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资源的规范性范文

教学资源的规范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的规范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资源的规范性

第1篇:教学资源的规范性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应用策略、优化

综观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在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背景下,国内各省、市、地区已全面展开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计划,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已经平稳度过了初级阶段,如何合理、有效的促进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规范、高效使用成为当前面对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组织、加强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的后续投入,保证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平稳发展,避免这一功能强大、耗资巨大的工程走弯路或是停滞不前。

一、全面、规范的开展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

首先,应使各级、各部门、各校领导进一步加深认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对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化社会的强大促进作用。就作者调查的各省、市、地区而言,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使用者对该项工程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该项工程的超实用性和巨大作用。其次,及时听取一线教师、一线管理人员的反馈信息。作为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一线使用者和管理者,他们对于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和管理拥有第一发言权。庞大的系统中必然存在一定问题、弊端、瑕疵,只有充分的尊重他们的反馈意见,才能更好的推动教学资源库的良性发展,发挥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强大功能,才能够更好的调动使用者的积极性和管理者的管理热情。再次,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形成规模化、链条化的资源库模式。资源库的建设模式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分解,同样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整合,在不断的循环改善中发展进步,最终形成规模巨大的国家资源中心。

二、着力开展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整合,争取政府政策性扶持

1、着力开展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整合

就高职高专学校发展方向而言,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有规划合并迫在眉睫。星散的校园分布必将导致政策贯彻的冗余和滞后。因此,江苏省应充分考虑成立职教园区,合理规划合并高职高专学校,规范整合校本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内资源。以期达到创办规模化高职高专学校,形成规模化教学信息资源库的目的。

2、大力争取政府政策性扶持

江苏省政府出台了扶持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政策性措施,并设立了相关项目基金。但是各校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仅是依靠政策安排部署,并未主动计划申请,或是申请过程中,准备不充分、计划不周详。介于此,各校完全可以指派相关部门或是雇请专业人员整理资源库建设计划,争取政府项目基金,进而扩大校本资源库规模,进一步提高校本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实用性。

三、深入开展各项相关培训

1、领导培训

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良性发展,政策性措施取决于领导的决断。因此,江苏省市有必要针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对市局和各校领导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建设和管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重视程度,从而更方便、有效地贯彻国家政策方针。

2、专业管理人员培训

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日常管理和更新中,专业管理人员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江苏省各高职高专学校基本采用信息中心进行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管理建制,虽然相较非计算机专业人员而言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各校信息中心管理部门时间、经历、专业程度不同,直接造成了各校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的合理性、素材资源的规范性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建立专门部门、专人转项负责制,并开展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日常维护、更新、管理等相关培训。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使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合理更新和高效运转。

3、一线教师培训

江苏省各校教师虽然初步掌握杀毒软件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应用、网络下载资源等基础信息化手段,但对于操作系统安装、影、视、音频编辑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摄像设备等稍高难度的应用能力亟待提高。信息化时代,这些软硬件设施的使用对象并不是仅仅针对专业人员,因此,对于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也亟待开展。唯有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功能,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

1、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确保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及其素材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必须对资源库建设、管理和更新及其内素材资源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有效规范和评价反馈,有助于开发者明确开发目的,实现资源库实用功能;有助于管理人员规范日常维护工作,合理更新资源库内容,避免为达到政策性要求而进行随意扩充与任意更改;有助于使用者高效搜索素材资源,有效使用数据资源,有效上传素材资源,维持资源库的健康发展,保证其良好的适用性。

2、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

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用与日常管理中,需要充分的调动管理者的管理热情和使用者的使用积极性。因此,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优秀管理人员、优秀素材的提供部门、单位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合理更新、高效运转和充分适用。同时,定期开展教师的信息化设计竞赛,不仅能够促使教师主动探索、共享、使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内的素材,也为省级、国家级的相关比赛选拔了优秀参赛者。

作者:张静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志,多媒体技术在现在教学中正确开展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16)

第2篇:教学资源的规范性范文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术三者协调发展的产物,其核心是给广大应用者提供丰富、详实、实用的学习资源。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不但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还是职业教育对学习方法改进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平台。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近10年取得飞速发展。作为财政专项资金,2010年到2015年投入专项资金4.7亿,立项64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大部分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并相继投入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诸如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资源创新性不足、利用率不高、资源架构不清晰等。“双轴线”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过程中,可提高资源的有效性筛选,合理串并资源素材,创建清晰的导学线路。“双轴线”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项目、考核标准等衔接成线,贯穿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始终,可明显提高建设质量。

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现状

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教育规律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认识,通过一定的职业教育方式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达到促进社会生产方式进步和人类自身再生产提高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和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活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迅速发展,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

教育部在2010年正式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目前建设立项6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验收通过43项。承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国家示范(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东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取得飞速发展,带动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使学习方式改变,不断提高職业教育质量。经验收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实践应用中,发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存在资源堆积、资源质量不高、应用效果不佳、持续更新差等诸多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重建轻管、重量轻质及缺乏统筹规划、建设思路不清。简单地说就是各种资源无序混乱堆积,资源库资源素材原创性差,质量良莠不齐,互动性差,资源素材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学资源库建设者能力有限,参与度低。由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质量较低,持续更新不及时,造成用者不乐用、不愿用,利用率低等不良后果。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及特性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从技术角度分为资源内容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方面。资源内容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石,而一个规划科学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就似一座建设精美的图书馆,若没有丰富的馆藏图书资料(教学资源)就没有其存在的价值。资源平台建设是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对资源科学共享,使其适宜不同环境、不同群体应用学习,提高创新技能素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按其功能,笔者认为分为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教学技能库两大库,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包含:课程库(专业必须课程)、图片库、仿真模拟库、媒体库、案例库、文献资料库、试题库、自测库等;专业教学技能库主要包含:实训库、职业标准库、技能考核库等。两库密切联系、密不可分,在不断发展中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具有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先进性等特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多元性是指参与建设主体和应用主体多元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不但包括原创性专业教学资源,还包含专业教学资源应用环境建设,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者应是个建设团队,这一团队应有行业专家、专业课程教学精英、企业能工巧匠、行业技术能手、一线生产人员、程序员、专业摄影师、网络美工等建设主体构成。该团队协同研讨,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应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府合作,吸纳其中的精英人才加入建设团队,保障专业教学资源库质量,满足教师、学生、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经营者等应用主体需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开放性显示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创建上,要充分发挥国内外行业企业作用,利用企业资源,引入企业标准,反映行业企业需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创建引进国内外先进院校优秀资源,并分享原创性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创建是项可持续工程,要加强原创性,特色资源不断纳入专业教学资源库,把专业独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业教学资源、成果融人教学资源库,引领高等职业教育潮流。专业教学资源库交互性是指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要科学化、标准化,适用不同应用环境条件,实现教师、学生、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经营者等应用主体应用学习,达到应用主体与应用平台互为相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先进性是指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应有前瞻性,预见该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及不同专业岗位需求,承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源网络平台应是最成熟、最稳定、兼具代表性、先进性,以发挥专业教学资源库最大效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三、“双轴线”内涵特性及“三性一化”

“双轴线”即人才培养方案与现代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按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用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的总称,是人才培养思路的具体再现,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具体化、实践化的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主旨,是开展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现代职业标准是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规范性的要求,它来源于工作岗位剖析的结果,每项表述都与真实的工作环境相贴近,并且从内容上来看,某一个具体职业的现代职业标准均包含有相应岗位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工作方法、工具材料等知识,强调从业人员应具备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等。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职业性、导向性、共享性等特性。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人才培养目标有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制订,合理规避了用人单位急功近利思想,也尽可能满足用人单位(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反映我国经济增长点对人才需求,以地域经济发展为蓝图,以现有学生特质为参考,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而进行的科学有序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具有职业性,课程设置依据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置,建立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课程设置还要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通过课程学习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方案以输出技能和就业为导向,训练技能设定以就业需求为基础来设置技能项目,技能培养能促进就业,二者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共享性体现校企共同参与培养,共用校企资源,促进教学相长,共育人才,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最大化。

现代职业标准具有整体性、实用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现代职业标准整体性要体现行业发展整体水平,既有当前主流技术、技能要求,也满足一般职业活动需求,还须兼顾地域性差异和未来职业发展趋势。现代职业标准是职业活动的基本依据,能达到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并且各项标准要求可执行、检验、有具体量化指标,达到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目的。现代职业标准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所用技术术语与文字符号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内容结构、表达方法科学化、规范化。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三性一化”是指普适性、区域性、特色性,资源冗余化。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面向种子行业产业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只有以资源冗余化为前提,实现资源数量、规模、质量上的冗余,彰显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特性。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普适性要保证在不同平台、不同系统、不同对象及同一行业、产业链不同阶段等不同环境下持续满足广大学习者应用,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显现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普适性的基础地位,同时还兼顾不同种植区的区域性要求。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特色性体现在涵盖种子产业过程的实训演练、实体训练、模拟仿真,达到便学易学的目的。

四、“双轴线”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关系

涉农类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体,其生长发育易受时空影响而千变万化,其生长发育周期长,难以全程观察记载,体内生长发育过程的微观动态难以及时捕捉和表现;工程类、信息类专业课程存在结构繁杂、工作原理复杂难懂、信息传递难以直观察觉、运动形式多样化难以再现表达等问题;农类专业课程涉及的部分案例因事过境迁而不易重现,而传统的现场观测方法又存在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因而,采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等,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涉农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研发和应用多样化的可视教学资源,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双轴线”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通过对种子选育一生产一加工一推广一服务产业链条剖析,形成种子生产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普适性、区域性、特色性、资源冗余化总体架构思路,进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培养具备作物品种选育、种子(苗)生产经营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新品种开发、种子生产、检测、加工贮藏和营销工作,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载体贯彻落实(见图1)。种子生产技术、种子检验技术、种子贮藏加工技术、种子营销技术等构成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课程库、图片库、仿真库、媒体库、文献库等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得以体现。

现代职业标准是在开放、科学、共享、认同环境下形成的,应不断修改和完善,要把企业各个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融入具体职业标准,在学校教育培训中实施,培养既有实用技能又有较高文化素质,既懂种子生产技术又懂经营管理,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能服务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种子生产与经营人才,持续完善现代职业标准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种子生产经营专业主要有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指导等职业岗位,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实训库、技能库、职业标准库、模拟仿真库、考核库等专业教学技能库,进行实践训练、模拟训练、模拟考核,淬炼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五、“双轴线”作用机理

“双轴线”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生命线,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教学技能库的骨架(见图2)。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的整体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保证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核心维度。现代职业标准能及时准确反映职业岗位、技术知识、工作过程、职业活动分环境动态变迁所需的技能与要求,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四大技能标准构成,是一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成熟度标志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骨干维度。现代职业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依據,是对岗位知识、技能、态度要求的具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职业标准制订的基础,是现代职业标准的社会化、教育化,二者构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顶层设计,优化架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与专业教学技能库,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质量。

人才培养方案要紧密结合地域产业格局和支柱产业分布,与地域内的主导和优势产业相适宜。人才培养方案要依托产业定专业,利用好行业企业纽带作用,向社会不断输入高附加值人才。人才培养方案在对产业充分调研基础上,分析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职业技术岗位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需求,经行业专家、教育专家论证后,形成清晰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专业教学资源库核心内容。

现代职业标准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描述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反映当前职业对从业人员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源于生产一线及工作过程,反映了“岗位职业”的技能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要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育制度。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库、现代职业标准库、考核库、模拟操作库等,这些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技能库的骨干内容。

第3篇:教学资源的规范性范文

关于资源库的定位问题,到现在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什么较为明确的说法,并且学术界与企业界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然而没有教育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的定位,要想建设一个适合学科需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资源库,那是很困难的;另外对于企业界来说仅仅为教师的需求提供商业产品是不够的,应该使教师获得深层次的、专业上的支持。我们认为资源库建设应该从现在的商业产品层次上升到为教育教学服务层次,它不是一个教育教学素材的简单堆积,更不是一个仅仅为了经济利益而形成的具有浓厚商业性质而无教学特点的商业产品,它必须为学科教育教学服务,这才是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最好定位,离开了服务,要建设科学、适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对于把教育教学资源库定位为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产品,对此费龙老师认为:“将来资源库发展的方向将是服务。每个学校、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相应的需求,资源库提供者将根据这些现实需求量身定做。”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也认为:教育技术服务是将教学模式革新、学习资源的利用与建设、教师与学生关系等融合到服务之中。要达到这一点,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至少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软件产品技术边缘化,应用服务中心化;技术边缘化,教学活动中心化;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专业化“深度”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把资源库建设定位为“围绕学科教学服务而生产的教育产品”,只有这样我们所建设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才不会变成形式上的东西、面子上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中都需要的好助手。

2、资源库的组织和结构

现在市场上所见到各家资源库,有的虽然只具有较少的资源量,却很有用、很耐用,感觉资源容量特别大;而有的虽然具有非常大的容量,却很难找到比较适合于学科需要、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所需要的资源或者就根本没有有关学科知识点的东西,感觉上这样的资源库名存实亡。所以在资源的建设中,究竟需要多少资源量才比较适合学科教学需要,怎样的资源库才既有利于快速搜索与方便使用;同时也具有充足高质量的学科资源。因此资源库建设中资源的组织和数据库的结构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资源库建设离不开两种类型,一是按资源的存储类型进行建设;二是按学科知识点进行建设。在这两种分类中各有优缺点,若按资源的存储类型进行建设,用户使用时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一些;而若按学科知识点进行建设,建设时又比较困难,所以在进行资源的组织时,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按学科知识点进行建设,在使用时通过学科的知识点,就能找到所需要的教案、教学要求、动画、课件、图片以及课外辅读材料等资源。在建设中还要防止两种错误偏向,既要防止为了追求数量而放弃质量问题,如在建设资源库中的图形图象素材和课件时,避免使用几兆的大图片和上百兆的Authware课件,应使用100*100以下象素点的小图片和几十K大小的Flash课件,另外在建设视频素材时候,最好使用流媒体形式的WMV或RV格式,而少使用占据大量空间却只能包含少量教学内容的AVI格式,可避免现行网络传输速度的不足和资源容量大但实际资源少的问题;同时也要防止为了质量而舍弃数量的问题,资源库建设若没有一定的数据量,是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较好应用的,特别是对于覆盖面比较大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若没有上百G的资源是很难充实各科领域的。另外,对于资源库所使用的数据库也要考虑,在建库时要使用开放的数据库,以供多用户访问,如MicrosoftSQLServer、Oracle等,而不能使用单用户的Execl、Access等,以免限制多用户并发访问。

3、资源库建设应具有规范性

现在市场上的资源库,总体上来说还是缺乏规范性,相互的共享与兼容也就很难做到,这样就造成了各方面的浪费,本来资源建设就是一个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的大项目,由于缺少必须的规范性,各家企业、教育机构在资源库建设中都在重复着同一件事,总体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特别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各地资源库,基本上资源库建设都没有较大的起色,不只是重复性的劳动,而且不存在兼容性,属性的标注处于混乱之中,同一个标注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含义,只要离开本地其他外地的用户很难使用同样的方法搜索到同样的资源。这些现象说明国家要尽快制订有关资源库建设的技术规范,以避免各企业、各地区在资源库的建设中采用不同的技术规范,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虽然全国性的资源库建设技术规范统一标准正处于建设中,但国家权威部门应该在资源建设的分类和属性标注方面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比如现行资源库建设都临时性地采用国外的标准(LOM模型)或者采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以便解决现资源库建设的不兼容与混乱局面。

4、资源库建设应具有前瞻性

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仅要考虑现实意义,综合相关技术的发展,还要考虑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建设符合素质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以及新型教学模式的、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考虑到现在XML(扩展标识语言)的发展,以及其强大的功能和优点,如不需了解数据库的结构以及它是如何建成的,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标准的方式搜索所需要的资源;其扩展性和灵活性允许它描述不同种类应用软件中的数据等。所以XML对于资源库的建设以及解决现在资源标注的混乱局面是大有帮助的;另外还应考虑ASP(ActiveServerPages服务器端动态网页)在Web开发技术中的影响,资源库的建设应朝着大容量、兼容好的基于E-IDC、E-ASP开放性模式方向发展,建设集信息资源、工具资源、服务资源等多位一体的互动型的面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好用”、“易用”、“适用”的教育资源库,以实现基于B/S模式的资源管理系统。再则还得考虑未来MPEG-7标准的影响。MPEG-7是针对媒体内容检索而提出的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MultimediaContentDescriptionInter-face),它的目标是建立一套视听特征的量化标准描述器、结构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它被称为描述方案(DS,DescriptionSchemes)。同时MPEG-7也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语言———描述定义语言(DDL,DescriptionDefinitionLanguage),可用以说明描述方案,保证其具有被广泛采用的扩展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人们可以检索和索引与MPEG-7数据相联系的视听材料,如静止图片、图形、3D模型、声音、对话、视频以及这些元素所组成的多媒体描述信息。另外MPEG-7还力求能够快速且有效地搜索出用户所需的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材料。所以MPEG-7在我们进行多媒体资源的建设中提供了巨大而有用的帮助。

5、资源库建设应具有学科性

资源库建设必须具有学科性,要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就失去了建设资源库的实际意义。在目前的资源库建设中,为了追求一个数量问题,总认为只要资源总量达到几十G或上百G就算建成了一个大型资源库了。从而造成了资源库的建设仅仅只是学科教案、试题等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没有考虑其学科知识的特点与学科教学的具体需要;另外,在资源的分类上,很多资源库也没有考虑其资源的分类是否有利于在教学和学习中使用,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或建设的方便性方面去考虑,因此所建设的资源库只具有观赏性而没有实用性,虽然具有漂亮的浏览界面,却找不到实际有效的资源。所以在我们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资源的学科性质,按照各学科知识的特点来进行资源分类和建设,紧紧围绕学科知识点为中心,通过方便、快捷的浏览器很容易地找到所需要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6、资源库建设应具有建构性

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资源库的建设必须要突出这种当代双主性教学的特点,即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建设中既要考虑教师教学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求。另外建构主义者(斯皮罗等人)还认为,学习分为两种: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初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而高级学习则不同,它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景中去。所以在学习初级阶段的资源建设中,要大量涉及结构良好的知识,其中包括大量通过练习和反馈而熟练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而在高级学习阶段的资源建设主要涉及大量结构不良领域的学习资源,主要是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师徒式的引导方式而进行学习的课件与其他学习资源。因此在资源的建设中既要考虑到所建设的资源是否利于学科教师的教学,同时也要考虑建设的资源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形成学习动机的帮助,通过建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辅助情景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线索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7、资源库建设应具有连续性

回顾现在的资源建设,除了具有建设的盲目性外,还具有一些避重就轻的做法,如大多集中在初中和高中的资源建设,而幼儿、小学和成人自考教育的资源却很少,高等教育的就更少。这样的资源库建设不利于儿童身心的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更不利于国家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的需要,现在的资源库建设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同样要转变教育观念,所建设的资源怎样才能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怎样才能由于学科的发展、怎样才能有利于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我们资源建设者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当代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任何的教学和辅的教学都要考虑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需要,笔者认为资源建设除考虑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外,还应考虑每一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与连续性,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为基础,进行分级分科建设。如幼儿和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低,学习的主动性弱,学习的动机主要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夸奖和鼓励,对于这一阶段的资源建设要具有刺激性,同时又要防止儿童过度地迷恋游戏性的课件;中学部分,应培养学生为自己而学习的学习动机,其教学资源应结合学科的知识点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动机为目的;而大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强,主要的资源建设是考虑大学生自学的实际需要,而不是象小学生那样主要是一些游戏性的课件与动画。考虑到资源库建设的巨大投入和艰巨性工作,国家可以统筹规划,分地区分阶段进行建设,然后再统一进行资源的整合,建设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全国性的资源库。

8、资源库建设的重点

总的来说资源库建设的重点主要在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收集、整理和入库等大量工作,并不是资源库管理系统本身和花哨的浏览界面。现在许多大公司在资源库的建设中有点本末倒置的做法,即在资源库管理系统方面舍得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发,而在资源的整理、收集、开发方面却投入比较少,这样就造成了大多数资源库虽然具有美丽的外表,但却没有多少可用的东西。我们在进行资源建设时,要建立起比较顺畅的资源收集渠道和开发整理基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与实际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的学科资源库。

9、资源库应具有智能化的功能

资源库的智能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建设适合教师和学生需要的自动组卷、自动阅卷等功能上,即用户可按多个知识点(或章节)选择不同的年级、科目、题型、难易程度以及试题数目等自动生成套卷,并可进行限时答卷和自动判卷等功能。虽然现在大多数资源库的建设者都在说,其资源库可实现上述功能,并且还有更为优越的功能,但却有点言过其实,不要说根据需要进行自动组卷和自动判卷功能,就连多层精确搜索的功能都还没有完全实现。上述功能,是老师和学生及时检查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试题和习题进行自动组卷和自动判卷来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通过知识点的关联去寻找其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这要求资源库的建设者需要对学科知识点有一个比较清楚、细致的了解以及把握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在建设中还要做大量的学科知识点关联工作;其次还应具有一个开放性的资源库管理系统。

第4篇:教学资源的规范性范文

【关键词】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素材资源库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流程问题的提出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广大教师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和技术性,使得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存在较大的难度。为了提高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效率以及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性,必须统一标准,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便于传播,制订学院教学资源建设流程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的统一要求

教学资源的建设可以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和对外购买等方式进行。对于特色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即使是购买的教学资源,也要根据教学对像和要求的不同,补充、调整和修改原有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一般由主讲教师组织本课程教学团队开发;对于专业教学资源的开发,一般由专业带头人组织本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开发。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的流程规范

(一)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流程规范

1. 开展专业调研,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对全国各个区域本专业或行业分布、产业布局以及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了解行业、企业、本专业的现状等,最终提交专业调研报告。

2. 制定专业资源建设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人员分工、时间安排、验收要点等,最终提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

3. 确定专业资源库结构,根据“专业教学资源元素” [1]框架制定本专业教学资源栏目和结构,以图或表格形式列出资源的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以及说明,最终提交本专业教学资源库结构图或表格。

4. 搭建专业资源平台,根据已确定的专业教学资源结构图,建设专业资源网站,以及数据库,最终提交专业资源网站框架。

5. 整理遴选资源内容,分类搜集并分类整理相关专业教学资源,选择合要求的资源并对内容进行审核,最终提交纸质和电子质专业资源包。

6. 编辑加工资源内容,根据“资源要素技术要求” [1]加工处理资源,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统一资源格式,填写资源编目表,最终提交数字化教学资源包、资源编目表。

7. 上传资源,将处理好的资源按资源编目表属性要求上传到专业教学资源平台相应栏目中,最终提交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

8. 测试检验资源性能,根据用户的使用体验与反馈,对资源进行纠错、调整与更新,最终提交用户意见与资源测试记录。

(二)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流程规范

1. 开展课程调研,通过对企业、高职院校和毕业生进行调研,了解课程现状及改革方向,最终提交课程调研报告。

2.制定课程资源建设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人员分工、时间安排、验收要点等,最终提交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

3. 确定课程资源库结构,根据“课程教学资源元素” [1]框架制定本课程教学资源栏目和结构,以图或表格形式列出资源的二级目录和三级目录,以及说明,最终提交本课程教学资源库结构图或表格。

4. 搭建课程资源平台,根据已确定的课程教学资源结构图,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网站(也可以是整个教学资源网站下的一个版块),以及数据库,最终提交课程资源网站框架,或职教使用干线课程空间。

5. 整理遴选资源内容,分类搜集并分类整理相关课程资源,选择合要求的资源并对内容进行审核,最终提交纸质和电子质的课程资源包。

6. 编辑加工资源内容,根据“资源要素技术要求” [1]加工处理资源,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统一资源格式,填写资源编目表,最终提交数字化教学资源包、资源编目表。

7. 上传资源,将处理好的课程资源按资源编目表属性要求上传到课程教学资源平台相应栏目中,最终提交课程教学资源库平台。

8. 测试检验资源性能,根据用户的使用体验与反馈,对资源进行纠错、调整与更新,最终提交用户意见与资源测试记录。

(三)素材教学资源开发流程规范

1. 开展素材调研,通过对各个专业的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素材库的需求,最终提交调研报告。

2. 制定素材资源库建设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人员分工、时间安排、验收要点等,最终提交素材资源库建设计划。

3. 确定素材资源库结构,根据“素材资源元素”[1]框架制定素材的资源结构,以图或表格形式列出资源的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以及说明,最终提交素材资源库结构图或表格。

4. 搭建素材资源平台,根据已确定的素材资源结构图,建设素材资源网站(也可以是整个教学资源网站下的一个版块),以及数据库,最终提交素材资源网站框架。

5. 整理遴选素材内容,搜集并分类整理素材资源,选择合要求的素材并对内容进行审核。最终提交素材资源目录。

6. 编辑加工素材内容,根据“资源要素技术要求” [1]制作、加工处理素材,统一文件格式,填写资源编目表,最终提交素材资源包、资源编目表。

7. 上传素材,将处理好的素材资源按资源编目表的属性要求上传到资源平台,最终提交素材资源库平台。

8. 测试检验素材性能,根据用户的使用体验与反馈,对素材进行纠错、调整与更新,最终提交用户意见与资源测试记录。

四、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基于职业技术类院校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流程规范方案的制订,明确建设流程的开发步骤以及内容要求,并根据要求提交相关整合材料和报告。教学资源库建设流程方案的制订可以促进学院各类教学资源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教育资源库开发的效率与准确度,保证资源建设的质量,完善教学资源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夏丽雯,张敬.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规范性研究.读写算,2012.

[2] 王耀辉.网络教学资源库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

第5篇:教学资源的规范性范文

关键词 中学网络教学 教学资源 应用现状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042-03

网络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伟大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其中,网络教学资源已经逐渐深入到教学当中,同时,它也对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已经悄然跨进网络信息时代,社会的许多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教学资源在中学的应用现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众所周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网络教学,网络教学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可是,网络教学的发展和繁荣同样也离不开日常教学实践。虽然网络教学作为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网络教学方式是不能彻底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至少目前是的。既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的网络教学就要深入到学校的教学中来,采集传统教学方式之精华。毕竟,学校教学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汲取营养之地。探究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给学校的日常教学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若干变化,我们就可以充分挖掘网络作为一种技术和新时代的文化现象给年轻学生带来的影响。

一、中学网络教学资源应用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调查分析

调查得知:超过80%的学生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控制在5-7小时以内,其中周末用于上网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从上述的数据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而用于接触网络教学资源的时间平均每天不超过1小时。在这不超过1小时的时间内,学生要实现对于接触到的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没有充分保障的。50%的学生上网时花费时间最多的项目是“休闲”,只有6%的学生选择的是“查找网络教学资源”。在本已紧张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前,有半数的人选择在上网的时候花费最多的时间用于“休闲”是情有可原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没有很深的依赖关系。

学生认为网络教学资源最明显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反面: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促进学后反思及学业进步;丰富学习方式。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注入了新的知识元素,这些新的知识元素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反思,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同时,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还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丰富和发展。少数同学还赞成网络教学资源还有其他最明显的作用,诸如培养个人思维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等。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资源会不断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网络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的作用范围会不断延伸。

(二)教师的调查分析

从教师应用网络教学资源的类型来看,主要有PPT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试题等。大多数教师或多或少对网络教学资源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可见网络教学资源已经渗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当中来。但是65%的教师仍然停留于“一般”程度,这说明网络教学资源又没有彻底地、广泛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

从上网的时间长短来说,教师的上网时间却在平均水平上要略低于学生。面对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上网时间很受限制这一现实问题,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要做到精益求精,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为他们提供便于检索和应用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的具体环节中,大多数教师喜欢应用网络教学资源的环节有:备课、课堂讲授和编制试题。在教室装备有多媒体的中学的教师还喜欢“制作课件”环节应用网络教学资源。但是对于“学习答疑”“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三个环节,选择应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教师比例均显得较低。网络教学资源在中学的应用似乎被陷入传统教学的桎梏当中,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难以从中得以深刻体现。

教师对于如何提高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率的建议有:技术和理论更新节奏要紧密联合其他影响网络教学资源应用效率的助推因素;政府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在创建过程中的规范性;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原创性;努力创建符合各自学校特点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增加教师和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参与程度。

二、网络教学资源在中学有效应用的实现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关注课程与学生

随着网络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教学方式、途径以及手段得到了巨大的革新。但是无论它们怎样的变,向哪个方向去变,这些都离不开课程目标。偏离了课程目标这一主体方向,是无法满足学生应对最后的高考应试的,虽然目前的应试教育中充斥着各种反面的争议,但在我国还未彻底革除应试教育之前,我们的教育还得继续为之服务。而这服务的基本前提就是不能偏离我们教学的课程目标。教师在选择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充分联系我们的课程目标,保证所传授的教学知识与技能在整体上和课程目标基本一致。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这一前提条件,它是教学工作顺利、适宜、正确以及合理展开的重要前提。教师在选择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和值得思考借鉴之处。我们能够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更应该充分尊重和吸收他人融合在网络教学资源中的精华。“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源于一次次的积累。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成功不仅仅依靠的是“闭门修炼”,同时也依赖于“采天地之精华”。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得到明显的丰富、提高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教师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方能达到运用自如、合理、高效的境地。

(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积极联系教师

在繁忙的中学阶段,上网的时间本已很受限制,学生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相对于中学教师而言,还是显得那么的细致合理不足,而粗陋不合理有余,从而降低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效率。学生积极联系教师:其一,使学生所选择的网络教学资源紧密联系课程的知识结构,紧跟课程目标;其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地紧密,让师生对网络教学资源应用的可控性得到加强;其三,锻炼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课程的知识结构。

网络教学资源的传播离不开信息技术,所以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应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基本前提。随着信息技术理论和技术的日益革新和发展,加强和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时代人们的必修科目之一了。信息技术作为网络教学资源创建和应用的契合点,合理有效地应用网络教学资源要求学生自身就得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加大学习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关注

1.学习重视对内部信息技术设备的建设

如今是一个科技日益发达,知识更新飞快的信息时代,现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设备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从整体上来看,各级中学对于各自学校的财政投入还是不足。诸如,设备更新滞后,设备维护缺乏等等。中学阶段的师生是教学和学习任务比较重的人群,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有效地提高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显得格外的重要。提高对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财政支出:一来可以使网络教学资源更广范围的进入到学校;二来让学校的优秀网络教学资源得以及时的共享。

2.加强信息技术和师资队伍建设

各级中学都有了一定的现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设备,但是绝大多数中学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也许在这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这种在绝大多数各级中学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的现象将会继续和持续存在。虽然这是我国的教育机制造成的,但长期以来的制度弊病并不能作为这一现象形成的直接原因,人为的长期和持续的有意或无意的放纵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中学只有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的招聘和培养,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符合各级学校特点的信息技术文化氛围。到那时,我们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会变得更加的容易、丰富、合理且有效。

(四)发挥社会各界力量

1.政府免费发放网络教学资源渠道

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有利于促进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来说,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政府的财政投入可以帮助各级中学采购信息技术设备,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创建一个硬件平台。其次,政府可以帮助各级中学在引进相关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提供财政支持,为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提供人才保障。最后,政府可以出资加强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提供一个免费的平台。

2.教育部门规范网络教学资源发放的形式

网络教学资源虽然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但是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形式却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导致网络教学资源的大量冗余、网络教学资源之间存在矛盾性等问题,学生和教师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和择取的过程也是相当的费力。设想一下,如果权威的教育部门能够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加强对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形式做出具体的严格的规范,那么对于我们的学生和教师将很有裨益。

3.网络媒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网络教学资源的传播形式主要依赖于网络媒介,它为我们中学师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牵线搭桥,所以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资源在中学的应用效率就必须控制好网络媒介。目前,我们的网络媒介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上传流程没有一个严格的规范和标准,致使检索出来的网络教学资源内容的随意性很大。所以本着一颗职业道德的心,通过网络媒介传播网络教学资源的编辑应该严格执行网络教学资源上传流程的规范性,为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在中学的有效应用提供一定的保障。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网络教学资源在此过程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及时了解网络教学资源在中学应用现状,探明在这应用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及时提出相关的能够帮助迅速解决问题若干建议和策略,在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网络教学资源在中学应用的现状调查研究实属必要。本文在调查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接下来的研究当中,需努力做到以下三点:其一,扩大调查对象的范围;其二,提升把关问卷设计与检验过程的严格程度;其三,提高数据分析的质量。只有牢牢把握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中学教育发展才能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瞿浩.电大网络教学资源应用的策略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

第6篇:教学资源的规范性范文

一、概念解读,体现教学语言规范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体现准确性、规范性的特征,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语言有一定考量和预设。教师上课不是背书,教师语言不能太书面化,也不能呈现机械化,要体现自然、大方、条理、响亮等基本特点。特别是在对数学概念、定义、公式、性质、定律等内涵进行表述时,要特别讲究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数学教师不能像语文教师那样追求语法的规范性,但对概念解读时,还是要求教师要有规范意识,要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做好推敲,不然就会造成一些错误。如果因为教师教学语言不准确而出现误差,势必对学生学习造成负效应。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也会产生质疑,给教师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相关内容时,为让学生对因数和倍数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有清晰认知,一位教师这样解读相关概念内质含义:“因数和倍数必须成对出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说3是因数,12是倍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在这段因数和倍数相关概念解析中,教师不仅对因数和倍数之间的依附关系阐述清楚,还对最小、最大因数,以及因数个数等内容进行了规范讲解。由于语言清晰明了,学生获取的信息自然是准确无误的。实践证明,教师教学语言运用得当,学生获得的学习认知就会更加顺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思路引导,体现教学语言启发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主动者,需要主动设计教学问题展开教学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引导设计时,注意引导问题、引导语言要有极强的启发性。只有通过正确、简单、生动、简洁的教学语言,才能顺利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形成课堂教学正效应。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教师教学语言有较强敏感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师权威性特质,对课堂引导策略进行多元设计,利用教学语言丰富性特征,针对学生学习思维实际展开教学语言创设,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切入,形成重要教学促进动力。数学有较强逻辑性特征,教师在解题思路引导时,要针对文本生本思维契合度展开。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教师给出具体引导策略:“‘被除数-除数=’这个文字表示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如果用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两个整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是两个整数相除呢?”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悬疑问题展开思维探索,并很快理清学习认知脉络。教师利用问题作为引导策略,帮助学生从问题中找到突破角度,这样形成的学习认知带有主动探索成长色彩,其可贵性显而易见。

三、课例讲解,体现教学语言趣味性

第7篇:教学资源的规范性范文

高职专业教学 资源建设 共享型

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各高职院校正在不同程度地建设自己的信息化建设平台,而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因此,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高职院校要“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高职院校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功能与类型

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以专业教学内容为主建立的大容量、开放式、交互性强并适应网络发展的信息化教学服务系统。资源库建设的重点主要在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收集、整理和入库等大量工作,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重要手段。在进行资源库建设时,要与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建立起比较顺畅的资源收集渠道和开发整理基地,做到建设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1.建设原则

工学结合原则。在资源库建设中,必须吸收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建设,努力做到教学资源与企业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紧密结合。

科学化原则。要突出专业教学资源内容的科学与准确,既照顾当前学生知识的掌握,又兼顾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标准化原则。要保障网上教学资源广泛共享,形成学生探索知识、自主学习的便捷平台。

结构化原则。要确保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方便操作和使用。

动态化原则。要保持教学资源的长期稳定和不断更新与维护。应具备操作简便、运行快捷、多种检索等功能。

2.类型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按资源的存储类型进行建设;二是按专业知识点进行建设。这两种分类各有优缺点,若按资源的存储类型进行建设,学生使用时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一些;而若按专业知识点进行建设,建设时又比较困难。在进行资源的组织时,应该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按专业知识点进行建设,使学生在使用时通过专业知识点就能找到所需要的教案、教学要求、动画、课件、图片以及课外辅读材料等资源。

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针对性

教学资源库中基本应以专业教学素材为主,防止内容庞杂凌乱以及缺乏兼容性和系统性,不能重数量轻质量。

2.加强规范性

做到资源分类规范,种属界定清晰,有利于教师、学生使用,有利于规划、管理。防止内容重叠,相互包含。

3.加强技术性

如在建设资源库中的图形图像素材和课件时,避免大图片和大课件,应使用小图片和小课件。另外,在建设视频素材时,最好使用流媒体形式的WMV或RV格式,少用占据大量空间却只能包含少量教学内容的AVI格式,以避免现行网络传输速度的不足和资源容量大但实际资源少的问题。

4.加强操作性

要使用开放的数据库,以供多用户访问,如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等,而不能使用单用户的Excel、Access等,以免限制多用户并发访问。

三、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将本着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先进性、经济性和高可靠性原则,整合、开发校内各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引进行业的信息资源,建成一个行业共同参与、具有信息海量存储容量、设计科学规范和使用方便快捷的大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及信息公共管理平台。建成后,将各专业教学资源联网,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实现全院教育教学管理无纸化办公,提升学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全国同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现资源共享,辐射行业,服务社区。

四、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1.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是以信息共享为目的,面向海量信息处理,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和数据挖掘分析、信息跨媒体传播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内容管理及存储、系统管理、内容存储管理、内容检索和数据挖掘、内容、内容数字化采集加工及相关工具等,建成后可为学校提供全方位的教学管理。

建设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根据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特点及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建成包含专业教学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内容要素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建设实时更新的针对性强的交通行业基础数字知识仓库将各类数字资源,如行业标准、政策法律法规、专利文献数据、数字图书、数字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构成基础数字知识仓库,从而有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院办学的整体水平。

建设实验实训资源库依托学院的教学科研力量和丰富的校企联合建设资源,研发建立一个内容新颖、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包含大量实验实训视频资源、3D资源的实验实训资源库。

2.具体内容

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和动画类素材。

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教育测量工具。

试卷素材各个专业有典型意义的试卷集合。

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专业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教育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共享。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机上运行。

案例是指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的事件或现象。

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以及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和书籍等。

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具体课程领域和教学情境中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的解答。

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者、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保障必需的资金投入,同时需要全体教师投身于建设过程中,需要网络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

五、开发和应用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在政策保障机制上,宜根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需要解决运行体制问题,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面向应用、分类推进”的原则,制定统一的具有前瞻性的全国高职教育“资源库”规划,统一计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结合和利用学术界的研究和人力资源,促进“资源库”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最大化。

2.在技术层面上,“资源库”建设模式面临“岛”式资源库还是“分布式”式资源库的选择,公共政策部门需要提出系统政策规划作指导。从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打造开放性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出发,“资源库”建设模式的选择是开发和应用过程中首先会遇到的问题。“资源库”建设是选择传统的以“校园网”为基础的“岛”式架构还是以“区域性”网络为基础的“分布式”资源库,无论是在系统运行效果还是在造价、可维护性及其后期成本等方面都是值得慎重推敲的问题。

3.推广和实施资源建设“标准化”的工作。“资源库”的设计和运作的全过程都必须严格遵从有关标准和规范,以此在技术上保证教学资源无障碍的共享。

4.“资源库”应用管理平台建设方面,应当科学制定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根据“资源库”共享性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要求,系统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是具备分布式、标准化、区域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情境性、集成性和可扩展性。

5.围绕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公共平台搭建。在“资源库”建设中坚持“以人为主体”“学教并重”的先进理念,强调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开发,多种形式的互动情境或虚拟仿真设计,学生能够与院校内包括教职员工及其他学生等人员进行在线交流,对各种教学活动的支持。总之,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并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是教学资源系统建设必然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资源库”建设需要公共政策部门高屋建瓴、宏观把握和全方位观照,引导和调动学校在顺应教育信息化建设内在规律的前提下自主创新,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及信息系统开发商的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着力打造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高度开放、共享和共赢的体系,并以此推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项工作的开展和相关资源的建设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教学资源的规范性范文

1高职含实践类课程

目前,高职含实践类课程一般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此类课程将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相结合,将原有课程知识体系转化为可执行的技能训练项目,而项目内容则由该职业领域中的生产、技术、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成,相关工作内容与国家或行业内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含实践类课程以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为重点,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够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该类课程的实施过程大致如下:任务布置资讯(知识准备)计划实施评价与反馈。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项目任务的内容和要求,然后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提供学生足够的知识准备,学生根据项目特点和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分配小组成员任务及合作方式,并组织实施,通过小组间的成果对比找出差异,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深化学习内容。含实践类课程将传统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充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注重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2课程标准评价

课程标准是规范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纲领。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必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相关知识、技术技能和素质培养的目标要求。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规范、科学。其重点考核指标可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2.1编制规范性

编制规范性重点考查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时、编制内容及版式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课程标准文字内容是否言简意赅、用词是否严谨规范;是否建立在对本行业领域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之上。

2.2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和作用是否确定;课程授课对象是否明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是否明确;在专业领域中承前启后的关系是否明确。

2.3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当前职业岗位的工作需求;是否符合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该课程的定义;是否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教学目标的深度和广度是否符合所授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

2.4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否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是否符合最新行业发展需求;是否考虑了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项目任务是否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项目任务设置是否典型;项目任务间是否有递进关系,教学内容是否符合高职学生普遍认知规律;内容选取和设置是否考虑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

2.5教学方法与手段

是否采用了多种多媒体手段以增强课程感染力;是否制定了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或课堂组织形式。

2.6教材选用

是否有建议选用的高职高专教材或自主编写的专用教材;是否提供典型的参考书籍和资料;是否提供课程专用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建议选用的教材是否符合高职学生需求。

2.7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是否形成考核体系;考核内容是否囊括了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考核内容是否囊括了过程性考核以及终结性考核,分值比例是否得当;具体考核指标及评分体系的制定是否有详细细则且便于实行;考核评价的主体是否多元。

3课程教学资源评价

课程的教学资源对于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自主学习来说都至关重要,课程使用的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工作任务书等,以及状态良好的实验实训设备、仪器等,是实践类课程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另一方面,在新的网络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热爱随时随地的学习模式,课程资源网络化,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更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课程教学资源的评价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教材与指导书

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否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项目化教材;是否有专用的实验实训指导书或工作任务书。

3.2课程资源库

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课程网站或课程微信平台等形式的课程网络电子资源库;电子资源库的资料检索与查阅是否方便快捷;电子资源库是否包括了教材电子版、教案、PPT、学习笔记、练习题、试卷等学习环节;课程电子资源库是否支持上传、下载和师生互动。

3.3课程实验实训设备

授课所需的实验实训设备是否完好充足;实验实训设备管理是否科学规范;是否搭建了仿真或真正的职业成长环境。

4课堂教学评价

相比传统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发生了根本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咨询和指导者,从学习单元的按部就班到学习方案或项目的策划导演。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点,更是教学成果的形成点。课堂教学的评价可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4.1教学规范

教师的仪表仪态是否端庄;课堂纪律是否严明;课堂教学环节的控制是否衔接得当。

4.2教学准备

授课计划、教案、备课笔记及授课PPT等教学资料是否备齐;教学资料是否与课程标准相配套,授课计划手续是否齐全;教案、备课笔记、授课PPT等是否具有学校要求的提前准备量;开课前教师是否将上课需要的教具、仪器、设备或教学软件准备并调试好;教师是否将上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4.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多变;是否积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否积极引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教。

4.4教学内容

授课内容是否按照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以及项目目标要求,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应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否有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的突破。

4.5巡查与指导

实践教学以项目化教学为主,教师是否有效控制课堂秩序;是否对不同的学生或小组采用了针对性的指导;是否有耐心陪伴学生工作,并分析解决问题;是否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案。

4.6成果点评与总结

项目或工作任务结束后是否形成了可以展示的工作成果;是否邀请学生、课程组老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成果点评;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等评价主体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客观的评价和建议;学结是否对所学单元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和升华;是否布置了练习和预习作业。

4.7课后整理

课堂结束后,授课地点的卫生是否及时清扫;授课地点的设备状态是否归位,水电是否关闭;教师的课后体会是否及时记录;课后作业的批改问题是否记录。

5小结

第9篇:教学资源的规范性范文

一、课堂板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板书设计简明、概括、浓缩,有利于加大信息量的输出,缩短教学时间。

其次,板书设计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三,板书设计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记忆。

板书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提高课的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手段。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应该是符合教学内容的,是简明扼要、关键点突出、拥有良好逻辑系统结构的,是使教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具体化的板书。

二、板书设计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是板书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书写板书必须规范,即写规范汉字,不写错别字、繁体字等,字体大小要均匀,字体大小要以后排学生看清为宜。在书写板书时,文字笔画应清晰、板面干净。教师板书的规范,不仅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更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2.概括性原则

由于黑板上的空间、教师的授课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的板书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的板书要有概括、总结教材的作用,要能展示教学内容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板书上每一部分都应有很丰富的信息,学生通过板书的视觉刺激能更好地理解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并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3.条理性原则

板书设计要有逻辑性、条理性,要揭示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利于学生记录、理解和掌握。有条理的板书能使学生顺着板书显示的关系“顺藤摸瓜”,知晓上下左右的主要内容,会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产生一个条理清晰、结构层次明晰的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学生把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知识体系中。

4.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学生实际。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设计的板书要符合教学内容的原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逻辑关系来设计板书。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设计不同的板书,以板书来体现教学目标,借助板书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掌握本堂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虽然同在一个教室接受教育,但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很大,因而在设计板书时要因人而宜,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设计。

5.启发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板书应来自于教材内容,又应高于教材,即应具有启发性。设计精美的板书不仅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更应具有启发性,使学生从直观的板书内容中悟到一些教材中不曾明确写出的内容,明确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好的板书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1.板书要清晰、有条理,具有层次性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便于理解和系统记忆,板书应具有“形象、概括、条理”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层次清楚,条理分明,主线清晰。

2.板书要生动鲜明,重点突出,具有目的性

一般情况下,讲课的重点就是板书的重点,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一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是板书的目的,但必须做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如果语言繁琐,板书过多,则会影响教师讲课和学生听课。

3.板书要内容突出,布局合理,具有计划性

要充分体现一节课的内容和教学目的,板书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合理的布局,哪些写在左边?哪些写在右边?哪儿写大标题?哪儿写小标题?都要心中有数。需相互比较的内容要对比着写,紧密联系的内容要写在一起,这样就有利于加深学生记忆。

4.板书要确切、精当,具有启发性

板书语言要做到确切、精当,给人以凝炼之感,便于学生观察分析,利于诱导学生思维,探究发现其中规律。

5.板书形式要灵活、多样,具有趣味性

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采取灵活、多样的板书形式,好似一支美妙的乐曲,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6.板书要字迹工整,绘画规范,具有示范性

教师板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绘图、语言表述习惯,这就要求板书时做到字迹工整,绘画规范,具有示范性。

四、板书的设计应注意六个方面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应突出重点,体现难点,防止方向不明的形式主义倾向和随心所欲的自由主义倾向。

2.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应针对不同教材的文体特点及内容特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课型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课制宜。

3.要有高度的概括性。要做到:紧扣教材,挑选关键知识点;严格筛选,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利于理解,便于记忆。

4.要有清晰的条理性,做到书之有序。要揭示出教材内在的事理间的逻辑关系、作者的思路脉络、教者的教学意图。

5.要有周密的计划性。设计时对板书内容出现的先后、内容间的联系和呼应、位置的安排和调整、文字的大小去留、虚实的配合、符号的选用、板书与讲述及其他教学活动的配合等,都要周密计划,力求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6.要有适当的灵活性。设计时,就要在尽可能周全地设想出能够实现的板书方案外,适当的留有余地,主动地给学生留出“填补空白”的思维机会,使之产生发现和创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