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计算机课程教案范文

初中计算机课程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计算机课程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计算机课程教案

第1篇:初中计算机课程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3-0064-03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以普及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信息素养和提高应用能力为目的,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能力与素养越来越高的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具有知识点众多,相互分散,逻辑关联性不强,操作性、技能性要求很高,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在课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课程要求。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院校也引入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也仅起一种辅助教学作用,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收效甚微,达不到教学目标。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笔者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中,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广受师生欢迎。

1案例教学法概述

1.1案例教学法理论基础

案例教学法原型为抛锚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先进教学法。它要求案例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并有感染力,能起示范作用。真实的事例通过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事例确定了,教学活动及教学内容也相应确定了。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要实现所学的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环境中去体验、去感受,而不是局限于老师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1.2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一种教学法。由于案例教学法不看重最终答案对错,而注重学生对案例分析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众多操作性、技能性要求高的学科教学中。

2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必须根据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从真实例子出发,通过老师的讲解,相互间的讨论,最终总结出所要掌握的计算机技能。案例教学法倡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因此教师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对课程内容精心提炼和分析,围绕章节的知识点设计案例,结合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本文以Word学习为例。

2.1案例的设计

2.2案例的讲解

案例讲解是指教师将已经组织好的案例,通过讲解,让学生能愉快、轻松地迅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从而产生模仿案例的欲望。以案例一为例,一般案例讲解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2.2.1案例的展示首先教师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班级宣传小报,以此为样张,让学生思考案例是怎样完成的;如果自己做,能不能完成?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2.2案例的学习学生产生兴趣后,教师因势利导,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中包括的知识点,哪些是之前学过的,哪些需要马上传授的,这些可以让教师方便地了解学生的水平,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讲解的重点、难点。

2.3案例的讨论

通过老师对案例的讲解,同学们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其应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案例讨论的目标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重难点的掌握、对案例的见解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比如怎样使自己的宣传小报与众不同?小报的内容和图片如何搭配?怎样使用边框底纹更合理?学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由学生上机操作,边操作边验证,从而形成每个小组的最终方案。对于制作阶段中学生遇到的一些操作问题,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讨论方式解决。通过案例讨论环节,学生不但能够巩固已学知识,还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2.4案例的总结

学生通过案例讨论、实验操作等阶段,完成自己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总结,让别人更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此阶段,同学们也可以相互交流总结,了解别人作品的优点及知晓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下学到知识、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重难点及学生作品的亮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尽的总结和评价,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真正的应用能力。

3应用案例教学法需注意的事项

3.1建立课程案例资源库

案例教学法的成败在于案例的选取,但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形成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适宜的教学案例库。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发了一部分案例,但还需要加大力度去丰富,去完善,原有的案例也需作实用性验证。因此,应用案例教学法需建立和丰富课程案例库,与时俱进地对案例进行改革、完善,从而形成内容丰富,可供各高校共享的资源库。

3.2注意分组,鼓励人人参与

一般讨论活动,常会有性格外向的同学发言更主动,而性格内向的同学思考问题更全面的现象,因此,在讨论分组时应该把不同类型的学生适当搭配,让大家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3.3注重总结

案例教学法最终成果就是教师所总结的内容,总结时老师要提示案例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的亮点及不足,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总结时不宜过细,可以概括出案例所包含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知识的建构及技能的掌握。

3.4结合其它教学方法使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法,但由于课程内容的多样性,整门课程都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一定会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的需要,适当引入其它教学方法配合教学,比如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等等。

4结束语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导”教学模式的很好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威.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3.

[2] 伞颖.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9):179.

第2篇:初中计算机课程教案范文

一、 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共享备课资源

教师的水平是影响教学效益的关键,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的有力保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资是基本的前提条件。很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师并不是的计算机专业的,严格说来并不能胜任计算机教学任务。因此,学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教师的能力,聘请一批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来执教。另外,教师在职期间也要尽量利用寒暑假参加一些培训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多与同行交流,共享资源。如果每个教师都只顾着自己埋头苦干,这样不仅很费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能把课备好。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新教师,因为自己经验比较浅薄,开始阶段总是独自摸索,花费大量的时间走其他教师走过的路,这样是很不值得的,有时为了备好一堂课,花很多心血,这样即使教学效果很好,但教学的效益还是很低。为此,我觉得教师应该建立起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如建立一个资料库,把大家的资料都收集到一起,备份放好,供大家查阅,如果是电子文件的话,也可以申请一个公共邮箱,让大家把资料都上传到邮箱,实现共享。每一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班级和学生的情况对资料进行完善,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优质资料来备课。再加上教师们的定期交流,修改资料和补充资料,逐渐形成一套高质量的教案样本。这些优质资源都可以供新教师参考使用,提高教学效益。

二、 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实践环节

计算机教学主要以上机实践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要想让这门课教学效益良好,就必须抓牢上机实践这一环节。就初中计算机上机实践现状来看,上机实践的效果普遍比较差,部分原因是因为有些学校的硬件设备还跟不上,设施还不够完善,导致了上机实践条件不够充分,影响了学生的上机实践。

然而,有些学校的设备和资源都比较充足,但教师在上机实践的时候没有充分发挥上机实践的作用,没有抓紧学生们的学习,同样也降低了教学效益。初中生都比较贪玩,在上机时,经常不听教师指挥,自己独自在玩游戏或者玩其他,这是上机课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如果学生在有限的上机时间内玩其他的,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还浪费了学校的资源,降低了教学的效益。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上机实践的时候,可以不停的巡回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在平时,教师可合理安排时间,利用中午和下午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上机,为学生提供多一些实践机会。

三、用多媒体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

现在都提倡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计算机这门课程本身就和多媒体有密切的关系,在计算机课程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更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上理论课的时候,就很适合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如可以多使用一些动画,即使是PPT,也要做得更加精致、更加有技术含量,这样才能体现出计算机教师更不一样,让学生也感到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上带来的新意。教师要善于体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

四、总结

计算机教学效益的提高有赖于教师队伍的水平和素质的提高,课前准备阶段和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效益意识,要有意识地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丽英.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创新学刊,2011(8).

[2]陆慧.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优化策略[J].

第3篇:初中计算机课程教案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2005年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21世纪的中国,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据统计,目前中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为3.5%,这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近40%的水平相差甚远。技工短缺已成为我国企业经济运行的瓶颈。它阻碍技术改进的步伐,影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还常常使现有技术工艺的性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这种局面如不尽快加以改变,将不仅会直接拖累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更新与质量提升,而且还可能殃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基础与增长潜力。据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到2012年,广东省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增加至1157万人,而目前广东省的技能劳动者约650万人,缺口巨大。 而目前随着高等学校的进一步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步下降,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一)普遍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智商不差,也有向上的欲望和冲动,但由于长期的散漫,学习习惯极差。其表现为:一碰到学习中的困难或一点点外界诱惑,意志薄弱,思想波动马上就体现出来,缺乏自身对理想与信念的追求,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自身基础差,但对教师学校的要求高,盲目挑剔

从小学到初中自身成绩差,基础极不扎实,但好胜心令他们对荣誉的需求却大大超过常人,梦想成绩来得轻轻松松,结果事与愿违;他们常常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教师和学校,从教师的言行中去找“茬”,从学校的设备师资条件中找问题,以此为自己找到借口,并试图以此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个性彰显,但自信普遍不足

当代职业学校学生个性明显,大多暴躁虚荣、逆反、崇尚义气、缺乏自制包容的韧性,个性明显,但自信普遍不足。他们往往是期望值与行动付出的比率相差太大而引发的自信跌落,自尊滑坡,渴望成熟成功但知识与能力严重不足,有从善向上的愿望和冲动,但意志薄弱,缺乏足够自信来支持实现这种愿望。

(四)由于长期的不被关注与重视,心理复杂

学校的要求和规范,他们却总显得不服而独立意识强烈;要求自主而又依赖心理重,爱表决心却从不坚持,外表刚毅却情感软弱,表面冷漠却情感丰富。表扬时他们以为讽刺,帮助他们视为揭短,顺由他们怀疑瞧不起,总令家长和教师,近也不是,远也不是。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

从原来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单机方式运行到现在的网络互联,只不过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地推出,使得计算机在各种行业及家庭的应用更加普及。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相对不足。如: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等……,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要达到上述各行业中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毕业后还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培训。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而现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

(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安排,大部分仍停留在若干年前的水平上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投入的缺乏,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严重不足,缺乏系统的计算机操作实践的培训,再加上培训方法的不当,我们花二至三年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其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而言,毕业初期,只能比社会上普通电脑培训班的学生略强或相当,一些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能力如文字输入和处理甚至还不如他们。由于教学设施的缺乏,一些必要的课程无法开设或学生无从实践。除了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必要信心,进入社会后,往往 遭受较大的就业压力。

计算机专业是目前各种专业中,知识变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由于学校缺少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向他们提供与外界的接触的机会以及教师本身没有对自己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断进行更新和提高,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这是无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结构

笔者一直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提出从如下几个方面探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要求

1.初级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正确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掌握WINDOWS 操作系统的使用; 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完成中英文文档、报表的输入和处理;能够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浏览、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和传真;掌握一种简单计算机语言,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并能熟练进行上机调试、运行、并得出正确的结果;能判断和防治计算机病毒;能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对计算机进行一般简单的维护;通过考试取得劳动部颁发的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2.中级要求

具备初级能力;具备使用数据库的能力,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判断、检测和排出计算机的常见硬件和软件故障;掌握 Windows 2000,Windows xp 等操作系统和使用;能完成常用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其升级版本)的安装、配置、调试和使用;掌握平面设计软件、动画设计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会制作简单网站;通过考试取得劳动部颁发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3.高级要求

具备中级能力;具有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使用本专业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制作和应用;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能进行网络的安装、调试、管理和维护;掌握计算机组装及维护方面的知识,对于计算机的简单故障会分析会处理会维修;掌握动态网页制作技术;通过考试取得劳动部颁发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二)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结构

与大学生相比,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但他们的职业要求特点更为明显:笔者认为,大学生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而职业学校学生则应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所以在专业的划分和课程设置上,应注重考虑职业的需求。按上述计算机专业专业化、行业化设置的设想,对不同的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和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注重开设实用的应用软件课程,除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外,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的开设,以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按各应用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选择和讲授各专业计算机相关的应用软件。

对于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具备“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突出专业特色。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计算机现在已成为各个行业的必备工具,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除了应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之外,要按其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

四、计算机专业教师素质

(一)把握学生特点,恢复学生自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在小学和中学阶段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差,自信心较差。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恢复学生的自信,这对学生的作用不只是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而对他们的将来,对他的人生发展,都会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笔者认为职业学校的老师比教书更重要、也更艰巨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及其他基本素质,恢复他们对人生、生活、学习和自我的自信,从而使中职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接触学生几千人,走向社会以后,能够取得成功,能够被社会承认的,都是那些在职业学校的学习中,对过学校和教师的引导,恢复了对学习对人生充满自信的学生!

(二)教师教学模式转变和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模式,现在仍然与其他学科一样;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观念对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影响尤其严重,应该转变为“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识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由于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更新速度快,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不断淘汰更新,以及各种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对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要注意组织对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繁多,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变化,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教师是教学上的通才,要实事求是地按教师现有的教学范围和教学水平进行专业课程划分。划分方法不能简单地按硬件、软件进行,要按具体专业,划分为:应用程序设计、网络、多媒体、图形图像、CAD、办公自动化等若干个课程组。各个课程组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侧重。

除了教师的专业侧重外,要求每一个计算机教师都必须具备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能力,都能完成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模块的所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指导。同时至少要能完成一门以上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或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指导。还要能完成一门以上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实践应用指导的课程教学。这是对计算机教师的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三)加强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基础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程序设计任课教师应能完成一般的应用程序设计,承担学校教学管理等应用软件的设计;其他应用软件任课教师应能使用应用软件进行一般的设计和制作。在条件许可时,要求教师必须在计算机上进行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并要求每个教师的每一门课程,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对学生进行授课。

学校每年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和财力,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学校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或者合作开发,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形式的教案、教材和各种CAI软件。对业务上出色的教师,不拘一格,在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学术气氛。

鉴于社会上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需求在不断的变化,计算机行业应用软件变更的周期越来越短,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同步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学校应注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教师教学储备。所谓的教师教学储备,就是安排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习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根据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在一个新的、有价值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出现后,无论该软件课程现在是否需要,也要动员和安排教师对该课程进行学习和备课,以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为开设新的专业课程做好准备。在需要时,能很快地开出新课。

五、结论

随着国家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进一步重视,虽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较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存在若干问题,但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从计算机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结构入手,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素质,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专人才,为和谐社会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编.《托起职业教育的明天――2005上海中华职业教育论坛论文汇编》

[2]黄新军.《研究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