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足球绕杆教学设计范文

足球绕杆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足球绕杆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足球绕杆教学设计

第1篇:足球绕杆教学设计范文

本文采用拉丁方实验设计这一重复测量的方法,把来自初中三个年级共158名学生按年级分成四个班级,分别进行四种按不同认知和身体要求设计的体育课足球教学,进行两周的课堂教学实验,每周两节体育课。实验时,每节课四个班级同时进行四种不同的课堂任务学习,每节课结束前五到十分钟立即进行情景兴趣问卷调查,整个实验结束后进行运动技术测评。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一般性结论。

关键词:体育课堂学习任务设计;情景兴趣;固有兴趣;初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5-0072-07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1980年以来,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备受教育、体育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其最重要的进展体现在动机理论(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ies)与课程理论(Curriculum Theories)的交叉融合。目前最受关注的动机理论包括目标定向论、学习价值论和兴趣论。

近年来对体育课堂动机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社会认知结构理论(social-cognitive concept)基础之上,但是,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动机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不同课堂学习任务特点的认知,而不同的体育课堂学习任务学生的动机水平也不相同(Ang Chen&Paul W.Darst 2001)。可见,怎样设计体育课堂学习任务,使学生产生情景兴趣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中我们知道学生的兴趣能有效的预测其体育课堂学习动机和行为,学生的体育课堂兴趣则来源于他们与体育课堂学习内容的交互,所以我们就必须考虑到教师对体育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问题。Bruke(1995)指出以往学习动机研究过程中忽视了不同课堂任务设计的动机功能,动机研究和课堂任务设计往往没有结合在一起。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倒使该一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在心理学上,有很多术语与动机一词的概念,颇有相似之处,诸如需要、兴趣、驱力、意志等等(《教育心理学》张春兴2000)。可见,激发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动机,教师应该选择、评定、设计好体育课堂学习任务。

认知要求(Cognitive demands)和身体要求(Motorphysi-cad demands)是参加体育活动的两个基本元素。在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内容条件下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要求和身体要求(也就是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程度)是课堂学习任务设计的首要问题。(Schmidt 1991)。

本研究拟采用本土化的初中生体育课堂情景兴趣问卷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四种不同认知和身体要求的体育课堂学习任务设计对初中生情景兴趣的影响以及情景兴趣与固有兴趣、运动技术等变量的关系。作者将具体探讨以下几个问题:那一种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身体要求对学生的情景兴趣产生影响;性别、年级、固有兴趣、运动技术与情景兴趣的关系如何。

本研究的特点在于根据兴趣理论探讨体育教育中学生的情景兴趣,在以往国内体育教育兴趣研究中只把兴趣作为一个日常概念或者只把兴趣作为学生的喜好泛泛而谈,国外一些研究文献表明学生兴趣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内容的多少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特点,本研究主要探讨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课堂上学生的身体活动特点这一课堂学习任务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否对学生的情景兴趣产生影响,希望能从实验研究中得出一般性结论对体育教学能有所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来自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初中,在初一、初二、初三这三个年级28个班级中随机抽取三个实验班,分别为初一(13)班、初二(8)班、初三(6)班,参加测试人数共158人,共发放问卷632份,由于实验中有旷课和请假现象,回收问卷608份,有效回收率为96.2%按男女生比例和年级再随机分成四个班级,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分配到四种学习任务中(详见1.3)。如图:

1.2 研究工具

(1)初中生体育课堂情景兴趣问卷该问卷是作者修订的由四个纬度计16个条目组成的用以测量体育课堂情景兴趣的自陈式问卷。分别为新奇性、挑战性、注意需求和探索意图四个纬度,每个纬度由四条题目组成,如“这项活动对我来说很新颖”,“这项活动不容易学”等是描述新奇性这个纬度,“活动中我注意力很高”,“我被任务深深吸引住了”等是描述注意需求这个纬度,等等。要求被试选择与情景兴趣有关的同意程度。回答用Likert-5点记分。记分范围从“完全不同意”的1分到“完全同意”的5分,介于两者之间在1和5之间选取任一数据,该问卷最高分为80分。(详见体育成人教育学刊07年1期,85-87页)

(2)固有兴趣问卷要求被试从7种给出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按喜爱程度从最喜欢到次喜欢排序,这7种体育运动项目来自中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大纲,分别为: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韵律体操与舞蹈、体操。最喜欢的排在第一位的得分为7分,依次类推最后的运动项目得分为1分。如;某学生的运动项目排序为篮球、足球、田径、排球、武术、韵律体操与舞蹈、体操,则该学生的固有兴趣足球得分为6分。

(3)运动技术测评教师对学生进行运动技术测评,项目包括:两人之间10米左右足球脚内侧传球、门前20米运球射门和15米徒手绕杆计时,每项最高分为10分,总分为30分。

(4)足球技术分析问卷该问卷仅用于学生观看足球比赛时,为提高其认知水平,吸引其注意观看而设的,不做记分评定。题目包括:头球射门次数、脚射门次数、双方角球次数等等。

1.3 实验内容和程序

(1)实验中学生的学习内容

本研究选择足球为主要课堂教学内容。

分析:足球是初中体育课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比较喜欢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

笔者在实验单位仪征实验中学28个班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级初二(3)班进行固有兴趣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固有兴趣只有足球男(5.87)女(4.58)的平均得分最高而且差别不大。文献资料研究表明学生的固有兴趣对情景兴趣有一定的影响(Renninger et al.,1992),因此,选择足球在教学任务设计

时学生的情景兴趣就更容易被激发,这里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固有兴趣当作一个控制变量来进行研究。

(2)四种体育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

①脚内侧传接球练习时要求两个学生在10米左右的范围内利用脚内侧传接球技术进行相互传接。学生练习时由教师随机配对。

②身体素质练习(徒手绕杆跑)

如图,练习时成“8”字型绕杆跑,练习完成后站到队尾。共练习6次

③传运球射门  如图,练习时,A、B作撞墙式过人(小旗为假想防守队员)A得球后传给C,C运球后下底传中,A、B抢点射门;一组练习完毕后三队交换练习。共练习15次

④技术分析看30分钟的欧洲杯足球比赛录像并要求填写问卷,写出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运用的各种足球技、战术的次数如头球射门次数、脚射门次数、双方角球次数等等

分析:任务的“认知要求”是指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思维类型或认知加工水平,包括记忆、理解、思维、探究等等。研究结果表明,高认知要求的个体对问题有较强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愿意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好奇心强,追求深入理解,并从中体验到快乐;而低认知要求的个体往往只关注任务本身的完成而很少动脑筋,缺乏探索兴趣不愿付出更多努力。

这四种课堂任务设计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身体活动要求(即身心发展特征)。通过专家访谈和实验中6名体育教师的现场观摩评定,认为这四种课堂任务设计相互比较而言:技术分析课中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而学生并没有任何身体活动;传运球射门的课中,学生认知水平要求和身体运动负荷水平均很高;身体素质练习课中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低但身体运动负荷水平较高;脚内侧传接球中认知水平和身体负荷水平都较低。

我们认为相对而言,技术分析为高认知要求和无身体要求;传运球射门为高认知和高身体要求;身体素质练习为低认知和高身体要求;脚内侧传接球为低认知和低身体要求。

(3)实验步骤

①实验前分别对不同年级的三个班级进行固有兴趣问卷调查,统计出学生对足球这一运动项目的固有兴趣得分,

②实验中的课堂教学由4名教师进行,实验前对其进行培训,要求16节课中学程序:准备活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并给学生很少反馈。

③进行两周的课堂教学实验,每周两节体育课。实验时,每节课四个班级同时进行四种不同的课堂任务学习,每节课结束前五到十分钟立即进行情景兴趣问卷调查,整个实验结束后进行运动技术测评。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一般性结论。

(4)实验的控制

①教师

实验前对四名体育教师进行统一培训,使其明确本实验的目的,以及整个实验的思路,了解兴趣的理论结构和教学意义,为使其进入实验角色做好准备。

四名教师对所任教的班级和学生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实验程序,学要求,试将主观因素的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

②问卷施测

在问卷施测中,统一并明确指导语,确保施测班级的人数完整以及良好的纪律和施测环境。回收问卷时确保回收问卷份数、确保学生没有漏添或错填。

③课堂教学

在四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认真负责,每个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确保学生充分活动达到四种任务设计中的身体活动要求。

2 研究结果

2.1 情景兴趣、固有兴趣以及运动技术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来考察中学生体育课堂情景兴趣、固有兴趣以及运动技术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见表1)。情景兴趣的计分采用四种任务下所产生四个情景兴趣的平均得分。结果发现情景兴趣与固有兴趣以及运动技术之间存在正相关(P<0.01),固有兴趣与运动技术之间并不存在着相关关系。

2.2 不同任务、年级、性别对情景兴趣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结果发现“任务”和“年级”这两因素的主效应以及“任务”与“年级”的交互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而“任务”与“性别”、“性别”与“年级”以及“任务”“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了不同的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和不同的年级对中学生的体育课堂情景兴趣有显著的影响。(见表2)

2.3 不同年级在四种任务中情景兴趣以及各纬度的平均得分

如表4所示:在足球脚内侧互传练习中,初三学生的情景兴趣平均得分最高为41.81,其次是初一的学生得分为31.73,情景兴趣得分最低的是初二学生为35.30;在身体素质练习中,初一学生的情景兴趣最高,得分为41.22,其次是初三的学生得分为40.14,情景兴趣得分最低的是初二学生为36.35;在传运球射门练习中,初三的情景兴趣得分(49.81)高于初二(44.30)和初一(42.69);在看技术分析的录像时,初三的情景兴趣得分(48.81)也高于初二(46.31)和初一(45.73)

如表3所示:在四种任务中初三年级情景兴趣得分最高为(45.22),而初一(41.59)和初二(40.62)的情景兴趣得分相对较低。这和国外的研究学校中情景兴趣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不同(Hidi & Anderson,1992),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初中的体育升学考试,该中学学生升到初三以后正常的体育课成了考试项目的专项训练课,而当从新回到体育课堂进行足球项目的练习时情景兴趣普遍得到提高。

2.4 四种不同任务情景兴趣的平均得分

如表5所示,在任务4即被认为是高认知但无身体要求的技术分析录像中情景兴趣平均得分最高为47.01,其次是任务3即被认为是高认知和高身体要求的传运球射门练习,情景兴趣平均得分为45.75;情景兴趣平均得分比较低的是低认知和高身体要求的身体素质练习和低认知和低身体要求的足球脚内侧互传练习,两者情景兴趣平均得分分别为39.25和38.06。

3 分析与讨论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考察不同体育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对初中生情景兴趣的影响,根据情景兴趣的理论采用本人修订后的一个四个纬度的情景兴趣量表作为研究工具,Chen and Deci(1999)认为,在体育课中当学生和具体学习任务发生交互作用时,能给学生留有一点探索的空间,设置一定的任务难度而让学生保持一定的注意、能让学生对学习任务感到新奇而激发其探索并产生一定的即时乐趣的课堂学习任务设计会激发或让学生产生情景兴趣。本文从不同认知要求和不同身体要求的四种课堂学习任务设计考察对情景兴趣的影响,采用拉丁方这一重复测量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讨论不同认知要求和身体要求(负荷)对学生情景兴趣产生的影响以及性别、年级、固有兴趣、运动技术与情景兴趣的关系。

3.1 如表4和表5所示,情景兴趣随着不同学习任务设计的变化而变化,即不同的任务设计产生不同的情景兴趣,结果表明体育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具有激景兴趣的功能,此结论与

文章阅读任务的设计具有激发学生情景兴趣的功能(Hidi&Baird,1988)的研究一致。通过均数比较分析(表4、表5)进一步证明了体育课堂学习任务设计对初中生情景兴趣激发的重要性。

3.2 如表5所示,情景兴趣受到课堂学习任务设计所要求学生认知要求高低的影响,被认为是高认知但无身体要求的技术分析录像中情景兴趣平均得分最高;其次是即被认为是高认知和高身体要求的传运球射门练习;情景兴趣平均得分相对比较低的是低认知和高身体要求的身体素质练习和低认知和低身体要求的足球脚内侧互传练习。实验结果显示,当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相对要求学生较高的认知要求时能更好的保持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能使学生对任务产生好奇从而产生即时乐趣使其情景兴趣得以提高。虽然高认知要求的传运球射门练习和技术分析录像的练习都能激发学生较高的情景兴趣,但是两个练习不同的是在身体要求方面前者身体要求较高,但后者并无身体要求,那么身体要求对情景兴趣是否产生影响呢?根据实验结果(见表5)被认为低认知和高身体要求的身体素质练习与高认知和高身体要求的传运球射门练习,两者同样是高身体要求但并没有产生同样的较高情景兴趣得分,这说明了学生情景兴趣激发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课堂学习任务设计所要求的认知方面,而身体要求并不是主要因素。

3.3 表2显示,年级对情景兴趣存在主效应。但与Hidi&Anderson,(1992)的研究不同,本实验结果显示(见表4)情景兴趣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在四种任务中初三年级情景兴趣得分反而最高,其次是初一年级,初二年级情景兴趣得分最低。笔者调查发现,仪征市几乎所有的初中学校,在体育中考的指挥棒下学生三年的体育课并没有得以正常的开展,有的学校甚至学生刚进校门,初一时体育教师就针对中考考试项目进行长期的训练,反复、枯糙的练习结果导致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体育课。在本研究实验单位仪征市实验中学,学生升到初三年级后正常的体育课就被中考项目的训练课所替代,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各种球类活动也全面停止,当本人在初三进行足球项目的实验练习时,学生上课的兴趣比平时的训练课要高出很多,这也许是造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情景兴趣不是降低反而提高的原因。在我国,如果没有体育中考的压力,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学生的情景兴趣与年龄的关系是不是如国外所研究的一致,这一点值得我们进一步考证和探讨。

3.4 如表2所示,性别对情景兴趣并不产生主效应,男女生之间的情景兴趣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国外的研究(Anderson,Shirey,Wilson,&Fieldings,1987)“性别的不同所产生的情景兴趣也有所差异”不同。Asher和Markell(1974)研究发现在阅读材料时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激发出情景兴趣,但在我国体育教育中男女两个性别哪一个更容易激发或产生情景兴趣目前还不清楚,在本研究足球项目的实验中并没有发现男女生情景兴趣有什么差异,但是其他运动项目中这两个性别的情景兴趣如何,这些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3.5 如表1所示,情景兴趣与固有兴趣存在显著相关,固有兴趣项目得分高的学生在进行该项目的练习时情景兴趣也很高。因此,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成为体育课程和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应着重于设计与所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学生情景兴趣浓厚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将情景兴趣转化为固有兴趣,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6 如表1所示,情景兴趣与运动技术也存在显著相关,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学生情景兴趣也很高。运动心理学早有研究,学生的能力知觉、自我效能感对其体育课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自我效能越高,能力知觉越强运动成绩就越好,就越能激发或保持学生的动机水平。这证实了本研究中运动技术测评得分高的学生在课堂任务学习时容易激发出较高的情景兴趣。但是,究竟是情景兴趣的提高促进了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还是学生以有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影响着其课堂上的情景兴趣呢?由于实验时间与条件限制,在此无法证实,这也给作者以后的研究埋下伏笔。

3.7 学生的固有兴趣与运动技术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见表1),由于处于初中这一特殊年龄身心发展阶段,初中生的兴趣具有广博性、缺乏持久性等特点。而固有兴趣常常与知识的增长、积极的情绪和价值的增长相联系,研究者们把它看着为不断发展的心理特征。即使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长期比较感兴趣,但他们未必一定会去从事该活动的长期锻炼。兴趣不同于爱好,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这说明了初中生的固有兴趣与其运动技能的掌握之间并没有特定的联系。那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师就不能忽视学生运动技术的传授,应该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使学生的固有兴趣转化为其爱好,使其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就其根本,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长久兴趣直接来自于其体育锻炼的成功体验,而成功的体验则来自于其对运动技术的直接驾御。如果一个学生不会踢足球,他也不会长期从足球运动中产生兴趣,也许一时接触满头大汗很好玩,但只要时间一长他也会对此索然无味。因为他没有在足球教学中掌握真实本领。任何一种运动技能都有他独自的功能和内在的乐趣,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运动技能不仅能满足学生运动兴趣的发展,也能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尤其为成年后合理地选用运动手段锻炼身体提供有利条件。我们在运动技术教学中,在课堂学习任务设计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景兴趣,使其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从而将情景兴趣转化为固有兴趣成为其特定的爱好。

4 结论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认知要求与身体要求的课堂学习任务设计对初中生情景兴趣的影响以及性别、年级、固有兴趣、运动技术与情景兴趣的关系,结果表明:(1)作为学习动机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情景兴趣随着不同学习任务设计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任务设计产生的情景兴趣也不同,体育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具有激发学生情景兴趣的特定功能。(2)体育课堂学习任务设计中的认知要求对初中生情景兴趣的激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对要求学生较高认知的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能更好的保持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能使学生对任务产生好奇从而产生即时乐趣使其情景兴趣得以提高,而身体要求对初中生情景兴趣的激发影响不大。(3)受到初中体育升学考试的影响,该中学初三的体育课成了体育中考项目训练课,导致体育课程要求的各种球类项目并没有得到正常开展,与西方的研究相比,本研究初中生的情景兴趣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在四种任务中初三年级情景兴趣得分最高,其次是初一年级,初二年级情景兴趣得分最低。(4)与西方的研究结果(性别的不同所产生的情景兴趣也有所差异)不同,在本研究足球项目的课堂学习任务设计中,初中男女生的情景兴趣相差不大。

(5)初中生的情景兴趣与固有兴趣存在显著相关,固有兴趣项目得分高的学生在进行该项目的练习时情景兴趣也很高。(6)情景兴趣与运动技术存在显著相关,运动技术测评得分高的学生情景兴趣也很高。(7)学生的固有兴趣与运动技术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5 建议

(1)兴趣是动机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对体育课堂动机的研究主要建立在社会认知结构理论(social-cognitive concept)基础之上,对目标定向和体育课堂动机气氛研究文献较多,研究结果表明:任务目标定向和“掌握”课堂动机气氛能有效的预测体育课堂学生学习动机。但Berlant和Weiss(1997)研究表明,任务目标定向和“掌握”课堂动机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不大,没有任务价值显著(如:兴趣、任务的实用性和重要性等)。本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动机的一种形式,情景兴趣随着不同课堂学习任务设计的变化而变化,体育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具有激发学生情景兴趣的特定功能。可见,影响学生动机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不同课堂学习任务特点的认知。因此,对学习动机的研究我们应该把它与具体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而怎样设计好体育课堂学习任务,使学生产生情景兴趣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通过教学设计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现行的体育教学方法很多都是从竞技体育的训练方法演变过来的,传统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以“训练”为主而不是以教学为主要目标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本质上是竞技训练方法的浓缩,有许多与教学不相符的地方。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构成。要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必须研究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景兴趣。体育教师要切实认识到,课堂学习任务设计是实现教学目的最基础、最重要、最直接的教学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大都传统的体育课(尤其是教学内容相对枯糙的体育课)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重视、不研究课堂学习任务设计,难以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堂情景兴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教师在课堂学习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增强课的认知要求来唤起学生的情景兴趣。因为学生的情景兴趣与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密切联系,也和支持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直接相关。认知过程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是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与活动,是诱导少年儿童走向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成功教学的保证。

体育课,特别是在技能性要求较高但趣味性较差的项目教学中,课堂学习任务设计要增强学生的认知要求以能成功激发学生的情景兴趣,体育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学习任务、练习要求和练习方法与手段要有新意。虽然教学内容相同,但每次课要有新的要求,在教学手段以及练习方法的安排上要让学生产生新奇性。

②根据任务目标定向理论:“任务定向是一个促进学习的理想状态,通过学习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成为其学习的目的,任务定向的个体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任务的难度与练习要求要适度”。同样,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要恰当,让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使学生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学习的心理需要。认知水平要求难度太大,练习要求太高,学生经过努力但每每失败,达不到练习要求容易失去信心,而认知水平难度设置太低,学生练习就会缺乏挑战,产生厌倦失去兴趣。

③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保持学生一定的注意力。学生上体育课,都是在教师直接设计或间接控制的情境中进行的。情境具有诱发动机的功能。根据成就动机发展的需要,应设置能激起认知内驱力、归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并转化为活动动力的情境。

④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通向兴趣的人口,一方面体育教师应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应及时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探究上,使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

⑤尝试探究、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锻炼的能力。

⑥调节学生需要、预期和认知评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诱导,调节学生对学习刺激与自己需要、预期之间关系的认知评价,要对学生的需要加以积极引导和努力培养,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并加以引导、点拨、拓展和延伸。

(3)激发学生的情景兴趣决不能忽视其运动技能的学习,要把运动技能的教学与学生的情景兴趣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从运动体验中获得情景兴趣,情景兴趣的产生又激励着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和锻炼,从而促使运动技能的掌握,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课堂情景兴趣不是一个矛盾体,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对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

(4)体育中考项目的练习不能以牺牲正常的体育教学为代价,中考项目主要是身体素质方面的测试,这并不与正常的体育教学内容相矛盾,只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学习任务,使学生情景兴趣提高而乐于进行体育锻炼反而更能达到增强体质、强化体能的目的,从而使他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这种以牺牲学生兴趣为代价,影响学生终身体育发展的体育中考项目训练课现象值得我们去重视并加以正确引导。

(5)注意兴趣的迁移。提高体育技能和知识水平,将直接兴趣引向间接兴趣,把情景兴趣转化为固有兴趣使学生固有运动兴趣成为他们的爱好,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6)关注学生性别、年级运动技术水平的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6 问题与展望

(1)本研究没有对更大样本进行实验,受到体育中考的影响,实验所在学校初三体育课的教学毕竟会与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教学之间存在一些差异,由于实验条件和能力有限,所研究的结论可能会因为这些原因而造成一些偏差,在代表性上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

(2)尽管足球项目是学生比较喜欢又是教学大纲要求内容之一,但是足球只是众多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项目,实验结果是否广泛适用于其他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广泛的研究和实践,尤其体现在体操与户外运动项目上。体育教师在运用本研究结果进行课堂学习任务设计时应引起注意。

(3)尽管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要求是决定学生课堂情景兴趣的主要因素,但是决不意味着身体要求不重要或者是在课堂学习任务设计过程中任意减少或者增加对学生身体负荷水平的要求。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高认知要求的考虑下,高身体要求的课堂学习任务设计学生的情景兴趣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