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区经济发展范文

城区经济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区经济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城区经济发展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立足生态立城、工业强城、三产兴城、安居旺城,加速推进创业、扩大就业、繁荣产业,做大城市规模,提升人气商气,快速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城市总体结构发展策略

实行“一核、三轴、四组团”的城市总体结构发展策略:

“一核”,即中心城:选择“组团--跃迁”的城市结构发展模式,在统一的城市空间秩序内合理跃迁,建设与老城区平行、功能相对齐全的新城区,形成多中心、功能相对完善的城市扩展区域。

“三轴”,即中心城—雷公尖、中心城—香田、中心城—水口城镇空间产业带:基于城镇空间和产业带的发展导向性和一致性,以城镇空间和产业带发展为契机,形成中心城—雷公尖、中心城—香田、中心城—水口城镇空间产业带。

“四组团”,即雷公尖、香田、工业园、硬质合金产业基地功能组团:建立“网络发展的城镇空间模式”,形成并完善各组团职能,走网络化城市空间“有序、多元、定向”的发展道路。在中心城区域范围内整合交通系统,强化交通轴线上各功能组团间的横向联系,组织调整与疏解原有中心城市在功能或人口等方面的压力,构筑城市主次中心功能单元组合合理结构。

(二)目标任务

三、政策举措

(一)做大教育事业,以就学聚人气

1、鼓励各种资本来靖兴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或分校,对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新建项目,在规划区内有偿划拨建设用地,教学用房免除所有规费。

2、根据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的进度目标,适度超前新建中小学校,满足新增人口对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做强园区经济,以产业聚人气

1、围绕有色金属加工、木竹精深加工、节能灯具、硬质合金、机械铸造等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形成产业聚集。同时对现有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充分就业。加快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业、娱乐、餐饮、医疗、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二产配套能力。

2、切实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承接、社会参与,实行资金来源、培训主体、培训方式多元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制。整合劳动保障、财政、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金和资源,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3、建立鼓励就业的激励机制。继续抓好工业园区技工定向培训计划,对实行订单培训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由所在用工单位给予部分学杂费补贴。落实职业介绍补贴政策,鼓励城乡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为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经其介绍成功就业的,按规定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4、鼓励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扶持对象延伸到农村劳动力,对进城创业的农村劳动者自筹资金不足的,各地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为其提供担保支持;对在工业园区创业的人员,有关部门要在经营场地安排、优惠政策落实、创业资金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凡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可作为招商引资项目,享受本土扶持政策。

5、保障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相关待遇。凡在园区或中心城区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其子女入学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凡在园区或中心城区企事业单位工作满三年并与企业续签了三年以上(含三年)劳动合同且已转为非农户口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可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租住廉租房。

6、优化就业环境。对园区或中心城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引导企业适当提高员工待遇,完善工资支付规定。规范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有力保障。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的机制,加强劳资双方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做响旅游品牌,以旅游聚人气

1、完善设施,聚集人气。充分利用昌铜高速通车、中部梦幻城大型综合旅游项目建设的契机,不断完善旅游接待条件,提高旅游吸引力。同时,加大旅游推介力度,组织旅游景区、旅行社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推介,招徕游客。邀请周边有实力的旅行社推介、宣传旅游。

2、举办节庆赛会活动。继续筹办好桠柑节、漂流节,打响生态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把招展引会工作提高到招商引资的高度,支持向上级部门争取将商业性会议举办地放在,鼓励我县的企业家将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的年会、培训会、论坛会吸引到召开。

(四)做新城市内涵,以宜居聚人气

第2篇:城区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城区经济 发展 作用

对于城市地区而言,当地的服务水平直接体现了当地教育文化状况和经济发展特色,可以说城市地区的现代化服务行业就是其整体形象和品味特征,扩大到国家也是如此。因此,国家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直接取决于其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繁荣程度,因为服务行业不仅仅包括当地的吃穿住行,还包括当地的文化娱乐和教育旅游状况,也就是说服务行业的经济实力就是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直接体现。所以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国家和政府也都大力提倡转变经济结构主体,大力优化现代产业结构,促进我国服务行业全面发展,使得我国现代服务行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协调、促进和服务的功能。

一、现代服务行业的概念及内容

现代服务行业是相对于传统的服务行业提出的,所谓的现代服务行业就是为了其他企业经济行业和现代人们生活提供方面的产业,它能够充分满足现代经济生活的各种需求,且其里面高科技和文化服务含量多。目前服务行业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内容:第一,现代电子通信和信息服务等基础服务行业;第二,包括金融市场、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中介机构和咨询机构等市场生产服务行业;第三,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机构、餐饮住宿及娱乐旅游、日用零售及房产等等消费服务行业;第四,公共卫生医疗、公益机构、基础文化教育等等公益服务行业。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服务行业具有新兴时代特征、高科技特征、高文化特征、高集群性特征以及高知识价值性特征,因此对于服务行业来说,就必须要发展综合性优秀人才,才能够促进服务行业向着高质量和高技术性发展。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自从信息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高速化覆盖全球后,现代产业结构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逐步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我国服务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总值中比值按照10%左右增长,而第一产业比值近些年不升反降,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也在变慢,尤其是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以及教育旅游等等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增多促使了服务行业的飞速繁荣。可以看出知识型行业的发展速度尤快,这使得服务行业对技术更新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凸显。与此同时,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过去10年里,第一、二产业的吸纳力分别从0.8和0.9左右开始逐步下降,尤其是对劳动市场吸纳力下降尤为明显,而服务行业却从当初的0.36开始逐步上升,并在2011年超过第一产业吸纳人数,成为吸纳人数最多的行业。服务行业覆盖面从当初的餐饮住宿发展到现在的电子商务、信息通讯等等现代高新产业,目前我国服务行业就业人员已经占市场总人数的40.7%,目前还呈上涨趋势,这为我国吸纳了不少人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由此可见现代服务行业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升值空间巨大的行业,它的繁荣发展能够扩大我国经济内需,能够进一步缓解我国市场就业压力。由于地区文化差异,每个城市区域之间的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一,在很多城市区域服务行业还存在一定的垄断状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服务行业的高新发展,相信随着服务行业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会改善这一状况。

三、现代服务行业对城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发展我国现代服务行业,全体提高城市地区经济水平,优化行业结构的重要目标,由此也可以就看出现代服务行业对城区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容替代的影响和作用。

1.现代服务行业是城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根据现代服务行业的内容和性质,不难看出服务行业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基础需求,如果市场缺乏服务机构和行业,就会使得经济体制无法正常运作,其他经济行业也无法发展,可以说只有先发展了服务行业,才有了其他行业的经营。我国现在在大力发展的城市化建设工程项目中也必须要大力发展其服务行业,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现代化城市生活的便利性、技术性,同时也是城市竞争力和产能的集中体现,因此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服务行业改善了现代生活质量,同时也加剧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改革和创新,由此可见现代服务行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2.现代服务行业是城区经济发展的创造力产业。现代服务行业不仅仅只能够实现服务价值,它还具备改创造的价值。服务行业较其他生产制造行业不同,其创造价值直接体现在现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多样化的、无法估量的。现在市场上电子信息产品的急剧更新换代是为了提供给人们更高质量、更好的服务;市场上购物越来越方便、价格也越来越有挑选性,也是为了给人们生活带去更好的便利,而这些都离不开技术和思想的创造,因此,可以说服务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技术和思想的革新,提升了市场经济主体的创造力和活力,使得现代服务更繁荣。

3.现代服务行业是促进城区经济产业转型的产业。现代服务行业包括了教育行业、电子商务行业、物流行业等等诸多基础行业,这些行业可以为城区市场其他经济行业提供大量的创新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也能够为其他行业提供快捷的信息交流通道,而这些都是现代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必要条件。而我国政府也在“十二五”规划上明确指出推动现代服务行业繁荣发展,促进我国城区经济结构顺利转型作为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战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服务行业能够加快我国其他经济行业的转型步伐和速度,能够充分挖掘现代经济产业的发展潜能,从而使得现代经济行业结构更优化、更具竞争优势。

四、结束语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不仅仅能够给现代经济建设行业领域提供优秀人才,给经济行业领域提供各种发展便利,给经济行业提供科学技术支持,还能够为城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并进一步推动城区整体市场的繁荣,才能够使得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张云,李秀珍.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创新——以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2]王芳.现代服务业.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金矿”[J].中国产业,2010(11).

第3篇:城区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 楼宇经济 商务楼宇 老城区 苏州市

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实践进一步深入,人力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涌动,商务活动愈加活跃,楼宇经济越来越成为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宇作为一种国际化、高端化、新兴化的经济形态,近年来正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蓬勃发展,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构筑着繁华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所谓楼宇经济,就是以商务商贸楼宇为载体,通过开发、出售、转租等形式引进各型各类企业,从而培育并产生持续性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经济形态。楼宇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有力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见图1)。金阊区位于苏州市古城区西北部,自古就是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之地,阊门、石路一带在明清时就是江南贸易中心和重要商品集散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经济、人文资源,造就了这片商务投资的乐土。区内商务楼宇板块性强、环境品质优、入住率高、税收产出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亮点。经过多年发展,金阊区现有经营运作楼宇20幢,经营面积25万平方米,超过1万平方米的楼宇4幢。2008年上半年全口径收入2870.71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07.61万元,其中新发展投资中心、佳福国际大厦、经贸大厦、恒峰大厦、海弘大厦等楼宇是辖区内重点大型商务楼宇。

一、老城区发展楼宇经济的功能效应

楼宇经济是隐藏在楼宇中的城市新兴经济增长点,是城市经济追求“空间”和“高度”效益、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发展楼宇经济已成为打破土地制约、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综合功能的重要手段。楼宇经济在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崛起,正显示着巨大的功能效应。

1、高集聚效应

楼宇经济把知识的集聚、信息的集聚、资金的集聚、功能的集聚融为一体,形成了其他经济形态不可比拟的优势。譬如在中央商务(CBD)区域里,高楼林立,错落有致,绿荫环抱,通过商务楼的招商引资,各类公司汇集,广泛开展商务活动,资本、技术、信息、知识、人才、企业家等多个要素聚合,形成了资本集中、人才集中、知识集中、信息集中、资源共享的集聚优势。在这里,人气、财气兴旺,经济活跃,财源滚滚,放大了城市经济效能,从而释放了巨大的高集聚效应。

2、强辐射效应

楼宇经济是与信息、科技、服务贸易等第三产业关联度很高的新型经济形态,楼宇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相关产业的配合。反过来,楼宇经济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和流动的过程中,把磁场向四周不断扩散,带动了商务大楼周边的金融、旅游、餐饮、健身、休闲、购物和各类中介组织等相关产业也是逐年兴旺,从而形成了显著的强辐射效应。

3、超产能效应

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真可谓“寸土寸金”。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益,楼宇经济无疑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在中央商务区内,高密度地修建商务写字楼,一幢幢高楼昂然矗立,为城市楼宇经济提供了持续发展的空间。它不但为城市经济寻求了新的增长点,而且也节省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了高价位的土地再开发,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使用率,充分发挥了土地的潜能,从而实现了非凡的超产能效应。

二、老城区楼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楼宇经济的出现,突破了我国城市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匾乏的空间限制,为城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途径,成为城市经济集约利用资源,内涵扩张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从全国看,楼宇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正日益成为现代都市新的“掘金之地”。从金阊辖区来看,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楼宇经济初具规模,功能效应已经显现,但与更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1、楼宇规模总量不大

目前金阊区的商务楼宇总数为20座,主要散落在石路商业街区、干将路、三香路、西环路、金门路等几条主干道周边,档次较高的写字楼只有佳福国际大厦、国际经贸大厦、恒峰大厦、海弘大厦等少数几幢,每幢楼宇入驻企业数量不是很多,税收上千万元的优质楼宇数目也不是很多。大片的高档写字楼集中地尚未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待提高。这些少数的几幢高档写字楼难以带动楼宇经济的较快发展,楼宇经济的规模效应得不到体现。

2、管理层次水平不高

一方面在政府层面上,一些职能部门对楼宇经济的发展在思维方式上、服务机制上、政策支持上、合力推进上都存在不到位、不完善、不灵活等问题,特别表现在楼宇内各经济组织的注册、登记、变更和年检的服务上,表现在楼宇内员工的权益维护、政治需求和社会交往上,表现在楼宇自身公共安全和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上。另一方面在各楼宇业主和物业公司层面上,受历史转制因素影响,我区物业性质复杂、多样,制约了楼宇的整体规范规模发展。目前主要存在物业性质有:一是私人(单位)买断再出租;二是由开发商委托物业公司管理;三是由开发商直接管理。此外,个别楼宇由于是部队建房,缺乏统一规范房产证,在实际管理中出现盲区。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措施来规范物业管理,进而导致楼宇业主和物业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难度加大。

3、产业支撑力度不强

从现状看,受苏州老城区发展布局的局限,金阊区的经济总量和苏州其他县级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企业内部生产、销售、研发、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也有待提高,产业支持力度不大。同时,现代服务业市场发育稍有欠缺,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各楼宇发展特色定位不强,产业趋同化较为明显,商业、金融和贸易功能区分度不强,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金阊楼宇经济的快速发展。

4、功能配套设施不全

楼宇经济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对配套设施有着越来越迫切和越来越高的要求。楼宇配套设施齐全,不仅代表着楼宇的档次,同时也是人气的聚集、商务元素的流动,同时更是满足楼宇办公需求必不可少的条件。总体上看,我区的功能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但部分楼宇的硬、软环境还存在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建筑内外装修陈旧、电梯候梯时间长、停车泊位紧张、楼宇餐饮服务欠缺、物业管理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程度较低、物业服务人性化及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等。

三、老城区发展楼宇经济的一般方法论

1、做优布局,进一步统筹楼宇规划

楼宇经济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建设规划。要主动与规划、国土部门协作,进一步完善区域规划,科学界定功能定位,加强基础配套设施的高起点规划。统筹楼宇规划,整合楼宇资源,优化楼宇布局,改变过去散布各主干道上的“星火”局面,逐步引导楼宇抱团发展、规模发展、聚集发展,进一步增强楼宇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2、做活招商,进一步引进楼宇企业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仅要简化手续、改进服务,不断在“安商、亲商、富商”上下功夫,更要创新手段,通过主动出击,项目包装,集中推介,多渠道招商,强化会展招商,推动多元招商,坚持以商引商和项目招商,着力选择发展前景好、对本地经济发展有联动的项目,着力引进大公司、大企业的区域性总部和其他各类机构,以及资本运作、信息咨询、商务中介、技术研发等各类现代服务企业,不断提高引进企业的档次。

3、做细服务,进一步优化楼宇环境

一流的投资服务环境是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来上海投资创业的重要条件,也是楼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做细做优做实服务方面,应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楼宇培育情况跟踪制度。严格实行新近制定的《楼宇经济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加强各楼宇联络员对楼宇的定点联系工作,“一楼一档”,构建楼宇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掌握楼宇培育进度,做好楼宇出租信息的收集,摸清楼宇内企业入驻情况和外迁情况,定期统计楼宇出税情况,及时反馈楼宇运行信息。

(2)落实发展楼宇经济的优惠政策。落实我区经贸局2007年制定的《关于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进一步促进辖区楼宇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辖区楼宇经济发展环境,挖掘辖区招商载体和招商资源,提高各楼宇管理者的积极性。

(3)发挥楼宇党建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推动楼宇经济与社会的联动发展,要大力开展 “支部建在楼上”的楼宇党建工作。通过建立各楼宇内企业联合党支部这个平台,使党领导下的所有部门、组织和团体立足本部门,发挥各自的优势,力所能及地为楼宇经济提供支持和服务。

(4)大力宣传楼宇品牌。一是通过网站和报刊的媒体宣传,二是通过召开推介会的现场宣传,三是通过印制中英文双语介绍的楼宇经济宣传手册的广泛宣传,不断扩大广告效应,不断提高楼宇的知名度和品牌度,让市民想到办公、想到创业,就想到金阊的楼宇来发展。

(5)逐步建立楼宇协会。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在辖区内的众多楼宇中组建协会,以盘活闲置楼宇,调整企业结构,扩大行业沟通,交流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楼宇信息资源共享的局面。

4、做亮特色,进一步提升楼宇品质

要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发展楼宇经济,楼宇品质非常重要。要以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为重点,以打造特色楼宇为亮点,进一步提升楼宇品质。

(1)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做好市政、环卫、消防、通信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更要做好会议室、员工餐厅、停车场等楼宇本身的配套设施和公寓、商业、餐饮、邮政、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休闲等综合配套设施的完善。

(2)在软件服务方面,首先要理顺各楼宇的物业管理性质,改变目前较为复杂的局面;其次要配备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人员,提供高效快捷的物业管理服务,能够主动及时为入驻企业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

(3)在打造特色楼宇方面,要注重整合资源,形成产业集合和产业链,鼓励同行业企业入驻同一座楼宇,形成行业比较优势,培育一批金融楼、商贸楼、信息楼等,不断错位发展,提升产业层次。

【参考文献】

[1] 李耀东:方兴未艾的楼宇经济[J].经济问题探索,2004(8).

第4篇:城区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大学城 , 区域经济 , 发展

Abstract: nowadays in China's rapid rise university town, it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also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College students is a huge consumer groups, based on this, the university began to carry out the project in the capital, as we plan to college cit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and on-the-spot interview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regional university town development of related problems are given, capital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for university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ay affect, also expect result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regional government policy to provide certain information.

Key words: the university,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大学城的特点

《教育大词典》将大学城解释为:围绕大学建立的社区,人口一般在5-10万,可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便利的食宿、交通等条件,为高等教育提供生存发展的适时的充足的物资与精神资源。的大学城总体特点是:第一,建设模式多样化(有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型、多元发展型等);第二,大学城空间布局集化,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如“长三角”地带;第三,大学城建设规模大化,占地庞大,耗资惊人。大学城这一新生物的迅猛发展有于利于“扩大高等教育供给,提高办学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

2、花溪大学城的基本概况

为解决高等学校在中心城区布局过于集中,地域分布不尽合理的问题,2011年1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学前教育高中阶段等教育三项突破性工程宣布贵州省在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思丫村、下坝村、翁岗村,规划总用地约7500亩,建成20万人规模的高校聚集区,按照贵阳市规划部门划定的各高校用地红线范围,贵州师范大学占地约2000亩,贵州财经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和贵阳医学院占地均为1500亩左右,贵阳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占地约1000亩。贵阳市将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花溪高等教育聚集区。依托环城高速公路、甲秀南路(花溪二道)、贵阳环城快速铁路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将全省主要高校整合于此,逐步聚集形成花溪高等教育聚集区,以扩大花溪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在聚集区范围内或其将预留适量用地,用于建设科技研发、高新技术和居住、文化娱乐等相关配套设施,以促进这一区域的综合发展和就业平衡。

3、花溪大学城的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1大学城对花溪区经济影响概述

大学城的兴建最直接的影响并不是对当地人力资本的提升,而是大学城的建设使区域内大学生数量剧增,大学生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扩大了区域经济的消费市场,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主力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能提高当地的城市化水平。花溪大学城的建设使花溪区的大学生数量剧增,花溪区的消费市场也因此扩大,这20万新增大学生消费将大力带动花溪区经济的发展。

3.2大学城对花溪区经济影响的具体分析

大学城具有"社区管理政府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等特色,发展现实中大学城建设扩大了区域的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在此,我们将花溪大学城的建设对花溪区经济影响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大学城的建设对当地居民就业的影响

建设大学城,会使花溪区的学生数量增加,花溪区的消费市场也因此扩大,这样势必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发展学校周边地区的社会服务体系、后勤保障系统(包括食堂、宿舍、通信等),增加就业机会。花溪 大学城建设使得附近原来的经济规模已经满足不了大学生的消费,所以大学城附近会新生一些适合大学生的消费场所。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这些新生的消费场所主要以银行服务、餐饮业、购物等,虽然其中有些行业还未在大学城附近新起,但根据需求的导向性,这些行业也会慢慢发展起来的。

以下图形是我们就“您认为大学城在那些方面的功能急需提高” 的调查(下列比例表示的是急需度)

图形显示,大学城急需提高的方面主要有银行服务、餐饮业、娱乐、交通、医疗、购物等,大学城对这些行业的需求使得花溪区居民就业的行业和职位增加,增加了花溪区居民的就业机会。

(2) 大学城的建设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大学城的建设必将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会使教育首先成为产业,刺激教育投资不断增长。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今后十年,要使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从目前的9%提高到15%,即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当年我国普通高校因扩招了48万人,所带来最终需求增加总量约57亿元,由此带动国民经济总产出近130亿元。而今,大学城在我国迅速崛起,大学城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更是非常显著。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产业,且属于第三产业。“大学城”的建设极大的带动了花溪区餐饮、旅游等以服务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以下是我们对花溪区学生消费的调查:

第5篇:城区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城市空间扩展;地域-经济-社会空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 F127.9, TU9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2.03.013

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心城区可利用土地空间严重不足,“城市病”问题愈发阻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产业和人口职能为寻求新的城市发展空间,急需向地区转移扩散,该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城市空间及空间扩展的模式、动因做出了解释[1-11],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空间扩展开始的标志和最显著的方式,开发区在政府政策、跨国公司、市场、科技创新和社会文化五种作用力的综合推进下,在城市内部的需求与支撑、开发区的极化与扩散、投资主体的方向选择等机制的影响过程中,对城市空间的规模扩张和功能扩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城市、区域和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增长中心[12,13]。但是,当前关于开发区对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往往过多地考虑用地规模和相关经济指标,忽视了对社会文化空间的影响,以致系统研究相对不足。鉴于此,本文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研究总结开发区对地域空间、经济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综合影响,以期为城市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1 研究区域概况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9月批准设立,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城市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东南端,与金州区接壤,南濒黄海,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东与金州区登沙河镇相连;西接金州蜂腰部,与甘井子区大连湾镇毗邻(图1)。开发区以中国北方最具开放特色的城市大连为依托,以东北地区为腹地,成为东北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火车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4年和2008年分别将金石滩国家旅游渡假区、双D港合并到区内,2010年4月,开发区与金州区合并为大连金州新区。合并后的大连金州新区面积1040km2,海岸线长285km,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现代核心产业聚集区和东北地区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并通过重点提升产业高端化、环境现代化、城市国际化及社会和谐化水平,力争打造成为辽宁省第三大经济体和远东地区走向世界的门户[14]。

图1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示意图

2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与城市地域空间的扩展

开发区对城市地域空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规模、空间结构形态以及新城区的建设发展等方面。开发区发展催生出多种组成要素的快速集聚,为城市新中心的形成提供条件,从而加快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按照空间布局来看,开发区一般分为城市中心布局、边缘布局、卫星城式布局和拓荒布局等类型[15]。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主城区邻近地区,属于城市边缘布局型。这一类型可在充分利用主城区原有基础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减少一定的开发成本,方便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并可依托母城,补充完善城市职能,增强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在开发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土地管理模式,结合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建立起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使土地开发率和建成率分别达到100%和93.37%,工业用地率53.38%,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位居全国各试点开发区之首。

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上形成的金州新区,符合当今开发区扩展演变的趋势,其发展战略与大连市总体目标相一致,始终贯彻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力争打造为中国最佳开发区。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借助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和先进的科技,新区规划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建设十大产业园区(表1),投入发展资金21.5亿元,规划总用地738.7km2,占金州新区总面积的71%,最终目标是建成东北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辽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东北重要集成电路产业集散地[16]。同时,新区建设也有力地推动了大连城市的基础设施、生产要素、重大项目北移和城市化战略深入,成为进一步拉动大连市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

表1 大连金州新区十大产业园区概况

资料来源:根据/node_69914.htm和大连金州新区百度百科整理得到。

注:十大功能园区投入发展资金21.5亿元,规划总用地738.7km2,占金州新区总面积的71%。

3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与城市经济空间的扩展

第6篇:城区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中心城市 城市化 路径 可持续发展

探究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增长极的涓滴效应,发挥其对周边中小城镇的聚集、辐射功能,对于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四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和协调发展,显得必要且迫切。西安作为西北地区和陇海―兰新线最大的中心城市,是继北京、上海之后,从国家层面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之一。因此,研究西安作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演进、路径及可持续发展,对于以城市经济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演进―以西安为例

本文研究西安城市化的时间维度起始自建国以后,作为计划经济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改革开放后西安以其雄厚的经济社会基础成为西部地区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地区之一。由于地处内陆,西安的城市化不同于外资推动的外向型城市化(如珠江三角洲地区),也不同于小城镇推动的农村城市化(如苏南地区),更不同于弱中心城市的温州模式,而是带有鲜明西部特色的城市化类型。其城市化的演进历程如下:

工业化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在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思想指导下,西安的城市化是以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为动力推进的。早在“一五”时期,随着一批大型航空机械、电力仪表、纺织项目的落户,以及与此相关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迁入,形成了西安基本的城市产业格局,奠定了城市的工业和科教基础,形成了各具功能的五大城市片区,即东、西、南、北、中部的军工纺织区、电力仪表工业区、科教文化区、文物保护区和行政中心区,完成了一个特大城市的基本形态布局。但总体而言,由于受到宏观经济战略的影响,从1952年到1979年西安城市化水平仅从22.8%增长到33%左右,呈现出驻足不前的发展格局。

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1979~2009年)。八十年代以后,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全面激发了城市化的发展潜能,西安进入到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时期。“五区一港两基地”形成了以开发区为先导驱动区域整体城市化的西安模式。这一时期,开发区作为西安城市化发展的先导区域,逐渐成为产业优化聚集、城市功能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有力推动了城市版图的拓展、人口的聚集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从1980年到2009年,西安的城市化水平从33.8%增长到68.9%,推动西安的城市化水平居于中西部领先地位。

新型城镇化时期(2010年以来)。2010年以来,西安的城市化思路发生了从量的扩张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化,进入到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阶段。经过前期的快速城市化发展,西安的主城区作为增长极核(产业聚集及城市功能的完善)达到了较高的规模和水平,由此带来的涓滴效应日益显著,因此逐步转向传统城区的区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通过部分城市功能的转移,逐步构建由核心城市、组团城市、卫星城等不同层级构成以及梯度分布合理的都市区城镇体系结构,进而拉大城市骨架、优化资源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位、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西安市城市化的实施路径

从国内外的主要经验来看,实现城市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工业化的推动、城市交通体系的引导、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经济与政治中心的分离、区域的整体开发等。严格来说,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城市现象,如亦城亦乡的“灰色区域”的出现、大城市的扩展辐射与农村自身城镇化的双向运动,等等。地处西部内陆的西安具有西部城市典型的“大城市和大农村”特征,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对西安市城乡统筹的实施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或者说都市里的村庄,其改造将成为西部城市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对我国城市化建设健康、有序和良性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城中村改造拓展了西安的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同时对城市建设管理以及城市形象的提升也产生了积极作用。由于城中村改造用地性质基本上以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改造后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城中村改造还为政府在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无建设用地,推动全市的城市道路设施、排水设施和供暖、供气、供水、绿地、公厕等多项城市功能的建立健全。

开发区建设。开发区依靠其强大的体制机制优势和技术创新力,成为各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载体,而“开发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路径成为许多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道路。从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开发区是西安的产业核心区。“五区一港两基地”的拓展,构建了西安新的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了新的以开发区带动城市发展的“西安模式”和独特的开发区文化。从城市化的角度来讲,开发区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先导区,是撬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支点。从地域空间来看,开发区则是对城市的扩大和再开发。在这一过程中,原为工业飞地和孤岛的开发区逐步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向综合性新城演变的趋势十分明显。

新型城镇化与组团开发。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建设的历史机遇下,西安市也在以“大西安”建设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西安市1996年开始进行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城镇化道路。在城镇体系建设方面,在西安市中心选择不同层级、具有一定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的城镇作为中心城区的延伸,承担人口疏散及产业承接等部分中心城市的功能。

对西部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以中心城市为增长极,推动西部地区城市化。如何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这是重大的战略问题。西部地区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区域内部各省区在自然禀赋、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性,这就在客观上要求西部各省份依据自身比较优势,选择辐射带动效应强的城市,促使其成长为所在区域的发展极核,充分利用资源的溢出效应或外部效应带动相邻地区的联动发展,从而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的互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西部区域整体发展滞后,关键在于缺乏具有显著带动效应的经济增长极。应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建设和完善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大城市和区域城市体系,并以此带动西部地区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从“孤岛”走向“市区合一”,实现开发区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在不同阶段,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的内容、方式和强度是不同的。在开发区发展初期,由于开发区与城市在空间上分离,在体制上割裂,开发区是城市的“孤岛”和“飞地”;而在现阶段,开发区面临二次转型和城市服务业快速发展时期,开发区与城市必然步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推动开发区从“孤岛”到“区市合一”的动态发展,以及与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培育、聚集产业集群发展的孵化器,以及转变发展方式、带动城市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围绕新时期开发区与城市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应从经济发展、社会事务、城市建设与管理等三个层面,促进所在城市的产业转型、城市空间分布优化、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城市更新与新区建设。

以中心城市带动小城镇,推进新型城镇体系建设。形成以某一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落或城市圈是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向。这也正是西安提出建设以中心城市―“大西安”带动小城镇战略规划的现实选择。从中心城市的城镇体系,形成梯次合理、层次分明的城镇空间结构来说,应将城市中心区的发展与组团、卫星城建设以及周边城镇和整个区域联系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共同承接主城区未来外溢的人口和产业。西部地区城镇化应以整体战略规划为基础,包括产业规划和城镇功能规划、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等的协调一致。城市化模式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城市化的实现是市场主导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原则,综合配置各类资源,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选择符合发展阶段与比较优势的“多元城市化道路”战略,形成中心市区、中心城镇和镇的城镇体系。

从“农”到“工”,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生活空间迁移、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演变,是城市化在微观层面的具体表现。由于“城中村”主要分布在城市建成区的边缘地带和城乡结合部,具有农村和城市的双重特征。随着西部地区城中村改造的加速推进,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之产生,如何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谋划和解决“人的城市化”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前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共同课题。

第7篇:城区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城乡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our government and academic circles. Scientific treatment of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wo yuan of economic break, combine the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great.

Keywords: integration; urban plann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bin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经一体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实现经济发展重点方向,我国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为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二元体结构,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和乡村以各自发展为主、互向割裂的据面。目前的城乡管理与规划体系不够完善,农村土地规划不够科学,土地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城乡一体化要想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好良好的基础。城乡一体化主要实现行政区域内部之间城乡的协调与发展,但是行政区域化则更多地是侧向于跨行政区域之间的互动与协调发展。所以说城乡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前期和基本基础。另外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实现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制度与空间的一体化等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但这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内容与实践任务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关联性。本文在对城乡一体化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化经济的发展谈了一些看法。

一、城乡一体化规划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城乡一体化从规划指出就必须树立城乡并重的观念,为实现经济的再发展就必须彻底消除规划只为城市服务的思想,在城乡一体的规划中既要充分重视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还要重视兼顾公平与平等的原则。对于城乡规划中各组成部分必须在发展战略上平等的对待,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相互协调的共同发展。以前的二元制结构一方面造成了农产品难以顺利的走进市场,一方面还造成了城市对农村的剥削。在我国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各自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造成了经济组织对行政机构的严重依赖,其作用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经济一体化更是如同空中楼阁。因此,城乡规划必须循序渐渐地把分裂型的管理向空间性的行政管理转变,把有“户”的管理向“人”的管理转变,注重实现上岗就业的平等,注重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发展。综合而言,就是建立协调性、互利性的新经济模式,形成合理的市场分工体系,可见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尤为重要,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城乡一体化就是建立在生产力相对发达的基础之上,实现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与各种资源的流通顺畅化,配置合理化,建立起相互协调发展经济模式,达到通过城市经济来带动乡体经济,利用乡体经济来促进城市经济的再发展的目的,形成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生态等融合的局面。具体而言就是打破对立的形态,实现和谐与共荣,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现代化、生态和谐等方面的新格局。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必须建立在一定条件具备的基础之上。它要具备的条件是工业化已经基本完成,逐步迈向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发展已经逐步开始向郊区开始扩散;具有都市型风格的农业现代化已经基本成型;城区和郊区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格局已经形成;城乡平等发展体制初步形成。

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把多个行政体经济进行组合建立起更加大的经济共同体。它能起到把区域作为基础来提高资源配置率的作用。达到这一条件必须要把涉及整体影响商品与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障碍消除掉;彻底消除掉以区域界线而影响经济发展的歧视政策和行政行为;中心城市必须具备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已经形成了区域之间比较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城乡一体化的建立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城乡一体化要实现在市场、交通、制度、产业和空间的一体化,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实践任务,其关系非常的密切。

三、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统筹的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城乡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

对城乡经济进行科学的统筹,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把城乡的发展规划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城乡之间的今后发展和规划布局进行合理的协调。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既不能照搬照抄,又不能闭门造车,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而周密的统筹规划,打破以城乡为界限的经济运作模式,把依靠城市为中心发展的经济团体和附近的乡村乡镇的据点联系成一个整体。科学的编制在人口发展、土地的利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统筹规划。实现城乡之间空间布局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科学,已达到促进城乡在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不断地在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现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

对城乡产业进行统筹必须要以新型的工业化作为主导,必须调解产业结构调整,对生产力布局进行优化,不断地推进比较优秀的工业结构布局,把工业的整体实力进行提高。把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逐步向城市中心和集聚点转移,由此来动产品的竞争实力和经济素质的提高。改变旧的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地使农业产业体系得到健全,不断提高集约化水平,使农业市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打造现代化的服务体系,把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现代管理措施逐渐向农村倾斜,推进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对各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规划,建立起城乡产业分工相对合理的发展格局,打造新的经济格局,实现配置的一体化,打造出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体。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建设一体化

对于城乡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必须合理对待、认真安排,尤其是要加快在县城与乡村之间的绿化、重点道路、排水、供气、供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引导城市基础建设发展向农村地带,建设成综合性比较高的交通网络,切实发挥好中心城市的地位与带动作用。通过基础设施的建立,提高公共服务的同享度,能有效地缩短城乡之间的空间差距,通盘规划农村的服务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实现以城市为主要中心和城市带乡镇的经济体,做到城乡建设的一体化。

(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

把国家公共财政的范围得到逐步的完善和扩大,保证农村的服务体系和社会的保障体系更加的完善,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户籍管理、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等制度,加快实现城镇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的并轨。农民、市民必须同等对待,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等。在整体管理上农村达到城市享有的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设施等社会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

结语:

城乡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制定科学的城乡发展战略,切实发挥中心城市之间的区域性经济纽带作用,切实缩短城乡之间的存在差距,具有重要作用,最终达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河南社会学,2007,1.

第8篇:城区经济发展范文

作为经济区的核心和重心,同时也是增长极的城市对周围地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通常把城市间的相互引力作为衡量影响城市间经济联系紧密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把它作为经济区划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由空间相互作用原理产生的引力模型来量化计算城市经济空间联系强度,它是根据距离衰减原理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构造出来的一个模型,其公式为。式中:Pi、Pj分别为i、j城市的总人口;Gi、Gj分别为i、j城市的经济规模(用GDP总量衡量);Dij为i、j城市之间的交通距离;Rij为i、j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引力模型只考虑了影响空间相互作用的少数因子,仅能粗略地估算区域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即以人口和GDP作为城市质量的度量方法显然存在较大的缺陷,无法完全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的全貌,因为城市发展程度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决定的。事实上,目前许多研究中已经注意到区域综合发展质量评定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来反映城市的综合发展质量。此外,对模型建立过程中城市间距离问题的确定,起初很多学者简单地使用直线距离,但随着道路网络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简单地采用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为标准,就会出现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在交通便捷的地方,道路直线距离已不具备可比性,因此本文用两地间到达的最短的时间距离进行代替。式中,Rij代表两个区域间的空间经济吸引力;Mi、Mj分别表示区域i和区域j的“质量”,代替人们常用的人口与GDP的乘积来衡量区域城市发展的质量;Dij表示两区域间到达的最短时间距离,本文采用google地图软件测度两城市间的时间距离;k为经济引力系数,为简便起见,本文取k=1。本文借鉴已有参考文献有关城市发展质量以及城市竞争力评价的相关指标[15-17],以综合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为原则,将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教育水平等4个维度和24个指标(见表1)。

二、城市经济空间联系的实证分析

根据构建的城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江西省2012年的指标数据为分析对象。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西统计年鉴2013》,部分指标数据经过整理而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城市质量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尽可能地保留原始数据信息的情况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多变量数据进行最佳综合简化的多元统计方法。一般步骤包括:数据标准化后计算其R阵、R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根据主成分贡献率确定主成分个数,最后合成计算各主成分得到综合评价值。利用SPSS软件对所选择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教育水平各评价维度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2。通过SPSS分析软件的因子分析功能对表2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矩阵,见表3。如表3所示,方差贡献率累计是85.920%,根据累计贡献率需大于85%的原则,提取第一主成分F作为新的变量指标来计算各城市的综合发展实力。由此,计算出江西省各个城市的城市质量,见表4.

(二)江西省城市联系度的测算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根据Google地图搜索得出城市间到达的最短时间距离,见表5。

(三)结果分析从城市质量计算结果(表4)可以看出,江西省区域内不同城市的发展状况差距较大,表现出较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群中的要素基本流向了南昌市、九江市和赣州市,它们的城市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区内其他城市,其中以南昌最为明显。另外与前人简单以人口和GDP等指标进行测量相比,从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教育水平等多方面采取指标进行测量,其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更加真实反映了江西省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从城市经济联系结果(表6)中可以看出,以南昌作为核心城市而言,其对九江、抚州、新余、鹰潭的吸引力最大,这几个城市可以被看成一个以南昌为首的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作为赣南的赣州,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高,但是它对其他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却很有限,仅对周边城市吉安有较大的吸引力,而对其他城市的带动作用不大。处于赣西的宜春、萍乡、新余三市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城市质量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对其他城市的辐射作用也较为有限。从城市经济联系结果也可看出。以时间距离来代替直线距离,更能反映当前的交通发展现状,其结果也更加直观[21]。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2011年10月,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构建“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为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战略,江西省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大力构建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区域发展升级新格局。然而,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江西省依托两大国家战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江西省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以南昌为中心,呈现出明显的中心空间结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仍然不够紧密,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进程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完善江西省的区域发展格局,增强城市间经济空间联系,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快推动昌九一体化建设南昌与九江城市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要实现龙头昂起,进一步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必须要做强南昌,做大九江,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建设,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一方面要重点推进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研究与高等教育中心,其经济发展质量以及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度都较高,所以应积极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积极推进南昌大都市区建设,加快形成南昌一小时经济圈,充分发挥南昌对省内其他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与南昌经济联系强度最高的九江,应积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充分发挥门户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开发,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把九江建成具有鲜明赣文化特色的赣北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总的来说,要推动昌九一体化发展,两地应进行规划统筹,实现规划上的一体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接轨,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按照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结构推动双方产业调整,实现产业的互补对接、积极推进金融、通讯、公共交通一体化;实现服务一体化,最终实现昌九同城效应。

(二)积极支持赣东、赣西区域发展从城市发展质量和联系度来说,赣东、赣西地区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城市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所以应以沪昆线为驱动轴,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优化两翼的区域生产力布局。具体来说,应根据两翼地区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来推动各个区域的发展。处于赣东地区的鹰潭市可依托龙虎山这一世界自然遗产优势,打造文化旅游城市;另外国内最大、世界第三的江铜冶炼基地落户鹰潭有利于该地区打造“世界铜都”和相关产业的物流节点;上饶市光伏、光学、先进装备制造业相较于江西其他地区基础比较好,可以发展成江西整个地区发展这些产业的基地;景德镇市作为“世界瓷都”享誉海内外,依托该产业可以进一步发展瓷文化旅游观光等等。另外,应加快推进昌抚一体化进程,推动抚州的发展,同时实现南昌乃至江西省与海西经济区的无缝对接,承接东部发达省份的产业转移,享受国家支持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溢出效应。对于赣西地区,从萍乡、新余、宜春三市的经济联系度可以看出,三市的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应推进新余、宜春、萍乡的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同城化发展,加快打造钢铁、新能源、新材料、锂电、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板块,另外拓宽西部城市与长株潭城市群的合作对接,真正实现两翼齐飞,促进江西省内的均衡发展。

第9篇:城区经济发展范文

承载这些大型企业和巨型产业的正是2008年4月才设立的省内首家××××工业园。一年来,××××工业园满载希望,硕果丰实:16个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协议投资总额168.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总投资110亿元的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60亿元的南玻多晶硅项目一期工程顺利投产,总投资30亿元的兴发精细化工园启动二期年产18万吨有机硅项目建设。

到2012年,宜化、兴发、南玻、全通、三新等5大企业现有规划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工业园将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带动整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工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工业园,已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观势:起航正当时

2005年,国家正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六省争先进位、竞相发展。××作为“中”中之中,区位优势明显,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发挥综合优势,努力把××建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支点,以何力量撬动?

省委、省政府将希望的目光投向××。2007年8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赴××密集调研,研究××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具体问题,明确表示,全力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带动鄂西南地区发展,为××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提供支撑。××,在迎来第三次历史机遇的同时,也肩负压力与责任。

为了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首先在全市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破除广大干部中存在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思想,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奋发图强观念;破除惧怕困难、畏首畏尾思想,牢固树立敢想敢干、敢于突破观念;破除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思想,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观念,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经济大发展。其次,树立战略眼光。把××放在中部地区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把握,找准差距,自我加压,制定了“努力走在省内同等城市发展前列,保持第一的位置;努力走在中西部同等城市发展前列,重点追赶洛阳,力争进入前三名”的宏伟奋斗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新一轮大发展蓄势待发。

借势:四轮驱动好乘风

××要发展,开发区是龙头。为充分发挥开发区对各县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积极推进产业布局向沿江地带集中,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着力打造沿江工业经济走廊”。

××开发区发展加力,龙头劲舞:一方面,不断创新完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对东山、××、白洋园区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和园区功能重组,以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园区为主要形式,明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园区错位分工、优势互补、有机链接、协调发展。东山园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园区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装备制造业,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的高地;白洋园区重点发展重工、化工等产业。另一方面,不断寻求契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搭建新的招商引资平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契机随之而来。2007年下半年,随着国家加工贸易等政策不断调整,沿海发达地区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政策优势弱化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需求日趋强烈,产业、资本加速向中部地区转移。2008年4月,××被认定为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政策优势进一步显现,加上原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对沿海地区企业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

正值此时,原××市委书记厉有为访问××,指出××与××两个城市有很强的互补性,提出“经济北上、文化南下”的战略设想,以加强××与××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市委、市政府对××的综合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后,决定在××开发区建设××××工业园,为承接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重要平台。2008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建设全省首家××××工业园。2008年7月,××××工业园隆重奠基。

××××工业园的奠基,不仅为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资本向××、××转移开辟了快速通道,为××打开了更加开放之门,更与东山、××、白洋园区一起,形成“四轮”驱动之势,使××开发区真正成为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加速器”。

运势:今日园区别样红

为了推动项目、资金、产业向园区集聚,推动园区迅速上规模、上档次,××××工业园一开建,就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

加强招商引资、尽快吸引一批项目入驻,成为××××工业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主要领导大员上阵,亲自带领招商专班,分期分批奔赴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闽三角地区,大力宣传推介××,积极参与专题招商,精心谋划产业招商,组织专班叩门招商,全力推动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高技术、高产出、高附加值和财源型、环保型、产业带动型、就业带动型项目,先后在××等地组织大型招商推介会20多场次,接待客商到开发区考察100余批次,与云海通讯、好易通、同洲电子、海王集团、立白集团、志高空调、怡亚通等一批国内上市公司、知名企业集团和30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进行广泛接触,请商、拜商1000多家(次)。

一时间,沿海刮起“三峡风”。韩国工业园、欧赛电池工业园、高档包装材料科技园等一批××企业家投资项目纷纷落户××××工业园。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吸引新项目落户××××工业园,××开发区及时调整招商工作思路,将招商重点区域进一步拓展至××、河北等环渤海湾地区,立足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积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企业市场布局调整找项目。2008年12月18日,××建国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10亿元的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顺利落户××××工业园,为××工业园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项目建成后,将使××××工业园再添一个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并带动××××工业园装备制造业发展,形成全国最大的极薄涂镀板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为××保增长、调结构,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到2008年底,××××工业园已有34个项目落户,协议投资总额高达230.7亿元,其中,30个项目签订了正式合同。

为了使××××工业园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快速发展,××开发区对园区进行了高起点规划,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并按照“配套环境最好、行政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要求,坚持“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随项目跟进”的原则,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投入,优化承接环境。一年来,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带资、银行融资、招商引资”的多元化筹资机制,筹集资金近10亿元,迅速启动××××工业园水、电、气、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工业园首次进行土地成片开发,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先后完成了横十一路排洪箱涵、迎宾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和金岭路南向延伸段建设,启动了先锋路综合改造工程,实施了先锋路、迎宾大道、光伏产业园三大片区共4675.84亩的土地开发。为了弥补硬件上的不足,××开发区在行政服务上下苦功,以企业家需求为第一要求,以企业家满意为第一标准,全力为入驻企业提供“三全一零两带”(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零距离服务,为客商提供一条隔离带、一条联系纽带)保姆式服务,努力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条件不行感情补”。

“软硬兼施”的环境建设,为项目落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金融危机的笼罩下,××××工业园建设仍风景独好、热火朝天:南玻多晶硅160兆瓦硅片、韩国工业园、欧洲电池工业园、铝硅合金、年产10万吨窑法磷酸等项目在××××工业园率先开建;宜化、兴发精细化工园等原驻地企业也看准××工业园的潜力,随之而上,在××××工业园大手笔投资,建设15万吨离子膜烧碱、10万吨保险粉等项目;九天环保等孵化企业依靠科技,募集资金,在××××工业园率先实现产业化。2008年,××××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宜化磷酸二铵二期、三新磷化10万吨tcp、兴发精细化工园4万吨草甘膦等一批项目顺利投产。

××××工业园,在危机中坚实基础,积蓄后劲,迎来又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

乘势:科学发展快扬鞭

今年一季度,××××工业园逆市而上,喜迎“开门红”。1月9日,南玻多晶硅一期年产1500吨高纯硅材料项目历经1年多时间的紧张建设,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壁垒,顺利投产,成为国内建成的最大多晶硅单条生产线。整个南玻多晶硅项目建成后,将在××××工业园形成以多晶硅材料为龙头的“高纯多晶硅材料-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完整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实现工业产值近千亿元。

2月15日,由××兴发集团投资6亿元的兴发精细化工园二期年产18万吨有机硅项目在××××工业园顺利开工。该项目充分利用××硅石等资源和××工业园内的其它原材料和公用工程设施,生产“工业味精”有机硅中间体产品,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7.2亿元。

2月28日,签约仅两个月的三峡全通年产500万吨涂镀板项目完成近百项前期工作,顺利动工,再次刷新了项目建设“××速度”,将××××工业园建设带入新。目前,项目现场共有13支施工队伍2000多人在昼夜不停进行厂房施工,另有多支外协施工队伍辅助施工。

新项目开工的同时,一批在建项目也在××××工业园顺利推进。兴瑞化工年产15万吨离子膜烧碱、金信化工年产3万吨甘氨酸等项目顺利投产,投资3亿元的宜化年产10万吨保险粉项目一期计划

今年6月建成投产,投资3亿元的欧赛电池项目一期工程加紧建设,计划今年9月投产。一季度,××××工业园共有48个工业项目顺利推进,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达到2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6亿元,同比增长55.46%。

项目的加速推进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目前,××××工业园已聚集精细磷化工、多晶硅及光伏、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五大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2008年,五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