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1901
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内涵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先进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处理,将传统的人工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整理发展到了会计信息电算化,是会计行业的一次重大变革。
2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概念和内容的影响。随着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大范围普及,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将逐步地完全取代传统的人工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这也导致了审计的电算化,从传统审计到电算化审计,使得审计概念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电算化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审计的概念就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一系列会计信息以及其他的附属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独立的审查和监督,而电算化审计不仅仅是对上述内容的审查和监督,而是还作为审计工作的一种附属手段对电算化信息系统进行开发从而使得电算化审计的内容变得更加广阔。在电算化审计的影响下,审计的专门人员还会参与到电算化系统的开发维护过程中去。
(2)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方式的影响。在电算化会计的影响下,由于审计内容的变化,如果还是使用之前的审计方式,那么将不可能达到电算化审计的要求和目的,这就要求审计方式的变化。审计专门人员将使用代表先进技术的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来进行日常的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查和监督,同时还要对计算机审计系统进行开发维护。
(3)会计电算化对审计人员的影响。电算化审计人员的工作中少不了计算机这一重要的工具,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具有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审计法规以外,还要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运用技术和信息系统管理经验,此外,审计人员还要对于工作中偶尔出现的系统漏洞和问题进行维护和解决,从而建立起一整套适合自己又不违背整体运行方式的电算化系统。
(4)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在会计电算化实行之后,传统的会计凭证和报表等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将以文件的形式直接储存到计算机系统内部,审计人员将无法直接接触到这些信息,这样审计人员就无法对这些会计信息进行实地追踪查证,必须要对这些会计信息进行专门的分类和辨认。
3 对会计电算化导致的影响的对策分析
(1)制定完善新的审计准则。由于电算化审计在我国并没有完全成熟,这也就导致了审计工作内容的不断变化,虽然目前我国也已经按照相应规范制定出了许多的准则文件,但是其中的有些内容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审计工作,甚至阻碍了正常审计工作的进行。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制定出有效的审计准则,在结合我国审计行业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国际审计行业的先进经验,对审计行业从审计人员到审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都作出一定规范准则。
(2)培养具有“全能”型知识的“专业”人才。人才是一切行动的基础也是中心,因此要加强培养“全能”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有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当前最新的审计准则和规范,还要依托电算化的先进技术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掌握计算机数据的处理技能。具体的来说,就是要对在职的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和理论培训,一些相关的培训机构也要积极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扩展审计人员的知识层面和深度,以便适应新时代的电算化审计工作,“全能”型人才是电算化审计发展的关键。
(3)开展电算化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工作。计算机和手工处理信息完全是两个层面上的概念,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无法跟随电算化审计的工作步骤,要大力开展对电算化审计方法的研究,例如对计算机信息储存系统的开发、数据库的审计技术、计算机信息的管理技术等的开发,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安全运行。
(4)对会计信息实施事前事中审计以防范检查风险。电算化审计的数据一般有两种存在方式,除了打印出来的纸质资料以外就是存储在电脑硬盘内部的数据资料了,由于计算机偶尔会发生信息的丢失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但是纸质资料所占的比例却很少,因此审计人员要在数据输入之前进行事前审计,并且要利用模拟数据对计算机进行测试以防范检查风险,在对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要不断地修改完善相关数据和公式,确保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护。
(5)加快对于审计软件的开发和运用。电算化较传统的审计工作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计算机的运用上,在电算化审计的工作过程中,审计软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帮手,只有合适的审计软件才能使得电算化审计工作变得熟练又不失准确。开发出来的审计软件应该具有审计可靠实用的功能,不仅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还要能够进行大量数据的比较整合以及抽样等工作,但是在软件开发出来以后,要对审计软件进行一定的试验。
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使得会计电算化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广泛运用,不仅使得审计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而且大大扩展了会计的工作内容,会计电算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要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林文彬.试论审计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J].现代审计,200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思考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与推广,我国也逐渐兴起了一股会计电算化热潮。然而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就目前来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工作漏洞,且亟待解决。如何实施好会计电算化工作,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市场经济,与时俱进,提高和促进会计工作的效率?笔者就此作出详细论述。
一、什么是会计电算化
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也可称为计算机会计。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来完成和执行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所应用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代替手工完成会计工作,甚至还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会计工作。就其实质来说,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会计管理工作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节省和减少了手工劳动力,并且使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转型成为先进的计算机化工作。
2.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来代替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完成会计信息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还可以提高处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为会计核算的质量提供一定保障;会计电算化可以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推动了会计技术的发展,更新了会计工作的实施方法和工作理念,促进了会计工作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般单位在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时都是购买通用财务软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业务不断增多,原本购买的财务软件已不再满足企业现行财务管理的需要,或是升级已使用软件的版本,但当初购买软件时对其售后服务欠考虑。
2.单位领导对电算化认识不足
除了企业无法配备相应的财务软件来实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以外,有些单位还存在着对电算化的认识不够,认为电算化工作只和企业的财务部门有关,所以只要财务部门做好了相关工作,那企业的电算化工作便全面了。其实这是一种悖论,单位的电算化工作不只和财务部门的关系莫大,还和企业的其他部门有所关联,因此,电算化工作不仅需要财务部门实施,还需要获得其他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另外,还有些单位由于领导者对电算化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其单位内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具体实施时,不是缺乏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就是不具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资金作支撑。由此来看,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企业实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前提。
3.业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它既需要会计人员拥有专业的会计统计与核算知识,又需要会计人员拥有一定的管理知识。而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现有的会计人员往往只具备会计专业的知识,对管理层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也存在着一知半解。结构的单一使得其无法满足会计工作的需求。
三、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策略
1.加强企业基础促进科学化
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来说,其电算化系统得以稳定运行的基础是配置合适的设备。用以句话概括,便是“三分软件,七分实施”,可见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手段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就是说,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发展会计电算化的首要条件。如果要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引进会计电算化,那么其企业在基础设施方面就必须配备相应的电子计算机,在人力资源方面就必须配备相关的,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会计工作的高素质人员,并且这些人员需要具备先进的会计管理理念,只有这样,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开展,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效用。
2.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使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发展并转变成为了电算化的会计工作。然而,传统的手工会计之所以会转变成为电算化会计,其主要原因便是因为电算化理论起了作用。在电算化会计理论产生的初期,人们对其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最后收获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理论是产生和创造会计电算化的基础。而对于企业来说,由于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在企业内部发展和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必须对其会计电算化的理论进行研究,以便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市场经济。
3.加快电算化人才培养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支持,当前会计电算化的突出问题是缺乏高素质的人才,这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企业的正常发展形成了一个瓶颈。因此,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推进员工的再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通过电算化培训,培养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掌握现代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4.加大会计软件的开发力度
财务软件尽量使软件功能不断扩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财务报告系统为核心,建立对会计经营活动的计划控制功能,做到动态管理。满足软件升级的需要,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所需要的软件肯定是不同的,软件开发应考虑到再次开发的可能,以避免出现企业发展与软件滞后的矛盾。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了当前会计工作中所需要用到的一种必备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执行和完成相关的会计工作,减少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力,而且还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经营活动管理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传统会计 工作 影响
1 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1.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会计电算化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领域的简称。具体而言就是计算机代替了手工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的功能,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网络化。
1.2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①数据处理速度快。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计算机通过编码方式处理会计原始数据,可以大大提高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同时借助会计电算化可以将一些重复的业务,按照计算机预定程序自动生成,简化了计算机的输入程序,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大大提高了。②数据处理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就是将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会计电算化要求各个部门的相关数据统一后,集中到计算机系统中,并且计算机系统对输入的相关数据自动处理,包括相关数据的转账、编表处理等等,都是在计算机系统内部自动完成。③内部控制程序化。计算机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时,需要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也就是说会计电算化系统必须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
2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
2.1 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法。在没有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前,传统会计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人工操作来完成,人工操作就必然会发生会计数据的错误,因为会计数据的种类非常多,而且处理起来非常的复杂,只要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总账数据的不正确,影响会计工作效率。而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主要输入相关的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各项会计工作事务,而且经过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会计数据的准确率和可靠性要比手工模式高得多,同时系统具备的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使得复杂的会计核算变得格外的简单,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2.2 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会计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的会计模式只是简单的进行会计的核算,而在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方法无论多么复杂都可以通过会计电算化实现,同时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不断完善,加快了会计职能的转变,使得会计工作由传统的以核算为主,转变为现在的管理为主的现代模式。
2.3 内部控制的变化。在传统会计模式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工具主要就是人工操作计算器和算盘进行相关会计信息的核算,因此内部控制的对象也就主要集中在人,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工作考核,以此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但是人是具有思想的,如论再怎么完善的制度都会存在一定的弊端。而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都是依靠计算机系统完成,而且其内部控制的流程都是预定好的,任何人都不能进行改变,比如通过对凭证的设置可以使会计电算化应用人员只具备阅读权,而对于账务的核算则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出现规范了单位的内部控制,避免了会计舞弊行为。
2.4 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会计电算化实施后,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应用知识,并且能够掌握基本的软件操作技术。因此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要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首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更新自己的观念,通过不断地学习,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并且要懂得基本的软件应用能力。其次会计人员要懂得协作。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系统软件,它是通过各个系统的信息处理后,再对各个系统的信息进行整体加工与操作,因此会计电算化要求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协同作业能力,会计人员之间要懂得合作。
2.5 增强了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模式与环境都是根据计算机设计人员按照会计工作要求而提前设定好的,比如会计目录必须要在会计科目表中存在并且是底层的明细科目、凭证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在初始化设置中应事先确定凭证中供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化使得会计工作的模式更加规范性,保证了各项会计工作流程都具有明确的要求,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使得会计凭证的错误率大大降低,因为在录入会计凭证时如果出现与制度不符的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就会拒绝,这样就会保证了相关会计数据的准确性,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2.6 推动会计组织机构重构。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会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机构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得传统会计机构不得不做出重组,因为会计电算化的核心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优化,进而建立实时、开放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会计信息处理的高效以及自动化。为此传统的会计工作就会因为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应用而不得不重新分配,因此,会计电算化的过程,预示着会计机构将精简,会计人员将减少。
3 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对于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来说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其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转变了会计职能、转变了会计内部控制模式、对会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葛登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3(2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比较分析
1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由来与含义
1979年,计算机应会计工作在我国拉开了序幕,当时人们的认识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学术界并没有提出一个权威性的概念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1981年于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2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2.1 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
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这个阶段的mis(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产品和概念的提出无不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乎没有用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测技术。
2.2系统地位层次的区
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2.3 系统目标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人们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差异概念。会计电算化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首先强调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改变手工会计的不规范现实,要求会计软件的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按照我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立足于财务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强调会计输出结果的效率和增值性,这种增值效应依赖于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快速搜集、实时传递以及对不同层次数据的深加工。会计信息化的成效依赖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研究。
2.4信息输入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2.5数据处理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批处理方式处理业已发生的数据,而会计信息化使实时处理数据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部门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集成的数据库中,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2.6信息输出的区别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取。随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深入研究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在大型系统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internet上公布其财务信息。
3 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3.1 有利于澄清教学中的模糊概念
目前,计算机会计教材比比皆是,名称不一,有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诸多称谓,笔者不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但教学过程的授者是教师,受者是学生,名称和概念过多会导致授受双方无所适从,会使教学缺乏说服力,也会使学术研究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思想,这可能是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参差不齐、内容相左的重要原因。会计信息系统结合了信息论、系统论的思想,吻合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适应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计算机会计教材名称的首选。
3.2 有利于企业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
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1979年我国开始搞计算机会计的试点,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直至1990年国内才推出第一批品牌的会计软件,可以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硬件,找到合适的会计软件已属不易,不存在网络大规模的应用和遍地开花,而且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企业的计算机会计确实是只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徘徊,软件生产厂商开发的会计软件业主要停留在会计电算化上,即能够用软件替代手工完成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工作,阿尼塔。s.霍兰德所谓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手工会计的翻版“即是这个意思。20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大中型、分布式数据库逐步应用于国内信息处理领域;随着f/s(文件/服务器)逐步向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erp产品推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实力、有能力取得上述技术与服务以后,计算机会计脱离了“信息孤岛“时代,进入了集成财务、生产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的企业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单独地服务于部门需求,会计信息会随着更准确的输入、更深层次的加工、更实时的处理以及满足了更多样的需求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增值服务。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c/s、erp,所有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信息化程度进行正确定位,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论企业的硬件架构和所选用的软件层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一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可见,会计信息化取代会计电算化已是趋势使然。
3.3有利于学术机构名称和职能的正确定位
为学术机构冠名以会计信息化并非文字游戏,学术机构担负着对本学术圈内学术研究正确引导的重任,学术机构的命名体现着时代色彩,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应用水平。因此,适时转换名称是学术机构的必然选择。
【摘 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文主要分析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并提出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如何加强和完善会计教学的效果问题,以确保中专班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后,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会计制度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的运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已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而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也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越来越被各个单位所重视,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中专就业班学生来说,学习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他们求职成功的敲门砖。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在会计教学中更好的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并且柔韧由于的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会计工作服务,已成会计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很难满足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要求。会计软件的演示操作与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案例、编程效果的体现、大量数据的分析等均需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内讲授才能提高上课的信息量,取得好的效果。目前,很多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实践环节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硬件配置较低,软件版本较旧,会计应用软件过时,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落后,整个系统更新缓慢等方面。因此,加强信息类课程的建设,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迫在眉睫。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学内容改革
在会计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好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内容体系比较复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才不会有课程体系内容混乱的感觉,其次要进行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内容规范化研究。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学内容既应该包括规范的理论教学内容,也应该包括实验教学内容。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规范的理论教学
1.会计电算化系统基础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是会计专业学生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为基础后的升华课。所以同学们本身具有一定会计基础,因此在授课时要先注重讲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意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及趋势,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成及特点,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内部控制及信息化审计,制造资源规划(MRP)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等,让学生们对这个看似陌生的学科有个基本的认识,并联系起曾经学过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本学科的印象。
2.会计电算化系统控制和管理
阐述会计信电算化管理的概念、分类和必要性,论述会计软件自身管理、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探讨在信息化条件下怎样实施和完成会计分析、监督、管理和协调等工作;阐述会计信息化内部岗位设置、系统人员分工、内容安全度控制、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标准等。
3.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
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概念、分类和必要性,讨论会计信息化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的概念、内容、特点和方法,讲述会计信息化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并介绍若干维护工具。让学生能简单处理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技术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规范实验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电算化教学尤其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会计软件应用的实验
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当前国内最优秀的几种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等进行日常账务处理;掌握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核算的一般流程,掌握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工资管理、存货管理、销售管理、往来账项管理。并能熟练运用软件进行会计处理工作。
2.会计电算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验
要求学生开发的系统应当具有口令登录、主控下拉菜单、财务分工、科目设置、凭证输入、凭证审核、记账、结账、查询、银行对账、会计报表等功能。尤其是凭证输入模块要求能进行全屏幕、多条记录、自动编号、任意增加删除记录、有完备的错误校验措施等。
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管理及维护实验
掌握网络硬件的组建与维护、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电子商务中的会计业务的处理等。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学方式改革
(一)广泛应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
多媒体网络教学使得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可以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弥补课时的不足。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紧密联系起来,即“教师—网络—学生”。师生由此可以实现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实现“教育平等,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凭借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实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信息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
(三)重视实践教学
学校应该增加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实验室的投入,硬件、软件适应教学需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购进一些与时俱进的会计软件,让学生在学会操作的同时,在找工作方面更有竞争力。
(四)带学生到会计电算化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请企业的会计人员把软件应用的心得体会告诉学生,这样做更利于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内容庞杂,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择好教学软件作为教学工具
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极强的新兴学科,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选择一两种好的教学软件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更好地实践所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需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使学生很快掌握教学内容,就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消化和理解教师理论上所讲授的操作方法、步骤,不能一味地课堂讲授,也不能光上机操作,不讲授其原理和方法,只有边讲边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处理好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演示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该讲授的用理论讲授,该演示的用多媒体演示,这样才能实现完美教学。
在如今社会信息化时代,会计的运用也离不开软件的辅助。因此在电算化环境下,除了人这个执行控制的主体外,许多内部控制方法主要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所以在计算机会计中,控制的重点已不再仅仅是人,而变成了第一,人工处理控制;第二,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控制;第三,会计信息输出控制;第四,人机交互处理控制;第五,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控制等多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时, 应该注重教法以及方法,以求在课堂中可以让同学们学会、学懂,并能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会计业务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昌勇,黄国胜 电算会计基础[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庄明来 会计电算化研究[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一、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是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出现并且获得发展的,会计电算化较传统会计而言,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准确率,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时间并不长,从当前的应用普及率,也并不大,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应用。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会计工作也多为会计人员的手工操作为主,而且这种会计方式也存在着一些漏洞,例如随意修改会计数据等等【1】。因而在中小企业中应用会计电算化,在规范财务管理方面便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还没有认识到应用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而且很多中小企业基于成本问题,在会计电算化应用方面也很不积极。
二、中小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中的问题
1.对于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够
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够的问题,这种认识上的不够主要体现在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核心概念没有正确理解,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完善的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对于保障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果对于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就很难积极的进行会计电算化应用建设,因而也就很难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完善。对于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而言,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企业管理理念,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这种问题也就更为突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如果不积极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应用,是无法适应当前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的,而落后的管理观念也必将使得企业被市场所淘汰。
2.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问题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中,一些企业由于资金有限、会计人员素质有限等原因,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做的很不到位。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做到良好的安全保障,那么应用实施会计电算化甚至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反作用。在网络病毒泛滥的今天,计算机信息安全收到了很大的威胁,一些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由于操作不规范,使得计算机感染病毒,造成信息泄露。或者在计算机安全管理方面不严格,造成计算机信息丢失等问题,这些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都是极为不利的。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缺乏完善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严重威胁着企业核心会计信息的安全【2】。
3.缺乏高素质的相关人才
另一方面,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缺乏具有较高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素质的会计人员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这一问题就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应用会计电算化中,需要会计人员熟练的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包括会计学知识、会计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等等。因而在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具有较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重中之重,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进行会计电算化相应的硬件设备投资并不大,而在相关人才引进以及保障上的投资却是巨大的。而且在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下,具有较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也是一个客观问题,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巨大需求,这种人才供需上的矛盾也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不完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策略
1.提高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当首先提高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特别是在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到在企业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核心概念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当认识到,在当前的企业发展环境下,进行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应用会计电算化对于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便于企业进行内部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只有在认识上有了提高,中小企业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会计电算化应用,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力度。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管理者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对于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加强计算机安全建设
中小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中应当认识到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加强计算机安全建设,这就要求在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保障制度。在这个制度中应当对会计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规定,包括会计工作操作流程、计算机操作流程、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等等。同时还应当提高会计人员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性上的认识,在日常的计算机使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网络使用方面,应当提高安全意识,保护计算机的信息安全。对于会计电算化应用来说,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旦发生会计信息泄露,那么对于企业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且不可拟补的。并且在信息丢失方面也应当提高重视,做好计算机信息备份工作,防止出现因为计算机系统崩溃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丢失问题【3】。
3.积极引进高素质会计电算化操作人才
在中小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人才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较高的,在这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大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具有较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这种人才应当同时具备较好的会计学知识以及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同时还应当熟悉电脑操作,能够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并且对于报税等税务流程较为熟知。同时,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也可以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其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结合会计学知识,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这种方式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种成本较低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引进人才方面,企业管理者应当认识到进行这种投入的必要性和巨大收益,只有积极引进相关人才,才能保障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四、结论
随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人员素质逐渐提高,操作水平日益熟练,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加强,显示了会计电算化向优良、稳定、科学的方向发展。
一、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人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总的情况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会计电算化的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会计记帐向电脑会计记帐的转变。随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各级各部门都广泛应用会计软件,管理机制符合我国《企事业会计准则》及其配套的行业会计制度。
2.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与适应,才能促进工作的高效率。从会计系统的情况看,各级各部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一,主要涉及:
2.1一部分单位没有实行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已使用的部门、单位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的应用阶段,如工资的发放、报表的简单的应用阶段、报表的简单汇总等;
2.2会计电算与手工核算并存,不具备“甩帐”条件;
2.3所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的规范性、适用性差,不能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
2.4缺乏既懂会计又能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会计主管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大多数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当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时,计算机维护人员大多数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
2.5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展缓慢。总之,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跟不上需要,操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会计软件频繁升级,无法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相对稳定性;当前会计软件无法满足会计数据保密性的要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未充分应用。
二、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实践看,会计电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1.1一些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1.2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2.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责任,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会计系统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加上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改进建议
1.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2.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3.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4.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加强内控制度的建立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内控制度应在权限的分离、有关人员的相互制约、财务信息和数据的安全保密、财务管理内部防范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5.单位对软硬件升级的支持力度。单位本身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不要使计算机软硬件的落后成为会计电算化的制约。只有对计算机软硬件进行经常性的升级与完善,才能更好地为单位发展服务。
四、趋势展望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指通过相关会计软件的应用,运用相关计算机设备对难度较高的手工会计工作进行有效替代。会计电算化有效提升了传统会计工作的效率。
二、医院药品核算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在医院药品核算中,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会计电算化在药品入库工作中的作用
在医院以往的药品入库工作中,药库管理人员需要将所有药品的名称、价格以及相关信息详细记录下来,这种纪录方式造成了时间、人力等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药品入库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需要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在药品入库工作中。在应该这种方法的过程中,药库管理人员只需要将需要入库的药品代码扫描至计算机软件中,即可完成对药品各项信息的快速记录。这种方式有效减轻了药库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可以对同一种药品的多次购入价格进行对比,进而实现对药品价格的有效控制,保证医院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
2、会计电算化在药品出库工作中的作用
在医院以往的药品核算工作中,药品出库环节是引发相关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由药品出库工作引发的问题,提升药品出库管理质量,可以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在该工作中。药房工作人员领用药品时,药库管理人员需要将药房工作人员需要领用的药品实际数量和种类代码输入到电算化软件中,当输入工作结束之后,其他相关信息会自动生成,当出库单生成之后,药库管理人员需要对出库单进行盖章确认,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有效减少药品出库环节的时间,且有效降低问题的发生概率。
3、会计电算化在药品库存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在医院以往的药品库存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通常使用高低限量法进行管理。在应该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医院需要结合药品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高低限,通常情况下,医院会将药品的最低限量设定为20天,并将药品的最高限量设定为30天,实践表明,这种设定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了保证药品的及时、充足供应,需要对具有较强季节变化性特点的药品加强管理。需要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在药品核算和管理中,提升药品核算和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从药品购入时对其进行详细记录,这种做法可以为之后的药品库存盘点等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在对药品进行核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防止药品库存变动现象的发生。医院可以通过药品库存的定期核算,使得药品核算工作更好地促进医院的正常运行。
4、会计电算化在药品调价工作中的作用
在医院的正常运行过程中,有时需要根据物价局的相关文件对药品价格进行调整,为了防止该过程中出现药品价格在不同时间发生不同步现象,需要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在调价工作中,通过调价损益报表的制定,加强医院相关人员对药品价格的了解,使得药品调价工作变得更加合理。
三、促进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药品核算中应用的措施
1、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完善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完善是促进会计电算化应用的主要途径。对此,医院应该结合自身药品核算工作的特点和需求,促进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完善,使得药品核算工作更加合理。
2、提升医院药品会计的实际软件操作水平
医院药品会计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水平是决定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应用会计电算化,促进药品核算工作质量的提升,医院应该对药品会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药品会计相关电算化软件的实际操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3、配备合理的硬件设备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建立在配备相应硬件设备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正常运行,医院应该对所配备硬件设备的质量和合理性加以重视,使得药品核算工作更加符合医院的实际要求。
4、促进医院相关人员会计电算化观念的调整
影响会计电算化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医院相关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不合理观念,为了促进会计电算化在药品核算中的应用,应该对人员的观念进行合理调整,并结合各个科室配合程度的提升,显著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效果[4]。
5、加强对医院的药品核算工作的规范
对药品核算工作的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药品核算工作方面
就药品核算工作而言,应该按照购进价对其进行进出存核算。在管理药品核算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等特殊药品的管理,根据这些药品的购入过程、领用过程等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在核算药品储存、销售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药品支出、药品收入、药品进销差价以及药品四个总账科目,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药品核算工作更加清晰[5]。
(2)药品储备工作方面
在进行药品储备时,应该保证储备的药品数量能够保证正常供应,并按照医院日常使用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结合计划要求完成采购工作,并对储备药品进行定额管理,注重药品的周转速度。
(3)药品领用和采购方面
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药品领用情况和采购情况,建立合理的入库和出库手续。针对药品领用过程建立合理的审批程序,通过这种方式对药品领用过程进行规范。除此之外,药房和药库应该定期进行药品盘点,提升药品核算和管理质量。
首先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汽车制造厂1981年8月在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将会计电算化提了出来。所谓会计电算化指的是会计人员以及有关的操作人员根据专业人员编制的会计软件来处理会计数据,通过操作计算机来替代原来的会计工作。
二、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在经历了简单的尝试以后历经了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经步入了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我国在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没有充分的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在应用电算化的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代替原有的手工核算,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负担以及提高核算效率,没有充分的意识到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这就造成了无法有效和及时的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和管理。其次,会计数据格式不一致,很多系统的开发过程都是基于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下自行开发的,很多系统的数据格式、结构和类型并不相同,在编程风格上也不一致,由于很多软件公司考虑到保密的因素,相互之间没有足够的沟通,无法有效的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交流。再次,系统内部没有很好的衔接性,目前很多财会软件的重点在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上,在成本核算、市场预测上没有投入较大的力度进行开发,因此在对此类问题进行处理时需要在人工核算财会管理数据以后重新输入,无法在一个系统和另一个系统之间灵活的转变格式,对于数据的使用不够方便。最后,会计软件没有较强的通用性,近年来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用户很多财务软件厂商都是采用同一款软件,没有将这些用户的差异性考虑在内,这就直接导致了不少电算化会计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致使一些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处于观望之中。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解决现存问题的几点建议
第一,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做好系统实施工作。通过系统目标与规模的确定来编制相应的实施策略和方案,进而完成规划制定、步骤实施与进度安排、机构设置、各阶段的任务及经费预算等。通过调整和优化手工模式下的业务流程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规划各个处理环节的功能、数据处理特点、权限和职责将实施的成功率提升上来,将现代信息技术力量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第二,建立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通过对相同的数据接口以及公共的转换接口的设立来转换不同的数据,这样可以直接使用不同软件系统下的数据,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第三,不断的完善会计软件的相关功能,使之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虽然近年来很多单位的会计软件已经向管理型转变,但是很多模块还不能有效的适应管理的需要,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型功能的模块。第四,通过审计工作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来使会计软件尽可能满足审计的要求,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系统风险。第五,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安全。电算化软件应采用两层加密技术,应当在系统的客户段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以防止非法用户窃取机密信息和非授权用户越权操作数据。第六,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在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合。
2.进一步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首先将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信息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企业的信息化离不开会计电算化的支持,我们不应当过度的依赖会计电算化,应当站在企业信息化的层面上,将企业信息化作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其次,使管理型的会计软件提到核算型的会计软件,作为一种信息系统,管理型会计软件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相应的管理功能,通过对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应用将相应的经济管理数据存储起来,进而为决策和控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会计软件既要有为预测管理单位经济活动提供信息的功能,还要具有完整、适用的核算功能。再次,设计会计软件尽量使用先进的开发设计理念和技术。会计软件从早期的DOS平台到现在的WINDOWS平台,数据库从DBASE到现在的大型数据库,这些都反映了设计使用的开发平台、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最后,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而免于形式化。
3.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
在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因此在电子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会计电算化也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根据我国近期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情况可以总结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第一,通过管理会计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的有效结合能够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目前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为了充分的对财务会计资料进行运用,企业应当将两个子系统结合起来,通过会计模型的建立使得电算化会计向管理型方向发展,这样能够有效的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对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将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以及控制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第二,会计电算化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建立了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很多单位开始采取以机代账的方式。近几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得到了普及,逐渐提高的会计软件水平使得很多基层单位都开始开展电算化工作。第三,全面的网络化管理增强了集团的控制力,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财务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其中网络环境既包括WWW、电子商务等互联网络技术在内的环境,还包括常规的以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式为基础的环境。通过对国际财务软件这一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利用集团企业能够有效的实现下属机构与集团网络的互联,对于各分支机构的运营情况集团总部可以及时的了解,这样能够有效的增强整个集团的控制力。第四,会计业务人员的水平也将不断的增加,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国外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应当通过高科技计算人才的培养以及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来加大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力度,使得会计工作人员既熟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还能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第五,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会计电算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不断的突破和完善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