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来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70后”在保险规划概念中的范围大致定位在30岁到45岁,这一群体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拥有较好的教育甚至留学的经历,既有对传统思想的思考,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既传统又开明的思想轨迹,成为承上启下的一代。
受经历过艰苦岁月的父辈们影响,他们的消费较为务实,鲜有高调和奢华;由于父母一代黄金职业生涯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生财富积累非常有限,所以他们又很难去“啃老”;他们虽然常常在自己的独生子女身上忘我投入,但通常并不期待养儿防老,倒是可能被“啃老”。
相对于上一代人,他们对寿命有更长的预期,对退休后的生活品质有更高的期待,但他们无法完全依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来完成为自己养老的重任。作为家庭中的“夹心族”,社会里的“夹心层”,“70后”这一代人在家庭责任和事业发展的重压之下,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长期养老规划。
目前,我国要构建的是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的)企业养老年金保险和(个人自主的)储蓄、投资。基本养老保险特点是广覆盖、保基本,目前平均的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是30%左右,中高收入者则只有20%,甚至10%左右。而企业养老年金保险,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实力和意愿。如果要为退休生活预备充足的养老金,自主安排养老的选择必不可少。
专家告诉我们:规划养老金一般要考虑客户家庭的目前年龄、家庭财务情况、收入支出、负债情况、风险偏好、已有福利准备、计划退休年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预期寿命(社会平均寿命、地域寿命)等多种因素。
[案例精选]
“现金流”最关键
定投基金、投资房地产、坚持储蓄和购买商业保险等方式都可以帮助每个人实现对未来社保养老金的补充,组合搭配还能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用。在组合的配置中,商业养老保险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整个养老资金来源中提供“确定的”养老金水平,保证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让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单身贵族:首先满足最基础的安全感
王晓彤,独生女,30岁,单身,硕士,海归,月收入2万元。
因父母有两套住房,王晓彤并不急于买房。于是根据王晓彤的性格特点和工作性质,理财师给她设计的理财规划是这样配置的:10万元定期储蓄用于救急(已完成)、每年5万元用于购买商业保险(正在不断缴费)、定投基金每年2万元、在房产市场趋于平稳时投资一套小户型房用于出租。
在晓彤的商业保险计划中,有100万元保额的定期寿险和60万元保额的养老年金保险。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王晓彤说:她所在的公司提供非常全面的社保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所以,她觉得自己对商业保险的需求主要在寿险和养老两个方面。
寿险主要是考虑万一发生什么状况,使得她比父母走得早,白发人送黑发人,她应该给父母留一笔钱,尽管他们的退休待遇相当好,她还是应该报答养育之恩,尽养老送终之道。
而给自己规划的养老保险,王晓彤的想法是:趁年轻早点开始,未来才可以高枕无忧。她购买的方案是:每年交保费47862元,从60岁开始每月领5000元,且每年递增保额的5%,到80岁的时候便递增为每月领10000元,此后不再递增,一直领取至终身。另有分红账户,以中档分红测算,在她70岁的时候有927724元,可作为重大疾病保险和终身寿险来使用。王晓彤说,她最看重这个方案的部分不是分红,而是稳定的现金流。尽管到她60岁的时候,5000元可能不到现在2000元的购买力,但是把社保领的钱再加进来,至少在吃穿上不会低于现在的水平。
王晓彤说,以现在她所定投的基金的回报率计算,也许到60岁的时候,现在每年定投2万元的基金账户,价值会大大超过每年定投4万多元的年金保险账户,但她仍会不为所动。理由是,他见识了2008年年底的金融危机,经历了基金账户一个月缩水70%的痛苦过程。
有了这个保险账户,即便这种事在59岁的时候再次发生,她仍然不会害怕。基金账户可以带给她晚年的享受:她可以用基金赚的钱去周游世界。而保险账户稳定的现金流可以带给她的则是衣食的无忧,是最基础的安全感。
小康之家:利用保单加强自律性
张先生,32岁,工程师,孩子2岁,家庭年收入20万元。
夫妻双方有基本社保,买房贷款40万元,为了接送孩子方便,近期计划贷款买车。像很多年轻家庭一样,张先生夫妇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不仅为孩子开支较大,还经常外出吃饭、购物,维持较高生活水准的代价让夫妇二人尽管收入不算很低,却仍然成为“月光”一族。
问题:
1、感觉自己还年轻,是事业打基础的阶段,阶段性目标是早日还清贷款。养老虽然重要,但还是个遥远的话题。
2、感觉有社保做养老保障,已经能够一定程度上的解决问题。如果选择商业保险,肯定放在医疗、子女教育之后,属于“重要不紧迫”的任务。
3、放眼市场上品种繁多的商业保险产品,并不知道哪款更适合自己。
建议:
年轻白领家庭收入以工资为主,闲钱少,不过既然未来养老不可避免,就应该具备一定的紧迫感,在年轻时,每个月拿出几百元,有计划地储备。在尽量不影响自身的生活水准的情况下,能够借助“时间”和“复利”进行财富积累。同时,商业养老险保费与投保年龄成正比,越年轻保费越便宜,而且红利的积累空间也较大。
白领群体大多有社会保险,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保这类定期领钱且领取金额确定的方式,偏好在投保时即可知道退休时的基本领取利益的产品,因此更建议选择年金类产品。所以,DB(defined benefit收益确定型)养老保险更值得这一群体考虑。为了避免每年一次交费造成的压力,还可以选择按月缴费,利用保险的强制性加强自律。
DB模式提供“确定的”养老金水平
筹措养老资金有两种模式:
经济危机出现后受冲击最大的往往是DC模式下的养老金,因为DC方式的养老金是需要计划参与人承担投资风险的,同时DC的资金通常会以各种形式进入股票市场,如美国的401k计划下的养老金,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就遭受巨大损失,养老金大幅缩水。而美国DB模式的养老金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非常小。
个人养老规划也可以参考DB和DC两种筹集方式,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许多投资方式基本都与DC的模式比较类似,比如买房、基金定投等,你可以确定往里投多少钱,但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你退休后每月能领多少不确定,能领多少年不确定。人寿保险公司借助精算的专业技术,是唯一可以提供DB模式解决方案的金融企业。DB模式下的养老金不仅可以提供确定的养老金水平,通常还可以按约定终身领取,应对活得太长的风险,是在社会保险这层“薄被子”的上加一层垫子。
多数的“白领”、“金领”都拥有基本养老保险,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保这类定期领钱且领取金额确定的方式,偏好在投保时即可知道退休时的基本领取利益的产品。目前市场上开发的新型年金保险一般都确保至少能领取20年,并保证每年最低的领取金额。客户通过简单的测算推算出未来养老需求缺口之后,就可以根据缺口选择保险额度,用确定的钱做确定的事。
金领及私企老板:必须保证专款专用
金先生,45岁,外企高管,儿子8岁。家庭年收入100万元,其中金先生年收入80万元。
夫妻双方都有比较充足的社保和团体医疗、养老保障,无贷款。投资配置多元化:股票、房产都有涉及,比较认可保险的意义和功能,不幻想用保险获得高收益,更重视其安全性。已经购买了高额寿险、重疾险、高额意外险,但对于商业养老保险,还没有付诸行动。
问题:
1、对于如何实现体面、有尊严地度过老年生活,财务安排上并不充分。
2、可供选择的投资理财方式较多,重视合理的资产配置,但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在这个组合中能够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作用不太明确。
3、比较关注通货膨胀对家庭财务的影响,希望投资起到一定抵御通货膨胀的作用。
建议:
目前金领群体的收入水平远远超过了社会的平均工资,据测算,超过平均工资5倍以上者,养老金的社保替代率会低于10%,根本无法保持退休前的生活品质。金领群体有闲钱,选择的投资理财方式也比较多,但是高收益产品的安全性会较差,在安排养老资金的时候应考虑随着年龄的增加,主动减少高风险金融产品在整个资产中的比例。尤其对晚年基本生活费用的投资更应尽量避免风险,因此,在养老金的配置上应该有足够的年金型商业养老保险。
很多保险公司提供的年金型商业养老年金保险都会给客户两个保证:保证每年最低领取金额;保证最低领取年限。比如确保至少能领取20年,并且寿命越长,领取越多,最长可到100周岁。同时,保险金领取的起始年龄可以是50岁、55岁、60岁、65岁,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从中选择领取起始年龄,自主安排退休时间。
[特别说明]
规划养老金一般要考虑客户年龄、家庭财务情况、收入支出、负债情况、已有福利准备、计划退休年龄、风险偏好、预期收益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预期寿命(社会平均寿命,地域寿命、家族平均寿命)等因素。要能在规划过程中帮助客户进行约束性长期储蓄,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很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点――是能规避交费期间的人身风险。
像金先生的家庭情况,要想进行约束性的长期储蓄,最适合的金融产品莫过于年金型商业养老保险。由于金先生年龄已过不惑,配置与王晓彤一样额度的保险所需付出的保费已经是天壤之别:金先生需要每年在保险公司存入117924元,才能得到与王小姐相同的保险利益(分红的部分仍然会有差距)。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金先生的收入占了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每年所缴保费超过太太年收入的一半,所以更为理想的方案是:由金先生做投保人,金太太做被保险人,同时购买“投保人豁免保险费条款”作为附加险。这样,这份保单除了强制储蓄之外,更可以规避缴费期间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金先生有可能面临的人身风险:假如金先生在缴费期间遭遇极端风险(身故或高度残疾),金太太和孩子便无须继续缴费,仍然可以在退休的时候获得稳定的现金流。
大多数人在购买商业保险的时候,最喜欢首先购买养老险,因为寿险说的是死了以后怎么办,重疾险说的是得了重大疾病怎么办。只有养老险说的是最快乐的事:老了以后还可以源源不断地拿钱,活多久、拿多久。
也有一些人不喜欢购买养老险,觉得它回报太低。其实,商业年金型养老险的不可替代性或者说最大的卖点,就是它的确定性――稳定的现金流。
6万元至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以家庭平均人口3人计算)的标准。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一份抽样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媒体称,这是我国“中产阶层”的首次清晰数字化界定。
中产阶层收入稳定,薪金丰厚,可以说是社会的支柱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取向也与这个群体的特征相吻合:调查表明,中产的消费兴趣基本上集中在买房、购车两个方面。除此之外,有大部分人开始希望给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购买保险,说明这个阶层的人有较强的保险意识和购买保险所必备的经济能力。
不断涌现的中产阶层是中国保险业未被开采的金矿,泰康人寿保险总裁陈东升认为,“保险正成为我国的新三大件之一,中国保险业面对的是一个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陈东升的解释是,所谓“中产阶层”并不是特指某一群体,而是腰包不断鼓起的中国普通老百姓。他们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需求和财富象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其实,对中产阶层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因意外、疾病等导致家庭经济支柱的动摇。也就是家庭中某一成员的早逝,导致固定收入的中断带来的家庭其他成员不可承受的经济压力。根据中产阶层的收入与保障需求的一般规律,通常家庭年收入的10%至20%左右可以用来购买保险。保险种类包括:保障型险种(身故、疾病、意外)、理财型险种(教育、养老)。
但是,中产阶层也要根据其自身情况(单身、两口之家、三口之家)来购买保险。“高收益必然会有高风险”,因此很多理财师建议,家庭资产必须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组合。
1 钻石王老五
在大家的印象中,高级白领的生活很让人羡慕,觉得他们都是坐在漂亮的办公室里,拿着高薪,过着潇洒的生活。其实,他们的生活也有很多烦恼。陈凡是一个高级白领,也是朋友口中的“钻石王老五”。今年30岁的他不仅拥有一份月薪1万元的工作,同时还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每月能带给他3万元收益的公司。照理说,月薪4万元的他应该过得十分开心才对,但是,一直以来他都在为钱的事情烦恼。
首先是房子,陈凡有两套按揭房,分别向银行贷款20万元和60万元,房屋贷款还款分别是每月5000元和每月2200元,其中一套小户型出租,租金每月1800元;其次是日常开销,陈凡每个月的支出不多,
衣服、饮食等开销平均每月900元左右,其他的如交际费用、网络使用费用、电话费用、清洁费用、买书费用等加起来,可能每月会用掉2200元左右;除此之外,陈凡还会每月给父母和家人6000元的补贴。这样算下来,陈凡每个月的节余在3万元左右。按理说日子过得比较滋润,但由于父母并没有什么家底,他必须承担父母的开销,所以他的11万元存款都只能存为活期,以便应急。
而且他还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婚姻大事,但结婚生子以及以后的子女生活教育的开支都是很大的。怎样更好地打理家产,陈凡希望理财师为他做一份比较详细的计划。
理财师建议:
考虑到陈凡在公司享有各项保障,因此,理财师建议可把弥补公司所给保障不足作为保险的主要方向,以固定给付型为主(因不需发票报销,所以与原保障不冲突),保险内容应包括意外伤害保险、大病保险,总保额应在120万元以上,月保费支出应在4000至6000元。
陈凡的父母养老没有什么保障,且希望有一些保险在生病时救急。但问题是他们可能已经过了投保的最佳年龄,保险公司未必愿意为他们担保。这样陈凡父母的风险就比较高了,而且还得采用自保的形式,陈凡也必须负担他们的潜在医疗开支,所以他可为父母购买诸如意外医疗保险(退休人员专用计划),规避意外的风险。
就保障方面而言,陈凡现在是家里的主要支柱,不仅要自己生活,还要照顾父母,帮助亲戚。因此陈凡自己的保障很重要,这也是确保家庭收入持续稳定的重要途径。虽然他拥有公司的保障,但相对来说并不完备。陈凡现有资金相对宽松,可以买一个投资分红型保险,以此保障自身、化解风险。可选择两全分红型保险。这个保单可附加意外伤害、意外医疗、防残防癌险以及附加豁免等,每年需要花费5万元左右。
陈凡父母因为年龄问题可供选择的保险品种不多,可以购买万能险、意外医疗保险等保险,转移因重大疾病产生的风险。两个险种投资6万元左右,可从陈凡现有的11万元的储备资金中支付,剩下的5万元左右的应急资金也恰好属于一个合适的预留范围。
2 温馨小两口
康奇,今年32岁,在外企工作,月收入7000元;妻子28岁,在国有设计单位当会计,月收入4000元。康奇有社保,另外公司每月会发1000元让他购买各种保险。目前康奇只买了一份普通的商业医疗保险;康奇妻子单位有医保和社保,妻子一直想再为康奇买一份意外险,康奇觉得没什么必要,保险计划就一直这样搁置着。康奇告诉记者,他们现有商品房一套,价值36万元,是妻子单位集资建的房,买得很便宜,但康奇还是办理了5万元贷款,15年还清,每月还贷300元,这样康奇手中还可以留一些用来救急。因为房屋按揭金额不多,康奇就没有使用公积金还贷。
在买了现在的房子后,康奇他们还剩下现金存款5万元,另外还投资了2万元保本基金。另一方面,妻子想在明年生一个孩子。生孩子和养房子都是很花钱的事,康奇夫妻俩又没有什么理财的技巧,一般拿到工资后,除1000元用于生活费,剩600元零用,其余的钱会全数存入康奇夫妻的共同账户。
康奇和妻子的理财目标:近期内贷款买辆15万元左右的车;贷款用公积金还贷再购买一套房子,希望能为父母留一份保障金,1年后生孩子,再做些适当投资。康奇希望自己能提高理财技巧,使财富平稳增值。
理财师建议:
考虑到这个家庭的财务状况和想要孩子的现时目标,太平洋安泰人寿SH305营管处经理杜持久建议他们采取居家型的投资方式,注重稳健、保障和收益性的结合。按照一般的比例,这个家庭存款2万元比较合适,剩余的3万元和持续的每月近1万元的净收入可以用来稳健投资。首先需要完善家庭成员的健康保障。康奇的公司每年有1.2万元的专款可以让
他们用来购买保险,建议康奇选择太平洋安泰的喜盈门两全保险(分红型),既有较好的投资收益,也有很好的终身保障。同时他们也可选择信诚三连宝等产品。中宏的精英人建议,康奇夫妻的父母可以选择万能险,意外医疗保险等保险,这样家庭保障系统就比较完善了。但是,康奇要考虑孩子的保障以及教育费用,需要重新调整投资方案。
另外,康奇有社保,只买了一份普通的商业医疗保险;妻子也只是基本的保障,无商业保险,所以建议两位将每月发的1000元专款专用于购买商业保险。康奇可给自己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给妻子购买一份大病和意外的险种,如中国人寿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具有储蓄性质的重大疾病保险。对于妻子来说,她还可以选择一个专门针对妇女的保险。
康奇的父母退休,但都没有保险,并且此年龄阶段很可能采取自保的形式。考虑到老年人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及大病,所以建议购买针对老年人的意外医疗保险。
3 三口之家
在朋友们的眼中,李蕾是一个称职的好妻子,也是一个温柔的好妈妈。李蕾家庭的基本条件是这样的:丈夫在一家外企做销售主管,月工资8000多元,加上奖金大概10000元左右。李蕾的孩子6岁左右,他们一家每月的平均开销在8000元上下,包括每月2000元的房贷、孩子的生活费、教育经费、丈夫的应酬花费。现在他们住的房子贷款24万元,付了3年。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套价值40万元的店面,付全款,双方父母家里赞助1/3。李蕾曾经做过一些投资,比如她现在投资了基金。另外还有定期存款7000元。
理财师建议:
太平洋安泰人寿杜持久给记者列了这样一个公式:未来10年总收入+未来的债务(包括贷款的额度)―手上现金=保险金额。他说,一般的标准是家庭年收入中的10%至15%就是所付保险费用。杜持久建议买10万到15万元保额的险种,普通家庭每月合理保费控制在500到600元左右。杜持久推荐的产品是,太平洋安泰新世纪定期两全保险。
李蕾家庭并没有考虑到保险及养老问题。李蕾现在为个体经商者,考虑到生意收入和店面出租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的净收入较低,以及家庭短期风险较高,应及早投保和考虑养老问题,特别是当前应首先考虑丈夫(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人寿保险问题。
海尔纽约人寿精算师直挺建议,作为患病期间收入损失的补偿,夫妇俩还可考虑购买津贴型保险,从而获得长期的医疗费用保障(目前市场上的住院医疗险通常为1年期附加险)。
杜持久认为,在父母赡养上,老年人容易发生意外骨折,因此李蕾可以考虑为父母购买意外及意外医疗险,而这类险种价格相对便宜,保障高,保障时间最多到80周岁。还可以投保终身型重大疾病保险和返还型终身寿险,选择短期缴费的方式,确保老人大病有保障,养老金定期有返还。两家老人情况不同,李蕾的父母应多购买一些商业保险。
女儿在幼儿园就读,可参加中小学生幼儿团体医疗保险或少儿住院互助金,另外可购买少儿重大疾病保险作为补充,如新华人寿的“少儿成长无忧”险。
关键词:家庭保险;问题;误区;建议
课题项目:中华女子学院2015年度北京市大学生创新课题:“我国家庭保险规划现状及投保策略研究――基于北京、重庆和亳州的实证分析”(编号:110004991137)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0日
国务院颁布的新“国十条”明确把商业保险定位为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保险在家庭医疗、养老等风险防范方面成为社会保险的有益补充。本研究以家庭投保策略为研究对象,旨在解析家庭保险的重要性,投保商业保险的基本原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家庭保险的功能
(一)保险的分散风险功能。日常生活中,自然灾害和一系列意外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损失范围也是不确定的。而风险管理是一种主动行为,选择保险就是一种选择主动管理风险的方式。保险把集中在某一单位或个人身上的因偶发的灾害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通过收取保险费的方法分摊给所有被保险人,起到了转嫁风险的作用,即投资界的理论――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
保险机制产生的真谛,是针对风险产生的不确定性损失,无论是人生的疾病、意外还是死亡风险,还是财产的损失、责任风险,保险都能通过相应的产品给予保障。所以说,保险是现代人的生活必需品。将人生风险转嫁给商业保险,仍然是现代人“最划算”、“最安全”的一大途径。
(二)保险为家庭人身财产提供保障。对于一个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健康平安地成长、生活,那么这个家庭就会持续稳定地存在下去。一个家庭或个人一生辛苦劳作用来支付庞大的生活支出、子女的教育费、婚嫁费、医疗费,都想赚钱过上理想的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敢说一辈子不遇到点什么难事。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无事时风平浪静,有事时危机四伏。尤其是家庭支柱受到风险,若一个家庭的家庭支柱不幸病故,主要经济来源就会缺失从而导致家庭破裂。因此,进行家庭保险规划是解决后顾之忧的最佳选择,对发生人身危险的人及其家庭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按不超过家庭收入的20%比例购买保险,编制合理的家庭保险规划,为家庭构筑起安全的心理防线。
(三)保障不同生命周期的风险。一个家庭是由多个成员构成的,又因年龄段的不同、家庭责任的不同,每个人需要的保障是不同的。30岁以前,处于求学、就业、结婚的阶段,意外发生率较高。可以选择保费低廉的纯消费型定期寿险。30~50岁,孩子的增加加大了家庭生活开销,教育经费、房屋贷款使责任更加重大。作为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应当为自己提供充分的保障。中年人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压力和责任,要考虑家庭、家人健康的双重保障,根据家庭状况选择适当的寿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需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意外险,再配合住院险和津贴型保险,万一发生意外,可使孩子和家庭得到经济保障。
(四)分红保险兼具理财防通胀的功能。由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可知,2012~2014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呈逐年增加趋势,且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有显著提升。把钱存入银行是一种储蓄方式,但存取方便的优点并不利于储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进程日渐加快的背景下,家庭对资产保值、增值有了更强烈的需求。有效的家庭保险规划就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分红保险或投资连结保险,投保人除了可以得到传统保单所规定的保险责任外,还可以分享到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取得超额收益。从长期看,分红险具有较稳定的收益性,可以帮助投保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有效抵御通货膨胀对家庭资产的不利影响。
(五)保险隐含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保监会和各省区政府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保险密度为1,766.49元/人(271.77美元/人),同比增长19.44%;保险深度3.59%,同比增长0.41个百分点,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态势较好。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从我国保险市场无论是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的指标看,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家庭财富不断增加,百姓的理财观念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业将迎来更快更好的发展机遇,无论从金融业稳定,还是增加社会就业,都是巨大的潜在市场。
二、家庭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
家庭保险分为家庭财产保险和家庭人寿保险。家庭是整个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推动力,也是保险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和服务社会的主要着力点。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当前家庭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现在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二是家庭收入差距明显。收入最多的20%的家庭和收入最少的20%的家庭相差19倍左右;三是家庭养老需求和医养结合的需求比较强烈。
家庭小型化使家庭作为传统的风险自保和抗风险能力下降,促进风险保障的社会化,需要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合力,形成风险转移和保障。除此之外,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调查显示:我国计划生育家庭约占全部家庭的七成,从统计来看,计划生育家庭一旦“失独”,将面临生计、生活和精神上的困境。我国已有100多万“失独”家庭,每年的新增数据高达7.6万,60岁以上“失独”老人的规模日益庞大。由此可见,家庭保险在我国居民生活中发挥的规避风险、降低损失的作用日益凸显,家庭保险的市场需求上升,发展空间巨大。
尽管国家密集出台“新国十条”并加大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我国家庭保险的发展前景看好,但是由于历史和行业原因,中国商业保险的推行之难依然如履薄冰。保险市场发展还存在制度障碍和体制机制的问题。
(一)保险运行欠规范,保险理赔能力有限
1、我国居民保险意识滞后、薄弱。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继而带动了消费者现有财富的增长和风险总量的提高,使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承担风险的主体逐渐从政府转移到了企业和个人。实践证明,保险是应对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中国不少居民存在着侥幸的心理,认为风险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严重缺乏风险意识,不愿意参保。因此,我国人民的风险意识相对滞后,保险观念单薄,这是我国保险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长期并且重要的问题。
2、早期保险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对保险业形象影响深远。在长期的保险业经营中,形成了经营粗放,再加上保险人员误导客户的时间偶尔出现,从公众的角度,保险被误认为有“欺诈性”。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北京、重庆、亳州三地的样本中对保险业务员表示不满意的样本比例达到了20%。另外,据调查,一些保险业务员由于缺乏职业道德,缺少相关知识,致使在推销保险产品时出现误导陈述、保费回扣、恶意招揽等违规、甚至违法现象,极其严重地损毁了中国保险业的声誉。在家庭财产保险的宣传推广中,保险业务员侧重说明其投资的收益率,从而淡化了保险的保障功能,对消费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导。因而从总体来看,在保险业形象不好、信誉遭受质疑的情况下,整个保险业形象的不佳对家庭保险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财产保险的普及率不高,保障范围狭窄
1、居民对财产保险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在保险经营机构高度集中、保险推广十分频繁的“北上广”也存在这种现象,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其他地区的居民就更不了解家庭财产保险了。
2、家庭财产保险投保面小,家财险业务面临的风险高度集中。如此一来,保险公司不愿意拓宽保险责任范围、增加险种、提高保险金额,造成的结果就是小的表面覆盖的形成,家财险赔偿条件苛刻,高风险集中。加上人们对家庭财产保险缺乏了解,家庭财产保险的投保率较低。
3、家财险险种偏少,险种设计不合理。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产权结构,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家庭年收入、家庭财产的数量、流向结构等。因此,人们对家财险的需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目前家财险险种偏少,没有很好地去适应各类家庭的投保需求,从而也就限制了人们的投保意愿。并且现已初具规模的险种还在费率、保险责任等内容方面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对居民投保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人寿保险遭遇诚信危机,产品同质化,人才短缺
1、家庭人寿保险市场诚信缺失严重。我国家庭人寿保险市场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为降低保险费用、谋求最低消费、更高保障等个人利益的考虑,会对自身的家族遗传病、既往病史以及当前的健康状况进行虚报隐瞒,甚至是捏造事实欺压保险人,造成保单质量与预期质量不符,在后续的赔付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2)在保险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过程中,有部分保险销售人员和保险人为了追求保险公司规定的销售目标,夸大保障性产品的保障功能和范围,吹嘘投资类产品的保值功能和盈利水平,误导消费者做出决定,在后续履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经济纠纷。
2、产品同质化,创新动力不足。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上升,居民储蓄余额也不断上升,加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即将到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其中对保险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是,我国的寿险产品在销售市场上却出现了“供给不足”的问题,主要的不足在于已有产品的种类与人们的需求类型存在着差异。纵观我国寿险公司的险种,各家保险公司产品严重同质化,根本无法满足消费者因自身和家庭情况不同所提出的具有一定差异化的保障需求。
三、保险业发展分析
(一)投保人提高保险意识,避免投保误区
1、提高保险意识,倡导全民风险意识。我们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家庭保险相关知识,倡导全民风险意识,正确对待风险,消除侥幸心理、从众心理和投机心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保险行业,虽然保险行业曾经存在很多问题,但它是一个朝阳行业,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期待。
2、保险误区的避免。家庭投保的`区主要有以下方面:(1)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保险的最主要功能就是保障;(2)保费越多越好。保费不是越多越好,总的保险支出额度应严格控制在其年收入的10%以内才合适;(3)先保小孩,再保大人。大人是家里的收入支柱,应先保大人;(4)有社保就不买商业保险。社保是最低保障,商业保险应作为社保的补充。
(二)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讲
1、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设计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各保险公司应重视目前在经营方式和产品设计上面的同质化现象,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从而创新、优化自我的保险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保险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设立具有特色的家庭保险产品,扩大业务范围、拓宽销售渠道、增加责任力度、调整产品结构,才能有效地发展家庭保险业务。
2、为投保人提供专业的后续服务。保险公司应该把服务质量摆在第一位,不管是保单营销过程中还是后期售后服务中,都应将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保险公司应该建立健全驾驭培训体系,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质。
(三)从政府角度来讲
1、增强保险宣传,提高社会保险意识。首先,要改变社会对保险业的传统认识,提高社会对保险业的正确认识。保险监管部门、保险业以及社会各界都要加强对保险知识的正确宣传,充分灌输保险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改正传统对保险业“坑蒙拐骗”的错误认识,提高保险业的社会诚信度;其次,要使居民了解保险知识,提高居民的保险意向,同时要通过让居民认识家财险的特殊保障功能、改革政府救灾方式来促进居民参保意向的提高,以此促进居民家财险需求的增长。
2、加强保险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监管法律法规。保险监管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影响我国保险体系的有序进行。完善保险监管体系,首先要职能分工明确;其次完善保险监管工具;再次加强保险体系中法律法规的建设。
四、对家庭理性投保的建议
(一)谨慎选择保险公司。应了解保险公司的历史情r;了解保险公司的诚信度;了解公司的规模;了解保险公司的发展前景。
(二)因人而异配置投保产品。作为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应该根据自身家庭结构、风险状况、收入的实际情况做出理性规划,既要能负担得起,又能得到较好的保障。总体而言,保险主要是为了应付意外状况,不是储蓄更不是投资,不需要投入过多,一般而言保费应该占据家庭年收入的10%。
(三)合理搭配险种。在选择保险品种时,应该先选择终身寿险或定期寿险。通常而言,一个城市的三口之家,保额大约在50万元比较合适。在寿险之外,家庭要考虑意外、健康、医疗等险种,通常健康大病保额在10万~20万元之间。大病保额在实际中建议30万元起步,最好是5~10倍的年收入。总体而言,寿险及意外的保额以5年的生活费加上负债为较合适。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再买一点储蓄理财类保险,如子女教育,或养老、分红类保险。
投保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保险产品的组合,如购买一个主险附加意外伤害重大疾病险,以得到全面保障。但是要注意综合考虑,避免重复投保,使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
不同生命周期的保险规划,如表1所示。(表1)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家庭保险在家庭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我国家庭保险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储蓄的余额也不断攀升,加上我国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例如政府“国十条”政策的颁布使得保险公司服务不断改善和每个家庭投保观念的改变,家庭保险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定富.保险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李丞北.保险理论与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7.
[3]孙大维.怎样做好家庭保险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詹朝学.保险理财重规划[J].晚晴,2010.9.
对保险股而言,投资者主要看重其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保费增长;二是投资收益;从市场表现观察,以往保险股的估值表现基本与这两个因素正相关。保费增长取决于市场环境和潜在需求,更多表现为外在因素;而投资收益则取决于保险公司资管经验和投研能力,更多表现为内在因素。
作为新兴保险市场,人口众多的中国决定了保险需求有巨大的潜力,最近几年保费增速和规模都在不断攀升就是最好的注脚。从2013年至2016年,中国的保险市场规模连续超过德国、法国、英国,从全球第六位跃居到全球第三位,跻身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2016年上半年,中国的保费总额达到1.88万亿元,全年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与国际成熟的保险市场相比,中国保险业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人均指标仍然偏低。随着2013年“保险国十条”的出台,商业保险人均覆盖已成为中国监管层重要的政策导向。
除了人均保障指标仍然偏低之外,在保费不断增长的前提条件下,目前保险业中存在的另一个现象也值得重视,即保险产品中销售的重点(尤其是寿险)已经从保障型产品转为偏重理财功能的产品。最近几年异军突起的分红险和万能险就是最好的例子。随着2015年人身型分红险费改的逐渐完成,寿险公司对分红险拥有了更大的自主定价权,这既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市场化定价的宽松,又更进一步促进了保险公司之间的充分竞争,寿险产品价格管制的放开直接导致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实质上所售产品几乎都是高收益短期产品的后果。
不过,人均保险覆盖率低并未增加保险公司对产品本身的关注,相反,国内已有存量保险市场对于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率却更加敏感。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寿险保费增长出现明显的“滞后性”:保费的高增长往往取决于前一年的较高投资分红。这充分说明,尽管中国巨大的保险市场将确保存量市场不断拓展,但存量市场对于保险利差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这将是观察未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参照物。
低利率侵蚀利差益
众所周知,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来源于“三差”:死差益(财险是事故差)、利差益和费差益。长期以来,中国保险公司更加依赖利差,也就是衡量保险公司的价值主要看投资收益是否能抵消其提供给客户的资金成本。在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中,绝大部分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因此,市场利率环境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影响较大。
而2016年以来,随着市场利率水平的不断下降,保险行业普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压力。虽然保险行业在上半年尝试加大资产配置多元化的努力,试图最大程度提升投资收益率,突出表现就是向非标类资产重点倾斜,但由于有行业属性和监管要求的双重限制,决定了保险公司在整体资产配置上对债券类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倚重。
低利率确实会影响保险股的估值,长期的低利率环境对经济和保险行业的发展都非常不利。2000-2011年,全球利率均呈现下降趋势,这一时期的保险股PB估值也随着利率一起走低,这说明市场对于保险股的估值更侧重于其投资表现。长期的低利率将拉低大量配置固定收益资产的保险公司的投资业绩,进而影响到市场对其业绩的担忧。另外,利率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影响取决于两者之间的久期是否匹配,如果负债久期长于资产,那么利率下行将使负债增长超过资产,从而降低企业的估值。
中国现有保险公司大多于2007年后上市,有待市场考察的周期相对较短,但估值表现均为冲高回落。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保险股的估值表现并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实价值。换句话说,当前中国保险股的估值已经不再看重其基本面,保费的高增长与保险估值之间的关联度正在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对其估值是否安全的认知。因此,即使未来低利率是大势所趋,也确实会对保险公司业绩造成冲击,但其对保险股估值的影响仍需拭目以待。
从利差益角度看,保险公司长期保单越多,利差收益对保险公司利润的影响就越大。以万能险为例,在央行2015年六次降息后,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降至2.75%,5家上市险企的万能险结算利率都超过3年定期存款利率,间接扩大其产品的竞争优势。但在利率下降的同时,这些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并未变化,也就是说,其资金成本相对增加。保险公司不愿意下调产品收益率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利率持续走低对保险公司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但客户对产品收益率短期内的调整更为敏感,因此,在基准利率不断下行的过程中,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率仍然能够得以维持。这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资产荒”下险资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全国可运用保险资金余额12.6万亿元,较年初约增长12%,而其中的其他投资高达4.4万亿元,占比约为35%,两项指标均创新高。这意味着在利差缩窄的同时,保险资金仍在不断增长;从另一个角度看,保险行业也不得不应对低利率下投资的困境。如何处理好整个社会未来的保障来源,成为保险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中小险企压力更大
一般而言,低利率对寿险的影响要大于非寿险。这主要是因为寿险业务中长期业务更多,利率走低将增加长期保单的现金价值,即客户需要交付更多保费才能换取同样的保险金额。而非寿险中有些需求是强制性的,如车险和一些财产险,这些产品的需求更加稳定,不太容易受到利率变化的冲击。在当前寿险主要产品从保障性过渡到收益性的背景下,寿险公司对利率的敏感度无疑更大。
与寿险公司不同,衡量非寿险公司的关键指标是综合成本率,如果综合成本率高于100%,则视为承保亏损,即保险公司的赔付超过其所收取的保费。但承保亏损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一定会出现亏损,如果公司的投资表现良好,那么公司仍然可以实现盈利。如中国太保财险2014年年底的综合成本率一度高达103.8%,但当期财险业务仍然盈利10.37亿元,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同比提升33%,弥补了承保亏损的部分。但总体而言,财险业务的投资收益占到总营业收入的比例要明显小于寿险部分。
广发证券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财险业务依赖投资收益的程度明显低于寿险业务,投资收益的占比均不超过8%,而寿险业务的投资收益占比最高可达31%。相对而言,财险业务更加依赖综合成本率的表现,其年化净资产收益率与综合成本率的关系更为直接,在综合成本率上升时,ROE一般会下降。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投资收益率和ROE也可以看出,纵然2013-2015年财险业务的投资收益率也在不断上升,但ROE仍然不完全跟随投资收益率的上升。从美国非寿险行业来看,在相同的综合成本率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与ROE表现出正相关关系。
近年来,保费中以投资理财为主目标的部分日渐增加,由于利率水平直接关系到保险资金投资的债券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水平,对那些以提供投资收益为主的保险产品而言,利率下行无疑将会使它们受到更大的影响。自2013年起,保监会开始公布保险公司新增投资款这项指标,这基本可以看作是保险产品中偏向理财型产品的规模。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该项指标在不同保险公司间的增速有明显的不同。
以平安和安邦为例,平安保费新增投资款总规模近几年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平均年化增长率为8.1%。而安邦2015年以后该项指标的增速明显加快,2015年年底同比增长349%;截至2016年上半年,投资款新增交费已达1869亿元,是平安同期的3.24倍。目前市场上举牌较为活跃的保险公司数量并不多,规模较大的前海、安邦、生命和华夏等保险公司的运作模式并没有普遍复制性,大型保险公司对较为激进的增长模式一直持观望态度。而这类主打理财型产品的中小保险公司,低利率对其的影响更大,在利率下行中恐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从行业角度来看,保户新增投资款在总人身险保费中的占比也持续提升,由2013年年底的22.9%提升到目前的35%,除非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未来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与一些保险公司主要销售短期理财性质的万能险产品密不可分。
从国际视角来看,低利率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经济不景气等宏观因素,低利率对保险行业的影响一般都是偏负面的。目前尚未有市场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对冲负利率对保险公司投资业绩的冲击。根据广发证券的研究,有两个问题集中反映低利率的影响:一是是否能够找到有效的替资标的来缓冲低利率时期债券收益率的下滑;二是是否有办法保持保险产品的低费率,从而维持客户的投保成本。
中国保险市场不同于日美等成熟保险市场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市场需求仍然较大,即便处于低利率的背景下,商业保险的补充支柱效应仍尚未成型。总而言之,低利率对于理财型保险产品的影响更大,但目前中国保险业仍应以发展传统保障型保险为主,国家政策导向也是以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对普通群众的覆盖面这一个根本目标而制定。在低利率时期,大型上市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更强,而以理财产品迅速扩张的中小保险公司压力明显加大。
脆弱的按揭贷高增长
??????尽管息差收窄幅度有所趋缓,成本管控初见成效,不良生成略有改善,但营收端压力依然不减,尤其三季度分外扎眼的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仍不能挽救银行规模增速的下行趋势。
本刊特约作者??刘 链/文
9月,银行业本身基本处于数据真空期,但是不断上涨的房价和分外扎眼的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还是刺痛着市场的神经。银行在房地产这一单一产业上饮鸩止渴般地加杠杆,既显示整个行业的无奈,也令市场分外担忧。在实体经济疲软、过剩产能行业债务违约不断暴露的背景下,房贷只能成为银行唯一的慰藉。与此同时,各国银行的坏消息纷至沓来,让国内银行业也笼罩在一片风声鹤唳的氛围中。
在经济下行趋势并未好转的背景下,三季度规模增速和息差的持续下行对银行的营收同比增速仍会造成较大压力,而资产质量压力小幅改善带动信贷成本增幅减弱使得拨备对利润的负面影响边际改善,对净利润增速的下行起到一定程度的减缓作用。
银行个体分化加剧
银监会数据显示,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8月末为13%,较6月末下降0.7个百分点,下降最明显的是股份制银行,同比增速较6月末下降2.8个百分点。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银行体系的资产投放就趋于收敛;从前三个季度来看,虽然个人按揭贷款的增长始终保持较高增速,但由于企业端融资需求的匮乏,在一季度项目类贷款集中投放之后,银行对公贷款的增长乏力拖累了整体规模的增长。因此,从规模上看,三季度银行规模增速仍将延续二季度的下行趋势。
贷款重定价负面影响的逐渐消除,使得银行息差收窄的压力得到缓释。在目前“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对优质资产的竞争仍将使得资产端收益率下行速度快于负债端。平安证券推测,三季度银行息差的收窄幅度在3-5个BP。
虽然银行三季度手续费收入增长将保持稳定,但增速将小幅下行,主要受2015年同期资本市场相关收入贡献度较高抬高基数因素的影响。银行刷卡手续费率的调降在三季度实施,传统银行卡业务占比较高的国有大行受影响的程度将大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个体间手续费收入增速的差异将会加大。根据平安证券的预计,2016年零售业务提升较快的浦发银行以及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三家城商行的手续费表现将更为亮眼,增幅在40%-50%,其他股份制银行的增速约为20%,国有大行的手续费增速则在5%左右。
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对于成本的管控力度持续提升,银行通过降低平均薪酬涨幅、增加网络、手机、电子机具对于人工的替代、拓展社区、小微网点等方式控制成本,取得了较好成本管控成果,2016年二季度,银行业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将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28%。
二季度单季,银行业不良净生成率年化达到107BP,环比一季度下行12BP,不良生成速度有所放缓。考虑到一般三季度并非银行集中确认不良的时点,银行不良生成率的改善在三季度有望持续,预计三季度单季年化约为105BP。
值得关注的是,不良生成速度的放缓并不意味着银行资产质量的警报已经解除,在目前经济持续探底的背景下,银行不良仍将长期处于上升通道之中。目前银行板块估值仍维持在相对低位,随着过剩产能改革引发的债务违约问题的加速暴露,银行资产质量将一直考验着估值这根脆弱的神经。
根据平安证券预计,三季度银行信用成本为1.15%,比二季度的1.21%略有下降,与2015年同期的1.11%基本持平。受益于不良生成速度的放缓,行业拨备计提的压力有所缓释,但从个体来看,除农行外的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中的中信、民生、光大的拨备覆盖率相对较低,未来仍需持续维持高水平的计提。
作为强顺周期的行业,中国银行业开启了经济增长新常态下的转型之路。互联网化和高科技的应用使得银行标准化业务不断向后台集约,而日益增长的财富又为财富管理类的定制化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非息收入占比、资产质量真实性等方面考量,股份制银行应该远胜同行,而在成长空间和拨备覆盖率方面则是城商行胜出。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考虑,在议价能力、风控水平和业务扩展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股份制银行,是在低利率和“资产荒”叠加背景下震荡市的稳健选择。
中国太平:投资暂遇滑铁卢
??????中国太平超常规的业绩增速被上半年低迷的市场环境和汇率贬值所带来的糟糕投资业绩所淹没。
本刊特约作者 草帽路飞/文
2016年半年报显示,中国太平(00966.HK)净资产较年初出现下滑,内含价值仅微弱增长,这让投资人唏嘘不已。然而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原因是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巨额浮亏,或者说是中国太平投资资金持仓股票的价格大幅下跌造成的。该项因素属于一次性调整,不会对公司未来的成长性造成影响。
上半年太平集团总内含价值1199亿港元,较年初仅微增24亿港元。考虑上半年集团向非控股股东派息6亿港元,向次级永续债派息1亿港元,集团总内含价值实际增值31亿港元。
将太平集团总内含价值拆分为三部分:集团调整净资产、存量寿险有效业务价值(扣偿后)、寿险半年新业务价值(扣偿后)。已知上半年寿险新业务价值(扣偿后)增加52亿港元,据此可以推算出:上半年集团调整净资产和存量寿险有效业务价值(扣偿后)较年初合计减少了21亿港元。
如果太平集团保险资金实际投资业绩和精算假设相符(总投资收益5.5%),上述两项业务大概会以年化10%的增速展开,即上半年“集团调整净资产”和“存量寿险有效业务价值(扣偿后)”较年初将合计增长5%左右(约59亿港元)。而现实情况是两项业务合计亏损21亿港元。假设和实际业绩中间产生了约80亿港元的巨大偏差。
上半年太平集团仅实现40亿港元税后净利润,对应保险资金总投资收益率4.69%,与内含价值精算假设的5.5%年化投资收益率有一定差距。然而这只是利润表上的净已实现收益。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部分,太平集团产生了约89亿港元的账面浮亏,在扣除递延税和归属于投保人的浮亏后,归属于公司股东的账面浮亏也高达54亿港元。这部分账面浮亏直接计为公司净资产和内含价值调整净资产的损失。同时,太平集团产生了10亿港元的汇兑亏损。
综上所述,由于股市的糟糕表现,太平集团持仓股票大幅下跌,上半年权益资产产生了54亿港元的账面净亏损;汇兑损失10亿港元;净已实现的投资收益没有达到5.5%的年化预期收益率,致使公司比预期少赚16亿港元;
上述三项就是太平集团上半年经营偏差中80亿港元的组成,若一切如预期假设,太平集团上半年理应实现税后总投资收益56亿港元(比实际多16亿港元),理应不会产生公允价值浮亏和汇兑损失。以母公司股东约75%的权益占比和当前35.94亿股的股本计算,该部分少赚的价值对应每股内含价值约1.67港元,占半年末每股内含价值26.72港元的比例为6.25%。
2016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了17.22%,同期人民币兑港币下跌了2%,这些因素是造成太平集团保险资金上半年投资业绩糟糕的主要原因。投资失利的影响为一次性影响已经反映在集团半年报的财务报表中。作为寿险企业,反映其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是其一年新业务价值增速。
太平寿险上半年扣除偿付能力后的新业务价值为52亿港元,同比增61.3%,人民币口径同比增74.8%,这是一个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要知道2014年全年太平寿险的新业务价值也才43亿港元。
太平寿险新业务价值的超常规发展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中国利率环境的不断降低,商业保险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普通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保险人要求条件的放宽也使得行业保险人规模爆发式增长。这都导致了中国寿险行业的强劲复苏。另一方面,太平人寿自2015年开始转变发展思路,从之前的追求规模增长转变为追求质量增长,摒弃了低价值的趸交银保保单,大力发展个人人渠道的长期期交保单。
目前太平集团正处在寿险行业和自身企业双轮推动的高速增长时期,其超常规的业绩增速被上半年低迷的市场环境和汇率贬值所带来的糟糕投资业绩所淹没。
丈夫:杜亮
职业:鞋店老板
年龄:29岁
年收入:0(企业尚未盈利)
妻子:Jenny
职业:外企销售主管
年龄:29岁
年收入:9至12万元
居住地:上海
家庭财富目标:购置上海市区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
不想一辈子为别人打工,自己可以去创业,但是这样也让家庭财务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保障,这样的家庭应该怎么进行自己的理财计划。
本期《好运•MONEY+》采访到的是一位有过两次创业失败经历却依然在路上的创业家庭。处在创业起步阶段的他们有许多财务焦虑,如何在创业梦想和家庭财富积累之间寻求一个平衡,让我们看看理财师都给出了哪些好建议。
再创业,是背水一战!
今年8月,杜亮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鞋店。尽管前两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但这丝毫都没有打击到杜亮的信心。不过,妻子Jenny却并不像杜亮那样乐观。因为有过前两次失败的经历,Jenny并不是特别支持老公的决定,对生意的前景也感到有些担心。
经不住杜亮的软磨硬泡,Jenny最终同意拿出夫妻双方共同积累的30万元储蓄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不过Jenny还是与老公有约在先,“事不过三,这是最后一次创业的尝试了。”
筹备期大致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尽管外企的工作繁忙,Jenny还是会常常到老公的店铺里来帮忙。有了妻子的支持,杜亮的店很快就有了起色,上个月销售收入达到了1.5万元。
尽管现在鞋店每月的销售额都在提升,但尚未开始盈利。目前家庭的日常消费主要依靠妻子的收入来维持,而鞋店也需要继续投入资金用于支付店铺租金、工人工资和各种杂费。这使得杜亮不得不再次动用部分家庭存款。
此外,由于杜亮辞职后,并没有继续缴纳“五险一金”。除了此前杜亮父母在他17岁时为其购买了一份分红型的人寿保险外,杜亮自己并没有购买任何其他的商业保险。“那份分红险是每年向保险公司缴纳3000元,现在保费已经缴清了,在我55岁时就可以一次性领取15万元的全额保险金。”杜亮解释说。
恒安标准理财规划师刘启斌建议:
杜亮家庭处于一个“高风险低保障”的状态。由于在创业初期,需要持续支取家庭一方的工资收入和部分储蓄作为鞋店的经营资金。杜亮辞职后缺少基础的保险保障和福利保障,一旦自身遇到意外状况或企业破产危机,家庭将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为全家人做一个全面的保障计划。建议杜亮可以先以个人续存的方式为自己继续缴纳社会保险,作为养老的基础保障。再配置一套家庭的系列商业保险,包括重疾险、住院医疗险和意外险等,以保障为主,理财为辅。这部分的年缴保费应该控制在年收入的10%以内,即4000元左右,比较符合该家庭的经济状况。
浦发银行理财师何振江建议:
杜亮父母为他购买的分红保险,对其退休后的收入来源能起到一定作用。尽管从现在看,这份保险并不是十分划算,除了到期一次性返还的15万元分红收入外,每年没有递增的现金返利,而现在的分红险设计通常都会给予被保险人持续的返利。
能省就省!
杜亮的创业资金并没有向银行贷款或者找朋友借钱,所有的投入都是从家庭储蓄中支取的。由于在创业初期,收入还不稳定,无法做到“开源”,杜亮和妻子一直恪守“节流”的准则。在开店的筹备阶段,杜亮想了很多办法来节约成本。
杜亮的店面积仅4.5平方米,每月的租金是2000元,水电费等杂费也只需要100元左右,在同类店铺中已经算比较便宜的。
夫妻两人的日常生活也比较节俭,花费在饮食和服装上的钱并不多,社交活动在有了孩子之后也很少参与。不过,为了更好地照料小孩,杜亮把山东老家的父母接到上海一起同住,家中的开销又增多了一些。
虽然在创业中杜亮敢闯敢拼,但在家庭理财方面,他和妻子都属于比较传统和保守的类型。两人没有参与过股票、基金等风险投资,甚至没有购买过任何种类的银行理财产品。
恒安标准理财规划师刘启斌建议:
从家庭的收入支出表看,目前的固定开销和生活成本控制都比较合理,但总体来说投资不够。事实上,创业不仅要从节流上下功夫,还能通过金融投资增加额外的收入来源,而这笔投资应该是能兼顾创业初创时期的日常资金投入,以及保证现有家庭的生活水准。
首先,在杜亮店铺盈利不确定性较大的前2年,应当至少留出3个月的固定花销费用,大约3万元,作为家庭的备用金。其次,在剩余的8万元家庭存款中,拿出4万元购买债券型基金,预期收益在4%至7%;另外4万元的资金投资一些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如31天、3个月、6个月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大概能保证在5%至7%。家庭目前的收支余额放入活期存款账户,方便鞋店应急使用。
建议杜亮将鞋店账目和家庭账目分开管理。当然,杜亮作为店铺管理者的工资收入,可以作为家庭收入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在原来投资组合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期限较长的投资品种,如基金定投等,为未来孩子的教育资金做积累。
要事业,也要生活质量
2008年,杜亮在浦东的康桥工业区以48万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套70平方米的安居房,贷款20年,月付房贷1500元,现在这套房的市价已经涨到了115万元。由于房子所在的地理位置较偏远,不利于创业生活,杜亮和妻子又在市区的虹口体育场附近租了一套房,每月需支付租金2000元。而自己在浦东康桥的这套房则以1500元/月的价格出租出去,收到的租金刚好可以抵消每月的房贷。就这样,杜亮一家过上了“双租族”的生活。
杜亮说其实自己创业,还有一个目的,让家人过上更舒适的生活。毕竟父母现在和他们一起住,还是希望能早日在市区换一套面积更大的住房,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好处,换房在孩子降临后已经被Jenny列入了5年的奋斗目标。
另外,杜亮的小孩刚14个月大,在日常花销上到不算太大,但杜亮和妻子对未来孩子的教育经费都有些许担忧。杜亮表示为人父母的,都希望给自己的子女最好的生活和教育,希望等到鞋店的生意好起来之后,能多积累一些资金,顺利实现换房目标,以及为孩子攒一笔教育金。
浦发银行理财师何振江建议:
由于杜亮的这两大目标都需要积累大额资金,在资产组合中就需要配置一定的风险投资产品。目前,杜亮自有房屋价值115万元,5年后,这笔资金基本可以抵消上海市区120平方米的房屋首付,而未来需要每月支出的房贷费用可以和孩子的教育经费一起积攒。因为孩子在6岁后的教育投入会逐步上升,建议从现在就开始积累孩子的教育经费,以基金定投的方式,做一个中长期的投资计划,在定投方式的选择上,除了常规的指数型基金定投外,还可以考虑投资一些预期收益更高的定投产品。
创业家庭的财富进阶
创业家庭,特别是创业初期的家庭一般会在一定程度上有财务保障的缺口,在财务规划设计上更要小心。
防微杜渐,保险规划要全面
在创业初期,很容易遭受意外风险的侵害,给家庭的财富积累带来危机;对于有未成年小孩需要抚养的家庭就更需要先为家庭财务建立一定的防火墙。
在财务上最好为家庭中的创业者弥补掉保险缺口,而家庭中其他能获得收入的人,最好和创业项目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让家庭收入不会全部投入到风险很大的创业中去,得到一定保障。把家庭财务的管理权交给未参与创业的家庭成员。
分散风险
创业需要大量的现金。为了尽量减小创业者的风险,最好把创业所需要的现金来源进行一定的分散处理,比如在遵守契约的前提下,让朋友持有一定的股份。
注意长期投资
除了保证家庭一般财务支出之外,要注意增加高收益的长期投资,这样不但让家庭的未来资产收益有保障,而且还能限制家庭资产对创业项目再投入的随意性。
足球理念构造理财阵型
银行的理财专家认为,克制消费是不够为下一代做好财务准备的。其实,张波夫妇可以用足球的理念来打理财产。首先可以按照场上足球队员的数量,将各种财产划分成十一份,然后再按照足球队的阵型来划分理财比例。足球里的进攻阵型有“334”,即3名后卫、3名中场和4名前锋。而稳固中场再进攻的阵型有“352”,防守型的阵型有“451”等。具体选用何种阵型,根据他们投资理财的风险偏好、理财目标和实际资产状况而定。
目前张波夫妇的现状是:两个人还没有买房子,租的是中档公寓,每月租金2000元,其他生活开销和人际消费,每个月大约有2000元,加上经常买足球用品和看足球赛,每月平均花费1000元;3万元的股票还在无限期套牢着、有一年期的存款11万元左右躺在银行里,除了单位的保险,没有买任何商业保险。
按照足球理论评估现在张波夫妇的财务状况,这就是一个毫不进取的理财“铁桶阵”,而且久攻之下,必然“失球”。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就相当于9名后卫在守着,银行存款相当于这9名后卫,而1名前锋因为“受伤”在前面还躺着,股票就相当于前锋。一名守门员相当于国家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这么看来,好像是风险已经足够小了,不可能攻破,实际上是以十人应战各种理财风险,因为前锋是躺在那里的,基本不具备什么战斗力。银行存款的单一形式,也不能足够顶住突然的意外。一旦攻破,以薄弱的社保和医保来防御风险,太脆弱了,恐怕会负债累累,连球网都会被对方踢破。
攻守兼备才能胜利
张波夫妇目前虽然现金流充足,但是还想在未来有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要应对生育和买房子的压力,除了提前做好思想准备,还要未雨绸缪做好经济上的准备。专家认为,他们可以构造一个中场稳固加上攻击力稍强的阵型“352”来理财,有了强大的中场和阵型齐备的后防线,基本可以保障后场的安全。前场布置两个前锋,是有着较强的攻击力的。另外,中场“5”的阵型里布置一名“满场飞”的自由人,攻守兼备,灵活投资理财。
首先,构造理财防守“大坝”。拿出1/11来筹划购买一些保障型商业保险,如重大疾病保险、综合意外医疗险和万能险等,确保家庭理财平衡及个人财务安全,也就是先巩固后防,挑选一个好的中后卫是非常重要的。再拿出2/11的比例购买收益适中、安全可靠和低风险的理财品种。如定期存款、国债、相对保底的货币型基金和分红险等。对于张波夫妇而言,建议可以存上2万元的定期存款或者购买货币型基金,日常的生活费就从每月的工资里留出6000元的活期储蓄,做机动开销,剩下的还可以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规划。两项合起来是3/11,既有了保险的保障,又留了应急的资金,在突发应急的时候,还可以补位防守。这样大大减轻了后顾之忧和心理压力,如果因为意外或者重大疾病,造成财务支出剧增,也不会手忙脚乱。
其次,作出开源节流的投资计划。这时可以分出4/11比例的资金投资中等风险、期限不长、投资回报较高和变现灵活的投资品种。另外1/11可以投资一些变现高度灵活而风险适中,投资回报不太高的产品。 稳固后防之后,只有发挥中场的防守和进攻的双重职能,才能取得胜利。开源就是要创造各种机会,利用多项投资品种,积极拓宽自己的收入来源。节流意味着要对自己的每一笔投资和消费,做到心中有数,不该花的不花,也不要盲目投资,经常做日记账是很有必要的。
专家建议,张波夫妇可以考察一些市场上比较热销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保本理财产品,这类投资产品普遍的收益率都在一年期存款之上,而且很多产品的收益还免税,无形中规避了20%的利息损失。有的外资银行的外汇投资产品,在保本的同时,还承诺收益大概会在5%~10%的区间浮动,这样的收益率在这个实际负利率储蓄的年代,已经很高了。张波夫妇分出6万元左右的资金购买这类产品,是比较合理的,每月的收入进项,可以将作为1/11的“中场自由人”的那部分投资资金,购买一些收益适中、有一定风险、赎回灵活的开放式基金,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再次,积极投入一些精力做风险度稍高的投资。风险高,才有可能收益高,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比赛中,只有积极进攻才能为胜利加码。张波手中的3万元股票就先放在那里躺着,因为最近股市有“回暖”的迹象,保险资金入市、股权分置改革、外资大军压境等利好消息的频频出台,一些机构投资者也纷纷预言股市的冬天就要过去了,春天的脚步已经临近了。这部分股票可以长期让他持有,不知道哪天就把以前的损失全部捞回来了。
高管丈夫遭遇裁员
48岁的冯先生原本是家外资公司中国办事处的副总经理,收入丰厚。然而在金融风暴的吹袭下,位于美国的总公司决定撤销在中国的办事处,冯先生因此也随之成为失业人士。
这场失业危机,让冯先生备感理财的重要性。经济低潮环境下如何对家庭的现有资产进行理财规划,及如何增加未来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成了冯先生眼下最为关心的问题。
月度收支出现赤字
由于冯先生现阶段赋闲在家,因此也没有经济收入。太太李女士是位公务员,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夫妻俩育有一子,现正上初中。
一家三口现在每月的基本生活开销约为5000元,偿还房贷3000元(房贷和李女士的住房公积金冲销后,实际每月只需偿还600元房贷)。夫妻俩还有部广州本田轿车,每月的养车费用2000元。而双方父母均为国有企业退休职工,有足够的退休金,所以并不需要夫妻俩负担。这样算来,冯先生一家现阶段每月的开销为7600元,结余为负的2600元。
依赖朋友公司年度分红
年度收入方面,李女士的年终奖大概为3万元,今年冯先生的年终奖计算为零。另外,冯先生早年入股了朋友的一家企业,如今每年可以分到5万元的花红。银行存款方面,因为现在利率很低,所得利息甚少,因此这部分收益暂且忽略不计。至于股票、基金等高风险投资,观念保守谨慎的夫妻俩并没有投入。
年度支出方面,喜好旅游的冯先生一家每年都要外出旅游1~2次(国内游),花费大约为1万元。
再者,由于此前职位的缘故,冯先生时常需要到外地公干,高强度的工作及压力给冯先生的身体健康埋下了不小的风险,因此冯先生多年前开始就给自己购买了意外险、重大疾病险和养老保险等,总额度为50万元。并且也给儿子购买了10万元的重大疾病险,家庭年缴保费1万元。而太太李女士是公务员,单位有社保和医保,本人医药费可以全报,所以暂时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另外,过年孝敬双方父母大概1万元。
家庭净资产228万元
冯先生目前的家庭资产主要包括8万元的现金及活期存款,38万元的定期存款(此次公司和冯先生解约的时候根据相关政策条规给冯先生发放了一笔不小的解约金,已经存为定期存款),以及一辆市值20万元的私家车。房产方面,冯先生除了自住的价值110万元的套房外,在市中心还拥有一套价值70万元的房产,目前由其父母居住。当前自住的套房还剩5年房贷未清,另外一套则已全部付清。综合算下来,冯先生一家的净资产为228万元。
三大理财目标如何实现
冯先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理财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1、眼下的银行存款利率甚低,钱放在银行实际是负利率。与其让钱在那里闲着,不如拿出来做一些投资或购买一些理财产品,加之冯先生现在赋闲在家,也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可以跟进。不过对于应当怎样投资和购买什么种类的理财产品,冯先生自己感到比较盲目。
2、考虑到自身年纪和所处行业未来几年的情况,即使冯先生以后再就业,收入也可能没有以往那般丰厚。按照他和太太打算55岁退休的计划,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那么如何在剩下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储备一些养老金(以一个月3000元左右的生活开销计算),是冯先生考虑的另一个问题。
3、俗话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正在读初中的儿子往后的教育经费冯先生也颇为重视,按他的话说就是自己和太太花少点都不要紧,儿子的教育花费上一定不能省。冯先生打算负担孩子的教育及生活费用到大学毕业,差不多也就是到他计划退休的那一年。那么对于这笔费用,应该如何去筹备呢?如果可能的话,他还希望给儿子预备一笔出国留学的花费。
家庭资产配置分析与理财建议
陈 燕
一、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1、家庭财务比率分析
2、家庭收支情况分析
目前,家庭年收入14万元,年支出12.12万元,年度结余只有1.88万元,由于冯先生失业,如果次年未能找到工作则次年现金流将为负数。
在家庭收入中,工薪收入主要来源占比近6成,家庭有一定的理财性的收入,占家庭年支出41%,距离财务自由还有较大的距离。
在家庭支出中,消费型的支出占比为86%,略为偏高。还贷支出为5%,保障支出占年度收入7.1%。略低。
3、家庭资产负债分析
目前,家庭总资产246万元,家庭负债18万元,净资产228万元。其中生息资产占比为18.7%,生息资产占比较低,自用固定资产占比为81.3%,资产流动性较低。生息资产主要为收益较低的存款组成。
家庭备用金充足率为16倍,比较高。说明活期形式的存款比例过高,可能会影响到总的资产收益率。
4、家庭保障分析
冯先生已经有了总额度为s0万元的意外险、重大痰病险和养老保险等,为儿子购买了10万元的重大痰病险。太太李女士是公务员,单位有社保和医保,无任何商业保险。但家庭保障不足。冯先生夫妻均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建议需要进一步完善家庭保障。
5、风险承受能力分析
通过我们对冯先生风险承受能力及态度的模拟评估,我们初步测定冯先生现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为低能力。风险承受态度为中等态度。投资建议以稳健为主。
二、家庭理财目标分析
1、冯先生也意识到现有的投资收益较低,希望能进行适当的投资,提高现有资产的收益率。
2、储备夫妻的养老金。冯先生预计退休后的生活支出需等值于现在3000元的水平,假设通货膨胀率为5%。冯先生夫妇无忧生活到85岁,预计需要储备378万元的养老资金。
3、冯先生十分注重儿子的教育规划,希望能为孩子储备足额的教育基金,并为儿子储备好出国留学的花费,从现在深造需要的费用计算大概20万元一年,根据近5年来留学学费成长率为5%计算,届时共需要约70万元资金。
4、完善家庭的保障。根据理财目标的重要程度扣时间紧迫性,我们建议冯先生首先完善家庭的保障,然后调整家庭的现有投资结构,尽量开源增加收入,储备好夫妻的养老金以及子女教育基金。
三、资产配置建议
1、分步完善家庭保障
根据我们的测算,冯先生应再补充50万元额度的人寿保险,妻子李女士也建议及时补充人寿保障。由于夫妻双方年龄偏大,身体机能也逐渐有所下降,如购买重大疾病保险费用较高,建议最好
在冯先生重新就业家庭收入增加后再考虑完善,购买时注意保障的年限是否终身,增加保障后的保费总支出建议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15%以内。
2、建议冯先生能尽快重新工作
如冯先生能重新找到年收入(税后)在6万元以上的工作并持续工作到55岁,对家庭财务有较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家庭实现子女教育基金计划以及储备足额的养老基金的财务目标。如果年薪低于6万元或还需要一段时闻才能找到工作,则可能需要延迟冯先生的退休时同以完成其他理财目标。
3、储备子女教育基金
首先,我们建议建立一个子女教育基金投资组合,由于弦子已经上初中,可储备的年限不长,建议以风险较低的国债为主进行储备。其次,建议选择有豁免权的子女教育年金保险,在子女开始读大学后可以领取教育金,这部分费用至少可以保证孩子在国内就读大学并完成研究生的学业。
4、合理调整投资组合
建议以低风险投资组合较为适合:20%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60%的国债或保本性的理财产品,20%银行存款及货币基金。这种组合收益较为稳定,又可有效降低投资风险。8万元的活期存款保留4万元,其余4万元购买货币市场基金,既可以提高收益性也保证了较好的流动性。38万元的定期存款建议其中8万元在今年以每月定期定额的方式分批购入股票型基金,在2009年稳步建仓。其余30万元分批购买国债或保本型的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及国债要注意期限的长短搭配。
适当增加国债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冯先生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另外由于目前经济数据没有企稳,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比经济平稳时期高,同时由于经济增速减缓,依然有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投资本金安全且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及国债,这些产品的年利率都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
5、储备养老资金
首先,冯先生和妻子购买社会养老保险为养老做好一个基础的保障,可以保障退休后基本的养老需求。其次,建议冯先生在重新工作后购买年金保险解除晚年生活后顾之忧和长寿财务风险,年金保险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将现在的资金进行储备。在退休后在约定的时期内每年返还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养老金收入,较好解决了长寿的风险。第三,其余的资金,可以从我们第4点建议中的金融投资组合中进行储备。
更正
上期保险建议作者应为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市场研发部 黄之华
保险建议
刘伟国
冯先生人到中年,目前家庭资产中金融资产比例较低,而且夫妇俩的理财风格较保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因此冯先生首要的任务不是找工作,而是重新进行资产配置,目的是为了下半生的安享晚年做好准备。冯先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其家庭保障方面主要需考虑意外保障和养老保障,孩子的教育金暂时不宜采用保险的方式来准备。
目前冯先生的家庭成员中,首先需要增加保险的是冯先生的太太李女士,因为她是目前家庭的主要收入支柱,而且供楼的费用又主要依靠其公积金,而李女士恰恰没有任何的寿险和意外保险。因此李女士需要增加年收入10倍的保障额度,即50万元的意外险和定期寿险。而冯先生也应该将意外保障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至50万元。
其次,冯生夫妇计划55岁退休,只有7年的时间进行养老金的准备,加上夫妇的理财风格偏保守,因此养老金不宜采用有风险的理财产品。根据养老规划的一般原则,商业保险所提供的养老金占养老金总体大约1/3,冯先生夫妇以退休后1000元/月的额度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在选择产品时,注意选择夫妻双方共享的伴侣型养老险,即当一方离开后,另一方仍然可以继续领取养老金;同时选择附带重大疾病和身故豁免保险费功能的养老险,万一投保人在缴费期间发生重大疾病,或者意外身故,除了可以获得一笔补偿外,最重要还可以免交余下的保险费,但退休金仍然可以领取。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养老险才可以确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夫妇俩的养老全都是定时的、足额的。
理财案例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注释: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集只提供了65岁的家庭户资料)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0.09%。
全国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占22.83%。
空巢家庭的增加,对传统的家庭养老产生强烈的冲击,空巢家庭尤其应该注重理财的规划,为晚年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王先生现年61岁,妻子58岁,均已退休。
他们的一儿一女大学毕业后,都在外地成家立业,儿子在一家广告公司,女儿是老师。
王先生税后退休金为每月2200元,妻子税后退休金为1800元,家庭日常支出1500元左右。
因年事渐高,他们每月花在健身和医疗保健上的费用约600元。
目前,王先生手里有8万元活期存款,3万元3年期定期存款,9万元股票型基金。
王先生在市区有两套住房,一套自住,市值约100万元;一套出租,市值约80万元,每年租金收入3.6万元。
另外,老两口每年旅游消费12000元,都有社会医疗保险,没有商业保险。
资产分析
1、王先生家庭的主要资产是两套住房,当前年度总支出为3.72万元,年度结余为4.68万元,储蓄率约56%。
王先生家增加净资产能力较强,这些节余资金可通过合理的投资,来实现未来家庭各项财务目标的积累。
2、王先生夫妇已处于养老期,两人收入稳定,负担很轻,收支状况也比较合理。王先生家庭总资产200万元,房产占家庭总资产的90%,其次是基金、定期及活期存款。
家庭资产配置以银行存款和股票基金为主,其中活期存款保留比例过大,家庭资产流动性过强而影响了收益。夫妻二人均已退休,收入稳定,但增长空间有限。
总之,王先生家庭是典型的空巢家庭,儿女已独立,老两口与孩子分开过。从家庭收入构成看,收入来源既有稳定的退休金,又有租金收入。家庭理财应以稳健为主。
理财目标
1、王先生希望能够更好地积攒养老金,安度晚年;
2、能实现每年旅游一次;
3、合理保全和传承资产。
理财建议
1、留够适当的紧急备用金,建立家庭健康准备金。
因为在高通胀或者低利率时代,大量的存款不能使家庭资产有效的增值。由于王先生年过60岁,医疗健康方面的风险凸显,因此家庭紧急备用金可留多一些,留足3万元比较合适。
活期中剩下的5万元用作家庭健康准备金,可换成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2、提高家庭旅游消费额度,丰富晚年生活。
建议王先生家庭增加家庭消费支出到每年15000元,以丰富晚年生活。
随着国际旅游线路的放宽,可考虑国外游,费用不够,可从紧急备用金中支出。
3、保险规划重点在于意外险及资产保全与传承。
王先生夫妇都是花甲年龄,虽然重大疾病和住院医疗费用的风险很大,但由于年龄偏大,再补充商业医疗险已不适用,此时保险需求主要在资产保全和传承上。
考虑资金的安全和抵御通胀,建议两人分别办理两全保险(分红型)。
可从股票型基金中分流2万元,选择10年期交费,每人每年存入1万元,且互为第一受益人,可使家庭获得最高60万元的意外身故保障。这种保障对家庭而言非常重要。15年后还可连本带息加分红一起取出,用作养老储备。
4、投资规划,稳健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性投资应逐步减少。王先生的股票型基金是风险较高的投资,在家庭的投资占比偏大,
建议调整投资组合,除分流2万元办理分红保险外,再将2万元股票型基金转换成债券型基金。
今后家庭新增节余资金的投资也以债券型基金为主,保留5万元的股票型基金就足够了。
除股票型基金投资外,建议王先生适当关注以下几种投资品种。
储蓄是目前退休老人选择最多的一种理财方式,若在一年内不需要花费什么钱,可以选择一年期的零存整取;如果有许多的钱,可以选择存一年的整存零取,在平时需要一些零钱用的话,可以取出来使用,这种方式的利率是2.5%,比活期的要高。
国债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投资方式,具有投资操作方式简单便捷、利率较同期储蓄高、不征收利息税、债券变现能力强、投资风险性低等优点,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适合退休老人的理财方式。
退休老人还可以选择基金产品中的保本基金来投资,因为保本基金是一种保证投资者本金或本金的一定比例不受损失的基金品种,投资风险比较低,特别是其保本功能能够满足退休老人的投资不受损失。
选择购买保本型基金时,要选择品牌度高、信誉好的基金公司,以及合适的基金品种,不要盲目的进行投资。
*作者系中信银行理财规划师。责编电邮:caimi@vip.省略
白银投资三渠道
一、存实物银保值
白银是国际市场公认的贵金属投资品种,相对于房地产、股市等投资渠道,白银入门门槛比较低,
购买银条需要一定手续费,而且回购折旧费约为10%,回购渠道并不多,投资者要考虑未来白银涨幅只有超过这些费用,才有投资价值。而且,实物白银投资最好长期持有,至少持有1年以上。
二、纸白银门槛低
比起纸黄金动辄几千上万元,仅需几元一克的白银实属低门槛。目前,工行开通“纸白银”业务的起点为100克,这意味着几百元就可在白银市场“小试牛刀”。
不过,“纸白银”交易手续费率不低,在工行的账户白银买卖业务中,采用点差的方式收取手续费。目前白银价格的变动在2%左右,投资者售出账户白银才有获利的可能。“纸白银”与“纸黄金”的交易时间也一样,为全天候交易,工行的设置是周一早上6:50-7:00之间开市,持续到周六凌晨4点休市,中间24小时不间断交易。
三、白银T+D以小博大
目前,白银投资渠道分为3种:上海黄金交易所的Ag(T+D)、工商银行的“纸白银”以及一些黄金公司推出的投资银条产品。而白银T+D业务是最适合“以小博大”的投资渠道。
“今天是我休完产假第一天回来上班,呵呵,心情比较复杂。一方面会有很多担心,担心宝宝第一次离开妈妈一整天会不会不习惯呀,担心我母亲在家照顾孩子会不会忙不过来呀,担心我刚回到岗位上会不会不习惯呀,等等。但另一方面也确实有点迫不及待了,因为有了宝宝以后家里的开销一下子大了很多,我在产假期间只发基本工资,现在每个月都是入不敷出,有了小宝宝真是甜蜜的负担啊!”现年30岁的玲玲如是说。
两年前,玲玲和新婚的老公为了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更好地打拼,用光了存款和父母的大部分积蓄,凑了一套两居室的首付款成为了“幸福”的“房奴”,同时因为交通不便添置了一台小车,去年又把父母接到了身边。
“我每个月有5000元的工资,加上老公的6000元就是我们一个月全部的收入了。年底的话还能有2万~3万元的年终奖。前几年买房买车的时候把股票和基金全部卖掉,去年生小孩又花掉了大部分的银行存款,现在的资产就剩下1万元的国债,1万元活期资金。我俩每人每年还要缴费4000元的商业保险,手头确实有点拮据。”玲玲感叹道。
初为父母的梦想和担忧
“我很喜欢钢琴,也觉得弹钢琴的男孩子特别有吸引力,嘿嘿。所以我打算过几年就送我的小宝贝去学习钢琴,越早学习收获才会越大吗?另外,我还想从小就把宝宝送到双语幼儿园去学习,一直让他接受优质的教育才能赢在起跑点啊,将来还准备送他出国留学,但现在的教育费用这么高,真不知道我到时候能不能负担得起。”玲玲说。
现在总有那么多恐怖的新闻。校园血案就连发了多起了,还有那么多的有毒食物,真不知道该怎么好好去保护我的小宝宝,让他平平安安健康地成长。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跟天底下所有的妈妈一样,玲玲想给宝宝买份保险,可怎么买?买什么保险产品?玲玲觉得很难选择,希望专家给支招。
家庭资产配置与具体投资建议 胡立力
一、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玲玲的家庭处在家庭的形成期,儿子的出生。改变了玲玲一家的生活,宝贝儿子变成了生活的重心,这时的玲玲需要为家庭做个财务规划,让生活目标更快实现。目前,玲玲的家庭基本开支因儿子的出生而增加,需要调整收支,加快资产积累,着重考虑子女养育教育费用的安排、家庭保障安排、养老安排等。首先,看一下玲玲的家庭量化指标:玲玲的家庭的收支和资产负债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家庭资产结构不合理玲玲的家庭有1万元的活期及现金,1万元债券,家庭资产集中在房产和汽车上,固定资产比率较高,金融资产较少,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需要逐步积累家庭资产,改善家庭资产结构不合理状况。
家庭的储蓄率偏低 玲玲的总资产112万元,负债50万元,目前负债处于可承受范围。但因为家庭的年支出较多,储蓄比率相对偏低,资金积累较慢。如何调整目前收支情况,兼顾资产的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较为关键。
家庭风险保障不合理玲玲的家庭保险费年度总支出0.8万元,年保障支出占家庭年总收入的5%,保障还不全面,可以适当增加保险保障。
二、资产配置相关建议
玲玲的提出的生活安排主要有以下的目标:一、家庭新成员到来的理财调整计划;二、儿子的养育和教育资金规划:三、儿子的保障计划。根据玲玲的目前的财务状况和理财目标,有以下理财建议:
家庭新成员的到来,需要考虑新增的每月开支,重新审视一下每月的开支情况,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可以通过团购、网购等方式降低日常生活开销成本。每月的结余得以充分利用。加快家庭资产积累。
玲玲儿子的养育和教育金问题,可以通过金融资产投资理财方式来解决,基金定投是一种不错的教育金积累方式,平摊投资成本,积少成多,省心省力。
儿子的保障问题,也是全家的问题。可以在常规的社会保险上,给儿子增加一些商业保险,保障子女健康上存在的风险。同时。作为经济来源的提供者,玲玲和先生的保障同样不可缺。
三、具体投资建议
应急金准备玲玲目前的备用资金过少,建议近期重点积累资产。以后可留存3万元为活期,作为应急准备金,其余资金用于收益率更高的金融投资。
选择稳键投资考虑到玲玲的家庭可支配资产偏低,年度结余不高,抗风险能力偏低,应选择稳健低风险的投资理财产品,帮助稳定家庭财务基础。由于玲玲具有一定的金融投资经验,风险适中的基金、银行理财产品是不错的选择。建议玲玲将每月的结余,投入银行稳健理财产品和基金中,同时增加基金定投的种类和金额,将每个月收入结余,按照比例投资3~5个不同种类基金,构建投资组合,目前的家庭情况下,股票型基金的比例适当低一些。以后根据市场情况,再调整投资产品和比例。通过这种投资方式,帮助玲玲的分散风险,提高收益。基金定投适合5年以上的长期投资,有效帮助达到子女养育教育金积累的目标。
完善家庭保险玲玲的儿子刚出生不久,最需要的是医疗险和意外险,所以可以为宝宝选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的保费在0~3岁这个阶段较高。这也说明了宝宝在这一阶段的医疗风险较高,玲玲可以根据经济情况投保。其实宝宝最大的保障就是父母,父母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所以玲玲和先生需要为自己打好保障基础,才能确保未来宝宝能无忧的成长。目前,玲玲和先生需要考虑增加定期寿险,医疗保险、重疾保险和意外保险,全年的保险费用控制在1.5万元以内。
保险建议 张志萍
宝宝成长要经历很多阶段,学习期、创业期、筑巢期、养老期等等。而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学习期的培养了,如果在这一阶段跑在前面,以后的生活也会事半功倍。一般来说子女教育金都有如下特点:
1 没有时间弹性:子女到了年龄就要上学,不能说我现在没钱就让小孩晚几年再说吧。
2 没有费用弹性:优质教育的费用相对固定,且只涨不跌,这笔费用对每一个学生都是相同的;另外,子女的资质无法掌控,自动自发的子女与漫不经心的子女,在求学期间所花费的费用差距甚大。
3 时间的重叠性:支付子女高等教育金阶段与准备自己退休金的黄金时期高度重叠,时常有父母全力投入子女教育金时忽略自己的退休金,因此玲玲目前最为重要的应该就是为小宝宝储备一笔充足的教育基金。
另外,据统计资料显示,儿童发生意外的几率要远高于成人。如果孩子不幸患病,又是家中一笔额外的开支,因此玲玲还需为小宝宝储备一笔充足的健康保障基金。
家庭保障具体建议
考虑到玲玲及配偶已经拥有年交8000元的保险产品,建议玲玲及配偶眼下可以再增加一些消费型短期意外险保障,将全家的风险损失率降低。今后在收入条件宽裕的情况下,考虑自身未来的养老和资产安全。
另外,为不影响其全家的生活质量,宝宝的保险费应在8000元左右,这样全家总保费16000元,年,约为夫妻年收入的10%。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孩子买什么保险,我们在此推荐保险产品组合如下。
生存返还快。终生享收益每两年可按鸿福人生基本保额的18%(3240元)领取生存金直至终生;61周岁起,最多可领取6次,总额相当于鸿福人生所交保费108%(1259712元)的祝寿金;以上金额若不领取可累积生息。孩子的教育、婚嫁甚至养老全面覆盖,让父母的关爱伴随孩子的一生。
健康有呵护,安心享人生终生享有重大疾病保障10万元,35种重疾保障,令孩子健康成长无忧。
保障年年增,关爱到终生除10万元基本保额外,金泰人生身价保障水平随年度红利的分配而不断增加,另可获得关爱金。保费不变,保额递增,真正做到孩子一生风险保障的动态规划。
灵活退减保。年金可转换可在任意时间减保或退保金泰人生,领取高额现金价值。还可选择将其转化为年金领取,再次为孩子一生提供强大经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