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法治教育知识范文

小学生法治教育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法治教育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法治教育知识

第1篇:小学生法治教育知识范文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抓好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知法、守法、用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努力实践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要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要求,坚持持之以恒,坚持校内外结合,坚持课内外结合,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二、主要内容和做法:

1、教育内容:

《宪法》、《国旗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卫生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本校自编的《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常规教育管理要求》。

2、师资力量:

学校所有教师为普法工作基本师资。学校主任、班主任都要成为学校“法律明白人”。×××老师为我校兼职安全教育员,负责全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再聘请荫子派出所的×××同志为治安副校长,负责对全校的法制教育进行指导;选送骨干教师参与法律培训;举办班主任法律学习班,使他们具有初级法律知识,逐步养成依法管理班级习惯,能解答一些简单法理。从而形成校级——班级——外聘三级师资力量。

3、教育时段:

⑴每学期,邀请治安副校长作一次社会及学校周边治安情况报告,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应对策略。

⑵每年的四月份和十一月份,邀请综治副校长分别与教师、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法律法规的互动式对话。

⑶周一升旗仪式,结合上级要求或学校实际,安排有关校领导讲话。每学期不少于五次。

⑷每学期教导处要安排两个课时,由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⑸晚点和少先队活动课,班主任结合学校相关要求,对本班学生进行简单的法规教育。

⑹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班队活动课,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教育。

4、教育阵地:

(1)互联网。根据法制教育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上网学习。

(2)红领巾广播站。每星期二、四下午1:30~2:00由各班选派的小播音员轮流播出,内容由各班小记者采编,并经由学校德育负责人审核。

(3)学校宣传栏。由校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资料,学校相关活动照片等。

(4)班级板(墙)报。由班级宣传委员和学习委员负责,配合上级、学校要求,在“法制”专栏上登载相关的活动要求、案例、警言等。

5、教育形式:

⑴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普法教育尤为重要,要通过学习、培训、测试,使教师学法守法,并能依法施教,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⑵开展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开展争戴雏鹰奖章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争戴环保章、小回收章、清洁章、消防章、法律知识章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中受到法律熏陶。

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小雏鹰活动”;配合消防部门,开展“11·9”少年消防警校活动;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开展“3·15”消费者维权行动日活动等。

⑷家长会。利用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家长会之机,邀请法制教育工作者做专题报告,向家长发送宣传教育材料,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以动态管理形式监控学生的校外活动。

三、态度与决心: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将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做好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合理安排,长年坚持,定期研究和落实,不断探索新思路,拿出新措施,使法制教育工作连年上台阶。

××完小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2005.3

附:

××完小

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荫子派出所副所长)

××(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成员:×××(政教处主任)

×××(教导主任)

第2篇:小学生法治教育知识范文

【摘要】对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法制教育,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建立良好的校风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的法制教育遇到了许多的新情况,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对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以及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职业学校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法制教育是新时期依法治国策略的要求,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本途径。依法治国策略需要树立全民的法制信仰,全民的法律意识水平是一个法制国家的重要标志。因此,通过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向全社会输送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成员,可以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弘扬法治精神,为实现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2.加强法制教育是社会对现代化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法律知识同样不可或缺,否则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免不了遭受失败的厄运。因此职业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社会认可,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人才。3.加强法制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决定的。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越来越令人担忧,学生学习差,内心有严重的挫败感,冲动叛逆,还有一些学生已经在社会上混迹多年。这些学生的个人情况相当复杂,进入职业学校之后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仇视一切的心理,个别学生还会外化为极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4.加强法制教育是减少和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呈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职业学校应是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工作的重点区域。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减少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因而应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进行法制教育,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探索

1.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职业学校学生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设法制课程,以此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该课程主要以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制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一要落实法律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教学决策部门应及时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内容上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法制教育课程,如民法、刑法等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常规普法的内容;会计法、税法等可以作为财经类专业必修的法律,等等。这样,学生除了进行了法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与职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使法制教育适应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二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深化法制教育。寓法制教育于其他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促使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2.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目前在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形式仍比较单一,而法律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把教学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使学生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行为习惯。为此,要努力探寻富有实效的途径和方法:一要努力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效率。增设教学活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选用社会治安、学生违法犯罪等与青少年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二要在校内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充实法律课程教学内容。这是最有效的途径,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举办各类违法犯罪图片展,举办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出法制教育专题墙报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对学生进行了经常性的教育和熏陶。三要“请进来”,借助外部力量齐抓共管。如邀请司法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系列讲座;邀请正在服役的少年犯到学校来现身说法,以铁的事实、血的教训,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四要“走出去”,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法律威严。如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开庭审理案件,参观少管所、看守所、戒毒所等,以其亲眼所见、切身感受告诫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3.完善和充实素质教育理论,把提高法律素质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素质教育理论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律素质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法律素质是指个体通过法制环境影响和法制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并按照法律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行为的内在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当前,在法律已经遍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已经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的基本素质。然而目前,学校的素质教育仍没有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重视对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律素质教育是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共同要求和必然选择。因此要加强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究,明确法律素质在个体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活动中,要逐步把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作为重要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素质是自己所应具备的素质中的重要内容。缺失了法律素质就是不全面、不完善的素质。应把提高法律素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充实完善后的素质教育理论深入人心。4.提高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机构,教师也大多由德育课程教师兼职,他们的法律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成效。针对目前职业学校法制教育课程教师的情况,职业学校一是应积极引进具备高素质的法律法律专业教师,充实法制教育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应大力鼓励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师通过进修、培训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同时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道德水平。总之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法制教育教师队伍。5.营造以法治校的氛围,努力建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职业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构建一个适宜学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一个法治环境,即依法治校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行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生动体现,也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行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才能在校园内形成讲究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

第3篇:小学生法治教育知识范文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关键问题。

一、转变观念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1.转变角色观,教师重新定位。教师应该从四个方面来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A、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深对教育的战略地位、多元功能、价值取向的理解。B、可以通过参与学校课题研究,做教科研行家,而不是一个“操作工”。C、提高个人的人格魅力。根据“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要求,教师人格魅力主要应表现在“高尚、真诚、完美”三方面。D、学会创新。教师工作平凡而又复杂,但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容易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甚至流于机械操作,成为“教书匠”。2.转变学生观,关注人是核心。新的学生观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开发每一个孩子的天性,精心设计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新的学生观还要求我们向学生学习。3.转变教学观,倡导教学相长。陈旧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教育仅是教师的单向“灌输”。新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学生被动地“听”、“记”的过程,而是他们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去“悟”、“求”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发号施令的、主宰学生一切的权威。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为此我校确定了——“引导实践,注重体验,培养探究习惯”的研究课题,我们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开展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倡导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模式,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觉,抬起头来走路,做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人。教学由“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谁就首先获得发言的主动权。4.转变质量观,分数不是评价的唯一 。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一名办学者、一名校长、每一位教师必然追求学校教学高质量。什么是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呢?我们认为:学校培养的无论是就群体而言,还是就个体而言,都应该是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地、和谐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又有良好的个性和特长的学生。高水平的教育质量,是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等诸方面来实现的。这几个“育”是互相依存的,也是相互渗透的,它们交织着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各自又有着特定的范畴,有着自身的规律。要得到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就必须遵循它们自身的规律来办事,同时要追求整体的最佳效果。

二、抓好校本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校本培训是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的主要举措。我校立足于主体参与、积极体验,充分实现了校本培训有效性。校本培训强调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动机,形成不断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我校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极力避免形式的单一和没有思考的培训,而是培训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式方面:从活动方式看,有教师的自学式、小组讨论式、组织观摩式、举办讲座式、课题研究式、答辩讨论式、个别指导式、资料共享式等等2 分,校级1 分,二等奖推一个等次计分;⑶高考优胜奖,2002 年以来取得的高考管理奖、学科优胜奖和学科管理奖,市级10 分,县级6 分;3.学科竞赛辅导奖(2002年以来来)⑴对于取得保送资格且被录取的指导教师,北大、清华每生10 分;重点大学每生6分;部属和省级院校3分;⑵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辅导,一等奖国家级3分,省级2 分,二等奖退一等次计分;⑶所指导的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参加的科技制作、电脑设计、美术创作等获奖者,国家级3分,省级2 分,市级1 分;文艺汇演省一等奖6分,市一等奖4 分;体育竞赛获省团体前六名6 分、7 - 10 名4分,市前3名4 分;4.2002年以来发表任教学科的学术论文积分如下:国家级__分,省级__分;__发表学术论文8篇以上者,国家级按基础__分,省级按基础__分课题研究:国家级6分,省级4分,市级3 分。二、民主评议积分“民主评议积分”占总积分的,分两部分:三师评审委员会民主评议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民主评议两部分组成。评审委员会评议占10%,学校管理人员评议占20%。

第4篇:小学生法治教育知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165-02

职业教育是近年来国家重点建设的教育之一,它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职业学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可以适合时展的潮流。

一、职校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职校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

(二)职校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却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框定在升学或就业标准的模式里。“成绩好”、“就业”成为教学的唯一目的,以分数论英雄,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许多学生不得不尽力压制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奴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致学生知识结构畸形、个性发展狭隘乃至萎缩。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必须谨小慎微,不能做与考试学习无关的事,不能凭自己的个性去从事感兴趣的事。因此,大多数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在其萌芽状态期间,就有可能被只具传统观念的教师所湮灭,在分数的标尺面前,被教师无情地判为没有出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残忍的压制。

(三)职校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自己全部的教学技能多样化。尤其是职教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知识,多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把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当做自觉行动,精神饱满地学习、探索和追求。学生作为主体,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自主地手脑并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活动是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创造活动中,个人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需要、性格、知识和能力,展现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在探索新事物、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素质的超越,从而逐步实现个性的完善。

二、职校学生个性培养存在的问题

其一,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理念与学生创新愿望的内在需求相矛盾。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压抑学生创造个性特征发展的因素,例如单纯的服从式教育、规范式教育和程式化教育,这些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整体提高。一般来说,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体现了一个“乱”字,在教育管理上体现了一个“难”字,为了遏制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大多数职业学校在管理上体现的是一个“严”字。给学生灌输的是“服从”的观念,采取的是“统一”的要求。这是形势所逼。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创新的一道“紧箍咒”,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学校因为暴力事件而“闻名”。这种“服从”的管理模式的确有效遏制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但是它却是以牺牲学生个性发展为代价,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只是“踏实能干,服从管理”。

其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在尽可能多地剥夺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没有时间去做“不该做的事情”,没有时间去想“不该想的问题”。同时,又忘记或忽视或无暇顾及学生的更为广阔更为富于能动性的心理空间,学生往往是被动的“跟着走”。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自由被剥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如何才能形成?鲁迅说过这样的话:孩子们是了不起的,他们想升飞到星空以上的天体,想潜入幽深而浩淼的海底世界,想去探索底层深处的奥秘,想去读懂昆虫的语言。……面对这样一个又一个“想”的心理空间,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还不断地“规范”学生的言行,要求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忽视了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的探索需求。我们“要求”学生参加“革命歌曲”比赛,但是看到学生不情愿的表情和老师严厉的面孔,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主观愿望并没有被调动出来,学生没有在歌唱“革命歌曲”时体验到那种振奋人心的“红”的精神。

第5篇:小学生法治教育知识范文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和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智能特长

1.用清晰、流畅的语言,准确表达政治术语、原理和基本观点。

一要准确。要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切忌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以词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使课堂语言貌似精彩,但却苍白无力,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要清晰。要做到字正腔圆,清新明亮,讲话有韵味。而且教师讲课时要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能使学生悦耳倾听。

三要流畅。要把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一定要避免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是政治教师教学之大忌。

2.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传达情感,突出强调重点和难点。

一要注重语言节奏,合理的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

二要注意语调,既要掷地有声,震撼学生心灵,又要润物无声,不留斧凿的痕迹。在表达重点内容时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像飞瀑激流,气吞长虹,动人心魄;但在内容转换时,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

三要富有教学激情,充满精气神,感染学生情绪,引起学生心理共鸣。健康向上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相反,则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

3.教师要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思维。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巧设角度,激发学生敢问会问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不愿或不敢提问,大部分学生根本也提不出问题来。如果听凭这种现象发展下去,他们绝不可能确立起学好政治课的信心,更谈不上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了。怎么办?

一方面,我们要调动学生,让他们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激发他们敢于提问,做学习的主人。

另一方面,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巧设角度,引发学生探究需求,培养他们善于提问。

三、教师要巧用教材中的栏目,激发探究需求,培养学生善问

中学政治课新课程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科书做法,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了许多辅教学提示栏目。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十分注意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和多提一些高质量、高水平问题的能力。在这方面,我巧借教材设置的提示小栏目,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弄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和多角度看问题的方法来思考和提问题。

第6篇:小学生法治教育知识范文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然而,即便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个体受教育年限逐渐增长,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认识不高。在不断完善的学校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还仍存在弊端。虽然各大学校高呼素质教育,实质上这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并不彻底,甚至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例如:学校有各种关于学习内容的“活动月”,但却没有“法制教育活动月”;有各种考研、英语讲座但却缺少法制讲座;有各种社会实践,但却缺少法制教育实践。

2.误将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很多学校可能会辩道自己在教育中不断的渗透法律知识,那么就产生了一个误区,法制教育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护法习惯,自觉树立法律权威。不是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次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

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一个学生的塑造与培养不单单是学校的事,也不仅仅是家庭的事,这需要学校与家庭建立稳固的联络渠道。而实际情况是大学生都是独立在外生活,部分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尽管学校不断地进行法制教育,但由于没有家长的配合和管理,也达不到非常好的效果。

4.缺少积极有效的社会实践教育。仅仅靠课堂上的书本进行法制教育,这种教学形式既老套,方法简单、手段落后,又实行灌输,且因内容杂,课时少,实践环节几乎没有,造成该课枯燥乏味,学生也只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

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1.以学校领导为核心,切实重视法制教育。首先学校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负责并层层落实法制教育工作。学校应该筹集物力和人力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制教育队伍,切实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根据各院系的实际情况学校应该构建一支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其他“两课”教师、政工干部、辅导员等组成的法制教育队伍,通过沟通情况、研究讨论、培训学习等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使法制教育更具备专业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2.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增强法制课堂的实效性。法制教育实施的重要场所就是学校,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提高法律在基础课堂上的效率。利用这个平台,教师可加强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内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提高教育水平。作为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不能仅仅为完成任务而讲授,而应该经常深入到学生之中,与他们成为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遇到的困惑和所关心的法律问题,以便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有选择性的讲解,适当地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与其他课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要特别注意法律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因为“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教育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障。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

3.开展宣传教育,建设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影响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因素很多,包括治校原则和校园环境等。高校也应该加大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向广大学生不间断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我们可通过发放法律宣传单、伙食宣传板、黑板报、展板、橱窗、阅报栏、校报、校园广播、法制讲座、校园网等方式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使学生耳濡目染,使校园法制教育氛围愈来愈浓厚。

4.积极开展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校园内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对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进行案例分析、法理辨析,观看法制题材影视片等。也可由学校或院系组织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或者法律专题电视录像和广播,举办法律常识竞赛,开展法律征文竞赛,法律话题辩论赛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制作黑板报、墙报和宣传栏等等。走出校园,可以协调单位做旁听庭审,切身感受违法与制裁、犯罪与刑罚的必然联系;聘请有办案经验的公、检、法人员和律师开办法制讲座;参观监狱和劳教所进行现场警示教育;还可利用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日,配合司法行政主管部门上街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三、结语

第7篇:小学生法治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学校 管理 发展 学生 素质 教育

学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以人为本,以诚待人。管理上要体现相互关心、理解、信任、尊重、宽容、协作的人文精神。实践证明,学校管理中的情感投入是一笔无形的巨大的教育资源,它能使全体教职工形成上下民主、平等、和谐、团结的气氛,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教职工都能当家作主,对每件事情都能认真负责,形成合力。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用其所长,尽其所能,激发教师爱岗敬业。作为管理者和管理团队,要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质量?什么才是学校发展的内涵和潜力?(人民教育2010年第20 期文章《追寻真正的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学生的“三个面向”,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公平教育。为此,围绕着学校共同教育教学目标团结奋斗,笔者谈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素质教育。

1.树立各个学科的整体质量意识,健全学校管理的激励机制

多年以来,由于诸多原因,学校教师的地位无形中产生有“差异”,教师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人为制造了更多矛盾,学校内部的不和谐,严重弱化了学校的教育质量,扭曲了学校课程正常的价值链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避免教育的新矛盾,树立各个学科的整体质量意识。学校要按规定开设国家规定的课程,没有主科、副科之分,都是重要课程,尊重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也没有高低贵贱之说。作为教书育人的指导者,是我们每一个学科的教师;作为引路人,更是每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不能主观划分教师的学科地位价值。对教师的评价,只有业绩的“天平”,没有人为因素的倾向,才能健全学校管理的激励机制。多年以来,学校每期坚持召开各个学科专题座谈会、研讨会,树立每一位教师教育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科的教师,感受到在学校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能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上好每一节课。这样,落实好课程的教学目标及预设的任务。

2.开齐开足课程计划是检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内容

开齐、开足课程,是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健康发展的基本认识,也是教育公平的资源重要保障。但是,受到教育资源不足的影响,要开齐、开足每个学科,是对于教育质量的认识问题。多年以来,统一考试的科目(在小学主要还是语文、数学),分数的紧箍咒使我们的教师对教育质量的认识进入误区。在学校,普遍存在有以下现象:一是专任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树立所教学科的价值观。语文或数学学科挤占全班或部分学生喜爱的音体美等综合性学科,你要占用,我就无奈“被占用”,学生从小失去或减少了学习综合课程等文化知识的渠道;二是没有专任教师,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本班的非语数学科,这就更没有学生学习综合学科的机会了。如此,学生的综合性学科的学习,素质教育也成了一句空话,哪谈什么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在排课时,将兼任非语数学科的教师课时,一律编排到非本班,确保学科开齐开足上好课。此外,我们正在研究充分利用专任教师上大课的办法,以确保综合性学科的学习效果。国家课程的设置是科学的和人性化的,是对学生成长和对社会负责的,更是真正教育质量的保障,同样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开齐、开足课程计划,是学校管理的一种主动行为,是检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内容,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3. 从认识上提高,从制度上确保落实教学过程的管理

第8篇:小学生法治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素质教育

1.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自改革开放至今,所取得的成绩毋庸置疑,然而我们也发现高等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得大学生学术视野不宽;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得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重的功利主义教育使得大学生畸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过强的共性制约着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其结果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熟悉本专业知识,而对相关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以至于“隔行如隔山”,出现“文”不知“理”,“理”不晓“文”的现象,很少涌现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少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是: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有理论、缺行动。另外,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的影响,不少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淡薄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存在着不恰当的价值取向,信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出现精神失落、道德滑坡等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的实践,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情感,成为“四有”人才;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为他们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所以,加强素质教育,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2.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2.1以丰富的藏书优势,对大学生实施科学素质教育

科学素质教育,概括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为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更广泛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不仅具有足够的科学精神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科学修养;培养学生不仅具有研究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课堂教育和实验教育,忽视了图书馆的自学教育。不可否认,课堂教育和实验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受专业、师资、学时等因素的限制,知识容量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许多课堂和实验中的疑难问题,以及相关知识须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来解决和补充。另一方面,到图书馆学习克服了专业狭窄、单一集中的教育方式所固有的弊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基础、兴趣、特长和社会需要来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扩展和加深专业知识,还可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头脑。到图书馆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2利用信息优势,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与科学素质是紧密相关的。信息素质包括各种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技能。信息素质可分为:(1)工具素质:能使用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关工具,如计算机等;(2)资源素质:了解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查找、检索方法;(3)社会结构素质:掌握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影响;(4)研究素质:掌握利用信息进行有关学科研究的技能;(5)出版和传播信息素质:能利用文本或媒体报告研究结果。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仅仅学会规定的课程而没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网络获取知识能力,仅仅学会书本知识而没有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研究开发能力,即使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也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因此,信息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素质是一个人进行终身教育的基础,如果在大学阶段我们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鉴别、处理、交流的能力,那么就在培养大学生最终成才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是其它部门无法比拟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活动主要是由图书馆来组织。

2.3利用图书馆资源对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大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制约他们全面提升素质的主要瓶颈之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要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教育体系。大学图书馆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平台。

(1)广泛利用橱窗、板报等资源,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问题,正确认识自己;在阅览室的自习区域和公共大厅,张贴一些名人介绍和警句名言,开展书画展和摄影作品展,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利用学术报告厅,聘请社会名家和心理专家开办心理咨询讲座和学术报告会。通过名家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真实的案例,特别是针对毕业班和新生的心理辅导,能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创建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台。广泛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心理咨询台的设立具有隐蔽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尽情倾诉,通过心理咨询台可以找到解决途径。而且,可以配备网络心理咨询老师,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针对性的解决,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图书馆是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是教学科研的服务基地,有义务且有能力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好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使我们未来的图书馆不仅是一大堆硬件组合起来的电子空间,而且还是师生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苑光明,高雁,任福全.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新途径的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

[2]吴君英.高校图书馆美育功能与学生素质教育[J].河北科技图苑,2005(6).

第9篇:小学生法治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校新生 始业教育

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而对大学新生的教育亦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现阶段,我国的中学教育还处在以应试为主的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适应能力、自理能力十分薄弱,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后,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面对新的人际关系,他们往往会出现迷茫,不适应。因此,高校努力上好大学新生的“第一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新生的始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新生无法适应大学新环境的现状分析

在中学教育中,教师往往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灌输“终极目标”为考上大学的概念。大多学生认为,只要考上大学,人生就得以解放,生活就得以美满,理想就得以实现。在经过人生最轻松、最愉快的一个暑假后,步入象牙塔的新生们突然发现,其实大学是新的起点,新的挑战。

在新的学习方法下,大多数高校新生迷失了方向。大学所强调的是启发式的教学,从高中时“被动式”的学习,变成了“主动式”的学习,这也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制能力要求变高。这种学习方法的转变,对于经受了十几年“被动式”学习方法束缚,思考问题方式几乎定型了的大学新生来说,就如同突如其来的日食,通常难以适应。

在新的生活环境下,大多数的高校新生都滋生了惰性。大学新生进入高校后,在生活上最大的转变即是从“单独”生活变成了集体生活。在中学阶段,大多数学生都住在家中,不少人拥有自己的房间,生活空间独立,起居生活、衣食住行等事基本上是由父母一手操办。高校的集体生活一下子让这些“公主”、“王子”们失去了相对独立的空间,而在食宿方面又失去了所依赖的父母。这样的转变对缺乏自理能力的学生来说是异常严峻的考验。

在新的人际关系中,大多数高校新生四面楚歌。面对新的朋友,新的同学,众多大学新生可以用束手无策来形容。大学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这与中学阶段的同学相比,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地域相差巨大也就意味着性格脾气、沟通习惯乃至思维方式的极大不同。再加之远离父母,身边的人际关系中几乎找不到可以倾诉内心想法的对象。

二、高校新生无法适应大学新环境的原因分析

高考对于一名学生来说,无疑是人生一大转折点,面对学习方法的转变、生活环境的转变和人际关系的转变,大学新生必须经过从表面至内心的调整,从心理上作出较大的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些转变。这也是学生初识社会的第一步,在大学这特殊的社会化过程中,绝大多数新生都无法很快适应,出现了从行为到心理不同程度的波动。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对象上分析无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角度分析,一是中学管理构架与高校管理构架有明显的区别。在中学阶段,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而在大学,往往由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日常事务的管理。这只是不同构架之中的一个例子,两者之间的差别往往使大学新生难以适应。而两个阶段相对独立的构架管理模式又是确实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中学阶段,学校的教学管理集中,制度严格紧缩;在大学阶段,高校的教学管理相对自由,制度与社会法治接轨。二是中学学科教育模式与大学专业教育模式无法衔接。这一弊端从学生开始填志愿时就有所显现。在进入大学后,随之而来的是自己所选专业与想象中的差异较大,从而引起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分析,一是高校新生处于青春期,心理还未成熟,对外界事物的接受分析处理能力较弱。这个阶段是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阶段,而没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往往使高校新生们容易走向极端。二是高校新生的判断力和社会知识经验相对过于缺乏。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的学生缺乏社会生存的方法与门道,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学新生被社会不法分子诈骗的案例。三是缺乏抗挫折能力,也就是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是班级的尖子生,而进入大学,往往会异常失落。因为没有相应的心理辅导,这批学生中会有一部分产生极端的行为,或是影响整个大学的学习。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高校新生始业教育

从对高校新生无法适应大学新环境的现状分析,到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分析,可以得出开展高校新生始业教育的必要性。而如何开展有效的新生始业教育,是近几年来高校一直探索的一个课题。要做好对高校新生的始业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充分认识学生在始业阶段所产生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因素制定全面的始业教育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开展高校新生始业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能实现更好地完成专业学科,成功走向社会的基石。我根据自身对大学新生教育工作的一点经验,认为始业教育的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开展爱校教育,培养大学新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爱校教育是新生一入学首要的教育,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介绍校园内建筑物的背景知识、校园内设置介绍、校园周边环境介绍,培养学生的爱校、敬校情怀,消除陌生感。

开展校纪校规及管理制度教育,让新生在入学第一时间了解大学阶段的所有规章制度,充分对比中学阶段与大学阶段不同的管理模式,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清楚违纪违规的严重后果等内容是始业教育的关键。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目标。理想信念对新生的思想言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一种最重要的价值观念。通过开展合理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新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例如,通过开展优秀学长、学姐座谈会发挥榜样作用;通过开展学习规划确定短期的学习目标,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来制定长期的目标,等等。

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使新生对所学的专业有个较为系统的了解,不致于处于盲目地学、无从下手的状态。在向学生说明专业的课程性质和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说明专业的就业前景和以后可以就业的工作领域或单位。要达到的效果不仅停留在了解,要通过专业思想教育让新生能热爱所选的专业,并树立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培养决心为专业而奋斗的情怀。

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教育,帮助新生尽快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激发新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学的学习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学习知识便是始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可以请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介绍成功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也可以请专业课老师介绍如何查阅、选择和运用相关的文献资料,还可以鼓励新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科技活动、学术论坛,从多方位获取信息,达到信息对称,提高能力。

开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教育,提高大学新生与人相处的能力。针对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转变的环境下出现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及时加以引导和帮助,使他们能理性面对新的人际关系,并用合理正确的方式处理这样的变化,在新的环境中取得主动权。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引用一些素质拓展的游戏项目,或是开展一些“破冰”活动来有意识地引导和加强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新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针对不同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十分重要。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专门针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可以建立学校、家长、心理健康辅导站三方面立体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帮助新生健康发展。

开展课余生活的指导教育。大学生课余时间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而大多数初入大学的新生会被纷繁复杂的校园文化活动包围,正确引导新生选择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参与适合自己的社团或学生组织是对新生始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安排高年级学生组织活动的介绍,让新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进行选择,以满足新生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章启天,胡保卫,等.大学生始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庞学铨.思想道德修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3]胡保卫.大学新生始业教育:实现大学与中学教育的衔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