体等多种教学模式,达到整体优化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充分利用电子邮箱、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学院教务管理系统、聊天软件等等现有的交互式信息平台,与学生实现随时随地沟通,实现了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解决了过去只有上课才能见到老师的问题,实现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使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良师还是学生的益友。
教学模式改革之后,经常有学生对现有知识内容进行扩展,向老师询问一些本课内容之外的问题,例如,“如何做PPT特效”,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扩充知识储备,迎接未来一个又一个挑战。
6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改革
让学生学习好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需要教师、学生及教材的三方配合才能实现最好。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依据。通过多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工作发现,传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的教学,而在实践方面过于肤浅并且缺少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过后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应用的乐趣,另外学生个体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也是因人而异的。为了使教材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能体现和发挥出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达到学以致用,会学会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的老师,根据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及目前学生实验课状况和学生目前学习情况,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调研,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对教学过程中教案进行整理,编写了一系列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实践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教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与《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结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要求设置,凸显项目教学、任务教学、主题教学、案例教学。《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教材立足于计算机公共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简明扼要,层次分明;《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实践教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由浅入深,一步一步操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教材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案例教学方式;《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教程》教材中的上机实训题型丰富,且来自实际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材投入使用后,深受教师及学生的好评。
新教材加强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突出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编程思想,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力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操作、程序设计教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被国内很多高校采用。
7 实践教学中引入教育心理学
目前,大学生均为90后,彰显各性的年代,在实际授课中,授课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将教育心理学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实现教与学过程的最大化。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引入教育心理学的社会助长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其他遇到操作难题的同学。在实际授课中,有的同学性格开朗,极其主动要求:“老师,我会,我告诉他”;分模块教学中,每一模块测试结束后,学生有喜有忧,及时引入教育心理学正确引导学生加强后续内容的学习,学生都能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课,按要求完成后续实验操作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操作实践,更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教育心理学的渗透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学以致用”的教育宗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协作。
参考文献:
[1] 宋丽,吴玉华,蔡丽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7).
各位正在学习程序设计的同学,千万珍惜啊!可别几年后跑来跟小编抱怨:曾经有一份多金的职业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现在才追悔莫及……
问鼎TOpcoder,美元由你拿
看这题目别以为又是一则网上赚钱的广告,它可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关于美元的美差。只要你擅长程序设计,又勇于接受挑战,就可以通过Topcoder赚取大笔美元。
Topcoder为何物?
Topcoder(/tc)是一个程序设计比赛网站。通过Topcoder,全世界的程序员(大多数是大学生)可以进行更直接的交流和切磋。
Topcoder每个星期举行两次网上在线比赛,根据比赛的结果对参赛者进行排名。参赛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Java、c++或c#进行编程。比赛规则是,参赛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道不同难度的题目,每道题完成的时间将直接影响到分数。
比赛一般分为三个环节。
Coding Phase(编程阶段):在这个环节系统会给出3道题,分别为250、500和1000分题。难度依次递增。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3题。
Challenge Phase(挑战阶段):这是一个互相挑刺儿的环节。大家可以浏览分配在同一房间的其他参赛者的源代码,然后设法找出其中错误,并提出一个测试参数使其不能通过测试。如果对方的程序有错,你就挑战成功,可以获得加分,如果对方程序正确,你挑战失败。要扣去20分。
System Test Phase(系统测试阶段):这个环节是等待系统对程序进行测试。如果系统认为你的程序过关。的分数就定下了,如果系统测试你的程序失败了,则继续扣除你的分数。接下来,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最终成绩了。
参与Topcoder
登录/tc,点击右上角的“register nOW”注册会员。以会员身份登录以后,先查看右上角的competetion guide(比赛向导)、designtutarial(设计比赛教程)和development tutarial(开发比赛教程)。然后依照要求下载安装比赛平台软件。登录之后每个人都会被随机分配进某个房间,进去之后就可以参加比赛了。
在左栏选点sofeware development。打开下一级菜单attive contests中提供的当前比赛项目,其中有设计语言、项目内容、报名期限,交卷期限、项目报酬、当前已报名人数以及已交卷人数等等。点击componenfF的项目内容,了解项目的要求后就可以开始做题了。最后一定要在有效时限内交卷。从最后的报名期限到最后的交卷期限只有5天。评卷结束后,点击sofewaredevelopment,打开下一级菜单conteststatus,就能知道自己是否获奖。
Topcoder能带来什么?
对于热衷挑战的人,Topcoder是一个让编程者挑战自我和他人的网站。Topcoder除了举办一年一次的公开赛以外。还举办常规比赛。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参赛的最大收获就在于对自身程序设计能力的提升。
对于想用智慧换金钱的人,这是一份不错的兼职工作,获胜者们都将获得奖金。常规赛的第一名获500美元(组件类一般为800美元),第二名获250美元(组件类一般为400美金元)。而公开赛的年度冠军更是可以获得上万的奖金。就算你不参加比赛,还有不少软件公司会将一些程序设计任务外包给Topcoder,若你参与了其中的工作,也将获得软件公司付出的酬劳。
对于求职者,Topcoder是个优秀的人力资源平台。软件企业经常通过这个平台获取到优秀程序员的信息,并从中招聘员工。Google和Microsoft等知名大公司都曾经在Topcoder寻求优秀设计人员。原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吴嘉之(注册名washingBone)就是一个通过Topcoder成就梦想的典范。他因参加Topcoder的程序设计比赛而成名,成为学生百万富翁,并已于去年继吴莹莹之后被Topcoder公司任命为该公司中国部的副总裁。
根据T0peoder公司当前公布的数字,在各项比赛活动中,来自中国的学生比比皆是,获得丰厚奖金者更比比皆是。面对来自全世界的竞争者,赢了,有美元收益,输了,可积累经验,锻炼程序设计能力,也是一件好事呢!
“玩”出来的职业选手――PCD对话2007 Topoder公开赛冠军何丰
何丰简介:1982年生于广西琼海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酷爱计算机,200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应用数学专业。2007年参加Topcoder公开赛。因成功开发了一系列用于压力测试、AJAX网络应用以及动态网页数据处理的组件,而夺取冠军宝座,并赢得了15000美元的冠军奖金。
PCD:听说你自幼酷爱计算机。但身边却没有一个与计算机沾边的亲人或朋友,能回忆下小时候与计算机的接触吗?
何丰:初二的时候(95年),我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那个时候学校有个计算机培训班,教的是五笔字型打字。当时电脑还是286单色显示器。我第一眼见到计算机就觉得那个东西很神奇,特别是那黝黑黝黑的显示屏,看起来比电视清晰多了于是对计算机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兴趣。
我父亲非常开明,经常给我买各种计算机报刊杂志,有你们《计算机应用文摘》,还有《电脑报》以及《电脑爱好者》。所以,尽管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但我仍能接触很多比较前沿的计算机讯息。接触得越多,就越感觉计算机世界的神秘有趣,也就越发着迷了。
PCD:我们知道。喜欢摆弄计算机和编写程序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大的,你又是怎样喜欢上程序设计的呢?
何丰:最初接触编程,还是因为那个培训班。由于我学得很快,当时打字速度班里第一,老师对我颇有好感,就建议我学习Basic。他还推荐我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奥林匹克赛,这个比赛涉及到一点编程的知识。我那时什么也不懂,父亲就为我买来比赛置顶教材,自学了一段时间,后来居然歪打正着地得了省内二等奖。从那时起,我就觉得编程是一件比拆装机箱、重做系统更好玩的事,就开始自学程序设计语言。从Basic一直到后来的JAVA,几乎全靠自学。
其实我是一个好奇心比较强的人,也比较贪玩,对计算机的兴趣也是以“玩”为初衷的。一开始是把杂志上刊发的程序敲到电脑里面运行,觉得很好玩。后来自己就开始琢磨写一些小玩意儿,用程序解决一些数学题目,就越来越喜欢了。
PCD:为什么你上大学时没有选择计算机专业?
何丰:我的高考分数没有达到我报考的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分数线,被调配到北师大的应用数学专业。其实,我后来才明白,只有学好了数学这些基础学科,才能做好程序设计。基本功不扎实,学再多编程语言也没用。
PCD:你为什么会辞职做一名职业参赛手?这种状态让你更轻松还是压力更大?
何丰:我毕业后与同学一起开公司创业,也是做程序设计相关的业务,但后来公司没能做成功。而且我比较贪玩,又不喜欢受到约束。所以我就干脆以参加Topcoder比赛作为职业,成了职业选手。
刚辞职时很有压力,因为收入不固定,这个职业也不太受到肯定。毕竟是比赛,不一定总是能赢,赢不了就没有奖金,也就没有收入。但是得益于前几年工作时对待技术认真学习钻研的态度和积累的经验,我很快适应了比赛并且保持了比较高的胜率。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手段;方法创新
C语言是目前最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其功能强大、可移植性好,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很多重点课程如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等课程的先行课程和基础。但是,C语言也具有语法知识丰富,数据类型较多,结构层次复杂等特点,对于初学者,特别是刚接触计算机的新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C语言难学,听不懂老师讲什么,只会依葫芦画瓢,自己编程却一点思路都没有,甚至对C语言的学习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我们知道学好这门课不仅要求学生有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更重要的是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分强调语言的语法教学,这样会导致学生学到最后,不知道自己能用这个干什么,这样的结果是与我们教学的目的一一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相违背的。因此,如何迅速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是一个大的挑战。本文根据学生的普遍问题、结合自身C语言教学经验和学习经历,谈一点自己看法。
一、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板书教学,缺乏可以辅助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对于利用板书讲解编程的教学方式有厌倦心理,同时课后师生见面次数较少,缺乏面对面交流,这间接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倘若将集视频、动画于一体的电子学案放到网络上,给学生创造良好方便的学习环境,将会对学生学习C语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材过于注重对语句语法的深入剖析,缺乏以算法为核心的编程题的教学内容。大多数C语言教材中通常先给出一般的语法格式,然后逐步讲解语法要点,再举例说明。很多教师往往举一反三地对使用语句、语法进行深入的教学,而对算法教学却偏少、不重视。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也有了误区,有好些同学花大量精力做诸如等级考试的选择题、填空题,带给学生们更多的是关于语言语法的熟悉和了解,但对真正的目的一编程却没有什么帮助。这种方法实不可取,应大量练习编程题,而专门针对编程题的书却很少,这也导致了学生上机写程序时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C语言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根据C语言课程的特点,可以组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使用,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程序水平。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尤其适合该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项目分析,重点讲解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辅以语言知识的介绍,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项目,以程序设计为主线,贯穿各个项目。而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可由“要点分析”、“练习/3a机实践”、“疑难解答”三个阶段组成。这种教学模式能做到最大化得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性的潜能,在学生们在掌握了C语言各个语法同时,也掌握了程序设计的整体思路,不至于让学生陷入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或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教学法
教师先提出问题,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导。这种方法不再沿用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模式,对学生自学能力要求较高,能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在学生自身经过主动思考后,老师再对题目进行讲解,学生听课兴趣会更高,对于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会格外关注,理解更深刻。
(三)类比教学法
C语言编程是面向过程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思维方式不同,同时有很多内容太过抽象,因此学生往往难以接受。所谓的类比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陌生的问题与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东西进行比较,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问题的本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
三、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尽可能采用一些趣味性强的程序作为例子、作业或实验题,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们在讲循环结构时,我们会提到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键在《算经》一书中提出了“百鸡百钱”问题,该问题要用两个方程解出三个未知数,一般的方法解答该问题有些费时间,但是如果用编程的方法解决,可能几分钟就能把这几组答案全部列出。这个例子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计算机之间是紧密关联的,也让他们明白程序设计是用来更快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此外,我们将学生作业和考试中经常容易出错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找错,并进行适当地讲评,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主动性的同时,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处于紧张和轻松的交替状态,使课堂气氛动静相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高,可移植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因此近年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和广泛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程和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可选编程语言之一。课程不仅重视理论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1]。
但C语言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脱节,上机过程学生随意性大,教师难以在有限的上机课时内对全部学生问题进行解答,学生自学能力不强等。因此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方法和竞赛的应用是解决此类矛盾较好的措施[2]。
一、改革思路
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既掌握适当的C语言程序理论知识,更具备较强的实际编程技能,能满足现在工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3]。
二、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建设
课程的矛盾之一是课时的不足,因此课程需要加强课程平台和资源的建设,使学生能够利用的软硬件资源丰富,将学习时间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甚至毕业后,弥补课堂教学课时的不足。本课程建设的资源包括:(一)教材的建设,本课程出版的教材包括:《C程序设计应用教程》(中国铁路出版社),《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中国铁路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二)多媒体教学课件;(三)案例教学数据库;(四)考试题库。同时平台上建立问题解答和互动板块,让老师在课堂外也可以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解决教师课堂上时间不足,问题太多,“下不了课”的问题[4]。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是最好的教学改革方式,能够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单一的理论讲授,学生会感到抽象、枯燥、掌握不牢。因此可以堂课演示几个由C语言编写生活中用到或者见到的小程序,如“计算器”、“五子棋游戏”,同时让学生自己编辑实现后并和源代码对比,在增加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将老师参与的科研和生产实际的C语言程序案例引入到课堂,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下,将各个重点、难点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和案例,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和案例进行深入讲解。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记忆的同时,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工业场景[5]。
(二)课程竞赛的引入。竞争能够激发“攀比”的思想,因此在课程内开展《C语言程序设计》竞赛,选出优胜作品参加《全国程序设计大赛》,在实战演练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觉上课“好玩”,实现学生课堂内、外自主学习[6]。
[关键词]java语言教学手段阶段性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72-01
java作为现今主流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之一,越来越被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所重视,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低,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缺乏自学的意识,容易放弃,因此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展具有创造力的教学活动,最终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下面针对java语言[1]的特点,结合作者近几年来讲授《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体会供读者思考。
一、抓好前继课程《C程序设计》的教学
作者所在的学校C程序设计开设一学年,前一学期理论与实训1:1,注重C语言语法及结构的掌握;后一学期增加实训时间,采用理论与实训1:2的教学模式,在此期间注重程序算法思路、模块化等编程思想的灌输与练习。经过一年的C语言编程训练,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能力,具备了从编程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如何用C语言规范的解决具体问题。而java语言在基本语法上与C语言类似,因此,讲授《java程序设计》时联想C语言的语法结构能够使学生很快的入手。抓好C程序设计的教学可以使我们把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的重点放在后面的面向对象思想等重要模块上,而从java语法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较简单的把一些算法应用到java程序设计中。当然了,有条件的院校如果能够把C语言与数据结构结合教学更好。
二、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一)教学过程中要演示程序运行结果,多设问。根据作者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发现高职校院的学生普遍上学习耐力较差。在传统的程序设计理论教学中,遵循的方式一般是讲授语法、语句、程序实例,这些程序实例一般情况下由老师讲解,分析结果,然后再开始下一个语法等知识点的介绍,在整个课堂上都没有“演示结果”这一项工作,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它会使学生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厌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讲完语法语句后,对于程序实例的结果,我们一般采取设问的方式供学生选择程序结果,如下面的程序:
给学生二种选择:(1)a+b=9;(2)a+b=54;让学生举手示意各自的选择,然后演示最终的结果,使学生亲目所见;再把(a+b)的括号去掉,再给学生同样的答案进行选择,再演示结果,一目了然。因此演示程序结果不仅可以缓和课堂紧张的学习气氛,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权,让学生亲眼所见,心中有“底”,久而久之就不会对程序产生畏惧。
(二)采用坡度式教学方法。在设计案例的时候,考虑前后照应的问题,每次增加一些难度或采用新的处理方法,这样的做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比如:求一个圆的面积。先求出一个给定半径的圆的面积,然后再扩展到通过键盘输入半径求圆的面积,最后再扩展到把圆的面积作为类的一个方法来实现。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提高自己的知识。
(三)合理的布置实训作业。每次的实训内容里要包括必做题和扩展题,难易结合。围绕理论课程讲授的知识点,必做题包括理论课所讲的重要知识点,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题型来锻炼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对于必做题一定要做出来,避免程度差的学生课外时间不学,课堂内容又消化不了,造成学不会慢慢的对本门课程失去耐性;扩展题可以给出一些要扩张学生知识的程序,在理论课上对类似的扩展知识点已稍微提到了,但这些扩展题还需要学生自己查相应的资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自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建学习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让学生把自己孤立起来苦思冥想,应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由于老师要辅导的学生很多,但精力有限,因此,组建学习小组是非常有必要的,也为期末的课程设计做好准备。通常一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从中挑出一名基础好的当小组长,这样建立一个小团队,老师定期指导或分配任务给小组长,小组长再转告或帮助其它小组成员,最终共同完成老师所分配的任务。
三、开展好阶段性项目实训与综合项目实训
根据java语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模块教学,基本的大模块有图形用户界面、多线程、输入输出流、网络编程、数据库编程等。在每个大的模块后开展阶段性项目实训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图形用户界面这一个模块里,可以选择记事本或计算器作为本阶段的项目;在多线程这一部分里,可以选择游戏俄罗斯方块作为阶段性实训项目。这些阶段性实训项目由学习小组课外时间完成,指导老师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及时解决学生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及提示编程思路;最后老师应留足够的时间对这些内容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自我竞争力。通过这些阶段性的实训项目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采用java语言来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最终的结果能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提高自信心,增加学习兴趣。
只有阶段性项目实训还不够,还应该有综合项目实训,即期末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应该尽量的包括整本书的所有知识点,一般我们选择信息管理系统,如排课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根据教学经验,作者认为期末至少停课两周的时间来单独完成课程设计,因为综合项目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文档编写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可交付的阶段成果为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和项目所需数据库及其对象,最终能够表现出他们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通过长时间的综合实训,学生能够学到比平时更多的东西,因此留足够的连续时间进行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四、总结
《 ava程序设计》这门课要让学生确定自己一定能学会java语言,并能采用java语言来处理一些实际问题,能做出来像样的中等项目,有成就感,最终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或以后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钱银中,java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苏健、翁文勇,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4:147-149.
关键词:VB;实验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44-02
VB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初学者的入门语言。根据南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理工类学生必须通过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而VB就是计算机等级考试语言之一,由于VB简单易学,因此学校的很多专业的学生都把VB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课来讲授。然而,VB语言的理论知识较容易理解,但真正编程时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VB实验教学的有限学时,鼓励学生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编程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并从VB课程的实验教材、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教材偏理论,真正让学生练习的题目较少。因此,为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参与编写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和《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教程与习题选解》两本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已经作为我校的教材,主要介绍了VB语言的数据类型、程序结构、数组、过程等知识点。《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教程与习题选解》是与教材相配套的实验教材,着重根据知识点罗列了近几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考到的真题,通过分析这些真题,让学生了解哪些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及时明了自己是否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等。
二、制定严密的实验教学计划
在VB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课通常依附于理论课。比如,学校分配给VB的总课时数为80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仅为30学时。因此,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课程设计等都是根据理论教学计划来安排,从而出现了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为了强化实验环节,需要制定合理和严密的实验教学计划,该计划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学时等。制定计划时要贴近适用的学生,研究并解决实验内容是否与实验学时相协调,实验内容怎么围绕基本知识点等问题,从而建立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三、严格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
在VB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实验教学的组织过于松散,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比如:上机位置随意坐,上机敷衍了事,不动脑思考实验教材中例题的算法思想,一味地采用抄袭的方式完成作业等。因此,为了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在上机实验时,要求学生根据学号固定位置,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哪些学生旷课、迟到、上课中玩游戏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会学生大胆实践,力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对遇到的难点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机房的多媒体软件进行集中讲解。实验课结束后,根据上机情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地讲解。
四、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1.验证型实验。首先,对于初学者,为了给学生打好基础,要想了解进而掌握很多新概念和控件,验证性实验必不可少。
2.综合型实验。以小型综合性实验验证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综合性实验可以培养综合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运用综合的方法、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设计综合性实验时要研究并解决其规模大小是否适当,也可以在程序中增加一些新的尚未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程设计实验。在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始前,学校都会安排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可以将分散学习的内容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框架。通过课程设计还能熟悉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题型、知识点等,从而帮助学生能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成绩。
五、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对于初学者而言,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非常重要。良好的编程习惯,不仅能使程序结构清晰明了,而且还有助于自己和别人更容易地看懂程序、调试程序。因此,不断提醒学生在书写程序代码时应呈锯齿形。
2.掌握程序调试的方法。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程序调试就是对程序进行测试,查找程序中隐藏的错误并将这些错误修正或排除。调试程序本是一件烦琐而又复杂的事情,若能正确地掌握调试程序的方法,就可以使程序调试变得容易和简单。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借助红蜘蛛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并结合使用VB的单步调试、断点、监视等调试方法来看清程序执行的步骤,从而使得学生在遇到程序错误时能够独立地进行调试、纠正错误。
3.加强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算法是解决某个问题或处理某个事件的方法和步骤。理论上,任何复杂的问题,其算法都可表示为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三种结构的组合。因此,对每种结构都精心选择实例来说明这种结构的特点和区别。例如,分支结构中如何设定条件表达式;循环结构中怎么设定循环变量的初始值、循环条件等。
4.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同一问题的求解,不同的人往往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算法[5]。不同算法的运行效率、占用内存量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在以往的上机实验中,教师布置好题目后,学生上机只注重程序的结果,而学生间或学生和教师间没有相互交流的机会。一些好的算法无法得到展示和鼓励。因此,在实验课上鼓励学生创新,将好的算法在同学间进行交流。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设计思路,调动了他们对VB课程的学习热情,也活跃了实验教学的气氛。
5.改革考核方法、建立客观全面的考核机制。传统的VB教学还沿用笔试这种考核方式。也正是由于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为了应试只会机械地背、记一些语句或概念,也导致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而VB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笔试的考核方式并不适合这门课,通过增加实践手段来检验学生利用VB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比较合理的。
六、结束语
通过上面措施的改进,VB课程的实验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编程的兴趣提高了。相信,在今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VB的实验教学环节还会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VB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国平,王杰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艾鸿,陈庆海,裴仁林.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实验教学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1,(24).
[3]程传鹏.提高非计算机专业Visual Basic课程学习兴趣的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1,(18).
【关键词】C语言 快乐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56-01
“C语言程序设计”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门基础的计算机课程,程序设计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核心,它最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它注重由设计算法到书写程序并进行调试的整个过程,相对于其他基础课程中比较直观的基本操作和基础概念,它显得抽象、复杂,初学时编程较易出错、调试也不易掌握,很多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缺乏学好的信心。即使有小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还可以,但似乎也未体验到编程的乐趣所在,没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冲动,更别说得出较优算法的成就感。
为何学生不能快乐地学习程序设计?再试问又有多少教师能快乐地教程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追寻程序设计的美?倘若教师不能快乐地教,奈何又怪学生不能快乐地学,这对于较难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解清楚还不行,得快乐教学!让教师和学生同享教学之乐。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若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学生只要对所学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思考、设计、去完成学习任务。目前游戏在青少年的娱乐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特别是眼下智能手机的免费体验和推广,使得学生们酷爱手机游戏,不可否认游戏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如果能将这种兴趣引导到对知识的学习中来,那么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将十分有益。
一、C语言快乐教学之旅第一部分:作品欣赏
演示历届学生作品,让学生明确学习C语言后,自己也能制作好玩的游戏,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若能设计好的游戏,也就能灵活使用C语言,自然也能把C语言应用到专业领域。在作品欣赏的同时介绍一些游戏实现将要解决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如何用C语言加以实现的。如俄罗斯方块游戏:每一个小方块就是一个结构体的实例,四个小方块组成的各种形状及变化即是结构体数组的应用。方块的移动方向可通过键盘控制,这即是选择控制语句的应用。当图形中方块堆满一行时,将会进行消行操作,此处则是使用循环语句来实现,再譬如常见的游戏退出操作,若中途退出.都会提示是否保存游戏状态,而在下一次游戏的时候会再次载入玩家的游戏进度,而这运用的是文件的写入与读取等等。如此分析,学生自觉凭己之力也可实现,自是信心满满。
二、C语言快乐教学之旅的第二部分:课堂游戏教学模式
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学生喜欢的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C语言的知识融入一个个新颖、好玩、简单的小游戏中,使学生感觉学习就像玩游戏,打消畏难情绪,提高学习动力、改善课堂气氛。课后还设计小游戏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动手和自学能力,通过上机实验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C语言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及课后所选的游戏要注重以下几条原则: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具有较成熟的游戏规则,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且输赢结果明确,参赛者有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力的空间。像打鱼还是晒网、抓交通肇事犯、人机猜数游戏、汉诺塔、贪吃蛇、黑白棋、俄罗斯方块、五子棋、扫地雷、买票找零。。。。。。,在组织游戏教学时,教师最好只提示一下思考方向,不给出题目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告诉我们,轻松有趣的环境更有利于学习,凡感兴趣的东西都不再是负担。学生们会主动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去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后制定好设计方案,再完成最后的设计,在此过程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不断的修改改进中,体验到了编程之美,这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帮助很大,一是使学过的内容得到了应用化的训练;二是没有学过的内容能通过看书,查资料,上网得到解决,学习不再是灌输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慢慢有了成就感和自信心。我认为这种学习的快乐感觉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乐趣正是当代大学教育应当注重培养的。
三、C语言快乐教学之旅的第三部分:分组教学,组内协作,组间竞争
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这个分组的形式最好不要随机分,教师可在教学两周后,通过观察,可按男生、女生尽量搭配以及学生能力强弱合理分布的原则来进行分组,最好由小组成员推荐产生小组负责人,该负责人要负责整个任务,从问题的分析和规划,到人员的工作分配,再到综合测试,以及最后的总结汇报。小组协作学习很重要,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及课后自学,课堂上可设计些问题,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教师再按组提问,根据小组的表现,以表扬一个小组的形式达到鼓励大多数学生的目的。课后教师分别布置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每堂课都应分别对小组和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查,以督促懒惰学生的学习。我们发现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学习,便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可得到同伴的鼓励,亦可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加强了集体荣誉感及沟通协调能力,共同感受C语言编程之美。这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助活动,从而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发展,在教与学的快乐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学习C语言的兴趣愈来愈浓厚,团队合作也越来越愉快,设计思路越发严谨、新颖,这些都证明了C语言快乐教学方法取得了成功,让教师和学生同享教学之乐,同享编程之美!
参考文献: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分类
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可以把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大至分为三类: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性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课程、应用性计算机课程。对于不同类的课程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方式,那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更能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教学需要。
1.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将打破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熟悉并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这类课程属于计算机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题,具有普及性。对于现在的信息社会要求每个人都掌握的基础知识课程,比如说计算机基础教程、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入门教程、Internet上网入门教程等等这些入门的课程都可以视为计算机基础课程。
2.理论性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课程
这类课程具有课论性、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他们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核心技术。比如:高等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课程。
3.应用性计算机课程
应用性计算机课程主要是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应用软件课程,主要是指那些行业软件的使用与操作,比如:3DMAX、PHOTOSHOP、CAD绘画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应用性软件课程。它具有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理论水平不要求很深,但涉及面要广,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娴熟。
二、现代教学方法研究
在信息技术的今天,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培养方式,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便可以应运而生。
1.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基本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一步完善程序的功能,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了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
强化基础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建立“网上辅助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学、练习、同学间交流、向教师提问、考试等,教师也可以通过它备课、答疑、阅卷,不仅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课程基础。
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规范实践内容,对实验报告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对于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质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的培养,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训练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采取“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上机实践。
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着眼于全课程,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软件开发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文档写作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任务驱动”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
4.课件多媒体教学法,加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中的多种媒体信息集成控制性,是教学应用中最普遍的特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效果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手段上,完全采用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5.多媒体与网络结合,形成开放式教学和协作学习模式
网络的平台作用,教学资源、教师、学生都是关系到互动式网络教学的因素。我们的教师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问题自主研究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网络的学习环境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条件。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
对于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因为它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一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方法,把一些基础课程相关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相关的电子教案及知识难点,习题等都放在网络上,以页面的形式存在提供给学生学习,在网络上开通在线论坛与交流;这样有利于培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给学校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资源,又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理论性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课程则注重理论教学,它需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合,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类课程如果一谓追求现代教学技术那只会事倍功半。结合问题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使用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用课件多媒体教学,使枯燥的理论教学达到生动形象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纯理论性的知识,利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一个开放式教学平台,巩固与加深学习内容;对于应用性计算机课程则更多的是使用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加强基础实例的练习的教学方法,这样学习更加容易通过实验掌握应用软件的操作过程,熟练操作与使用,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态式实例的操作过程演示,达到比传统的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内容;案例教学;实践环节;考核方式
0 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质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着眼信息素养培养。计算机基础教育在高校本科各专业培养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不但要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还应初步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数据库工具的使用,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属于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三个层次“文化、技术和应用”中的第二层次。同时,是新一代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代表,它以强大的功能、完整而又丰富的工具、较高的处理速度、友好的界面以及完备的兼容性等特点,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VFP自带编程工具,其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相结合,很适合初学者学习且便于教学。VFP目前已成为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类、文科类、医科类等各专业学习数据库系统首选的、必不可少的应用技术课程。
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突出“学以致用”。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理论不求更深入。《VFP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个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初次接触计算机语言且学时相对较少,系统掌握《vFP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程序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介绍变量定义,再介绍命令的语法规则,最后例子讲解。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
大多数教材的第一部分是数据库原理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介绍数据、函数和表达式、命令的格式和功能等,这些内容相对孤立,分散,不便记忆,学生无法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对编程更是望尘莫及,同时会主观地认为学习这些知识与自己的专业没有直接关系。将来也用不上。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次上课首先介绍一个学生选课系统。在演示的过程中首先介绍学生选课系统实现的各种功能,通过学生选课系统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自己所使用系统就可以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来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真实地体验VFP的强大功能。接着依次讲解各个功能模块的界面所用到的界面元素,以及每个功能背后又有什么样的代码。这样,自然而然地导入表单设计、菜单设计和程序设计。表单界面上显示的数据来源于表,而则是通过数据库建立联系并组织在一起,报表可以打印用户所需要的数据。这就又自然地导人了表、数据库和报表的概念。通过分析学生选课系统涉及到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白了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选取,选取的案例不仅要功能完善,能够覆盖大部分知识点。并且要以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为原型,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根据案例选取的由浅入深原则。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程序开发环境和程序设计基本步骤的讲授。在此阶段应选择一些简单而又容易理解的案例。例如“求圆的面积和周长”的案例。此案例主要实现两个功能:单击“求面积”按钮实现求圆面积,单击“求周长”按钮实现求圆周长,表单运行界面如图1所示。首先把“求圆面积和周长”的案例展示给学生看,然后通过该案例来导人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表单、对象、事件、控件、VFP可视化开发环境及程序设计的含义。
第二阶段:控件使用及操作、结构化程序设计和程序开发流程的讲授。此阶段可以选取一个“求素数”的案例,单击“开始”按钮求100~1000之间所有的素数,如图2所示。通过该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对结构化程序设计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控件使用和操作、代码编写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逐渐领会和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和程序开发的流程。“求素数”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结构、循环的嵌套等。相对与“求圆面积和周长”案例来说,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且讲解分析案例都需要较多的时间,也可以对案例进行拓展,同一种功能可以用不同代码来实现。
第三阶段:表、索引和数据库的讲授。结合本阶段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对成绩查询过程比较熟悉,选取“成绩查询”案例。输入学号后。即可得到该生各门课的成绩。首先建立一个“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然后创建两个数据库表:学生表和选课表;然后根据学号字段为两表建立索引。并建立永久联系,其中学生表为父表。通过该案例的分析与实现,让学生掌握了对数据库的相关操作,同时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综合应用能力。该案例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较强实用性,在完成成绩查询操作之后,还可以对案例进行扩充,形成“学生选课系统”案例。
教学过程中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时间紧迫,程序设计案例的实施不仅需要理论上的讲解与分析,更需要学生的亲自上机操作。考虑到时间问题,一是开设《VFP程序设计》网络课堂,师生可以在线交流;二是结合相关案例精心组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 精心组织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
《VFP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角度来看,实践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教学中必须统筹兼顾。实践环节只有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学生才能将在课堂中吸收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应用能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编程应用能力方面相对较弱,且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对较少,因此实践环节的组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机实践教师不但可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内容,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思考着去完成。
通过对“学生选课系统”的展示与讲解,学生对VFP程序设计有了感性的认识,对可视化开发环境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的兴趣,促使其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主动学习。“学生选课系统”涉及到表单、表单控件、表、索引及数据库等,针对这些知识点将“学生选课系统”这个系统分解成若干模块,为每个模块设计1~3个典型实验。设计的实验既要包括理论课中的主要知识点,又要具有拓展性,以培养 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练的有机统一:另外,实验的设计从简单的操作性实验开始,然后是较为复杂的设计性实验,最后部分的实验应具有综合性,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才能完成,例如可以是编写一个图书借阅管理软件,该软件强调程序设计的思路、实现的方法,而软件的外观风格、实现手法要求尽量多种多样。
通过布置一个个实验任务,学生既感觉到动手能力的逐步提高也会认识到自己现有的知识与课程要求的差异,进而激发其实践兴趣。此外,还可以安排其他类型的实践活动,例如课程设计、小型管理系统的开发等。
3 改革考核方式,突出综合应用能力
传统的书面考试偏重于考查理论知识,使得教师教学时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时也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了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上,而忽视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很多动手能力较强且善于思考的学生的成绩反倒不如考前几天突击背诵的学生的成绩,传统的书面考试成绩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使用无纸化上机考试系统代替传统的书面考试,该考试系统类似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能够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性能较好的计算机上安装考试系统作为考试的服务器,学生考试时只需要在浏览器里输入考试系统的地址。打开考试系统登录界面后,输入自己的学号登录,就能随机抽取到不完全相同的试卷。在整个学期模拟考试服务器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上网随时抽取模拟试卷,多次的模拟考试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由于试题库每种题型的数量都很多,学生抽到几乎完全相同试卷的概率非常小。
无纸化上机考试时间一般为110分钟,从学生登录成功时开始倒计时,如果考试时间结束而学生未交卷,服务器端将自动收取学生试卷。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编程题,其中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填空题考查学生掌握SOL命令的情况,编程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上题型的分值和数量及考试时间都可以在考试服务器端进行设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教师阅卷的工作量相对书面考试大为减少,选择题机器自动评阅计分,填空题和编程题需要教师在改卷子子系统中进行评分。所有试卷批改完毕后,可以生成分数清单,其中包括每个学生的各大题得分,总分和不及格、良好和优秀的比率。
无纸化上机考试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并可以减少教师在试卷批改、成绩统计中的工作量,且不会出现分数统计错误。无纸化上机考试在教与学方面都能够促进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4 结语
《VFP程序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精心组织实践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无纸化上机考试实现了教考分离,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减少了教师阅卷的工作量,对于其他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考试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卫国,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6
[2]赵丽娜,《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7(6):122~123
[3]李向群,曾希君等,案例式教学法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1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