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范文

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

第1篇: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 国有林场;森林保护;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147-01

近年来我国国有林场森林病虫灾害愈加频繁,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1]。因此,必须加大病虫灾害防治力度,以降低损失。在进行病虫害治理时,应该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治方法。

1 存在的问题

1.1 病虫灾害种类越来越多

近年来全球环境和气候存在一些异常变化,导致病虫灾害种类不断增加[2],原来的病虫灾害在环境气候的变化中变异升级,传统防治药物难以解决新问题。新型病虫灾害一般出现的比较突然,短时间内难以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为其提供了肆虐扩散的机会。例如,近年才出现的青杨天牛害虫,其防治速度缓慢,在研制有效药物的这段时间里,其快速繁殖,破坏林场。

1.2 病虫灾害蔓延范围逐渐扩大

病虫灾害种类的增多,直接导致林场受灾面积扩大;受灾面积的扩大又导致治理难度加大,如此恶性循环,我国林场森林病虫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着较大的阻力。国有林场森林大多树种单一,容易引发病虫灾害,加之异常的环境变化的影响,使病虫灾害更加顽固、不易防治。例如,在黄色毒蛾虫泛滥时,整片桉树林几乎“全军覆没”[3]。

1.3 病虫灾害潜在危害较大

很多时候病虫灾害的暴发无规律可循,传统的病虫灾害防治也只是总结以往的防治经验,借助已经研发的药物防治。可是近年来生物入侵、病毒升级的案例都比较常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摸索解决措施。这些新型问题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2 对策

2.1 加强对病虫灾害的预警

想要提高病x灾害防治工作的水平,准确有效的监测预警工作是必不可少。应提前发现异常,抓住时机采取措施,将风险控制到最低[4],把病虫灾害扼杀在摇篮里。林场工作人员要进行实时监测,并掌握林场以往的病虫灾害。通过监测对比及时发现病虫动向,及早预警,防止灾害面积扩散到不可收拾的局面。

2.2 深化病虫灾害防治领域的科学研究

林场病虫灾害防治工作需要通过生物和地理相关知识分析起因,进一步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防治,因而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森林病虫灾害防治工作首先要从根源入手,也就是从种树造林开始即要考虑病虫害问题。为降低病虫灾害的影响,尽量营造混交林,加强林场抵御病虫灾害的能力[2]。其次,药物防治时要注意药物选择,摒弃易残留、毒性强的农药。多配合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手段,尽量减少对林场的破坏,并保证防治效果。例如对黄色毒蛾的治理:在其幼虫时期喷灭幼腺1号胶悬剂,针对高龄幼虫要加大药剂浓度;或通过人工灭虫的方法,寻找捕杀害虫,并连同虫卵、幼虫等一并处理;还可以适当引进害虫天敌控制害虫,但是要注意天敌引进数量,以免适得其反。

2.3 加强检疫工作

林场进出车辆、行人等一定要进行检疫,严禁携带威胁林场森林的病虫进入林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工作人员要在路口枢纽地区设置检疫场所,严格防止害虫进入林场。

2.4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

林场森林病虫灾害防治工作要有制度限制。国家应积极号召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病虫灾害防治管理机制,明确不同主体在经营、防治、科研等环节的责任。此外,林场病虫灾害防治工作势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方案,影响范围较广,不是仅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防治病虫灾害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除了需要人员从事检测、喷药等工作,还要有专业人员研究病虫灾害、探索防治措施,需要较为庞大的资金链。因此,国家要加大对病虫灾害防治研究工作的资金投入,为病虫灾害防治研究做强有力的支撑。

3 结语

国有林场的林业收入也是国家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贡献力量。高质量的林木才能创造更高的利润,为此,国有林场森林必须要做好病虫灾害防治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病虫灾害的不良影响,提高产量和质量。方法正确事半功倍,在进行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时要注重方式方法。首先要提前做好预防,实时观测,及时发现病虫灾害,把握住治理的最佳时期;其次,林区的交通要加强检疫,切忌在运输过程中夹带病虫,保证运输途径的安全;再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采用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手段,减少农药使用,在提高木材质量的同时,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栗妍.浅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4(1):73-74.

[2] 叶建仁.中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24(6):1- 5.

第2篇: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范文

一、建立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是以确保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主的植保方针和“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以三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三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以自然控制为主,人工调节为辅的策略,以多抗品种为主体,结合高产栽培模式,加强保健栽培管理、恶化病虫生活条件,根据经济学原则,确定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选择和开发对有害生物高效、对天敌安全、对人畜低毒和环境低残留的新农药,按照无公害农药产品的农药使用标准,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不断改正施药方法和施药器械,推广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协调保护利用天敌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实现控害、保产、经济、安全、优质同步协调发展,将水稻主要病虫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单个病虫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

二、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

2011年,按照县农委统一部署,我镇共建立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三个,面积700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1000亩,共覆盖6个村(居委),32个社。

1.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关键技术配套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强化监测预报的基础上,推行农业防治为先导,化学防治为重点,辅以物理和生物防治。

1.1农业防治措施

1.1.1深水灭蛹技术:对二化螟越冬代化蛹高峰期将水稻田灌深水5~7天,在羽化高峰到来之前,及时翻犁板田,在二代二化螟化蛹前要求农户降低田间水层,化蛹高峰及时灌深水处理,大田虫口基数可减少80%以上。

1.1.2选择优良抗性品种:全镇尽量减少种植感病品种,在高产示范区加强品种田间稻瘟病、稻曲病抗性监测调查,同时要求农户加强两系杂交稻特别是“Y两优1号”感病品种的防治工作。

1.1.3调整品种布局与保健栽培:在品种布局上,做到两系杂交稻与三系杂交稻合理布局。在示范区统一播种、统一移栽、减少病虫桥梁田。在移栽阶段要求合理密植,大力推广宽窄行栽培技术;在施肥上,以有机肥为主,稳N、补P、增K。每亩施纯N8-10公斤,P2O56公斤,K2O6公斤为宜。在管水上,实行浅水分蘖、有水抽穗、干湿壮籽的科学管水方式,够苗晒田,可以有效减轻纹枯病为害。

1.1.4及时处理稻桩和稻草,少病虫侵染源。收割时齐泥收割,人工收割田和机收田及时将板田翻犁,或将稻草集中堆沤或烧毁,以减少稻草和稻桩内二化螟残虫,水稻移栽前先将稻草、水面漂浮的渣及时处理、深埋、以减少菌源。

1.2生物防治措施

1.2.1稻田养鸭控虫技术。稻田灌水结合放养鸭群等控制飞虱、螟虫。放鸭时间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鸭龄在500克/只左右,放鸭数量在5只/亩左右为宜。经调查,放鸭后水稻田稻飞虱比对照田减少75.8%,螟虫减少62.3%。

1.2.2稻田蜘蛛等天敌保护利用技术。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通过田埂种豆,双抢期间田埂放置草把,创造有利于蜘蛛等天敌栖息、繁殖和越冬场所,通过大力推广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适当放宽防治指标,最大减轻对稻田蜘蛛等天敌的杀伤力。

1.3化学防治措施

1.3.1种子处理技术。主要选用“包衣”种子,如是自己自留种子或串买的没有包衣的种子,必须进行浸种消毒,一般用“强氯精”2000倍液浸种12~24小时。

1.3.2水稻虫害防治技术。根据水稻不同种类害虫,筛选一批高效、广谱、持效期长对口防治药剂和放药技术。二化螟:当亩卵块达30个以上,在卵孵盛期或1、2龄幼虫高峰期亩用40%毒死蜱100ml,防效可达95%左右。稻飞虱:当百丛虫量达1000头时,亩用10%蚜虱净20克。稻纵卷叶螟,当百丛有虫包30个时,选择1~2龄期用药,亩用40~60ml,防治效果可达97%以上。此外,推荐药剂还有甲维盐、丙溴磷、噻嗪酮、阿维菌素等,可根据不同时期选用不同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1.3.3水稻穗期病害防治技术。强化农业防治措施,种植对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抗性强的品种,强化肥水管理,实行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水稻破口期亩用20%三环唑100克+爱苗12~15ml可有效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

2.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组织措施及机制创新

2.1成立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组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和村干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技术小组,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落实由技术小组制定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2.2强化监测预报,科学指导防控。马灌农业服务中心专门安排两人负责防治区的病虫发生动态监测工作,布点10处,通过多点调查,反复论证,确保预报准确、及时、科学指导防治工作。

2.3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病虫信息和植保技术进村入户。全镇共投入10余万元购买示范药剂,开展一系列病虫知识和防治技术宣传培训会,大力印发病虫情报和技术资料万余份,促进了病虫信息和防治技术进村入户;另一方面,组织培训机手40名,达到三能四会。千方百计提高农技人员、种田大户和机手水平,确保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实施全面成功。

2.4组建病虫专业防治队,积极创新示范模式。2011年,我镇组织实施了三种专业防治模式。一是依靠植保站和农业服务中心技术支撑,由专业组织全承包防治模式。二是以种植大户为主体的代治模式。三是由农药经销商为主体的代治模式。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引进了市场运作机制,机防队与农户签订同,实行统一供药、统一防治时间、统一施药、统一检查防治效果、统一收取服务费。提高了防效,普及了技术,增加了收入,保障了安全,方便了农民。机防队也从服务中获得回报,积累和发展,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三、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效果评价

1.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减轻稻谷损失,节约用药成本和用工成本,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据调查,示范区亩增产40公斤,折值108元,二是减少用药用工,节约防治成本,亩减少用药10元,减少用工0.2个,折值15元,亩增收节支133元。示范7000亩累增经济效益93.1万元,病虫整体损失率3.3%,低于全镇平均损失率4.23%。

2.丰富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内涵,提高了农民的防治水平和综合防治效果。通过示范,探索和开发了一些水稻病虫防治方法和技术,充实和完善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通过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维护了当地政府威信,树立了农技部门形象。

3.杜绝了高毒农药的使用,改善了农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稻田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据调查,示范区内高毒农药全面禁用,天敌种类增多,数量增加,生态控害作用加强,示范区内蜘蛛和青蛙数量比非示范区增加50%以上,少见的蛇类也重现于农田。

4.稻谷品质明显改善,稻米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讨论与建议

1.建立土地流转机制,让土地向种田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有利于机械化操作,提高专业化防治效率。

2.对农村专业化防治组织,政府多引导,技术部门多指导,财政项目多支持,大力扶持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全面提升我镇植保社会化服务水平。

3.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运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从现行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着监测体系不够完善,技术服务队伍力量不强,综合防治技术组装配套、优化集成、推广运用有待不断完善的问题。另外,农民是防病治虫主题,他们对综合防治技术知识和经验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也较大影响了防治效果。因此,建议尽快完善病虫监测体系、植保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新农村建设农业技术实用教材.重庆市农业局主编.

[2]水稻节本高效实用栽培技术.洪秀明等编.2009.

[3]水稻栽培技术问答.夏有龙等编.1998.

第3篇: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范文

一、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确保全镇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镇成立了林业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林业工作的副镇长任副组长,成员有:财政、林业、国土、广播、司法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林业站,具体负责全镇林业工作。各村和各村民小组也相应地成立了林业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每个村都由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共同组织实施林业工作。年1月,镇政府与全镇9个村签订了《县镇年度森林防火目标任务考核责任书》和《森林管护责任书》。

(二)大力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镇林业员坚持按时下村巡山,护林。同时向村组干部、农户宣传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的相关政策,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使之共同参与到爱林、护林、植林、造林中来,滥砍乱伐明显减少,上半年共造林860余亩(其中核桃300亩、巨桉260亩、低效林改造栽植香樟等风景树苗60000余株300亩)。3月12日植树节期间,利用广播标语等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人与自然,人与森林,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知识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义务咨询400人次,受宣传面达80%上。

(三)年上半年林业工作情况

1、对年欧投项目,特别是年新植60多公顷的核桃进行了春管,开春季管理现场会二次,参加培训人员400余人,新植核桃苗1.8万株,使全镇核桃种植株树达5万余株,面积达1200多亩,建成了千亩核桃基地。并新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县鶺鴒核桃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20万元,入社社员300多户。

2、狠抓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上半年通过认真巡查,对有病虫的森林进行了早防治措施,全镇未发生森林病虫。使森林病虫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

3、认真做好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2月份以来,通过认真宣传,召开村、组村民大会,使公益林补偿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已完成全镇6个村,45个组,1619户的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核实,兑现工作,兑现金额48209元。

4、严格集体、农户用树审批制度,严把采伐关。实行先审批后采伐的原则,有效杜绝了乱砍乱伐的现象发生。上半年共处理无证采伐活立木事件共2起,挡获并栽植活立木2株,处理无证贩运砍伐木材二车近2立方米,同比下降50%.

5、抓好退耕还林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上半年共兑现年退耕还林粮食款、生活费补助款286000元,以信用社打卡存单的方式付给农户,做到了准确无误,完成幼林抚育3000余亩,对全镇1700亩退耕还林进行了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补植2003年退耕还林地400余亩,栽植巨桉3万多株,低效林改造300亩栽植香樟等风景树6万余株,千亩苗圃基地初具规模,经国家级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合格。

6、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全镇的天然林、公益林制定了管护措施,各村落实了管护人员,签订了管护合同,有效地保护了本镇的天然林资源。

7、加强庭院绿化,创造优美人居环境镇林业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宣传、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空地、荒坡造林绿化,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8、做好下半年秋植规划,已上报县林业局。

9、上半年按时上报林业部门的各种信息、表册,做到了及时准确。

第4篇: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范文

这次培训是以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残控制为重点组织的一次培训,而且也是贯彻落实年初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今天上午,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海洋农业研究中心强主任和王老师分别作了精彩授课,老师的授课系统、全面、针对性强。培训结束之后,建议大家把材料拷回去,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学习,更好的落实好我们的绿色防控和农残控制工作。刚才,科技处张处长就绿色防控、农残控制、科技项目和烟叶生产谈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根据培训班的要求,结合落实会议精神,我谈四点意见。

一、细化措施,确保今年完成收购计划

今年,全省烟叶各项工作较为主动,各产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公司)党组的战略部署,围绕“补短板、提质量”,大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在上次会议上,许总用打好了六个攻坚战来总结,对今年以来的烟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从八个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烟叶生产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有需要解决的难点、焦点问题。当前如绿色防控的问题、烤房维修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烟叶采收、烘烤、回潮等等,这些都是在阶段性环节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从年初到现在,大家一直在绷紧一根弦,而且和大家沟通的时候,普遍反映很有成就感。由于我们前期各项工作相对比较扎实,整个烟田的长势长相非常好,下一步大家更需要绷紧这根弦,不要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如果现在绿色防控抓不好,出现农残问题,烤房维修做不好,出现漏烟问题,全年的工作就要打折扣。所以要卯足劲,把每一个环节的问题都扎扎实实的解决掉,最终才能取得好的结果,让大家全年的努力变成最终的工作成效。如果出现松懈思想,任何一个环节工作落实不到位,必将对全年烟叶生产造成影响,需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许总在多次会议上指出,今年要确保完成烟叶收购计划,为全年烟叶经营和下一步开拓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尽管前期大家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成效比较明显。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烟叶生产还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劣杂品种清理、面积核实和自然灾害等。下一步,要按照徐总在日照会议上的要求,坚持不懈抓好劣杂品种清理,在大田团棵至旺长期开展第四轮排查清理,并在采烤、收购、内部交接环节严格把控,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劣杂品种彻底清除。在上次会议上,许总提出要在6月10日前完成面积核实上报,要真正把面积做实、核准,为下一步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近期,各地市都在面积核实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逐户核实种植面积。最近采取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烟叶上的同志采取电访的形式询问烟农,专门给所有烟农打电话:“种了多少烟?种的什么品种?面积是多少?多少块地?等等”,下一步还将对大田管理中的“打了什么药?打了几次?效果怎么样?病害情况怎么样?”,通过电话的形式进行跟踪询问。我认为这是对生产现场管理措施一个非常好的补充,老百姓不说假话。建议各个地市学习这样一个好的经验做法。省公司计划在6月中下旬开展第一轮烟叶生产检查,对各产区面积核实情况进行抽查,并对劣杂品种清理情况进行核实。同时,我们还要抓好防灾减灾工作,7、8月份的气候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去年前期整体生产形势较好,但8月份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对烟叶产量和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要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把排水沟提前挖好,涝灾、雹灾易发区域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各产区要加强产情调查和产量估测,切实提高生产把控能力,在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的同时,确保完成烟叶收购计划。

二、围绕烟叶质量安全,切实抓好绿色防控和农残控制

2016年,国家局启动实施烟草绿色防控重大专项以来,我省烟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烟草绿色防控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烟草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初步建立;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力度大;生物性信息素“诱捕器”等理化诱控推广应用广。今天上午通报的烟叶农残情况,尽管形势非常严峻,但是大家也应看到,35个批次的样品农残超限,实际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防治烟粉虱造成的杀虫剂残留超限,另一类是防治根茎类病害和叶部病害导致的相关农药残留超限。其中,多菌灵和啶虫脒两种农残超限样品加起来是29个,也就是说83%的样品农残超限是因为这两种药。今天上午,任主任和我沟通的时候,建议今年把多菌灵列入禁用农药。因为连续几年多菌灵检出和超限比例都比较高,而且多菌灵对目前烟草病害防治作用不是很明显,替代农药也非常多。既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也要看到我们近年来在农药使用、农残控制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但是,也要看到,我们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云南和贵州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烟叶农残监测体系,湖北、安徽、广东、重庆实现防治烟草蚜虫农药“零施用”,贵州遵义成功开发蠋蝽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技术,开辟烟草虫害防治的新途径。我省烟草绿色防控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推广的面还不够广,产区之间不平衡,进一步加强绿色防控工作非常重要。下一步,要围绕烟叶质量安全,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防控要做细。通过大垄高垄深沟和排水沟的配合,确保排水顺畅,预防根茎类病害发生和蔓延。今年我们有这个信心,有了大垄,降雨对根茎类病害传播的影响将会大幅度降低。农残是不是超限,关键在于用药情况,只要病害轻了,用药少了,农残肯定会少。当前烟田土壤墒情不错,烟叶长势良好,中耕以后要尽量减少田间操作次数,避免病害的传播。要充分发挥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的作用,及时监控病虫危害情况,做到及时、合理、准确用药,坚决避免乱用药现象的发生。农业防控要做细,还要重点关注、关注重点。很多农残的超限,是由于出现病害以后烟农有病乱投医。对已发生病害或病害发生趋势比较明显的烟田要重点关注,重点是关注它的合理用药、关注它的防控效果。防止病害传播,一是消灭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个别烟田已经出现了马铃薯Y病毒病,有的整株烟叶变形,建议在烟株还未长起来之前,整株烟叶受到伤害、在烟田里价值不大的,及时进行清理,把烟株底下的土一起清理,让它远离烟田,即使发病棵数比较少,也不要把它留在地里作为传染源。另外,还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烟叶生产机械操作、人进烟田,如果先碰到病株烟叶、再接触好的烟叶,接着就会引起病害传播。为了提高防控效果,建议在农业防治上,要重点关注病害烟田,关注重点是往年出现超限的农药使用情况。

2.天敌资源利用要做实。按照《2018年度山东烟草绿色防控重大专项实施方案》要求,今年烟蚜茧蜂防治烟蚜要全覆盖;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推广25000亩,解决后期使用啶虫脒的问题。同时,对异色瓢虫、赤眼蜂、蠋蝽在实施方案里都有具体要求,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好天敌资源,确保完成生物防治任务目标。临沂、潍坊要抓好烟蚜茧蜂、丽蚜小蜂、蠋蝽、异色瓢虫的繁育工作,引进商品化赤眼蜂,满足全省烟区生物防治需求。大家要分析一下烟粉虱发生的区域,研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尤其是靠近蔬菜种植区的烟区,烟粉虱危害是比较重的,对这个问题研究透、解决好了,啶虫脒农残超限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3.理化诱控要全覆盖。去年,诱捕器在防治烟青虫、棉铃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非常好,得到了烟农的充分好评。这一次的农残检测,烟青虫和棉铃虫的用药残留就没有。要尽快把诱捕器安装好,确保今年实现诱捕器的全覆盖,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同时,要加强植物保护剂和诱导剂的应用,加大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的力度,做好农药的轮换使用,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农药来源要严控,使用要规范。各市公司要制定年度《烟草农药使用推荐目录》和农药使用操作规范,明确农药的名称、规格、防治对象、常用量、最高用量、使用次数、使用时机和安全间隔期等内容。烟田所用农药必须是烟草目录推荐用药,由烟草公司、合作社统一采购发放施用,并对发放种类和用量进行登记,从源头上杜绝滥施药、乱用药的现象。针对常见病虫害,每种防治对象要采购不少于2 种农药(不同有效成分)作为储备农药。要严格控制采购往年超限或检出率偏高的农药,引导合作社、烟农选用生物农药。烟农和合作社施药前必须经烟站同意,烟技员要对所承包烟田施药全程跟踪,建立档案,详细记录烟田用药情况,为我们了解有关情况,落实相关措施,提供依据。市、县级公司要定期对烟田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坚决杜绝未经允许私自采购、施用农药的行为。今天中午,我有两个地方感触比较深,一个是和侯总沟通的时候,谈到安丘今年烟叶农残零检出,党委政府对农药的管控非常严格,他们的稽查大队凡是发现市场上有卖违禁农药的立即查处。社会上的农药质量提高了,烟叶农残控制效果就好。另一个体会是蒙阴,蒙阴是临沂的饮用水水源地,2016、2017年都没有农残超限,水源地的用药是非常规范的,党委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对农药使用进行监控,管理是比较到位的。所以说,农药的来源是个大问题,对于出现农残超限问题严重的乡镇或者区域,建议市、县公司加强与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借助政府的力量对农药的采购和使用进行规范。市、县级公司要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植保无人机飞防,在保证防控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5.切实发挥示范区的带动作用。示范田要集成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努力打造绿色防控、农残控制的样板田。2018年原则上禁止在示范田内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烟青虫和蚜虫,坚决杜绝杀菌剂类超限,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整体水平。

6.建立承诺制、责任制和奖惩制。要建立烟叶质量安全承诺制。“市公司-县公司-烟站-烟农”要逐级签订承诺书,将不在病害重的地块种烟,不通过非正常渠道采购农药,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农药、烟叶农残不超限等内容列入承诺条款。对不按照承诺执行的烟农,酌情调减、甚至取消下一年度种植计划;对不按照承诺执行的市、县、烟站和技术人员,严肃问责。要建立烟叶质量安全责任制。逐级成立烟叶质量安全管控领导小组,安排专人专项负责农药采购、施用监管和取样送检工作。要建立烟叶质量安全奖惩机制。市公司要把绿色防控、烟叶质量安全列入烟叶生产考核重点内容,与个人绩效挂钩;设立烟叶质量安全专项奖,对在省局(公司)或国家局组织的烟叶农残检测中,连续两年农残超限零检出的单位进行奖励。今年,国家局科技司将就农残超限问题进行约谈,省局(公司)也将对被检出农残超限的市公司进行约谈,市公司要逐级追究农残超限单位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以成熟度为中心,切实抓好烟叶生产各项工作

成熟度是烟叶质量的基础,更是烟叶市场的基础。从近几年烟叶经营情况看,成熟度不够、淀粉含量偏高是影响烟叶评吸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成熟度也是烟叶等级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抓好烟叶成熟度对提高烟叶质量、开拓烟叶市场、实现全省烟叶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期讨论制定的《烟叶成熟度管理办法》将于近期下发,各产区要结合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检查考核,加大奖惩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重点强调三个方面:

1.提高烟叶的耐熟性,真正做到养熟。从近期情况来看,降雨较为充足,土壤墒情较好,为下一步烟株正常发育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从近几年的经验来看,6、7月份仍然存在局部区域、局部时间段干旱的风险,降水不能很好地满足烟株生长需要。大家仍然要做好抗旱准备,确保浇足旺长水和成熟水,保障烟株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后期的成熟水,这几年凡是浇过的成效都非常明显,对上部烟叶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切实抓好烟田揭膜,并根据气候和烟株长势,适时开展中耕培土。要适时合理打顶,适当留叶,通过打顶调控中棵烟,促进烟株营养均衡。

2.严格落实采收操作规范,真正做到采熟。采熟是提高烟叶成熟度的难点,也是我们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点。抓好采熟,首先必须把老办法做实,通过算账对比做通烟农的思想工作,做实烟叶采收“准采证”制度,把控制采收次数、烤房管控、停炉靠熟等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其次,要加大专业化采收服务力度,每个合作社都要建立采收专业服务队,以提高烟叶采收成熟度为核心,统一采收标准,完善管理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实行采收队员工资与采收质量挂钩,提高专业化采收服务水平。要加强创新。今年部分产区创新使用比色卡、比色手环、叶绿素检测仪等方法,直观展示和精准判断烟叶成熟情况。各产区要继续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向其他烟区学经验,向烟农学办法,对提出有效“金点子”的技术员和烟农给予奖励,努力在烟叶采熟上实现新突破。

3.严把烘烤工艺,真正做到烤熟。俗话说,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是个聚宝盆。把烘烤这个“聚宝盆”用好,把烟叶烤黄、烤亮、烤软、烤香,才能够把前期的努力变成宝。首先,要切实抓好烤房漏烟的排查维修工作。前期,各产区分别对漏烟烤房进行了初步排查,从排查结果看,任务非常艰巨,情况十分紧迫。各产区要尽快完成漏烟烤房排查,制定解决方案,宜调则调,宜修则修,确保不耽误今年烘烤使用,坚决杜绝因烤房漏烟造成的烟叶质量问题。其次,要更加注重烘烤队伍建设,确保每个烟站至少配备1名烘烤主管,每300-500亩烟田配备一名职业烘烤师,每座烤房(群)都要有一个司炉员骨干,对辖区烘烤工艺负责。烘烤师、司炉员要全部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由县公司进行技术和实操培训,确保烟叶烘烤工艺落实到位。要把自控仪操作权限管控作为工作重点,坚决杜绝未经烘烤主管允许私自修改烘烤曲线的行为。要围绕提高烘烤责任心,完善烘烤师、司炉人员考核机制,把烘烤质量与合作社烘烤专业化服务补贴挂钩,与司炉人员工资收入挂钩,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今年每个合作社都要开展这项工作。

四、提早谋划,切实做好烟叶收购准备工作

在日照会议上,徐总要求今年全省7月下旬开始收购。这是收购模式的一次重大调整,对提高烟叶收购质量、规范烟叶收购秩序、推进原收原调、提升山东烟叶市场信誉具有重要意义。提前收购需要做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大家要认真研究,统筹考虑,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徐总要求,我们要学习皖南的经验,把专业化分级纳入收购流程,烤房的烟叶直接进入收购程序,避免烟叶到烟农家里去分级。有些地市方案已经报到烟叶处,总体感觉不是很完善,还没有把这一点真正的吃透、认识到位。因此,在制订方案的时候,要明确以下几点:

1.将烟叶分级加工纳入收购流程,确保烟叶从烤房直接到烟站,杜绝烟农在家中初分级。制定的所有收购方案,都要围绕这一条来,就是研究烟叶从烤房进入收购流程。如果烘烤工场有收购场所的,直接进入烟叶加工收购;烘烤工场没有场所的,直接由烤房进入烟站进行加工收购。烟叶从烤房到烟站,实行按炉次收购,边烤边收,减少了中间环节,可以有效解决掺杂使假、非烟物质、盐水回潮、硫磺熏蒸、烟叶外流等一系列问题,真正达到我们对烤后烟叶完全可控的目的。近年来,安徽皖南烟叶公司一直采取这个办法,效果非常好,工业认可度非常高。大家学习皖南的经验,首先要把这一条做实,即烟叶直接从烤房进入烟站收购流程,这一条做不实,其他的配套措施就跟不上,提前收购就失去了意义。各产区在思想认识上和行动上要高度统一,从管理措施上、流程设计上、政策制定上都要按照这个要求去考虑、去落实。

2.认真研究烟叶从烤房直接进烟站的相关配套措施。第一个,要切实提高烟农的配合度。烟农同意不同意,是抓好提前收购的前提。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农场和大户没有问题,关键在少数的小户。也就是说70-80%的烟农是认可的,只有那些有侥幸心理、想掺杂使假、想获得不应该获得效益的烟农不认可。要加强宣传,算账对比,让烟农明白提前收购在减少烟叶损耗、降低分级成本、增加种烟效益等方面的优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第二个,要解决好烟叶回潮问题。今年必须实行集中统一回潮,不允许烟农在家中回潮,这是一条原则,也是下步督查的重点。当然,要结合当前实际,充分发挥好相关设施、设备的作用。日照提出,将烟农烤后烟叶交由合作社统一托管回潮,贵州等省在烟站配套回潮设施,烟叶从烤房直接到烟站,由分级专业队负责在烟站回潮,都值得我们借鉴。还有一个办法,我们的育苗工场就是一个很好的回潮场所,把育苗池里灌满水,太阳一晒,烟叶在育苗棚里回潮效果就非常好。要利用好我们的设施设备,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积极创新,解决烟叶回潮问题。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必须保证不在烟农家中回潮。只要在家里回潮,非烟物质就控不住,其它如掺杂使假等问题相应而来。第三,定级收购模式要进行研究。收购期间,也是田间管理、成熟采烤关键时期,必须确保生产收购两不误,今年的收购如果按照传统的定级模式可能行不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筹抓好生产收购人员的调配,对定级收购的模式进行认真研究和创新,既要减工降本,还要保证规范。皖南是在烘烤工场直接加工成包,用专用车辆拉到烟站,一包一包的看,稍微有点问题的就近加工,问题突出的退回。皖南的收购效率非常高,有两个大烟站,其中一个烟站一个季节能收15万担烟叶,另一个能收10万担烟叶。只要在前期分级过程中控制好,责任追究落实好,成包以后就能够确保质量。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在烟站分级的过程中就定级了,如果定不了级,烟农是不会让把烟包拉走的。我前段时间调研的时候,有的同志就讲,如果定的级不准,把这个烟再退给烟农,要造成纠纷。这个要分清楚,你只要定了级,烟叶就是烟草公司的、不是烟农的,定级不准是在专业化分级过程中出的问题,要追究我们内部的管理责任,而不是去和烟农扯皮。所以说,皖南的经验里面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需要考虑。

第5篇: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营造林;档案管理;钦廉林场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107-02

营造林建设是国有林场各项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钦廉林场积极响应广西区“林业强区”、“绿满八桂”等有关政策,大力发展营造林产业,在林场经营范围以外开展场外造林,以扩大林场经营规模、增加经济效益。随着钦廉林场营林力度的加大,造林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资源不断积累,加强营造林档案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笔者结合钦廉林场营造林档案管理内容、方式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为林场实现营造林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提供参考。

1 营造林档案管理的内容

做好营造林档案管理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基础,也是营林产业的基础工作。要想做好营造林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熟悉档案管理的内容。营造林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权属及其租赁合同、营造林作业设计、营造林施工管理、营造林验收、营造林投资预算、林木生长量测定、林木采伐销售等。

1.1 土地租赁合同 土地租赁合同是营造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对外租地造林的出现,更成为了营造林工作内容的重中之中。土地租赁合同包括造林租地合同、造林施工合同、种苗及肥料订购合同、幼林抚育合同、林木采伐合同以及相关补充合同、协议。土地租赁合同是营造林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依据,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的原件妥善保管利于营造林过程中监督管理,也利于营造林发展的后续管理。

1.2 营造林作业设计 营造林作业设计是指在完成栽植树木的地块预先编制出工作方案、计划,并绘制出图件,它是林业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1],同时也是工程技术档案中的原始资料。营造林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为小班空间位置(小班涉及的乡村林班号)、造林树种、整地规格、造林密度(株行距)、苗木标准(地径、苗高)、经营措施、资金概算、施工图等,其作业设计成果档案材料要求在造林之前完成。

1.3 营造林施工管理 营造林工程实施中,建设单位要负责进行对林地清理、炼山、整地、定植、抚育、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营林技术规程的施工指导,以及派人进行质量监督,并要求记录施工日志;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建设单位的作业设计施工,确保营造林的工程质量,并针对工程管理情况,对施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及时开展工程作业设计、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等方面的培训。

1.4 营造林验收 营造林验收通常是年度造林成效的一次综合验收,是对当年各项营造林生产环节进行的自查,主要对造林面积进行GPS测量验收以及造林成活率的查看验收。验收后,需要核实营造林任务和内容是否符合作业设计要求,质量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并针对营造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1.5 营造林投资预算 营造林投资估算是营造林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营造林之前,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物价及用工价格,做好整地、定值、购苗、抚育、运输及管理等费用方面的估算。

1.6 林木生长量测定 造林后每年需要定期对林木树高、胸径、蓄积等生长量进行测定,要求认真填写小班空间位置、地类面积、林分概貌等小班因子调查表。

1.7 其它相关资料 营造林期间,需要经常派护林员进行查看管理,对林木防火、人畜破坏或侵扰、林木病虫害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求及时整理、登记。特别是受病虫害影响的苗木,要做好病源调查、危害面积、防治措施方面的备案登记。

2 营造林档案管理方式

根据营造林的内容,主要是做好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形式的管理,实际上也是图文表的档案管理,通常需要图文表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保持一致。

2.1 纸质档案管理 纸质档案是指以纸张作为载体的一种档案,如保存备查的公文、图纸、帐册、合同、协议、笔记等的原本和原稿。在营造林档案管理中主要包括请示、批复、土地合同、造林验收单、财务表、生长量测定表等。

2.2 电子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主要是采用计算机软件或硬盘编排存储资源档案信息,便于图表的存档。主要是对文本编排的档案配备必要的设备和技术软件,如配备专门的计算机确保运行软件载体的安全,以及硬盘存储备份文档、GIS信息软件建立小班图表空间数据库。

3 营造林档案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GIS技术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钦廉林场引进了营造林管理的现代科学技术,利用“3S”(GIS、RS、GPS)技术软件来获取、存储和管理信息。但是由于重视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加上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欠缺,出现建档率低、档案管理凌乱、不便查找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对外造林工作的实施,造林资源的不断积累,所涉及的文件内容多、数量大、变化快,营造林建档繁琐、延迟等问题凸显。

4 营造林档案管理建议

按照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提高营造林经营管理水平,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是造林实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

4.1 提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营造林档案管理的建立、健全,利于人们及时掌握营造林经营活动情况,也易推动以后造林工作的开展。营造林管理部门要从“重造林、轻管理”的理念转变出来,充分意识到健全营造林档案管理利于提高科学经营水平,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综合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需要从战略上高度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切实组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营林经费充足,健全管理设备,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紧抓不懈。

4.2 规范档案资料的分类管理 首先搜集以往营造林建档粗糙零乱的资料,如土地合同、作业验收单、作业设计表等,对其整理分类、排序、鉴定编目和归档上架 [3],并录入计算机保存电子档案;其次,对当前的数据资料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存档,如合同、作业验收单、生长量测定的原始记录表及造林方面的公文等,与计算机软件编排及存储管理的文档查对,材料不一致或者不齐全的,需要及时录入一致。

4.3 健全档案管理设备及设施 健全的档案管理设备和设施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基础,要想提高营造林档案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设备不可或缺。一是配置档案管理专室、专柜存放档案;二是加大营造林档案管理的投资力度,购置专门计算机、数字化仪、绘图仪、扫描仪等先进设备及正版“3S”技术软件进行档案管理,特别是先进的“GIS”《营造林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方便易行、数据更新快捷,非常利于小班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管理。三是搞好设施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硬件工程,档案室要达到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虫、防鼠等要求,对档案材料的安全管理、方便使用、及时更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4 完善营造林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营造林管理办法,按照林场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营造林档案管理制度,并将制度上墙,严格执行,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4.5 加强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档案管理员是档案管理的主力军,其责任心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所提供的资源数据和图面材料的可靠性、准确性。因此,应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并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以便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S].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1607-2003.

[2]徐福安.浅谈易县中德合作河北省造林项目档案管理[J].河北林业科技,2000(12):26.

第6篇: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油橄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5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02003

1引言

油橄榄又名齐墩果、阿列布,属木犀科油橄榄属(Olea europaea Linn.)常绿乔木,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林业生物质能源树种。我国大规模引种栽培始于20世纪,尤其在总理亲自关怀下,于1964年进行了大规模栽培试验,在初步引种成功区域,逐步发展成栽培品种。

2油橄榄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

油橄榄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 果含油率35%~70%,果肉常高于75%,油橄榄油富含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易吸收,是世界上唯一天然状态下可食用的植物油,被誉为“飘香的软黄金”、“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地中海甘露”等,常食用可降低胆固醇、血脂,并明显延缓人体衰老,延长寿命。提纯后的油泥还可提制肥皂、油,油渣可作饲料及肥料等。其木材坚硬、纹理细致,是器具和手工艺品的优良用材。

油橄榄作为一种食用、工业、药用油的原料,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按现行市场价格,进入盛果期后,每公顷可产鲜果15000kg以上,农民每公顷收益可达120000元以上。经加工后,企业每公顷可获增加值300000元以上,仅增值税一项政府每公顷可创税收30000元以上。在地中海地区国家广泛种植,并以高营养的植物油输送出口欧美、日本、东南亚及我国等广大国家和地区。全球对橄榄油的需求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发展油橄榄产业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过去,会理县由于受自然经济观念的束缚,加上当时油橄榄市场销售不畅、价格低,油橄榄产业开发基本停留在试种阶段,种植基地建设进展缓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外橄榄油的消费急剧增长,市场需求很大,从而带动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油橄榄产业的市场前景日益明晰,开发条件基本具备。

3会理县具有发展油橄榄的独特优势

油橄榄为喜光树种,最宜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为6~7.5的沙壤土,喜石灰质土。稍耐干旱、侧根发达。发枝能力强,在一般情况下,腋芽均可形成侧枝,潜伏芽和不定芽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抽生枝条。播种、嫁接、扦插及压条等法均可繁殖。

中国油橄榄种植区域从数米的东海海滨到1800m的云贵高原昆明,都是油橄榄的宜林地选择区域。在川西南栽培区,通常以海拔1800m以下,年均气温15~20℃、10℃以上的年有效积温3500~ 4000℃以上、年降雨量400~1000mm,土壤通透性良好、呈微碱性、地下水位低(1~1.5m)或排水良好、地形开阔、背风向阳的低山缓坡或斜坡地,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均为适宜栽培区。通常情况下,2年苗龄的小树定植后3年开花试果,6年进入盛果期。正常管理下,油橄榄树的盛果期可持续百年以上。

会理县属南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气候资源十分丰富,年均日照2388h,多达2688h,10℃以上年有效积温4746℃。气候温和,热量条件较好,年均气温15℃,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年降水量700~1100 mm,其气候优势是我国其它区域所不可比拟的; 海拔最高的贝母山为3919.8m,金沙江边最低点为839m,相对高差3080.8m;全县自然土壤有9个土类,20个亚类,33个亚层,100多个土种;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由于地形、气候、土壤条件的综合影响,使植被垂直地带性典型、完整。过去引种栽培保留下来的油橄榄座果率在80%以上,产量和油料品质完全能和欧洲油橄榄主产国的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国相媲美。从会理县气候条件、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引种保存情况看,油橄榄适生区分布范围广,交通方便,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具有发展油橄榄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4会理县栽培油橄榄的历史及现状

4.1引种栽培历史

会理县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在州林业局的指导下引种栽培油橄榄,主要栽植地有该县黎溪经营所、鹿厂林场、通安林场和新发乡,全县共栽植油橄榄6.7万株。油橄榄引种栽培取得了一定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以及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限制,未能迅速形成产业化发展。据1990年调查,保存12000株(对其中989株调查,其中一类树9株,二类树178株,三类树812株)。到1993年全县仅保存油橄榄5200株(其中通安林场4000株,黎溪经营所860株,鹿厂林场340株),2005年对全县过去所有种植油橄榄地进行调查,仅通安林场保存1200余株,由于无人管理,已多年不开花结果或结果很少;遗存于该县新发乡、彰冠乡(万红林场)、木古乡及黎溪镇的油橄榄单株生长发育良好,树体健壮,结实正常。

4.2引种品种分析

会理县过去引种栽培油橄榄的品种主要为佛奥、莱星、皮肖利、配多灵等10余个品种。其中佛奥在该县栽培最为适合,曾单株产量有达10kg,全县鲜果产量最高年达1000kg,主要来自于佛奥的产量。

4.3近年开展集约化经营情况

2006年,在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凉山丰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通过租赁方式在木古乡牛筋树村取得266.7hm2宜林地50a使用权,分别于2006年种植20.0hm2、2007年种植58.2hm2、2011年种植133.3hm2油橄榄并纳入了林业产业惠民行动项目,实施以公司为龙头、项目为支撑、农户为实体的油橄榄产业集约化经营栽培试验。

4.3.1前期造林情况

该试验区种植株行距4m×4m,穴状整地,规格:80cm×80cm×80cm,630株/hm2,穴施农家肥25kg为基肥。定植1年-2年生苗,以秋季9月-10月栽植最佳,造林地海拔为1720~1800m。主栽品种为佛奥、皮雪利、卡林、配多灵等。一期投入整地、栽植、苗木费及灌水配套设施约45000元/hm2。

4.3.2前三年的管理情况

凉山丰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代经果林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运行管理,前三年平均每年需施农家肥25kg/株,氮肥0.25kg/株,磷肥2~2.5kg/株;每年的12月至次年5月,需灌水3次,每次灌水约25kg/株。平均每公顷每年需投入肥料及人工费1200~15000元。按此种管理模式,定植1年生苗,3年开始试花挂果,定植2年生苗,2年开始试花挂果。一般第三年每公顷产量可达1500~22500kg,尤其是2010年会理县南部区域遭遇特大干旱的情况下,试验区油橄榄仍能正常开花结果。目前鲜果收购价10元/kg,3年期果园每公顷产值可达15000~22500元。

4.3.3集约化经营辐射情况

丰达公司开展油橄榄集约化栽培实验的区域人口相对稀少,后,农民通过开垦荒山种植粮食作物,使土地面积有较大增加,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33~0.53hm2,多的0.67hm2,当地农民除种植粮食作物外,拥有部分剩余土地。公司通过建设油橄榄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农户种植,通过与农户建立种植合作协议,由公司提供苗木、资金和技术支持,公司负责回购农户生产的油橄榄产品,为公司提供原料保证,已有120余户农民和公司签订了油橄榄种植合同,协议面积200hm2。公司负责长期回收农户生产的油橄榄鲜果用于深加工,保底价不低于3.00元/kg,最大限度保证农户的利益。

5存在的问题

5.1适合本地栽培的良种匮乏

受小环境影响,一些栽植地气候因子、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水平与原产地有一定的差异,使某些品种没有能保持住原有的优良性状,虽然营养器官茎、叶发育正常,长势旺盛,但繁殖器官发育不良,开花少,结果差,产果量低。另外,在油橄榄大发展时期,急于扩大栽培面积,不顾品种优劣,只要是油橄榄枝条就扦插育苗,是油橄榄树苗就栽植,致使劣质品种充斥栽培地。

5.2造林规划设计不合理,栽培不尽科学

主要是初植密度过大,成林后又舍不得疏伐,形成树冠交错,光照不足,影响产量。

5.3缺乏市场营销体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油橄榄种植地离加工点偏远,果实不能及时加工,甚至不能加工。在大量发展时期,零星栽培较多,集中连片较少,产果量分散,种植者不愿采收,影响了收入。从而放松对橄榄园管理,让其自生自灭。

5.4科技含量低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把集体橄榄园承包到户,由于承包期限、奖惩方式等诸方面不配套,致使承包者追逐个人收益,投入少,甚至不投资,对橄榄园少修剪,不修剪,不施肥,不灌水,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得力,致使橄榄园生产力低下。

5.5缺乏扶持经费

缺乏经费,使橄榄园的更新改造,低产树复壮无力进行,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年复一年,产量逐渐下降。

6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会理县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引种栽培及近年来木古乡牛筋树村实施集约化经营栽培试验证明,油橄榄在我县城河流域,海拔1800m以下的木古等乡(镇)为适宜栽培区,可以木古乡为示范区扩大发展规模,率先启动油橄榄产业化发展。但油橄榄属高投入、管理技术性强的经果作物,欲实施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建议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6.1建设基地,培育良种

根据木古乡栽培种植所选用的品种,选取优良母本建设苗木基地,自行培育会理县产业化发展所需苗木。适当引进适合环境特点的有不同加工用途的特色品种,开发油橄榄特色产品。

6.2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受过去油橄榄失败的影响,农户对发展油橄榄持怀疑态度,建议先搞一定面积的示范片,抓出成效,实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对油橄榄栽培适生区的可利用土地资源做出详细控制性规划,做好近期和中长期发展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对符合栽培种植条件的乡(镇),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宜采取先行小规模引种,再逐步扩大建设规模的方法推进。

6.3创新体制,带动发展

坚持走政府引导、项目支撑、企业带动、林农参与的产业发展道路。明确经营主体、产销关系。因各农户土地面积少,多的0.67hm2,少的不足0.07hm2,加之各农户对油橄榄的认识不同,投入和管理上会参差不齐,部分农户只栽不管,只为享受国家扶持而栽树。建议引进一些有实力的公司或团体和个体投资承包造林,实现统一实施管理,集约经营,实行以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为主体,政府与龙头企业签订果品收购保护价,以确保种植农户的收益。不宜普遍开花,由农户、社队自由发展。

6.4依靠科技,促进发展

和科研院所合作,请专家培训,解决产业化发展中的栽培技术问题。明确技术培训主体,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培养种植区农民技术员,进行必要的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对油橄榄可能出现的病害(孔雀斑病、炭疽病、幼苗立枯病、青枯病、溃疡病)和虫害(金龟子、天蛾幼虫、绵蚧)要有充分认识,及早开展防治。由科研院所负责油橄榄的高产、高油品种选肓,集约栽培和良种良法技术研究,组装配套技术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等的研究,使发展油橄榄得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周围农户种植油橄榄的积极性,企业与农户签订油橄榄种植合同,由企业提供苗木、技术和资金支持,农户发展油橄榄种植,企业负责长期回收农户生产的油橄榄鲜果用于深加工。形成 “企业+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企业、科研院所、农户共赢。企业在合作中得到土地、技术和原料,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基地的建设为科研院所提供技术平台;农户获得直接经济利益。

6.5多方筹资,推动发展

会理县油橄榄产业展刚刚起步,在前期发展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土地改造、灌溉设施安装、苗木的引进与培育、人工管理等各个方面,只有投入,没有回报,资金周转困难。

6.5.1争取政策扶持,拓宽资金渠道

争取在政府服务、资金投入、贷款贴息、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种苗供应、果品回购等方面得到相关的政策支持。将支农资金向引导油橄榄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倾斜,为龙头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项目建设上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对种植基地的投入。同时出台优惠和扶持政策,捆梆项目投入,鼓励吸纳全社会参与投资,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油橄榄产业建设。

6.5.2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相对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对油橄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油橄榄种植适宜株行距4m×4m,在中幼林阶段,非常适合发展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的林下经济。可以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林草、林药、林牧、林禽等林下经济项目,以缩短经济周期,增加产业附加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油橄榄产业发展。

7结语

近年来会理县油橄榄产业化发展模式和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并涌现出许多的民营科技企业和发展新模式、新思路。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企业领航,依托科技支撑,基地示范带动,农户积极参与,一定能推动全县油橄榄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林学院.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