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时候,妈妈说我是个对文字痴迷的孩子。
当我还不会握笔的时候,我便用小手轻轻抚摸着书页里的文字,心中油生敬畏之情。
“妈妈,我看到字里边有天使在唱歌呢。”我抬头看着妈妈。“傻孩子,字里怎么会有天使呢?”妈妈轻拍我的小脑门。“天使藏在里边不让妈妈看见呢,我要把她找出来。”于是我很快便学着握笔写字。
我执拗地觉得只要我会写字,我心中那个天使就会出现,飞到我和妈妈身边。所以,我很认真,也很努力,握着铅笔,由横竖撇捺到一个个歪歪斜斜的方块字,再到造句,写文章。
而天使,也一天天地随着我笔的舞动而清晰起来,我细细地用笔,用文字让她更实在„„
小学的我是如此真切地热爱着作文!每到作文课,我不再和同桌开小差,拿着笔,在绿色的方格纸上尽情地抒写着我那充满童真的光怪陆离的梦幻。我深信天使在那小小的字里行间必定也和我一起成长着,我那时笔下的文字虽然幼稚,然而却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我也得到了诵读于班上或是额外的写作辅导的奖赏。
你看你看,天使的脸正在浮现,在我小学的作文中,在我儿童的欢乐中„„
上了中学,随着对文学作品的日渐喜爱,我更加坚定了对写作的热爱,也看见我心中的天使已在字里行间隐隐地出现了„„
我开始投稿,然而每次寄出的稿件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我的写作梦想开始动摇,再加上成长的烦恼和生活挫折如潮水般袭来,我埋怨着命运不公,命运多舛,不再握笔作文,从此一蹶不振。
那一天在电视上看到雕刻家把石头雕成美丽的天使,那一刻,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我手中的笔正是雕刻家的刻刀,我也应用笔这把“刻刀”雕出我心中的天使——我的梦想,我对生活的追求。
你看你看,天使的脸再一次清晰了„„
我重新握起笔,挥洒我的激情,描绘我的理想。生活的阳光也开始向我投来新的微笑。
我笔下的文字更显成熟理智了,我的作品渐渐开始被发表了,我对生命的热爱也日益增加了„„
这一天,我拿着稿件录用通知和被印成铅字的文章,笑着抱着妈妈:“妈妈,我把天使雕刻出来了!你看你看,天使的脸!”
“你这个对文字痴迷的傻孩子。”
你或许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你或许责怪天使都忙着照顾别人去了,没有听从过你的呼唤,没有助过你美梦成真。
因为,你已经对着流星许过数百次愿了。
但是,请你别焦急,请你别等待。请你行动起来,用善良和爱,雕琢出你心中的天使。心中这樽“爱”的天使,会助你为善,会引你走向幸福。
只要有爱。
君不见照亮了苗乡的那位月亮般的姑娘,即使她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为什么?就因为她用全心的爱,燃烧自己的青春点亮苗乡的路啊!用爱,她肩负起十乡八里的健康。
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她常常免费为付不起药费的病人治病。丈夫劝她离乡进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离开需要她治病救命的乡亲。乡亲们感激她。李春燕用爱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乡的“天使”,也是感动全中国的“天使”。
是的,只要有爱。
青年歌手丛飞,已插上翅膀,带上人们对他的敬意“飞”走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丛飞就是这样的人。他用一生的爱,把自己“雕琢”成永生的“天使”,他让全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为什么?因为丛飞用爱心包容世界。他用唱歌演出所得的三百万捐助了一百八十多位贫困学生,自己却成了深圳的“穷人”。他的高尚、他的纯粹,源自他心中的天使???爱!他的博大的爱,感动了中国。
是的,只要还有爱。
因为爱,洪战辉成了家喻户晓的感动中国的青年,他用平凡而朴实的行动,把自己“雕琢”成一位有爱心又充满责任心的“天使”。他不因贫穷,不因父亲是精神病患者,而丢弃父亲抱养的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大学,他不愿意接受捐助或施舍,他吃苦耐劳地挣钱,替父亲负起家庭的责任。穷困算不了什么,苦难也只是一种磨练。只要还有爱,天使为什么雕琢不出来呢?
爱,是天使的化身。天使,是用爱雕琢出来的。
有谁还会毫无思考毫无进取地抱怨自己没得到天使的眷顾呢?其实,天使就在我们心中呀。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中那“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
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
.....................................................
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能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呢?下面笔者从最近高考佳作中归纳出八种结尾方法,供广大考生借鉴。
一、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一是照应开头,形成首尾照应;一是紧扣文章的题目,形成文题照应。这样的文章结构完整圆合,具有整体美感,让人觉得考生的构思是严谨的。
如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大隐隐于市》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古人有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结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事内外变化多端,观念出入繁杂无比。我们不一定都要像陶潜一样“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样“入”,而是要万物归乎一心。俗话说得好,“心净自然凉”,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需理会污秽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市”。
文章开头引用古语“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结尾引用坡的名句和俗语,最后说“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需理会污秽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市’”, 照应文题和开头,结构严谨,强化了中心。
二、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凝练简洁的语句,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如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的结尾:
故宫、白塔、世纪坛、长安街,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在其后的,正是北京人承载责任与历史的心!家在北京,心在北京,留住历史的符号,创造未来的符号,正是每一位北京人的心愿。
寥寥数语,就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收尾自然而圆满。
三、自然收束,朴实无华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突出含义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方法为“自然收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的结尾毛病,显得干净利落,不枝不蔓,朴实无华,在高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如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溯源》的结尾:
生命、哲理、爱,他们就好像三个最美好的点,彼此生死相依,永生风雨同舟。是他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美好的世界,五色斑斓的面。面上是一幅 “清明上河图”,而面下,则是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以及每一个人生。
这个结尾,在前文关于生命、哲理和爱三个方面的叙述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加以小结,点明了题意,升华了主旨。
四、含蓄蕴藉,留下空间
这种结尾,即把丰富的思想感情凝聚于含蓄深刻的语言中,不直言其事,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
如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的结尾:
不知何时,爸已插好了康乃馨,一个人憨憨地排列每朵花的顺序。左边、右边、向上、向下。我静静地凝望他,感受满屋里清晨的祝福。花瓣上,一滴露珠滑落下来。微妙的情感里,康乃馨也懂得为我流泪。
……我渐渐地睡着了,迷迷糊糊有一双手将我的手轻握,我没有睁开眼,然而我的眼泪却终于不争气地流了一脸。
这里表面上看是一种平淡的叙述,但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我”的感动与醒悟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五、抒情议论,升华中心
这种结尾即在主题的基础上自然延伸,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丰富和深化文章主旨。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
如天津高考满分作文《我生活的世界》的结尾:
通过我的亲人、朋友,我的世界才会有那么多的颜色,才会变得五彩缤纷。纯洁的白、热情的红、暖暖的黄、清澈的蓝……每种颜色在我的小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小角落。
爱是什么颜色?
爱没有固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中都饱含亲人对你的爱。
这个结尾,通过饱含深情的抒情语言,表达了一个盲人对色彩和爱的真实体验,感悟深,情感浓。
六、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这种结尾,感情充沛,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广东高考满分作文《雕琢心中的天使》的结尾: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中的“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
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
结语简洁有力,一语中的,令人振奋,让人鼓舞。
七、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这种结尾即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思想情感的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达到高考作文“意境高远”之要求。结尾处情与景的有机结合,可暗示主题,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如高考重庆考生写的《那山,那月,那人》的结尾:
黎明来临,太阳从山外探过头来,唤醒了山里的小村庄。在日光阴影处,露珠也在闪着光,远处传来几声清晰的鸟鸣。他正迎着阳光,循着一条开遍山花的小路,向半山腰的学校走去。
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他要改变这个山村。前面的路很长,可路边总有灿烂的山花相伴——
结尾作者所写的画面中,太阳张开笑脸,露珠闪着亮光,鸟儿唱着山歌,山花铺着山路——这明丽欢畅的画面中,饱含着作者对献身教育事业的山村教师的热情的礼赞。同时,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衬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人民教师说形象。
八、巧用修辞,摇曳多姿
巧用修辞手法,特别是排比、比喻、顶真、对偶、引用等,会使文章文采飞扬,如明媚的春光,令阅卷者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山西高考满分作文《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结尾: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
排比、比喻、顶真手法的综合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气势和哲理,能不让阅卷者拍案叫绝吗?
学生其实用不着借古人、洋人说事,自己经历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以及耳闻目睹的社会生活中就有取之不尽的写作资源。老师其实很想看到学生真实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感悟。有同学认为,自己每天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宿舍到教室,两点一线,单调枯燥,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果真如此吗?其实对于直面生活的中学生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写之处!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如2010年广东某生满分作文《与你为邻》,写“我”与同桌一起生活在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一起在公交站台等车,一起在绿茵场上驰骋,一起研究编程算法,一起约好报考深大计算机专业,一起梦想着共同开发网站,两人课内课外相互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高考前一个月,同桌却忽然返回安徽老家,因为按规定,学生必须回原籍参加高考。作者最后深情地写道:“今天,我们会同时走进考场,为自己的明天书写一份答卷,不同的是,我在深圳,而你在陌生的老家……我祝福你,我的朋友,我们的邻居,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这篇作文只是回忆了“我”与同桌交往的点滴往事,事情很微小很平凡,感情却很真挚很动人,以致阅卷老师都流下了眼泪。
二、化大为小写细节
写记叙文不能像电影剧情简介那样,只对人物和事件作概括陈述和笼统说明,那样只会让人感到干巴空洞、索然无味。记叙文要靠细节说话,一个鲜活的细节描写,胜过笼统的万语千言。有的学生虽有细节描写意识,但动手一写,又回到笼统概述的老路上去了。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这里介绍一个有用的技巧――分解。“分解”就是无论写人、写事还是写物,都要善于化整为零,从细小的局部来写。写人可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下笔,写事可从缘起、发展、、结局等方面下笔,写物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下笔,这样分还很粗糙,还可以分解为更细微的部分,直至一个个小点。如2010年湖南一学生满分作文《早》,写的是睡醒的“我”蜷缩在暖暖的被窝中等待妈妈唤起直到出门上学这样一件小事。但作者把这件小事分解为醒来、赖床、等待、不安、再等待、妈妈进屋、“我”假装沉睡、妈妈唤“我”、“我”看到憔悴的妈妈、出门时发现雪中铲出的路、“我”感动得流下眼泪等小点,生动具体地表现了“我”对母爱的深切体会。
三、变直成曲写波澜
有的学生经过训练,已能较清楚地交代记叙的要素,也能刻画细节,但写出来的文章仍然激不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老师看了作文的开头就想看下文,并在看完后拍手叫好呢?有,就是直事曲写,通过改变叙述方式制造情节的波澜。这里有几个百用百灵、永不过时的掀澜技法:设置悬念、铺陈误会、设计巧合、结尾倒转、欲扬先抑。如2002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状元凉粉》:“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穷学生,可是前夜在小摊买书时被找回了20元假钞,于是想在“状元凉粉店”用掉这张假钞,但看到店主辛劳的样子,又于心不忍。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终于战胜了私心,掏出身上仅剩的5元真币要付给店主,店主却笑着说:“傻孩子,没看见墙上贴的‘高三学生免费’的字条吗?”羞愧的“我”一回学校,就把假币撕了。文章有了波澜,不用玩花哨也能引人入胜,从而获得高分。
技巧一:自述衷肠感人心
这类文章抒写的是个人真切感受或体验,有时甚至是个人悲惨的经历与遭遇,故能触动人心最柔软处而引发共鸣。文章多采用书信、日记等内心独白的形式,敞开心扉,倾吐心声,常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来触动人心。如湖南卷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天上之母》:
……晚上还有道场上的很多事等着我去做,这里只有我一个人披麻戴孝,但我不觉得孤独,因为我总觉得,她在看着我呢。
人群陆续到达,我不断地向每一个前来悼念的人下脆,每跪一个人,想起的是她那双漂亮却带着水色的眼神,现在那水却顺着我的眼角流了下来。
时间慢慢远逝,那些哭过喊过或始终面无表情的人都走光了,只留下几个守夜的嫌冷,砍了条板凳,烧起一堆火,围坐着嗑瓜子,说说笑笑,我打了几个盹,每次都被寒冷刺醒,即使挨着火盆,也无济于事。
天渐渐亮了,到了第二天早上。终于还是到了分别的时刻。
昨天抬她进来的人,又再次抬起她,走进了火葬室,我站在门口,突然就哭得不可抑制,但我想我是为她的解脱而感到高兴吧。
[评析与启示] 考场之上,写送别母亲这类故事是很有风险的,若非情真意切,笔墨含情,很难出新意。本文把自己对亲人与世态的感受描写得极为细致。如留守的人“围坐着嗑瓜子,说说笑笑”之类的句子,可谓直面人间冷淡,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正是这种情感的细化与思想的深度,让一个原本寻常的故事,有了获取高分的理由。当然,此类作文贵在真实,考生决不可为了博取他人同情而胡乱编造个人或家庭的悲惨遭遇,否则极有可能弄巧成拙,因为对于经验丰富的阅卷老师而言,是否情发于衷还是很容易辨别的。
技巧二:借助意象巧载情
文章有时并不直接表达情感,而是借助某个意象,来含蓄巧妙表达。其好处在于文章因此少了一分直白,多了一分含蓄委婉,从而更具情味。如广东卷2014 年高考满分作文《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
奶奶跟往常一样,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来到院中那颗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歇息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
……
那是一张多么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奶奶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轻貌美,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
紫藤花的香气逐渐变淡。花开之后,一切的馥郁终归隐去,只留下一丝微微的痕迹。可记忆却是愈来愈加浓厚。
[评析与启示]全文记叙了奶奶和一张照片的故事:岁月流逝,照片泛黄,但奶奶记忆犹在,对爷爷深情依旧,从而赞颂了人世间永恒的真情。文中借助“紫藤花”这一意象,从紫藤花起笔,紧接着描写了奶奶看照片的特写镜头,然后穿了奶奶对美好的往昔生活的回忆。文中多次出现了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的紫藤花,它贯穿始终,寄托了绵长的思念,象征了美好的感情,对人物形象起到了映衬作用。借助意象表情达意更加灵活,既有效避免了行文呆板,又能使语言表达有文采,有意蕴,以少胜多。
技巧三:融情于景情更浓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写作经验。此类文章同样不直接表达情感,而是借助景物描写渲染烘托人物心情。文中景物描写常常折射的是心灵上的微妙变化,或表现一种情趣,或抒发一种激情,或蕴含一种哲理,任何好的景物描写都是心灵的感悟,思绪的升华。这样的文章往往更富有诗意而显得有意境。如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优秀作文《荒山种茶人》:
清明时节,我冒着霏霏细雨,回到了阔别的家乡。
父亲的腰弯得深深的,像是融进了茶园无涯的绿意里。漫山遍野的深绿、碧绿、浅绿直逼我的眼球,又像是给大山围上了一层曼妙的绿纱。
我随着父亲走向茶园更深处,四周涌动着如凝脂般厚重的绿意。任南风带着沁人的土香袭乱我们的头发,那不该被打扰的世界似乎在浅斟低唱,山里的孩子喜爱漫游于山林,趁散放的鹧鸪还未归巢,偷偷寻觅它们下的蛋。夕阳西下,肥嘟嘟的小子用衣裳兜着满满的鹧鸪蛋回家。
……
我望着父亲佝偻的背,掂量着绿意盎然的大山,忽然间明白了:父亲的青春,铭刻在大山的一草一木中,绿得苍茫……
临别前,父亲叮嘱我常回山看看。我几步一回头。父亲,正静静地倚在门槛旁。西沉的落日,在他的身上打出昏黄。此刻,炊烟正从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晚霞中四射,分散,消隐。女人们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茶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
[评析与启示]文中无论是茶园的无涯绿意,还是朴素的农村生活都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韵味。融注深情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清新的自然美,达到了意境深远的效果。农村是那么的简朴恬美、宁静平和,如仙境般令人神往。表达出对土地、农村环境的真切热爱之情,真诚之意。故写作中表达情感时不妨尝试借助于景物来传情,从而使文章意蕴更丰富。
技巧四:针砭时弊爱憎明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好的文章,总能散发出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给人以警醒与深思。写议论文,如果能从社会现象入手,然后追根溯源,分析事物的本质原因,那么,你的文章将绽放理性光芒。如2013年全国大纲卷优秀作文:《关闭潘多拉》
盒子的开启与关闭或许只是一瞬间,但改变的却是永远。药家鑫事件的风波虽然早已平息,但其造成的蝴蝶效应却是一波又一波,还有“我爸是李刚”掀起的“拼爹热”……而如今,李双江儿子的“伤爹”行为在娱乐界更是掀起一场风雨,若他的罪名属实,等待他的将是一场牢狱之灾。是什么,让这些生活在光环下的人们跌落深渊?是他们的狂妄自大,是父母的纵容和溺爱,让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目中无人,胡作非为,肆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但同时,也使他们自己万劫不复。
关键词:高中生写作;语言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82-01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所以对于作文来说,陆游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和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种清新脱俗、质朴自然的语言美,固然是一种高境界,但现实中华美的语言更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因此,高中生写作如果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就如同裁缝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织成一件得体的、漂亮的外衣一样。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打动阅卷老师,彰显文章的魅力,最终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生动形象的语言,可表现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可表现在写人时,神形毕肖,让人如见其形;可表现在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
既然华美的语言,是一面旗帜,轻轻招摇,就可吸引读者的目光;是一束火把,灼灼闪耀,就可点亮读者的思想。那么,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写作时的语言技巧呢?现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1.遣词要生动
1.1 精心运用叠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音乐美。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写月光时:"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毫无声响,又引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思。
1.2 色彩词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在《春》中描绘春景时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十足。
2.句式要灵活
灵活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或点题、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2012年天津一考生在满分作文《感受爱 感恩爱》中写道:"友情,是一把刀,将我们心中那坚硬的城墙敲碎;友情,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心中的彷徨与黑暗;友情,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箱子,收获快乐,也分享快乐;友情是雨季里的小伞,为我们撑起一片晴天;友情是寒夜里的一把火,为我们送去片片温暖;友情是一阵温馨的风,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友情是一块洁白的手帕,拭腮边的泪痕。"一连运用七个比喻句,然后构成的一个排比句,不但写出了友情的重要作用,而且形象生动极富吸引力。
此外,运用整、散结合句,可形成一种整齐错落有致美。广东2012高考满分作文《生于此岸 心无岸》中"生活在这个钢筋水泥筑成的年代,我们也依旧寻得自我的价值,同时也能在心灵清净中闻宫商角徵羽,行仁义礼智信,我无法赶上李白的春夜桃李夜宴,也不想到未来的土星上居住,我需要的是好好爱护脚下的土地,欣赏此岸的风景,然后让心灵携取古今的有益的思想,细描未来的美妙,且歌且行,足矣!"这段文字以整句为主,间以散句,开合自如,显然这种表达效果要比单一的整句或散句好得多。
3.修辞要新颖
作文中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形象鲜明,气势贯通,音韵和谐,显得文采飞扬。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段连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等各种修辞手法,新颖灵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绘了荷花的情态,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4.功底要深厚
写作关键是看作者的思想对人、事、物、现象的描写、阐述和发挥,即作者如何对这些做最佳的文字处理。因此作者如果平时善于观察、积累,有深厚的文学功底,那么写作时就可旁征博引得心应手,从而使自己的文章变得厚重、亮丽,从而提高作文得分。
如:高考时一考生在文章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岗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双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本段中作者通过广泛征引,使得文章文采飞扬。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锤炼语言的创作经验;"为人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是卢延让苦吟的形象写照,此三子者都是锤炼语言的典范。王国维云:"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道出了在锤炼语言的道路上,必须历经艰难,方能迎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此外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指词语华丽,意荡神驰,而且还应指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内在韵味,一种"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沈扬文.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2012,(20).
[2] 朱顺娟.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写作能力与素养的培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3] 郗悦欣. 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6).
当前,中学写作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困境。突出表现在:学生写作欲望缺失,普遍患上“写作恐惧症”,害怕和厌恶写作。不少学生尽量逃避作文,马虎应付,宁愿在语文考试中尽量用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等部分的分数弥补作文低分。写作不认真,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大多数学生缺乏写作成就感,不等到学期结束即将作文抛弃,少数学生甚至将老师阅过刚发回的作文立刻扔掉。写作教学未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就无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我认为,造成以上困境的主要症结在于,中学写作教学严重背离了人类写作活动的正常生态。其主要表现有:
一、 违背了“生态链法则”
据美国耶鲁大学生态学家R.L.林德曼等人提出的“生态链法则”,在生态链上,不同的物种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存在着按10%~20%进行的规律。例如10吨浮游植物被1吨浮游动物所摄取,1吨浮游动物被100公斤小型鱼类所摄食,100公斤小型鱼类被10公斤大型鱼类所摄食,而人摄食10公斤大型鱼类才可以增加1公斤体重。我国学者指出:教育也存在生态链现象。高尔基说:“为了大概真实地写出一个工人、一个神甫、一个小店老板,必须很好地认识成百个神甫、工人和店铺老板。”这就表明,获取生活中大量素材是写作成功的前提。为了写好一个好动、调皮小孩的行为特征,至少要参考数十个好动、调皮小孩的行为表现。但我们的作文教学远远做不到这一点,反而背离了人类实践活动是写作源泉、创作离不开生活的原理,造成了学生的写作普遍主题空缺、材料枯竭。甚至可以说,现在多数中学语文教师是反其道而行之,努力教学生不要到生活中搜集材料,而是熟记一些古人如司马迁、屈原、俞伯牙与钟子期、王昭君、李清照、苏轼等生平中的某些事件,以“空手道”技巧将这些名人往事硬往话题上靠。正如王尔楷所言:某省数万考生“写身边生活的文章几乎看不到……没有实质内容,披着华丽的外衣,满是整容的痕迹” 。
二、陷入了“花盆效应”
俗话说:“马厩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难栽万年松。”花盆和温室里,生态幅变窄、生态价下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阈下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学习必须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培养正确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写出真情实感。但是,在应试教育过程中,不少教师误导学生走上“公式作文”“模块作文”和“伪文化散文”的道路,高中学生在作文题材上主要是依赖形形的《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高考满分作文大全》《高考作文材料宝典》《时新作文话题及材料集萃》等。在写法上,遵循老师所教“模块作文”和“伪文化散文”的“必杀技”。这样,写作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就转换成向学生传授为文造情、无病的方法。没有真情,写作怎会有动力?
三、未能建立学生写作能量良性循环的机制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曾经大多是良性的,保证了资源的生生不息、永续使用。这是物质的正常循环。一个人抱着创作的理想、不怕辛劳写出了好文章,发表后得到好评、受到激励、实现了价值,于是写作的积极性大为高涨,再次投入新的写作过程。这就是写作能量的良性循环。多数人写作都是为了发表,为了产生社会影响。但是长期以来,中小学作文教学基本上采取“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写作—教师打分—发回给学生”的封闭模式。学生所写的永远只能给教师看,没有任何社会效应,默默地消失于无声之中,最多换回一个分数和一两句简单的评语,因而很有可能厌倦写作。
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对策:以活动式作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写作回归正常生态,走出困境。所谓活动式作文,就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以与写作有关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写作的源泉,催生学生健康、强烈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写作技巧,精心写出作文,并为自己的作品谋划发表的平台和渠道,从而获得再创作的强大动力。在这项改革中,我校作文教学尝试开展了如下活动:
1.写作价值引导活动:引导学生为了表达和交流、为了社会和人生而写作
学生固然要应试,但应试写作时的心态却不能毫无现实生活中写作“原生态”的痕迹。写作的“原生态”应该是作家们、记者们、诗人们为社会现象所激动、感奋,有感不发不快,有情不抒不畅,而不是仅仅为了分数。我们的做法是:
(1)邀请作家、名人作写作意义的讲座,与学生交谈,鼓励与作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交朋友,请他们谈怎样获取创作素材、怎样产生创作灵感、又怎样进行创作和发表的。开设“社会文坛动态报告”“当红作家作品我来评”“评一种写作倾向”等论坛活动。吸引学生关注文坛和作家,让学生领会“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真正意蕴。
(2)定期举行教师示范写作及学生名作展示活动、学生写作见解及经验的“百家讲坛”活动,使学生明白,创作欲望的满足与作品的价值呈正相关。建议学生确立以下的写作价值追求:①尽责的欲望: 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社会发展、为了公平与正义、为了家庭、为了职责、为了环境等。②交流和传情的欲望:表达亲情、爱情、友情、关心、同情,探讨问题,表达意见等。③审美的欲望:反映、塑造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形象,抒发美好的情怀等。④自我塑造和表现的欲望:自我描绘、反思、呐喊、宣泄,表达理想、抱负、愿景、情怀等。
2.让学生有时间体验生活,开展指引学生从社会生活中获取丰富素材的活动
我们首先改革了传统作文必须当堂交卷或最多一两天就交卷的做法,除适当保留一些堂上交卷的写作练习外,多数写作作业都让学生有较长的写作周期。开展多种“题材搜索活动”,如“写作题材交流超市”活动、墙报上的“热点题材讨论”专栏、校园网上的“作文好题目、好题材报料热线、报料邮箱”和“请家长帮我们提供材料选材料”活动、校内采访、体验活动、考察东莞地方文化、读报交流活动。
3.开展多种形式的发表类活动,强化学生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影响意识、经营意识
(1)强化发表意识。提供多种发表与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如:①校园网上发表;②写本校重大事件的专题报道,本校或校外的报道、专访;③校园诗歌、小说、课文剧比赛、展示;④网络写作:博客、微博、手机短信写作、校园BBS写作等。⑤要求学生到学年末将自己一年的作品装订成集,在班内展示。各班评出优秀作品集,然后参加全年级、全校评选。学校定期出版学生作品专辑。⑥校刊每期设学生作品专栏,尽量扩大版面。⑦帮助学生在本市刊物如《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文艺》、本省刊物如《少男少女》上发表。
(2)强化读者意识。改变学生作文只有一个读者的状况,建立学生互评、师生共评、家校共评等制度,让学生听到更多读者对自己作品的反馈意见。做法包括:①学生作品小组、班级、沙龙评价活动。②争议作品评价辩论活动。③邀请家长进校园参与教师、学生作品评价活动。④校园文学社评选“光明优秀小作家”活动。务必使学生写作时要想到自己的作品主要给哪些人看的,这样写读者是否看得懂、是否能接受,会不会引起争议,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能否达到自己的目的等。
(3)强化作品的经营意识。让学生懂得不但要写好作品,还要寻找发表的平台和渠道,懂得怎样投稿,哪些刊物需要哪些稿件,哪些报刊会在哪些节日前征稿,怎样与报刊和出版社的记者、编辑打交道,社会上有哪些机构举办征文比赛,等等。一有机会就尽量不要错过。
活动式写作焕发了学生的写作活力。学生普遍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们,关心社会、勤于观察和思考;自己作品的内容要有新意,不要重复别人写过的东西,要写出比别人深刻却又恰当的话;形式要新颖,要给人以新鲜感,同时强调价值性;敢于写真情实感,力戒空话、口号、套话,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由此,热爱写作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参考资料:
1. 吴鼎福、诸文蔚著《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