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

第1篇: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新时期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我们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需求积极发展教学信息化。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社会基础性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课程是中职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顺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还比较单一化和简单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中职学生技能训练不足。在信息化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最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的信息化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人们通过对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二者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开发和研究全新课题。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完美结合的过程,对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显著的帮助。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1.1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构建是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已经不单单只是辅助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手段,更多的是指引学生更好开展学习的一种手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还比较小,大部分学习和生活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班级风貌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中职学校要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的信息化,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机课程习中。

1.2教学理论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教学理论,用特定的教学概念和命题等教学方案描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科学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教学理论研究和探讨工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更好的适应中职计算机教学规律。

1.3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预测,更加高效的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序,帮助计算机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有价值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2.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将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有序的安排,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过程中重点做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教学步骤和教学课时的安排等几方面内容,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教学设计并不是指教案。教案只是对某一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而教学设计除了要对本节课进行科学设计之外,还要全面体现出本节课程的中心点,全面体现出教师对这节课程的整体看法和教学把控。

2.2教学设计方案编制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课时设计、教学资源收集、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总结反思等内容,这是对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要考虑齐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2.3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后续支撑,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因素实现信息化。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化教学,加强合作学习,对学习环境进行全面设计,积极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教学。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促进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以网页设计为例,整体教学思路就是通过项目教学,安排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通过将学生分组,将计算机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借助信息化辅助手段,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和项目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然后让学生结合项目要求充分收集材料,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项目初期结果在校园网上公布,然后将制作好的网页在校园网上展示。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操作,整个教学活动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利用项目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中职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好的促进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信息化技能水平的策略研究[J].邱红.职业技术.2012(07)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践浅析[J].吴嘉竹.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

[3]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于荟,于清跃,赵利顺,刘超,沈浩.广州化工.2017(02)

第2篇: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在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进步,经过改革得到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参差不齐,而且硬件条件比较落后,因此,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创新教学的路上,还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1.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近年来,一些中职学校都是通过扩大招生来增加学校生源,这就造成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定位不明确。在中职学校中,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不够认真。由于网络的兴起,许多学生对网络的游戏逐渐痴迷,有些学生甚至不上课,玩游戏、聊天,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这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此外,学生的生源参差不齐,有些来自城市的学生,对计算机早就有所接触,当在课上教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时,无法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一部分是偏远山村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一概不知,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学习。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容易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结果,对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

2.部分教师水平跟不上

由于中职学校对教师的选拔都是招聘制,教师的流动较大,因此教师很难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待遇较低,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希望得到更好的待遇,专业水平低的教师有些力不从心,很难教好学生。另外,教师的创新意识缺乏,中职学校只关心生源问题,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相应的评估体系缺乏,这就造成教师没有上进的动力,安于现状。

3.硬件设施短缺

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计算机教学,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一些中职学校中,还是会存在硬件设施陈旧等问题。另外,校本教材的编写落后,不适合学生学习,这也属于硬件设施短缺的一方面。

4.考评手段传统,缺乏职业特性

在一些中职学校中,只是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考评手段传统。这种考评手段缺乏职业特性,会造成学生只关心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难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二、创新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教学要涉及教学的各个方面,做好全方面的掌控,依靠社会各界的帮助,教育部门的支持,以及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优秀的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还会教授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问题。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支持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突出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只是关心教学生知识,却忽视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更多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技巧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有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实现创新。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分析能力。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共同进行探究性学习,增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Word中插入艺术字,教师首先要通过有趣的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然后教师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帮助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方案,通过这种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操作技巧,所以,以能用为度和以实用为本是必然的选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好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训练的比例。理论是实际操作的基础,在强调实际操作培训的同时,不能忽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4.创新教学内容设计

第3篇: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多元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4-0073-02

1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1]。这就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为市场服务的理念,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广泛采用了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通过创造某种特定的情境,以项目进行任务驱动,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2],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最关键的环节是课程教学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的优与劣直接关系到项目教学实施的成与败[3]。因此,如何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与学生需要相关联的一系列项目,就成为项目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任务。

计算机作为信息工具,其价值不在工具本身,而体现在计算机的应用层面。因此,不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局限于计算机知识技能本身,而要依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专业、职业、岗位、市场等要素整合进教学项目设计中,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任务。

2 项目教学设计中的多元整合方法

与专业主干课程整合 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在第一学期开设的,同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正常人体学、中医护理、护理礼仪等。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需求,在计算机教学项目中整合医学专业课程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的同时,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实现公共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目的。

在对护理班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Word章节的教学中,项目设计为“利用Word知识制作医学专业电子书”,项目内容并行包括正常人体学、中医护理、护理礼仪等科目,考虑到任务量和新内容衔接的难度,允许学生依据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分组完成部分章节。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小组选择一门课程作为项目对象,将从多种渠道获取的内容资料、课堂笔记、实验记录、操作视频等作为内容热点纳入电子书项目。内容资源分类搜集完毕后,运用Word排版技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形成各学习小组独特的专业电子书。整个设计和实施过程,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分工合作、探讨学习,既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又加深了对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认识。

与健康教育活动整合 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有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教学设计中,整合与学生职业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依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计划,10~12月将进行Word、PPT等章节的教学活动,这个期间,社会上会开展高血压日、糖尿病日、艾滋病日等疾病预防日的宣传活动,借此机会,将活动纳入课程整合的范围。让各学习小组确定一个宣传主题,运用前期学过的Internet知识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汇总,运用Word和PPT知识进行加工,运用色彩、表格、图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进行渲染,增强资料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同时,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与工作过程整合 职业院校的学生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在学校时不爱学、学不好,但是到医院实习2个月,基本操作都会了。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教学环节和工作环节相脱节,另一方面则是知识在得不到实践应用的情况下难以巩固。因此,给学生营造工作情境,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

在对护理班进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PPT章节的教学中,教学项目设计为利用PPT知识制作静脉注射讲座。由于项目内容涉及一年级护理班学生未学过的专业课程,为了降低项目实施难度,提高项目适用性,给学生提供许昌中心医院护理SOP手册,并请护理专业教师为学生做了简要示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阅图书、去医院实地观察、搜索教学视频等资料,通过录入、扫描、拍摄、剪辑等多媒体处理手段将资料数字化,最后用PPT软件将处理过的静脉注射数据有力地展现出来。这样,学生一方面在计算机项目中体验了本专业的工作情景,促进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学生会积极探究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提高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力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控力。

与就业方向整合 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就会偏离目标或不能有效地完成目标,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因此,学生入学伊始,职业院校就会开展职业方向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导向和职业目标。然而职业方向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还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营造和加强。

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这个信息工具,更好地了解岗位知识,定位职业目标,弥补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就成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最后一个综合项目设计为年度护理专业岗位需求报告,引导各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搜索、电话访谈、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搜集本地医疗单位的岗位数据和用人条件,然后将数据输入Excel中进行分析处理,生成岗位需求统计图表。最后,各学习小组将调查报告以PPT讲座的形式展示出来,形成最终的岗位需求报告。整个计算机项目的实施过程,既是学生一步步认识岗位需求,查找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的过程。

3 多元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整合的专业课程内容不能太超前 要考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控制项目实施的难度,做好可行性分析。应该整合学生正在学习的专业课程,这样对学生而言,一是愿意做,由于项目内容本身是需要考核的,在目的导向作用下,学生有了学习驱动,可以边做项目边复习专业知识;二是可以做,项目内容需要的资料是正在学习的课程,教材、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都是现成的,便于搜集。这样就能增强项目与学生之间的关联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教学设计方案要增强互补性和耐受性 项目内容应该设定多种选择方案,一方面增加学生的选择余地,突出学习小组的个性化特点,在成果展示阶段就降低了出现雷同事件的几率,不至于单调乏味;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涵盖专业知识的范围,提高各学习小组二次实施的热情。

教学项目设计要循序渐进,要重视知识掌握的规律性 多元整合这种模式的教学设计,增大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也就更高。为了保证学生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和质量,要提前做好计算机知识的铺垫,还要有一定的伸缩度,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要培养学生利用已有计算机知识获取新的计算机知识的能力。比如,制作电子书项目要求进行目录编排,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上没有涉及,但是学生可以利用前面章节学过的Internet技术,找到目录编排的操作方法,并将它应用到电子书项目中。

4 结束语

基于多元整合基础上的项目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视野、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学生自主构建的计算机知识体系,将成为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欢.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73-78.

第4篇: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Abstract: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teaching, the teacher carefully chooses teaching material, carefully design the teaching content, carefully design question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and strengthen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attach importance to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make them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thinking ability, and train students'' team consciousness.

关键词: 学习兴趣;问题情境;资源利用

Key words: interest in study;question situation;resources use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59-01

0引言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该走出传统的方法,而展现出一种艺术的表达。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而作为教师,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课堂效率。

1强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指法练习、用计算机编排word校报墙报、投影片设计等操作竞赛,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连续讲解专业理论知识,但是也不能让学生自由操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练结合,比如在讲文字处理应用软件课时,一般都要简单讲解之后以上机实验为主,比如对Word图文混排课进行重点演示分析,教师以电子报的设计为例,先介绍设计制作报头,报头大小,报头的形式,选取版面设计,色彩搭配,导读栏。然后组织学生设计报花布置版面,给多个同学分组,布置制作电子报刊作业,加上一些艺术效果,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最后组织学生探讨选材是否得当,编排是否得体,风格是否一致等。通过展示部分设计制作优秀的样稿,让各小组组员自动合作训练,做出更好的作品。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技能,为学校的电子报刊技能大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讲课与操作的合理分配,如在讲PowerPoint演示文稿时,由于该软件是office家族中的一员,理论知识相对word和excel比较简单,故要精讲多练,重点强调编辑和修饰演示文稿,引导学生设计方案,获取素材,组织加工,并且学会综合应用超级链接技术、演示文稿的不同视图和幻灯片版面设计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些简单演示,并提供一些有视频和音乐的小动画,让学生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在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一套内容完整、形式活泼并且具有音画动态效果的幻灯片演讲文稿,使学生学习的知识适应他们今后的需要。

2问题教学是教师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手段。

以学生思维活动为前提,精心选择教学素材,为创设情境教学奠定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自主操作,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问题的设置上,为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教师应当准备内容丰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积极查阅教学参考资料,关注学生兴趣,精心筛选教学素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设计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后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新授课可以较多采用问题教学法,设置悬念,让学生紧跟教师讲课步骤,集中注意力,轻松地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最后不仅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这样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导向,通过创设问题,渲染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提高了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把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另外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的把生活中的智慧带入课堂,巧妙安排教学结构,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相联系,鼓励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习环境,驱动学生使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达到在做中学,在应用中提高和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强化资源利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自身的起点水平差异和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差异都给教学带来不便,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针对教学对象和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设计和组织。设立多样并附有一定层次难度不同的操作练习题,查找并制作易于自学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并放在教室文件服务器上,作为共享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应用共享资源。将学生按操作能力的强弱合理搭配,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强的学生独立自主地选择有深度的资源和课件进行探究,把他的所学所得演示给大家,其他学生可在课堂中反复练习,加以巩固。这样通过同组学生的互相帮助和共同探究就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有了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例如讲淘宝网上购物,本来我想利用网络资源直接演示,但是很快话题就被学生抢去了。很多学生头头是道地介绍他们网购的经历,并给大家介绍了许多网购网,没有网购过的同学听了他们的讲解也异常兴奋,跃跃欲试。这样在同伴的带动下轻易地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所以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让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安排教学结构,使教学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既要积累、筛选大量的教学素材,又要根据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才能;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使计算机基础成为学生真正探究计算机奥秘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晓燕.中职计算机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第5篇: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实施;学习评价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涵盖了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和Internet应用等,全面介绍了有关网络的基础知识。在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的今天,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教学需要,各种新生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尝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经过具体的教学实践,使其成为一种适用于具有较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方法,能够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它是以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寻找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此期间主要起帮助和指导的作用。任务驱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用实际工作任务组织教学,不需要学生一定要掌握定理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原理知识的成因,而是侧重掌握如何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应使用哪些公式及原理,应该用怎样的步骤和方法,怎样解决问题才能得出最佳方案,这种教学方法恰好可以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任务驱动教学法”侧重实践,很适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因为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高职院校毕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分析显示,其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是网络施工员、综合布线员、网络工程师等,这就需要毕业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在任务的设计阶段就是把生产一线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项目作为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

二、实施过程

1.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原理及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等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网络基本工作原理,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设计和组建不同规模的计算机网络;为今后深入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系统理解和掌握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有关网络的国际标准、网络应用技术、网络发展趋势,以及与网络工程有关的综合布线系统。培养其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使之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初中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员。

2. 教学条件创建

(1)教材选用及建设

在选用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具有一定实用性及科学性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自编教材。自编教材中任务驱动选取上本着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强化职业技能的原则;内容在理论“够用、适度”的基础上,增加教材的职业拓展训练。每个知识点都配以相应的任务,通过任务解决的过程深化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及职业拓展能力;教材组织方面以实际工程任务驱动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体系教材,突出高等职业技能培养和教材的实用性。

(2)实践教学环境创建

以下为用于本课程的实训室:

①网络基础实训室

主要设备:计算机60台,交换机、集线器23台,无线路由器2台,网线制作设备一批。可进行的实验项目:局域网组建、调试、管理与维护、网线制作与测试实验、Internet应用实验等。

②网络技术实训室

主要设备:计算机50台(带双网卡),交换机3台,协议分析仪1台,磁带机1台。可进行的实训项目: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2003和Linux)的管理与应用,网络安全、逻辑网络架构实现等。

③网络管理实训室

主要设备:计算机35台,CISCO路由器20台,CISCO交换机21台,华为防火墙5台,程控交换机1台,MODEM 12台。可进行的实训项目:局域网组建与调试、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综合技术、网络设备配置与互连、网络协议与配置、物理网络架构、网络管理、网络系统综合项目实训等。

(3)学习环境创建

学生可在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查阅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践操作相关参考书;教师可提前下发任务单、信息单等实训资料。通过对每个任务驱动下设子任务,使学生在课前有目的的进行必要资料的查询,养成目标性学习的好习惯。

3. 教学设计思路

(1)以评促学,以评带做,“教、学、做、评”一体化

每个任务驱动下设子任务的内容都是根据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实际生产及生活中的典型应用引用至实践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采用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对全过程进行评价跟踪的教学模式,以评价督促学生学习,以评价带动学生练习。

(2)逐步引入,分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若干个任务驱动下的子任务为载体,将子任务分为信息收集、建立计划、具体实施、完成展示四个步骤来完成,每个步骤设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从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兴趣,达到学生乐做、乐学的目的。

(3)以企业任务驱动的标准组织教学过程

为学生创建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围绕任务设计解读任务制定计划实践操作总结评价拓展训练五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体验实际工作流程,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知识,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4. 任务驱动教学举例

根据《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可以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任务。对于期中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可单独设计任务;对于相互联系的内容,可设计成综合任务。同时,任务设计要将重点、难点分散在每个任务中。下面以《计算机网络基础》中“校园网网络构建”项目为例来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首先我们要针对本项目的知识点与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的专业目标、方法目标和社会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能够掌握办公网络交换配置,办公/商户网络路由配置,办公网络安全配置,商户无线网络配置,同时培养学生具备网络工程师所应有的严谨工作态度,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提出本项目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以下几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办公网络交换配置。

子任务二:办公/商户网络路由配置。

子任务三:办公网络安全配置。

子任务四:商户无线网络配置。

任务体现出来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否则又变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分析,尝试去完成任务,因为任务中有许多内容是以前课程没有学习过的,包含了新的知识点,学生有完成的兴趣,但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会提出许多问题,这时教师就要进行前导知识的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指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明确目标,并及时给出相关资料,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借助网络、图书馆等媒介去查询资料。如上述子任务二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掌握办公网络、商户网络及路由配置等相关知识,只有理解了上述内容,学生才能正确地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导作用,注重学生的独立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更要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协作学习,共同来完成任务。为避免结果雷同,分组是可给出不同的原始数据,小组内成员按模块进行不同的分工,组内进行方案和疑难问题的讨论。如子任务三中,可对班级给出三组不同的原始数据,最终得出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参与了设计,避免了抄袭。

5.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任务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通过评价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强调完成任务的重点所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构建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够完善,还需要通过教师对其结果的分析评价,达到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每完成一个子任务,由各小组的一个代表进行发言,阐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由教师进行总结,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任务评价,既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注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自信心、实践操作能力、组织、交流能力,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等方面。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种多样,如论文、答辩、评比等形式。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最终的期末分数,课程考核与实际操作可按5:5比例给出,而课程考核分数可按4:6(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给出。

三、结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真实情境的驱动下,在探究式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团队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及教学评价等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高职教师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要对课程所涉及的生产实际应用有较广泛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与传统教学相比,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增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利于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第6篇: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字逻辑;PBL教学;教学研究;

“数字逻辑”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从计算机的层次结构上讲,“数字逻辑”是深入了解计算机“内核”的一门最关键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对主要的逻辑部件进行分析和设计,学会使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和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掌握数字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种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PBL全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被翻译成“基于问题学习”或“问题式学习”。其基本思路是以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过程[2]。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形式,在老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围绕某一具体问题开展研究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3]。如今PBL教学已经成为美国教育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方法。

1 研究背景

1.1 数字逻辑课程的内容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逻辑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逻辑基础和数字电路两个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把握好这两条贯穿整个课程的主线。数字逻辑基础是研究数字电

路的数学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数字电路中逻辑变量的概念,掌握逻辑代数(布尔代数)的基本运算公式、定理,能够熟练对逻辑函数进行化简。数字电路是解决逻辑问题的硬件电路,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种基本形式。对于每一种电路形式,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基本单元电路入手,熟悉其常用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数字电路(组合和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并了解数字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总结数字逻辑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数字逻辑课程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课程。在逻辑问题的提取和描述方面是抽象的,而在逻辑问题的实现上是具体的。因此,学习中既要务虚,又要务实。

2) 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该课程各部分知识与实际应用直接相关,学习中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真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逻辑设计方法灵活。许多问题的处理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步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知识广度和深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换而言之,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可塑性。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智能教育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项目;黑龙江省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081203);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1551125)。

作者简介:季伟东,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并行计算。

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在教学方式上,很多教师仍然在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主,整堂课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将书本上现成的内容、公式、定理、结论讲授给学生,这使学生不能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只能机械地记忆若干公式定理结论,长期下去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 在实验实践环节上,一些教师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实验实践环节,致使学生在面对具体应用问题时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实验方案的选择上,一些教师以传统实验为主,扩展性不足,使学生无法与实际工程项目接轨,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1.2 PBL教学的内涵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把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看成是教学中两个独立的阶段。实际上,知识的应用并不是知识的套用,在应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常常需要针对当前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案。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建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对问题背后所隐含的基本关系、基本规律做思考、分析、考察,从而建构起相应的知识。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 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越来越重视问题在学习中的作用,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这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路。

2 PBL教学模式在数字逻辑课程中的应用

2.1 教材选择

针对PBL教学法,根据计算机工程专业的特点,笔者选择由欧阳星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逻辑》(第四版)作为基础教材,由欧阳星明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数字电路逻辑设计》作为参考教材。选择教材的目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每本教材各有其侧重点。

2.2 PBL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课堂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它要求学生要会主动地去寻找学习中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概括和应用知识,运用各种已有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教学目标立足于培养学生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基于问题学习体现在课堂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从而去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能逐渐把所学知识整合,最终达到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目的。

作者在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针对PBL教学模式,提出“2+2”教学方案,包括4个教学环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案讨论总结评价。

在上述4个环节中,教师主要参与提出问题环节和总结评价环节,学生主要参与解决问题环节和方案讨论环节。下面具体说明各个环节的设置。

1)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环节是教学方案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参与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根据所讲课程内容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问题,好的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笔者讲到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时,提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全加器,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进行描述并在试验箱上进行实现,同时还给出一个已经设计好的参考例程,共学生参考学习;在讲到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时,提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汽车尾灯控制器,并对选用的逻辑门器件进行了要求。

这个环节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环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环节,是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5~7个人为一组。学生接受任务后学习兴趣提高,小组成员进行分工,采取各种方法来完成任务。每个小组共同学习,学习好的同学带动大家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思考和探索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将面临一些困难,如逻辑器件的选择上、语言的描述上、具体问题的实现上,等等。

通过这一环节,教师也感受到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等都是非常强的。

3) 方案讨论。

在方案讨论这个环节中,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对自己所设计的方案进行讨论,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说明自己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发言,指出其合理的地方,对其不足的地方进行指正,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在全加器的设计问题中,有的小组采用的是多种逻辑门电路进行设计,有的小组基于经济问题考虑,只采用与非门电路来进行设计,每个小组都详细阐明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

在这个环节,老师应强调放开思路,开拓创新,

鼓励学生进行多途径思考,全方位构思。这样既加强了学生们学习自觉性、开创性,又培养学生更多地进行综合思考,得到更多的锻炼,提高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 总结评价。

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开发任务。各个小组分别展示各自成果,其他小组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并相互评价,老师给出点评并比较各自设计的优缺点,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这个环节中,教师作为主要参与者,一方面要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归纳,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条理性,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扩展,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同时对一些难点重点再次进行强调,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结语

数字逻辑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比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PBL教学可以使得数字逻辑课程目标更好的实现,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季伟东,张军. 数字逻辑课程的探究性教学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10):76-78.

[2] 付森. 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10(10):91-93.

[3] 赖维玮. 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8):72-74.

Research on Teaching of Digital Logic Based on PBL Teaching Mode

JI Weido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 Scienc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第7篇: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案例设计;控件数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108-03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它通过模拟或者重现软件项目中的关键场景,使学生主动把自己纳入案例当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判断案例提供的背景、软件需求描述,并解决相关软件设计技术问题,最后,从中总结出某些关键的知识点或设计方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跟随他人的思路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迁移,提高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1]。

控件数组是Visual Basic中的一个较难的知识点,它是一组具有相同名称和类型的控件的集合,通过各自的编号(下标)来识别,并且可以共享事件。程序中使用控件数组所占用的资源比单独添加多个控件所占用的资源更少,而且控件数组的事件共享,使用多个同类型控件在一个应用中执行相同或类似的代码,使用控件数组比单独创建多个控件更容易设计,代码更容易维护[2]。在控件数组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理解以控件为数组的设计形式、控件在应用界面上的微差异可视化的表现形式,结合控件事件代码的共享机制以解决软件设计问题的设计思维,由于设计思维的转变,实践证明,采用单纯的讲解其知识点并简单演示,很难获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将案例教学法引入Visual Basic的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软件案例的设计实现过程加以典型化处理[3],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的案例,采用鼓励学生独立研究学习与师生相互探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一个Windows系统自带的扫雷游戏的实现过程,灵活的运用VB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以案例驱动的方式,结合界面设计和编码,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的理解和掌握控件数组的知识要点,并能进行实际应用设计。

1 案例准备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认为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满足三个条件:典型、贴近实际、有趣,经过细致选择,Windows系统自带的扫雷游戏最后被选中。

在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我们在讲解控件数组课前将准备好的扫雷游戏案例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查找一些必要的资料,做好发言准备;同时,我们将初步的案例问题分解细节告诉学生[4]。初步分解如下:

1)游戏地图构建;

2)游戏地雷分布构建;

3)游戏中点击控件按钮,地雷显示;

4)游戏中排雷错误处理。

2 案例课堂讲解讨论

案例课堂讲解讨论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需要主动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紧紧围绕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5]。以10×10的游戏地图为例,共需100个按钮控件。

1)游戏地图构建

地图如何构建?首先引导学生对不正确的设计方案进行否定,比如先绘制20个左右的按钮控件到界面上,然后依次点击按钮生成控件单击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各个环节进行发言,时机成熟后,引入控件数组知识点:

①控件数组的概念及功能:控件数组是VB有的一组对象,同一个控件数组的所有控件拥有共同的名称和类型并响应同一个事件过程,但每一个控件都拥有自己的属性值。数组通过下标来标示每一个控件元素。

②引入扫雷游戏的实际需要,生成游戏地图,基本完成步骤:

a、做好一个按钮当模版

b、建立控件数组

c、生成99个新的控件数组元素

③对设计进行小结,引导学生一起归纳采用控件数组设计地图的初步特征,并重点强调应用到的控件数组的知识要点[6]。

2)游戏地雷分布构建

①分析地雷和控件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分析,地雷是游戏中的一个关键元素,但它不是游戏中的独立元素,必须和控件进行关联。

②地雷设计:可以采用二维数组记录哪些按钮控件对应地雷。在窗体的声明部分声明二维数组,用于存储按钮控件有地雷的情况。假设规定二维数组某元素的值为1,代表该位置上的按钮有地雷,为0代表无地雷。

Dim zha(1 To 10, 1 To 10) As Integer

③生成随机地雷

教学中和学生一同进行分析:10×10的游戏地图中有10个地雷,地雷的分布必须具有随机性,所以对10个地雷的位置使用随机函数来进行设置,同时要注意生成的代表地雷位置的随机数不能重复。最后一同设计出主要代码,参考如下:

zhdshu = 10 '地雷总数

Dim tmp(10) As Integer

t = 0

While t < 10

biaozhi = 0 '用于标识当前控件是否有雷

linshishu = Int(Rnd * 100)

For i = 0 To t

If tmp(i) = linshishu Then

biaozhi = 1

Exit For

End If

Next i

If biaozhi = 0 Then

t = t + 1

tmp(t) = linshishu

End If

Wend

For i = 1 To 10

zha(tmp(i) \ 10 + 1, (tmp(i) Mod 10) + 1) = 1

Next i

④对设计进行小结,引导学生一起归纳地雷分布设计过程中,将代码与界面进行关联的设计要点,并回顾随机数知识点。

3)游戏中点击控件按钮,地雷显示

①首先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按钮上点击鼠标左键需要显示其周围有几个地雷,如何计算?游戏中如何判断是否获胜?

②地雷个数的计算:在按钮上点击鼠标左键后,界面上需要显示其周围有几个地雷,地雷个数的计算问题可以转换为判断当前点击的按钮所对应的行列数,即对应的二维数组元素周围的8个按钮有几个地雷。一同设计出主要代码,参考如下:

Dim hang As Integer, lie As Integer, shuzi As Integer

hang = Int(Index / 10) + 1

lie = (Index Mod 10) + 1

'判断当前点击按钮的周围有几个地雷,并显示出来

shuzi = 0

For i = hang - 1 To hang + 1

For j = lie - 1 To lie + 1

If i >= 1 And i = 1 And j

'判定周围是否有按钮

If zha(i, j) = 1 Then

shuzi = shuzi + 1

End If

End If

Next j

Next i

cmd(Index).Caption = shuzi '显示有几个地雷

③判断获胜

引导学生分析出设计方案:用户已经标识出所有地雷,标示正确了就算赢,所以程序中我们只需要判断是否zha数组中所有的等于1的元素,在界面上显示的标志是符号"",并且显示的地雷总数是10个。然后和学生一同设计出程序代码。

④对设计进行小结,引导学生一起归纳控件数组共享事件代码的编程方式,重点加强学生理解控件数组中各个控件既独立又统一的设计特点。

4)游戏中排雷错误处理

引导学生分析出设计方案:如果游戏中,用户点击错了,则应该显示所有的雷,这个过程我们只需要遍历zha数组,如果数组元素等于1,则是地雷,显示出来即可。一同设计出主要代码,参考如下:

If zha(hang, lie) = 1 Then

For i = 1 To 10

For j = 1 To 10

If zha(i, j) = 1 Then

cmd(i * 10 - 10 + j - 1).Caption = ""

End If

Next j

Next i

Exit Sub

End If

5)游戏优化

基本功能设计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案例中部分代码进行优化设计。

①将求按钮周围地雷数量编写为函数,引导学生一同设计函数代码,参考代码如下:

Private Function qiugeshu(suoyin As Integer) As Integer

numhang = Int(suoyin / 10) + 1 ‘找出控件数组元素对应的行列信息

numlie = (suoyin Mod 10) + 1

shuzi = 0

For i = numhang - 1 To numhang + 1

For j = numlie - 1 To numlie + 1

If i >= 1 And i = 1 And j

(Not (i = numhang And j = numlie)) Then

If zha(i, j) = 1 Then

shuzi = shuzi + 1

End If

End If

Next j

Next i

qiugeshu = shuzi

End Function

②采用递归实现扫雷游戏过程的连续排雷处理功能,每次点击,对被点击按钮周围的按钮进行处理,引导学生一同设计函数代码,参考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fun(suoyin1 As Integer)

numhang = Int(suoyin1 / 10) + 1

numlie = (suoyin1 Mod 10) + 1

cmd(suoyin1).Caption = qiugeshu(suoyin1)

'遍历周围的8个

If qiugeshu(suoyin1) = 0 Then

For i = numhang - 1 To numhang + 1

For j = numlie - 1 To numlie + 1

If i >= 1 And i = 1 And j

(Not (i = numhang And j = numlie)) Then

If Not IsNumeric(cmd((i - 1) * 10 + j - 1).Caption) Then

fun ((i - 1) * 10 + j - 1)

End If

End If

Next j

Next i

End If

End Sub

③对优化设计进行小结,复习递归程序的设计,引导学生一起归纳应用控件数组解决项目设计问题的特点:在方案设计上,可批量处理大量重复或功能相近的控件;在代码设计上,利用for-next循环结构,可以方便地为控件数组的各个元素设置属性等。

3 结论

案例教学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强的特点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相对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并简单演示的传统教学,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VB教学过程的最大优势在于以案例为课堂教学基本支撑点,将学生引人一个特定的相对真实的软件设计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探讨,逐步剖析、层层推进的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丁海燕.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431-433

[2]黄爽.VB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45-46.

[3]胡绪英.VB中控件数组及其应用[J].软件导刊.2014,13(10):20-22.

[4]谭浩强.visualBasi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第8篇: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Abstract:Learning is not in a design, teacher-centered environment,When the students to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learning,When the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activities to learn,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information,for efficient teaching activities, creating a work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multimedia. mainly to take some views about improving the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and so on.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设计 方式探讨

Key words:The multimedia teaching; Design way; explore

学习活动不是在一个设计好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环境里获取信息的过程,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们切实参与了各项学习活动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有很大提高。但是,现在许多课程都只侧重于传输知识,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预先决定好所有或大部分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计划,然后按计划在一定时间内教完一定的内容。尽管有的教师也利用一些新的教学媒体,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如实验操作、小组工作或课堂活动等来进行教学,但是这些新媒体和新方式也只是用于加强教师讲课的内容或强化问题的答案。技术在这里仅仅只是说教式教学的补充,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多少年来,寻找新的传授知识和组织学习方式的道路上一直充满困难和挑战。许多教育研究者和理论家认为,教学法(包括教师怎样利用技术进行教学)不仅仅只是纯粹地传输信息。通常,单纯传输信息的教学方式是不会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信息,根本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就使得学生过于迷信书本知识而不会主动应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与创新。

学生在刚入学时,就有一定的差异--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有的可能与老师规定的相符,有的可能相差甚远)、知识背景、生活经验、资质和学习态度等各不相同。同时,他们还认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出学习作品,建构知识概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基于多媒体学习的教学方式探索。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的教学媒体。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是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的第一步。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应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从教学目标、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科学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开发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之前要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希望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发生改变的阐述。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也是评价教学活动过程的依据。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多媒体教学软件应在每个单元教学中确定明确的、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之前和学习过程中就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有关的知识易于形成联想。

二、教学策略的制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学习的结果应该在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的特点来学习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状态等方面的因素是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为了促进积极的学习,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还应教给学生一些认知策略,也就是教给学生一些如何学习的方法,从而促进学习。同时教师也要按照教学设计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加强基本原理的教学,促进原理或规则的认知

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原理,这是教学训练的最主要的手段。为此,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a)教学软件中应给予恰当的学习内容和练习课题,使学生充分掌握基本原理。

(b)在软件中要设置大量的练习,通过练习使学习在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原理去解决问题。

(c)在教学软件中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学过的内容,充分掌握运用基本原理的条件和方法,使所学原理达到最有效的认知。

(d)在促进记忆和认知时,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采用间隔复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已习得的知识的保持,并提供提示的策略,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贯穿到后续的学习内容中去,或把新知识运用于相似而不相同的其他情景。

(2)、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

当代的教育观念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才可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的情境,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不断学习,实现素质的提高。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时候,要立足于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内容以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除了注重知识信息的教学之外,还要合理设计各种指导、强化、反馈等方面的信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通过软件把各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如理解知识的方法、复习和巩固的方法等,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既可以减少学生自己探索的盲目性,提高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对学习方法真正加以把握。这样,学习方法才能具有最大的实践价值。

三、教学评价的设计

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除了呈现知识内容,演示一些过程现象,进行举例说明以外,还应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测评,以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强化、矫正和定位的作用。教学评价的设计对于保证软件教学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等,编制一些有关教学内容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及时地给予反馈和激励,看其学习结果是否能够跑龙套顺利地向新的情境迁移,因为这是衡量学习任务是否完成的最可靠的指标。通过测验和评价可以检查学生对内容掌握的情况,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逐渐深化,从而有助于有效学习迁移。

四、建构设计方案的积极对策

对策之一:学习一些理论,软件设计应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软件设计本身就是作者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可以肯定,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软件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软件设计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笔者从实践出发,认为有几种理论是软件设计者(设计者)所必须掌握的,如“信息传播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等。

对策之二:确定一个原则,软件设计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电教”方式,它姓“教”不姓“电”。软件设计时,我们要给计算机正确定位。计算机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媒体在教学中应发挥什么作用呢?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认知思维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基于此,软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对策之三:掌握一个趋向,软件设计应该向积件方向发展。

“教无定法”,固定化的多媒体课件不能鼓励学生的思维多元化,也难以发挥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经过不断实践和反思,现在软件设计开始向积件方向发展。积件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组合开发的教学资源库、教学策略库和教学软件平台。建立积件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还能利用国际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目前市场上的“几何画板”、“CSC电子备课系统”它们虽然还不完善,但已受到普遍欢迎,这也是软件设计向积件制作发展的趋势的有力证明。

参考文献:

第9篇: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厦门广播电视大学主要是以开放教育为主,而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

普通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比如开放教育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的,不需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以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等。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既可以开展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授的条件下进行,但相对于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更适宜于实现开放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结合,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二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1.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

2.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把必须完成的工作尽可能安排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把既定的学习时间保留出来,养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学习的习惯

3.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行事。学习时间表可以帮助自己克服惰性,使你能过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4.及时复习。为了使学习能够有成效,应该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研究表明,及时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

5.向自己提问。不时地向自己询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是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发展薄弱环节的好方法。

6.向他人提问。在学习中碰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无论你认为自己的问题使多么简单、多么微不足道。

7.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既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思考和总结、归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重点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

8.保持适量的休息和运动。休息和运动不仅让你保持良好的状态,也是消除压力的好办法。

三厦门广播电视大学注重人性化教育,为学生提供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多种媒体学习材料:包括文字教材、辅导教材、录音带、录像带,dvd光盘,cai课件等。

2.助学服务教学信息:直播课堂,计算机教学网页,电子邮件辅导,电话咨询,vbi教学信息,bbs网上讨论,语音信箱等。

3.指导性教学文件: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入学指南,教学教务管理办法,学籍管理办法,考核说明等。

4.集中辅导、指导:组织面授、研讨,指导实验、学习、社会调查等。

5.教学设施:为所有学生开放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视听阅览室、网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场所,提供教学设施设备使用,学习材料借阅、租赁、复制及相关技术咨询辅导服务。

四电大与其他高校的区别

电大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大与普通高校一起承担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国家承认学历,电大学生的毕业证书得到教育部电子注册。电大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多快好省地培养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急需的大批专门人才。作为专门举办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电大也有区别于普通高校和其他成人高校的特点。如:

1.具有远程教育特征。

2.采用多种媒体教学。

3.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

4.开放的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