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

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

第1篇: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电算化 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众多会计专业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走向会计岗位必备的知识技能之一。它是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计算机技术替代人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不同于其他会计课程的全新的课程,侧重于动手实操技能的培养,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技能培训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会计电算化教材内容主要有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账务处理系统应用基础、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编制、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等知识点,除了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一章讲述理论知识之外,其他章节在相关知识基础上,着重于实践技能培养。因为在课堂上讲授有关电算化的概念、定义等理论知识,给人以抽象、纸上谈兵的空泛感,学生难以接受,而教学活动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通过上机操作,获得“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学生才能了解概念和原理是如何产生的,从实践中领会的知识,又能反作用于实际,从而运用它们更好地解决会计电算化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财务软件系统基础设置中讲到建立账套及需要定义的业务参数,账套、启用日期、编码方案、数据精度,会计数据的备份及恢复等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通过上机实验,可以直接感受到业务参数的含义及其对整个账务处理所起的作用,会计数据的备份及恢复的过程及作用,等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使下一次的实验操作更为熟练、灵活。

二、加强示范性教学

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示范性的演示操作。教师演示要按实践操作规程正确规范地完成演示任务,不应有半点失误,这样学生在现场看老师表演印象较为深刻、记忆牢固,教学效果才明显。示范教学可采取以下方法:教师示范,学生同时操作,方便学生观察模仿,形成相应的技能;或者教师示范完成某一实验内容之后,再由学生操作,此时,教师应当慢速操作,并且操作内容不宜过多,让学生有足够的缓冲时间来记忆实验步骤和方法。针对技校生基础比较薄弱,注意力不够集中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实际,对某些不易掌握的实验内容要反复示范,如总账系统的期末处理,会计报表公式单元录入等,以强化教学刺激,提高教学效益。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操是一个连续性、系统性的操作过程,前后操作内容相互衔接,如果前一阶段的操作失误,就会使后一阶段的操作无法进行。学生上机操作时不仅要准确无误,而且要在系统提示无法操作的时候,分析查找屏幕提示的含义及原因,排除障碍,使实验顺利地完成。但是,有相当一部份的同学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一遇到问题或者忘记了操作步骤就等老师来解决,例如:在建立账套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账套号不唯一”的提示,说明录入的账套代码已经存在,根据账套代码不能重复,输入的代码不得与已存账套代码重复的原理,同学们自行录入系统中不存在的代码即可解决。再如:系统提示“制单日期不能超前于系统启用日期”,说明在填制凭证中,制单的日期应晚于该账套的启用日期,所以应检查系统的启用日期、制单日期,以及它们的时间顺序,从而纠正失误,解决问题。一些同学没有开动脑筋,没有自觉地分析原因,思维的惰性造成的技能技巧不熟练,使得教学进展迟缓。著名教育家劳厄曾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因此,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总结操作方法,培养学生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运用于会计领域的课程,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是必要的。在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一章中,软件系统平台,网络体系结构及应用的数据库,硬件的工作方式,财务软件的配置等计算机理论知识,需要教师详细讲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真正含义、发展历程及其意义。同样,在上机实操过程中,会遇到诸如“总账系统已经在运行”的提示,却无法使用总账系统的情况等计算机运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目前从事会计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因为没有系统地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自然难以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所以学校应组织教师深造学习,培养既精通会计理论,熟悉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维护会计软件能力的复合型教师。

综上所述,实践性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的特色,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加学生上机操作课时,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2篇: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日常会计工作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但是许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么将它上成软件培训课,要么上成计算机基础课,学生也往往错误的认为上这门课就是学习几个程序而已,而没有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的目的。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也成为会计专业老师的一个重要课题。

1.会计电算化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

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就是为了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需要,以便将来在工作岗位能够胜任实际工作。财政部在1994年5月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事业的意见》中提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在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电算化。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根据“应知”“应会”的要求,照顾多数学生,鼓励培养创造型人才。

首先,根据已经学习和掌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能够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

其次,要能独立操作通用的会计软件,如:用友和金蝶。

再次,根据会计电算化知识,熟悉财务软件的基本流程,掌握会计软件的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及准确性进行判断。

此外,还要掌握相关的会计基础、会计实务、管理会计、财经法规和计算机基础等科目,并灵活贯通运用,会计电算化人才毕业后才能根据企业需要独立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2.教学目标的定位及体会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以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目标。我们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以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管理信息系统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主要是让学生熟练应用通用的会计软件来完成企事业单位的日常账务处理工作,除去“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还要讲会计处理和企业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习的重点不仅是计算机操作的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实际问题的处理。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去操作,更是要让学生在了解先进的管理思想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理念,对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3.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3.1教学过程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应该要做到理论和实际操作并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一体化的过程,例如,我在讲授账务处理系统、工资、销售、固定资产等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内部结构时候,单纯的理论教学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但是如果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机房演示相应的系统软件,就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因此理解就变得容易了。会计电算化的实操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演示讲评;上机模拟实操;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定岗实习;技能考核并获取从业资格证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建立起了案例教学的信息库。这些案例主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利用学校的校办企业深入到会计的实际工作,专业教师还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收集会计电算化的有关案例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再把这些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当中体现出来。通过这些实际案例已经教学实践,解决原先教学目标定位不尽合理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3.2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适当的运动多种教学方法

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财务软件的教学在很多时候是可以举一反三的,这个时候教师的启发非常的重要,有些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以往的教学来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必须要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更加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法,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模仿或借鉴相关的案例内容来完成实务工作。

实验法,教师通过实验来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常用的就是给学生一个模拟企业,学生通过沙盘将整个会计过程演练出来,这样的实验,学生更易于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乐在其中,学习也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过程考核法,在教学过程中,每次实验结束,一个系统学习的结束,以及一个学期的结束,都要有相应的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以学生考证为检验,以实践考核为重点进行全面的考核,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书写实习报告很重要,学生通过书写实习报告进行自我的检验以及反思,使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不是死记硬背。

4.会计电算化师资要求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中等职业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工作部门去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提高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同时,可聘请企事业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在学校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学教师举办技术讲座;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认证工作,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3篇: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型团队;思维导图;云课堂

会计电算化作为中职院校会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中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重在传递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养成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研究实训课程教学创新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现状需要正视和思考。

(一)以考证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过于单一,与企业职业能力要求脱节会计软件涵盖财务、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分析等各种业务软件,涉及知识面很广。但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大多只讲授财务部分的知识及应用,知识能力落后于企业实际需求,无法体现ERP软件的核心管理理念,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

(二)实训技能教学仅以软件使用流程为主,缺乏原理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以教授某主流会计软件的使用为主要内容,以操作实训为主。因院校课程设置的课时及师资的限制,在教学中往往只针对考证需求,以一个会计软件进行讲解,忽略能力培养的目标。导致学生掌握的只是会计软件的界面、菜单及操作流程。能应付考证的实操试题,同时难以独立面对企业的财务业务。

(三)教师为主导、学生依赖性过高

目前,中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通常一般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步骤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事实上,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陷入僵局。环境、设备以及人的状态都直接导致了演示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接纳吸收的差异。我们留意到很多学生都在自主实训时遇到软件操作的瓶颈,教师只得把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软件操作和业务处理上,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教师协助解决问题的依赖性过高,同时也导致实训教学进程的拖沓,最终使实训教学只能停留在软件流程操作的表面技能教学中。

二、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

(一)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简介

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创新为例,研究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针对实训课程教学特点,通过编写项目任务式的实训教材、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创建、思维导图思维方式导入、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等创新的教材、学习平台、思维方式、信息资源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学习关键的目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索的核心,同时也是极大地提升职校学生实训课程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四位一体的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1.自编项目任务式实训教材

笔者在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过程中,有感项目任务式的教材资源可以更高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探究学习的体系。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我们开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实训教材,教材以一家小型制造业作为实训案例,以小企业典型经济业务为主线,以16个项目及81个学习任务作为实训学习载体,以原始账套资料进行真账练习。配套的实训教材系统化地设计和推送学习任务,覆盖知识点广且贴近企业实务,难易适中,兼顾拓展性。在项目任务式实训教材的引领下,自主探究学习更容易形成系统、体系。项目任务驱动式实训教材思路清晰、结合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实际编制并推送学习任务。形成实训课程的“技能树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将技能知识点系统化、内化,推动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实施。

2.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

中职生从初中的基础学科学习直接过渡到职业技能学习,对比大学生从年龄结构、心理认知到知识基础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也是中职教育遇到的挑战之一。中职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因个体差异、领悟能力的参差导致实训学习效果的不一。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中职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学习自信心未能完全建立,依赖于单一的、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可以快速地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框框桎梏。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通过团队共同努力去探究解决教师布置的学习项目任务,更容易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个人学习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进入快速学习通道。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组——破冰——团队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成员互助解疑答难等方式在学习任务下达的同时,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通过学习团队的创建,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助鼓励、各团队之间的竞争、团队完成任务业绩呈现等方式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

3.思维导图——创新思维方式导入

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在70年代所创,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将复杂经济业务处理流程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结合操作步骤示例图,可以让学生学习效率成倍数上升。例如会计电算化购销存实训步骤是比较复杂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先将准备好的购销存业务流程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脑海里对经济业务流程有形象的认识和记忆。同时帮助学生从软件操作的迷宫中走出来,结合学生实训操作体验,更高效地内化与掌握操作流程。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实证研究证实,思维导图的形象思维方式导入促使聪明的大脑不断去记忆和思考,思维导图能有效指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构建知识,让知识变得有层次,有结构,清晰易懂。会计经济业务处理流程是一个体系,传统的教学难点在于为了让学生熟练地记忆流程操作,进行反复的操练。而实训操作教学的关键在于是够能理清思路?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需要一张纸或一个板书就可以将一种类型的经济业务流程体系化出来,让学生一眼看清问题与业务流程的构架。同时,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实训体验作图,联想知识点,不拘泥于现有形式,使用各种相关的色彩、符号加深印象,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

4.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

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目前由于课程的课时安排、学校实训场地的限制导致不是每个职校生都可以大量地进行实训练习操作。自主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进行预习、复习、自主探究实训操作、总结要点、团队分享等。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一个关键点在于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资源平台的构建。我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包括会计电算化精品课程资源网站、《会计电算化实训》实训教材配套网盘资源、会计专业空中课堂。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通过多个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会计电算化实训项目实训提示、实训项目理论知识准备、实训项目微课视频资料、实训项目过程性账套数据、会计电算化学习软件安装版软件等自主探究学习资源。

三、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小结

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通过项目任务式的实训教材、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创建、思维导图思维方式导入、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等创新的教材、学习平台、思维方式、信息资源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开启创新学习思维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碎片化个性化学习、课堂变成一个解决问题、相互探究、合作学习的地方,教学结构实现了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的新模式。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是系统化、体系化的翻转课堂教学创新。它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中职实训类课堂的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爱红.翻转课堂的微课课程改革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2).

[2]刘丽琼.翻转课堂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岗前实训教学的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2015(8).

[3]毕启冬,唐文文,张彦鹏.思维导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4(24).

第4篇: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

 

一、 流 程对 比说 软件 ,触 类 旁通、举 一反 三、独 立思考 和 灵活决策。

 

许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对形象生动的实践操作感兴趣,只记老师所讲的操作步骤,丽不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这样学习的后果就是,当学生离开老师的指导时就不会独立工作。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打破计算机应用软件课堂教学中一贯的做法——一个问题对应几个步骤的单一演示教学方法。现阶段企业实用的会计 电算化工作是以某种适用的商 品化会计 电算 化软件作为工作平台,但是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及软件发展的原因不可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所有软件的操作步骤,学生也不可能记住所有软件的每一操作环节。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过程中以 “教学生一道题,不如教学生一种方法 ;教学生一种方 法,不如教学 生一种 思维 。” 的理 念进行课堂设计 。

 

首先,向学生介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掌握商品化电算化软件的灵魂,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无论是什么样的会计软件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功能的多少,完成会计职能的多少,丽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因为通过评 审的商 品化电算会计软件必须符合 《会计准则》 的要求 ,与手工会计的工作顺序、工作职能相吻合。因此 ,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不是讲怎样操作课堂上所学软件的操作步骤 ,而是向学生说明软件的工作顺序与工作原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由此及彼,为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变化奠定基础。至少让学生了解尽管是利用计算机及电算化会计软件完成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但也应先有会计工作人员 ,即电算化 中的各级操作人员 ;由相 关人员开立设 置账 簿 ,即电算化中会计科目编码等编码及初始化数据编辑,再到 日常原始凭证的审核 、编制}己账凭证、登记账簿等 ,最后是期末工作。当学生了解 了软件的工作流程后就能很快适应工作或学习中所面对的任意商品化软件 ,不会对操作环境产生陌生感 ,自然 能很顺 利的进行不 同软件个别功能的学 习与应用 。

 

其次 ,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 电算化 的 “实践活动” 中,以提高学生发现 、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类 :一是操作型,侧重于介绍会计电算 化的基本含义 以及某种会 计软件 的基本 操作 方法 ;二是设 计型 ,侧重于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各个模块的基本实现方法;三是操作设计型,是介于操作型和设计型之间的教学目标。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 ,并 随着 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中等职业学 校会 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及适应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会计学专业中适用的典型会计案例进行数据化,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哪些是会计电算化软件要求输入、输出的信息,然后再打开电脑开始操作软件。例如将企业各管理部门进行结构层次化后编码,将案例中所有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归类编码……。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使学生在手工会计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电算会计的工作环节,学会的不只是一步步的具体操作步骤,而是对软件游刃有余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学习会计 电算化的工作过程,为适应企业 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适当运用模糊教学法的策略。激发想象、促使移情、捕捉灵感和强化体 验。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在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能力上的培养 与锻炼 ,取得 良好 的教学效果 ,教 学过程 中不但要 重视实 验教学 、案 例教学 ,而且要针对不同的教学 内容灵活选择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我们 习惯于在计算机作为工作平台的课程中采用演示教学法,但一般意义上的演示也许只能教给学生一个指定的工作框架 ,学生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对老师所教的知识没有一种由感性到理性的认同,在未来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很难做到独立工作、灵活运用。为此,在教学过程可适当运用模糊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促使其对固有工作模式移情 、捕捉灵感和强 化体验 。

 

“模糊教学”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模糊思维方式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关注本学科领域中那些亦彼亦此的属于多值判断的非典型现象,学术·理论 现代衾薯迎合学生的模糊 认 知心理 ,充 分利 用模 糊信息 、模糊 语言 ,运 用 布白、隐喻等模糊化方法处理教学问题,创设知识、心理上的暂时性“模糊 ”状态 ,促使学生感 悟、体验 ,以此激 发 、诱 导学生 的联想 和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心领神会中提 高教学效果的活动。

 

“模糊”并不糊涂。 “模糊”不是将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化、虚无化。要讲究教与学的共意性。模糊教学技巧的运用只有在师生都心中有数的情况下,方可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进而达到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教师避实就虚地发出模糊信息,学生调动其模糊思维能力和积极参 与意识 ,并采取意会 、联想 的方法不断品味 、领悟 ,最终获得清晰的教学信息 。深入研究教学对象 ,精心设计 教学内容是模糊教学方法运用的基础。当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环境熟悉后,以恰当的教学设计为前提 ,启发诱导学生通过 自主的意识建构建构或认可新的知识体系。只在某些问题的求解中,模糊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电算化软件中期末处理工作中的自定义转账功能,因转账工作在会计工作中属于一种多值判断的工作,不同的会计人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期末转账处理 。在讲 到 自定义转账凭证 时 ,可以采用模糊教学方法,先给出某公司一个月的经营活动的资料,其中涉及商品销售的资料有几十笔之多,要求学生在月末的时候一次性结转销售成本 ,不强调转账 的过程 ,只要结转后 的结果。对于销售 收入的确认,同学们会能很快在 “填制凭证”模块中完成了,但到了结转销售成本时 ,几乎 每个 同学 的结果都会 不一样 ,而且速度很慢 ,一 张凭证用去了差不多半节课的时间。因为学生们的做法依然是手工会计中的工作方法即到系统中调阅前面曾经填完的销售收入的凭证,从中找到销售数量,然后再到期初库存账簿资料中找库存商品的库存平均单位成本,再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后人工编制凭证输入计算机中,如此一 来数据的准确率降低了,速度也慢了。等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忙完后,教师再用电算化软件中提供的 白定义转账功能快速完成整个工作,并且总结以后每个月的月末结转成本工作,所做的工作量会更少,用的时间会更短,实现真正的会计电算化。已经被一大堆数据弄得有些烦的学生,此刻非常想知道什么是 自定义转账功能,这样教师就很 自然的将定义转账凭证的方法、及转账凭证的原理讲给学生。通过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道理通了,任务完成了,新的知识也被接受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模糊性手段以追求理论知识的清晰度,强调知识是基于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而成的。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掌握理论知识,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只是某一工作流程上的 “熟练工 ”。

第5篇: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

关键词:高职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大力发展,高职生的数量成倍增加。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相对稳定,对会计专业的学生需求相对放缓。一般来说,在相同工资水平下企业更愿意雇佣本科学历的学生,这更对高职高专的学生就业不利。根据《2011 大学生就业报告暨 2011 年就业蓝皮书》,2010届高职高专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专业位于32位;高职高专黄牌专业中,会计电算化专业排在商务英语后,列第五位。这表明会计电算化专业就业很不乐观的。提高就业率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紧迫解决的问题,而就业竞争的本质是学生的专业能力的高低的竞争,专业教学质量是决定该专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质量是燃眉之急。

一、问题分析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中没有竞争力,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首先,由于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和一些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逐步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其次,学生方面,由于近几年大学的大量扩招,造成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大幅下降。另外,由于高中时他们大多数已经养成了懒散、不爱学习的习惯,而这部分同学很多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他们内无学习的动力,外无学习的压力。最后,在师资方面,由于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升上来的,很多老师无论是从学历、能力、还是经验来讲,离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

二、对策

面对如此多的困难,高职院校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子来。这样的路子肯定要有别于本科院校的,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选择适用的教材

选择适用的教材对于提高会计类专业的教学质量非常关键。我曾经带学生到东莞华必信会计事务所去实习,在实习时发现很多同学看不懂外贸企业的记账凭证。我惊讶地发现他们都是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方向的学生。经过询问,才知道他们的财务会计教材没有外币折算的内容。所以在选择教材方面,一定要慎重。我们在选教材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实训课教材可以选择模块化的教材,使学生毕业后基本能适应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存货岗位、资产岗位、职工薪酬岗位、资金岗位、财务成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磨炼可以胜任主管会计岗位。

(二)要有优秀的能适合高职教育的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高职教师应该有其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最好能够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学校的教学经历。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拥有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和企业需求的专业素质,教出来的学生才能迅速适应岗位环境。为此,学院应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让他们了解和调查企业需要的学生必须具备什么会计知识。这样教学就能够有的放矢了。同时,可以高薪聘请少数大型上市公司,最好是大的会计事务所的骨干财务人员来当兼职老师。教学时所需要的案例也好,情境也好,他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进行处理。如果学院处于比较偏远的地方,可以叫他们进行网络授课。

(三)课程安排要比较合理,课程需要和教师相配套

例如,大一的基础会计必须要安排足够的课时,并且安排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都比较好的老师去授课。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如果掌握好了,一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二是学生的基础会计课程学好了,后面的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会计等后续课程就相对容易学了,教师教起来也就轻松多了。三是大一的基础会计学好了,他们大一就能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理论考试,他们的拿证压力就会少许多了,就有更多精力来学习后续课程。另外,基础会计也好,财务会计也好,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应该恰当,既不能过于注重理论,而少安排实践课时,也不能因为强调实操能力而大量压缩理论课时。

(四)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恰当,并且要有多样化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当前, 大多数会计课程教学采用的是讲授法,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被动地接受, 虽然能够在较短时期内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信息, 但其是一种单向信息传输方式, 缺乏双向交流,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过多地采用讲授法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束缚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一定要采用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另外,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恰当性。单纯讲究课堂气氛,不讲实际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舍本逐末,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五)要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喜欢实操的特点

学院可以举办一些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大赛或者手工做账大赛。通过这样的大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实操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上面是本人的一些看法。其实要提高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政府的、企业的资源,需要这三者共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1年就业蓝皮书[R].2011

[2]李春云.财务会计教学应该把握的几个步骤与环节[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

第6篇: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 理论与实践结合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17-01

目前,中小型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有较广泛的需求,然而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践经验欠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造成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是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学以致用,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均无法与各个会计岗位相适应。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企业,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工学结合、校企一体”,融理论于实践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二是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注重感知、操作,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开展一体化的教学必须得到校领导、职能部门及相关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才能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一体化教学的构建,真正把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

对于会计专业课程来说,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采纳以下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按任务分解模块,充分采用演示法、提问法、归纳总结法、巡回指导法,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指导、监控等手段,来完成整个教学实训过程。

2、单项练习、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先从开设账簿、科目设置、填写凭证、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制作报表到账册装订等逐项单独练习,再根据会计制度分岗设置按财务主管、制单、记账会计、出纳、仓管等岗位组成相应的实训小组,定期轮换,分岗实习,到最后完成完整的综合实训,保证学生在熟悉会计业务每个环节的基础上,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3、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电算化的操作要以手工模拟实践为基础,它是对手工做账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只有手工做账过关了,电算化才能顺利完成。电算化业务操作的流程、电算化岗位的设置和不同角色的操作权限,包括总账与工资、报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采购、销售、存货等模块,都可以按工作流程和数据传递这条主线联系起来,通过上机练习详细讲解手工与电算化的异同点,让学生在完成一整套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原理,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4、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训相结合。企业最看重的也是中职生最欠缺的实践经验,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培养出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业很难接收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的顶岗实习,我们可以利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优势,以校办或者合作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一体化教材

传统的中职会计课程是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三大结构模块开设的,除《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这两门课有相对多的实践操作外,其它的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实训操作),各课程相对独立,课程间前后知识点衔接不够紧密,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理解。实行一体化教学,首先就要重新规划教材的编写。一是课程的编写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结合起来独立成章,构成新的模块。二是打破原来纯模块化分解教材的桎梏,既要从专业知识整体上考虑不同课程知识点前后顺序的有机衔接,也要照顾同一门课和模块间的传承关系。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Excel的内容要为以后《会计电算化》定义制作报表作基础准备,《会计电算化》的“总账”模块与各子模块之间存在的数据传递关系与用户操作的先后步骤所涉及的原理都要在模块间点明。

三、一体化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案

首先要根据会计专业需掌握的知识结构通盘考虑,制定出切合实际、利于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大纲。

其次是根据不同课程知识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复杂性,统筹安排,整体规划课时,绝不能实行平均分配、主次不分。

三是按照任务驱动教学的原理,以任务完成为出发点来分配同一门课中各模块的课时,把专业理论知识整合到实操课时内。

四是编制统一的教学计划,保证不同教师、不同班级在同一门课的进度一致。

四、一体化师资的配备

一体化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根据不同模块采取不同老师教授的方式,也可以由一位老师担任整门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为保证课程各模块间的有机衔接和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采用后者方式更有优势。由于教授内容同时涉及到理论和实践,必须配备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一体化的课程,原则上以“老师+技师”的双师型(既有讲师职称又有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职称和能力)的老师作为骨干教学力量。尤其是电算化课程最好由同时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的老师来担任。

五、建设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

要将传统的教室、实验室、机房组合起来,根据会计特点分别组建手工账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其中手工账实训室集模拟实验专用账本、凭证、单据、会计档案柜、账册装订工具、点钞机、模拟财务章等财务部门专用设施,结合多媒体视听设备,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不同会计岗位、不同业务流程从单项到整套综合实训的模拟实习及理论教学。电算化实验室包含服务器、学生端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等相关实验资料与设备,可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及电算化实操,也可以使用模拟软件进行单项分岗位会计业务的处理。

六、一体化的评价体系

一体化教学效果需要一体化评价体系来检验。其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树立一体化的评价观念和评价目标。要改变以往基本以考试作为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把评价整合到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原则,以培养能独立上岗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以会计实务、电算化、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几个模块为基础,制定训练方式、考试内容,在熟练完成手工账的基础上,利用模拟考试软件和实训资料进行考核,再结合本校情况,确定评价要素,并认真贯彻执行。

2、实行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传统以理论测验、考试作为评价手段的基础上,要将实训每一个关键环节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不仅要有以分数为标准的定量评价,还要有可以体现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质性评价,采取定期考核与随机抽检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兼顾的方式,让评价贯穿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每一个过程中。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强化中职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第7篇: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

关键词:会计技能;全盘账;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一体化

一、会计技能教学的现状及重要性

当前,众多中职学校均注重在会计专业教学之中加入实操技能课程,以此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力求让他们一出校门即可上岗。笔者完全认同这一思路,但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把握学生应当学些什么技能,以及该如何设计课程、如何训练、如何考核,在各个学校都是零散无序、无系统化地进行,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不合理、各个教师之间各自为政、教学设置配置不完备、训练和考核办法不科学等,以致学生对本专业认识模糊、学习目标不明确,最后还是不能体现出应有的技能优势。

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白,必须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培养任务的第一位,使学生真正成才。

首先,这是市场的需要。没有一个企业主会聘请一个只懂理论而不会动手操作的毕业生,相反,他们喜欢动作麻利、做事干脆利落,可以“用手”快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事实上,在实务之中,需要的不是丰富的理论,而是熟练的操作技能。而操作技能是可以通过科学的培养后得到提升的,这与所谓的“智商差异”并没有直接联系。

其次,当下大专院校毕业生非常多,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有着学历上的绝对优势,但其理论水平是中职生无法比拟的,因此,与他们“拼理论”是不可能的,唯有依靠“技能”优势才能使中职生对大学生形成一种“不对称”竞争,争取得到用工者的青睐。综上所述,中职会计教育必须与大专院校区别开来,侧重技能教育。

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员

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回答的,例如要掌握基本的经济理论知识,懂得登账薄,编制财务报表、计税和报税,能做相关财务分析,同时熟悉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等。然而,上述都是相关教学大纲上的指导思想,有其共同的特性——抽象和笼统。

在此,我们看看以下两则会计岗位的招聘简章:

第一则:①中专及以上学历,财务相关专业;②熟练使用电脑,熟悉财务软件,独立完成全盘账;③具有出纳、收银工作经验者优先;④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第二则:①中专以上学历,会计学或会计电算化相关专业;②一年以上一般纳税人企业工作经验;③能按照公司的财务制度报销结算公司各项费用、制作财务报表;④熟练使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及熟练应用财务办公软件。

通过这两则招聘广告,我们就可非常清晰地知道,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员:懂出纳实务、懂做账和操作会计软件。再综合分析得出最后答案——市场需要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以下三种技能:

第一,点钞和盲打计算器技术。前者为出纳人员必备技术,后者为出纳和会计人员的基本功,是财务工作能顺利、高效地展开的条件,两者都是财会人员业务素质的外在体现。

第二,独立制作全盘账。制作全盘账,不限于懂得记账和制作财务报表,亦包含了计税和网上缴税、缴社保费等面向管理部门的业务。

第三,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包括文字快速录入,小键盘数字录入,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及财务软件的应用。

三、如何培养学生三种会计技能,实现全能化、一体化掌握

我们弄清楚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备的三项技能后,接着探讨另一个问题:怎样训练和考核这三项技能呢?

(1)点钞和盲打计算器技术的培养。

①点钞技术的训练和考核。先是点钞技术的训练方法,这是出纳岗位的必需的本领。一开始要从指法抓起,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和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建议学生学习和训练银行业所采用的“三指三张点钞法”,即一次能数出3张钞票,33次就能数出99张,再加1张就是100张整数,接着再以100张为单位扎成一叠。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手中备有100张“练功卷”,每天练习10分钟以上,做到能够连续不间断地用三指拨动“练功卷”,声音连贯、动作标准且有规律,同时准确性高。

考核:学生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必须掌握正确的点钞姿势,10分钟内能数出1200张“练功卷”,并按要求将每100张捆成一叠为合格,达到2200张(22叠)以上的为100分。4个月后,每个学生应该进一步掌握快速“配钞”的技能。所谓“配钞”即是随意配出由各种不同面值钞票组成的金额,如¥3567.43元,这里要求学生先数出35张100元面值的练功卷,再加上1张50元、1张10元、1张5元、2张1元、4张1角、3张1分,总共就是¥3567.43元,并在15秒钟内完成,“配钞”过程中动作、声音要连续、干脆。

②盲打计算器技术的训练和考核。财会专业人员打计算器必须快而准,这是专业素质之一。练习打计算器必须达到不看键盘即所谓“盲打”的程度,当然不限于盲打,还要求懂得使用计算器的记忆功能、连加连减功能、小数点设置功能等常用功能。练习该项目要求学生备有财会专用大键盘计算器,初学时,先是练习指法,即培养手指的“肌肉记忆”,让每个手指“熟记”自己所管辖的数字所在位置,接下来便是练习加、减、乘、除法及混合混算。练习目的是达到快速“盲打”的程度,拍打声音连续不间断,同时保证高准确率,好比我们练习文字速录一样。本训练项目并没有什么好方法,唯有刻苦练习。

考核:盲打计算器与点钞一样,要求快而准、动作干脆。具体考核要求为:20分钟内完成由20个3到6位数值组成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题目,即共三道大题,每道20分,再加上乘、除法各20道,每道2分,全卷共100道题, 80分为合格。

诚然,点钞和盲打计算器技术的训练方法和考核标准是不能僵化的,只要能达到快而准的目标,是不必过分在意方法和标准的。

(2)独立制作全盘账(含电算化会计)能力的培养。

所有人都认为,对于在校生来说,这一能力很难实现。然而,笔者认为,如果要求一个在校生能够灵活地应对变化多端的实务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能独立制作全盘账的目标是:学生必须掌握整个账务处理的全部过程。据笔者在记账公司调查了解得知,新到岗的毕业生,最显著的共同的难题是“我下一步该做什么?”,而不是“怎样做?”,究其原因,在学校期间,各校均设置了实操课,这些实操课完全涵盖了一般记账技术,对于基础会计岗位而言,这些知识储备是足够的,但是学生在记账之后“该做什么呢?”,似乎无人知晓。教师在课堂上有讲过这方面的知识吗?当然有!只是学生无法将知识与业务流程连结起来而已,因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处在整个流程之中的那一阶段,所以才会有“我下一步该做什么?”这个共同的问题。

教师讲了,课本同样也介绍了,为什么还是有此问题?我们细看教材,教材是将每一个业务流程分为一章进行介绍,这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过渡性语言却从不会出现,同时教师也甚少会告诉学生:“每一章代表一个流程,相互按顺序衔接起来的。”再者,每章、每节都采用完全不同的案例,这就进一步“离间”了章节之间的顺延关系。因此,多种原因促成了学生不能理解章节就是业务流程的表达,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

笔者认为,要训练学生独立制作全盘账的能力,只能依靠精简的全真模拟实操题,让学生完整地“走”一遍业务流程。并且,要求学生既能做手工账,又能在电算化系统上操作。在模拟实操题的设计上,不必追求难度和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而要注重让学生知道账务处理的全过程,让学生都能“一做到底”,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处于第几个步骤,下一步骤是什么,还有多少个步骤”。以下详细说明。

(1)指导学生理清账务处理的全过程,解决 “正在做什么”和“下一步做什么”两个问题。

做账流程:收集原始凭证编写记账凭证登账编制会计报表计税和缴税、缴社保费装订记账凭证。

一共六大步骤,各步骤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步,收集原始凭证的工作:对外出具和收集发票,对内制作入库单和出库单、现金收入和支出凭证、购销存记录表、网上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第二步,编写记账凭证的工作:根据上一步收集回来的准确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写记账凭证,包括根据外来原始凭证编制往来业务、收付业务、涉税业务分录;根据自制原始凭证制作计提折旧分录、存货出库分录、各种结转分录等。记账完毕,将原始凭证按规定粘贴在记账凭证后面,以备装订。

第三步,登账的主要工作有:根据上期末数据将各科目的期初余额、根据汇总的记账凭证将本期的发生额登记到对应的账薄上,最后结出本期末余额,这一步俗称“过账”。

第四步,编制会计报表工作:即我们根据账薄加计相关数值后填列到规定格式的财务报表上。这一步工作相当明确,学生最容易理解这一步骤所处的位置——账务处理的后阶段。

以上第一、第二步骤可以在电算化软件系统里直接录入,第三、第四步骤也可以通过电算化系统来自动实现。

第五步,计税和缴税、缴社保费工作:当前计税和缴税、缴社保费工作都是通过网上申报填列的,所有税种和社保费都必须通过国税和地税的网站申报办理。其操作并不烦琐,只需要通过公司申请一个纳税账号,然后在网页上填列各税种的计税基数,(通过税务部门的审核后)即可自动扣账,无须到现场办理,只需在扣账后到银行领取扣账单,作为记账依据。

第六步,装订记账凭证工作:记账凭证通常是按月装订的。先要明确记账凭证的装订顺序:科目余额表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按业务发生时间顺序排列的本月的记账凭证所得税计提和相关结转业务的记账凭证,最后正确填写装订封面。

(2)独立做账。待向学生清楚描述上述流程后,即让每个学生开始单独制作全盘账务。

该项技能的培训,在题目的设计上要求全面,难度和题量适中即可,以让学生能够较容易地做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能够理清做账思路和顺利地掌握业务流程,解决 “正在做什么”和“下一步做什么”两个问题;同时,难度适中的题目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本项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且正确地完成全盘账务,无需再安排正式考试。

(3)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被视为职场的基本功之一,因而学生必须具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一般电脑办公软件的运用外,还要求他们学会Excel系统中财务管理模块等相关部分。因为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在此不作赘述。

四、三种技能必须有序培训、互相促进,实现一体化运用

三种技能是相互交错、互相统一的,其中,独立做全盘账是核心,其余两种能力是基本功,三者合一即可高效率地完成会计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如下面所示:

点钞和盲打计算器独立制作全盘账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三种技能都必须具备和能够综合运用,我们要分阶段地、系统地培训和考核:

首先,在一年级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基本原理和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以及学会点钞和盲打计算器的动作要领。本年为“基础之年”。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并开始考核点钞和盲打计算器技术,考核不合格者,顺延下一学期;第二学期开设全盘账模拟实操课程。本年为“考评之年。

第三学年,对三种技能进行综合验收。本年为“验收之年”。

五、会计技能训练与考证的联系

会计考证,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被视为重中之重,因为这是就业的利器。这一观点反映了现实,但是工作能力才是学生职场上生存和发展之根本,会计技能正是工作能力之体现,况且,会计技能恰好是会计考证所要求的能力,甚至比会计考证更贴近实际,因而会计技能的训练完全可以促进会计考证。只要学生的技能掌握到家,通过会计考证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创新,使中职会计技能教学一体化,就能培养独挡一面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丽燕.中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2012(18).

第8篇: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从业资格;应试教学;实训教学;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37-0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在会计、财务管理等工作一线,从事会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围绕以下两条主线展开。

一、会计专业课程的两条教学主线

1.加强应试教学,努力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会计人员必须深刻领会并熟练掌握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同时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3号《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的人员以及从事相关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由此可见,会计从业资格是会计人员进入会计行业的必备条件。

《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课程不仅是财会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更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学生对这些课程学习的好坏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今后能否如愿地从事财会工作。因此,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的应试教学,努力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第一条主线。

2.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实践性教学是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重要特征。要办好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要做到理论课程和技能实训课程并重,以理论课程铺垫专业基础知识,突出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岗位技能培训。财会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学生要胜任此项工作,不仅要掌握一般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对固定资产、工资管理和购、产、销等与企业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的业务处理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既有资格从事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又有能力胜任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实现零距离就业。为此,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会计账务处理能力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第二条主线。

二、会计从业资格的应试教学与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财会专业会计从业资格的应试教学与实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第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特别是三门必考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课时不足,很难在计划课时内完成教学类容;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三门必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知识内容与考试方法尚未做到无缝对接。如课程教学主要基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来讲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开展会计模拟实训,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已实现无纸化计算机考试。这使得学生较难适应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形式,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又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注重考核考生对现实中经济现象的观察、思考的能力和联系企业实际进行计算分析的能力,而课程教学中虽有相关的案例教学,但教学案例有些已陈旧不符合现行财经的法律法规,造成学生困惑;而且案例分析也很简单,不够深入、系统,不能满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第三,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实践性教学能力欠缺。少数教师,尤其是一些外聘教师或是主观上不负责任,备课不认真,上课不尽责;或是客观上教学能力欠缺,教学经验不足,把握不住重点、难点,上课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第四,实践性教学设施投入不足,实训教学受制于实训设备缺乏,购置的教学软件因计算机配置落后而无法使用。第五,教学理论研究、教学理念的创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都没有广泛深入地开展。

三、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的应试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融合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一名高职院校长期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多次承担《基础会计及实训》课程教学任务的会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如何提升学生会计账务处理能力?如何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融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内容上进行了如下研究和实践。

1.调整课程设置,开设第二课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适当增加《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课程的教学课时;同时开设第二课堂。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采用考证辅导教材,进行应试辅导。利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进行强化练习,使学生尽快熟悉考试题型并熟练掌握答题技巧,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2.结合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特点,加强考证课程教学。《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是会计从业资格必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特点,适时补充新知识、新规定、新的核算方法。在注重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工具,熟练应用相关教学软件与考试软件,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尽可能摆脱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思维模式的局限,尽快适应无纸化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是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和各种专业培训,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公司进行调研、学习;鼓励专业教师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熟悉了解企业的经营、开发和管理流程,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实际应用,缩减校企之间的距离,提升教师实践性教学的能力。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年轻、有实际技能的专兼职教师,推行“传帮带”制度,做好新进教师的跟踪培养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外聘兼职教师的管理。着力打造专业素质优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从业资格应试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没有好的教学设施,就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应加强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加大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适时更新会计实训软件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证软件,改善实训条件和考证条件,为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和学生的实操能力创作必要的条件。

5.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理论的研究,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既要做到老师讲得好,更要做到学生学得好。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推行以能力培训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以应用知识为主,边做边学,以理论知识为辅,渗透学习。突出能力培养,以专业技能培养促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在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的同时,系统学习并加深理解会计相关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能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四、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是应用型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办学宗旨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对各行各业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进入会计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条件就是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用人单位更希望学生能做到“就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因此,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助推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盛,魏丹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对高校会计教学的启示[J].齐鲁珠坛,2012,(04).

[2]李昕.浅谈“三位一体”会计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

[3]王超.实行无纸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后的会计专业教学[J].大众文艺,2011,(15).

第9篇: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岗课证赛一体;教学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为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满足工作岗位需求,实际操作能力必不可少。目前高职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以工作岗位需求为主导。实施“岗,证,课,赛”四位一体深度融合地教学模式,实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有效的促进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一)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脱节,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无优势。现在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停留在传统模式“重理论,轻实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基础课程通常有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根据企业用人信息反馈情况显示,学生毕业后为了适应工作岗位仍要花费较长时间,而且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导致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差距太大,人才与企业间供需不匹配。由于高职会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时,对市场需求缺少调研,人才供给培养方向不准确,因此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深入贯彻以岗位需求定课程的人才培养思路。

(二)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脱离。会计从业资格证是学生上岗必备的执业证书,也是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考核的重要依据。课程设置与考证需求调配脱节,导致证书通过率不高及教学质量下滑。这就要求学校设置课程计划时,应该将阶段性课程设置和考证紧密联系,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中的一门《会计基础》就可以在大一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时候夯实基础等等。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三)课程设置与技能比赛宗旨脱离,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保障高职教育质量,从专业改革与课程建设方向出发,实现人才培B目标。 2013年各省举办会计技能大赛,创造了会计专业技能改革的依托平台。比赛主办方通常为官方单位或者校方,提升了各大院校的参与度,为了获得较好的比赛名次,不少院校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比方参赛人员停课开小班单独研究比赛知识点。甚至有些院校开设的课程就是比赛需要的课程,造成教育的短期性和过于急功近利,导致整体教育质量下滑。另一方面是课程设置中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内容重复较多,交叉较多。既浪费学生相对有限的学习课时,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做到课程、比赛之间有机联系,合理调整课程体系是实现提高办学质量有效保障。

(四)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不足。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道德操守及工作适应性,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疏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变革,仅设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一门课程,难以满足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

二、“岗、课、证、赛”四位一体课程设置的内涵和原则

(一)“岗、课、证、赛”四位一体课程设置的内涵。

本文“岗、课、证、赛”四位一体中,岗是指基础会计工作岗位;课是开设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是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体系设置又是培养人才的核心组成内容;证是指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证书,也是长远发展必备的技能证书,赛是指各类会计技能大赛,有手工和信息化两部分组成,着重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要由国家、省市或各院校举办。

“岗课证赛”四位一体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立足于全国高职高专委员会办学精神和办学要求,加大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岗课证赛”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和科目划分时是以会计工作岗位分工为主线,结合考证和比赛检验水平方式,达到培养岗位胜任能力、提高职业素养的目标。同时,学习内容要与各岗位职责及工作技能需求密切贴合,有助于学生与未来岗位需求的衔接,更加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并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岗、课、证、赛”四位一体课程设置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遵循市场需求原则。高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职业教育、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结合市场需求,主动贴近市场,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那么,需要高职院校、企业和教师等多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要求、课程体系等的制定,将学校教育课程设置与学生未来的就业直接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职业竞争力。

2.坚持与时俱进原则。会计是市场经济、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要时刻关注最新的会计动态,让学生接触最新信息。比如2016年营改增政策解读及实施,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及会计核算传授予学生,增加教学内容的实时性。

3.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会计专业的课题体系设置既要考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时分配,还要考虑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数量结构授课时间安排。会计专业的技能性要求比较高,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原则,专业课程设置不能太少也不能过细。

三、“岗、课、证、赛”四位一体课程设置的步骤

(一)以岗定课:通过前文可知会计专业是根据会计工作过程及内容来设置专业课程。根据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另需具备晋升为会计初中级岗位的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从事的会计岗位主要有会计主管、总账等,视企业规模大小及分工的粗细略有不同。因此,“以岗定课”意味着以会计工作岗位和工作技能要求来确定课程设置,结合教学内容形成最终的课程体系。通常,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础课程,主要有会计基础、税法实务、会计实务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对应会计基础工作岗位; 二是核心专业课程,主要课程有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对应会计中高级工作岗位。

(二)以证融课:职业资格证书体现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课程设置有机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大一教学课程中实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三门课程对应完成。达到课程结构设计与职业考证的时间和内容保持一致的目标。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课程考核方式采用项目制,可将考证与教学考核结合比如以证替考或免考部分科目等,激发学生学习及考证的积极性。

(三)以赛促课:高职院校办学成果评价指标包含有技能大赛,同时,学生参与技能大赛不仅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而且能够掌握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动态,这类学生深受用人企业欢迎。通过参与会计技能竞赛强化专业课程实训,通过以企业真实业务,增加案例教学,讲解会计处理,将企业的真实账务、生产工作流程等带到课堂。将比赛融入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在“以岗定课”“以证融课”的基础上实现“以赛促课”。

总之,“岗、课、证、赛”四位一体深度融合的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就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技能大赛平台为依托,以职业资格证书为考核方式,推动高职会计教学改革,实现以“岗课证赛”相互融通,实现提高学生对口就业率及社会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韵亮. 基于“岗,证,课,赛”模式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J]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8).

[2]张亚枝 李玉红. 基于“岗课证赛融合”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