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代典籍范文

古代典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代典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代典籍

第1篇:古代典籍范文

一、清平乐其一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新岁清平思同辇,争奈长安路远。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此首以具有特定内涵的地点――上阳开篇,点出宫怨的主题。其中,上阳,《新唐书・地理志二》:“上阳宫在禁苑之东,东接皇城之西南隅,上元中置,高宗之季常居以听政。”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序:“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上阳是其一也。贞观中尚存焉。”唐王建《行宫词》“上阳宫到蓬莱殿,行宫岩岩遥相见。”由此可见,上阳宫埋葬了多少宫女的青春岁月,她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中跌入失望的深渊。

“新岁清平思同辇”,政治清净,上阳宫的宫女们希望能得到皇帝的恩宠。此处反用典故。《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婕妤》:“成帝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乎?’”班婕妤从国家兴衰、礼仪规范的角度出发,拒绝了成帝同辇的要求,其识见不同流俗。此词中的宫女形象,则反其道而行之,强烈希冀得到天子的眷顾。但长安路远,已为皇帝所疏远,故同辇化为惘然。

“寂寞花锁千门”,宫殿虽花枝摇曳,但因皇帝久未问津,故显冷寂。这里运用了丽景写哀情的手法,化用了杜甫《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意为宫女们希冀生命中出现贵人,凭借他的穿针引线,改变命运,此句化用典故: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李白《白头吟》“闻道阿娇失恩宠,千金买赋要君王。”

二、清平乐其二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开篇重笔抒写,“愁绝”将离别的情绪推向高峰,极具表现力,化用了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绝。”为整首词奠定了情感的基调。下面着力铺叙离愁别绪:

杨柳花如雪般漫天飞舞,向离人迎面飞来,拨弄着离人的心弦。把杨柳比作雪,在南朝范云《别诗》如是描述:“洛阳城东西,常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诗只是简单地将花比作雪,而温词则将二者融为一体,更具有动态美,杨柳花飘飘洒洒,白茫茫的一片,恍恍惚惚中好似幻化为晶莹剔透的雪花,丝丝凉意沁人心脾。

杨柳,经常与离别之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接下来自然而然地点到折柳送别。离人之情,感人心魄,连桥下流水也呜呜咽咽。水流呜咽,这一表达方式,在《乐府诗集・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呜咽。”温词将之改编,以词的形式表达出来,更为深情绵邈。

词的上篇奠定了愁绝的感情基调。离别时的每一种动作、听到的每一种声音,都足以使人肝肠寸断。下片铺叙了送别双方以酒饯别,即将出发,但感到意犹未尽,故“上马争劝离觞”,与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之处在于王诗将劝酒之动因解释得非常通彻,而温词则只是客观地描述了劝酒,其深层动因未点出来,但如此处理,更加含蓄,容易引发读者深层的思考,万千感慨尽在杯酒中。离觞,为送别场合重要的意象之一:唐王昌龄《送十五舅》“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此时此刻,婉转动听的莺声徒增缭乱的离愁。此处,温庭筠将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意象――南浦,纳入词中,增加了词的表现力。南浦,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凝练成送别之地的代称:战国时期楚国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朝梁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唐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愁杀平原年少”,熔铸了汉乐府、《史记正义》、曹植《名都篇》等典籍。汉乐府《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将秋风极具情感杀伤力的这一特性凸显出来,正如欧阳修《秋声赋》中所叙:“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又如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所到之处,万物凋零,一片萧飒的景象。离别之际的人们,更是难以设防。尤其是慷慨悲歌的“年少”,在秋风萧瑟之际,泪如雨下。此句点出了“平原”“年少”这两个意象。其中“平原”,《史记正义》征引《括地志》“平原故城在德州平原县东南十里。”杨景龙先生云:或云指平原侯曹植。并以曹植《名都篇》印证:“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是其所本。”

“回首挥泪千行”,“挥泪千行”为古慷慨悲歌之燕赵之士在饯别时的动作描写。后来在唐诗中亦得以挪移,唐韩愈《湘中酬张十一功曹》“休垂绝邀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此词虽然熔铸了古代典籍,但浑然一体。陈廷焯《云韶集》卷一:上半阙最见风骨,下半阙微逊。上三句说杨柳,下忽接“桥下水流呜咽”六字,正以衬出折柳之悲,水亦为此呜咽。如此着墨,有一片神光,自离自合。

三、遐方怨其一

凭绣槛,解罗帷。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此词为思妇怀远之作。熔铸了汉乐府、山海经、谢I诗、唐诗、江淹赋、诗经中的意象及诗句,融情入景,景语作结,意蕴悠远。

其中,“罗帷”作为室内的重要物件,凝结着主人公对家庭温馨生活的期待,但其愿难遂,凄凉浸着主人公。化用了汉乐府《伤歌行》“微风吹闱闼,罗帷自飘扬。”该词将动作定格在“解”上,更富深情。

女主人中盼望着,盼望着,潇湘春雁一次又一次的飞来,但却未携带远人的书信。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断肠潇湘春雁飞”,将表示离别之处的意象――潇湘,与给人希望的春雁组接在一起,结局无疑是惘然,故生“断肠”之感。其中“潇湘”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屡屡出现:《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谢I《新亭渚别范零陵》“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李白《远离别》“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杜甫《去蜀》“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主人公原本寄希望于春雁传书,但所望落空。“不知征马几时归?”远人的归来,注定成为未知。因一旦跨上“征马”,则四海为家,居无定所。该句化用南朝江淹《别赋》“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无限的失望,化入片片飘飞的落花中,融入鞯南赣曛小B浠ㄓ胗甑慕岷希给人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无奈之感。“雨霏霏”化用《诗经・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四、结语

第2篇:古代典籍范文

大红围巾、黑上衣、牛仔裤,深秋北京,64岁的蒋勋坐在人群中从容“布道”,从美索不达米亚到乔布斯,从香奈儿到“东施效颦”…一他的声音富含磁性,“有能让人安静下来的神效”(网友语)。林青霞曾经认定,这种声音是自己的“半粒安眠药”。

豆瓣的蒋勋小组有一个专帖――“你什么时候最想听蒋勋的声立”,回答五花八门:睡前、跑步路上、失眠、烦躁时……有人说,“每次跑半小时,正好听一集《美的沉思》。”

蒋勋,台湾文化界的全才,横跨诗、书、画、小说创作、散文创作、电影、文化批评等多个领域。当年,曾力邀他出任台北文化局局长,被他婉拒并推荐了好友龙应台。

专事两岸美学教育推广多年,美之于蒋勋,“就像是一种信仰”。他的“布道”帮助了很多人。有人每晚听着他的声音入睡;有人因为他讲《寒食帖》开始习练书法,还有人决定无论多忙都要出门看看月亮,松弛心情。

蒋勋出生于落难的旗人家族,离开故乡西安时,还不到1岁。若干年后,重返故里,他惊讶地发现,当年的祖宅竟然住了一百多号人。小时候,他常帮妈妈绕毛线,一次3小时,正好听母亲讲完一套《白蛇传》。

母亲是旗人,辛亥事件家族被杀到只剩一个男丁,蒋勋上学时知道了“腐败的满清政府”,回家就指着妈妈说:“腐败的满清人。”令母亲觉得好气又好笑。

蒋勋天生多“情”,“修行也是在修这个‘隋’字”,他自称与贾宝玉似曾相识,小学时便开始阅读《红楼梦》,知道自己是正白旗时吓了一跳,“因为曹雪芹也是正白旗。”这样的巧合几乎是一种宿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反复阅读《红楼梦》,每读一遍都有新的体悟。在他眼里,《红楼梦》最动人的情节是宝黛初见,贾宝玉说,“这个妹妹我见过的。”

耳顺之年后,蒋勋觉得《红楼梦》是一本佛经,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他说:“大概要到某个年纪,你才发现这本书里包含着作者惊人的善意,是说不管光鲜亮丽、荣华富贵到什么程度,都不能对卑微的生命没有善意。”

跟宝玉一样,蒋勋的脖子匕也须臾不离一块先秦古玉,形状酷似一款iPod。“要极古典,但也要极现代”,他把这看成一个隐喻。他认定乔布斯“一定从中国的玉器里得到了很多灵感”,证据是,苹果产品特别重视“触摸”功能,而玉正是触觉的文化;苹果的白色系产品有玉的色彩和光泽,还有,旧金山的玉器收藏远比台湾成熟……

在艺人林青霞眼里,蒋勋是唯一的偶像。有一段日子,林青霞的母亲病重,她夜夜失眠。为了听蒋勋讲《红楼梦》,大美人不辞辛苦,每周从香港飞到台湾高雄。蒋勋称自己的红学课“有点像教徒去教堂,通过这个仪式可以舒解掉一些东西”。

花的美是一个计谋,它要招蜂引蝶

1976年,喜欢空间转换的蒋勋从巴黎回到台湾,在杂志社当编辑,那时还是铅字的时代,做杂志要一张张剪贴上去。那天,他叫了出租车到淡水八里去看夕阳,给自己松绑。

这是非常蒋勋式的生活,他相信,“偶尔抬头看看窗外风景,或是利用10分钟到公司附近买一杯咖啡,看看人行道上的树木,都有助于空间的转换。”

在他的“耸动”下,月亮和树木成了一些都市年轻人的心灵坐标。

“只要开车过一个雪山隧道,就可以到礁溪去泡最好的温泉,享受四面环山的景致,―下子就可以脱离职场。”他如此告诉压力巨大的打工族。

而他解压的方式是每天黎明即起,打坐、抄经,并定期去寺庙吃斋,禅修。

蒋勋爱花、惜花,他相信,一朵花的开放,“里面包含的东西远比知识和资讯丰富。”

他不断重复过这样的话:古老的文明,作为生命或者美的第一个象征,常常都是花。

“Ⅸ圣经》里,耶稣传道有很大一部分跟花有关。他曾经跟门徒说,你看路边的百合花比所罗门王富有时所有的宝藏都要珍贵。这是他用花在说法。”

同样,蒋勋说,“坐在菩提树下f吾道的释迦牟尼,在传道的过程中,一句话都没有讲,就拿花示众,成语‘心心相印’就从这段典故中演绎出来。”

在大学授业解惑几十年,相比这两位‘圣人’,蒋勋自感惭愧,“我不敢用花来讲美。可是,如果将善与美还原到出发点,我相信是一朵花的绽放。”

对花的怜惜甚至弥漫到了他的课堂。在台湾中部的东海大学执教时,每年4月,从杜鹃到羊犄角,校园到处是花,“开到满眼缭甜’。蒋勋站在讲台上讲“美”,玻璃窗外,一片花海,学生根本无法专心听课。刚开始,蒋勋还略有不满,最后,索性提议把课堂搬到花下。

花下上课,大家毫不掩饰地欢呼。随着风吹来阵阵花香,那堂课的主题索性就是谈花。有人说花美是因为色彩。有人反驳,栀子、含笑、茉莉、百合只是白的,没有颜色,却也很美,更重要的是香味。

“花是一种竞争力,”蒋勋点评道,“如果没有高彩度的红或者高明度的黄,这些花很可能无法被蝴蝶和昆虫找到,在三四天绽放的时候,没有被找到,没有机会授粉,它的雌蕊雄蕊便无法,这爪宅就等于白开了。”

蒋勋得出的结论是,“花的美其实是一个计谋,它要招蜂引蝶。背后隐藏着一个生命要扩大跟延长的竞争力。”

因为没有色彩去招蜂引蝶,白色花发展出另外一个竞争力――气味,所以白花的香味特别浓郁。“嗅觉可以比视觉传得更远,蜂蝶在很远的地方,经由花的嗅觉可以替它授粉。”

藉由对花的解读,蒋勋希望大家回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发现,花的生命的结束,是果实延续的开始。果实结束,是种子在延续―其实它是循环的。种子、花、果实…一―直在延续,“而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的。”

在蒋勋眼里,“美学这个词―直都在被误解,它的原意是‘感觉学’,不限于视觉美感,研究的是2000种色彩,10000多种嗅觉,各种分贝的听觉、味觉和触觉。”

“崇尚”嗅觉的蒋勋很早就在追踪感官的妙用。当年在巴黎读书时,他突然想家。漫步在香榭丽合的街道上,蓦然觉得秋天的荒凉。瞬间,他的鼻腔释放了一种味道,一下让他眼湿:那是台湾七八月问,太阳晒了一整天,晒到土都发烫,忽然落下一阵暴雨,土壤泛起的味道。蒋勋发现,“乡愁是气味。”

在法国结识的专业品酒师,蒙着眼睛轻啜一口,就能准确无误地写出葡萄酒的34项参数:产于何处,波尔多还是勃艮第、葡萄种在向阳还是背阳的山坡、什么季节采收、采收以后是否放在橡木桶里、经过多长时间的发酵。

品酒师告诉蒋勋,每个人都先天具备这种能力,只不过读书太多蒙蔽掉了。为了验证感官的天然丰沛,蒋勋带着学生,蒙着眼睛嗅各种花香,判断它们的种类,强化嗅觉的敏感度。

笃定做自己

60岁的时候,蒋勋和几个要好的朋友签了一份意愿书:临终之时“绝不插管,绝不电击”。签完后他很高兴 地切蛋糕,突然一个朋友说:“哎,等到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可能你根本无能为力,连从抽屉里拿出意愿书的办法都没有。”蒋勋T紧张起来,却也难得的幽默,“难道要在胸口刺青说‘绝不插管’?”

曾有听众问蒋勋:‘要给女儿学钢琴还是小提琴?”,蒋勋说,“回去好好抱抱女儿就够了。一个7岁的小女孩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记住爸爸抱她的感觉。”

蒋勋喜欢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自称是一名忠实的“果粉”――那种出来新产品会跑去排队的人。在蒋勋眼中,乔布斯不仅仅是一个商业传奇,更是一个把艺术和商业结合到近乎完美的人。

他说:“我们常常讲到一个成语叫耳鬓厮磨,那种肌肤之亲的触觉记忆是很难忘记的。乔布斯几乎设计了人的感官。用iPad、iPhone的时候,一开始会觉得自己的手很笨,但用长了你会发现很难离开它们,就像你身体的一部分。”

乔布斯看似不修边幅,有时穿着破烂牛仔裤、趿拉着拖鞋就出现在苹果新产品的会,蒋勋说,“这其实是一种完全的自在。”

长时问浸在美学中,蒋勋对美有一种精到的挑剔。在他眼里,阿玛尼的色调偏黑偏灰,很少有缤纷的颜色,是低调的奢华,“这需要很大的信心。”

“你要看很久才知道那个料子真好,有隐隐的花纹和亮光。”这也是他所认定的阿玛尼的成功秘诀:笃定地做自己。

不过,蒋勋更看好的单色系,是中国的宋瓷。他认定“宋瓷是世界瓷器第一品牌,而且是千年品牌。”

宋代之前是唐三彩,还在强调色彩,之后是元青花、清彩瓷、珐琅瓷…一“宋朝决定一件瓷器只有白色、青色,同样也美轮美奂。”

现在全球只有六十几件宋代汝窑的瓷器,汝窑在世界拍卖市场价格最高,“贵族们以拥有一件汝窑器皿为荣耀。很长一段时间,国外皇家瓷器厂是以宋元明最好的瓷器为母本,做―点简单的加工,镶镶金边。”

世界上,上千年的品牌不止宋瓷一个。有一次,蒋勋带台湾宏基电脑创始人施振荣去希腊看阿波罗神殿,当时,施振荣心脏刚动过手术,走山路很辛苦。终于到了目的地,他有一点错愕:难道我们走几小时的山路来看的神殿就是六根柱子,而且三根是断的?

蒋勋差点被问住,他想了想回答说:施先生你一路上说要创造自己的品牌,什么叫品牌?如果阿玛尼是品牌,香奈儿是品牌,这个柱子是希腊两千年的品牌。你在台北、莫斯科、纽约、北京,都可以找到这个柱子,全世界不同阵营国家的国会大厦,全部依循希腊柱式。

“今天,全世界的孩子学美术,大概都会对着希腊人体雕像画素描;全世界的人,只要去健身房,它的标杆就是希腊的身体。这也是希腊的一大品牌。”

虽然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但蒋勋坦言自己很心虚,“在谈善与美时,能否在现实社会中,在有1900多万人口的北京,在拥挤、快速的富有中,真正把善意稳定下来。我真的没有这样笃定的把握。”

第3篇:古代典籍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古代文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74.

自我校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至今已有8个年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古代文学的授课既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小视的弊端,在此略加探讨,有待指正。

1 多媒体辅助古代文学教学的优势

首先,可以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

古代文学作为伊犁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长期以来受到高度重视,但是这样一门集文学、史学、哲学于一体的中文传统专业课程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却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这也使多年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的老教师们深感头疼。当然,这并非是由于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厚,而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从2008年起,招收的学生都是“90后”,这一代学生是伴随高科技电子产品成长起来的一代,思维非常活跃,但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二是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潜移默化提高自身素质的传统学科缺乏应有的重视;三是古代文学课程本身存在的一些特点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授的内容尤其是先秦两汉部分文言成分较多,学习过程中需要跨越的语言障碍较大,使学生疲于学习;针对当代大学生和古代文学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图片和影音资料来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使用多媒体可以大大增加古代文学的课堂信息量,提升教学效果。

古代文学上迄先秦时期,下止清近代,时间跨度长、内容含量大、问题头绪繁多、作家作品众多,而有限的教学课时远不能满足庞杂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尤其是近几年来对教学课时的压缩,更是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以伊犁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古代文学课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周课时6节压缩至周课时4节,2011年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又进而压缩成周课时3节。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内容便成为古代文学老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而一些古代典籍,由于文字艰深,口头介绍学生又很难听懂,板书又受时间限制,上述众多难题却在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面前迎刃而解。且以图像、声音、动画配合文字,更有助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课堂容量,也不至于使学生久听乏味而导致疲劳。首先,以图而言,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迹,如佛像、书法、绘画、雕刻,封建王朝的疆域、版图、图表、示意图,戏曲中的生、旦、净、末等角色形象可以以图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其次,以声而论,如诗词诵读、古曲演奏等以音频形式播放给学生,使学生手、眼、耳并用来加深印象,提升学习效果。如像《春江花月夜》这样的经典作品配以音配画的朗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将学生带入诗境中,体会其“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的基调;再次,以动画而论,如戏曲片段等视频材料的播放也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的魅力,比单调地讲授文字剧本,效果要好得多。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使授课内容得到生动直观的展示,不但丰富了课堂知识量,加深了学生印象,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

2 多媒体辅助古代文学教学的问题思考

首先,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变多媒体为电子黑板。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取代了板书,甚至个别教师直接将教案的word文档当做课件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但重点不明晰,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且造成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抄的被动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教师的“三笔字”不过关,羞于在黑板上写字,完全依赖多媒体;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现代教学手段的特性认识不够,造成单纯使用课件而不能掌握其特点来辅助教学。具体来说,多媒体的内容往往是按照一定顺序逐一点开展示给学生,是事先准备好的静态教案的浓缩,通过PPT的回放可以进行整体回顾;而板书所展示的则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适时对学生迷惑难解的问题尤其是字词进行板书,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为具体透彻的把握,使多媒体和板书两者相结合,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

其次,忽视教学对象,将课堂变为教师个人的单纯演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投影仪等设备状况不是最佳状态,造成屏幕不清晰,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将窗帘拉得很严实,上课就像放电影,教师似乎变成了电影放映员,以至于根本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存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变成了以课件为主体和主导了,完全背离了教学的本质。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引进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之后,很容易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屏幕而非教师身上,但越是如此,越需要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多多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再次,多媒体课件设计存在问题较多。目前本校的课件制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课件过于单调或过于花哨。第二,课件背景色与字体选择不当,导致课件模糊不清,致使观看者感到视觉疲劳;第三,以教案取代PPT,文字太多。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应有的辅助功能,也致使学生只顾埋头记笔记,而不能当堂有效消化吸收相关知识内容。

3 对古代文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建议

首先,虽然多媒体课件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但不能流于表面效应,还是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师更应注意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使多媒体课件真正成为辅助进而促进教学的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同时做到尽量避免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其次,要做到图片和影音资料的适度,不然会喧宾夺主,使课堂教学偏离重点;再次,文字不宜过多,尽量展示重点,不要将电子课件变成电子黑板。

参考文献:

[1]涂育珍.基于多媒体教学方法改革的古代文学课程建设[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12).

[2]刘继征.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6).

第4篇:古代典籍范文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骨折; 张力带技术; 骨折固定术; 关节镜检查

[中图分类号] R6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77-01

对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l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文献报道倘若无法接受手术且持续不改变运动状态,将会引起前交叉韧带功能丧失,导致膝关节松弛、不稳,半月板撕裂、关节软骨损害及膝关节撞击征[1]。以往采用保守石膏固定、切开复位钢丝、丝线或螺丝钉内固定治疗,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过程较长,发生膝关节粘连和僵硬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对于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按Meyers-McKeever-Znricnyi分型(Ⅱ-Ⅳ)多主张手术治疗。随着关节镜手术技术提高,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已成为发展方向。2009年5月至2009年7月采用关节镜下张力带技术治疗此类骨折1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9年5月至2009年7月,本组病例共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8~56岁,平均26.5岁。左侧9例,右侧3例。受伤伤至手术时间:3~21d,平均7.6d。Meyers-McKeever-Znricnyi分型 :Ⅱ型2例,Ⅲ型3例,Ⅳ型7例。术前均行X-Ray、CT、MRI检查。

1.2 手术特殊器械与材料前交叉韧带定位器定位1个;2.0 mm克氏针和1.0 mm克氏针各2枚;18号腰穿针1个;单股PDS线4根;5号爱惜帮线2根。

1.3 手术方法(以单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为例说明)采用美国Zimmer关节镜系统,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膝关节AL、AM入路置入关节镜,冲洗清除积血,明确诊断撕脱骨块的大小、移位程度、止点与外侧半月板前角的残余连接情况,同时探查是否合并有半月板等损伤。术中关节镜下证实ADT(+),PDT(-),Lachman test(+),前交叉韧带松弛,实质部未见断裂。清除骨折块与胫骨间血痂及游离骨折块,试行骨折复位处理。置入前交叉韧带定位器定位,其中心需在骨折块边缘处,在胫骨结节内侧做1.5 cm纵切口;经定位器导向孔,用1mm直径克氏针制备2个相距1cm的骨隧道,隧道的关节内口分别位于骨块上的前交叉韧带两旁,拔出1mm直径克氏针,更换成2mm直径克氏针,沿原骨隧道将其扩大为2mm骨隧道,将带有PDS线的腰穿针沿骨隧道插入关节腔,注意PDS线对折后需等长,用环钳钳取PDS线线圈,从膝关节镜入路拉出至关节外,再拔除腰穿针,备用;同样的方法,置入另1根PDS线,备用。将另1根PDS线穿入穿刺针内,用穿刺针在韧带近胫骨止点位置插入,用环钳钳取PDS线线圈,将其拉出至关节腔外,将5号爱惜帮线1根置于线圈内,然后回拉置关节腔内,注意5号爱惜帮线经折叠后需等长,拔去PDS线,在镜下用环钳经5号爱惜帮线套圈钳取原线2端,并将其拉出至关节腔外,将关节腔外5号爱惜帮线穿入预先留置PDS线套圈内,将其拉出至胫骨结节内侧切口处,拔出PDS线,然后以同样方法,置入另1根5号爱惜帮线,笔者建议穿刺引入爱惜帮线时应尽可能从不同方向,这时5号爱惜帮线在关节内的部分刚好可以压住ACL下止点的骨折块,关节外两端的线头长度足够方便进行打结。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同时用力收紧两端经骨隧道留置在关节外的5号爱惜帮缝线,检验固定确切后方可以打结。必要时可使用DEPUY公司 Bioknotlessrc作加强固定。术毕探查前交叉韧带张力恢复良好,ADT(-),PDT(-),Lachman test(-),镜下伸膝位检查无撞击。然后缝合切口。

1.4 术后康复术后常规抗炎消肿治疗。术后无需石膏外固定,麻醉恢复后即可开始下肢肌肉活动训练及CPM 锻炼,术后第2天在疼痛允许的情况下部分或完全负重。术后2周内控制活动范围在0°-45°,术后第3-4周关节活动范围0°-90°,至术后第6周末关节屈曲超过120°。术后4周内休息时,将所带支具锁定在0°位,以防伸膝受限。要特别重视主动和被动伸膝练习。

1.5 功能评定随访时摄x线片,并未发现骨折块滑脱问题,并采用IKDC、Lysholm 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5月,平均3.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Lachman test(-),无膝关节不稳症状,KT2000检查结果佳。

1.6结论关节镜下张力带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操作简捷、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美观,康复简单,功能恢复良好,不需要石膏外固定,且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等优点。

2 讨 论

对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l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文献报道倘若无法接受手术且持续不改变运动状态,将会引起前交叉韧带功能丧失,导致膝关节松弛、不稳,半月板撕裂及关节软骨损害,膝关节撞击征[1]。焦广军等[2]报告15例陈旧性髁间棘撕脱骨折初次就诊时行保守治疗,再次就诊时X-ay、CT、MRI均显示骨折畸形愈合,前交叉韧带松弛,出现膝关节不稳症状。因此,对于Meyers-McKeever-Znricnyi分型Ⅱ、Ⅲ、Ⅳ型骨折,应行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经髌旁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创伤大,术后反应重,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差。近年,随着膝关节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已可以在关节镜下完成此类骨折的复位及内固定。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可同时诊断和治疗膝关节腔内合并损伤,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较满意;但该手术需要一定的关节镜手术技术及经验。采用带垫片的空心钉固定,有可能出现退钉风险。冯华等[3]在套管针引导下将细钢丝袢分别引人两骨隧道进人关节内,细钢丝袢与固定用PDS-11搭接后,牵引细钢丝使PDS-11自两骨髓道引出关节外。悬韧带阻挡及半月板前角的阻挡是关节镜下复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术中可以用探针弹拨前角,同时收紧固定爱惜帮线来处理[4]。本组12例手术,骨折块均获得了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术中同时处理了相应的合并症,关节镜手术技术的关键是将固定用不可吸收缝线引人关节腔内,再从关节腔内引出关节外固定。采用5号爱惜帮线张力带技术复位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能更好的恢复韧带的等张及骨折块的稳定状态。此手术技术同样适用于儿童骺板未闭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此手术技巧关键在于避开骺板予以固定,以防止生长停止或继发性畸形,避免医源性损害[5]。此研究主要限制在于病例数偏少及过短的随访时间,有关此方面的研究需更深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 薛庆云,黄公怡,张耀南,等.股骨髁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现象[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775-777.

[2] 焦广军,王宏伟,阮美树.陈旧性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141-142.

[3] 冯华,高波,王满宜.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关节镜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294-296.

第5篇:古代典籍范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深远,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造园活动,先秦时期出现供帝王眺望和游玩的“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供帝王狩猎享乐的“囿”,这一时期出现了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经过隋唐的发展期,到宋朝时,已经臻于成熟,最终形成了三大古典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经过圃———囿———园3个阶段的逐渐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形成了都市的区域化现代景观设计。

2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精神需求:园林中设计的楼台殿阁、亭榭、廊院、美人靠等为了满足休憩、观赏等物质需求;园林意境上营造的自然、淡泊等主题满足其精神需求。中国古代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为本,将自然山水作为创作源泉,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人类与大自然是互惠共融、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膨胀,现代工业化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取之自然,建筑只是古典园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古典园林着重渲染自然环境的美,“虽为人作,宛自天工”。

3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3.1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选址的地理位置因素,以小见大,从整体出置景点。

3.2水体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利用水景,以静水为主,主要表现水的静态之美,将人工之美融入自然之美当中,两者恰如其分,相得益彰;虽以静水为主,但也追求动静结合,利用溪流、瀑布、涌泉等将水体的自然动态之美营造于园林之中,大面积的水体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延伸感,形成大空间尺度感,水体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通过掩、隔、破3种方法运用水体。

3.3曲折迂回、曲径通幽的人工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人工环境的营造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形成曲径通幽的园林布局,通过对内部空间进行隔断和划分,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产生了巧妙的园林布局,极大地调动了游览者的想象,使中国古典园林“取之自然,而高于自然”。

3.4一步一景,移步于景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具有处处皆景,移步于景,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苏州退思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移景手法的实例,退思园集结了清代园林的优势,园内的景观相互渗透,既可单独形成景色,也可以与其他景观形成景色,园内景观看似独立,其实与其他景观形成整体,形成移步于景的妙趣。

3.5园林中植物的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选择植物上主要看重植物的品格,注重植物的“韵味”,能够营造深远的意境,如有君子气节的竹、具有高洁情操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坚贞不渝迎风雪绽放的梅、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等,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生命力的构成要素,它们的形态、色彩各不相同,同时也能产生园林景观的季节性变化,这种季节性变化代表着四季的更替、生命的延续,是大自然最珍贵的回馈。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配置最关键在于植物的配置能与园林中的建筑、水体、山石等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和谐的园林意境之美。

4现代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代景观设计往往忽略以小见大、因地制宜的原则,盲目的追求新颖独特,造成景观设计的比例失调,使其尺度过大或过小,违背居民使用的需求;现代景观设计缺乏文化底蕴,设计思想过于苍白,设计者往往是为了建造景观而进行景观设计,没有形成景观设计思想,使设计出来的景观缺少文化内涵,不利于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推进。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空间的比例尺度适宜,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变化相宜,利于相互空间的穿插、渗透,而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感薄弱,过于平面化,往往造成了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游览者产生距离感;现代景观设计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联系薄弱,往往形成孤立的人工景观,现代景观设计为了寻求视线上的最佳、周边环境的最适宜,往往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更可能形成景观污点。尽管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但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仍处于发展阶段,可供其直接继承的优秀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还是十分匮乏的,更没有深刻地认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缺少自己特色。

5总结

第6篇:古代典籍范文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是来源于强调“师法自然”的道家学说。追求的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景和组景的手法之高,从世界古典园林的设计来看,已经没有能够超越的了。略显不足的是因为空间限制、偏好对细部的把玩和对小景的欣赏,故往往使园林空间局促拥塞,显得冗繁琐碎。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

⑴假山叠石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独立的造景作用,是古典园林中最富表现力和最具有特点的艺术形象,为了表现自然,将婀娜多姿的山石叠置于园林之中,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种风格,也成为园林创造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幅源辽阔,名山众多,是造园家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造园家在园林中塑造出具有峰、岩、壑、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联想,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中。石峰轮廓跌宕、参差、变化,姿态玲珑奇特,立之可观,卧之可赏,可使人犹如步入丘壑,如神游名山。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造园家也常依据地形的倾斜坡注,因势就势,巧妙布局,造就出雄奇、峭拔、幽深、平远,或深涧绝谷,峭壁危峰等丰富的园林艺术境界。如苏州虎丘的拥翠山庄和杭州的龙井两山地园,正是造园家依自然之美,借自然山水的神韵,通过艺术的加工,创造诗情画意之境,使之形神兼备,把人为景物与自然景色和谐统一,有机的联系。巧妙的运用山石于园林中,以此创造园林艺术的更高境界。

⑵在美学上,中国园林中的假山提供的坚硬、石质的“阳元素”,在与软的、反射的溪流江湖的“阴”元素取得阴阳平衡上是必要的。和山石一样,不论何种园林,水也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造园必须有水,无水难以成园,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正所谓无水不活。因水而异,人工为之,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园林意境和美好的形式。中国古典园林在表现静态的水景时,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在表现水的动态美时,不是采用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水体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湖泊池沼,河流溪涧,以及曲水、瀑布、喷泉等水型。在园林建筑与自然结合得体的园林中,无一不有水,不论何种类型的水景,也无论是“静水”还是“动水”,其形式绝大多数是自然式的,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使水与山石、建筑浑然一体,宛若天成。

⑶花木是掇山理水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随着四季时令、天气变换都有所不同。对于花木的选择,一讲姿美,二讲色美,三讲味香,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花木在山石、水景之中,既具有丰富空间层次变化与加大景深的作用,又具有表现园林意境的作用,如:古木繁花,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

⑷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要与山水林木相配合,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效果,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则是突破中轴线布局,比较灵活且富有变化,通过呼应、映衬、虚实等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⑸书画墨迹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笔情墨趣与园林中的景色浑然交融,使园林设计更加典雅完美,正如《红楼梦》中所说:“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可见书画墨迹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正像陈从周在《说园》所说:“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借以题辞,辞出而境生。”

⑹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巧妙的构景手法,突破空间的限制,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以求得渐人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效果,以达到“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果之致”。中国古典园林多建造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中,与外界的自然相对隔绝。因此,如何通过巧妙的构景手法,形成整体性园林景观,起到扩大园林空间效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主要的构景手法有以下三种。①抑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历来讲究含蓄,“景贵乎深,不曲不深”,所以园林造景上采取抑景的办法,在园林入口设置促使视线转移方向的屏障物,使之自成一景,将园中佳景加以隐障,增加园林空间层次,“先藏后露”、“欲扬先抑”,达到柳暗花明的艺术效果,使园林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如:苏州多数同林的人口处,常用假山、漏窗、树丛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人的视线,使人们人园时只能看到园景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全貌。抑景因材料不同可分为山石障、院落障、影壁障、树丛、树群或数者结合。②隔景。隔景是用以分割园林空间或景区的景物,其材料有各种形式的围墙、建筑、花木、山水、堤岛等,其方式有实隔、虚隔和虚实相隔。中国古典园林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采用隔景的方法,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如:苏州拙政园巧妙利用山、池、树木、亭、榭作为隔景,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亭台楼阁时隐时现,在空间上起到互相渗透的作用,形成丰富的层次。③借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传统手法就是“借景”,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景的方式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将园林远景借入园中,叫远借;将园外或景_区外近景借入园中,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登高远望、俯视所借园外或景区外景物,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借景既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又加强了空间之间的联系,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形成整体,以达到“纳千顷之,收四时之浪漫”的观景效果。如:苏州沧浪亭,因园外有滨河水绕园而过,所以不设围墙,而是以漏窗的复廓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到园内,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可谓借景的典范。

三古典园林设计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⑴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相吻合。现代园林设计要从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自然环境的美化和改善,实现设计的方案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代园林仅仅从形式上拥有自然的景观是不够的,要兼顾景观与功能使用,使之能真正合乎自然生态的要求。

⑵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技巧。一是,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二是,采用掇山、理水、花木、建筑、书画墨迹等方法,形成园林的动静变化,丰富园林的空间层次与变化。三是,巧妙运用抑景、隔景、借景等构景手法,突破空间的限制,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效果。当然,这不会再是简单地重复传统形式,而是在深刻理解与感悟的传统的基础上,把传统的设计技巧,当作现代园林设计的源泉,并溘入科技的力量,凸显时代精神。

⑶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这就是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所表现的意境,使游人在观赏这些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甚至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享受到审美的愉悦。现代园林设计也应该要具有这种文化底蕴,把历史、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结合起来,重塑符合现代气息的园林意境,使人们去体验人、社会、自然之间的情感,激发人们对美的自然追求,陶冶现代人的心灵情操。

第7篇:古代典籍范文

【论文摘要】: 文章通过对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在形式、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与创新等多个层面意义和作用,使中国园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经过圃—囿—园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现代的,综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对世界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有增无减。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而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

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同样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园林风格也可以互相借鉴,但是,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观规划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现阶段对各种园林风格的拿来主义,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迹严重,而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外来园林风格带来一些副作用恰好能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粹中得到解决:

一、景观设计的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二、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转贴于

1. 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 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三、景观设计内容与思想的苍白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包括园主本人在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设计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仍然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并应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社会主义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分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第8篇:古代典籍范文

柳公林峰,出于东海文化之重地明州,以其卓特天赋研游于传统书画之境。孜孜上下而求索数十年,诚然一大家。

传统绘画之道,正凭以古代书法筑起砖础而生笔墨之妙。柳公于书道可谓承古启新老而弥坚,自成体韵,游刃有余。袖手草书翻腾于磅礴气势之间,襟怀沧海逍遥之意,而笔现龙飞凤舞之状,试问环顾八方,何人能及此境。

昔日海上巨擘吴昌硕先生正是得益于深厚书力而熊傲于绘画之道。今日柳公于书道修成正果,以书如画,挥墨赋彩于上水花鸟人物诸门,无不得心应手,如有神助。动辄长幅巨幛,笔老墨精。山水烟壑万树,澄光千里。花鸟松虬鹤逸,古意盎然。人物丰神俊采,潇洒出尘,此所谓化机在握,丹青妙笔所到之处无不成就。

感叹之余唯有赋诗一赞:

柳公寄笔丹青怀

谈笑古今别有才

成大器书画双修

风流艺道傲蓬莱

柳公画的一幅老人家头像。手与老人经历漫长的生活,风风雨雨的岁月,数十年艰苦的劳累,尽在他的眼神折射的回忆之中。脸部用线错落有致,随机起伏,毫不突兀,招摇棉厚,而劲涩线条讲究力势。隔行而通贯,点画元气充沛相遇,笔断气连,脸部用线有屋漏之势。在传统功力深深积淀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勇于精进,积中求变,风神独标。其作品洋溢着强力时代精神,总能不断给人带来新的震撼、惊喜和回味。

第9篇:古代典籍范文

【关键词】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现代建筑设计;意义

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改变。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现代建筑不仅要满足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需要,还要进一步提升其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还要满足人们日益上升的居住要求或者工作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学习和继承,并将之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现代建筑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并对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有效满足,提高现代建筑的舒适程度。

1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内容

1.1我国古典建筑在结构与形式上的特点

我国的古典建筑大多采用木材、砖头、泥巴、瓦片、石头等材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材料在古代比较容易获取,可以节省建筑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效果。以木材为主的建筑外墙不仅可以抵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将建筑内外的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隔离,使得建筑物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古典建筑具有自身的美感和艺术价值,由于取材大都直接来自大自然,因此给人一种古朴自然的感受,此外古典建筑的布局讲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强调居住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1.2古典建筑中对色彩的运用和思想

古典建筑中代表国家或者政府的建筑大都采取鲜明的色彩,一般皇家会选用明黄或者大红作为服饰颜色,而官家建筑大都选取颜色较深和红色或者黄色等,这一方面是为了达到醒目、引人注意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强调官家的威严。在所有的古典皇家建筑中,以北京的天坛、故宫等最具有代表性,这些建筑充分显示了建筑在简单的实际效用以外蕴含的深厚内涵。

1.3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古典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不仅对建筑本身进行全盘思考与设计,还要对建筑周边的环境进行考察,并结合建筑周围的环境来设计具体的建筑样式和材料等。为了使建筑物达到一个更好的使用效果,与周围环境融入无间,进而为居住者带来精神上、物质上的享受,古代建筑者会根据周围环境进行风水勘察。这个现象表明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存在一定的敬畏之心,在实施建设的时候力求将自身建筑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机融合,使得居住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感,并促使大自然对居住者的性情、人格、情绪等多方面内容产生积极作用,促使居住者达到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居住状态。

1.4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对人的关注占据核心地位

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最主要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以人为本,这体现在古典建筑的多个方面。首先古典建筑内部对窗棂、大门、游廊、后院等地方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人的需要,窗棂大都采用网格或者扇形,这样不仅有利于通风换气,而且扇形的窗户可以为居住者提供一幅自然的美景。建筑内部不仅将各个具体的建筑物进行合理规划,进而达到一种疏密有致的效果,形成完美的层次感和纵深感,同时还会在建筑内根据需要种植多种花卉草木,使得建筑物内部在一年四季都不会枯燥单一。常见的种植物包括草本花卉、木本花卉、落叶乔木、四季常青的植物等等,总之通过这些植物的种植来填补建筑内部的空隙,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自然风味,还可以为居住者提供一些有用的食材或者其他材料。

2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

2.1现代建筑设计继承发展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现代建筑除了要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或者工作需求,还要强调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共存,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充分的运用和发扬。这样一来,就可以将现代建筑中对居住者或者周围环境存在较大冲突的地方进行修改,保证现代建筑为人们提供一个宽敞的工作或者居住环境,还要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大肆破坏,采用科学的建设方法充分保护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减少建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建筑垃圾,促使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和谐共存的良好局面,进而促使建筑物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继续发挥自身作用。

2.2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运用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对称思想

古典建筑不仅追求与周围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对自身的构造、样式进行了科学设计,通过对建筑的整体布局和构思,使得建筑物在外观上形成一种特别的美感。古典建筑中运用的较为广泛的一种思想就是对称,对称体现在古典建筑的多个方面,最常见的包括门有两扇、窗户的对应、座椅、装饰等物品,在建筑的整体布局上,则体现在中轴线的设计,各种建筑物沿着中轴线对称分布,这样就使得古典建筑无论是从整体上看还是从局部来看都具有高度的对称美学,使得建筑物达到一种稳定、坚固的状态。现代建筑可以在对应部位开展对称设计和施工,有的建筑物可以在整体布局上充分考虑到对称效果,比如建立两栋互相对应的建筑,也可以在建筑的局部进行对称设计和施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对称思想要充分考察周围环境和建筑使用要求,避免一味追求对称进而破坏了建筑的使用功效和外部美感。

2.3现代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风水观念

古典风水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但是其中也包含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因此现代建筑设计者要懂得区别运用,剔除其中的封建迷信内容,找出对建筑设计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和内容,并结合现代建筑的实际需要开展合理运用。一般来讲现代建筑在考察建筑物周边环境以及建筑的具体选址方面可以借鉴运用传统的风水思想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建筑提供一个良好的位置,并满足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此外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当代建筑设计者需要学习并加以运用的,通过对现代建筑的考察不难发现,众多的现代建筑大都存在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大幅破坏,这样的建筑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发挥出自身效用,但是很难维持一个长期的使用周期,因为无法与周围环境达成一个和谐共存的关系,就会对建筑自身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导致建筑物难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或者工作需要。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拥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方式,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各种建筑设立理念、美学观念、选材方式等都是在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展的。基于此,现代建筑设计者要根据自身的建筑需要,继承发扬传统建筑中的核心思想和内容。分析现代化建筑在实际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如何灵活应用古典建筑设计手法、设计理念以及设计要素,从而在保留古典建筑设计精髓的同时满足现代化的建筑需求,最终促使建筑物不仅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同时还可以保持良好的神审美性与艺术性。现代化建筑设计要对古典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剔除其中的封建迷信思想,找出其中蕴含科学思想的内容和设计理念,并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中来。

参考文献

[1]陈有强,杨雪.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8):102-103.

[2]陈静.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1):39-39,40.

[3]王雪峰.浅议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对现代居住景观设计的启示[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4):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