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第1篇: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企业生态位 现代服务业企业 竞争关系

在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生态环境中,各种性质不同、类型有别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外部竞争压力和内部需求拉动的作用下,围绕发展理念、经营目标、资金规模以及技术水平,对企业内部系统结构进行不断整合,形成了由诸多生态环节链相互交错而成的系统网络。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内部系统网络从动态层面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内部系统运作进行系统化的思考,通过生态因子内部需求链与外部供给链的协调整合,把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生存发展所需的生态因子进行多层面组合、多形式搭配,以满足竞争环境下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需求特性所提出的资源结构合理、发展空间宽阔和竞争优势明显的要求。

现代服务业企业生态位的内涵

各种生态因子和发展空间都以一定的方式和形态存在于环境之中。基于内在价值和效用互补的一体性或不可分割性,这些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生态因子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层次多样、结构复杂、要素丰富的生态空间。每一个现代服务业企业生态位竞争优势的形成就在于它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资源结构和空间结构。现代服务业企业生态位是现代服务业企业与外部环境催化互动、交织影响的产物,对生态因子的识别、选择和转化,对生存空间的探寻、建立和优化始终是其最基本内涵。而各种生态因子和生存空间又与特定的外部环境直接相关,又是诸多现代服务业企业竞相追逐的主要对象。这就意味着现代服务业企业生态位的发展演化在很大程度上被锁定在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的轨迹上,而且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的核心层面又包含和体现着现代服务业企业生态位的本质内容。可见,企业生态位与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关联。

企业生态位重叠: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的起因

所有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生态因子和生态空间,但这种依附程度是不同的,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利用生态因子和占有生态空间行为产生时所表现的动机和努力程度也会有差异。由于一定时期优质生态因子和高适合度生态空间的稀缺性,不同层次、性质、类型和规模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为了积累和拥有更多的生态因子与生态空间必然展开激烈竞争,这就是所谓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生态位的重叠现象。目前,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范围由国内转向了国际,竞争焦点也由单一层次的资源争夺转变为多层次、综合化的资源比拼,尤其是生态位相同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之间,发生竞争的可能性更大。为了谋求与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竞争优势较强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必然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排挤优势偏弱的另一方,以维持资源分配格局的平衡,而竞争优势偏弱的企业也会积极应对排斥和竞争,竭力保全自身生态位的有序稳定。

企业生态位维度: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的内容

资源理论认为,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对于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提升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现代服务业企业对每一种资源都有特定的选择范围,而资源又是多维生态因子的集合,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生态位又可以称为多维超体积生态位。

本文将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生态位维度概括为能力维度、环境维度、空间维度和方向维度四个方面。能力维度是指现代服务业企业以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和制造能力为构架,通过优化内部结构、整合管理层次而形成的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环境维度包括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企业内部结构关系,是现代服务业企业内部结构组成要素之间特定关系的集合体;外部环境指现代服务业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空间。空间维度指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资源基础及所处的特定位置状况,涉及企业的规模、品牌、影响力、效益等方面。方向维度指现代服务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主要涉及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历史、发展速度、发展阶段等方面。这四个维度从环境格局、时空位置和演化趋势上反映出现代服务业企业生态位的多维度特征,构成了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的内容体系。

企业生态位宽度: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的标识

在生态学上,生态位宽度是指物种所利用的各种环境资源的总和。如果一个物种在环境中实际利用的资源只占整个资源谱的一部分,则这个物种的生态位较窄;如果一个物种在一个连续的资源序列上可利用多种多样的资源,则它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宽度。据此,企业生态位宽度就可以理解为现代服务业企业对所处环境中各种资源利用的总和。企业生态位宽度值越大,表明该企业对环境资源的可利用程度越高,对环境的适合度就越高,在竞争中获胜的概率也就越大。在竞争环境中,市场规模、产品质量、价格水平、技术含量、产品类型等是测定企业生态位宽度的主要指标。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主体行为和目标特化往往能引起环境资源空间分离,使每一个现代服务业企业限定在某一特定的生境部位,并且利用这一特定部位的资源因子。

企业生态位动变: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的过程

从生态位理论角度看,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过程就是企业生态位的动变过程。根据企业生态位宽度的变动情况,可以将其分为现代服务业企业生态位的压缩、伸展和移动。企业生态位压缩是指一个原本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当遇到其他竞争企业的入侵,就会限制生存空间,压缩生态位宽度,将自己固定在可提供最适资源的高适合度空间范围内。然而,企业生态位压缩并不会改变现代服务业企业利用资源的性质、种类和结构。由于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本身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效应,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也可称为缩小企业生态位宽度的倾向力,这种倾向力会随着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程度的不断减弱而式微,随着现代服务业企业间合作关系的逐步升温而消失。此时,现代服务业企业就可以利用和占有以前不能被它汲取的资源因子和环境空间,企业生态位也由被迫压缩,逐步向主动伸展转变,空间面积得到扩大。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者(包括潜在竞争者)施加竞争压力是导致包括它自身在内的企业生态位移动的根源所在。另外,现代服务业企业所面临环境的复杂多元、竞争问题的日趋增多以及内部结构演化发展的整合调整,致使现代服务业企业生态位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

企业生态位错位: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的结果

为了避免恶性的、无谓的竞争排斥作用,现代服务业企业群落环境中的每一个现代服务业企业基于生态位在内部层面将各自的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和功能地位进行有机整合;在外部层面积极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生态空间,旨在汲取优质的生态因子,探寻和学习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力。一般情况下,多数现代服务业企业会突出经营理念,强化优势特征,塑造鲜明特色,打造主导产业,有意识地将自身的生态位与其他企业生态位分开,以实现企业间的均衡发展与;也有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会权衡对手优弱,挖掘自身潜能,有意回避与对手的直接竞争,以削弱竞争对手的影响,增强自身的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对于类型相似、规模相当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来说,生存竞争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的富集是这些企业实现共生的基础和前提。

参考文献

第2篇: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株洲,产业结构优化

“十一五”时期,株洲市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呈现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良好态势。株洲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50.5∶36.5调整为2009年的10.5∶54.7∶34.8。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生产业实现增加值143.3亿元,年均增长16%,快于GDP增幅2.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14%,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增加值由2005年的2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8亿元,占GDP比重由4%上升到4.7%。2009年工业对株洲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3%,拉动株洲市经济增长7.85个百分点但工业高增长背后的高投入和高消耗,将给株洲经济下一步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在当今和未来世界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界定

“现代服务业"是中国所特有的提法,在国外,现代服务业的提法多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毕业论文题目,美国学者倾向于使用“知识服务产业”来描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其定义为以提供技术知识或专利为主并支援制造业发展的服务业,或具有技术背景的服务业。该定义偏重以技术服务为特征的硬知识服务。欧洲学者倾向使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并尝试给予描述性的定义。穆勒等人广义地将其定义为主要为其他公司提供有高知识附加值的服务公司。这种一般性定义难以反映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形式和活动的多样性。迈尔斯等人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两大类:面向新技术集中使用者的传统专业服务如促销广告、金融服务、会计和法律服务等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如软件设计和其他计算机相关活动。

虽然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专著、论文和课题日益增多,现代服务的内涵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界定。在我国现行的统计制度和对服务业的分类中,并没有“现代服务业”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分类条目,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界定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对于现代服务业的涵义和分类,我们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后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形成的以知识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和随着现代经营理念、社会需求变化,在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不断变革和升级的新型服务业的总称。现代服务业一般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性:高技术性、知识性、高增加值性、从业人员高素质性和动态性,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1)基础服务业,主要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交通等;(2)生产和市场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3)个人消费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4)公共服务业,这类服务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的,是免费提供或收取最低费用的服务, 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这些现代服务业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它具有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性、要素的智力密集性、产出的高增值、供给的多层次性和服务的强辐射性等特点。现代服务业广泛渗透在服务业各主要行业和领域,不断服务着社会,方便着生产、丰富着生活,成为城市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株洲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

产业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低收入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在该时期,逐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氛围,并与现代制造业形成互动机制,从而强力拉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两型社会建设下,株洲迫切需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和株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减轻环境压力,是株洲实践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必须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株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基础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没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工业化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这是由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物流与营销、研发、人力资源开发、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会计审计、律师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竞争效益的主导因素。另外,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毕业论文题目,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支撑,科学技术不仅直接推动了服务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而且推动和影响了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督方式的完善。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应用,可以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更好地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目前,株洲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仍是株洲发展的主要动力,但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期刊网。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现代服务业来推动和。因此,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的经验,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努力发展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高水平的生产中间投入,占领经济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不断挖掘经济效率提高的源泉,从而加快株洲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提高株洲城市服务功能的需要

城市发展以产业为支撑,城市伴随着工业化、国际化进程而发展壮大。当前,株洲正处在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阶段,随着区域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株洲城市经济总量在整个国家、地区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大都市必然产生大服务。株洲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一隅,担负着为都市圈内其它城市提供生产服务和发展机会、带动都市圈整合发展的任务,担负着吸引外部经济要素、对外辐射经济功能的窗口和枢纽职能。株洲本身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同样离不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是株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由于株洲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偏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从资源消耗来看,“十一五”前三年株洲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8%,完成“十一五”节能总目标(21%)的64.9%。2008年单位GDP能耗为1.39吨标准煤/万元,绝对量高于全国0.288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省0.165吨标准煤/万元。从污染排放来看,“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5.2%,化学需氧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4%。至2008年底,这两项指标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87.7%和14.8%。目前株洲市重化工化趋势短期难以扭转,现有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下,“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现代服务业是消耗资源最小的产业,也是排放污染物最少的产业。从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来看毕业论文题目,与第二产业相比较,现代服务业单位产值能耗很小。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加快株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日益短缺、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迫切需要。

(四)是株洲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优势,是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既是株洲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也是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的最现实的选择。调查显示,对第三产业投资一万元,可以解决7-8个人就业,而同样的投入,在第一产业中只可以解决一个人就业,在第二产业中可以解决1.7个人就业。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超过第二产业是完成工业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就业空间。2004年至2009年末,株洲在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由64.8万人发展到72万人,解决了大批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从2005年起,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开始超过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其中发展较快的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近年来,随着株洲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因高校扩招而延缓至今的就业高峰问题,株洲同样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立足株洲实际,加快发展具有株洲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必将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重要帮助。

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动力。信息传输业协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使产业结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升级。科技、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等生产服务业为三次产业提供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提高产业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教育、物流、金融业为三次产业提供高素质人力、充足的物力和强大的财力,推动产业效率提高。商务服务业提高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促进产业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效率提高,信息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加强,都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广东经济[J],2008年第12期

[2]申朴,孔令丞.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株洲市统计局.株洲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tjcn.org/tjgb/201003/6920.html,2010-03-05.

[4]株洲市统计局.“十一五”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综述[EB/OL].

第3篇: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统计方法

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尚未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只是出台了一些文件,给出了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的意见。就湖北省而言,目前建有服务业统计的完整体系和较为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体系,具有多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武汉市江汉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开展了现代服务业统计实践,这些都为现代服务业的统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也存在部门思想认识尚未统一、认定尺度标准不好把握、区域产业发展很不平衡、指标设置与传统差别大等问题。因此,设计一套能够准确反映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效益、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情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湖北省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湖北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业统计工作体系。省统计局设有服务业统计处,省发改委设有服务业发展处,省科技厅每年都将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和创新型企业,自2014年起,现代服务业企业也纳入了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同时,湖北省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已经形成了武汉市江汉区、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多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这些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聚集和规模化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统计区域试点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武汉市江汉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现代服务业统计的先行区,湖北省已经开展的了大量的统计实践工作,并采取平台统计与相关部门统计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法,其统计体系在现代服务业范围界定、指标框架设计和工作机制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尽管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具有良好的工作实践基础,但也普遍存在着部门思想认识尚未统一、认定尺度标准不好把握、区域产业发展很不平衡、指标设置与传统差别大等问题,全省一直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这一现状与当前全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全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

2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内涵和特征,结合湖北发展实际,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区域产业特色、集聚态势日益显现,比如,东湖高新区主要以信息与软件服务业为主,江汉区主要以金融与商务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2)整体设计,分布实施针对全省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整体设计、规范透明、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统计调查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统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努力适应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3)动态调整,先易后难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在产业发展演进中提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本身具有动态性。因此,对于其统计调查工作也应因时制宜,动态调整。同时,在统计调查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易后难。(4)部门协同,机制创新各有关部门按照“规范制度方法、明确职责分工、部门协同、机制创新”的原则,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统计局负责组织领导统计工作,管理各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制定现代服务业综合统计制度和统计分类标准。各有关部门应按照统计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部门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

3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方法与指标框架

3.1统计方法

(1)行业法。这是目前现代服务业统计分类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结合现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在服务业分类中,选取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若干行业分类。行业法的优点是便于与现有统计体系对接,操作简单,统计数据相关容易获取[1]。其不足是部门行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不明显,导致统计口径过于宽泛。依据现代服务业特征,结合湖北服务业的发展实际,拟选取三大类别行业作为湖北现代服务的行业统计门类,一是信息与软件服务,二是科技服务,三是部分依托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兴服务行业(如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建议主要包括以下行业门类(见表1)。(2)企业法。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认定标准,对现代服务业企业进行认定,确立可纳入的企业清单,对其进行统计。企业法的优点是数据比较准确,便于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2]。不足是服务业体系庞大,认定工作量较大,动态性强,统计工作会比较繁琐。现根据湖北省服务业企业归口管理特征,建议可从四类企业中进行认定,明确现代服务业企业目录,一是从科技部门的高新技术企业库、创新型企业库中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二是从省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库中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三是从省统计局工业库中选择认定部门现代服务业企业;四是从其他归口部门(交通运输、商务、文化等主管部门)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3)产品法。产品法是在行业法和企业法基础上,考虑到企业产品的多样性,以及现代服务业与传统产业行业存在交叉性,目前统计体系中的行业法归类无法直接分离现代服务业企业。为此,采用企业摸底基础上的“产品法”进行统计。即由企业自行做好测算,确定服务类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推算系数,并按这一恒定系数推算主要统计指标。考虑到产业目录和尺度的动态性,以及企业产品结构的变动,推算系数初步确定为一年一定。产品法作为上述两种方法的补充,可以完善现代服务业统计对象,但动态性大,也会增大统计工作量。结合湖北省服务业发展实际,建议在部门重点工业企业和建筑类企业中,开展现代服务业产品认定,从而将部分企业纳入现代服务业统计范畴。(4)区域法。区域法是结合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在统计体系尚未完善之前,可在部分现代服务业聚集特征比较明显的区域开展统计试点,允许试点区域适当扩大统计口径,从而为全省系统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提供经验参考。根据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建议率先在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市选择部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域开展统计工作试点。(5)项目法。项目法是指对一些重点建设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情况进行跟踪,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调查统计[3]。建议湖北省发改委等相关服务业主管部门建立现代服务业项目库,动态跟踪项目实施情况,可以有利于统计部门全面了解全省现代服务业情况。以上五类方法是现代服务业统计的基本方法,统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可多种方法结合,相关补充,以便更全面、客观地掌握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统计体系。

3.2统计指标体系设计

结合现有服务业及相关企业统计指标,建议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按照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统计:(1)产业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能够反映现代服务业企业生产规模和水平。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非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资产总额:即现代服务业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2)发展效益(利润总额、实缴税收)利润总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实缴税收: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进行经营活动,按现行税法的规定向国家所上缴的税金。主要包括所得、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3)创新能力(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专利申请数)科技活动人员数: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数,包括参加科技项目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用于企业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总额。包括经常费支出和科研基建费支出。专利申请数: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4)国际化水平(出口总额、技术服务出口额)出口总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或服务的全部价值总额。技术服务出口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将技术新产品或技术服务出售给外贸部门和直接出售给外商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

4完善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的几点建议

4.1明确统计部门

成立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领导小组,由省统计局牵头,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相关单位参与,并在省统计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计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工作。

4.2明确统计分工

由省统计部门负责统计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情况,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省科技部门负责统计高新技术企业情况,省高新技术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省经信部门负责统计信息及软件服务企业情况,省信息及软件服务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由省发改部门负责统计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情况,省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其他相关部门(包括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统计负责统计各自领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4.3建立统计信息平台

湖北省的现代服务业统计信息平台建设必须在省统计局的统一领导下,省科技、经信、发改等相关部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进行统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应用管理,特别是共享共用的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数据库资源,并根据具体情况分类指导,协同实施。

4.4完善统计制度措施

制定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办法,由有关部门和行业专家对申请企业进行认定。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区域试点,在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域进行统计区域试点,不断探索统计工作方法。省统计、科技、发改、经信等部门逐步统一各类服务业的统计口径,尽量减少统计差异,便于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在相关部门所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基础上,由省统计局整理,每年一期《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年度报告》,反映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的年度发展情况。

作者:盛建新 范欲晓 邹小伟 胡然 牛婧红 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何骏,刘杰.全球视野下中国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对策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9,27(4).

第4篇: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集聚类型

一、问题提出及当前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起当前社会对现代服务业集聚现象的广泛研究。集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现象,通过研究探索出不同地区的具有不同发展规律的集聚方式,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有效的策略,更好地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学术界对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上,Rosenthal & Strange(2005)在区分了集聚经济和知识溢出效应情况下,研究了知识的空间衰减性。颜士高(2010)指出,集聚发展模式是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证研究方面,Rannels(2000)采用区位熵指数的方法测算制造业集聚区的行业区域集聚度。张宗庆(2012)探讨了专业化集聚所带来的MAR溢出和多样化集聚所带来的Jacobs溢出的不同作用途径,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度量了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本文深入研究江苏省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并对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类型进行量化分析。通过考察不同地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特征、集聚方式,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促进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行业划分及数据说明

学术界对现代服务业内涵仍然没有一个具体的划分方式,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主要指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建立在商业、服务、管理方式之上的服务业之上,而当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均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信息化改造,从而导致没有一个很好的划分方式。本文参考《江苏年鉴》对现代服务业的划分,通过查询中经统计数据库,本文将现代服务业划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及各地方年鉴以及中经统计数据库。

(三)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集聚特征分析

1.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当前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前景,2011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04.3亿元,人均GDP达到了9545美元,将步入向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人均GDP的大幅增长将导致居民消费性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同时,居民的消费层次也将提高,这将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同时国际服务业的转移也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FDI增加将在典型示范和技术、知识溢出效应方面给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江苏在南京、苏州和无锡等地拥有3个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园区,这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为其他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本文将江苏省和长江三角洲分为两地共同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共三个部分。长江三角洲的其他地区包括:杭州、湖州、嘉兴、宁波、上海、绍兴、台州、舟山,江苏省的其他地区包括:淮安、连云港、宿迁、徐州、盐城,两地共同地区包括:南京、南通、苏州、泰州、无锡、扬州、镇江,表一中显示了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与长江三角洲现代服务业从业人数。

2.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特征研究

通过收集数据并计算,得出江苏省各城市现代服务业专业化指数与多样化指数值如表二所示。

据此得出结论如下:

(1)从集聚特征图的市级层面来看,不同城市的多样化指数与多样化指数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同时可以发现江苏省的绝大多数城市居于中间的专业化指数和多样化指数都不是很特殊的区域,表明江苏省各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集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属于各个行业均有发展却发展都不是很好。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愈加明显。同时现代服务业的高科技、高人力资源、高劳动生产率和高附加值等特点也突显出产业转型的优势。为了更好的地促进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抓住其发展特性,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效率。

(1)针对五类不同集聚方式的城市,不同集聚方式会以不同的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针对苏州、淮安、宿迁、无锡、扬州等多样化集聚城市,政府部门需积极疏导不同现代服务业之间交流及服务产品流通渠道,主要由于多样化集聚区产品之间存在上下游及互补关系,加强不同企业之间产品流通能更好地促进相互发展。

(2)针对镇江、常州、南通、泰州、盐城、连云港、南京、徐州等专业化集聚区,由于不同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且产品之间存在替代作用,政府部门需通过企业产品信息为企业产品的对外宣传做辅助工作,通过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是的人员流动等知识溢出方式带来的溢出效应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迅,童华建.西部地区集聚效应计量研究[J].财经科学,2006(11):103-109.

[2]杨勇.中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0):64-68.

[3]李文秀,胡继明.中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2008(3):213-219.

[4]张宗庆,张寅.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区域增长——基于长三角区域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7-43.

[5]周燕.江苏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09(11):74-76.

[6]顾全根.浅议江苏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J].江苏商论,2011(1):142-144.

[7]代文.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2007.

[8]李志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2008.

作者简介:

汪敏(1989-),男,安徽滁州人,南京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第5篇: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

一、服务业与传统第三产业的关系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服务业是指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即国际通行的产业划分标准的第三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按服务对象一般可分类为:一是生产业,指交通运输、批发、信息传输、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科研等,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含量;二是生活(消费)业,指零售、住餐、房地产、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属劳动密集型与居民生活相关;三是公益业,主要是卫生、教育、水利和公共管理组织等。

二、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产活动以单一的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劳动力在就业总数中占绝对优势;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其标志是第二产业大规模发展,工业实现的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三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其标志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对照工业化阶段规律,服务业结构演变同样具有规律性。一般来讲,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以发展住宿、餐饮等个人和家庭服务等传统生活业为主;在工业化社会,与商品生产有关的生产迅速发展,其中在工业化初期,以发展商业、交通运输、通信业为主,在工业化中期,金融、保险和流通服务业得到发展,在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型业态开始出现,广告、咨询等中介服务业、房地产、旅游、娱乐等服务业发展较快,生产和生活服务业互动发展。在后工业化社会,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业等进一步发展,科研、信息、教育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崛起为主流业态,而且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三、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国外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主要是指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或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如网络服务、移动通讯、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如电信、金融、中介服务、房地产等。 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

四、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五、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第6篇: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钢铁服务业 宝山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对于经济中心城市上海而言,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无论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产业融合和产业升级的驱使,均离不开现代服务业强有力的支撑,所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上海目前的当务之急,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是加快上海由“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它不像其他许多经济学词汇那样是源于西方的学术文献,而是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十五大报告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业结构转换特征,认为这个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目前理论界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范围还没取得一致认识。可归纳为4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第二,现代服务业又称为“现代生产业”, 现代服务业是从传统制造业的部分环节中分化形成的, 是为现代生产过程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提供的服务。第三,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或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 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第四,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 是第三产业的延伸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是一种类别, 即第三产业可划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与一个地区经济总量水平、产业结构层次、制造业发展高端化程度、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低以及制度环境建设密不可分。

二、钢铁服务业

钢铁服务业是生产业之一,主要是指钢铁原材料的运输、钢铁产品的研发、剪切、加工、仓储、运输、贸易、钢铁会展等从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分离和独立出来的部门。越来越多的钢铁制造企业正在进行或者考虑将原来由其自身提供的各种服务业外包给第三方专业钢铁服务企业,而相应专业的钢铁服务企业也正迅速发展壮大。随着钢铁制造业的平稳快速发展,钢铁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钢铁制造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钢铁服务业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包括钢铁制造业,也包括与钢铁相关的制造业,如钢铁制造业的下游产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建筑产业、家电制造业等;还包括钢铁制造业的上游企业,如铁矿石企业、生铁企业、废钢企业等。

三、宝山发展钢铁服务业的优势

1.宝山是上海钢铁服务企业集聚的地区

宝山区作为著名的“钢城”,依托全国最大的钢铁宝钢集团,在发展钢铁服务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围绕宝钢的钢铁冶炼、销售和港口吞吐而兴建的各类经济开发区近30个,丰富的钢铁资源和繁忙的钢铁交易,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也极具潜力的巨大钢铁服务市场。目前上海6000多家钢铁服务企业中,有约2500家左右聚集在宝山区。宝铁仓库、开隆仓库等45家大型钢材仓库分布在区内的各个地段,钢铁板材仓储量约占上海市板材仓储总量的70%~80%。宝山区现有12家规模较大的钢材交易市场,这些市场中经营比较好的是以票据交易为主的宝山钢材交易市场和以现货交易为主的江杨北路现货市场,入驻这些市场的钢材贸易企业所销售的产品中,宝钢的产品仅为30%,大部分为全国其他地区钢厂的产品。

2.宝山发展钢铁服务业具有产业基础优势

在钢铁生产及加工方面,目前在集聚区周边,拥有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宝钢集团公司,宝钢集团作为全国品种规格最齐全、技术含量最高和高附加值产品份额比重最大的钢铁企业,其汽车板、造船板、家电板、管线钢、油管等高档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位于全国前列。特别是在“十一五”规划中,宝山集团确立了精品钢主导发展战略,到2010年宝钢年产量将达到4000万吨~5000万吨,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球钢铁业前三名,并且在全国碳钢板材、不锈钢钢材、高档特种钢材市场上将分别占有30%、40%及以上的市场份额。此外,在宝钢集团的引领和带动下,目前集聚区内部-杨行工业园区和月浦工业园区,也吸引了一大批与钢铁冶金延伸业相关的企业,这些都为打造钢铁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强大的产业依托,众多相关加工制造企业的集聚,必然引致钢铁交易、展示、物流、文化等服务的需求。

同时,宝山区的钢铁贸易业也十分发达,目前拥有12家钢材交易市场、45家大型钢材仓库、几千家钢铁贸易企业,注册在宝山的钢铁电子交易公司有10余家。宝山区已成为全国最大钢材交易中心之一,这些都将为国际钢铁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3.现代化的钢铁服务业载体已初具规模

上海宝山钢铁服务业基地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西路铁山路口,东南临宝钢铁路专用线,西至铁山路、北至友谊路。该项目地块占地面积约为347亩,总建筑面积为26.28万平方米,是上海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宝山国际钢铁服务业基地以宝山的钢铁生产业为依托,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易、物流、结算及综合配套服务平台,建成后将成为钢铁物流行业中一个全新的信息资源高效整合的交易、配送、加工、研发、管理、金融、服务于一体的钢铁服务业基地。基地建成后,将吸引国内外约500家大中型钢铁生产厂、贸易商、物流及其他相关企业入驻,预计每年可带来收入达千亿,为地方带来近10亿元税收,并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从而成为宝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钢铁服务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1.确定行业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钢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应根据现实的需要制定具体的计划及相关政策,选择行业重点,实施相关政策促进其发展。为此,从上海建设涉及城市的长远目标来看,上海钢铁服务业发展的行业重点应当是钢铁物流、钢铁贸易、钢铁研发等行业。此外,还需要其他相关措施的配合。包括:服务机构的建立健全,如钢铁服务也仲裁委员会、公平交易委员会等,这些机构的设立是钢铁服务业能够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其他支持政策,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扶持、产业布局、产业技术等组成部分,涉及到财税、土地、开放、规划、集聚等诸多方面。

通过各种改革措施与政策安排,促进钢铁服务的外部化发展与市场化进程,制定与实施工商、税务、金融等引导性政策与措施,使内化在企事业单位中的钢铁服务尽快分离出来,以促进它的外部化进程与专业化发展。

2.加快钢铁服务业内部组织创新

通过各种组织与制度安排,为钢铁服务也发展创造规范而诚信的环境与氛围,建立健全钢铁服务业的行业自律组织,制定并完善钢铁服务业的行业规范与相关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从而为钢铁服务业的规范有序、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与组织平台。并积极推进钢铁服务行业的信用体系与平台建设,形成良好的信用约束机制,为诚信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实施组织创新是应对入世挑战,转变上海钢铁服务业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实施:一是对上海的钢铁服务业进行市场细分,找准目标客户市场定位,突出重点,实施“专业化”战略,防止盲目多元化,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实施品牌战略,以创建名牌为抓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发展钢铁服务业跨国公司,培育国际品牌。

3.多方努力提高行业集中度

上海目前有个别钢铁服务企业年收入达到几十个亿,虽然在国内钢铁服务业中算是大规模的企业,可面对钢铁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仍然是显得微不足道,国家宏观调控要求钢铁生产商加快重组,这样更加加强了钢铁制造企业的话语权。此外行业中还有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受市场价格影响大等问题。对于钢铁服务企业目前多而散、竞争愈加激烈的现状,现在必须通过多方努力,规范竞争、做大做强。只有努力提高钢铁服务业的集中度,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服务大企业,从国内走向国际,才能与上海钢铁制造业的地位相匹配。

此外,上海可以通过打造一个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促进钢铁服务业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带动和促进钢铁服务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在产业集群地区,可以采用整合产业链的方式,对入驻的钢材服务企业进行整合,提高其集中度,降低成本。以集聚区内的钢铁流通企业为例,通过整合终端用户的钢材资源消耗情况,把各个用户的订单集中起来,统一向钢铁制造企业集中订货,取得钢厂批量优惠政策支持,既满足了钢铁制造企业对资金的要求,又满足钢铁下游用户对资源的要求,而入驻的钢材流通企业则在钢铁制造企业的批量优惠中获得利益。

4.加快引进培养,构筑钢铁服务业人才高地

人力资源开发是钢铁服务也发展健康发展的保证。从价值链分析的角度看,钢铁服务业的价值增值更多地体现在专业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不断交流和沟通上,实际上,钢铁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化水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除了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以保证为钢铁服务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之外,还应全面开展在职教育,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在职人员的从业水平,培养善经营、懂管理的专才,加快钢铁服务也紧缺人才培养步伐。

5.加快钢铁服务也信息化建设

发展电子商务是钢铁服务业实行业态创新、实现市场交易手段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钢铁服务企业应发展社会化联合,寻求与国内外知名金属网站的合作,组建网站联盟,将电子商务技术交给网络公司负责,钢铁服务企业之间则以电子商务为纽带,采取各种联合形式,实行合作经营,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何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问题.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年9月,P.3~40

[2]顾乃华:对现代服务业基本内涵与发展政策的几点思考,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3期,P.123~126

第7篇: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生产业;深度专业化;业务外包

一、现代服务业的涵义

服务业是个历史悠久而涵盖面广泛的行业概念。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广义服务业就是第三产业这个产业概念,包括商业、银行、保险、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科研、法律、旅游、房地产、仓储、运输、邮政、电讯等行业。服务业中许多行业是很古老的行业,是工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出来并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行业。随着人类现代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这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排序和从业人员比重排序变化,发达国家两个排序都是三、二、一(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简称,以下同),我国目前的产值排序是二、三、一,就业排序是一、三、二,服务业的排序越靠前,说明服务业对社会生产生活的作用越重要。

需要明确的是,服务业中成长快,对社会经济生活作用日益显著的是现代服务业。目前有文献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金融、保险、电信、教育、咨询、物流等行业。事实上,这些行业很早就有,只是现在由于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这些行业的科技含量很高,而具有浓厚的现代化色彩,显然这不是现代服务业的全部内涵,这只是仅从科技层面对服务业中的行业所作的划分,把科技含量高的一些行业看成是现代服务业,而把科技含量低的一些行业,如理发、餐饮等看成是传统服务业。实际上,现代服务业是在传统商业、服务业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是在高科技、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管理支撑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新型服务业态。

现代服务业区别于传统服务业的五个特征:一是具有融入现代城市的综合功能,能用崭新的业态满足现代人和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求;二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具有不断创新的综合竞争能力;三是作为社会经济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上游可创造产品和效率,对下游可创造市场和需求;四是以知识知识经济为依托,拥有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各种技术专家群体和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五是现代服务业的企业大都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架构,具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判断一个服务行业是否属于现代服务业,应该看其业态是否具备或基本具备上述几个特征,才能对其加以识别。按上述现代服务业的业态特征来观察我国服务业中的各个行业,可以看到三类情况:传统服务业,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目前,大量存在的是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进程正在加速,而真正的现代服务业尚处于萌芽状态。

二、现代服务业的演进

现代服务业是在传统服务业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这种创新要经历两个阶段的演进过程。

(一)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转变

这种变化的动因在于随着社会经济规模的不断膨胀,要求提供服务的规模越来越大,所容纳的交易人数越来越多,此时的服务作为一种产业样式的发展,它的复杂度和整合度越来越高。因此,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演进阶段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更加规模化,尤其是网络化。比如,一家银行可以在国内和国外设立很多网点,众多网点借助IT、ERP等很多软件使其整个信息传递效率非常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结算。但是,要注意到的是,这家银行是以个体形态出现的。在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过程中,企业以个体形态出现在当前还是相当普遍的。即使是商品制造者也扩大了自己的服务功能,把服务作为提高商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因而对服务创新空前重视,甚至对其投入有时超过了产品的投入。比如,海尔建成了快捷的物流系统,市内当天交货,省内两天交货,国内4天交货,配送效率很高,但海尔是以个体存在的。又如像阿迪达斯这样的制造商也可以成为服务商,它已经不存在传统定义上的制造功能,所有的行为就是发包、分包以及在这个意义上的分销组织服务。它在B2B领域是一个制造商,而在B2C领域则是服务供应主体,对该公司而言已经服务化了。它借助很多现代化手段扩展了服务边界,提高了服务效益,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现代化企业,但是它仍然以一个个体而存在。在一般企业的现代化还没有实现的时候,谈现代服务业为时过早。当一个企业实现了现代化,但却以个体形态存在,即使它具有完善的服务功能,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是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演进的一个阶段。

(二)从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当我们观察作为个体的现代化的企业时,可以看到在个体中包容很多单位或者环节,而且是复杂的网络结构形式,能够在广阔的领域当中传递服务信息或者物品。因此,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提供了一个服务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具有很多的环节,那么,现代服务业就是由这个流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所变成的行业。比如,研究与开发是原来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在现代服务业理念下,原来的研发环节可以演变成专业的研发公司;客户服务是每个大企业都有的环节,但所有的企业都不需要自己做客户服务,可以委托外包给专业的客服公司去做,于是客户服务就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化行业。由此可见,由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演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深度专业化以及以此为核心进行整合的过程。作为现代服务业,其整合资源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比第三方物流更为发展的第四方物流,没有运输队,没有仓库和码头,所有这些物流介质都不存在,但是它可以完整地掌握所有这些资源,同时拥有具有规模的用户信息,根据用户需求,用最佳的计算形成有效的配置模式,从而为用户提供不是其自己拥有的、却是最优化的资源。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服务业业态下,深度专业化与资源一旦实现整合就具备了把单一环节做成大规模产业的能力。由于在整个服务业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大规模的,所以从整体上就拓展了服务业的疆界,深入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也就实现了所谓“服务经济”。

三、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产业跨度较大,服务业正在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转换,如何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

(一)要明确树立现代服务业的经营理念

目前,我国大量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中的企业已经做得很大,但其经营理念仍旧是传统的,总是觉得自己的服务附加值很大。在这种传统理念支配下,现代服务业不可能形成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经营理念的核心,就是充分的专业外包化。在此理念支配下,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比如,金融研究和服公司Tower Group调查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了新一轮的金融业务外包浪潮,在所有行业中,金融业的外包规模仅次于制造业,主要发包市场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地区。随着金融服务业的外包趋势不断加强,全球最大的15家金融服务企业将扩大信息技术项目的外包业务。有机构预测,在未来5年里,美国金融业价值3560亿美元,占整个行业成本15%的业务将被离岸外包。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像客户服务这样的现代服务业低端业务外包不太发达,而像研发外包这样的终端服务才刚刚起步。根据零点研究咨询公司的调查,高端的全球结算中心和专业化的软件外包公司在全世界有100多家,其中有8家在印度,而没有一家在我国。不过,可喜的是,我国已经迈开了向全球金融外包中心前进的步伐,2005年7月,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正式挂牌,标志着国内首家金融外包业务示范基地成立。这对国内金融业以及其他服务业能产生多大带动作用,其前提在于能否彻底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只有在专业化外包理念指导下,我们才能着手于低端服务市场,着眼于高端服务市场,逐步形成和发展我国的现代服务业。

(二)现阶段应重点发展生产业

所谓生产,又称“生产者服务”或“生产服务”,是指那些作为商品或其他服务生产过程的投入而发挥作用的服务,它面向中间用户和最终用户两个市场。生产业的覆盖面十分广阔,包括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研究开发、工程设计、房地产、工程和产品维修、运输、通信、广告、仓储、人事、行政等等。众所周知,由于国际上的产业转移,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制造业规模空前增长,其GDP比重占到50%以上。但是,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不少制约。比如,研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不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未能根本改变,节能、降耗、减排任务依然很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可供运用的金融产品太少;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尚未普遍推广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制造业不可能长足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难以实现。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走什么都由企业自己干的老路子,而要走制造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新路子。进一步说,就是要以现代化的生产对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改造升级。对制造业企业而言,业务外包将成为战略管理的必然选择。

(三)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引入竞争,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根据前面对现代服务业的业态分析可知,现代服务业是专业化程度很高、资源整合能力很强、适于大规模操作的产业。因此,它的市场化程度低于一般传统服务业,而高于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其垄断程度处于中等,市场上通常会产生相对集中的少数领航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一定程度的垄断是由现代服务业的业态特征决定的,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而不是行政垄断。据零点研究咨询公司的调查,我国目前所有的服务业领航者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只有IT行业中有一家民营企业携程网和一家外资企业阿里巴巴网。当前国有企业带有很强的行政垄断色彩。比如电信服务业中,尽管政府为中国电信配备了网通等几个“小兄弟”,但中国电信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是十分牢固的。行政垄断企业可以获得巨额垄断利润,但服务效率和质量低下,全行业的效益难以增加,不能增进社会福利。因此,我国现代服务业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打破行政垄断,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引入竞争机制,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来决定行业的市场结构。

参考文献:

1、王守法.现代服务产业基础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陈宪,程大中.中国服务经济报告2005[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朱晓明,潘龙清,黄峰.服务外包――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机遇[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第8篇: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多限于宏观层面。本文从我国现代服务业企业这一微观层面,探索了其营销工作的战略思路。

一、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构成

1.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其后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但是,关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界定尚无权威的认知。

本文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进步而出现的,第三产业中的新兴服务类产业。这一界定的依据是

(1)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氰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这一分类基本涵盖了现代服务业的大部分产业。而且,国家最权威的统计机关至今仍以三次产业来衡量国家的经济运营状况,未将现代服务业单列。

(2)根据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法,“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以及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表述,“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从两个有一定时间延续性的中央文件来看,我国最高决策机关将“现代服务业”的层级等同于“传统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组成之一。

(3)“现代”,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从社会与经济进步的角度来看,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没有必要每出现一个新的行业或产业类型,就根据当时的热烈程度,将其地位人为地提高。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或外延有不断调整的要求。

2.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构成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优先发展运输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围绕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邮政、电信、广播影视等服务事业,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世贸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即: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

通过对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构成表述的分析,可得到现代服务

业的产业基本构成(见下图)。

注:上图中粗斜字体为世贸组织界定的现代服务业范畴,其未列入“物流”、“电子商务”等我国界定的产业部门。

总体来看,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产业部门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了新的服务领域和业态。

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主要工作

现代服务业的涉及面新而广,对技能的要求高,因此需要企业更加细致、创新地开展工作。

1.面向生产的服务业,要突出对现代制造业的服务与促进

我国长期以来对制造业的重视与发展,一方面使得制造业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成为“世界工场”;另一方面也使制造业到达了发展的“天花板”,需要新的推动力,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需要推动制造企业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人尽其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目前,中央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就是为先进的制造业服务。特别是运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是为现代制造业服务的核心产业。

2.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要为不断发展变化的消费需求提供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不仅满足于基本的温饱,他们的需求必然会向更高、更广、更新的层面迈进。因此,需要现代服务业企业提供更加令消费者满意的、创新性的产品,以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例如,老年服务产业、社区服务业等等。

同时,为民生服务的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运营体系。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责任,更多的是对其进行优化,促进其产生新的增长点。例如,现代商贸业、医疗卫生业等等。

总之,现代服务业的工作应更多地具有创新化、科技化与人文化的特色。

三、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营销战略思路

1.现代服务业的经营特点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以下经营特点

(1)间接增值

现代服务业创造价值的途径一般为间接的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通过企业内部业务的外包,利用专业化的外力支持,降低本企业成本,以达到降本增值的目的。如,现代物流服务。 二是通过更加智力化、科技化的活动,提升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效益,以达到增收的目的。如理财服务。

三是通过各类服务活动,提升本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价值,特别是品牌的价值,带动企业有形产品的销售,以达到创收的目的。如会展服务。

(2)专业支持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专业化与科技化,所以企业经营的行为更多地需要专业的支撑,并为其他产业或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包括对专业人才及其掌握技能的需求。

(3)运营灵活

现代服务业所解决的,一般不是企业中的常见问题,而是一些特殊的需求,如营销策划、投资决策等等。因此,对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尤为重要。只有不拘一格,出奇,才能制胜。

2.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营销战略思路

由于现代服务业的经营特殊性,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特殊的营销战略,为企业行为指明正确的方向。其主要思路耘

(1)技能支撑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的寿命期趋于缩短,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营销的核心,技术的支持成为现代服务业“现代”化的主要衡量指标。掌握先进技术的服务企业常常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产品。

技术,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但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驾驭。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其实质是人与人、智力与智力的竞氧是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与技巧的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企业还必须充分重视掌握先进技术的人的能力的运用与发挥。

另外,现代服务业企业对人才的应用观应该更加具有人本的观念和终身学习的观念。由对“人”越来越重视,以及知识更新节奏的加快,不管对个人,还是企业,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资源共享

现代社会发展的另一重要的动力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对信息进行充分、必要地把握,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地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另外,在各类人才资源和其他物质资源成为制约当今社会进步的主要瓶颈时,对资源的重视与利用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保证。

“服务”,这一产品的特殊性之一就是所拥有资源的重复利用的特性,这也为服务资源的共享与充分使用提供了基础。服务资源的反复使用,不仅不会造成资源的损失,反而会提升资源自身的价值,以及资源拥有者的价值。

(3)品牌营销

在新经济时代,大部分销售手段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识别,更谈不到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在此情形下,企业间竞争必然集中到形象的竞争上。特别是服务属于“无形”产品,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感官的正面形象,并能够以此吸引反复消费,必然要拥有显性的形象,以展现自身的特色。

服务业品牌形象的建立,可以使消费者形成对企业及其产品初步的印象,进而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甚而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也是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工作的一种促进。

(4)运营创新

第9篇: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模型分析探讨了功能与制造业互动的机理,并以浙江义乌专业市场群为例提炼出功能集群促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的四大效应:成本节约效应、价格发现效应、信息与技术外溢效应及专业化和国际化渠道效应。最后结合我国功能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困境,提出了发展功能集群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思考。

关键词:功能集群 制造业集群 生产业 机理

功能集群的内涵及其发展必要性

(一)功能集群的内涵

在世界经济日益服务化的背景下,现代服务业集群已成为产业集群演化的一种重要类型,而功能集群的发展对促进制造业集群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集群,功能集群是指具有专业服务功能的企业为获得分工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空间集聚组织形式和发展载体。产业链网的延伸与不断融合是功能业集群良性发展的基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孙华平,2011)。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起着关键性作用,而科学技术一般是通过生产的持续投入而实现的。现代服务业如市场研究、R&D等作为货物制造或其他服务生产的投入而发挥着价值增值的功能。不过,由于服务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至今国际上对服务业内涵还没有权威的意见。Howells和Green(1986)认为现代服务业包括银行、保险和商业服务业如市场调研和广告业,及知识密集型服务如会计、法律服务、研究与开发等。Karunaratne(1986)认为服务集群影响分工和交易网络的扩展范围,尤其是功能集群里的新兴服务业,如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与金融等行业。

(二)功能集群发展的必要性

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互动发展,不仅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和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的需要。刘志彪等(2007)分析了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并从服务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对策。裴长洪等(2008)分析了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的经验,认为生产业集群可以降低外生交易成本,并带来交易技术和交易模式的革新。夏杰长等(2007;2010)指出,知识、技术密集化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推动制造业集群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功能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模型

基于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是一个复杂系统。以生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是制度密集型产业(Clague,1996),生产业通过细化分工并降低交易成本与其他经济部门建立广泛联系,是促进区域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服务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更多地体现在中间需求上。本文将功能作为中间投入放入企业生产函数,借鉴D-S模型多样化思路,并假设中间投入品能增加产品差异化程度从而增加消费者福利。假设代表性消费者的跨期偏好是:

(1)

其中,θ是贴现率,而C(τ)是时间τ的消费指数,表征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假设连续的产品空间,其偏好为k∈[ 0,∞ )。在时点t,消费者可以买到之前研制的全部产品n(t),产品集记为[0,n(t)],其中n表示可获得产品种类的数量。消费指数C(τ)表示为:

(2)

其中x(p)为消费者关于p的消费。可以算出每种产品的替代弹性是:。

设消费者的支出是E,且对每种产品的购买数量是:,其中p(k)是此种产品的价格。

根据前述假设,由于企业间的竞争,导致均衡价格等于最小可能的单位生产成本,故有:

(3)

根据Shephard引理,生产所需消费最终产品的企业引致需求是:

(4)

最终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

由上两式可知在一个对称均衡中,所有的投入都将是一致的价格,这意味着:,即生产给定规模的一类差异化产品需要相同数量的要素,因此不管差异产品集的构成有何差异,均可用X=nx来测度最终产品所使用的要素。故全要素生产率可表示成:

(5)

又因:0

功能集群促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的案例分析

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角度看,以专业市场为载体的大规模需求催生了区域制造业集群的持续发展。陆立军(2008)认为义乌模式之核心在于以特点鲜明的专业市场群为龙头,以制造业集群为坚实产业基础,以二者的有效互动为坚强保障,通过专业化市场集群的形成、转型及标准的制定促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及持续升级。总体来看,功能集群促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的机制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成本节约效应

首先是生产成本的节约:制造业升级需要大量知识投入以拉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现代服务业通过知识投入促进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中间投入中服务投入的增加,使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出现融合。同时,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因为越来越多的中间服务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因而降低了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其次是交易成本的节约,例如以功能为支撑的丰田汽车城做到了“零库存”(JIT),从而大大降低其物流成本,并提高了丰田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二)价格发现效应

市场机制是一个价格发现机制,专业市场是我国农村市场化的助推器。以浙江义乌为例,专业市场为小微企业各类相关产品低成本进入渠道提供了一条通路,更多企业选择进入制造业集群,并导致集群规模不断扩张。20世纪80年代初,义乌小商品市场刚刚启动时,基本上没有本地的配套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得益于作为共享式交易平台的专业市场,随着制造业集群不断的技术革新和持续升级,义乌专业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已发展为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品等在内的综合性专业市场群,成为世界小商品的集散地和小商品定价的“风向标”。专业市场已经演化成具有商品展示、物流采购及国际商贸中心等多样化服务功能的服务集群,并通过自身的逐步转型消解制造业集群发展中的功能锁定,成为促其动态升级的核心要素。

(三)信息与技术外溢效应

西方学者指出,现代服务业主要指以信息加工和处理为主要任务的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业、会计等,也称为信息密集服务业。专业市场有助于促进产业集聚和技术升级,如高效的物流服务可以在生产与分散变动的需求之间架起桥梁,将空间和时间上分割的市场联结起来,有效扩展市场规模。再如各种现代金融服务的便利优化了资源配置,更促进了交易活动的开展。生产业同样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如研发设计服务业通过提升制造业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提高制造业的运营效率等。

(四)专业化和国际化渠道效应

作为经济系统的粘合剂,服务业是促进其他产业增长的过程产业,便于经济交易和流通。浙江义乌并无多少优势明显的经济资源,但依靠专业市场群这一服务集群的渠道优势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样地,浙江余姚本地也不产塑料,但却是名符其实的“塑料王国”,这都源于本地形成了一个著名的塑料专业市场群。从产业的市场结构看,现代服务业支持下的制造业产品供给多是个性化生产,差异化程度强,产业竞争呈现出垄断竞争特征。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集群更加注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我国发展功能集群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思考

无论是欧美还日韩,其经济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一就是服务业的大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片面重视工业化尤其是重化工业的发展,从战略角度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并采取户籍制度把农民固化在农地上,从而导致城镇化进程滞缓。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专业市场群与制造业集群联动发展的“义乌模式”的核心在于对专业市场的培育及动态管理。而专业市场群的发展作为一种功能集群,是农民创业家群体在各种资源约束下的一种制度创新。目前,我国专业市场分布之广,数量之多为人类历史上所仅有(刘奕、夏杰长,2010)。全国各地的“义乌小商品城”发展迅速,如号称“江北义乌”的山东临沂一地拥有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就达150多处,年交易额超过1100亿元,临沂约一半人口的就业与各类商贸专业市场有关。但总体上看,我国功能集群多是以专业市场的形式出现,仍然局限在传统的信息沟通和集市交易等功能上,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等手段刚刚兴起。而且,专业市场空间布局不均衡,存在着结构失衡及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从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实践来看,加入全球价值链并不一定能自动实现制造业集群升级,甚至可能带来集群的低端锁定。以功能集群与制造业集群的协同集聚与融合为契机,通过不断在功能集群中加入高级要素策动制造业集群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一条可行路径。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基于我国多数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应更加重视研发设计、智慧物流及市场、会展服务等集群与制造业集群的互动,推动集群中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的专业化与永续创新。

参考文献:

1.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

2.Howells, Green. Loca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UK services [J]. Progress in Planning, 1986 (2)

3.Karunaratne,N.D.,Analytics of Information and Empirics of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J]. Information Society,1986(4)

4.郑吉昌.基于服务经济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2)

5.刘志彪等.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7(5)

6.裴长洪,彭磊.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刘春香.我国主要IT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理论探讨,2010(4)

8.Clague C, Keefer P, Knack S and Olson M.Contract Intensive Money: Contract Enforcement,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uth,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