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发展的重要范文

科技发展的重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发展的重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发展的重要

第1篇:科技发展的重要范文

1使产品的生产商和使用客户可以直接交流,提高了产品的反馈效率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信息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在计算机信息网络覆盖的情况下,生产商和客户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产品的交流与反馈,生产商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产品的使用情况,产品的优缺点,针对产品的优点加以发扬扩大,对产品的缺点加以有力的改进,也避免了由于生产商和客户之间由于信息交流的误会所产生的种种纠纷。同时,生产商与客户之间实现直接对话,将会避免很大一部分的资金的浪费,这样的沟通使企业可以更加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的需求,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在市场竞争中将会占据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使相同行业或者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使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的复杂,为了在残酷的市场中继续生存下去,企业之间会更加努力地改进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努力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这也会使企业的发展更加的迅速。

2计算机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商业活动的安全度

在传统的商业活动中,企业之间的交易契约大多是通过面谈或电话交流形式进行的,而在这种条件下,双方很难凭借第一印象判断对方的信誉,这就加大了商业风险,并且,传统的商业契约大多是通过书面或以实物形态来完成签订的,这种商业交流方式很容易泄露企业的隐私以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容易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在全世界各领域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在目前所形成的网络经济条件下,电子商务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存在着无法预测的发展潜力。计算机信息技术覆盖下的商业活动与传统的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对信息的存储也更为方便和快捷。

3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使企业快速地增加自身的规模,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而对信息处理的效率也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展开竞争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演化为对信息掌握速度和数量的竞争,企业要想更好、更快地壮大自身的规模,就必须尽可能地利用现代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来获取大量的商业信息,并在信息的应用中逐渐研究和探索能够适用于未来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互相竞争的双方如果在信息的掌握上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的地位时,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来收集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的位置。

计算机信息技术使企业获取信息的难度和获取成本大大降低,商家不再具有信息上的优势。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互换,由于信息传递和复制的成本很低,信息传播范围又很广,不会产生由于信息传递成本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可以广泛采集客户数据,并根据收集的信息结合市场的发展情况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营销策略。总之,网络可以减少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配置的优化程度,从而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

4如何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的各个方面,经济的发展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网络经济的繁荣,一系列网络及计算机问题随之出现,这些都对当前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并不断地开拓新的营销渠道。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用网络的企业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大公司都在开发内部网络系统。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实际上是网中之网,既可独立成网,又可连接国际互联网络,优越性极大。

人才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因素,作为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网络经济所涉及的人才包括各个层面,网络经济目标的确定、扩展、组织规划的实施都是在相应的技术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人文背景下由各方面的人共同确定的。所以,人才是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想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占据领先的地位,就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变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关系,带来了很多以往社会发展中从未出现的法律问题,传统的法律条文在解决新型的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时具有较大的滞后性,所以,必须根据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中所存在的基本法律问题来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增强对信息技术的法律保障力度。

5结语

第2篇:科技发展的重要范文

(1)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制约着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

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专业开设初期很多院校环境设计教师原本从事建筑学、工艺美术、雕塑等相近专业,最初的培养方案制定与其原有专业相近,甚至一些院校在制定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时,“因人而设”,把学校师资力量较强的专业课设置在环境设计培养方案当中,导致学生接受专业教育不专业、知识量不足、专业引导偏差等问题。

(2)专业投入不足大量的传统授课模式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

很多设计院所反映录用的大学生都要接受前期培训,经过一段实践的培训才能正式投入到工作当中。造成学校与社会的断档,其实主要是学生在学校接受实践教学环节过少造成的。很多院校由于资金投如少,没有校内实习基地,造成实习靠讲、实训靠看的状况。甚至有些学校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实训教学环节,直接将学生推入社会,任其自己找公司实习,处于放任状态,根本没有达到实训教学的目的。

(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让学生多参加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参加不同规模的专业设计竞赛。

二、发展环境设计教育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有特色的环境设计教育

地域文化拥有者其浓厚的地方色彩,满足人们不同的视觉要求。环境设计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精神需求。相比如出一辙的现代设计,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艺术更能冲击人们的视觉感受。这就要求我们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地域文化对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影响力,对学生进行地域文化的历史教学、艺术教学、地域文化与设计如何融合的专业性教学。

(2)“因校制教”“因材施教”注重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因生源录取存在差异,所以培养目标也不同,有研究型的,有应用型的等等。高等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专业性强,专业设置是各个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环节。各高等院校对其开设环境设计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环境设计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不同与其他专业,每个人对艺术的认识都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与开发学生的指导教育者,要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每个学生的艺术特长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与适宜的教育。

三、结语

第3篇:科技发展的重要范文

【关键词】 药剂科;管理

药剂科是医院的一个综合性的职能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医院药品的供应并负责调剂、配制制剂、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监督检查药品质量,因而工作性质既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 又具有很强的经营管理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药品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药剂科必须从单纯的药品供应保障向药学服务的综合性多学科方向发展 。本文将对药剂科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地位及如何加强其管理及自身发展进行简要论述。

1 新形势下药剂科的战略地位

1.1 药品管理法赋予了药剂科重要的职责 《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赋予了药剂科以下重要职责:①要认真贯彻药品法规,根据医院临床与科研、教学需要购、销合格药品、把好质量关;②开发、研制新的制剂,加强制剂室建设;③承担新药临床研究,参加药品评价;④考察所用药品的质量、疗效积极开展药检工作,建立和健全药品监控和质量检查制度,防止不合格药品用于患者,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⑤ 严格特殊药品的供应与管理,防止滥用与流失;⑥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如血药浓度监测,与医师合作进行合理用药探讨,推广用药个体化,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等;⑦协助医师处理药物中毒急救工作,通过对毒物的分析,加速诊断和合理选用药物,或为中毒急救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⑧严格审核、评估、调配处方,认真执行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用药等。因此,药剂科已由生产、供应、调配、管理型逐步扩展到药学研究、教学训练、药品质控、药品监督、情报信息、合理用药等多方位管理职能,并成为医院药政管理的职能机构。

1.2 医院的转型要求药剂科有新的发展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上外资以及民营医院的产生,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竞争,并因而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转型。作为医院重要职能部门的药剂科也必须顺应医院的发展要求,而不断调整和改善,否则的话,将阻碍医院的进一步发展。药剂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主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活动,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在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药学保健服务中,谋求自身发展;药剂科的服务模式也应转变为“以人为本的,以为患者提供全程化的药学服务为宗旨”的模式;同时药剂科还应加强科学管理,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引入竟争机制,推行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科主任和全科骨干要向技术经济管理型过度,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加强药剂科质量管理的建议

如前述,药剂科在医院的发展中已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药剂科科学规范的管理就显得尤其的重要,以下将就如何管理好药剂科提几点建议。

2.1 重视药品质量 提供好质量的药品是药剂科最基本的职责,因此药剂科应把对药品质量的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对药品质量的把关包括采购、验收和保管这些过程。医院在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建立药品采购监督委员会、药品遴选专家和药事委员会,对临床使用的药品从集中招标网上,以公开、公平、公正、诚信交易的原则,既要考虑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又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质优价廉的品种并选择有实力诚信、证照齐全的经销商,同时应与经销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明确经销商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药品入库时,还要对购进的药品进行质检验收,严把药品入库检验关。需检查药品的合格证、药品标签或说明书、药品外包装、批准文号、批号、有效期、注册商标、外观等,对没有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的药品及质量有疑问的药品,坚决不入库。已经入库的药品,要加强库房管理,为药品提供良好的库房储存条件,保证库房的温度、湿度、通风性能达标。要配置防潮、防火及冷冻设施,保障各种药品有与之相适应的储存环境,以保持质量稳定,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品和的使用及储存应符合《品和管理条例》的要求。

2.2 开展药品的电子化管理 药品的电子化管理是实现医院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环境。实现药品的电子化管理,可以合理、全面、准确地以药品编码体系为基础,记录药品从入库到出库到各药房及各个科室的整个药品流通中各个环节所发生的事件,随时提供药库的库存、药品流向和消耗的全面管理,能根据现有库存,药品效期情况,提供采购计划或应暂停采购的信息。目前的多数药库管理系统还能提供全面的药品会计功能,包括药品采购申请、药品出入库、药库盘点、药品调拨、药库药品进销存账管理、药品报损出库以及药品调价预处理、有效期示警等。药品采用电子化管理,比以往的人工管理效率高很多,因此每个医院的药剂科均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2.3 开展临床药学研究 临床药学是近年来医、药结合的新兴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药师深入临床与医师密切合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协助临床医师选药与合理用药,维护患者不受或减少与用药有关的损害,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院的发展,医院药剂科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管理药品的部门,药剂科还应该引进并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开展广泛的临床药学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就目前而言,应着重开展的临床药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研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最大危害就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而新药开发的速度是远远赶不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速度,过多的耐药性细菌产生又会使人们重新面对病原微生物束手无策,传染性疾病再次会在人类病因谱中名列榜首。因此,药学人员应监测本院各科室抗生素使用率、使用种类、抗生素联用以及病原体送检等情况,根据监测的情况分析本医院抗生素应用是否合理,并及时向临床医生通报。②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合理的给药方案与给药剂量是保证临床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前提。用量不足便达不到治疗目的,而长期盲目用药不但会造成药品浪费而且会造成中毒。尤其是一些神经精神系统方面的药物,如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等,安全剂量范围窄,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差别又较大,医师仅凭经验以常规剂量用药难以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有必要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有效。而今后开展血药浓度监测的药品范围也应进一步加大,实现用药的个体化;③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ADR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现代药物治疗学的发展,不仅要治好疾病,而且要防止可能或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要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首先必须对某药可能发生的ADR谱有明确的认识。药品使用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临床药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药剂科要结合临床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力求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医院药学工作人员应认真贯彻和执行该办法,并及时上报和分析监测数据。

2.4 重视窗口服务 当今医院之间面临的竞争不仅是医院技术的竞争,也是服务水平和服务特色的竞争。药剂科作为一个提供窗口服务的科室,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在窗口直接接触患者的药剂人员应规范服务语言,讲究服务的艺术性,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及语速,要让患者感到亲切柔和及心情舒畅。目前,在广大人群中已经形成了“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房”的局面,为适应这一已形成的形势,药剂科应成立咨询台,由执业药师负责接受患者的咨询,这样,患者可以直接从药房购买到一些自己需要的非处方药,以减少患者挂号、开处方排队等现象,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结语

伴随着社会进步,医药卫生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医院的药剂科也必须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和管理一体化的重要职能部门。因此药剂科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在科学规范管理好药品的同时,更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潘廷玉.计算机网络在我院药剂科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l0):104.106.

2 刘卫卫,王爽,王小虹.我国医院药剂科发展方向.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2):1695.

第4篇:科技发展的重要范文

摘 要: 可处置性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解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大而不能倒”问题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 美国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与启示 国际组织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及启示 分析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法律制度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及规则的构建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与创新发展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的确立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国际监管趋势浅析 论金融机构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性及对策 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系列评论之三》:如何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国际金融监管模式与规则的建构 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研究综述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监管及在我国的应用 【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系列评论之二】大型金融机构危机挑战传统观点 亚投行: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新发展 试论科技查新对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从网红经济看创新发展对企业的重要性 图书馆导读岗位工作的重要性与创新发展 对金融机构信贷调查报告中非财务分析重要性的阐述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存在与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Guidance on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Fu-nctions and Critical Shared Services[J/OL].FSB,2013,(16) [2013-08-20].http:///publica-tions/r_130716a.htm.

[5]Guidance on Developing Effective Res-olution Strategies[J/OL].FSB,2013,(16)[2013-08-20].http:///publications/r_130716b.pdf .

[6]Guidance on Recovery Triggers and Str-ess Scenarios:Survey Results and Areas forFuture Focus[J/OL].FSB 2012,(16) [2013- 08-20].http://financial publications/r_130716c.pdf.htm.

第5篇:科技发展的重要范文

  关键词:遥感技术 环境科学 应用 3S一体化 发展趋势

遥感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然后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与监测的综合性技术。遥感技术从远距离采用高空鸟瞰的形式进行探测,包括多点位、多谱段、多时段和多高度的遥感影像以及多次增强的遥感信息,能提供综合系统性、瞬时或同步性的连续区域性同步信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优越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从陆地的土地覆被变化,城市扩展动态监测评价,土壤侵蚀与地面水污染负荷产生量估算,生物栖息地评价和保护,工程选址以及防护林保护规划和建设。到水域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变迁分析,海面悬浮泥沙、叶绿素含量、黄色物质、海上溢油、赤潮以及热污染等的发现和监测,珊瑚和红树林的现状调查与变化监测,堤坝的规划与水沙平衡分析,水下地形地遥调查以及水域初级生产率的估算。再到大气环境遥感中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大气污染范围识别与定量评价,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参数化,全球水、气和化学元素等的循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的评估等,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系统。

  一、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图像,特别是数字密度分割图,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可把相差零点零几厚度的海面油膜区分出层次来,这有利于用航空遥感对海面油的扩散分布和半定量研究。浓度大的地方是黄色,往外扩散的油膜变薄,呈黄紫混在一起的颜色,再往外扩散的油膜就更薄些呈紫色。通过对污染发生后各天的气象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确定油膜的漂移方向,计算出其扩散速度和扩散面积。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对蓝紫光和红橙光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我们就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推算出水体中的叶绿素分布情况。赤潮区的海水光谱特征是藻类、泥沙和海水的复合光谱,另外有机或无机颗粒物也会吸收入射光,影响水体的透明度。

(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废水的颜色与悬浮物性状千差万别,特征曲线上的反射峰位置和强度也不大一样,可以用多光谱合成图像进行监测。水中悬浮泥沙的浓度和粒径增大,水体反射量也会相应增加,反射峰随之红移,定量判读悬浮泥沙浓度的最佳波段是0.65~0.85微米。

(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应用红外扫描仪记录水体的热辐射能量,真实反映其温度差异。在热红外图像上,热水温度高,辐射能量多,呈浅色调。冷水和冰辐射能量少,呈深色调。热排水口处通常呈白色羽流,利用光学技术和计算机对热图像作密度分割,根据少量的同步实测水温,画出水体等温线。

(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水体总体反射率较低,选择1.55~1.75微米波段的多时域影像可以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沼泽化在时域图像上反映为水体面积缩小,从水体向边缘有规律变化,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植被特征。

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1)臭氧层

臭氧层位于地球上空25~30千米的平流层中,对0.3米以下紫外区的电磁波有较大吸收,可用紫外波段来测定臭氧层的变化。臭氧层在2.74毫米处也有一个吸收带,可用频率为11O83兆赫兹的地面微波辐射计来测定臭氧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另外臭氧层会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升温,可使用红外波段来探测,如用7.75~13.3微米热红外探测器测定臭氧层的温度变化,参照浓度与温度的相关关系,推算出臭氧浓度的水平分布。

(2)大气气溶胶

利用遥感图像可分析大气气溶胶的分布和含量,工业烟雾、火灾浓烟和大规模沙尘暴在遥感图像上都有清晰的图像,可以直接圈定其大致范围。利用周期性气象卫星图可监测沙尘运动,估计其运动速度,及时预报沙尘暴。通过卫星资料可及早发现森林火灾,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大比例图片可用来调查城市烟囱的数量和分布,还可以通过烟囱阴影的长度来计算其大致高度。应用计算机对影像进行微密度分割,建立烟雾浓度与影像灰度值的相关关系,可测出烟雾浓度的等值线图。

(3)有害气体

彩红外相片可监测有毒气体对污染源周围树木和农作物的危害情况,通过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敏感性来推断某地区大气污染的程度和性质。一般污染较轻的地区,植被受污染的情况不宜被人察觉,但其光谱反射率却会明显变化,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灰度的差异。正常生长的植物叶片能强烈反射红外线,在彩红外相片上色泽鲜红明亮。受到污染的叶子,其叶绿素遭到破坏,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下降,其彩红外相片颜色发暗,如白蜡树受污染后呈紫红色,柳树呈品红色略带蓝灰色。 

(4)气候变化

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的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组成的静止气象卫星监测系统昼夜不停地观测地球的气候变化,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大气参数、海洋参数、地表状况、辐射收支和臭氧分布等信息,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研究非常重要。 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彩红外遥感影像可监测固体废弃物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热红外遥感影像可调查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情况。城市道路宽的呈带状和环状,窄的呈线状,城市广场一般以块状蓝灰色与街道紧密相连于中心地带。居民区呈灰色,高层楼房带有宽长影,平房呈密集排列的小长方块状。水系呈浅蓝色,绿地呈红色。从遥感图像上获取这些信息,对优化城市结构有很大帮助。另外城市里的高大建筑物对太阳辐射和其他热辐射的吸收和释放特性跟以土地和农作物为主要下垫面的郊区有很大不同,利用热红外遥感对城市下垫面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城市的热岛效应。

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第6篇:科技发展的重要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未来农村 课改 发展体系

新一轮课改的目的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重要一部分必然是新课改中的一环,同时要明确一点,职业教育的课改和基础教育的课改存在差异,关键在于“职业”二字。职业的特点是通过职业高中课程专业设置来体现。专业有很多方面,能够研究的很多,本文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出发点,以未来农村需要为切入点,探讨计算机专业如何在课改中适应未来农村发展的需要。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适应未来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

未来农村是什么样的?未来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哪些是与计算机专业有关的?现在应该从教学角度出发,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关人才,为未来农村发展的需要服务。

(一)未来农村的发展蓝图。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建党100周年时要求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到建国100周年时实现现代化。什么是现代化新农村?江苏华西村、浙江花园村,无不给我们提供了未来农村发展的“样本”:它是一个村子,大片的农田,绿意盎然的农作物,在花园生态农业园里,无公害农产品让人可以畅快享受采摘的乐趣;它又不只是一个村子,宽敞的马路,连片的别墅和高档多层住宅,大型商场、剧院、学校、医院、老年公寓、四星级酒店、游泳馆等设施一应俱全,徜徉其间,感觉这里与现代化的城镇毫无差别。所以未来农村走的道路应该是农村城镇化道路。

(二)未来农村人才需求类型。未来农村里的人才自然是农民,但必然不像今天的农民,没有经过专门而系统的学习;未来的农民应该是掌握农业技术的科技人员和农业工作者,而且农民的工作主要靠机械生产和劳动。农村城镇化必须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提供与农村建设、农民培养及农业生产有关的产业链,例如:农村建设大军、农村医院、学校等需要的人才、农产品加工业、物流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等。农村需要的人才应与这些产业链有关。 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技术呢?可以看到,这样的农村就相当于城镇,需要全方位的人才,其特殊之处在于更多的与土地与三农有关。所需要的技术也是各种各样的。

(三)计算机技术在未来农村的应用。从未来农村的“样本”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未来的农村必将是信息化的农村,计算机技术将在未来农村生产生活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从居民生活上看,网络和信息技术全覆盖将是城镇化农村生活的必然需求,居民的吃、住、行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从农业生产上看,以智能温室育苗、景观休闲等为代表的设施化、规模化种养殖业已成为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网络也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如果把适应未来农村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体化,则可归结如下:1.基础的计算机软件操作,包括各类必备操作软件的装载,应用软件的使用。2.计算机硬件的维修和维护,包括计算机硬件出毛病的时候能够识别并且维修,计算机硬件日常的维护。

总之,未来农村人才应该具备哪些最基本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归结为中职学校教育的内容,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则是这一内容的重点之一。

二、围绕课改如何开展涉农计算机专业教学

中职计算机教育要紧紧围绕未来农村在计算机专业技能和知识方面的需求,从教学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关人才,为未来农村发展的需要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在课改的框架下,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专业设置的难点在于不容易找到课程的专业知识和生产实际的结合点,通俗的说法是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工作中实际需要的知识不一致。例如,现在的计算机用的都是WINDOWS操作系统,如果学生还在学习DOS操作系统,生产实际中学生就不能立刻进入生产状态,还需要重新学习,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专业设置要构建不同的专业模式,如模块化课程、工作过程化课程、项目课程等。所以,适应未来农村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专业,就要围绕上面结论的两点,即基础的计算机的软件操作、计算机硬件的维修和维护两个方面,进行项目课程教学。

(二)因地制宜设计教材。教材的知识是相对静止的结论式知识。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支持课程改革的教材。具体教材的设计要以专业设置为基础,可以产生模块化教材。通过几年的课改我们感受到了一些教材方面的变化,如各地用的课本具有地方特色,教师上课新颖独到,产生了校本教材,学生的问题也多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并能对教材提出看法。由此看出教材选择和结构设置,应倾向于时代性,(下转37页)

(上接30页)使学生的学习能适应社会发展。教材的设计要合时、合区域、合使用的对象,更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方便。适应未来农村发展需要的教材应该具备哪些呢?也是要围绕上面两点结论来设计教材,当然要更多的添加“三农”实际应用的内容充实教材。

(三)创新丰富课堂教学。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多操作、多猜想、多实验证明。总的来说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合作、自主、探究”的氛围下学习。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是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窗,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兴趣,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力。不可否认的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提高会影响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三、中职学校涉农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职计算机专业要在课改中适应未来农村发展的需要,是以计算机专业可能在未来农村中扮演的角色为出发点,进而说明为了这种角色能顺利的扮演下去,要在课改中做到哪些点。上面已从专业设置、教材设计、课堂教学三面进行了阐述。这是一个系统的发展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还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问题。在此,笔者简单归纳为如下三点。

首先,要摆正一个思想,即, 中职涉农计算机教学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不动摇。教学服务经济发展是当前中职课改的灵魂,前面讲过,涉农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改革,说到底就是为未来农村发展服务的,一切有关的课程改革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运转。

第7篇:科技发展的重要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引领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001-03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中国经济步入新的运行轨道,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1)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2)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3)以投资拉动为主要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总之,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促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调整阶段。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充分展现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

如何认识新常态?首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能以10%及以上的高速度增长。这是因为,一方面在产品、投资需求旺盛,劳动力资源红利大量释放,资源环境压力还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我们具备这种高速增长的空间与条件;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长期维持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速度,这种速度有可能是不正常的,因为大量靠刺激,所以经济发展那么快,今天进入新常态就不能延续这种高速增长了。其次,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的陷阱,如果陷进去了,那将使我国经济长期停滞,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总理说过,应对“新常态”,需要靠改革,通过改革来刺激经济的发展,通过结构的调整,通过体制的改革,而不是说像原来用强制性的方式去做。所以我们应该理解为,要去面对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如何去改变我们的发展模式,比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前一直是靠对于劳动力的投入,现在应该更多地从科技的投入和创新去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一个“新常态”。

经济运行中呈现的新特征、新趋势,表明中国经济必须走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路子。

二、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

经济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具体地讲,经济转型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人类发展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迟早会引发产业更替、经济转型。牛顿力学的建立,第一次技术革命由此产生,以蒸汽机为标志机械革命,带动了第一次产业更替,人类从手工劳动进入以机械为动力工业革命时代。19世纪中后期,科技史上的重大突破表现为电磁感应原理引领了内燃机与电力工业革命,表现为内燃机、电机、电讯技术的产生,这是第二次技术革命。自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叶,其标志是进化论、相对论、量子论、DNA双螺旋结构等理论诞生,这又是一次更大的科技突破,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信息网络为标志,引领了电子技术、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乃至信息网络、光纤通讯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其属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范畴,其所带动的是人类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的产业更替。信息产业对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加深刻。

对于当前中国而言,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在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和控制污染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转型的方向是:发展高科技,用科技化带动产业化。当前的世界经济是高科技主导下全球一体化经济,高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因此,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高科技产业化是经济转型的必然方向。其实质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的高科技含量。全国经济转型的重点是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今世界经济的两个主要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的突起,经济全球化是对全球资源和市场追逐的结果,经济信息化则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使然,在这场竞争中世界经济将转向以商务电子化为代表的新经济。新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将发展成为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七大高科技产业为支撑的龙头经济。有的学者甚至把这种新经济称为第三次产业革命。哪个国家能在这些关键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必将能够抢占先机,引领世界经济转型的潮流,振兴本国的经济。

科技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一般的科技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在企业单元内进行的,涉及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目的在于解决企业的技术和工艺问题。

三、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科技创新的重要引领作用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是全方位的,这是因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方方面面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同时科技的力量也是经济转型、企业的发展,为摆脱困境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有引领作用。

(一)适应新常态,科技创新在于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创新驱动在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引领和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向纵深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必须把中央关于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要求,要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最根本的任务,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其次,要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着力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最优先的任务,以人才强、科技强推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最后,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潜能。

(二)科技支撑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以科技为支撑,实现转型发展是唯一的出路。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买方市场、产品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能够适者生存的企业是在产品创新中不断追求极致,能打动消费者,而且品牌形象、服务做到极佳,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环境友好,社会美誉度都很高的企业及其生产的产品。

一是企业要适应当今向服务经济发展新潮流。从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是许多发达国家都正在做的,因为服务经济是在产业链的上游,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以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为主的上游产业链,我国许多像“小米”等企业也是以做这种上游产业链,并取得成功。中国现今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与终端产品用户一起,实现先期研发介入、后期推广应用和持续跟踪改进,构建“产学研用”的创新体系,这是科技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实施创新过程中培育用户,形成创新开拓市场的追逐方向。

二是企业要大力推动“智能制造”。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务院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度加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我国制定“中国制造2025”也是在积极应对这一潮流。企业应敏锐地意识到推动“智能制造”的重要性,改变现有的全套组织、流程和功能,将目前自动化生产、信息化管理提升到“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以引领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

三是企业技术创新要着力于实现关键品种的赶超。目前,我国企业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如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芯片等等,在材料领域部分如高性能钢铁关键材料如大飞机、高速(重载)铁路、海洋平台、核(火、水)电、国防军工等国家重大工程需要的关键钢材产品仍然满足不了要求;特别是许多民用企业关键品种创新研发与自给能力还存在差距,利用国防、军工等技术实现民,将有利于实现企业关键产品赶超。此外,企业自身也要瞄准方向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关键品种的赶超,立足自主创新,积极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档关键产品,为实现制造业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保障。

四是企业要重视环境科技,把绿色发展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也是引领经济发展的高科技领域,企业要重视清洁生产,重视节能减排和绿色循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着力提高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与社会和谐发展。我国已实施新《环保法》,将排放标准将大幅提高要求。面对日益突出的环保和能源约束,企业要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集行业力量和智慧,攻坚克难,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效果。

(三)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形成“千军万马”齐创新的生动局面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需要基础科研领域的国家级团队,在顶尖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我们不但需要在知识创新走在世界前列,同时更需要在技术创新、现代科技引领下的管理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用我们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打造出受世人尊重的“中国制造”品牌,努力提升中国制造的核心品牌价值。在现今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与服务的品牌价值,不能只靠一些专业团队,要发挥中华民族全体劳动者的创新和创造潜能,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者,努力打造创业创新引擎。当前,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我们需要创造型劳动、创造型知识、创造型人才,要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获得公众的认可,享有崇高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成功的创业者就是今日的英雄。创新是有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对于那些敢为人先的勇于探索的创新者,我们要宽容,要在全社会树立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许多草根创业者,特别是许多大学生创业者,他们有着强烈的创业激情,通过培育和引导,可以将他们的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一要鼓励激发个体创业创新的热情。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满足人的最高需求。个体创业者,特别是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他们将自我实现列为人的最高需求。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需要通过创造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给人民群众创造出满足人生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发展渠道,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社会蔚然成风,让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保持着不断追求卓越的积极心态和精神风貌。鼓励有创业愿望和基础的个体加入到创业的洪流中,在多元化的就业与创业的平台上,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发展的土壤,而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创新而创新。还要保护创客创业的热情。对于有创业热情、有创新基础的“创客”群体,各级政府及科技主管部门、工会组织应继续出台各种政策,积极开展各项活动鼓励创业创新,比如举办技术创新大赛,开展职工劳动技能大赛,充分发挥一线技术工人在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中的引领作用,为热心钻研技术的职工搭建平台,促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蓬勃开展等等。此外,还必须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不但用好这批素质高、思想活跃的创新创业高质量人力资本,而且还为解决经济转型中最大的压力――就业问题提供最好的途径。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举办创业沙龙、起点训练营等创业辅导和培训活动,使年轻的创业者学习经验掌握技能;要形成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人在创新创业中的核心作用,释放出每一个社会细胞的创造活力,使创新创业成为新的生活气息、价值追求和社会取向。

二要激发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热情。就我国目前的产业基础现状而言,中小微企业虽然规模不如大型龙头企业,却是草根创业的主体,同时也在国家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调动中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热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做的是让创业的成本更低、环境更优、政策更好,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专业化人才回国、回乡创新创业,实现“知本”与资本的高效转化。要支持传统企业加强技改投资。切实加强企业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提升新产品销售收入,集中扶持一批主业突出、带动力强的骨干型龙头企业,抓紧选育一批细分市场巨大、技术优势明显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加快形成业态高端、梯次衔接的现代企业集群。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引进培育力度。充分借助拟定差别化招商引资政策的契机,深入研究创新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招商方案。要大力引导本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进入与国际龙头企业协作配套的体系,重点培育一批植根性强的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企业。

三要激发实体经济创业创新热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除了调动个人与中小微创业创新的热情,最为关键的还是促进实体经济的创业创新。一是实现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与移动支付时代的来临,经济的电子化、互联网化趋势愈加明显,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得以飞速发展。如何实现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笔者认为,可通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扩大Wifi覆盖,为电子商务与金融、餐饮、旅游等实体经济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撑上的便利;推广电子商务应用技能与网络消费理念,通过O2O平台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引领和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引进一批国内外B2B、B2C、C2C等领域的领军企业及配套服务商,扶持一批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产业链关键项目,形成配套便捷、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二是推进融资创新提供金融支持。近年来,随着土地财政的难以为继,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风险的日益加剧,融资方式将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变,资本证券化、资源证券化将成为融资主方向。我们应高度重视国有资产证券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鼓励企业选择合适时机在H股、新三板上市融资,在推动新公司上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资产注入、兼并重组等方式,将已有的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此外,还可积极吸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为创新驱动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三是推动产学研用深度结合,通过建立先进制造业应用促进中心,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参考文献:

[1] .中国必须要适应新常态[EB/OL].新华网,2015-05-27.

[2] .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EB/OL].中国青年网,2015-03-05.

[3] 洪银兴.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N].人民日报,2011-01-06.

[4] 杨晶.努力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J].行政管理改革,2013,(11).

第8篇:科技发展的重要范文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any domestic enterprises have also appeared the difficult problem in employment. College students find the right job difficultly; companies can not find capable staff. The main problem is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at present lack of strong competition soft power, such as the correct concept of employment, the necessary career competence, and good quality. Enhanc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soft power" has become a social concer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es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oft power". Schools can adjust their teaching philosophy,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he teaching content, further strengthen the ideals, beliefs, ethics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students were able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employment outlook.

关键词: “软实力”;“两课”;就业竞争力

Key words: soft power;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mployment competence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82-02

0引言

从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反映大学生欠缺就业竞争“软实力”,他们择业理想化、薪资要求高,就业后缺乏责任心、不愿吃苦、纪律散漫、不够诚实等,这样的道德素养问题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形象,增加了企业管理的成本以及运营的风险,也破坏了企业的竞争力。所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比较看重学生的就业竞争“软实力”,这也成为大学生求职者在竞争激烈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并维持一份工作的必备条件。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两课”的育人功能,把它当作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的“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帮助学生坚定信念克服困难,提高修养,以使他们的拥有正确的就业观、积极的创业观、良好的品行修养、必备的职业素养,让他们自身的条件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和国家社会需要相适应,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发展个人“软实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面对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只增不减,且越来越多的企业看重就业竞争的 “软实力”,高校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不仅要有扎实的“硬实力”,还必须培养过硬的“软实力”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1.1 大学生就业竞争“软实力”与“硬实力”20 世纪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前任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提出了“硬实力”与“软实力”(SOFT POWER)两个概念。大学生就业竞争的“软、硬实力”是由国家“软、硬实力”发展引申而来的,是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上形容大学生所拥有的综合素质。“硬实力”是指相对于具体专业岗位而言的,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是一种相对显性的、固定的、静态的存在形式,如学历、计算机与英语等级证书、各类职业资格认证、专业知识及技能等。而“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是隐性的,是一种吸引力、影响力,主要是指除“硬实力”以外的个人精神、素质,是一种持续的作用力,如思想道德素质、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

1.2 就业竞争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大学生的综合实力是由“软实力”和“硬实力”两方面组成,这两方面的能力只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增强大学生的综合实力。一方面,“硬实力”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甚至被许多人形象地称为就业的“敲门砖”,是发展“软实力的”知识技能基础。但另一方面,“软实力”是“硬实力”充分发挥的保障和精神动力。大学生要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转化为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需要“软实力”来铺路搭桥。此外,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就业竞争力的“软实力”被视为零时,无论其“硬实力”有多大其综合实力都等于零。但是,当“硬实力”不具备优势时,“软实力”还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1.3 “软实力”在就业中的作用就业竞争“软实力”体现出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仅对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对人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首先,多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和500强企业的招聘策略正在发生改变,对学历的纵向要求逐渐松动,对人才素质的横向要求则日益提高。如工作中敬业、责任、忠诚、主动、创新、合作、谦虚等隐形的诸多精神因素构成的软实力。而同时,“软实力”也决定大学生就职后的职业生涯能否可持续发展。这种能力具有后发优势,毕业生进入岗位后,自己的人生信条、工作态度、个人品行都会决定是否值得信赖或被重用,是否能坚持目标克服困难完成别人不能或不想干的事。只有“软实力”过硬才能逐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认可,在自己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达到人生的终极目标。

第9篇:科技发展的重要范文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快速稳步推进,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的规模、水平不断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成为继煤炭、冶金之后自治区工业经济第三大支柱产业。

(一)龙头企业规模总量不断壮大,骨干企业支撑作用突出

2012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达到1849家,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亿元,实现增加值908亿元。与2002年相比,加工企业数量增加1403家;销售收入和增加值均增长近9倍。其中,亿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461家,10亿元以上企业有33家,实现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514.8亿元和1350.5亿元,分别占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的83.3%和 44.8%,支撑带动作用比较突出。

(二)驰名品牌创建成效显著

我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达到45件,其中行政认定34件,占全区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总件数的73.9%,排在了全国前列。

(三)农牧业产业多元化、区域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初步形成了以粮油、乳制品加工为龙头,羊绒、肉产业为支柱,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了牛奶、羊绒、肉牛、肉羊、玉米、马铃薯等10个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带。

(四)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全区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2012年粮食总产达到50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首次突破2000斤,粮食总产首次进入全国十强。畜牧业实现“八连稳”,连续8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牛奶、羊肉、绵羊毛、山羊绒、向日葵籽等农畜产品产量均保持全国第一位。生产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农牧业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重达到70%,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80万亩。畜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45.9%。为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安全的生产原料。

(五)促进了农畜产品增值增效

通过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全区农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54.8%,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收购农畜产品资金从2002年的92.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949.6亿元,增长了9倍多。

(六)带农增收联结机制增强

现在全区有212.6万户农牧民通过转移就业、土地、生产资料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化经营,占全区农牧户总数的59%以上。2012年全区农牧民人均从农牧业产业化渠道中实现的纯收入达到3390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4.5%。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层次较低、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农牧业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有些产业领域还未开发,特色、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开发不够,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企业融资难,经营成本大幅增加;产业化各环节、各方面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

二、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今后一段时间,我区要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整合资源壮龙头,转型升级强实力,建稳基地促发展,紧密联结增效益,积极带动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牧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一)加快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增强整体实力

当前,经济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大企业大集团之间的竞争。要推动农牧产业化经营发生质的飞跃,依靠“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是不行的,必须依靠“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要强化科技创新。鼓励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层次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和产业。鼓励企业、科研院校、企业与院校采取多种形式联合与合作,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领先技术。要加强引进战略。结合我区承接项目转移战略,优先引进知名龙头企业,借助其品牌效应,扩大对外影响;要注意引进科技主导型、生态环保型的绿色企业,引进有特色、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实现高起点发展。要加快资本扩张。广泛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本重组,激活民营资本更多的进入农牧业产业化领域,推动企业由单纯的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实现低成本、裂变式扩张。要注重外向开拓。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打造一批极具引领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突出抓好肉羊、设施蔬菜、马铃薯、玉米和牛奶五个产业。重点扶持马铃薯产业和肉羊产业。通过实施“三个五工程”,即到2020年打造5个全国家喻户晓的内蒙古草原羊肉品牌,建设5家年存栏100万只以上的大型肉羊养殖联合体,培育5家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羊肉加工领军企业。努力把肉羊产业打造成为继乳产业和绒产业之后又一个具有拉动支撑作用的农牧业主导产业。

(二)认真抓好基地建设,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积极支持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不断强化订单基地的生产指导与服务,使农牧民和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与超市对接,提高产品的产销率。要组织开展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专题调研活动,摸清情况,分类指导,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初步设想在今年农牧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单独拿出4000万元放到银行,对龙头企业基地建设贷款给予适当贴息补助。

(三)积极开展示范区建设,提高龙头企业集群集聚效应

以工业集中区、开发区等园区为载体,以龙头企业集群发展为重点,组织开展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打造集原料生产、精深加工、研发推广、包装储运、市场信息、金融服务、合作联结等为一体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平台,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要尽快制定出台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意见,指导全区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探索配套相关扶持政策措施,推动示范区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上项目,运用项目搞招商,通过招商引智、引技、引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要紧紧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搞好项目引进和对接,把符合我区发展需要的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及有持续投资能力的企业引进来。要改进和完善招商引资方式,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企业达产率。

(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有效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低迷和国家货币政策影响,企业资金短缺更为普遍,特别是龙头企业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要破解龙头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必须多元开发、多管齐下、多渠道筹集。金融部门要改进对龙头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积极开发动产(原料、产品)、知识产权、股权、林权、草场权、土地等信贷产品;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组建小额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兴的金融组织。各地要积极组织和推荐优质证券中介机构进行辅导培育,妥善解决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的问题,尽快帮助龙头企业上市融资;要充分利用各种债券融资工具,增加直接融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