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

线下教育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下教育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线下教育的概念

第1篇: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

论文摘要: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院管理学》进行改革,根据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理论,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以及形成性评价和范例展示评价理论,革新评价模式,注重培养创新人才的高阶能力,组织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可以在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背景

我国医学院校本科课堂教学大多以书本为标准,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没有思考和提问的时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不能很好地得到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受到限制,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究其原因,与教师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已身处信息时代,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充满生机和未知变数。从哲学的角度看,现代社会青年的特点在于解构权威,具有反传统和反主流意识。因此,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学了课本和课堂,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可以说,只要想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知识也不再专属教师,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并非决定路径的人,选取何种途径获取知识也不完全取决于教师,学生拥有很大的选择权。这一切都促使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转变评价模式。

新世纪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注重学生的高阶能力培养,因此,当务之急是把高阶能力的培养整合到学习的各环节中,从而培养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础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基础性思维是指接受知识的能力,而批判性思维是指重组知识的能力,最终由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避免“满堂灌”;要以教材为本,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融入医学新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要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二、理论依据

1.高阶能力培养理论

根据钟志贤、祝智庭、丁刚等学者的观点,高阶能力包括七个方面:运用多种思维的能力、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的能力、深度学习的能力、社会化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在不忽视基本素养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创新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兼容和获取隐性知识的能力、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重知轻行、客观主义理论基础盛行、注重低阶能力培养”的现状。

2.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意义的学习指学生能对学习负责,自我控制,选定学习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对学习充满热情,愿意持续学习;知道如何转化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协作学习或工作。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有意义的学习包括主动性、建构性、意图性、真实性和合作性等五种特性。

要很好地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就必须学会放弃自己在课堂上的权威,用有实践意义的主题去发展师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拥有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允许不同观点的表达,让学生愿意积极参与自学,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转换角色。教师要向导师、帮促者、信息咨询者、团队协作者、课程开发者、学术顾问、研究者及学习者转化,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在自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学生要向积极主动的建构学习者转化,开展协作交流性学习,主动建构情景图式,解决有意义的、复杂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并能够阐释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情况制定和实施调控策略。

3.形成性评价和范例展示评价理论

在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的同时还要开展形成性评价,即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导和完善教学而进行的教学效果评价;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以便调整和改善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一般是绝对评价,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达到目标的情况。而我们目前采取的总结性评价一般都是事后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对教学结果进行的评价,不利于学生注重平时的过程学习。

范例展示是向学生展示优秀成果,引导预期学习成果产生,是学生可以仿效的样例。范例展示评价是一种新型的执行评价方法,就是在布置学习任务之前展示符合学习要求的学习成果范例,以便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预期。其特点在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角色自主化、评价与教学过程一体化。作为一种基于过程和真实性的评价方法,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把学习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把学习看成一个整体,避免把学习与评价、内容、过程割裂开来。

三、实证研究

1.实验对象

两个平行班,一个是卫生事业管理班,84名学生;一个是信息管理班,108名学生。《医院管理学》是这两个班的必修课,均采用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的考核方法。

2.实验方法

在相同教学进度的《医院管理学》教学中,卫生事业管理班采用创新人才培养方法,运用形成性评价和范例展示评价;信息管理班则主要采用常规教学方法。

3.实验过程

(1)形成性评价体系贯穿教学始终。讨论、论文、PPT汇报、自我评价作为平时成绩,共4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分,主要是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论考试。

(2)撰写论文两次。主要是把科研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所看文献进行分析、概括、综述的能力。

(3)进行开放式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对开放式讨论题讨论5次,放在每章讲完之后进行,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所学内容进行活学活用的能力。由于所讨论的开放式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可以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从而对传统教学理念和传统师生角色提出挑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4)自主学习部分章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要求各小组分别自主学习部分章节,并用PPT的形式对本组自学内容进行自主汇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由于创新思维的产生离不开学生交流时灵感的碰撞和激发,因此这种方法还能使组与组之间和小组组员之间相互欣赏、激励和认可。

(5)学生参与期末考试试题设计。每组学生都参与期末考试试题设计,然后从各组完成的试卷中选取部分试题,再与教师出的试题综合而成A、B两套试卷。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评价的能力。

(6)建立全方位的评价模式。只有建立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学期成绩评定机制,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仅在考前搞突击的现象。进行讨论和PPT汇报时,由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打分评价;学期结束时,由小组对每个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进行评价打分,并组织学生结合个人自我评价打分;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试题的创新性解答情况作出评价。也就是说,到学期末,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都是由5次小组讨论、3次小组作业、1次PPT汇报、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构成的,每项占10分。

4.实验结果

卫生事业管理班不进行期末考前辅导,信息管理班进行常规期末考前辅导。卫生事业管理班在学习的热情度、积极主动性、纪律性和自主学习的创新性等方面明显好于信息管理班。两个班的学期成绩如下。

(1)平时成绩对比。平时成绩占总分的40%,在0~10分和11~20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学生都分布着百分之十几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却没有学生;在21~30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61.11%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则只有20.24%的学生;在31~40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16.67%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79.76%的学生。这个结果充分表明,信息管理班学生不注重平时的过程学习,而卫生事业管理班由于采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办法,学生平时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平时成绩都集中在高分区。

(2)试卷成绩对比。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在60分以下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25%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只有3%的学生;在60~69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12.96%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14.29%的学生;在70~79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29.63%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36.90%的学生;在80~89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23.15%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36.90%的学生;在90分以上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9.26%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2.38%的学生,明显低于信息管理班,可能与信息管理班有考前辅导,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没有考前辅导有关系。

(3)综合成绩对比。把平时成绩40分和期末试卷成绩按60%折算之后相加,得出两个班的学期综合成绩。在60分以下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19.44%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没有学生;在60~69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27.78%的学生,卫生事业管理班只有14.29%的学生;在70~79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33.33%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28.57%的学生;在80~89分的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18.52%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52.38%的学生;在90分以上分数段上,信息管理班有0.90%的学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4.76%的学生。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不注重平时学习,信息管理班学生的成绩大多集中在中低分数区域,而卫生事业管理班学生的成绩则主要集中在中高分数区域,这基本上真实地反映了两个班学生平时在学习上的差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采用新的评价模式、优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理工类的信息管理班学生和人文类的卫生事业管理班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和能力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需要进一步在相似样本中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S·拉塞克,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何玲,张卫华,贾成文,刘娟,赵锦梅,赵娴.“研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9,(4).

第2篇: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

1概念界定

1.1教育改革

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教授曾作过如下定义:“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这一定义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教育改革是以“教育现状的变化”为判断标准的,它区别于思想上或理论上的构想,如果不能引起教育实际现状的变化,即无法称之为教育改革;二是教育改革是以“有意义的转变”为标志的,应带来显见的具体效应或结果。在我国,教育改革包括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推进,也包括地方政府局部改革和民间组织的自发改革。该文教育改革的概念是指国家自上而下的改革[2]。

1.2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本是两个概念。在我国,创新教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末,侯自元教授在1988年最先发表了《中等职业“创新教育”的方法》,其定义可概括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性、系统性的培养[3];创业教育一词可以追溯到1989年,在北京“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提出,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三张教育“通行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革新与发展服务计划”会议上进而区分了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并认为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在创建企业过程中,所需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与之相应的实践活动教育。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逐步整合成为一个概念。政府层面最早在2001年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在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里理念与模式。”[4]

2大中小学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现存问题

2.1在概念理解上有所局限

国内较早从理论层面上界定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可见于《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狭义层面是指一种有关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的教学实践活动,以真正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择业、灵活就业目标。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聚焦于高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由此不难看出,当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更多的是认为其教育对象主要是有就业需求的在校学生或社会群体,教育目标更多的是实现劳动者就业。这种定义和理解方式,客观上将创新创业教育向大学生群体和高校范围倾斜,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期性和连续性。而创新创业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开创性的人格[5]。

2.2在体系构建上尚不平衡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起点不应在高校,对象不应仅是大学生。国外学者经研究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在6岁左右开始下降,并且在10岁左右大幅下降,其原因是学生在入学后被要求遵守规定而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二个高峰出现在16岁,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富创造力[6]。但是在我国,出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升学考试要求,在中小学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节点以及学习内容上,并未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主课教育“割裂”现象明显,且未能有效融入教育教学环节当中,中小学基础未打牢,仅靠大学阶段“恶补”,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则大打折扣。

2.3在教育观念上亟待转变

如前所述,创新创业教育应遵循个体成长规律长期开展,而狭义层面的创业教育则是应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引导有就业需求的在校学生依托个人兴趣和专业技能实现自主灵活就业。由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求职受挫后的无奈之举,中小学学段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的铺垫,大学学段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养成,往往会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仅仅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存在,更多的是停留在创新创业政策、形势的表面分析,甚至片面地成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既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创业热情,也不能提升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的创新创业能力。

3大中小学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从前文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行为的主体是学校,但不应限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高校学生,但不限于高校学生。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发挥需要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3.1探索大中小学课程主渠道建设一体化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关键是要依靠课程主渠道。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目的一是实现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衔接。二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其他课程相互融通,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统一。因此,需要从管理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建立涵盖教育管理部门、大中小学、社会相关机构在内的协同联动机制。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以各学段教育目标为依据,探索大中小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一体化的实施路径,特别是要组建跨学段、跨学科的教师教研团队,汇聚一线教师协同备课、互听互看、互学互鉴,自下而上发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存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施政者提供政策参考。在自上而下的政策推行、自下而上的教学反馈共同作用下,打造大中小学一以贯之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学科相融合,促使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

3.2探索大中小学课外活动一体化建设

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优势,承担起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性作用。以共建的方式,与属地中学、小学拉手结队,通过校园走访、开放实验室、开放课堂等方式向中小学生集中展示最新的创新成果,以实地实景实物的方式激发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自觉发现创新兴趣点。主渠道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避免个体素质和知识体系的断层,课外活动一体化的目的则是要打破年龄层次、教育层次的界限,以实践的方式促进大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共同进步。高校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由来已久、形式多样,中小学也客观需要类似的活动来开阔眼界、补充课堂教学。因此,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有机融合,协同开展手拉手实践活动,特别是科创竞赛、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十分必要,使各学段学生之间互相指导、互相启发。

3.3探索大中小学资源共享一体化建设

教育主管部门要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充分挖掘自身创新创业教育优势资源、教学经验、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库,实现同学段校际之间互相借鉴、跨学段教学科研互相补充;特别是要发挥大学和中学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师资优势,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遵循各年龄层次学生的成长规律研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在大中小学选拔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教师、学者组建专家团,将最新的理论成果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在大中小学中进行传播;共享校外科创基地,引导高校学生深入中小学校外基地进行科普讲解,引导中小学生深入大学校外基地参观访学,促进课外科创基地的统筹管理。

3.4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

依托“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建设大中小学一体化的网络应用平台,一方面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推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同时开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依托互联网将线下的优质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共享,打破时空限制,让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教师与大中小学生更多更好地交流。线上课程资源、线下案例资源、专家库资源均可依托网络平台扩大受众范围。在网络平台应用成熟后,科创比赛、实践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会更加多元,在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下,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进行社会层面,面向各学段发起创新创业活动动员,形成包括学校在内的多方教育合力。

3.5探索创新创业学院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口和落脚点是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个体综合素质的发展,从国家层面获得更大的创新驱动力,从个人层面获得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当前的诸多研究已经将协同机制引入到了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倡导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发挥多方教育主体的力量,共同强化创业教育的效果。但是,各方教育主体不应仅停留在松散的联盟状态,在当前教育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应将多元主体的力量进行有机整合、明确职责,由政府提供政策指导和保障,学校与企业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孵化器公司、产业园区全程配合参与,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汇聚多方力量,打造集教育、科研、孵化、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学院,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创新创业学院建设方法和激励机制。

第3篇: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教育O2O;在线教育;移动互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78-01

一、节省学生时间成就教育O2O

O2O即Online To Offline,也就是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站在商业的角度,教育辅导作为一种服务,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它和你去银行享受金融服务没有太大区别。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件商品的价格的降低,不是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大小,而是由于生产这件商品(前提是同等质量)的劳动力的减少,时间的减少,也就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把成本最小化。

在教育中,如果我们能以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既能节省我们的教育时间成本,也会节省学生们的学习时间,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可在线下教育中,提升学习效率意味着投入更大的研发力量、聘请经验丰富的名师,甚至需要更多的硬件设施,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成本却高昂,价格让一般学生无法承受。既能降低价格,又能节省学习时间的双赢,在线教育可以实现,这也是为什么在线教育的价格要低于线下教育的原因之一。

讨论教育O2O,线上与线下的关系是融合,还是相互颠覆,这不取决于教育的方式,而是取决于教育的效率,哪种关系能够有效平衡成本和学习时间,哪种关系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可以肯定的是只有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才能获得成功。截止目前,国内融资额最大的在线教育VIPabc就是借助动态课程生成系统(DCGS)来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这个DCGS能够实现透过线上语言分析,自动配对并即时编排最符合需求的学习内容,为学员量身订作的个人化教材,针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背景、职业职位、兴趣及学习偏好,采用量身订作最适合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切中个人需求。最为强大的是其可以提供学习报告学习过程均详细记录,可随时分析学习状况,突破学习盲点学习评估学习后立即填写学习感想及建议,作为教材及老师动态调整的依据效果追踪学习追踪系统通过E-mail在上课第二天复习学习内容,并发送家庭作业,加强学习成效效果评估根据学习量、上课类别、进步情况作科学化的客观分析。

教育O2O是移动互联的产物,必然会利用学习者的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但这种碎片化学习决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像玩微博那样随心所欲,而是通过对知识点的高效整合,将一个大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让人们在零碎的时间里积累、掌握,与当前的集中时间集中学习的模式截然相反。例如美国社交学习网站Memrise,以语言学习为主,受到25万人的追捧,其将学习者的目标进行转码,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每天都向学习者邮箱发送学习的单词,然后学习者只需花几分钟时间复习几天前或是几周前学习的单词。一位名叫约书亚•佛尔的用户,10周后竟然掌握了一门非洲部落语言,而他花在Memrise的时间一共才22小时15分钟,平均连续学习时间只有4分钟,相当于4分钟一节课,约书亚在总结Memrise所带来的学习效果时表示,这个网站不仅让他掌握了单词,还很快地让他可以很流利地和非洲部落人员沟通。

二、节省时间是移动互联时代一切商业行为的核心

我们为什么说iPhone是一部具有革命意义的产品?因为这部机器所完成了手机由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变,以幼儿学习的方式――重复执行来让使用者熟悉,没有复杂的说明书,也没有过多的说教,只要尝试几次,人人都能学会使用,而这种尝试就是节省了人们看说明书、熟悉机器的时间,让人们的沟通更为便利。笔者由于工作的原因,很是关注幼儿学习的研究成果,为了说明重复执行这种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个儿童游戏Scratch。这个游戏不是让孩子纯玩,而是让孩子自己设计游戏。一位名叫周子尧的6岁小朋友,在爸爸的引导下设计游戏,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个孩子不但学会了创建角色、挑选背景,还懂得了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如坐标、方位、条件。一次爸爸问周子尧什么叫变量,孩子说,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了,从用途上说,比如《植物大战僵尸》中的阳光、闯关数都可以称为变量,但从意思上说,值可以变化的数就是变量。周子尧爸爸激动地说,这些概念用说教方式需要孩子几年时间才能掌握,可借助于技术、游戏,孩子几个月就能把概念弄清楚。

在获取信息的方式上,人们经历了“报纸――新闻门户网站――博客――微博”的变化,同样视频也是经历了“电视――视频网站――短视频”(在国内通俗的叫法是微视频,这是由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提出,并规定视频长度仅需8秒,推出短视频平台Vine,国内的短视频网站多是对Vine的模仿),这都是表明随着信息的丰盈,人类的时间越来越稀少,只有能够节省人们时间的传播方式、商业行为,才会更容易获得成功。例如最近进入大家视野的IT培训类在线教育网站极客学院,据创始人靳岩介绍,极客学院2014年1月正式上线,截至2014年4月,会员用户已经超过20000人,付费用户超3000人。付费率15%,这样的成绩主要有三点原因:1.实战课程,又快又好;2. 团队执行能力强,每天更新一门课;3. 平民化的价格。从中可以看到,在没有名师、完善课程体系情况下能获得学员的认可,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节省学习者的时间。

所以,在这个移动互联的O2O时代,无论是在线教育还是其他在线领域,只有在产品设计、功能满足上最大化地节省用户时间,才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第4篇: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微信;片段式;学习资源;进出口业务操作;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5-0043-04

一、微信学习资源的内涵及意义

微信学习资源符合片段式学习资源的特点,即将传统学习的知识点分割成若干个片段信息,学习者通过微信接收,这样可以利用学习者的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学习。挖掘并设计微信学习资源,其意义在于:首先,为日益发展的微信学习以及线上线下学习提供优质资源。随着课堂形式的转变,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线上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这类课程一般每个视频都在10分钟以下,并大量地通过微信推送。衡量这类网上课程的优质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学习资源的设计。其次,利用学习者碎片化的学习时间,更好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习的娱乐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便于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微信学习资源的推广使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具备了一定的灵活性与便捷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性学习,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微信学习资源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呈现特点

(一)遵循原则

一些国内外学者对片段式移动学习资源系统的构建、学习者的内隐特性对片段式学习资源设计的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1][2]。基于这些研究,本文总结出基于微信的学习资源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第一,学习资源标准必须统一。基于移动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必须遵循国际上通用的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标准。维基百科的定义为:针对网络电子教育技术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格。不仅规定了用户端和学习操作管理系统之间的交流,也规定了如何把内容打包成若干个文件等。符合此标准的学习内容具有可访问性、可记忆性、适应性、有效性等适应移动学习的特点[3]。

第二,微信学习资源也必须适应微型学习的需求。主要以实用短小的片段式内容组块来设计学习内容。以微型的媒体来呈现微型的课程内容,主要以多种移动通信工具来承载微型内容。微信学习资源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微型化和学习形式的微型化。

(二)呈现特点

一是微信学习资源必须短小。字数一般在50~500之间,呈现片段式的特点。太长的微信学习资源不适应移动学习,也很难记忆。实验表明,超过500字以上的片段,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一次性接受学习资源所带来的信息量,容易造成学习者的压力感。

二是微信学习资源必须准确。注意目标概念的关键特征,只涉及一个知识点,记忆性强。每个学习资源必须设计抬头、摘要和关键词。内容设计要突出逻辑性、精准性和趣味性,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引起学习欲望。

三是微信学习资源的设计形式需要多样性。视频、文字和图表等相结合;内容上需阅读与思考、游戏、题目等相结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趣味性和娱乐性。

四是学习资源中设置问题或者作业。问题或者作业难度适中并具有一定挑战性,既不能让学生完全找不到解决问题思路,又不能问题和作业过于表面化、简单化。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设置问题或者作业场景,提供一定的元认知支架,帮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同时延伸为线下的学习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概念图在微信学习资源中的运用

概念图是呈现概念间关系的图解。国内外概念图理论已经广泛用于教学实践中,其作为一种逻辑清晰的资源组织结构,不仅有利于资源提供者合理安排各类资源,也有利于学习者从整体结构出发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微信学习资源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习资源之间关系的松散,资源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或者没有一定的关联度。学习者在使用微信学习资源进行一个课程的系统学习时,容易忘却之前学习的片段,或者很难将片段与片段联系起来进行学习,“而概念图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知识点过于具有独立性的缺点,体现一定的知识关联度。”[4] 从学习项目出发,一个项目分割成若干个学习任务,一个任务分割成若干个片段式的微信学习资源,但仍然隶属于同一个任务,逻辑关系不是非常紧密,但仍有一定的关联度;从学习目标出发,以学习知识点为基准,使用概念图的相关理论进行微信学习资源设计。作为一种资源导航工具,学习者能够迅速找到储存在系统中的学习资源,对某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整合,有利于学习者系统地学习并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三、微信学习资源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一)划分学习阶段

根据设计的原则和概念图理论,笔者在《进出口业务操作》课程教学中,将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视频、课件、教材教案和其他相关资料部署在云存储系统,并有计划地用微信推送学习资源,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微信学习资源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承载学习内容的组织,以支持学生自主化学习,恰好和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契合,并能通过微信群等社区网络工具与其他学习者在线互动和交流,并延伸到线下的课堂,发挥面对面交流的高效性。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建模―创新”和“巩固―整合”两个阶段。

“建模―创新”阶段指课前学习阶段,分三个步骤: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围绕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特点,设计短小精干的微信学习资源;提供一些教学支持和认知支架,如学习结果的评价表,工具资源的提供,情感支持,重要概念的提示等;根据学习资源的特点,构建并细化学习过程。

“巩固―整合”阶段指课堂和课后的学习阶段,旨在促进学生对于学习资源的关键要点或者特征的思考,并且反思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各种不够完善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该学习资源进行评价和反馈,最终整合成优质的微信学习资源。

(二)具体操作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指针对学习目标、学习群体、学习情境、学习媒体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在高职《进出口业务操作》课程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外贸业务员或外贸业务助理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因此微信学习资源的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围绕外贸公司业务员或者业务助理的日常工作展开。高职《进出口业务操作》课程的学习者为大二在校生,由于是基于课程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主性相对较强。微信作为一款网络软件,支持收发图片、文字、语音和视频,支持多人群聊等,接收非常便捷,也是目前使用者最多的免费通讯应用软件。根据调查,此课程的学习者100%都使用了微信,并且使用频率非常高。学习者大多利用坐车、等人、休息、睡觉前等时间段进行学习。根据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和使用移动媒体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选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学习资源,推送的频率为每周1~2次,并利用微信群聊每周进行1~2次30分钟的线上讨论以及每周1次90分钟的课程学习。

2.应用过程设计

微信学习资源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过程设计是基于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为高职《进出口业务操作》课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学习支持的学习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一定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深入学习。然后,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改进学习资源, 并且将其放置百度云资源,供学生随时阅读和复习。具体步骤如下:

一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学习资源。教师利用公众账号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进行一对多的媒体行为活动。学生在一周内进行比较开放式的学习,比如,在互联网上搜索并了解相关资源;结合原有知识翻阅书籍;进行同伴交流或者请教别人等,形成对知识点的基本认知。课前自主学习锻炼了学生搜索资源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和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通过微信群聊,进行答疑,作业展示和评价,以及主题讨论。在学习的过程中,适时和教师以及学习者进行在线互动和交流,不仅能够很好地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感支持,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新解构,帮助其元认知技能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资源中的核心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文化。定时的同伴作业展示和评价,能够鞭策学生提高作业的质量,反省自己学习的效果,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是通过线下的课堂教学,作为自主学习的有效延伸,巩固其学习效果。线下的学习形式是多样化的:课堂上教师重新分解学习资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围绕学习资源进行实操训练,如线下利用软件进行相应的模拟操作训练;线下的小组协作,介绍成果,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其理清思路,聚焦关键概念等。线下的交流能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弥补线上教学的局限性。在课堂上,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和实践,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精细化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是教师在百度云资源上传课程全部资料,供学生学习。教师利用概念树原理,以学习项目为基准,在百度云上形成完整的学习系统,将片段式的微信学习资源、教案、答疑等学习资料部署在云系统里,学生可以定时进行访问和复习。同时,可以把学生经常提问的问题单独建立一个栏目,以供其他学习者使用借鉴。

3.微信学习资源的评价与反馈

微信学习资源的评价应该从三个主要方面来进行:首先,微信的学习资源是否基于学习者先有的知识。有效的自主学习依赖于学习者对目标内容的相关知识的先前掌握和学习经历。如果学生完全不明白学习资源设计的目的或者意图,很难形成对知识点的基本认知,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其次,微信学习资源是否能够促进学习者保持高水平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作为积极的个体,其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对学习的有效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能够结合先前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地反思、质疑、参与讨论、创新等实现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使学习处于高效的状态。最后,通过微信学习资源的学习,是否提高了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选取浙江省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大二的学生为例进行量化分析,同时选择200名处于同等知识水平的学生作为实验被试,100名学生采用传统的课程方式授课,而另外100名学生采用微信学习资源进行《进出口业务操作》课程线上和线下的学习。采用微信学习资源学习的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明显高,学习成绩明显好,而且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和评价也相对高。

对100名接受微信学习资源学习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对推送的微信学习资源的满意度以及学习资源本身的有效性,收到有效问卷100份。

与传统学习资源相比、对知识点掌握的帮助、对整个课程的帮助和对已经推送的片段式学习资源的评价。分析结果如下:一是在微信学习资源与传统学习资源相比上,多数人选择好,占55%;其次为非常好,占29%;最少的为不好,占4%。二是对知识点的掌握有帮助上,多数人选择较大,占54%;其次为非常大,占26%;最少的为一般,占20%。三是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有帮助上,多数人选择较大,占57%;其次为非常大,占25%;最少的为没有,占1%。四是在对推送的片段式学习资源的评价上,多数人选择满意,占61%;其次为非常满意,占22%;最少的为不满意,占1%。

根据学生的反馈得出结论:相对于传统教学资源,学生更偏爱片段式的微信学习资源,84%的学生认为微信学习资源更有吸引力;学生普遍认为微信学习资源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对课程的掌握帮助非常大,持正面态度的分别占到了80%和82%,负面评价的基本没有;对于已经推送的微信学习资源,83%的学生表示满意。微信学习资源的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和视角,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使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和反思的过程。

随着碎片化学习的渐趋普及,片段式微信学习资源的设计显得格外重要,成为保障这些新兴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如何根据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微信学习资源的设计,并且能使学习者通过非线性的方式获得知识,这只是本文对微信学习资源设计研究做了一个初步的尝试,仍有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通过数据分析对每一个微信学习资源进行更精确的评估,选取受学生欢迎并且学习效果良好的微信学习资源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优质的微信学习资源的特点;微信学习资源采取何种构建方式,是否由教师和学习者共同构建能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对课程整体性架构的认识,增加微信资源之间的联想等,这将是今后研究不懈努力的方向。

参 考 文 献

[1]Kojima S,Mitani M,Ishikawa A.Development of An E~learning Resource on Mobile Devices for Kinesiology:A Pilot Study [J]. J Phys Ther Sci,2011.

[2]张驰,陈刚,王敏娟.移动学习中片段式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3):67-72.

第5篇: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

中国有13亿人口,为教育培训机构上了一份巨额保单,无论是学生、在职人士、学习型组织,还是学习型企业这些数额巨大的消费群,更使人们无法不看好这个行业。在发展的快车道中,教育行业的两个问题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窥探未来行业的发展模式

纵观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成为当前发展的两大形式。顾名思义,“线下教育”是指实体课堂教育,而“线上教育”则指互联网远程教育。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飞龙网中,传统线下培训在教育培训市场中占了很大的主导地位,95%甚至更多比例的人是报名传统学校。由此可见传统的实体课堂教育比较符合国人的教育习惯,“小班教课”、“一对一授课”受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可。历数新东方的发展,线下教育是其发展的关键内容,如现在持续升温的线下TOFEL、GRE、GMAT等辅导课程,若想进入新东方学习,提前一学期预订的现象屡见不鲜。

而线上教育近两年表现出的发展势头同样不能小觑,根据艾瑞咨询的《2007-2008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已达到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7%;中国网络教育用户规模达到1220万,同比增长25.1%。以正保远程为例,2000年成立时最早运营的是中华会计网校,其后几年时间将网络教育拓展到其它领域。截至2008年,正保远程旗下拥有13家远程教育网站,线上教育占据了整个远程教育市场的70%左右。

于是人们不禁发出疑问:究竟什么类型的机构适合做线上抑或是线下?

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合伙人徐晨向记者分析道:“线上线下更多的是要看能否满足更多的需求和情况,比如互动性、娱乐性,这是在教育学习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毫无疑问,双方谁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便会得到更多的认可。”

鼎晖创业投资基金助理副总裁王屏却认为:“在衡量教育产业的商业模式时,应特别注意哪些因素带有学历性的东西、带有稀缺性资源。当稀缺性是自身最关键的竞争壁垒时,如若搬到线上,可能会把长远的饭碗给砸了。当北大、清华全部改成网校的时候,这种稀缺变成普遍时,那么学生将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危险。所以以稀缺性为竞争核心的企业,不应该考虑当前社会上的主流发展模式,而应该坚持做线下。”

从此不难看出,所谓的线上或者线下,只是产业的一种表现形式,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而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商业模式与内容能不能比较快地低成本复制,并在市场中大规模推广,较快凸显商业价值。

政策的限制与支持?

谁都没有想到,民办中学的学生也能被清华大学作为保送生录取,但这恰恰在上海东方世纪学校高三女孩郭爽身上发生了。一个看似偶然的奇迹,却有着不寻常的意味:一度沉寂的民办教育不仅重回公众视线,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激起了人们对于民办教育价值的重新审视。

然而早在2005年,中国教育界对教育政策、教育价值的模糊让整个行业陷入了迷茫的发展态势。最突出的表现便是教育部领导批评教育产业化,公众在对“教育产业化”进行严厉指责的同时,有的甚至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产业化的产物”―――民办教育。在这种气候下,培训机构开始担忧起来:既然反对教育产业化,哪里还有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

于是那时人们惊叹于政策与产业的紧密关系。

对于上述担心,人们在北京理工大学前不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给出了答案。报告指出,公众所指“教育产业化”主要是不满于近年来教育高收费、乱收费,以及各种教育腐败现象。这与民办教育并无关联,这让关注民办教育的人们如释重负。

而近年来,从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看,政府似乎放宽了对教育的支持。上海市教委每年拨款4000万元作为民办教育的专项发展基金;而广东省也预备在5年内,每年对民办教育提供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在杭州,所有民办学校的教师将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虽然出台了一些优惠条件,可是很多政策依旧限制了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

“比如学历教育一般来说都统计得很严,消费者没有太多的投资机会,但是对于职业教育的话,虽然说教育产业化,但是目前国家没有任何相关的政策。在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里面,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是职业大学?政府未能把职业大学作为一个典型。我不知道这是一个阵痛还是产业化的一个悲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者这样说道,教育产业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把在职教育做成一个行业的长期出路时,便会发现国家在政策方面存在众多的不平衡。

而其中所言恰恰道出了目前教育产业在发展中的忧思。政府资源不松口,行业资源稀缺、发展潜质不大,反过来又制约了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尽管眼前有巨大的发展需求和空间,但基于对大环境的担忧、对自身竞争实力的担忧,民办教育办学者始终摆脱不了“看得见够不着”的忧虑。

第6篇: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

企鹅君我了解的情况,三家虽然都在向闭环服务平台方向发展,但进度却各不相同,具体情况是:

淘宝同学进度最快,且玩法最明确:将线下业务完全扔了出去,专营在线教育,并且基本完成平台基础建设;

百度的在线教育是与教育关键词广告绑在一起,虽然也在搭建服务平台,但其实一切都向财务流水看,属于商业化味道最重的;

腾讯最滞后,还处在授课工具研发阶段,相关平台建设最慢,市场推广则刚刚起步。

具体情况嘛,请看下文:

1.BAT在线教育的玩法很相似:闭环服务平台。

互联网企业如何玩教育?业内资深人士会告诉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模式,什么视频授课、社区、题库、公开课,当然还有传说中的O2O。

但以上说法仅适用于创业者,对于BAT来说,三家做在线教育的方式将极为相似,就是闭环授课平台,因为这是唯一适合他们体量的玩法。

而既然是闭环平台,自然万事就要靠自己,BAT都需要去做四件最基本的事情:寻找两类人和提供两个服务。

两类人是授课方(包括教育机构、学校和个人)和学生,也就是卖家和买家。

两类服务是前端的电子课堂和后端课程交易平台,有了这两类服务,就可以满足消费者和入驻授课方最基础的需求了。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BAT各自还缺少哪些环节。

2.阿里的淘宝同学:进度最快。

淘宝本身就是个交易平台和运营平台,因此阿里的在线教育需要补强的就是电子课堂,也就是授课工具环节。因此,阿里生活服务事业部成立淘宝同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推出阿里旺旺的淘宝同学版,补强了工具环节。

值得说一下的是,淘宝同学的玩法很专注,在上个月,淘宝同学将线下课程销售剔除出去,专注做线上教育平台。用淘宝同学负责人裴滨峰的话来说,就是淘宝同学做的是在线学习平台。

据了解,淘宝同学的考核标准并非是交易量,而是用户和流量。电商平台竟然不考流水而是考用户,看来,阿里是将淘宝同学当做新产品和未来业务做的。

目前,阿里的淘宝同学已经率先完成平台布局,在BAT中,淘宝同学可以说走的最快、也最明确。

3.百度的在线教育,就是奔着钱去的。

百度的在线教育业务则一开始就是奔着钱去的,相关业务全部切给“搜索业务群组”,包括此前百度文库的教育内容也被纳入到这个体系内。其玩法也很简单,就是对教育关键词进行流量留存,以进一步掘取价值。

因此,百度的在线教育平台建设也是跟教育关键词广告业务放在一起的。

目前来看,百度的在线教育在从搜索导流和平台建设两个方向推进:

一是搜索导流方面。在知心搜索概念下,百度还推出了个教育知心概念,该页面可以更好地展示搜索结果,同时向百度教育页面(jiaoyu.baidu.com)引流。

根据百度的说法,用户每月对教育关键词的检索量中,基础教育每月2200万次;职业教育每月1300万次;留学出国为每月1300万次。因此,导入百度教育页面的流量还是很客观的。

二是平台建设方面。基于百度教育网页,百度正在建设服务平台,很多教育机构已经入驻,并上线众多课程。但现在的情况是,百度教育页面的课程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点击后都是跳转到教育机构的页面,也就是说,百度的教育平台这个闭环还没扣上。

不过,百度内部人士透露,更深层次的支付、评价体系已经在建设之中。同时,在投资传课后,与传课网的业务对接已经开始,未来,百度将启用传课的教学工具解决线上授课问题。

4.腾讯QQ群开启教学模式后,后面就没有了。

上个月,腾讯QQ群新增教育模式,很多创业者都认为这是腾讯进军在线教育的信号。

但一个月过去了,腾讯后续动作还迟迟未出现,打听了一下,腾讯社交平台部(SNG)的QQ群教育模式还处在产品打磨阶段,据说还在商量产品布局问题。

同时,教育项目也并非腾讯的集团战略,QQ群教育模式更像是SNG内部孵化项目,其意义也更多为配合QQ群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

一是对教育类IM产品的防御。目前电子课堂概念大火,YY在讲YY教育、百度在投资传课KK、学而思在投资多贝、阿里在开发旺旺同学版等等,QQ作为PC端最主流通讯工具,需要采取相应防御策略。

二是将QQ群视频化。QQ群的教育模式由QQ群视频团队开发,内容合作目前也由该团队负责。SNG内部认为,QQ视频功能虽存在好多年,但随着固网带宽拓宽、4G建设开始,QQ群视频在清晰度、稳定性等方面都足以支撑爆发。

而对高清晰、高稳定性视频的需求,在线教育授课工具最为迫切,所以QQ群视频化就从教育开始。

三是QQ群支付功能。QQ群即将上线群支付功能,该功能的最基本设想是用户付费才能入群,这也是天然契合教育的应用场景。

第7篇: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

 

慕课(Moocs)是近些年在学校教育领域发展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大规模在线开放性课程教育平台。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背景下,慕课所具备的学习方式个性化、自主选择性以及课程资源的大规模公开性和优质性等特点,都使得慕课给现行的高等教育形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慕课在我国学校教育领域发展和应用的时间不长,所以,目前其主要是应用于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的教学之中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普及。然而,即使如此,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势必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触动。现在,已经有学者针对慕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一、慕课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慕课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慕课资源的大规模公开性,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方便的获取到丰富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慕课能够利用文字、视频以及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元素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合起来对相关的知识和技术进行生动的讲解与论述,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慕课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一方面,慕课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学生可以利用慕课资源随时随地的灵活开展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某项运动技术时,如果对某一个知识点有疑问或者是对某项技术要领没有完全理解,慕课的可重复性还可以让学生随时暂停或者是反复观看,从而大大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

 

最后,慕课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慕课这种全新的、开放性的课程教育平台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影响了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同时还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而对于所有的、深层次的教育改革而言,其都需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慕课所带来的重组、聚集以及订阅传播和量身定制等概念,无疑会引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更深入的思考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之道,并由此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

 

二、慕课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缺陷

 

首先,慕课应用范围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而言,让学生利用慕课资源来开展虚拟实验学习,虽然并不存在知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是,很多技能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却无法通过虚拟实验学习让学生得到真正的体验。

 

其次,学生的学习成效存在质疑。在利用慕课资源来开展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时,学生虽然可以开展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交流,但是这种缺乏有效监管的学习方式,只适用于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对于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较低的学生而言,学习的成效往往并不理想。

 

最后,教学过程中存在社会性缺失的问题。在利用慕课资源开展高校体育活动时,这种网络上隔空相向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教”与“学”的双方产生一定的空间距离感,再加上教学过程中缺乏社会化交互的机会,从而使得慕课教学中的社会性缺失成为了一个难题。

 

三、慕课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首先,要注意转变任课教师的教育观念。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引入慕课资源时,任课教师的主要工作从传统体育教学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为了学生学习中的合作者和释惑者,甚至在部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都可以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利用慕课资源来自行完成,而任课教师只需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在这种情况中,任课教师就成为了慕课资源中优秀教师的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权威地位被完全改变。这一角色的转变必须要在教育观念转变的前提下才能够得以顺利的实现,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引入慕课资源时,一定要注意引导任课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深对慕课的认识,以提高对慕课的适应能力。

 

其次,要注意将慕课和线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体育运动技术的实践性决定了单靠线上的慕课学习是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线上的慕课资源与线下的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慕课资源丰富、应用便利的特点,又弥补慕课在技能和精神内容教学中的不足,降低慕课社会性缺失的影响。因此,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混合教学模式是推进高校体育慕课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策略。

第8篇: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理规律;物理思维;方法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整个自然学科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物理的学科思维,让学生能真正学懂物理。

一、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揭示了亚里士多德重物下落快的错误;

2.从“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最简单的”认识出发,猜想v∝x和v∝t两种可能性,但经过推理判定v∝x不正确;

3.从逻辑推理得出检验v∝t即是检验x∝t2;

4.巧妙设计斜面实验检验x∝t2;

5.得出结论:所有物体下落时加速度都是一样的。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伽利略的科学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结合起来。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v-t图线下围成的矩形面积的对应关系出发,猜想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否也有类似的关系?

2.通过瞬时速度估算物体的位移。在时间间隔比较小、精确程度要求比较低时,可以这样估算。

3.利用极限思想得出v-t图线下面四边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科学方法:v-t图线下面四边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实质是一种计算极限的方法。把物体运动的时间无限细分,在每一份时间微元内,速度的变化量很小,可以忽略这种微小变化,认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根据已有知识位移可求,接下来把所有时间内的位移相加,即“无限求和”,则总的位移就可以知道。利用极限思想、微分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曲线运动研究方法

1.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提出曲线运动的概念。

2.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数学方法,利用分解的思想研究曲线运动的位移。

3.通过列举圆周运动的实例引出研究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课题。

4.通过猜想、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明确曲线运动的方向及其研究方法。

5.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用数学方法研究小蜡块的运动,类比力的合成与分解提出分运动、合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归纳出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

6.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说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在对曲线运动的研究中包含的科学思想和物理学方法: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再用数学的方法和极限的思想进一步理论探究和验证。

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和牛顿第二定律确定抛体运动的位置和速度,并用数学方法得到轨迹方程,这是一种重视理论分析与演绎思维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思考:行星为什么绕太阳运动?

2.提出假设: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使行星绕太阳运动。

3.推导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特点。

4.猜想:“天上”与“人间”的力可能出于同一本源。

5.月地检验得出:重力与地球与月球间的引力属于同一种力。

6.进一步推广:万有引力定律。

7.运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理论。

牛顿得出万有引力的过程中所用到的科学思维方法:用到了假设、猜想、简化模型、演绎推理等科学方法。将假设猜想、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完美结合起来。

五、库仑定律

库仑认为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两电荷的电量也成正比关系,并利用一个带电金属小球和另一个不带电的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前者的电量会分给后者一半的结论,得出了电荷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的关系。

库仑通过实验得出:“两个带有同种类型电荷的小球之间的排斥力与这两个小球中心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库仑定律建立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类比两质点之间万有引力的计算形式猜想两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决定因素;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电量的分配关系得到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电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扭秤实验,结合扭力与静电力平衡得到同种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利用电摆实验,结合动力学的方法得到异种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

参考文献:

第9篇: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环节;教学手段

一、课程定位

基础会计是电大开放教育专科会计学、金融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作为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不仅有助于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还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了解。

二、学习者分析

为了掌握学习者的情况,通过采取从班主任处获得学生基本信息,向学习者发放问卷等方式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选择开放教育学习的目的主要是想找会计专业相关的工作、取得大专文凭和学习提高知识能力;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是集中面授和网上互动学习;95%的学生具备网上学习的条件,基本能够独立使用电大各教学平台;40%的学生有一定会计基础(取得会计相关专业中专文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60%的学生表示对会计不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会计基础比较薄弱、工学矛盾、学习中遇到困难没有途径解决以及缺乏学习动力。

三、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电大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导学为辅”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理论性和实务性都很强的特点,把八个章节分为分为两个模块,分别为基础模块和实训模块。针对不同模块,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将采用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基础模块

1.课时安排此模块主要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三章账户与复式记账法和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上述四章内容主要阐述了会计入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内容,属于《基础会计》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对于会计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较晦涩难懂,而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理解程度对后续章节的学习也很重要。这四个章节分别安排9个课时的线下以及30个课时的线上学习。线下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讲为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此模块学习主要采用讲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师不仅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注重该课程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运用板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还要在线上运用电大在线平台、微课、课程QQ群和课程论坛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学习交流平台。2.具体活动设计以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法为例,分别从线下和线上来设计具体教学活动。(1)线下学习以教师主讲为主,通过ppt、板书等手段,向学生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的书写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譬如说在讲解账户的T字形结构时,通过ppt以及板书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账户的基本结构以及四个金额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并通过板书归纳几种类型账户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2)线上学了向学生提供传统的三个电大在线学习平台,还针对本章节重难知识点录制微课,例如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会计分录的编写以及试算平衡表,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和理解。课余时间,学生也可以通过课程QQ群对课程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QQ群互相讨论或者向教师提问。

(二)实训模块

1.课时安排此模块主要包括第五章会计凭证与账簿、第六章期末账项调整与结账、第七章财务报表和第八章会计工作组织,上述四章内容侧重于会计实务工作中具体工具的应用,对于没有实务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也有难度,对于这部分的学习应该在掌握前四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入实训环节,通过设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2.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对实训模块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项目实训和综合实训。首先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作为三个项目,分别设计实训内容,然后再将证账表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实训。通过设置实训任务,引导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个系统的实训过程,不仅加深对各个项目的理解,还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整体流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创新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主要以下三点创新:

(一)将课程内容分为两个模块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将本课程的八章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实训模块。基础模块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阐述,知识的学习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模块以设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和提高,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基于电大“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导学为辅”的教学特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能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还采用了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导法,例如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程,对相关知识点组织线上和线下讨论,以具体案例讲解某个知识点或者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在做中学。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教师担任引导、帮助和监督的角色。

(三)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