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衡量方法范文

财务风险衡量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衡量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风险衡量方法

第1篇:财务风险衡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校; 财务风险; 评价预警; 双模型; 实证研究

随着高校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自身对此越来越重视,但由于该课题较为复杂且引入较晚,大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

国内目前在定量分析上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在企业会计应用较为广泛,而应用在预算会计分析中相对较少。由于现行高校财务报告是基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设计的,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的一些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并未得到充分验证,如何用通用化的“企业”财务语言解读和验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程度很有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应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模型对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财务风险指标预警体系的警情预报进行验证和分析。

一、模型的选择

(一)巴萨利模型

巴萨利模型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模型之一,它是亚历山大·巴萨利(Alexander.Bathory)在原有的Z计分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此模型能比较直观地反映研究对象的财务风险水平,其模型表达式如下:

财务风险评估值Z=A+B+C+D+E

其中:A,衡量企业业绩=(税后利润+折旧+递延税)/流动负债;B,衡量营运资本回报率=利润总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C,资本结构比率=所有者权益/流动负债;D,衡量扣除无形资产后的净资产对债务的保障度=有形资产净值/负债总额;E,衡量流动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巴萨利模型指标值高即说明经济主体实力强,财务风险小;反之,则说明经济主体实力弱,财务风险高。巴萨利模型是Z计分模型更普遍的应用,可在预测公司破产可能性的同时,也能衡量公司实力大小。据国外统计,该模型预测的准确率可达95%。

(二)功效系数模型

功效系数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几何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根据评价指标中各指标的特点,指标数值(即下述公式中的实际值)越大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大型变量,如现实支付能力等;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小型变量,如银行存款保障率等;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最好的,可定义为稳定型变量,如流动比率;若在某一区间内最好,则可定义为区间型变量,如资产负债率。功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功效系数法从不同侧面对评价对象进行计算评分,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都大大提高,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对于财务综合分析来说,较算术平均法更为合理。

二、样本的选择及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属性

本文研究的主体是某中央级预算单位M高校,该学校是一所以理工学科为主,兼有部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列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本文利用该校近三年(用Y1、Y2、Y3表示)的财务报表信息来进行财务风险的测度及预警。

根据功效系数模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取代表性的12个指标构建了预警模型,对四类变量设置功效系数,如表1。

根据单项功效系数和权重即可计算出综合功效系数,根据综合功效系数的分值大小设置财务风险警情分布表,如表2。

三、双模型实证检验

考虑到高校财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前提的,财务报告中没有现金流量表,且事业收支与现金流量具有同步性,为了更通俗地反映高校财务状况,根据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结合高校会计科目的特点,本文对样本高校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进行了合理的转换,巴萨利模型测试数据均来源于该高校转换后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根据巴萨利模型,结合M高校转换后的会计报表,可以计算出M高校近三年巴萨利模型标值,见表3。

从模型测算值来看,M高校财务风险评估值近三年来总体呈增长态势,特别是资本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学校自有资本对短期债务的保障程度以及有形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大幅增加,学校的综合实力逐步提升,财务风险系数进一步降低。M高校整体财务风险趋势如图1。

巴萨利模型帮助我们分析了高校综合财务业绩、资本结构和债务保障程度等指标,对高校财务实力的走势有一个清晰的描绘,但并不能非常精确地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警告程度。所以,下面将运用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运用高等学校财务指标和分析方法,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警情进行衡量。

根据功效系数模型,计算M高校近三年的财务风险指标功效系数值,得出功效系数如表4。

从模型测算值来看,M高校Y1年财务风险警告程度为“极警”,财务风险极高,财务状况很差;Y2年财务风险警告程度为“重警”,财务风险仍很高,财务状况较差;Y3年财务风险为“中警”,表明财务风险逐步减小,财务状况日益好转,但仍不容乐观。M高校财务风险警情走势如图2。

通过观察M高校近三年的警情变动,得出该校近三年的综合财务状况逐年好转,风险系数逐年降低,但到Y3年仍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主要由于:

一是该校资产负债率三年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和满意的水平,资本结构较为合理;流动比率始终偏高,也就是说,流动资产占用较多,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应收款项和借出款特别是各项基本建设专项工程款占用过多所致,所以T2功效系数值很低。

二是该校总负债与货币资金的比值逐年减小,到Y3年基本达到理想水平,财务风险逐步减弱。由于几乎没有对外投资,所以T6值功效系数为100,该项财务风险系数为0。自有资金动用程度非常大,T7值功效系数很低,主要也是因为该校应收及暂付款中垫付的专项工程款占用过大。

三是该校现实支付能力三年也基本维持在一个满意的水平,基本周转资金周期保持在3个月以上,而且该项指标功效逐年提高,Y3年达到了接近5个月的水平。该校事业基金可用比率也较为合理,功效系数值较高。

四是该校收入与支出比较为平衡,基本维持在1以上的水平,每年收入可以全额弥补支出。专用资金占用程度很大,三年该项功效系数分值都较低,加大了财务风险。

通过比较巴萨利模型和功效系数模型对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预警结果,得出M高校在两种模型下财务风险指数的走势,如图3所示。

很显然,运用巴萨利模型对M高校连续三年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评价的结果,与运用功效系数模型对M高校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预警的结果相比,二者的运行轨迹是基本相同的。

四、研究结论

(一)巴萨利模型与功效系数模型测度得出的财务风险趋势轨迹基本吻合

将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预警二者有机结合,在利用不同的评判模型分别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和预警程度测算之后,研究发现,两种模型的应用结果吻合度高,而且所研究高校的财务风险运行轨迹也基本相同,从而印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准确性。

(二)两种模型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测度各有特点

巴萨利模型多用来衡量经济主体财务实力大小,以此来判断其财务风险高低,总评估值得分情况可向外界表达经济主体实力,甚至预测其是否有破产的可能性。可以看出,该模型侧重的是对经济主体的财务状况评估与评价,并没有从风险预警的测度角度给出经济主体所面临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

功效系数模型是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基础上改进而来,应用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通过利用高校财务代表性指标进行风险测算后,能够直接给出高校财务风险警情,更加客观地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两种分析模型的应用前景

2013年1月1日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六十七条“高等学校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和第六十九条“高等学校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科学设置财务分析指标,开展财务分析工作。”

本文选取的12个财务指标在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测度和预警中,是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通过巴萨利模型总评估值验证,说明可从高校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等角度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更加精确的度量,预测得出的财务风险警告程度可为高校如何应对并降低财务风险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经过本文的双模型耦合性实证分析,说明高校借助本文提出的两种分析模型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具备科学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五、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在制度层面上,由于高校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下收支不能配比,学校财务的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等情况也不能得到客观的反映。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利用通用的“企业财务”的语言来描述“事业财务”状况,尽管运用大量数据测算印证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科学性,但目前比较公认的功效系数模型仍在定性分析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而且两种模型指标在选取上本身各有侧重,计算结果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偏差。在进行高校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分析中,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仍需对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做更深层次研究。本文的实证研究是一种尝试。今后,对高校乃至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财务风险评价预警应该引入更多的企业会计元素,同市场经济接轨、同企业会计接轨是一个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徐永冬.财务综合分析的功效系数法[J].经济师,2004(7).

[2] 许道银.试论高校财务危机预警系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19-21.

[3] 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双红.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7(6).

第2篇:财务风险衡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引言

如今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会以及风险,衡量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不仅要从产品业务的市场份额入手,也可从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来考量。企业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时,需要对所处环境中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形成全面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将有助于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并实现企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还有欠缺不足的地方,比如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通常采用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但这两个指标的数据来自于企业的财务报表,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企业的账面流动资产或者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清偿能力,但是毕竟难以完全代表企业的实际现金流状况。企业的偿债能力状况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还包括了应收账款回收状况和存货周转速度等,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用简易的指标设计很难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准确的描述。除了衡量各类财务风险所需的具体的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还存在不足的是指标体系的建设,即现有的财务风险评价方法中,对财务指标的归类不合理不全面,也很难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出现。

(二)对现金流量的重视不足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还存在的一个不足是,评价体系中主要包含了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指标,但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而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里面对现金流量数据的使用相对来说较少。而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由于采用权责发生制并且在会计估计以及会计政策选择时可能有的调整,这些信息存在被粉饰的风险。而现金流量表由于反应企业的真实现金流状况,并采用收付实现制使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程度更高。所以由于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现金流量数据的应用较少,所以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状况、偿债能力并不一定能够真实的反应出来。

(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非财务指标的重视度不足

为了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对评价体系的指标构建就不仅仅会涉及到财务类指标,非财务类指标也需要纳入到该体系中,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据数据调查研究显示,企业的财务风险因其产生受到各类因素的广泛影响,所以只使用财务指标这样的风险评价体系是不健全的。但目前部分企业的风险评价体系中,对非财务类指标的重视和使用不足,不利于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达不到良好的风险控制效果。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对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设计,使其能够科学全面的反应企业的各类财务风险

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首先需从具体的指标设计入手,使之能够尽可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对于偿债能力指标的设计,除了使用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等反应来自静态报表的信息,也可更多的使用现金流量指标,毕竟用于偿还债务的还是企业的现金流而不是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对于营运能力指标上的改进,比如可在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时通过应收账款平均账龄进一步调整。对于盈利能力指标的改进,可考虑增加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应用。其次,除了各类财务风险具体指标的设计以外,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还可从对财务指标的合理归类方面去改善,以避免出现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二)提高对现金流量的重视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将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密切结合使用,可使风险评价体系更真实全面的反应出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助于提高企业应对潜在财务风险的能力。现金流量表由于采用收付实现制,来反应企业的真实现金流状况,这使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程度更高,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信息被修改修饰的风险。因此在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可适当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自身现金流量的特点,相应的引入一些指标,如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该指标相较于一般的利息保障倍数,即考量息税前利润对企业所承担的利息覆盖能力,前者是从企业能够提供的现金流角度去衡量企业的支付利息能力,而后者是从企业的利润角度。多个角度的评价方式,更能够准确全面的反应出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

(三)加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其评价指标的构成应既包含财务类指标,也包含非财务类指标,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有助于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其影响因素分布广泛,因此企业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来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从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创新研发能力、行业市场竞争地位等非财务类因素加强分析,有利于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从而达到良好的风险控制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完善其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完善对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设计,使其能够科学全面的反应企业的各类财务风险;需要提高对现金流量的重视,来反应企业的真实现金流状况,现金流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程度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信息被修改修饰的风险;需要加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有助于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行控制,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来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分析。

参考文献:

第3篇:财务风险衡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外界难以控制的因素以及企业内部的投资决策方法案失误,所造成的财务经营结果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情况。这种风险的发生会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影响,无法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以及企业资金成本最小化。因此,在整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明确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从源头上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预防。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内部原因。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有以下表现形式:(1)财务关系混乱。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发生的财务手续。在票据的管理以及报销中,抬头不清晰,业务用途不明确,造成票据的填写规范错误,使整个财务管理过程趋于混乱的状态。(2)风险意识薄弱。风险意识是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财务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个意识。财务工作是一个细致入微的工作,掌握每一笔分录的借贷方,了解资金的去向以及流动方向,及时关注企业资金流动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防范在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风险。(3)资本结构失衡。资本结构是衡量一个企业长期负债与权益的比例情况。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使股东权益最大化以及企业自身的资金成本最小化。资本结构失衡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资产负债比过高使得企业以负债为主要方式失衡,自有资金较少,导致财务管理的运行以负债管理为主,加大了企业在资金支付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4)投资决策失误。投资是一个企业进行盈利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核心。对每一个项目采取财务理论中的项目投资方法,以项目决策的几大方法进行投资决策的衡量,以科学化的手段指导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减小因为投资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2.外部原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受到自身盈利水平的引导,也受到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外部宏观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多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加强对外部宏观环境的实时掌握,有利于及时减小整个宏观环境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外部原因造成的财务风险主要由以下几点:(1)资产流动性差。资产流动性是进行整个企业财务经营活动水平的衡量指标之一,资产流动性高,存货流转率会相应的提高,增加资金的流动速度,加强企业的财富积累。资产流动性差将导致整个企业的库存积压,现金匮乏,不利于企业新科技新技术的研发。(2)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外部环境,只能通过企业自身的感应能力进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收集,并做出相应的反应。积极关注国家的产业政策变化,对于建筑施工方面的政策性导向进行理解,掌握银行的利率变化,减小企业的资金成本等。(3)道德风险。道德风险作为经济学中的常用语,为解释社会上存在的不道德投机现象作了专业化的表达。道德风险是指在市场经济行为中出现的各种以诈骗,投机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盈利的现象。道德风险是敌手企业掌握我方企业所不知道的信息,从而对本企业造成危害的一种现象。

三、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

(1)加强风险收益均衡,改善企业资本结构。风险收益均衡原则的出现是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出的巨大挑战,由于传统的施工体制原因,造成了企业先开发,再收费的经营模式,以相当大的负债比例进行企业的运作。一是维持风险收益比例。建立风险收益均衡机制,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在现有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使企业的债务和资产维持在一个稳定的风险收益比例之上,减小因为企业负债水平过大造成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二是实行部门分权制度。学习先进企业的职能型部门管理理念,根据不同的部门进行财务分权,限制不同部门的资金使用权限,从资金的流出角度上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向。同时,规范企业的财务支付流程,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准则,加强网上支付的方法,进行工程成本流动化管理等财务手段。三是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提出是适应“国家十二五”经济战略发展的要求,以信息技术的方法武装自己的企业,加快企业工作的效率。同时,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供应链系统进行相应的管理,进行企业的财务资源规划,使企业的经营以信息化的方式开展,提高企业经营的整体。(2)建立财务风险机制,全面实现风险可控。财务风险机制是企业进行风险可控的保证,以财务分权的模式进行建筑施工企业母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一是风险转移法。风险转移法是建立风险机制的核心,运用财务规划的方法,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上下游进行风险转移。例如,建设施工企业的一项经营活动以材料的采购作为核心,运用合法的途径将建筑风险转移给这些合作方,减小企业的风险损失,同时,又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险的出现为广大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福音,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的施工不当或者各种意外因素或造成施工人员受伤的情况。对于这部分财务风险可以进行保单投保的方式降低。二是业务多元化。业务多元化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自身主营业务的同时,可适当选取优质的经营项目进行投资,实现多元化经营策略。以不同的项目所带来的风险收益不同,做到风险的相互抵消或者减小。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大佬-万科集团,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主营业务是房地产开发,同时,副业也发展得非常好,运用闲置的资金进行金融产品的投资,收益颇丰。聘用专业的金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财产的管理,合理的进行期货以及期权的投资,分散因市场变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三是坏帐准备金制度。坏帐准备金制度是每一个企业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的一个制度。对于每一次项目的收益,提出一定比例的现金进行准备金的提取,以防止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材料商以及供应商拖欠款项造成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损失。四是风险规避法。风险规避法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的选择过程中,以科学化的决策方法选择风险最小的项目,这种项目从最大程度的角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然而,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当企业选择了最小的风险项目时,也意味着企业的整体收益会减小。这是一种保守的项目选择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就综合结合企业内部的项目分配方法进行选择。(3)开发风险识别系统,提前做到风险预警。风险识别系统是运用现有的强大数据库功能,通过录入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方式,运用图表,文字,数据等方式将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完美的整合。通过财务指标的计算方式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风险的识别方式以报表识别法与现场观察法两种为主。报表识别法是指在风险识别系统中录入相应的财务数据,通过风险指标的临界值表达方式进行财务风险的预警。现在观察法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法,财务人员通过直接调用风险识别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图像的模拟和生成,根据自身的专业经验进行财务风险判断的一个方法。

四、结论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过程中,应结合企业自身的项目发展情况,合理的平衡风险与利益的关系。定期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明确财务资金的流向,最大程度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同时,加强外部宏观环境的信息收集以及法律政策,从宏观环境上减小因系统性风险带来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根本上做到财务风险可控的最大目标。

参 考 文 献

[1]王清剑.浅谈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特征及防范内容[J].今日科苑.

2010(10)

[2]施卫东.刍议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经济市场.

2006(11)

[3]陈江.关于现阶段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4)

第4篇:财务风险衡量方法范文

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财务风险是指在实现财务目标过程中,不确定性对财务目标的影响。财务风险是由财务目标、影响财务目标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及事件发生后对目标的影响程度构成的,用公式表示如下

财务风险(R)=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影响后果(C)

财务目标,即企业一定时期内期望达到的境界与标准,如2013年净利润计划实现2亿元。财务目标还具有多样性,如资金利润率15%,资金周转期65天,每股盈利率、市盈率等。

发生可能性也称不确定性,是指由于条件暴露不充分、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某些事项是否发生不能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例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可能有变动,从而对净利润目标产生影响,但是否变动、变动幅度多大,其变动是有利还是不利于目标实现等,都无法确定。影响财务目标的事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直接性和间接性,是否发生也受条件限制。发生可能性通常用概率来表示,其范围在0~l00%之间,也可用定性和半定性来表示。

影响后果是指某一事件发生后对财务目标的影响。影响具有两重性,即对目标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如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净利润目标会产生影响,但影响大小也具有不确定性。影响的程度可以用定量、定性和半定性来表示。

根据风险涉及层次和范围的不同,可将风险分为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宏观风险主要是指对全局有较大影响的不确定性损失。例如,整个市场经济发生重大变故或行业发生重大变化,会对企业的财务目标实现造成影响。微观风险通常是指企业发生资金周转困难而难于实现持续经营。从风险影响的结果来看,可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前者对财务目标的实现只造成不利损失,而后者还可能对财务目标的实现带来有利的机遇。本文着重论述企业层面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财务风险的表现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类风险相互作用之后产生结果的综合表现,是指企业等各项财务活动中因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各种难以预计、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或操作失误等,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结果与预期财务结果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其产生的根源有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匹配所形成风险,筹资与投资风险、税务筹划方面风险,利率、汇率变动带来风险等。

企业财务风险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点。

(1)资产负债率过高。资产负债率是指公司持有的资产与应偿付债务之比。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债务越少,偿债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为50%,如果超过100%,表明公司已资不抵债,破产倒闭的致命风险将要发生了。

(2)经营资金不足。企业经营资金是否充足可用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短期负债余额表示,余额越多说明流动资金越富余。如果经营资金不足,就会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过低可能出现不能按期偿还债务的财务风险。

(3)资产流动性下降。资产流动性是指公司实物性资产形态转换成货币性资产形态的速度。流动性越高说明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周转越快。相反,流动性降低,说明资产质量差不能及时销售出去,转换不成货币资金形态,容易引起财务风险的发生。

(4)债务负担过重。公司经营资金有的来自于外债及投资者,来自前者的称为公司债务,到期须要偿还。如果企业债务过重,一旦发生货物滞销或出现变故,很可能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产生财务风险。

(5)盈利能力下降。盈利能力是指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越高,表明赚取利润越多,公司生命力越强;相反,如果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逐步下降,表明具有财务风险发生的条件,一旦盈利能力下降至零甚至出现负值,财务风险必然产生。可见盈利能力降低是财务风险发生预兆。

以上五方面的变化趋势都是引发财务风险的预兆,必须予以重视。

2.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其他风险相比较,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1)综合性特征。财务风险具体表现是资金运转过程中出现了变故。资金是企业拥有和控制资源的货币表现,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流动的和非流动的、货币的和非货币的等。这些资产在运行中一旦遭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财务风险可能发生。

(2)核心性特征。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表现为资金的流动。资金流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通过资金流动可以了解企业经营的状况,及时发现、掌握各个领域的风险动态。

(3)致命性特征。企业中的财务活动如同人的心脏,不间断地向企业各个领域输送“血液”,财务运转中一旦发生风险,资金流出现断流,也就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就可能出现破产倒闭风险。

(4)关联性特征。财务风险的产生的背后都与其他领域的业务活动成果密切相关,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认知财务风险,就是要寻找影响指标的业务事项。

(5)人为性特征。企业财务指标受财务人员及主管领导操作,有些指标通过盈余管理或财务报告进行修饰,对潜在的风险予以掩盖,会给报表使用者以假象。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1.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及功能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针对财务风险所采取的指挥和控制的协调活动,从而抓住机遇、规避威胁,实现预期财务目标。通过对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管理,可以发挥以下功能。

(1)将资金与风险挂钩,用风险的观念分析资金使用,可提高盈利能力。

(2)将风险与财务挂钩,可有效地测度和评价风险管理实施的成效。

(3)将风险与财务挂钩,可有效地测度和评价风险管理的成本。

(4)将财务与风险挂钩,可有效地权衡威胁与机遇。

(5)将财务与风险挂钩,可评价风险、收益与内部控制的水平。

(6)将风险与财务挂钩,可测度威胁与机遇的财务价值。

(7)将财务与风险挂钩,可体现业绩、责任和风险界限之间的联系。

(8)可在评价风险、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评价企业的业绩。

(9)测度风险调整后的各种财务指标,评价考虑了风险因素后的财务状况。

2.财务风险的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通过目标确定、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环节完成的。

(1)财务目标的设定

财务目标设定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为使财务目标设定得既先进又可行,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对企业所处的环境有清晰的了解。这些环境包括:①外部环境,如社会、文化、政治、法规、技术、自然环境、竞争环境、国际环境等;②内部环境,如企业状况、组织结构状况、人员状况、产品状况、资源状况、文化状况等;③未来环境,如未来世界贸易发展变化趋势、国家方针政策走向、国际市场的竞争趋势等。这些环境条件是企业确定目标基础条件,把握不准将会影响目标确定质量。

其次,收集信息。在弄清环境的基础上,应积极主动且广泛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为确定目标、应对风险、控制活动等提供可靠依据。这些信息包括:①外部信息,如行业协会、网络媒体、市场调查、客户往来信息等资料;②内部信息,如财务资料、经营生产、调查研究、办公网络等资料;③信息传递,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筛选、整合成有用的信息资料向有关部门传递。信息是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信息不通、情况不明,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动,难以实现控制的目标。

最后,确定财务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由指标、标准和承变度构成。指标应根据国家财政部及有关机构、行业等规定及企业特点分级次确定,如国家考核、企业考核、科室及班组考核指标等。标准是各项指标具体达到的水平程度,包括量化标准、消耗标准、风险评估标准等。承变度是指在风险管理中承受风险损失的最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就会对整个企业绩效产生极大影响,是最高经营战略所不能接受的。

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应时刻关注以下五类财务比率的动态变化并针对变化趋势,采取必要措施,防范风险损害的产生。①衡量企业偿付到期债务能力的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②衡量企业通过债务融资时负债程度的杠杆比率,如资产负债率、负债对权益比率、长期负债对权益比率、利润利息化比率等。③衡量企业如何有效地使用资源的经营比率,如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平均收帐期。④衡量企业的总体管理效率,关注销售和投资的获利比率,如毛利率、经营利润率、净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每股收益、市盈率。⑤衡量企业在经济和产业增长中保持经济地位的增长率,如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每股红利增长率等。

(2)财务风险的评估

财务风险评估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首先,要识别财务风险,实际上就是收集有关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方面的信息,寻求和发现导致风险产生、造成风险损失的源头,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减少风险损失提供依据。识别内容的重点是现金的流入与流出是否正常、偿债能力是否充足、获利能力是否强、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否高等。识别财务风险的方法有风险清单法、现场调查法、预算比较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等。通过识别可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

其次,要分析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就是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识别出来的潜在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后果进行分析,然后同风险准则进行比较,评价财务风险的大小。常用分析方法有德尔菲分析法、情景分析法、莱单分析法、专家意见法、“A计分”法、“Z积分”法。对影响财务风险较大的指标因素,如现金流和净利润指标,还可设定预警临界值,该指标一旦超过预警线,就应采取措施。分析重点是背离财务目标值较大的指标。

最后,进行财务风险评价。财务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分析的基础上把不同风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得出风险重要性划分并对风险的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它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步骤,其目的是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资源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3)财务风险的控制

财务风险控制是在财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风险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实施风险管理活动以及对实施风险管理的总结。

一是财务风险策略的制定。应对策略包括基本对策和综合治理策略。基本对策主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保留、风险分摊、风险改善、风险转移或对冲、风险分散或铲除、风险应对等。其中应充分运用风险分散策略。因为若干种资产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收益是这些资产收益的加权平均数,但是其风险不是这些资产风险的加权平均风险,因此资产组合能降低风险。“不要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就是这一原理的应用。综合治理财务风险的策略主要包括: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保证体系,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其中应有财务总监的席位。应明确企业的财务目标及规划目标,明确实现这些目标的保障机制和策略并与企业总体目标和风险政策相协调;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政策及其风险偏好,财务风险管理职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和财务控制准则等。制定财务风险管理计划,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流程,按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政策定期实施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出具各类财务风险报告。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的应用及管理能力,及时反应财务风险的速度和能力。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监测、监督和评价监控机制,确保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不断更新企业管理财务风险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

二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强化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如财务决策控制,财务指标执行过程控制,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加强对财务的监督、检查及必要的追踪和监控;第二,认真编制和贯彻执行财务预算,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融资计划、投资计划、现金收支计划和目标利润计划等并认真贯彻执行,发现偏差及时纠正;第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在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及时预告潜在的危机因素,使企业提早采取行动规避,缓解风险或减少风险。企业一般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决定对何种财务风险实施预警,进而设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和选择相应的预警方式。企业预警系统定期搜集内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财务预警指标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这些指标综合应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行业特点来制定。例如,某公司确定的盈亏平衡点经营安全率预警临界值为30%,当预计低于30%时,即进入警界区内,应找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第5篇:财务风险衡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原因分析;防控

1.财务风险的定义

不恰当的融资方式、不合理的财务或是资本结构等都可能造成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散失,投资者预期收益的下降,最终还可能使企业要进行破产清算[1]。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财务风险。其实,有时候我们也把市场风险称为财务风险。因为在市场风险里,最主要成分的就是财务风险,具体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在管理企业时,必须要谨慎控制好财务风险,选择恰当的资本结构,增强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2]。

2.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2.1 外部因素

(1)汇率的变动。有多种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企业等等,都会产生一些与外汇收入和支出相关的业务。相关的汇率变动将会使企业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外币汇率上升,有外汇支出业务的企业就得准备更多的人民币;而如果外币汇率下降,那么有外汇收入业务的企业就要接受人民币收入减少的不利影响。不过这是企业没办法控制的,但又会受到影响,因此这是属于外部因素的[3]。

(2)通货膨胀。企业里面的多项资产,例如:现金、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等,都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不过这个影响可能有好有坏,例如,应付账款项,在通货膨胀后,需要还给其他机构的数额虽然是一样,但确实是贬值了,对于本企业来说是好的。但反过,应收

账款在通货膨胀后,也贬值,企业就会受到不好的影响了。因此,一般来说,通货膨胀造成的物价上涨会削弱这些资产的实际价值,不管是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

2.2 内部因素

形成财务风险的内因就更多了,每个企业的状况不同,可能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会不同。这里最主要将以下几个因素:

(1)资产的流动性差。在现实的企业中,很多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是薄弱的,他们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去增加销售收入或是降低生产成本,却疏于重视他们资产的流动性,这会给企业带来比较大的财务风险。不过,如今的市场里,消费者很多时候是占着主动一方的,顾客是上帝。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收入,只好采取赊销的方式来交易。然而,我国的信用系统是不完善的,从而导致企业部分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最后成为坏账。有的就算能收回来,也被债务人长期无偿的占有,严重影响了可周转的流动资金,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

(2)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往往是由于自身负债过多,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从而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同时,再加上财务杠杆的作用,使企业的风险进一步加大。资本结构不合理,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现时的和潜在的财务风险。

(3)财务决策不合理。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对投资、融资等方案的可行性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因为要在限定的时间内从如此庞大繁杂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是很难做到的,导致决策失误频繁发生[4]。结果就是致使企业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投资也无法按期收回,甚至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财务风险的防控

(1) 构建和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建立这样的系统,可以及时预防和发现财务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通过这项系统来解决和改善财对务风险的抗压能力。而这个系统是由一个长期和一个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两个子系统构成的。

(2) 建立和完善财务的审计制度和预算制度。只有健全和完善了这两项制度才能够保障企业具有防范风险的能力。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财务风险设定在一个企业自身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对财务风险也必须要有一个充分的事前防范的行为[5]。企业的财务审计制度就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财务活动进行评价和审计,这样可以达到发现、预防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

(3) 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财务环境下,企业应该具有一个高效的财务管理系统,并配备好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健全和规范制度,提高财务的适应能力和防范能力,保证财务能够有序、健康进行,防范由于财务管理系统由于不适应环境而产生的风险。

4.结论

总之,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在做出相应决策的情况下需要充分顾及到财务后都个所存在的风险,在事先也要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做好相应的衡量工作,适当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辉 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与对策[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1(9)

[2]李其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研究[期刊论文]-投资与合作 2011(11)

[3]周昊旬基于AHP的模糊关系矩阵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研究[期刊论文]-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8)

第6篇:财务风险衡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 财务风险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88-02

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进入了一个超常规发展、大规模举债办学的阶段,其扩张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在此期间,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由1998年的340万人猛增至2009年的210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7.9%迅速提高到2009年的24.2%,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获得了更大的办学自,筹资渠道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其财务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财务状况一旦出现恶化,就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高校也不例外,一旦发生财务危机,虽不至于破产,但同样会对其正常运行和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全面考核和评价高校的财务发展潜力,衡量高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因此,在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分析和评价高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通过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找出高校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为高校管理层宏观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并对高校财务潜在的风险起到预警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学术界对其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是风险的货币化表现;而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一是由于负债要支付利息,从而带来盈利能力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二是由于负债意味着企业要还本付息,从而带来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从其性质看,更接近于狭义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其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按其主要内容一般可分为筹资、投资、资本运营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其财务风险也相应地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方面。高校的资金流转环节虽然与企业类似,但因其是非营利组织而不存在收益分配环节,因此,高校的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筹资风险。高校的筹资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而产生的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和学校稳定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过度举债是指借款金额超过实际还款能力的举债行为,不良举债是指以借款维持日常运转的举债行为。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各高校都在大规模的举债建设,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建设需要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困难。高等学校在利用银行贷款,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还贷责任意识不强,对建设规模缺乏科学论证,盲目求大求洋,过度举债,造成了巨大的潜在财务风险。同时,由于一些高校日常资金周转困难,只能通过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来解决,导致负债风险的短期集聚,甚至借新债还旧债,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资金链断裂的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高校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因举办校办企业而可能产生的连带责任风险。我国高校举办校办企业的初衷是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但是,由于多数校办企业校办产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力量以及人员素质都无法与社会上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企业相比。所以,在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明、责任不清、效益低下的现象,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一旦因经营不善而出现亏损或者破产清算,学校将承担连带责任,给学校财务造成潜在风险。

3.失衡风险。高校财务失衡风险主要是指一所高校的财务状况在进行中长期平衡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衡现象,主要表现为高校经费收入与支出不平衡,出现收不抵支、流动资金短缺、净资产潜亏等情况。通常情况下,高校经费收入往往是当年现金的流入,但经费支出却不一定是当年现金的流出。由于暂付款项的存在,有些上年付出的款项在本年报账时也形成支出,本年期末发生的现金流出则不一定在本年形成费用。因此,在高校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与经费收入、支出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对称关系。目前,在高校经费收入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财务既要保证重点开支,又要保证日常运转,如果不能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就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出现财务状况失衡的风险。虽然高校因财务危机发生而破产的可能性很小,但因为流动资金短缺,导致出现发不出工资、日常开支困难等情况,同样会给学校的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三、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为有效地识别和衡量高校在一定时期面临的财务风险,就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总体性原则,应当将高校事业发展、基本建设、校办企业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评价;二是科学性原则,即选取的指标应是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状况的主要因素,能够客观反映高校财务状况的实际和财务风险的本质。三是可比性原则,建立指标体系必须考虑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和通用性,即要求指标建立在统一的核算范围之内和相同的可比基准点之上;四是可行性原则,即建立指标既要从理论上注意其科学性和完整性,又要考虑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本文拟根据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选取以下三方面的指标,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价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

1.债务风险指标。

(1)资产负债率。本指标是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体现了学校的负债情况和长期偿债能力,学校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学校的净资产越多,偿债能力也越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流动比率。本指标是指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学校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但是流动比率过高又会占用过多的流动资产,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3)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本指标是指累计借款占当年总收入的比率,反映学校以年收入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公式中分母选择的是当年总收入而不是总资产,原因是学校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不能用于还债,学校用于还本付息完全要靠学校的收入,靠流动资金而不是靠固定资产。该指标值越高,则说明风险越大,将对学校的发展形成威胁。

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累计借款总额/总收入×100%

(4)累计借款占总支出的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累计借入款项占当年学校总支出的比率,反映当年财务支出对当年举债的依赖程度。

累计借款占总支出的比率=学校借入款项/总支出×100%

(5)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借入款项与年末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加债券投资的总额)对比,说明了学校的还款储备率。因学校借入款项分不同渠道与不同还款期限,无法准确测算其年度偿还额,只能以其总额与货币资金的比率来测算到期的还款压力。该比值越高,说明学校财务风险越大,到期还款压力越大。

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借入款项/(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100%

2.投资风险指标。

(1)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本指标是校办产业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校办产业的长期偿债能力。适度的资产负债比率是校办产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但该比率过高,在现有校办产业产权不够明晰的情况下,给学校带来的连带风险也越大。

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校办产业负债总额/校办产业资产总额×100%

(2)校办产业速动比率。本指标主要反映校办产业速动资产(指几乎立即可变为现金用以偿付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对于流动负债的比率。通常该比率为1时被认为正常,因为此时的速动比率表示:即使不处理存货,仅出售有价证券,收回应收账款加上货币资金,也能偿付到期短期债务,低于1则被认为其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校办产业速动比率=速动资产/短期负债×100%

3.财务失衡风险指标。

(1)总收入支出比率。本指标是指年度经费总支出与经费总收入的比值,若年度总支出大于总收入,比值超过1,反映学校该年度出现赤字,或已动用历年财务结余,或已向银行贷款。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财务运转越困难,若这个指标值长期大于1,说明学校就会面临长期的财务赤字,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但在运用这个指标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发展周期,因为学校经费支出增长和经费收入增长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步性。

总收入支出比率=年度经费总支出额/年度经费总收入额

(2)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应收及暂付款总额占年末全部流动资产的比重,它反映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的财务风险越大。

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年末数/年末流动资产总额×100%

(3)现实支付力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货币资金结存数与月均支出额的比值, 是学校财务运转状况的重要考核指标,它用来评价高校近期正常的支付能力,反映期末货币资金可供正常支付的月周转数。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学校现实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货币资金支付率=((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支出总额/12)×100%

(4)潜在支付力比率。本指标分析是指年末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是现实支付能力指标的补充。它反映了高校货币资金与所有短期可变现资产扣除短期应付款后,满足正常运行管理所需的周转月份数。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潜在的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潜在支付能力=(年末货币资金+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出款+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借入款-年末应缴财政专户-年末应缴税金)/月均支出额

(5)事业基金可用率。本指标是指年末学校可动用的事业基金占事业基金总数的比例,用于衡量学校事业基金可动用程度。该比值越高,说明学校调剂弥补预算缺口的能力越强。

事业基金可用率=(事业基金-借出款-对外投资)/事业基金×100%

四、财务风险的评价

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指数化处理和综合运算,从多个方面对高校的财务风险做出一个较为科学、全面的量化评价,为学校管理层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在利用财务指标体系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时,如何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合理确定各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是一个难点。目前,根据指标赋权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其中:主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对整个综合评价值的重要性赋权,即根据各指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来确定指标的权重,主要有: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较好地体现了人们思维的过程,考虑了分析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判断,是一种系统的合理性的过程,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信性。但层次分析法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有时可能会偏离财务综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的实际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适用于各指标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比较常用的是因子分析法,即通过在多个指标中寻找因子,用因子来充分反映原来的信息,并通过因子来确定权数,所得的结果客观性较强。当然用因子分析法也有其缺点:一是不能体现各指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二是只适用于指标间存在较强相关性的情况,而对于相关性较弱的多项指标则很难用一个综合指标来反映。

由于各个高校所处的时期和环境不同,其财务状况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加上在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过程中,对各项具体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都难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任何一种评价体系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难有一种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所有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因此,在采用数量方法对高校财务风险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准确的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真实状况。

[本文为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办学财务风险评价研究》(编号:2009C25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周复,施建军著.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程李梅.高校动态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事业财会,2007(5)

3.黄青山.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估[J].商业会计,2009(10)

4.曹娟娟.公办高校财务风险的制度成因及控制对策[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0)

5.闫天池,朱荣.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识别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9(3)

第7篇:财务风险衡量方法范文

财务风险是客观的,但风险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就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风险加以预计、防范、控制和处理,以最小的成本确保企业资本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一种经营理财活动。美国风险管理家Rober·Mehr和Bob·Hedges两位教授曾提出三句格言,即:第一,要对风险损失潜在性的大小进行估算,并考虑企业所能承受的风险损失;第二,要对损失发生的机会多加考虑;第三,选择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风险管理收益。具体的管理措施有:

一.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财务风险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

二.建立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运行机制

企业的财务风险机制,就是将风险机制引进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起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从而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1.企业要建立适合经营发展的组织机构,保证决策信息的流畅。建立财务信息网络,保证及时获得数量多、质量高的信息,这样才可以进行正确的财务预测和决策。为了提高应变能力,还要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应变策略要有组织保证才能贯彻到底。

2.企业要建立所有者和经营者共担风险机制.企业是股东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股东的目标。经营者是股东的受托人,代股东管理企业,为实现股东的目标而努力。经营者也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己的目标而背离股东的目标。

3.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和转移风险的办法.建立风险补偿金就是企业预先计提风险补偿金,将风险预先分摊到各期,增强对突变事件的适应能力。转移风险就是将特定的风险项目交给专门机构、部门或专业公司去完成,也可以就某项风险项目向保险公司投保,用交纳保险费的办法转移风险。

4.避免投资过分单一,分散风险

风险分散化的理论依据是投资组合理论,具有普遍的意义。投资分散化理论认为,风险不同的投资组合,其收益是这些投资项目的加权平均数,其风险往往低于投资组合的加权平均数,故投资组合能降低风险。

第8篇:财务风险衡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可能使企业面临威胁,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如国家政策变化、法律条文修改、利率波动、原材料市场变化等,都可能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2.资本结构不合理。许多经营者认为,资金越多,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因而盲目扩大资金规模,忽视对资本结构控制。在市场不景气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增多、利润减少,如果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有可能息税前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使企业面临财务危机。

3.市场风险机制不完善导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大。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很多制度还不规范、不成熟。整个市场的风险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完善的市场风险机制应是:高风险的产业利润高,并且承担风险的企业的权利和责任非常明确。而现实的情况是有些风险高的产业利润并不比低风险产业利润高,有些承担风险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很不明确。

4.从业人员素质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来临时往往措手不及;有的企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纵容甚至参与违法事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5.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我国很少有企业建立起规范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缺乏准确预测、衡量、跟踪、解决财务风险的方案和程序,企业无法准确预见和把握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风险,从而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就是指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可以帮助人们主动去揭示引起财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

2.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必要条件,没有不确定性,也就没有了风险。对于不确定性的控制有助于财务风险的控制。

3.可度量性。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可以用数学尤其是概率统计等科学方法来进行度量。如果企业财务风险不能度量,对财务风险控制便是一句空话。

4.双重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双重性是指财务风险既有收益的一面,又有损失的一面。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对我们全面把握财务风险有很大帮助,既要看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避免财务风险损失;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风险领域的探索和研究。

5.全面性。企业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对我们从全局出发有很大裨益,既要探寻各种财务活动中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表征及度量和控制方法,又要对企业财务风险整体进行全面管理。

三、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措施

1.提高企业应变能力,防范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财务风险。

首先,要分析财务报表,随时准确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在作财务分析时,要重点分析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其次,要随时收集外部环境信息,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的机遇及所面临的威胁。如央行一再提高利息率、存款准备金率,财务人员要仔细分析这些变化为企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再次,准确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对于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企业可运用投资报酬率、内含报酬率、回收期等指标进行分析决策;对于所面临的威胁,要尽可能采取各种规避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企业可采取的防范措施有风险转移法和会计上的提取损失准备法。风险转移法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非保险转移:一是将某种特定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二是将资金转换成黄金或其他不易贬值的固定资产。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交纳保险费。企业可借助会计上对各风险事项进行评估并提取风险准备金做法。

2.改善资本结构。

为防范资本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财务风险,一要树立资本结构控制观念;二要参照国家要求、同行业平均水平、竞争对手情况建立企业资本结构控制标准,如一般生产性企业流动比率应控制在2左右,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40%—69%。

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为防范财务人员素质原因造成的财务风险,一要建立财务人员培训机制。要制定培训计划,为财务人员参加培训创造条件,对财务人员实行定期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要制定培训考核制度,考核合格者上岗,不合格者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参加培训或予以解聘。二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应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不仅要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有关的风险,还要控制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建立预警体系是进行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财务风险预警是要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预防风险或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财务风险预警对于预防或识别重大财务风险事件显得尤为重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具体步骤有:

第9篇:财务风险衡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管理 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34-03

财务风险管理是对商品经济的组织形式的创新,是新形式下的必然产物。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不但能使企业防患于未然,少走弯路,极大程度降低成本,而且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价值力,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财务风险管理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成效性,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使命。

在当前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根据调查显示,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财务风险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很多企业面临破产、财务困难等不良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要发展,财务风险防范是第一位的,在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财务风险管理不仅和企业价值紧密相连,还能提升企业价值。市场因素的变化多端,也给财务风险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企业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借鉴。

近年我国对财务风险的研究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起步相对比较晚,再加上财务风险的很多不确定因素,致使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涌现出了很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复杂的内外部市场环境下,对财务风险防范的研究不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方面,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一)企业价值的定义

企业价值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是一个概念,来反映企业的市场发展、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意图;也是一项指标,用以衡量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所展示出的市场价值;它可以认为是企业的社会价值,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为国家创造财富;也可以是企业的经济价值,从某些方面来说企业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企业作为投资者的角色,不仅在国民经济中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兼并和收购等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因此企业本身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商品。对企业价值认识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定义。比如对于会计这个行业来说看重的是企业的账面价值,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经济学家则看重的是企业的公允价值,用市场成本进行计量;投资者看中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内在系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以此来衡量投资决策的可行性。企业的内在价值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折现率后,预计未来收益的现值。企业价值是衡量一个企业社会责任,隐藏成本性能的重要指标,财务指标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与利润最大化相比较,与公司的未来现金流为导向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将返回和折扣的测量根据时间的价值,如何使用贴现率取决于风险企业的规模。相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优势体现在于,最大限度地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并充分考虑两个方面对目前的收入和未来收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可以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

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相比较,企业价值最大化不仅考虑了时间价值产生的影响,还考虑到了风险和报酬的权衡问题。企业价值最大化可以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良好的管控,为企业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减小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企业职员的个人利益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可以缓解企业和债权人之间的紧张氛围等。以上这些都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

企业价值最大化适应于我国独特的经济市场,目前我国致力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强调了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存在的不同之处,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义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区别。我国企业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看重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各方面的共同发展,以达到共同富裕。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了决定了我国的财务管理应该有怎么样的目标管理。

(三)财务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是价值动因在整个企业风险系统的作用下,对企业价值贡献的结果。在现实市场上,很多方面都会带给企业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比如公司的投资行为会受到财务决策的影响,进行融资产生的交易成本等。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能够看到具体的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会增加企业的价值:

1.企业风险管理通过减轻税收提升企业价值。Smith和Stulz在1985年提出的,公司的税务一般可以用凸函数来表示,累进税率确定凸性特征的企业税。从根本上来说,税收函数形象生动地显示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可以减少企业的税收支出,但一经过最高点税收支出就会增加。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具有税盾优势。虽然进行风险管理可以增加企业对债务的融资能力,但是企业的总体波动幅度大小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主要是由于公司业绩的波动会影响非系统风险对企业债务偿还的能力。企业面对的风险越大,偿还债务的概率越小,同样,企业整体风险越小,偿还债务的概率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