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人才培养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

第1篇:医院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各行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加强机电一体化学生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

一、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一)基本思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与工业水平前进的步伐已经跟上了世界发展的频率,但是跟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因为无论是高精密的数控机床还是全自动化的生产线,都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结晶。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的工业水平,就要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当然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关键是人才。

(二)具体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机电一体化各项关键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和机电液控制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机电设备的实际操作、维修和实践管理等能力,能够适应各种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专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用、维修与检修工作,也可从事与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

二、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实施工学交融的教育教学过程,培养高职技术和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相关职业资格的标准,大力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自身的岗位需求,建立突出高等职业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课程,使学生手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即可走上工作岗位。

(二)课程体系构建。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与分析,按照企业的需求和企业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构建以项目和任务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全新课程体系[1]。专业设置还需具有好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在课程的安排和设置上面,必修课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工程素质、创新和动手的能力、机电设备技术改造及维护能力以及加工工艺设计、设备操作使用及调试维修能力,同时又设定了一定数量的选修课,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进行选择,增强了学生去选择未来工作方向的灵活性。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基础、机械设计、金属工艺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工电子、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加工技术、PLC、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MPS、铁路机电设备、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三、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改革

(一)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是突出机电专业综合应用、加强工程实践的特点。加强了现场教学、实验室演示教学、模块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等。针对机械制造、机加设备、机械设计、数控编程等实践性强,综合知识要求高,内容抽象等特点,教学方法从纯课堂理论讲解转变成课堂理论讲解与车间现场讲解相结合。使学生从枯糙乏味的课堂讲解中解脱出来,“零距离”接触机床、机构等实体设备,使老师的教学更简单,学生的理解更深刻。

(二)教学手段改革。机电专业教学手段改革,主要体现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上。一是有条件的专业课,把学生带进实训室进行教学,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学边练,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教学方法上要采用现场教学,实验室演示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三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增加实验项目的内容,及时更新实验的内容,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是不同的,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要与企业和社会需求发展相结合,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培训等,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职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院的实验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优势,为学生去接触先进的生产工艺、先进的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模式,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条件,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因此,建立高职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方面的一个改革举措方法,也是我们加大素质教育方式的一种体现。为了把职业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要针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特点和社会能力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有效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贯彻执行。

四、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加强学院里教师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和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骨干教师,每年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或骨干为兼职教师,使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更加合理、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五、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是实施以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提高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实践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学生的各项专业实践活动顺利圆满地完成,要不断加强校内和校外实验及实训环境建设。要完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购置实训实验设备时要注重设备的综合应用性、先进性、灵活组合性和可拆装性。满足学生在校综合运用液压与气动、检测与传感器、可编程控制、步进电动机、交直流伺服电动机、数控机床操作、通讯技术和机械装配等实训要求。该专业学生的实验室包括: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机电控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PLC实验室,数控实训中心等。除此之外,还有为该专业学生实训提供硬件保障的专业实训基地,包括电工实训中心,电子实训中心,机加工、钳工实训中心,机床电气设备训练中心,数控训练中心等。实训基地还可为该专业学生的技能考证进行培训,并可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技能鉴定考试,以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完善校内实训场地,同时也要增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学生工学交替及校外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第2篇:医院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C网络课程 理实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54-02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Dong

(Liaoning Career Academy, Tieling Liaoning, 112099, China)

Abstract: High skilled applied talents are the main target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s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he former theory or the theory of practice.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核心理念强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何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理实一体化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以往传统的“多媒体+板书”通通搬进了机房,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1 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强调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比如在讲如何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之前,先演示一些富有吸引力的演示文稿,吸引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所在学院的专业特点,制作出从文体、色彩、视图效果以及放映动态效果都能引人注目的PPT演示文稿;结合课堂基本理论讲解,让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更生动,便于他们掌握演示文稿的各种窗口组成还有一些命令操作;以理论为基础,让学生们基本掌握文字信息的编辑等基础知识,再指导他们开始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结合所学知识再加入一些较精致的元素独立制作一个独特美观的“个人简历”。在学生操作环节给予持续循环引导,学生才是制作主体,让他们可以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毕竟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让他们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然后再不断地去实践。

2 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工具,拓展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前备课并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课前提前布置课程任务。还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如QQ群、微信群等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特别是现今网络信息发达的社会,多吸收一些知识才不至于与时代脱轨,利用网络工具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一些知识拓展部分的内容,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QQ群、微信群在学生预习遇到难题时,还可供同学间、师生间互动交流,及时解惑。还为同学们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学习网站以便学习和参考,比如布衣公子、锐普、秋叶等网站,都可以提供一些学习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参考资料,而且网站内容比课堂更丰富,内容的多样化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加强课堂成效,应再给学生留一些课堂作业时间,然后随堂抽查课堂作业,结合局域网利用红蜘蛛教学软件来给同学们演示和分析,技巧地引发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如有疑问,当堂通过师生互动提出意见及建议,学生改进后做出内容充实,色彩明亮的文稿,也更有学习的动力,这样更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 基于学生专业需求及职业,设置课程内容――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理论和实践,以“应用为主,理论够用”的原则,着眼于实际工作领域,着重强调能力为本,以专业性质及其职业导向等各种典型任务为理论课程的内容载体。采用课程任务驱动、内容启发式、实践引导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勇于实际操作,用实践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善于思考,积极提出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切实实践教学互动,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师的作用不仅是在学生操作过中程循环引导并适时地给予肯定,而且还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和鼓励,增强其学习信心。还需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及时得到帮助与支持,及时掌握正确操作的方法,激发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4 基于分组和加分奖励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锻炼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为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可以给他们做一些较高难度的题目,然后进行分组学习、集体作业,将班级学生分成6~7组(根据机房的分布,每组8人,前后两排为一组),要求各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各组成员间需要相互配合一起探讨题目,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解答,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观察学生操作。组员发现问题时可共同探讨寻求解题思路,也可利用网络资源解答。每组成员协力完成作业。小组作业完成后,教师以学生完成的时间和质量为参考,给出总评价,肯定其操作优点,点评其中的不足和缺陷,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再让学生互评,肯定彼此的优点,点出各自的不足并给予建议。上述的教学办法,能够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还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利用学习过程考核打分,结合评价工具――确保学生客观自评能力的培养

课程考核,可以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视当次课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来定学生的分值。学生可先自评,总分20,以自己的实际操作及掌握的知识点来打分;接着由各组组长与其组员互评,满分30,看他们在组中的表现情况而定;最后是教师打分,满分50,综合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课堂整体表现打分,最后加总得出学生的总成绩;综合打分后,给出结语和后续课堂需要重视的事项。如此,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 结语

综上,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法探索并结合自身实际教学,得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教学效果,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因理实一体化教学摆脱了“填鸭式”,课堂不再“满堂灌”,知识不只来源于“多媒体+板书”。教师更重视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看”理论,最大程度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也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更加大了学生参加计算机考试的过关率。

参考文献

[1] 宋燕福. 高职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研讨――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09-112.

第3篇:医院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肇庆526040)

摘要: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国际间的经济合作、贸易活动日益增加,而与之相伴随的是会计专业人才的匮乏。本文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分析、探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为社会急需的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84—02

收稿日期:2014—01—07

作者简介:梁涛(1975— ),女,广东罗定人。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师,研究方向:税务与财会。

当前,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同步迈进。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国际间的经济合作、贸易活动日益增加,而与之相伴随的是对于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对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这已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对于国家急需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高职院校电算化专业就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计算机科学知识和应用技能,熟悉经济法规,能胜任会计、审计和相关财经类工作的高等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也正在不断地为市场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会计人才。但是,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并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的高职类创新型专业人才,是我们会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本文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分析、探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从而为社会急需的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

(一)学生因素

对于高职学校而言,学生均是通过高考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相对较低,在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在会计专业课程、技能学习上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重视会计专业的辅助课程学习,影响了学生就业的综合能力。同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这就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形成,因此,应重视学生这些方面的教育。

(二)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实施者,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是专业会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我校坚持全面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依据行业定专业,根据岗位定课程。同时,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场室设施,投入使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网中网财务管理实训平台、金融模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并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学习机会,促进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提高。

(三)会计信息化技能因素

会计信息化技能是新时代会计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技能,在会计的实际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专业会计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强化这方面技能的教育,这对于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另外,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系统,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推广,推动了整个企事业单位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会计信息系统的电算化依靠的是会计核算软件,它具有反映信息全面,数据处理准确、及时、高效等特点。而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就应该强化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提高。

(四)其他因素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还受到教育环境、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社会发展趋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也是制约和影响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同时,积极开展有关会计专业发展的各类竞赛实践活动,积极搭建学生发展的平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与提高。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加强会计专业教学创新,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学院重视学生的会计专业技术技能的发展与提高,在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加大对外合作交流的力度。同时,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订单式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我院与中山市崇高玩具厂有限公司制订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到企业锻炼的订单式合作模式,以此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完善办学条件,组建会计服务机构,为学生的会计专业发展提供适宜的土壤,促进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提高

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来说,办学条件是实施专业教学的关键,应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改善学校的财会专业实验室条件,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实践。同时,完善会计服务机构的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与学习活动,如学生专业社团、学生专业服务站等,适时指导学生的会计专业学习,强化学生学习、培训的专业发展氛围的营造,为学生的就业发展铺平道路。例如,实行“双证书”制度,本专业学生毕业之前,需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或项目管理员等证书,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并充分利用学院现有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财务预算实验室、财务分析实验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等综合实验室,加强学生的实验实践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以及会计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人才是具有巨大潜力的优质资源,学院应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人才充实到教学工作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并实行以老带新的制度,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传、帮、带的作用,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当好“引路人”,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利用学校的所有资源与学习培训机会,加大教师在职培训的力度,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例如,我院与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对流签约,加强两院间高层的互访以及学科上的深度合作,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加强硬件资源上的合作,促进教师的业务提高与能力发展,有利于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专业会计人才已成为社会急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也成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因此,应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与理论基础,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加强学生的学习培训,积极鼓励学生实习实践。认真落实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突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软件应用与推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人才,以优秀的教师培养卓越的学生,使学生具有诚信、敬业的职业素质,熟练掌握会计实务及电算化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税务、审计、计算机应用等综合能力,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正确分析、处理财务等各项业务,从而促进学生来财会专业技术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伟.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毛华杨.应加快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行速度[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6(8).

[3]程养林.构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2013(8).

第4篇:医院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独立学院;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35-02

培养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依据独立学院生源特点和学生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规范教学工作,加强教学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创新办学形式,其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对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生产应用的技术所需的基础理论为主,同时也要使学生对技术基础理论领域的新发展有一定的了解。[2]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改革。无机化学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老师面对的是刚刚步入大学、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仍然停留在中学阶段的大一新生,同时还要面对无机化学内容多课时少的压力,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针对无机化学自身特点以及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我们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一、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完成教材配套

教材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独立学院在成立之初,师资主要来自母体高校(一般为“985”或“211”高校),在授课时多数选用自己在母体高校使用多年的经典教材,其内容理论性较强,与独立学院生源的基础不相适应。有时会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删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学院资助下,与科学出版社携手编辑出版了自己的教材。新教材主要突出体现以下几点:第一,注重细节,夯实基础。由于独立学院生源基础薄弱,使用传统的研究型本科生教材,在理解教材内容上有困难。为此,在深度上删繁就简,降低起点和难度,减小坡度,重点内容力求详细,真正做到了清晰、易懂,可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进行学习。第二,加强针对性,注重实用性。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目标,教学内容应该精选素材,加强针对性,注重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在选材上突出与生命科学、药学、环保技术、材料科学等相联系的知识,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增加案例教学,使其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介绍元素化学时注意基础理论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各章节中的应用与渗透,并对物质的某些性质规律加以适当的总结;注意渗透工程意识,不仅介绍重要无机物的实验室制法,还适当介绍工业制法(生产);注重介绍元素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第三,合理编排,控制教材于合适的篇幅。注意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简繁多而复杂的数学推导,只讲述一些重要结论及其运用,做到“简明”而不弱化基本理论,使教材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如删去了溶液依数性的定量描述、强电解质(离子强度、活度、活度系数)、理论性较强的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的描述如坐标变换和分离变量等、分子轨道理论、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电势-pH图、自由焓―氧化态图等。为节省版面,重新整合了四大平衡,将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合平衡作为平衡常数的应用,即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列入到化学平衡一章介绍,不单列章节,同时降低计算题难度。思考题、应用题的选择以全面掌握课堂学习内容为原则,体现教学的基本要求,注意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次教学。独立学院的生源总体来讲,基础差一些,有少数学生基础很好,有的甚至是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学生,有可能高考发挥失常,所以教学不能搞一刀切,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将学生分为应用型和研究型两大类。对于应用型学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弱化理论的推导,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元素化学教学中,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与环境、生产、生活的联系。对于研究型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开拓学生眼界,适当开设与无机化学课程相关的选修课,对于考研深造的同学显得尤为重要。以我院应用化学毕业生为例,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考研率在16%左右。

2.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全面提高听课效率。随着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不断涌现,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成为授课方式的主流或者全部。较之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能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如临其境,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即节约了课时,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4]。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宜使用多媒体演示。对于无机化学课程来讲,物质结构部分尽量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的微观世界形象化,是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对于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尽量使用板书,尤其是定律、公式需要板书推演,学生跟得上,记得牢。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MOOC、爱课程、网易大学公开课、国家精品课等优质资源为代表的网络课程正对传统教学方法产生巨大冲击。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仍然有很大挑战。多数学生面对庞大的网络资源不知如何下手,有的是走马观花式学习一下,缺乏系统学习,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有些精品课程点击率极低。主要原因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能力差,因此上课时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课程,适当把一些优质课程的学习当作课外作业。

三、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1.优化实验内容,做到事半功倍。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倍受重视。对于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教学中显得更加重要。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仍然按照基本实验、综合实验、设计与研究型实验三个递进式层次的实验教学设课。在实验题目的安排上尽量与理论课同步,基本实验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是重中之重,学会保护自己;训练学生规范操作,强调规范性;熟练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术。综合型实验的教学目的是促使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重点加强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突出综合性和应用性,通过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会做”,更会思考。设计、研究型实验的主要任务是活跃学生的学术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素养。选题涉及化学和材料等学科,带有一定的科研性质[4]。

2.科学指导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在上实验课程之前,所有实验指导教师均由实验组长带头认真做准备实验,强调实验中注意的问题和让学生明白从实验中收获什么。强调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尽量避免“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在实验课之前,教师只对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实验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在实验结束之后,对实验进行总结。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

3.科学合理的实验成绩考评体系。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创立新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学生的实验考核结果要真实地反映学生实验水平及能力的高低,合理公正的考评方法既有利于教学管理,又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5]。笔者认为,独立学院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成绩的考评体系包括实验习惯、预习报告、操作规范、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五部分组成,要适当增加平时成绩在总评中所占的比重,对那些操作认真,作业规范的同学要予以充分肯定。具体分值比例见下表1: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迄今为止,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有300多家独立学院,且规模在不断扩大,势必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独立学院中开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化工类专业相对较少,因此在独立学院中办好属于自己特色的化工专业仍然存在一定挑战。但是,我们坚信,只要牢牢把握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无机化学课程改革正是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大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改革效果,同时对其他课程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廷正.民办院校本科学生培养目标定位探讨[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5(4).

[2]杨本宏,张霞,姚李,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池州学院学报,2012,26(6).

第5篇:医院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 护理人才;培养;价值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64-02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医疗卫生服务还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主要是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尤其是护理人才紧缺、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大部分医院护士与床位的比例达不到1∶0.4这个最低设置,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与我国卫生部的要求也有较大差距;而在我国13亿人口中,护理人员的总量为142.6万,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8%,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护士与人口总数比例1∶200~400的要求差距甚远。护士紧缺不仅是小医院存在的问题,大医院同样存在着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下面是本人对现阶段医院加快护理人才培养的一点见解。

1 高度重视

实行护理人才培训制度,是进一步强化医院管理,加快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与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对广大护理工作者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文化层次及综合能力水平也会越来越高。护理管理者的资质会向更高、更全面的专业管理层过渡,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将会更多地倾向于高素质护士,医院管理年以后高素质高层次护理人才将会全面取代原来只懂打针发药的功能性护理人员。因此,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为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环境及创造良好条件。

2 统筹计划

实行护理人才培训制度后,护理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医院发展实际情况需要实行统筹计划,确保各类专业护理人才及人才的数量能满足等级医院长期发展的资质需要,为此应做到:护理人才的资质范围要满足等级医院资质范围的需要;专科护理人才要满足医院的资质范围需要;护理人才数量要满足医院的规模发展的需要。根据以上几方面需要,积极探索建立护理人才培养的有效体制。

3 培养措施

一是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护理专业技术队伍。建立护理人才培养机制,形成靠人才促进医院事业,靠事业造就人才的良好格局,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坚持“尊重老年,依靠中年,希望青年”的人才培养规划。二是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引导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敢于冒尖、善于创新,使其专业技术水平在医疗护理实践中有成就、出成果,促医院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医院创造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三是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全面提高业务素质。把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四新学习作为一项工作常抓不懈,要提高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护理人才交流。

4 组织考试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考核项目,对业务知识和思想政治、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实行重点考核和基本考核相结合。确立培养考试目标,一方面不属护理专业毕业的应严格限制参加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另一方面长期不在护理工作岗位上的护士,不应纳入护理人才培养范围,不作为护理人才培训考核对象。为此,医院人力资源部门要统一安排,组织好有资格的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的综合培训考核,确保护理人才的高素质执业水平,保证医院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5 加强培训

鼓励参加高等护理自学考试,高等护理自学考试是护理学历教育和护理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和途径[1]。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重视德育培训,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护理人才;加强素质培训,培养学以致用的全能型护理人才;彻底改变传统“形式式”培训方法,培养主动灵活的学习型护理人才,规范每个人的行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创造精神[2],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护理人才。

6 强化管理

医院设专人全面负责“护理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培养和考核等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护理人才管理,建立护理人才培养、使用、业绩考核等管理办法,彻底杜绝经专门培养后不在护理岗位或在护理岗位上工作却不能成为培养对象的现象,努力规范护理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医院医疗水平及医疗安全质量工作的提升。

7 讨论

护理学由一门简单、从属、辅助的学科逐渐发展为复杂、独立、整体的学科,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的实施,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健康需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仅满足于有病医病,还需要无病先防;不仅满足于单纯的医药治疗,还需要精心的护理治疗; 不仅满足于熟练的护理技术,更需要全身心的全面护理。因此,要全面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提高护理质量, 就必须解决因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护理服务行业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匮乏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护理人员不仅是技术工作者,还是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除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外,还要为健康人群提供服务和健康教育,这样仅靠在学校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3],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在职继续护理教育,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层次和技术水平。

实行执业护士轮训制度,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执业护士进行轮训人数寥寥无几,大部分护士毕业后只注重机械性工作,学习与实践脱节,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巩固不扎实,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大部分只局限于一些形式上的业务讲课及学术讲座,对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能力非常有限。这就标志着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培养现代新型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护理人才。

医疗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医院要发展,培养护理人才至关重要。加快护理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是当前医院工作的迫切任务,应纳入医院人才培养的重要议程。

[参考文献]

[1]施月姗,李桂枝.论高等护理自学考试与护理人才培养[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501.

[2]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

第6篇:医院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 强化 竞争意识 人才培养 机制

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是经济的命脉和竞争的至高点,是医院发展的永恒动力,而人才队伍的建设,实际上是体制和制度的建设。人才管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观念的转变、人才招聘选拔培养手段与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的人才开发、培养和管理使用机制。

我院是一所具有89年院龄的市属最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社会保健于一体。为适应医院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人才管理与建设这个核心,进一步强化竞争意识,在人才管理方面实现新的转变,造就一大批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以此打造医院品牌,形成强大的整体竞争能力,从而促进和实现医院全方位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机制,适应医院发展

为了更好地对人才进行培养和管理,医院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出台关于“新世纪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文件,并召开了“新世纪人才”培养座谈会。医院对人才培养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院领导和职能科室组成的领导小组。医院把人才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院领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统筹规划做好医院人才工作。

第二,职能部门分工及职责:医院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工作;人事科负责人才培养日常事务管理,牵头组织考核、检查,并负责职称晋升、出国研修等事务;医务科负责培养人选的医疗业务工作和技术创新的管理、国内进修和培训等事宜的协调工作;科教科负责培养人选的科研教学工作,学术活动开展,继续教育等事务;护理部负责相关培养人选的业务培训和学习等工作。

第三,建立院领导和导师联系制度。(1)院领导:实时掌握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的进度,听取培养人才的意见,关心人才的生活,协调、解决培养人才在工作、科研、生活等活动中遇到的人、财、物等困难,指导人才的科研、创新活动,并将实践和解决当前疑难杂症相结合,创造出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成果。(2)导师:切实承担起人才的专业技术培养任务,指导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协助解决人才在科研活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培养、锻炼人才解决少见、复杂病症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同时为人才扩大知名度起良好的辅助作用。

二、完善培养考核机制,着力提高素质能力

1.制定培养计划。按照计划时间进度,各培养人员要求进行自我培养,自行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确定自己主攻的专业医疗技术方向。①每年进行科研工作,五年内完成相应级别的成果奖。②每年在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带动学科的学术氛围。④三年内协助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一次以上。⑤加强外语培训,不断提高外语的听、说、译能力;条件成熟后,实行外语查房、双语教学。培养目标具体实施计划分年度和分阶段制订,由各培养对象按照科研项目、学习培训要求书面上报人事科。

2.制定考核制度。培养对象实行严格的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制度。医院对培养对象进行一年两次考核,包括年中抽查考核和年终总结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为工作实绩和业务能力,对获得资助资金的培养对象还需增加考核资助项目完成情况;“德”考核的内容为培养对象能否做到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的业务技术和奉献精神。

3.完善考核制度是培养结果评估的基础。考核工作在人才培养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人事科牵头、各成员科室参加,按照职能分工分别进行,考核成绩记入人才培养档案。医院在各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就各培养对象政治思想素质、学识水平、学术技术水平、业务工作能力、科研成果、经济和社会效益等6个方面进行全面自查评估,并进行评估和考核验收。

4.对培养对象的管理实行动态培养。培养对象优胜劣汰,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对象要进行告示和告诫;对连续两年年度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培养对象建议淘汰,同时医院收回未用完的培养经费。

三、改进人才竞争机制,营造留才环境

开创一流的医院,除了要有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更要有一流的人才。当今的时代,人才竞争将直接还原为人事制度的竞争。人才队伍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人才”再也不可能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人才的引进、培养固然重要,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应是人才得以产生的土壤和赖以生存的条件。良禽择木而栖,因此,医院根据人才培养现状和工作需要,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营造了留才的良好环境。

第一,落实培养经费。在上级资助经费基础上,本单位根据培养进度、科研资助等培养经费以1:2配套资金投入,并建立新世纪人才培养资金卡。经费不足的人才,如正常需要使用经费,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领导审批,给予适当调配,并将培养、培训等经费纳入医院年度预算,以保障培养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二,积极为培养人选创造条件,优先安排各层次培养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及选送国外培训,提供相关再教育机会。医院还积极派送培养人选到国内各大医院进修,学习新技术、新项目。并且积极安排参加国内外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培养人选进修回院后,开阔了视野,把学到的新知识和技术运用到临床,也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第三,指定高级专家担任导师,对培养对象进行传、帮、教、带,并坚持在实践中培养,让培养对象承担重点医疗工作、重点专科建设和重点科研项目,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

第四,在培养过程中,优先改善培养对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逐年解决必需的设备、资料、用房,保证培养人才的临床科研工作开展。

第五,培养人选每年增加5天公休学习时间,每年干部体检享受正高标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健康成长。

第六,在培养期间,积极召开培养人选座谈会,在传达医院的措施和希望的同时,倾听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和建议,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汇总解决。

四、体会

第一,新世纪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历史性任务,需要领导可持续地予以重视,我院领导班子积极与培养人选建立联系制度,保障了这项工作的持续发展。

第二,新世纪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培养人才资本工作,需要领导、科室耐心细致的培养、管理,对人才不断予以鼓励、支持,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让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新世纪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全院性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有效职能作用,协同配合。各部门应加强沟通,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及时调节培养人选遇到的困难等。

第四,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工作考核是关键,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考核机制,让他们的各项成果体现在医院的效益上,还值得进一步深层次的探索。

参考文献:

第7篇:医院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一、重视人才工作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推行规模发展、人才队伍、学科发展、尖端科技、内涵管理、医院文化六大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技术、科研及服务水平,继而形成长效机制,力争成为社会认可、百姓放心、名副其实、享有盛誉的品牌医院,其中人才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1、领导重视

院领导充分认识到,当今医院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对改善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层次以及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医院以引进、培养重点学科人才和发展重点学科为突破口,来推动医院整体发展。特别是随着滨湖医院开诊,已经拥有了一流的硬件设施,而人才工作是摆在当前最突出的问题。

2、机构健全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人力资源处专人负责人才工作,医务护理等业务部门大力配合,积极把人才工作做好。

3、措施得力

为广招优秀人才,医院利用各种形式,如主动和全国各名牌重点医学院校联系,网上招聘信息,参加人才交流会和高校组织的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确保能够选择优秀的人才。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和技术骨干,加强医院技术力量。

二、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着眼于事业发展的需要,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1、积极组建国家级专家技术顾问团

为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鼓励各科室联系各自专业领域内最知名的国家级专家作为特聘人才,建立一个顾问团,经常请来会诊、指导、带教。如聘请工程院院士、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顾玉东教授,华山医院徐宁教授来医院指导。计划五年内吸引25-30名国家级学科顶尖人才。

2、建立省级专家人才库

为加快学科建设,缩小医院与省级医院的技术差距,更好地服务患者,医院建立了省级专家人才库。每个科室或专家都对口联系各自学科的知名专家来院指导,借脑提升各专业技术水平。医院聘请他们指导学科建设,定期来院手术、会诊、指导或联合申报科研课题。

3、建立院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库

医院自1999年始建立院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库,人才入库选拔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的原则,自下而上,逐级筛选,好中选优,优中选尖,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重水平、重实绩、重影响、重贡献,真正把那些为医院建设及发展作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到拔尖人才队伍中来。1999年选拔出4名拔尖人才,10名在专业技术方面有特长、在医疗技术方面具有潜力的人员作为后备对象培养。2002年进行第二批选拔,重新选拔确立了9名院级拔尖人才。2006年进行了第三批选拔,严格按要求并倾向于有新技术、新项目创新的人员,选出7名拔尖人才入库。入库的拔尖人才给予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配套奖励,颁发荣誉证书,享受院内人才津贴150元及上网费50元,科研经费使用优先,公派出国学者访问或外出学术活动优先等人才待遇。并把七位院级拔尖人才推荐为“合肥市第五批拔尖人才”候选人,其中四位同志于2007年5月被评为合肥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三、人才培养措施

1、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培养

医院自2000年以来,鼓励30岁以下的年轻医护人员在职读取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医院制定了《关于职工报考在职研究生的暂行规定》,先后选送百余名医务及管理人员到省内各重点高校就读在职研究生。进修,是医护人才培养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医院先后与北京阜外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武汉同济医院等20余家国内知名医院,建立了技术合作及各专业培养基地,选送进修生120名。经过培养,一些积极上进的年轻人有了专业特长,医院一些特色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2、作为教学医院,加快人才培养步伐

2006年6月,省政府批准医院作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院将按照附院的教学要求加强教学工作,规范教师管理,提高整体带教能力和教学水平,加快人才培养速度,以人才培养带动学科建设。拟在今后3-5年内设立临床硕士点10-15个,并力争建设成立联合博士培养点一个,医院现已有神内、普外、骨科、内分泌、影像、泌尿、眼科学科的19名硕导,今后三年内计划再培养出20名硕导,使医疗、教学、科研能力再上新台阶。

3、设立人才奖励基金

医院建立了人才奖励基金,旨在对有突出成就,业绩显著的人才进行奖励,以提高积极性,推动人才竞争。

加强对优秀人才日常管理,制定管理办法和考核奖惩制度,落实配套经费,建立优秀人才学术业绩档案,督促帮助优秀人才完成培养目标。

第8篇:医院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指导;推进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保证医院竞争实力的基础,医院要想打造成一流的医院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建设人才队伍中充分的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建设培养体系。

一、加快人才分层培养步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加剧,在人才的战略培养上,人们都在努力的找寻适合人才发展的培养战略方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充分的注重人才的培养工作,在人才的培养工作中,注重人才的分层培养,并加快人才分层培养[1]。

(一)人才分层培养

所谓的人才分层培养就是在人才培养中注重高层次人才与后续储备人才一同培养的原则,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能够支撑整个医院的发展,而后续储备人才的培养能够保证医院的发展。因此在人才培养战略中应该就这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医院的人才培养中注重对人才的推广,将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向全市推广,积极打造医院的整体形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向名医带名科道路发展。在人才的队伍建设中应该注重对初级人才的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好其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人才的培养常规化、制度化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该将人才的培养工作定性为常规化的人才培养战略,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在人才的培养中制定《医院人才培养战略管理办法》在管理中积极的吸引各类人才,将医院的发展聚集成人才的培训基地。在医院的发展中积极的与院校之间进行联合培养,让院校负责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医院中得到实践机会。最终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直接进入到医院工作,在其中省略掉再培训环节。这样的人才培养战略是符合科学发展观下的人才培养战略的。在人才的积极引进过程中为医院的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学科带头人作用,促进学科建设水平

在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能够使医院的发展得到保障,因此在科学发展观下的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做好学科带头人的推动工作。

(一)促进人才交流

在医院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中,医院应该认真的实施好人才培养计划,要给学科带头人丰富的学习机会,要和国内外的各大医院之间进行学习交流合作,要在人才培养上和高校之间进行联合培养,医院的医生可以将具体的实例当做教学讲义去高校中讲学,学生在学习完理论基础后可以到医院进行实践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人才的培养推进了交流合作中,让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国内外先进的医学技术,让医学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2]。

(二)加强学科群体建设

优势学科的群体建设将是直接推动医院整体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学科的构建上是医院实现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在医院的学科建设上应该本着发展全局的思想进行学科的规划建设设计,要使学科的建设与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保证两者相互发展,在发展中要逐渐形成医院的特色学科。

三、加大管理干部团队建设

在科学发展观下的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大力加大人才管理干部团队的建设,只有干部团队的建设完善才能够在不断地发展中壮大医院的整体人才队伍建设。

(一)用人原则掌握好

在科学发展观下的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以德育人的原则,在选择干部的建设时一定要考察其品德素质,要推进干部的岗位轮岗制,对其加强工作效率的考评制度,建立起科室的责任制以及护士长管理责任制,在工作中要将责任一级一级落实好,各个部门都要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督促医院的工作效能,提升医院综合的服务质量。

(二)培养机制掌握好

在医院的培训中,要掌握好相应的培训主题,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优秀医护工作者来进行培训演说。要进行相应的专题设计,在临床的发展中要及时的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开拓眼界,提升科主任与护士长的工作管理水平。在培训中要就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在培训中要注重培训机制与培训原则。

(三)干部团队的锻炼要掌握好

在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应该注重对干部的实践能力的训练进行安排,在实践中为其制定相互统一的标准,让干部之间进行不断地学习,加强干部团队的管理能力,实现干部的人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创建优秀的医疗卫生事业而努力。

四、结语

人才队伍的建设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持续的发展工程,医院团队的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了医院的整体发展。在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能够有效的提升医院的整体工作水平,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能够使医院的人才建设始终都能与时俱进,能够支撑医院的良好发展,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共医疗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第9篇:医院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专科 初级全科医生 研究 实践

近年来,我校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应初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院校合作机制、校内外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学团队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内容

1.进行黑龙江省全科医生队伍现状调研

为了解黑龙江省全科医学人才的需求情况,我校组织7组专家对黑龙江省52个县的卫生局和县级医院共计70个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广泛调研。此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法,共发放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46份,调研对象包括各县级医院、卫生局主管领导及人事科、医务科和科主任等相关人员。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我省全科医生队伍的现状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2.制定基于全科医生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调研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重新论证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培养途径及手段、考核方法及标准,调整了课程设置,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为组织教学提供依据。引入行业标准,构建了124课程体系,即:“1”是以学生毕业一年后能够通过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核为目标,“2”是以学生毕业后能够面向县乡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业来设置课程和选取课程内容,“4”是本专业课程包括人文社科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实践课四个模块。依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知规律,构建了“认知实习――专业技能实训――课间实习――临床综合技能训练――毕业顶岗实习――临床综合技能考核”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了2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习,提高医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诊疗能力和基本卫生服务能力。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学模式

(1)积极探索校院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施“面向基层、院校合作、分段实施、德技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院校合作全程设计三年教学,分两段实施,坚持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连续三年不断线,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医学生服务基层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增强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自觉性、坚定性。

(2)改变培养方式,校院合作创新实施“1.5+1.5”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附属医院的教学功能,在大庆油田总医院成立“院中校”,院校双方签订《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医院承担专业课教学工作协议书》,双方投资完善教学软硬件条件,医院建立教学管理机构,设置教学主管院长,科教科负责教学工作,成立临床各科教研室,设置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选用中级职称以上、有较高教学和临床水平的教师进行理论和临床教学。建立备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教室。医院除了承担本专业见习和顶岗实习外,还承担本专业第四学期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第四学期,学生在医院上午上课,下午到各科见习,实现了医院中有教室、病房里有课堂,使课堂教学与床边教学有机结合。

4.建设功能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1)校内建成集教学、培训和考核为一体的“现代临床医学实训中心”。投入经费新增仪器、设备105台套,改善了实训教学条件;建成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标准化考站,顶岗实习前对学生实施综合技能训练及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习生受到实习医院的好评;以实训中心为平台,为企业和行业开展执业医师考核和急救培训。

(2)满足教学和实习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现有教学医院的基础上,完成大庆油田总医院院中校建设,保证“1.5+1.5”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新开发2所社区实习基地,暑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实习基地参观、学习,学生顶岗实习增设2周的社区实践,提高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传染病等的诊疗能力,满足“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培养的需要。

5.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满足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1)临床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兼职教师的评聘制度,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临床专业兼职教师222人,包括7名社区兼职教师:1名兼职专业带头人和4名兼职教研室主任,能完全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带教的需要。目前本专业兼职教师承担60%以上的专业课理论教学,对临床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培训。

(2)校内专任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地增加数量、提高质量、调整结构。现有校内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2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主治医师2人、初级教师1人和实验员3人;20人具有双师素质,占86.9%;有硕士研究生15人、在读博士1人,占65.2%;省级教学名师1人,15人次在国家、省、市级学术团体兼职,师资队伍结构优良,教学水平优秀,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6.建立院校合作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1)建立校企合作教学管理系统。成立“教务处――临床医学系――科教科――教研室”四级教学管理体系,制定临床教学工作管理办法,规范临床教学管理,保证各项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立校、系、院联合教学督导组,对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督导,建立基本制度规范,调动医院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7.开展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建立了由用人单位、学生及麦可思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开展毕业生质量调查,及时了解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及第三方满意度。

二、应用情况

本项研究已在我校2010级和2011级临床医学班应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124课程体系经过反馈能够满足初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2010级临床医学班开始实施“1.5+1.5”教学模式,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医患沟通、团队协作、心理适应等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实验班毕业生就业率明显高于对照班毕业生就业率,2013年和2014年已有90名学生就业于城市社区和县、乡基层医疗机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胜任力满意。

三、体会

目前国内有80余家本科院校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教育,为区域培养了大批全科医生。但是,本科层次(或以上)的全科医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社区工作,目前我国农村和社区卫生人才仍然短缺。专科层次毕业生与本科层次(或以上)的毕业生相比,更有可能成为“养得住、留得下”的社区卫生人才。深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初级全科医生培养新模式,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型全科医生,将是我国培养全科医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