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亚健康的表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复合刺激;亚健康;耐疲耐;SOD;MDA
中图分类号:R9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54-02
亚健康的防治是目前中西医共同关注的问题。缺乏公认的动物模型是制约亚健康研究深入开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过劳、睡眠障碍、精神压力过大既是亚健康的诱发因素,又是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因此,课题组采用游泳运动、睡眠剥夺和夹尾刺激等复合因素作用于Wistar大鼠,以模仿亚健康的成因和症状。为了明确其微观机制,正确评价该造模方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课题组又开展了进一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月龄,雌雄各半,体重(200±20)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合格证号:1016152。适应性饲养1周后,进行游泳运动初筛,剔除不擅游泳者,完全随机法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SOD试剂盒,批号20101113,南京建成生物试剂公司;MDA试剂盒,批号20071017,南京建成生物试剂公司;80-2型离心机,上海手术器械厂;752型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山东高密分析仪器厂;YC-300L型医用冷藏箱,中科美菱;FM50型制冰机,北京长流科学仪器公司。
1.3 动物模型的建立 采用应激和运动致疲劳相结合制造动物模型。①运动造模 参考文献[1]稍加改变。制作160 cm×80 cm×60 cm的注水鼠箱,水深30 cm,水温25 ℃左右。第1周每天8点将大鼠放入水中,强迫游泳20 min。第2、3、4周分别增加游泳时间为30、40、50 min。游泳过程中动物如体力不支沉入水中,及时捞出,防止溺亡;②睡眠剥夺造模 参考文献[2]稍作改变。每天游泳运动结束后,在造模箱中放置10个直径为6.3 cm、高31 cm的平台(平台面距水面约1.0 cm)。动物可以上台休息,箱顶盖金属网,动物可自由摄食饮水,但不能睡眠。若其睡眠,则由于肌肉张力松弛而落人水中。造模一直持续到20:00点;③应激造模 参考文献[3]稍加改进。20:00点将动物从平台上取下,放入饲养笼。用尖端缠有纱布的止血钳夹其中一只大鼠尾部,令其与其他大鼠撕打,模仿人类生存环境不佳,竞争激烈,精神压力大的情况。夹尾以不破皮、不流血为度。每次刺激2 h。定期更换夹尾大鼠,使造模结束时每只大鼠夹尾次数基本相同。22∶00点去除止血钳,全天造模结束。连续造模4周,共28 d。
1.4 指标检测 记录造模最后1周,每笼大鼠每天的进食和饮水量,造模结束后测量各组动物体重变化,采用鼠尾悬挂试验测试动物抗疲劳能力,测试结束后禁食12 h,断头取血,测血清超氧化物质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
1.5 统计学处理 各组数据均以(Ax-G±s )表示,运用SPSS10.0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以α=0.05为标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法两两比较组间数据的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模型组动物表现为皮毛干枯、脱落,精神萎靡、活动量减少,易激惹等情况。正常组则皮毛光亮润泽,活泼多动,发育正常,体重增长正常。
2.2 2组动物体重变化比较 造模结束后测量各组动物体重变化,结果见表1。
2.3 2组动物饮水量、进食量变化比较 记录造模第4周每笼大鼠每天的进食和饮水量,7 d数据平均结果见表2。
2.4 2组动物鼠尾悬挂试验测试结果 造模结束后,将各组大鼠尾端1 cm的部位穿过中央钻有直径1cm的孔的水平有机玻璃板,板离地面1m左右,使动物呈倒挂状。动物为克服不正常的而挣扎活动,但活动一定时间后,出现间断性“不动”显示“失望”状态。计算5min内的不动时间,并同时观察大鼠挣扎幅度及疲劳状态[4]。结果模型组动物的挣扎幅度明显小于正常组动物,呈现间断性挣扎,挣扎时间明显少于正常组,间歇次数明显多于正常组。正常组则挣扎幅度较大,挣扎时间长,挣扎过程中虽也有间歇,但间歇次数少,间歇时间短。2组动物5 min内不动时间的测试结果见表3。
2.5 2组血清SOD活性、MDA含量检测结果 造模结束后禁食12 h,断头取血,3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按试剂盒说明书中方法,测定SOD活力和MDA含量。检测结果见表4。
3 讨论
动物模型的评价:①应激造模:亚健康疲劳动物模型的制造目前尚无公认的办法,本课题采用复合因素造模,即:将心理应激与过度运动致疲劳相结合。其理论依据是亚健康状态的产生与环境、心理等因素有关,本研究采用的心理应激造模法目前多用于制造抑郁症模型,但课题组认为该方法也符合亚健康的致病原因,似可作为亚健康状态的造模法;②过度运动造模:过度疲劳既是亚健康的成因,又是亚健康的重要症状之一,因此,以游泳运动导致动物疲劳,兼顾了亚健康的成因和症状;③睡眠剥夺造模:亚健康的形成与睡眠不足互为因果,采用睡眠剥夺法造模,也符合亚健康的成因和表现。实验结果证实,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亚健康状态的疲劳、失眠、抑郁、食少,体重减轻和体能下降等现象。表1结果显示,模型组动物体重低于正常组,显示复合因素造模,可以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与亚健康者体重减少表现相似,说明本模型符合亚健康的特点。从表2可以看出,模型组动物饮水量、进食量均明显少于正常组,说明该造模方法能够较好的复制亚健康食欲差,食量少的特点。表3结果显示,模型组动物5 min内不动时间明显多于正常组,说明模型组动物疲劳程度较为严重,本模型能够模仿亚健康的过度疲劳感。自由基在疲劳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机体代谢过程中,自由基不断生成,但又迅速清除,两者处于平衡状态。若此动态平衡受到破坏,自由基在体内生成过多或清除过慢,则过剩的自由基可对机体的生物大分子进行破坏,导致组织器官功能紊乱。体内自由基清除有赖于灭活自由基有关的酶类,SOD是超氧化物自由基强有力的清除剂,为体内唯一能直接淬灭自由基的酶,在抗自由基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组动物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说明亚健康动物体内存在着清除自由基能力降低的现象。自由基的毒性可表现为脂质过氧化,即发生在不饱和脂肪酸共价键上的一系列自由基反应,MDA是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作用终产物,它在血清中的含量,间接反映了自由基反应对组织的破坏程度。表4结果显示,模型组MDA明显高于正常组,说明模型组动物体内组织、器官遭受自由基损害非常突出。
综上所述,该造模办法将亚健康的成因和症状放在一起综合考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既充分考虑了亚健康的3个主要成因: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和睡眠障碍;又考虑了亚健康的3大主症:疲劳、睡眠障碍和情绪异常。这种运用复合因素制造的亚健康模型国内未见报道,拟在今后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Padovan C M.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of NMDA-receptor antagonist injected into the dorsal hippocampusof rats[J].Pharmacol Biochem Behav.2004,77(1):15~19.
[2]王秀云,李积胜,刘公望,等.睡眠剥夺对亚健康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J].天津中医药,2006,23(2):108~111.
[3]聂丹丽,陈嘉屿,崔大汇,等.胃动灵对肝郁、脾虚大鼠模型胃肠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2000,21(6):283.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亚健康——患病与健康之间的身体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得出亚健康的分类与内容、亚健康产生的四大原因、五大危害及临床表现,提出如何克服亚健康走向健康的合理方法,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提高理论依据。
关键词
健康 患病 膳食 运动健身
Abstract This literary grace uses the cultural heritage data method, logic to reason logically the method etc. method, to second health- fall ill and health of the body appearance of carried on analysis and inquiry into, get second health of classification and contents, second healthy\
output four greatest reasons, five big endanger and clinic performance, put forward how overcome the second healthy alignment health of
reasonable method, the aim is raising the theories for the athletics teaching of the high school according to.
Key word Healthy fall ill meal
sport workout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健康是福,没有健康将一事无成。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而在一定条件下,许多人却在健康与患病之间的某种状态上徘徊,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运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或降低,心理失去平衡,抑郁、焦虑,恐怖等,生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上减弱,但临床检查机体无确切病症,这种机体状况称为亚健康或灰色状态,它是健康与患病的临界态。一般人称之为“病前征兆”。
一、亚健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
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
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二)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
1、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
2、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
3、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
4、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
5、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
6、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三)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二、亚健康的原因
亚健康在人一生中可间断也可持续,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诱发疾病。是患病的主要诱因和起源。亚健康是怎样引起的呢?其中有社会的、心理的、营养的、环境的等诸多因素。
1、过度紧张和压力。研究表明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对健康有四害:一是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造成应激性溃疡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二是引发脑应激疲劳和认知功能下降;三是破坏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四是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恶性肿瘤和感染机会增加。
2、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大量吸烟和饮酒及久坐不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和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4、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这是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
三、亚健康的危害
(一)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二)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
(三)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
(四)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五)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四、亚健康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一)生理性较轻度失调,经常患感冒,身体乏力,食欲欠佳,烦闷,心悸,健忘,失眠等。
(二)轻度身心失调没有得到调整或控制,却进一步发展,成为患病的高危趋势。如长久头痛,偏头痛,头昏耳鸣,精神不支,反复感冒,给人印象是精神不振,活力减退,对周围环境冷淡等,则主要表现在营养不良,长久痨损。
(三)已经有病变,症状尚不明显或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被明确诊断。
五、对策
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身体所处的亚健康状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把疾病防范于未然。
1、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维生素C、B族和铁等对人体尤为重要,因此每天应适当地补充多维元素片; 调整机体各组织的营养补给,调整血液循环和机体新陈代谢及免疫力从而调节机体功能状态。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营养搭配也是人们迈向健康的现实选择。元代饮膳太医所著《饮膳正要》就强调“药补不如食补”,例如羊肉、茴香豆加苹果、官桂调制成汤可以补益、温中、顺气;用五味子、人参、砂糖调制的汤可以生津止渴、腹精益气等。
2、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3、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运动健身如登山、跑步、游泳、保健操等各项体育活动都是走向健康的主要途径。古代名医华佗曾说过:身体常使小牢,则百达和畅,气血常养,精神内生,经络运动,外邪难袭。科学合理的运动健身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活力,加强血液抗凝系统活性,延缓衰老。可谓“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WHO)《》, 1984
2.陈青山,鄢红洁.传统体育养生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调查显示,我国亚健康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生年龄主要在35~60岁之间。目前,中年知识分子和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人士、领导干部、企业家、影视明星是亚健康高发的人群,青少年亚健康问题令人担忧,老年人亚健康问题复杂多变,特殊职业人员亚健康问题突出。
亚健康的基本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恙。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具体而言,亚健康状态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
一般来说,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因具体疾病原因所引起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上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一个动态概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身心向疾病发展。因此,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是下个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就已经对亚健康状态有了一定的认识与讨论。比如,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疾病”一词,在古代分拆开来,“疾”与“病”的含义是不同的。“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有似于现代科学所谓的“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亚健康的范围界定
亚健康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这么说,健康概念的范围有多大,亚健康的涵盖范围就有多大;疾病和病症谱涉及领域有多宽,亚健康谱的涉及范围就有多宽。
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
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社会适应性的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
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而缺乏特异性,不同人群的临床表现特点亦存在差异,目前对此研究主要包括普通人群和特定人群两个方面,其症状包括一般症状与特异症状。
根据多位学者的研究以及临床所见,从中医学的角度概括出亚健康的主要典型表现:
失眠不安,情志异常――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情绪无常,时而焦虑易怒,时而抑郁寡欢。
汗出异常,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平素怕冷。
舌红苔腻,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或便秘、小便短赤等。
面色无华,目光少神――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眼睛无神,时而呆滞。
四肢发胀,目下肿胀――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常有结节,应给予特别重视。
体温异常,倦怠无力――下午体温常常37~38°C左右,手心热、口干或总是手脚冰凉,畏寒怕冷,体温低于36°C。常感全身倦怠无力,腰酸背痛,颈肩僵硬,劳累后持续不适,通过休息亦难以很快恢复。
视力模糊,头胀头疼――平时视力正常,突感视力下降(非眼镜度数不适),且伴有目胀、头疼,记忆力下降。
亚健康的形成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造成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简而言之主要包括行为生活方式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社会因素、综合因素。更为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失衡――古人云:万事劳其行,百忧撼其心。高度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使人思虑过度,素不宁心,不仅会引起睡眠不良,甚至会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都市白领人群由于其特定的学历与阅历、能力与财力,往往好胜心强,对职业选择、薪金待遇等的期望值较高,因此心理失衡或许比其他群体更为严重。
营养不全――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城市白领人群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快餐熟食便成为他们的主要饮食方式,所以营养不全在这一群体中也较为普遍。
环境干扰――科技发展、工业进步、车辆增多、人口增加,使很多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间狭小,备受噪音干扰,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都市高层建筑林立,房间封闭,一年四季使用空调,都市白领人群往往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当中,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较低,使血液中氧浓度降低,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降低,影响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逆时而作――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她维持着生命运动过程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逆时而作,就会破坏这种规律,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这种状况在都市白领人群中更为突出。
练体无章――生命不仅在于“动”,同样也在于“静”。动以练形,静以养神,唯有动静结合,形神合一,才是心身保健的第一要务。人体在生命运动过程中有很多共性,但是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练体强身也是一个个体性很强的内容。每个人在不同时期,身体的客观情况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如练体无章、练体不当,必然会损坏人体的健康。
用药不当――用药不当不仅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而且还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如稍有感冒,就大量服用抗生素,不仅会破坏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稍感疲劳,就大量服用温阳补品,本想补充营养,但实际是在抱薪救火。
内劳外伤――外伤劳损、过度、琐繁穷思、生活无序最易引起各种疾病。人的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易衰。只有一张一弛,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才能避免内老外伤引发各种疾患。
亚健康的种种危害
亚健康没有严重的疾病那样令人感到恐惧,却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降低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其带来的危害主要包括:
1.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
2.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消化机能,加重身心疲劳。
3.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如抑郁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甚至产生自尽念头或导致家庭伤害。
4.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紊乱性疾病、甚至有部分肿瘤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5.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影响寿命,甚至造成早衰、早病。
亚健康的防治措施
针对亚健康的成因和危害,必须强化自我防护,应牢记预防亚健康的“十字”方针:
1.“平心”,即平衡心理、平静心态、平稳心绪;
2.“减压”,即适时缓解过度紧张和过度压力;
3.“顺钟”,即顺行生物钟,调整好休息和睡眠;
关键词 亚健康 大学生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Sub-health of Students in Dezhou University
LI Shuai
(P.E department of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Shandong 253023)
Abstract The thesis use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to conduct a sample. The results are not gratifying:attention hard to be concentrated, memory slacking up, anxiety for health, lack of energy, dream persecuted, etc. that's mainly due to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irregular daily activities and lack of physical exercises. Thus we should reexamine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have received.
Key words sub-health;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s
0 引言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有亚健康症状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表现,但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下降,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这种状态,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因此,生命科学研究将对亚健康的研究作为其研究的重要部分。大学生作为国家实施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主要对象,其处于亚健康的状况如何以及对形成此种状况的原因等的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通过对德州学院的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了解其亚健康现状,探讨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因素,为更好的改进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提供一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德州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对有关资料进行搜集,分析整理作为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我院学生中选取男生、女生各5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0份,回收有效率90%。
2 现状调查分析
2.1 建立健康状况调查表
本文依据搜集到的关于“亚健康”状态文献资料,设计针对德州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调查问卷。被调查者依照选项,进行不定项选择,其中A、B、C三项分别代表的分数是5分、3分、1分,根据调查结果汇总分数。将累积分超过35分的被调查者,界定为亚健康的临界状态;将累积分在50分以上的被调查者,界定为亚健康状态,他们需要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反思;将累积分超过80分的被调查者,界定为已经处于病态。
2.2 我院学生亚健康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接近20%的学生将要出现亚健康状态;有接近36%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临界状态;有接近1/5的大学生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在病态下进行学习活动和校园生活的大学生占到1.0%,有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的大学生占到0.4%,这就暗示着大学生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3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
(1)出现疲惫、失眠、多梦等症状。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晚上失眠的人第二天就会感到头昏、头晕、乏力,人的整体表现也差,如精神差、运动速度、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也慢。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睡眠不足,女生的这种情况稍微多一些。(2)出现四肢无力、身体不适、经常性感冒等症状。饮食的无规律造成营养摄取不足,使得大学生出现四肢无力、身体不适等身体素质下降的表现,也有些同学自身免疫力较差,平时不进行体育锻炼,所以经常出现感冒等症状。(3)出现精神难以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它主要表现为脑功能衰弱,经常出现精神难以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用脑稍久便感到十分疲惫。经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出现这些症状。(4)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症状。这是大学生心理冲突常表现出来的一种过度的、持久的心境低落的“亚健康”状态,表现出对生活兴趣明显减退,对学校的一些活动没有兴趣参加,甚至丧失了业余爱好,对学习、生活缺少信心,自我评价低,夸大自己的缺点,常回忆不愉快的往事或遇到事经常往坏处想,但仍有自制力,对个人前途悲观失望,严重者甚至感觉自己的生活大部分没有意义。在平时经常表现出心里烦躁不安、情绪低落。调查显示很多人存在着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症状,其中女生较多些。
2.4 造成“亚健康”的因素
(1)心理障碍。社会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个人的心理、生理等诸多因素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因。对自己缺乏自信,缺少人际交往,没有真正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生活中去。(2)不良生活习惯。一些大学生无规律饮食、喜好吸烟、爱喝酒、嗜好打扑克、晚上睡觉很晚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睡眠。(3)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大学生活相对于以前的学习生活,空闲时间多了,但是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导致身体素质日渐降低,与国家倡导的终身素质教育的主旨相违背。
3 防治“亚健康”的对策
3.1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对自身有准确的认识和评价。改掉自身自卑、缺乏自信等缺点。创造条件去展示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做一个全新的定位。(2)扩大自身的社交面。 通过频繁的接触不同的陌生人,主动大胆的表述自身的观点,结识趣味相投的朋友,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3)正确面对学习、就业压力。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理,坦然面对学习、就业压力。
3.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2)早餐合理丰富。用餐时不能挑食偏食,要加强全面营养,还要多吃水果和蔬菜。(3)要改正或防止吸烟、酗酒、沉溺于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德州学院“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女生比男生“亚健康”状态的比重大一些。(2)社会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个人的心理、生理等诸多因素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因。(3)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我院学生处于相对较高“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4)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是改进“亚健康”状态的有效途径。
4.2 建议
(1)加强 “健康第一”的宣传教育,提升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大学生们应积极改变原有的不良的生活习惯方式,克服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3)加强身心健康教育。学校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通过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4)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能更好的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 罗达勇.关于大学生生活习惯现状与健康教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167-169.
[2] 王登峰.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关键词】中医;推拿;亚健康;进展
亚健康状态主要是指患者处于健康与疾病间的一种状态,患者的机体无明显的不适,但是生理和心理上都出现了多种不适感,主要表现在活力降低,对外界的适应力降低等。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及烦躁焦虑、急躁易怒或抑郁寡欢、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易感冒、困倦、乏力疲劳等[1-2]。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在临床检查中没有明显的阳性指标,因而既可以经过自身调节后痊愈,也可以继续发展为其他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半数的人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中,而亚健康状态对我们的威胁也在日益加大,因而在21世纪引起了整个医学界的关注[3-5]。针对亚健康的状态,医学界对其的治疗要秉承安全、有效、自然、无副作用的原则,在这个大原则下,运用中医推拿手法调理,使机体恢复健康状态,疗效较好[6]。
1亚健康的病因机制
在祖国医学中无亚健康这一称谓,但是可以从内伤杂病范畴对其证候的表现进行分析。证候表现主要在:郁病、心悸、眩晕、不寐等方面。临床上一般认为,其病因多是由于患者年老体衰、劳逸无度、起居无常、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等,导致了患者脏腑形神失养,精血亏虚,气血阴阳失调,进而引起了患者出现亚健康状态。国内许多著名学者认为,不良的情绪也会导致其在惊恐、悲伤、忧思、恼怒、压力、紧张等长期刺激下出现亚健康。这些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心、肝、脾的损伤。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亚健康状态会导致患者的肝失疏泄,而肝失疏泄会进一步的引起患者的脏腑、情志、气机等功能出现改变[7-8]。气虚肝郁、心神失养也是导致亚健康的病因,它主要反映出患者病理的变化过程,例如:低潮时期、身心疾病、自然衰老、过度疲劳等都会造成患者出现形伤和神伤。阴阳失和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与患者的体质也有密切的关系,通常由于患者的体质不同,会有轻重之别[9-11]。
2亚健康的分型
国内外目前对于亚健康的分型有很多种类。我国著名学者何以蓓就将亚健康的状态主要分为肝肾两虚、脾虚湿盛、瘀血内阻、气血亏虚、肝郁气滞5个类型[12]。也有学者将亚健康分为肝肾阴虚、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脾虚湿困4个类型。著名中医学者余静将亚健康从中医角度分为了秋燥犯肺、肝肾两虚、脾虚湿困、肝气郁滞、心脾两虚5型。其他的分类还有:肝肾阴虚型、心脾两虚型、肝郁脾虚型、脾虚湿困型4型[13-15]。分类较多的有:肝胃不和型、心火旺盛型、心肾不交型、脾肾阳虚型、气血亏虚型、痰湿内生型、阴虚火旺型、湿热内蕴型、瘀血内阻型、肝郁气滞型等。宫艳华根据五脏虚候,通过心、肝、脾、肺、肾5大系统,将亚健康分为肝脾不调、肝气郁结、心虚胆怯、气血不足等[16-17]。
3推拿治疗
国内学者根据亚健康患者的状态,运用经络整体按摩来对其进行纠正。在患者的头面按揉五经、抹双柳、开天门,在患者的颈肩处搓擦肩胛周围、按压点风池、按肩井,在患者的腰背部揉拿腰背肌、拨揉膀胱经、拿揉上下肢、摩腹、擦腰骶,以到达调节机体的作用。
我们可以重视脊背采用推拿脊背方法对亚健康进行治疗,脊背与内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通过脊柱与肌肉之间的平衡维系着脊背与周围脏器之间关系,当脊柱与肌肉之间的平衡紊乱时就易产生亚健康,通过对脊背的推拿可以恢复脊柱与肌肉之间的平衡,可以恢复亚健康的状态。通过推拿脊背可以使骨复位,筋归槽,肌肉恢复弹性,保持血管畅通,对生理部分的失常进行调整,同时可以对其它疾病进行治疗。对于人身体内的各个脏器都有他的生物信息,所以如果生物信息紊乱易产生亚健康,当脊背出现变化时会影响脏器之间的生物信息。通过对脊背神经进行推拿,可以刺激紊乱的生物信息,使之恢复正常,消除亚健康的存在。对于脊背推拿操作简单,在推拿过程中使人感到全身舒适,放松,对亚健康有恢复作用,可以降低因为亚健康引发的各种疾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一种保健作用。
王华认为,对于防治亚健康状态,除了要进行心理疏导以外,“双固一通”针灸法不失为一种标本兼顾的有效措施。“双固”即固护人体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一通”即疏通经脉,通泻病邪。“双固”用穴为强壮要穴,选取补益先天之精的关元(或肾俞)和培补后天之本的足三里(或三阴交)施以针灸,可固护机体之正气,调动机体的潜在抗病能力[18-19]。例如对于肺系证候调理取足三里、气海、膻中。恶寒畏风易感冒者,加灸肺俞、风门;咳嗽,取中府、太渊。
其他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可以对其足部反射区进行按摩刺激,以按压的方式为主,辅以点、刮、推、揉、捏、捻等手法,还可以配以按摩器等器械,对患者的亚健康状态通过不同的手法进行论治,这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比如对于肝肾阴虚的患者,要按压其振肩井、百会、搓摩胸胁、按横擦腰骶等以滋水涵木[20]。对于心脾不足的患者,可以用手点按其鱼际,用一指,再按摩其腹部和面部,震按虚里,揉按头,捏脊等来对其心脾功能进行调节。
4问题及展望
由于目前中医对于亚健康状态研究还不够深入,因而问题有:对亚健康状态无明显的界定标准及范围不明确,有的学者提出可以借鉴国外的生存量表,制定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生存质量表,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特点的疗效评价标准,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由于亚健康的范畴较为复杂,范围较广,因而中医对其病因、分型很难达成共识,因而是否等广泛的进行合作,从证候入手,通过调查,对亚健康病因进行统计难度较大。针灸也应运用到亚健康的治疗中,在使用针灸对亚健康状态进行治疗时,要注意统一刺激时间、刺激频率、激量等标准。除此之外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对患者采用不同疗法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且统计不同疗法下亚健康患者的疗效。由于许多研究证明,推拿作为调节亚健康状态的方法而言具有安全、自然、无副作用的特点,该方法疗效显著,可以对患者的不适进行针对性的调节,这也为亚健康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雷龙鸣,伦轼芳,黄锦军,等.薄荷精油循经推拿调治社会应激性亚健康抑郁状态93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
[2]雷龙鸣,曾湘玲,伦轼芳,等.背部循经推拿对39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的调治作用[J].中医杂志,2010(2).
[3]李卫东.解郁安神汤配合推拿治疗亚健康失眠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2(6).
[4]宋鸿权,魏晖,徐勇刚,等.经络点穴推拿对人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261-262.
[5]宋鸿权,魏晖,徐勇刚,等.经络点穴推拿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335-336.
[6]黄麟,王继红,刘佳霭.灵龟八法推拿对亚健康人群IgA及血液流变的影响[J].新中医,2012(1):91-92.
[7]王继红,刘佳霭,黄麟.灵龟八法推拿调治亚健康躯体症状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8):1785-1787.
[8]李守栋.浅谈推拿在调治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3):61-62.
[9]温晓妮.浅谈亚健康状态的推拿治疗机理[J].陕西中医,2008(3):335-336.
[10]徐秋娥.全身推拿治疗亚健康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5):663.
[11]张光宇,杨珊.通督调神推拿术调治亚健康状态[J].内蒙古中医药,2009,(22):19-20.
[12]伦轼芳,雷龙鸣,庞军,等.推拿对亚健康状态调治作用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6).
[13]刘海洲,李旗,蔡国峰.推拿防治亚健康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0(7).
[14]牛红社,邢卫芳.推拿手法调理亚健康状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631-632.
[15]杨扬,唐宏亮,庞军.推拿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作用探讨及方法概述[J].双足与保健,2008(1):21-24.
[16]韩晶,胡幼平.亚健康及针灸推拿治疗概况[J].甘肃中医,2009(6):8-9.
[17]唐宏亮,庞军,高丽芳,等.针刺推拿治疗亚健康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10(8):699-704.
[18]陈立早,王井泉,王丽菊,等.针刺五脏俞为主结合点穴推拿干预躯体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10).
目前亚健康状态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判断标准,中、西医对亚健康状态的理解和界定范围存在很大差异。围绕亚健康状态的内涵,还包括中医临床辨识、分类、中医药干预等关键科学问题,这些均是临床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1亚健康状态的内涵和定义
中医学的现代概念是状态医学,它研究的是人的生命体和生命力在大生态环境下某一时间所表现出来的情状势态,包括正常运转的健康状态、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1]。
中医学的传统概念也是状态医学,只不过是“不病疾病”的二分状态医学。
亚健康状态的提出,标志着传统二分状态医学向现代三分状态医学演化。在状态医学的框架内特别是三分状态框架内,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属健康状还是亚健康状态;或是疾病状态。这有利于调摄、保养、防病和治疗。
在“不病疾病”的二分状态中,“不病”代表着“健康”。就健康与疾病言,“平人”即健康[2]者。《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有云:“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亚健康概念插入“不病疾病”二分状态模式,必然引发了三种争议。①“疾病”状态继承并保留;“不病”状态一分为二,随之也细化了健康概念,即“健康状态”和“健康低质状态”。②亚健康状态上、下扩展而居中。中之上与“不病”状态部分重叠;中之下与“疾病”状态部分重叠。③“不病”状态继承并保留;“疾病”状态一分为二,随之又细化了疾病概念,即“疾病亚临床状态”和“疾病状态”。
目前许多学者都认为,亚健康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3]。
王琦[4]指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亚健康状态的范畴可以包括以下方面:①是泛指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在相当时期内往往难以确诊的状况;②是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如已有心血管、脑血管、呼吸、消化系统和某些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而未形成确凿的病理改变;③一时难以明确其临床病理意义的“症”,如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症、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④某些重病、慢性病已临床治愈进入恢复期,而表现为虚弱及种种不适;⑤在人体生命周期中衰老引起的组织结构老化与生理机能减退所出现的虚弱症状。上述方面有共同特点是,患者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而通过物理、化学检查不能检出阳性结果,难以作出对疾病的诊断。
赵瑞芹,宋振峰却认为,亚健康状态也包括:无自觉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者;亚临床的带菌者、带病毒者;有免疫状态改变者……等[5]。
杨丽莎[6]提出“HBV携带亚健康状态”的概念。
人体在健康和疾病之间,有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一般被称作“亚健康状态”。但张全明,邓丽绢[7]之编著就赫然书名《亚健康疾病》。
王洪蓓、傅延龄[8]也认为,亚健康的症状和体征由病变而产生,那么亚健康就是疾病。王洪蓓、傅延龄解释说,要清晰地给亚健康定义,关键看我们是如何给疾病定义的。什么是疾病呢?王洪蓓、傅延龄借用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疾病解说,疾病是指“足以产生症状或体征的异常生理或心理状态”。因为“亚健康”具有异常的生理或心理症状,也多有体征,如异常的面色、舌象和脉象,那么“亚健康”基本就是疾病。“亚健康性疾病”在多数情况下程度较轻,但是也有程度较重的情况。由于科学条件的限制,医学暂时认识不到或认识不清其病变,于是便不把它当成疾病看待。所以他们认为亚健康是非疾病的观点有失偏颇。
其实,亚健康状态是在“二分状态”的基础上,深入细化的一种上下游移的中间大状态。其游移区间上涉健康低质状态;下及疾病亚临床状态。
前苏联学者N.Beckm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人体在健康(第一状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有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即“第三状态”。也可称为临界状态、灰色状态、亚疾病状态、亚临床状态、半健康状态、次健康状态、临床前期、潜病期、诱病态、游移态或病前状态、中间状态等等。
中国学者王育学首先使用了“亚健康(Sub-Health)”这一概念。
1995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正式确定了“亚健康状态”这一名称。
王育学[9]认为:亚健康状态就是不健康但又没有疾病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动态过程,又是一个独立的阶段。主要指人体开始有症状或体征,但还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在多数情况下: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过程,亚健康状态居中,其上游部分与健康状态重叠,其下游部分又与疾病相重叠,在重叠部分可能与健康或疾病状态模糊而难以区分。
亚健康状态通常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诊断,却有各种身体不适的主观症状;包括自体生活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等。必须指出,这只是亚健康状态中最主要的一大类。
可以预言,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亚健康状态的范围将会逐步扩大。主要是向下游疾病方向;其次是向上游健康方向扩展。
向上游健康状态扩展的部分,不断演化为健康低质状态。其扩展程度体现了现代医学诊断手段的超前性日益提高,许多疾患在萌芽之时就能检查出来。
向下游疾病状态扩展的部分,不断演化为疾病亚临床状态。现代医学技术的病控性、矫正性和弥补治疗性越来越强。残病对人类的威胁和影响有所降低。
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是一个连续过程。亚健康状态居中,临床具体为一缓慢的伸缩过程;上下游移的动态过程。
“疾病”和“健康”的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从“不病疾病”二分状态发展到现代的“健康亚健康疾病”三分状态,狭义“疾病”的范围缩小了;新“健康”的标准提高了;原先上、下相邻的,现今被细化了的“健康低质状态”及“疾病亚临床状态”共同组成“亚健康状态”。
基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亚健康状态的游移特性,亚健康状态的内涵可表达为中间游移大状态。其游移区间上涉健康低质状态;下及疾病亚临床状态。因此,理论上有必要从上游界定健康状态与健康低质状态;从下游界定疾病亚临床状态与疾病状态,进而完善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定义。
1.1辨析“疾病”而定义亚健康状态
日常生活中“病”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人们有时从“症”论病;有时从“证”或“征”论病;中医多数场合是“症、证”合参论病。广义疾病包括三类不同的概念。即:主观性疾病、诊断性疾病和已病性疾病。
习惯上,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通称为症状,即广义的症状。故《医学源流·脉症于病相及论》曰:“症者,病之发现也。”
正是广义的“症”刻画出了广义疾病—三类疾病概念[10]。
①主观性疾病,包括主观自觉疾病和主观他觉疾病。它强调凭主观不适感而自定的疾病或因异常的行为表现而被主观他定的疾病。
②诊断性疾病,医者凭籍临床诊断标准而认定的疾病。此标准既包括西医诊断标准,又包括中医诊断标准。
③诊断性疾病若能分析、解释主观性疾病,则综合为已病性疾病。已病性疾病即为狭义疾病。狭义疾病—“已病”,是最规范的疾病描述。已病性疾病既能综合且又能区别诊断性疾病和主观性疾病。
理解了三类“疾病”概念,那么亚健康是否为“疾病”的争论就自然化解。王育学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不健康但又没有疾病的状态”,此“疾病”主要是指“狭义的已病性疾病”。而张全明,邓丽绢、王洪蓓、和傅延龄等认为“亚健康也是疾病”,此“疾病”则或是单一“主观性疾病”;或是单一“诊断性疾病”。因此“亚健康疾病”与“亚健康状态就是不健康但又没有疾病的状态”的提法并行不悖,都能成立。
现辨析疾病而定义亚健康状态:
①有主观性疾病但无诊断性疾病是属亚健康。
②有诊断性疾病但无主观性疾病是属亚健康。这一方面是现代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许多疾患在发作之前就能诊断出来。如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隐匿性糖尿病等。另一方面是各人的耐受程度不同所造成。
亚健康亦可称亚健康疾病。如主观性亚健康疾病和诊断性亚健康疾病。《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曰:“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病者,谓之因。”
亚健康疾病,其概念又近似等同于古代“小疾”。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诊察的小病;且为非急性发作的小病。
中医临床既辨病又辨证。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21世纪课程教材中40类疾病的诊断,都是主观、广泛地辨病;客观、标准地辨证。从某种意义讲,主观性疾病和诊断性疾病的二一状态才属亚健康状态。
③患有狭义性疾病或残疾,但此疾病是可控制的;残疾是可弥补的;人们的基本工作和基本生活得以维持,是属亚健康状态。
现代医学技术的病控性、矫正性和弥补性越来越强。残病对人类的威胁和影响有所降低。中国选手王楠夺得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银牌后,中央电视台披露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2005年,27岁的王楠患了甲状腺癌。当时,王楠一边接受治疗,一边还不耽误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训练,这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中国乒乓球女队主帅施之皓说:“她走过了这三年多,很不容易,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幸运的是,王楠的甲状腺癌在她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之前治愈了,王楠和医学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笔者亦为王楠庆幸;同时也思量:“一边接受治疗,一边还不耽误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训练。”此时的王楠是属疾病状态?还是亚健康状态呢?此外,参加北京残奥会的运动员们又该归属什么状态?在不耽误基本工作和影响基本生活的前题下,可控制的疾病和可矫正残疾,统统应属亚健康状态。否则驱使疾病状态的人登台竟技也就太不人道了。
④持续三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亚健康疾病,即为亚健康状态。包括主观性亚健康状态和诊断性亚健康状态。人们一般都将亚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等同看待。二者集合基本吻合,却小有差别,就像点与线的关系一样。
刘保延[11]提出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时附有一条时间限制:“持续三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而无明确疾病诊断。”其义就是强调亚健康状态的“持续性或反复性”。
“疾病”一般是短期的即时状态;也可能是长期的持续或反复的均时状态。而“疾病状态”则社会地强调长时期内的持续或反复的均时性。有时二者意义完全相同,当频繁“反复”或延绵“持续”地发作,“疾病”点点成线,就等同于“疾病状态”。[12]
借助三类“疾病”概念能较通俗地界定已病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人们不必嗫嗫嚅嚅把病人加上引号来表示亚健康了,径改称为亚健康疾病是何等直捷爽快。以“疾病”来界定的亚健康状态又适用于临床诊断,且临床可操作性强。
1.2辨析“健康”而定义亚健康状态
在不病疾病二分状态中,“不病”代表着“健康”。而“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健康与亚健康”的界定。
人们称谓的“疾病”有三类不同的概念。同理,“健康”亦有三种不同的概念,即主观性健康、诊断性健康和未病性健康。诊断性健康若能应证并支持主观性健康,此时未病性健康也就自然成立。《内经》中提出了三种未病态,其中就有“健康未病态”[13]。
中医理论认为健康人应是阴阳平秘协调的有机体。平人既是无病人;平人又是健康人;更是理想的标准的不病人或健康人。《素问·调经论》定义平人:“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脉有胃气。“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脉象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心气充,宗气积于胸中。“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怠,动气聚而不散,节律清晰一致,一息4—5至。
这些均可为诊断性健康标准。
诊断性健康标准须充分兼容人类一切最新科技成果。
中医学常常将理想体质的标志融于健康的标志之中。健康的具体标志,包括生理和心理[14]两个方面:
生理健康的标志:形体壮实,眼睛有神,面色红润,呼吸微徐,声音洪亮,须发润泽,双耳聪敏,牙齿紧固,腰腿灵便,二便正常,脉象缓匀。
心理健康的标志:精神饱满,情绪和调,性格随和,记忆良好。
这些均可为主观性健康标准。
主观性健康概念的相对性极强,在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标准波动性很大。因此周边广大的、相同年龄段的随机人群为必不可少的参照系。
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创立时在[15]中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这个多维度的定义克服了以往健康概念的片面性,把精神纳入健康的范畴,并强调健康与社会环境有关,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来维系。
1975年,WHO强调,健康是个体在一定环境、遗传条件下,能够恰当表达自身行为功能的状态。正式提出行为功能是健康的基础。
1978年,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强调健康不仅是人的生理健康,而且必须包含该人在当时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都处在一个较完满的状态。
1990年WHO又提出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新标准,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即按照社会认可的道德行为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言谈举止,不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个人需要。
2000年,WHO增加了“生殖健康”内容,只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道德健康、和生殖健康五个方面都具备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只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道德健康、和生殖健康五个方面都具备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对WHO所定的健康标准,临床但作参考便是,不必悉具。在如此严格的健康指标下,则天下无有健康人。WHO塑造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健康人,可用作理想健康状态的标准。
仿“辨析疾病而定义亚健康状态”的原理,现辨析健康而定义亚健康状态:
①有主观性健康但无诊断性健康是属亚健康。
②有诊断性健康但无主观性健康是属亚健康。
③诊断性健康若能映证主观性健康,则综合为未病性健康。未病性健康是最规范的健康描述。
④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亚健康疾病,即属亚健康状态。同理,持续3个月以上的健康均时状态,才属健康状态。发作性疾病的认定,如癫痫病发作其反复或持续时间还得另作讨论。
⑤“健康”一般是长期的持续或反复的均时状态;也可能是短期的即时状态。而“健康状态”则社会地强调长时期内的持续或反复的均时性。有时二者意义完全相同,当频繁“反复”或延绵“持续”地发生,“健康”点点成线,就等同于“健康状态”。
严格地说,“疾病”与“疾病状态”有所不同;“亚健康”与“亚健康状态;”;“健康”与“健康状态”也都有所不同。“健康状态”并不排斥所有的“疾病”;可控的“疾病”必然归属亚健康状态。王楠患有癌症仍带病坚持训练。我们只能说①王楠患有疾病;②但此时的王楠不属于疾病状态而属于亚健康状态。因为有效的治疗控制了疾病;因为王楠还能坚持训练。简而言之,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疾病直接影响着人的“体质”;直接影响着人的“长期均时状态”。所以疾病状态的诊断和健康体诊都须有一个“持续性或反复性的时态”标准。如某大学毕业生参加全国公务员招考,其成绩优良,可在公务员体检的前夜隅感小病—感冒了。好在该大学生一贯身体健康,公务员体检各项指标也都合格,所以该大学生规范的体检结果应是“健康状态”而不应该是“健康”。
人事部、卫生部2004年联合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第六条“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已愈合,1年内无出血史,1年以上无症状者,合格。”第十条“甲状腺机能亢进治愈后1年无症状和体征者,合格。”
此标准强调的“合格”须持续1年以上的健康状态。
在新《标准》中,肝病的检查指标得到区别对待,其规定为:急性肝炎恢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持续正常半年以上者;慢性肝炎恢复后,ALT和AST持续正常2年以上者,均合格。甲状腺肿是我国常见的疾病,但在以往,不少省份的公务员考试体检标准将身患此病的人拒于门外。这种情况在新《标准》中得到改善:甲状腺机能亢进治愈后1年无症状和体征者,合格。
这些合格的“健康状态”均社会地强调长时期内的持续或反复的均时性。
2状态医学与体质学说的关系
日常生活语言对“状态”的表述很不规范。人们有时把“状态”特指为“持续状态”;有时又混同为“即时状态”。而“状态医学”中的“状态”,其一是强调“持续或反复的均时状态”。有关健康体检的“状态”陈述更应是如此。因为处于健康状态的人也可能感病;伟人也可能犯错。亚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的表述确实不同。二者应区别看待。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体质内涵、体质类型;并以此分析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的体质特征及演变趋向;从而指导预防和治疗的学说。
“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和稳定的固有特性。”[16]
体质强调了人体有生以来,综合、稳定的均时状态。
“形神俱备,乃为全体”(《类经·脏象类》)。基于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人体的体质既包括“体”要素,又包括“用”要素。所以,体质是人类个体有生以来,质体和用体的综合、平均状态的全体。[17]
中医学常常将理想体质的标志融于健康的标志之中。健康的具体标志,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有关体质的分类,目前众多学者较一致的看法是:除了健康体质之外,尚有病理体质。
何裕民[18]认为:除正常体质外的不同体质类型,其实也即是种种不同的次健康类型的组合。体质的调整、优化,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以保持或促进健康状态。
匡调元[19]将人类体质分为六大类: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红质、迟冷质、倦恍质,其中后五型均为病理性体质。
王利敏等[20]旗帜鲜明地表白:病理性体质亦属亚健康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亚健康状态虽为无病,但其体内的病机已启动,产生了阴阳偏盛偏衰,或气血亏损,或气血疲滞,或有病理性产物的积聚。
病理体质其实就等同于亚健康状态。
王琦[21]经过近20多年的深入研究,在完善原有分类法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观察以及古代和现代体质分类的有关认识,对原有7分法进行了增补,从而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22]对体质的解释:“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不难理解,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则表述着三种不同的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
除正常体质、病理体质(亚健康体质)外,应该还有一种体质类型—疾病体质。这种体质类型王琦教授已提出过,原称“特禀质”。“特禀质”基本对应着疾病体质。湖南“人鱼宝宝”,一个只存活了38天的小生命,全球首例“美人鱼”男婴,世界上第三个“美人鱼综合症”患者,就属疾病体质。
王琦[23]认为:“中医体质类型是对个体在未病状态下所表现的阴阳气血津液偏颇状态的描述”;“证与个体的体质特征、病邪性质、受邪轻重、病邪部位等因素密切相关,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体质特征。证常随体质而转移”。
果如是说,“美人鱼”男婴体质类型还能辨别吗?若说不能,“证常随体质而转移”其根基何在?若说能,也只能特殊问题特殊对待而特定为“特禀质”。足见“中医体质类型是对个体在未病状态下所表现的阴阳气血津液偏颇状态的描述,”也有例外。特别于健康体质和病理体质(亚健康体质)的“特禀质”,若非特指“疾病体质”,能有其它乎?王琦[24]对“特禀质”的定义是:“表现为一种特异性体质,多指由于先天性和遗传因素造成的一种体质缺陷,包括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过敏反应,原发性免疫缺陷等。”
所以,“体质是人类个体有生以来,质体和用体的综合、平均状态的全体”。
“体质”定义如此一作调整,羞答答的“特禀质”便可堂而皇之以“疾病体质”自居。“美人鱼”男婴肯定属特禀质;但为何不直说是疾病体质呢?据报道,“美人鱼”男婴在他38天的生命中,历经了两次手术;身上插满各种管子;进行着漫无止境的治疗与抢救;靠现代化仪器维持着生命。“美人鱼”重病男婴决不属病理体质。因为,“病理性体质亦属亚健康状态”。所以“特禀质”必须另立门户直呼“疾病体质”。
体质类型有许多,但主要有三大类:健康体质、病理体质(亚健康体质)和疾病体质。严重残病,长年难控或功能无法弥补者,均属疾病体质。
健康体质的人也会患病。患病者不一定都属疾病状态;病理体质和疾病体质的人几乎不可能有健康状态。除非体质转变,体质是可改变的。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直接影响着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的演变;也直接影响着人的体质—直接影响着人的“长期均时状态”。人们研究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的“状态医学”,特指长期的线型均时状态。从这种意义讲,“状态医学”就等同于体质医学;病理体质亦可称亚健康状态。
有必要设定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为短期的点型即时状态;而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还包括体质均为长期的线型均时状态。
3亚健康状态与未病学的关系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内经》在医学防治方面的一个重要命题。“治未病”学术思想包含了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内经》所谓未病“有三层含义:一是“病未生者”,即健康没有病变,此时应注重预防。二是“病未成者”,即自觉不适,但还没有形成诊断性的症状。三是“病未发”,即查有病变,因未发作而不自知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很显然我们的祖先已深刻认识到“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亦云:“古人善为攻者,上医医未理之病,中医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圣人预防之道,治于未形故用力少而成功多,以见其安不忘危也。
《灵枢·玉版》:“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病未成者”可能已有明显不适,但还没有形成明显的诊断性症状。此属亚健康或亚健康状态。
《素问·刺热》:“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处所说“未发”,亦属亚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实际已有明显的诊断性症状,只是尚未发作、自我感受不明显而已。
龚婕宁、宋为民[25]评价:“《内经》中提出了三种未病态,即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并有相应的治疗大法,虽然尚较粗略和笼统,但基本概括了未病的种类和主要内容。
张仲景在《内经》基础上发展了“治未病”的理论和实践。其主要贡献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既病防变;二是瘥后防复。
根据五行相传的规律,脏腑在生理上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为用,其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传变,所谓“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变,则各传其所胜”,“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阴阳毒要在疫毒未盛时及早救治,阻断病势的发展。热结腑实证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防止变证的发生。“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太阳证“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既病防变,此处的“病”是复数概念,如伤寒的合病和并病。《内经》中提出了三种未病态即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此中的“病”是单数概念。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伤寒或中风的病人,在大病初愈,正气还没完全恢复时。正宜将息调理,瘥后防复。
宋为民[26]认为中医学由三大板块组成一是临床医学;二是养生保健,三是“治未病”。并指出目前“未病学”的任务就是要促进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态转化。
龚婕宁、宋为民[27]认为:“目前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基本上可包括潜病未病态和前病未病态在内,其中又以前病未病态为主。也就是说,机体因各种原因出现潜在的病理变化及轻微的临床症状,但尚无明显的“患病”依据时,皆可称为亚健康,这是未病范畴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中医未病学的范畴包容了亚健康的内容;未病学的重点就是亚健康状态。“治未病”学术内容有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等五个方面。其中治其未成、治其未发、瘥后防复等三方面必然归属于亚健康或亚健康状态。
未病学说与亚健康学说的不同,主要有:
①未病学的根基是传统的‘不病疾病”二分状态医学;而亚健康学说则基于现代的“健康亚健康疾病”三分状态医学。
②传变未病态则无相应的“亚健康”表述。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渊远流长。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对亚健康状态实施有效干预。
4亚健康状态的分类
亚健康状态又可称为第三状态、临界状态、灰色状态、亚疾病状态、亚临床状态、半健康状态、次健康状态、临床前期、潜病期、诱病态、游移态或病前状态等等。王育学在20世纪90年代就建立“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模型并进行理论探讨。
4.1亚健康状态的动态分类
为形象揭示三者之间动态转化和相互重叠的过程,“灰色状态”、“欲病状态”、“绿色状态”和“瘥后状态”四个名称有必要启用。
主观性亚健康状态(SubjectiveSubhealthStatus),简约为S。
诊断性亚健康状态(DiagnosticSubhealthStatus),简约为D。
健康状态(Healthstatus),简约为Hs。
亚健康状态(Subhealthstatus),简约为Ss。
疾病状态(Morbidstate),简约为Ms。
“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理解为“灰色状态”,读作“HsSs”。
“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理解为“绿色状态”,读作“HsSh”。
“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理解为“欲病状态”,读作“SsMs”。
“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理解为“瘥后状态”,读作“SsMs”。
如:S;HsSs表示主观性亚健康灰色状态。
如:D;SsMs表示诊断性亚健康瘥后状态。
这更能突出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游移状态;动态地表达亚健康状态的转归。
4.2亚健康状态的综合分类
①生命生理亚健康状态
如躯体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非常态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等;病理体质,包括先天性或遗传性亚健康状态,后天营养性亚健康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减低,需要医疗帮助。
②生殖生理亚健康状态
如相对的异常、不应时的生育功能下降等。
③心身亚健康状态
主要表现为非常态的脑力疲劳和睡眠不佳;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益下降。情绪波动;行为草率;过度关注自我。病理性格亚健康,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有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认知偏差。
④环境适应性亚健康状态
如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状态。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状态的集中表现。自然环境适应性亚健康。如地方病前、潜态;水土不服;时差不适等。内环境适应性亚健康状态,如发育期、更年期和老年期亚健康状态。
⑤交互型亚健康状态
生命生理因素、生殖生理因素、心身因素和环境适应性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亚健康状态。
4.3主观性亚健康状态的分类
何裕民[28]将人群体质分型为:失调质、协调质、紧张质、虚弱质。其中失调质又分为郁滞质和内热质,虚弱质又分为气虚质、阳虚质、精亏质、津亏质,且郁滞质又有肝郁质、痰湿质及瘀阻质之分,气虚质也有肺气虚、脾气虚及心气血虚之分。并对亚健康状态做出模糊聚类分析,亚健康群体主要属于中医所说的郁证、痰湿和虚证三大类。
根据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交往上的完美状态。”陈复平、李强等[29]强调,“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对亚健康早已下了再明确不过的定义了,那就是除了健康与疾病之外,还有一种状态就是虚弱现象,这种虚弱现象就是亚健康,亚健康的本质就是虚弱现象。这是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确定下来的概念。”要知现象就现象;本质就是本质,二者不可混淆。人们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嘛!如果现象等同于本质,亚健康的命题那就太肤浅了。王育学[30]则谨慎地表明:“我们说这种虚弱表现就是亚健康的主要内容之一,应该是顺理成章的。虚弱与中医所讲的虚证在大的概念上有惊人的相似,虚证比虚弱的涵盖面还要广,而且自成体系。”
诚然这种虚弱现象就是亚健康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虚弱现象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说这种虚弱表现就是亚健康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亚健康的主要内容之
二、之三又是什么?王育学似乎意犹未尽。
笔者基本赞同陈复平、李强的观点,建议稍作修改:“世界卫生组织对亚健康早已下了再明确不过的定义了,那就是除了健康与疾病之外,还有一种状态就是虚弱,亚健康的本质就是虚弱。这是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确定下来的概念。”
亚健康状态之虚弱,有虚证虚弱、实证虚弱和虚实兼杂证虚弱。虚证有虚象;实证亦有虚象,如“大实亦有羸状”。虚实兼杂证自然也有虚弱。“小疾”之虚弱,其虚证未必太虚;实证未必太实;是小虚小实兼杂的状态。
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和血虚等。虚证宜补,主观性亚健康状态之虚重在调补脾胃。因为①“小疾”之虚,其虚未必太虚。②弥散性状态之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未必太分明。③土藏万物,兼容四行。脾胃为后天之本,故脾胃者,五脏之宗也。
亚健康的本质就是虚弱。主观性亚健康状态主要归属郁证、痰湿和虚证三大类。三大证型的划分,特别实用于主观性亚健康状态。临床研究表明[31],在调补脾胃前题下的理郁、消导、开胃,为主观性亚健康状态治疗大法;疗效良好。
主观性亚健康之痰湿常兼夹气滞、血瘀,食积、水停。临床宜标本兼顾,健脾、行气、化湿、消积;痰、瘀并治。其实津血同源;痰饮同类也。当气、血、痰、湿、食等胶着壅结则积滞痞块是以成。“小疾”之痰湿,未必就形成了积滞痞块。但临床须充分认识其发展的严重性,严加防治。因为“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其产生大都经历了缓慢渐进的‘亚健康’过程[32]。”且五脏之疾患俱能生痰湿,然无不由乎脾胃[33]。治痰湿不理脾胃,非其治也。
“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34]丹溪立越鞠丸总治六郁,开郁利气为主。谓气郁则湿郁,湿郁则热郁,热郁则痰郁,痰郁则血郁,血郁则食郁,皆相因为病也。然主观性亚健康状态之郁证多属正气虚弱,六郁错杂的模糊之候。临床当识治肝理脾之要妙也。
夫治肝郁者,首调脾胃。张锡纯云:“《内经》谓:‘厥阴不治,求之阳明。’《金匮》谓:‘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先圣后圣其揆如一,此诚为治肝者之不二法门也。惜自汉、唐来,还未有发明其理者。独至黄坤载,深明其理谓:‘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旨哉此言,诚窥《内经》、《金匮》之精奥矣。由斯观之,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之自理,即有时少用理肝之药,亦不过为调理脾胃剂中辅佐之品。所以然者,五行之土原能包括金木水火四行,人之脾胃属土,其气化之敷布,亦能包括金木水火诸脏腑。所以脾气上行则肝气上升,胃气下行则胆火自随之下降也。又《内经》论厥阴治法,有‘调其中气,使之和平’之语。所谓调其中气者,即升脾胃之谓也。所谓使之和平者,即升脾胃而肝气自和平也[35]。”
关键词 保健推拿 生活质量 亚健康
中图分类号:GR24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促使人们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的不断增加,导致机体长期处于紧张、竞争等疲劳状态。加上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以及其它各种因素引起的心理不平衡,促成亚健康人数一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如今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亚健康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疗法,保健推拿是从卫生保健学的角度去研究对不同的工作人群所带来的不同影响,以及人体对体育运动所表现出的作用,以此来寻找出最适合个体生理条件的体育运动形式,以保证人体的健康,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推拿保健具有经济简便,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的优点。且它不需要其他复杂的医疗器械,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从而证明了按摩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对正常人来说,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对大部分病人来说,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从而避免人们害怕打针吃药的心理作用。
1 保健推拿的发展历史及作用
1.1 发展历史
以后,在党的中医政策关怀下,推拿迅速发展起来。1956年推拿专业正式列入国家教育体系,在上海开设了推拿培训班,成立推拿专科门诊部,建立推拿专科学校,并邀请全国著名推拿专家任教,开始了有计划的正规教育。
推拿学校着重开展了对推拿历史和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做了大量的继承和发扬工作;对推拿的作用和治疗原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工作;对推拿手法明确提出了必须具备的技术要求,即: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
1.2 作用
各种按摩手法均是通过其手法的不断变化刺激人体外部器官,通过穴位、经络或神经系统的传导,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神经、血管,产生局部或全身性的反应,这种变化使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机能逐渐趋于正常,增加人体抵抗力,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增强健康的目的。
(1)按摩对循环系统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加强心脏功能的作用。(2)按摩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一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影响肺的功能。增加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同时使呼吸肌发达,增加肺活量,使肺保持良好状态。(3)按摩对消化系统的刺激,使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力增加,从而加速胃肠蠕动;同时使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兴奋,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4)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使白细胞的数量增加,并能增强白细胞的噬菌能力。
2 保健推拿的发展现状
百废俱兴,全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都开设了运动医学课程,并由体育院校编写了“运动医学”教材。80年代初,教育部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全面修订。如今我校的保健专业的开设。从2005年至今也有了百来人从事了这个专业,而且从免费为师生开放后逐渐使这个专业在我校名声大振。从各师生的反馈中可以知道人们对这个专业也有了很深的认识。特别是从老师身上更能体现出来。教师工作本身就很辛苦,下班后都很少有精力去做运动,保健推拿能使人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保健推拿就可以很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我国这一传统疗法,很多国家都来我国进行学习和交流。这样既可以加强国际间的联系,也可以为保健推拿加大了宣传力度。
3 亚健康的定义
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和“亚健康”这个名词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保健推拿的热门度。 亚健康是人的身心情感等方面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量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
治疗亚健康状态,是防止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治疗亚健康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而保健推拿能调节人的情绪,消除疲劳,协调阴阳和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亚健康的目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治疗手段,深得人们的喜爱。
4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症状
专家表示亚健康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其大体有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躯体亚健康状态、以心理症状为主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以人际交往中的不良症状为主的人际交往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及过劳死五种。亚健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通常来说,如果你身体没有什么显然的病症,但又长时间处于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状态中,注意亚健康已向你发出警报了: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反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处在高度紧张工作、学习状态的人应当非常注意这些症状。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而且又不固定,它是人们身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明显的疾病表现,但主观上又有许多不适的症状及心理体验。如果我们能正视亚健康,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努力摆脱亚健康,就能够活到自然寿命。
5 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保健推拿法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亚健康;证候
亚健康理论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所谓亚健康(subhealth)状态,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本研究对某市216名社区老年人群人群进行亚健康状态测定,旨在了解某市居民亚健康现况及特点,为某市居民亚健康状态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某市地区分布特点及社区规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群随机抽取3个点,对2010年5月~2011年10月选择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65岁老年人口免费体检的老年人群中体检、各项检查正常,无器质性病变的200例老年人作为与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设计调查表,据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新概念和相关文献报道的亚健康表现,结合地区的生活和环境等各方面的特点,设计出亚健康状况调查表,在初步筛检出来的亚健康人群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2006年12月10日的《亚健康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辨证分型。
1.3 数据分析 所有问卷经核对后采用Epidata3.0进行双录入,并控制逻辑错误;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及分析
2.1 一般情况 216人中,符合亚健康诊断标准的,共计167人,占77.3%,其中亚健康状态人群在年龄段的分布方面以65~68岁年龄段的人群为主,共计65人,占38.9%;中专以下占24人,占14.4%,提示学历越低,老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越高,提示受教育因素是亚健康失眠状态的一个危险因素。
职业分布来说,亚健康老年人群中以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人群退休人员为主,以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发生率最低,提示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亚健康失眠状态。应激事件:与亚健康失眠状态相关的应激事件以劳累过度、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问题、个人患病或受伤、无特殊事件与健康人群有显著性差异(P
2.2 老年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分析 老年人群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很多,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所调研的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亦逐渐增高,这可能是由于随着身体的老年化,机体各器官机能都逐渐出现衰退的原因,由此机体不可避免地要从健康状态逐渐向疾病状态过渡,因此亚健康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亦逐渐增高也是必然的。同时看到65~68岁年龄段的人群多发亚健康,是因为刚退休的老年人在应激能力、心理承受力等方面都会有所降低,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失落与无望记忆力减退、头晕、心悸以及身体有明显的衰竭感等,这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其不甘落伍与抱憾的失衡心态使得他们不能很好适应生活上的变化,破坏了人体的内环境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内分泌功能紊乱、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从而使心身功能出现障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者出现的躯体症状排列前十位的依次为: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疲乏在休息后能缓解、记忆力下降、眼干、眼酸胀、咽干、腿沉、自汗。亚健康状态者在情志异常方面表现为空虚感、消极感、情绪低落、易怒、感觉不幸、震颤或冷热、过度关注自我。
2.3 中医证候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其次为虚实夹杂证,而实证最少。虚证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为主,从脏腑辨证角度看,亚健康人群中属于肝脏证候者最多,老年人容易产生心情压抑、精神空虚、情绪低落消极、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刺激导致肝失疏泄,阴血暗耗;又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亏虚;饮食不节,脾胃功能逐渐减退;五志过激,七情扰动,引起心动而神驰,最终导致脏腑虚损或气血逆乱,出现亚健康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中间阶段的一种状态,它既可以因为处理得当而恢复到健康状态,也可因处置不当而发展成为各种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日益增多。
《素问?调经论》云:“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就亚健康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症状来看,应以“生于阴者”为主,表现出以人体气血不足、脏腑功能低下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与中医学“郁证”与“虚劳”的范畴基本上相一致[1]。因此,改善机体低下的功能状态可以有效地防治亚健康。
1 振奋阳气能有效地防治亚健康
1.1 阳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明确指出阳气对于人体生命的重要作用。阳气具有兴奋、升发、温煦、防御的作用,阳气受阻或阳气虚弱就会出现一系列以脏腑生理活动减弱、失调为主的症候群,如精神困倦、体力不支、肌肉酸痛、头昏、头胀、失眠、思想难集中、健忘、食欲不振、性功能减退等,这也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常常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因此,振奋阳气是针对亚健康状态病因病机的治疗方法。
1.2 振奋阳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阳气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阳气的盛衰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人体的阳气旺盛,五脏和顺,就能有效地抵抗外邪,这是“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素问?生气通天论》)的缘故。若阳气固护功能减退,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即可乘虚而入,这也是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内在原因之一。因此,振奋阳气是“上工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振奋阳气来巩固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就能防微杜渐,预防亚健康的产生和促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的转化。
1.3 振奋阳气能有效地改善亚健康患者的抑郁状态
亚健康状态和抑郁症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曾有学者对1980-2001年4月发表在medline中的相关文章作meta分析后表明,抑郁在亚健康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振奋阳气可以有效地改善亚健康患者的抑郁状态,“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王冰也提出:“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故阳气充足,则精神慧爽。因此,通过振奋阳气可有效地改善亚健康患者的精神状态,促使亚健康的良性转归。
2 临床应用
针对亚健康状态功能低下的病机,针灸可以充分发挥其振奋阳气的作用,达到“阴平阳秘”的效果。穴位选取以头、背部和肝、脾经的腧穴为主。头为诸阳之会,头部穴有很强的补益阳气的作用;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也有很好的振奋阳气的作用。如百会善升提阳气,承光、通天能通阳;大椎、至阳、腰阳关、命门等穴具有宣达阳气、助阳祛寒之功效;大多数背俞穴也具有很好的强壮阳气、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保健强身作用。
从五脏功能来分析,亚健康与肝、脾功能的关系较大。肝气主升,肝气不调达时多抑郁不欢;肝藏血,为罢极之本,故肝受损时常易出现疲乏、精神萎靡的证候。脾为后天之本,有司中气的作用,脾性升,主四肢,当脾的功能出现异常时,可出现诸如倦怠无力、懒言、眩晕、四肢困乏无力、食欲不振等证候。故临床上常通过振奋肝和脾的功能来改善亚健康状态,如取太冲、行间、肝俞、脾俞、足三里等。
操作上应重视灸法。灸法有温中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振奋阳气、强身保健的功能,能有效地预防疾病。著名医家窦材十分推崇灸法的应用,认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主张“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虚损》篇也提到“气海者,元气之海也……宜频灸此穴,以壮元阳。”可见,艾灸对振奋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很好的作用。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艾灸可提高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的防御抗病能力[3]。因此,用灸法来振奋机体的阳气不失为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方法之一。
3 结语
亚健康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用中医手段干预亚健康状态,有助于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当然,在亚健康的调控过程中,干预措施的应用是一方面,合理的养生保健方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合理的生活方式、恬淡的精神状态、平衡的膳食结构和适度的体育锻炼等,都是中医调控亚健康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孔晓明.略述中医调控亚健康方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
11(6):46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